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616879A - 显影装置以及具备该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影装置以及具备该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616879A CN115616879A CN202210802726.1A CN202210802726A CN115616879A CN 115616879 A CN115616879 A CN 115616879A CN 202210802726 A CN202210802726 A CN 202210802726A CN 115616879 A CN115616879 A CN 11561687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veying
- developer
- blade
- toner
- carri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3
- 238000003756 stirr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3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
- 239000002245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0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0
- JRPBQTZRNDNNOP-UHFFFAOYSA-N barium titanate Chemical compound [Ba+2].[Ba+2].[O-][Ti]([O-])([O-])[O-] JRPBQTZRNDNNO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1
- 229910002113 barium titanat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1
- 239000011247 coating lay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4323 axial length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019 agit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9000011295 pitch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9000000654 addit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2829 redu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0996 addi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18109 developmental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29910000859 α-F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06229 carbon black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IJGRMHOSHXDMSA-UHFFFAOYSA-N Atomic nitrogen Chemical compound N#N IJGRMHOSHXDMSA-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Silicium di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Si]=O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20002050 silicone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087 stabiliz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998 tes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YXFVVABEGXRONW-UHFFFAOYSA-N Toluene Chemical compound CC1=CC=CC=C1 YXFVVABEGXRONW-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775 capsu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3795 chemical substances by applica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3086 colo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1156 evalu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52757 nitro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6116 polymeriz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1148 porous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5792 styrene-acrylic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Iron Chemical compound [Fe]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PXHVJJICTQNCMI-UHFFFAOYSA-N Nickel Chemical compound [Ni] PXHVJJICTQNCMI-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45601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956 allo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21417 amorphous silic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408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419 fine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209 hydrophob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4759 maintenance of lo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156 mix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5699 permeabil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108091008695 photoreceptors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843 powd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164 primary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639 prin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717 retain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441 reversi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6395 saturated elasto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179 sorption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125000006850 spacer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641 stabili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05 stabil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935 stainless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1220 stainless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5992 