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607863B - 一种高楼逃生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楼逃生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607863B
CN115607863B CN202211029496.6A CN202211029496A CN115607863B CN 115607863 B CN115607863 B CN 115607863B CN 202211029496 A CN202211029496 A CN 202211029496A CN 115607863 B CN115607863 B CN 11560786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scape
air
ball
buffer
tub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02949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607863A (zh
Inventor
王相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211029496.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607863B/zh
Publication of CN1156078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078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6078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0786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2LIFE-SAVING; FIRE-FIGHTING
    • A62BDEVICES, APPARATUS OR METHODS FOR LIFE-SAVING
    • A62B1/00Devices for lowering persons from buildings or the like
    • A62B1/02Devices for lowering persons from buildings or the like by making use of rescue cages, bags, or the lik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5/0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systems; Means or arrangements for avoiding or reducing out-of-balance forces, e.g. due to motion
    • F16F15/02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non-rotating, e.g. reciprocating systems; 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rotating systems by use of members not moving with the rotating systems
    • F16F15/04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non-rotating, e.g. reciprocating systems; 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rotating systems by use of members not moving with the rotating systems using elastic means
    • F16F15/06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non-rotating, e.g. reciprocating systems; 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rotating systems by use of members not moving with the rotating systems using elastic means with metal springs
