CN115655086B - 线缆直径测量机构及具有其的线缆行走装置 - Google Patents
线缆直径测量机构及具有其的线缆行走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655086B CN115655086B CN202211683804.7A CN202211683804A CN115655086B CN 115655086 B CN115655086 B CN 115655086B CN 202211683804 A CN202211683804 A CN 202211683804A CN 115655086 B CN115655086 B CN 11565508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lamping
- cable
- adjusting
- sliding frame
- st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 Measuring Device Byusing Mechanical Method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线缆直径测量机构及具有其的线缆行走装置,其包括:固定架,用于装配在线缆行走装置上;滑动架,可移动地设置在固定架上并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极限位置和第二极限位置;间隔设置在滑动架上的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第一夹持部固定在滑动架上,第二夹持部可相对滑动架移动;第二夹持部有相对固定架设置的抵接状态和移动状态,第二夹持部处于移动状态时,第二夹持部靠近或远离第一夹持部;位移传感器,设置在滑动架上并用于检测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之间的间隔以获取线缆的直径;第二夹持部处于抵接状态,滑动架能够在第一极限位置和第二极限位置之间移动,滑动架处于第二极限位置,第二夹持部能够在抵接状态和移动状态之间切换。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线缆喷涂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线缆直径测量机构及具有其的线缆行走装置。
背景技术
架空裸电线缆作为配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结构复杂、分布广泛。因长时间处于室外,雷闪、雨淋、湿雾以及自然和工业污秽等因素会造成一定的破坏,而且裸露的线缆容易造成触电事故,因此,需要对架空裸电线缆进行绝缘漆喷涂作业来加以保护。
采用现有的喷涂装置,对线缆进行喷涂之前,需要对线缆的直径进行测量,以选择与该线缆匹配的喷嘴。但是,目前工作人员通常需要攀爬至线缆支撑装置上对线缆的直径进行测量,导致现场施工工序复杂且影响工作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线缆直径测量机构及具有其的线缆行走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测量高空线缆时,需要攀爬至线缆支撑装置上对线缆的直径进行测量而导致的施工工序复杂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线缆直径测量机构,其包括:固定架,用于装配在线缆行走装置上;滑动架,可移动地设置在固定架上,滑动架具有相对固定架设置的第一极限位置和第二极限位置,滑动架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极限位置至第二极限位置的方向相同;夹持组件,包括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沿第一极限位置至第二极限位置的方向间隔设置在滑动架上,第一夹持部固定设置在滑动架上,第二夹持部可相对滑动架移动,以调节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之间的间距;第二夹持部具有相对固定架设置的抵接状态和移动状态,当第二夹持部处于移动状态时,第二夹持部靠近或远离第一夹持部;位移传感器,设置在滑动架上,位移传感器用于检测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之间的间隔,通过间隔获取线缆的直径;其中,当第二夹持部处于抵接状态时,滑动架能够在第一极限位置和第二极限位置之间移动,当滑动架处于第二极限位置时,第二夹持部能够在抵接状态和移动状态之间切换。
进一步地,线缆直径测量机构还包括:驱动件,设置在滑动架上;丝杠,可转动地设置在滑动架上,丝杠与第二夹持部螺纹连接,驱动件与丝杠驱动连接以通过丝杠驱动第二夹持部相对滑动架移动;当滑动架位于第二极限位置时,驱动件通过丝杠驱动第二夹持部移动,以使第二夹持部在抵接状态和移动状态之间切换;当第二夹持部处于抵接状态时,驱动件通过丝杠驱动滑动架在第一极限位置和第二极限位置之间移动。
进一步地,固定架上设置有导向孔,滑动架包括沿滑动架的滑动方向依次连接的滑动部、安装部和连接部,滑动部可移动地穿设在导向孔内;第一夹持部设置在安装部上,丝杠的一端可转动地设置在安装部上,丝杠的另一端朝向连接部延伸;第二夹持部可滑动地设置在连接部上,第二夹持部具有螺纹部,螺纹部与丝杠螺纹连接;当滑动架处于第二极限位置,且第二夹持部处于抵接状态时,丝杠的远离安装部的一端与螺纹部之间具有间距。
进一步地,滑动部包括滑动杆和第一止挡部,滑动杆一端与安装部连接,滑动杆的另一端穿过导向孔并与第一止挡部连接,第一止挡部与固定架止挡配合。
进一步地,连接部包括连接杆和第二止挡部,连接杆的一端与安装部连接,连接杆的另一端穿过第二夹持部并与第二止挡部连接,当滑动架处于第二极限位置时,且第二夹持部处于抵接状态时,第二止挡部位于第二夹持部的远离第一夹持部的一端且与第二夹持部之间具有间距;当第二夹持部处于抵接状态,且滑动架处于第一极限位置时,第二止挡部与第二夹持部止挡配合。
进一步地,丝杠的远离安装部的一端与第二止挡部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固定架包括:装配部,用于装配在线缆行走装置上,滑动架可滑动地设置在装配部上;延长杆,延长杆的一端与装配部连接,延长杆的另一端朝向第二夹持部的方向延伸;限位部,设置在延长杆的远离装配部的一端,且位于第二夹持部的远离第一夹持部的一端,限位部用于与第二夹持部抵接配合,以使第二夹持部处于抵接状态。
进一步地,位移传感器包括:主体部,设置在滑动架上,主体部的延伸方向与滑动架的滑动方向相同;电磁感应部,可移动地设置在主体部上,并与主体部感应配合,电磁感应部设置在第二夹持部上,以检测第二夹持部的移动距离。
进一步地,线缆直径测量机构还包括:喷嘴组件,设置在夹持组件的下游,喷嘴组件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第一模具设置在滑动架上,第二模具设置在第二夹持部上,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具有相对设置的扣合状态和分离状态,当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夹持线缆时,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处于扣合状态,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之间形成用于供线缆穿设的穿设通道;辅助调节部,设置在喷嘴组件上,且位于喷嘴组件的下游,辅助调节部具有多个直径不同的辅助调节通道,直径最大的辅助调节通道的直径小于穿设通道的直径,辅助调节部具有相对设置的调节状态和工作状态,当辅助调节部处于调节状态时,辅助调节部可相对喷嘴组件活动,以调节辅助调节通道相对穿设通道的位置,当辅助调节部处于工作状态时,多个辅助调节通道的其中一个与穿设通道同轴设置;其中,当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处于扣合状态时,辅助调节部处于工作状态。
