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634113A - 一种消化内镜治疗用辅助固定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消化内镜治疗用辅助固定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634113A
CN115634113A CN202211424967.3A CN202211424967A CN115634113A CN 115634113 A CN115634113 A CN 115634113A CN 202211424967 A CN202211424967 A CN 202211424967A CN 115634113 A CN115634113 A CN 1156341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d
fixedly connected
backup plate
base
pati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42496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然
杨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enan University of TCM
Original Assigne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enan University of TCM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enan University of TCM filed Critical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enan University of TCM
Priority to CN202211424967.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634113A/zh
Publication of CN1156341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34113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ccommodation For Nursing Or Treatment Tables (AREA)

Abstract

一种消化内镜治疗用辅助固定装置,有效的解决了常规一种消化内镜治疗用辅助固定装置不能对患者的头部进行固定,导致患者在检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头部晃动的情况,同时无法对患者的肩部和腿部进行完全固定,影响检查治疗的进度,并且在检查的过程中无法对患者的体位进行调节,同时无法调节患者的侧卧位侧卧的角度,导致在检查过程中医护人员身体劳累的问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端左侧转动连接有床板,底座的上端前后两侧分别设有可升降的第一螺纹杆,床板可随第一螺纹杆的升降而左右翻转,床板的上端前侧转动连接有角度可调的靠板,床板的后端右侧固定连接有固定盒,固定盒的后端转动连接有第一蜗轮,固定盒内部设有弯杆。

Description

一种消化内镜治疗用辅助固定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辅助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消化内镜治疗用辅助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消化内镜是经消化道直接获取图像或经附带超声及X线的设备,获取消化道及消化器官的超声或X线影像,以诊断和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一组设备,按检查所用内镜属性可分为食管镜、胃镜、十二指肠镜、结肠镜、小肠镜、内镜超声、胶囊内镜、胆道镜、胰管镜和腹腔镜以及激光共聚焦内镜等,按检查部位分为上消化道内镜、下消化道内镜和小肠镜,按临床应用分为诊断性消化内镜和治疗性消化内镜,现有胃镜的检查步骤一般为:1、胃镜检查前,患者根据医生要求进行抽血检查;2、抽血检查合格后,患者先喝一瓶麻醉药,对食道以及胃部进行麻醉处理;3、进入检查室后,患者就需要把自己的衣服领口和裤子松开,患者躺在检查辅助架上并取左侧卧位,医生指导患者正确使用牙垫;4、医生会开始将胃镜从牙垫中间穿过去,再缓缓移动至喉咙口,患者需要根据医生的吩咐做一下吞咽的动作,医生将胃镜伸入患者的胃内;5、医生通过胃镜对患者进行检查,并根据检查需要调整胃镜管的角度,在治疗过程中会出现患者的抵触动作,可能会硬性治疗的过程,现在辅助固定装置不能对患者的头部进行固定,导致患者在检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头部晃动的情况,同时无法对患者的肩部和腿部进行完全固定,影响检查治疗的进度,并且在检查的过程中无法对患者的体位进行调节,同时无法调节患者的侧卧位侧卧的角度,导致在检查过程中医护人员身体劳累。