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650000A - 电梯群管理方法及电梯群管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电梯群管理方法及电梯群管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650000A
CN115650000A CN202211426570.8A CN202211426570A CN115650000A CN 115650000 A CN115650000 A CN 115650000A CN 202211426570 A CN202211426570 A CN 202211426570A CN 115650000 A CN115650000 A CN 1156500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vator
special
waiting
elevators
elevator wai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42657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玉东
孙兴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Mitsubishi Eleva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Mitsubishi Eleva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Mitsubishi Eleva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Mitsubishi Eleva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426570.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650000A/zh
Publication of CN1156500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5000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00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in general
    • B66B1/02Control systems without regulation, i.e. without retroactive action
    • B66B1/06Control systems without regulation, i.e. without retroactive action electric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00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in general
    • B66B1/34Details, e.g. call counting devices, data transmission from car to control system, devices giving information to the control system
    • B66B1/3415Control system configuration and the data transmission or communication within the control system
    • B66B1/3423Control system configuration, i.e. lay-ou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5/00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 B66B5/0006Monitoring devices or performance analysers
    • B66B5/0012Devices monitoring the users of the elevator syste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2201/00Aspects of 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 B66B2201/20Details of the evaluation method for the allocation of a call to an elevator ca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50/00Energy efficient technologies in elevators, escalators and moving walkways, e.g. energy saving or recuperation technolog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Elevator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梯群管理方法及电梯群管理系统,包括:步骤S1,判断电梯使用者中是否存在特殊使用者,如果存在则进入步骤S2,否则进入步骤S3;步骤S2,采用优化调配策略对候梯者进行分配并输出调配结果,进入步骤S4,所述优化调配策略的优化目标中包含最小化特殊使用者对普通使用者产生的不良影响;步骤S3,采用常规群调配策略对候梯者进行分配并输出调配结果,进入步骤S4;步骤S4,根据调配结果控制电梯运行来响应候梯者的乘梯请求。本发明能够准确判断电梯使用者是否是特殊使用者,并在存在特殊使用者的情况下有效地缩短普通使用者与特殊使用者的混乘过程,从而最大程度地减少特殊使用者对同电梯的其他电梯使用者的乘梯体验造成的不良影响。

Description

电梯群管理方法及电梯群管理系统
本案为申请日为2020年04月30日、申请号为202010361909.5、名称为“电梯群管理方法及电梯群管理系统”的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梯群控技术,具体属于一种能够应对电梯使用者包含有影响其他使用者的特殊使用者(如携带大体积物品、乘坐轮椅或病床、携带宠物等)的电梯群管理系统及电梯群管理方法。
背景技术
电梯群管理系统可以通过适当分配电梯来响应乘客的呼梯请求,进而提高电梯的运送效率、缩短乘客的候梯时间。但是,当候梯乘客中包含有特殊候梯者时,电梯群管理系统分配的电梯可能因其剩余乘坐空间无法满足特殊候梯者的需求空间而导致特殊候梯者无法乘入轿厢、电梯无效停靠,从而造成电梯的运送效率低下。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中国发明专利CN104066667B公开的示例性电梯目的地输入系统中的乘客界面设备为乘客提供选定其携带物品视觉表示的界面,控制器根据对应于选定视觉表示的预定空间信息来确定电梯轿厢内容纳乘客携带物品所需的空间量,电梯组群管理系统分配有足够空间可以容纳乘客及其携带物品的电梯来响应其呼梯请求,籍此解决携带大体积物品的乘客“乘入轿厢”这一基本问题。
但是,诸如上述携带大体积物品的乘客、携带污物的乘客、携带大型宠物的乘客、乘坐轮椅或病床的乘客等,这种特殊候梯者在进入轿厢乘坐电梯时,或多或少会给与其同乘电梯的其他乘客造成某些不适影响,进而导致乘客的乘梯感受不佳。显然,前述发明专利的着眼点在于如何保证特殊候梯者顺利乘梯以及如何减少或消除特殊候梯者乘梯对电梯运送效率可能产生的影响,但是其并未考虑或涉及到与特殊乘梯者同乘电梯的其他乘客的乘梯感受。
因此,如何保证与特殊候梯者同乘一台电梯的其他乘梯者的乘梯感受就成为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梯群管理方法及电梯群管理系统,可以解决现有技术并未考虑特殊使用者对同电梯的其他使用者的乘梯感受造成不良影响以及无法保证与特殊使用者同电梯的其他使用者的乘梯感受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的电梯群管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判断电梯使用者中是否存在特殊使用者,如果存在,则进入步骤S2,否则进入步骤S3;
步骤S2,采用优化调配策略对候梯者进行分配并输出调配结果,进入步骤S4,其中,所述优化调配策略的优化目标中包含最小化所述特殊使用者对所述普通使用者产生的不良影响;
