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614961A -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614961A
CN115614961A CN202110809133.3A CN202110809133A CN115614961A CN 115614961 A CN115614961 A CN 115614961A CN 202110809133 A CN202110809133 A CN 202110809133A CN 115614961 A CN115614961 A CN 1156149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ngle
air conditioner
deflector
ou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80913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戚文端
白军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809133.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614961A/zh
Publication of CN1156149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1496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5Electronic processing for selecting an operating mode
    • F24F11/67Switching between heating and cooling mod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5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 F24F11/61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using tim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24F11/74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 F24F11/77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by controlling the speed of ventil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24F11/79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the direction of the supplied ai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10Temperatur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在所述空调器启动制热运行时,获取室内环境温度;根据所述室内环境温度确定所述空调器的室内风机的升速速率和/或所述空调器出风口的导风板的打开速率;根据所述升速速率控制所述室内风机提高转速运行,且/或,根据所述打开速率控制所述导风板从第一导风角度打开至第二导风角度;其中,所述第一导风角度下所述导风板遮挡所述出风口,所述第二导风角度下所述导风板打开所述出风口。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空调器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本发明旨在实现空调防冷风同时保证空调制热效率,提高用户舒适性。

Description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空调器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空调器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目前,很多空调器具有防冷风功能,在空调启动制热运行的防冷风阶段,一般在室内盘管温度足够高时才打开出风口或开启风机。
然而,目前空调器防冷风控制的过程中,无论导风板打开出风口还是风机一般按照预先设置的速率进行,速率过快则会导致空调出风温度上升过慢使冷风吹人,速率过慢则会影响空调器的出热风效率,影响用户舒适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空调器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旨在实现空调防冷风同时保证空调制热效率,提高用户舒适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所述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所述空调器启动制热运行时,获取室内环境温度;
根据所述室内环境温度确定所述空调器的室内风机的升速速率和/或所述空调器出风口的导风板的打开速率;
根据所述升速速率控制所述室内风机提高转速运行,且/或,根据所述打开速率控制所述导风板从第一导风角度打开至第二导风角度;
