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651626B - 一种两性聚氧乙烯醚稠油降黏驱油剂及合成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两性聚氧乙烯醚稠油降黏驱油剂及合成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651626B
CN115651626B CN202211576196.XA CN202211576196A CN115651626B CN 115651626 B CN115651626 B CN 115651626B CN 202211576196 A CN202211576196 A CN 202211576196A CN 115651626 B CN115651626 B CN 11565162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yoxyethylene ether
reaction
amphiprotic
alkylamine
reduc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57619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651626A (zh
Inventor
李国利
庞增昌
王志强
王宗文
王杰
刘玉君
刘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Daming Fine Chem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Daming Fine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Daming Fine Chem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Daming Fine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576196.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651626B/zh
Publication of CN1156516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516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6516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5162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两性聚氧乙烯醚稠油降黏驱油剂及合成方法,主要涉及泥浆技术领域。其合成方法包括基于氯代烃对脂肪胺聚氧乙烯醚进行季铵化,再将其产物通过氢氧化钠进行碱化反应,最后与氯乙酸钠或3‑氯‑2‑羟基丙磺酸钠进行取代反应获得。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在水中阴离子部分和阳离子部分都能发挥表面活性的作用,对于降粘率、自然沉降脱水率、界面张力等都有较好的效果,工艺上通过分步加料、控温及真空度、质子溶剂来提高反应转化率。

Description

一种两性聚氧乙烯醚稠油降黏驱油剂及合成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泥浆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两性聚氧乙烯醚稠油降黏驱油剂及合成方法。
背景技术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表面活性剂就开始随着石油化工业的飞速发展而成为重要的工业助剂之一,被誉为“工业味精”。在许多行业中表面活性剂起着点石成金的重要作用,少量的加入即可明显改善物质表面的物理化学性质,从而达到降低消耗、改进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的效果。
脂肪胺聚氧乙烯醚两性表活剂是在传统脂肪胺聚氧乙烯醚分子链上引入亲水的离子或非离子性基团,使其成为具有两性结构的表面活性剂,常规的设计与合成主要针对阴离子和非离子型。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我国的研发和使用起步较晚,使用量相对较少。1981年工业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品种为18个,占工业用表面活性剂总品种数的13.5%。到1990年便上升为45个,占15.5%,包括民用品种在内,总计有105个品种。由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应用范围窄、使用量较小,因此产量极少,直至2002年年产量仍然仅有几千吨,不足表面活性剂总产量的1%。
