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650676A - 一种轻质高强陶粒混凝土拌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轻质高强陶粒混凝土拌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650676A
CN115650676A CN202211378303.8A CN202211378303A CN115650676A CN 115650676 A CN115650676 A CN 115650676A CN 202211378303 A CN202211378303 A CN 202211378303A CN 115650676 A CN115650676 A CN 1156506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ceramsite
fly ash
water
reducing ag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37830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方
张德状
唐然
华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ji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Xiji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ji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Xiji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211378303.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650676A/zh
Publication of CN1156506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5067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50Reuse, recycling or recovery technologies
    • Y02W30/91Use of waste materials as fillers for mortars or concrete

Landscapes

  • Curing Cements, Concrete, And Artificial Stone (AREA)

Abstract

一种轻质高强混凝土拌合料及其制备方法,拌合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水泥354.32~477.9份、粉煤灰79.7~121.28份、硅灰79.7~121.28份、矿粉79.7~161.7份、粉煤灰漂珠36.6~54.9份、玻化微珠36.6~54.9份、页岩陶粒78.08~107.36份、粘土陶粒87.84~117.12份、减水剂6.45~9.675份、水107.6~143.4份;制备方法是:S1、将干料加入搅拌机中搅拌,使得所有干料充分混合;S2、将减水剂溶于水后加入步骤S1中混合好的干料并使用搅拌机均匀混合,得到轻质高强陶粒混凝土;本发明通过粉煤灰漂珠与玻化微珠、页岩陶粒与粘土陶粒的配合,降低混凝土的体积密度,实现混凝土的轻质性,同时混凝土也具有工程结构所需的强度。

Description

一种轻质高强陶粒混凝土拌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混凝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轻质高强陶粒混凝土拌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轻质高强混凝土是利用人造或天然轻质骨料代替普通密度骨料的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相比,具有质量轻、强度高、抗震性能好、耐火性能好、耐久性能好以及隔热保温等性能。同时,由于生产轻骨料和配制轻骨料混凝土的时候,利用了大量的粉煤灰、硅灰等工业固体废弃物,有利于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随着目前建筑物层数不断增多、结构跨度不断增大的背景下,要求混凝土强度高、密度低,而普通混凝土自重大,占建筑物总荷载比重很大,因此减少混凝土自重显得更加重要。
中国专利CN114804918A公开了一种陶粒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陶粒混凝土,按重量份,包括以下原料:普通硅酸盐水泥210~230份,矿粉70~90份,粉煤灰50~70份,机制砂390~410份,石屑760~780份,页岩陶粒290~310份,外加剂10~20份,水140~160份。该发明达到了LC30的强度等级,是一种轻质高强且具有良好保温性能的新型建材,将该发明陶粒混凝土应用于叠合楼板后浇层中形成结构-保温一体板是建筑产业化与绿色建筑的一次完美结合,将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但由于抗压强度只达到30MPa左右,具有强度不高的缺点。