    • F16F15/067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non-rotating, e.g. reciprocating systems; 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rotating systems by use of members not moving with the rotating systems using elastic means with metal springs using only wound spr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ssag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高楼逃生系统,涉及救生设备技术领域,包括设置于地面的缓冲床、设置于高楼上的逃生筒,逃生筒的下端设置于缓冲床上,逃生筒的上端设有逃生球,逃生球内设有供人容纳的空腔,逃生球上开设有供人进入空腔内的连接缝,逃生球用于从逃生筒内滑落至缓冲床上。本申请通过设置逃生球、逃生筒及缓冲床,使得整个逃生过程中逃生者均位于逃生球内,并且在逃生筒内,避免逃生者受到外物的伤害,以对逃生者进行保护,从而具有提高逃生系统安全可靠性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高楼逃生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救生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高楼逃生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楼耸立,在高楼上一旦发生火灾,逃生问题就极为关键,楼层较高受到的威胁更大。
相关技术如公布号为CN108465167A公开的一种高楼逃生系统,包括绳索固定装置以及背负装置;绳索固定装置包括横杆,横杆的两端转动设置有滚轮,横杆中部的一侧设置供人手握持的握杆,横杆中部的另一侧设置有扣环;背负装置包括壳体,壳体内转动设置有主转轴,主转轴上连接有安全绳,安全绳的外端延伸至壳体外且连接有安全扣,壳体的外侧设置有用于束缚使用者的背带;壳体内还开设有卡槽,安全绳穿过该卡槽,卡槽内滑动设置有压板,压板与主转轴之间设置有传动机构,当安全绳抽出时,主转轴能够通过传动机构带动压板朝安全绳的方向滑动直至压板与安全绳相挤压固定。
对于上述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当被困人员进行逃生时,需要通过背带使得背负装置与使用者相束缚,使用者从窗户跳下在安全绳的牵引下逃生,使得使用者整个暴露在外,容易使得使用者在逃生过程中受到外物的伤害,从而导致逃生系统存在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为了提高逃生系统的安全可靠性,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楼逃生系统。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高楼逃生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高楼逃生系统,包括设置于地面的缓冲床、设置于高楼上的逃生筒,所述逃生筒的下端设置于缓冲床上,所述逃生筒的上端设有逃生球,所述逃生球内设有供人容纳的空腔,所述逃生球上开设有供人进入空腔内的连接缝,所述逃生球用于从逃生筒内滑落至缓冲床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被困人员进行逃生时,逃生者钻入逃生球内,使得逃生者随逃生球一同滚动至逃生筒内,顺着逃生筒向下滚落,以使逃生者最后滚落至缓冲床上进行缓冲。然后下一个逃生者继续使用逃生球滚落下来,使得整个逃生过程中逃生者均位于逃生球内,并且在逃生筒内,避免逃生者受到外物的伤害,以对逃生者进行保护,从而提高逃生系统的安全可靠性。
可选的,所述逃生球包括若干交叉连接的气囊部一和气囊部二,所述气囊部一和气囊部二的连接处设有单向导通的充气结构,拥有所述充气结构的气囊部一将空气依次充入各个气囊部一和气囊部二内,所述连接缝位于气囊部一和气囊部二相邻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给逃生球进行充气时,人从未充气的气囊部一和气囊部二之间的连接缝进入球体内,通过外接气源将空气从充气结构充入气囊部一内,气囊部一内的空气经过单向导通的结构将相邻的气囊部二都充满气后。空气从气囊部一进入后经过连接结构以一对一的形式依次充入各个气囊部一和气囊部二内,使得气囊部一和气囊部二一个接一个的膨胀起来。整个球体膨胀之后,由于单向导通的连接结构限制充入的气体从充气嘴漏出,实现一个充气嘴将多个气囊部一和气囊部二次充满气。因此通过设置气囊部一和气囊部二,利用单向导通的连接结构使得气囊部一和气囊部二依次进行膨胀,并通过一个充气结构将整个球体充满气,无需转换充气口的连接位置,从而便于给救生球进行充气。
可选的,所述逃生筒上端设有逃生框,所述逃生筒绕卷于逃生框上,所述逃生筒的下端设置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用于和缓冲床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被困人员进行逃生时,楼上的被困人员将逃生筒从逃生框上放卷,以将逃生筒放卷后延伸至楼下。楼下的人将缓冲床对准逃生筒的下端,使得逃生筒以倾斜的角度延伸向下,将逃生筒的连接件和缓冲床连接,以将逃生筒的下端和缓冲床固定。使用完毕之后,将连接件解除,还能将逃生筒绕卷于逃生框上进行收纳,从而便于重复使用逃生筒。
