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610149A - 压敏转印式粘着带 - Google Patents

压敏转印式粘着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610149A
CN115610149A CN202210792412.8A CN202210792412A CN115610149A CN 115610149 A CN115610149 A CN 115610149A CN 202210792412 A CN202210792412 A CN 202210792412A CN 115610149 A CN115610149 A CN 1156101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hesive
transfer
region
main
ta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79241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清水贵弘
岸本大辉
落合辽太郎
大桥顺一
大桥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kuy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okuy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kuyo Co Ltd filed Critical Kokuyo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56101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1014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4DECORATIVE ARTS
    • B44CPRODUCING DECORATIVE EFFECTS; MOSAICS; TARSIA WORK; PAPERHANGING
    • B44C1/00Processe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producing decorative surface effects
    • B44C1/16Processe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producing decorative surface effects for applying transfer pictures or the like
    • B44C1/165Processe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producing decorative surface effects for applying transfer pictures or the like for decalcomanias; sheet material therefor
    • B44C1/17Dry transfer
    • B44C1/1733Decalcomanias applied under pressure only, e.g. provided with a pressure sensitive adhesive
    • B44C1/1741Decalcomanias provided with a layer being specially adapted to facilitate their release from a temporary carrie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2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arri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3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sed by the adhesive composition
    • C09J7/38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s [PSA]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3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sed by the adhesive composition
    • C09J7/38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s [PSA]
    • C09J7/381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s [PSA] based on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involving only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9J7/385Acrylic polym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301/0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2301/1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adhesive tape or sheet
    • C09J2301/12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adhesive tape or sheet by the arrangement of layers
    • C09J2301/122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adhesive tape or sheet by the arrangement of layers the adhesive layer being present only on one side of the carrier, e.g. single-sided adhesive tap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301/0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2301/2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adhesive itself
