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580717A - 一种立体图像采集装置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立体图像采集装置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580717A
CN115580717A CN202211254837.XA CN202211254837A CN115580717A CN 115580717 A CN115580717 A CN 115580717A CN 202211254837 A CN202211254837 A CN 202211254837A CN 115580717 A CN115580717 A CN 1155807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beam
prism
shutter
probability
reflected l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25483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耀彰
郑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ourney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Journey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ourney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Journey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254837.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580717A/zh
Publication of CN1155807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58071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3/00Stereoscopic video systems; Multi-view video systems; Details thereof
    • H04N13/20Image signal generators
    • H04N13/204Image signal generators using stereoscopic image camera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立体图像采集装置和方法,采集装置中,控制器控制第一快门处于打开工作状态时,第一自然光束通过第一快门,再经过第一反射棱镜反射形成第一反射光束,再经过第三棱镜反射形成第三反射光束,控制图像采集设备采集第三反射光束形成图像,此过程中第二快门处于关闭工作状态,之后,控制器控制第二快门处于打开工作状态,第二自然光束通过第二快门,再经过第二反射棱镜反射形成第二反射光束,再经过第三棱镜反射形成第四反射光束,图像采集设备采集第四反射光束形成图像,进而,只需使用一台图像采集设备便可实现左右目图像采集。

Description

一种立体图像采集装置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立体图像采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立体图像采集装置和方法。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在进行立体图像采集时,通常需要使用两个摄像机并且间隔一定距离摆放,以拍摄出存在视差的两种信息。
但这样存在的问题是,两台摄像机的使用会增加设备成本,以及相应的人力成本,并且两台摄像机的拍摄图像,后期处理也比较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立体图像采集装置和方法,实现了使用单摄像机拍摄立体图像的目的,节省了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立体图像采集装置,包括:
第一快门、第二快门、第一反射棱镜、第二反射棱镜、第三棱镜、图像采集设备和控制器;
所述第一快门用于控制第一自然光束是否通过,所述第二快门用于控制第二自然光束是否通过;所述第一反射棱镜的反射面朝向所述第一自然光束,用于对所述第一自然光束反射形成第一反射光束,所述第二反射棱镜的反射面朝向所述第二自然光束,用于对所述第二自然光束反射形成第二反射光束,所述第一反射棱镜的反射面和所述第二棱镜的反射面相向设置;所述第三棱镜位于所述第一反射光束和所述第二反射光束的传输路径上,所述第三棱镜包括第一概率分光面和第二概率分光面,所述第一概率分光面用于反射所述第一反射光束形成第三反射光束,还用于透过所述第二反射光束,所述第二概率分光面用于反射所述第二反射光束形成第四反射光束,还用于透过所述第一反射光束;
