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636059A - 一种船与船之间的随动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船与船之间的随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636059A
CN115636059A CN202211267741.7A CN202211267741A CN115636059A CN 115636059 A CN115636059 A CN 115636059A CN 202211267741 A CN202211267741 A CN 202211267741A CN 115636059 A CN115636059 A CN 11563605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idge
ship body
ship
rotary platform
approach brid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26774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新献
王海江
安万平
郭安罗
张福江
潘学光
罗国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uth China Marine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outh China Marine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th China Marine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outh China Marine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267741.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636059A/zh
Publication of CN1156360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3605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ridges Or Land Bridg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重型转桥的工作方法,重型转桥包括后引桥、桥架和回转平台,后引桥与回转平台的一侧铰接,桥架与回转平台的另一侧铰接,且与后引桥相对设置;回转平台与后引桥和桥架连通;后引桥和桥架都可相对回转平台摆动,当后引桥的一端向靠近回转平台方向摆动时,实现后引桥的缩回;当桥架的一端向靠近回转平台方向摆动时,实现桥架的缩回;这样在不使用重型转桥时能对设备进行收纳,较少占地面积;基于后引桥和桥架都与回转平台摆连接,后引桥和桥架和支撑性好;且能通过回转平台可带动后引桥和桥架同步转动;进而满足不同位置的第一目标点与第二目标点之间的连通,便于使用。

Description

一种船与船之间的随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海上舷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船与船之间的随动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海上人员转运主要依靠悬吊法、艇或橡皮艇接运法。针对海上工作人员在两舰船之间的换乘也依然采用比较传统的方式:直升机转运法、绳荡转运法、吊篮转运法等传统方式。