中国专利CN112266210A公开了一种轻质高强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轻质高强混凝土包括以下组分:水泥、硅灰、粉煤灰、矿粉、河砂、陶砂、页岩陶粒、水;所述页岩陶粒包括粒级为0~9.5mm的细陶粒和粒级为9.5~19mm的粗陶粒;所述细陶粒和粗陶粒的质量比为(3~7):(3~7)。该发明提供的轻质高强混凝土,通过合理搭配不同级配的页岩陶粒作为粗骨料,可以降低混凝土的松散空隙率,提高混凝土拌合物的工作性能以及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但由于流动性较差,具有拌合困难,无法成型的缺点,难以应用于实际工程中。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轻质高强陶粒混凝土拌合料及其制备方法,通过对不同品种轻集料进行对比分析选择,选择黏土陶粒和页岩陶粒轻集料作为配制轻质高强混凝土的骨料;将陶粒和玻化微珠结合用于轻质高强混凝土的配制,能显著降低混凝土容重、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具有流动性能好,泵送性能良好,易于实际应用特点。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轻质高强陶粒混凝土拌合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水泥354.32~477.9份、粉煤灰79.7~121.28份、硅灰79.7~121.28份、矿粉79.7~161.7份、粉煤灰漂珠36.6~54.9份、玻化微珠36.6~54.9份、页岩陶粒78.08~107.36份、粘土陶粒87.84~117.12份、减水剂6.45~9.675份、水107.6~143.4份。
所述粘土陶粒为5mm-20mm粒径连续级配,表观密度为710kg/m3,堆积密度为350kg/m3,筒压强度为2.8MPa;页岩陶粒为5mm-20mm连续级配,堆积密度为653kg/m3,筒压强度为5.5MPa。
所述玻化微珠为0.5mm-1.5mm粒径连续级配,容重为50-200kg/m3,吸水率为20%-50%;所述粉煤灰漂珠为10um-500um粒径,容重为250-450kg/m3,堆积密度为0.3-0.5g/m3
所述水泥为P.O 52.5普通硅酸盐水泥。
所述粉煤灰为F类Ⅰ级粉煤灰。
所述矿粉为S95级矿渣粉。
所述减水剂选用SPT-A80W全效型超塑化剂。
一种轻质高强陶粒混凝土拌合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水泥354.32~477.9份、粉煤灰79.7~121.28份、硅灰79.7~121.28份、矿粉79.7~161.7份、粉煤灰漂珠36.6~54.9份、玻化微珠36.6~54.9份、页岩陶粒78.08~107.36份、粘土陶粒87.84~117.12份加入搅拌机中搅拌,使得所有干料充分混合;
S2、将6.45~9.675份的减水剂溶于107.6~143.4份的水,得到减水剂拌合溶液,再将步骤S1中混合好的干料掺入减水剂拌合溶液,并使用搅拌机均匀混合,得到轻质高强陶粒混凝土。
本发明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利用人造或天然轻质骨料代替普通密度骨料的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相比,具有质量轻、强度高、抗震性能好、耐火性能好、耐久性能好以及隔热保温等性能,可以有效应用于实际工程中。
2、本发明通过陶粒与玻化微珠相结合的方式,由于玻化微珠容重小于粉煤灰漂珠,但需水量大于粉煤灰漂珠,且流动性能更好,能够将混凝土自身容重降低。
3、本发明选用粘土陶粒与页岩陶粒同时作为混凝土的骨料,粘土陶粒筒压强度低于页岩陶粒,但体积密度小于页岩陶粒,在降低了混凝土自重的同时,还能保证其抗压强度。
4、本发明作为一种实施的优选方案,所述的轻质高强混凝土的体积密度为1450~1680kg/m3,28d抗压强度为36.5~48.5MPa。
5、本发明一种轻质高强陶粒混凝土拌合料及其制备方法,通过掺入具有高活性火山灰效应的工业固废,如硅灰、矿粉、粉煤灰等,用来降低水泥用量,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粗骨料用量少,回收破碎和重复使用更加容易,更好地实现资源可回收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6的性能测试结果。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一种轻质高强陶粒混凝土拌合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水泥477.9份、粉煤灰79.7份、硅灰79.7份、矿粉79.7份、粉煤灰漂珠47.8份、玻化微珠47.8份、页岩陶粒97.6份、粘土陶粒97.6份、减水剂6.45份、水107.6份。
所述粘土陶粒为5mm-10mm粒径连续级配,表观密度为710kg/m3,堆积密度为350kg/m3,筒压强度为2.8MPa;页岩陶粒为3mm-8mm连续级配,堆积密度为653kg/m3,筒压强度为5.5MPa。