其中,所述第一导风角度下所述导风板遮挡所述出风口,所述第二导风角度下所述导风板打开所述出风口。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室内环境温度确定所述空调器的室内风机的升速速率和/或所述空调器出风口的导风板的打开速率的步骤包括:
确定所述室内环境温度对应的目标时长;所述目标时长为所述导风板从所述第一导风角度打开至所述第二导风角度的所需时长;
根据目标角度值和所述目标时长确定所述打开速率,且/或,根据目标转速值确定所述升速速率;
其中,所述目标角度值为所述第一导风角度与所述第二导风角度之间的角度差值,所述目标转速值为所述空调器启动制热后室内风机转速所需运行的目标值。
可选地,所述确定所述室内环境温度对应的目标时长的步骤包括:
确定所述室内环境温度所在的目标温度区间;
根据所述目标温度区间确定所述目标时长;
所述目标时长随所述目标温度区间内的温度增大呈减小趋势。
可选地,所述出风口设有多于一个所述导风板,多于一个所述导风板分别定义为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所述第一导风板活动设于所述出风口的上侧,所述第二导风板活动设于所述出风口的下侧,
定义所述第一导风板对应的所述第一导风角度为第一角度,定义所述第二导风板对应的所述第一导风角度为第二角度,所述第一角度与所述第二角度对应的所述第一导风板与所述第二导风板配合部分遮挡或全部遮挡所述出风口;
定义所述第一导风板对应的所述第二导风角度为第三角度,定义所述第二导风板对应的所述第二导风角度为第四角度,所述第三角度与所述第四角度对应的所述第一导风板与所述第二导风板配合打开所述出风口。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室内环境温度确定所述空调器出风口的导风板的打开速率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室内环境温度确定所述第一导风板的第一打开速率和所述第二导风板的第二打开速率;
所述根据所述打开速率控制所述导风板从第一导风角度打开至第二导风角度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打开速率控制所述第一导风板从所述第一角度打开至所述第三角度,根据所述第二打开速率控制所述第二导风板从所述第二角度打开至所述第四角度。
可选地,所述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空调器在制热运行过程中启动化霜运行或所述空调器制热运行过程中压缩机停机时,控制所述第一导风板以所述第一角度运行、并控制所述第二导风板以所述第二角度运行,以使所述第一导风板遮挡所述出风口的上部区域、且所述空调器的风道吹向所述出风口的气流从所述出风口的下部区域吹出并经过所述第二导风板的导向后向上方吹入室内;
在所述第一导风板以所述第一角度运行、且所述第二导风板以所述第二角度运行的过程中,执行所述在所述空调器启动制热运行时,获取室内环境温度的步骤。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打开速率控制所述导风板从第一导风角度打开至第二导风角度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打开速率控制所述第一导风板从所述第一角度打开至所述第三角度、并根据所述打开速率控制所述第二导风板从所述第二角度打开至所述第四角度,以使所述第一导风板打开所述上部区域、所述风道内的气流在所述第一导风板与所述第二导风板配合导向后朝向下方送入室内。
可选地,所述导风板活动设于所述出风口的上侧,所述根据所述打开速率控制所述导风板从第一导风角度打开至第二导风角度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获取所述出风口的出风温度;
当所述出风温度大于目标温度阈值时,控制所述导风板调整导风角度,以增大所述空调器朝向下方的送风量。
可选地,所述控制所述导风板调整导风角度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出风温度确定所述导风板的角度调整参数;所述角度调整参数对应的所述送风量随所述出风温度增大呈增大趋势;
根据所述角度调整参数控制所述导风板调整导风角度。
此外,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还提出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设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设有导风板;
室内风机,所述室内风机设于所述壳体内;
控制装置,所述导风板和/或所述室内风机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所述控制装置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空调器的控制程序,所述空调器的控制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此外,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还提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空调器的控制程序,所述空调器的控制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该方法在空调器制热启动时,室内风