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569278A - 雾化杯组件及雾化器 - Google Patents

雾化杯组件及雾化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569278A
CN115569278A CN202110687373.0A CN202110687373A CN115569278A CN 115569278 A CN115569278 A CN 115569278A CN 202110687373 A CN202110687373 A CN 202110687373A CN 115569278 A CN115569278 A CN 11556927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tomizing
air
liquid
cup assembly
su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68737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军
程时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moore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moore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moore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moore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687373.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569278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092851 priority patent/WO2022267742A1/zh
Publication of CN1155692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56927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1/00Sprayers or atomis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rapeutic purposes
    • A61M11/001Particle size control
    • A61M11/003Particle size control by passing the aerosol trough sieves or filt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1/00Sprayers or atomis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rapeutic purpos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1/00Sprayers or atomis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rapeutic purposes
    • A61M11/02Sprayers or atomis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rapeutic purposes operated by air or other gas pressure applied to the liquid or other product to be sprayed or atomised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5/00Inhalator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Nozz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雾化杯组件及雾化器,雾化杯组件包括盖身、杯体、导流结构、碰撞体和遮挡板;盖身具有雾化腔;杯体具有储液腔,用于储存待雾化液体;导流结构设置于储液腔的底壁;碰撞体设置于雾化腔中,碰撞体与导流结构间隔设置,且位于导流结构远离储液腔的底壁的一侧;遮挡板固定于导流结构的侧壁;遮挡板位于待雾化液体的液面与碰撞体的碰撞面之间。通过在待雾化液体的液面与碰撞体的碰撞面之间设置遮挡板,使得碰撞体的碰撞面与遮挡板之间的距离保持固定,并不随着储液腔中待雾化液体的减小而变化,进而稳定出雾颗粒中微小颗粒的占比。

Description

雾化杯组件及雾化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雾化器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雾化杯组件及雾化器。
背景技术
呼吸系统疾病治疗方法中,雾化吸入治疗是一种重要且有效的治疗方法。雾化吸入治疗是采用雾化器将药液雾化成微小液滴,患者通过呼吸将药物吸入呼吸道和肺部,药液在呼吸道或肺部沉积,从而达到无痛、迅速、有效治疗的目的。
雾化吸入治疗在临床上常采用空气压缩式雾化杯(又叫射流式雾化杯),其原理是根据文丘里原理,利用压缩空气通过细小管口形成高速气流,高速气流所产生的负压带动药液喷射到阻挡物上,在撞击下向周围飞溅使液滴变成雾状微粒喷出。喷出的位置有环形筛选板对雾状微粒进行筛选,小颗粒的雾粒经过筛选板底部和药液之间通道并由雾化杯出口喷出。
而现有的雾化杯,随着雾化的进行,药液减少,药液和环形筛选板之间的间距会变大,使得出雾颗粒中微小颗粒的占比下降,达不到较好的雾化效果,从而无法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雾化杯组件及雾化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出雾颗粒中微小颗粒的占比随雾化时间增加逐渐降低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的第一个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雾化杯组件,包括:盖身、杯体、导流结构、碰撞体和遮挡板;所述盖身具有雾化腔;所述杯体具有储液腔,所述储液腔用于储存待雾化液体;所述导流结构设置于所述储液腔的底壁;所述碰撞体设置于所述雾化腔中;所述碰撞体与所述导流结构间隔设置,且位于所述导流结构远离所述储液腔的底壁的一侧;所述遮挡板固定于所述导流结构的侧壁;所述遮挡板位于所述待雾化液体的液面与所述碰撞体的碰撞面之间。
其中,所述遮挡板环绕所述导流结构的周向设置。
其中,所述碰撞体的碰撞面与所述遮挡板之间的距离为13-16mm。
其中,所述雾化腔腔壁的端面与所述遮挡板之间的距离为3-6mm。
其中,所述遮挡板与所述杯体的侧壁间隔设置,所述遮挡板与所述导流结构接触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缺口。
其中,所述遮挡板远离所述导流结构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缺口。