    • C09J2301/204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adhesive itself the adhesive coating being discontinuou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301/0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2301/3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chemical, physico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adhesive or the carrier
    • C09J2301/302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chemical, physico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adhesive or the carrier the adhesive being pressure-sensitive, i.e. tacky at temperatures inferior to 30°C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433/00Presence of (meth)acrylic polymer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Adhesive Tapes (AREA)
  • Adhesives Or Adhesive Processes (AREA)

Abstract

提供进一步提高粘着剂的涂布面积率并且尽管如此断胶也优异的压敏转印式粘着带或转印用具。构成如下粘着带(1),该粘着带具备在转印方向上延伸的带基材(11)和在带基材的一个面涂覆粘着剂而成的多个粘着剂块(122),并构成为利用转印头(33)将带基材的各部依次按压附着于转印对象面由此将粘着剂(12)转印到转印对象面,粘着剂块具有在外缘没有角的主要粘着剂区域(13)、和具有比主要粘着剂区域小的面积且从主要粘着剂区域的一部分一体地突出的微小粘着剂区域(14),以其他粘着剂块的微小粘着剂区域进入在相邻的粘着剂块的主要粘着剂区域间形成的间隙的方式使多个粘着剂块隔着空隙部地排列。

Description

压敏转印式粘着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支承用于粘接信封等纸类及其他被粘物(日文:被着物)的用途的粘着剂的压敏转印式粘着带。
背景技术
所谓的“胶带(日文:テープ糊)”、即在长尺寸的带状的基材设置有粘着剂层的压敏转印式粘着带、以及装填有该压敏转印式粘着带的转印用具广为流通(例如,参照下述现有技术文献)。转印用具具备:将压敏转印式粘着带以卷绕的状态保持的放出卷轴、供带绕挂的转印头、以及将带卷取的卷取卷轴。
欲使用转印用具将粘着剂涂抹在被粘物的转印对象面、例如信封的封盖(折回片、盖)等的用户把持转印用具,将转印头按在转印对象面上,在该状态下以将转印用具沿一定的方向拉动的方式进行操作。通过该操作,衬有粘着剂的带基材被从放出卷轴放出并前往转印头,带基材及被其支承的粘着剂经由转印头而被按压于转印对象面,作为其结果,粘着剂从带基材转印到转印对象面。转印了粘着剂之后的带基材被与放出卷轴联动的卷取卷轴卷取而回收。
在这种产品中,与粘着力一起受到重视的是使用时的“断胶(日文:糊切れ)”的优异。若断胶差,则会在带基材和转印对象面发生互相争夺粘着剂那样的拔丝(日文:綱引き),在两者之间粘着剂一边拉丝一边撕裂,粘着剂的一部分会残留在带基材上。
作为改善断胶的有效的方法,以往,采用了援用丝网印刷、凹版印刷、胶版印刷,柔版印刷等印刷技术、在带基材上间歇地涂覆无数小粘着剂块的点图案涂覆。作为点图案的其他长处,还可以举出以下方面:在将粘着剂转印到转印对象面时,能够从散布的粘着剂块之间排出并释放空气,能够有效地避免在粘着剂与被粘物之间困入空气而产生气泡、褶皱的问题。
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胶带<点点胶(英文:dotliner)>|国誉文具”(点点胶、国誉各为注册商标),[在线],令和3年,国誉株式会社,[令和3年5月11日检索],互联网<URL:https://www.kokuyo-st.co.jp/stationery/dotliner/>(日文:“テープのり<ドットライナー>|コクヨステーショナリー”(ドットライナー、コクヨはそれぞれ登録商標)、[online]、令和3年、コクヨ株式会社、[令和3年5月11日検索]、インターネット<URL:https://www.kokuyo-st.co.jp/stationery/dotliner/>)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已制的粘着带中的粘着剂层呈如下构造:彼此分离的多个圆形点状的粘着剂块彼此等间隔且规则地排列。在这样的点图案中,必然会产生某种程度以上的未涂覆粘着剂的空隙。
为了可靠地粘接被粘物、加强其粘接强度,优选尽可能提高每单位面积粘着剂所占的比例即涂布面积率,换言之,优选以使得粘着剂块的密度增加的方式尽可能缩小粘着剂块间的空隙。若涂布面积率低,则在将粘着剂从粘着带转印到被粘物的转印对象面时,在转印对象面上不存在粘着剂的空隙的面积变大。总之,涂布的粘着剂的量减少,粘接强度有可能与此相应地减弱。
然而,即使增大作为圆形点的粘着剂块的直径,粘着剂块间的空隙的面积也不一定缩小。反之,减小粘着剂块的直径存在技术上的极限。
本发明实现进一步提高粘着剂的涂布面积率、并且尽管如此断胶也优异的压敏转印式粘着带或转印用具。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在本发明中,构成如下压敏转印式粘着带,所述压敏转印式粘着带具备在转印方向上延伸的带基材、和在该带基材的一个面涂覆粘着剂而成的多个粘着剂块,所述压敏转印式粘着带构成为,通过利用转印头将所述带基材的各部依次按压附着于转印对象面,从而将所述粘着剂转印到所述转印对象面,所述粘着剂块具备在外缘没有角的主要粘着剂区域、和具有比该主要粘着剂区域小的面积且从该主要粘着剂区域的一部分一体地突出的微小粘着剂区域,以其他粘着剂块的微小粘着剂区域进入在相邻的粘着剂块的主要粘着剂区域间形成的间隙的方式使多个粘着剂块隔着空隙部地排列。
所述微小粘着剂区域的形状可以是越向顶端越细的形状。
当所述微小粘着剂区域从所述主要粘着剂区域沿着所述转印方向向前方侧突出设置时,就一个粘着剂块而言,该微小粘着剂区域比该块的主要粘着剂区域更早转印到转印对象面。
当所述微小粘着剂区域从所述主要粘着剂区域沿着所述转印方向也向后方侧突出设置时,就一个粘着剂块而言,该微小粘着剂区域比该块的主要粘着剂区域更晚转印到转印对象面。
优选的是,所述主要粘着剂区域的外缘和与其相连的所述微小粘着剂区域的外缘经由其切线的延伸方向或弯曲程度发生变化的转换点而连续。