进一步地,辅助调节部包括:第一调节部,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一模具的外侧壁上,第一调节部上设置有多个直径不同的半圆型的第一缺口,多个第一缺口沿第一调节部的周向间隔分布;第二调节部,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二模具的外侧壁上,第二调节部上设置有多个直径不同的半圆型的第二缺口,多个第二缺口沿第二调节部的周向间隔分布,第二缺口与第一缺口一一对应设置,当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处于扣合状态时,相同直径的第一缺口与第二缺口配合以形成辅助调节通道。
进一步地,沿第一调节部的周向,多个第一缺口包括首端第一缺口和末端第一缺口,由首端第一缺口至末端第一缺口的方向,多个第一缺口的直径逐渐增加。
进一步地,第一调节部为正多边形结构,第一调节部具有多个第一侧边,第一缺口与第一调节部的第一侧边一一对应设置,且相邻的两个第一缺口之间具有间隔;第二调节部为正多边形结构,第二调节部具有多个第二侧边,第二缺口与第二调节部的第二侧边一一对应设置,且相邻的两个第二缺口之间具有间隔。
进一步地,辅助调节部还包括:第一驱动组件,设置在第一模具上,第一驱动组件与第一调节部驱动连接,以使第一调节部转动;第二驱动组件,设置在第二模具上,第二驱动组件与第二调节部驱动连接,以使第二调节部转动。
进一步地,第一夹持部相对滑动架的长度方向的位置可调,第一夹持部具有相对滑动架设置的调节状态和锁紧状态。
进一步地,线缆直径测量机构还包括调节件,调节件的一端与第一夹持部连接,调节件与滑动架螺纹连接,以调节第一夹持部在滑动架上的位置。
进一步地,第一模具包括第一本体部和第一连接部,第一本体部设置在第一连接部的靠近第二模具的一侧,第一本体部具有相互连通的第一开口和第一注胶腔,第一开口朝向第二模具设置;第二模具包括第二本体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二本体部设置在第二连接部的靠近第二模具的一侧,第二本体部具有相互连通的第二开口和第二注胶腔,第二开口朝向第一模具设置,第二连接部可移动地设置在滑动架上,以靠近或远离第一模具,第二模具还包括第一缓冲部,第一缓冲部设置在第二本体部和第二连接部之间,以使第二本体部相对第二连接部在滑动架的长度方向移动;和/或,线缆直径测量机构包括第二缓冲部,第二缓冲部设置在第二夹持部和第二模具之间,以使第二夹持部和第二模具相对滑动架的长度方向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线缆行走装置,其包括上述的线缆直径测量机构和线缆行走机构,线缆行走机构包括:安装基板;上线机构,设置在安装基板上,上线机构用于爬升线缆;走线机构,包括悬挂臂、驱动结构和多个行走轮,悬挂臂设置在安装基板上,多个行走轮均可转动地设置在悬挂臂上,多个行走轮配合以使悬挂臂挂设在线缆上,驱动结构分别与多个行走轮驱动连接,以驱动多个行走轮在线缆上移动;其中,线缆直径测量机构的固定架设置在悬挂臂上或者设置在安装基板上,线缆直径测量机构位于悬挂臂的一侧,且多个行走轮的分布方向与滑动架的滑动方向垂直;当滑动架处于第一极限位置,且第二夹持部处于抵接状态时,第一夹持部的底面高于行走轮的底面,第二夹持部的顶面低于行走轮的底面。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将位移传感器设置在滑动架上,能够检测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之间的间距,以获取线缆的直径。采用本方案提供的线缆直径测量机构测量线缆直径时,线缆直径测量机构装配在线缆行走装置上,此时,线缆直径测量机构的固定架位于线缆的一侧,且相对线缆的位置固定。具体地,在测试线缆直径前,保证滑动架处于第二极限位置,第二夹持部处于抵接状态;之后,使得滑动架由第二极限位置移动至第一极限位置,滑动架移动带动第一夹持部移动,以使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之间具有最大间距,由于线缆在高空中时,线缆可能有一定程度的倾斜,即线缆的延伸方向与滑动架的滑动方向不垂直,上述最大间距能够保证线缆顺利地穿设在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之间。当线缆穿设在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之间后,使得滑动架由第一极限位置移动至第二极限位置并使得第一夹持部与线缆抵接;之后,使得第二夹持部处于移动状态,并朝向第一夹持部的方向移动,直至第二夹持部与线缆抵接配合,此时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之间具有间隔,通过位移传感器检获取此时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之间的间隔,以获取线缆的直径。与传统的技术方案相比,通过将本方案的线缆直径测量机构设置在线缆行走装置上,能够通过位移传感器测量线缆的直径,不需要工作人员攀爬到线缆支撑装置上测量线缆的直径,简化了测量线缆直径的工序,提高了测量线缆直径的效率。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线缆直径测量机构的滑动架处于第二极限位置且第二夹持部处于抵接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线缆直径测量机构的滑动架处于第二极限位置且第二夹持部处于抵接状态时的侧视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线缆直径测量机构的第二夹持部处于抵接状态且滑动架处于第一极限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线缆直径测量机构的第二夹持部处于抵接状态且滑动架处于第一极限位置时的侧视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线缆直径测量机构的滑动架处于第二极限位置且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夹持线缆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线缆直径测量机构的滑动架处于第二极限位置且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夹持线缆时的侧视图;
图7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线缆直径测量机构的局部结构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线缆直径测量机构的局部结构的主视图;
图9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线缆直径测量机构的局部结构的另一个示意图;
图10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线缆直径测量机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线缆直径测量机构的局部结构剖视图;
图1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线缆直径测量机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固定架;101、导向孔;
11、装配部;111、第一杆段;112、第二杆段;113、第三杆段;
12、延长杆;13、限位部;
20、滑动架;
21、滑动部;211、滑动杆;212、第一止挡部;
22、安装部;
23、连接部;231、连接杆;232、第二止挡部;
30、夹持组件;
31、第一夹持部;311、第一安装板;312、第一夹持辊;
32、第二夹持部;321、第二安装板;322、第二夹持辊;
40、位移传感器;41、主体部;42、电磁感应部;
50、驱动件;
60、丝杠;
70、喷嘴组件;