其缺点明显,如悬吊法、艇或橡皮艇接运法均只适用于低海况安全性不高,直升机转运的成本过高还需设置停机坪,绳荡法尽在低海况适用且要求船与海上平台高度基本一致,吊篮转运则要求海上平台上安装克令吊;以上方式对于人员和设备的转运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船与船之间的随动方法,根据第二船体的当前的浮动数据,控制桥架摆动角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船与船之间的随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在第一船体上设置重型转桥,重型转桥包括后引桥、桥架和回转平台,后引桥与回转平台的一侧铰接,桥架与回转平台的另一侧铰接,且与后引桥相对设置;回转平台与后引桥和桥架连通;在回转平台上设有三角架、第一变幅绞车和第二变幅绞车;在三角架顶部设有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缠绕在第一变幅绞车上的第一钢丝绳的一端绕第一滑轮与后引桥连接,缠绕在第二变幅绞车上的第二钢丝绳的一端绕第二滑轮与桥架连接,在桥架远离回转平台的一端铰接有前引桥,前引桥与摆动驱动装置连接;在桥架远离回转平台的一端设有支撑部,支撑部与桥架垂直设置。
S2、在第一船体上设有控制单元,在第二船体上设有船体浮动传感器,船体浮动传感器用于检测第二船体当前的浮动数据,在控制单元中预存有第二船体的不同浮动数据与桥架摆动角度的对应关系信息。
S3、若需在第一船体和第二船体之间转移物料,则进行S3。
S4、确定第二船体的位置。
S5、转动回转平台,使前引桥与第二船体对应。
S6、第一变幅绞车动作展开后引桥,当后引桥与第一船体的甲板接触,第一变幅绞车停止动作。
S7、摆动驱动装置驱动前引桥展开,然后第二变幅绞车动作展开桥架,当支撑部与与第二船体的甲板接触,第二变幅绞车停止动作。
S8、摆动驱动装置驱动前引桥缩回,使前引桥与第二船体的甲板接触。
S9、若第二船体上浮,则根据第二船体的当前的上浮数据,第二变幅绞车控制桥架向上摆动;若第二船体下浮,则根据第二船体的当前的下浮数据,第二变幅绞车控制桥架向下摆动。
以上方法,重型转桥船与船之间的设备和人员转运,使用时,通过车辆在重型转桥上行驶,通过回转平台转动,可带动后引桥和桥架同步转动;进而满足第一船体与不同位置的第二船体之间的连通,便于使用;通过后引桥与第一船体对应,实现第一船体甲板与回转平台之间进行连通,通过桥架连接回转平台且前引桥与第二船体对应,实现第二船体甲板与回转平台之间的连通,进而实现第一船体目标点与第二船体之间的连通。
同时,在控制单元中预存有第二船体的不同浮动数据与桥架摆动角度的对应关系信息;这样当船体浮动传感器检测到第二船体上浮和下沉时,能控制第二变幅绞车对第二钢丝绳进行收放,进而当第二船体上浮时,第二变幅绞车控制桥架向上摆动;当第二船体下浮,第二变幅绞车控制桥架向下摆动;进而能实现桥架与第二船体保持连接。
进一步的,在三角架与桥架之间设有防倾覆机构;所述防倾覆机构包括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第二支撑杆位于第一支撑杆下方;第一支撑杆用于对桥架的摆动进行限位;第二支撑杆用于对第一支撑杆进行支撑;第一支撑杆的一端与三角架连接;第二支撑杆的一端与三角架连接;第二支撑杆的另一端连接与第一支撑杆远离三角架的一端连接;第一支撑杆远离三角架的另一端设有限位部;限位部用于与桥架接触。
以上设置,通过第一支撑杆用于对桥架进行限位;第二支撑杆用于对第一支撑杆进行支撑提高防倾覆机构的支撑效果;通过限位部与桥架接触;这样当第二变幅绞车驱动桥架上摆时;避免桥架活动幅度过大导致设备结构重心偏移,从而避免设备结构出现倾覆。
进一步的,所述桥架包括第一承载件和第二承载件,第一承载件与回转平台铰接,所述第二承载件设置在第一承载件的底部,在第一承载件与第二承载件之间设有一个以上的加强结构。
以上设置,通过第二承托件对第一承托件进行支撑,提升桥架的整体承重效果,同时通过设置加强结构,加强结构与第一承载件和第二承载件连接,进一步加强桥架的支撑强度。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部与第一承载件垂直设置,支撑部与第二承载件通过连接件连接。
以上设置,通过设置支撑部与第一承载件进行支撑。
进一步的,在后引桥远离回转平台的一端设有第一延伸部,在前引桥远离回转平台的一端设有第二延伸部。
以上设置,通过设置第一延伸部,便于后引桥与第一船体的甲板贴合;通过第二延伸部,便于前引桥与第二船体的甲板贴合。
进一步的,所述加强结构包括三个以上的第一加强件,第一加强件与第一承载件垂直设置;相邻第一加强件之间形成容腔,在至少一容腔内设有第二加强件,第二加强件与第一承载件倾斜设置。
附图说明
图1为实现本发明的重型转桥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的放大图。
图3为图1中b的放大图。
图4为实现本发明中的重型转桥中桥架的示意图。
