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90294A - 一种良好耐久性的再生粉体混凝土及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良好耐久性的再生粉体混凝土及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590294A CN110590294A CN201911038578.5A CN201911038578A CN110590294A CN 110590294 A CN110590294 A CN 110590294A CN 201911038578 A CN201911038578 A CN 201911038578A CN 110590294 A CN110590294 A CN 11059029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owder
- recycled
- concrete
- accounts
- ceme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8/00—Compositions of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ontaining inorganic binders or the reaction product of an inorganic and an organic binder, e.g. polycarboxylate cements
- C04B28/02—Compositions of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ontaining inorganic binders or the reaction product of an inorganic and an organic binder, e.g. polycarboxylate cements containing hydraulic cements other than calcium sulfates
- C04B28/04—Portland cement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201/00—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physical values
- C04B2201/50—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physical values for the mechanical strength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uring Cements, Concrete, And Artificial Ston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具体涉及一种利用再生粉体来提高抗氯离子性能的再生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将废弃的混凝土和废弃的粘土砖破碎过程中的粉料分别研磨制备成再生粉体,用再生粉体部分取代水泥,并采用净浆裹石法拌制成再生混凝土。制备的再生混凝土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建筑废弃物、减少了水泥用量,还具有良好的抗氯离子渗透性能。本发明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混凝土制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良好耐久性的再生粉体混凝土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废弃混凝土和废弃砖在建筑固体废弃物中的占比可达80%,对废弃混凝土和废弃砖的利用可以大大减轻建筑固体废弃物造成的负面影响。但是废弃混凝土和废弃砖进行破碎、加工等回收利用的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再生混凝土粉和再生砖粉,却未对其有较好的利用方法,容易造成二次污染。再生混凝土粉和再生砖粉的化学组成以SiO2和Al2O3为主,但CaO含量较低,可以看作水泥的混合材来使用。因此,将再生混凝土粉、再生砖粉部分取代水泥,用于混凝土中,不仅可以减小水泥用量,从而减小水泥工业的能耗,还可以将这些再生粉体循环使用到土木工程建设中,增加建筑废弃物的利用率并避免二次污染。另外,目前因建筑垃圾分类仍较为粗糙,废弃混凝土和废弃砖大部分混杂在一起,不容易进行分拣区分开。因此再生混凝土粉和再生砖粉在一定的比例下进行混合使用,也能够考虑到建筑垃圾处理方法的实际需求。
钢筋混凝土结构是众多建筑物的主要结构形式,氯离子通过渗透作用进入混凝土内部到达钢筋表面,将引起钢筋锈蚀,进而导致混凝土的结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下降。因此,再生粉体掺入混凝土中能够改善混凝土的性能,使其具有良好的抗氯离子渗透性能,对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是十分重要的,才能够进一步推动工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实现节能环保。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良好耐久性的再生粉体混凝土及制备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利用再生粉体来提高抗氯离子性能的再生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将废弃的混凝土和废弃的粘土砖破碎过程中的粉料分别研磨制备成再生粉体,用再生粉体部分取代水泥,并采用净浆裹石法拌制成再生混凝土。