71、第一模具;711、第一本体部;712、第一连接部;
72、第二模具;721、第二本体部;722、第二连接部;723、第一缓冲部;
80、辅助调节部;801、辅助调节通道;
81、第一调节部;811、第一缺口;
82、第二调节部;821、第二缺口;
911、第一驱动电机;912、第一齿轮组;
921、第二驱动电机;922、第二齿轮组;
100、调节件;
102、第二缓冲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线缆直径测量机构,其包括固定架10、滑动架20、夹持组件30和位移传感器40。其中,固定架10用于装配在线缆行走装置上。滑动架20可移动地设置在固定架10上,滑动架20具有相对固定架10设置的第一极限位置和第二极限位置,滑动架20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极限位置至第二极限位置的方向相同。夹持组件30包括第一夹持部31和第二夹持部32,第一夹持部31和第二夹持部32沿第一极限位置至第二极限位置的方向间隔设置在滑动架20上,第一夹持部31固定设置在滑动架20上,第二夹持部32可相对滑动架20移动,以调节第一夹持部31和第二夹持部32之间的间距;第二夹持部32具有相对固定架10设置的抵接状态和移动状态,当第二夹持部32处于移动状态时,第二夹持部32靠近或远离第一夹持部31。位移传感器40设置在滑动架20上,位移传感器40用于检测第一夹持部31和第二夹持部32之间的间隔,通过间隔获取线缆的直径;其中,当第二夹持部32处于抵接状态时,滑动架20能够在第一极限位置和第二极限位置之间移动,当滑动架20处于第二极限位置时,第二夹持部32能够在抵接状态和移动状态之间切换。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将位移传感器40设置在滑动架20上,能够检测第一夹持部31和第二夹持部32之间的间距,以获取线缆的直径。采用本方案提供的线缆直径测量机构测量线缆直径时,线缆直径测量机构装配在线缆行走装置上,此时,线缆直径测量机构的固定架位于线缆的一侧,线缆行走装置相对线缆的位置固定,线缆直径测量机构的固定架10相对线缆的位置固定。具体地,在测试线缆直径前,保证滑动架20处于第二极限位置,第二夹持部32处于抵接状态;之后,使得滑动架20由第二极限位置移动至第一极限位置,滑动架20移动带动第一夹持部31移动,以使第一夹持部31和第二夹持部32之间具有最大间距,由于线缆在高空中时,线缆可能有一定程度的倾斜,即线缆的延伸方向与滑动架20的滑动方向不垂直,上述最大间距能够保证线缆顺利地穿设在第一夹持部31和第二夹持部32之间。当线缆穿设在第一夹持部31和第二夹持部32之间后,使得滑动架20由第一极限位置移动至第二极限位置并使得第一夹持部与线缆抵接;之后,使得第二夹持部32处于移动状态,并朝向第一夹持部31的方向移动,直至第二夹持部32与线缆抵接配合,此时第一夹持部31和第二夹持部32之间具有间隔,位移传感器40检测到此时第一夹持部31和第二夹持部32之间的间隔,以获取线缆的直径。与传统的技术方案相比,通过将本方案的线缆直径测量机构设置在线缆行走装置上,能够通过位移传感器测量线缆的直径,不需要工作人员攀爬到线缆支撑装置上测量线缆的直径,简化了测量线缆直径的工序,提高了测量线缆直径的效率。并且,本方案的设置,能够在顺利检测线缆直径的情况下,保证本机构在滑动架20的滑动方向的小型化,当将本装置装配至线缆行走装置上时,减少整体装置的重量,保证整体装置挂置在线缆上的稳定性与平稳性。
进一步地,线缆直径测量机构还包括驱动件50和丝杠60。其中,驱动件50设置在滑动架20上。丝杠60可转动地设置在滑动架20上,丝杠60与第二夹持部32螺纹连接,驱动件50与丝杠60驱动连接以通过丝杠60驱动第二夹持部32相对滑动架20移动;当滑动架20位于第二极限位置时,驱动件50通过丝杠60驱动第二夹持部32移动,以使第二夹持部32在抵接状态和移动状态之间切换;当第二夹持部32处于抵接状态时,驱动件50通过丝杠60驱动滑动架20在第一极限位置和第二极限位置之间移动。本方案中,驱动件50为电机,具体在使用时,可使滑动架20处于竖直状态,且滑动架20沿竖直方向滑动,第一夹持部31和第二夹持部32沿竖直方向分布,第一夹持部31位于第二夹持部32的上方。当滑动架20位于第二极限位置时,启动电机,电机驱动丝杠60转动,丝杠60转动驱动第二夹持部32朝向远离第一夹持部31的方向移动,即使得第二夹持部32向下移动;当第二夹持部32与固定架10相互抵接并处于抵接状态时,由于此时第二夹持部32与固定架10抵接,第二夹持部32通过丝杠60对滑动架20进行支撑,电机继续驱动丝杠60转动,此时,丝杠60在转动的同时向上移动,丝杠60移动带动滑动架20向上移动,直至滑动架20处于第一极限位置。此时第一夹持部31和第二夹持部32之间具有最大间距,此时,使得线缆能够顺利地穿设在第一夹持部31和第二夹持部32之间;当线缆穿设在第一夹持部31和第二夹持部32之间后,启动电机,由于第二夹持部32此时与固定架10相互抵接,此时,在丝杠60和第二夹持部32的作用下,丝杠60转动的同时逐渐下降,丝杠60下降带动滑动架20下降,直至滑动架20处于第二极限位置,此时第一夹持部31与线缆接触,线缆对第一夹持部31进行支撑;之后,电机继续驱动丝杠60转动,此时,由于线缆通过第一夹持部31对滑动架20进行支撑,第二夹持部32在丝杠60的作用下,逐渐上升,直至第二夹持部32与线缆抵接,此时第二夹持部32与第一夹持部31之间具有间隔,位移传感器40通过该间隔获取线缆的直径。上述设置,能够利用滑动架20的重力,使得滑动架20处于第二极限位置,当滑动架20处于第二极限位置时,通过丝杠60驱动第二夹持部32靠近或远离第一夹持部31;在第二夹持部32处于抵接状态时,利用丝杠60和第二夹持部32之间的螺纹结构,使得滑动架20由第二极限位置移动至第一极限位置。上述设置,能够减小整个装置沿竖直方向的结构尺寸,当本方案的机构装配至线缆行走装置上后,能够降低本机构的重心,提升整体装置在高空中的稳定性。
具体地,固定架10上设置有导向孔101,滑动架20包括沿滑动架20的滑动方向依次连接的滑动部21、安装部22和连接部23,滑动部21可移动地穿设在导向孔101内;第一夹持部31设置在安装部22上,丝杠60的一端可转动地设置在安装部22上,丝杠60的另一端朝向连接部23延伸;第二夹持部32可滑动地设置在连接部23上,第二夹持部32具有螺纹部,螺纹部与丝杠60螺纹连接;当滑动架20处于第二极限位置,且第二夹持部32处于抵接状态时,丝杠60的远离安装部22的一端与螺纹部之间具有间距。本方案中,安装部22为水平设置的矩形板状结构,电机设置在安装部22的顶面,滑动部21的延伸方向为竖直方向,连接部23的延伸方向为竖直方向。第一夹持部31包括第一安装板311和第一夹持辊312,第一安装板311设置在安装部22的与连接部23连接的一侧,第一夹持辊312设置有多个,多个第一夹持辊312沿滑动架20的垂线方向间隔分布,且第一夹持辊312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一安装板311上。每个第一夹持辊312的周面上均设置有一个卡接槽,卡接槽环形设置在第一夹持辊312的周面上,且卡接槽的截面为V型,本实施例中,第一夹持辊312设置有三个。第二夹持部32包括第二安装板321和第二夹持辊322,其中第二安装板321具有螺纹部且第二安装板321通过螺纹部与丝杠60螺纹连接,且第二安装板321可滑动地设置在连接部23上,第二夹持辊322的数量与第一夹持辊312的数量相同,且三个第二夹持辊322的分布方向与三个第一夹持辊312的分布方向相同,三个第二夹持辊322分别与三个第一夹持辊312正对设置,以对线缆进行夹持。上述设置,能够使得第一夹持辊312和第二夹持辊322相互配合并对线缆进行夹持,并且,第一夹持辊312的卡接槽能够对线缆进行限位,保证线缆的稳定性,且上述设置能够保证对线缆夹持后,第一夹持辊312和第二夹持辊322沿滑动架20的滑动方向之间具有间隔,便于位移传感器40获取线缆的直径。并且,将卡接槽的截面设置为V型,能够使得第一夹持辊312和第二夹持辊322对不同直径的线缆夹持的稳定性,提升本机构的适应性。