所述图像采集设备位于所述第三反射光束和所述第四反射光束的传输路径上,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一快门、所述第二快门和所述图像采集设备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快门和所述第二快门交替处于工作状态,并控制所述图像采集设备交替采集所述第三反射光束和所述第四反射光束;所述第一反射棱镜的反射面与所述第一概率分光面平行设置,所述第二反射棱镜的反射面与所述第二概率分光面平行设置;所述第一概率分光面和所述第二概率分光面交叉设置;所述第三反射光束和所述第四反射光束的出光方向相同。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2、还包括:第一起偏器和第二起偏器;
所述第一起偏器位于所述第一自然光束的传输路径上,用于对所述第一自然光束起偏形成第一偏振光束,所述第二起偏器位于所述第二自然光束的传输路径上,用于对所述第二自然光束起偏形成第二偏振光束;
所述第一概率分光面为第一线偏振面,所述第二概率分光面为第二线偏振面,所述第一线偏振面的偏振方向与所述第二线偏振面的偏振方向相互垂直,并与所述第二偏振光束的偏振方向相同;所述第二线偏振面的偏振方向与所述第一偏振光束的偏振方向相同。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起偏器和所述第二起偏器均为线偏振片。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概率分光面和所述第二概率分光面交叉对称设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反射棱镜为45°反射棱镜,所述第一自然光束以45°入射角入射至所述第一反射棱镜;所述第二反射棱镜为45°反射棱镜,所述第二自然光束以45°入射角入射至所述第二反射棱镜;
所述第三棱镜包括四个三角棱镜,所述四个三角棱镜为第一三角棱镜、第二三角棱镜、第三三角棱镜和第四三角棱镜,每个所述三角棱镜具有两个概率分光面,相邻所述三角棱镜的概率分光面粘合在一起。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概率分光面和所述第二概率分光面均为半透半反面。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三角棱镜的第一分光面与第二三角棱镜的第二分光面粘合形成所述第一概率分光面的第一部分,所述第二三角棱镜的第二分光面与所述第三三角棱镜的第一分光面粘合形成所述第二概率分光面的第一部分,所述第三三角棱镜的第二分光面与所述第四三角棱镜的第一分光面形成所述第一概率分光面的第二部分,所述第四三角棱镜的第二分光面与所述第一三角棱镜的第二分光面形成所述第二概率分光面的第二部分;
其中,所述第一概率分光面的第一部分反射率为100%,所述第二概率分光面的第二部分反射率为100%,所述第一概率分光面的第二部分与所述第二概率分光面的第一部分均为半透半反面。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偏振光束为S偏振光,所述第二偏振光束为P偏振光,或者,所述第一偏振光束为P偏振光,所述第二偏振光束为S偏振光。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图像采集设备为包括CCD芯片或者CMOS芯片的摄相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立体图像采集方法,基于本发明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立体图像采集装置实现,包括以下步骤:
控制所述第一快门打开,控制所述第二快门关闭;
在所述第一快门打开预设时间内,控制所述图像采集设备采集左目第一帧图像;
控制所述第一快门关闭,控制所述第二快门打开;
在所述第二快门打开预设时间内,控制所述图像采集设备采集右目第一帧图像;
控制所述第二快门关闭,控制所述第一快门打开;
依次循环执行上述步骤,直至立体图像采集结束。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立体图像采集装置和方法,其中采集装置包括第一快门、第二快门、第一反射棱镜、第二反射棱镜、第三棱镜、图像采集设备和控制器;第一快门用于控制第一自然光束是否通过,第二快门用于控制第二自然光束是否通过;第一反射棱镜的反射面朝向第一自然光束,用于对第一自然光束反射形成第一反射光束,第二反射棱镜的反射面朝向第二自然光束,用于对第二自然光束反射形成第二反射光束,第一反射棱镜的反射面和第二棱镜的反射面相向设置;第三棱镜位于第一反射光束和第二反射光束的传输路径上,第三棱镜包括第一概率分光面和第二概率分光面,第一概率分光面用于反射第一反射光束形成第三反射光束,还用于透过第二反射光束,第二概率分光面用于反射第二反射光束形成第四反射光束,还用于透过第一反射光束;图像采集设备位于第三反射光束和第四反射光束的传输路径上,控制器分别与第一快门、第二快门和图像采集设备连接,用于控制第一快门和第二快门交替处于工作状态,并控制图像采集设备交替采集第三反射光束和第四反射光束;第一反射棱镜的反射面与第一概率分光面平行设置,第二反射棱镜的反射面与第二概率分光面平行设置;第一概率分光面和第二概率分光面交叉设置;第三反射光束和第四反射光束的出光方向相同。进而,只需使用一台图像采集设备便可实现左右目图像采集,避免了多台图像采集设备采集。