可选的,所述逃生筒上端还设有给逃生球充气的气泵,所述逃生球上设有供气泵进行充气的充气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将逃生球进行充气时,将气泵连接于充气嘴内,然后启动气泵对逃生球进行充气,在逃生球未充气时逃生者钻进去。直至逃生球充满气后,逃生球外的人将气泵从充气嘴断开,逃生球内的人将逃生球从逃生框滚落至逃生筒内,并顺着逃生筒向下滚动实现逃生。因此通过设置气泵,利用气泵对逃生球进行充气,使得紧急情况下加快对逃生球充气的速度,从而提高人们逃生的便捷性。
可选的,所述逃生筒内壁上设有若干可充气的缓冲气垫,所述缓冲气垫沿逃生筒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逃生者用逃生求进行逃生时,利用气泵给缓冲气垫充气,使多个缓冲气垫鼓起。逃生球落入逃生筒内后,撞击至缓冲气垫上,对逃生球进行缓冲。减小逃生球落至气垫上的冲力,减少冲力对人体造成的影响,提高生还几率。
可选的,相邻两个所述缓冲气垫设有连接管进行连通,所述连接管内设有单向导通的单向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给缓冲气垫充气时,气体经过单向阀依次将各个缓冲气垫充满气后,连接管内的单向阀防止充满气时气体反冲,减少缓冲气垫停止充气时气体的泄露。
可选的,所述逃生筒外壁上设有和缓冲气垫一一对应的缓冲凸起,所述缓冲凸起于逃生筒内壁上呈为内凹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逃生者于逃生球内进行逃生时,逃生球滚入逃生筒内,缓冲气垫减缓逃生求滚落的速度,同时缓冲凸起防止逃生球因为缓冲气垫顶端和救生筒内壁之间的距离过小导致逃生球被卡住无法下落的情况,从而便于逃生球从逃生筒内顺畅滚动。
可选的,所述气泵连接有充气管,所述充气管位于充气嘴内的端部开设有充气孔,所述充气嘴的内壁上设有和充气孔相对应的单向阀,所述单向阀用于将空气从充气管导入逃生球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将逃生球进行充气时,将充气管插入充气嘴内后,使得充气孔对准单向阀,以便于充气管的气体能够通过单向阀进入逃生球内,以对逃生球进行充气。同时单向阀限制逃生球的气体回流,以便于拔除充气管后限制逃生球内的气体外泄,从而便于逃生球内充气后保持膨胀。
可选的,所述充气管位于充气嘴的两侧内壁上铰接有相对应的铰接杆,所述铰接杆朝偏离所述充气管轴线的方向弯曲并延伸出充气管,所述铰接杆的端部倾斜固定有具有弹性的限位块,所述充气嘴的内壁上设有和所述限位块朝向铰接杆一侧卡接的卡块,所述铰接杆之间设有弹簧一,所述弹簧一的两端分别固定于铰接杆上,即所述限位块背对铰接杆的一侧抵接卡块后能够带动铰接杆压缩弹簧一,所述弹簧一用于抵动铰接杆相互远离后,将限位块卡接在卡块上并限制充气管脱离充气嘴,所述充气嘴内设有抵动弹簧一带动铰接杆相互靠拢的抵接件,所述抵接件具有弹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对逃生球进行充气时,将充气管插入充气嘴内,使得抵接件抵接于弹簧一,带动铰接杆相互靠拢。以便于倾斜的限位块能够滑动抵接卡块带动铰接杆继续靠拢,同时抵紧件产生压缩形变。直至限位块滑过卡块后,松开充气管,充气管朝充气嘴外滑动,抵接件恢复形变,抵接件作用于弹簧一上带动铰接杆朝充气嘴外滑动。同时弹簧一也抵动铰接杆张开,使得限位块朝向铰接杆的一侧和卡块相卡接,以限制充气管脱离充气嘴,此时充气管上的充气孔和单向阀相对应。直至充满气后可直接拔出充气管,也可以在逃生球内按动抵接件,将弹簧一抵动后带动铰接杆朝中间靠拢,将限位块产生形变后脱离卡块,解除对充气管的限制。因此通过设置铰接杆、弹簧一、卡块、限位块,利用具有形变能力的抵紧件抵动弹簧一变形带动限位块滑过卡块后,在充气管往外滑动的过程中弹簧一恢复形变带动限位块卡接在卡块上,从而便于限制充气管插入充气嘴内后脱离。
可选的,所述抵接件包括滑移于充气嘴内的滑板、设置于所述滑板朝向充气管一侧的抵接杆,所述充气嘴设有位于滑板背对抵接杆一侧的固定环,所述固定环上设有弹簧二,所述弹簧二远离固定环的一端设置于所述滑板上,所述充气嘴靠近逃生球内的一端供逃生者手指伸入后按动滑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充气管插入充气嘴内时,抵接杆伸入充气管内抵动弹簧一拉伸,带动铰接杆相互靠拢,使得充气管在朝充气嘴内滑动的过程中,抵接杆抵动滑板带动弹簧二压缩。直至限位块滑过卡块后,松开充气管,弹簧二作用于堵板和抵接杆上的弹力减小,同时抵接杆作用于弹簧一上的抵接力减小。以使弹簧一抵动铰接杆相互远离,以并将限位块朝向铰接杆的一侧卡接于卡块上,限制充气管脱离充气嘴,然后充气孔对准单向阀对逃生球进行充气。
直至充完气后,逃生者在逃生球内用手指伸入充气嘴内抵动堵板带动抵接杆朝逃生球外滑动,以使抵接杆抵动弹簧一带动铰接杆靠拢后,将限位块产生形变和卡块相脱离,以解除对充气管的限制,使得充气管和充气嘴的连接解除。然后松开滑板,使得滑板在弹簧二的拉力下带动抵接杆复位。因此通过设置滑板、抵接杆、弹簧二,利用滑板带动抵接杆作用于弹簧一上,使得充气管插入充气嘴内后铰接杆相互靠拢,并在弹簧二的作用下按压滑板带动抵接杆复位,从而便于充气管和充气嘴连接的同时,也便于逃生者在逃生球内解除充气管和充气嘴的连接。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设置逃生球、逃生筒及缓冲床,使得整个逃生过程中逃生者均位于逃生球内,并且在逃生筒内,避免逃生者受到外物的伤害,以对逃生者进行保护,从而提高逃生系统的安全可靠性;