步骤S3,采用常规群调配策略对候梯者进行分配并输出调配结果,进入步骤S4;
步骤S4,根据调配结果控制电梯运行来响应所述候梯者的乘梯请求。
进一步地,在所述步骤S1中,判断是否存在特殊使用者的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S11,获取所述电梯使用者的特征属性信息,所述特征属性信息包括所述电梯使用者的特征属性及其对应的特征属性值;
步骤S12,根据所述电梯使用者的特征属性信息和预设的目标特征属性信息判断所述电梯使用者是否为特殊使用者,所述目标特征属性信息包括所有的特征属性及对应于各个所述特征属性的特征属性阈值。
进一步地,所述电梯使用者的特征属性信息的获取方式为如下任意一种:
方式1,获取所述电梯使用者的身份信息,并根据所述身份信息获取所述电梯使用者的特征属性信息;
方式2,根据接收到的所述电梯使用者的操作信息直接得到所述电梯使用者的特征属性信息;
方式3,对于电梯使用者中的候梯者,获取电梯候梯厅的候梯区域的影像信息,并对所述候梯区域的影像信息进行解析,得到所述候梯者的特征属性信息。
进一步地,在方式1中,通过获取并识别所述电梯使用者的生物特征或者读取所述电梯使用者携带的存储有其身份识别信息的物品而得到所述电梯使用者的所述身份信息。
其中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2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21,获取电梯的当前状态信息;
步骤S22,确定能够运送所述特殊候梯者的电梯并将其定义为特殊候梯者对象电梯;
步骤S23,枚举所述候梯者搭乘电梯的所有可能的分配方案;
步骤S24,建立包含有特殊使用者和普通使用者混乘时最小化所述特殊使用者对所述普通使用者产生的不良影响为目标的评价函数;
步骤S25,根据所述评价函数计算所有分配方案的评价结果;
步骤S26,选择最佳的评价结果所对应的分配方案作为最终的调配结果并输出。
进一步地,在步骤S23中,所述特殊候梯者只搭乘所述特殊候梯者对象电梯,所述普通候梯者搭乘所有电梯。
进一步地,在步骤S22中,确定所述特殊候梯者对象电梯的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L1,根据所述特殊候梯者的所述特征属性判断是否是电梯轿厢的有限资源,若是,则进入步骤L2,否则将所有电梯作为特殊候梯者对象电梯,进入步骤L6;
步骤L2,根据电梯的当前状态信息和所述特殊候梯者的所述特征属性分析得到所述电梯与所述特殊候梯者的所述特征属性相对应的可用资源;
步骤L3,比较所述特殊候梯者的所述特征属性所对应的特征属性值与所述电梯的所述可用资源;
步骤L4,根据比较结果判断所述电梯是否是特殊候梯者对象电梯;
步骤L5,判断是否所有电梯都已作分析判定,如果是,则进入步骤L6,否则返回步骤L2;
步骤L6,进入步骤S23。
进一步地,当所述优化调配策略的优化目标包含除特殊使用者和普通使用者混乘时最小化所述特殊使用者对所述普通使用者产生的不良影响为目标以外的附加目标时,所述附加目标与特殊候梯者和普通候梯者混乘时最小化所述特殊候梯者对所述普通候梯者产生的不良影响的目标通过加权求和得到总的评价指标,且附加目标与特殊候梯者和普通候梯者混乘时最小化所述特殊候梯者对所述普通候梯者产生的不良影响的目标的权重系数根据电梯的当前状态信息、电梯的将来状态信息、当前的电梯使用者信息、将来的电梯使用者信息中的至少一项而确定。
进一步地,特殊使用者和普通使用者混乘时最小化所述特殊使用者对所述普通使用者产生的不良影响的目标采用以混乘人数、混乘时间、混乘移动距离、混乘停靠次数中的至少一个为表征变量的评价函数。
进一步地,所述评价函数采用如下任一种表现方式:
方式1,混乘人数×混乘时间;
方式2,混乘人数×混乘移动距离;
方式3,混乘人数×(α1×混乘时间+β1×混乘移动距离),其中α1和β1为系数;
方式4,α2×混乘时间+β2×混乘移动距离+γ×混乘人数,其中α2、β2和γ为系数。
或者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2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21,判断能否采用分离调配算法对所述候梯者进行分配,所述分离调配算法是将特殊候梯者分配给搭载有特殊乘梯者的电梯和/或空电梯,将普通候梯者分配给未搭载特殊乘梯者的电梯和/或空电梯,使所述特殊使用者与所述普通使用者分别搭乘不同的电梯,如果能,那么进入步骤S22,否则进入步骤S23;
步骤S22,采用分离调配算法对候梯者进行分配,输出调配结果,进入步骤S4;
步骤S23,采用混乘调配算法对候梯者进行分配,输出调配结果,进入步骤S4,所述混乘调配算法是将候梯者分配给电梯群的部分或全部电梯,且将至少一位普通候梯者分配给搭载有特殊乘梯者的电梯或将至少一位特殊候梯者分配给搭载有普通乘梯者的电梯或将至少一位普通候梯者和至少一位特殊候梯者分配给同一台电梯。
进一步地,在步骤S21中,按照如下方法判断能否采用分离调配算法对所述候梯者进行分配:
步骤S211,判断是否存在仅运送特殊乘梯者和/或仅运送普通乘梯者的电梯和/或空电梯,如果存在进入步骤S212,否则进入步骤S23:
步骤S212,确定未搭载特殊乘梯者的电梯当前的可用资源,并计算总可用资源;
步骤S213,计算所有普通候梯者搭乘电梯时所需的总占用资源;
步骤S214,判断所述总占用资源是否大于所述总可用资源,如果大于,则判定无法采用分离调配算法对所述候梯者进行分配,否则进入步骤S215;
步骤S215,将未被分配普通候梯者且搭载有特殊乘梯者的电梯和/或未被分配普通候梯者的空电梯作为特殊候梯者对象电梯;
步骤S216,枚举特殊候梯者的所有可能组合,利用得到的组合为元素构建不同的集合,每个集合包含所有特殊候梯者且每个特殊候梯者的数量为1,将每个集合中的所有元素分配给特殊候梯者对象电梯,建立每个集合中的元素与特殊候梯者对象电梯之间的对应关系;
步骤S217,判断是否存在每个元素所需的必需资源小于或等于对应的特殊候梯者对象电梯的可用资源的集合,如果存在,则判定能采用分离调配算法对所述候梯者进行分配,否则判定无法采用分离调配算法对所述候梯者进行分配。
进一步地,在所述步骤S22中,采用分离调配算法对候梯者进行分配的步骤如下:
步骤A1,将搭载有特殊乘梯者的电梯和/或空电梯作为特殊候梯者对象电梯;
步骤A2,枚举特殊候梯者的所有可能组合,利用得到的组合为元素构建不同的集合,每个集合包含所有特殊候梯者且每个特殊候梯者的数量为1,将每个集合中的所有元素分配给特殊候梯者对象电梯,建立每个集合中的元素与特殊候梯者对象电梯之间的对应关系;
步骤A3,在每个元素所需的必需资源小于或等于对应的特殊候梯者对象电梯的可用资源的所有集合中,选择特殊候梯者对象电梯被分配特殊候梯者后的剩余可用资源最大的集合,利用选定集合和该集合中的元素与特殊候梯者对象电梯之间的对应关系构成特殊候梯者调配方案;
步骤A4,将未搭载特殊乘梯者且未被分配特殊候梯者的电梯作为普通候梯者对象电梯;
步骤A5,采用常规调配算法将普通候梯者分配给普通候梯者对象电梯,形成普通候梯者调配方案;
步骤A6,将特殊候梯者调配方案和普通候梯者调配方案组合作为最终的调配结果输出。
进一步地,所述混乘调配算法为普通候梯者优先调配算法或者特殊候梯者优先调配算法或者对应优先调配算法中的任意一种,其中:
所述普通候梯者优先调配算法是先将数量匹配的普通候梯者分配给未搭载特殊乘梯者的电梯,再将剩余的所述普通候梯者和所述特殊候梯者分配给已搭载特殊乘梯者的电梯;
所述特殊候梯者优先调配算法是先将数量匹配的特殊候梯者分配给已搭载特殊乘梯者的电梯再将剩余的所述特殊候梯者和所述普通候梯者分配给未搭载特殊乘梯者的电梯;
所述对应优先调配算法是先将数量匹配的普通候梯者分配给仅搭载普通乘梯者的电梯且将数量匹配的特殊候梯者分配给已搭载特殊乘梯者的电梯,再将剩余的所述特殊候梯者分配给未搭载特殊乘梯者的电梯,将剩余的所述普通候梯者分配给空轿厢电梯和/或已搭载特殊乘梯者的电梯。
进一步地,当存在特殊候梯者且特殊使用者的数量大于2时,所述混乘调配算法选择特殊候梯者优先调配算法,将所述特殊候梯者先分配给已搭载特殊乘梯者的电梯。
进一步地,在将所述特殊候梯者分配给已搭载特殊乘梯者的电梯时,按照已搭载特殊乘梯者的电梯中搭载的普通乘梯者由少到多进行排序,根据排序结果从前到后依次选择已搭载特殊乘梯者的电梯并根据所选电梯的可用资源为其分配数量匹配的特殊候梯者。
进一步地,当存在特殊候梯者且特殊使用者的数量大于2时,以搭载有特殊乘梯者的电梯和空电梯作为特殊候梯者对象电梯,枚举所述特殊候梯者的所有组合,利用得到的组合为元素构建不同的集合,每个集合包含所有的特殊候梯者且每个特殊候梯者的数量为1,将每个集合中的所有特殊候梯者分配给特殊候梯者对象电梯,建立每个集合中的元素与特殊候梯者对象电梯之间的对应关系,选择特殊候梯者对象电梯被分配特殊候梯者后使搭载特殊使用者的电梯数量最小的集合,根据选定集合中的元素与特殊候梯者对象电梯之间的对应关系分配所述特殊候梯者。