应当理解,本部分所描述的内容并非旨在标识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关键或重要特征,也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将通过以下的说明书而变得容易理解。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立体图像采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出的立体图像采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出的立体图像采集装置中第三棱镜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立体图像采集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立体图像采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立体图像采集装置100包括:第一快门101、第二快门102、第一反射棱镜105、第二反射棱镜106、第三棱镜107、图像采集设备108和控制器109。
第一快门101用于控制第一自然光束110是否通过,第二快门102用于控制第二自然光束111是否通过;第一反射棱镜105的反射面朝向第一自然光束110,用于对第一自然光束110反射形成第一反射光束114,第二反射棱镜106的反射面朝向第二自然光束111,用于对第二自然光束111反射形成第二反射光束115;第一反射棱镜105的反射面和第二反射棱镜106的反射面相向设置;
第三棱镜107位于第一反射光束114和第二反射光束115的传输路径上,第三棱镜107包括第一概率分光面1071和第二概率分光面1072,第一概率分光面1071用于反射第一反射光束114形成第三反射光束116,还用于透过第二反射光束115,第二概率分光面1072用于反射第二反射光束115形成第四反射光束117,还用于透过第一反射光束114;
图像采集设备108位于第三反射光束116和第四反射光束117的传输路径上,控制器109分别与第一快门101、第二快门102和所述图像采集设备108连接,用于控制第一快门101和第二快门102交替处于工作状态,并控制图像采集设备108交替采集第三反射光束116和第四反射光束117。第一反射棱镜105的反射面与第一概率分光面1071平行设置,第二反射棱镜106的反射面与第二概率分光面1072平行设置;第一概率分光面1071和第二概率分光面1072交叉设置;第三反射光束116和第四反射光束117的出光方向相同。
需要说明的是,其中,图像采集设备108为包括CCD芯片或者CMOS芯片的摄相机。控制器109可以为PLC控制器。
控制器109控制第一快门101和第二快门102交替打开,第一快门101处于打开工作状态时,通过第一自然光束110,第一自然光束110经过第一反射棱镜105反射形成第一反射光束114,第一反射光束114经过第三棱镜107反射形成第三反射光束116,图像采集设备108采集第三反射光束116形成图像,此过程中第二快门102处于关闭工作状态,之后,控制器108控制第二快门102处于打开工作状态,通过第二自然光束111,再经过第二反射棱镜106反射形成第二反射光束115,第二反射光束115经过第三棱镜107反射形成第四反射光束117,图像采集设备108采集第四反射光束117形成图像,进而,只需使用一台图像采集设备便可实现左右目图像采集,避免了多台图像采集设备采集。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反射棱镜105的反射面与第一概率分光面1071平行设置,第二反射棱镜106与第二概率分光面1072平行设置,并且第一概率分光面1071和第二概率分光面1072交叉设置,使得第三反射光束116可以与第一自然光束110出射的方向一致,第四反射光束117与第二自然光束111出射的方向一致,还使得第三反射光束116和第四反射光束117的出光方向相同,从而通过一台图像采集设备便可实现左右目图像采集。
可选地,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该立体图像采集装置100还包括:第一起偏器103和第二起偏器104;第一起偏器103位于第一自然光束110的传输路径上,用于对第一自然光束110起偏形成第一偏振光束112,第二起偏器104位于第二自然光束111的传输路径上,用于对第二自然光束111起偏形成第二偏振光束113;第一概率分光面1071为第一线偏振面,第二概率分光面1072为第二线偏振面,第一线偏振面的偏振方向与第二线偏振面的偏振方向相互垂直,并与第二偏振光束113的偏振方向相同;第二线偏振面的偏振方向与第一偏振光束112的偏振方向相同。
可以理解的是,该装置还可以通过设置第一起偏器103和第二起偏器104来对第一自然光束110和第二自然光束111进行起偏形成偏振光束,有利于最终的图像采集设备108采集形成图像之后进行每一帧的分离。
其中,第一起偏器103和第二起偏器104均可以为线偏振片,并且第一起偏器103和第二起偏器104的偏振方向相互垂直。其中,在第一自然光束110传输的路径上,依次设置有第一快门101和第一起偏器103。即当第一快门101打开时,第一自然光束110通过,第一起偏器103对第一自然光束110作用形成第一偏振光束112。在其他的实施例中,第一起偏器103和第一快门101的位置也可以互换。即第一起偏器103先对第一自然光束110作用形成第一偏振光束112,然后第一偏振光束112再通过第一快门101。同样的,在第二自然光束111传输的路径上,依次设置有第二快门102和第二起偏器104。在其他的实施例中,第二起偏器104和第二快门102的位置也可以互换。