机的升速速率和/或导风板的打开速率根据室内环境温度确定,室内风机按照所确定的升速速率提高转速和/或导风板按照所确定的打开速率运行以使出风口从关闭状态切换至打开状态,基于此,室内风机转速和/或出风口的出风量可适应于室内环境的当前温度情况逐渐增大,相比于预先设置的速率更贴合当前室内环境的当前情况,从而实现空调防止冷风吹人的同时保证空调制热效率,提高用户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空调器一实施例的出风口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空调器一实施例运行涉及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空调器的控制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图3中步骤S20的细化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又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实施例的主要解决方案是:在所述空调器启动制热运行时,获取室内环境温度;根据所述室内环境温度确定所述空调器的室内风机的升速速率和/或所述空调器出风口的导风板的打开速率;根据所述打开速率控制所述导风板从第一导风角度打开至第二导风角度,且/或,根据所述升速速率控制所述室内风机提高转速运行;所述第一导风角度下所述导风板遮挡所述出风口,所述第二导风角度下所述导风板打开所述出风口。
由于现有技术中,空调器防冷风控制的过程中,无论导风板打开出风口还是风机一般按照预先设置的速率进行,速率过快则会导致空调出风温度上升过慢使冷风吹人,速率过慢则会影响空调器的出热风效率,影响用户舒适性。
本发明提供上述的解决方案,旨在实现空调防冷风同时保证空调制热效率,提高用户舒适性。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一种空调器。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空调器为壁挂式空调。在其他实施例中,空调器也可根据实际需求为柜式空调、吊顶式空调、移动空调、窗式空调等。
在本实施例中,参照图1,空调器包括壳体1,壳体1设有出风口01,出风口01上设有导风板2。
具体的,导风板2活动设于出风口01且具有不同的导风位置,例如导风板2可转动或滑动设于出风口01。导风板2处于不同导风位置时,出风口01具有不同出风方向和/或出风量。
导风板2的数量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在本实施例中,导风板2的数量为两个;在其他实施例中,导风板2的数量也可为一个或多于两个。
具体的,壳体1内设有与出风口01连通的风道,风道内设有室内换热器和室内风机3。在室内风机3的驱动下,室内空气进入风道后经过室内换热器进行换热,换热后的空气从出风口01送入室内环境。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出风口01设有多于一个导风板2,分别定义为第一导风板21和第二导风板22。第一导风板21转动设于出风口01的上侧,第二导风板22转动设于出风口01的下侧。
第一导风板21板面的面积小于第二导风板22板面的面积。第二导风板22封闭或部分遮挡出风口01时,第一导风板21位于第二导风板22的内侧。第二导风板22位于第一导风板21内侧时可对风道内吹向第一导风板21的气流方向或风量进行调节;第一导风板21打开出风口01时,第二导风板22可对出风口01的出风方向进行调节。
进一步的,空调器还可包括温度检测模块4,温度检测模块4用于检测室内环境温度。在本实施例中,温度检测模块4设于风道的回风口。在其他实施例中,温度检测模块4也可设于空调器作用的室内环境。
进一步的,空调器还可包括控制装置,参照图2,上述的导风板2、室内风机3、温度检测模块4均与这里的控制装置。控制装置可控制导风板2和室内风机3的运行,也可获取温度检测模块4检测的温度数据。
控制装置包括:处理器1001(例如CPU),存储器1002以及计时器1003等。处理器1001与存储器1002、计时器1003通过通信总线连接。存储器1002可以是高速RAM存储器,也可以是稳定的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磁盘存储器。存储器1002可选的还可以是独立于前述处理器1001的存储装置。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2中示出的装置结构并不构成对装置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如图2所示,作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存储器1002中可以包括空调器的控制程序。在图2所示的装置中,处理器1001可以用于调用存储器1002中存储的空调器的控制程序,并执行以下实施例中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相关步骤操作。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应用于对上述空调器进行控制。
参照图3,提出本申请空调器的控制方法一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S10,在所述空调器启动制热运行时,获取室内环境温度;
这里的空调器启动制热模式,可以是空调器上电并启动制热模式运行,也可以是空调器的化霜模式结束后切换至制热模式、空调器达温停机后再次启动压缩机或空调器压缩机保护停机后再次启动压缩机。