在该情况下,所述主要粘着剂区域的外缘与微小粘着剂区域的外缘以在所述转换点处具有同一切线的方式连续。
可以构成为,在所述粘着剂块的主要粘着剂区域的外缘与最靠近该粘着剂块的其他粘着剂块的微小粘着剂区域的外缘之间形成有大致一定宽度的空隙部。
更具体而言,可以采取以下形态:所述主要粘着剂区域的外缘的一部分或全部由凸曲线形成,所述微小粘着剂区域的外缘由使顶端彼此逐渐靠近的一对凹曲线形成,所述主要粘着剂区域的凸曲线与所述微小粘着剂区域的凹曲线在所述转换点处连续。
尤其是,所述主要粘着剂区域将圆弧状的凸曲线设为外缘,形成所述微小粘着剂区域的外缘的凹曲线为在其与其他粘着剂块的主要粘着剂区域的外缘即所述凸曲线之间能够形成大致一定宽度的空隙部的形状。
相邻的所述粘着剂块的主要粘着剂区域彼此局部地重叠。
所述粘着剂块的微小粘着剂区域的面积相对于主要粘着剂区域的面积的比例如约为0.071以下。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实现进一步提高粘着剂的涂布面积率、并且尽管如此断胶也优异的压敏转印式粘着带或转印用具。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转印用具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将该实施方式的转印用具分解为替换件(英文:refill cartridge)与主体壳体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3是将该实施方式的转印用具的转印头及压敏转印式粘着带放大示出的侧视图。
图4是该实施方式的压敏转印式粘着带的立体图。
图5是示出该实施方式的压敏转印式粘着带的粘着剂层的构造的平面图。
图6是将构成该实施方式的压敏转印式粘着带的粘着剂层的粘着剂块的形状放大示出的平面图。
图7是示出与本发明相关联的参考例的压敏转印式粘着带的粘着剂层的构造的平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0…具有转印对象面的被粘物(信封)
1…压敏转印式粘着带
11…带基材
12…粘着剂层
121…带状粘着剂部
122…粘着剂块
13…主要粘着剂区域
14…微小粘着剂区域
2…转印用具
33…转印头
31、32、41、42、43…带供给机构(放出卷轴、卷取卷轴、主轮、副轮、齿轮)
A…压接区域
P…转换点
S…带短尺寸方向
T…转印方向
θ…微小角度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图1至图3中示出了具备本实施方式的压敏转印式粘着带1的转印用具2。该转印用具2以替换件3、主体壳体4、以及臂5为主要的要素,所述替换件3具有粘着带1的放出卷轴31及卷取卷轴32以及转印头(辊)33,所述主体壳体4供替换件3安装并对其进行保持,所述臂5经由铰接件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连结于主体壳体4。
图2示出了将替换件3装填到主体壳体4之前(或者,使替换件3从主体壳体4脱离后)的状态。压敏转印式粘着带1预先卷绕于放出卷轴31。从放出卷轴31放出的粘着带1绕挂于被轴支承为能够旋转的圆筒状的转印头33的外周,并经由该转印头33被卷取卷轴32卷取。
在主体壳体4,组装有对放出卷轴31进行轴支承的主轮41、对卷取卷轴32进行轴支承的副轮42、以及介于两轮41、42间的齿轮43。通过利用这些轮41、42及齿轮43,卷取卷轴32从动于放出卷轴31的旋转而旋转。在该转印用具2中,卷轴31、32及对该卷轴31、32进行支承的轮41、42、以及齿轮43构成将粘着带1依次向转印头33供给的带供给机构。
臂5与主体壳体4(以及安装于壳体的替换件3)一起发挥对具有应转印粘着剂122的转印对象面的被粘物0进行夹持的作用。
如图1和图3所示,当利用转印用具2的主体壳体4及臂5夹持被粘物、例如纸质的信封0的封盖,并且使转印用具2相对于该信封0的封盖相对地沿一定的方向、典型的是信封0的宽度方向滑动时,绕挂于转印头33的压敏转印式粘着带1的各部被依次按压附着于作为转印对象面的封盖的向内面。并且,涂覆于该带1的基材11的粘着剂(的块)122被转印到封盖的向内面。
此时,压敏转印式粘着带1一边被从放出卷轴31缓缓放出,一边被卷取卷轴32缓缓卷取。详细而言,被按在信封0的封盖上的带1经由粘着剂122而暂时地保持固定于封盖,同时转印头33一边将带1朝向信封0的封盖按压一边朝向放出卷轴31所处的那侧移动。在该过程中,转印头33从放出卷轴31拉出带1,并且被带1拉动的放出卷轴31进行旋转从而卷取卷轴32也联动地旋转。上述放出卷轴31及卷取卷轴32的各自的旋转速度与转印用具2相对于信封0的封盖的相对移动的速度相应。
若在粘着剂122转印到封盖的向内面之后,以将信封0的主体(躯干)的开口端封闭的方式将该封盖折回,以将粘着剂122夹在信封0的封盖与主体之间的方式将双方压接,则封盖粘贴于主体的开口附近部,信封0被封口。
以下,对本实施方式的压敏转印式粘着带进行详细叙述。如图4至图6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压敏转印式粘着带1包括:使膜成形为长尺寸的带状而得的基材11、和在该带基材11的一个面、即在绕挂于转印用具2的转印头33时露出的(不与转印头33接触的)面涂覆粘着剂而成的粘着剂层12。
作为带基材11的原材料的膜例如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但只要是能够以可剥离的方式支承粘着剂12的膜即可,可以是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塑料膜、玻璃纸、金属箔等。另外,也允许采用在不具有能够剥离粘着剂12的性能的物体的外表面设置由硅树脂、氟树脂等构成的剥离层而赋予了粘着剂12的剥离效果的基材11。
如图4至图6所示,粘着剂层12是在带基材11上间歇地配置由细微的空隙部隔开的多个粘着剂块122而成的。这样的粘着剂层12例如能够通过援用了丝网印刷、凹版印刷、胶版印刷、柔版印刷等印刷技术的图案涂覆而形成。
粘着剂12的种类是丙烯酸类、苯乙烯类、橡胶类、硅类、松香类、聚氨酯类等,是任意的。但是,为了通过已知的印刷方法精确且高效地涂覆于带基材11,优选使用具有丙烯酸类共聚物的丙烯酸类粘着剂。
其中,作为制造时、保管时所需的耐热性及耐候性优异、粘着力、凝聚力也优异的粘着剂组合物,可举出含有丙烯酸类三嵌段共聚物的粘着剂组合物。丙烯酸类三嵌段共聚物是由式A-B-A或式A-B-C(式中,A、B及C分别表示不同的聚合物嵌段)表示的三嵌段共聚物。
在丙烯酸类三嵌段共聚物中,更优选聚合物嵌段A、B及C中的至少一个由丙烯酸烷基酯单元和/或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单元构成,进一步优选聚合物嵌段A、B及C全部由丙烯酸烷基酯和/或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单元构成,特别优选的是,聚合物嵌段A由甲基丙烯酸烷基酯构成,聚合物嵌段B由烷酸烷基酯(日文:アルキル酸アルキルエステル)构成,聚合物嵌段C由甲基丙烯酸烷基酯或丙烯酸烷基酯构成。
