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757058A - 液体冷却系统及液体冷却系统的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液体冷却系统及液体冷却系统的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757058A
CN109757058A CN201711065527.2A CN201711065527A CN109757058A CN 109757058 A CN109757058 A CN 109757058A CN 201711065527 A CN201711065527 A CN 201711065527A CN 109757058 A CN109757058 A CN 10975705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ling
liquid
controller
control
facil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06552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757058B (zh
Inventor
任华华
钟杨帆
刘向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ibaba Chin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libaba Group Hold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ibaba Group Holding Ltd filed Critical Alibaba Group Holding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065527.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757058B/zh
Publication of CN1097570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570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7570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5705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液体冷却系统及液体冷却系统的控制方法。其中,该系统包括:液冷箱、冷却设施和一个或多个用于控制冷却设施的控制器,还包括:总控设备,与所述控制器通过以太网连接,用于向所述控制器发送控制消息;所述控制器,用于依据所述控制消息产生用于控制所述冷却设施执行相应操作的控制指令,并将所述控制指令下发至所述冷却设施。

Description

液体冷却系统及液体冷却系统的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夜冷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液体冷却系统及液体冷却系统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服务器热密度的逐步提高,传统的风冷已经很难满足服务器CPU的散热需求,液体冷却必将取代风冷而成为新的服务器冷却方式。直接浸没液体冷却把服务器的某些器件甚至是整机直接浸泡在液体中,是液体冷却方式中效率最高的一种。
直接浸没液体冷却系统由液冷箱与冷却设施组成,液冷箱通常为定制设备,在现阶段的实验与研究中,通常将液冷箱与冷却设施作为两个独立的研究对象,即液冷箱配置一套控制系统,冷却设施配置一套控制系统,两套控制系统采用通信联接。
但是,采用上述方案,由于两套控制系统各自独立运行,无法做到稳定、节能运行。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体冷却系统及液体冷却系统的控制方法,以至少解决当前冷却系统的控制不稳定、耗能较大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液体冷却系统,包括:液冷箱、冷却设施、至少一个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包括用于控制冷却设施的控制器和与液冷箱对应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冷却系统还包括:总控设备,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用于向所述控制器发送控制消息;所述控制器,用于依据所述控制消息产生用于控制所述冷却设施和/或液冷箱执行相应操作的控制指令,并将所述控制指令下发至所述冷却设施和/或液冷箱。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液体冷却系统的控制方法,其中,液体冷却系统包括:液冷箱、冷却设施、至少一个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包括用于控制冷却设施的控制器和与液冷箱对应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通过所述液体冷却系统中的总控设备实现,所述方法包括:所述总控设备向所述控制器发送控制消息;所述控制器依据所述控制消息产生用于控制所述冷却设施和/或液冷箱执行相应操作的控制指令,并将所述控制指令下发至所述冷却设施和/或液冷箱。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采用总控设备向液冷箱和冷却设施的控制器发送控制消息,因此,可以统一采用一套控制系统控制液冷箱和冷却设施,实现了两者的统一控制,进而解决了当前冷却系统的控制不稳定、耗能较大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液体冷却系统的架构示意图;
