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623740A - 基于软起动柜的高温冷却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于软起动柜的高温冷却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623740A
CN115623740A CN202211213494.2A CN202211213494A CN115623740A CN 115623740 A CN115623740 A CN 115623740A CN 202211213494 A CN202211213494 A CN 202211213494A CN 115623740 A CN115623740 A CN 1156237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cooling
temperature
temperature information
refrige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21349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623740B (zh
Inventor
石大排
屈旭东
吴洪吉
郭俊杰
袁明哲
蔡清玲
瞿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bei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
Original Assignee
Hubei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bei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 filed Critical Hubei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
Priority to CN202211213494.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623740B/zh
Publication of CN1156237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237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6237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2374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218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using a liquid coolant without phase change in electronic enclosures
    • H05K7/20281Thermal management, e.g. liquid flow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00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using a gaseous coolant in electronic enclosures
    • H05K7/20136Forced ventilation, e.g. by fa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00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using a gaseous coolant in electronic enclosures
    • H05K7/20209Thermal management, e.g. fan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218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using a liquid coolant without phase change in electronic enclosures
    • H05K7/20272Accessories for moving fluid, for expanding fluid, for connecting fluid conduits, for distributing fluid, for removing gas or for preventing leakage, e.g. pumps, tanks or manifold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软起动柜冷却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软起动柜的高温冷却系统及方法。该方法包括:温度感应模块获取软启动柜体内的温度信息发送至控制器;控制器在温度信息中最高温度大于预设温度上限时,向制冷机构发送制冷信号;制冷机构接收到制冷信号时,对储存水进行制冷,获取制冷水温信息发送至控制器;控制器接收制冷水温信息,在制冷水温信息小于等于预设制冷温度时,控制电子阀门开启,向水体循环室发送取水信号;水体循环室接收到取水信号时,将冷却水传送至冷却腔;冷却腔使用冷却水与热空气进行热交换,降低软起动柜体内的温度。通过上述方式,在软起动柜内部电路温度升高时,进行及时有效的降温,进而提高元器件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基于软起动柜的高温冷却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软起动柜冷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软起动柜的高温冷却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大功率设备在国内各行各业中的广泛运用,能够解决大功率电器启动过程中电压过大的软起动柜也同样被广泛使用,在软起动柜工作工程中,内部电路中的电子元器件及控制器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尤其在控制板处及动力接线端子处温度较高,如果不能够及时散热,容易造成因电路温度升高造成软起动柜不能正常工作,严重时可能导致整个柜体瘫痪,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目前软起动柜的冷却技术主要包括:风扇冷却和空调冷却,但对元件的冷却效果不佳,影响元器件使用寿命。
