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078637A - 一种磁共振神经介入术用头部固定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磁共振神经介入术用头部固定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078637A
CN108078637A CN201810110622.8A CN201810110622A CN108078637A CN 108078637 A CN108078637 A CN 108078637A CN 201810110622 A CN201810110622 A CN 201810110622A CN 108078637 A CN108078637 A CN 1080786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ganglioside
magnetic resonance
clamping element
fix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11062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鹏辉
张晴
周玉福
黄晓燕
祁甫浪
甄博文
江河峻
杨巾英
智德波
黄姗姗
徐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Fuqi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Dazho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Dazho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Dazho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110622.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078637A/zh
Publication of CN1080786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07863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90/00Instruments, implement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rgery or diagnosis and not covered by any of the groups A61B1/00 - A61B50/00, e.g. for luxation treatment or for protecting wound edges
    • A61B90/10Instruments, implement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rgery or diagnosis and not covered by any of the groups A61B1/00 - A61B50/00, e.g. for luxation treatment or for protecting wound edges for stereotaxic surgery, e.g. frame-based stereotaxis
    • A61B90/14Fixators for body parts, e.g. skull clamp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fixators, e.g. pi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05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for diagnosis by means of electric currents or magnetic fields; Measuring using microwaves or radio waves 
    • A61B5/055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for diagnosis by means of electric currents or magnetic fields; Measuring using microwaves or radio waves  involving electronic [EMR] or nuclear [NMR] magnetic resonance, e.g.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90/00Instruments, implement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rgery or diagnosis and not covered by any of the groups A61B1/00 - A61B50/00, e.g. for luxation treatment or for protecting wound edges