在阴阳两性表面活性剂接氯乙酸钠、3-氯-2-羟基丙磺酸钠等物质过程中一般采用苯带水的方式除水促使反应正向进行,该方式存在以下问题:1、苯带水效果不明显,冷凝回流的苯中还含有几百ppm的水分,水带出量有限,反应正向进行程度不高。2、在碱用量1.5~3倍的情况下转化率一般在30~60%,原料用量大,但转化率低,产品性能差。3、苯作为有毒物质,对安全生产要求高,设备密封等参数要求严格。综上原因,对含阳阴离子的表活剂报道较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两性聚氧乙烯醚稠油降黏驱油剂及合成方法,它在水中阴离子部分和阳离子部分都能发挥表面活性的作用,对于降粘率、自然沉降脱水率、界面张力等都有较好的效果。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一种两性聚氧乙烯醚稠油降黏驱油剂,其特征在于,具有以下结构式:
Figure 396367DEST_PATH_IMAGE001
所述R1为C8~C20的烷基,R2为C1~C7的烷基;
所述m和n取值于4~20之间的自然数;
所述R取自H、CH2COONa、CH2CH(OH)CH2SO3Na中的任一项。
进一步的,其合成方法包括:基于氯代烃对脂肪胺聚氧乙烯醚进行季铵化,再将其产物通过氢氧化钠进行碱化反应,最后与氯乙酸钠或3-氯-2-羟基丙磺酸钠进行取代反应获得。
进一步的,其合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在反应釜内加入烷基胺聚氧乙烯醚,再加入以烷基胺聚氧乙烯醚质量计30%~70%的极性非质子溶剂,以及以烷基胺聚氧乙烯醚质量计0.3%~0.5%的碱性催化剂;
步骤2,向反应釜内加入烷基胺聚氧乙烯醚摩尔数1.1~1.3倍的氯代烃,在氮气保护及密封环境下,保持温度80~100℃反应6~9h,当转化率达到96~99%时,停止反应,抽尽未反应的氯代烃,得到烷基胺聚氧乙烯醚季铵盐;
步骤3,加入烷基胺聚氧乙烯醚摩尔数0.24~1倍的NaOH,在绝对压力300~500Pa,温度70~80℃条件下反应1~2h;再加入烷基胺聚氧乙烯醚摩尔数0.24~1倍的氯乙酸钠或3-氯-2-羟基丙磺酸钠,将釜内压力降低至绝对压力300~500Pa,温度40~60℃,继续反应1~2h,3~5次,当转化率达到50%~97%时,本步骤结束;
步骤4,将温度升至120~140℃,釜内压力降低至绝对压力400~500Pa,真空抽出极性非质子溶剂加入烷基胺聚氧乙烯醚质量50%~60%的乙醇溶解,通过离心机离心除盐,再用旋转蒸发仪蒸出乙醇,得到最终产物两性聚氧乙烯醚稠油降粘驱油剂。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中,判断转化率为96~99%的方法为基于滴定游离Cl-的量计算烷基胺聚氧乙烯醚反应转化率;
和/或;
所述步骤2中,所述抽尽未反应的氯代烃,包括将反应釜温度调整为70~90℃,绝对压力100~250Pa条件下真空抽排未反应的氯代烃,并通过气相色谱测定体系有机氯含量,当有机氯含量<0.01%时即为抽尽。
进一步的,所述烷基胺聚氧乙烯醚包括:月桂胺聚氧乙烯醚、椰油胺聚氧乙烯醚、碳十六/十八胺聚氧乙烯醚、碳十二/十四胺聚氧乙烯醚、碳二十/二十二胺聚氧乙烯醚中的任一项;
和/或;
所述极性非质子溶剂包括: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二甲基亚砜中的任一项;
和/或;
所述碱性催化剂包括: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甲醇钠、乙醇钠、甲醇钾、乙醇钾中的任一项;
和/或;
所述氯代烃包括:氯甲烷、氯代乙烷、氯代丙烷、氯代丁烷中的任一项。
上述的一种两性聚氧乙烯醚稠油降黏驱油剂的合成方法,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另方面。
对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作为多离子表面活性剂,本活性剂的阳离子为季铵盐,有良好的亲水性能,所带的正电荷使它能牢固地被吸附在带负电荷的表面上,同时具有抑菌的作用,减缓金属钻杆的腐蚀。两性表活剂结构中EO数不同,产品性能也不同。EO数增多,亲水能力逐渐增强,EO数低渗透能力增强。两性表活剂的阴离子为羧酸根或磺酸根,这是性能优良的阴离子,可改变两相物质间的界面性质,有效降低表面张力,起到润湿,渗透,净洗,分散,乳化,增溶,起泡,消泡等作用。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水中阴离子部分和阳离子部分都能发挥表面活性的作用,效果更好。
故作为驱油剂使用的时候,具有以下优势:
1、低毒性,极好的耐硬水性。例如实施例1中,在矿化度8500mg/L水样中的表面张力可达到5×10-2 mN/m;
2、良好的生物降解性;
3、良好的乳化性和分散性;
4、可以和其他类型的表面活性剂相互复配,在一定条件下会有增效的的协同作用。对于降粘率、自然沉降脱水率、界面张力、洗油率等都有较好的效果。例如实施例4中和其他药剂复配,降粘率≥95%,自然沉降脱水率≥80%,洗油率≥30%;
5、可以吸附在带正电荷或负电荷的物质表面上,而不生成憎水层,因此有良好的的润湿性。
此外,本工艺的核心优势在于,
在负压条件下,真空除水,不需要溶剂带水,促使反应正向进行,季铵化阶段结束未反应的氯代烷烃可通过负压冷凝设备除去,同时也避免了未反应的氯代烷烃和后续碱化阶段加入的氢氧化钠发生副反应,降低了副产物的含量,提高了氢氧化钠的利用率。碱化阶段通过分步加料,监测每一步转化率将反应的转化率提升到95%以上。进而避免了传统工艺中一次加料带来的原料利用率低、副反应多、加料多、转化率低等系列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式。
图2是实施例1的反应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限定的范围。
下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仪器、试剂、材料等,若无特别说明,均为现有技术中已有的常规仪器、试剂、材料等,可通过正规商业途径获得。下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实验方法,检测方法等,若无特别说明,均为现有技术中已有的常规实验方法,检测方法等。
实施例1:一种两性聚氧乙烯醚稠油降黏驱油剂——碳十六/十八胺聚氧乙烯醚两性表面活性剂的合成
本实施例为碳十六/十八胺聚氧乙烯醚两性表面活性剂,n、m为EO数,R为16或18烷基即C16H33或C18H37 ,其结构式为:
Figure 260418DEST_PATH_IMAGE002
以碳十六/十八胺聚氧乙烯醚为原料进行反应,通过质谱测定乙氧基总和为4占比最多,故分子量取十六脂肪胺聚氧乙烯醚和十八脂肪胺聚氧乙烯醚的均值,即M为431。
其合成方法包括:
步骤1,向反应釜内加入碳十六/十八胺聚氧乙烯醚215.5g、N,N-二甲基甲酰胺129.3g(碳十六/十八胺聚氧乙烯醚质量的60%);70~80℃加热搅拌溶解均匀后加入碱性催化剂甲醇钠0.65g(碳十六/十八胺聚氧乙烯醚质量的0.3%);
步骤2,继续向反应釜内加入氯代烃38.7g,通入氮气排尽釜内空气将反应釜密封。开启冷凝循环设备,将反应温度稳定在85℃,季铵化反应8h,通过滴定游离氯的量,测得碳十六/十八胺聚氧乙烯醚的转化率为97.3%。启动真空泵及冷凝设备,在温度70℃,绝对压力150Pa条件下真空抽出未反应的氯代乙烷,通过气相色谱测定体系有机氯含量,当有机氯含量<0.01%时停止操作,得到碳十六/十八胺聚氧乙烯醚季铵盐。
步骤3,反应釜中加入8g氢氧化钠,连接真空泵,将釜内压力降低至绝对压力350Pa,反应温度控制在70~75℃,反应1.5h。
反应釜中加入23.3g氯乙酸钠,将釜内压力降低至绝对压力350Pa,反应温度控制在50~55℃,继续反应1.5h。取样酸化测定转化率。
将本步骤3重复实施3次,即最终氢氧化钠加入量为24g、氯乙酸钠加入量为69.9g。最终脂肪胺聚氧乙烯醚:氢氧化钠:氯乙酸钠为1:1.2:1.2,该加料比例下反应转化率为47.6%。因为脂肪胺聚氧乙烯醚含有2个聚氧乙烯醚链,在加料比1:1.2的条件下聚氧乙烯醚链的转化率接近50%。
步骤4,将温度升至130℃,釜内压力降低至绝对压力400~450Pa,真空抽出极性非质子溶剂N,N-二甲基甲酰胺。最后加入129.3g乙醇(烷基胺聚氧乙烯醚质量60%)溶解,转速4000转/min条件下通过离心机离心10min钟,倒出上清液,用旋转蒸发仪蒸出乙醇,用蒸馏水稀释到固含量45%,得到最终产物两性聚氧乙烯醚稠油降粘驱油剂。
采用上述方法制备得到的产品,用海上某油样进行pH值、溶解性、降粘率、自然沉降脱水率、吸附后降粘率、界面张力、洗油率检测(测定方法参照后附对应的检测方法),其中地层水样矿化度为8500mg/L,地层温度80℃,张力仪器为TX500C型转滴界面张力仪。
检验项目 检验结果 单位
pH值 7.4 /
溶解性 溶于水不产生沉淀 /
降粘率 41.3 %
自然沉降脱水率 31.5 %
吸附后降粘率 32.3 %
界面张力 5×10<sup>-2</sup> mN/m
洗油率 12.4 %
实施例2:一种两性聚氧乙烯醚稠油降黏驱油剂
本实施例为碳十六/十八胺聚氧乙烯醚两性表面活性剂;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碳十六/十八胺聚氧乙烯醚两性表面活性剂提升加料比例提升转化率实验。
其合成方法包括:
步骤1,向反应釜内加入碳十六/十八胺聚氧乙烯醚215.7g、N,N-二甲基甲酰胺129.1g (碳十六/十八胺聚氧乙烯醚质量的60%);70~80℃加热搅拌溶解均匀后加入碱性催化剂甲醇钠0.64g (碳十六/十八胺聚氧乙烯醚质量的0.3%);