作为特别优选的丙烯酸类三嵌段共聚物的例子,可举出由聚甲基丙烯酸甲酯-b-聚丙烯酸正丁酯-b-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b-聚丙烯酸乙酯-b-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b-聚丙烯酸正丁酯-b-聚丙烯酸甲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b-聚丙烯酸正丁酯-b-聚丙烯酸乙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b-聚丙烯酸2-乙基己基酯-b-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的式A-B-A或A-B-C的构造表示的三嵌段共聚物。
丙烯酸类粘着剂可以仅由上述的三嵌段共聚物构成,也可以适当地配合其他成分。作为也可以与丙烯酸类粘着剂配合的成分,从与三嵌段共聚物的相容性优异、得到使均匀性提高、耐热性及耐候性更优异的粘着剂这一观点出发,可以考虑丙烯酸类二嵌段共聚物、增粘剂等。
丙烯酸类二嵌段共聚物是由通式X-Y(式中,X表示主要由具有碳原子数为1至4的烷基、或具有环结构的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单元构成的聚合物嵌段,Y表示主要由具有碳原子数为1至20的烷基的丙烯酸烷基酯单元和/或具有碳原子数为5至20的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单元构成的聚合物嵌段)表示的二嵌段共聚物。优选的是,聚合物嵌段X主要由具有碳原子数1至4的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单元构成、聚合物嵌段Y主要由具有碳原子数1至20的烷基的丙烯酸烷基酯单元构成的二嵌段共聚物。
在聚合物嵌段X中,作为碳原子数为1至4的烷基,例如可举出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仲丁基、异丁基、叔丁基等。另外,作为具有环结构的烷基,例如可举出环丙基、环丁基、环戊基、环己基、环庚基、异冰片基等。这些基也可以具有取代基,作为这样的取代基的例子,例如可举出甲氧基、乙氧基、正丙氧基、异丙氧基、叔丁氧基等烷氧基、N,N-二甲基氨基、N,N-二乙基氨基等氨基、氯、溴、氟等卤素原子等。
作为构成具有碳原子数为1至4的烷基、或具有环结构的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单元的单体,例如可举出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异丙酯、甲基丙烯酸仲丁酯、甲基丙烯酸异丁酯、甲基丙烯酸叔丁酯、甲基丙烯酸环己酯、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甲基丙烯酸2-甲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N,N-二甲基氨基)乙酯、甲基丙烯酸三氟甲酯等。这些可以使用一种或两种以上。
所述通式中的X表示的聚合物嵌段可以仅含有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单元,但若是不损害效果功能的范围的小比例(相对于聚合物嵌段X的总量通常为20质量%以下),则也可以含有具有碳原子数为1至4的烷基或具有环结构的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单元以外的其他单体单元。作为这样的其他单体单元,例如可举出源自于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基酯、甲基丙烯酸十二烷基酯等碳原子数为5以上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丙烯酸甲酯、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叔丁酯等丙烯酸烷基酯、甲基丙烯酸三甲基硅酯等烷基酯以外的甲基丙烯酸酯、丙烯酸三甲基硅酯等烷基酯以外的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酰胺、N-甲基甲基丙烯酰胺、N-乙基甲基丙烯酰胺、N-异丙基甲基丙烯酰胺、N,N-二甲基甲基丙烯酰胺、N,N-二乙基甲基丙烯酰胺等甲基丙烯酰胺类、丙烯酰胺、N-甲基丙烯酰胺、N-乙基丙烯酰胺、N-异丙基丙烯酰胺、N,N-二甲基丙烯酰胺、N,N-二乙基丙烯酰胺等丙烯酰胺类、甲基丙烯酸、丙烯酸、巴豆酸、马来酸、马来酸酐、富马酸等具有羧基的乙烯基类单体、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对甲基苯乙烯等芳香族乙烯基类单体、丁二烯、异戊二烯等共轭二烯类单体、乙烯、丙烯等烯烃、ε-己内酯、戊内酯等内酯等单体的构成成分。
在聚合物嵌段Y中,作为碳原子数为1至20的烷基,例如可举出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仲丁基、叔丁基、2-甲基丁基、3-甲基丁基、正辛基、2-乙基己基、异壬基、十二烷基、十三烷基、硬脂基等。作为碳原子数为5至20的烷基,例如可举出正戊基、2-甲基丁基、3-甲基丁基、正辛基、2-乙基己基、十二烷基、硬脂基等。这些基也可以具有取代基,作为这样的取代基的例子,可举出甲氧基、乙氧基、正丙氧基、异丙氧基、叔丁氧基等烷氧基、N,N-二甲基氨基、N,N-二乙基氨基等氨基、氯、溴、氟等卤素原子等。
作为构成具有碳原子数为1至20的烷基的丙烯酸烷基酯单元的单体,例如可举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正丙酯、丙烯酸异丙酯、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异丁酯、丙烯酸仲丁酯、丙烯酸叔丁酯、丙烯酸正己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丙烯酸十二烷基酯、丙烯酸十三烷基酯、丙烯酸硬脂酯、丙烯酸2-甲氧基乙酯、丙烯酸2-(N,N-二甲基氨基)乙酯、丙烯酸三氟甲酯、丙烯酸三甲氧基甲硅烷基丙酯等。这些可以使用一种或两种以上。
作为构成具有碳原子数为5至20的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单元的单体,例如可举出甲基丙烯酸正戊酯、甲基丙烯酸正己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十二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三烷基酯、甲基丙烯酸硬脂酯、甲基丙烯酸2-甲氧基戊酯、甲基丙烯酸2-(N,N-二甲基氨基)戊酯、甲基丙烯酸全氟戊酯、甲基丙烯酸2-三甲氧基甲硅烷基戊酯等。这些也可以使用一种或两种以上。
