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585774A - 隔爆结合面间隙测量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隔爆结合面间隙测量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585774A
CN115585774A CN202211590378.2A CN202211590378A CN115585774A CN 115585774 A CN115585774 A CN 115585774A CN 202211590378 A CN202211590378 A CN 202211590378A CN 115585774 A CN115585774 A CN 1155857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rget
determining
gap
distance
explo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59037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德胜
吴文臻
戴万波
马建
檀静
丰颖
黄增波
赵墨波
魏峰
贾晓娣
许伟健
王正
张玉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CTEG China Coal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CCTEG China Coal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CTEG China Coal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CCTEG China Coal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2211590378.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585774A/zh
Publication of CN1155857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58577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BMEASURING LENGTH, THICKNESS OR SIMILAR LINEAR DIMENSIONS; MEASURING ANGLES; MEASURING AREAS; MEASURING IRREGULARITIES OF SURFACES OR CONTOURS
    • G01B21/00Measuring arrangements or details thereof, where the measuring technique is not covered by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unspecified or not relevant
    • G01B21/16Measuring arrangements or details thereof, where the measuring technique is not covered by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unspecified or not relevant for measuring distance of clearance between spaced objec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ength Measuring Devices By Optical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出了一种隔爆结合面间隙测量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涉及隔爆结合面间检测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获取测距装置的测量数据,测量数据为测距装置的测量点距离隔爆结合面的垂直距离,测距装置按照设定速度与隔爆结合面水平匀速往复运动;基于测量数据确定目标时间戳,目标时间戳的数量至少为2个;基于目标时间戳与设定速度确定隔爆结合面的目标间隙距离。通过测距装置测量距离隔爆结合面的垂直距离,确定进入间隙和穿过间隙的两个目标时间戳,以此准确确定隔爆结合面的目标间隙距离,相较于传统的确定目标间隙的方法,本方案的方法更加实用,且准确性更高,为检测隔爆设备防爆性能提供准确的数据基础。

Description

隔爆结合面间隙测量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隔爆结合面间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隔爆结合面间隙测量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煤矿井下大多使用隔爆型设备,其原理是将电气设备带电的元器件放入特定的隔爆外壳中,外壳将电气元件可能产生的火花或电弧等与环境中可燃气体进行隔离。平面隔爆结合面是煤矿井下常见的隔爆结构,结合面间隙是影响隔爆设备防爆性能的重要参数。
现有间隙测量方法主要有塞尺测量法与机器视觉法,塞尺检测采用不同规格的塞尺进行测量;但该方法需要将带电设备停止运行,且操作繁琐,效率低;机器视觉法通过图像识别确定间隙边缘像素点位置确定间隙大小,这种方法受环境光线以及测量角度影响,无法保证测量精度。
发明内容
本公开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公开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隔爆结合面间隙测量方法。
本公开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隔爆结合面间隙测量装置。
本公开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子设备。
本公开的第四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非瞬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本公开的第五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