制备的再生混凝土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建筑废弃物、减少了水泥用量,还具有良好的抗氯离子渗透性能。本发明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良好耐久性的再生粉体混凝土,所述再生粉体混凝土由水泥、再生粉体、矿粉、水、细骨料、天然粗骨料、减水剂按质量比1:0~0.214:0~0.214:0.4~0.571:1.487~2.124:2.424~3.463:0.001~0.002配制而成。所述再生粉体为再生砖粉或再生混凝土粉。
再生混凝土粉的制备方法:在废弃的旧混凝土块破碎成再生骨料时,搜集在破碎过程所产生的粉料,筛出粒径0.6mm以下的粉料留用,将其放入球磨机中研磨制备成再生混凝土粉,其比表面积为863m2/kg,其粒径小于5μm占18.38%、5-10μm占11.66%、10-20μm占14.51%、20-45μm占25.31%、45-100μm占17.21%、100-160μm占8.21%、160-250μm以上占4.72%,再生混凝土粉的28d活性指数为80%。
再生砖粉的制备方法:去除废弃粘土砖表面附着的老砂浆后进行破碎,搜集在破碎过程所产生的粉料,筛出粒径0.6mm以下的粉料留用,将其放入球磨机中研磨制备成再生砖粉,其比表面积为989m2/kg,其粒径小于5μm占21.19%、5-10μm占14.84%、10-20μm占17.5%、20-45μm占23.97%、45-100μm占13.15%、100-160μm占5.38%、160-250μm占3.97%,再生砖粉的28d活性指数为69%。
所述矿粉为S95级矿粉,比表面积为493m2/kg,其粒径小于5μm占10.57%、5-10μm占14.23%、10-20μm占25.05%、20-45μm占38.73%、45-100μm占10.56%、100-120μm占0.86%。
所述水泥采用P.I 42.5硅酸盐水泥,比表面积为341m2/kg,其粒径小于5μm占1.66%、5-10μm占7.69%、10-20μm占19.88%、20-45μm占42.31%、45-100μm占21.84%、100-160μm占5.34%、160-250μm占1.28%。
所述天然粗骨料为粒径5~20mm的连续级配花岗岩碎石,表观密度2652kg/m3,压碎指标4%,24h吸水率1.3%,针片状含量5.6%。
所述细骨料为河砂,表观密度为2720 kg/m3,细度模数为2.12。
所述减水剂为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
所述再生粉体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按配比准备再生粉体、天然粗骨料、细骨料、水泥、矿粉、减水剂、水;
(2)湿润强制式搅拌机的筒体内壁后,将水泥、矿粉、再生粉体、50%水、减水剂搅拌60s,形成水泥浆体;
(3)将天然粗骨料投入搅拌机搅拌90s,使天然骨料被浆体充分包裹;
(4)投入剩余的水和细骨料搅拌90s,使混凝土搅拌均匀,得到所述的再生粉体混凝土。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再生混凝土粉和再生砖粉的比表面积均比基准水泥和矿粉大。从粒径分布比例可知,基准水泥和矿粉的粒度分布呈正态分布较为集中,矿粉粒径稍比水泥略小,而再生砖粉和再生混凝土粉的粒度分布较为相似,分布范围广,并且粒径小于10µm的颗粒占比均比矿粉和水泥多。再生混凝土粉、再生砖粉、矿粉和水泥中粒径≤10µm的颗粒占30.04%、36.03%、24.8%、9.35%,说明两种再生粉体的小颗粒占比均高于水泥和矿渣,这为两种再生粉体填充对混凝土内部水泥颗粒的间隙,从而为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优化混凝土的内部孔隙结构,在一定掺量范围内对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性能起到正面效应。但是仅用再生粉体取代水泥的掺量较大时,由于其活性不如水泥,水泥用量减少导致混凝土有效水胶比的减少,而再生粉体的填充效应的有利影响不及水化产物减少的不利影响,从而增大了混凝土的电通量。后续的对比试验表明,随着再生粉体掺量的增加,混凝土的电通量和抗氯离子扩散系数均随之增大,接近或超过对照组。当再生砖粉掺量为20%时,采用ASTMC1202法测试混凝土的电通量为4294.33C,渗透性评价为中等;采用NEL法测定抗氯离子扩散系数为5.33,渗透性评价为中等(II)。当再生混凝土掺量为20%时,采用ASTMC1202法测试混凝土的电通量为4294.33C,渗透性评价为中等;采用NEL法测定抗氯离子扩散系数为5.27,渗透性评价为中等4182.67(II)。因此当再生粉体掺量提高后,对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性有利影响可能无法体现。
矿粉具有火山灰活性,会与水泥水化反应生成的Ca(OH)2发生二次水化,生成的C-S-H凝胶填充水泥颗粒内部孔隙,密实浆体内部孔结构,堵塞氯离子传输通道,同时经过水化反应形成的水化铝酸盐等能够与氯离子结合,进一步降低再生微粉混凝土的电通量,因此矿粉的加入可以使再生粉体的掺入量进一步提高。并且由于两种再生粉体粒径小于10µm的颗粒占比均比矿粉和水泥多,可以使矿粉、水泥和再生粉体三者之间形成良好级配,互相填充,优化了混凝土抵抗氯离子侵蚀的能力。再生粉体与矿粉复掺后,不仅可以在提高再生粉体的掺量、减少水泥用量的同时,仍使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抗氯离子侵蚀性能。
