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575254A - 一种汽车扭力梁后轴疲劳试验装置及其试验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扭力梁后轴疲劳试验装置及其试验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575254A CN115575254A CN202211217098.7A CN202211217098A CN115575254A CN 115575254 A CN115575254 A CN 115575254A CN 202211217098 A CN202211217098 A CN 202211217098A CN 115575254 A CN115575254 A CN 11557525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ixedly connected
- torsion beam
- rear axle
- rod
- oi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Links
- 238000009661 fatigue test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6
- 238000010998 test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9000003921 oi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3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7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7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0
- 239000010720 hydraulic oi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29920000742 Cotton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086 pump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146 bilat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125 extrusion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016 dam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46 fu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75 alt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139 buffer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191 jump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725 suspens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23 venti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Investigating strength properties of solid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 G01N3/22—Investigating strength properties of solid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by applying steady torsional force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Investigating strength properties of solid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 G01N3/02—Detail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203/00—Investigating strength properties of solid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 G01N2203/0014—Type of force applied
- G01N2203/0021—Torsional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203/00—Investigating strength properties of solid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 G01N2203/0058—Kind of property studied
- G01N2203/0069—Fatigue, creep, strain-stress relations or elastic constants
- G01N2203/0073—Fatigu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Investigating Strength Of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扭力梁后轴疲劳试验装置及其试验方法,涉及汽车零部件试验领域。一种汽车扭力梁后轴疲劳试验装置,包括机箱,还包括:支撑柱,对称固定连接在所述机箱的上端两侧;横梁,固定连接在两个所述支撑柱的上端;移动板,滑动连接在两个所述支撑柱相互靠近的一侧;本发明不仅可以使该装置适用于对不同大小的扭力梁后轴进行疲劳试验,还可以对扭力梁后轴进行稳定的限位固定,与现有技术相比,无需再生产与不同大小的扭力梁后轴相匹配的试验装置来对扭力梁后轴进行疲劳试验,有效地提高了该装置的适用性,节约了生产成本。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零部件试验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汽车扭力梁后轴疲劳试验装置及其试验方法。
背景技术
扭力梁式后轴是汽车后悬挂类型的一种,扭力梁后轴通过橡胶衬套、减震螺旋弹簧以及阻尼器与车身底部连接,同时通过左右法兰板分别连接一个汽车后轮,且扭力梁后轴能将车身载荷传递到后轮,从而发挥减震缓冲的作用,并通过扭力梁来平衡左右车轮的上下跳动,以减小车辆的摇晃,保持车辆的平稳。
汽车扭力梁后轴疲劳试验是扭力梁后轴安全性和可靠性数据采集的有效途径,然而现有的扭力梁后轴疲劳试验装置在对扭力梁后轴进行疲劳试验时,只能针对特定的扭力梁后轴进行试验,对于其他规格大小的扭力梁后轴则需要设计专用的试验装置对其进行疲劳试验,一种试验装置不能适用于多种规格的扭力梁后轴,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以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汽车扭力梁后轴疲劳试验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技术方案的基本构思是:一种汽车扭力梁后轴疲劳试验装置,包括机箱,还包括:支撑柱,对称固定连接在所述机箱的上端两侧;横梁,固定连接在两个所述支撑柱的上端;移动板,滑动连接在两个所述支撑柱相互靠近的一侧;用于驱动所述移动板上下移动的第一调节组件,安装在所述支撑柱内;液压缸,对称固定连接在所述移动板远离支撑柱的一侧;带有活塞的活塞杆,滑动连接在所述液压缸内;拉力弹簧,设置在所述液压缸内,且两端分别与所述液压缸和活塞杆上的活塞固定连接;顶动钢板,固定连接在所述活塞杆上,其中,所述顶动钢板上开设有多个连接螺纹孔;移动块,对称滑动连接在所述横梁的下端两侧;用于驱动两个所述移动块相互靠近或远离的第二调节组件,安装在所述横梁内;限位钢柱,固定连接在两个所述移动块相互靠近的一侧;用于向所述液压缸内输送和抽出液压油的供油机构,安装在所述机箱内部的安装腔内。
为了便于使活塞杆进行来回移动,进一步地,所述供油机构包括驱动电机、传动杆、凹型杆、储油缸、活塞块、连接杆,所述机箱的安装腔内对称设有两个固定块,所述驱动电机固定连接在任一个固定块上,所述传动杆转动连接在固定块上,靠近所述驱动电机的传动杆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凹型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传动杆固定连接,所述储油缸固定连接在安装腔内壁位置凹型杆的正上方,所述活塞块滑动连接在储油缸内,所述连接杆转动连接在活塞块上,所述连接杆远离活塞块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动套,所述转动套转动连接在凹型杆上,所述储油缸的两侧的输油口处均固定连接有输油管,所述输油管远离储油缸的一端与相邻的液压缸相连通,每组两个所述液压缸之间通过连接管相连通。
为了便于根据扭力梁后轴的实际长度来对两个顶动钢板之间距离进行调节,更进一步地,所述移动板靠近两个液压缸之间通过螺纹转动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靠近顶动钢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顶动板,所述顶动板靠近顶动钢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防护垫,所述螺纹杆靠近顶动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转动环,所述安装腔内靠近固定块的正上方固定连接有液压伸缩杆,所述液压伸缩杆远离固定块的一端与安装腔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储油缸的一侧开设有导油口,所述储油缸的导油口处固定连接有导油管,所述导油管内安装有电磁阀门。