其中,所述遮挡板为圆环,所述第二缺口的形状为扇形。
其中,所述第二缺口的包括相对设置的两条侧边和连接所述两条侧边的底边;所述两条侧边延伸线的夹角为50-70度。
其中,还包括连接件,所述碰撞体通过连接件固定于所述导流结构;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子连接件和第二子连接件,所述第一子连接件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子连接件的延伸方向垂直,所述第一子连接件的延伸方向与导流结构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第二缺口的一侧边与所述第一子连接件的表面平齐。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的第二个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雾化器,包括:包括雾化杯组件和雾化主机;所述雾化杯组件为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雾化杯组件。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区别于现有技术,本申请的雾化杯组件包括盖身、杯体、导流结构、碰撞体和遮挡板;盖身具有雾化腔;杯体具有储液腔,用于储存待雾化液体;导流结构设置于储液腔的底壁;碰撞体设置于雾化腔中,碰撞体与导流结构间隔设置,且位于导流结构远离储液腔的底壁的一侧;遮挡板固定于导流结构的侧壁;遮挡板位于待雾化液体的液面与碰撞体的碰撞面之间。通过在待雾化液体的液面与碰撞体的碰撞面之间设置遮挡板,使得碰撞体的碰撞面与遮挡板之间的距离保持固定,并不随着储液腔中待雾化液体的减小而变化,进而稳定出雾颗粒中微小颗粒的占比。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雾化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提供的雾化主机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提供的雾化杯组件第一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提供的雾化杯组件第一实施例的截面示意图;
图5是图3提供的出雾通道第一实施方式中杯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提供的杯盖一实施方式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与图6提供的杯盖配合设置的盖身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5提供的杯盖另一实施方式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3提供的出雾通道第二实施方式中杯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与图9提供的杯盖配合设置的盖身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3提供的出雾通道第二实施方式中杯盖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3提供的补气通道的第一实施方式中杯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与图12提供的杯盖配合设置的盖身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2提供的杯盖中噪音的流向示意图;
图15是图3提供的补气通道的第二实施方式中杯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与图15提供的杯盖配合设置的盖身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图15提供的杯盖中噪音的流向示意图;
图18是图3提供的补气通道的第二实施方式中杯盖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图18提供的杯盖中噪音的流向示意图;
图20是图3提供的补气通道的第三实施方式中杯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21是与图20提供的杯盖配合设置的盖身的结构示意图;
图22是图20提供的杯盖中噪音的流向示意图;
图23是图4提供的雾化杯组件的局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4是图23提供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5是图23提供的局部结构的另一实施方式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6是图23提供的局部结构的又一实施方式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7是本申请提供的雾化杯组件第二实施例的截面示意图;
图28是图27提供的局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请参阅图1,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雾化器结构示意图。
雾化器包括雾化杯组件1和雾化主机2。雾化杯组件1和雾化主机 2可以为一体设置,也可以为可拆卸连接。在本实施例中,雾化杯组件 1和雾化主机2为可拆卸连接,且雾化杯组件1与雾化主机2直接连接,使得雾化杯组件1与雾化主机2之间不需要引入额外的导管即可实现可拆卸连接,减小雾化器的体积,使用更加方便。可以理解,本申请的雾化器为便携式空气压缩式雾化器。
具体地,雾化杯组件1的外壁面上设置有凸起,雾化主机2的外壁面上设置有滑槽,滑槽中设置有限位块;将雾化杯组件1上的凸起对准雾化主机2上的滑槽插入,旋转雾化杯组件1或雾化主机2,使凸起被滑槽中的限位块限位,实现雾化杯组件1和雾化主机2的固定,进而实现雾化杯组件1和雾化主机2的可拆卸连接。可以理解的是,也可以在雾化主机2的外壁面上设置有凸起,雾化杯组件1的外壁面上设置有滑槽,滑槽中设置有限位块,实现雾化杯组件1和雾化主机2的可拆卸连接;也可以采用磁吸的方式实现雾化杯组件1和雾化主机2的可拆卸连接;只需实现雾化杯组件1和雾化主机2的可拆卸连接即可,具体实施方式不做限定。
请参阅图2,图2是本申请提供的雾化主机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雾化主机2包括本体20、本体盖21、出气管22、气泵23、电路板 24和电池25。通过使用电池25供电,使得雾化器不需要接入220V的交流电,使用更加灵活,且便于外带使用。
本体20与本体盖21通过卡扣结构固定在一起,本体20和本体盖 21配合形成安装腔200,气泵23、电路板24和电池25设置于安装腔 200中。气泵23、电路板24和电池25同轴设置,且电路板24设置于气泵23和电池25之间,气泵23、电路板24和电池25之间互相电连接。出气管22固定于本体20,且其一端与气泵23的出气口连通,另一端用于连通雾化杯组件1。