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软起动柜的高温冷却系统及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软起动柜的传统冷却技术对元器件的冷却效果不佳,影响元器件使用寿命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软起动柜的高温冷却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温度感应模块与冷却模块,所述冷却模块包括依次连接的制冷机构、水体循环室以及冷却腔,所述制冷机构的第一进水口与供水管道连接,所述制冷机构的出水口与所述水体循环室的第一进水口连接,所述水体循环室的第一出水口与所述冷却腔的进水口连接,所述冷却腔的出水口与所述水体循环室的第二进水口连接,所述水体循环室的第二出水口与所述制冷机构的第二进水口连接,所述制冷机构的出水口与水体循环室的第一进水口之间安装有电子阀门,所述温度感应模块、水体循环室以及冷却腔设于软启动柜体内,所述制冷机构设于所述软启动柜体外壁;
所述温度感应模块,用于获取所述软启动柜体内的温度信息,并将所述温度信息发送至所述软启动柜体内的控制器;
所述控制器,用于接收所述温度信息,在所述温度信息中的最高温度大于预设温度上限时,向所述制冷机构发送制冷信号;
所述制冷机构,用于在接收到所述制冷信号时,对储存水进行制冷,并获取制冷水温信息,将所述制冷水温信息发送至所述控制器;
所述控制器,用于接收所述制冷水温信息,在所述制冷水温信息小于等于预设制冷温度时,确定所述制冷机构生成冷却水,控制所述制冷机构停止制冷,并控制所述电子阀门开启,向所述水体循环室发送取水信号;
所述水体循环室,用于在接收到所述取水信号时,将所述制冷机构中生成的冷却水传送至所述冷却腔;
所述冷却腔,用于通过所述冷却水与软起动柜体内的热空气进行热交换,以使所述软起动柜体内的温度降低。
可选地,所述温度感应模块包括红外热像仪和第一模数转换器;
所述红外热像仪,用于获取所述软起动柜体内的红外图像,并根据所述红外图像生成初始温度信息,将所述初始温度信息传送至第一模数转换器;
所述第一模数转换器,用于对所述初始温度信息进行模数转换,生成所述温度信息。
可选地,所述冷却腔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模数转换器;
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用于获取初始冷却水温信息;
所述第二模数转换器,用于对所述初始冷却水温信息进行模数转换,生成所述冷却水温信息,并将所述冷却水温信息发送至控制器;
所述控制器,用于接收所述冷却水温信息,在所述冷却水温信息大于等于预设回温温度时,确定所述冷却水回温,当前冷却结束,记录冷却结束时间,并向所述水体循环室发送回水信号。
可选地,所述水体循环室包括动力泵;
所述动力泵,用于在所述水体循环室接收到所述取水信号时,将所述冷却水传送至所述冷却腔;
所述动力泵,还用于在所述水体循环室接收到所述回水信号时,将所述冷却腔中回温的冷却水返回至所述制冷机构进行储存。
可选地,所述基于软起动柜的高温冷却系统还包括:通风冷干燥模块;
所述通风冷干燥模块,设于所述软起动柜体内,用于在所述冷却结束时间大于等于预设延迟时间时,接收所述控制器发送的启动信号,对所述软起动柜进行除湿。
可选地,所述通风冷干燥模块包括:风机和空冷器;
所述风机,用于对所述软启动柜进行通风;
所述空冷器,用于对所述软起动柜进行冷风干燥。
可选地,所述制冷机构包括低温控制器,所述低温控制器包括第二温度传感器和第三模数转换器;
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用于获取初始制冷水温信息;
所述第三模数转换器,用于对所述初始制冷水温信息进行模数转换,生成所述制冷水温信息。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基于软起动柜的高温冷却方法,所述基于软起动柜的高温冷却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温度感应模块获取软启动柜体内的温度信息,并将所述温度信息发送至所述软启动柜体内的控制器;
所述控制器接收所述温度信息,在所述温度信息中的最高温度大于预设温度上限时,向制冷机构发送制冷信号;
所述制冷机构在接收到所述制冷信号时,对储存水进行制冷,并获取制冷水温信息,将所述制冷水温信息发送至所述控制器;
所述控制器接收所述制冷水温信息,在所述制冷水温信息小于等于预设制冷温度时,确定所述制冷机构生成冷却水,控制所述制冷机构停止制冷,并控制所述电子阀门开启,向水体循环室发送取水信号;
所述水体循环室在接收到所述取水信号时,通过动力泵将所述制冷机构中生成的冷却水传送至冷却腔;
所述冷却腔通过所述冷却水与软起动柜体内的热空气进行热交换,以使所述软起动柜体内的温度降低。
可选地,所述冷却腔通过所述冷却水与软起动柜体内的热空气进行热交换,以使所述软起动柜体内的温度降低之后,还包括:
所述冷却腔获取冷却水温信息,并将所述冷却水温信息发送至控制器;
所述控制器接收所述冷却水温信息,在所述冷却水温信息大于等于预设回温温度时,确定所述冷却水回温,当前冷却结束,记录冷却结束时间,并向所述水体循环室发送回水信号;
所述水体循环室接收所述回水信号,通过动力泵将冷却腔中回温的冷却水返回至所述制冷机构进行储存。
可选地,所述水体循环室接收所述回水信号,通过动力泵将冷却腔中回温的冷却水返回至制冷机构之后,还包括:
在所述冷却结束时间大于等于预设延迟时间时,所述控制器向通风冷燥模块发送启动信号与当前制冷量,所述当前制冷量为所述控制器根据预设参数计算得到,所述预设参数包括预设水流量、预设制冷温度、预设回温温度以及预设制冷效率;
所述通风冷燥模块接收所述控制器发送的启动信号,对所述软起动柜进行通风,并根据所述当前制冷量对所述软起动柜内进行冷风干燥。