所述玻化微珠为0.2mm-1mm粒径连续级配,容重为63kg/m3,吸水率为28%;所述粉煤灰漂珠为100um粒径,容重为350kg/m3,堆积密度为0.4g/m3
所述水泥选择质量性能稳定的P·O52.5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性能指标:比表面积为409m2/kg、标准稠度用水量为26.9%、初凝时间为121min、终凝时间为169min、3d/28d抗折强度分别为6.3MPa和9.5MPa、3d/28d抗压强度分别为35.7MPa和65.7MPa,均符合国家标准。
所述粉煤灰为F类Ⅰ级粉煤灰,其主要技术指标:细度45um筛余量为0.5%、含水率为0.2%、烧矢量1.7%、需水量比为94%、SO3含量为1%,均符合国家标准。
所述矿粉为S95级矿渣粉,其主要技术指标:比表面积为445m2/kg、流动度比为121%、7d/28d活性指数分别为95%和114%2、密度为2280kg/m3,均符合国家使用标准。
所述硅灰其主要技术指标:比表面积为17540m2/kg、含水率为0.52%、烧矢量为2.8%、SO2含量为105.04%,均符合国家使用标准。
所述减水剂选用SPT-A80W全效型超塑化剂。
所述水选用自来水,其质量符合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
一种轻质高强陶粒混凝土拌合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水泥477.9份、粉煤灰79.7份、硅灰79.7份、矿粉79.7份、粉煤灰漂珠47.8份、玻化微珠47.8份、页岩陶粒97.6份、粘土陶粒97.6份加入搅拌机中搅拌,使得所有干料充分混合;
S2、将6.45份的减水剂溶于107.6份的水,得到减水剂拌合溶液,再将步骤S1中混合好的干料掺入减水剂拌合溶液,并使用搅拌机均匀混合,得到轻质高强陶粒混凝土。
实施例2
一种轻质高强陶粒混凝土拌合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水泥421.14份、粉煤灰121.28份、硅灰79.7份、矿粉79.7份、粉煤灰漂珠53.34份、玻化微珠53.34份、页岩陶粒115.5份、粘土陶粒115.5份、减水剂9.675份、水107.6份。
所述粘土陶粒为5mm-10mm粒径连续级配,表观密度为710kg/m3,堆积密度为350kg/m3,筒压强度为2.8MPa;页岩陶粒为3mm-8mm连续级配,堆积密度为653kg/m3,筒压强度为5.5MPa。
所述玻化微珠为0.2mm-1mm粒径连续级配,容重为63kg/m3,吸水率为28%;所述粉煤灰漂珠为100um粒径,容重为350kg/m3,堆积密度为0.4g/m3
所述水泥选择质量性能稳定的P·O52.5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性能指标:比表面积为409m2/kg、标准稠度用水量为26.9%、初凝时间为121min、终凝时间为169min、3d/28d抗折强度分别为6.3MPa和9.5MPa、3d/28d抗压强度分别为35.7MPa和65.7MPa,均符合国家标准。
所述粉煤灰为F类Ⅰ级粉煤灰,其主要技术指标:细度45um筛余量为0.5%、含水率为0.2%、烧矢量1.7%、需水量比为94%、SO3含量为1%,均符合国家标准。
所述矿粉采用S95级矿渣粉,其主要技术指标:比表面积为445m2/kg、流动度比为121%、7d/28d活性指数分别为95%和114%2、密度为2280kg/m3,均符合国家使用标准。
所述硅灰其主要技术指标:比表面积为17540m2/kg、含水率为0.52%、烧矢量为2.8%、SO2含量为105.04%,均符合国家使用标准。
所述减水剂选择SPT-A80W全效型超塑化剂。
所述水选用自来水,其质量符合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
一种轻质高强陶粒混凝土拌合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水泥421.14份、粉煤灰121.28份、硅灰79.7份、矿粉79.7份、粉煤灰漂珠53.34份、玻化微珠53.34份、页岩陶粒115.5份、粘土陶粒115.5份加入搅拌机中搅拌,使得所有干料充分混合;
S2、将9.675份的减水剂溶于107.6份的水,得到减水剂拌合溶液,再将步骤S1中混合好的干料掺入减水剂拌合溶液,并使用搅拌机均匀混合,得到轻质高强陶粒混凝土。
实施例3
一种轻质高强陶粒混凝土拌合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水泥354.32份、粉煤灰79.7份、硅灰121.28份、矿粉161.7份、粉煤灰漂珠45.8份、玻化微珠45.8份、页岩陶粒115.5份、粘土陶粒115.5份、减水剂9.675份、水107.6份。
所述粘土陶粒为5mm-10mm粒径连续级配,表观密度为710kg/m3,堆积密度为350kg/m3,筒压强度为2.8MPa;页岩陶粒为3mm-8mm连续级配,堆积密度为653kg/m3,筒压强度为5.5MPa。
所述玻化微珠为0.2mm-1mm粒径连续级配,容重为63kg/m3,吸水率为28%;所述粉煤灰漂珠为100um粒径,容重为350kg/m3,堆积密度为0.4g/m3