为了便于对顶动钢板的高度进行调节,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调节组件包括伺服电机、第一转动丝杆、第一T型块,所述伺服电机固定连接在横梁上端的中间位置,两个所述支撑柱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开设有第一限位滑槽,所述第一T型块对称滑动连接在第一限位滑槽内,所述第一T型块与移动板之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动丝杆转动连接在第一限位滑槽内,所述第一T型块与第一转动丝杆之间螺纹连接,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转动丝杆的上端向上延伸出横梁,且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之间通过链条连接。
为了便于带动那两个移动块相互靠近或远离,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调节组件包括转动杆、第二转动丝杆、第二T型块,所述横梁的下侧开设有第二限位滑槽,所述第二T型块对称滑动连接在第二限位滑槽内,两个所述第二T型块分别与相邻的移动块固定连接,转动杆转动连接在第二限位滑槽内,所述第二转动丝杆固定连接在转动杆的两端,所述第二转动丝杆远离转动杆的一端转动连接在第二限位滑槽的内壁上,两个所述第二转动丝杆分别与相邻的第二T型块螺纹连接,所述伺服电机为双轴电机,所述双轴电机远离第一齿轮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所述转动杆上固定连接有与第一锥齿轮相啮合的第二锥齿轮。
为了便于对两个顶动钢板之间的距离进行精准调节,再进一步地,所述机箱上端靠近两个顶动钢板之间固定连接有刻度尺。
为了便于对试验人员起到防护的作用,进一步地,所述机箱上方设置有防护罩,所述防护罩套接在支撑柱、横梁上,所述防护罩的两侧对称固定连接有承接板,所述机箱上靠近承接板的位置固定连接有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的伸缩端与承接板固定连接,所述防护罩的正前方固定连接有透明板。
为了便于进行隔音,更进一步地,所述防护罩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一层吸音棉。
为了便于提高该装置的强度和对供油机构进行散热,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柱与横梁之间为一体成型设计,所述机箱的正前方靠近安装腔的位置通过合页铰链转动连接有箱门,所述箱门上开设有多个散热孔。
一种汽车扭力梁后轴疲劳试验装置的试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首先将扭力梁后轴悬空放置在两个移动块之间,使扭力梁后轴上端两侧的螺栓孔与限位钢柱在同一中心轴上;
S2:然后再通过第一调节组件和第二调节组件来控制移动板和移动块进行移动,直至顶动钢板上的连接螺纹孔与扭力梁后轴下端两侧的螺纹孔相对应,限位钢柱插接进扭力梁后轴两侧上端的螺栓孔内;
S3:完成对扭力梁后轴的安装工作后,此时启动供油机构,当液压油进入到液压缸内时,此时活塞杆便会在液压油的作用下克服拉力弹簧的拉力,带动顶动钢板对扭力梁后轴进行顶动挤压,当液压油回流进供油机构时,拉力弹簧便会拉动活塞杆回缩;
S4:由此反复,便可使扭力梁后轴持续的来回发生弯曲,直至扭力梁后轴发生断裂,然后对扭力梁后轴的疲劳试验便可完成。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不仅可以使该装置适用于对不同大小的扭力梁后轴进行疲劳试验,还可以对扭力梁后轴进行稳定的限位固定,与现有技术相比,无需再生产与不同大小的扭力梁后轴相匹配的试验装置来对扭力梁后轴进行疲劳试验,有效地提高了该装置的适用性,节约了生产成本,当液压缸内的液压油进行回油时,可以使液压有快速的回流到供油机构内,从而便可提高活塞杆来回往复移动的动作频率,有效地提高了对扭力梁后轴疲劳试验的试验效率。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附图说明
附图作为本发明的一部分,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的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但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显然,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汽车扭力梁后轴疲劳试验装置的正视图;