    • A61B90/36Image-producing devices or illumination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A61B90/37Surgical systems with images on a monitor during opera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90/00Instruments, implement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rgery or diagnosis and not covered by any of the groups A61B1/00 - A61B50/00, e.g. for luxation treatment or for protecting wound edges
    • A61B90/36Image-producing devices or illumination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A61B90/37Surgical systems with images on a monitor during operation
    • A61B2090/374NMR or MRI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Oral & Maxillofacial Surgery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eurosurgery (AREA)
  • Gynecology & Obstetrics (AREA)
  • High Energy & Nuclear Physics (AREA)
  • Biophysics (AREA)
  •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磁共振神经介入术用头部固定装置,包括:壳体,壳体的内部中空形成用于容纳头部的容纳腔,且壳体的上侧具有开口,所述壳体的第一端设置有用于与头顶相抵的挡板,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磁共振神经介入术用的电路;第一夹紧件,容纳腔的相对的两侧内壁上均设置有所述第一夹紧件,容纳腔的相对的两侧内壁上的第一夹紧件之间的最小距离可调节;第二夹紧件,壳体的第二端的两侧均设置有所述第二夹紧件,壳体的第二端的两侧的第二夹紧件相对且壳体的第二端的两侧的第二夹紧件之间的最小距离可调节,第二夹紧件用于与颈部的两侧贴合。该磁共振神经介入术用头部固定装置的结构设计可以有效地保证神经介入过程中患者头部长时间的固定。

Description

一种磁共振神经介入术用头部固定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学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磁共振神经介入术用头部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神经介入治疗以其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时间短的优势,避免了传统手术带来的组织创伤大的缺陷,已成为世界上各种科研机构以及医院大力开展的一项技术。神经介入治疗主要包括全脑血管造影、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血管再通和成形治疗、出血性脑血管病的栓塞治疗,它具有其它诊治手段无可比拟的优势,是微侵袭神经外科学重要的组成部分。
磁共振引导的神经介入治疗相对于其它影像引导方式具有无法超越的优势,例如超声引导分辨率低,难以显示微小病变,组织对比度差,CT由于存在辐射,难以实现实时成像,无法满足介入手术的实时要求,而磁共振成像是一种高对比度,无辐射的成像方式,借助快速成像序列以及相控阵列线圈和快速重建算法,磁共振成像可以实现实时成像。因此磁共振引导的的神经介入治疗是一种最为合适的选择。
但在神经介入手术过程中,由于因为患者存在意识障碍,无法通过语言与医生进行有效沟通,而且患者常难以较长时间保持头部不动,患者头部动作会直接影响神经介入治疗。
综上所述,如何有效地保证神经介入过程中患者头部长时间的固定,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磁共振神经介入术用头部固定装置,该磁共振神经介入术用头部固定装置的结构设计可以有效地保证神经介入过程中患者头部长时间的固定。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磁共振神经介入术用头部固定装置,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中空形成用于容纳头部的容纳腔,且所述壳体的上侧具有开口,所述壳体的第一端设置有用于与头顶相抵的挡板,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磁共振成像的电路;
第一夹紧件,所述容纳腔的相对的两侧内壁上均设置有所述第一夹紧件,所述容纳腔的相对的两侧内壁上的第一夹紧件之间的最小距离可调节;
第二夹紧件,所述壳体的第二端的两侧均设置有所述第二夹紧件,两侧的所述第二夹紧件相对且所述壳体的第二端的两侧的第二夹紧件之间的最小距离可调节,所述第二夹紧件用于与颈部的两侧贴合。