所述水泥选择质量性能稳定的P·O52.5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性能指标:比表面积为409m2/kg、标准稠度用水量为26.9%、初凝时间为121min、终凝时间为169min、3d/28d抗折强度分别为6.3MPa和9.5MPa、3d/28d抗压强度分别为35.7MPa和65.7MPa,均符合国家标准。
所述粉煤灰为F类Ⅰ级粉煤灰,其主要技术指标:细度45um筛余量为0.5%、含水率为0.2%、烧矢量1.7%、需水量比为94%、SO3含量为1%,均符合国家标准。
所述矿粉为S95级矿渣粉,其主要技术指标:比表面积为445m2/kg、流动度比为121%、7d/28d活性指数分别为95%和114%2、密度为2280kg/m3,均符合国家使用标准。
所述硅灰其主要技术指标:比表面积为17540m2/kg、含水率为0.52%、烧矢量为2.8%、SO2含量为105.04%,均符合国家使用标准。
所述减水剂选择SPT-A80W全效型超塑化剂。
所述水选用自来水,其质量符合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
一种轻质高强陶粒混凝土拌合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水泥354.32份、粉煤灰79.7份、硅灰121.28份、矿粉161.7份、粉煤灰漂珠45.8份、玻化微珠45.8份、页岩陶粒115.5份、粘土陶粒115.5份加入搅拌机中搅拌,使得所有干料充分混合;
S2、将9.675份的减水剂溶于107.6份的水,得到减水剂拌合溶液,再将步骤S1中混合好的干料掺入减水剂拌合溶液,并使用搅拌机均匀混合,得到轻质高强陶粒混凝土。
实施例4
一种轻质高强陶粒混凝土拌合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水泥380.65份、粉煤灰79.7份、硅灰79.7份、矿粉161.7份、粉煤灰漂珠53.34份、玻化微珠53.34份、页岩陶粒97.6份、粘土陶粒97.6份、减水剂9.675份、水143.4份。
所述粘土陶粒为5mm-10mm粒径连续级配,表观密度为710kg/m3,堆积密度为350kg/m3,筒压强度为2.8MPa;页岩陶粒为3mm-8mm连续级配,堆积密度为653kg/m3,筒压强度为5.5MPa。
所述玻化微珠为0.2mm-1mm粒径连续级配,容重为63kg/m3,吸水率为28%;所述粉煤灰漂珠为100um粒径,容重为350kg/m3,堆积密度为0.4g/m3
所述水泥选择质量性能稳定的P·O52.5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性能指标:比表面积为409m2/kg、标准稠度用水量为26.9%、初凝时间为121min、终凝时间为169min、3d/28d抗折强度分别为6.3MPa和9.5MPa、3d/28d抗压强度分别为35.7MPa和65.7MPa,均符合国家标准。
所述粉煤灰为F类Ⅰ级粉煤灰,其主要技术指标:细度45um筛余量为0.5%、含水率为0.2%、烧矢量1.7%、需水量比为94%、SO3含量为1%,均符合国家标准。
所述矿粉为S95级矿渣粉,其主要技术指标:比表面积为445m2/kg、流动度比为121%、7d/28d活性指数分别为95%和114%2、密度为2280kg/m3,均符合国家使用标准。
所述硅灰其主要技术指标:比表面积为17540m2/kg、含水率为0.52%、烧矢量为2.8%、SO2含量为105.04%,均符合国家使用标准。
所述减水剂选择SPT-A80W全效型超塑化剂。
所述水选用自来水,其质量符合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
一种轻质高强陶粒混凝土拌合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水泥380.65份、粉煤灰79.7份、硅灰79.7份、矿粉161.7份、粉煤灰漂珠53.34份、玻化微珠53.34份、页岩陶粒97.6份、粘土陶粒97.6份加入搅拌机中搅拌,使得所有干料充分混合;
S2、将9.675份的减水剂溶于143.4份的水,得到减水剂拌合溶液,再将步骤S1中混合好的干料掺入减水剂拌合溶液,并使用搅拌机均匀混合,得到轻质高强陶粒混凝土。
实施例5
一种轻质高强陶粒混凝土拌合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水泥354.32份、粉煤灰121.28份、硅灰79.7份、矿粉161.7份、粉煤灰漂珠45.8份、玻化微珠45.8份、页岩陶粒115.5份、粘土陶粒115.5份、减水剂6.45份、水143.4份。
所述粘土陶粒为5mm-10mm粒径连续级配,表观密度为710kg/m3,堆积密度为350kg/m3,筒压强度为2.8MPa;页岩陶粒为3mm-8mm连续级配,堆积密度为653kg/m3,筒压强度为5.5MPa。
所述玻化微珠为0.2mm-1mm粒径连续级配,容重为63kg/m3,吸水率为28%;所述粉煤灰漂珠为100um粒径,容重为350kg/m3,堆积密度为0.4g/m3
所述水泥选择质量性能稳定的P·O52.5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性能指标:比表面积为409m2/kg、标准稠度用水量为26.9%、初凝时间为121min、终凝时间为169min、3d/28d抗折强度分别为6.3MPa和9.5MPa、3d/28d抗压强度分别为35.7MPa和65.7MPa,均符合国家标准。