图2a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液冷箱的示意图;
图2b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种液冷箱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液冷箱与冷却设施的架构的示意图;
图4a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控制器的点位表示意图;
图4b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种控制器的点位表示意图;
图4c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控制器的详细点位表的部分示意图;
图4d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基于图4c的控制器的详细点位表的部分示意图;
图4e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基于图4c和图4d的控制器的详细点位表的部分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控制系统架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液体冷却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a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液体冷却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b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液体冷却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8a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种可选的控制流程示意图;
图8b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种可选的控制流程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种液体冷却系统的架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首先,在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描述的过程中出现的部分名词或术语适用于如下解释:
液体冷却(Liquid Cool ing):是指通过某种液体,比如水、氟化液或是某种特殊的不导电的油,来替代空气,把CPU、内存条、芯片组、扩展卡等器件在运行时所产生的热量带走。直接浸没液体冷却,即把服务器的某些器件甚至是整机直接浸泡在液体中,再通过液体循环把热量带出去,完全不需要风扇。
EC风机:Electrical Commutation风机,风机的电机为三相交流永磁同步电机。
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可编程逻辑控制器。
Uptime Institute:全球数据中心行业Tier级别认证权威机构。
在线维护:系统的任一组件均可在不影响系统运行的情况下进行更换或维护。
TⅢ(TierⅢ):TierⅢ,数据中心可靠性的等级之一,该可靠性要求为“在线维护”。
AO:Analog Output,模拟量输出。
AI:Analog Input,模拟量输入。
DO:Digit Output,数字量输出。
DI:Digit Input,数字量输入。
CWS:Cooling Water Supply,冷却水供水。
CWR:Cooling Water Return,冷却水回水。
硬接线方式:传统的接线方式,具有可见的接线、接线端子和测试点,其不经过一些逻辑或计算等直接发出指令给执行机构。其采用的接线包括但不限于:电线等非通信线。
传输控制协议/因特网互联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Protocol,简称为TCP/IP):由网络层的IP协议和传输层的TCP协议组成。
FC72:一种氟化液,是无色透明全氟化学品,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可与一些敏感材料相容、不燃、无毒无残留。
液冷箱,主要含箱体、铜制管壳式换热器、支撑件、服务器、电源、传感器等,其中,上述箱体内盛放有冷却液,诸如服务器等的电子设备至少部分地设置在箱体内部,该液冷箱用于为待冷却的电子设备进行降温;冷却设施,用于为液冷箱提供冷源,主要含干冷器/冷却塔、水泵、管路、阀门、传感器等。
实施例1
图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液体冷却系统的架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一种液体冷却系统,包括:液冷箱10、冷却设施12、至少一个控制器14,控制器14包括用于控制冷却设施的控制器和与液冷箱对应的控制器;总控设备16,与控制器14连接,用于向控制器14发送控制消息;控制器14,用于依据控制消息产生用于控制冷却设施和/或液冷箱执行相应操作的控制指令,并将控制指令下发至冷却设施12和/或液冷箱10。
如图2a所示,该液冷箱包括:箱体21,箱体21内部设置的换热器23、为换热器23提供水循环的水循环系统25、服务器27。该服务器27至少部分地浸没在箱体21内部。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液冷箱的结构如图2b所示,包括:箱体21、铜制管壳式换热器23、服务器27,其中,水循环系统25包括:用于测量水蒸汽温度的传感器(T1-V1,T2-V2)、用于测量冷却液的温度的传感器(T1-L)、用于测量换热器供水温度和回水温度的传感器(T1-CWS、T1-CWR)、用于测量换热器供水流量的传感器FM1-CWR、用于测量水蒸汽压力的传感器(P1-V1,P2-V2)、过滤器(filter)、管道251、水位检测装置(L1-L);由于随着水蒸汽的增加,箱体内的压力会增大,因此,为保证液冷箱的使用安全,液冷箱还设置有安全泄压阀25、电子泄压阀V1-P等。