所述通式中的Y表示的聚合物嵌段可以仅含有具有碳原子数为1至20的烷基的丙烯酸烷基酯和/或具有碳原子数为5至20的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单元,但若是不损害效果功能的范围的小比例(相对于聚合物嵌段Y的总量为20质量%以下),则也可以含有具有碳原子数为1至20的烷基的丙烯酸烷基酯和/或具有碳原子数为5至20的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单元以外的其他单体单元。作为这样的单体单元,例如可举出源自于具有碳原子数为21以上的烷基的丙烯酸烷基酯、具有碳原子数为1至4的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具有碳原子数为21以上的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甲基丙烯酸三甲基硅酯等烷基酯以外的甲基丙烯酸酯、丙烯酸三甲基硅酯等烷基酯以外的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酰胺、N-甲基甲基丙烯酰胺、N-乙基甲基丙烯酰胺、N-异丙基甲基丙烯酰胺、N,N-二甲基甲基丙烯酰胺、N,N-二乙基甲基丙烯酰胺等甲基丙烯酰胺类、丙烯酰胺、N-甲基丙烯酰胺、N-乙基丙烯酰胺、N-异丙基丙烯酰胺、N,N-二甲基丙烯酰胺、N,N-二乙基丙烯酰胺等丙烯酰胺类、甲基丙烯酸、丙烯酸、巴豆酸、马来酸、马来酸酐、富马酸等具有羧基的乙烯基类单体、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对甲基苯乙烯等芳香族乙烯基类单体、丁二烯、异戊二烯等共轭二烯类单体、乙烯、丙烯等烯烃、ε-己内酯、戊内酯等内酯等单体的构成成分。
所述通式表示的二嵌段共聚物根据需要也可以在分子侧链中或分子主链末端具有羟基、羧基、酸酐基、氨基、三甲氧基甲硅烷基等官能团。
而且,为了使粘性、粘着力、保持力的提高及调整变得容易,优选在丙烯酸类粘着剂中配合增粘剂。作为可配合的增粘剂,例如可举出松香酯、树胶松香、妥尔油松香、氢化松香酯、马来松香(日文:マレイン化ロジン)、歧化松香酯等松香衍生物、以萜烯酚醛树脂、α-蒎烯、β-蒎烯、柠檬烯等为主体的萜烯类树脂、(氢化)石油树脂、香豆酮-茚类树脂、氢化芳香族共聚物、苯乙烯类树脂、酚类树脂、二甲苯类树脂等。这些可以使用一种或两种以上。
二嵌段共聚物、三嵌段共聚物、增粘剂的配合的有无及配合比可以根据粘着产品的用途、被粘物的种类等适当选择,没有特别限制。
粘着剂12可以是乳液型粘着剂,也可以是热熔型粘着剂。
在本实施方式的压敏转印式粘着带1中,并非在基材11的整面均匀地涂覆粘着剂(俗称“全面涂覆”),作为替代,而是涂覆介有(隔着)空隙部而分隔断开的多个粘着剂块122。各粘着剂块122彼此为大致相同的形状及尺寸。将粘着剂层12介有空隙部地分割为多个粘着剂块122,是为了使在被粘物0的转印对象面上转印并涂布粘着剂12时的断胶良好,并且,使通过粘着剂12粘接被粘物0时的空气排出良好。
另一方面,介有空隙部这一情况也意味着能够涂布于转印对象面的每单位面积的粘着剂12的量减少。当粘着剂12的量减少时,粘着剂12的粘接的强度可能与此相应地减弱。
为了能够将粘着剂12从带基材11适当且顺利地转印到被粘物0的转印对象面,而且将所需足量的粘着剂12涂布于转印对象面而牢固地粘接被粘物0,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及图6所示,并非使各粘着剂块122的形状如现有的以往产品那样为单纯的圆形状的点,而是成形为从圆形状13向前后突出有胡子那样的形状14的形状、所谓的“柠檬”形。由此,使粘着剂层12中的空隙部的面积狭小化,提高涂布面积率、即带基材11的单位面积中粘着剂块122所占的面积的比率(=粘着剂块122的占有面积/带基材11的面积),使涂布于转印对象面的实际的粘着剂的量增加。
图5及图6示出本压敏转印式粘着带1的粘着剂层12的构造。图5及图6示出了,假定为压敏转印式粘着带1的基材11为透明的,从与转印头33接触的(不与转印对象面接触的)内面侧朝向与转印对象面接触的(不与转印头33接触的)表面侧透视该基材11时的形态。另外,若已将粘着剂12从压敏转印式粘着带1的基材11转印到转印对象面,则在该转印对象面中出现图5及图6所示那样的粘着剂块122组。
作为图5及图6中的上下方向的T方向为带基材11延伸的长尺寸方向,作为相对于该长尺寸方向正交的的左右方向的S方向为带基材11的宽度方向即短尺寸方向。延伸方向T也是将粘着剂块122依次转印到转印对象面的方向。欲使用转印用具2将粘着剂12转印并涂布到转印对象面的用户把持转印用具2的主体壳体4,将绕挂有粘着带1的转印头33按在转印对象面上,在该状态下以使转印用具2在转印对象面上涂描的方式进行拉动操作。若将图5及图6看作转印对象面,则通过用户的手进行的转印操作,转印头33沿着图中的转印方向T、即从上方朝向下方一边滚动一边移位,在该过程中粘着带1的各部被依次按压附着于转印对象面。同时,位于图中更上方的粘着剂块122先从带基材11转印到转印对象面,位于图中更下方的粘着剂块122后从带基材11转印到转印对象面(总之,从位于图中的上方的粘着剂块122起依次从带基材11转印到转印对象面)。
被压敏转印式粘着带1的基材11支承的粘着剂层12构成为,沿着带短尺寸方向S横向排列的多个粘着剂块122的集合即带状粘着剂部121沿着转印方向T呈多段(多层)排列。在一个带状粘着剂部121所包含的多个粘着剂块122间、及各段的带状粘着剂部121间,均介有未涂覆粘着剂的空隙部。也就是说,各粘着剂块122彼此几乎或完全被空隙部分隔断开,并且被衬在基材11上。在图5及图6中,在涂覆粘着剂而成的粘着剂块122标有网点。没有标网点的部位为不存在粘着剂的空隙部。
当着眼于一个粘着剂块122时,该粘着剂块122具备主要粘着剂区域13、和与其相连且面积比主要粘着剂区域13小的微小粘着剂区域14。如图6所示,主要粘着剂区域13呈图中单点划线描绘的那样的大致圆形状。也作为一个粘着剂块122的外缘的大部分的、主要粘着剂区域13的外缘为曲线状,此处没有明确的角。
属于同一带状粘着剂部121、沿带短尺寸方向相邻的两个粘着剂块122的主要粘着剂区域13彼此在处于带基材11上的阶段、即转印到转印对象面之前的阶段,隔着空隙部而几乎或完全被切割分离。但是,也可以如图6所示那样,在粘着剂块122处于带基材11上的转印前的阶段,预先存在某个块122的主要粘着剂区域13和与其相邻的其他块122的主要粘着剂区域13极少地接触或重叠的部位C。另外,在从带基材11向转印对象面转印时,在转印头33与转印对象面之间被按压而变形,结果,这两个粘着剂块122的主要粘着剂区域13彼此可能局部重叠地连接。
微小粘着剂区域14从主要粘着剂区域13向沿着转印方向T的前方侧(图中上方,带1中的更早到达转印头33并被按压附着于转印对象面的一侧)及后方侧(图中下方,带1中的更晚到达转印头33并被按压附着于转印对象面的一侧)双方突出地存在。微小粘着剂区域14呈随着远离主要粘着剂区域13而沿着带短尺寸方向S的宽度尺寸缩小那样的越向顶端越细的形状。微小粘着剂区域14的外缘除去其顶端以外为曲线状,没有明确的角。
对一个粘着剂块122的形状进行补充,其主要粘着剂区域13的外缘与微小粘着剂区域14的外缘在转换点P处平滑地连续,在它们之间也没有明确的角。