进一步地,当将剩余的所述特殊候梯者分配给搭载普通使用者的电梯或者将所述普通候梯者与剩余的所述特殊候梯者分配给同一台电梯而使普通使用者与特殊使用者混乘时,每台混乘电梯中的特殊使用者的人数大致相等。
进一步地,将普通候梯者分配给已搭载特殊使用者的电梯时,混乘电梯中的普通候梯者全部晚于同一台混乘电梯中的特殊使用者或者全部早于同一台混乘电梯中的特殊使用者。
进一步地,当所述普通候梯者全部晚于所有的特殊使用者时,按照特殊使用者的目的楼层距离当前楼层的距离由近到远进行排序,将所述普通候梯者分配给排序结果最靠前的特殊使用者所在的电梯;当所述普通候梯者全部早于所有的特殊使用者时,按照普通候梯者的目的楼层距离当前楼层的距离由近到远进行排序,根据排序结果从前到后选择数量匹配的普通候梯者作为混乘普通候梯者。
进一步地,在所述步骤S23中,当采用所述混乘调配算法得到的调配方案不唯一且所述混乘调配算法将所述普通候梯者分配给已搭载特殊乘梯者的电梯或者将所述特殊候梯者分配给仅搭载普通使用者的电梯或者将所述普通候梯者与所述特殊候梯者分配给同一台电梯而使普通使用者与特殊使用者混乘时,建立特殊使用者和普通使用者混乘时最小化所述特殊使用者对所述普通使用者产生的不良影响为目标的评价函数,并利用所述评价函数对所有的所述调配方案进行评估,将最佳评估结果所对应的调配方案作为调配结果进行输出。
进一步地,所述评价函数以混乘人数、混乘时间、混乘移动距离、混乘停靠次数中的至少一个为表征变量。
进一步地,所述评价函数采用如下任一种表现方式:
方式1,混乘人数×混乘时间;
方式2,混乘人数×混乘移动距离;
方式3,混乘人数×(α1×混乘时间+β1×混乘移动距离),其中α1和β1为系数;
方式4,α2×混乘时间+β2×混乘移动距离+γ×混乘人数,其中α2、β2和γ为系数。
同时,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电梯群管理系统,包括:
信息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电梯使用者信息;
解析单元,对所述电梯使用者信息进行解析,输出电梯使用者的特征属性及其对应的特征属性值;
判断单元,根据所述解析单元输出的所述特征属性和所述特征属性值判断电梯使用者是否为特殊使用者;
选择单元,用于选择执行调配策略并输出调配结果,当所述判断单元判定所述电梯使用者中有特殊使用者时,所述选择单元选择优化调配策略作为执行调配策略,否则选择常规群调配策略作为执行调配策略;其中,所述优化调配策略的优化目标中包含最小化所述特殊使用者对所述普通使用者产生的不良影响;
控制单元,根据所述选择单元输出的所述调配结果控制电梯运行,响应所述候梯者的乘梯请求。
进一步地,所述电梯使用者信息由所述信息获取单元借助于传感装置主动采集得到或者由所述信息获取单元借助于信息接收模块接收到的来自于电梯使用者的输入得到。
进一步地,所述解析单元包括:
第一存储模块,用于存储所述电梯使用者的所有可能特征属性;
解析模块,根据所述电梯使用者信息的来源方或者内容,对所有可能特征属性逐个判断来确定是否能从所述电梯使用者信息中得到与之对应的特征属性值,最终通过解析得到并输出电梯使用者的所述特征属性及每个特征属性对应的所述特征属性值。
进一步地,所述判断单元包括:
第二存储模块,用于存储预设的目标特征属性信息,所述目标特征属性信息包括所有的特征属性及对应于各个所述特征属性的特征属性阈值;
查询模块,根据所述解析单元输出的所述特征属性从所述第二存储模块中查找与之相对应的所述特征属性阈值;
比较模块,比较所述解析单元输出的所述特征属性对应的所述特征属性值和所述查询模块查找到的与所述特征属性对应的所述特征属性阈值之间的大小;
判断模块,根据所述比较模块的比较结果判断具有该特征属性及其特征属性值的所述电梯使用者是否是特殊使用者。
进一步地,所述优化调配策略的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S1,获取电梯的当前状态信息;
步骤S2,确定能够运送所述特殊候梯者的电梯并将其定义为特殊候梯者对象电梯;
步骤S3,枚举所述候梯者搭乘电梯的所有可能的分配方案;
步骤S4,建立包含有特殊使用者和普通使用者混乘时最小化所述特殊使用者对所述普通使用者产生的不良影响为目标的评价函数;
步骤S5,根据所述评价函数计算所有分配方案的评价结果;
步骤S6,选择最佳的评价结果所对应的分配方案作为最终的调配结果并输出。
进一步地,特殊使用者和普通使用者混乘时最小化所述特殊使用者对所述普通使用者产生的不良影响的目标采用以混乘人数、混乘时间、混乘移动距离、混乘停靠次数中的至少一个为表征变量的评价函数。
进一步地,所述评价函数采用如下任一种表现方式:
方式1,混乘人数×混乘时间;
方式2,混乘人数×混乘移动距离;
方式3,混乘人数×(α1×混乘时间+β1×混乘移动距离),其中α1和β1为系数;
方式4,α2×混乘时间+β2×混乘移动距离+γ×混乘人数,其中α2、β2和γ为系数。
或者进一步地,所述优化调配策略的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S1,判断能否采用分离调配算法对所述候梯者进行分配,所述分离调配算法是将特殊候梯者分配给搭载有特殊乘梯者的电梯和/或空电梯,将普通候梯者分配给未搭载特殊乘梯者的电梯和/或空电梯,使所述特殊使用者与所述普通使用者分别搭乘不同的电梯,如果能,那么进入步骤S2,否则进入步骤S3;
步骤S2,采用分离调配算法对候梯者进行分配,输出调配结果,;
步骤S3,采用混乘调配算法对候梯者进行分配,输出调配结果,所述混乘调配算法是将候梯者分配给电梯群的部分或全部电梯,且将至少一位普通候梯者分配给搭载有特殊乘梯者的电梯或将至少一位特殊候梯者分配给搭载有普通乘梯者的电梯或将至少一位普通候梯者和至少一位特殊候梯者分配给同一台电梯。
进一步地,在步骤S1中,按照如下方法判断能否采用分离调配算法对所述候梯者进行分配:
步骤S11,判断是否存在仅运送特殊乘梯者和/或仅运送普通乘梯者的电梯和/或空电梯,如果存在进入步骤S12,否则进入步骤S3:
步骤S12,确定未搭载特殊乘梯者的电梯当前的可用资源,并计算总可用资源;
步骤S13,计算所有普通候梯者搭乘电梯时所需的总占用资源;
步骤S14,判断所述总占用资源是否大于所述总可用资源,如果大于,则判定无法采用分离调配算法对所述候梯者进行分配,否则进入步骤S15;
步骤S15,将未被分配普通候梯者且搭载有特殊乘梯者的电梯和/或未被分配普通候梯者的空电梯作为特殊候梯者对象电梯;
步骤S16,枚举特殊候梯者的所有可能组合,利用得到的组合为元素构建不同的集合,每个集合包含所有特殊候梯者且每个特殊候梯者的数量为1,将每个集合中的所有元素分配给特殊候梯者对象电梯,建立每个集合中的元素与特殊候梯者对象电梯之间的对应关系;
步骤S17,判断是否存在每个元素所需的必需资源小于或等于对应的特殊候梯者对象电梯的可用资源的集合,如果存在,则判定能采用分离调配算法对所述候梯者进行分配,否则判定无法采用分离调配算法对所述候梯者进行分配。
进一步地,采用分离调配算法对候梯者进行分配的步骤如下:
步骤A1,将搭载有特殊乘梯者的电梯和/或空电梯作为特殊候梯者对象电梯;
步骤A2,枚举特殊候梯者的所有可能组合,利用得到的组合为元素构建不同的集合,每个集合包含所有特殊候梯者且每个特殊候梯者的数量为1,将每个集合中的所有元素分配给特殊候梯者对象电梯,建立每个集合中的元素与特殊候梯者对象电梯之间的对应关系;
步骤A3,在每个元素所需的必需资源小于或等于对应的特殊候梯者对象电梯的可用资源的所有集合中,选择特殊候梯者对象电梯被分配特殊候梯者后的剩余可用资源最大的集合,利用选定集合和该集合中的元素与特殊候梯者对象电梯之间的对应关系构成特殊候梯者调配方案;
步骤A4,将未搭载特殊乘梯者且未被分配特殊候梯者的电梯作为普通候梯者对象电梯;
步骤A5,采用常规调配算法将普通候梯者分配给普通候梯者对象电梯,形成普通候梯者调配方案;
步骤A6,将特殊候梯者调配方案和普通候梯者调配方案组合作为最终的调配结果输出。
进一步地,所述混乘调配算法为普通候梯者优先调配算法或者特殊候梯者优先调配算法或者对应优先调配算法中的任意一种,其中:
所述普通候梯者优先调配算法是先将数量匹配的普通候梯者分配给未搭载特殊乘梯者的电梯,再将剩余的所述普通候梯者和所述特殊候梯者分配给已搭载特殊乘梯者的电梯;
所述特殊候梯者优先调配算法是先将数量匹配的特殊候梯者分配给已搭载特殊乘梯者的电梯再将剩余的所述特殊候梯者和所述普通候梯者分配给未搭载特殊乘梯者的电梯;
所述对应优先调配算法是先将数量匹配的普通候梯者分配给仅搭载普通乘梯者的电梯且将数量匹配的特殊候梯者分配给已搭载特殊乘梯者的电梯,再将剩余的所述特殊候梯者分配给未搭载特殊乘梯者的电梯,将剩余的所述普通候梯者分配给空轿厢电梯和/或已搭载特殊乘梯者的电梯。
本发明能够准确判断电梯使用者是否是特殊使用者,并且在存在特殊使用者的情况下,有效地缩短普通使用者与特殊使用者的混乘过程,从而最大程度地减少特殊使用者对同电梯的其他电梯使用者的乘梯体验造成的不良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电梯群管理方法的实施例一的整体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的电梯群管理系统的实施例一的结构框图;