本体20靠近雾化杯组件1的端部形成连接座203,连接座203用于实现雾化主机2与雾化杯组件1的可拆卸连接。连接座203上设置有通孔204,通孔204与气泵23的进气口连通;通孔204的孔壁上固定有滤芯盖205,滤芯盖205与气泵23的进气口之间设置有进气滤芯206。
在气泵23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减震棉231,填充气泵23与本体20和本体盖21侧壁之间的空隙,辅助固定气泵23,且减缓气泵23工作传递给本体20和本体盖21的震感,提高用户手握雾化主机2的舒适感,进而提高用户使用雾化器的体验感。
本体20的侧壁上设置有安装槽201,用于安装开关按钮202,开关按钮202与电路板24电连接。本体盖21的侧壁上设置有USB接口, USB接口与电路板24和电池25电连接,用于给电池25充电。
请参阅图3和图4,图3是本申请提供的雾化杯组件第一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申请提供的雾化杯组件第一实施例的截面示意图。
雾化杯组件1包括杯盖11、盖身12;杯盖11具有出雾口111,出雾口111用于使用者吸食雾化好的雾化颗粒;盖身12具有雾化腔121。杯盖11和盖身12之间可以为可拆卸连接,也可以为一体成型。杯盖11 和盖身12配合形成出雾通道17和补气通道18。出雾通道17的一端与雾化腔121连通,另一端与出雾口111连通,使得雾化腔121中雾化好的药液颗粒被使用者吸食;出雾通道17包括多个出雾子通道171,即,出雾通道17包括至少两个出雾子通道171。补气通道18环绕出雾通道 17设置;补气通道18的一端与雾化腔121连通,另一端连通外界大气,使得外界大气通道补气通道18进入雾化腔121以完成雾化。可以理解,补气通道18可以环绕部分出雾通道17设置,也可以环绕出雾通道17 一周设置,能够使得外界大气通道补气通道18进入雾化腔121即可。
请参阅图5-图8,图5是图3提供的出雾通道第一实施方式中杯盖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提供的杯盖一实施方式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7是与图6提供的杯盖配合设置的盖身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5提供的杯盖另一实施方式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补气通道18环绕出雾通道17一周设置,补气通道18的内侧壁部分向出雾通道17内部凹陷从而形成内凹部181,内凹部181的底部与雾化腔121连通,补气通道18的外侧壁具有与外界大气连通的进气口182。
具体地,杯盖11包括第一盖板112;盖身12包括第二盖板122。在一实施方式中,第一盖板112靠近盖身12的表面具有第一中空凸起部 1121,第一中空凸起部1121与盖身12的第二盖板122配合形成出雾通道17。在另一实施方式中,第二盖板122靠近杯盖11的表面具有第二中空凸起部1221,第二中空凸起部1221与杯盖11的第一盖板112配合形成出雾通道17。在又一实施方式中,第一盖板112靠近盖身12的表面具有第一中空凸起部1121,第二盖板122靠近杯盖11的表面具有第二中空凸起部1221,第一中空凸起部1121与第二中空凸起部1221配合形成出雾通道17。可以理解,第二中空凸起部1221的结构与第一中空凸起部1121的结构配合设置,出雾通道17的具体设置方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计。
当第一中空凸起部1121与盖身12的第二盖板122配合形成出雾通道17时,第一中空凸起部1121内设置有第一隔板1126,第一隔板1126 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第一隔板1126将第一中空凸起部 1121和第二盖板122围合的空间分割成至少两个出雾子通道171。当第二中空凸起部1221与杯盖11的第一盖板112配合形成出雾通道17时,第二中空凸起部1221内设置有第二隔板1227,第二隔板1227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第二隔板1227将第二中空凸起部1221和第一盖板112围合的空间分割成至少两个出雾子通道171。当第一中空凸起部1121与第二中空凸起部1221配合形成出雾通道17时,第一中空凸起部1121内设置有第一隔板1126,第二中空凸起部1221内设置有与第一隔板1126对应的第二隔板1227,第一隔板1126和第二隔板1227 抵接将第一中空凸起部1121、第二中空凸起部1221、第一盖板112和第二盖板122共同围合的空间分割成至少两个出雾子通道171;第一隔板 1126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第二隔板1227的数量与第一隔板1126的数量相同。第一隔板1126和第二隔板1227的结构、尺寸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计。第二隔板1227延伸至第四中空凸起部1224的顶壁,以实现第四中空凸起部1224与第二盖板122的固定。
在一实施方式中,第一盖板112靠近盖身12的表面还具有环绕第一中空凸起部1121设置的第一环形侧壁1122,第一环形侧壁1122与第一中空凸起部1121之间形成第一环形导气凹槽1123,第一环形导气凹槽1123与盖身12的第二盖板122配合形成补气通道18;第一中空凸起部1121作为补气通道18的内侧壁,第一环形侧壁1122作为补气通道 18的外侧壁。在另一实施方式中,第二盖板122靠近杯盖11的表面还具有环绕第二中空凸起部1221设置的第二环形侧壁1222,第二环形侧壁1222与第二中空凸起部1221之间形成第二环形导气凹槽1223,第二环形导气凹槽1223与杯盖11的第一盖板112配合形成补气通道18;第二中空凸起部1221作为补气通道18的内侧壁,第二环形侧壁1222作为补气通道18的外侧壁。在又一实施方式中,第一盖板112靠近盖身 12的表面还具有环绕第一中空凸起部1121设置的第一环形侧壁1122,第一环形侧壁1122与第一中空凸起部1121之间形成第一环形导气凹槽1123;第二盖板122靠近杯盖11的表面还具有环绕第二中空凸起部1221 设置的第二环形侧壁1222,第二环形侧壁1222与第二中空凸起部1221 之间形成第二环形导气凹槽1223;第二环形导气凹槽1223与第一环形导气凹槽1123配合形成补气通道18;第一中空凸起部1121和第二中空凸起部1221配合形成补气通道18的内侧壁,第一环形侧壁1122和第二环形侧壁1222配合形成补气通道18的外侧壁。可以理解,补气通道 18的具体设置方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计。
补气通道18的外侧壁具有进气口182,补气通道18通过进气口182 与外界大气连通;补气通道18的内侧壁具有与进气口182错位设置的通气口183,通气口183与内凹部181连通,补气通道18通过通气口 183和内凹部181与雾化腔121连通。进气口182可以设置于杯盖11的第一环形侧壁1122上;也可以设置于盖身12的第二环形侧壁1222上;也可以是第一环形侧壁1122上设置有缺口,第二环形侧壁1222上设置有缺口,第一环形侧壁1122上的缺口与第二环形侧壁1222上的缺口配合形成进气口182。