在此,为了简化说明,如图5及图6所示,将与连结一个粘着剂块122的前后双方的微小粘着剂区域14的顶端彼此的线段平行的轴的方向定义为Y方向,将相对于该Y方向正交的轴的方向定义为X方向。X方向是将属于同一带状粘着剂部121的多个粘着剂块122各自的向前方侧突出的微小粘着剂区域14的顶端彼此连结的线段所延伸的方向,是将属于同一带状粘着剂部121的多个粘着剂块122各自的向后方侧突出的微小粘着剂区域14的顶端彼此连结的线段所延伸的方向,或者,也是将属于同一带状粘着剂部121的多个粘着剂块122各自的主要粘着剂区域13的中心彼此连结的线段所延伸的方向。
之后进行叙述,Y方向并不一定与转印方向T完全一致,X方向也并不一定与带短尺寸方向S完全一致,在本实施方式中均偏移了微小角度θ。但是,不妨碍设为θ=0°,使Y方向与转印方向T一致,使X方向与带短尺寸方向S一致。
在带基材11的表面或等同于转印对象面的假想的XY平面上,主要粘着剂区域13的外缘的全部或除转换点P的附近以外的大部分例如为大致圆弧状、大致椭圆弧状、大致双曲线状、大致抛物线状等“凸曲线”。凸曲线是指如下曲线:将平面分为内和外两部分,将处于该内部分(也就是说,涂覆了粘着剂的区域13)的任意的两点连结的线段必定包含在该内部分。
反之,微小粘着剂区域14的外缘由相对于Y轴大致对称的一对例如大致圆弧状、大致椭圆弧状、大致双曲线状、大致抛物线状等“凹曲线”构成,且呈上述一对凹曲线的顶端彼此逐渐靠近那样的形态。凹曲线是指不满足上述的凸曲线的条件的曲线,即在将平面分为内和外两部分,将处于该内部分(也就是说,涂覆了粘着剂的区域14)的任意的两点连结的线段不一定包含在该内部分的曲线。
一个粘着剂块122的外缘、即主要粘着剂区域13的外缘及微小粘着剂区域14的外缘在它们连续的转换点P处,以具有同一切线的方式连续。在将一个粘着剂块122的外缘视为XY平面上的函数曲线y=f(x)时,在转换点P[xP,yP]、即在x=xP处,f(x)可用x进行微分。
另外,一个粘着剂块122的主要粘着剂区域13的外缘及微小粘着剂区域14的外缘在转换点P处,与该外缘相切的切线的延伸方向、或该外缘的弯曲的程度发生变化。当将用x对f(x)进行一阶微分后的一次导数表示为f’(x),将用x对f(x)进行二阶微分后的二次导数表示为f”(x)时,在转换点P处,f”(xP)=0成立,并且/或者,f’(xP)=0成立。f”(xP)=0成立的点P在大多数情况下为“拐点”。拐点是指f”(xP)=0,并且f’(x1)>0且f’(x2)<0、或f’(x1)<0且f’(x2)>0成立的点。在此,x1≈xP≈x2、x1<xP、xP<x2。f’(xP)=0成立的点P是“停留点”。停留点在大多数情况下为极值(极大值或极小值),但作为停留点且作为拐点的“停留拐点(鞍点)”并非极值。
而且,如图5及图6所示,属于某个带状粘着剂部121的各粘着剂块122的微小粘着剂区域14进入到属于位于该带状粘着剂部121的前方或后方的位置的其他带状粘着剂部121的相邻的两个粘着剂块122的主要粘着剂区域13间的间隙。如图5中单点划线描绘的那样,将属于同一带状粘着剂部121的多个粘着剂块122的微小粘着剂区域14的顶端彼此连结的在X方向上延伸的线段,在属于其他带状粘着剂部121的粘着剂块122的主要粘着剂区域13上通过。
一个粘着剂块122中的、呈大致圆形状的主要粘着剂区域13的直径例如设定为约0.5mm至约2mm的范围内的值。通过实验确认到,在成形了主要粘着剂区域13的直径大到超过2mm的粘着剂块122的产品中,从带基材11将粘着剂转印到转印对象面时的断胶显著恶化。一个粘着剂块122在前后具备两个微小粘着剂区域14,当求这两个微小粘着剂区域14的面积之和α、与和它们一体化的主要粘着剂区域13的面积β之比α/β时,
在主要粘着剂区域13的直径约为0.5mm的情况下:约为0.035
在主要粘着剂区域13的直径约为0.75mm的情况下:约为0.046
在主要粘着剂区域13的直径约为1mm的情况下:约为0.054
在主要粘着剂区域13的直径约为1.5mm的情况下:约为0.065
在主要粘着剂区域13的直径约为2mm的情况下:约为0.071。
在此,作为前提,在属于某个带状粘着剂部121的粘着剂块122的外缘、与属于其他带状粘着剂部121的粘着剂块122的外缘之间设置约0.1mm的宽度G的空隙部。为了尽可能缩小空隙部的面积而使粘着剂块122的密度增加,并且尽管如此还使断胶优异,优选将主要粘着剂区域13的直径设定为约2mm以下,并且/或者,将微小粘着剂区域14的面积α与主要粘着剂区域13的面积β之比α/β设定为约0.071以下。
接着,着眼于多个粘着剂块122组,在本实施方式中,严格而言,属于同一带状粘着剂部121的多个粘着剂块122并没有沿着带短尺寸方向S横向排列。如图5及图6所示,属于同一带状粘着剂部121的多个粘着剂块122排列的X方向从带短尺寸方向S倾斜某一微小角度θ。并且,排列多段带状粘着剂部121的Y方向也是,由于该Y方向相对于X方向正交,因此与带基材11延伸的转印方向T即转印头33相对于粘着带1及转印对象面相对移动的方向不完全一致,而是从转印方向T倾斜微小角度θ。
如上所述,在图5和图6中,将该面看作被粘物0中的转印对象面,将转印用具2的转印头33按在该转印对象面上,进行将转印用具及其转印头33从图中上方向下方拉动的操作,结果,显现从被按压的带基材11转印到转印对象面的粘着剂块122组。转印方向T与图5及图6的上下方向一致,Y方向在该图上稍微右肩下降。带短尺寸方向S与图5及图6的左右方向一致,X方向朝向从该带短尺寸方向S稍微逆时针偏移的方向。
通过上述的转印操作,在图5及图6中,位于更上方的带状粘着剂部121先转印到转印对象面,位于更下方的带状粘着剂部121后转印到转印对象面。就构成一个带状粘着剂部121的多个粘着剂块122而言,各粘着剂块122大致同时转印到转印对象面,准确而言,位于图中的更左方的粘着剂块122先转印到转印对象面,位于更右方的粘着剂块122后转印到转印对象面。这是因为相对于与转印方向T正交的带短尺寸方向S而粘着剂块122排列的X方向以角度θ右肩下降,但设为这样的构造的理由是,可预见如下倾向:用户在用右手把持转印用具并进行了转印操作时,能够从带基材11向转印对象面转印粘着剂,并且粘着剂不会残留于带基材11。
就一个粘着剂块122而言,当然,首先位于图中上方的微小粘着剂区域14先转印到转印对象面,接着主要粘着剂区域13转印到转印对象面,最后位于图中下方的微小粘着剂区域14转印到转印对象面。
在转印操作中,带基材11上的粘着剂层12由转印头33按压附着于转印对象面的压接区域A,相对于粘着带1及转印对象面相对地沿着T方向,从图5及图6中的上方向下方迁移,另外从图3中的左方向右方迁移。转印头33在侧视时呈圆筒状,其抵接的转印对象面大多大致为平面。由此,绕挂于转印头33的粘着带1与转印对象面应该纯几何地线接触。但是,现实而言,转印对象面、粘着剂块122、带基材11、转印头33中的任意至少一个发生弹性变形(而且,带基材11为硬质树脂制所以难以以其厚度被压缩的方式发生弹性变形),如图3及图5所示,压接区域A沿着转印方向T扩张一定程度。
X方向相对于带短尺寸方向S倾斜了角度θ,但该角度θ设定为一个带状粘着剂部121的面积的至少一半以上能够同时收纳于压接区域A内的值。更优选的是,将角度θ设定为一个带状粘着剂部121的面积的全部能够同时收纳于压接区域A内的值。构成一个带状粘着剂部121的多个粘着剂块122有时在转印操作时被加压而互相(尤其是,其主要粘着剂区域13彼此)连接,或者,也有可能在粘着带1的制造工序中在涂覆于带基材11的时间点就已经互相连接。为了使这样的带状粘着剂部121不在中途断开地可靠地转印到转印对象面,应避免不当地增大角度θ。