为了对第一偏振光束112进行反射,并对第二偏振光束113进行透射,第一概率分光面1071为线偏振面,并且偏振方向与第二偏振光束113的偏振方向相同。为了对第二偏振光束113进行反射,并对第一偏振光束112进行透射,第二概率分光面1072为线偏振面,并且偏振方向与第一偏振光束112的偏振方向相同。
可选地,第一概率分光面1071和第二概率分光面1072交叉对称设置。这样有利于第三反射光束116的中心和第四反射光束117的中心同心,并与图像采集设备108的光轴轴心同心,使得图像采集设备108交替采集第三反射光束116和第四反射光束117时,第三反射光束116形成的图像和第四反射光束117形成的图像均位于图像采集设备108的中心,不至于偏移图像采集设备108的像面。另外,这样第三棱镜107还可以匹配更小光瞳的图像采集设备108。
可选地,如图1至图3所示,第一反射棱镜105为45°反射棱镜,第一自然光束110以45°入射角入射至第一反射棱镜105;第二反射棱镜106为45°反射棱镜,第二自然光束111以45°入射角入射至第二反射棱镜106;
第三棱镜107包括四个三角棱镜,四个三角棱镜为第一三角棱镜203、第二三角棱镜204、第三三角棱镜205和第四三角棱镜206,每个三角棱镜具有两个概率分光面,相邻三角棱镜的概率分光面粘合在一起。
可以理解的是,45°反射棱镜以及45°入射角入射,使得第一反射棱镜105、第二反射棱镜106以及第三棱镜107更好制作,光路更方便设计。
在上述两个实施例中,第一概率分光面1071和第二概率分光面1072均为半透半反面。也就是说,每个三角棱镜具有的两个概率分光面均为半透半反面。即,50%反射,50%透射。这样有利于各个反射棱镜镀膜时工艺简单好操作。
在第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三角棱镜203的第一分光面与第二三角棱镜204的第二分光面粘合形成第一概率分光面1071的第一部分10711,第二三角棱镜204的第二分光面与第三三角棱镜205的第一分光面粘合形成第二概率分光面1072的第一部分10721,第三三角棱镜205的第二分光面与第四三角棱镜206的第一分光面形成第一概率分光面1071的第二部分10712,第四三角棱镜106的第二分光面与第一三角棱镜203的第二分光面形成第二概率分光面1072的第二部分10722;
其中,第一概率分光面1071的第一部分10711反射率为100%,第二概率分光面1072的第二部分10722反射率为100%,第一概率分光面1071的第二部分10712与第二概率分光面1072的第一部分10721均为半透半反面。
这样设置有利于增加第三反射光束116和第四反射光束117的光亮度。从而增加图像采集设备108的图像的亮度,使得采集的图像更加明亮。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偏振光束112为S偏振光,第二偏振光束113为P偏振光,或者,第一偏振光束112为P偏振光,第二偏振光束113为S偏振光。
以第一偏振光束112为S偏振光,第二偏振光束113为P偏振光为例,S偏振光入射至第一反射棱镜105,第一反射棱镜105反射S偏振光形成第一反射光束114,第三棱镜107的第一概率分光面1071反射第一反射光束114形成第三反射光束116,P偏振光入射至第二反射棱镜106,第二反射棱镜106反射P偏振光形成第二反射光束115,第三棱镜107的第二概率分光面1072反射第二反射光束115形成第四反射光束117。
若第一概率分光面1071和第二概率分光面1072均为半透半反面,即第一概率分光面1071为反S偏振光透P偏振光膜,第二概率分光面1072为反P偏振光透S偏振光膜。
若第一概率分光面1071和第二概率分光面1072仅有部分为半透半反面,另一部分为100%反射面,那么第一概率分光面1071的第二部分10712反P偏振光透S偏振光膜,和第二概率分光面1072的第一部分10721为反S偏振光透P偏振光膜,第一概率分光面1071的第一部分10711为反P偏振光膜,第二概率分光面1072的第二部分10722为反S偏振光膜。
再另一个实施例中,以第一偏振光束113为P偏振光,第二偏振光束114为S偏振光为例,P偏振光入射至第一反射棱镜105,第一反射棱镜105反射P偏振光形成第一反射光束114,第三棱镜107的第一概率分光面1071反射第一反射光束114形成第三反射光束116,S偏振光入射至第二反射棱镜106,第二反射棱镜106反射S偏振光形成第二反射光束115,第三棱镜107的第二概率分光面1072反射第二反射光束115形成第四反射光束117。
若第一概率分光面1071和第二概率分光面1072均为半透半反面,即第一概率分光面1071为反P偏振光透S偏振光膜,第二概率分光面1072为反S偏振光透P偏振光膜。
若第一概率分光面1071和第二概率分光面1072仅有部分为半透半反面,另一部分为100%反射面,那么第一概率分光面1071的第二部分10712反S偏振光透P偏振光膜,和第二概率分光面1072的第一部分10721为反P偏振光透S偏振光膜,第一概率分光面1071的第一部分10711为反S偏振光膜,第二概率分光面1072的第二部分10722为反P偏振光膜。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立体图像采集方法流程图。该方法基于本发明任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像采集装置实现,如图4所示,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1,控制第一快门打开,控制第二快门关闭;