优选地,上述磁共振神经介入术用头部固定装置中,所述挡板的内侧具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壁为球面。
优选地,上述磁共振神经介入术用头部固定装置中,所述第一夹紧件为第一气囊,给所述第一气囊充气或泄气以调节所述容纳腔的相对的两侧内壁上的第一气囊之间的最小距离。
优选地,上述磁共振神经介入术用头部固定装置中,所述第二夹紧件为第二气囊,给所述第二气囊充气或泄气以调节所述壳体的第二端的两侧内壁上的第二气囊之间的最小距离。
优选地,上述磁共振神经介入术用头部固定装置中,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壳体上侧的套环,所述套环能够压紧所述容纳腔内的头部。
优选地,上述磁共振神经介入术用头部固定装置中,所述套环的朝向所述容纳腔的一侧设置有凸起,所述凸起为第三气囊,给所述第三气囊充气以压紧所述容纳腔内的头部。
优选地,上述磁共振神经介入术用头部固定装置中,所述壳体的上侧设置有滑轨,所述套环能够沿着所述滑轨滑动。
优选地,上述磁共振神经介入术用头部固定装置中,所述壳体的第二端的底壁设置有倾斜面,所述倾斜面能够与颈部贴合。
优选地,上述磁共振神经介入术用头部固定装置中,还包括与所述倾斜面连接的背板,所述背板用于支撑患者的后背。
优选地,上述磁共振神经介入术用头部固定装置中,还升降装置,其能够带动所述壳体升降。
应用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磁共振神经介入术用头部固定装置时,首先将患者的头部置于容纳腔内,并使患者头顶与挡板相抵。然后调节容纳腔的相对的两侧内壁上的第一夹紧件之间的最小距离,以使容纳腔的相对的两侧内壁上的第一夹紧件将患者头部夹紧,实现了患者头部左右方向的固定。然后,再调节壳体的第二端的两侧的第二夹紧件之间的最小距离可调节,以使壳体的第二端的两侧的第二夹紧件与患者的颈部紧贴,此时第二夹紧件同时与患者的下巴相抵,从而实现了患者头部在头顶至下巴方向的固定。由上可知,应用本发明提供的磁共振神经介入术用头部固定装置,可以实现头部的左右方向以及头顶至下巴方向的长时间固定,防止神经介入过程中患者移动头部而影响神经介入治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角度的磁共振神经介入术用头部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角度的磁共振神经介入术用头部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在图1-2中:
1-壳体、2-凹槽、3-套环、3a-凸起、4-第一夹紧件、5-倾斜面、6-背板、7-第二夹紧件。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磁共振神经介入术用头部固定装置,该磁共振神经介入术用头部固定装置的结构设计可以有效地保证神经介入过程中患者头部长时间的固定。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和“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位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成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请参阅图1-图2,本发明提供的磁共振神经介入术用头部固定装置主要用于在神经介入过程中长时间固定患者头部。上述磁共振神经介入术用头部固定装置包括壳体1、第一夹紧件4和第二夹紧件7。其中,壳体1的内部中空形成用于容纳头部的容纳腔,并且壳体1的上侧具有开口,神经介入过程中医护人员可以通过开口对容纳腔内的患者头部进行操作,或者患者头部可以经开口进入到容纳腔内部。壳体1上相对的两端分别为第一端和第二端,壳体1的第一端设置有挡板,固定患者头部时,挡板用于与头顶相抵。固定患者头部时,壳体1的第二端靠近患者的颈部。
容纳腔的相对的两侧内壁上均设置有所述第一夹紧件4,该处容纳腔的相对的两侧内壁位于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固定患者头部时,容纳腔的相对的两侧内壁分别位于头部的两侧。容纳腔的相对的两侧内壁上的第一夹紧件4之间的最小距离可调节,即固定患者头部时,可将容纳腔的相对的两侧内壁上的第一夹紧件4之间的最小距离逐渐减小,直至容纳腔的相对的两侧内壁上的第一夹紧件4将患者头部夹紧。具体地,容纳腔的相对的两侧内壁上的第一夹紧件4可以与患者头部两侧的耳朵相对,当然也可以与患者头部两侧的太阳穴位置相对,在此不作限定。
壳体1的第二端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二夹紧件7,壳体1的第二端的两侧的第二夹紧件7相对设置,并且壳体1的第二端的两侧的第二夹紧件7之间的最小距离可调节,即壳体1的第二端的两侧的第二夹紧件7的最靠近对方的点之间的距离可以调节。固定患者头部时,第二夹紧件7用于与颈部的两侧贴合。即固定患者头部时,可以通过调整壳体1的第二端的两侧的第二夹紧件7之间的最小距离以使壳体1的第二端的两侧的第二夹紧件7与患者的颈部紧贴。
另外,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磁共振神经介入术用的电路,如此磁共振神经介入术用头部固定装置在固定头部的同时能够实现磁共振成像。