为达上述目的,本公开第一方面实施方式提出了一种隔爆结合面间隙测量方法,包括:获取测距装置的测量数据,测量数据为测距装置的测量点距离隔爆结合面的垂直距离,测距装置按照设定速度与隔爆结合面水平匀速往复运动;基于测量数据确定目标时间戳,目标时间戳的数量至少为2个;基于目标时间戳与设定速度确定隔爆结合面的目标间隙距离。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基于测量数据确定目标时间戳,包括:针对测量数据中的第i个采样数据,获取第i-1个采样数据和第i个采样数据的差值绝对值,i为大于1的整数;响应于差值绝对值大于设定阈值,则确定第i个采样数据的采样时间为目标时间戳。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确定第i个采样数据的采样时间为目标时间戳,包括:响应于第i个采样数据小于第i-1个采样数据,确定第i个采样数据的采样时间为第一目标时间戳;响应于第i个采样数据大于第i-1个采样数据,确定第i个采样数据的采样时间为第二目标时间戳。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基于目标时间戳与设定速度确定隔爆结合面的目标间隙距离,包括:基于目标时间戳确定目标时间间隔;基于目标时间间隔和设定速度确定隔爆结合面的目标间隙距离。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基于目标时间戳确定目标时间间隔,包括:获取相邻两个第一时间戳和第二时间戳,其中第一时间戳小于第二时间戳;将第一时间戳和第二时间戳的时间间隔确定为目标时间间隔。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基于目标时间间隔和设定速度确定隔爆结合面的目标间隙距离,包括:获取多组目标时间间隔;分别基于多组目标时间间隔和设定速度确定多组候选间隙距离;基于多组候选间隙距离求取平均值,作为目标间隙距离。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基于多组候选间隙距离求取平均值,作为目标间隙距离,包括:将每一组候选间隙距离与间隙距离阈值进行比较;响应于候选间隙距离小于间隙距离阈值,将小于间隙距离阈值的候选间隙距离从多组候选间隙距离中剔除。
为达上述目的,本公开第二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隔爆结合面间隙测量装置,包括: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测距装置的测量数据,测量数据为测距装置的测量点距离隔爆结合面的垂直距离,测距装置按照设定速度与隔爆结合面水平匀速往复运动;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测量数据确定目标时间戳,目标时间戳的数量至少为2个;计算模块,用于基于目标时间戳与设定速度确定隔爆结合面的目标间隙距离。
为达上述目的,本公开第三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本公开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隔爆结合面间隙测量方法。
为达上述目的,本公开第四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存储有计算机指令的非瞬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所述计算机指令用于实现如本公开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隔爆结合面间隙测量方法。
为达上述目的,本公开第五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实现如本公开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隔爆结合面间隙测量方法。
通过测距装置测量距离隔爆结合面的垂直距离,确定进入间隙和穿过间隙的两个目标时间戳,以此准确确定隔爆结合面的目标间隙距离,相较于传统的确定目标间隙的方法,本方案的方法更加实用,且准确性更高,为检测隔爆设备防爆性能提供准确的数据基础。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公开一个实施方式的一种隔爆结合面间隙测量方法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一个实施方式的红外测距装置与隔爆结合面的位置简图;
图3是本公开一个实施方式的另一种隔爆结合面间隙测量方法的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一个实施方式的另一种隔爆结合面间隙测量方法的示意图;
图5是本公开一个实施方式的一种隔爆结合面间隙测量装置的示意图;
图6是本公开一个实施方式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公开,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
图1是本公开一个实施方式的一种隔爆结合面间隙测量方法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隔爆结合面间隙测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1,获取测距装置的测量数据,测量数据为测距装置的测量点距离隔爆结合面的垂直距离,测距装置按照设定速度与隔爆结合面水平匀速往复运动。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测距装置可为多种,举例来说,可为光电测距仪、声波测距仪和红外测距装置等,此处不作任何限定。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测量数据包括测距装置的测量点至隔爆结合面的垂直距离,测距装置可连续采集测量数据,可选地,也可每隔采集周期进行采集测量数据,此处不作任何限定。举例来说,该采集周期可为0.1S。
以红外测距装置为例,如图2所示,图2是本公开一个实施方式的红外测距装置与隔爆结合面的位置简图,该红外测距装置可设有滑轮,并设有配合滑动的滑动轨道,可以将滑动轨道平行固定在隔爆结合面的外部,并且滑动轨道在隔爆结合面上的投影与隔爆结合面间隙垂直。红外测距装置可通过滑轮与滑动轨道配合滑动,并在隔爆结合面的外部匀速往复运动。
需要说明的是,红外测距装置的测量点距离隔爆结合面的距离h0可为提前设定好的,并可根据实际的设计需要进行并更,此处不作任何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红外测距装置的运动速度v可根据实际的设计需要进行设定,此处不作任何限定,举例来说,往复运动的运动速度可为1m/min。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可通过设定测距装置的运动距离来限定测距装置的往复运动轨迹,该运动距离可为提前设定好的,并可根据实际的设计需要进行变更,此处不作任何限定。举例来说,该移动距离可为0.5m。
S102,基于测量数据确定目标时间戳,目标时间戳的数量至少为2个。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目标时间戳为当测量数据突然变化的时候的时间点,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可根据测量数据的变化率来确定该时间点是否为目标时间戳,既当变化率超过设定值时,该时间点位目标时间戳。