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消化内镜治疗用辅助固定装置,通过本设计有效的解决了常规一种消化内镜治疗用辅助固定装置不能对患者的头部进行固定,导致患者在检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头部晃动的情况,同时无法对患者的肩部和腿部进行完全固定,影响检查治疗的进度,并且在检查的过程中无法对患者的体位进行调节,同时无法调节患者的侧卧位侧卧的角度,导致在检查过程中医护人员身体劳累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发明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端左侧转动连接有床板,底座的上端前后两侧分别设有可升降的第一螺纹杆,床板可随第一螺纹杆的升降而左右翻转,床板的上端前侧转动连接有角度可调的靠板,床板的后端右侧固定连接有固定盒,固定盒的后端转动连接有第一蜗轮,固定盒内部设有弯杆,弯杆可随第一蜗轮转动而水平斜向下移动,弯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夹紧环,靠板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移动板,移动板可随第一蜗轮转动而向下移动,移动板的上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夹紧杆,移动板的下部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第二夹紧杆,第二夹紧杆可随第一夹紧杆向下移动而同时向内侧移动,靠板的下端转动连接有两个伸缩杆,两个伸缩杆左右对称排布,伸缩杆可随第一夹紧杆向下移动而同时向内侧转动,伸缩杆向内侧转动同时进行缩短,伸缩杆的后端分别固定连接第三夹紧杆。
优选的,所述底座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电机,电机的前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带轮,第一带轮的外缘连接有第一皮带,第一皮带的上端连接有第二带轮的前端和底座上端转动连接,第二带轮的前后两侧分别同轴固接有第一锥齿轮,第一锥齿轮的下端分别啮合有第二锥齿轮,第二锥齿轮的下端和底座上端转动连接,第二锥齿轮和对应的第一螺纹杆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螺纹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滑块,滑块的下端滑动连接有第一连杆,第一连杆的下端铰接有第二连杆,第二连杆的中部和底座上端转动连接,第二连杆的左端分别铰接有第三连杆,第三连杆的上端铰接有第四连杆,第四连杆的内侧分别铰接有弧形块,弧形块和底座上端滑动连接,弧形块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弧形杆,弧形杆的上端和床板的下端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固定盒的后端转动连接有第一蜗杆,第一蜗杆的下端和第一蜗轮上端互相啮合,第一蜗杆的左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螺纹杆,第二螺纹杆的外缘螺纹连接有螺纹块,螺纹块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活塞杆,第一活塞杆的左端滑动连接有第一气缸,第一气缸的前端和固定盒固定连接,第一气缸的左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管。
优选的,连接管的前端固定连接有软管,软管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气缸,第二气缸的后端和靠板前端固定连接,第二气缸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二活塞杆,第二活塞杆的上端和移动板前端固定连接,第二活塞杆的后端和靠板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蜗轮的前端同轴固接有第一直杆,第一直杆的上端和弯杆的右侧转动连接,弯杆的上端左侧转动连接有第二直杆,第二直杆的下端和固定盒转动连接,第一直杆的中部前端铰接有第三直杆,第二直杆的中部前端转动连接有第四直杆,第四直杆和第三直杆的下端共同铰接有第五直杆,第四直杆的前端转动连接有连接块,连接块的前端和弯杆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移动板的内部设有两个凹槽,凹槽和对应的支撑杆滑动连接,支撑杆的上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移动块,移动块的下部滑动连接有垫板,垫板和靠板固定连接,移动块的内部分别固定连接有弹簧,弹簧的内侧和对应的第二夹紧杆固定连接,第二夹紧杆和对应的移动块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移动板的前端固定连接有两个齿条,每个齿条的内侧分别啮合有直齿轮,直齿轮和靠板转动连接,直齿轮的后侧同轴固接有第三带轮,第三带轮的外缘连接有第二皮带,第二皮带的外侧分别连接有第四带轮,第四带轮和靠板转动连接,第四带轮的上端分别同轴固接有圆柱凸轮,圆柱凸轮的上端和伸缩杆下端固定连接,圆柱凸轮的上端分别滑动连接有圆柱杆,圆柱杆的前端和靠板滑动连接,圆柱杆的后侧分别固定连接有拉杆,拉杆的下端和伸缩杆后端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靠板的下端同轴固接有第二蜗轮,第二蜗轮的下端啮合有第二蜗杆,第二蜗杆的后端和靠板转动连接。