thermoplastic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1187 thermosetting poly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438 BE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2799 BoPET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WHXSMMKQMYFTQS-UHFFFAOYSA-N Lithium Chemical compound [Li] WHXSMMKQMYFTQS-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MUBZPKHOEPUJKR-UHFFFAOYSA-N Oxalic acid Chemical compound OC(=O)C(O)=O MUBZPKHOEPUJK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74 Proact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1035 Soft ferrit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GWEVSGVZZGPLCZ-UHFFFAOYSA-N Titan 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Ti]=O GWEVSGVZZGPLCZ-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25 accu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8186 active pharmaceutical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PNEYBMLMFCGWSK-UHFFFAOYSA-N aluminium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O-2].[O-2].[O-2].[Al+3].[Al+3] PNEYBMLMFCGWSK-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889 atomis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230 bind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3228 biological regu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CJZGTCYPCWQAJB-UHFFFAOYSA-L calcium stearate Chemical compound [Ca+2].CCCCCCCCCCCCCCCCCC([O-])=O.CCCCCCCCCCCCCCCCCC([O-])=O CJZGTCYPCWQAJB-UHFFFAOYSA-L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3539 calcium stearate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8116 calcium stea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969 carri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17052 cobalt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41 cobal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GUTLYIVDDKVIGB-UHFFFAOYSA-N cobalt atom Chemical compound [Co] GUTLYIVDDKVIGB-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6258 conductive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TVZPLCNGKSPOJA-UHFFFAOYSA-N copper zinc Chemical compound [Cu].[Zn] TVZPLCNGKSPOJA-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1 copper-zinc ferrite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419 depend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6185 dispers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84 electric field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69 gran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179 granu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595 hematit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019 hemati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027 hydrothermal synthesi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01 inhibi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809 inorganic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54 inorganic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42 ir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UQSXHKLRYXJYBZ-UHFFFAOYSA-N iron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Fe]=O UQSXHKLRYXJYBZ-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3980 iron oxide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VBMVTYDPPZVILR-UHFFFAOYSA-N iron(2+);oxygen(2-) Chemical class [O-2].[Fe+2] VBMVTYDPPZVIL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LIKBJVNGSGBSGK-UHFFFAOYSA-N iron(3+);oxygen(2-) Chemical compound [O-2].[O-2].[O-2].[Fe+3].[Fe+3] LIKBJVNGSGBSGK-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SZVJSHCCFOBDDC-UHFFFAOYSA-N iron(II,III)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O=[Fe]O[Fe]O[Fe]=O SZVJSHCCFOBDDC-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030 lamin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44 lith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KBMLJKBBKGNETC-UHFFFAOYSA-N magnesium manganese Chemical compound [Mg].[Mn] KBMLJKBBKGNETC-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696 magnet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6247 magnetic powd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15 magnetiz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WJZHMLNIAZSFDO-UHFFFAOYSA-N manganese zinc Chemical compound [Mn].[Zn] WJZHMLNIAZSFD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909 melt gran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2739 metal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59 nick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QELJHCBNGDEXLD-UHFFFAOYSA-N nickel zinc Chemical compound [Ni].