2.通过设置铰接杆、弹簧一、卡块、限位块,利用具有形变能力的抵紧件抵动弹簧一变形带动限位块滑过卡块后,在充气管往外滑动的过程中弹簧一恢复形变带动限位块卡接在卡块上,从而便于限制充气管插入充气嘴内后脱离;
3.通过设置滑板、抵接杆、弹簧二,利用滑板带动抵接杆作用于弹簧一上,使得充气管插入充气嘴内后铰接杆相互靠拢,并在弹簧二的作用下使得按压滑板带动抵接杆复位,从而便于充气管和充气嘴连接的同时,也便于逃生者在逃生球内解除充气管和充气嘴的连接;
4.通过设置泄气孔、堵板、弹簧三,利用滑板抵动堵板压缩弹簧三,将泄气孔打开后进行放气,从而便于逃生者逃生后从内部自行放气。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1用于展示逃生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1用于展示逃生筒内部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1用于展示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1用于展示逃生球的剖面示意图。
图6是图4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2用于展示逃生球的剖面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2用于展示气囊组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2用于展示充气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逃生室;11、逃生框;12、逃生筒;121、缓冲气垫;122、缓冲凸起;123、连接管;13、逃生球;131、气囊部一;132、气囊部二;133、连接缝;14、充气装置;141、气泵;142、充气管;143、安全阀;144、充气孔;15、连接件;151、连接框;152、连接钩;153、连接杆;2、缓冲床;3、充气嘴;31、单向阀;32、卡块;33、固定环;34、弹簧二;35、滑板;36、抵接杆;37、泄气孔;38、堵板;39、弹簧三;4、铰接杆;41、弹簧一;42、限位块;5、充气结构;51、阀体;511、挡环;512、进气口;513、出气口;52、阀芯;521、阀杆;522、阀板;523、密封圈;524、卡簧;53、弹簧四;54、固定架;541、固定环;542、固定杆;543、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9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高楼逃生系统。
实施例1:
参照图1和图2,高楼逃生系统包括安装于高楼楼顶的逃生室1、放置于地面的缓冲床2,逃生室1上固定有逃生框11、充气装置14以及逃生球13。逃生框11上包裹固定有逃生筒12,逃生筒12倾斜向下延伸至缓冲床2上。充气装置14将逃生球13充满气后,逃生者位于逃生球13内滚进逃生框11顺着逃生筒12滚落至缓冲床2上,逃生筒12为韧性较强的布筒,能够通过卷扬机收卷缠绕于逃生框11上。
参照图1和图3,逃生筒12内壁上设有若干可用充气装置14充气的缓冲气垫121,逃生筒12的外壁上设有和缓冲气垫121一一对应的缓冲凸起122,缓冲凸起122朝逃生筒12外弯曲使得筒壁内形成凹陷,以便于逃生球13经过缓冲气垫121后在缓冲凸起122内能向下滚动。相邻两个缓冲气垫121固定连接有连接管123进行连通,连接管123于逃生筒12内弯曲设置并绕过缓冲凸起122,以减少逃生球13于逃生筒12内挤压缓冲凸起122时对连接管123造成损伤。连接管123内设有单向导通的单向阀,防止充气时气体反冲。逃生球13落入逃生筒12内后,先撞击在缓冲气垫121上,对逃生球13进行缓冲,减小逃生球13落至缓冲床2上的冲力,而缓冲凸起122是增大缓冲气垫121顶端和逃生筒12内壁之间的距离,减少逃生球13卡在逃生筒12内的情况。
参照图1和图4,逃生筒12的下端安装有和缓冲床2连接的连接件15,连接件15包括固定于逃生筒12的连接框151、铰接于连接框151下端的连接钩152,缓冲床2的一侧固定有供连接钩152相钩连的连接杆153,以便于将逃生筒12的下端固定于缓冲床2上。
参照图1和图2,充气装置14包括固定于逃生室1上的气泵141、连接于气泵141出气口的充气管142、安装于气泵141上的安全阀143。
参照图2和图5,逃生球13上固定有供充气管142插入的充气嘴3,充气管142插入充气嘴3内后对逃生球13进行充气,安全阀143在逃生球13内的气压达到预定值后自动阻断气泵141给逃生球13供气,达到过满保护的效果。
参照图5,逃生球13内具有气囊,气囊分为内外层,且逃生球13内具有供逃生者容纳的空腔。逃生球13同时也是由若干个气囊部连接而成,每个气囊部都是独立的一个小气囊,气囊相邻处部分连接,气囊相邻之间未连接的部分形成空隙。逃生球13刚开始充气时,逃生者可从气囊连接处的空隙处进入,直至逃生球13充满气膨胀后将空隙密封。
参照图5和图6,充气嘴3呈管状,充气嘴3贯穿逃生球13气囊的内外层,即充气嘴3贯穿整个气囊厚度。充气嘴3的内壁固定有单向阀31,充气管142伸入充气嘴3内的侧壁上开设有和单向阀31相对应的充气孔144,充气孔144孔径大于单向阀31的孔径,以便于充气管142内的空气单向导入逃生球13内,实现对逃生球13的充气。