上述冷却设施主要包括:冷却塔(DCR-1)、水泵(GLYP-1)、电子泄压阀、冷却塔,以及冷却塔中的风机。其中,冷却塔DCR-1也可以用干冷器代替。图3示出了冷却设施和液冷箱的整体架构,在图3中,利用一个而冷却设施12为两个液冷箱10提供冷源,其中,冷却设施12包括水泵121和冷却塔123。需要说明的是,图3所示架构也可以包括多个冷却设施或多个液冷箱,冷却设施和液冷箱可以是多个,并且两者在数量上的对应关系包括一对一或一对多等,例如,一个冷却设施控制一个或多个液冷箱。其中,箱体中的冷却液包括不导电液体,例如可以包括但不限于FC72。
可选地,控制器14之间具有互为备份的第一线路和第二线路,控制器通过第一线路或第二线路进行信息交互。这样,在第一线路和第二线路中的任一线路故障时,仍然可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上述第一线路和第二线路的表现形式为多种,例如,第一线路包括:网络线路,第二线路包括:硬接线方式构成的线路。其中,对于网络线路所使用的网络可以为各个控制器组建的局域网,也可以为以太网,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控制器14之间支持采用以太网进行点对点式通信,各控制器自带微处理器,与其他控制器可在网络上交换信息,其中,交换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控制器的输入输出信息。由于可以采用统一的总控设备发送控制信息,并且,控制器14之间是通过网络进行相互通信的,因此,在网络上任一控制器发生故障时,由于其他控制器仍然可以通过网络接收总控设备发送的控制消息,因此不会影响其它控制器的运行。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入网的控制器14被分配了IP地址,其中,该IP地址用于为用户侧的终端设备提供控制器的访问地址,这样,在总控设备意外中断时,允许通过IP地址,直接访问控制器,并可对该控制器所监控的对象进行检查和操作。可选地,上述总控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服务器。
为了保证控制器在故障时系统仍能正常运行,可以在液体冷却系统中设置上述备份控制器,用于为控制器中的至少部分控制器提供备份。例如,在不考虑能耗和成本时,可以为液体冷却系统中的各个控制器均设置备份控制器;在考虑能耗和成本时,可以仅对液体冷却系统中的部分控制器设置备份,例如为控制器中的循环泵控制器提供备份的循环泵冗余控制器。其中,循环泵控制器和循环泵冗余控制器为液体冷却系统中冷却液的循环提供动力。上述备份方案仅是一种可选的方案,即为控制器设置备份控制器,以实现相互备份。在另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总控设备16也可以实现对部分控制器的控制功能进行备份,例如,可以采用图4a中的点位对应关系实现控制器功能的备份,具体地,如图4a所示,包括引脚1、引脚2、引脚3···、引脚N,其中,总控设备中的部分引脚与控制器中的引脚对应,用于交互控制信息。
上述引脚可以根据功能的不同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类型的引脚:模拟量输入DI引脚、AI引脚、DO引脚,上述引脚可以对各自对应的控制器下发控制指令,例如:统一控制器中的各个引脚可以采集以下参数:
多个DI引脚:统一控制器PLC-01手动切换自动、统一控制器PLC-01手动切换本地、箱体(Tank01)换热器下方水蒸汽温度T1-V1输入、Tank01换热器上方水蒸汽温度T1-V2、电子泄压阀V1-P开关状态反馈、冷水循环泵GLYP-1变频器报警等。
多个AO引脚:冷水循环泵GLYP-1变频器转速调节、冷水循环泵GLYP-2变频器转速调节等。
多个AI引脚:冷水循环泵GLYP-1变频器VFD转速反馈、冷水循环泵GLYP-2变频器VFD转速反馈、冷却塔DCR-1风机转速反馈等。
以对循环泵控制器的功能进行备份为例,为实现循环泵控制器和循环泵冗余控制器的备份,需要定义两者的点位,如图4b所示,统一控制器PLC-01和循环冗余控制器PLC-02点位之间可以通过心跳消息将控制参数进行交互,例如利用两者的AI和AO引脚进行信息交互,又例如,如图4b所示,可以将PLC-02的循环泵参数由PLC-02发送至PLC-01;也可以将PLC-02的循环泵参数发送至PLC-01。
图5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控制系统架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该控制系统包括:总控设备,即服务器(server-01和server-02),其中,server-01和server-02通过机架式显示器及键盘与用户进行交互,server-01和server-02通过交换机(switch-01和switch-02)与液体冷却系统中的控制器(PLC-01和PLC-02)连接,其中,PLC-01和PLC-02之间的点位关系参见图4c-4e所示。在该控制系统中,控制系统任一组件(控制器、电信号线、以太网线)满足“在线维护”的要求。由于控制系统中的组件可以设置备份(例如对控制器、电信号线、以太网线进行备份),因此,在控制系统中的故障时,备份组件或者备份组件的功能可以正常运行,不影响冷却系统的正常运行。需要说明的是,图4c-图4e是以控制四个箱体(Tank01-Tank04)的冷却功能为例进行说明,但不对控制系统所控制箱体的数量进行限定,即箱体数量可以多于四个或少于四个。
例如,对冷却水循环泵的调速控制,可以对冷水循环泵进行控制器的备份,即系统不因控制器的故障,中断对冷却水循环泵的调速。
本实施例中,控制器通过以太网组网,信息在网上共享,并具备:
1)系统网络采用“以太网”点对点式通信,各控制器自带微处理器,与其他控制器可在网络上全面交换系统数据;