S102,在第一快门打开预设时间内,图像采集设备采集左目第一帧图像;
S103,控制第一快门关闭,控制第二快门打开;
S104,在第二快门打开预设时间内,图像采集设备采集右目第一帧图像;
S105,控制第二快门关闭,控制第一快门打开;
S106,依次循环执行上述步骤,直至立体图像采集结束。
其中,以图2的方位来说,第一快门和第二快门交替开关,每个快门每次的开启时间为一帧画面的采集时间,定义这个时间间隔为单位时间。初始状态两个快门都为关闭状态。在第一个单位时间开始时,第一快门打开。此时左侧自然光通过第一快门进入系统,经过第一偏振片,被转换为线偏振光,继续向前经过第一反射棱镜改变方向后,由第三棱镜反射进入图像采集设备,图像采集设备采集第一帧画面。并且第一帧画面为左目第一帧画面。在第一个单位时间结束时,控制第一快门关闭。第二个单位时间开始时,第二快门打开。此时右侧自然光通过快门进入系统,经过第二偏振片,被转换为另一种线偏振光,继续向前经过第二反射棱镜改变方向后,由第三棱镜反射进入图像采集设备,图像采集设备采集第二帧画面。图像采集设备采集的第二帧画面为右目第一帧画面。第二个单位时间结束时,第二快门关闭。第三个单位时间开始时,第一快门打开,返回前述步骤第一个单位时间开始时的步骤。图像采集设备第三帧画面为左目第二帧画面。第三个单位时间结束时,返回前述步骤第二个单位时间开始时的步骤。以此类推,如此便实现了使用一台图像采集设备对左右目画面依次采集。
综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立体图像采集装置和方法,其中采集装置第一快门、第二快门、第一反射棱镜、第二反射棱镜、第三棱镜、图像采集设备和控制器,控制器控制第一快门处于打开工作状态时,第一自然光束通过第一快门,再经过第一反射棱镜反射形成第一反射光束,再经过第三棱镜反射形成第三反射光束,控制图像采集设备采集第三反射光束形成图像,此过程中第二快门处于关闭工作状态,之后,控制器控制第二快门处于打开工作状态,第二自然光束通过第二快门,再经过第二反射棱镜反射形成第二反射光束,再经过第三棱镜反射形成第四反射光束,图像采集设备采集第四反射光束形成图像,进而,只需使用一台图像采集设备便可实现左右目图像采集,避免了多台图像采集设备采集。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的是,根据设计要求和其他因素,可以进行各种修改、组合、子组合和替代。任何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立体图像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快门、第二快门、第一反射棱镜、第二反射棱镜、第三棱镜、图像采集设备和控制器;
所述第一快门用于控制第一自然光束是否通过,所述第二快门用于控制第二自然光束是否通过;所述第一反射棱镜的反射面朝向所述第一自然光束,用于对所述第一自然光束反射形成第一反射光束,所述第二反射棱镜的反射面朝向所述第二自然光束,用于对所述第二自然光束反射形成第二反射光束,所述第一反射棱镜的反射面和所述第二棱镜的反射面相向设置;所述第三棱镜位于所述第一反射光束和所述第二反射光束的传输路径上,所述第三棱镜包括第一概率分光面和第二概率分光面,所述第一概率分光面用于反射所述第一反射光束形成第三反射光束,还用于透过所述第二反射光束,所述第二概率分光面用于反射所述第二反射光束形成第四反射光束,还用于透过所述第一反射光束;
所述图像采集设备位于所述第三反射光束和所述第四反射光束的传输路径上,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一快门、所述第二快门和所述图像采集设备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快门和所述第二快门交替处于工作状态,并控制所述图像采集设备交替采集所述第三反射光束和所述第四反射光束;所述第一反射棱镜的反射面与所述第一概率分光面平行设置,所述第二反射棱镜的反射面与所述第二概率分光面平行设置;所述第一概率分光面和所述第二概率分光面交叉设置;所述第三反射光束和所述第四反射光束的出光方向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图像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起偏器和第二起偏器;
所述第一起偏器位于所述第一自然光束的传输路径上,用于对所述第一自然光束起偏形成第一偏振光束,所述第二起偏器位于所述第二自然光束的传输路径上,用于对所述第二自然光束起偏形成第二偏振光束;
所述第一概率分光面为第一线偏振面,所述第二概率分光面为第二线偏振面,所述第一线偏振面的偏振方向与所述第二线偏振面的偏振方向相互垂直,并与所述第二偏振光束的偏振方向相同;所述第二线偏振面的偏振方向与所述第一偏振光束的偏振方向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体图像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起偏器和所述第二起偏器均为线偏振片。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立体图像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概率分光面和所述第二概率分光面交叉对称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立体图像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射棱镜为45°反射棱镜,所述第一自然光束以45°入射角入射至所述第一反射棱镜;所述第二反射棱镜为45°反射棱镜,所述第二自然光束以45°入射角入射至所述第二反射棱镜;