[Zn] QELJHCBNGDEXL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745 nonwoven fabr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04 phys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47 pl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287 polariz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98 pulveriz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945 sensiti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377 silicon diox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45 sinte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344 soap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921 spra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195 synerge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3002 synthetic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057 synthetic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409 thin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OGIDPMRJRNCKJF-UHFFFAOYSA-N titanium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Ti]=O OGIDPMRJRNCKJF-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87—Arrangements for conveying and conditioning developer in the developing unit, e.g. agitating, removing impurities or humidity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87—Arrangements for conveying and conditioning developer in the developing unit, e.g. agitating, removing impurities or humidity
- G03G15/0889—Arrangements for conveying and conditioning developer in the developing unit, e.g. agitating, removing impurities or humidity for agitation or stirring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48—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or measuring developer properties or quality, e.g. charge, size, flowability
- G03G15/0849—Detection or control means for the developer concentration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87—Arrangements for conveying and conditioning developer in the developing unit, e.g. agitating, removing impurities or humidity
- G03G15/0891—Arrangements for conveying and conditioning developer in the developing unit, e.g. agitating, removing impurities or humidity for conveying or circulating developer, e.g. auger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8—Details of powder developing device not concerning the development directly
- G03G2215/0802—Arrangements for agitating or circulating developer material
- G03G2215/0816—Agitator type
- G03G2215/0819—Agitator type two or more agitato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Developing Agents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显影装置具备显影容器、第一搅拌输送部件、第二搅拌输送部件、显影剂承载体、调色剂浓度传感器、刮板。第一搅拌输送部件具备:旋转轴,其可旋转地支承在显影容器内;第一输送叶片,其形成在旋转轴的外周面上,通过旋转轴的旋转将显影剂向第一方向输送;以及第二输送叶片,其以与第一输送叶片的形成区域重叠的方式形成在旋转轴的外周面上,与第一输送叶片为反相位,且径向高度比第一输送叶片低。刮板与旋转轴大致平行地配置在与第一输送叶片及第二输送叶片的交点在轴向上不同的位置,刮板的相位相对于第一方向的最靠近上游侧的交点为45°~135°。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利用电子照相方式的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它们的复合机等图像形成装置中使用的显影装置以及具备该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尤其涉及:使用包含调色剂和载体的双组分显影剂的显影装置以及具备该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在图像形成装置中,利用显影装置对形成在感光鼓等像承载体上的潜像进行显影,并可视化为调色剂像。作为这样的显影装置之一,采用了使用双组分显影剂的双组分显影方式。这种显影装置在显影容器内容纳由载体和调色剂构成的双组分显影剂(以下,简称为显影剂),配设有向像承载体供给显影剂的显影辊,并且配设有一边对显影容器内部的显影剂进行搅拌输送一边将其向显影辊供给的搅拌输送部件。
在双组分显影式的显影装置中,为了补给因显影而消耗的量的调色剂,需要通过配置在显影容器内的调色剂浓度传感器测量显影剂中的调色剂浓度。例如,提出了一种显影装置,在该显影装置中,将调色剂浓度传感器配置在显影剂的循环路径中的向显影辊供给显影剂的一侧,将调色剂补给部设置在不向显影辊供给显影剂的一侧。根据该结构,补给的调色剂在与显影容器内的显影剂充分搅拌后到达调色剂浓度传感器,能够直接检测向显影辊供给的部分的显影剂的调色剂浓度,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调色剂补给精度。
而且,为了维持调色剂浓度传感器的检测灵敏度,已知有在搅拌输送部件的与调色剂浓度传感器对置的部分安装用于清洁传感器面(检测面)的刮板的方法。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高精度地检测双组分显影剂中的调色剂浓度,抑制因调色剂的过剩供给而引起的图像灰雾的产生的显影装置以及具备该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二)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第一结构的显影装置具备:
显影容器,其具有:
多个输送室,其包括相互并列配置的第一输送室、第二输送室;
分隔壁,其沿长度方向划分所述第一输送室及所述第二输送室;以及
连通部,其在所述分隔壁的两端部侧连通所述第一输送室和所述第二输送室,
并且容纳含有载体和调色剂的双组分显影剂;
第一搅拌输送部件,其在第一方向上搅拌、输送所述第一输送室内的所述显影剂;
第二搅拌输送部件,其在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即第二方向上搅拌、输送所述第二输送室内的所述显影剂;
显影剂承载体,其可旋转地支承于所述显影容器,将所述第二输送室内的所述显影剂承载在表面上;
调色剂浓度传感器,其配置在所述第一输送室的内壁面上,并检测所述显影剂中的调色剂浓度;以及
刮板,其附设在所述第一搅拌输送部件上,通过与所述第一搅拌输送部件一起旋转,使所述调色剂浓度传感器附近的所述显影剂移动,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搅拌输送部件具有:
旋转轴,其可旋转地支承在所述显影容器内;