步骤2,继续向反应釜内加入氯代烃38.6g,通入氮气排尽釜内空气将反应釜密封。开启冷凝循环设备,将反应温度稳定在85℃,季铵化反应8h,通过滴定游离氯的量,测得碳十六/十八胺聚氧乙烯醚的转化率为96.6%。启动真空泵及冷凝设备,在温度70℃,绝对压力150Pa条件下真空抽出未反应的氯代乙烷,通过气相色谱测定体系有机氯含量,当有机氯含量<0.01%时停止操作,得到碳十六/十八胺聚氧乙烯醚季铵盐。
步骤3,反应釜中加入10.4g氢氧化钠,连接真空泵,将釜内压力降低至绝对压力350Pa,反应温度控制在70~75℃,反应1.5h。
反应釜中加入30.29g氯乙酸钠,将釜内压力降低至绝对压力350Pa,反应温度控制在50~55℃,继续反应1.5h。取样酸化测定转化率。
将本步骤3重复实施5次,即最终氢氧化钠加入量为52g、氯乙酸钠加入量为151.45g。最终脂肪胺聚氧乙烯醚:氢氧化钠:氯乙酸钠为1:2.6:2.6,该加料比例下反应转化率为96.7%。在加料比1:2.6的条件下聚氧乙烯醚链的转化率接近97%。
步骤4,将温度升至130℃,釜内压力降低至绝对压力400~450Pa,真空抽出极性非质子溶剂N,N-二甲基甲酰胺。最后加入129.5g乙醇(烷基胺聚氧乙烯醚质量60%)溶解,转速4000转/min条件下通过离心机离心10min钟,倒出上清液,用旋转蒸发仪蒸出乙醇,用蒸馏水稀释到固含量45%,得到最终产物两性聚氧乙烯醚稠油降粘驱油剂。
采用上述方法制备得到的产品,用海上某油样进行pH值、溶解性、降粘率、自然沉降脱水率、吸附后降粘率、界面张力、洗油率检测(测定方法参照后附对应的检测方法),其中地层水样矿化度为8500mg/L,地层温度80℃,张力仪器为TX500C型转滴界面张力仪。
检验项目 检验结果 单位
pH值 7.9 /
溶解性 溶于水不产生沉淀 /
降粘率 86.8 %
自然沉降脱水率 63.1 %
吸附后降粘率 64.5 %
界面张力 4.5×10<sup>-3</sup> mN/m
洗油率 22.6 %
实施例3:一种两性聚氧乙烯醚稠油降黏驱油剂——月桂胺聚氧乙烯醚两性表面活性剂的合成
本实施例为月桂胺聚氧乙烯醚两性表面活性剂
通过质谱测定乙氧基总和为6,M取449。
其合成方法包括:
步骤1,反应釜中加入月桂胺聚氧乙烯醚224.5g,N,N-二甲基乙酰胺112.25g(月桂胺聚氧乙烯醚质量的50%),70~80℃加热搅拌溶解均匀后加入碱性催化剂乙醇钠0.67g(月桂胺聚氧乙烯醚质量的0.3%);
步骤2,继续向反应釜内加入氯代丙烷47.1g,通入氮气排尽釜内空气,将反应釜密封,开启冷凝循环设备。反应温度控制在80℃,反应8h。反应结束后滴定游离氯的量;测得月桂胺聚氧乙烯醚的转化率为97%。
启动真空泵及冷凝设备,在温度75℃,绝对压力200Pa条件下真空抽出未反应的氯代丙烷,通过气相色谱测定体系有机氯含量,当有机氯含量<0.01%时停止操作,得到月桂胺聚氧乙烯醚季铵盐。
步骤3,反应釜中加入12g氢氧化钠,连接真空泵,将釜内压力降低至绝对压力400Pa,反应温度控制在70~75℃,反应1h。反应釜中加入34.95g氯乙酸钠,将釜内压力降低至绝对压力400Pa,反应温度控制在50~55℃,继续反应1h。取样酸化测定转化率。
将本步骤3共计重复进行4次,即最终氢氧化钠加入量为48g、氯乙酸钠加入量为139.8g。最终脂肪胺聚氧乙烯醚:氢氧化钠:氯乙酸钠为1:2.4:2.4,该加料比例下反应转化率为97.2%。
步骤4,将温度升至135℃,釜内压力降低至绝对压力450~500Pa,真空抽出极性非质子溶剂N,N-二甲基乙酰胺。最后加入134.7g乙醇(烷基胺聚氧乙烯醚质量60%)溶解,转速4000转/min条件下通过离心机离心10min钟,倒出上清液,用旋转蒸发仪蒸出乙醇,用蒸馏水稀释到固含量45%,得到最终产物两性聚氧乙烯醚稠油降粘驱油剂。
采用上述方法制备得到的产品,用陈212某油样进行pH值、溶解性、降粘率、自然沉降脱水率、吸附后降粘率、界面张力、洗油率检测,其中地层水样矿化度为5500mg/L,地层温度70℃,张力仪器为TX500C型转滴界面张力仪。
检验项目 检验结果 单位
pH值 7.8 /
溶解性 溶于水不产生沉淀 /
降粘率 87.4 %
自然沉降脱水率 62.3 %
吸附后降粘率 63.4 %
界面张力 5.2×10<sup>-3</sup> mN/m
洗油率 22.5 %
实施例4:胺聚氧乙烯醚量产实验
M为487。其合成方法包括:
步骤1,反应釜中加入碳二十/二十二胺聚氧乙烯醚1000Kg,N,N-二甲基乙酰胺650Kg(碳二十/二十二胺聚氧乙烯醚质量的65%),75~80℃加热搅拌溶解均匀后加入碱性催化剂甲醇钠3Kg(碳二十/二十二胺聚氧乙烯醚质量的0.3%);
步骤2,继续向反应釜内加入氯代乙烷159Kg,通入氮气排尽釜内空气,将反应釜密封,开启冷凝循环设备。反应温度控制在85℃,反应8h。反应结束后滴定游离氯的量,测得碳二十/二十二胺聚氧乙烯醚的转化率为96.8%。