图5为实现本发明的重型转桥中后引桥和桥架缩回后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5所示;一种船与船之间的随动方法,通过第一船体和第二船体实现,在第一船体上设有重型转桥;重型转桥包括后引桥1、桥架2和回转平台3,回转平台3与第一船体的基座连接;后引桥1与回转平台3的一侧铰接,桥架2与回转平台3的另一侧铰接,且与后引桥1相对设置;回转平台3与后引桥1和桥架2连通;在回转平台3上设有三角架4、第一变幅绞车(图中未示出)和第二变幅绞车(图中未示出);在三角架4顶部设有第一滑轮(图中未示出)和第二滑轮(图中未示出),缠绕在第一变幅绞车上的第一钢丝绳51的一端绕第一滑轮与后引桥1连接,缠绕在第二变幅绞车上的第二钢丝绳52的一端绕第二滑轮与桥架2连接,第一绞车用于驱动后引桥1相对回转平台3摆动;第二绞车用于驱动桥架2相对回转平台3摆动。
使用时,通过车辆在重型转桥上行驶,通过设置后引桥1,对第一船体的甲板与回转平台3之间进行过渡,由于后引桥1可相对回转平台3摆动,可根据第一船体的甲板的高度对后引桥1进行调整,进而便于车辆通过后引桥1进入到重型转桥内,通过桥架2连接回转平台3与第二船体的甲板,进而实现第一船体与第二船体之间的连通;同时桥架2也是可相对回转平台3摆动,可根据第二船体的甲板的高度对桥架2进行调整,进而便于车辆通过桥架2到达第二船体。
同时由于后引桥1和桥架2都可相对回转平台3摆动,这样当后引桥1的一端向靠近回转平台3方向摆动时,实现后引桥1的缩回;当桥架2的一端向靠近回转平台3方向摆动时,实现桥架2的缩回;这样在不使用重型转桥时能对设备进行收纳,较少占地面积。
同时,基于后引桥1和桥架2都与回转平台3摆连接,后引桥1和桥架2和支撑性好;且能通过回转平台3可带动后引桥1和桥架2同步转动;进而满足第一船体与不同位置的第二船体之间的连通,便于使用;基于后引桥1和桥架2都能相对回转平台3摆收纳设置,当需要转动回转平台3时,先缩回后引桥1和桥架2,这样能减少设备的转动面积,进而避免设备转动时,后引桥1与桥架2与其它物体干涉。
所述桥架2包括第一承载件21和第二承载件22,第一承载件21与回转平台3铰接,所述第二承载件22设置在第一承载件21的底部,在第一承载件21与第二承载件22之间设有一个以上的加强结构23。通过第二承托件对第一承托件进行支撑,提升桥架2的整体承重效果,同时通过设置加强结构,加强结构与第一承载件21和第二承载件22连接,进一步加强桥架2的支撑强度。
所述加强结构23包括三个以上的第一加强件231,第一加强件231与第一承载件31垂直设置;相邻第一加强件231之间形成容腔232,在至少一容腔232内设有第二加强件233,第二加强件233与第一承载件21倾斜设置。
在第一承托件远离回转平台3的一端铰接有前引桥6,在支撑部7上设有摆动驱动装置61,在本实施例中,摆动驱动装置61为气缸。摆动驱动装置61的输出端与前引桥6连接,摆动驱动装置61驱动前引桥6相对桥架2摆动。通过设置可摆动的前引桥6,可根据第二船体的甲板的高度对后引桥1进行调整,对第二船体的甲板与桥架2之间进行过渡。
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承载件21远离回转平台3的一端设有支撑部7,支撑部7与第一承载件21垂直设置,支撑部7与第二承载件22通过支撑部71连接。通过设置支撑部7与第一承载件21进行支撑。在本实施例中,支撑部7用于与第二船体的甲板接触。
在本实施例中,在三角架4与桥架2之间设有防倾覆机构;所述防倾覆机构包括第一支撑杆81和第二支撑杆82;第二支撑杆82位于第一支撑杆81下方;第一支撑杆81用于对桥架2的摆动进行限位;第二支撑杆82用于对第一支撑杆81进行支撑;第一支撑杆81的一端与三角架4连接;第二支撑杆82的一端与三角架4连接;第二支撑杆82的另一端连接与第一支撑杆81远离三角架4的一端连接;第一支撑杆81远离三角架4的另一端设有限位部83;限位部83用于与第一承载件21接触。通过第一支撑杆81用于对桥架2进行限位;第二支撑杆82用于对第一支撑杆81进行支撑提高防倾覆机构的支撑效果;通过限位部83与桥架2接触;这样当第二变幅绞车驱动桥架2上摆时;避免桥架2活动幅度过大导致设备结构重心偏移,从而避免设备结构出现倾覆。
进一步的,在后引桥1远离回转平台3的一端设有第一延伸部,在前引桥6远离回转平台3的一端设有第二延伸部。通过设置第一延伸部,便于后引桥1与第一船体的甲板贴合;通过第二延伸部,便于前引桥6与第二船体的甲板贴合。
在使用时,先确定第一目标点和第二目标点位置,然后回转平台转动,使后引桥与第一目标点位置对应,桥架与第二目标点位置对应;然后展开前引桥,然后展开后引桥和桥架,使后引桥与第一目标点接触,使前引桥与第二目标点接触。
船与船之间的随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在第一船体上设置重型转桥。