所述粉煤灰为F类Ⅰ级粉煤灰,其主要技术指标:细度45um筛余量为0.5%、含水率为0.2%、烧矢量1.7%、需水量比为94%、SO3含量为1%,均符合国家标准。
所述矿粉为S95级矿渣粉,其主要技术指标:比表面积为445m2/kg、流动度比为121%、7d/28d活性指数分别为95%和114%2、密度为2280kg/m3,均符合国家使用标准。
所述硅灰其主要技术指标:比表面积为17540m2/kg、含水率为0.52%、烧矢量为2.8%、SO2含量为105.04%,均符合国家使用标准。
所述减水剂选择SPT-A80W全效型超塑化剂。
所述水选用自来水,其质量符合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
一种轻质高强陶粒混凝土拌合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水泥354.32份、粉煤灰121.28份、硅灰79.7份、矿粉161.7份、粉煤灰漂珠45.8份、玻化微珠45.8份、页岩陶粒115.5份、粘土陶粒115.5份加入搅拌机中搅拌,使得所有干料充分混合;
S2、将6.45份的减水剂溶于143.4份的水,得到减水剂拌合溶液,再将步骤S1中混合好的干料掺入减水剂拌合溶液,并使用搅拌机均匀混合,得到轻质高强陶粒混凝土。
实施例6
一种轻质高强陶粒混凝土拌合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水泥394.74份、粉煤灰121.28份、硅灰121.28份、矿粉79.7份、粉煤灰漂珠45.8份、玻化微珠45.8份、页岩陶粒97.6份、粘土陶粒97.6份、减水剂9.675份、水143.4份。
所述粘土陶粒为5mm-10mm粒径连续级配,表观密度为710kg/m3,堆积密度为350kg/m3,筒压强度为2.8MPa;页岩陶粒为3mm-8mm连续级配,堆积密度为653kg/m3,筒压强度为5.5MPa。
所述玻化微珠为0.2mm-1mm粒径连续级配,容重为63kg/m3,吸水率为28%;所述粉煤灰漂珠为100um粒径,容重为350kg/m3,堆积密度为0.4g/m3
所述水泥选择质量性能稳定的P·O52.5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性能指标:比表面积为409m2/kg、标准稠度用水量为26.9%、初凝时间为121min、终凝时间为169min、3d/28d抗折强度分别为6.3MPa和9.5MPa、3d/28d抗压强度分别为35.7MPa和65.7MPa,均符合国家标准。
所述粉煤灰为F类Ⅰ级粉煤灰,其主要技术指标:细度45um筛余量为0.5%、含水率为0.2%、烧矢量1.7%、需水量比为94%、SO3含量为1%,均符合国家标准。
所述矿粉为用S95级矿渣粉,其主要技术指标:比表面积为445m2/kg、流动度比为121%、7d/28d活性指数分别为95%和114%2、密度为2280kg/m3,均符合国家使用标准。
所述硅灰其主要技术指标:比表面积为17540m2/kg、含水率为0.52%、烧矢量为2.8%、SO2含量为105.04%,均符合国家使用标准。
所述减水剂选择SPT-A80W全效型超塑化剂。
所述水选用自来水,其质量符合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
一种轻质高强陶粒混凝土拌合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水泥394.74份、粉煤灰121.28份、硅灰121.28份、矿粉79.7份、粉煤灰漂珠45.8份、玻化微珠45.8份、页岩陶粒97.6份、粘土陶粒97.6份加入搅拌机中搅拌,使得所有干料充分混合;
S2、将9.675份的减水剂溶于143.4份的水,得到减水剂拌合溶液,再将步骤S1中混合好的干料掺入减水剂拌合溶液,并使用搅拌机均匀混合,得到轻质高强陶粒混凝土。
对比例1:对比例1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粉煤灰漂珠36.6份、玻化微珠54.9份,其他原料重量份相同。
对比例2:对比例2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页岩陶粒78.08份、粘土陶粒117.12份,其他原料重量份相同。
对比例3:对比例3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粉煤灰漂珠36.6份、玻化微珠54.9份、页岩陶粒78.08份、粘土陶粒117.12份,其他原料重量份相同。
对比例4:对比例4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粉煤灰漂珠54.9份、玻化微珠36.6份、页岩陶粒107.36份、粘土陶粒87.84份,其他原料重量份相同。
性能测试按照如下方法,对实施例1-6及对比例1-4制备的混凝土拌合料的性能进行测试,将测试结果示于图1。
混凝土拌合物性能:根据GB/T50080-2016《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中的规定测定其坍落度、扩展度,体积密度。
抗压强度:根据GB/T50081-2019《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制作标准试块,并标准养护7d和28d分别测试混凝土抗压强度。