当再生混凝土粉和再生砖粉复掺时,比两种再生粉体分别与矿粉复掺时的抗压强度高,抗氯离子渗透性能有一定的降低,但仍优于对照组。因此,两种再生粉体复掺和两种再生粉体分别与矿粉复掺,不仅能够具有良好的抗氯离子渗透性,还能满足不同强度需求。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良好耐久性的再生粉体混凝土,所述再生粉体混凝土由水泥、再生粉体、矿粉、水、细骨料、天然粗骨料、减水剂按质量比1:0~0.214:0~0.214:0.4~0.571:1.487~2.124:2.424~3.463:0.001~0.002配制而成。所述再生粉体为再生砖粉或再生混凝土粉。
再生混凝土粉的制备方法:在废弃的旧混凝土块破碎成再生骨料时,搜集在破碎过程所产生的粉料,筛出粒径0.6mm以下的粉料留用,将其放入配有四种不同大小钢球和钢锻的SM-500球磨机中研磨制备成再生混凝土粉,其比表面积为863m2/kg,其粒径小于5μm占18.38%、5-10μm占11.66%、10-20μm占14.51%、20-45μm占25.31%、45-100μm占17.21%、100-160μm占8.21%、160-250μm占4.72%,再生混凝土粉的28d活性指数为80%。化学成分见表1。
再生砖粉的制备方法:去除废弃粘土砖表面附着的老砂浆后进行破碎,搜集在破碎过程所产生的粉料,筛出粒径0.6mm以下的粉料留用,将其放入配有四种不同大小钢球和钢锻的SM-500球磨机中研磨制备成再生砖粉,其比表面积为989m2/kg,其粒径小于5μm占21.19%、5-10μm占14.84%、10-20μm占17.5%、20-45μm占23.97%、45-100μm占13.15%、100-160μm占5.38%、160-250μm占3.97%,再生砖粉的28d活性指数为69%。化学成分见表1。
表1 再生粉体的化学成分/%
所述矿粉为S95级矿粉,比表面积为493m2/kg,其粒径小于5μm占10.57%、5-10μm占14.23%、10-20μm占25.05%、20-45μm占38.73%、45-100μm占10.56%、100-120μm占0.86%。
所述水泥采用P.I 42.5硅酸盐水泥,比表面积为341m2/kg,其粒径小于5μm占1.66%、5-10μm占7.69%、10-20μm占19.88%、20-45μm占42.31%、45-100μm占21.84%、100-160μm占5.34%、160-250μm占1.28%。
所述天然粗骨料为粒径5~20mm的连续级配花岗岩碎石,表观密度2652kg/m3,压碎指标4%,24h吸水率1.3%,针片状含量5.6%。
所述细骨料为河砂,表观密度为2720 kg/m3,细度模数为2.12。
所述减水剂为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
所述再生粉体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按配比准备再生粉体、天然粗骨料、细骨料、水泥、矿粉、减水剂、水;
(2)湿润强制式搅拌机的筒体内壁后,将水泥、矿粉、再生粉体、50%水、减水剂搅拌60s,形成水泥浆体;
(3)将天然粗骨料投入搅拌机搅拌90s,使天然骨料被浆体充分包裹;
(4)投入剩余的水和细骨料搅拌90s,使混凝土搅拌均匀,得到所述的再生粉体混凝土。
(5)将再生粉体混凝土装入试件模具中,将试件放在振动台上,振捣1次,刮去多余的混凝土并抹平,拆模后放入温度20℃±2°、湿度95%以上的养护室进行养护。
实例1:
一种再生粉体混凝土,由水泥、再生砖粉、水、砂、天然骨料、减水剂按质量比1:0.111:0.444:1.652:2.694:0.002配制而成。再生砖粉10%等质量取代水泥。
按《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50081-2002)测试本发明再生粉体混凝土7d立方体抗压强度为42.92MPa,28d立方体抗压强度为52.96MPa,56d立方体抗压强度为53.30MPa。坍落度为160mm。
对本发明再生粉体混凝土,分别采用ASTMC1202法和NEL法来评价其抗氯离子渗透性能。采用ASTMC1202法测试混凝土的电通量为3714.67C,渗透性评价为中等;采用NEL法测定抗氯离子扩散系数为4.94,渗透性评价为低(III)。
实例2:
一种再生粉体混凝土,由水泥、再生混凝土粉、水、砂、天然骨料、减水剂按质量比1:0.111:0.444:1.652:2.694:0.001配制而成。再生混凝土粉10%等质量取代水泥。
按《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50081-2002)测试本发明再生粉体混凝土7d立方体抗压强度为42.96MPa,28d立方体抗压强度为52.44MPa,56d立方体抗压强度为53.23MPa。坍落度为155mm。
对本发明再生粉体混凝土,分别采用ASTMC1202法和NEL法来评价其抗氯离子渗透性能。采用ASTMC1202法测试混凝土的电通量为3777C,渗透性评价为中等;采用NEL法测定抗氯离子扩散系数为4.84,渗透性评价为低(III)。
实例3:
一种再生粉体混凝土,由水泥、再生砖粉、矿粉、水、砂、天然骨料、减水剂按质量比1:0.125:0.125:0.5:1.858:3.031:0.002配制而成。再生砖粉10%等质量取代水泥,矿粉10%等质量取代水泥。
按《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50081-2002)测试本发明再生粉体混凝土7d立方体抗压强度为38.36MPa,28d立方体抗压强度为54.61MPa,56d立方体抗压强度为57.08MPa。坍落度为170mm。
对本发明再生粉体混凝土,分别采用ASTMC1202法和NEL法来评价其抗氯离子渗透性能。采用ASTMC1202法测试混凝土的电通量为3118.33C,渗透性评价为中等;采用NEL法测定抗氯离子扩散系数为4.60,渗透性评价为低(III)。
实例4:
一种再生粉体混凝土,由水泥、再生混凝土粉、矿粉、水、砂、天然骨料、减水剂按质量比1:0.125:0.125:0.5:1.858:3.031:0.001配制而成。再生混凝土粉10%等质量取代水泥,矿粉10%等质量取代水泥。
按《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50081-2002)测试本发明再生粉体混凝土7d立方体抗压强度为39.23MPa,28d立方体抗压强度为53.03MPa,56d立方体抗压强度为56.80MPa。坍落度为165mm。
对本发明再生粉体混凝土,分别采用ASTMC1202法和NEL法来评价其抗氯离子渗透性能。采用ASTMC1202法测试混凝土的电通量为3029C,渗透性评价为中等;采用NEL法测定抗氯离子扩散系数为4.36,渗透性评价为低(III)。
实例5:
一种再生粉体混凝土,由水泥、再生砖粉、矿粉、水、砂、天然骨料、减水剂按质量比1:0.214:0.214:0.571:2.124:3.463:0.002配制而成。再生砖粉15%等质量取代水泥,矿粉15%等质量取代水泥。
按《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50081-2002)测试本发明再生粉体混凝土7d立方体抗压强度为37.25MPa,28d立方体抗压强度为54.23MPa,56d立方体抗压强度为56.30MPa。坍落度为180mm。
对本发明再生粉体混凝土,分别采用ASTMC1202法和NEL法来评价其抗氯离子渗透性能。采用ASTMC1202法测试混凝土的电通量为2481.67C,渗透性评价为中等;采用NEL法测定抗氯离子扩散系数为3.86,渗透性评价为低(III)。
实例6:
一种再生粉体混凝土,由水泥、再生混凝土粉、矿粉、水、砂、天然骨料、减水剂按质量比1:0.214:0.214:0.571:2.124:3.463:0.002配制而成。再生混凝土粉15%等质量取代水泥,矿粉15%等质量取代水泥。
按《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50081-2002)测试本发明再生粉体混凝土7d立方体抗压强度为37.04MPa,28d立方体抗压强度为47.10MPa,56d立方体抗压强度为52.30MPa。坍落度为160mm。
对本发明再生粉体混凝土,分别采用ASTMC1202法和NEL法来评价其抗氯离子渗透性能。采用ASTMC1202法测试混凝土的电通量为2544C,渗透性评价为中等;采用NEL法测定抗氯离子扩散系数为3.96,渗透性评价为低(III)。
实例7:
一种再生粉体混凝土,由水泥、再生砖粉、再生混凝土粉、水、砂、天然骨料、减水剂按质量比1:0.037:0.074:0.444:1.652:2.694:0.001配制而成。再生砖粉3.33%等质量取代水泥,再生混凝土粉6.67%等质量取代水泥。
按《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50081-2002)测试本发明再生粉体混凝土7d立方体抗压强度为42.57MPa,28d立方体抗压强度为50.83MPa,56d立方体抗压强度为52.12MPa。坍落度为165mm。
对本发明再生粉体混凝土,分别采用ASTMC1202法和NEL法来评价其抗氯离子渗透性能。采用ASTMC1202法测试混凝土的电通量为3724.67C,渗透性评价为中等;采用NEL法测定抗氯离子扩散系数为5.22,渗透性评价为中等(II)。
实例8:
一种再生粉体混凝土,由水泥、再生砖粉、再生混凝土粉、水、砂、天然骨料、减水剂按质量比1:0.056:0.056:0.444:1.652:2.694:0.001配制而成。再生砖粉5%等质量取代水泥,再生混凝土粉5%等质量取代水泥。
按《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50081-2002)测试本发明再生粉体混凝土7d立方体抗压强度为42.50MPa,28d立方体抗压强度为51.06MPa,56d立方体抗压强度为52.7MPa。坍落度为155mm。
对本发明再生粉体混凝土,分别采用ASTMC1202法和NEL法来评价其抗氯离子渗透性能。采用ASTMC1202法测试混凝土的电通量为3728.33C,渗透性评价为中等;采用NEL法测定抗氯离子扩散系数为5.08,渗透性评价为中等(II)。
实例9:
一种再生粉体混凝土,由水泥、再生砖粉、再生混凝土粉、水、砂、天然骨料、减水剂按质量比1:0.074:0.037:0.444:1.652:2.694:0.001配制而成。再生砖粉6.67%等质量取代水泥,再生混凝土粉3.33%等质量取代水泥。
按《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50081-2002)测试本发明再生粉体混凝土7d立方体抗压强度为42.50MPa,28d立方体抗压强度为51.06MPa,56d立方体抗压强度为52.7MPa。坍落度为155mm。
对本发明再生粉体混凝土,分别采用ASTMC1202法和NEL法来评价其抗氯离子渗透性能。采用ASTMC1202法测试混凝土的电通量为3629.67C,渗透性评价为中等;采用NEL法测定抗氯离子扩散系数为5.07,渗透性评价为中等(II)。
对照组:
一种普通混凝土,由水泥、水、砂、天然骨料、减水剂按质量比1:0.4:1.487:2.424:0.001配制而成。
按《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50081-2002)测试本发明再生粉体混凝土7d立方体抗压强度为43.42MPa,28d立方体抗压强度为51.82MPa,56d立方体抗压强度为53.23MPa。坍落度为170mm。
对本发明再生粉体混凝土,分别采用ASTMC1202法和NEL法来评价其抗氯离子渗透性能。采用ASTMC1202法测试混凝土的电通量为4064.33C,渗透性评价为高;采用NEL法测定抗氯离子扩散系数为5.56,渗透性评价为中等(II)。
本产品的优点及用途
(1)优点:
① 工作性:再生粉体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在150-180mm,拌合物的黏聚性、保水性、和易性良好。
② 立方体抗压强度
9组再生粉体混凝土与不掺再生粉体或矿粉的混凝土对照组的立方体抗压强度如表2所示。两种再生粉体单掺、复掺,或者分别与矿粉复掺时,7d抗压强度均有所减小,但28d和56d抗压强度接近或高于对照组。再生混凝土粉和再生砖粉掺入混凝土后会填充微小孔隙,改善颗粒级配。虽然再生粉体的掺入,减少了水泥用量,早期强度有所下降,但是再生混凝土粉中含有的未水化颗粒和潜在活性物质可能发生二次水化,再生砖粉会释放搅拌时吸收的水分并在后期释放出来提高水化程度,均对混凝土的后期强度的提高有所贡献。同时,矿粉在与再生粉体复掺后仍能有效发挥其二次水化作用,能够与再生粉体、水泥复合胶凝材料发挥协同叠加效应,抵消了水泥减少的不利影响,提高了混凝土的强度和密实度。
表2 立方体抗压强度测定值
③ 抗氯离子渗透性能测定
参照《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2 - 2009 ),采用电通量法对再生粉体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进行评价。为了对比验证,同时也参照《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与施工指南》(CCES 01-2004),用NEL法对再生粉体混凝土的氯离子扩散系数进行测试,并对其渗透性进行评价,如表3所示。在再生粉体的掺量控制在一定比例时,能够起到“微填充效应”,与颗粒粒径较大的水化颗粒相互填充混凝土中的孔隙,优化混凝土内部的孔隙结构,对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性能起到正面效应。同时,再生粉体与矿粉复掺,矿粉依然能较好地发挥其火山灰活性,密实混凝土内部孔结构,减少氯离子对混凝土渗透的可能。
表3 ASTM C1202电通量测试结果
(2)用途:
本发明所制备的再生粉体混凝土,能够将生产再生骨料过程中的再生混凝土粉和再生砖粉搜集起来进行资源化利用,减小生产可能造成的粉尘污染,同时再生粉体也减小了水泥的用量,减小生产水泥的工业排放。本发明中再生粉体混凝土,相比普通混凝土能发挥良好的抗氯离子性能,建筑废弃物的加入并未损害其耐久性,甚至略胜于普通的混凝土。因此,该再生粉体混凝土的使用,能够进一步扩大了建筑废弃物中的旧混凝土和旧粘土砖的应用范围,促进建筑废弃物的资源化再利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的涵盖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良好耐久性的再生粉体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再生粉体混凝土由水泥、再生粉体、矿粉、水、细骨料、天然粗骨料、减水剂按质量比1:0~0.214:0~0.214:0.4~0.571:1.487~2.124:2.424~3.463:0.001~0.002配制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再生粉体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再生粉体为再生砖粉或再生混凝土粉。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再生粉体混凝土,其特征在于,再生混凝土粉的制备方法:在废弃的旧混凝土块破碎成再生骨料时,搜集在破碎过程所产生的粉料,筛出粒径0.6mm以下的粉料留用,将其放入球磨机中研磨制备成再生混凝土粉,其比表面积为863m2/kg,其粒径小于5μm占18.38%、5-10μm占11.66%、10-20μm占14.51%、20-45μm占25.31%、45-100μm占17.21%、100-160μm占8.21%、160-250μm占4.72%,再生混凝土粉的28d活性指数为8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再生粉体混凝土,其特征在于,再生砖粉的制备方法:去除废弃粘土砖表面附着的老砂浆后进行破碎,搜集在破碎过程所产生的粉料,筛出粒径0.6mm以下的粉料留用,将其放入球磨机中研磨制备成再生砖粉,其比表面积为989m2/kg,其粒径小于5μm占21.19%、5-10μm占14.84%、10-20μm占17.5%、20-45μm占23.97%、45-100μm占13.15%、100-160μm占5.38%、160-250μm占3.97%,再生砖粉的28d活性指数为69%。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再生粉体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矿粉为S95级矿粉,比表面积为493m2/kg,其粒径小于5μm占10.57%、5-10μm占14.23%、10-20μm占25.05%、20-45μm占38.73%、45-100μm占10.56%、100-120μm占0.86%。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再生粉体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泥采用P.I 42.5硅酸盐水泥,比表面积为341m2/kg,其粒径小于5μm占1.66%、5-10μm占7.69%、10-20μm占19.88%、20-45μm占42.31%、45-100μm占21.84%、100-160μm占5.34%、160-250μm以上占1.28%。