应用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磁共振神经介入术用头部固定装置时,首先将患者的头部置于容纳腔内,并使患者头顶与挡板相抵。然后调节容纳腔的相对的两侧内壁上的第一夹紧件4之间的最小距离,以使容纳腔的相对的两侧内壁上的第一夹紧件4将患者头部夹紧,实现了患者头部左右方向的固定。然后,再调节壳体1的第二端的两侧的第二夹紧件7之间的最小距离可调节,以使壳体1的第二端的两侧的第二夹紧件7与患者的颈部紧贴,此时第二夹紧件7同时与患者的下巴相抵,从而实现了患者头部在头顶至下巴方向的固定。由上可知,应用本发明提供的磁共振神经介入术用头部固定装置,可以实现头部的左右方向以及头顶至下巴方向的长时间固定,防止神经介入过程中患者移动头部而影响神经介入治疗。
容纳腔的相对的两侧内壁上的第一夹紧件4可以相互靠近或远离,以实现容纳腔的相对的两侧内壁上的第一夹紧件4之间的最小距离的调节。容纳腔的相对的两侧内壁上的第一夹紧件4之间的最小距离即为两侧的第一夹紧件4最靠近对方的点之间的距离。具体可以通过蜗轮蜗杆结构、伸缩缸或者直线电机等驱动容纳腔的相对的两侧内壁上的第一夹紧件4相互靠近或远离,以实现容纳腔的相对的两侧内壁上的第一夹紧件4之间的最小距离的调节。
壳体1的第二端的两侧的第二夹紧件7可以相互靠近或远离,以实现壳体1的第二端的两侧的第二夹紧件7之间的最小距离的调节。壳体1的第二端的两侧的第二夹紧件7之间的最小距离即为两侧的第二夹紧件7最靠近对方的点之间的距离。同样地,也可以通过蜗轮蜗杆结构、伸缩缸或者直线电机等驱动壳体1的第二端的两侧的第二夹紧件7相互靠近或远离,以实现壳体1的第二端的两侧的第二夹紧件7之间的最小距离的调节。
壳体1上侧可以不设置顶壁,即壳体1顶端开放形成开口,如此全开放开口更加便于头部的进入和医生的操作。
为了便于挡板与头顶贴合,其中挡板的内侧具有凹槽2,凹槽2的内壁为球面。具体地,凹槽2的内壁为四分之一球面,以使凹槽2内壁与头顶贴合。当然,挡板的凹槽2内壁也可以为平面,或者不设置凹槽2,在此不作限定。
具体地,第一夹紧件4可以为第一气囊,给第一气囊充气或泄气以调节容纳腔的相对的两侧内壁上的第一气囊之间的最小距离。即给第一气囊充气时,容纳腔的相对的两侧内壁上的第一气囊鼓起,以使容纳腔的相对的两侧内壁上的第一气囊之间的最小距离逐渐减小,从而使容纳腔的相对的两侧内壁上的第一气囊分别与头部的两侧紧贴。即给第一气囊泄气时,容纳腔的相对的两侧内壁上的第一气囊变瘪,以使容纳腔的相对的两侧内壁上的第一气囊之间的最小距离逐渐增加,此时头部可左右移动。如此设置,第一气囊的缓冲性能较好,与头部紧贴时不会损伤头部。第一气囊可以为圆形等任意形状,在此不作限定。
同样地,第二夹紧件7可以为第二气囊,给第二气囊充气或泄气以调节壳体1的第二端的两侧内壁上的第二气囊之间的最小距离。即给第二气囊充气时,壳体1的第二端的两侧内壁上的第二气囊鼓起,以使壳体1的第二端的两侧内壁上的第二气囊之间的最小距离逐渐减小,从而使壳体1的第二端的两侧内壁上的第二气囊分别于颈部两侧紧贴。给第二气囊泄气时,壳体1的第二端的两侧内壁上的第二气囊变瘪,以使壳体1的第二端的两侧内壁上的第二气囊之间的最小距离逐渐增加,此时颈部可以左右移动。第二气囊的缓冲性能好,与颈部紧贴时不会损伤颈部。
进一步地,可以在壳体1的第二端固定L板,第二气囊安装在L板上,并且第二气囊充气后还能与患者的下巴相抵。
为了防止患者的头部抬起,上述磁共振神经介入术用头部固定装置还包括设置于壳体1上侧的套环3,套环3能够压紧容纳腔内的头部。即固定患者头部时,套环3压紧容纳腔内的头部,以防止患者抬起头部。
进一步地,套环3的朝向容纳腔的一侧设置有凸起3a,凸起3a能够伸缩以压紧容纳腔内的头部。当凸起3a伸出后抵住容纳腔内的头部,凸起3a收缩后,头部可以抬起。具体地,凸起3a为第三气囊,给第三气囊充气以压紧容纳腔内的头部,给第三气囊泄气可以实现头部的抬起。
进一步地,上述磁共振神经介入术用头部固定装置中,壳体1的上侧设置有滑轨,套环3能够沿着滑轨滑动。套环3沿着滑轨的滑动方向沿着由头顶至下巴的方向设置。具体可以在壳体1的两侧壁第一端的顶部设置弧形滑轨,套环3沿着弧形滑轨滑动时沿着平行于头顶至下巴的方向移动且同时能够升降。头部进入容纳腔前可以将套环3滑动至壳体1的第一端,头部进入容纳腔后,滑动套环3至头部上方,然后使凸起3a与头部相抵即可。
壳体1的两侧壁和底壁内可以均设置有磁共振成像的电路,本磁共振神经介入术用头部固定装置的电路系统中射频线圈采用相控阵列线圈,因此线圈之间的耦合由于距离相对较远而不用考虑,并且由于介入手术过程中需要的实时成像,线圈可以采用并行成像的方式,通过减少相位编码的数量,采用SENSE重建算法或者其它快速重建算法,进行快速成像。
为了在长时间头部固定的过程中,患者的颈部不会过度疲劳,上述磁共振神经介入术用头部固定装置中,在壳体1的第二端的底壁设置有倾斜面5,倾斜面5能够与颈部贴合。即头部位于容纳腔中时,倾斜面5与颈部贴合,倾斜面5对颈部起到支撑作用。
进一步地,上述磁共振神经介入术用头部固定装置中还包括与倾斜面5连接的背板6,背板6用于支撑患者的后背。即头部位于容纳腔中时,背板6对患者的后背起到支撑作用,防止患者过度疲劳,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
为了便于医生操作,磁共振神经介入术用头部固定装置还包括升降装置,其能够带动壳体1升降。具体地,其可以带动壳体1、倾斜面5以及背板6与倾斜面5连接的端部一起升降。可以将患者身体的上部分倾斜放置一定的角度,将患者头部抬高到适合医生的操作习惯,以及患者相对舒适的姿势,此时患者的身体角度应该有利于介入治疗仪器的操作。升降装置可以靠气动实现升降,在此不作限定。
上述磁共振神经介入术用头部固定装置的所有部件均可采用磁兼容的材料制作形成。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磁共振神经介入术用头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1),所述壳体(1)的内部中空形成用于容纳头部的容纳腔,且所述壳体(1)的上侧具有开口,所述壳体(1)的第一端设置有用于与头顶相抵的挡板,所述壳体(1)内部设置有磁共振成像的电路;