本发明结构新颖,构思巧妙,操作简单方便,和现有技术相比解决了常规一种消化内镜治疗用辅助固定装置不能对患者的头部进行固定,导致患者在检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头部晃动的情况,同时无法对患者的肩部和腿部进行完全固定,影响检查治疗的进度,并且在检查的过程中无法对患者的体位进行调节,同时无法调节患者的侧卧位侧卧的角度,导致在检查过程中医护人员身体劳累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整体结构前侧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底座和床板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电机和第一螺纹杆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滑块和弧形杆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第一蜗杆和夹紧环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第一直杆和夹紧环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第一直杆和弯杆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第一夹紧杆和第二夹紧杆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配合靠板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齿条和第三夹紧杆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第四带轮和第三夹紧杆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靠板;2、垫板;3、床板;4、底座;5、电机;6、固定盒;7、第一带轮;8、第一皮带;9、第二带轮;10、第一锥齿轮;11、第一螺纹杆;12、第二锥齿轮;13、滑块;14、第一连杆;15、第二连杆;16、第三连杆;17、第四连杆;18、弧形块;19、弧形杆;20、第一蜗杆;21、第一蜗轮;22、夹紧环;23、第二螺纹杆;24、螺纹块;25、第一活塞杆;26、第一气缸;27、连接管;28、第一直杆;29、第二直杆;30、弯杆;31、连接块;32、第三直杆;33、第四直杆;34、第五直杆;35、软管;36、第二气缸;37、第二活塞杆;38、移动板;39、第一夹紧杆;40、第二夹紧杆;41、弹簧;42、移动块;43、支撑杆;44、齿条;45、直齿轮;46、第三带轮;47、第二皮带;48、第四带轮;49、圆柱凸轮;50、伸缩杆;51、第三夹紧杆;52、圆柱杆;53、拉杆;54、第二蜗杆;55、第二蜗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12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发明包括底座4,所述底座4的上端左侧转动连接有床板3,底座4的上端前后两侧分别设有可升降的第一螺纹杆11,床板3可随第一螺纹杆11的升降而左右翻转,床板3的上端前侧转动连接有角度可调的靠板1,床板3的后端右侧固定连接有固定盒6,固定盒6的后端转动连接有第一蜗轮21,固定盒6内部设有弯杆30,弯杆30可随第一蜗轮21转动而水平斜向下移动,弯杆30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夹紧环22,靠板1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移动板38,移动板38可随第一蜗轮21转动而向下移动,移动板38的上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夹紧杆39,移动板38的下部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第二夹紧杆40,第二夹紧杆40可随第一夹紧杆39向下移动而同时向内侧移动,靠板1的下端转动连接有两个伸缩杆50,两个伸缩杆50左右对称排布,伸缩杆50可随第一夹紧杆39向下移动而同时向内侧转动,伸缩杆50向内侧转动同时进行缩短,伸缩杆50的后端分别固定连接第三夹紧杆51。