启动真空泵及冷凝设备,在温度70℃,绝对压力150Pa条件下真空抽出未反应的氯代乙烷,通过气相色谱测定体系有机氯含量,当有机氯含量<0.01%时停止操作,得到碳二十/二十二胺聚氧乙烯醚季铵盐。
步骤3,反应釜中加入46Kg氢氧化钠,连接真空泵,将釜内压力降低至绝对压力450Pa,反应温度调至70~75℃,反应2h。
反应釜中加入226Kg3-氯-2-羟基丙磺酸钠,将釜内压力降低至绝对压力450Pa,反应温度调至55~60℃,继续反应2h。取样酸化测定转化率。
将上述步骤3共计重复进行5次,即最终氢氧化钠加入量为230Kg、3-氯-2-羟基丙磺酸钠加入量为1130Kg。最终脂肪胺聚氧乙烯醚:氢氧化钠:3-氯-2-羟基丙磺酸钠为1:2.8:2.8,该加料比例下反应转化率为97.7%。
步骤4,将温度升至140℃,釜内压力降低至绝对压力450~500Pa,真空抽出极性非质子溶剂N,N-二甲基乙酰胺。最后加入500kg乙醇(烷基胺聚氧乙烯醚质量50%)溶解,离心机分离出上清液,送入蒸发装置蒸出乙醇后加水稀释到固含量45%,得到最终产物两性聚氧乙烯醚稠油降粘驱油剂。
采用上述方法制备得到的产品,和我司碳十二/十四磺基甜菜碱、AES、AOS按1:0.3:0.04:0.05的比例进行复配的两性降粘驱油剂送往胜利油田检测机构进行检测,地层水样矿化度为8500mg/L,地层温度80℃。检测结果包括:外观:均匀液体,无杂质,无刺激性气味;pH值6.5;溶解性:溶于水不产生沉淀;降粘率:96.4%,自然沉降脱水率82.4%,吸附后降粘率:85.4%;界面张力0.7*0.1mN/m,洗油率31.4%;有机氯含量:0.0%。
以上实施例证明,本技术在以下方面具有优势:
(1)季铵化阶段结束未反应的氯代烷烃可通过负压冷凝设备除去,同时也避免了未反应的氯代烷烃和后续碱化阶段加入的氢氧化钠发生副反应,降低了副产物的含量,提高了氢氧化钠的利用率。
(2)碱化阶段通过分步加料,监测每一个循环反应的转化率,进而避免了传统工艺中一次加料带来的原料利用率低、副反应多、加料多、转化率低等系列问题。
(3)反应结束后产品中含有的盐及少量未反应的原料如氢氧化钠和氯乙酸钠,可通过乙醇溶解离心除去,溶剂可蒸馏回收循环使用,提升了产品的纯度,降低了盐含量。
(4)传统聚醚羧酸盐一般是通过溶剂,例如苯来除水,进而来提高原料的转化率,但是转化率提升不明显,一般在40~60%左右,且苯做溶剂对安全生产要求严格。本专利在碱化及取代阶段采用真空极性非质子溶剂生产,通过负压带走体系水分,促使反应正向进行,不需要苯类物质做溶剂,溶剂通过负压冷凝设备易于分离,同时通过分步加料监测转化率进一步提升反应转化率。
(5)脂肪胺聚氧乙烯醚中含有2个聚氧乙烯链,通过分步加料、监测转化率、控制加料量及反应条件可实现聚氧乙烯链的转化率从50%~97%(50%以下产品性能较差,故不作过多描述)。针对不同油水样,通过控制加料量及反应参数可自由调整聚氧乙烯链的转化率,来达到生产适应油水样性能的产品。

Claims (8)

1.一种两性聚氧乙烯醚稠油降黏驱油剂,其特征在于,具有以下结构式:
Figure 514442DEST_PATH_IMAGE001
所述R1为C8~C20的烷基,R2为C1~C7的烷基;
所述m和n取值于4~20之间的自然数;
所述R取自H、CH2COONa、CH2CH(OH)CH2SO3Na中的任一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两性聚氧乙烯醚稠油降黏驱油剂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合成方法包括:基于氯代烃对脂肪胺聚氧乙烯醚进行季铵化,再将其产物通过氢氧化钠进行碱化反应,最后与氯乙酸钠或3-氯-2-羟基丙磺酸钠进行取代反应获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两性聚氧乙烯醚稠油降黏驱油剂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合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在反应釜内加入烷基胺聚氧乙烯醚,再加入以烷基胺聚氧乙烯醚质量计30%~70%的极性非质子溶剂,以及以烷基胺聚氧乙烯醚质量计0.3%~0.5%的碱性催化剂;
步骤2,向反应釜内加入烷基胺聚氧乙烯醚摩尔数1.1~1.3倍的氯代烃,在氮气保护及密封环境下,保持温度80~100℃反应6~9h,当转化率达到96~99%时,停止反应,抽尽未反应的氯代烃,得到烷基胺聚氧乙烯醚季铵盐;
步骤3,加入烷基胺聚氧乙烯醚摩尔数0.24~1倍的NaOH,在绝对压力300~500Pa,温度70~80℃条件下反应1~2h;再加入烷基胺聚氧乙烯醚摩尔数0.24~1倍的氯乙酸钠或3-氯-2-羟基丙磺酸钠,将釜内压力降低至绝对压力300~500Pa,温度40~60℃,继续反应1~2h,3~5次,当转化率达到50%~97%时,本步骤结束;