图3为本发明的电梯群管理方法的实施例二的步骤S2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的电梯群管理方法的实施例二的步骤S2中的步骤S22的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的电梯群管理方法的实施例三的步骤S2的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的电梯群管理方法的实施例三的步骤S2中的步骤S21的流程图;
图7为本发明的电梯群管理方法的实施例三的步骤S2中的步骤S22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它优点与功效。在以下描述中阐述了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亦可通过其它不同的具体实施例加以施行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亦可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下可以进行各种类似推广和替换。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的电梯群管理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判断电梯使用者中是否存在特殊使用者,如果存在,则进入步骤S2,否则进入步骤S3;
步骤S2,采用优化调配策略对候梯者进行分配并输出调配结果,进入步骤S4,其中,所述优化调配策略的优化目标中包含最小化所述特殊使用者对所述普通使用者产生的不良影响;
步骤S3,采用常规群调配策略对候梯者进行分配并输出调配结果,进入步骤S4;
步骤S4,根据调配结果控制电梯运行来响应所述候梯者的乘梯请求。
在所述步骤S1中,判断是否存在特殊使用者的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S11,获取所述电梯使用者的特征属性信息,所述特征属性信息包括所述电梯使用者的特征属性及其对应的特征属性值;
例如,当特殊使用者为乘坐轮椅或携带大体积物品的使用者,那么特殊使用者的特征属性为乘梯空间,该特征属性对应的特征属性值为使用者完成乘梯时需要占用的空间值;当特殊使用者为携带刺激气味物品的使用者,那么特殊使用者的特征属性为气味,根据该气味是否影响人体健康以及刺激性程度、挥发程度等方面来确定该特征属性对应的特征属性值,例如,影响人体健康且具有挥发性的气味的特征属性值最大,不影响人体健康的气味根据刺激性程度(高、中、低)和挥发程度(高、中、低)处理得到特征属性值;当特殊使用者为携带尖锐物的使用者,那么特殊使用者的特征属性为危险性,根据尖锐物的危险程度(高、中、低)确定该特征属性对应的特征属性值;
步骤S12,根据所述电梯使用者的特征属性信息和预设的目标特征属性信息判断所述电梯使用者是否为特殊使用者,所述目标特征属性信息包括所有的特征属性及对应于各个所述特征属性的特征属性阈值。
其中,所述电梯使用者的特征属性信息的获取方式为如下任意一种:
方式1,获取所述电梯使用者的身份信息,并根据所述身份信息获取所述电梯使用者的特征属性信息;
方式2,根据接收到的所述电梯使用者的操作信息直接得到所述电梯使用者的特征属性信息;
方式3,对于电梯使用者中的候梯者,获取电梯候梯厅的候梯区域的影像信息,并对所述候梯区域的影像信息进行解析,得到所述候梯者的特征属性信息。
具体地,在方式1中,通过获取并识别所述电梯使用者的生物特征或者读取所述电梯使用者携带的存储有其身份识别信息的物品而得到所述电梯使用者的所述身份信息。
除了包含特殊使用者和普通使用者混乘时最小化所述特殊使用者对所述普通使用者产生的不良影响为目标,当所述优化调配策略的优化目标还包括其它附加目标时,所述附加目标与特殊候梯者和普通候梯者混乘时最小化所述特殊候梯者对所述普通候梯者产生的不良影响的目标通过加权求和得到总的评价指标,且附加目标与特殊候梯者和普通候梯者混乘时最小化所述特殊候梯者对所述普通候梯者产生的不良影响的目标的权重系数根据电梯的当前状态信息、电梯的将来状态信息、当前的电梯使用者信息、将来的电梯使用者信息中的至少一项而确定。
具体地,特殊使用者和普通使用者混乘时最小化所述特殊使用者对所述普通使用者产生的不良影响的目标采用以混乘人数、混乘时间、混乘移动距离、混乘停靠次数中的至少一个为表征变量的评价函数。优选地,所述评价函数采用如下任一种表现方式:
方式1,混乘人数×混乘时间;
方式2,混乘人数×混乘移动距离;
方式3,混乘人数×(α1×混乘时间+β1×混乘移动距离),其中α1和β1为系数;
方式4,α2×混乘时间+β2×混乘移动距离+γ×混乘人数,其中α2、β2和γ为系数。
基于前述电梯群管理方法的电梯群管理系统,如图2所示,包括:
信息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电梯使用者信息;
解析单元,对所述电梯使用者信息进行解析,输出电梯使用者的特征属性及其对应的特征属性值;
判断单元,根据所述解析单元输出的所述特征属性和所述特征属性值判断电梯使用者是否为特殊使用者;
选择单元,用于选择执行调配策略并输出调配结果,当所述判断单元判定所述电梯使用者中有特殊使用者时,所述选择单元选择优化调配策略作为执行调配策略,否则选择常规群调配策略作为执行调配策略;其中,所述优化调配策略的优化目标中包含最小化所述特殊使用者对所述普通使用者产生的不良影响;
控制单元,根据所述选择单元输出的所述调配结果控制电梯运行,响应所述候梯者的乘梯请求。
所述电梯使用者信息由所述信息获取单元借助于传感装置主动采集得到或者由所述信息获取单元借助于信息接收模块接收到的来自于电梯使用者的输入得到。
其中,所述解析单元包括:
第一存储模块,用于存储所述电梯使用者的所有可能特征属性;
解析模块,根据所述电梯使用者信息的来源方或者内容,对所有可能特征属性逐个判断来确定是否能从所述电梯使用者信息中得到与之对应的特征属性值,最终通过解析得到并输出电梯使用者的所述特征属性及每个特征属性对应的所述特征属性值。
其中,所述判断单元包括:
第二存储模块,用于存储预设的目标特征属性信息,所述目标特征属性信息包括所有的特征属性及对应于各个所述特征属性的特征属性阈值;
查询模块,根据所述解析单元输出的所述特征属性从所述第二存储模块中查找与之相对应的所述特征属性阈值;
比较模块,比较所述解析单元输出的所述特征属性对应的所述特征属性值和所述查询模块查找到的与所述特征属性对应的所述特征属性阈值之间的大小;
判断模块,根据所述比较模块的比较结果判断具有该特征属性及其特征属性值的所述电梯使用者是否是特殊使用者。
本实施例能够准确判断电梯使用者是否是特殊使用者,并且在存在特殊使用者的情况下,有效地缩短普通使用者与特殊使用者的混乘过程,从而最大程度地减少特殊使用者对同电梯的其他电梯使用者的乘梯体验造成的不良影响。
实施例二
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实施例进一步说明在步骤S2中采用优化调配策略对候梯者进行分配的一种实现方式。具体地,如图3所示,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21,获取电梯的当前状态信息;
步骤S22,确定能够运送所述特殊候梯者的电梯并将其定义为特殊候梯者对象电梯;
步骤S23,枚举所述候梯者搭乘电梯的所有可能的分配方案;
步骤S24,建立包含有特殊使用者和普通使用者混乘时最小化所述特殊使用者对所述普通使用者产生的不良影响为目标的评价函数;
步骤S25,根据所述评价函数计算所有分配方案的评价结果;
步骤S26,选择最佳的评价结果所对应的分配方案作为最终的调配结果并输出。
其中,在步骤S23中,所述特殊候梯者只搭乘所述特殊候梯者对象电梯,所述普通候梯者搭乘所有电梯。
在步骤S22中,确定所述特殊候梯者对象电梯的具体步骤如图4所示,包括如下:
步骤L1,根据所述特殊候梯者的所述特征属性判断是否是电梯轿厢的有限资源,若是,则进入步骤L2,否则将所有电梯作为特殊候梯者对象电梯,进入步骤L6;
步骤L2,根据电梯的当前状态信息和所述特殊候梯者的所述特征属性分析得到所述电梯与所述特殊候梯者的所述特征属性相对应的可用资源;
步骤L3,比较所述特殊候梯者的所述特征属性所对应的特征属性值与所述电梯的所述可用资源;
步骤L4,根据比较结果判断所述电梯是否是特殊候梯者对象电梯;
步骤L5,判断是否所有电梯都已作分析判定,如果是,则进入步骤L6,否则返回步骤L2;
步骤L6,进入步骤S23。
本实施例的电梯群管理系统与实施例一的电梯群管理系统的结构框架相同,其中当判断单元判定电梯使用者中存在特殊使用者时,选择单元选择的优化调配策略采用本实施例的电梯群管理方法,如前所示,在此不重复描述。
本实施例的优化调配策略采用混乘时最小化特殊使用者对普通使用者产生的不良影响为目的的评价函数对所有可能的分配方案进行计算评估,从而选择评估结果最优的分配方案对候梯者进行分配,以最大程度地降低特殊使用者对普通使用者的乘梯体验造成的不良影响。
实施例三