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时候,此时患者先躺在床板3上端,背部靠在靠板1上,此时可以调节靠板1的角度来调节患者的体位,而后固定盒6后端转动连接的第一蜗轮21转动,第一蜗轮21转动可以实现固定盒6内部的弯杆30斜向下移动,同时在移动的过程中弯杆30始终保持竖直,此时带动固定连接的固定环向下移动,从而可以对患者的下肢进行固定限位,防止患者在进行检查治疗的过程中因为难受而发生肢体的晃动,而后同时靠板1内部的移动板38下降,在下降的同时会带动固定连接的第一夹紧杆39同时向下移动,随着第一夹紧杆39向下移动的同时两个第二夹紧杆40同时向内侧移动,从而可以实现第一夹紧杆39和两个第二夹紧杆40对患者的头部进行完全固定,可以有效防止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可能发生头部晃动的可能,同时随着移动板38的向下移动,此时阿靠板1后侧两个伸缩杆50会随之进行转动,同时向内侧转动,左侧所述伸缩杆50逆时针转动,右侧所述伸缩杆50顺时针转动,从而可以带动两个第三夹紧杆51转动,第三夹紧杆51从水平状态变为竖直状态,在转动过程中伸缩杆50开始收缩,带动第三夹紧杆51对患者的双肩进行固定,从而可以将患者的身体完全固定住,而后根据医务人员需要或者患者需求,此时可以调节床板3的左右倾斜角度,可以更加方便进行治疗。
所述底座4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电机5,电机5的前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带轮7,第一带轮7的外缘连接有第一皮带8,第一皮带8的上端连接有第二带轮9的前端和底座4上端转动连接,第二带轮9的前后两侧分别同轴固接有第一锥齿轮10,第一锥齿轮10的下端分别啮合有第二锥齿轮12,第二锥齿轮12的下端和底座4上端转动连接,第二锥齿轮12和对应的第一螺纹杆11螺纹连接。
电机5转动带动固定连接的第一带轮7转动,第一带轮7转动通过第一皮带8实现第二带轮9的同步转动,第二带轮9转动带动前后两侧的第一锥齿轮10转动,第一锥齿轮10可以带动啮合的第二锥齿轮12转动,第二锥齿轮12可以带动螺纹连接的第一螺纹杆11进行上下移动,由于第一螺纹杆11可以和下端的滑块13固定连接,滑块13不能转动只能上下移动,因此第二锥齿轮12转动从而可以实现第一螺纹杆11的上下移动。
所述第一螺纹杆1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滑块13,滑块13的下端滑动连接有第一连杆14,第一连杆14的下端铰接有第二连杆15,第二连杆15的中部和底座4上端转动连接,第二连杆15的左端分别铰接有第三连杆16,第三连杆16的上端铰接有第四连杆17,第四连杆17的内侧分别铰接有弧形块18,弧形块18和底座4上端滑动连接,弧形块18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弧形杆19,弧形杆19的上端和床板3的下端固定连接。
第一螺纹杆11上下移动可以带动固定连接的滑块13上下移动,从而可以带动下端滑动连接的第一连杆14向下移动,第一连杆14向下移动带动铰接的第二连杆15右侧向下移动,实现第二连杆15左端向上偏转,从而带动铰接的第三连杆16向上移动,第三连杆16带动铰接的第四连杆17圆周转动,从而可以带动铰接的弧形块18在底座4的上端进行圆弧滑动,带动弧形杆19进行圆弧移动,从而带动固定连接的床板3右侧进行上下移动,从而实现床板3的角度调节。
所述固定盒6的后端转动连接有第一蜗杆20,第一蜗杆20的下端和第一蜗轮21上端互相啮合,第一蜗杆20的左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螺纹杆23,第二螺纹杆23的外缘螺纹连接有螺纹块24,螺纹块24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活塞杆25,第一活塞杆25的左端滑动连接有第一气缸26,第一气缸26的前端和固定盒6固定连接,第一气缸26的左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管27。
转动第一蜗杆20带动啮合的第一蜗轮21进行转动,第一蜗杆20可以带动固定连接的第二螺纹杆23转动,第二螺纹杆23转动带动螺纹连接的螺纹块24进行左右移动,螺纹块24可以带动固定连接的第一活塞杆25进行左右移动,第一活塞杆25向右侧移动可以在第一气缸26内部产生负压,此时通过连接管27进行气体的传输。
连接管27的前端固定连接有软管35,软管35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气缸36,第二气缸36的后端和靠板1前端固定连接,第二气缸36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二活塞杆37,第二活塞杆37的上端和移动板38前端固定连接,第二活塞杆37的后端和靠板1滑动连接。
连接管27和软管35可以连通第一气缸26和第二气缸36内部的气体,实现第二活塞杆37在其二气缸内部上下滑动,从而可以带动固定连接的移动板38进行上下移动。
所述第一蜗轮21的前端同轴固接有第一直杆28,第一直杆28的上端和弯杆30的右侧转动连接,弯杆30的上端左侧转动连接有第二直杆29,第二直杆29的下端和固定盒6转动连接,第一直杆28的中部前端铰接有第三直杆32,第二直杆29的中部前端转动连接有第四直杆33,第四直杆33和第三直杆32的下端共同铰接有第五直杆34,第四直杆33的前端转动连接有连接块31,连接块31的前端和弯杆30滑动连接。
第一直杆28随着第一蜗轮21的转动而向下转动,第一直杆28向下盘住俺带动铰接的弯杆30向下偏移,同时第一直杆28和第二直杆29以及弯杆30组成平行四边形结构,此时实现弯杆30水平左右移动,同时第一直杆28、第二直杆29、第三直杆32、第四直杆33和第五直杆34也组成平行四边形结构,可以随着第一直杆28的转动实现第四直杆33的转动,同时由于连接块31和第四连杆17相铰接,从而实现弯杆30的竖直升降,随着连接块31的限位带动弯杆30的下端斜向下移动,从而对患者的下肢进行固定。