具体地,滑动部21包括滑动杆211和第一止挡部212,滑动杆211一端与安装部22连接,滑动杆211的另一端穿过导向孔101并与第一止挡部212连接,第一止挡部212与固定架10止挡配合。本实施例中,滑动部21沿三个第一夹持辊312的分布方向间隔设置两个,每个滑动部21的第一止挡部212与滑动杆211的顶端可拆卸连接。本方案对第一止挡部212与滑动杆211的具体连接方式不做限制,其中,可通过卡接、插接或者紧固件的方式连接。本方案中,第一止挡部212为包括螺钉和垫片,滑动杆211的顶部设置有螺纹孔,垫片位于滑动杆211的顶部,垫片通过螺钉与滑动杆211连接,垫片用于与固定架10限位配合。如此设置,能够便于对滑动架20进行装配。并且,两个滑动杆211的设置,能够对滑动架20的滑动起到导向的作用,保证滑动架20滑动的顺畅性。
具体地,连接部23包括连接杆231和第二止挡部232,连接杆231的一端与安装部22连接,连接杆231的另一端穿过第二夹持部32并与第二止挡部232连接,当滑动架20处于第二极限位置时,且第二夹持部32处于抵接状态时,第二止挡部232位于第二夹持部32的远离第一夹持部31的一端且与第二夹持部32之间具有间距;当第二夹持部32处于抵接状态,且滑动架20处于第一极限位置时,第二止挡部232与第二夹持部32止挡配合。本实施例中,连接部23包括两个连接杆231和一个第二止挡部232,两个连接杆231沿两个滑动杆211的分布方向分布,丝杠60设置在两个连接杆231之间,第二止挡部232为止挡板,第二止挡部232设置在两个连接杆231的底端,且连接杆231的底端与第二止挡部232可拆卸连接。本方案对连接杆231与第二止挡部232的具体连接方式不做限定,本实施例中,连接杆231的底端与第二止挡部232卡接设置,如此设置,能够保证对滑动架20装配的便捷性。本实施例中,第二夹持部32的第二安装板321可滑动地设置在连接杆231上,能够保证第二夹持部32滑动的稳定性。并且,当滑动架20处于第二极限位置且第二夹持部32处于抵接状态时,第二止挡部232位于第二夹持部32的下方,且距离第二夹持部32的第二安装板321的底部之间具有间距,此时,丝杠60的底端与第二夹持部32的第二安装板321的底部之间也具有间距,如此设置,能够保证滑动架20向上滑动的顺畅性。
本实施例中,丝杠60的远离安装部22的一端与第二止挡部232转动连接。如此设置,能够保证丝杠60转动过程的平稳性,并能够使得第二止挡部232对丝杠60向上移动起到止挡的作用,避免出现丝杠60与第二夹持部32相互脱离的情况,并保证了整体装置结构的紧凑性。
具体地,固定架10包括装配部11、延长杆12和限位部13。其中,装配部11用于装配在线缆行走装置上,滑动架20可滑动地设置在装配部11上。延长杆12的一端与装配部11连接,延长杆12的另一端朝向第二夹持部32的方向延伸。限位部13设置在延长杆12的远离装配部11的一端,且位于第二夹持部32的远离第一夹持部31的一端,限位部13用于与第二夹持部32抵接配合,以使第二夹持部32处于抵接状态。本实施例中,装配部11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杆段111、第二杆段112和第三杆段113,其中,第二杆段112的延伸方向与滑动架20的延伸方向相同,第一杆段111和第三杆段113平行,且沿第一夹持部31至第二夹持部32的方向分布;第二杆段112的顶端与第一杆段111的一端连接,第二杆段112的底端与第三杆段113的一端连接,第一杆段111和第三杆段113分别设置在第二杆段112的两侧;导向孔101设置在第一杆段111上。延长杆12设置在第三杆段113上,且延长杆12的延伸方向与滑动架20的滑动方向相同,延长杆12位于滑动架20的一侧,第二夹持部32的第二安装板321可滑动地设置在延长杆12上。限位部13设置在延长杆12的远离第三杆段113的一端,且位于第二安装板321的下方并用于与第二安装板321抵接限位配合。如此设置,能够保证固定架10和滑动架20整体结构的布局的紧凑性,并能够避免固定架10对滑动架20的滑动干涉。
具体地,位移传感器40包括主体部41和电磁感应部42。其中,主体部41设置在滑动架20上,主体部41的延伸方向与滑动架20的滑动方向相同。电磁感应部42可移动地设置在主体部41上,并与主体部41感应配合,电磁感应部42设置在第二夹持部32上,以检测第二夹持部32的移动距离。具体地,主体部41设置在滑动架20的远离第一夹持辊312和第二夹持辊322的一侧,主体部41的延伸方向与滑动架20的延伸方向相同,电磁感应部42设置在第二夹持部32的第二安装板321上。如此设置,能够避免主体部41与第一夹持部31和第二夹持部32之间发生干涉,保证线缆穿入至第一夹持部31和第二夹持部32之间的顺畅性。具体在获取线缆直径时,首先获取当第二夹持部32处于抵接状态,且滑动架20处于第一极限位置时的第一夹持部31的第一夹持辊312和第二夹持部32的第二夹持辊322的间距,此间距为基准间距;之后,滑动架20处于第二极限位置,第一夹持辊312与线缆抵接后,第二夹持部32向上移动,位移传感器40的电磁感应部42随第二夹持部32向上移动,直至第二夹持辊322与线缆抵接,位移传感器40获取此过程中第二夹持部32的向上移动的间距。建立理论模型,获取基准间距以及上述测试的第二夹持部32向上移动的间距的差值,通过理论模型对该差值进行修正,得到线缆的直径。
如图7至图9所示,线缆直径测量机构还包括喷嘴组件70和辅助调节部80。其中,喷嘴组件70设置在夹持组件30的下游,喷嘴组件70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一模具71和第二模具72,第一模具71设置在滑动架20上,第二模具72设置在第二夹持部32上,第一模具71和第二模具72具有相对设置的扣合状态和分离状态,当第一夹持部31和第二夹持部32夹持线缆时,第一模具71和第二模具72处于扣合状态,第一模具71和第二模具72之间形成用于供线缆穿设的穿设通道。辅助调节部80设置在喷嘴组件70上,且位于喷嘴组件70的下游,辅助调节部80具有多个直径不同的辅助调节通道801,直径最大的辅助调节通道801的直径小于穿设通道的直径,辅助调节部80具有相对设置的调节状态和工作状态,当辅助调节部80处于调节状态时,辅助调节部80可相对喷嘴组件70活动,以调节辅助调节通道801相对穿设通道的位置,当辅助调节部80处于工作状态时,多个辅助调节通道801的其中一个与穿设通道同轴设置;其中,当第一模具71和第二模具72处于扣合状态时,辅助调节部80处于工作状态。
通过将辅助调节部80设置在喷嘴组件70的下游,能够根据获取的线缆直径和预设喷涂厚度,选择适合孔径的辅助调节通道801与穿设通道对应,以调节对线缆的喷涂厚度,提升了本装置的适应性。具体地,对线缆喷涂不同厚度的涂料时,根据喷涂要求,使得辅助调节部80处于调节状态,直至满足喷涂厚度的辅助调节通道801与穿设通道同轴,保证线缆穿设在穿设通道以及辅助调节通道801内,沿着线缆的长度方向移动线缆直径测量机构,喷嘴组件70向线缆的周面喷涂涂料,由于任意一个辅助调节通道801的直径均小于穿设通道的直径,且辅助调节部80位于喷嘴组件70的下游,喷嘴组件70涂覆在线缆上的涂料的厚度大于预设的喷涂厚度,辅助调节部80对多余的涂料进行刮除,以保证喷涂在线缆上的涂料的厚度满足要求,即辅助调节通道801的半径与线缆的半径的差值即为实际的喷涂厚度。现有技术方案中,需要更换具有不同尺寸规格的喷嘴组件的线缆直径测量机构对线缆喷涂不同厚度的涂料,与现有的技术方案相比,本方案的设置,能够通过辅助调节部80上的不同直径的辅助调节通道801对线缆喷涂不同的厚度,提升了本机构的适应性。并且,在喷涂时,夹持组件30对线缆进行夹持,能够保证线缆与辅助调节通道以及穿设通道的同轴度,保证喷涂精度。
具体地,辅助调节部80包括第一调节部81和第二调节部82。其中,第一调节部81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一模具71的外侧壁上,第一调节部81上设置有多个直径不同的半圆型的第一缺口811,多个第一缺口811沿第一调节部81的周向间隔分布。第二调节部82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二模具72的外侧壁上,第二调节部82上设置有多个直径不同的半圆型的第二缺口821,多个第二缺口821沿第二调节部82的周向间隔分布,第二缺口821与第一缺口811一一对应设置,当第一模具71和第二模具72处于扣合状态时,相同直径的第一缺口811与第二缺口821配合以形成辅助调节通道801。