所述第三棱镜包括四个三角棱镜,所述四个三角棱镜为第一三角棱镜、第二三角棱镜、第三三角棱镜和第四三角棱镜,每个所述三角棱镜具有两个概率分光面,相邻所述三角棱镜的概率分光面粘合在一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立体图像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概率分光面和所述第二概率分光面均为半透半反面。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立体图像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三角棱镜的第一分光面与第二三角棱镜的第二分光面粘合形成所述第一概率分光面的第一部分,所述第二三角棱镜的第二分光面与所述第三三角棱镜的第一分光面粘合形成所述第二概率分光面的第一部分,所述第三三角棱镜的第二分光面与所述第四三角棱镜的第一分光面形成所述第一概率分光面的第二部分,所述第四三角棱镜的第二分光面与所述第一三角棱镜的第二分光面形成所述第二概率分光面的第二部分;
其中,所述第一概率分光面的第一部分反射率为100%,所述第二概率分光面的第二部分反射率为100%,所述第一概率分光面的第二部分与所述第二概率分光面的第一部分均为半透半反面。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体图像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偏振光束为S偏振光,所述第二偏振光束为P偏振光,或者,所述第一偏振光束为P偏振光,所述第二偏振光束为S偏振光。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图像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采集设备为包括CCD芯片或者CMOS芯片的摄相机。
10.一种立体图像采集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立体图像采集装置实现,包括以下步骤:
控制所述第一快门打开,控制所述第二快门关闭;
在所述第一快门打开预设时间内,控制所述图像采集设备采集左目第一帧图像;
控制所述第一快门关闭,控制所述第二快门打开;
在所述第二快门打开预设时间内,控制所述图像采集设备采集右目第一帧图像;
控制所述第二快门关闭,控制所述第一快门打开;
依次循环执行上述步骤,直至立体图像采集结束。
CN202211254837.XA 2022-10-13 2022-10-13 一种立体图像采集装置和方法 Pending CN11558071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54837.XA CN115580717A (zh) 2022-10-13 2022-10-13 一种立体图像采集装置和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54837.XA CN115580717A (zh) 2022-10-13 2022-10-13 一种立体图像采集装置和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580717A true CN115580717A (zh) 2023-01-06

Family

ID=845849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254837.XA Pending CN115580717A (zh) 2022-10-13 2022-10-13 一种立体图像采集装置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580717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3001880A1 (ja) * 2011-06-29 2013-01-0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立体撮影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US20130242061A1 (en) * 2012-03-19 2013-09-19 Meng-Han Tsai Camera module and portable device using the same
EP2690485A1 (en) * 2012-07-23 2014-01-29 Ricoh Company, Ltd. Polarization device, and imag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WO2017121047A1 (zh) * 2016-01-15 2017-07-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摄像头及设有摄像头的终端