参照图6,充气管142位于充气嘴3一端的内壁两侧铰接有铰接杆4,铰接杆4的铰接轴线和充气管142的长度方向相垂直。铰接杆4朝相互远离的方向弯曲设置,铰接杆4远离和充气管142铰接的一端弯曲延伸出充气管142。
参照图6,铰接杆4伸出充气管142的端部固定连接有具有弹性的限位块42,限位块42为具有弹性的橡胶材料制成,限位块42倾斜固定于铰接杆4的端部。且限位块42成梯形,限位块42朝远离铰接杆4的方向呈渐扩状。
参照图6,充气嘴3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卡块32,充气管142伸入充气嘴3内后能够和卡块32相抵接。铰接杆4上固定连接有弹簧一41,弹簧一41的两端分别和两个铰接杆4相固定。弹簧一41的弹力作用于铰接杆4,使得铰接杆4相互远离,以便于限位块42背对铰接杆4的侧壁抵动卡块32上后带动铰接杆4相互靠近,并将弹簧一41压缩,直至限位块42滑过卡块32后,充气管142朝充气嘴3外滑动,使得限位块42朝向铰接杆4的一侧卡接在卡块32上,以限制充气管142和充气嘴3相脱离,此时充气孔144和单向阀31相对应且连通。强行拔出充气管142也能使得限位块42滑过卡块32,铰接杆4压缩弹簧一41后相互靠拢,使得限位块42能够和卡块32相脱离。
参照图6,充气嘴3内安装有抵动弹簧一41带动铰接杆4相互靠拢并脱离卡块32的抵接件,抵接件具有弹性。充气嘴3远离充气管142的一端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固定环33,固定环33朝向充气管14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弹簧二34。
参照图6,抵接件包括固定连接于弹簧二34远离固定环33一端的滑板35、固定连接于滑板35朝向铰接杆4一侧的抵接杆36,滑板35于充气嘴3内沿充气管142长度方向滑动,滑板35的周向侧壁滑动抵接于充气嘴3的内壁,滑板35于充气嘴3内滑动密封。
参照图6,抵接杆36远离滑板35的端部抵接于弹簧一41,在充气管142插入充气嘴3内时,抵接杆36抵动弹簧一41拉伸后带动铰接杆4朝中间靠拢,以便于继续插入充气管142将限位块42滑动抵接于卡块32带动铰接杆4朝中间靠拢,直至限位块42滑过卡块32。同时抵接杆36也受到挤压后作用于滑板35上,使得弹簧二34压缩,整个过程弹簧一41始终处于压缩状态。直至限位块42端部滑过卡块32后,松开充气管142,弹簧二34作用于滑板35上,带动抵接杆36作用于弹簧一41上的抵紧力减小,使得弹簧一41受到的抵接力减小,铰接杆4相互远离后带动限位块42卡接在卡块32上,限制充气管142脱离充气嘴3。
也可以逃生者手指伸入充气嘴3内将滑板35朝充气管142按动,使得抵接杆36抵动弹簧一41拉伸,并带动铰接杆4相互靠拢后将限位块42滑过卡块32,解除对充气管142的限制。松开滑板35后,弹簧二34带动滑板35和抵接杆36复位。
参照图5和图6,充气嘴3的内壁两侧还开设有泄气孔37,泄气孔37位于滑板35和卡块32之间,滑板35滑过泄气孔37后,逃生球13内的空气能够通过泄气孔37从逃生球13内部泄出。
参照图5和图6,充气嘴3位于滑板35和卡块32之间的内壁上滑动连接有堵板38,堵板38和泄气孔37一一对应。堵板38朝向卡块32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弹簧三39,弹簧三39远离堵板38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卡块32上。弹簧三39的弹力作用于堵板38上,使得堵板38将泄气孔37封堵。直至按压堵板38带动抵接杆36抵动弹簧一41,将铰接杆4聚拢脱离卡块32时,滑板35才抵接堵板38,带动堵板38滑离泄气孔37。使得滑板35滑过泄气孔37后,逃生球13内的空气从泄气孔37泄出,从而便于逃生者逃生后从逃生球13内部自行放气。
本申请实施例1的实施原理为:当被困人员进行逃生时,将逃生筒12从逃生框11上放卷,使得连接框151带动逃生筒12倾斜向下延伸至缓冲床2。然后将连接框151上的连接钩152钩连连接杆153,以将逃生筒12的下端和缓冲床2固定。再取出逃生球13,将充气管142插入充气嘴3,抵接杆36抵动弹簧一41拉动铰接杆4靠拢,以便于铰接杆4滑过卡块32,然后松开充气管142将充气管142和充气嘴3建立连接。打开气泵141对逃生球13内充气,充气的同时逃生者从逃生球13气囊连接处的缝隙进入。直至逃生球13内充满气之后,安全阀143感应气压达到预定值后阻断气泵141充气。然后逃生者滚动逃生球13从逃生框11内滚下,并使得铰接杆4脱离卡块32,将充气管142和充气嘴3断开,以使逃生者在逃生球13内顺着逃生筒12滚落至缓冲床2上完成逃生。使得整个逃生过程中逃生者均位于逃生球13内,并且在逃生筒12内,先撞击在缓冲气垫121上,对逃生球13进行缓冲,减小逃生球13落至缓冲床2上的冲力,减小逃生者受到外物的伤害,以对逃生者进行保护,从而提高逃生系统的安全可靠性。
逃生者逃生后,手指伸入充气嘴3内按动滑板35,使得滑板35抵动堵板38滑离泄气孔37,直至滑板35滑过泄气孔37,将泄气孔37露出后,逃生球13内的空气从泄气孔37泄出,实现逃生者自己从逃生球13内不进行泄气。
实施例2:
本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气囊连接之间的充气结构,本实施例是通过充气结构5空气导入气囊内,以通过充气结构5实现对多个气囊的单向导通,从而实现对逃生球13的充气。