2)相关技术中,由于控制器之间需要交换系统数据(例如,控制器1生成控制指令时,需要依据控制器2下方的指令生成上述控制指令;或者,控制器1在生成控制指令时需要依赖控制器2接收到的信息),以实现对冷却系统的控制,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方案可以在网络上任一控制器的故障时不影响其它控制器的运行;
3)当服务器意外中断时,允许操作人员通过以太网IP地址,直接访问控制器,并可对该控制器所监控的设施进行检查和操作;
4)各控制器的输入输出信息应可接入以太网,控制器之间相互共享的信息,同时具有硬接线备份,保证在网络意外中断期间,仍可交互这些信息。
实施例2
实施例1中描述了液体冷却系统的结构,在该硬件场景下,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液体冷却系统的控制方法,其中,本实施例中涉及的液体冷却系统至少包括:液冷箱、冷却设施、至少一个控制器,控制器包括用于控制冷却设施的控制器和与液冷箱对应的控制器,本实施例中的液体冷却系统的控制方法通过液体冷却系统中的总控设备实现,该方法可以应用于实施例1所述的液体冷却系统中。图6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液体冷却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6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S602,总控设备向控制器发送控制消息;
总控设备在发送控制消息之前,需要先确定控制消息,其中,控制消息的确定方式有多种,例如可以从第三方设备获取,也可以依据用户输入的控制指令获取,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确定控制消息,但不限于此:
在另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总控设备还可以通过以下原则确定控制消息:在液冷箱的冷却液的温度大于第一阈值或液冷箱中水蒸汽的压力大于第二阈值时,每隔预定时间段开启一次电子泄压阀,直至温度小于第一阈值或压力值小于第二阈值。其中,每隔预定时间段开启一次电子泄压阀之后,在电子泄压阀的开启次数大于第三阈值小于第四阈值时,进行告警;在电子泄压阀的开启次数大于第四阈值时,开启冷却水二通阀,并调整冷却塔中风机的转速,可选地,可以将风机的转速调至最大。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图7a示出了以上过程的一种实现方式,如图7a所示,该过程包括以下处理步骤:
步骤S702,判断液冷箱中的实时状态参数是否大于预设阈值。例如液冷箱箱体内部的蒸汽压力是否大于第一阈值,液冷箱中冷却液的温度是否大于第二阈值,液冷箱中水蒸汽的温度是否大于第三阈值;
步骤S704,在判断结果为是时,开启液冷箱的电子泄压阀;
步骤S706,在开启电子泄压阀5s后,判断上述实时状态参数是否仍然大于预设阈值;其中,电子泄压阀在预设时间段内开启次数大于第一预设值小于第二预设值时,进行告警;在预设时间段内大于第二预设值时,控制冷却水二通阀的开度开到最大值,并且,控制冷却塔中的风机转速调至最大;
步骤S708,在确定上述实时状态参数仍然大于预设阈值时,保持冷却水二通阀当前的开度,即保持最大开度值;
步骤S710,结束。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为保证冷却效果,还需要实时监测液冷箱中换热器的供水温度和回水温度,以供水温度为例,如图7b所示,该流程包括以下处理步骤:
步骤S1,实时监测换热器的供水温度;
步骤S2,将该供水温度与预设温度值进行比较,其中,该预设温度值是可调的,且包括第一预设温度值和第二预设温度值;
步骤S3,根据比较结果调整二通阀的开度,如果供水温度大于第一预设温度值,转步骤S4;如果供水温度小于第二预设温度值,则转步骤S5;
步骤S4,增加二通阀的开度值,转步骤S6;
步骤S5,减小二通阀的开度值,转步骤S7。
步骤S6,判断供水温度是否仍然大于第一预设温度值,并且,二通阀的开度是否开至最大值,如果是,转步骤S8,如果否,则结束;
步骤S7,将冷却塔的风机转速调至最大;
步骤S8,判断供水温度是否仍然小于第二预设温度值,且二通阀开度是否已调小至预设开度,如果是,则转步骤S9,否则再次执行上面的步骤。需要说明的是,第二预设温度值和第一预设温度值可以为相同的温度值,也可以为不同的温度值,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第一预设温度值大于第二预设温度值;
步骤S9,告警,其中,告警的形式可以有多种,例如采用蜂鸣器报警的方式,或采用灯光闪烁的方式进行告警,并不限于以上实现方式。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如图8a所示,控制过程如下:步骤S802,确定总控设备故障;步骤S804,判断冷却设施中循环水泵当前的压力差值是否到达最大值;如果否,转步骤S806,如果是结束;步骤S806,提高循环水泵的变频器转速并减小干管旁通阀的开度直至压力差值低于最大值;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如图8b所示,控制过程如下:
步骤S1,确定总控设备工作正常且冷却设施中循环水泵当前的压力差值到达最大值;步骤S2,减小干管旁通阀的开度;步骤S3,在减小开度后,压力差值仍然大于等于最大值时,增加冷水循环泵中冷却液的流速(可以通过提高水泵中的VFD转速实现,但不限于此),直至压力差值低于最大值;步骤S4,增加冷水循环泵中冷却液的流速之后,判断压力差值是否仍然大于等于最大值,如果是,转步骤S5,如果否,则结束;步骤S5,进行告警;
或者,
S6,降低冷水循环泵中冷却液的流速,直至压力差值低于最大值。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还包括:S7,在降低冷水循环泵中冷却液的流速之后,判断压力差值是否仍然大于等于最大值,如果是,转步骤S8;步骤S8,调整干管旁通阀的开度;判断是否仍然大于等于最大值,如果是,转步骤9,否则结束;步骤S9,进行告警。