第一调节部81设置在第一模具71上,第二调节部82设置在第二模具72上,在第一模具71和第二模具72处于分离状态时,第一调节部81和第二调节部82相互分离,且本方案中,第一调节部81和第二调节部82沿第一模具71至第二模具72的方向分布,如此设置,能够保证线缆穿设的顺畅性,能够保证且当第一模具71和第二模具72处于扣合状态时,第一调节部81和第二调节部82相互抵接配合,以避免第一调节部81和第二调节部82发生转动。并且,第一调节部81和第一模具71的侧壁贴合,第二调节部82和第二模具72的侧壁贴合,以减少涂料在辅助调节部80和喷嘴组件70之间的缝隙内流出的情况,避免造成涂料的浪费。
进一步地,沿第一调节部81的周向,多个第一缺口811包括首端第一缺口811和末端第一缺口811,由首端第一缺口811至末端第一缺口811的方向,多个第一缺口811的直径逐渐增加。如此设置,能够便于直径相同的第一缺口811和第二缺口821相互配合形成辅助调节通道801,提升对辅助调节通道801形成的顺畅性。
进一步地,第一调节部81为正多边形结构,第一调节部81具有多个第一侧边,第一缺口811与第一调节部81的第一侧边一一对应设置,且相邻的两个第一缺口811之间具有间隔;第二调节部82为正多边形结构,第二调节部82具有多个第二侧边,第二缺口821与第二调节部82的第二侧边一一对应设置,且相邻的两个第二缺口821之间具有间隔。本方案中,第一调节部81和第二调节部82的形状相同,本方案对第一缺口811和第二缺口821的具体数量不做限制,本实施例中,第一缺口811和第二缺口821均为八个,第一调节部81和第二调节部82均由正八边形的板材用激光切割形成。其中,八个第一缺口811沿第一调节部81的周向间隔分布,八个第二缺口821沿第二调节部82的周向间隔分布。第一调节部81具有第一转动中心,第二调节部82具有第二转动中心,第一调节部81的第一转动中心和第二调节部82的第二转动中心的连线与穿设通道的轴线垂直。当第一模具71和第二模具72处于扣合状态时,且第一调节部81和第二调节部82处于工作状态时,第一调节部81的其中一个第一侧边和第二调节部82的其中一个第二侧边面接触,以保证第一调节部81和第二调节部82的稳定性,保证辅助调节通道801与穿设通道的同轴度。
进一步地,辅助调节部80还包括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二驱动组件。其中,第一驱动组件设置在第一模具71上,第一驱动组件与第一调节部81驱动连接,以使第一调节部81转动。第二驱动组件设置在第二模具72上,第二驱动组件与第二调节部82驱动连接,以使第二调节部82转动。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二驱动组件的设置,能够保证对第一调节部81和第二调节部82驱动的便捷性。且将第一驱动组件设置在第一模具71上,第二驱动组件设置在第二模具72上,能够使得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二驱动组件分别随第一模具71和第二模具72保持同步移动,避免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二驱动组件对线缆的穿设过程产生干涉,保证线缆穿设的顺畅性。
如图10和图11所示,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驱动电机911和第一齿轮组912,第一驱动电机911设置在第一模具71上,第一驱动电机911与第一齿轮组912驱动连接,第一齿轮组912与第一调节部81驱动连接,以使第一调节部81转动。本方案中,第一齿轮组912包括相互啮合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第一驱动电机911的输出轴与第一齿轮连接,第一调节部81与第二齿轮可拆卸连接。具体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第二驱动电机921和第二齿轮组922,第二驱动电机921设置在第二模具72上,第二驱动电机921与第二齿轮组922驱动连接,第二齿轮组922与第二调节部82驱动连接,以使第二调节部82转动。本方案中,第二齿轮组922包括相互啮合的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其中,第二驱动电机921输出轴与第三齿轮连接,第二调节部82与第四齿轮可拆卸连接。第一齿轮组912和第二齿轮组922的设置,其结构简单,传动平稳,且均具有自锁的功能,能保证第一调节部81和第二调节部82的稳定性。
本方案对第二齿轮与第一调节部81的可拆卸连接的方式以及第四齿轮与第二调节部82的可拆卸连接的方式不做限定,本实施例中,第二齿轮与第一调节部81通过多个螺钉实现可拆卸连接,第四齿轮与第二调节部82通过多个螺钉实现可拆卸连接。如此设置,能够便于更换不同规格的第一调节部81和第二调节部82,进而能够进一步提升本装置的适应性。
进一步地,第一模具71包括第一本体部711和第一连接部712,第一本体部711设置在第一连接部712的靠近第二模具72的一侧,第一本体部711具有相互连通的第一开口和第一注胶腔,第一开口朝向第二模具72设置,第一驱动组件设置在第一连接部712上。第二模具72包括第二本体部721和第二连接部722,第二本体部721设置在第二连接部722的靠近第二模具72的一侧,第二本体部721具有相互连通的第二开口和第二注胶腔,第二开口朝向第一模具71设置,第二驱动组件设置在第二连接部722上。如此设置,能够保证整体结构的紧凑性。
进一步地,第一连接部712具有第一容纳腔,第一齿轮组912设置在第一容纳腔内,第一驱动电机911设置在第一连接部712的远离第一调节部81的一侧;第二连接部722具有第二容纳腔,第二齿轮组922设置在第二容纳腔内,第二驱动电机921设置在第二连接部722的远离第二调节部82的一侧。如此设置,能够保证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分别对第一齿轮组912和第二齿轮组922进行收纳,避免第一齿轮组912和第二齿轮组922裸露在外,以保证第一齿轮组912和第二齿轮组922运行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第二模具72还包括第一缓冲部723,第一缓冲部723设置在第二本体部721和第二连接部722之间,以使第二本体部721相对第二连接部722在滑动架20的长度方向移动。线缆直径测量机构包括第二缓冲部102,第二缓冲部102设置在第二夹持部32和第二模具72之间,以使第二夹持部32和第二模具72相对滑动架20的长度方向移动。本方案中,第一缓冲部723包括多个沿滑动架20的长度方向伸缩的弹簧,第二缓冲部102包括多个沿滑动架20的长度方向伸缩的弹簧。
由于线缆的直径不同,可能出现夹持组件30对线缆夹持时,喷嘴组件70未处于扣合状态的情况,或者出现喷嘴组件70处于扣合状态时,夹持组件30未能对线缆进行夹持的情况,第一缓冲部723和第二缓冲部102的设置,使得夹持组件30首先对线缆进行夹持时,喷嘴组件70能够处于扣合状态,也能够使得喷嘴组件70首先处于扣合状态时,夹持组件30能够对线缆进行夹持,保证了线缆喷涂过程的顺畅性。
如图1和图11所示,第一夹持部31相对滑动架20的长度方向的位置可调,第一夹持部31具有相对滑动架20设置的调节状态和锁紧状态。每个第一夹持辊312的周面上均设置有一个夹持槽,夹持槽环形设置在第一夹持辊312的周面上,且夹持槽的截面为V型,沿穿设通道的轴线方向上,夹持槽的投影位于穿设通道内,夹持槽和第二夹持部32之间形成夹持空间,夹持空间的中心线与穿设通道的轴线重合。由于各个线缆的规格尺寸不一致,为保证线缆与穿设通道以及保证线缆与辅助调节通道801同轴设置,通过调节第一夹持部31相对滑动架20的位置,来调节第一夹持部31相对第一模具71在滑动架20的长度方向的位置,进而调节夹持槽在穿设通道内投影的位置,以使夹持空间的中心线与穿设通道的轴线重合,保证不同直径的线缆与穿设通道同轴设置,保证对不同直径的线缆喷涂厚度的均匀性。
如图11和图12所示,线缆直径测量机构还包括调节件100,调节件100的一端与第一夹持部31连接,调节件100与滑动架20螺纹连接,以调节第一夹持部31在滑动架20上的位置。调节件100的设置,能提升对第一夹持部31的位置调节的便捷性。