所述移动板38的内部设有两个凹槽,凹槽和对应的支撑杆43滑动连接,支撑杆43的上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移动块42,移动块42的下部滑动连接有垫板2,垫板2和靠板1固定连接,移动块42的内部分别固定连接有弹簧41,弹簧41的内侧和对应的第二夹紧杆40固定连接,第二夹紧杆40和对应的移动块42滑动连接。
移动块42内部的两个凹槽上端内侧之间距离较短,移动块42向下移动,此时可以约束两个支撑杆43之间的距离,并且垫板2可以约束移动块42只能直线滑动,从而可以实现移动板38向下移动,两个移动块42同时向内侧移动,在移动的过程中此时第二夹紧杆40会先解除到患者的头部,而后继续移动一段距离,此时在弹簧41的作用下可以给第二夹紧杆40一个向内侧的力,从而可以固定好患者的头部。
所述移动板38的前端固定连接有两个齿条44,每个齿条44的内侧分别啮合有直齿轮45,直齿轮45和靠板1转动连接,直齿轮45的后侧同轴固接有第三带轮46,第三带轮46的外缘连接有第二皮带47,第二皮带47的外侧分别连接有第四带轮48,第四带轮48和靠板1转动连接,第四带轮48的上端分别同轴固接有圆柱凸轮49,圆柱凸轮49的上端和伸缩杆50下端固定连接,圆柱凸轮49的上端分别滑动连接有圆柱杆52,圆柱杆52的前端和靠板1滑动连接,圆柱杆52的后侧分别固定连接有拉杆53,拉杆53的下端和伸缩杆50后端转动连接。
移动板38向下移动带动齿条44向下移动,齿条44带动啮合的直齿轮45转动,直齿轮45转动带动同轴固接的第三带轮46转动,第三带轮46通过第二皮带47实现第四带轮48的同步转动,从而实现上端同轴固接的圆柱凸轮49转动,圆柱凸轮49的外缘设有圆弧凹槽,当圆柱凸轮49转动时此时可以带动滑动连接的圆柱杆52在靠板1内前后滑动,从而带动固定连接的拉杆53进行前后移动,实现伸缩杆50的往复伸缩同时圆柱凸轮49带动固定连接的伸缩杆50转动。
所述靠板1的下端同轴固接有第二蜗轮55,第二蜗轮55的下端啮合有第二蜗杆54,第二蜗杆54的后端和靠板1转动连接。
转动第二蜗杆54带动啮合的第二蜗轮55转动,从而实现靠板1角度的调节。
本发明使用时,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时候,此时患者先躺在床板3上端,背部靠在靠板1上,此时可以调节靠板1的角度来调节患者的体位,而后固定盒6后端转动连接的第一蜗轮21转动,第一蜗轮21转动可以实现固定盒6内部的弯杆30斜向下移动,同时在移动的过程中弯杆30始终保持竖直,此时带动固定连接的固定环向下移动,从而可以对患者的下肢进行固定限位,防止患者在进行检查治疗的过程中因为难受而发生肢体的晃动,而后同时靠板1内部的移动板38下降,在下降的同时会带动固定连接的第一夹紧杆39同时向下移动,随着第一夹紧杆39向下移动的同时两个第二夹紧杆40同时向内侧移动,移动块42内部的两个凹槽上端内侧之间距离较短,移动块42向下移动,此时可以约束两个支撑杆43之间的距离,并且垫板2可以约束移动块42只能直线滑动,从而可以实现移动板38向下移动,两个移动块42同时向内侧移动,在移动的过程中此时第二夹紧杆40会先解除到患者的头部,而后继续移动一段距离,此时在弹簧41的作用下可以给第二夹紧杆40一个向内侧的力,从而可以固定好患者的头部,可以有效防止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可能发生头部晃动的可能,同时随着移动板38的向下移动,此时阿靠板1后侧两个伸缩杆50会随之进行转动,同时向内侧转动,左侧所述伸缩杆50逆时针转动,右侧所述伸缩杆50顺时针转动,从而可以带动两个第三夹紧杆51转动,第三夹紧杆51从水平状态变为竖直状态,在转动过程中伸缩杆50开始收缩,带动第三夹紧杆51对患者的双肩进行固定,从而可以将患者的身体完全固定住,而后根据医务人员需要或者患者需求,此时可以调节床板3的左右倾斜角度,可以更加方便进行治疗。
本发明结构新颖,构思巧妙,操作简单方便,通过本设计有效的解决了常规一种消化内镜治疗用辅助固定装置解决了常规一种消化内镜治疗用辅助固定装置不能对患者的头部进行固定,导致患者在检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头部晃动的情况,同时无法对患者的肩部和腿部进行完全固定,影响检查治疗的进度,并且在检查的过程中无法对患者的体位进行调节,同时无法调节患者的侧卧位侧卧的角度,导致在检查过程中医护人员身体劳累的问题的问题。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消化内镜治疗用辅助固定装置,包括底座(4),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4)的上端左侧转动连接有床板(3),底座(4)的上端前后两侧分别设有可升降的第一螺纹杆(11),床板(3)可随第一螺纹杆(11)的升降而左右翻转,床板(3)的上端前侧转动连接有角度可调的靠板(1),床板(3)的后端右侧固定连接有固定盒(6),固定盒(6)的后端转动连接有第一蜗轮(21),固定盒(6)内部设有弯杆(30),弯杆(30)可随第一蜗轮(21)转动而水平斜向下移动,弯杆(30)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夹紧环(22),靠板(1)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移动板(38),移动板(38)可随第一蜗轮(21)转动而向下移动,移动板(38)的上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