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汽车扭力梁后轴疲劳试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汽车扭力梁后轴疲劳试验装置中第一转动丝杆、第一T型块、移动板、螺纹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汽车扭力梁后轴疲劳试验装置图2中A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汽车扭力梁后轴疲劳试验装置图2中B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汽车扭力梁后轴疲劳试验装置图2中C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箱;101、安装腔;102、液压伸缩杆;103、固定块;104、驱动电机;105、传动杆;106、凹型杆;107、储油缸;108、活塞块;109、连接杆;1010、转动套;1011、导油管;1012、箱门;2、支撑柱;201、第一限位滑槽;3、横梁;301、第二限位滑槽;4、防护罩;401、吸音棉;402、透明板;5、承接板;6、电动伸缩杆;7、伺服电机;8、第一转动丝杆;9、第一T型块;10、移动板;11、液压缸;12、活塞杆;13、拉力弹簧;14、顶动钢板;15、螺纹杆;16、转动环;17、顶动板;18、防护垫;19、转动杆;20、第二转动丝杆;21、第二T型块;22、移动块;23、限位钢柱;24、刻度尺。
需要说明的是,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旨在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的构思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发明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参照图1-图6,一种汽车扭力梁后轴疲劳试验装置,包括机箱1,还包括:支撑柱2,对称固定连接在机箱1的上端两侧;横梁3,固定连接在两个支撑柱2的上端;移动板10,滑动连接在两个支撑柱2相互靠近的一侧;用于驱动移动板10上下移动的第一调节组件,安装在支撑柱2内;液压缸11,对称固定连接在移动板10远离支撑柱2的一侧;带有活塞的活塞杆12,滑动连接在液压缸11内;拉力弹簧13,设置在液压缸11内,且两端分别与液压缸11和活塞杆12上的活塞固定连接;顶动钢板14,固定连接在活塞杆12上,其中,顶动钢板14上开设有多个连接螺纹孔;移动块22,对称滑动连接在横梁3的下端两侧;用于驱动两个移动块22相互靠近或远离的第二调节组件,安装在横梁3内;限位钢柱23,固定连接在两个移动块22相互靠近的一侧;用于向液压缸11内输送和抽出液压油的供油机构,安装在机箱1内部的安装腔101内;
供油机构包括驱动电机104、传动杆105、凹型杆106、储油缸107、活塞块108、连接杆109,机箱1的安装腔101内对称设有两个固定块103,驱动电机104固定连接在任一个固定块103上,传动杆105转动连接在固定块103上,靠近驱动电机104的传动杆105与驱动电机104的输出端固定连接,凹型杆106的两端分别与两个传动杆105固定连接,储油缸107固定连接在安装腔101内壁位置凹型杆106的正上方,活塞块108滑动连接在储油缸107内,连接杆109转动连接在活塞块108上,连接杆109远离活塞块10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动套1010,转动套1010转动连接在凹型杆106上,储油缸107的两侧的输油口处均固定连接有输油管,输油管远离储油缸107的一端与相邻的液压缸11相连通,每组两个液压缸11之间通过连接管相连通;
第一调节组件包括伺服电机7、第一转动丝杆8、第一T型块9,伺服电机7固定连接在横梁3上端的中间位置,两个支撑柱2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开设有第一限位滑槽201,第一T型块9对称滑动连接在第一限位滑槽201内,第一T型块9与移动板10之间固定连接,第一转动丝杆8转动连接在第一限位滑槽201内,第一T型块9与第一转动丝杆8之间螺纹连接,伺服电机7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第一转动丝杆8的上端向上延伸出横梁3,且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之间通过链条连接;
第二调节组件包括转动杆19、第二转动丝杆20、第二T型块21,横梁3的下侧开设有第二限位滑槽301,第二T型块21对称滑动连接在第二限位滑槽301内,两个第二T型块21分别与相邻的移动块22固定连接,转动杆19转动连接在第二限位滑槽301内,第二转动丝杆20固定连接在转动杆19的两端,第二转动丝杆20远离转动杆19的一端转动连接在第二限位滑槽301的内壁上,两个第二转动丝杆20分别与相邻的第二T型块21螺纹连接,伺服电机7为双轴电机,双轴电机远离第一齿轮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转动杆19上固定连接有与第一锥齿轮相啮合的第二锥齿轮。