第一夹紧件(4),所述容纳腔的相对的两侧内壁上均设置有所述第一夹紧件(4),所述容纳腔的相对的两侧内壁上的第一夹紧件(4)之间的最小距离可调节;
第二夹紧件(7),所述壳体(1)的第二端的两侧均设置有所述第二夹紧件(7)两侧的所述第二夹紧件(7)相对且所述壳体(1)的第二端的两侧的第二夹紧件(7)之间的最小距离可调节,所述第二夹紧件(7)用于与颈部的两侧贴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共振神经介入术用头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的内侧具有凹槽(2),所述凹槽(2)的内壁为球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共振神经介入术用头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紧件(4)为第一气囊,给所述第一气囊充气或泄气以调节所述容纳腔的相对的两侧内壁上的第一气囊之间的最小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共振神经介入术用头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紧件(7)为第二气囊,给所述第二气囊充气或泄气以调节所述壳体(1)的第二端的两侧内壁上的第二气囊之间的最小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共振神经介入术用头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壳体(1)上侧的套环(3),所述套环(3)能够压紧所述容纳腔内的头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磁共振神经介入术用头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环(3)的朝向所述容纳腔的一侧设置有凸起(3a),所述凸起(3a)为第三气囊,给所述第三气囊充气以压紧所述容纳腔内的头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磁共振神经介入术用头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上侧设置有滑轨,所述套环(3)能够沿着所述滑轨滑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共振神经介入术用头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第二端的底壁设置有倾斜面(5),所述倾斜面(5)能够与颈部贴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磁共振神经介入术用头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倾斜面(5)连接的背板(6),所述背板(6)用于支撑患者的后背。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磁共振神经介入术用头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升降装置,其能够带动所述壳体(1)升降。
CN201810110622.8A 2018-02-05 2018-02-05 一种磁共振神经介入术用头部固定装置 Pending CN10807863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10622.8A CN108078637A (zh) 2018-02-05 2018-02-05 一种磁共振神经介入术用头部固定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10622.8A CN108078637A (zh) 2018-02-05 2018-02-05 一种磁共振神经介入术用头部固定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078637A true CN108078637A (zh) 2018-05-29

Family

ID=621937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110622.8A Pending CN108078637A (zh) 2018-02-05 2018-02-05 一种磁共振神经介入术用头部固定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078637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38452A (zh) * 2019-09-17 2020-01-03 哈尔滨医科大学 小型动物核磁共振扫描固定、麻醉一体装置及使用方法
CN112089420A (zh) * 2020-10-10 2020-12-18 河南省中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核磁共振固定器