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再生粉体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然粗骨料为粒径5~20mm的连续级配花岗岩碎石,表观密度2652kg/m3,压碎指标4%,24h吸水率1.3%,针片状含量5.6%。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再生粉体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细骨料为河砂,表观密度为2720 kg/m3,细度模数为2.12。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再生粉体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水剂为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再生粉体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按配比准备再生粉体、天然粗骨料、细骨料、水泥、矿粉、减水剂、水;
(2)湿润强制式搅拌机的筒体内壁后,将水泥、矿粉、再生粉体、50%水、减水剂搅拌60s,形成水泥浆体;
(3)将天然粗骨料投入搅拌机搅拌90s,使天然骨料被浆体充分包裹;
(4)投入剩余的水和细骨料搅拌90s,使混凝土搅拌均匀,得到所述的再生粉体混凝土。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1038578.5A CN110590294A (zh) | 2019-10-29 | 2019-10-29 | 一种良好耐久性的再生粉体混凝土及制备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1038578.5A CN110590294A (zh) | 2019-10-29 | 2019-10-29 | 一种良好耐久性的再生粉体混凝土及制备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590294A true CN110590294A (zh) | 2019-12-20 |
Family
ID=688520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1038578.5A Pending CN110590294A (zh) | 2019-10-29 | 2019-10-29 | 一种良好耐久性的再生粉体混凝土及制备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0590294A (zh)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149536A (zh) * | 2021-05-27 | 2021-07-23 |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 一种再生微粉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
CN113277793A (zh) * | 2021-05-27 | 2021-08-20 |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 一种利用再生微粉制造水泥石的方法 |
CN113354342A (zh) * | 2021-05-24 | 2021-09-07 |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 一种再生微粉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
WO2022028047A1 (zh) * | 2020-08-04 | 2022-02-10 | 山东大学 | 一种高强度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
CN114195440A (zh) * | 2021-12-28 | 2022-03-18 | 武汉车都环保再生资源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建筑废弃物制备再生材料的方法 |
CN115124317A (zh) * | 2022-07-14 | 2022-09-30 | 武汉工程大学 | 一种基于裹浆工艺复合活化再生微粉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591656A (zh) * | 2015-02-13 | 2015-05-06 | 福建江夏学院 | 一种低干燥收缩的高性能再生混凝土 |
CN104628343A (zh) * | 2015-02-13 | 2015-05-20 | 福州大学 | 一种低压缩徐变的高性能再生混凝土 |
CN104788054A (zh) * | 2015-04-10 | 2015-07-22 |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 | 生态环保的废弃混凝土全再生利用自密实混凝土 |
CN108298914A (zh) * | 2018-04-04 | 2018-07-20 | 黄淮学院 | 一种再生透水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
CN108558303A (zh) * | 2018-01-17 | 2018-09-21 | 同济大学 | 一种再生混凝土块材及其生产方法 |
CN108840714A (zh) * | 2018-09-17 | 2018-11-20 | 重庆能源职业学院 | 一种利用废物的保温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