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实施例的电梯群管理方法进一步说明在步骤S2中采用优化调配策略对候梯者进行分配的另一种实现方式。具体地,如图5所示,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21,判断能否采用分离调配算法对所述候梯者进行分配,所述分离调配算法是将特殊候梯者分配给搭载有特殊乘梯者的电梯和/或空电梯,将普通候梯者分配给未搭载特殊乘梯者的电梯和/或空电梯,使所述特殊使用者与所述普通使用者分别搭乘不同的电梯,如果能,那么进入步骤S22,否则进入步骤S23;
步骤S22,采用分离调配算法对候梯者进行分配,输出调配结果,进入步骤S4;
步骤S23,采用混乘调配算法对候梯者进行分配,输出调配结果,进入步骤S4,所述混乘调配算法是将候梯者分配给电梯群的部分或全部电梯,且将至少一位普通候梯者分配给搭载有特殊乘梯者的电梯或将至少一位特殊候梯者分配给搭载有普通乘梯者的电梯或将至少一位普通候梯者和至少一位特殊候梯者分配给同一台电梯。
在步骤S21中,如图6所示,按照如下方法判断能否采用分离调配算法对所述候梯者进行分配:
步骤S211,判断是否存在仅运送特殊乘梯者和/或仅运送普通乘梯者的电梯和/或空电梯,如果存在进入步骤S212,否则进入步骤S23:
步骤S212,确定未搭载特殊乘梯者的电梯当前的可用资源,并计算总可用资源;
步骤S213,计算所有普通候梯者搭乘电梯时所需的总占用资源;
步骤S214,判断所述总占用资源是否大于所述总可用资源,如果大于,则判定无法采用分离调配算法对所述候梯者进行分配,否则进入步骤S215;
步骤S215,将未被分配普通候梯者且搭载有特殊乘梯者的电梯和/或未被分配普通候梯者的空电梯作为特殊候梯者对象电梯;
步骤S216,枚举特殊候梯者的所有可能组合,利用得到的组合为元素构建不同的集合,每个集合包含所有特殊候梯者且每个特殊候梯者的数量为1,将每个集合中的所有元素分配给特殊候梯者对象电梯,建立每个集合中的元素与特殊候梯者对象电梯之间的对应关系;
步骤S217,判断是否存在每个元素所需的必需资源小于或等于对应的特殊候梯者对象电梯的可用资源的集合,如果存在,则判定能采用分离调配算法对所述候梯者进行分配,否则判定无法采用分离调配算法对所述候梯者进行分配。
在所述步骤S22中,如图7所示,采用分离调配算法对候梯者进行分配的步骤如下:
步骤A1,将搭载有特殊乘梯者的电梯和/或空电梯作为特殊候梯者对象电梯;
步骤A2,枚举特殊候梯者的所有可能组合,利用得到的组合为元素构建不同的集合,每个集合包含所有特殊候梯者且每个特殊候梯者的数量为1,将每个集合中的所有元素分配给特殊候梯者对象电梯,建立每个集合中的元素与特殊候梯者对象电梯之间的对应关系;
步骤A3,在每个元素所需的必需资源小于或等于对应的特殊候梯者对象电梯的可用资源的所有集合中,选择特殊候梯者对象电梯被分配特殊候梯者后的剩余可用资源最大的集合,利用选定集合和该集合中的元素与特殊候梯者对象电梯之间的对应关系构成特殊候梯者调配方案;
步骤A4,将未搭载特殊乘梯者且未被分配特殊候梯者的电梯作为普通候梯者对象电梯;
步骤A5,采用常规调配算法将普通候梯者分配给普通候梯者对象电梯,形成普通候梯者调配方案;
步骤A6,将特殊候梯者调配方案和普通候梯者调配方案组合作为最终的调配结果输出。
在步骤S23中,所述混乘调配算法为普通候梯者优先调配算法或者特殊候梯者优先调配算法或者对应优先调配算法中的任意一种,其中:
所述普通候梯者优先调配算法是先将数量匹配的普通候梯者分配给未搭载特殊乘梯者的电梯,再将剩余的所述普通候梯者和所述特殊候梯者分配给已搭载特殊乘梯者的电梯;
所述特殊候梯者优先调配算法是先将数量匹配的特殊候梯者分配给已搭载特殊乘梯者的电梯再将剩余的所述特殊候梯者和所述普通候梯者分配给未搭载特殊乘梯者的电梯;
所述对应优先调配算法是先将数量匹配的普通候梯者分配给仅搭载普通乘梯者的电梯且将数量匹配的特殊候梯者分配给已搭载特殊乘梯者的电梯,再将剩余的所述特殊候梯者分配给未搭载特殊乘梯者的电梯,将剩余的所述普通候梯者分配给空轿厢电梯和/或已搭载特殊乘梯者的电梯。
其中,当存在特殊候梯者且特殊使用者的数量大于2时,所述混乘调配算法选择特殊候梯者优先调配算法,将所述特殊候梯者先分配给已搭载特殊乘梯者的电梯。具体地,将所述特殊候梯者分配给已搭载特殊乘梯者的电梯时,按照已搭载特殊乘梯者的电梯中搭载的普通乘梯者由少到多进行排序,根据排序结果从前到后依次选择已搭载特殊乘梯者的电梯并根据所选电梯的可用资源为其分配数量匹配的特殊候梯者。
或者,当存在特殊候梯者且特殊使用者的数量大于2时,以搭载有特殊乘梯者的电梯和空电梯作为特殊候梯者对象电梯,枚举所述特殊候梯者的所有组合,利用得到的组合为元素构建不同的集合,每个集合包含所有的特殊候梯者且每个特殊候梯者的数量为1,将每个集合中的所有特殊候梯者分配给特殊候梯者对象电梯,建立每个集合中的元素与特殊候梯者对象电梯之间的对应关系,选择特殊候梯者对象电梯被分配特殊候梯者后使搭载特殊使用者的电梯数量最小的集合,根据选定集合中的元素与特殊候梯者对象电梯之间的对应关系分配所述特殊候梯者。
进一步地,当将剩余的所述特殊候梯者分配给搭载普通使用者的电梯或者将所述普通候梯者与剩余的所述特殊候梯者分配给同一台电梯而使普通使用者与特殊使用者混乘时,每台混乘电梯中的特殊使用者的人数大致相等。
其中,将普通候梯者分配给已搭载特殊使用者的电梯时,混乘电梯中的普通候梯者全部晚于同一台混乘电梯中的特殊使用者或者全部早于同一台混乘电梯中的特殊使用者。具体地,
当所述普通候梯者全部晚于所有的特殊使用者时,按照特殊使用者的目的楼层距离当前楼层的距离由近到远进行排序,将所述普通候梯者分配给排序结果最靠前的特殊使用者所在的电梯;
当所述普通候梯者全部早于所有的特殊使用者时,按照普通候梯者的目的楼层距离当前楼层的距离由近到远进行排序,根据排序结果从前到后选择数量匹配的普通候梯者作为混乘普通候梯者。
在所述步骤S23中,当采用所述混乘调配算法得到的调配方案不唯一且所述混乘调配算法将所述普通候梯者分配给已搭载特殊乘梯者的电梯或者将所述特殊候梯者分配给仅搭载普通使用者的电梯或者将所述普通候梯者与所述特殊候梯者分配给同一台电梯而使普通使用者与特殊使用者混乘时,建立特殊使用者和普通使用者混乘时最小化所述特殊使用者对所述普通使用者产生的不良影响为目标的评价函数,并利用所述评价函数对所有的所述调配方案进行评估,将最佳评估结果所对应的调配方案作为调配结果进行输出。
其中,所述评价函数以混乘人数、混乘时间、混乘移动距离、混乘停靠次数中的至少一个为表征变量。优选地,采用如下任一种表现方式:
方式1,混乘人数×混乘时间;
方式2,混乘人数×混乘移动距离;
方式3,混乘人数×(α1×混乘时间+β1×混乘移动距离),其中α1和β1为系数;
方式4,α2×混乘时间+β2×混乘移动距离+γ×混乘人数,其中α2、β2和γ为系数。
本实施例的电梯群管理系统与实施例一的电梯群管理系统的结构框架相同,其中当判断单元判定电梯使用者中存在特殊使用者时,选择单元选择的优化调配策略采用本实施例的电梯群管理方法,如前所示,在此不重复描述。
本实施例的优化调配策略优先选择分离调配算法,这样可以完全避免特殊使用者与普通使用者混乘,而在无法采用分离调配算法对候梯者进行分配的情况下,再采用混乘调配算法,并且在混乘调配算法中综合考虑候梯者、乘梯者及电梯可用资源的情况,最大程度地降低特殊使用者对普通使用者的乘梯体验造成的不良影响。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中,候梯者指的是在电梯候梯厅的候梯区域等待搭乘电梯的乘客,其包括特殊候梯者和普通候梯者,其中特殊候梯者指的是将对与其同乘电梯的其他乘梯者的乘梯体验产生不良影响的候梯者,例如携带大体积物品、乘坐轮椅或病床、携带宠物等;乘梯者指的是在本次调配前已在轿厢内的乘客,其中包括特殊乘梯者和普通乘梯者,其中特殊乘梯者指的是对与其同乘电梯的其他乘梯者的乘梯体验产生不良影响的乘梯者;电梯使用者是候梯者和乘梯者的合集。
以上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上述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做出的等效置换和改进,均应视为在本发明所保护的技术范畴内。

Claims (24)

1.一种电梯群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判断电梯使用者中是否存在特殊使用者,如果存在,则进入步骤S2,否则进入步骤S3;
步骤S2,采用优化调配策略对候梯者进行分配并输出调配结果,进入步骤S4,其中,所述优化调配策略的优化目标中包含最小化所述特殊使用者对普通使用者产生的不良影响;
步骤S3,采用常规群调配策略对候梯者进行分配并输出调配结果,进入步骤S4;
步骤S4,根据调配结果控制电梯运行来响应所述候梯者的乘梯请求;
所述步骤S2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21,判断能否采用分离调配算法对所述候梯者进行分配,所述分离调配算法是将特殊候梯者分配给搭载有特殊乘梯者的电梯和/或空电梯,将普通候梯者分配给未搭载特殊乘梯者的电梯和/或空电梯,使所述特殊使用者与所述普通使用者分别搭乘不同的电梯,如果能,那么进入步骤S22,否则进入步骤S23;