第一输送叶片,其形成在所述旋转轴的外周面上,通过所述旋转轴的旋转将显影剂向所述第一方向输送;以及
第二输送叶片,其以与所述第一输送叶片的形成区域重叠的方式形成在所述旋转轴的外周面上,与所述第一输送叶片为反相位,且径向高度比所述第一输送叶片低,
其中,所述刮板与所述旋转轴大致平行地配置在与所述第一输送叶片和所述第二输送叶片的交点在轴向上不同的位置,
所述刮板的相位相对于所述第一方向的最靠近上游侧的所述交点为45°~135°。
另外,本发明是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具备像承载体和上述结构的显影装置,该显影装置使所述调色剂附着在形成于所述像承载体的静电潜像上而形成调色剂像。
(三)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结构,由于在设置有刮板的部分不存在第一输送叶片和第二输送叶片的交点,因此能够抑制显影剂的对流引起的显影剂密度的上升。其结果为,还抑制了由显影剂的压缩引起的载体密度的上升,因此能够使调色剂浓度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接近实际的调色剂浓度。因此,能够有效地抑制调色剂浓度的误检测以及调色剂的供给过剩引起的图像灰雾的产生。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结构,能够有效地抑制调色剂浓度的误检测以及调色剂的供给过剩引起的图像灰雾的产生,并能够提高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像品质。
附图说明
图1是搭载有本发明的显影装置3a~3d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的示意剖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显影装置3a的侧视剖视图。
图3是表示显影装置3a的搅拌部的俯视剖视图。
图4是从径向观察本实施方式的显影装置3a所使用的搅拌输送螺杆25的刮板41附近的侧视图。
图5是将本实施方式的显影装置3a所使用的搅拌输送螺杆25的刮板41附近沿径向切断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内部构造的剖视图。在图像形成装置100(在此为彩色打印机)主体内,从输送方向上游侧(在图1中为左侧)起依次配设有四个图像形成部Pa、Pb、Pc以及Pd。这些图像形成部Pa~Pd对应于不同的四个颜色(黄色、青色、品红色以及黑色)的图像而设置,分别通过带电、曝光、显影以及转印各步骤依次形成黄色、青色、品红色以及黑色的图像。
在这些图像形成部Pa~Pd中,配设有承载各颜色的可视像(调色剂像)的感光鼓(像承载体)1a、1b、1c以及1d。并且通过带驱动马达(未图示)在图1中沿逆时针方向旋转的中间转印带(中间转印体)8与各图像形成部Pa~Pd相邻地设置。在这些感光鼓1a~1d上形成的调色剂像依次被一次转印并重叠在一边与各感光鼓1a~1d抵接一边移动的中间转印带8上。之后,被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8上的调色剂像通过二次转印辊9被二次转印到作为记录介质的一例的转印纸P上。进而,二次转印有调色剂像的转印纸P在定影部13中调色剂像被定影后,从图像形成装置100主体排出。一边使感光鼓1a~1d在图1中沿顺时针方向旋转,一边对各感光鼓1a~1d执行图像形成工序。
二次转印有调色剂像的转印纸P被容纳在配置于图像形成装置100的主体下部的纸盒16内,经由供纸辊12a以及对位辊对12b向二次转印辊9与中间转印带8的驱动辊11的夹持部输送。中间转印带8使用电介质树脂制的片材,主要使用没有接缝的(无缝)带。此外,在二次转印辊9的下游侧配置有用于去除残留在中间转印带8表面的调色剂等的刮刀状的带清洁器19。
接着,对图像形成部Pa~Pd进行说明。在以可旋转的方式配设的感光鼓1a~1d的周围和下方,设置有使感光鼓1a~1d带电的带电装置2a、2b、2c以及2d、对各感光鼓1a~1d曝光图像信息的曝光装置5、在感光鼓1a~1d上形成调色剂像的显影装置3a、3b、3c以及3d、去除残留在感光鼓1a~1d上的显影剂(调色剂)等的清洁装置7a、7b、7c以及7d。
如果从个人计算机等上位装置输入图像数据,则首先,通过带电装置2a~2d使感光鼓1a~1d的表面均匀带电。接着,通过曝光装置5根据图像数据进行光照射,在各感光鼓1a~1d上形成与图像数据对应的静电潜像。在显影装置3a~3d中,分别填充有规定量的包含黄色、青色、品红色以及黑色的调色剂的双组分显影剂。另外,由于后述的调色剂像的形成而使得填充于各显影装置3a~3d内的双组分显影剂中的调色剂的比例低于规定值的情况下,从调色剂容器4a~4d向各显影装置3a~3d补给调色剂。该显影剂中的调色剂通过显影装置3a~3d供给至感光鼓1a~1d上并进行静电附着。由此,形成与通过来自曝光装置5的曝光而形成的静电潜像相对应的调色剂像。
然后,由一次转印辊6a~6d在一次转印辊6a~6d与感光鼓1a~1d之间以规定的转印电压施加电场,感光鼓1a~1d上的黄色、青色、品红色以及黑色的调色剂像被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8上。这些图像以预先确定的规定位置关系来形成。之后,为了准备要继续进行的新静电潜像的形成,通过清洁装置7a~7d去除一次转印后残留在感光鼓1a~1d的表面的调色剂等。
中间转印带8架设在上游侧的从动辊10和下游侧的驱动辊11上,如果中间转印带8随着由带驱动马达(未图示)驱动的驱动辊11的旋转而开始沿逆时针方向旋转,则转印纸P以规定的定时从对位辊对12b向驱动辊11和与其相邻设置的二次转印辊9的夹持部(二次转印夹持部)输送,中间转印带8上的调色剂像被二次转印到转印纸P上。二次转印有调色剂像的转印纸P被输送至定影部13。
被输送至定影部13的转印纸P由定影辊对13a进行加热以及加压,从而将调色剂像定影在转印纸P的表面,形成规定的全色图像。形成有全色图像的转印纸P由向多个方向分支的分支部14分配输送方向,直接(或者在被输送至双面输送路径18并在双面形成了图像之后)由排出辊对15排出至排出托盘17。
另外,在图像形成部1d的下游侧且与中间转印带8对置的位置配置有图像浓度传感器40。作为图像浓度传感器40,一般使用具备由LED等构成的发光元件和由光电二极管等构成的受光元件的光学传感器。在测量中间转印带8上的调色剂附着量时,如果从发光元件对形成于中间转印带8上的各基准图像照射测量光,则测量光作为由调色剂反射的光以及由带表面反射的光而入射至受光元件。
来自调色剂和带表面的反射光包括镜面反射光和漫反射光。该镜面反射光和漫反射光被偏振光分离棱镜分离后,分别入射至单独的受光元件。各受光元件对受光的镜面反射光和漫反射光进行光电转换,并将输出信号输出至控制部(未图示)。然后,根据镜面反射光和漫反射光的输出信号的特性变化检测调色剂量,与预先设定的基准浓度进行比较,通过调整显影电压的特性值等来进行浓度校正(校准)。
图2是搭载于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显影装置3a的侧面剖视图。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例示了配置于图1的图像形成部Pa的显影装置3a,配置于图像形成部Pb~Pd的显影装置3b~3d的结构也基本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如图2所示,显影装置3a具备显影容器20,该显影容器20收纳含有磁性载体和调色剂的双组分显影剂(以下简称为显影剂),显影容器20由分隔壁20a划分成搅拌输送室21、供给输送室22。在搅拌输送室21以及供给输送室22中,分别可旋转地配设有:用于将从调色剂容器4a(参照图1)供给的调色剂与磁性载体混合搅拌、并使之带电的搅拌输送螺杆25以及供给输送螺杆26。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由带正电性调色剂和铁氧体/树脂涂层载体构成的双组分显影剂。调色剂和载体的详细结构将在后面描述。
然后,显影剂一边被搅拌输送螺杆25及供给输送螺杆26搅拌一边沿轴向(与图2的纸面垂直的方向)输送,经由形成于分隔壁20a的两端部的上游侧连通部20e以及下游侧连通部20f(参照图3)在搅拌输送室21、供给输送室22之间循环。即,由搅拌输送室21、供给输送室22、显影剂通过路径在显影容器20内形成显影剂的循环路径。
显影容器20向图2的右斜上方延伸,在显影容器20内,在供给输送螺杆26的右斜上方配置有显影辊30。而且,显影辊30的外周面的一部分从显影容器20的开口部20b露出,与感光鼓1a隔开规定的间隔(显影间隙)对置。显影辊30在图2中沿逆时针方向旋转(在与感光鼓1a对置的位置进行跟踪旋转)。
显影辊30由在图2中沿逆时针方向旋转的圆筒状的显影套筒和固定在显影套筒内并具有多个磁极的磁铁(未图示)构成。另外,在此使用表面进行了滚花加工的显影套筒,但也可以使用在表面形成多个凹形状(凹坑)的显影套筒、或表面进行了喷砂加工的显影套筒、进而除了滚花加工或凹形状的形成之外还实施了喷砂加工的显影套筒、或实施了镀敷处理的显影套筒。通过显影电压电源(未图示)对显影辊30施加由直流电压Vdc和交流电压Vac构成的显影电压。
另外,在显影容器20上沿着显影辊30的长度方向(与图2的纸面垂直的方向)安装有限制刮刀27。在限制刮刀27的前端部与显影辊30表面之间形成有微小的间隙(缝隙)。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不锈钢(SUS430)制的磁性刮刀作为限制刮刀27。
在搅拌输送室21的侧面,与搅拌输送螺杆25对置地配置有调色剂浓度传感器29。调色剂浓度传感器29检测显影容器20内的显影剂中的调色剂浓度(显影剂中的调色剂相对于载体的混合比率:T/C)。作为调色剂浓度传感器29,例如使用检测显影容器20内的由调色剂和磁性载体构成的双组分显影剂的磁导率的磁导率传感器。根据由调色剂浓度传感器29检测出的调色剂浓度,调色剂容器4a(参照图1)内的调色剂与载体一起经由显影剂补给口22g(参照图3)补给到显影容器20内。