可以理解的是,目标时间戳可为由采集数据进入间隙的时间点,也可为离开间隙的时间点。为了获取间隙的距离,需要获取至少一个进入间隙的目标时间戳和一个离开间隙的目标时间戳,以此可以确定测距装置测量间隙的时间间隔。
S103,基于目标时间戳与设定速度确定隔爆结合面的目标间隙距离。
在获取到目标时间戳后,可通过目标时间戳获取到测距装置在隔爆结合面的间隙的扫描时间间隔,并根据设定速度确定隔爆结合面的目标间隙距离。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首先获取测距装置的测量数据,测量数据包括测距装置测量的距离隔爆结合面的垂直距离,测距装置按照设定速度水平匀速往复运动,然后基于测量数据确定目标时间戳,目标时间戳的数量至少为2个,最后基于目标时间戳与设定速度确定隔爆结合面的目标间隙距离。以此,通过测距装置测量距离隔爆结合面的垂直距离,确定进入间隙和穿过间隙的两个目标时间戳,以此准确确定隔爆结合面的目标间隙距离,相较于传统的确定目标间隙的方法,本方案的方法更加实用,且准确性更高,为检测隔爆设备防爆性能提供准确的数据基础。
上述实施例中,基于测量数据确定目标时间戳,还可通过3进一步解释,图3是本公开一个实施方式的另一种隔爆结合面间隙测量方法的示意图,该方法包括:
S301,针对测量数据中的第i个采样数据,获取第i-1个采样数据和第i个采样数据的差值绝对值,i为大于1的整数。
需要说明的是,测距装置采集的数据可存储在测距装置的存储空间中,也可以通过通信连接上传到电子设备的存储空间中,并由电子设备进行数据分析。可选地,还可通过通信连接发送至服务器的存储空间中。该通信连接可为无线通信,该服务器可为云端服务器。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在对第i个采样数据进行分析时,可通过调取存储空间中的第i-1个采样数据,然后与第i个采样数据的求差值绝对值。
S302,响应于差值绝对值大于设定阈值,则确定第i个采样数据的采样时间为目标时间戳。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当差值绝对值大于设定阈值时,此时可以认为测距装置测量的位置已经到达间隙或者刚刚离开间隙,记录此时的时间作为目标时间戳。
需要说明的是,设定阈值为提前设定好的,并可根据实际的设计需要进行变更,此处不作任何限定。举例来说,设定阈值可为5CM。
响应于第i个采样数据小于第i-1个采样数据,确定第i个采样数据的采样时间为第一目标时间戳。其中第一目标时间戳为测距装置刚采集到间隙处的时间点。
响应于第i个采样数据大于第i-1个采样数据,确定第i个采样数据的采样时间为第二目标时间戳。其中,第二目标时间戳为测距装置采集到的位置为刚离开间隙处的时间点。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首先针对测量数据中的第i个采样数据,获取第i-1个采样数据和第i个采样数据的差值绝对值,i为大于1的整数,然后响应于数据差值绝对值大于设定阈值,则确定第i个采样数据的采样时间为目标时间戳。通过这种数据传感器的测量数据确定间隙采样时间点的方法,相较于当前技术中的人工测量或者塞尺进行测量,准确性更高,同时可以提升测量效率。
上述实施例中,基于目标时间戳与设定速度确定隔爆结合面的目标间隙距离,还可通过图4进一步解释,图4是本公开一个实施方式的另一种隔爆结合面间隙测量方法的示意图,该方法包括:
S401,基于目标时间戳确定目标时间间隔。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可首先获取相邻两个第一时间戳和第二时间戳,其中第一时间戳小于第二时间戳,然后将第一时间戳和第二时间戳的时间间隔确定为目标时间间隔。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测量时可能存在测量误差,在对数据进行分析前,还需要将无效数据进行剔除。可将将每一组候选间隙距离与间隙距离阈值进行比较,响应于候选间隙距离小于间隙距离阈值,将小于间隙距离阈值的候选间隙距离从多组候选间隙距离中剔除。
需要说明的是,间隙距离阈值可为提前设定好的,并可根据实际的设计需要进行变更,此处不作任何限定。
S402,基于目标时间间隔和设定速度确定隔爆结合面的目标间隙距离。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可首先获取相邻两个第一时间戳和第二时间戳,其中第一时间戳小于第二时间戳,然后将第一时间戳和第二时间戳的时间间隔确定为目标时间间隔。
由于测距装置为匀速运动的,可通过将目标时间间隔和设定速度进行相乘处理,以确定目标间隙距离。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获取更加准确的目标间隙距离,还可通过获取多组目标时间间隔,然后分别基于多组目标时间间隔和设定速度确定多组候选间隙距离,基于多组候选间隙距离求取平均值,作为目标间隙距离。
与上述几种实施例提供的隔爆结合面间隙测量方法相对应,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隔爆结合面间隙测量装置,由于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隔爆结合面间隙测量装置与上述几种实施例提供的隔爆结合面间隙测量方法相对应,因此上述隔爆结合面间隙测量方法的实施方式也适用于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隔爆结合面间隙测量装置,在下述实施例中不再详细描述。
图5为本公开提出的一种隔爆结合面间隙测量装置的示意图,如图 5所示,该隔爆结合面间隙测量装置500,包括:获取模块510、确定模块520和计算模块530。
其中,获取模块510,用于获取测距装置的测量数据,测量数据为测距装置的测量点距离隔爆结合面的垂直距离,测距装置按照设定速度与隔爆结合面水平匀速往复运动。
确定模块520,用于基于测量数据确定目标时间戳,目标时间戳的数量至少为2个。
计算模块530,用于基于目标时间戳与设定速度确定隔爆结合面的目标间隙距离。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确定模块520,还用于:针对测量数据中的第i个采样数据,获取第i-1个采样数据和第i个采样数据的差值绝对值,i为大于1的整数;响应于数据差值绝对值大于设定阈值,则确定第i个采样数据的采样时间为目标时间戳。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确定模块520,还用于:响应于第i个采样数据小于第i-1个采样数据,确定第i个采样数据的采样时间为第一目标时间戳;响应于第i个采样数据大于第i-1个采样数据,确定第i个采样数据的采样时间为第二目标时间戳。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确定模块520,还用于:基于目标时间戳确定目标时间间隔;基于目标时间间隔和设定速度确定隔爆结合面的目标间隙距离。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确定模块520,还用于:获取相邻两个第一时间戳和第二时间戳,其中第一时间戳小于第二时间戳;将第一时间戳和第二时间戳的时间间隔确定为目标时间间隔。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模块530,还用于:获取多组目标时间间隔;分别基于多组目标时间间隔和设定速度确定多组候选间隙距离;基于多组候选间隙距离求取平均值,作为目标间隙距离。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模块530,还用于:将每一组候选间隙距离与间隙距离阈值进行比较;响应于候选间隙距离小于间隙距离阈值,将小于间隙距离阈值的候选间隙距离从多组候选间隙距离中剔除。