CN109095865A (zh) * | 2018-10-29 | 2018-12-28 | 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北京天誉有限公司 | 一种再生高性能混凝土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CN109650824A (zh) * | 2019-02-18 | 2019-04-19 | 陕西宏基混凝土构件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再生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
CN110041028A (zh) * | 2019-04-26 | 2019-07-23 | 四川衡鼎建材有限公司 | 一种利用建筑垃圾的再生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
-
2019
- 2019-10-29 CN CN201911038578.5A patent/CN110590294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591656A (zh) * | 2015-02-13 | 2015-05-06 | 福建江夏学院 | 一种低干燥收缩的高性能再生混凝土 |
CN104628343A (zh) * | 2015-02-13 | 2015-05-20 | 福州大学 | 一种低压缩徐变的高性能再生混凝土 |
CN104788054A (zh) * | 2015-04-10 | 2015-07-22 |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 | 生态环保的废弃混凝土全再生利用自密实混凝土 |
CN108558303A (zh) * | 2018-01-17 | 2018-09-21 | 同济大学 | 一种再生混凝土块材及其生产方法 |
CN108298914A (zh) * | 2018-04-04 | 2018-07-20 | 黄淮学院 | 一种再生透水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
CN108840714A (zh) * | 2018-09-17 | 2018-11-20 | 重庆能源职业学院 | 一种利用废物的保温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
CN109095865A (zh) * | 2018-10-29 | 2018-12-28 | 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北京天誉有限公司 | 一种再生高性能混凝土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CN109650824A (zh) * | 2019-02-18 | 2019-04-19 | 陕西宏基混凝土构件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再生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
CN110041028A (zh) * | 2019-04-26 | 2019-07-23 | 四川衡鼎建材有限公司 | 一种利用建筑垃圾的再生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
Cited B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2028047A1 (zh) * | 2020-08-04 | 2022-02-10 | 山东大学 | 一种高强度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
US11753339B2 (en) | 2020-08-04 | 2023-09-12 | Shandong University | High-strength concrete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
CN113354342A (zh) * | 2021-05-24 | 2021-09-07 |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 一种再生微粉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
CN113149536A (zh) * | 2021-05-27 | 2021-07-23 |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 一种再生微粉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
CN113277793A (zh) * | 2021-05-27 | 2021-08-20 |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 一种利用再生微粉制造水泥石的方法 |
CN114195440A (zh) * | 2021-12-28 | 2022-03-18 | 武汉车都环保再生资源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建筑废弃物制备再生材料的方法 |
CN115124317A (zh) * | 2022-07-14 | 2022-09-30 | 武汉工程大学 | 一种基于裹浆工艺复合活化再生微粉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