第一盖板112远离盖身12的表面具有第三中空凸起部1124,第三空凸起部1124具有出雾口111,第三中空凸起部1124与第一中空凸起部1121通过第一盖板112上的第一通孔1125连通,以实现出雾通道17 与出雾口111连通。第二盖板122远离杯盖11的表面具有第四中空凸起部1224,第四中空凸起部1224具有雾化腔121,第四中空凸起部1224 的顶壁具有连通孔1225,连通孔1225与内凹部181连通,第四中空凸起部1224与补气通道18通过通气口183、内凹部181和连通孔1225连通,以实现补气通道18与雾化腔121连通。
通过对杯盖11和盖身12的上述结构设计,把出雾通道17与补气通道18在竖直方向分开,实现雾化杯组件1顶部出雾,出雾路径一致,出雾颗粒更均匀;且使得出雾通道17遍布整个杯周,避免雾化好的雾化颗粒在雾化杯组件1中形成涡流,进而避免雾化好的雾化颗粒滞留,从而提高了出雾量。
出雾通道17的第一实施方式中,补气通道18的内侧壁向出雾通道 17内部凹陷仅形成一个内凹部181,多个出雾子通道171沿着内凹部181 相邻设置。内凹部181可以是对称结构,也可以是非对称结构。当内凹部181为对称结构时,多个出雾子通道171可以沿着内凹部181的对称轴对称设置。对多个出雾子通道171沿着内凹部181的对称轴对称设置方式进行详细介绍。
具体地,杯盖11的第一盖板112靠近盖身12的表面具有第一中空凸起部1121和第一环形侧壁1122,第一环形侧壁1122环绕第一中空凸起部1121设置,第一环形侧壁1122与第一中空凸起部1121之间形成第一环形导气凹槽1123;盖身12的第二盖板122靠近杯盖11的表面具有第二中空凸起部1221和第二环形侧壁1222,第二环形侧壁1222环绕第二中空凸起部1221设置,第二环形侧壁1222与第二中空凸起部1221 之间形成第二环形导气凹槽1223;第一中空凸起部1121的高度高于第一环形侧壁1122的高度,第二中空凸起部1221的高度低于第二环形侧壁1222的高度,第一中空凸起部1121突出于第一环形侧壁1122的部分设置于第二环形侧壁1222围设形成的空间中,并套设于第二中空凸起部1221的外表面,以使第一中空凸起部1121与第二中空凸起部1221 相互套设形成出雾通道17;第一环形侧壁1122与第二环形侧壁1222之间卡接,实现杯盖11与盖身12的固定,且第一环形导气凹槽1123与第二环形导气凹槽1223配合形成补气通道18。其中,第一中空凸起部1121 和第二中空凸起部1221配合形成补气通道18的内侧壁,第一中空凸起部1121向其内部空间弯折形成一个第一凹陷1127,第二中空凸起部1221 向其内部空间弯折形成一个第二凹陷1228,第一中空凸起部1121的第一凹陷1127与第二中空凸起部1221的第二凹陷1228配合形成一个内凹部181。
第一中空凸起部1121内仅设置有一个第一隔板1126;第二中空凸起部1221内设置有与第一隔板1126对应的第二隔板1227,第二隔板 1227的数量为一。第一隔板1126和第二隔板1227抵接将第一中空凸起部1121、第二中空凸起部1221、第一盖板112和第二盖板122共同围合的空间分割成两个出雾子通道171。
第一隔板1126的一端连接在第一中空凸起部1121的第一凹陷1127 的底部,另一端沿着第一凹陷1127的对称轴方向延伸至第一中空凸起部1121;第一隔板1126将第一中空凸起部1121的内部空间划分为两个区域,且使这两个区域沿着第一中空凸起部1121的第一凹陷1127的对称轴对称设置。第二隔板1227与第一隔板1126配合设置,以将第一中空凸起部1121和第二中空凸起部1221共同围合的空间分割成两个出雾子通道171,且使这两个出雾子通道171沿着内凹部181的对称轴对称设置(如图6所示)。
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一中空凸起部1121内设置有多个第一隔板1126,多个第一隔板1126的一端汇聚且连接在第一中空凸起部1121的第一凹陷1127的底部,多个第一隔板1126的另一端延伸至第一中空凸起部 1121且沿着第一凹陷1127的对称轴方向对称设置。第二隔板1227与第一隔板1126配合设置,以将第一中空凸起部1121和第二中空凸起部1221共同围合的空间分割成多个出雾子通道171,且使该多个出雾子通道171沿着内凹部181的对称轴对称设置(如图8所示)。第二隔板1227 的结构、数量与第一隔板1126的结构、数量相同;第一隔板1126的结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计。
请参阅图9-图11,图9是图3提供的出雾通道第二实施方式中杯盖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与图9提供的杯盖配合设置的盖身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图3提供的出雾通道第二实施方式中杯盖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在出雾通道17的第二实施方式中,与出雾通道17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结构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内凹部181的数量、内凹部181与出雾子通道171的相对位置、第一隔板1126和第二隔板1227的结构。
在出雾通道17的第二实施方式中,补气通道18的内侧壁的多个部分向出雾通道17内部凹陷从而形成多个内凹部181,每个内凹部181的底部与雾化腔121连通;内凹部181与出雾子通道171的数量相同,且多个内凹部181与多个出雾子通道171环绕雾化杯组件1的中心轴交替设置。
一实施方式中,内凹部181的数量为两个,出雾子通道171的数量为两个,相应的第一隔板1126和第二隔板1227的数量为两个。具体地,第一中空凸起部1121上有两个部分向其内部空间弯折形成两个第一凹陷1127,这两个第一凹陷1127对称设置;第一凹陷1127的开口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端点;第一隔板1126的一端连接其中一个第一凹陷1127 的一端点,第一隔板1126的另一端连接至另一个第一凹陷1127的一端点;且第一隔板1126连接的其中一个第一凹陷1127的端点与另一个第一凹陷1127的端点相邻;第二中空凸起部1221与第一中空凸起部1121 配合设置,第二隔板1227与第一隔板1126配合设置,以使第一中空凸起部1121、第二中空凸起部1221、第一隔板1126、第二隔板1227配合形成的两个内凹部181和两个出雾子通道171环绕雾化杯组件1的中心轴交替设置(如图9和图10所示)。
另一实施方式中,内凹部181的数量为三个,出雾子通道171的数量为三个,相应的第一隔板1126和第二隔板1227的数量为三个。具体地,第一中空凸起部1121上有三个部分向其内部空间弯折形成三个第一凹陷1127,这三个第一凹陷1127中心对称设置;第一凹陷1127的开口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端点;第一隔板1126设置于相邻的两个第一凹陷127之间,第一隔板1126的一端连接其中一个第一凹陷1127的一端点,第一隔板1126的另一端连接至相邻的另一个第一凹陷1127的一端点;且第一隔板1126连接的其中一个第一凹陷1127的端点与另一个第一凹陷1127的端点相邻;第二中空凸起部1221与第一中空凸起部1121 配合设置,第二隔板1227与第一隔板1126配合设置,以使第一中空凸起部1121、第二中空凸起部1221、第一隔板1126、第二隔板1227配合形成的三个内凹部181和三个出雾子通道171环绕雾化杯组件1的中心轴交替设置(如图11所示)。
请参阅图12-图14,图12是图3提供的补气通道的第一实施方式中杯盖的结构示意图,图13是与图12提供的杯盖配合设置的盖身的结构示意图,图14是图12提供的杯盖中噪音的流向示意图。