参照图7和图8,逃生球13包括若干相互交叉连接的气囊部一131和气囊部二132,气囊部一131呈五边形,气囊部二132呈六边形,也可以是其他形状的气囊部组成球体。气囊部二132围绕气囊部一131的周向方向分布,即每个气囊部一131的周围有五个气囊部二132,气囊部二132将气囊部一131相互隔开,其中一个气囊部二132上连接有充气结构5。
参照图7和图8,气囊部一131和气囊部二132侧壁的一半长度部分相连接,另一半长度部分形成有供人进入的连接缝133,气囊部一131和气囊部二132未充气时连接缝133打开,充气后气囊部一131和气囊部二132膨胀将连接缝133填补,但是连接缝133仍存在有缝隙。
参照图8和图9,充气结构5包括固定连接于相邻两个气囊部一131、气囊部二132之间的阀体51、滑移于阀体51内的阀芯52,阀体51呈筒状,且阀体51也固定连接于气囊部二132之间的连接处。
参照图8和图9,阀体51上开设有进气口512和出气口513,阀体51内壁上固定连接有挡环511,挡环511内形成进气口512。进气口512位于拥有充气结构5的气囊部一131内,出气口513位于气囊部二132内,气囊部二132和气囊部二132之间也通过阀体51上的进气口512进气和出气口513出气。
参照图8和图9,阀体51内安装有抵动阀芯52朝进气口512滑移将进气口512封堵的弹性件。充气时,气体进入后作用于弹性件上,抵动弹性件带动阀芯52朝出气口513滑动,以将进气口512打开后便于气体进入下一个气囊部一131或气囊部二132。
参照图9,阀体51内固定连接有固定架54,固定架54包括位于阀体51内的固定环541、固定连接于固定环541周向侧壁上的固定杆542,固定杆542远离固定环541的一端固定连接于阀体51内壁,空气从相邻两根固定杆542之间的空隙通过。
参照图9,阀芯52包括滑移于固定环541内的阀杆521、固定连接于阀杆521远离固定环541一端的阀板522,阀板522位于阀杆521上靠近挡环511的一端,阀板522朝向挡环51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具有弹性的密封圈523,密封圈523采用橡胶材料制成。
参照图9,弹性件包括套在阀杆521上的弹簧四53,弹簧四53为塔型弹簧,弹簧四53较大的一端抵接于阀板522、较小的一端抵接于固定环541上。以通过弹簧四53抵动阀板522带动阀杆521朝进气口512滑移,使得阀板522将密封圈523抵紧于挡环511上将进气口512封堵,避免充入的气体回流。
参照图9,阀杆521位于固定环541内的一端嵌入有卡簧524,卡簧524随阀杆521一同滑移于固定环541内,固定环541内开设有供卡簧524恢复形变扩张后卡入的卡槽543。这里的卡簧524也可以是嵌入在固定环541内壁上处于张开状态,卡槽543在阀杆521上,使得阀杆521的滑动也能够将卡簧524卡入卡槽543内限制阀杆521的滑动。
参照图8和图9,卡槽543位于卡簧524靠近阀板522的一侧,以便于气囊部一131和气囊部二132内的气体按照充气的顺序逆流后,气体从出气口513进入阀体51内,冲击在阀板522上带动阀板522将密封圈523挤压在挡环511上产生挤压形变,以使卡簧524朝卡槽543滑移,直至卡簧524恢复形变卡入卡槽543内后,将阀杆521于阀体51内的滑移进行锁定,此时阀板522将进气口512封堵。以便于将各个气囊部一131和气囊部二132实现自封,使得各个气囊部一131和气囊部二132相互隔开。
本申请实施例2的实施例原理为:当给逃生球13进行充气时,可先用笔在气囊部一131和气囊部二132上按照充气顺序进行标号,通过外接气源将空气从充气结构5吹入,使得气囊部一131和周围相邻的气囊部二132膨胀。气体从进气口512进入冲击于阀板522上,将阀板522冲动后打开进气口512,空气按照标号顺序依次进入各个气囊部一131和气囊部二132内。直至气囊部一131和气囊部二132膨胀后,将气源从充气结构5上拔出。进气口512进气量减少或停止进气,弹簧四53抵动阀板522带动阀杆521朝进气口512滑动,使得阀板522将进气口512封堵。
同时由于充气结构5的气囊部一131少量气体泄出,使得拥有充气结构5的气囊部一131内气压大于外界,气体继续冲击阀板522,使得密封圈523受到挤压产生形变后带动阀杆521上的卡槽543和卡簧524相对齐。以使卡簧524卡入卡槽543内将阀杆521的滑动锁定,以将阀体51的进气口512和出气口513均封堵。其余的气囊部一131和气囊部二132则是按照充气顺序,人在救生球内依照标号从最后一个开始往前进行敲击,使得气囊部一131和气囊部二132内的气压增大,也能将卡簧524卡入卡槽543内。实现每个气囊部一131和气囊部二132的自封,将各个气囊部一131和气囊部二132充满气后相互独立互不影响。进而实现通过一个充气结构5将整个球体充满气,无需转换充气口的连接位置,从而便于给救生球进行充气。