接着,对显影装置3a的搅拌部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图3是表示显影装置3a的搅拌部的俯视剖视图(图2的AA’线的箭头方向剖视图)。
如前所述,在显影容器20中形成有搅拌输送室21、供给输送室22、分隔壁20a、上游侧连通部20e以及下游侧连通部20f,此外,形成有显影剂补给口20g、显影剂排出部20h、上游侧壁部20i以及下游侧壁部20j。另外,在搅拌输送室21中,将图3的左侧作为上游侧,将图3的右侧作为下游侧,此外,在供给输送室22中,将图3的右侧作为上游侧,将图3的左侧作为下游侧。因此,连通部和侧壁部以供给输送室22为基准称为上游和下游。
分隔壁20a在显影容器20的长度方向上延伸,以将搅拌输送室21和供给输送室22并列的方式进行划分。分隔壁20a的长度方向的右侧端部与上游侧壁部20i的内壁部一起形成上游侧连通部20e,另一方面,分隔壁20a的长度方向的左侧端部与下游侧壁部20j的内壁部一起形成下游侧连通部20f。显影剂依次通过搅拌输送室21、上游侧连通部20e、供给输送室22以及下游侧连通部20f而在显影容器20内循环。
显影剂补给口20g是用于从设置于显影容器20的上部的调色剂容器4a(参照图1)向显影容器20内补给新的调色剂和载体的开口,配置于搅拌输送室21的上游侧(图3的左侧)。
显影剂排出部20h是通过显影剂的补给,排出搅拌输送室21及供给输送室22内多余的显影剂的部分,在供给输送室22的下游侧沿供给输送室22的长度方向连续设置。
搅拌输送螺杆25具有旋转轴25a、在旋转轴25a的轴向上以一定的间距形成为螺旋状的第一输送叶片25b、和在旋转轴25a的轴向上以与第一输送叶片25b相同的间距形成的与第一输送叶片25b反绕(反相位)的第二输送叶片25c。另外,第一输送叶片25b及第二输送叶片25c延伸至搅拌输送室21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侧,也与上游侧及下游侧连通部20e、20f对置地设置。旋转轴25a可旋转地轴支承在显影容器20的上游侧壁部20i和下游侧壁部20j上。另外,第一输送叶片25b、第二输送叶片25c通过合成树脂与旋转轴25a一体成形。
供给输送螺杆26具有旋转轴26a、在旋转轴26a的轴方向上以一定的间距形成为螺旋状的第一输送叶片26b、和在旋转轴26a的轴方向上以与第一输送叶片26b相同的间距形成的与第一输送叶片26b反卷(反相位)的第二输送叶片26c。第一输送叶片26b以与搅拌输送螺杆25的第一输送叶片25b相同的间距与第一输送叶片25b反卷(反相位)。另外,第一输送叶片26b、第二输送叶片26c具有显影辊30的轴向长度以上的长度,进而延伸设置到与上游侧连通部20e对置的位置。旋转轴26a与旋转轴25a平行地配置,可旋转地轴支承在显影容器20的上游侧壁部20i和下游侧壁部20j上。而且,第一输送叶片26b和第二输送叶片26c形成为在绕旋转轴26a一周期间在隔开180°的两个部位的交点31处交叉。
另外,在供给输送螺杆26的旋转轴26a上,与第一输送叶片26b、第二输送叶片26c一起一体形成有限制部52、排出叶片53、圆板55。另外,在搅拌输送螺杆25上,在与调色剂浓度传感器29对置的部分附设有刮板41。刮板41固定在与旋转轴25a一体形成的刮板安装部(未图示)上。刮板41的详细结构将在后面叙述。
限制部52堵塞在供给输送室22内向下游侧输送的显影剂,并且将达到规定量以上的显影剂输送至显影剂排出部20h。限制部52由螺旋叶片构成,该螺旋叶片与设置在旋转轴26a上的第一输送叶片26b反卷(反相位),且外径与第一输送叶片26b大致相同,间距比第一输送叶片26b小。另外,在下游侧壁部20j等显影容器20的内壁部与限制部52的外周部之间形成有规定的间隙。多余的显影剂经由该间隙排出至显影剂排出部20h。
旋转轴26a延伸到显影剂排出部20h内。在显影剂排出部20h内的旋转轴26a上设置有排出叶片53。排出叶片53由卷绕方向与第一输送叶片26b为相同方向(同相位)的螺旋叶片构成,但间距及外径比第一输送叶片26b小。因此,当旋转轴26a旋转时,排出叶片53也旋转,越过限制部52输送至显影剂排出部20h内的多余显影剂被送至图3的左侧,从显影剂排出口(未图示)排出至显影容器20的外部。
在显影容器20的外壁上配设有齿轮61~64。齿轮61、62固定于旋转轴25a,齿轮64固定于旋转轴26a,齿轮63可旋转地保持在显影容器20上并与齿轮62、64啮合。
如果齿轮61通过显影驱动马达(未图示)旋转,则搅拌输送螺杆25旋转。搅拌输送室21内的显影剂通过第一输送叶片25b沿主输送方向(第一方向、箭头P方向)输送,之后,通过上游侧连通部20e向供给输送室22内输送。进而,如果供给输送螺杆26通过齿轮62~64旋转,则供给输送室22内的显影剂通过第二输送叶片26b沿主输送方向(第二方向、箭头Q方向)输送。在未补给新的显影剂的显影时,显影剂的体积一边大幅变动,一边从搅拌输送室21通过上游侧连通部20e输送至供给输送室22内,且通过下游侧连通部20f输送至搅拌输送室21,而不会越过限制部52。
像这样,显影剂从搅拌输送室21一边向上游侧连通部20e、供给输送室22以及下游侧连通部20f循环一边被搅拌,搅拌后的显影剂被供给至显影辊30。
接着,对从显影剂补给口20g补给显影剂的情况进行说明。如果调色剂因显影而消耗,则含有调色剂和载体的显影剂从容器4a经由显影剂补给口20g被补给到搅拌输送室21内。
与显影时相同,补给的显影剂通过搅拌输送螺杆25在搅拌输送室21内沿主输送方向(箭头P方向)输送,之后,通过上游侧连通部20e输送至供给输送室22内。进而,通过供给输送螺杆26,显影剂在供给输送室22内沿主输送方向(箭头Q方向)输送。如果限制部52随着旋转轴26a的旋转而旋转,则通过限制部52对显影剂施加与主输送方向相反的方向(反向输送方向)的输送力。显影剂被该限制部52阻挡而体积增大,多余的显影剂(与从显影剂补给口20g补给的显影剂等量)越过限制部52,经由显影剂排出部20h排出至显影容器20的外部。
通过第二输送叶片26b沿主输送方向(箭头Q方向)输送的显影剂的输送力被圆板55阻挡而暂时减弱。然后,通过限制部52对显影剂施加反向的输送力而将显影剂向与主输送方向相反的方向推回。即,圆板55起到降低从供给输送室22朝向限制部52的显影剂的输送力(压力)的作用。其结果,抑制了向限制部52以及下游侧连通部20f移动的显影剂面的起伏(变动),并且无论显影剂的输送速度如何,都能够使大致恒定量的显影剂滞留在限制部52附近。
然后,如果从显影剂补给口20g补给显影剂,显影容器20内的显影剂的体积增加,则滞留在限制部52的上游侧的显影剂越过圆板55和限制部52移动到排出叶片53(显影剂排出部20h),从显影剂排出部20h排出多余的显影剂。在来自显影剂排出部20h的显影剂的排出结束的时刻,显影容器20内的显影剂的体积稳定。将体积稳定时的显影剂的体积作为稳定体积。
根据上述结构的搅拌输送螺杆25,在旋转轴25a的外周面设置有第一输送叶片25b,第一输送叶片25b通过旋转轴25a的旋转一边向第一方向(图3的箭头P方向)搅拌显影剂一边进行输送。另外,在旋转轴25a的外周面,在第一输送叶片25b的间距间(叶片与叶片之间)设有与第一输送叶片25b相位相反且直径比第一输送叶片25b小的第二输送叶片25c。第二输送叶片25c通过旋转轴25a的旋转对显影剂产生向与第一方向为相反方向的第二方向(箭头Q方向)的输送作用。
另外,根据上述结构的供给输送螺杆26,在旋转轴26a的外周面设置有第一输送叶片26b,第一输送叶片26b通过旋转轴26a的旋转一边向第二方向(图3的箭头Q方向)搅拌显影剂一边进行输送。另外,在旋转轴26a的外周面,在第一输送叶片26b的间距间(叶片与叶片之间)设有与第一输送叶片26b相位相反且直径比第一输送叶片26b小的第二输送叶片26c。第二输送叶片26c通过旋转轴26a的旋转对显影剂产生向与第二方向为相反方向的第一方向(箭头P方向)的输送作用。
由于第二输送叶片25c、26c在径向上位于比第一输送叶片25b、26b的外周缘更靠内方的位置,因此,由第二输送叶片25c、26c的旋转产生的向反方向的输送作用对存在于旋转轴25a、26a附近的显影剂的一部分产生。因此,不会阻碍第一输送叶片25b、26b向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的输送作用。
这样,通过使用第二输送叶片25c、26c产生与基于第一输送叶片25b、26b的显影剂的输送方向(主输送方向)为相反方向的输送作用,从而在第一输送叶片25b、26b的间距间产生显影剂的对流,在不妨碍第一输送叶片25b、26b的粉体(显影剂)输送作用的情况下促进第一输送叶片25b、26b之间的显影剂的搅拌。因此,能够将从显影剂补给口20g补给的新调色剂和载体与搅拌输送室21、供给输送室22内的双组分显影剂迅速且充分地搅拌,并且能够有效地防止搅拌输送室21、供给输送室22内的显影剂输送速度的降低。
图4是本实施方式的显影装置3a中使用的搅拌输送螺杆25的刮板41附近的侧视图,图5是将本实施方式的显影装置3a中使用的搅拌输送螺杆25的刮板41附近沿径向切断的剖视图(图4的BB’线的箭头方向剖视图)。如图4及图5所示,刮板41形成在与第一输送叶片25b和第二输送叶片25c的交点31在轴向上不重叠的位置。更详细而言,刮板41相对于旋转轴25a大致平行地安装在从第一输送叶片25b和第二输送叶片25c的交点31(图5的0°的位置)错开90°相位的位置。
通过刮板41随着旋转轴25a的旋转而旋转,从而调色剂浓度传感器29的检测面(与搅拌输送螺杆25对置的面)附近的显影剂通过刮板41的前端部40a移动,并且新的显影剂被送入。作为刮板41,例如使用在由PET膜等柔性膜构成的基材的旋转方向下游侧的面上层叠毛毡或无纺布等纤维制片材而得到的刮板。