S2、在第一船体上设有控制单元,在第二船体上设有船体浮动传感器,船体浮动传感器用于检测第二船体当前的浮动数据,在控制单元中预存有第二船体的不同浮动数据与桥架摆动角度的对应关系信息。
S3、若需在第一船体和第二船体之间转移物料,则进行S3。
S4、确定第二船体的位置。
S5、转动回转平台,使前引桥与第二船体对应。
S6、第一变幅绞车动作展开后引桥,当后引桥与第一船体的甲板接触,第一变幅绞车停止动作。
S7、摆动驱动装置驱动前引桥展开,然后第二变幅绞车动作展开桥架,当支撑部与与第二船体的甲板接触,第二变幅绞车停止动作。
S8、摆动驱动装置驱动前引桥缩回,使前引桥与第二船体的甲板接触
S9、若第二船体上浮,则根据第二船体的当前的上浮数据,第二变幅绞车控制桥架向上摆动;若第二船体下浮,则根据第二船体的当前的下浮数据,第二变幅绞车控制桥架向下摆动。
以上方法,重型转桥船与船之间的设备和人员转运,使用时,通过车辆在重型转桥上行驶,通过回转平台转动,可带动后引桥和桥架同步转动;进而满足第一船体与不同位置的第二船体之间的连通,便于使用;通过后引桥与第一船体对应,实现第一船体甲板与回转平台之间进行连通,通过桥架连接回转平台且前引桥与第二船体对应,实现第二船体甲板与回转平台之间的连通,进而实现第一船体目标点与第二船体之间的连通。
同时,在控制单元中预存有第二船体的不同浮动数据与桥架摆动角度的对应关系信息;这样当船体浮动传感器检测到第二船体上浮和下沉时,能控制第二变幅绞车对第二钢丝绳进行收放,进而当第二船体上浮时,第二变幅绞车控制桥架向上摆动;当第二船体下浮,第二变幅绞车控制桥架向下摆动;进而能实现桥架与第二船体保持连接。

Claims (6)

1.一种船与船之间的随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在第一船体上设置重型转桥,重型转桥包括后引桥、桥架和回转平台,回转平台与第一船体的基座连接;后引桥与回转平台的一侧铰接,桥架与回转平台的另一侧铰接,且与后引桥相对设置;回转平台与后引桥和桥架连通;在回转平台上设有三角架、第一变幅绞车和第二变幅绞车;在三角架顶部设有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缠绕在第一变幅绞车上的第一钢丝绳的一端绕第一滑轮与后引桥连接,缠绕在第二变幅绞车上的第二钢丝绳的一端绕第二滑轮与桥架连接,在桥架远离回转平台的一端铰接有前引桥,前引桥与摆动驱动装置连接;在桥架远离回转平台的一端设有支撑部,支撑部与桥架垂直设置;
S2、在第一船体上设有控制单元,在第二船体上设有船体浮动传感器,船体浮动传感器用于检测第二船体当前的浮动数据,在控制单元中预存有第二船体的不同浮动数据与桥架摆动角度的对应关系信息;
S3、若需在第一船体和第二船体之间转移物料,则进行S3;
S4、确定第二船体的位置;
S5、转动回转平台,使前引桥与第二船体对应;
S6、第一变幅绞车动作展开后引桥,当后引桥与第一船体的甲板接触,第一变幅绞车停止动作;
S7、摆动驱动装置驱动前引桥展开,然后第二变幅绞车动作展开桥架,当支撑部与与第二船体的甲板接触,第二变幅绞车停止动作;
S8、摆动驱动装置驱动前引桥缩回,使前引桥与第二船体的甲板接触;
S9、若第二船体上浮,则根据第二船体的当前的上浮数据,第二变幅绞车控制桥架向上摆动;若第二船体下浮,则根据第二船体的当前的下浮数据,第二变幅绞车控制桥架向下摆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与船之间的随动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三角架与桥架之间设有防倾覆机构;所述防倾覆机构包括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第二支撑杆位于第一支撑杆下方;第一支撑杆用于对桥架的摆动进行限位;第二支撑杆用于对第一支撑杆进行支撑;第一支撑杆的一端与三角架连接;第二支撑杆的一端与三角架连接;第二支撑杆的另一端连接与第一支撑杆远离三角架的一端连接;第一支撑杆远离三角架的另一端设有限位部;限位部用于与桥架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与船之间的随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桥架包括第一承载件和第二承载件,第一承载件与回转平台铰接,所述第二承载件设置在第一承载件的底部,在第一承载件与第二承载件之间设有一个以上的加强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船与船之间的随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与第一承载件垂直设置,支撑部与第二承载件通过连接件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与船之间的随动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后引桥远离回转平台的一端设有第一延伸部,在前引桥远离回转平台的一端设有第二延伸部。