在本发明中,通过温度感应模块获取软启动柜体内的温度信息,并将温度信息发送至软启动柜体内的控制器,控制器接收温度信息,在温度信息中的最高温度大于预设温度上限时,向制冷机构发送制冷信号,制冷机构在接收到制冷信号时,对储存水进行制冷,并获取制冷水温信息发送至控制器,控制器接收制冷水温信息,在制冷水温信息小于等于预设制冷温度时,确定制冷机构生成冷却水,控制电子阀门开启,并向水体循环室发送取水信号,水体循环室在接收到所述取水信号时,将制冷机构中生成的冷却水传送至冷却腔,冷却腔通过冷却水与软起动柜体内的热空气进行热交换,以使软起动柜体内的温度降低,接着水体循环室将回温的冷却水返回至制冷机构储存。相较于现有技术使用传统的风扇冷却和空调冷却方式,本发明在软起动柜内温度过高时,经水体循环室将制冷机构生成的冷却水送入冷却腔,与热空气进行热交换,用低温水带走软起动柜体内的热度,克服了传统冷却技术对元器件的冷却效果不佳,影响元器件使用寿命的技术问题,在软起动柜内部温度升高时,进行及时有效地降温,保证电路处于的正常温度,提高相应元器件的使用寿命,确保软起动柜使用的安全性,同时对水资源进行循环利用,减少资源的浪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基于软起动柜的高温冷却系统第一实施例的结构框图;
图2是本发明基于软起动柜的高温冷却系统一实施例的软启动柜正面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基于软起动柜的高温冷却系统一实施例的软启动柜背面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基于软起动柜的高温冷却系统第一实施例的冷却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基于软起动柜的高温冷却系统第一实施例的温度感应模块细化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基于软起动柜的高温冷却系统第一实施例的冷却模块细化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基于软起动柜的高温冷却系统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基于软起动柜的高温冷却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基于软起动柜的高温冷却方法第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基于软起动柜的高温冷却方法第三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 温度感应模块 24 电子阀门
2 冷却模块 31 风机
11 红外热像仪 32 空冷器
12 第一模数转换器 211 低温控制器
21 制冷机构 221 动力泵
22 水体循环室 231 第一温度传感器
23 冷却腔 232 第二模数转换器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发明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参照图1,图1为本发明基于软起动柜的高温冷却系统第一实施例的结构框图。本发明提出基于软起动柜的高温冷却系统的第一实施例。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基于软起动柜的高温冷却系统包括:温度感应模块1与冷却模块2,所述冷却模块包括制冷机构21、水体循环室22以及冷却腔23。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软启动柜为设有控制器和通信模块的任一软起动柜,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图2为一实施例的软启动柜正面示意图,图3为一实施例的软启动柜背面示意图。所述温度感应模块1、水体循环室22以及冷却腔23设于软启动柜体内,所述制冷机构21设于所述软启动柜体外壁。所述温度感应模块1与冷却模块2可以通过软起动柜体内的通信模块与控制器进行信息传递。
如图4所示的冷却模块结构示意图,所述制冷机构21的第一进水口与供水管道连接,所述制冷机构21的出水口与所述水体循环室22的第一进水口连接,所述水体循环室22的第一出水口与所述冷却腔23的进水口连接,所述冷却腔23的出水口与所述水体循环室22的第二进水口连接,所述水体循环室22的第二出水口与所述制冷机构21的第二进水口连接,所述制冷机构21的出水口与水体循环室22的第一进水口之间安装有电子阀门24。
可理解的是,所述温度感应模块1可以实时获取软启动柜体内的温度信息,并将所述温度信息发送至控制器。控制器接收到温度信息后,判断软起动柜体内的温度是否需要降温,当温度达到预设温度上限需要降温时,向制冷机构21发送制冷信号。制冷机构21在接收到制冷信号时,对储存在制冷机构21中的水进行制冷,并采集制冷水温信息发送至控制器。控制器判断水温是否达到预设制冷温度,在水温达到预设制冷温度时,停止制冷机构21继续制冷,开启电子阀门24,向水体循环室22发送取水信号。水体循环室22在接收到取水信号时,将制冷机构21中的冷却水传送至冷却腔23。冷却腔23使用冷却水与软起动柜体内的热空气进行热交换,降低软起动柜体内的温度。所述温度信息包括所有位置的温度,所述预设温度上限为正常温度范围的上限值,所述制冷水温信息为制冷过程中的水温情况,所述预设制冷温度为制冷需要达到的水温。
进一步地,冷却腔23采集冷却水温信息,将其发送至控制器。当水温回升至预设回温温度时,控制器判断此时冷却效果不佳,向水体循环室22发送回水信号,水体循环室22收到回水信号时,将回温的水返回输送至制冷机构21,形成冷却水循环,所述冷却水温信息为热交换过程中的水温情况,所述预设回温温度为冷却水回温的阈值。
如图5所示的温度感应模块细化结构示意图,所述温度感应模块1包括红外热像仪11和第一模数转换器12,所述红外热像仪11,用于获取软起动柜体内的红外图像,并根据所述红外图像生成初始温度信息,将所述初始温度信息传送至第一模数转换器,所述第一模数转换器,用于对所述初始温度信息进行模数转换,生成所述温度信息,所述初始温度信息为温度信息的模拟量。
如图6所示的冷却模块细化结构示意图,所述制冷机构21包括低温控制器211,所述低温控制器211可以控制制冷的最低温度,有效防止冷却水结冰造成水体无法正常流动。所述水体循环室22包括动力泵221,用于将制冷机构21生成的冷却水加压传送至冷却腔23,也用于将冷却腔23中回温的冷却水返回输送至制冷机构21。所述冷却腔23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231和第二模数转换器232,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231用于获取初始冷却水温信息,由于第一温度传感器231采集的是模拟量,所述初始冷却水温信息为热交换过程中采集到水温的模拟量,所述第二模数转换器232用于将第一温度传感器231采集的模拟量转换为控制器可以处理的数字量,即将初始冷却水温信息模数转换为冷却水温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低温控制器211包括第二温度传感器和第三模数转换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用于获取初始制冷水温信息,由于第二温度传感器采集的是模拟量,所述初始制冷水温信息为制冷过程中采集到水温的模拟量,所述第三模数转换器,用于将第二温度传感器采集的模拟量转换为控制器可以处理的数字量,即将初始制冷水温信息模数转换为制冷水温信息。