补气通道18包括至少两个补气子通道184,补气子通道184的一端均与雾化腔121连通;补气通道18具有至少一个进气口182,相邻的补气子通道184的另一端汇聚于同一个进气口182,且相邻的补气子通道 184的长度差大于零且小于等于半个噪音波长,使得雾化腔121内产生的噪音分别通过至少两个补气子通道184传导至进气口182并进行相互抵消,以降低雾化杯组件1雾化过程中产生的噪音。优选,相邻的补气子通道184的长度差等于半个噪音波长,最大限度降低雾化杯组件1雾化过程中产生的噪音。可以理解,补气子通道184和进气口182的设置方式根据需要进行设计。
进一步,在补气通道18内设置有至少一个分隔片185,分隔片185 覆盖补气通道18,也就是说,分隔片185的高度与补气通道18的高度相同,分隔片185的宽度与补气通道18的宽度相同,以将补气通道18 分割成至少两个补气子通道184。具体的,第一环形侧壁1122与第一中空凸起部1121之间形成第一环形导气凹槽1123,第二环形侧壁1222与第二中空凸起部1221之间形成第二环形导气凹槽1223,第二环形导气凹槽1223、第一环形导气凹槽1123、第一盖板112和第二盖板122围设形成补气通道18;补气通道18的顶壁为第一盖板112的部分区域,补气通道18的底壁为第二盖板122的部分区域,补气通道18的左侧壁由第一中空凸起部1121和第二中空凸起部1221配合形成,补气通道18 的右侧壁由第一环形侧壁1122和第二环形侧壁1222形成。分隔片185 的一端与补气通道18的顶壁抵接,另一端与补气通道18的底壁抵接,分隔片185的左侧与补气通道18的左侧壁抵接,分隔片185的右侧与补气通道18的右侧壁抵接。
在一实施方式中,分隔片185设置于通气口183。可以理解,由于噪音的传播方向为任意的,雾化腔121中的噪音通过通气口183传播出来的方向是任意的,仅受补气通道18的限制;因此,分隔片185为可选结构,根据需要进行设计。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分隔片185靠近进气口182设置,分隔片185 的数量根据需要进行设计,以将补气通道18分割成至少两个补气子通道。
更进一步,在补气通道18内还设置有多个阻隔片186,阻隔片186 覆盖部分补气通道18;阻隔片186与分隔片185间隔设置。通过设置阻隔片186,对噪音进行阻挡,进一步降低雾化杯组件1的噪音。
具体地,一种实施方式为阻隔片186的高度低于补气通道18的高度;阻隔片186可以设置于补气通道18的顶壁(即,阻隔片186设置于杯盖11的第一盖板112上),数量为一个或多个;或,阻隔片186 设置于补气通道18的底壁(即,阻隔片186设置于盖身12的第二盖板122上),数量为一个或多个;或,补气通道18的顶壁和底壁上均设置有多个阻隔片186(即,杯盖11的第一盖板112上和盖身12的第二盖板122上均设置有阻隔片186),且设置于补气通道18顶壁的阻隔片 186与设置于补气通道18底壁的阻隔片186交替设置,噪音在传输的过程中从一个阻隔片186的底部穿过,再从另一个阻隔片186的顶部穿过,从而形成S形。
另一种实施方式为,阻隔片186的宽度小于补气通道18的宽度;阻隔片186还可以设置于第一环形侧壁1122的内表面和/或第二环形侧壁1222的内表面,阻隔片186还可以设置于第一中空凸起部1121的外表面和/或第二中空凸起部1221的外表面;也就是说,阻隔片186可以设置于补气通道18的左侧壁和/或右侧壁;能够起到对噪音的阻挡降低噪音即可。当补气通道18的左侧壁和右侧壁上均设置有阻隔片186,且设置于补气通道18左侧壁的阻隔片186与设置于补气通道18右侧壁的阻隔片186交替设置。阻隔片186的具体设置方式根据需要进行设计。
在补气通道18的第一实施方式中,通气口183和进气口182的数量均为一,通气口183与进气口182错位设置,补气通道18环绕出雾通道17一周设置,雾化腔121中产生的噪音从通气口183进入补气通道18,从进气口182流出雾化杯组件1;在通气口183与进气口182之间形成两个补气子通道184。通气口183处设置有分隔片185。补气通道18中设置有多个阻隔片186,进一步降低噪音。第一环形侧壁1122 为圆环,通气口183中心与进气口182中心的连线经过第一环形侧壁 1122的圆心,进气口182的中心线与通气口183的中心线的夹角大于等于150度且小于180度(如图12和图13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的噪音流向如图14所示。其中,阻隔片186为可选结构,根据需要进行设计。
请参阅图15-图19,图15是图3提供的补气通道的第二实施方式中杯盖的结构示意图,图16是与图15提供的杯盖配合设置的盖身的结构示意图,图17是图15提供的杯盖中噪音的流向示意图,图18是图3 提供的补气通道的第二实施方式中杯盖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 19是图18提供的杯盖中噪音的流向示意图。
通气口183和进气口182的数量相等且均为多个,多个通气口183 与多个进气口182环绕雾化杯组件1的中心轴交替设置,多个通气口183 环绕雾化杯组件1的中心轴对称设置,多个进气口182环绕雾化杯组件 1的中心轴对称设置;补气通道18环绕出雾通道17一周设置,在相邻的两个通气口183与其中一个进气口182之间形成两个补气子通道184,多个通气口183和多个进气口182之间形成多个补气子通道184。
在补气通道18的第二实施方式中,通气口183和进气口182的数量均为二,通气口183与进气口182错位设置,两个通气口183对称设置,两个进气口182对称设置;补气通道18环绕出雾通道17一周设置,雾化腔121中产生的噪音从通气口183进入补气通道18,从进气口182 流出雾化杯组件1。补气通道18包括四个补气子通道184;其中,相邻的两个补气子通道184一端分别与两个通气口183连通,另一端汇聚在同一进气口182。第一环形侧壁1122为圆环,进气口182的中心线与其相邻的通气口183的中心线的夹角大于等于45度且小于等于90度。每个通气口183处设置有一个分隔片185,将补气通道18分割成四个补气子通道184(如图15和图16所示)。可以理解,分隔片185为可选结构;也可以不设置分隔片185,利用噪音自身的传播特性结合补气通道 18的结构实现噪音的抵消。补气通道18中设置有多个阻隔片186,进一步降低噪音。可以理解,阻隔片186为可选结构,根据需要进行设计。本实施方式中的噪音流向如图17所示。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通气口183和进气口182的数量均为二,通气口183与进气口182错位设置,两个通气口183对称设置,两个进气口 182对称设置。补气通道18中设置有分隔片185,分隔片185靠近进气口182设置,将补气通道18分割为两个补气子通道184。每个进气口 182附近设置有一个分隔片185。其中,补气子通道184的一端与通气口183连通,另一端与进气口182连通,两个补气子通道184分别连通不同的通气口183和进气口182;优选,分隔片185一表面与进气口182 的内壁面平齐(如图18所示)。补气通道18中设置有多个阻隔片186,进一步降低噪音。可以理解,阻隔片186为可选结构,根据需要进行设计。本实施方式,两个补气子通道184的长度相同,通过分隔片185和阻隔片186降低噪音。本实施方式中的噪音流向如图19所示。
请参阅图20-图22,图20是图3提供的补气通道的第三实施方式中杯盖的结构示意图,图21是与图20提供的杯盖配合设置的盖身的结构示意图,图22是图20提供的杯盖中噪音的流向示意图。