步骤S22,采用分离调配算法对候梯者进行分配,输出调配结果,进入步骤S4;
步骤S23,采用混乘调配算法对候梯者进行分配,输出调配结果,进入步骤S4,所述混乘调配算法是将候梯者分配给电梯群的部分或全部电梯,且将至少一位普通候梯者分配给搭载有特殊乘梯者的电梯或将至少一位特殊候梯者分配给搭载有普通乘梯者的电梯或将至少一位普通候梯者和至少一位特殊候梯者分配给同一台电梯;
在步骤S23中,所述混乘调配算法为普通候梯者优先调配算法或者特殊候梯者优先调配算法或者对应优先调配算法中的任意一种,其中:
所述普通候梯者优先调配算法是先将数量匹配的普通候梯者分配给未搭载特殊乘梯者的电梯,再将剩余的所述普通候梯者和所述特殊候梯者分配给已搭载特殊乘梯者的电梯;
所述特殊候梯者优先调配算法是先将数量匹配的特殊候梯者分配给已搭载特殊乘梯者的电梯再将剩余的所述特殊候梯者和所述普通候梯者分配给未搭载特殊乘梯者的电梯;
所述对应优先调配算法是先将数量匹配的普通候梯者分配给仅搭载普通乘梯者的电梯且将数量匹配的特殊候梯者分配给已搭载特殊乘梯者的电梯,再将剩余的所述特殊候梯者分配给未搭载特殊乘梯者的电梯,将剩余的所述普通候梯者分配给空轿厢电梯和/或已搭载特殊乘梯者的电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群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1中,判断是否存在特殊使用者的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S11,获取所述电梯使用者的特征属性信息,所述特征属性信息包括所述电梯使用者的特征属性及其对应的特征属性值;
步骤S12,根据所述电梯使用者的特征属性信息和预设的目标特征属性信息判断所述电梯使用者是否为特殊使用者,所述目标特征属性信息包括所有的特征属性及对应于各个所述特征属性的特征属性阈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群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使用者的特征属性信息的获取方式为如下任意一种:
方式1,获取所述电梯使用者的身份信息,并根据所述身份信息获取所述电梯使用者的特征属性信息;
方式2,根据接收到的所述电梯使用者的操作信息直接得到所述电梯使用者的特征属性信息;
方式3,对于电梯使用者中的候梯者,获取电梯候梯厅的候梯区域的影像信息,并对所述候梯区域的影像信息进行解析,得到所述候梯者的特征属性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梯群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方式1中,通过获取并识别所述电梯使用者的生物特征或者读取所述电梯使用者携带的存储有其身份识别信息的物品而得到所述电梯使用者的所述身份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群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优化调配策略的优化目标包含除特殊使用者和普通使用者混乘时最小化所述特殊使用者对所述普通使用者产生的不良影响为目标以外的附加目标时,所述附加目标与特殊候梯者和普通候梯者混乘时最小化所述特殊候梯者对所述普通候梯者产生的不良影响的目标通过加权求和得到总的评价指标,且附加目标与特殊候梯者和普通候梯者混乘时最小化所述特殊候梯者对所述普通候梯者产生的不良影响的目标的权重系数根据电梯的当前状态信息、电梯的将来状态信息、当前的电梯使用者信息、将来的电梯使用者信息中的至少一项而确定。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电梯群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特殊使用者和普通使用者混乘时最小化所述特殊使用者对所述普通使用者产生的不良影响的目标采用以混乘人数、混乘时间、混乘移动距离、混乘停靠次数中的至少一个为表征变量的评价函数。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梯群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评价函数采用如下任一种表现方式:
方式1,混乘人数×混乘时间;
方式2,混乘人数×混乘移动距离;
方式3,混乘人数×(α1×混乘时间+β1×混乘移动距离),其中α1和β1为系数;
方式4,α2×混乘时间+β2×混乘移动距离+γ×混乘人数,其中α2、β2和γ为系数。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群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1中,按照如下方法判断能否采用分离调配算法对所述候梯者进行分配:
步骤S211,判断是否存在仅运送特殊乘梯者和/或仅运送普通乘梯者的电梯和/或空电梯,如果存在进入步骤S212,否则进入步骤S23:
步骤S212,确定未搭载特殊乘梯者的电梯当前的可用资源,并计算总可用资源;
步骤S213,计算所有普通候梯者搭乘电梯时所需的总占用资源;
步骤S214,判断所述总占用资源是否大于所述总可用资源,如果大于,则判定无法采用分离调配算法对所述候梯者进行分配,否则进入步骤S215;
步骤S215,将未被分配普通候梯者且搭载有特殊乘梯者的电梯和/或未被分配普通候梯者的空电梯作为特殊候梯者对象电梯;
步骤S216,枚举特殊候梯者的所有可能组合,利用得到的组合为元素构建不同的集合,每个集合包含所有特殊候梯者且每个特殊候梯者的数量为1,将每个集合中的所有元素分配给特殊候梯者对象电梯,建立每个集合中的元素与特殊候梯者对象电梯之间的对应关系;
步骤S217,判断是否存在每个元素所需的必需资源小于或等于对应的特殊候梯者对象电梯的可用资源的集合,如果存在,则判定能采用分离调配算法对所述候梯者进行分配,否则判定无法采用分离调配算法对所述候梯者进行分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群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22中,采用分离调配算法对候梯者进行分配的步骤如下:
步骤A1,将搭载有特殊乘梯者的电梯和/或空电梯作为特殊候梯者对象电梯;
步骤A2,枚举特殊候梯者的所有可能组合,利用得到的组合为元素构建不同的集合,每个集合包含所有特殊候梯者且每个特殊候梯者的数量为1,将每个集合中的所有元素分配给特殊候梯者对象电梯,建立每个集合中的元素与特殊候梯者对象电梯之间的对应关系;
步骤A3,在每个元素所需的必需资源小于或等于对应的特殊候梯者对象电梯的可用资源的所有集合中,选择特殊候梯者对象电梯被分配特殊候梯者后的剩余可用资源最大的集合,利用选定集合和该集合中的元素与特殊候梯者对象电梯之间的对应关系构成特殊候梯者调配方案;
步骤A4,将未搭载特殊乘梯者且未被分配特殊候梯者的电梯作为普通候梯者对象电梯;
步骤A5,采用常规调配算法将普通候梯者分配给普通候梯者对象电梯,形成普通候梯者调配方案;
步骤A6,将特殊候梯者调配方案和普通候梯者调配方案组合作为最终的调配结果输出。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群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存在特殊候梯者且特殊使用者的数量大于2时,所述混乘调配算法选择特殊候梯者优先调配算法,将所述特殊候梯者先分配给已搭载特殊乘梯者的电梯。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梯群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特殊候梯者分配给已搭载特殊乘梯者的电梯时,按照已搭载特殊乘梯者的电梯中搭载的普通乘梯者由少到多进行排序,根据排序结果从前到后依次选择已搭载特殊乘梯者的电梯并根据所选电梯的可用资源为其分配数量匹配的特殊候梯者。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群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存在特殊候梯者且特殊使用者的数量大于2时,以搭载有特殊乘梯者的电梯和空电梯作为特殊候梯者对象电梯,枚举所述特殊候梯者的所有组合,利用得到的组合为元素构建不同的集合,每个集合包含所有的特殊候梯者且每个特殊候梯者的数量为1,将每个集合中的所有特殊候梯者分配给特殊候梯者对象电梯,建立每个集合中的元素与特殊候梯者对象电梯之间的对应关系,选择特殊候梯者对象电梯被分配特殊候梯者后使搭载特殊使用者的电梯数量最小的集合,根据选定集合中的元素与特殊候梯者对象电梯之间的对应关系分配所述特殊候梯者。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群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将剩余的所述特殊候梯者分配给搭载普通使用者的电梯或者将所述普通候梯者与剩余的所述特殊候梯者分配给同一台电梯而使普通使用者与特殊使用者混乘时,每台混乘电梯中的特殊使用者的人数大致相等。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群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普通候梯者分配给已搭载特殊使用者的电梯时,混乘电梯中的普通候梯者全部晚于同一台混乘电梯中的特殊使用者或者全部早于同一台混乘电梯中的特殊使用者。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梯群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普通候梯者全部晚于所有的特殊使用者时,按照特殊使用者的目的楼层距离当前楼层的距离由近到远进行排序,将所述普通候梯者分配给排序结果最靠前的特殊使用者所在的电梯;