如上所述,具有第一输送叶片25b和第二输送叶片25c的搅拌输送螺杆25具备利用第二输送叶片25c使显影剂分散的功能,促进显影剂的搅拌。但是,在第一输送叶片25b和第二输送叶片25c的交点31附近容易产生显影剂的对流,显影剂被压缩从而显影剂密度容易变高。因此,如果以与交点31重叠的方式配置刮板41,则刮板41附近的载体密度由于显影剂的压缩而变高,由调色剂浓度传感器29检测出调色剂浓度比实际低。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与第一输送叶片25b和第二输送叶片25c的交点31在轴向上不同的位置(不同的相位)配置刮板41。根据该结构,由于在设置刮板41的部分不存在交点31,因此能够抑制由显影剂的对流引起的显影剂密度的上升。其结果为,也抑制了由显影剂的压缩引起的载体密度的上升,因此能够使调色剂浓度传感器29的检测结果接近实际的调色剂浓度。因此,能够有效地抑制调色剂的供给过剩引起的图像灰雾的产生。如后述的实施例1所示,通过使刮板41相对于搅拌输送室21内的显影剂输送方向(第一方向)的最靠近上游侧的交点31为45°~135°的相位,从而能够抑制调色剂浓度的变动。
另外,在刮板41的位置过于远离交点31的情况下,从第一输送叶片25b及第二输送叶片25c与刮板41的间隙流入刮板41附近的显影剂量增多,调色剂浓度的检测精度降低,有可能产生图像灰雾。即,交点31与刮板41的位置关系(相位)存在适当范围。如实施例1所示,通过使刮板41设置为相对于显影剂输送方向(箭头P方向)的最靠近上游侧的交点31为45°~90°的相位,能够有效地抑制调色剂浓度的变动以及图像灰雾的产生。
接着,对调色剂浓度传感器29的配置进行说明。通过使从显影剂补给口20g新补给的调色剂均匀地分散在显影容器20内的显影剂中,能够使调色剂带电量稳定化。从搅拌输送室21内的显影剂输送方向的上游侧(图3的左侧)观察,在比搅拌输送螺杆25的轴向长度的3/4处更靠下游侧的位置配置调色剂浓度传感器29以及刮板41,由此能够在所补给的调色剂均匀地分散于搅拌输送室21内的显影剂中的状态下检测调色剂浓度。
另一方面,在上游侧连通部20e中,通过从搅拌输送室21向供给输送室22交接显影剂而产生显影剂的滞留。在显影剂的滞留部位,由搅拌输送螺杆25产生的显影剂的输送力(输送压力)降低,因此显影剂密度容易降低,调色剂检测精度降低。通过在与上游侧连通部20e相比向上游侧靠近第一输送叶片25b的一个间距量以上的位置配置调色剂浓度传感器29,能够在不受显影剂的输送压力降低的影响的情况下检测调色剂浓度。
即,通过从搅拌输送室21内的显影剂输送方向的上游侧观察,在比搅拌输送螺杆25的轴向长度的3/4处更靠下游侧且与上游侧连通部20e相比向上游侧靠近第一输送叶片25b的1/2间距量以上的位置配置调色剂浓度传感器29,能够提高调色剂浓度的检测精度,使调色剂浓度稳定化。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调色剂浓度传感器29,使用无头传感器。无头传感器的检测面埋没在搅拌输送室21的内壁面21a中,经由内壁面21a检测搅拌输送室21内的显影剂中的调色剂浓度。
通过在调色剂浓度传感器29中使用无头传感器,不会像现有的传感器那样在检测面和内壁面21a之间产生台阶,因此能够消除台阶部分的显影剂的密度变动,能够进一步提高调色剂浓度的检测精度。
接着,对本发明的显影装置3a~3d中使用的双组分显影剂进行说明。双组分显影剂含有调色剂和载体。双组分显影剂中的调色剂浓度(调色剂相对于载体的重量比,T/C)优选为,相对于100质量份的载体,调色剂为5~20质量份。
[调色剂]
作为调色剂,例如可以使用带正电性调色剂。带正电性调色剂通过与载体的摩擦而带正(+)电。调色剂粒子含有调色剂母粒和根据需要附着在调色剂母粒表面的外部添加剂。调色剂母粒的构成没有特别限定。另外,如果不需要,也可以不添加外部添加剂。在不添加外部添加剂的情况下,调色剂母粒相当于调色剂粒子。
调色剂母粒含有粘结树脂和着色剂。在调色剂母粒中,根据需要也可以含有脱模剂、电荷控制剂、磁粉等。调色剂母粒的重均粒径优选为5~12μm,更优选为6~10μm。调色剂母粒的重均粒径通过粒度分布测量装置(例如Coulter公司制,multiple sizer-II型)测量。调色剂母粒通过粉碎分级法、熔融造粒法、喷雾造粒法、聚合法等公知的方法制造。
在添加外部添加剂的情况下,为了得到流动性优异的调色剂,优选使用数均一次粒径5nm以上30nm以下的无机粒子。为了使外部添加剂在调色剂粒子之间起到间隔物的作用而得到耐热保存性优异的调色剂,优选使用数均一次粒径50nm以上200nm以下的树脂粒子作为外部添加剂粒子。作为外部添加剂,可以举出二氧化硅、氧化钛、氧化铝等无机氧化物、硬脂酸钙等金属皂等。为了抑制外部添加剂从调色剂母粒脱离并且充分发挥外部添加剂的功能,优选外部添加剂的添加量相对于调色剂母粒100质量份为1质量份以上10质量份以下。
调色剂粒子可以是不具备壳层的调色剂粒子(非胶囊调色剂粒子),也可以是具备壳层的调色剂粒子(胶囊调色剂粒子)。胶囊调色剂粒子包含调色剂母粒,该调色剂母粒具备调色剂核和覆盖调色剂核的表面的壳层。调色剂核的构成没有特别限定。壳层可以实质上仅由热固性树脂构成,也可以实质上仅由热塑性树脂构成,还可以含有热塑性树脂和热固性树脂这两者。为了得到适于图像形成的调色剂,调色剂母粒的体积平均粒径(D50)优选为4μm以上且9μm以下。
另外,调色剂粒子使疏水性二氧化硅粒子和苯乙烯-丙烯酸树脂微粒附着在调色剂母粒上。疏水性二氧化硅粒子是调整调色剂的带电量的带电调节剂。苯乙烯-丙烯酸树脂微粒是用于防止二氧化硅粒子埋没在调色剂母粒中的间隔物。苯乙烯-丙烯酸树脂微粒通常在耐久时附着于载体表面而引起载体的带电性能降低,但相对于含有后述铁电体粒子的有机硅树脂制的涂层附着力弱,向载体的蓄积不会继续增加。虽然详细的原理不明,但推测这是由于对露出于涂层表面的铁电体的附着力小、容易剥离。
[载体]
本发明中使用的载体是在磁性体的粒子即载体芯的表面形成了有机硅树脂等的涂层的载体。有机硅类树脂可以用薄膜进行涂布,涂布层的均匀性提高。另外,在涂层的厚度较薄的情况下,涂层的静电容量也变高,容易发挥添加到涂层中的铁电体的效果。
载体的形状可以使用从无定形到球形。另外,载体的平均粒径可以使用20μm以上65μm以下的尺寸。通过使载体的数均粒径为65μm以下,载体的比表面积变大,载体能够担载的调色剂量增加。由此,能够将磁刷中的调色剂浓度维持在高的状态,充分地进行向显影辊30的调色剂供给,因此能够充分确保调色剂层的厚度。其结果为,能够充分确保从调色剂层飞向感光体的静电潜像的调色剂的量,抑制图像浓度的降低,进而抑制图像的浓度不均。另外,由于充分地进行向显影辊30的调色剂供给,因此不易在显影辊30的调色剂层上形成调色剂缺失部分,能够抑制重影(日语:履歴現像)的发生。
如果载体的平均粒径小于20μm,则会发生载体附着在感光鼓1a~1d上的载体显影,附着的载体转移至中间转印带8,引起转印遗漏,或者移动至带清洁装置19而成为清洁不良的原因。另外,如果载体的平均粒径大于65μm,则在将双组分显影剂中的调色剂从显影辊30向感光鼓1a~1d移动时,双组分显影剂的磁刷变得粗糙,画质降低。
作为载体芯,例如可以举出铁、镍、钴等磁性体金属、它们的合金、或含有稀土类的合金类、赤铁矿、磁铁矿、锰-锌类铁氧体、镍-锌类铁氧体、锰-镁类铁氧体、锂类铁氧体等软铁氧体、铜-锌类铁氧体等铁类氧化物、它们的混合物。载体芯通过烧结法、雾化法等公知的方法制造。在上述中,铁氧体载体流动性好,化学上也稳定,因此从高画质化、长寿命化的观点出发优选使用。
在涂层中添加钛酸钡粒子作为铁电体。作为钛酸钡的制法,可以举出水热聚合法、草酸盐法等,钛酸钡根据其制法而具有不同的物性。其中,通过水热聚合法制作的钛酸钡在内部具有空隙,因此真比重小,粒径分布也变得尖锐。其结果为,与其他制法相比,在涂布树脂中的分散性良好,能够均匀地分散。因此,载体的带电性能也均匀化,因此适用于本发明。
钛酸钡的体积平均粒径优选为100nm以上500nm以下。如果钛酸钡的粒径小于100nm,则钛酸钡的相对介电常数急剧降低,因此与相对介电常数相关的效果变小。另一方面,如果钛酸钡的粒径为500nm以上,则难以在涂层中均匀地分散。
如果对涂层重量添加5质量份以上的钛酸钡,则带电量的稳定效果开始显现,如果添加25质量份以上,则带电量的稳定效果更显著地显现。但是,如果钛酸钡的添加量过多,则涂层中不能完全含有,从涂层游离。如果游离的钛酸钡移动至感光鼓1a~1d,并咬入清洁装置7a~7d的清洁刮刀32的边缘部,则成为产生清洁不良的原因。特别地,在将载体混合至调色剂容器4a~4d的调色剂中并补给至显影装置3a~3d的方式下,通过使用而游离的钛酸钡供给至显影装置3a~3d,由此对清洁刮刀32的负荷变大。因此,钛酸钡的添加量优选设定为5质量份以上45质量份以下,更优选设定为25质量份以上45质量份以下。
在涂层中添加炭黑作为导电体。如果炭黑的添加量过多,则从涂层游离的炭黑附着在调色剂上,产生黑色以外的调色剂的颜色浑浊。另一方面,如果炭黑的添加量过少,则难以引起电荷从载体向调色剂的移动,不能顺利地进行调色剂带电量的上升。在本发明的载体中,通过在涂层中添加钛酸钡(铁电体),载体电阻降低,因此能够与载体电阻的降低量相应地减少炭黑的添加量。
通过在涂层中添加铁电体(钛酸钡),载体的电荷保持能力提高,能够对调色剂赋予足够的电荷。另外,通过在涂层中添加导电体(炭黑),能够顺利地进行电荷从载体向调色剂的移动。通过这两个协同效果,即使调色剂浓度变高而应该带电的调色剂粒子数增加,也能够赋予电荷直至调色剂粒子的饱和带电量水平。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进行相对于载体的涂层的铁电体和导电剂的添加量的调整、以及粒径、涂层膜厚的调整,设计成满足以下的式(1)。
0.73≤FR×AD/形状系数≤2.10 (1)
由此,调色剂带电性稳定,能够长期维持图像灰雾少的状态。
式(1)中的形状系数是代表粒子形状的系数,由以下的式(2)定义。
形状系数=实测载体体积平均粒径/根据BET比表面积计算出的载体粒径(2)
其中,由BET比表面积计算的载体粒径=6/(BET比表面积×真比重)。
如果形状系数过大,则由于耐久印字中的涂层的切削等,形状系数容易变化,耐久稳定性差。另一方面,如果形状系数过小,则调色剂带电性降低。因此,形状系数中存在适当范围。
BET比表面积是通过BET法(氮吸附比表面积法)测量的比表面积,具体而言,根据吸附在载体表面的液氮的吸附量求出。更具体而言,例如,可以使用自动比表面积测量装置(Macsorb model 1208,Mountech公司制)等,使氮吸附在样品表面,通过流动法(BET单点式)测量样品的BET比表面积[m2/g]。
式(1)中的FR×AD是表示载体流动性的指标。如果载体的流动性过高,则与调色剂的混合性降低,调色剂带电性降低。另一方面,如果载体的流动性过低,则显影容器20内的显影剂的输送速度降低,在高打印率的图像连续的情况下,会发生图像浓度降低的情况。因此,载体的流动性存在适当的范围。