室内环境温度具体可通过设于空调器回风口的温度检测模块检测得到。具体的,这里的室内环境温度为空调器启动制热时室内环境的初始温度。
步骤S20,根据所述室内环境温度确定所述空调器的室内风机的升速速率和/或所述空调器出风口的导风板的打开速率;
这里的升速速率具体指的是单位时间风机转速的提升幅度,例如室内风机每秒钟提升的转速值。不同的室内环境温度对应不同的升速速率。随室内环境温度的增大,所述升速速率呈减小趋势;反而言之,随室内环境温度的增小,所述升速速率呈减大趋势。室内环境温度与升速速率之间的第一对应关系可预先设置,可以是计算公式、映射关系等形式,基于第一对应关系,可确定当前室内环境温度所对应的室内风机的升速速率。
这里的打开速率具体指的是单位时间导风板的导风角度的变化值,例如导风板每秒钟打开的角度。不同的室内环境温度对应不同的打开速率。随室内环境温度的增大,所述打开速率呈减小趋势;反而言之,随室内环境温度的增小,所述打开速率呈减大趋势。室内环境温度与打开速率之间的第二对应关系可预先设置,可以是计算公式、映射关系等形式,基于第二对应关系,可确定当前室内环境温度所对应的导风板的打开速率。
步骤S30,根据所述升速速率控制所述室内风机提高转速运行,且/或,根据所述打开速率控制所述导风板从第一导风角度打开至第二导风角度;
其中,所述第一导风角度下所述导风板遮挡所述出风口,所述第二导风角度下所述导风板打开所述出风口。
第二导风角度下导风板打开出风口,风道内吹向出风口气流与导风板之间的夹角小于设定角度阈值。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出风角度下所述出风口的出风方向与所述导风板的板面平行,风道内的出风直吹入室内。定义出风口所在平面为基准面,则第二导风角度为导风板处于第二导风位置时导风板与基准面的夹角,第二导风角度为大于设定角度。
第一导风角度和第二导风角度可为预先设置的角度,也可根据空调器实际运行情况所确定的角度。具体的,可根据上述获取的室内环境温度确定这里的第二导风角度,室内环境温度越大,则第二导风角度对应的出风口的出风面积越大、且空调朝向下部空间的送风量越多。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根据上述确定的升速速率控制室内风机提高转速的同时根据上述确定的打开速率控制导风板从第一导风角度切换至第二导风角度。例如,可在空调器启动制热后,监测出风温度或室内换热器温度,在监测到的出风温度或室内换热器温度大于设定温度阈值时,根据上述确定的升速速率控制室内风机提高转速的同时根据上述确定的打开速率控制导风板从第一导风角度切换至第二导风角度;也可在空调器启动制热时,直接根据上述确定的升速速率控制室内风机提高转速的同时根据上述确定的打开速率控制导风板从第一导风角度切换至第二导风角度;还可在空调器启动制热时先根据上述确定的打开速率控制导风板从第一导风角度切换至第二导风角度,在导风板打开的过程中监测空调的出风温度或室内换热器温度,在监测到出风温度或室内换热器温度大于设定温度阈值时根据上述确定的打开速率控制导风板从第一导风角度切换至第二导风角度,等等。
在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根据上述确定的升速速率控制室内风机提高转速的同时、之前或之后,可控制导风板按照预先设置的设定打开速率从第一导风角度切换至第二导风角度。例如,可在空调器启动制热后,监测出风温度或室内换热器温度,在监测到的出风温度或室内换热器温度大于设定温度阈值时,控制导风板按照预先设置的设定打开速率从第一导风角度切换至第二导风角度,在导风板打开的过程中或之后,根据上述确定的升速速率控制室内风机提高转速;也可在空调器启动制热时,先根据上述确定的升速速率控制室内风机提高转速,在室内风机转速提高的过程中,监测空调的出风温度或室内换热器温度,在监测到的出风温度或室内换热器温度大于设定温度阈值时,控制导风板按照预先设置的设定打开速率从第一导风角度切换至第二导风角度,等等。
在本实施例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根据上述确定的打开速率控制导风板从第一导风角度切换至第二导风角度的同时、之前或之后,可控制室内风机按照预先设置的设定升速速率提高转速运行。例如,可在空调器启动制热后,监测出风温度或室内换热器温度,在监测到的出风温度或室内换热器温度大于设定温度阈值时,控制室内风机按照预先设置的设定升速速率提高转速运行,在室内风机转速提升的过程中或之后,根据上述确定的打开速率控制导风板从第一导风角度切换至第二导风角度;也可在空调器启动制热时,先根据上述确定的打开速率控制导风板从第一导风角度切换至第二导风角度,在导风板打开的过程中,监测空调的出风温度或室内换热器温度,在监测到的出风温度或室内换热器温度大于设定温度阈值时,控制室内风机按照预先设置的设定升速速率提高转速运行,等等。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该方法在空调器制热启动时,室内风机的升速速率和/或导风板的打开速率根据室内环境温度确定,室内风机按照所确定的升速速率提高转速和/或导风板按照所确定的打开速率运行以使出风口从关闭状态切换至打开状态,基于此,室内风机转速和/或出风口的出风量可适应于室内环境的当前温度情况逐渐增大,相比于预先设置的速率更贴合当前室内环境的当前情况,从而实现空调防止冷风吹人的同时保证空调制热效率,提高用户舒适性。其中,在根据室内环境温度所确定的打开速率和升速速率控制导风板打开和室内风机升速时,可提高防冷风控制过程导风板与室内风机协调性,可有效防止空调启动时由于体表温度与送风温度之间的差异产生冷感,提高室内盘管温度的提升效率,从而提高空调器的制热效率,实现用户舒适性的有效提高。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参照图4,步骤S20包括:
步骤S21,确定所述室内环境温度对应的目标时长;所述目标时长为所述导风板从所述第一导风角度打开至所述第二导风角度的所需时长;
不同的室内环境温度对应不同的目标时长,室内环境温度越大则目标时长越短,反而言之,室内环境温度越小则目标时长越长。具体的,可预先设置有温度与时长对应关系,可以是映射关系、计算公式等形式,基于温度与时长对应关系可确定当前室内环境温度所对应的目标时长。
在本实施例中,目标时长的确定过程具体如下:确定所述室内环境温度所在的目标温度区间;根据所述目标温度区间确定所述目标时长;所述目标时长随所述目标温度区间内的温度增大呈减小趋势。具体的,可预先将室内环境温度划分成多个预设温度区间,不同的预设温度区间对应设置不同的预设时长,基于此,通过确定室内环境温度所在的预设温度区间为目标温度区间,将目标温度区间所对应的预设时长作为目标时长。例如,定义室内环境的初始温度为T10,定义T11、T12、T13分别为温度阈值,T12<T11<T13,则T10在不同温度区间时,其所对应的目标时长如下:在T10≥T13时目标时长为t1;在T11≤T10<T13时目标时长为t2;在T12≤T10<T11时目标时长为t3;在T10<T12时目标时长为t4,其中,t1<t2<t3<t4。
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通过预设公式计算室内环境温度所对应的目标时长。
步骤S22,根据目标角度值和所述目标时长确定所述打开速率,且/或,根据目标转速值确定所述升速速率;其中,所述目标角度值为所述第一导风角度与所述第二导风角度之间的角度差值,所述目标转速值为所述空调器启动制热后室内风机转速所需运行的目标值。
目标角度值可通过第一导风角度与第二导风角度计算得到。目标转速值可为用户设置的风机转速值,也可以是预先设置的空调器制热运行的最大转速值,还可根据空调器实际运行情况确定的转速值。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目标角度值与目标时长计算打开速率,通过目标转速值与目标时长计算升速速率。具体的,将目标角度值与目标时长的比值作为打开速率,将目标转速值与目标时长的比值作为升速速率。
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通过预先设置的映射关系确定打开速率和升速速率,例如目标角度值与目标时长的映射表格,目标转速值与目标时长的映射表格等。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室内环境温度确定出风口从遮挡状态切换至打开状态所需的目标时长,再按照目标时长与风机和/或导风板所需运行的目标值来确定相应的动作速率,从而确保空调器的送风参数可与当前室内环境温度相匹配,确保空调器不会冷风吹人的同时其出风温度可快速升高,保证空调的制热效率。
进一步的,基于上述实施例,提出本申请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另一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出风口设有多于一个所述导风板,多于一个所述导风板分别定义为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所述第一导风板活动设于所述出风口的上侧,所述第二导风板活动设于所述出风口的下侧;
定义所述第一导风板对应的所述第一导风角度为第一角度,定义所述第二导风板对应的所述第一导风角度为第二角度,所述第一角度与所述第二角度对应的所述第一导风板与所述第二导风板配合部分遮挡或全部遮挡所述出风口;
定义所述第一导风板对应的所述第二导风角度为第三角度,定义所述第二导风板对应的所述第二导风角度为第四角度,所述第三角度与所述第四角度对应的所述第一导风板与所述第二导风板配合打开所述出风口。
例如,空调器关闭的过程中,第一导风板处于第一角度且第二导风板处于第二角度,以封闭出风口(如图1(a)所示),基于此,在空调器上电并启动制热运行时,可按照上述确定的打开速率控制第一导风板从第一角度切换至第三角度以及控制第二导风板从第二角度切换至第四角度,以打开出风口(如图1(b)所示)。
又如,空调器在制热运行过程中,需要进入使室内环境温度降低的运行状态(如化霜运行、达温停机或保护停机等状态)时,此时第一导风板以第一角度运行且第二导风板以第二角度运行,以部分遮挡出风口(如图1(c)所示),以避免空调冷风吹人;基于此,在空调器再次启动制热运行时,按照上述确定的打开速率控制第一导风板从第一角度切换至第三角度以及控制第二导风板从第二角度切换至第四角度,以打开出风口(如图1(b)所示)
基于此,可使出风口设有上下两个导风板的空调器,使出风口被部分遮挡还是全部遮挡的状态切换至打开的状态时,导风板从防冷风角度切换至制热角度时的速率均可适应于室内环境温度进行调控,保证两个导风板配合实现空调器可防止冷风吹人的同时保证制热效率。
进一步的,为了保证空调器的出风效果,第一导风板与第二导风板从配合遮挡切换至打开出风口时两个导风板分别所需调整的导风角度不同,基于此,基于此,所述根据所述室内环境温度确定所述空调器出风口的导风板的打开速率的步骤包括:根据所述室内环境温度确定所述第一导风板的第一打开速率和所述第二导风板的第二打开速率;所述根据所述打开速率控制所述导风板从第一导风角度打开至第二导风角度的步骤包括:根据所述第一打开速率控制所述第一导风板从所述第一角度打开至所述第三角度,根据所述第二打开速率控制所述第二导风板从所述第二角度打开至所述第四角度。此过程中,上下两个导风板可分别按照不同的打开速率从防冷风角度切换至制热角度,可保证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的打开过程相互协调,确保打开过程可通过两个导风板的角度精准配合实现出风温度的快速升高和防止冷风吹人。