在补气通道18的第三实施方式中,通气口183和进气口182的数量均为三,通气口183与进气口182错位设置,三个通气口183中心对称设置,三个进气口182中心对称设置;补气通道18环绕出雾通道17 一周设置,雾化腔121中产生的噪音从通气口183进入补气通道18,从进气口182流出雾化杯组件1。补气通道18包括六个补气子通道184;其中,相邻的两个补气子通道184一端分别与两个通气口183连通,另一端汇聚在同一进气口182。每个通气口183处设置有一个分隔片185,将补气通道18分割成六个补气子通道184。补气通道18中设置有多个阻隔片186,进一步降低噪音。第一环形侧壁1122为圆环,进气口182 的中心线与其相邻的通气口183的中心线的夹角大于等于20度且小于等于35度(如图20和图21所示)。可以理解,分隔片185为可选结构;也可以不设置分隔片185,利用噪音自身的传播特性结合补气通道 18的结构实现噪音的抵消。本实施方式中的噪音流向如图22所示。
参见图4,雾化杯组件1还包括杯体13、导流结构14、碰撞体15、遮挡板16。杯体13设置于盖身12远离杯盖11的一端,杯盖11、盖身12和杯体13之间可以为可拆卸连接,也可以为一体成型。
杯体13具有储液腔131和连接腔132,储液腔131的底壁与连接腔 132的顶壁共壁;储液腔131用于储存待雾化液体,储液腔131的敞口端与盖身12的端部连接;连接腔132的腔壁用于与雾化主机2实现可拆卸连接。导流结构14设置于储液腔131的底壁;且导流结构14的一部分位于杯体13的储液腔131中,另一部分位于雾化腔121中。碰撞体15设置于雾化腔121中,碰撞体15与导流结构14同轴且间隔设置,使导流结构14中出来的气体和待雾化液体高速撞击碰撞体15从而实现雾化;在本实施方式中,碰撞体15为撞针,碰撞体15能够提供撞击面即可,具体结构根据需要进行设计。遮挡板16设置于杯体13中,遮挡板16固定于导流结构14的侧壁,遮挡板16与储液腔131的底壁间隔设置,且遮挡板16位于储液腔131中待雾化液体的液面与碰撞体15的碰撞面之间。
导流结构14包括导气管141和导水套142。导气管141设置于储液腔131的底壁上。导气管141一端位于储液腔131中,且与雾化腔121 连通;导气管141的另一端位于连接腔132中,用于与雾化主机2中的气泵(图未示)连通。导气管141与杯体13可以是一体成型,也可以是通过黏胶等方式固定在一起。导水套142套设于导气管141,导气管 141与导水套142之间界定形成导液通道143,且导液通道143与储液腔131连通。在一实施方式中,在导水套142的内侧面上设置有第一凹槽(图未示),第一凹槽与导气管141的外侧面配合形成导液通道143。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在导气管141的外侧面上设置有第二凹槽(图未示),第二凹槽与导水套142的内侧面配合形成导液通道143。在又一实施方式中,在导水套142的内侧面上设置有第一凹槽(图未示),在导气管 141的外侧面上设置有第二凹槽(图未示),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配合形成导液通道143。导气管141中出来的气体和导液通道143中出来的待雾化液体高速撞击碰撞体15从而实现雾化。
具体地,导气管141分为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第二区域位于第一区域远离储液腔131底壁的一侧,第一区域中的导气管141的截面尺寸一致,第二区域中的导气管141的截面尺寸在远离储液腔131底壁的方向上逐渐减小;也就是说,导气管141在远离储液腔131的底壁的一端形成小口径通道,以便导气管141中出来的气体流速变大。雾化主机2 中的气泵(图未示)泵气从导气管141端部的小口径通道出来以后,由于文丘里效应,在小口径通道的端部形成负压,负压把杯体13的储液腔131底部的液体从导水套142与导气管141配合形成的导液通道143 吸上来,吸上的液体与导气管141出来的高速气流汇合一起冲向碰撞体 15的撞击面,在高速撞击下,液滴变成雾化颗粒。导流结构14的端部流出的气液混合物高速撞击碰撞体15的撞击面后形成的雾化颗粒向周围飞溅,经由雾化腔121的腔壁对雾化颗粒进行筛选,大颗粒沉积混合于储液腔131中的液体,小颗粒在外界气体的作用下从出雾口111喷出。
若在碰撞体15的碰撞面与储液腔131的待雾化液体的液面之间并不设置遮挡板16,随着雾化的进行,储液腔131中的待雾化液体被消耗,储液腔131中液面下降,使得碰撞体15的碰撞面与储液腔131中待雾化液体液面之间的距离逐渐变大,雾化腔121中雾化好的雾化颗粒中的大颗粒大部分无法沉积混合于储液腔131中被再次雾化,进而使得出雾口111处微小颗粒的占比下降,出现雾化效果不佳的现象。本申请通过在碰撞体15的碰撞面与储液腔131的待雾化液体的液面之间设置遮挡板16,使得随着雾化的进行,碰撞体15的碰撞面与遮挡板16之间的距离不变,并不随着储液腔131中待雾化液体的减小而变化,雾化腔121雾化好的雾化颗粒中的大颗粒大部分附着于遮挡板16无法到达出雾口 111,从而稳定出雾口111处微小颗粒的占比,进而实现较好的雾化效果。
请参阅图23和图24,图23是图4提供的雾化杯组件的局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4是图23提供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遮挡板16环绕导流结构14周向设置,且固定于导流结构14的侧壁;即,遮挡板16为一整体结构,遮挡板16为环形结构,可以为方环、圆环、多边形环等。优选,遮挡板16为圆环,使得遮挡板16便于加工及装配,且遮挡板16给雾化大颗粒提供的附着面分布更均匀,有利于稳定出雾口111处微小颗粒的占比。在另一实施方式中,雾化杯组件1 包括多个遮挡板16,多个遮挡板16环绕导流结构14的周向间隔设置,多个遮挡板16之间的间距根据需要进行设计,能够实现稳定出雾口111 处微小颗粒的占比即可。
在一实施例中,碰撞体15的碰撞面与遮挡板16之间的距离为 13-16mm;优选,为15mm。这是因为碰撞体15的碰撞面与与遮挡板16 靠近碰撞体15的表面之间的距离太小,使得出雾量较小,降低使用者的使用体验感;碰撞体15的碰撞面与遮挡板16靠近碰撞体15的表面之间的距离太大,不利于雾化颗粒中大颗粒的沉积,进而无法实现较好的雾化效果。
在一实施例中,雾化腔121腔壁的端面与遮挡板16之间的距离为 3-6mm;优选,为5mm。这是因为雾化腔121腔壁的端面与遮挡板16 靠近碰撞体15的表面之间的距离太小,使得出雾量较小,降低使用者的使用体验感;雾化腔121腔壁的端面与遮挡板16靠近碰撞体15的表面之间的距离太大,不利于雾化颗粒中大颗粒的沉积,进而无法实现较好的雾化效果。
参见图4和图24,遮挡板16与杯体13的侧壁间隔设置,遮挡板 16与导流结构14接触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缺口161。可以理解的是,遮挡板16与杯体13的侧壁间隔设置,以使雾化颗粒中的大颗粒沉积在遮挡板16上之后通过遮挡板16与杯体13的侧壁之间的间隙流入储液腔 131中被再次雾化;在遮挡板16与导流结构14接触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缺口161,以平衡遮挡板16远离储液腔131一侧与储液腔131中的气压,利于遮挡板16上沉积的液体从遮挡板16与杯体13的侧壁之间的间隙流入储液腔131中。
参见图23,雾化杯组件1还包括连接件19,碰撞体15通过连接件 19固定于导流结构14;连接件19包括第一子连接件191和第二子连接件192,第一子连接件191的延伸方向与第二子连接件192的延伸方向垂直,第一子连接件191的延伸方向与导流结构14的延伸方向相同。可选的,第一子连接件191远离第二子连接件192的端部与遮挡板16 抵接,使得连接件19同遮挡板16一起固定于导流结构14的侧壁。