FR是载体流动性,是表示排出50g载体的时间的值[s/50g]。关于载体的排出量,与重量相比以体积考虑时更符合实际的行为,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载体的流动性的指标,使用将FR用载体的体积比重AD[g/cm3]修正后的FR×AD。
FR能够根据“JIS(日本工业标准)Z2502”进行测量。详细而言,准备金属制的漏斗(圆锥角度:60°、孔直径:2.5mm、孔长度:3.2mm),在堵塞漏斗的孔的状态下,将50g样品(载体)放入漏斗中。接着,在打开漏斗的孔的同时,使用秒表开始测量时间,在最后的载体离开孔的瞬间结束测量。测量的时间(通过时间)相当于FR。AD能够以“金属粉末表观密度试验法,JIS-Z2504”为基准进行测量。
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载体流动性高,容易依赖于搅拌输送螺杆25和供给输送螺杆26的旋转。因此,容易在搅拌输送螺杆25的第一输送叶片25b和第二输送叶片25c的交点31被压缩。因此,通过与上述的第一输送叶片25b、第二输送叶片25c的交点31不与刮板41重叠的搅拌输送螺杆25组合,能够抑制调色剂浓度传感器29及刮板41附近的显影剂的压缩,提高调色剂浓度的检测精度,使显影容器20内的调色剂浓度稳定。
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更。例如,本发明并不限定于图2所示那样的具备显影辊30的显影装置,也可以适用于使用含有调色剂和载体的双组分显影剂的各种显影装置。例如,也可以以完全相同的方式适用于如下显影装置:其具备在外周面承载显影剂的磁性辊(调色剂供给辊),仅将磁性辊所承载的显影剂中的调色剂供给至显影辊30,由此在显影辊30的外周面形成调色剂层,对感光鼓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
另外,本发明不限于图1所示的串列式彩色打印机,也可以适用于数字或模拟方式的单色复印机、单色打印机、彩色复印机、传真机等使用双组分显影方式的各种图像形成装置。以下,通过实施例更具体地说明本发明的效果。
[实施例1]
[含有铁电粒子的载体的制造]
[制造例1]
将500g有机硅树脂(信越化学工业公司制、KR-255)、150g钛酸钡(堺化学公司制、水热合成法)、10g炭黑(Lion公司制、柯琴黑EC)、1450g甲苯用均质混合机分散,得到涂布液。使用流化床型涂布装置,将得到的涂布液在200℃的加热下散布在5kg载体芯(Mn铁氧体载体、体积平均粒径34.7μm、饱和磁化70emu/g、矫顽磁力8Oe、DOWA IP CREATION公司制)上,用涂布液涂敷载体芯。然后,使用电炉在250℃下煅烧1小时,冷却后使用筛进行粉碎、分级,得到在涂层中含有30质量份铁电粒子(钛酸钡)的体积平均粒径(D50)52.3μm的载体。
另外,钛酸钡、载体芯的体积平均粒径(D50)使用激光衍射/散射式粒度分布测量装置(LA-950,堀场制作所公司制)测量。
[实施例2]
[刮板的配置产生的调色剂浓度的稳定化效果]
对于使第一输送叶片25b和第二输送叶片25c的交点31与刮板41的位置关系发生变化时的基于调色剂浓度传感器29的调色剂浓度的稳定化效果进行了调查。试验方法是将制造例1中制造的含有载体的双组分显影剂填充至图2所示那样的显影装置3a~3d中,并搭载在试验机上。另外,试验在包含感光鼓1a和显影装置3a的青色的图像形成部Pa中进行。
作为试验方法,准备了以下的显影装置3a:相对于搅拌输送室21内的显影剂输送方向(箭头P方向)在比搅拌输送螺杆25的轴向长度的3/4处更靠下游侧且与上游侧连通部20e相比向上游侧(以下,称为下游侧)靠近第一输送叶片25b的一个间距的位置处配置有作为调色剂浓度传感器29的无头传感器(无头)以及带头传感器(有头)的显影装置3a、以及在比搅拌输送螺杆25的轴向长度的3/4处更靠上游侧(以下,称为上游侧)配置有作为调色剂浓度传感器29的无头传感器以及带头传感器的显影装置3a。
在上述4种显影装置3a上,安装分别将刮板41相对于显影剂输送方向的最靠近上游侧的交点31的相位变更为0°、45°、90°、135°的搅拌输送螺杆25,并在显影容器20中分别填充显影剂300g。
然后,在常温常湿环境(R/R环境,23℃,50%)下,连续打印100k张打印率2%的测试图像,评价由调色剂浓度传感器29检测到的调色剂浓度变动以及图像灰雾的产生。通过目视对图像灰雾进行评价,将非常显眼的评价为×,将虽产生但不成为问题的评价为△,将几乎没有产生的评价为〇。
搅拌输送螺杆25的第一输送叶片25b的外径为18mm、间距为30mm,第二输送叶片25c的外径为12mm、间距为30mm,第一输送叶片25b与第二输送叶片25c的外径之比为1.6。
对于显影条件,使用在外周面形成有80列凹部(滚花加工)的外径20mm的显影辊30,使用厚度1.5mm的不锈钢(SUS430)制的磁性刮刀作为限制刮刀27。显影辊30的显影剂输送量为320~370g/m2,显影辊30相对于感光鼓1a~1d的圆周速度比为1.8(在对置位置进行跟踪旋转)。在显影辊30上施加在50~250V的直流电压上叠加峰-峰值(Vpp)1125V、频率10kHz、duty=50%的交流电压而成的显影电压。
感光鼓1a~1d使用相对介电常数11的非晶硅(a-Si)感光体,感光鼓1a~1d-显影辊30间的距离(DS间距离)为0.375±0.025mm,显影辊30的显影剂输送量为350g/m2。调色剂使用平均粒径6.8μm的带正电性调色剂,显影剂中的初始调色剂浓度(调色剂相对于载体的重量比)为6%。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由表1可知,在任一显影装置3a中,在刮板41相对于交点31的相位为45°~135°的情况下,与相位为0°的情况相比,调色剂浓度变动变小。这是因为,由于在刮板41附近不存在第一输送叶片25b和第二输送叶片25c的交点31,因此能够抑制显影剂的压缩引起的载体密度的上升,提高调色剂浓度的检测精度。其中,在刮板41的相位为45°~90°的情况下,图像灰雾的产生也进一步被抑制。
另外,在将调色剂浓度传感器29配置在下游侧的情况下,与将调色剂浓度传感器29配置在上游侧的情况相比,调色剂浓度变动变小。这是因为从显影剂补给口20g补给的调色剂均匀地分散在搅拌输送室21内的显影剂中,调色剂浓度在处于稳定的状态下到达调色剂浓度传感器29和刮板41。
另外,在使用无头传感器作为调色剂浓度传感器29的情况下,与使用带头传感器的情况相比,调色剂浓度变动变小。这是因为,在无头传感器中,由于在检测面与内壁面21a之间不产生台阶,因此消除了台阶部分的显影剂的密度变动,调色剂浓度的检测精度提高。
根据以上结果,确认了:在使用刮板41相对于第一输送叶片25b和第二输送叶片25c的交点31的相位为45°~135°的搅拌输送螺杆25的显影装置3a中,能够稳定地检测调色剂浓度,并能够抑制图像灰雾。另外,确认了:通过将调色剂浓度传感器29配置在比搅拌输送螺杆25的轴向长度的3/4处更靠下游侧且比上游侧连通部20e靠上游侧第一输送叶片25b的一个间距的位置,进而使用无头传感器作为调色剂浓度传感器29,能够更有效地抑制调色剂浓度变动和图像灰雾。
[实施例3]
[基于载体的涂层中的钛酸钡的添加量的图像灰雾的消除效果]
调查了使载体的涂层中的钛酸钡的添加量发生变化时的图像灰雾的消除效果。作为试验方法,将钛酸钡相对于形成涂层的涂层树脂的添加量变更为0质量份(未添加)、10质量份、30质量份、50质量份,通过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制造载体。使用制造的载体,在与实施例2同样的图像形成条件下,确认了在高温高湿环境(HH环境、32.5℃、80%)下放置48小时后的显影装置3a的图像灰雾。通过图像灰雾的评价,确认了对白纸进行连续打印并且到图像灰雾改善到一定水平为止的打印张数。通过目视对图像灰雾程度进行了评价。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由表2可知,添加至载体的涂层中的钛酸钡的添加量越多,图像灰雾越快消除。更详细而言,当钛酸钡的添加量为5质量份~50质量份时,具有改善图像灰雾的效果,但如果钛酸钡的添加量为30质量份以上,则用于消除图像灰雾的印刷张数的减少趋于减慢和饱和,因此认为,作为钛酸钡的添加量,最优选30质量份附近。另外,虽然在此没有记载,但确认了通过添加钛酸钡,与图像灰雾同样地,调色剂飞散也得到改善。
本发明可用于具有检测显影容器内的双组分显影剂的调色剂浓度的调色剂浓度传感器、和与搅拌输送部件一起旋转从而清洁调色剂浓度传感器的检测面的刮板的显影装置。通过利用本发明,可提供一种能够高精度地检测显影容器内的调色剂浓度、并能够抑制由调色剂的过剩供给引起的图像灰雾的产生的显影装置以及具备该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Claims (9)
1.一种显影装置,具备:
显影容器,其具有:
多个输送室,其包括相互并列配置的第一输送室、第二输送室;
分隔壁,其沿长度方向划分所述第一输送室及所述第二输送室;以及
连通部,其在所述分隔壁的两端部侧连通所述第一输送室和所述第二输送室,
并且容纳含有载体和调色剂的双组分显影剂;
第一搅拌输送部件,其在第一方向上搅拌、输送所述第一输送室内的所述显影剂;
第二搅拌输送部件,其在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即第二方向上搅拌、输送所述第二输送室内的所述显影剂;
显影剂承载体,其可旋转地支承于所述显影容器,将所述第二输送室内的所述显影剂承载在表面上;
调色剂浓度传感器,其配置在所述第一输送室的内壁面上,并检测所述显影剂中的调色剂浓度;以及
刮板,其附设在所述第一搅拌输送部件上,通过与所述第一搅拌输送部件一起旋转,使所述调色剂浓度传感器附近的所述显影剂移动,
所述显影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搅拌输送部件具备:
旋转轴,其可旋转地支承在所述显影容器内;
第一输送叶片,其形成在所述旋转轴的外周面上,通过所述旋转轴的旋转将显影剂向所述第一方向输送;以及