角度θ例如设定为H≥h+wtanθ。如图5及图6所示,h是通过将一个带状粘着剂部121沿着与转印方向T平行的线切断而得到的粘着剂122的截面的、沿该转印方向T的尺寸的最大值。并且,w是带基材11的沿带短尺寸方向S的宽度。
当按照当前广为流通的转印用具的设计尺寸,假定θ成为最大那样的条件时,
带的宽度尺寸w:约为6mm
粘着剂的尺寸h:约为1.5mm
压接区域A的尺寸H:约为2.5mm。
在此,w≈6mm是在代表性的粘着带中最狭小的粘着带的宽度尺寸,h≈1.5mm是在代表性的圆形状的点图案中最大的圆形状的点图案的直径。
H≈2.5mm是使用具备外径D约为4mm的转印头33的通常的转印用具2通过实验求出的值。具体而言,对作为试验用的试样的转印用具2的转印头33或绕挂于该转印头33的带1(或带基材11)涂布红印泥等颜料,对其施加一定大小的载荷并按压附着于仿照转印对象面的纸面,根据将作为其结果而附着于纸面的(使纸面着色的)颜料的尺寸作为压接区域A的尺寸H计测而得到的结果来决定。在实验中,使用三个转印用具2,且对它们每个个体共计进行三次计测,得到计测到的三次压接区域A的尺寸H的最大值的平均及最小值的平均。
载荷约0.3kg:最大值约为1.63mm,最小值约为0.7mm
载荷约0.5kg:最大值约为1.59mm,最小值约为0.71mm
载荷约1kg:最大值约为2.04mm,最小值约为1.01mm
载荷约1.5kg:最大值约为2.40mm,最小值约为1.75mm
载荷约2kg:最大值约为2.66mm,最小值约为2.24mm
压接区域A的沿转印方向T的尺寸H取转印头的直径的约20%至约62.5%之间的值。在上述条件下,tanθ≈0.167,θ≈9.55°。鉴于此,可以考虑设定为0°<θ<约10°。
本实施方式的粘着带1中的、排列的带状粘着剂部121间的沿Y方向的间距λ例如在粘着剂块122的主要粘着剂区域13的直径约为1.5mm的形态下约为1.415mm,在粘着剂块122的主要粘着剂区域13的直径约为2mm的形态下约为1.82mm。这些间距λ比压接区域A的尺寸H小。
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如下压敏转印式粘着带1,所述压敏转印式粘着带1具备在转印方向T上延伸的带基材11、和具有涂覆于该带基材11的一个面的粘着剂的粘着剂层12,所述压敏转印式粘着带1构成为,通过利用在所述转印方向T上相对移动的转印头33将所述带基材11的各部依次按压附着于转印对象面,从而所述粘着剂12依次转印到所述转印对象面,所述粘着剂层12是使带状粘着剂部121与没有粘着剂的空隙部在转印方向上交替地排列而成的,所述各带状粘着剂部121相对于与所述转印方向T正交的带短尺寸方向S倾斜微小角度θ,该微小角度θ设定为在所述带基材11上的所述粘着剂层12通过其被所述转印头33按压附着于所述转印对象面的压接区域A的过程中、一个所述带状粘着剂部121的面积的一半以上(尤其是全部)能够暂时收纳于该压接区域A内的值。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实现能够顺利地转印粘着剂且更方便使用、利便性高的粘着带1及转印用具2。
特别是,难以发生被转印头33支承的带1中的仅是“不存在粘着剂12的空隙部”与转印对象面相对的瞬间、或与转印对象面相接的粘着剂12的面积极小的瞬间。因此,在用户进行使转印用具2相对于转印对象面沿着转印方向T相对移动的转印操作时,难以发生转印头33相对于转印对象面反复接近及分离那样的咔哒咔哒的振动,能够期待振动难以传递到转印用具2进而传递到用户的手指。
而且,能够合适地从带基材11向转印对象面转印粘着剂。即,能够进一步降低粘着剂无法顺利地转印到转印对象面而残留在带基材11上的可能性,能够不残留粘着剂地将带基材11的使用完部分卷取于卷取卷轴32。作为转印操作的中途经过的作用,粘着剂从沿带短尺寸方向S的带基材11的一侧缘(左侧缘)朝向另一侧缘(右侧缘)依次被按压并转印到转印对象面。尽管如此,由于空隙部介于各带状粘着剂部121间,因此断胶也优异。
而且,粘着剂对被粘物0的实效的(实用上的)粘接强度被进一步强化。作为一例,当设想将信封0的封盖粘接于主体的情况时,用户通常进行使转印用具2沿着信封0的宽度方向滑动的操作,将粘着剂涂布于作为转印对象面的封盖的向内面。这样之后,在有人要将该信封0的封盖从信封0的主体沿着宽度方向(从左向右,或从右向左)剥离的状况下,粘着力强的部位和粘着力弱或无粘着力的部位沿着作为转印方向T的信封0的宽度方向被明显地分割断开而不交替地连续,因此信封0的封盖被牢固地粘接于主体而难以剥离,另外,若要将其剥离则很可能发生信封0的封盖和/或主体以其表层部分残留于对方的方式被剥离的纸破现象。也就是说,能够可靠地留下有人开封了信封0的事实及其痕迹。当然,能够牢固地粘接信封0的封盖这一情况也指,即使在信封0内收纳大量的内容物(纸页类等)而信封0变厚或体积变大,也能够可靠地封闭信封0的情况。
在所述各带状粘着剂部121中,多个粘着剂块122在同一直线上排列。这些粘着剂块122彼此可以一部分接触,也可以完全分离。在本实施方式中,各粘着剂块122在X方向上接近,在Y方向上比在X方向上更加分离。所述各带状粘着剂部121可以是,所述粘着剂块122彼此一部分重叠地相邻配置。
在沿着转印方向T排列的带状粘着剂部121间形成的各空隙部,沿着带基材的短尺寸方向S从端缘的一方(左端)连续到另一方(右端)。这有助于使粘着剂的断胶进一层改善。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如下压敏转印式粘着带1,所述压敏转印式粘着带1具备在转印方向T上延伸的带基材11、和在该带基材11的一个面涂覆粘着剂而成的多个粘着剂块122,所述压敏转印式粘着带1构成为,通过利用转印头33将所述带基材11的各部依次按压附着于转印对象面,从而将所述粘着剂12转印到所述转印对象面,所述粘着剂块122具备在外缘没有角的主要粘着剂区域13、和具有比该主要粘着剂区域13小的面积且从该主要粘着剂区域13的一部分一体地突出的微小粘着剂区域14,以其他粘着剂块122的微小粘着剂区域进入在相邻的粘着剂块122的主要粘着剂区域13间形成的间隙的方式使多个粘着剂块122隔着空隙部地排列。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确保转印操作时的断胶的优异,并且充分地强化粘着剂的粘着力。
所述粘着剂块122中的微小粘着剂区域14呈越向顶端越细的形状,反过来说,也是与主要粘着剂区域13相连的根部的部位宽度宽。由此,在将粘着剂块122从带基材11转印到转印对象面时,微小粘着剂区域14与主要粘着剂区域13不会撕裂地可靠地转印到转印对象面,能够避免粘着剂块122的一部分未转印而残留于带基材11那样的情况。
所述微小粘着剂区域14从所述主要粘着剂区域13沿着所述转印方向向前方侧(图5及图6中的上方)突出设置。另外,所述微小粘着剂区域14还从所述主要粘着剂区域13沿着所述转印方向向后方侧(图5及图6中的下方)突出设置。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涂布面积率,增加粘着剂块122的密度,使每单位面积可涂布的粘着剂的量充分地增加,强化粘着剂对被粘物0的粘接强度。
此外,本发明不限于以上详细叙述的实施方式。各部的具体的构成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