应理解的是,制冷机构21中最初储存的水需要通过供水管道提供,在储存水量不足时,也可以通过供水管道获取需要的水,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
在本实施例中,温度感应模块1可以监测软起动柜体中电路的温度,当温度过高时,制冷机构21启动,开始对存储的水制冷,水体循环室22将制冷机构冷却后的冷却水送至冷却腔23,冷却腔23使用冷却水与软起动柜内的热空气进行交换,带走柜体热度,实现柜体的降温,保护柜体内的元器件,提高元器件的使用寿命,再通过水体循环室22将冷却腔使用后的水输送至制冷机构,实现水资源的重复利用。
参考图7,图7为本发明一种基于软起动柜的高温冷却系统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基于上述第一实施例,本实施例基于软起动柜的高温冷却系统还包括:通风冷干燥模块,设于软起动柜体内,用于在冷却结束时间大于等于预设延迟时间时,接收控制器发送的启动信号,对软起动柜进行除湿,所述冷却结束时间为冷却腔23完成一次冷却后的时间,所述预设延迟时间为设置的通风冷干燥模块启动时间。
所述通风冷干燥模块包括风机31和空冷器32。所述风机31用于对软启动柜进行通风。所述空冷器32,所述空冷器,用于对软起动柜进行冷风干燥。
在本实施例中,使用通风冷干燥模块中的风机31对软启动柜进行通风,使用空冷器32对软起动柜进行冷风干燥,可以防止因降温冷却导致的软起动柜体内湿度过大,进一步保护柜体内的元器件。
参考图8,图8为本发明一种基于软起动柜的高温冷却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基于上述本发明基于软起动柜的高温冷却系统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本发明提出基于软起动柜的高温冷却方法。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基于软起动柜的高温冷却方法包括:
步骤S10:温度感应模块获取软启动柜体内的温度信息,并将所述温度信息发送至所述软启动柜体内的控制器。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应用于装有基于软起动柜的高温冷却系统的软启动柜,所述软启动柜为设有控制器和通信模块的任一软起动柜,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所述基于软起动柜的高温冷却系统包括温度感应模块与冷却模块,所述冷却模块包括制冷机构、水体循环室以及冷却腔。所述温度感应模块、水体循环室以及冷却腔设于软启动柜体内,所述制冷机构设于所述软启动柜体外壁。所述基于软起动柜的高温冷却系统可以通过软起动柜体内的通信模块与控制器进行信息传递。
可理解的是,所述温度信息为软启动柜体内每个位置的温度。所述温度感应模块中包括红外热像仪和模数转换器,红外热像仪可以获取软起动柜体内的红外图像,并根据得到的红外图像生成初始温度信息,通过模数转换器将初始温度信息(模拟量)转换为控制器可以处理的温度信息(数字量),所述初始温度信息为还未经过模数转换的温度信息。
应理解的是,软起动柜各个位置的元器件不同,有的元器件在使用过程中温度高,有的元器件在使用过程中温度低,不同的位置其温度并不相同,使用红外热像仪得到的红外图像可以得到不同位置的不同温度,若将红外热像仪连接至计算机,可以对温度信息进行记录和保存。
在具体实现中,温度感应模块实时获取软起动柜体中各位置的温度,对软起动柜体内的温度进行监测,并传送温度信息至控制器。
步骤S20:所述控制器接收所述温度信息,在所述温度信息中的最高温度大于预设温度上限时,向制冷机构发送制冷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预设温度上限为正常温度范围的上限值,例如:40℃,也可为其他数值,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所述温度信息中的最高温度即为软起动柜体内的最高温度,所述制冷信号为开始制冷信号。
在具体实现中,控制器对温度感应模块发送的温度信息进行分析,确定软起动柜中最高温度的数值,将最高温度与预设温度上限进行比较,若最高温度大于预设温度上限,认为此时柜体内的温度过高,需要降温处理,向制冷机构发送制冷信号,使制冷机构开始制冷;若最高温度小于等于预设温度上限,认为此时柜体内的温度处于正常范围,不需要降温。
步骤S30:所述制冷机构在接收到所述制冷信号时,对储存水进行制冷,并获取制冷水温信息,将所述制冷水温信息发送至所述控制器。
可理解的是,所述储存水为制冷机构中储存的水,制冷机构的进水口与供水管道连接,制冷机构中最初储存的水为供水管道提供的大气压下常温水,后续储水不足时,也通过供水管道获取。所述制冷水温信息为制冷过程中的水温情况。
应理解的是,制冷机构中包括低温控制器,所述低温控制器包括温度传感器和模数转换器,温度传感器可以采集制冷过程中的水温,生成初始制冷水温信息,通过模数转换器将初始制冷水温信息(模拟量)转换为控制器可以处理的制冷水温信息(数字量),所述初始制冷水温信息为还未经过模数转换的制冷水温信息。
在具体实现中,制冷机构接收到开始制冷信号时,对储存的水进行制冷,通过低温控制器监测制冷过程中的水温情况,生成相应的制冷水温信息发送至控制器进行分析。
步骤S40:所述控制器接收所述制冷水温信息,在所述制冷水温信息小于等于预设制冷温度时,确定所述制冷机构生成冷却水,控制所述制冷机构停止制冷,并控制所述电子阀门开启,向水体循环室发送取水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预设制冷温度为制冷需要达到的水温,即后续对软起动柜进行降温冷却时需要的水温,本实施例设置为3℃,也可为其他数值,通常设置的数值不会大于10℃,以避免影响降温效果,设置的数值不会过低,通常不会低于0℃,以避免水温过低结冰,影响水流输送。所述冷却水为制冷完成后得到的用于降温的水,所述取水信号为获取冷却水信号。
可理解的是,制冷机构与水体循环室之间安装有电子阀门,不制冷时电子阀门处于关闭状态,完成制冷生成冷却水后,控制器向电子阀门发送开启信号,控制电子阀门打开。