对比例1的原料中粉煤灰漂珠与玻化微珠总体质量不变的情况下,所采用的粉煤灰漂珠与玻化微珠质量比为4:6;相较于实施例1-6,对比例1中混凝土的体积密度降低,说明调整粉煤灰漂珠与玻化微珠的比例可以降低混凝土的体积密度且抗压强度变化不大。
对比例2的原料中页岩陶粒与粘土陶粒总体质量不变的情况下,所采用的页岩陶粒与粘土陶粒质量比为4:6;相较于实施例1-6,对比例2中混凝土的体积密度更为降低,说明调整页岩陶粒与粘土陶粒的比例可以更好地降低混凝土的体积密度且抗压强度变化不大。
对比例3的原料中粉煤灰漂珠与玻化微珠、页岩陶粒与粘土陶粒总体质量分别不变的情况下,所采用的粉煤灰漂珠与玻化微珠、页岩陶粒与粘土陶粒质量比分别为4:6、4:6;相较于实施例1-6,对比例1中混凝土的体积密度降低,说明调整粉煤灰漂珠与玻化微珠、页岩陶粒与粘土陶粒的比例可以降低混凝土的体积密度且抗压强度变化不大。
对比例4的原料中粉煤灰漂珠与玻化微珠、页岩陶粒与粘土陶粒总体质量不变的情况下,所采用的粉煤灰漂珠与玻化微珠、页岩陶粒与粘土陶粒质量比为6:4、4.5:5.5;相较于实施例1-6,对比例4中混凝土的体积密度降低,说明调整粉煤灰漂珠与玻化微珠、页岩陶粒与粘土陶粒的比例可以降低混凝土的体积密度且抗压强度变化不大。

Claims (10)

1.一种轻质高强混凝土拌合料,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水泥354.32~477.9份、粉煤灰79.7~121.28份、硅灰79.7~121.28份、矿粉79.7~161.7份、粉煤灰漂珠36.6~54.9份、玻化微珠36.6~54.9份、页岩陶粒78.08~107.36份、粘土陶粒87.84~117.12份、减水剂6.45~9.675份、水107.6~143.4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轻质高强混凝土拌合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粘土陶粒为5mm-20mm粒径连续级配,表观密度为710kg/m3,堆积密度为350kg/m3,筒压强度为2.8MPa;页岩陶粒为5mm-20mm连续级配,堆积密度为653kg/m3,筒压强度为5.5MPa。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轻质高强混凝土拌合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玻化微珠为0.5mm-1.5mm粒径连续级配,容重为50-200kg/m3,吸水率为20%-50%;粉煤灰漂珠为10um-500um粒径,容重为250-450kg/m3,堆积密度为0.3-0.5g/m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轻质高强混凝土拌合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泥为P.O52.5普通硅酸盐水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轻质高强混凝土拌合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粉煤灰为F类Ⅰ级粉煤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轻质高强混凝土拌合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矿粉为S95级矿渣粉。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轻质高强混凝土拌合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水剂选用SPT-A80W全效型超塑化剂。
8.一种轻质高强混凝土拌合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将水泥354.32~477.9份、粉煤灰79.7~121.28份、硅灰79.7~121.28份、矿粉79.7~161.7份、粉煤灰漂珠36.6~54.9份、玻化微珠36.6~54.9份、页岩陶粒78.08~107.36份、粘土陶粒87.84~117.12份加入搅拌机中搅拌,使得所有干料充分混合;
S2、将6.45~9.675份的减水剂溶于107.6~143.4份的水,得到减水剂拌合溶液,再将步骤S1中混合好的干料掺入减水剂拌合溶液,并使用搅拌机均匀混合,得到轻质高强陶粒混凝土。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轻质高强混凝土拌合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将水泥477.9份、粉煤灰79.7份、硅灰79.7份、矿粉79.7份、粉煤灰漂珠47.8份、玻化微珠47.8份、页岩陶粒97.6份、粘土陶粒97.6份加入搅拌机中搅拌,使得所有干料充分混合;