为了实现上述实施例,本公开实施例还提出一种电子设备600,图6是本公开一个实施方式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示意图,如图6所示,该电子设备600包括:处理器601和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602,存储器602存储有可被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指令被至少一个处理器601执行,以实现如本公开第一方面实施例的隔爆结合面间隙测量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实施例,本公开实施例还提出一种存储有计算机指令的非瞬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计算机指令用于使计算机实现如本公开第一方面实施例的隔爆结合面间隙测量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实施例,本公开实施例还提出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本公开第一方面实施例的隔爆结合面间隙测量方法。
在本公开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公开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公开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公开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公开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隔爆结合面间隙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测距装置的测量数据,所述测量数据为所述测距装置的测量点距离隔爆结合面的垂直距离,所述测距装置按照设定速度与所述隔爆结合面水平匀速往复运动;
基于所述测量数据确定目标时间戳,所述目标时间戳的数量至少为2个;
基于所述目标时间戳与所述设定速度确定所述隔爆结合面的目标间隙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测量数据确定目标时间戳,包括:
针对所述测量数据中的第i个采样数据,获取第i-1个采样数据和所述第i个采样数据的差值绝对值,i为大于1的整数;
响应于所述差值绝对值大于设定阈值,则确定所述第i个采样数据的采样时间为目标时间戳。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第i个采样数据的采样时间为目标时间戳,包括:
响应于所述第i个采样数据小于所述第i-1个采样数据,确定所述第i个采样数据的采样时间为第一目标时间戳;
响应于所述第i个采样数据大于所述第i-1个采样数据,确定所述第i个采样数据的采样时间为第二目标时间戳。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目标时间戳与所述设定速度确定所述隔爆结合面的目标间隙距离,包括:
基于所述目标时间戳确定目标时间间隔;
基于所述目标时间间隔和所述设定速度确定所述隔爆结合面的目标间隙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目标时间戳确定目标时间间隔,包括:
获取相邻两个第一时间戳和第二时间戳,其中所述第一时间戳小于所述第二时间戳;
将所述第一时间戳和所述第二时间戳的时间间隔确定为所述目标时间间隔。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目标时间间隔和所述设定速度确定所述隔爆结合面的目标间隙距离,包括:
获取多组目标时间间隔;
分别基于所述多组目标时间间隔和所述设定速度确定多组候选间隙距离;
基于所述多组候选间隙距离求取平均值,作为所述目标间隙距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多组候选间隙距离求取平均值,作为所述目标间隙距离之前,包括:
将每一组候选间隙距离与间隙距离阈值进行比较;
响应于所述候选间隙距离小于所述间隙距离阈值,将小于所述间隙距离阈值的候选间隙距离从所述多组候选间隙距离中剔除。
8.一种隔爆结合面间隙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测距装置的测量数据,所述测量数据为所述测距装置的测量点距离隔爆结合面的垂直距离,所述测距装置按照设定速度与所述隔爆结合面水平匀速往复运动;
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测量数据确定目标时间戳,所述目标时间戳的数量至少为2个;
计算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目标时间戳与所述设定速度确定所述隔爆结合面的目标间隙距离。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处理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通过读取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可执行程序代码来运行与所述可执行程序代码对应的程序,以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0.一种存储有计算机指令的非瞬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所述计算机指令用于使所述计算机执行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211590378.2A 2022-12-12 2022-12-12 隔爆结合面间隙测量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558577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590378.2A CN115585774A (zh) 2022-12-12 2022-12-12 隔爆结合面间隙测量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590378.2A CN115585774A (zh) 2022-12-12 2022-12-12 隔爆结合面间隙测量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585774A true CN115585774A (zh) 2023-01-10