例如,定义A为第一导风板从第一角度切换至第三角度所需打开的角度值,定义V(t)为第一打开速率,则不同室内环境温度T10时其对应的第一打开速率如下:
当T10≥T13时,V(t)=A/t1;
当T11≤T10<T13时,V(t)=A/t2;
当T12≤T10<T11时,V(t)=A/t3;
当T10<T12时,V(t)=A/t4;
其中,t1、t2、t3、t4分别为上述基于室内环境温度所确定的目标时长。
定义α为第二导风板从第二角度切换至第四角度所需打开的角度值,定义V(f)为第二打开速率,则不同室内环境温度T10时其对应的第二打开速率如下:
当T10≥T13时,V(f)=α/t1;
当T11≤T10<T13时,V(f)=α/t2;
当T12≤T10<T11时,V(f)=α/t3;
当T10<T12时,V(f)=α/t4;
其中,t1、t2、t3、t4分别为上述基于室内环境温度所确定的目标时长。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的打开速率也可相同。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还包括:当所述空调器在制热运行过程中启动化霜运行或所述空调器制热运行过程中压缩机停机时,控制所述第一导风板以所述第一角度运行、并控制所述第二导风板以所述第二角度运行,以使所述第一导风板遮挡所述出风口的上部区域、且所述空调器的风道吹向所述出风口的气流从所述出风口的下部区域吹出并经过所述第二导风板的导向后向上方吹入室内,如图1(c)所示;在所述第一导风板以所述第一角度运行、且所述第二导风板以所述第二角度运行的过程中,执行所述在所述空调器启动制热运行时,获取室内环境温度的步骤。基于此,空调器制热运行过程中进入其他会使出风温度降低的运行状态时,通过第一导风板与第二导风板的配合使空调器可通过向上出风对室内环境制热的同时冷风不会吹下方的用户,在制热重新启动后,再通过第一导风板与第二导风板适应于室内环境温度对应的速率配合打开出风口,从而保证用户的舒适性。
进一步的,所述根据所述打开速率控制所述导风板从第一导风角度打开至第二导风角度的步骤包括:根据所述打开速率控制所述第一导风板从所述第一角度打开至所述第三角度、并根据所述打开速率控制所述第二导风板从所述第二角度打开至所述第四角度,以使所述第一导风板打开所述上部区域、所述风道内的气流在所述第一导风板与所述第二导风板配合导向后朝向下方送入室内。基于此,有利于保证防冷风的同时提高空调器的制热效率。
进一步的,基于上述任一实施例,提出本申请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又一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风板活动设于所述出风口的上侧,参照图5,所述根据所述打开速率控制所述导风板从第一导风角度打开至第二导风角度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步骤S40,获取所述出风口的出风温度;
步骤S50,当所述出风温度大于目标温度阈值时,控制所述导风板调整导风角度,以增大所述空调器朝向下方的送风量。
具体的,这里的步骤S40和步骤S50,可在根据所述升速速率控制所述室内风机提高转速运行的过程中同步执行。
目标温度阈值可为预先设置的参数,也可根据室内环境温度所确定的参照。
在本实施例中,空调器出风口设有位于上侧的第一导风板和位于下侧的第二导风板,在第二导风板打开出风口的状态下可控制第一导风板调整导风角度的步骤。具体的,定义出风口所在平面为基准面,第一导风板与基准面的夹角为第一导风板的导风角度,在第二导风板打开出风口时,可减小第一导风板的导风角度以实现空调器向下方的出风量增大。例如,第一导风板从第一角度切换至第三角度且第二导风板从第二角度切换至第四角度时,可控制第二导风板维持第四角度运行,不断减小第三角度以实现空调器向下方的送风量增大。
此外,在其他实施例中,导风板也可设于出风口的下侧,定义出风口所在平面为基准面,导风板与基准面的夹角为导风板的导风角度,可增大导风板的导风角度以实现增大空调器朝向下方的送风量。
在出风温度大于目标温度阈值时,表明当前出风温度以提升足够高,通过导风板调整导风角度,以使空调器向下方送入的热量增多,有利于提高制热效率同时改善室内温度分层情况,提高用户舒适性。
控在控制导风板调整导风角度的过程中,可按照预设设置的固定角度调整参数控制导风板调整导风角度,也可根据空调器的实际运行工况确定的角度调整参数控制导风板调整导风角度。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根据所述出风温度确定所述导风板的角度调整参数;所述角度调整参数对应的所述送风量随所述出风温度增大呈增大趋势;根据所述角度调整参数控制所述导风板调整导风角度。基于此,可保证导风板的导风角度调整的准确性,从而用户不会吹到冷风同时保证空调器对空间均匀制热。
此外,本发明实施例还提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空调器的控制程序,所述空调器的控制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空调器的控制方法任一实施例的相关步骤。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如上所述的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空调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所述空调器启动制热运行时,获取室内环境温度;