在具体实现中,控制器对低温控制器发送的制冷水温信息进行分析,判断其是否达到预设制冷温度,在制冷水温信息小于等于预设制冷温度时,认为此时制冷完成,制冷机构中已生成需要的冷却水,停止其继续制冷,可以有效防止冷却水结冰造成无法正常流动,并打开电子阀门,使得制冷机构中生成的冷却水可以输送出去,同时向水体循环室发送取水信号。
步骤S50:所述水体循环室在接收到所述取水信号时,通过动力泵将所述制冷机构中生成的冷却水传送至冷却腔。
应理解的是,所述水体循环室中包括动力泵,通过动力泵可以进行冷却水的传送。
在具体实现中,水体循环室接收到取水信号时,使用动力泵加压获取制冷机构中生成的冷却水,并传送至冷却腔。
步骤S60:所述冷却腔通过所述冷却水与软起动柜体内的热空气进行热交换,以使所述软起动柜体内的温度降低。
在具体实现中,冷却腔使用冷却水与软起动柜体内的热空气进行热交换,期间所吸收的热量可将软起动柜体内温度降至20℃左右。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温度感应模块获取软启动柜体内的温度信息,并将温度信息发送至软启动柜体内的控制器,控制器接收温度信息,在温度信息中的最高温度大于预设温度上限时,向制冷机构发送制冷信号,制冷机构在接收到制冷信号时,对储存水进行制冷,并获取制冷水温信息发送至控制器,控制器接收制冷水温信息,在制冷水温信息小于等于预设制冷温度时,确定制冷机构生成冷却水,停止制冷机构制冷,控制电子阀门开启,并向水体循环室发送取水信号,水体循环室在接收到所述取水信号时,将制冷机构中生成的冷却水传送至冷却腔,冷却腔通过冷却水与软起动柜体内的热空气进行热交换,以使软起动柜体内的温度降低。本实施例在软起动柜内温度过高时,经水体循环室将制冷机构生成的冷却水送入冷却腔,与热空气进行热交换,用低温水带走软起动柜体内的热度,克服了传统冷却技术对元器件的冷却效果不佳,影响元器件使用寿命的技术问题,在软起动柜内部温度升高时,进行及时有效地降温,保证电路处于的正常温度,提高相应元器件的使用寿命,确保软起动柜使用的安全性。
参考图9,图9为本发明一种基于软起动柜的高温冷却方法第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基于上述本发明基于软起动柜的高温冷却方法第一实施例,所述步骤S60之后,还包括:
步骤S701:所述冷却腔获取冷却水温信息,并将所述冷却水温信息发送至控制器。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冷却水温信息为热交换过程中的水温情况,冷却腔中包括温度传感器和模数转换器,温度传感器可以采集热交换过程中的水温,生成初始冷却水温信息,通过模数转换器将初始冷却水温信息(模拟量)转换为控制器可以处理的冷却水温信息(数字量),所述初始冷却水温信息为还未经过模数转换的冷却水温信息。
在具体实现中,冷却腔在热交换过程中对冷却水的水温进行实时监测,生成相应的冷却水温信息发送至控制器进行分析。
步骤S702:所述控制器接收所述冷却水温信息,在所述冷却水温信息大于等于预设回温温度时,确定所述冷却水回温,当前冷却结束,记录冷却结束时间,并向所述水体循环室发送回水信号。
可理解的是,所述预设回温温度为冷却水回温的阈值,本实施例设置为16℃,也可为其他数值,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所述冷却结束时间为冷却结束后的时间,所述回水信号为返回冷却水的信号。
应理解的是,在热交换过程中,冷却水的水温会慢慢回升,回升到一定程度会影响冷却效果,因此,本实施例设置了预设回温温度,一旦水温达到预设回温温度,认为此时冷却效果不佳,不再继续使用回温的冷却水进行降温处理。
在具体实现中,控制器对冷却腔发送的冷却水温信息进行分析,在冷却水温信息大于等于预设回温温度时,认为此时的冷却水已经回温,冷却效果不佳,当前冷却结束,开始记录冷却结束的时间,并向水体循环室发送回水信号。
步骤S703:所述水体循环室接收所述回水信号,通过动力泵将冷却腔中回温的冷却水返回至所述制冷机构进行储存。
在具体实现中,水体循环室接收到回水信号时,使用动力泵将冷却腔中回温的冷却水返回至制冷机构,使用结束的冷却水仍然回到制冷机构进行储存,可在下一次冷却降温中继续使用,实现冷却水循环。
在本实施例中,冷却腔获取冷却水温信息,并将冷却水温信息发送至控制器,控制器在冷却水温信息大于等于预设回温温度时,确定冷却水回温,当前冷却结束,记录冷却结束时间,并向水体循环室发送回水信号,水体循环室接收回水信号,通过动力泵将冷却腔中回温的冷却水返回输送至制冷机构进行储存。本实施例对热交换过程中的水温进行监测,水温回升后通过水体循环室将其返回输送至制冷机构,对冷却水进行循环利用,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参考图10,图10为本发明一种基于软起动柜的高温冷却方法第三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基于上述本发明基于软起动柜的高温冷却方法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所述步骤S703之后,还包括:
步骤S801:在所述冷却结束时间大于等于预设延迟时间时,所述控制器向通风冷燥模块发送启动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降温冷却会增加软起动柜体内的湿度。所述预设延迟时间为设置的通风冷干燥模块启动时间,例如10s、30s等,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步骤S802:所述通风冷燥模块接收所述控制器发送的启动信号,对所述软起动柜进行通风和冷风干燥。
可理解的是,所述通风冷燥模块包括小型风机和空冷器,风机可以对软起动柜体内进行通风,空冷器可以对软起动柜体内进行冷干燥。其中,空冷器制冷量的计算表达式如下所示:
P=1000×Q×C×(t-t0)×η÷3600
式中,P为制冷量,Q为水流量,C为水的比热+2kJ/kg/℃,t为预设回温温度,t0为预设制冷温度,η为制冷效率。
在具体实现中,通风冷燥模块接收启动信号时,使用风机对软起动柜体内进行通风,使用空冷器对软起动柜体内进行冷干燥。