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船与船之间的随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结构包括三个以上的第一加强件,第一加强件与第一承载件垂直设置;相邻第一加强件之间形成容腔,在至少一容腔内设有第二加强件,第二加强件与第一承载件倾斜设置。
CN202211267741.7A 2022-10-17 2022-10-17 一种船与船之间的随动方法 Pending CN11563605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67741.7A CN115636059A (zh) 2022-10-17 2022-10-17 一种船与船之间的随动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67741.7A CN115636059A (zh) 2022-10-17 2022-10-17 一种船与船之间的随动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36059A true CN115636059A (zh) 2023-01-24

Family

ID=849449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267741.7A Pending CN115636059A (zh) 2022-10-17 2022-10-17 一种船与船之间的随动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636059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3879784A (en) Slewing access ramp for vehicles
CN108019321B (zh) 海上风机整体水平预装上船系统及预装上船方法
WO2009138043A1 (zh) 船岸双支撑式货物装卸船机
CN107792303B (zh) 一种半潜式海洋起重平台及其操作方法
CN106089017A (zh) 一种登船设备
CN1098788C (zh) 集装箱船装卸装置
CN210084783U (zh) 一种液压回转起重机
EP0879171B1 (en) Substructure for a crane arranged on a vessel
CN108584720B (zh) 一种科考船专用组合式液压升降吊装机
US20210024334A1 (en) Crane for a wind farm installation vessel
CN115636059A (zh) 一种船与船之间的随动方法
CN108313212A (zh) 一种船用旋转折叠式升降艉板
CN201512789U (zh) 一种大型打桩船的桩架支撑装置
CN218786068U (zh) 一种舷桥
CN208007231U (zh) 一种船用旋转折叠式升降艉板
KR20150054975A (ko) 크레인의 평형추를 줄이기 위한 시스템
CN115744674A (zh) 一种重型转桥的工作方法
CN115893225A (zh) 一种重型转桥
CN106744384B (zh) 重力伸张臂吊机
CN108341349B (zh) 一种双箱智能港口门座式起重机
CN206288879U (zh) 重力伸张臂吊机
CN115196521B (zh) 一种利用船舶稳性调节船用起重设备的控制系统
CN217180372U (zh) 一种用于船舶下水支撑座的载荷检测装置
CN220845212U (zh) 一种港口用门座式单臂架起重机
CN114803898B (zh) 一种可补偿船体多自由度运动的船用折臂吊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