具体地,调节件100为调节螺杆,调节螺杆的长度方向与滑动架20的长度方向相同,调节件100的底端与第一夹持部31的第一安装板311转动连接,且调节螺杆穿设在滑动架20的安装部22上并与安装部22螺纹连接。第一安装板311包括沿滑动架20的长度方向相互卡接设置的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第一板体靠近第二夹持部32设置,第二板体上设置有阶梯连通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第一通孔靠近第一板体设置,第一通孔的直径大于第二通孔的直径,调节件100的底部设置有圆形的止挡部,止挡部的直径大于调节件100的主体部分的直径,止挡部设置在第一通孔内,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之间的形成的阶梯面与止挡部止挡配合,以使调节件100与第一安装板311转动连接。如此设置,能够便于调节件100与架体以及第一安装板311连接。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线缆行走装置,其包括上述的线缆直径测量机构和线缆行走机构,线缆行走机构包括安装基板、上线机构和走线机构。其中,上线机构设置在安装基板上,上线机构用于爬升线缆。走线机构包括悬挂臂、驱动结构和多个行走轮,悬挂臂设置在安装基板上,多个行走轮均可转动地设置在悬挂臂上,多个行走轮配合以使悬挂臂挂设在线缆上,驱动结构分别与多个行走轮驱动连接,以驱动多个行走轮在线缆上移动;其中,线缆直径测量机构的固定架10设置在悬挂臂上或者设置在安装基板上,多个行走轮的分布方向与滑动架20的滑动方向垂直;当滑动架20处于第一极限位置,且第二夹持部32处于抵接状态时,第一夹持部31的底面高于行走轮的底面,第二夹持部32的顶面低于行走轮的底面。对线缆进行喷涂时,首先测量线缆直径,根据测量的线缆直径以及预设的喷涂厚度,通过辅助调节部80调节对线缆的喷涂厚度。本实施中,安装基板为水平设置的矩形板状结构,上线机构包括牵引装置、牵引绳和挂具,牵引装置设置在安装基板上,牵引绳的一端与安装基板固连,所述牵引绳的另一端绕过所述挂具后与所述牵引装置传动连接。挂具通过无人机等辅助设备挂设在线缆上。通过将线缆直径测量机构设置在线缆行走装置上,能够使得提升对线缆的不同位置的直径测量的便捷性。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6)
1.一种线缆直径测量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固定架(10),用于装配在线缆行走装置上;
滑动架(20),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固定架(10)上,所述滑动架(20)具有相对所述固定架(10)设置的第一极限位置和第二极限位置,所述滑动架(20)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极限位置至所述第二极限位置的方向相同;
夹持组件(30),包括第一夹持部(31)和第二夹持部(32),所述第一夹持部(31)和所述第二夹持部(32)沿所述第一极限位置至所述第二极限位置的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滑动架(20)上,所述第一夹持部(31)固定设置在所述滑动架(20)上,所述第二夹持部(32)可相对所述滑动架(20)移动,以调节所述第一夹持部(31)和所述第二夹持部(32)之间的间距;所述第二夹持部(32)具有相对所述固定架(10)设置的抵接状态和移动状态,当所述第二夹持部(32)处于所述移动状态时,所述第二夹持部(32)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夹持部(31);
位移传感器(40),设置在所述滑动架(20)上,所述位移传感器(40)用于检测所述第一夹持部(31)和所述第二夹持部(32)之间的间隔,通过所述间隔获取所述线缆的直径;
其中,当所述第二夹持部(32)处于所述抵接状态时,所述滑动架(20)能够在所述第一极限位置和所述第二极限位置之间移动,当所述滑动架(20)处于所述第二极限位置时,所述第二夹持部(32)能够在所述抵接状态和所述移动状态之间切换;
喷嘴组件(70),设置在所述夹持组件(30)的下游,所述喷嘴组件(70)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一模具(71)和第二模具(72),所述第一模具(71)设置在所述滑动架(20)上,所述第二模具(72)设置在所述第二夹持部(32)上,所述第一模具(71)和所述第二模具(72)具有相对设置的扣合状态和分离状态,当所述第一夹持部(31)和所述第二夹持部(32)夹持线缆时,所述第一模具(71)和所述第二模具(72)处于所述扣合状态,所述第一模具(71)和所述第二模具(72)之间形成用于供线缆穿设的穿设通道;
辅助调节部(80),设置在所述喷嘴组件(70)上,且位于所述喷嘴组件(70)的下游,所述辅助调节部(80)具有多个直径不同的辅助调节通道(801),直径最大的所述辅助调节通道(801)的直径小于所述穿设通道的直径,所述辅助调节部(80)具有相对设置的调节状态和工作状态,当所述辅助调节部(80)处于所述调节状态时,所述辅助调节部(80)可相对所述喷嘴组件(70)活动,以调节所述辅助调节通道(801)相对所述穿设通道的位置,当所述辅助调节部(80)处于所述工作状态时,多个所述辅助调节通道(801)的其中一个与所述穿设通道同轴设置;
其中,当所述第一模具(71)和所述第二模具(72)处于所述扣合状态时,所述辅助调节部(80)处于所述工作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直径测量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直径测量机构还包括:
驱动件(50),设置在所述滑动架(20)上;
丝杠(60),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滑动架(20)上,所述丝杠(60)与所述第二夹持部(32)螺纹连接,所述驱动件(50)与所述丝杠(60)驱动连接以通过所述丝杠(60)驱动所述第二夹持部(32)相对所述滑动架(20)移动;
当所述滑动架(20)位于所述第二极限位置时,所述驱动件(50)通过所述丝杠(60)驱动所述第二夹持部(32)移动,以使所述第二夹持部(32)在所述抵接状态和所述移动状态之间切换;当所述第二夹持部(32)处于所述抵接状态时,所述驱动件(50)通过所述丝杠(60)驱动所述滑动架(20)在所述第一极限位置和所述第二极限位置之间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缆直径测量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10)上设置有导向孔(101),所述滑动架(20)包括沿所述滑动架(20)的滑动方向依次连接的滑动部(21)、安装部(22)和连接部(23),所述滑动部(21)可移动地穿设在所述导向孔(101)内;所述第一夹持部(31)设置在所述安装部(22)上,所述丝杠(60)的一端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安装部(22)上,所述丝杠(60)的另一端朝向所述连接部(23)延伸;所述第二夹持部(32)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连接部(23)上,所述第二夹持部(32)具有螺纹部,所述螺纹部与所述丝杠(60)螺纹连接;