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高楼逃生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地面的缓冲床(2)、设置于高楼上的逃生筒(12),所述逃生筒(12)的下端设置于缓冲床(2)上,所述逃生筒(12)的上端设有逃生球(13),所述逃生球(13)内设有供人容纳的空腔,所述逃生球(13)上开设有供人进入空腔内的连接缝(133),所述逃生球(13)用于从逃生筒(12)内滑落至缓冲床(2)上;所述逃生筒(12)上端还设有给逃生球(13)充气的气泵(141),所述逃生球(13)上设有供气泵(141)进行充气的充气嘴(3);所述气泵(141)连接有充气管(142),所述充气管(142)位于充气嘴(3)内的端部开设有充气孔(144),所述充气嘴(3)的内壁上也设有和充气孔(144)相对应的单向阀(31),所述单向阀(31)用于将空气从充气管(142)导入逃生球(13)内;所述充气管(142)位于充气嘴(3)的两侧内壁上铰接有相对应的铰接杆(4),所述铰接杆(4)朝偏离所述充气管(142)轴线的方向弯曲并延伸出充气管(142),所述铰接杆(4)的端部倾斜固定有具有弹性的限位块(42),所述充气嘴(3)的内壁上设有和所述限位块(42)朝向铰接杆(4)一侧卡接的卡块(32),所述铰接杆(4)之间设有弹簧一(41),所述弹簧一(41)的两端分别固定于铰接杆(4)上,即所述限位块(42)背对铰接杆(4)的一侧抵接卡块(32)后能够带动铰接杆(4)压缩弹簧一(41),所述弹簧一(41)用于抵动铰接杆(4)相互远离后,将限位块(42)卡接在卡块(32)上并限制充气管(142)脱离充气嘴(3),所述充气嘴(3)内设有抵动弹簧一(41)带动铰接杆(4)相互靠拢的抵接件,所述抵接件具有弹性;所述抵接件包括滑移于充气嘴(3)内的滑板(35)、设置于所述滑板(35)朝向充气管(142)一侧的抵接杆(36),所述充气嘴(3)设有位于滑板(35)背对抵接杆(36)一侧的固定环(33),所述固定环(33)上设有弹簧二(34),所述弹簧二(34)远离固定环(33)的一端设置于所述滑板(35)上,所述充气嘴(3)靠近逃生球(13)内的一端供逃生者手指伸入后按动滑板(3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楼逃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逃生球(13)包括若干交叉连接的气囊部一(131)和气囊部二(132),所述气囊部一(131)和气囊部二(132)的连接处设有单向导通的充气结构(5),拥有所述充气结构(5)的气囊部一(131)将空气以依次充入各个气囊部一(131)和气囊部二(132)内,所述连接缝(133)位于气囊部一(131)和气囊部二(132)相邻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楼逃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逃生筒(12)上端设有逃生框(11),所述逃生筒(12)绕卷于逃生框(11)上,所述逃生筒(12)的下端设置有连接件(15),所述连接件(15)用于和缓冲床(2)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楼逃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逃生筒(12)内壁上设有若干可充气的缓冲气垫(121),所述缓冲气垫(121)沿逃生筒(12)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楼逃生系统,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缓冲气垫(121)设有连接管(123)进行连通,所述连接管(123)内设有单向导通的单向阀(31)。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楼逃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逃生筒(12)外壁上设有和缓冲气垫(121)一一对应的缓冲凸起(122),所述缓冲凸起(122)于逃生筒(12)内壁上呈为内凹状。
CN202211029496.6A 2022-08-25 2022-08-25 一种高楼逃生系统 Active CN11560786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29496.6A CN115607863B (zh) 2022-08-25 2022-08-25 一种高楼逃生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29496.6A CN115607863B (zh) 2022-08-25 2022-08-25 一种高楼逃生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07863A CN115607863A (zh) 2023-01-17
CN115607863B true CN115607863B (zh) 2023-07-25

Family

ID=848570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029496.6A Active CN115607863B (zh) 2022-08-25 2022-08-25 一种高楼逃生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607863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68382A (zh) * 1999-03-31 2000-10-04 陈昊 救生气囊