当需要对扭力梁后轴进行疲劳强度试验时,此时将扭力梁后轴悬空放置在两个移动块22之间,使扭力梁后轴上的螺栓孔与限位钢柱23在同一中心轴上,接着再启动双轴电机,使双轴电机同时带动第一齿轮和第一锥齿轮进行转动,第一齿轮转动的同时,会通过链条带动第二齿轮同步转动,第二齿轮再带动第一转动丝杆8进行转动,然后第一转动丝杆8便会通过螺纹带动第一T型块9在第一限位滑槽201内向上移动,第一T型块9便会带动移动板10向上移动,移动板10便会通过液压缸11、活塞杆12带动顶动钢板14向上移动,直至顶动钢板14上的连接螺纹孔与扭力梁后轴下端两侧的螺纹孔相对应,然后再通过螺栓将扭力梁后轴与顶动钢板14进行连接,第一锥齿轮转动的同时,会带动第二锥齿轮进行转动,第二锥齿轮再带动转动杆19进行转动,转动杆19再同时带动两侧的第二转动丝杆20进行转动,其中,两个第二转动丝杆20上的螺纹方向相反,因此当两个第二转动丝杆20转动时,便会带动两个第二T型块21相互靠近或远离,此时控制两个第二T型块21相互靠近,然后第二T型块21便会带动移动块22向扭力梁后轴的一侧移动,然后限位钢柱23便会移动块22的带动下插接进扭力梁后轴两侧上端的螺栓孔内,从而便完成对扭力梁后轴的安装工作;
完成对扭力梁后轴的安装工作后,此时启动驱动电机104,驱动电机104便会带动传动杆105进行快速转动,传动杆105便会带动凹型杆106快速转动,凹型杆106便会通过转动套1010带动连接杆109进行上下快速移动,连接杆109便会带动活塞块108在储油缸107内进行快速的上下往复移动,当活塞块108向上移动时,此时活塞块108便会将储油缸107内的液压油通过输油管挤压进液压缸11内,然后活塞杆12便会在液压油的作用下克服拉力弹簧13的拉力,带动顶动钢板14对扭力梁后轴进行顶动挤压,当活塞块108向下移动时,液压油对活塞杆12的作用下便会消失,此时拉力弹簧13便会拉动活塞杆12回缩,然后液压缸11内的液压油便会再通过输油管回流进储油缸107内,由此反复,即可快速的、持续的对扭力梁后轴进行顶动挤压操作,使扭力梁后轴持续的来回发生弯曲,直至扭力梁后轴发生断裂,然后对扭力梁后轴的疲劳试验便可完成,最后试验人员再根据试验所测得的数据,便可计算出扭力梁后轴的抗疲劳强度是否达标,通过移动板10、第一调节组件、移动块22、第二调节组件、限位钢柱23的设置以及在顶动钢板14上多个连接螺纹孔,不仅可以使该装置适用于对不同大小的扭力梁后轴进行疲劳试验,还可以对扭力梁后轴进行稳定的限位固定,与现有技术相比,无需再生产与不同大小的扭力梁后轴相匹配的试验装置来对扭力梁后轴进行疲劳试验,有效地提高了该装置的适用性,节约了生产成本,通过在液压缸11内设置拉力弹簧13,当液压缸11内的液压油进行回油时,可以使液压有快速的回流到供油机构内,从而便可提高活塞杆12来回往复移动的动作频率,有效地提高了对扭力梁后轴疲劳试验的试验效率。
实施例2:
参照图1-图6,一种汽车扭力梁后轴疲劳试验装置,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更进一步的是:移动板10靠近两个液压缸11之间通过螺纹转动连接有螺纹杆15,螺纹杆15靠近顶动钢板1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顶动板17,顶动板17靠近顶动钢板1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防护垫18,螺纹杆15靠近顶动板17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转动环16,安装腔101内靠近固定块103的正上方固定连接有液压伸缩杆102,液压伸缩杆102远离固定块103的一端与安装腔101的内壁固定连接,储油缸107的一侧开设有导油口,储油缸107的导油口处固定连接有导油管1011,导油管1011内安装有电磁阀门,当需要对扭力梁后轴进行安装时,此时实验人员通过转动环16转动螺纹杆15,然后螺纹杆15便可通过顶动板17带动顶动钢板14克服拉力弹簧13的拉力进行左右位置调节,从而便可根据扭力梁后轴的实际长度对两个顶动钢板14之间的距离进行精准调节,当液压缸11内的油腔变大或变小时,此时根据活塞杆12实际的位移距离,来对液压伸缩杆102进行伸长或回缩操作,从而实时改变储油缸107内油腔的大小,然后试验人员再打开导油管1011内的电磁阀门,并向储油缸107的油腔内输送液压油,直至液压油填满储油缸107与液压缸11内的油腔,通过对两个顶动钢板14之间的距离进行灵活调节,可以使该装置适用于不同长度的扭力梁后轴,与现有技术相比,无需再生产与扭力梁后轴相匹配的试验装置来对扭力梁后轴进行疲劳强度试验,有效地提高了该装置的适用性,并且节约了生产成本;
机箱1上端靠近两个顶动钢板14之间固定连接有刻度尺24,通过刻度尺24的设置,当对两个顶动钢板14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可以根据刻度尺24上的刻度线对两个顶动钢板14之间的距离进行精准调节,使其与扭力梁后轴的长度相同,从而便可使顶动钢板14与扭力梁后轴紧密的相贴,有效地提高了试验精准度;
机箱1上方设置有防护罩4,防护罩4套接在支撑柱2、横梁3上,防护罩4的两侧对称固定连接有承接板5,机箱1上靠近承接板5的位置固定连接有电动伸缩杆6,电动伸缩杆6的伸缩端与承接板5固定连接,防护罩4的正前方固定连接有透明板402,当需要将扭力梁后轴安装在该装置上时,此时启动电动伸缩杆6进行伸长,从而便可通过承接板5带动防护罩4向上移动,当将扭力梁后轴安装在该装置上后,此时再控制电动伸缩杆6进行回缩,从而便可带动防护罩4向上移动,将扭力梁后轴罩在防护罩4内,防止在对扭力梁后轴做实验发生崩断时,扭力梁后轴崩断产生的碎片四处飞溅,从而对周围的试验人员造成人身伤害,有效的提高了该装置对试验人员的保护效果,通过透明板402的设置,实验人员可以透过透明板402观察扭力梁后轴的试验过程;