S2、将6.45份的减水剂溶于107.6份的水,得到减水剂拌合溶液,再将步骤S1中混合好的干料掺入减水剂拌合溶液,并使用搅拌机均匀混合,得到轻质高强陶粒混凝土。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轻质高强混凝土拌合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将水泥421.14份、粉煤灰121.28份、硅灰79.7份、矿粉79.7份、粉煤灰漂珠53.34份、玻化微珠53.34份、页岩陶粒115.5份、粘土陶粒115.5份加入搅拌机中搅拌,使得所有干料充分混合;
S2、将9.675份的减水剂溶于107.6份的水,得到减水剂拌合溶液,再将步骤S1中混合好的干料掺入减水剂拌合溶液,并使用搅拌机均匀混合,得到轻质高强陶粒混凝土。
CN202211378303.8A 2022-11-04 2022-11-04 一种轻质高强陶粒混凝土拌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1565067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78303.8A CN115650676A (zh) 2022-11-04 2022-11-04 一种轻质高强陶粒混凝土拌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78303.8A CN115650676A (zh) 2022-11-04 2022-11-04 一种轻质高强陶粒混凝土拌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50676A true CN115650676A (zh) 2023-01-31

Family

ID=850165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378303.8A Pending CN115650676A (zh) 2022-11-04 2022-11-04 一种轻质高强陶粒混凝土拌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650676A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040474A1 (en) * 2002-08-29 2004-03-04 Marianela Perez-Pena Very fast setting cementitious composition
CN107162499A (zh) * 2017-05-16 2017-09-15 南京工业大学 一种高强度自密实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09293317A (zh) * 2018-11-30 2019-02-01 武汉城开新兴建材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高强度自密实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0818364A (zh) * 2019-12-20 2020-02-21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一种轻质高强防水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2266210A (zh) * 2020-10-23 2021-01-26 湖南工学院 一种轻质高强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354367A (zh) * 2021-07-16 2021-09-07 武昌理工学院 基于粉煤灰的轻质建筑用泡沫混凝土
CN113816696A (zh) * 2021-10-27 2021-12-21 武汉工程大学 一种基于再生细骨料内养护的超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5196929A (zh) * 2021-04-13 2022-10-18 香港理工大学 混凝土原料、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040474A1 (en) * 2002-08-29 2004-03-04 Marianela Perez-Pena Very fast setting cementitious composition
CN107162499A (zh) * 2017-05-16 2017-09-15 南京工业大学 一种高强度自密实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09293317A (zh) * 2018-11-30 2019-02-01 武汉城开新兴建材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高强度自密实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0818364A (zh) * 2019-12-20 2020-02-21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一种轻质高强防水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2266210A (zh) * 2020-10-23 2021-01-26 湖南工学院 一种轻质高强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5196929A (zh) * 2021-04-13 2022-10-18 香港理工大学 混凝土原料、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354367A (zh) * 2021-07-16 2021-09-07 武昌理工学院 基于粉煤灰的轻质建筑用泡沫混凝土