根据所述室内环境温度确定所述空调器的室内风机的升速速率和/或所述空调器出风口的导风板的打开速率;
根据所述升速速率控制所述室内风机提高转速运行,且/或,根据所述打开速率控制所述导风板从第一导风角度打开至第二导风角度;
其中,所述第一导风角度下所述导风板遮挡所述出风口,所述第二导风角度下所述导风板打开所述出风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室内环境温度确定所述空调器的室内风机的升速速率和/或所述空调器出风口的导风板的打开速率的步骤包括:
确定所述室内环境温度对应的目标时长;所述目标时长为所述导风板从所述第一导风角度打开至所述第二导风角度的所需时长;
根据目标角度值和所述目标时长确定所述打开速率,且/或,根据目标转速值确定所述升速速率;
其中,所述目标角度值为所述第一导风角度与所述第二导风角度之间的角度差值,所述目标转速值为所述空调器启动制热后室内风机转速所需运行的目标值。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室内环境温度对应的目标时长的步骤包括:
确定所述室内环境温度所在的目标温度区间;
根据所述目标温度区间确定所述目标时长;
所述目标时长随所述目标温度区间内的温度增大呈减小趋势。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设有多于一个所述导风板,多于一个所述导风板分别定义为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所述第一导风板活动设于所述出风口的上侧,所述第二导风板活动设于所述出风口的下侧,
定义所述第一导风板对应的所述第一导风角度为第一角度,定义所述第二导风板对应的所述第一导风角度为第二角度,所述第一角度与所述第二角度对应的所述第一导风板与所述第二导风板配合部分遮挡或全部遮挡所述出风口;
定义所述第一导风板对应的所述第二导风角度为第三角度,定义所述第二导风板对应的所述第二导风角度为第四角度,所述第三角度与所述第四角度对应的所述第一导风板与所述第二导风板配合打开所述出风口。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室内环境温度确定所述空调器出风口的导风板的打开速率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室内环境温度确定所述第一导风板的第一打开速率和所述第二导风板的第二打开速率;
所述根据所述打开速率控制所述导风板从第一导风角度打开至第二导风角度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打开速率控制所述第一导风板从所述第一角度打开至所述第三角度,根据所述第二打开速率控制所述第二导风板从所述第二角度打开至所述第四角度。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空调器在制热运行过程中启动化霜运行或所述空调器制热运行过程中压缩机停机时,控制所述第一导风板以所述第一角度运行、并控制所述第二导风板以所述第二角度运行,以使所述第一导风板遮挡所述出风口的上部区域、且所述空调器的风道吹向所述出风口的气流从所述出风口的下部区域吹出并经过所述第二导风板的导向后向上方吹入室内;
在所述第一导风板以所述第一角度运行、且所述第二导风板以所述第二角度运行的过程中,执行所述在所述空调器启动制热运行时,获取室内环境温度的步骤。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打开速率控制所述导风板从第一导风角度打开至第二导风角度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打开速率控制所述第一导风板从所述第一角度打开至所述第三角度、并根据所述打开速率控制所述第二导风板从所述第二角度打开至所述第四角度,以使所述第一导风板打开所述上部区域、所述风道内的气流在所述第一导风板与所述第二导风板配合导向后朝向下方送入室内。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板活动设于所述出风口的上侧,所述根据所述打开速率控制所述导风板从第一导风角度打开至第二导风角度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获取所述出风口的出风温度;
当所述出风温度大于目标温度阈值时,控制所述导风板调整导风角度,以增大所述空调器朝向下方的送风量。
9.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所述导风板调整导风角度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出风温度确定所述导风板的角度调整参数;所述角度调整参数对应的所述送风量随所述出风温度增大呈增大趋势;
根据所述角度调整参数控制所述导风板调整导风角度。
10.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设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设有导风板;
室内风机,所述室内风机设于所述壳体内;