当所述普通候梯者全部早于所有的特殊使用者时,按照普通候梯者的目的楼层距离当前楼层的距离由近到远进行排序,根据排序结果从前到后选择数量匹配的普通候梯者作为混乘普通候梯者。
16.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10至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梯群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23中,当采用所述混乘调配算法得到的调配方案不唯一且所述混乘调配算法将所述普通候梯者分配给已搭载特殊乘梯者的电梯或者将所述特殊候梯者分配给仅搭载普通使用者的电梯或者将所述普通候梯者与所述特殊候梯者分配给同一台电梯而使普通使用者与特殊使用者混乘时,建立特殊使用者和普通使用者混乘时最小化所述特殊使用者对所述普通使用者产生的不良影响为目标的评价函数,并利用所述评价函数对所有的所述调配方案进行评估,将最佳评估结果所对应的调配方案作为调配结果进行输出。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梯群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评价函数以混乘人数、混乘时间、混乘移动距离、混乘停靠次数中的至少一个为表征变量。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梯群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评价函数采用如下任一种表现方式:
方式1,混乘人数×混乘时间;
方式2,混乘人数×混乘移动距离;
方式3,混乘人数×(α1×混乘时间+β1×混乘移动距离),其中α1和β1为系数;
方式4,α2×混乘时间+β2×混乘移动距离+γ×混乘人数,其中α2、β2和γ为系数。
19.一种电梯群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信息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电梯使用者信息;
解析单元,对所述电梯使用者信息进行解析,输出电梯使用者的特征属性及其对应的特征属性值;
判断单元,根据所述解析单元输出的所述特征属性和所述特征属性值判断电梯使用者是否为特殊使用者;
选择单元,用于选择执行调配策略并输出调配结果,当所述判断单元判定所述电梯使用者中有特殊使用者时,所述选择单元选择优化调配策略作为执行调配策略,否则选择常规群调配策略作为执行调配策略;其中,所述优化调配策略的优化目标中包含最小化所述特殊使用者对普通使用者产生的不良影响;
控制单元,根据所述选择单元输出的所述调配结果控制电梯运行,响应候梯者的乘梯请求;
其中,所述优化调配策略的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S1,判断能否采用分离调配算法对所述候梯者进行分配,所述分离调配算法是将特殊候梯者分配给搭载有特殊乘梯者的电梯和/或空电梯,将普通候梯者分配给未搭载特殊乘梯者的电梯和/或空电梯,使所述特殊使用者与所述普通使用者分别搭乘不同的电梯,如果能,那么进入步骤S2,否则进入步骤S3;
步骤S2,采用分离调配算法对候梯者进行分配,输出调配结果;
步骤S3,采用混乘调配算法对候梯者进行分配,输出调配结果,所述混乘调配算法是将候梯者分配给电梯群的部分或全部电梯,且将至少一位普通候梯者分配给搭载有特殊乘梯者的电梯或将至少一位特殊候梯者分配给搭载有普通乘梯者的电梯或将至少一位普通候梯者和至少一位特殊候梯者分配给同一台电梯;
所述混乘调配算法为普通候梯者优先调配算法或者特殊候梯者优先调配算法或者对应优先调配算法中的任意一种,其中:
所述普通候梯者优先调配算法是先将数量匹配的普通候梯者分配给未搭载特殊乘梯者的电梯,再将剩余的所述普通候梯者和所述特殊候梯者分配给已搭载特殊乘梯者的电梯;
所述特殊候梯者优先调配算法是先将数量匹配的特殊候梯者分配给已搭载特殊乘梯者的电梯再将剩余的所述特殊候梯者和所述普通候梯者分配给未搭载特殊乘梯者的电梯;
所述对应优先调配算法是先将数量匹配的普通候梯者分配给仅搭载普通乘梯者的电梯且将数量匹配的特殊候梯者分配给已搭载特殊乘梯者的电梯,再将剩余的所述特殊候梯者分配给未搭载特殊乘梯者的电梯,将剩余的所述普通候梯者分配给空轿厢电梯和/或已搭载特殊乘梯者的电梯。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电梯群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使用者信息由所述信息获取单元借助于传感装置主动采集得到或者由所述信息获取单元借助于信息接收模块接收到的来自于电梯使用者的输入得到。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电梯群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解析单元包括:
第一存储模块,用于存储所述电梯使用者的所有可能特征属性;
解析模块,根据所述电梯使用者信息的来源方或者内容,对所有可能特征属性逐个判断来确定是否能从所述电梯使用者信息中得到与之对应的特征属性值,最终通过解析得到并输出电梯使用者的所述特征属性及每个特征属性对应的所述特征属性值。
22.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电梯群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单元包括:
第二存储模块,用于存储预设的目标特征属性信息,所述目标特征属性信息包括所有的特征属性及对应于各个所述特征属性的特征属性阈值;
查询模块,根据所述解析单元输出的所述特征属性从所述第二存储模块中查找与之相对应的所述特征属性阈值;
比较模块,比较所述解析单元输出的所述特征属性对应的所述特征属性值和所述查询模块查找到的与所述特征属性对应的所述特征属性阈值之间的大小;
判断模块,根据所述比较模块的比较结果判断具有该特征属性及其特征属性值的所述电梯使用者是否是特殊使用者。
23.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电梯群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中,按照如下方法判断能否采用分离调配算法对所述候梯者进行分配:
步骤S11,判断是否存在仅运送特殊乘梯者和/或仅运送普通乘梯者的电梯和/或空电梯,如果存在进入步骤S12,否则进入步骤S3:
步骤S12,确定未搭载特殊乘梯者的电梯当前的可用资源,并计算总可用资源;
步骤S13,计算所有普通候梯者搭乘电梯时所需的总占用资源;
步骤S14,判断所述总占用资源是否大于所述总可用资源,如果大于,则判定无法采用分离调配算法对所述候梯者进行分配,否则进入步骤S15;
步骤S15,将未被分配普通候梯者且搭载有特殊乘梯者的电梯和/或未被分配普通候梯者的空电梯作为特殊候梯者对象电梯;
步骤S16,枚举特殊候梯者的所有可能组合,利用得到的组合为元素构建不同的集合,每个集合包含所有特殊候梯者且每个特殊候梯者的数量为1,将每个集合中的所有元素分配给特殊候梯者对象电梯,建立每个集合中的元素与特殊候梯者对象电梯之间的对应关系;
步骤S17,判断是否存在每个元素所需的必需资源小于或等于对应的特殊候梯者对象电梯的可用资源的集合,如果存在,则判定能采用分离调配算法对所述候梯者进行分配,否则判定无法采用分离调配算法对所述候梯者进行分配。