在本实施例中,每次冷却结束后,可通过通风冷燥模块对软起动柜体内进行通风和冷干燥,实现柜体内的除湿,可以防止因降温冷却导致的软起动柜体内湿度过大,进一步保护柜体内的元器件。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仅为举例说明,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任何限定,在具体应用中,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本发明对此不做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所描述的工作流程仅仅是示意性的,并不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定,在实际应用中,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此处不做限制。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基于软起动柜的高温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软起动柜的高温冷却系统包括:温度感应模块与冷却模块,所述冷却模块包括依次连接的制冷机构、水体循环室以及冷却腔,所述制冷机构的第一进水口与供水管道连接,所述制冷机构的出水口与所述水体循环室的第一进水口连接,所述水体循环室的第一出水口与所述冷却腔的进水口连接,所述冷却腔的出水口与所述水体循环室的第二进水口连接,所述水体循环室的第二出水口与所述制冷机构的第二进水口连接,所述制冷机构的出水口与水体循环室的第一进水口之间安装有电子阀门,所述温度感应模块、水体循环室以及冷却腔设于软启动柜体内,所述制冷机构设于所述软启动柜体外壁;
所述温度感应模块,用于获取所述软启动柜体内的温度信息,并将所述温度信息发送至所述软启动柜体内的控制器;
所述控制器,用于接收所述温度信息,在所述温度信息中的最高温度大于预设温度上限时,向所述制冷机构发送制冷信号;
所述制冷机构,用于在接收到所述制冷信号时,对储存水进行制冷,并获取制冷水温信息,将所述制冷水温信息发送至所述控制器;
所述控制器,用于接收所述制冷水温信息,在所述制冷水温信息小于等于预设制冷温度时,确定所述制冷机构生成冷却水,控制所述制冷机构停止制冷,并控制所述电子阀门开启,向所述水体循环室发送取水信号;
所述水体循环室,用于在接收到所述取水信号时,将所述制冷机构中生成的冷却水传送至所述冷却腔;
所述冷却腔,用于通过所述冷却水与软起动柜体内的热空气进行热交换,以使所述软起动柜体内的温度降低。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软起动柜的高温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感应模块包括红外热像仪和第一模数转换器;
所述红外热像仪,用于获取所述软起动柜体内的红外图像,并根据所述红外图像生成初始温度信息,将所述初始温度信息传送至第一模数转换器;
所述第一模数转换器,用于对所述初始温度信息进行模数转换,生成所述温度信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软起动柜的高温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腔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模数转换器;
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用于获取初始冷却水温信息;
所述第二模数转换器,用于对所述初始冷却水温信息进行模数转换,生成所述冷却水温信息,并将所述冷却水温信息发送至控制器;
所述控制器,用于接收所述冷却水温信息,在所述冷却水温信息大于等于预设回温温度时,确定所述冷却水回温,当前冷却结束,记录冷却结束时间,并向所述水体循环室发送回水信号。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软起动柜的高温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体循环室包括动力泵;
所述动力泵,用于在所述水体循环室接收到所述取水信号时,将所述冷却水传送至所述冷却腔;
所述动力泵,还用于在所述水体循环室接收到所述回水信号时,将所述冷却腔中回温的冷却水返回至所述制冷机构进行储存。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软起动柜的高温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软起动柜的高温冷却系统还包括:通风冷干燥模块;
所述通风冷干燥模块,设于所述软起动柜体内,用于在所述冷却结束时间大于等于预设延迟时间时,接收所述控制器发送的启动信号,对所述软起动柜进行除湿。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软起动柜的高温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冷干燥模块包括:风机和空冷器;
所述风机,用于对所述软启动柜进行通风;
所述空冷器,用于对所述软起动柜进行冷风干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软起动柜的高温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机构包括低温控制器,所述低温控制器包括第二温度传感器和第三模数转换器;
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用于获取初始制冷水温信息;
所述第三模数转换器,用于对所述初始制冷水温信息进行模数转换,生成所述制冷水温信息。
8.一种基于软起动柜的高温冷却方法,应用于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基于软起动柜的高温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软起动柜的高温冷却方法包括:
温度感应模块获取软启动柜体内的温度信息,并将所述温度信息发送至所述软启动柜体内的控制器;
所述控制器接收所述温度信息,在所述温度信息中的最高温度大于预设温度上限时,向制冷机构发送制冷信号;
所述制冷机构在接收到所述制冷信号时,对储存水进行制冷,并获取制冷水温信息,将所述制冷水温信息发送至所述控制器;
所述控制器接收所述制冷水温信息,在所述制冷水温信息小于等于预设制冷温度时,确定所述制冷机构生成冷却水,控制所述制冷机构停止制冷,并控制电子阀门开启,向水体循环室发送取水信号;
所述水体循环室在接收到所述取水信号时,通过动力泵将所述制冷机构中生成的冷却水传送至冷却腔;
所述冷却腔通过所述冷却水与软起动柜体内的热空气进行热交换,以使所述软起动柜体内的温度降低。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腔通过所述冷却水与软起动柜体内的热空气进行热交换,以使所述软起动柜体内的温度降低之后,还包括:
所述冷却腔获取冷却水温信息,并将所述冷却水温信息发送至控制器;
所述控制器接收所述冷却水温信息,在所述冷却水温信息大于等于预设回温温度时,确定所述冷却水回温,当前冷却结束,记录冷却结束时间,并向所述水体循环室发送回水信号;
所述水体循环室接收所述回水信号,通过动力泵将冷却腔中回温的冷却水返回至所述制冷机构进行储存。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体循环室接收所述回水信号,通过动力泵将冷却腔中回温的冷却水返回至制冷机构之后,还包括:
在所述冷却结束时间大于等于预设延迟时间时,所述控制器向通风冷燥模块发送启动信号;
所述通风冷燥模块接收所述控制器发送的启动信号,对所述软起动柜进行通风和冷风干燥。
CN202211213494.2A 2022-09-30 2022-09-30 基于软起动柜的高温冷却系统及方法 Active CN11562374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13494.2A CN115623740B (zh) 2022-09-30 2022-09-30 基于软起动柜的高温冷却系统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13494.2A CN115623740B (zh) 2022-09-30 2022-09-30 基于软起动柜的高温冷却系统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23740A true CN115623740A (zh) 2023-01-17
CN115623740B CN115623740B (zh) 2023-06-02

Family

ID=848602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213494.2A Active CN115623740B (zh) 2022-09-30 2022-09-30 基于软起动柜的高温冷却系统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623740B (zh)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197094A (ja) * 1997-01-09 1998-07-31 Yazaki Corp 吸収式冷温水機の運転制御装置
JP2010258204A (ja) * 2009-04-24 2010-11-11 Toshiba Plant Systems & Services Corp 地下変電所の緊急時変圧器冷却システム
US20110100045A1 (en) * 2009-11-02 2011-05-05 Exaflop Llc Data Center Cooling
CN102281742A (zh) * 2011-07-01 2011-12-14 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密闭柜体冷却系统及风力发电机组
CN202662998U (zh) * 2012-05-31 2013-01-09 德清县供电局 一种智能低压配电柜排热通风与除湿装置
WO2013072569A1 (en) * 2011-11-17 2013-05-23 Rittal Oy Cooling system
CN206813733U (zh) * 2017-05-11 2017-12-29 南通阳鸿石化储运有限公司 储油罐冷却系统
CN109757058A (zh) * 2017-11-02 2019-05-14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液体冷却系统及液体冷却系统的控制方法
CN209693350U (zh) * 2019-02-12 2019-11-26 紫光宏茂微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水冷式冷却系统
CN211239026U (zh) * 2019-12-30 2020-08-11 安徽金奥盛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安全型分段式三相负载调相开关柜
CN212569560U (zh) * 2020-08-19 2021-02-19 宝武装备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现场电气柜降温的冷却系统
CN114050352A (zh) * 2021-11-29 2022-02-15 湖北亿纬动力有限公司 一种箱式电源非接触式液冷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14234468A (zh) * 2021-12-15 2022-03-25 广东芬尼克兹节能设备有限公司 热泵装置控制方法、装置、机组、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216391860U (zh) * 2021-09-24 2022-04-26 深圳国氢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冷却装置及dc-dc转换器冷却系统
CN114512740A (zh) * 2021-12-28 2022-05-17 广州高澜节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模块化储能电池冷却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15103576A (zh) * 2022-03-31 2022-09-23 广州乾恒信息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超级计算机液冷柜的热交换系统

Patent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197094A (ja) * 1997-01-09 1998-07-31 Yazaki Corp 吸収式冷温水機の運転制御装置
JP2010258204A (ja) * 2009-04-24 2010-11-11 Toshiba Plant Systems & Services Corp 地下変電所の緊急時変圧器冷却システム
US20110100045A1 (en) * 2009-11-02 2011-05-05 Exaflop Llc Data Center Cooling