控制装置,所述导风板和/或所述室内风机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所述控制装置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空调器的控制程序,所述空调器的控制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11.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空调器的控制程序,所述空调器的控制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CN202110809133.3A 2021-07-16 2021-07-16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561496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09133.3A CN115614961A (zh) 2021-07-16 2021-07-16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09133.3A CN115614961A (zh) 2021-07-16 2021-07-16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14961A true CN115614961A (zh) 2023-01-17

Family

ID=848550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809133.3A Pending CN115614961A (zh) 2021-07-16 2021-07-16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614961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469909B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11536673B (zh)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空调器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8489022B (zh) 空调器控制方法、空调器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8592320B (zh) 空调器控制方法、空调器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5042782A (zh)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1520864A (zh)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0848812B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与装置
EP3855081A1 (en) Air conditioner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CN113418234B (zh) 落地式空调及其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8332342B (zh) 空调器制热运行控制方法
CN115614960A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780235B (zh) 一种空调器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CN115614961A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981646A (zh) 空调器的清洁方法、空调器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10260488A (zh) 电机功率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CN109612040B (zh)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及存储介质
CN113405161B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418232B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303838A (zh) 空调室内机及控制方法、装置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15325670A (zh) 空调及其制冷控制方法
CN113418231B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5682288A (zh) 一种导风装置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控制设备及介质
CN115614959A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5614962A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5235069B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