步骤4,将温度升至120~140℃,釜内压力降低至绝对压力400~500Pa,真空抽出极性非质子溶剂加入烷基胺聚氧乙烯醚质量50%~60%的乙醇溶解,通过离心机离心除盐,再用旋转蒸发仪蒸出乙醇,得到最终产物两性聚氧乙烯醚稠油降粘驱油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两性聚氧乙烯醚稠油降黏驱油剂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2中,判断转化率为96~99%的方法为基于滴定游离Cl-的量计算烷基胺聚氧乙烯醚反应转化率;
和/或;
所述步骤2中,所述抽尽未反应的氯代烃,包括将反应釜温度调整为70~90℃,绝对压力100~250Pa条件下真空抽排未反应的氯代烃,并通过气相色谱测定体系有机氯含量,当有机氯含量<0.01%时即为抽尽。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两性聚氧乙烯醚稠油降黏驱油剂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烷基胺聚氧乙烯醚包括:月桂胺聚氧乙烯醚、椰油胺聚氧乙烯醚、碳十六/十八胺聚氧乙烯醚、碳十二/十四胺聚氧乙烯醚、碳二十/二十二胺聚氧乙烯醚中的任一项。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两性聚氧乙烯醚稠油降黏驱油剂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性非质子溶剂包括: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二甲基亚砜中的任一项。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两性聚氧乙烯醚稠油降黏驱油剂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碱性催化剂包括: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甲醇钠、乙醇钠、甲醇钾、乙醇钾中的任一项。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两性聚氧乙烯醚稠油降黏驱油剂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氯代烃包括:氯甲烷、氯代乙烷、氯代丙烷、氯代丁烷中的任一项。
CN202211576196.XA 2022-12-09 2022-12-09 一种两性聚氧乙烯醚稠油降黏驱油剂及合成方法 Active CN11565162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576196.XA CN115651626B (zh) 2022-12-09 2022-12-09 一种两性聚氧乙烯醚稠油降黏驱油剂及合成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576196.XA CN115651626B (zh) 2022-12-09 2022-12-09 一种两性聚氧乙烯醚稠油降黏驱油剂及合成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51626A CN115651626A (zh) 2023-01-31
CN115651626B true CN115651626B (zh) 2023-02-24

Family

ID=850202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576196.XA Active CN115651626B (zh) 2022-12-09 2022-12-09 一种两性聚氧乙烯醚稠油降黏驱油剂及合成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651626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04067A (zh) * 2011-06-23 2012-01-04 河南省道纯化工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含聚醚链段羟磺基甜菜碱两性表面活性剂的制备方法
CN104559988B (zh) * 2013-10-28 2018-05-1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甜菜碱表面活性剂、制备方法及在强化采油中的应用
CN104559989B (zh) * 2013-10-28 2018-05-1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烃基胺聚氧乙烯醚聚氧丙烯醚磺酸盐型甜菜碱
CN108822264B (zh) * 2018-07-12 2019-04-02 东营亿鑫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消泡功能的羧酸盐聚合物分散剂