请参阅图25和图26,图25是图23提供的局部结构的另一实施方式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6是图23提供的局部结构的又一实施方式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进一步,在遮挡板16远离导流结构14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缺口162。第二缺口162的形状尺寸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计,便于沉积在遮挡板16 上的液体从第二缺口162流入储液腔131即可。
在一实施方式中,遮挡板16为圆环,第二缺口162的形状为扇形。具体地,第二缺口162的包括相对设置的两条侧边和连接两条侧边的底边(如图25所示);两条侧边延伸线的夹角为50-70度,优选60度。第二缺口162的两条侧边的夹角太小,无法起到使沉积在遮挡板16上的液体从第二缺口162流入储液腔131的作用;第二缺口162的两条侧边的夹角太大,无法起到使雾化颗粒中的大颗粒沉积在遮挡板16上的作用,也就是说无法保证碰撞体15的碰撞面与储液腔131的待雾化液体的液面之间的距离不随储液腔131中液面的下降而保持稳定。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遮挡板16为圆环,第二缺口162的形状为扇形;具体地,第二缺口162的包括相对设置的两条侧边(如图26所示),便于沉积在遮挡板16上的液体从第二缺口162流入储液腔131即可。
通过实验发现,在雾化区域151雾化好的雾化颗粒会有部分附着在连接件19,为了便于使附着在连接件19上的液滴流入储液腔131中被再次雾化,将第二缺口162的一侧边与第二子连接件192的表面平齐。
参见图25,由于两个第二子连接件192在碰撞体15的两侧对称设置,在两个第二子连接件192上均有雾化颗粒附着于其上,可选的,在遮挡板16上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二缺口162,且两个第二缺口162的一侧边均与对应的第二子连接件192的表面平齐,有利于沉积在连接件19 上液体进入储液腔131。可以理解的是,在遮挡板16上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二缺口162,也有利于沉积在遮挡板16上的液体流入储液腔131,且保持遮挡板16的平衡。
请参阅图27和图28,图27是本申请提供的雾化杯组件第二实施例的截面示意图,图28是图27提供的局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在雾化杯组件1的第二实施例中,结构与雾化杯组件1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雾化杯组件1还包括筛选板144。
筛选板144环绕导流结构14设置,且固定于导流结构14的侧壁;也就是说,筛选板144为环形结构。筛选板144的一端与盖身12上的第四中空凸起部1224的端部抵接,筛选板144和第四中空凸起部1224 共同围设形成的空间为雾化腔121。导流结构14的端部流出的气液混合物高速撞击碰撞体15的撞击面后形成的雾化颗粒向周围飞溅,经由雾化腔121的腔壁对雾化颗粒进行筛选,大颗粒沉积混合于储液腔131中的液体,小颗粒在外界气体的作用下从出雾口111喷出。使用者通过抽吸,使外界气体通过进气口182、补气通道18和通气口183进入雾化腔 121,携带雾化腔121中的雾化颗粒经出雾通道17到达出雾口111完成雾化治疗过程。
在碰撞体15的碰撞面与储液腔131中待雾化液体的液面之间设置有遮挡板16,遮挡板16的设置方式及其作用与第一实施例中相同,不再赘述。在本实施方式中,筛选板144固定于导流结构14的侧壁;碰撞体15通过连接件19连接在筛选板144上,进而实现碰撞体15与导流结构14侧壁的固定连接;其中,连接件19的设置方式与第一实施例中相同,不再赘述。
本申请的雾化杯组件包括盖身、杯体、导流结构、碰撞体和遮挡板;盖身具有雾化腔;杯体具有储液腔,用于储存待雾化液体;导流结构设置于储液腔的底壁;碰撞体设置于雾化腔中,碰撞体与导流结构间隔设置,且位于导流结构远离储液腔的底壁的一侧;遮挡板固定于导流结构的侧壁;遮挡板位于待雾化液体的液面与碰撞体的碰撞面之间。通过在待雾化液体的液面与碰撞体的碰撞面之间设置遮挡板,使得碰撞体的碰撞面与遮挡板之间的距离保持固定,并不随着储液腔中待雾化液体的减小而变化,进而稳定出雾颗粒中微小颗粒的占比。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雾化杯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盖身,具有雾化腔;
杯体,具有储液腔,所述储液腔用于储存待雾化液体;
导流结构,所述导流结构设置于所述储液腔的底壁;
碰撞体,设置于所述雾化腔中;所述碰撞体与所述导流结构间隔设置,且位于所述导流结构远离所述储液腔的底壁的一侧;
遮挡板,固定于所述导流结构的侧壁;所述遮挡板位于所述待雾化液体的液面与所述碰撞体的碰撞面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挡板环绕所述导流结构的周向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碰撞体的碰撞面与所述遮挡板之间的距离为13-16m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腔腔壁的端面与所述遮挡板之间的距离为3-6mm。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挡板与所述杯体的侧壁间隔设置,所述遮挡板与所述导流结构接触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缺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雾化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挡板远离所述导流结构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缺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雾化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挡板为圆环,所述第二缺口的形状为扇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雾化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缺口的包括相对设置的两条侧边和连接所述两条侧边的底边;所述两条侧边延伸线的夹角为50-70度。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雾化杯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件,所述碰撞体通过连接件固定于所述导流结构;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子连接件和第二子连接件,所述第一子连接件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子连接件的延伸方向垂直,所述第一子连接件的延伸方向与导流结构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第二缺口的一侧边与所述第二子连接件的表面平齐。