Family

ID=847833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590378.2A Pending CN115585774A (zh) 2022-12-12 2022-12-12 隔爆结合面间隙测量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585774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289832A1 (en) * 2006-07-19 2009-11-26 Daniel Evers Radial gap measurement on turbines
CN111336939A (zh) * 2020-03-13 2020-06-26 安标国家矿用产品安全标志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隔爆接合面间隙在线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11769669A (zh) * 2020-07-09 2020-10-13 上海煤科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永磁电动滚筒隔爆性能安全保护装置及其自检方法以及隔爆型永磁电动滚筒
CN112171668A (zh) * 2020-09-21 2021-01-05 河南颂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轨道式机器人防卡死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13108698A (zh) * 2021-04-09 2021-07-13 北京科技大学 一种缝隙宽度及深度测量装置及方法
CN114719762A (zh) * 2022-06-08 2022-07-08 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隔爆设备平面结合面间隙检测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289832A1 (en) * 2006-07-19 2009-11-26 Daniel Evers Radial gap measurement on turbines
CN111336939A (zh) * 2020-03-13 2020-06-26 安标国家矿用产品安全标志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隔爆接合面间隙在线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11769669A (zh) * 2020-07-09 2020-10-13 上海煤科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永磁电动滚筒隔爆性能安全保护装置及其自检方法以及隔爆型永磁电动滚筒
CN112171668A (zh) * 2020-09-21 2021-01-05 河南颂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轨道式机器人防卡死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13108698A (zh) * 2021-04-09 2021-07-13 北京科技大学 一种缝隙宽度及深度测量装置及方法
CN114719762A (zh) * 2022-06-08 2022-07-08 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隔爆设备平面结合面间隙检测方法及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459439B (zh) 一种基于移动式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隧道衬砌裂缝检测方法
CN206594292U (zh) 一种激光雷达测距精度自动检测系统
US20140336928A1 (en) System and Method of Automated Civil Infrastructure Metrology for Inspection, Analysis, and Information Modeling
US11287247B2 (en) Apparatus for three-dimensional measurement of an object,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CN110887460B (zh) 一种基于激光扫描仪和里程计的隧道变形监测方法及系统
CN111397517B (zh) 一种极片尺寸检测方法和极片尺寸检测系统
US11971961B2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data fusion between heterogeneous sensors
CN101629822B (zh) 振动环境中的多相机动态摄影测量方法
CN103900490A (zh) 一种轮胎不圆度检测设备及方法
US10724860B2 (en) Surveying device and survey system
CN109990703A (zh) 一种预制构件的尺寸检测方法及系统
CN104374324A (zh) 基于图像识别的位移测量装置
US11247705B2 (en) Train wheel measurement process, and associated system
CN103940344A (zh) 一种高精度远程位移传感器
CN115585774A (zh) 隔爆结合面间隙测量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KR101459522B1 (ko) 모바일 기반의 부가정보를 이용한 위치 보정 방법
CN112504379A (zh) 煤流体积实时检测装置和检测方法
CN103358230A (zh) 一种珩磨机用测量系统及测量方法
CN102865846A (zh) 一种汽车门框尺寸检测工装及其检测方法
CN110807813A (zh) 一种tof模组标定方法、装置及系统
KR20210008661A (ko) 화상데이터 내의 척도마커의 추적을 통한 구조물 표면의 균열 감시 방법
CN216206022U (zh) 管片姿态多指标测量装置
CN209416243U (zh) 一种测量盾构隧道盾尾间隙的仪器
CN114076571A (zh) 管片姿态多指标测量系统及方法
KR20010076953A (ko) 레이저 광선을 이용한 구조물의 변위량 측정 방법 및 시스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3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