在另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总控设备还可以通过以下原则确定控制消息:在冷却设施中冷却水干管中冷却液温度大于第五阈值时,提高冷却塔中风机的转速;在冷却设施中冷却水干管中冷却液温度小于第六阈值时,降低冷却塔中风机的转速,其中,第五阈值大于第六阈值。其中,在降低冷却塔中风机的转速之后,如果温度仍然小于第六阈值且风机转速已调至最低,则调整干管旁通阀的开度,如果温度仍然小于第六阈值,则告警。
步骤S604,控制器依据控制消息产生用于控制冷却设施和/或液冷箱执行相应操作的控制指令,并将控制指令下发至冷却设施和/或液冷箱。
本申请将液冷箱与冷却设施的控制系统整体设置,从总体上研究液冷箱与冷却设施,控制器的配置、控制器之间的联接方式、控制软件的编制逻辑等方面的技术措施,以保证控制系统的组件可“在线维护”,即控制系统组件故障时不影响冷却系统、控制系统的正常运行,同时节约能耗,即从控制系统角度保证液体冷却系统的可靠、节能运行。
当服务器采用直接浸没液体冷却系统时,本申请解决了控制系统的可靠性、控制软件的编制逻辑等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前述的各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申请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申请,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申请所必须的。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根据上述实施例的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实施例3
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提供一种计算机终端,该计算机终端可以是计算机终端群中的任意一个计算机终端设备。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计算机终端也可以替换为移动终端等终端设备。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计算机终端可以位于计算机网络的多个网络设备中的至少一个网络设备。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计算机终端可以执行中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总控设备向控制器发送控制消息;控制器依据控制消息产生用于控制冷却设施和/或液冷箱执行相应操作的控制指令,并将控制指令下发至冷却设施和/或液冷箱。
其中,存储器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以及模块,如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法和装置对应的程序指令/模块,处理器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内的软件程序以及模块,从而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上述的系统漏洞攻击的检测方法。存储器可包括高速随机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如一个或者多个磁性存储装置、闪存、或者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在一些实例中,存储器可进一步包括相对于处理器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终端A。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处理器可以通过传输装置调用存储器存储的信息及应用程序,以执行下述步骤:依据总控设备发送的控制消息产生用于控制所述冷却设施和/或液冷箱执行相应操作的控制指令,以及将所述控制指令下发至所述冷却设施和/或液冷箱。
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解决了当前冷却系统的控制不稳定、耗能较大的技术问题。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体冷却系统,如图9所示,该系统包括:液冷箱90,该液冷箱内部盛放有冷却液,该冷却液用于冷却待冷却的电子设备;用于为上述液冷箱提供冷源的冷却设施92;总控设备94,用于产生控制消息,并依据上述控制消息控制上述冷却设施和/或液冷箱执行相应操作的控制指令。
可选地,上述液冷箱包括:箱体,该箱体内部盛放有冷却液,上述箱体内部设置有换热器,用于冷却上述冷却液汽化后形成的水蒸汽;上述冷却设施包括:干冷器或冷却塔。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可以使用一个总控设备实现对冷却系统中液冷箱和冷却设施的控制,因此,也可以节省能耗。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本实施例中总控设备在对冷却系统进行控制时,也可以在冷却系统中保留与液冷箱和冷却设施对应的控制器,此时,其可选实施方式可以参见实施例1和2中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解决了当前冷却系统的控制不稳定、耗能较大的技术问题。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实施例中计算机终端的结构仅为示意,计算机终端也可以是智能手机(如Android手机、iOS手机等)、平板电脑、掌声电脑以及移动互联网设备(Mobile Internet Devices,MID)、PAD等终端设备。本实施例所描述的计算机设备的结构并不对上述电子装置的结构造成限,在可选实施例中,还可包括比更多或者更少的组件(如网络接口、显示装置等),或者具有与本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终端所示不同的配置。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的各种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终端设备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介质可以包括:闪存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磁盘或光盘等。