当所述滑动架(20)处于所述第二极限位置,且所述第二夹持部(32)处于所述抵接状态时,所述丝杠(60)的远离所述安装部(22)的一端与所述螺纹部之间具有间距。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缆直径测量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动部(21)包括滑动杆(211)和第一止挡部(212),所述滑动杆(211)一端与所述安装部(22)连接,所述滑动杆(211)的另一端穿过所述导向孔(101)并与所述第一止挡部(212)连接,所述第一止挡部(212)与所述固定架(10)止挡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缆直径测量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部(23)包括连接杆(231)和第二止挡部(232),所述连接杆(231)的一端与所述安装部(22)连接,所述连接杆(231)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夹持部(32)并与所述第二止挡部(232)连接,当所述滑动架(20)处于所述第二极限位置时,且所述第二夹持部(32)处于所述抵接状态时,所述第二止挡部(232)位于所述第二夹持部(32)的远离所述第一夹持部(31)的一端且与所述第二夹持部(32)之间具有间距;当所述第二夹持部(32)处于所述抵接状态,且所述滑动架(20)处于所述第一极限位置时,所述第二止挡部(232)与所述第二夹持部(32)止挡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缆直径测量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丝杠(60)的远离所述安装部(22)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止挡部(232)转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直径测量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10)包括:
装配部(11),用于装配在线缆行走装置上,所述滑动架(20)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装配部(11)上;
延长杆(12),所述延长杆(12)的一端与所述装配部(11)连接,所述延长杆(12)的另一端朝向所述第二夹持部(32)的方向延伸;
限位部(13),设置在所述延长杆(12)的远离所述装配部(11)的一端,且位于所述第二夹持部(32)的远离所述第一夹持部(31)的一端,所述限位部(13)用于与所述第二夹持部(32)抵接配合,以使所述第二夹持部(32)处于所述抵接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直径测量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移传感器(40)包括:
主体部(41),设置在所述滑动架(20)上,所述主体部(41)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滑动架(20)的滑动方向相同;
电磁感应部(42),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主体部(41)上,并与所述主体部(41)感应配合,所述电磁感应部(42)设置在所述第二夹持部(32)上,以检测所述第二夹持部(32)的移动距离。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直径测量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调节部(80)包括:
第一调节部(81),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模具(71)的外侧壁上,所述第一调节部(81)上设置有多个直径不同的半圆型的第一缺口(811),多个所述第一缺口(811)沿所述第一调节部(81)的周向间隔分布;
第二调节部(82),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二模具(72)的外侧壁上,所述第二调节部(82)上设置有多个直径不同的半圆型的第二缺口(821),多个所述第二缺口(821)沿所述第二调节部(82)的周向间隔分布,所述第二缺口(821)与所述第一缺口(811)一一对应设置,当所述第一模具(71)和所述第二模具(72)处于所述扣合状态时,相同直径的所述第一缺口(811)与所述第二缺口(821)配合以形成所述辅助调节通道(801)。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线缆直径测量机构,其特征在于,
沿所述第一调节部(81)的周向,多个所述第一缺口(811)包括首端第一缺口(811)和末端第一缺口(811),由所述首端第一缺口(811)至所述末端第一缺口(811)的方向,多个所述第一缺口(811)的直径逐渐增加。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线缆直径测量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调节部(81)为正多边形结构,所述第一调节部(81)具有多个第一侧边,所述第一缺口(811)与所述第一调节部(81)的第一侧边一一对应设置,且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缺口(811)之间具有间隔;
所述第二调节部(82)为正多边形结构,所述第二调节部(82)具有多个第二侧边,所述第二缺口(821)与所述第二调节部(82)的第二侧边一一对应设置,且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缺口(821)之间具有间隔。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线缆直径测量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调节部(80)还包括:
第一驱动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模具(71)上,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与所述第一调节部(81)驱动连接,以使所述第一调节部(81)转动;
第二驱动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模具(72)上,所述第二驱动组件与所述第二调节部(82)驱动连接,以使所述第二调节部(82)转动。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直径测量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部(31)相对所述滑动架(20)的长度方向的位置可调,所述第一夹持部(31)具有相对所述滑动架(20)设置的调节状态和锁紧状态。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线缆直径测量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直径测量机构还包括调节件(100),所述调节件(100)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夹持部(31)连接,所述调节件(100)与所述滑动架(20)螺纹连接,以调节所述第一夹持部(31)在所述滑动架(20)上的位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直径测量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模具(71)包括第一本体部(711)和第一连接部(712),所述第一本体部(711)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部(712)的靠近所述第二模具(72)的一侧,所述第一本体部(711)具有相互连通的第一开口和第一注胶腔,所述第一开口朝向所述第二模具(72)设置;所述第二模具(72)包括第二本体部(721)和第二连接部(722),所述第二本体部(721)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部(722)的靠近所述第二模具(72)的一侧,所述第二本体部(721)具有相互连通的第二开口和第二注胶腔,所述第二开口朝向所述第一模具(71)设置,所述第二连接部(722)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滑动架(20)上,以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模具(71);