顺带一提,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压敏转印式粘着带1中,一个带状粘着剂部121由被分割为多个的粘着剂块122构成,但也可以考虑如图7所示那样,由连续的一个粘着剂块122构成一个带状粘着剂部121。

Claims (11)

1.一种压敏转印式粘着带,具备在转印方向上延伸的带基材、和在该带基材的一个面涂覆粘着剂而成的多个粘着剂块,所述压敏转印式粘着带构成为,通过利用转印头将所述带基材的各部依次按压附着于转印对象面,从而将所述粘着剂转印到所述转印对象面,
所述粘着剂块具备在外缘没有角的主要粘着剂区域、和具有比该主要粘着剂区域小的面积且从该主要粘着剂区域的一部分一体地突出的微小粘着剂区域,
以其他粘着剂块的微小粘着剂区域进入在相邻的粘着剂块的主要粘着剂区域间形成的间隙的方式使多个粘着剂块隔着空隙部地排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敏转印式粘着带,
所述微小粘着剂区域为越向顶端越细的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敏转印式粘着带,
所述微小粘着剂区域从所述主要粘着剂区域沿着所述转印方向向前方侧突出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敏转印式粘着带,
所述微小粘着剂区域从所述主要粘着剂区域沿着所述转印方向也向后方侧突出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敏转印式粘着带,
所述主要粘着剂区域的外缘和与其相连的所述微小粘着剂区域的外缘经由其切线的延伸方向或弯曲程度发生变化的转换点而连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压敏转印式粘着带,
所述主要粘着剂区域的外缘与微小粘着剂区域的外缘以在所述转换点处具有同一切线的方式连续。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压敏转印式粘着带,
所述压敏转印式粘着带构成为,在所述粘着剂块的主要粘着剂区域的外缘与最靠近该粘着剂块的其他粘着剂块的微小粘着剂区域的外缘之间形成有大致一定宽度的空隙部。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压敏转印式粘着带,
所述主要粘着剂区域的外缘的一部分或全部由凸曲线形成,
所述微小粘着剂区域的外缘由使顶端彼此逐渐靠近的一对凹曲线形成,
所述主要粘着剂区域的凸曲线与所述微小粘着剂区域的凹曲线在所述转换点处连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压敏转印式粘着带,
所述主要粘着剂区域将圆弧状的凸曲线设为外缘,
形成所述微小粘着剂区域的外缘的凹曲线为在其与其他粘着剂块的主要粘着剂区域的外缘即所述凸曲线之间能够形成大致一定宽度的空隙部的形状。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敏转印式粘着带,
使相邻的所述粘着剂块的主要粘着剂区域彼此局部地重叠。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敏转印式粘着带,
所述粘着剂块的微小粘着剂区域的面积相对于主要粘着剂区域的面积的比约为0.071以下。
CN202210792412.8A 2021-07-12 2022-07-05 压敏转印式粘着带 Pending CN11561014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114708A JP2023011094A (ja) 2021-07-12 2021-07-12 感圧転写式粘着テープ
JP2021-114708 2021-07-1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10149A true CN115610149A (zh) 2023-01-17

Family

ID=848573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792412.8A Pending CN115610149A (zh) 2021-07-12 2022-07-05 压敏转印式粘着带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23011094A (zh)
CN (1) CN115610149A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3011094A (ja) 2023-01-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853257B2 (ja) 粘着製品、転写具
KR101304039B1 (ko) 점착 제품 및 전사 도구
KR101880420B1 (ko) 에멀션형 점착제 조성물 및 재박리성 점착 시트
JP5696739B2 (ja) 感圧転写式粘着テープ及び転写具
CN115610149A (zh) 压敏转印式粘着带
JP5903211B2 (ja) バッグシーリングテープ
CN115610148A (zh) 压敏转印式粘着带、转印用具
WO2014156744A1 (ja) タイヤ用粘着シート、タイヤ用粘着シート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タイヤ用粘着シートの使用方法
JP4505580B2 (ja) 粘着層転写テープ用転写具
JP4276818B2 (ja) 結束用粘着テープ
JP2009013199A (ja) 貼着膜除去テープ、およびこれを搭載した貼着膜除去具
JP2002188062A (ja) 転写式感圧接着テープ
JP5260412B2 (ja) 両面テープ貼着方法
JP2004219621A (ja) 容器用ラベル及びこれを装着したラベル装着容器
JP2011174085A (ja) 粘着製品及び転写具
JP6082773B2 (ja) 感圧転写粘着テープ
JP3867843B2 (ja) ラベル
JP6043385B2 (ja) バッグシーリングテープを用いた結束装置ならびに結束方法
JP4854082B2 (ja) 隠蔽ラベル剥離装置
JP3069301U (ja) 転写ヘッド
JPH04279454A (ja) ラベルが貼られたプラスチックボト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20100040123A (ko) 앨범 속지에 가압성 점착층을 가지는 압축식 앨범과 그 제작 방법
JPH04324487A (ja) 貼着材
JP2001293979A (ja) 情報通信体の製造方法
TWM255254U (en) Structure improvement on adhesive tape cutt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