夹紧杆(39),移动板(38)的下部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第二夹紧杆(40),第二夹紧杆(40)可随第一夹紧杆(39)向下移动而同时向内侧移动,靠板(1)的下端转动连接有两个伸缩杆(50),两个伸缩杆(50)左右对称排布,伸缩杆(50)可随第一夹紧杆(39)向下移动而同时向内侧转动,伸缩杆(50)向内侧转动同时进行缩短,伸缩杆(50)的后端分别固定连接第三夹紧杆(5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化内镜治疗用辅助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4)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电机(5),电机(5)的前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带轮(7),第一带轮(7)的外缘连接有第一皮带(8),第一皮带(8)的上端连接有第二带轮(9)的前端和底座(4)上端转动连接,第二带轮(9)的前后两侧分别同轴固接有第一锥齿轮(10),第一锥齿轮(10)的下端分别啮合有第二锥齿轮(12),第二锥齿轮(12)的下端和底座(4)上端转动连接,第二锥齿轮(12)和对应的第一螺纹杆(11)螺纹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消化内镜治疗用辅助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纹杆(1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滑块(13),滑块(13)的下端滑动连接有第一连杆(14),第一连杆(14)的下端铰接有第二连杆(15),第二连杆(15)的中部和底座(4)上端转动连接,第二连杆(15)的左端分别铰接有第三连杆(16),第三连杆(16)的上端铰接有第四连杆(17),第四连杆(17)的内侧分别铰接有弧形块(18),弧形块(18)和底座(4)上端滑动连接,弧形块(18)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弧形杆(19),弧形杆(19)的上端和床板(3)的下端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化内镜治疗用辅助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盒(6)的后端转动连接有第一蜗杆(20),第一蜗杆(20)的下端和第一蜗轮(21)上端互相啮合,第一蜗杆(20)的左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螺纹杆(23),第二螺纹杆(23)的外缘螺纹连接有螺纹块(24),螺纹块(24)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活塞杆(25),第一活塞杆(25)的左端滑动连接有第一气缸(26),第一气缸(26)的前端和固定盒(6)固定连接,第一气缸(26)的左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管(27)。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消化内镜治疗用辅助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连接管(27)的前端固定连接有软管(35),软管(35)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气缸(36),第二气缸(36)的后端和靠板(1)前端固定连接,第二气缸(36)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二活塞杆(37),第二活塞杆(37)的上端和移动板(38)前端固定连接,第二活塞杆(37)的后端和靠板(1)滑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化内镜治疗用辅助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蜗轮(21)的前端同轴固接有第一直杆(28),第一直杆(28)的上端和弯杆(30)的右侧转动连接,弯杆(30)的上端左侧转动连接有第二直杆(29),第二直杆(29)的下端和固定盒(6)转动连接,第一直杆(28)的中部前端铰接有第三直杆(32),第二直杆(29)的中部前端转动连接有第四直杆(33),第四直杆(33)和第三直杆(32)的下端共同铰接有第五直杆(34),第四直杆(33)的前端转动连接有连接块(31),连接块(31)的前端和弯杆(30)滑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化内镜治疗用辅助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板(38)的内部设有两个凹槽,凹槽和对应的支撑杆(43)滑动连接,支撑杆(43)的上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移动块(42),移动块(42)的下部滑动连接有垫板(2),垫板(2)和靠板(1)固定连接,移动块(42)的内部分别固定连接有弹簧(41),弹簧(41)的内