CN115124317B (zh) * | 2022-07-14 | 2023-09-26 | 武汉工程大学 | 一种基于裹浆工艺复合活化再生微粉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Ma et al. |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water absorption of cement composites with various fineness and contents of waste brick powder from C&D waste | |
CN110590294A (zh) | 一种良好耐久性的再生粉体混凝土及制备方法 | |
CN107459311B (zh) | 一种利废抗折增韧的湿磨浆状掺合料的制备方法 | |
CN110590290B (zh) | 一种全回收再生玻璃钢增强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 |
Afshoon et al. | Use of copper slag microparticles in self-consolidating concrete | |
Li et al. | Impact of different lithological manufactured sands on high-speed railway box girder concrete | |
CN107382216B (zh) | 掺加铁尾矿与建筑垃圾的高强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7200524B (zh) | 一种超高强度和高黏结性能纤维增强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 |
Chen et al. |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effect of wastewater and waste slurry of mixing plant on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microstructure of concrete | |
Adamu et al. | Optimizing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pervious concrete containing calcium carbide and rice husk ash using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 |
CN105601135A (zh) | 一种利用赤泥和粉煤灰制备地质聚合物材料的方法 | |
CN104310880A (zh) | 一种利用水洗预处理垃圾焚烧飞灰提高混凝土抗冻融性能的方法 | |
CN111253127A (zh) | 一种c30碳纤维碎砖再生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3149536A (zh) | 一种再生微粉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1412595A (zh) | 一种利用高岭土尾砂制备混凝土掺合料的方法 | |
CN115745519A (zh) | 一种基于膨胀土和工业固废的泡沫轻质土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0818339A (zh) | 一种轻质高抗渗混凝土的配制方法 | |
Ming et al. | Experimental research of concrete with steel slag powder and zeolite powder | |
Liu et al. | Experimental Performance Measures of Recycled Insulation Concrete Blocks from Construction and Demolition Waste | |
CN109942236A (zh) | 一种碱渣制备的建筑材料 | |
Okwadha | Partial replacement of cement by plant solid waste ash in concrete production | |
Liu et al. | Effects of fly ash/diatomite admixture with variable particle sizes on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porosity of concrete | |
Guo et al. | Pore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of baking-free slag-sludge bricks and its correlations to mechanical properties | |
Liu et al. | Analysis of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pore structure of mortar prepared from municipal solid waste incineration slag | |
Lành et al. | The influence of high-volume fly ash content on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cement paste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