WO2008127143A1 (fr) * 2007-04-16 2008-10-23 Obschestvo S Ogranichennoi Otvetstvennosty U 'kosmicheskie Sistemy Spaseniya' Dispositif permettant d'évacuer d'urgence un individu d'un objet situé en hauteur, mécanisme amortisseur de ce dispositif, structure d'appui d'un sac de ce dispositif et système de remplissage d'une chambre gonflable de ce dispositif
CN201712783U (zh) * 2010-06-29 2011-01-19 上海市莘格高级中学 救生气球
CN202036704U (zh) * 2011-03-25 2011-11-16 张海洋 高空逃生球
CN202961555U (zh) * 2012-12-14 2013-06-05 车方铭 一种高楼逃生装置
CN103301583B (zh) * 2013-05-23 2016-06-29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充气式多囊应急逃生装备
CN104338249A (zh) * 2013-07-31 2015-02-11 西安大盛消防检测有限公司 一种高空逃生气腔
CN105214223A (zh) * 2014-05-26 2016-01-06 中山市雅西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高空逃生器
CN106823172B (zh) * 2017-02-24 2022-05-13 张伦彬 高空救生滑道装置
CN106823167A (zh) * 2017-03-30 2017-06-13 中山市丰申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高空逃生器
CN107648755A (zh) * 2017-11-09 2018-02-02 中山市丰申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高空逃生气腔
CN208049212U (zh) * 2017-12-18 2018-11-06 肖艳 一种防止人员掉落的高空逃生气腔
CN108525146A (zh) * 2018-04-18 2018-09-14 国电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安全逃生装置及其安全降落舱
CN111228662A (zh) * 2020-03-02 2020-06-05 宁波合力伟业消防科技有限公司 高楼逃生装置及逃生系统
CN112386817A (zh) * 2020-11-25 2021-02-23 李光东 高空逃生球
CN216319572U (zh) * 2021-11-01 2022-04-19 刘易斯安 一种家用火灾逃生气囊
CN216737368U (zh) * 2021-12-28 2022-06-14 江苏安瑞特消防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橡胶起重气垫充气口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07863A (zh) 2023-01-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164454A (zh) 允许可充气物体快速充气和放气的充气阀
CN207775698U (zh) 一种便携充气式浮桥
CN115607863B (zh) 一种高楼逃生系统
CN116754153B (zh) 一种冷凝器管道性能检测装置
CN113753200A (zh) 一种便携式救生衣浸水和快速膨胀装置
CN100572189C (zh) 水中应急充气式自救装置
CN112224364A (zh) 一种基于使用者体型可自由控制膨胀体积的救生衣
JPH10503142A (ja) 発射装置付き救命装置
KR102351443B1 (ko) 인명 구조용 투척식 튜브
CN215167656U (zh) 手动充气式托起挤压调整装置
KR20140007536A (ko) 구명벨트
US20200224648A1 (en) Portable air pump with rapid inflation
CN209884539U (zh) 一种方便使用的水上急救箱
CN211273231U (zh) 一种救生垫
CN210044638U (zh) 一种内科临床用呼吸装置
JP3175134U (ja) 大気圧膨張式衝撃緩和装置
CN112593792A (zh) 一种气囊式门吸
KR102626265B1 (ko) 에어돔 구조물의 유지 보수를 위한 고리 장치
CN216684806U (zh) 一种溺水快速自救装置
CN213677059U (zh) 一种气垫冲浪板
CN220327032U (zh) 救生充气滑梯书包
CN210122183U (zh) 一种可以快速充气的救生圈
CN116873165A (zh) 一种游艇应急救生装置
CN219044396U (zh) 一种用于汛期救援的水域拦截网
RU2786472C1 (ru) Автоном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самоспасения человека в снежной лавине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