防护罩4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一层吸音棉401,通过在防护罩4的内壁上设置一层吸音棉401,当该装置进行试验时,可以对该装置起到隔音降噪的效果,从而为周围的试验人员提供一个舒适的工作环境;
支撑柱2与横梁3之间为一体成型设计,机箱1的正前方靠近安装腔101的位置通过合页铰链转动连接有箱门1012,箱门1012上开设有多个散热孔,通过使支撑柱2与横梁3一体成型设计,可以提高支撑柱2与横梁3的刚性强度,防止在进行疲劳试验时,支撑柱2与横梁3发生弯曲形变,从而影响对扭力梁后轴试验的精准度,通过在箱门1012上开设有多个散热孔,供油机构上电器件起到通风散热的效果,有效的提高了电器件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通过移动板10、第一调节组件、移动块22、第二调节组件、限位钢柱23的设置以及在顶动钢板14上多个连接螺纹孔,不仅可以使该装置适用于对不同大小的扭力梁后轴进行疲劳试验,还可以对扭力梁后轴进行稳定的限位固定,与现有技术相比,无需再生产与不同大小的扭力梁后轴相匹配的试验装置来对扭力梁后轴进行疲劳试验,有效地提高了该装置的适用性,节约了生产成本,通过在液压缸11内设置拉力弹簧13,当液压缸11内的液压油进行回油时,可以使液压有快速的回流到供油机构内,从而便可提高活塞杆12来回往复移动的动作频率,有效地提高了对扭力梁后轴疲劳试验的试验效率。
在此处所提供的说明书中,说明了大量具体细节。然而,能够理解,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在一些实例中,并未详细示出公知的方法、结构和技术,以便不模糊对本说明书的理解。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利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提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汽车扭力梁后轴疲劳试验装置,包括机箱(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支撑柱(2),对称固定连接在所述机箱(1)的上端两侧;
横梁(3),固定连接在两个所述支撑柱(2)的上端;
移动板(10),滑动连接在两个所述支撑柱(2)相互靠近的一侧;
用于驱动所述移动板(10)上下移动的第一调节组件,安装在所述支撑柱(2)内;
液压缸(11),对称固定连接在所述移动板(10)远离支撑柱(2)的一侧;
带有活塞的活塞杆(12),滑动连接在所述液压缸(11)内;
拉力弹簧(13),设置在所述液压缸(11)内,且两端分别与所述液压缸(11)和活塞杆(12)上的活塞固定连接;
顶动钢板(14),固定连接在所述活塞杆(12)上,
其中,所述顶动钢板(14)上开设有多个连接螺纹孔;
移动块(22),对称滑动连接在所述横梁(3)的下端两侧;
用于驱动两个所述移动块(22)相互靠近或远离的第二调节组件,安装在所述横梁(3)内;
限位钢柱(23),固定连接在两个所述移动块(22)相互靠近的一侧;
用于向所述液压缸(11)内输送和抽出液压油的供油机构,安装在所述机箱(1)内部的安装腔(101)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扭力梁后轴疲劳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油机构包括驱动电机(104)、传动杆(105)、凹型杆(106)、储油缸(107)、活塞块(108)、连接杆(109),所述机箱(1)的安装腔(101)内对称设有两个固定块(103),所述驱动电机(104)固定连接在任一个固定块(103)上,所述传动杆(105)转动连接在固定块(103)上,靠近所述驱动电机(104)的传动杆(105)与所述驱动电机(104)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凹型杆(106)的两端分别与两个传动杆(105)固定连接,所述储油缸(107)固定连接在安装腔(101)内壁位置凹型杆(106)的正上方,所述活塞块(108)滑动连接在储油缸(107)内,所述连接杆(109)转动连接在活塞块(108)上,所述连接杆(109)远离活塞块(10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动套(1010),所述转动套(1010)转动连接在凹型杆(106)上,所述储油缸(107)的两侧的输油口处均固定连接有输油管,所述输油管远离储油缸(107)的一端与相邻的液压缸(11)相连通,每组两个所述液压缸(11)之间通过连接管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扭力梁后轴疲劳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板(10)靠近两个液压缸(11)之间通过螺纹转动连接有螺纹杆(15),所述螺纹杆(15)靠近顶动钢板(1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顶动板(17),所述顶动板(17)靠近顶动钢板(1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防护垫(18),所述螺纹杆(15)靠近顶动