所述第二模具(72)还包括第一缓冲部(723),所述第一缓冲部(723)设置在所述第二本体部(721)和所述第二连接部(722)之间,以使所述第二本体部(721)相对所述第二连接部(722)在所述滑动架(20)的长度方向移动;和/或,
所述线缆直径测量机构包括第二缓冲部(102),所述第二缓冲部(102)设置在所述第二夹持部(32)和所述第二模具(72)之间,以使所述第二夹持部(32)和所述第二模具(72)相对所述滑动架(20)的长度方向移动。
16.一种线缆行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线缆直径测量机构和线缆行走机构,所述线缆行走机构包括:
安装基板;
上线机构,设置在所述安装基板上,所述上线机构用于爬升线缆;
走线机构,包括悬挂臂、驱动结构和多个行走轮,所述悬挂臂设置在所述安装基板上,多个所述行走轮均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悬挂臂上,多个所述行走轮配合以使所述悬挂臂挂设在所述线缆上,所述驱动结构分别与多个所述行走轮驱动连接,以驱动多个所述行走轮在所述线缆上移动;
其中,所述线缆直径测量机构的固定架(10)设置在所述悬挂臂上或者设置在所述安装基板上,所述线缆直径测量机构位于所述悬挂臂的一侧,且多个所述行走轮的分布方向与所述滑动架(20)的滑动方向垂直;当所述滑动架(20)处于所述第一极限位置,且所述第二夹持部(32)处于所述抵接状态时,所述第一夹持部(31)的底面高于所述行走轮的底面,所述第二夹持部(32)的顶面低于所述行走轮的底面。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1683804.7A CN115655086B (zh) | 2022-12-27 | 2022-12-27 | 线缆直径测量机构及具有其的线缆行走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1683804.7A CN115655086B (zh) | 2022-12-27 | 2022-12-27 | 线缆直径测量机构及具有其的线缆行走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655086A CN115655086A (zh) | 2023-01-31 |
CN115655086B true CN115655086B (zh) | 2023-04-07 |
Family
ID=850226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1683804.7A Active CN115655086B (zh) | 2022-12-27 | 2022-12-27 | 线缆直径测量机构及具有其的线缆行走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5655086B (zh)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676063A (zh) * | 2020-11-24 | 2021-04-20 | 浙江国自机器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线缆自动上线喷涂机器人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431503B2 (ja) * | 2012-01-05 | 2014-03-05 | 中国電力株式会社 | 径寸法測定器 |
CN105423932A (zh) * | 2015-11-10 | 2016-03-23 | 江苏赛德电气有限公司 | 一种电缆直径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
CN208323400U (zh) * | 2018-03-26 | 2019-01-04 | 广州供电局有限公司 | 输电线巡检机器人及其辅助连接装置 |
CN110595345B (zh) * | 2019-09-24 | 2020-11-24 | 郑州科技学院 | 用于高端装备制造pu管检测装置 |
CN114284928B (zh) * | 2020-09-27 | 2024-03-26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 悬挂小车及具有其的检测装置 |
CN112284238A (zh) * | 2020-11-14 | 2021-01-29 | 江苏亨通电子线缆科技有限公司 | 新型大平方电缆测径装置及其测径方法 |
CN213714204U (zh) * | 2020-11-14 | 2021-07-16 | 江苏亨通电子线缆科技有限公司 | 新型大平方电缆测径装置 |
-
2022
- 2022-12-27 CN CN202211683804.7A patent/CN115655086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676063A (zh) * | 2020-11-24 | 2021-04-20 | 浙江国自机器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线缆自动上线喷涂机器人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655086A (zh) | 2023-01-3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125756B (zh) | 无人机及其巡检方法 | |
US20140360754A1 (en) | Environmentally Robust Pivot Joint Adaptor | |
CN115655086B (zh) | 线缆直径测量机构及具有其的线缆行走装置 | |
KR101081367B1 (ko) | 통신 케이블용 조가선의 간격 조정 및 유지 지그 | |
CN115792298A (zh) | 一种方便使用的电力检测设备及其检测方法 | |
CN107416060A (zh) | 一种自动化杆类攀爬机器人 | |
US11111104B2 (en) | Elevator traveling cable hanger assembly | |
CN116380794A (zh) | 一种混凝土施工检测装置 | |
CN110577150B (zh) | 适用于航天器内大型舱内设备装配的悬吊装配系统 | |
CN106006198A (zh) | 放线滑轮及其制作方法 | |
CN110011225B (zh) | 卡扣式绝缘护套智能安装机 | |
CN113013786B (zh) | 一种高处电缆架设安装装置 | |
US11027414B2 (en) | Line holder | |
NL2024250B1 (en) | Lamp trunking system and installation system thereof | |
CN211444490U (zh) | 同步放线器 | |
CN113629575A (zh) | 一种无高空作业放线作业方法 | |
KR102110436B1 (ko) | 선간 조절 장치 및 이의 조립 방법 | |
CN210819518U (zh) | 一种划线装置 | |
JP2013207850A (ja) | 引込線劣化判定装置 | |
CN110254714A (zh) | 基于双子无人机及移动摄像机的桥梁支座检测装置 | |
CN110409763B (zh) | 基于bim技术的墙面施工装置 | |
CN113824048B (zh) | 绝缘横担装置及使用方法 | |
CN219298830U (zh) | 预制构件调节装置及调节系统 | |
CN211450832U (zh) | 一种剧场灯具安装升降装置 | |
CN116255965B (zh) | 一种钢结构桥梁竖直度检测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