第二输送叶片,其以与所述第一输送叶片的形成区域重叠的方式形成在所述旋转轴的外周面上,与所述第一输送叶片为反相位,且径向高度比所述第一输送叶片低,
其中,所述刮板与所述旋转轴大致平行地配置在与所述第一输送叶片及所述第二输送叶片的交点在轴向上不同的位置,
所述刮板的相位相对于所述第一方向的最靠近上游侧的所述交点为45°~13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刮板的相位相对于所述第一方向的最靠近上游侧的所述交点为45°~9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从所述第一输送室内的显影剂输送方向的上游侧观察,所述调色剂浓度传感器配置在比所述第一搅拌输送部件的轴向长度的3/4处更靠下游侧且与所述连通部相比向上游侧靠近所述第一输送叶片的1/2间距量以上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刮板由基材和纤维制片材构成,所述基材由柔性薄膜构成,所述纤维制片材层叠在所述基材的旋转方向下游侧的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色剂浓度传感器是检测面埋没在所述第一输送室的内壁面中的无头传感器。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载体是在磁性体的粒子即载体芯的表面形成了树脂制的涂层的载体,满足以下的式(1),
0.73≤FR×AD/形状系数≤2.10 (1),
其中,
FR是排出50g载体的时间[s/50g],
AD是载体的体积比重[g/cm3],
形状系数是根据实测载体体积平均粒径/BET比表面积计算出的载体粒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涂层含有钛酸钡作为铁电体,
相对于100质量份的形成所述涂层的涂布树脂,所述钛酸钡的添加量为5~45质量份。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相对于100质量份的所述涂布树脂,所述钛酸钡的添加量为25~45质量份。
9.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具备:
像承载体;以及
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显影装置,所述显影装置使所述调色剂附着在形成于所述像承载体的静电潜像上而形成调色剂像。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21116249A JP2023012670A (ja) | 2021-07-14 | 2021-07-14 | 現像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
JP2021-116249 | 2021-07-14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616879A true CN115616879A (zh) | 2023-01-17 |
Family
ID=848566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802726.1A Pending CN115616879A (zh) | 2021-07-14 | 2022-07-07 | 显影装置以及具备该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650521B2 (zh) |
JP (1) | JP2023012670A (zh) |
CN (1) | CN115616879A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8033109A (ja) | 2006-07-31 | 2008-02-14 | Kyocera Mita Corp | 粉体攪拌搬送部材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現像装置 |
JP5970444B2 (ja) * | 2013-11-11 | 2016-08-17 |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現像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
JP6642487B2 (ja) * | 2017-03-03 | 2020-02-05 |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現像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
-
2021
- 2021-07-14 JP JP2021116249A patent/JP2023012670A/ja active Pending
-
2022
- 2022-07-07 CN CN202210802726.1A patent/CN115616879A/zh active Pending
- 2022-07-08 US US17/861,130 patent/US11650521B2/en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11650521B2 (en) | 2023-05-16 |
US20230022854A1 (en) | 2023-01-26 |
JP2023012670A (ja) | 2023-01-2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5141302B2 (ja) |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US7386261B2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movable developing devices and developer replenishment device | |
JP5175923B2 (ja) | 現像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現像剤攪拌搬送方法 | |
US7502579B2 (en) | Developing device using developer of particular properties suitable therefore | |
US20110052271A1 (en) | Develop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 |
CN115616879A (zh) | 显影装置以及具备该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 |
US11003110B2 (en) | Developing device | |
KR20180127926A (ko) | 반송 스크류 및 현상 장치 | |
JP6610564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US20230012651A1 (en) | Develop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 |
US11906911B2 (en) | Develop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developer conveying member and toner concentration sensor | |
US11906910B2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developer conveying member and toner concentration sensor | |
JP2023012667A (ja) | 現像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 |
US11693350B2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US8948662B2 (en) | Two-component developer, develop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JP5750378B2 (ja) | 現像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 |
US10324394B2 (en) | Developing device | |
JPH1020640A (ja) | 現像装置 | |
JP5641838B2 (ja) |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23012675A (ja) | 現像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15004863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18109720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18005060A (ja) |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01147578A (ja) | 現像装置及びこの現像装置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11053394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