CN112226224B (zh) * 2019-07-15 2023-03-0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方法
CN113754879A (zh) * 2021-10-20 2021-12-07 山东大明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烷基聚氧乙烯醚季铵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方法
CN113980260B (zh) * 2021-12-27 2022-03-22 山东大明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烷基嵌段聚醚季铵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方法
CN114403144B (zh) * 2022-01-21 2024-01-19 广州蓝月亮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杀灭微生物的季铵盐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51626A (zh) 2023-01-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689244A (en) Process for production of chitin sulfate
CN110183773B (zh) 壳聚糖季铵盐有机插层蒙脱土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5384263B (zh) 氨基磺酸改性壳聚糖水阻垢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190314B (zh) 脂肪胺聚氧乙烯醚二乙基双磺酸盐表面活性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7304162B (zh) 双子表面活性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及驱油剂和油藏驱油方法及油污清洗剂和油污清洗方法
CN104053644A (zh) 用于制备内烯烃磺酸盐的方法
CN111939833A (zh) 改性木质素磺基甜菜碱表面活性剂的制备方法
CN108315001B (zh) 高效驱油剂、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5651626B (zh) 一种两性聚氧乙烯醚稠油降黏驱油剂及合成方法
CN112708410B (zh) 含芳基醇聚醚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复合表面活性剂
CN105486847B (zh) 高抗冲聚苯乙烯中酚类抗氧化剂的分离及检测方法
CN112226224B (zh) 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方法
CN102093551B (zh) 一种制备烷基酚聚醚硫酸酯盐的方法
CN112694877A (zh) 含双酚a聚醚二酸盐的复合表面活性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2516971B (zh) 嵌段聚醚两性离子稠油乳化降粘剂及制备方法
CN113025297A (zh) 一种耐温抗盐低张力泡沫驱油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5093351B (zh) 改性甜菜碱型双子表面活性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4946226A (zh) 稠油磺酸盐制备方法
CN109232329A (zh) 一种烯丙基磺酸钠的合成方法
CN111777494B (zh) 一种苯酚钠和氢氧化钠固态混合物的浸取分离方法
CN104591412B (zh) 一种防垢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8101779B (zh) 一种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8947868B (zh) 一种2,4-二氟苯腈的制备工艺
CN109384892B (zh) 磺化生物油基酚聚羧酸减水剂的制备方法
Bunton et al. Hydrolysis of 2, 4-dinitrophenyl phosphate in hydrophobic ammonium salt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