CN113816696A (zh) * 2021-10-27 2021-12-21 武汉工程大学 一种基于再生细骨料内养护的超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边炳鑫,李哲: "《建筑工程常用材料试验手册》", 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ürkel et al. The effect of limestone powder, fly ash and silica fume on the properties of self-compacting repair mortars
CN110467401B (zh) 一种基于稳定性的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
CN110482883B (zh) 一种现场配制混凝土专用混合水泥及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4446175A (zh) 一种高性能再生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2694342B (zh) 一种轻质高强高延性水泥基胶凝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2125603A (zh) 一种以陶砂为轻质骨料的超高性能轻质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1763050B (zh) 一种高强度高抛自密实微膨胀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07572941A (zh) 微膨胀装配式建筑钢筋连接套筒专用灌浆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3816696A (zh) 一种基于再生细骨料内养护的超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1423180A (zh) 一种高流动性环保型超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0590294A (zh) 一种良好耐久性的再生粉体混凝土及制备方法
CN112521114A (zh) 一种用于3d打印的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191281B (zh) 一种再生骨料混凝土界面过渡区强化方法
CN111439973B (zh) 水泥基灌浆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956710A (zh) 用于泥岩隧道的高性能粉煤灰喷射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0746159A (zh) 抗裂泵送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和泵送方法
CN111792857A (zh) 一种超高强混凝土用复合超细粉、超高强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3816657A (zh) 一种经济环保型全轻混凝土及制备方法
CN113045273A (zh) 高强度聚乙烯醇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5650676A (zh) 一种轻质高强陶粒混凝土拌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4591039B (zh) 钢-pva混杂纤维增强混凝土防水抗渗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7209222A (zh) 一种建筑3d打印材料的制备方法
Hachim et al.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types of aggregate and additives on the properties of self-compacting lightweight concrete
Kaplan et al. The Effect of Curing Temperature on the Early Age Properties of Granulated Furnace Slag Based Reactive Geopolymer Concrete
CN111410475B (zh) 一种预填集料混凝土、制备方法及其制备的钢管混凝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