24.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电梯群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采用分离调配算法对候梯者进行分配的步骤如下:
步骤A1,将搭载有特殊乘梯者的电梯和/或空电梯作为特殊候梯者对象电梯;
步骤A2,枚举特殊候梯者的所有可能组合,利用得到的组合为元素构建不同的集合,每个集合包含所有特殊候梯者且每个特殊候梯者的数量为1,将每个集合中的所有元素分配给特殊候梯者对象电梯,建立每个集合中的元素与特殊候梯者对象电梯之间的对应关系;
步骤A3,在每个元素所需的必需资源小于或等于对应的特殊候梯者对象电梯的可用资源的所有集合中,选择特殊候梯者对象电梯被分配特殊候梯者后的剩余可用资源最大的集合,利用选定集合和该集合中的元素与特殊候梯者对象电梯之间的对应关系构成特殊候梯者调配方案;
步骤A4,将未搭载特殊乘梯者且未被分配特殊候梯者的电梯作为普通候梯者对象电梯;
步骤A5,采用常规调配算法将普通候梯者分配给普通候梯者对象电梯,形成普通候梯者调配方案;
步骤A6,将特殊候梯者调配方案和普通候梯者调配方案组合作为最终的调配结果输出。
CN202211426570.8A 2020-04-30 2020-04-30 电梯群管理方法及电梯群管理系统 Pending CN11565000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426570.8A CN115650000A (zh) 2020-04-30 2020-04-30 电梯群管理方法及电梯群管理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426570.8A CN115650000A (zh) 2020-04-30 2020-04-30 电梯群管理方法及电梯群管理系统
CN202010361909.5A CN113581946B (zh) 2020-04-30 2020-04-30 电梯群管理方法及电梯群管理系统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361909.5A Division CN113581946B (zh) 2020-04-30 2020-04-30 电梯群管理方法及电梯群管理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50000A true CN115650000A (zh) 2023-01-31

Family

ID=78237064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426570.8A Pending CN115650000A (zh) 2020-04-30 2020-04-30 电梯群管理方法及电梯群管理系统
CN202010361909.5A Active CN113581946B (zh) 2020-04-30 2020-04-30 电梯群管理方法及电梯群管理系统
CN202211426577.XA Pending CN115724306A (zh) 2020-04-30 2020-04-30 电梯群管理方法及电梯群管理系统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361909.5A Active CN113581946B (zh) 2020-04-30 2020-04-30 电梯群管理方法及电梯群管理系统
CN202211426577.XA Pending CN115724306A (zh) 2020-04-30 2020-04-30 电梯群管理方法及电梯群管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3) CN115650000A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307300B1 (de) * 2008-07-31 2012-10-31 Inventio AG Verfahren zur steuerung einer aufzugsanlage mit rücksicht auf behinderten und privilegierten nutzer
JP2012218898A (ja) * 2011-04-11 2012-11-12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群管理制御システム
CN202130945U (zh) * 2011-07-01 2012-02-01 青岛海信房地产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梯
CN103502129B (zh) * 2011-09-02 2015-03-25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的轮椅运转装置
JP6029617B2 (ja) * 2014-05-30 2016-11-24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群管理エレベータ装置
CN204958065U (zh) * 2015-08-04 2016-01-13 浙江鑫达电梯有限公司 一种无障碍安全曳引电梯
WO2017090147A1 (ja) * 2015-11-26 2017-06-0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の制御装置および制御方法
CN107244594B (zh) * 2017-02-06 2022-11-15 上海峰景移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梯运行模式控制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81946A (zh) 2021-11-02
CN115724306A (zh) 2023-03-03
CN113581946B (zh) 2023-02-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NZ537298A (en) Process of allocating seats to customers in a computer reservation system
CN109626149B (zh) 侯梯时间预估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847149B (zh) 电梯目的层分配方法
US11724909B2 (en) Elevator car assignment based on a detected number of waiting passengers
JP2020185985A (ja) 車両内転倒防止装置および転倒防止情報提供装置
CN113581946B (zh) 电梯群管理方法及电梯群管理系统
CN113581947B (zh) 电梯群管理方法及电梯群管理系统
CN111362080B (zh) 电梯群管理方法
US7849023B2 (en) Selecting accommodations on a travel conveyance
CN111362081B (zh) 电梯组群管理方法与电梯组群管理系统
CN111252634B (zh) 电梯的群管理控制装置
CN111292099B (zh) 一种智能车站反刷票方法和反刷票系统
CN111332892B (zh) 电梯群控方法
CN115660384A (zh) 一种公共交通工具空间分配方法及系统
CN114334106A (zh) 一种基于问诊数据的医生分配算法
CN110705391A (zh) 一种基于人体图像识别方法的座位分配系统
JP3783258B2 (ja) エレベータの運転装置及びエレベータの運転方法
CN114104887B (zh) 电梯目的层建议系统与方法以及电梯系统和建筑物管理系统
US7475757B2 (en) Elevator dispatching with balanced passenger perception of waiting
JP7272393B2 (ja) エレベータ群管理装置及びエレベータ群管理システム
Hebe et al. How do people move to get into and out of a European cabin-over-engine truck?
JP6759417B1 (ja) エレベータ割当装置
JP2007128242A (ja) 配車計画立案装置及び配車計画立案用プログラム
KR20220046936A (ko) 교통시스템 및 그 운영방법
WO2005009879A1 (en) Elevator dispatching with balanced passenger perception of waiting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