CN102281742A (zh) * 2011-07-01 2011-12-14 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密闭柜体冷却系统及风力发电机组
WO2013072569A1 (en) * 2011-11-17 2013-05-23 Rittal Oy Cooling system
CN202662998U (zh) * 2012-05-31 2013-01-09 德清县供电局 一种智能低压配电柜排热通风与除湿装置
CN206813733U (zh) * 2017-05-11 2017-12-29 南通阳鸿石化储运有限公司 储油罐冷却系统
CN109757058A (zh) * 2017-11-02 2019-05-14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液体冷却系统及液体冷却系统的控制方法
CN209693350U (zh) * 2019-02-12 2019-11-26 紫光宏茂微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水冷式冷却系统
CN211239026U (zh) * 2019-12-30 2020-08-11 安徽金奥盛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安全型分段式三相负载调相开关柜
CN212569560U (zh) * 2020-08-19 2021-02-19 宝武装备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现场电气柜降温的冷却系统
CN216391860U (zh) * 2021-09-24 2022-04-26 深圳国氢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冷却装置及dc-dc转换器冷却系统
CN114050352A (zh) * 2021-11-29 2022-02-15 湖北亿纬动力有限公司 一种箱式电源非接触式液冷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14234468A (zh) * 2021-12-15 2022-03-25 广东芬尼克兹节能设备有限公司 热泵装置控制方法、装置、机组、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512740A (zh) * 2021-12-28 2022-05-17 广州高澜节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模块化储能电池冷却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15103576A (zh) * 2022-03-31 2022-09-23 广州乾恒信息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超级计算机液冷柜的热交换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高兴奎;: "密闭式电子机柜专用空调循环制冷系统设计", 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 no. 10, pages 51 - 56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23740B (zh) 2023-06-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DE202015106851U1 (de) Hausgerät mit einer Schnittstelle zum externen Aufnehmen eines Zirkulationsmediums, Wärmepumpeneinrichtung und Energieversorgungseinheit
US20060243815A1 (en)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CN113251614B (zh) 空调温度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KR101880316B1 (ko) 통합 냉각시스템
CN204830285U (zh) 一种通信机房空调热交换一体机
CN108344067B (zh) 一种空调压缩机散热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4006502B (zh) 空调运行方法和装置
CN110360868B (zh) 冷却塔及其变频风机上限频率调节方法、装置、空调机组
CN112984748B (zh) 一种送风方法及控制装置、存储介质、送风系统
CN115623740A (zh) 基于软起动柜的高温冷却系统及方法
CN109831889A (zh) 一种机柜、机柜的运行控制方法和装置
CN208504654U (zh) 一种空调可编程温控器
CN104654496A (zh) 采用抽热与换热制冷相结合的节能基站机房及其冷却方法
CN210921661U (zh) 一种室内的节能降温系统
CN207683271U (zh) 一种基于半导体制冷片的汽车空调辅助系统
CN206583010U (zh) 冷热窗
KR101335982B1 (ko) 일체형 공기 조화장치
CN113669874A (zh)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空调器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217306605U (zh) 一种低温环境下储能电池室温度控制系统
CN216203929U (zh) 一种新型储能系统
CN115355731B (zh) 一种冷却塔的节能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
CN216709294U (zh) 一种余热再利用系统及轨道车辆
CN218884097U (zh) 一种可远程监控暖通冷热源能耗的装置
CN113776161B (zh) 空调运行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及可读存储介质
JP3062565B2 (ja) 水蓄熱システムにおける冷凍機の冷水入口温度制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