CN114748299A (zh) * 2022-04-02 2022-07-15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一种神经介入手术用头部固定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158393U (zh) * 2014-09-19 2015-02-18 李兆栋 一种磁共振头部固定装置
CN206453770U (zh) * 2016-11-10 2017-09-01 包头市稀宝博为医疗系统有限公司 磁共振接收线圈组件及磁共振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158393U (zh) * 2014-09-19 2015-02-18 李兆栋 一种磁共振头部固定装置
CN206453770U (zh) * 2016-11-10 2017-09-01 包头市稀宝博为医疗系统有限公司 磁共振接收线圈组件及磁共振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38452A (zh) * 2019-09-17 2020-01-03 哈尔滨医科大学 小型动物核磁共振扫描固定、麻醉一体装置及使用方法
CN112089420A (zh) * 2020-10-10 2020-12-18 河南省中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核磁共振固定器
CN114748299A (zh) * 2022-04-02 2022-07-15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一种神经介入手术用头部固定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078637A (zh) 一种磁共振神经介入术用头部固定装置
ES2430798T3 (es) Sistema terapéutico ultrasónico de focalización guiado por IRM con alta intensidad
US20140158140A1 (en) Pediatric Headrest for Skull Stabilization and Method for Use of Same
CN209269867U (zh) 用于肿瘤消融术中的探针固定装置
CN108095723A (zh) 一种磁共振神经介入术用头部定位装置
CN107224379A (zh) 一种神经外科固定器
US5490832A (en) Cranial traction tong convertible to a halo and a method of applying a halo to a patient
CN111631815A (zh) 手术定位组件及磁共振兼容手术导航系统
US8453282B2 (en) Patient support apparatus
CN215459793U (zh) 一种乳腺手术固定装置
CN115634113A (zh) 一种消化内镜治疗用辅助固定装置
CN211066779U (zh) 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辅助装置
CN109009277A (zh) 一体式可折叠腹壁悬吊装置
CN108969115A (zh) 一种磁共振神经介入手术用头部固定装置
CN108403368A (zh) 辅助穿刺固定床
CN208795833U (zh) 磁共振头部扫描的线圈装置及其磁共振系统
CN212140618U (zh) 一种用于手术患者手臂的固定结构
CN210078196U (zh) 一种心内介入治疗床移动扶手
CN109805993A (zh) 举宫器
CN215960060U (zh) 一种乳腺外科术中多功能皮瓣牵拉器
CN216294272U (zh) 一种心内科手术显影装置
CN110693541A (zh) 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辅助装置
CN216317758U (zh) 一种无气腹腹腔镜悬吊器
CN220477780U (zh) 一种头部固定装置
CN219375819U (zh) 胸心外科穿刺引流定位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219

Address after: 230031 Embedded R&D Building 204-B3, Institute of Advanced Technology,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o. 5089 Wangjiangxi Road, Hefei High-tech Zone, Anhui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ANHUI FUQING MEDIC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609-128, R&D Center Building, China (Hefei) International Intelligent Voice Industry Park, 3333 Xiyou Road, Hefei High-tech Zone, Anhui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ANHUI DAZHONGRUN TECHNOLOGY CO.,LTD.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