上述本申请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在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技术内容,可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其中,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单元或模块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为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4)

1.一种液体冷却系统,包括:液冷箱、冷却设施、至少一个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包括用于控制冷却设施的控制器和与液冷箱对应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冷却系统还包括:
总控设备,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用于向所述控制器发送控制消息;
所述控制器,用于依据所述控制消息产生用于控制所述冷却设施和/或液冷箱执行相应操作的控制指令,并将所述控制指令下发至所述冷却设施和/或液冷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之间具有互为备份的第一线路和第二线路,所述控制器通过所述第一线路或所述第二线路进行信息交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路包括:网络线路,所述第二线路包括:硬接线方式构成的线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具有与所述控制器对应的IP地址,其中,该IP地址用于为用户侧的终端设备提供所述控制器的访问地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备份控制器,用于为所述控制器中的至少部分控制器提供备份。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体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备份控制器包括:为所述控制器中的循环泵控制器提供备份的循环泵冗余控制器。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设施包括:水泵、电子泄压阀、干冷器或冷却塔中的风机。
8.一种液体冷却系统的控制方法,其中,液体冷却系统包括:液冷箱、冷却设施、至少一个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包括用于控制冷却设施的控制器和与液冷箱对应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通过所述液体冷却系统中的总控设备实现,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总控设备向所述控制器发送控制消息;
所述控制器依据所述控制消息产生用于控制所述冷却设施和/或液冷箱执行相应操作的控制指令,并将所述控制指令下发至所述冷却设施和/或液冷箱。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总控设备通过以下原则确定所述控制消息:
在所述总控设备故障时,且所述冷却设施中循环水泵当前的压力差值到达最大值,提高循环水泵的变频器转速并减小干管旁通阀的开度直至所述压力差值低于所述最大值;或者,增加循环水泵中冷却液的流速直至所述压力差值低于所述最大值;其中,所述压力差值用于反映所述循环水泵的供回水压力差
在所述总控设备工作正常且冷却设施中循环水泵当前的压力差值到达最大值时,减小干管旁通阀的开度;并在减小所述开度后,所述压力差值仍然大于等于所述最大值时,增加冷水循环泵中冷却液的流速,直至所述压力差值低于所述最大值;或者,降低冷水循环泵中冷却液的流速,直至所述压力差值低于所述最大值。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总控设备通过以下原则确定所述控制消息:
在所述液冷箱的冷却液的温度大于第一阈值或冷水循环泵中的压力值大于第二阈值时,每隔预定时间段开启一次电子泄压阀,直至所述温度小于第一阈值或所述压力值小于第二阈值。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隔预定时间段开启一次电子泄压阀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电子泄压阀的开启次数大于第三阈值小于第四阈值时,进行告警;在所述电子泄压阀的开启次数大于所述第四阈值时,开启冷却水二通阀,并调整冷却塔中风机的转速。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总控设备通过以下原则确定所述控制消息:
在所述冷却设施中冷却水干管中冷却液温度大于第五阈值时,提高冷却塔中风机的转速;在所述冷却设施中冷却水干管中冷却液温度小于第六阈值时,降低冷却塔中风机的转速,其中,所述第五阈值大于所述第六阈值。
13.一种液体冷却系统,包括:液冷箱,该液冷箱内部盛放有冷却液,该冷却液用于冷却待冷却的电子设备;用于为所述液冷箱提供冷源的冷却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冷却系统还包括:
总控设备,用于产生控制消息,并依据所述控制消息控制所述冷却设施和/或液冷箱执行相应操作的控制指令。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箱包括:箱体,该箱体内部盛放有所述冷却液,所述箱体内部设置有换热器,用于冷却所述冷却液汽化后形成的水蒸汽;所述冷却设施包括:干冷器或冷却塔。
CN201711065527.2A 2017-11-02 2017-11-02 液体冷却系统及液体冷却系统的控制方法 Active CN10975705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065527.2A CN109757058B (zh) 2017-11-02 2017-11-02 液体冷却系统及液体冷却系统的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065527.2A CN109757058B (zh) 2017-11-02 2017-11-02 液体冷却系统及液体冷却系统的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57058A true CN109757058A (zh) 2019-05-14
CN109757058B CN109757058B (zh) 2021-06-01

Family

ID=663979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065527.2A Active CN109757058B (zh) 2017-11-02 2017-11-02 液体冷却系统及液体冷却系统的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757058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71207A (zh) * 2020-12-07 2021-03-30 宜都市鹏信光电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冷却液添加提醒功能的打磨机
CN115623740A (zh) * 2022-09-30 2023-01-17 湖北文理学院 基于软起动柜的高温冷却系统及方法
TWI817091B (zh) * 2021-02-17 2023-10-01 建準電機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浸沒式冷卻系統
TWI830985B (zh) * 2020-06-29 2024-02-01 建準電機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浸沒式冷卻系統及具有該浸沒式冷卻系統的電子裝置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003947A (ja) * 2004-06-15 2006-01-05 Hitachi Ltd 液冷情報処理装置システム
CN101634866A (zh) * 2009-02-10 2010-01-27 广州市高澜水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高压直流输电换流阀纯水冷却装置控制系统
CN101865613A (zh) * 2010-06-09 2010-10-20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基于动力合成器的冷却塔综合节能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5201807A (zh) * 2015-10-21 2015-12-30 蓝星(北京)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压力差和流量控制的压缩机运行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5276761A (zh) * 2015-10-15 2016-01-2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水系统设备的控制系统
CN106338131A (zh) * 2016-09-30 2017-01-1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中央空调系统
CN106555905A (zh) * 2016-03-24 2017-04-05 厦门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安全泄压阀超压自动监测装置及监测方法
CN107134605A (zh) * 2017-06-23 2017-09-05 四川国创成电池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蒸发冷却阻燃电池系统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003947A (ja) * 2004-06-15 2006-01-05 Hitachi Ltd 液冷情報処理装置システム
CN101634866A (zh) * 2009-02-10 2010-01-27 广州市高澜水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高压直流输电换流阀纯水冷却装置控制系统
CN101865613A (zh) * 2010-06-09 2010-10-20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基于动力合成器的冷却塔综合节能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5276761A (zh) * 2015-10-15 2016-01-2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水系统设备的控制系统