侧和对应的第二夹紧杆(40)固定连接,第二夹紧杆(40)和对应的移动块(42)滑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化内镜治疗用辅助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板(38)的前端固定连接有两个齿条(44),每个齿条(44)的内侧分别啮合有直齿轮(45),直齿轮(45)和靠板(1)转动连接,直齿轮(45)的后侧同轴固接有第三带轮(46),第三带轮(46)的外缘连接有第二皮带(47),第二皮带(47)的外侧分别连接有第四带轮(48),第四带轮(48)和靠板(1)转动连接,第四带轮(48)的上端分别同轴固接有圆柱凸轮(49),圆柱凸轮(49)的上端和伸缩杆(50)下端固定连接,圆柱凸轮(49)的上端分别滑动连接有圆柱杆(52),圆柱杆(52)的前端和靠板(1)滑动连接,圆柱杆(52)的后侧分别固定连接有拉杆(53),拉杆(53)的下端和伸缩杆(50)后端转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化内镜治疗用辅助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靠板(1)的下端同轴固接有第二蜗轮(55),第二蜗轮(55)的下端啮合有第二蜗杆(54),第二蜗杆(54)的后端和靠板(1)转动连接。
CN202211424967.3A 2022-11-14 2022-11-14 一种消化内镜治疗用辅助固定装置 Withdrawn CN11563411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424967.3A CN115634113A (zh) 2022-11-14 2022-11-14 一种消化内镜治疗用辅助固定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424967.3A CN115634113A (zh) 2022-11-14 2022-11-14 一种消化内镜治疗用辅助固定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34113A true CN115634113A (zh) 2023-01-24

Family

ID=849483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424967.3A Withdrawn CN115634113A (zh) 2022-11-14 2022-11-14 一种消化内镜治疗用辅助固定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634113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370240A (zh) * 2023-04-07 2023-07-04 张健 一种肠镜辅助对位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370240A (zh) * 2023-04-07 2023-07-04 张健 一种肠镜辅助对位装置
CN116370240B (zh) * 2023-04-07 2023-10-10 陕西省人民医院 一种肠镜辅助对位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494012A (zh) 一种辅助医生操作结肠镜的机器人系统
CN111110496A (zh) 一种用于肾内科的穿刺辅助装置
CN115634113A (zh) 一种消化内镜治疗用辅助固定装置
CN208677828U (zh) 一种普外科用治疗台
CN109125010A (zh) 一种消化科肠胃疾病患者理疗用智能按摩机械臂
CN109998579A (zh) 一种心血管内科医学影像检查设备
CN108784995B (zh) 一种胶囊内镜检查医疗床的使用方法
CN108078637A (zh) 一种磁共振神经介入术用头部固定装置
CN113349828B (zh) 一种适用于腔内超声探头的支架
CN109953864A (zh) 一种咽喉头颈外科手术辅助支撑装置
CN105832429A (zh) 多功能直肠操纵器
CN211560231U (zh) 一种消化内镜微创手术用止血夹
CN114145773A (zh) 一种可使用不同体型儿童的脑部b超扫描架
CN113384349A (zh) 一种消化内镜用辅助机械手及使用方法
CN210330531U (zh) 一种消化内科用胃肠内镜检查口腔支架
CN212996335U (zh) 一种消化内镜管的固定器
CN209560596U (zh) 一种影像图像比对显示设备
CN216167888U (zh) 一种诊断治疗用微创介入装置
CN109620357A (zh) 一种胃息肉用注射套扎内窥镜
CN217697199U (zh) 一种可旋转多功能消化内镜检查床
CN220778640U (zh) 一种诊疗床
CN209107963U (zh) 一种消化科内镜检查护理装置
CN214909863U (zh) 一种神经内科检查与康复用固定装置
CN209285558U (zh) 标准膝关节侧位固定器
CN215994668U (zh) 医学影像检查床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30124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