板(17)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转动环(16),所述安装腔(101)内靠近固定块(103)的正上方固定连接有液压伸缩杆(102),所述液压伸缩杆(102)远离固定块(103)的一端与安装腔(101)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储油缸(107)的一侧开设有导油口,所述储油缸(107)的导油口处固定连接有导油管(1011),所述导油管(1011)内安装有电磁阀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扭力梁后轴疲劳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组件包括伺服电机(7)、第一转动丝杆(8)、第一T型块(9),所述伺服电机(7)固定连接在横梁(3)上端的中间位置,两个所述支撑柱(2)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开设有第一限位滑槽(201),所述第一T型块(9)对称滑动连接在第一限位滑槽(201)内,所述第一T型块(9)与移动板(10)之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动丝杆(8)转动连接在第一限位滑槽(201)内,所述第一T型块(9)与第一转动丝杆(8)之间螺纹连接,所述伺服电机(7)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转动丝杆(8)的上端向上延伸出横梁(3),且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之间通过链条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汽车扭力梁后轴疲劳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调节组件包括转动杆(19)、第二转动丝杆(20)、第二T型块(21),所述横梁(3)的下侧开设有第二限位滑槽(301),所述第二T型块(21)对称滑动连接在第二限位滑槽(301)内,两个所述第二T型块(21)分别与相邻的移动块(22)固定连接,转动杆(19)转动连接在第二限位滑槽(301)内,所述第二转动丝杆(20)固定连接在转动杆(19)的两端,所述第二转动丝杆(20)远离转动杆(19)的一端转动连接在第二限位滑槽(301)的内壁上,两个所述第二转动丝杆(20)分别与相邻的第二T型块(21)螺纹连接,所述伺服电机(7)为双轴电机,所述双轴电机远离第一齿轮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所述转动杆(19)上固定连接有与第一锥齿轮相啮合的第二锥齿轮。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汽车扭力梁后轴疲劳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箱(1)上端靠近两个顶动钢板(14)之间固定连接有刻度尺(24)。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扭力梁后轴疲劳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箱(1)上方设置有防护罩(4),所述防护罩(4)套接在支撑柱(2)、横梁(3)上,所述防护罩(4)的两侧对称固定连接有承接板(5),所述机箱(1)上靠近承接板(5)的位置固定连接有电动伸缩杆(6),所述电动伸缩杆(6)的伸缩端与承接板(5)固定连接,所述防护罩(4)的正前方固定连接有透明板(40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汽车扭力梁后轴疲劳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罩(4)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一层吸音棉(401)。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扭力梁后轴疲劳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2)与横梁(3)之间为一体成型设计,所述机箱(1)的正前方靠近安装腔(101)的位置通过合页铰链转动连接有箱门(1012),所述箱门(1012)上开设有多个散热孔。
10.一种汽车扭力梁后轴疲劳试验装置的试验方法,采用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扭力梁后轴疲劳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首先将扭力梁后轴悬空放置在两个移动块(22)之间,使扭力梁后轴上端两侧的螺栓孔与限位钢柱(23)在同一中心轴上;
S2:然后再通过第一调节组件和第二调节组件来控制移动板(10)和移动块(22)进行移动,直至顶动钢板(14)上的连接螺纹孔与扭力梁后轴下端两侧的螺纹孔相对应,限位钢柱(23)插接进扭力梁后轴两侧上端的螺栓孔内;