10.一种雾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雾化杯组件和雾化主机;所述雾化杯组件为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雾化杯组件。
CN202110687373.0A 2021-06-21 2021-06-21 雾化杯组件及雾化器 Pending CN11556927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87373.0A CN115569278A (zh) 2021-06-21 2021-06-21 雾化杯组件及雾化器
PCT/CN2022/092851 WO2022267742A1 (zh) 2021-06-21 2022-05-13 雾化杯组件及雾化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87373.0A CN115569278A (zh) 2021-06-21 2021-06-21 雾化杯组件及雾化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569278A true CN115569278A (zh) 2023-01-06

Family

ID=845440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687373.0A Pending CN115569278A (zh) 2021-06-21 2021-06-21 雾化杯组件及雾化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5569278A (zh)
WO (1) WO2022267742A1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862090U (zh) * 2010-11-19 2011-06-15 深圳市金亿帝科技有限公司 医用雾化吸入器
CN102462880A (zh) * 2010-11-19 2012-05-23 深圳市金亿帝科技有限公司 医用雾化吸入器
CN202777335U (zh) * 2012-08-31 2013-03-13 优盛医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药剂喷雾罐
CN209996953U (zh) * 2019-03-13 2020-01-31 深圳来福士雾化医学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压缩雾化装置的雾化杯
CN213374478U (zh) * 2020-08-24 2021-06-08 河南省健琪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一种喷雾量均匀的雾化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9104199D0 (en) * 1991-02-28 1991-04-17 Intersurgical Ltd Nebulizer
CN105597200A (zh) * 2016-02-04 2016-05-25 深圳金亿帝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雾化杯套件及压缩式雾化器
CN110354350B (zh) * 2019-07-18 2021-12-10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 一种改良的雾化器
CN110585535B (zh) * 2019-08-22 2022-10-28 北京吉纳高新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鼻疗雾化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862090U (zh) * 2010-11-19 2011-06-15 深圳市金亿帝科技有限公司 医用雾化吸入器
CN102462880A (zh) * 2010-11-19 2012-05-23 深圳市金亿帝科技有限公司 医用雾化吸入器
CN202777335U (zh) * 2012-08-31 2013-03-13 优盛医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药剂喷雾罐
CN209996953U (zh) * 2019-03-13 2020-01-31 深圳来福士雾化医学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压缩雾化装置的雾化杯
CN213374478U (zh) * 2020-08-24 2021-06-08 河南省健琪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一种喷雾量均匀的雾化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267742A1 (zh) 2022-12-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596915B1 (en) Improved nozzle for handheld pulmonary aerosol delivery device
US9498789B2 (en) Nebulizer and nebulizer kit
JPH0751153B2 (ja) とくに吸入療法の装置で使用するためのネビュライザ
JP5556264B2 (ja) ネブライザキットおよびネブライザ
WO2013099397A1 (ja) ネブライザおよびネブライザキット
WO2013099398A1 (ja) ネブライザおよびネブライザキット
WO2006100934A1 (ja) 吸入器
JP2023011484A (ja) 高速薬剤送達のための医療用噴霧器
CN105903106B (zh) 药杯组件及医用雾化器
CN105833398B (zh) 一种具有导流装置的高效雾化杯
CN109718433B (zh) 吸入式雾化器套件
CN115569278A (zh) 雾化杯组件及雾化器
CN115569270A (zh) 雾化杯组件及雾化器
CN115569271A (zh) 雾化杯组件及雾化器
CN115569273A (zh) 雾化杯组件及雾化器
CN209316733U (zh) 医用雾化器
CN211798071U (zh) 一种喷雾器
CN114304740A (zh) 一种隔音换气装置及电子雾化装置
CN108704202B (zh) 医用给药雾化杯
CN110721374A (zh) 一种压缩雾化器
CN114788911A (zh) 雾化杯组件及雾化器
CN215270567U (zh) 一种带阻流的吸嘴部件和便携式雾化器
CN218650264U (zh) 超声雾化器及超声电子雾化装置
CN216931881U (zh) 一种隔音换气装置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1327519U (zh) 一种喷雾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