CN211979413U (zh) * 2020-05-28 2020-11-20 深圳市威图科视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采集双物品图像的摄像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3001880A1 (ja) * 2011-06-29 2013-01-0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立体撮影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US20130242061A1 (en) * 2012-03-19 2013-09-19 Meng-Han Tsai Camera module and portable device using the same
TW201340683A (zh) * 2012-03-19 2013-10-01 Htc Corp 三維照相模組與手持裝置
EP2690485A1 (en) * 2012-07-23 2014-01-29 Ricoh Company, Ltd. Polarization device, and imag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WO2017121047A1 (zh) * 2016-01-15 2017-07-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摄像头及设有摄像头的终端
CN211979413U (zh) * 2020-05-28 2020-11-20 深圳市威图科视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采集双物品图像的摄像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90196214A1 (en) Polarization convers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jecting polarization encoded imagery
EP3226055A1 (en) Optical system, electronic device, camera,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US6176586B1 (en) Projection display apparatus
CN102402018B (zh) 偏极转换系统及其适用的立体投影光学系统
US8794764B2 (en) Stereoscopic projection system employing spatial multiplexing at an intermediate image plane
EP0922985A1 (en) Composite display apparatus
US20070146880A1 (en) Optical device for splitting an incident light into simultaneously spectrally separated and orthogonally polarized light beams having complementary primary color bands
CN115580717A (zh) 一种立体图像采集装置和方法
TWI553392B (zh) 偏振投影裝置與應用其之偏振投影系統
JP2012123098A (ja) 立体映像撮影アダプタ及び撮像装置
WO2010057272A1 (en) An optical engine for miniature projection utilising a polarising beam splitter and two reflective field sequential or colour filter lcos panels
US20130170030A1 (en) Stereoscopic display apparatus
KR101169064B1 (ko) 입체 동영상 촬영장치
TWI537605B (zh) 立體顯示裝置與應用其之立體顯示方法
CN115616783B (zh) 一种双目调节棱镜及双目融像调节装置
JPH01147444A (ja) 立体テレビジョン用撮像装置
JP3035129B2 (ja) ステレオ光学装置
JP2011150068A (ja) デジタルカメラ
CN102621703A (zh) 一种高效率的偏光立体显示方法
KR101072590B1 (ko) 입체투사광학엔진
JPH10133306A (ja) 三次元像撮像装置
JP4349067B2 (ja) 撮像装置とこれを有するカメラ
CN207502841U (zh) 立体图像显示装置
KR101939939B1 (ko) 입체 영상을 위한 영상 변환
JP5066782B2 (ja) 接眼式表示装置とこれを有するカメ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3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