S3:完成对扭力梁后轴的安装工作后,此时启动供油机构,当液压油进入到液压缸(11)内时,此时活塞杆(12)便会在液压油的作用下克服拉力弹簧(13)的拉力,带动顶动钢板(14)对扭力梁后轴进行顶动挤压,当液压油回流进供油机构时,拉力弹簧(13)便会拉动活塞杆(12)回缩;
S4:由此反复,便可使扭力梁后轴持续的来回发生弯曲,直至扭力梁后轴发生断裂,然后对扭力梁后轴的疲劳试验便可完成。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1217098.7A CN115575254A (zh) | 2022-10-01 | 2022-10-01 | 一种汽车扭力梁后轴疲劳试验装置及其试验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1217098.7A CN115575254A (zh) | 2022-10-01 | 2022-10-01 | 一种汽车扭力梁后轴疲劳试验装置及其试验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575254A true CN115575254A (zh) | 2023-01-06 |
Family
ID=845825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1217098.7A Withdrawn CN115575254A (zh) | 2022-10-01 | 2022-10-01 | 一种汽车扭力梁后轴疲劳试验装置及其试验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5575254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7054125A (zh) * | 2023-09-27 | 2023-11-14 | 万向钱潮股份公司 | 一种车辆扭力梁疲劳检测装置及方法 |
-
2022
- 2022-10-01 CN CN202211217098.7A patent/CN115575254A/zh not_active Withdrawn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7054125A (zh) * | 2023-09-27 | 2023-11-14 | 万向钱潮股份公司 | 一种车辆扭力梁疲劳检测装置及方法 |
CN117054125B (zh) * | 2023-09-27 | 2023-12-15 | 万向钱潮股份公司 | 一种车辆扭力梁疲劳检测装置及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424306B (zh) | 一种模拟汽车碰撞的跌落试验装置及其方法 | |
CN115575254A (zh) | 一种汽车扭力梁后轴疲劳试验装置及其试验方法 | |
WO2022179038A1 (zh) | 交变应力疲劳测试设备 | |
CN109655225B (zh) | 一种用于汽车模型流固耦合试验的可调式风洞试验台及试验方法 | |
CN106168535A (zh) | 一种汽车板簧的疲劳载荷试验装置 | |
CN107101840B (zh) | 轮对试验加力装置及轮轨试验系统 | |
CN109368529B (zh) | 一种用于飞机机身顶升的千斤顶装置 | |
CN207366219U (zh) | 一种动力总成悬置测试装置 | |
CN117213820A (zh) | 汽车阻尼制品的冲击吸收性能测试装置及方法 | |
CN111016539B (zh) | 一种机械用轴管安装调节机构 | |
CN106092408B (zh) | 半轴齿轮拆卸力及压装力测试装置 | |
CN102364320B (zh) | 双侧面支撑轴承座安装结构 | |
CN113188643B (zh) | 一种大型电子吊秤的检定装置 | |
CN214617784U (zh) | 一种方便维修的齿轮减速器 | |
CN201381840Y (zh) | 大型长冲程重载荷节能型抽油机 | |
CN205670060U (zh) | 一种半轴齿轮拆卸力及压装力测试装置 | |
CN206540506U (zh) | 一种推力杆支架复合角检测量具 | |
CN110595748B (zh) | 一种大吨位压力试验台 | |
CN221925622U (zh) | 一种塑料齿轮的耐疲劳测试设备 | |
CN209867899U (zh) | 采煤机摇臂试验用低速轴连接支撑工装及其对中装置 | |
RU209924U1 (ru) | Стенд для испытания гидроцилиндров с гидростатическими направляющими | |
CN219819568U (zh) | 一种双向液力筒式减振器拉伸装置 | |
CN217277465U (zh) | Pvc管材压力检测辅助设备 | |
CN214405169U (zh) | 升降平台及地质雷达机器人 | |
CN109930452A (zh) | 一种多级升降机构及摊铺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W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301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