CN105201807A (zh) * 2015-10-21 2015-12-30 蓝星(北京)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压力差和流量控制的压缩机运行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6555905A (zh) * 2016-03-24 2017-04-05 厦门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安全泄压阀超压自动监测装置及监测方法
CN106338131A (zh) * 2016-09-30 2017-01-1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中央空调系统
CN107134605A (zh) * 2017-06-23 2017-09-05 四川国创成电池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蒸发冷却阻燃电池系统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30985B (zh) * 2020-06-29 2024-02-01 建準電機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浸沒式冷卻系統及具有該浸沒式冷卻系統的電子裝置
CN112571207A (zh) * 2020-12-07 2021-03-30 宜都市鹏信光电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冷却液添加提醒功能的打磨机
TWI817091B (zh) * 2021-02-17 2023-10-01 建準電機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浸沒式冷卻系統
CN115623740A (zh) * 2022-09-30 2023-01-17 湖北文理学院 基于软起动柜的高温冷却系统及方法
CN115623740B (zh) * 2022-09-30 2023-06-02 湖北文理学院 基于软起动柜的高温冷却系统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57058B (zh) 2021-06-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757058A (zh) 液体冷却系统及液体冷却系统的控制方法
TWI403884B (zh) 機架伺服系統
CN104350389B (zh) 使用电源分配单元的电源供应电路的电源使用监测系统和方法
CN102571441B (zh) 整机柜智能管理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06200535B (zh) 水箱中的红外加湿装置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US10849250B2 (en) Integration of power, data, cooling, and management in a network communications system
CN103135732B (zh) 服务器机柜系统
WO2011149023A1 (ja) 電算機室空調システム、その冗長コントローラ
CN106774752A (zh) 一种Rack服务器备用风扇控制方法
CN105867196A (zh) 一种快递柜以及电源控制板
CN107237773B (zh) 风机故障的检测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处理器
CN107861392A (zh) 一种智能家电的数据管理平台及方法
CN105389244A (zh) 一种服务器监控方法及装置
CN108512680A (zh) 配电条监控方法以及配电条、网络交换机和供电系统
WO2019128150A1 (zh) 控制流程的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US10082857B1 (en) Cooling electrical systems based on power measurements
CN106446311B (zh) Cpu告警电路及告警方法
CN207562262U (zh) 基于互联网+技术和组网技术的消防水泵控制及巡检系统
CN107992004A (zh) 一种物联网智能家居系统
CN108184323A (zh) 整机柜服务器的散热调控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900887A (zh) 一种除湿机状态告警方法与装置
CN110733037B (zh) 信号的处理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及处理器
CN207976750U (zh) 一种数据中心动环监控系统
CN109408454A (zh) 一种芯片管理的方法以及相关装置
CN107608483B (zh) 一种控制服务器风扇的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110

Address after: Room 508, floor 5, building 4, No. 699, Wangshang Road, Changhe street, Binjiang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Alibaba (China) Co.,Ltd.

Address before: Box 847, four, Grand Cayman capital, Cayman Islands, UK

Patentee before: ALIBABA GROUP HOLDING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