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569103A - 一种植物美白祛斑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植物美白祛斑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569103A
CN115569103A CN202211483168.3A CN202211483168A CN115569103A CN 115569103 A CN115569103 A CN 115569103A CN 202211483168 A CN202211483168 A CN 202211483168A CN 115569103 A CN115569103 A CN 1155691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hitening
plant
freckle
removing composition
freckle remo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48316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569103B (zh
Inventor
魏要武
朱洪
杨霞卿
唐芳勇
李忠逵
李雪
王真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Cenkon Biochemical Produc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Cenkon Biochemical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Cenkon Biochemical Produc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Cenkon Biochemical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483168.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569103B/zh
Publication of CN1155691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5691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5691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56910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8/00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 A61K8/18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 A61K8/96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containing material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 A61K8/97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containing material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from algae, fungi, lichens or plants; from derivatives thereof
    • A61K8/9783Angiosperms [Magnoliophyta]
    • A61K8/9789Magnoliopsida [dicotyled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8/00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 A61K8/18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 A61K8/92Oils, fats or waxes; Derivatives thereof, e.g. hydrogenation products thereof
    • A61K8/922Oils, fats or waxes; Derivatives thereof, e.g. hydrogenation products thereof of vegetable origi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QSPECIFIC USE OF 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 A61Q19/00Preparations for care of the skin
    • A61Q19/02Preparations for care of the skin for chemically bleaching or whitening the ski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2800/00Properties of cosmetic compositions or active ingredients thereof or formulation aids used therein and process related aspects
    • A61K2800/40Chemical, physico-chemical or functional or structural properties of particular ingredients
    • A61K2800/59Mixtures
    • A61K2800/592Mixtures of compounds complementing their respective functions
    • A61K2800/5922At least two compounds being classified in the same subclass of A61K8/18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2800/00Properties of cosmetic compositions or active ingredients thereof or formulation aids used therein and process related aspects
    • A61K2800/74Biological properties of particular ingredients
    • A61K2800/78Enzyme modulators, e.g. Enzyme agonists
    • A61K2800/782Enzyme inhibitors; Enzyme antagonis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2800/00Properties of cosmetic compositions or active ingredients thereof or formulation aids used therein and process related aspects
    • A61K2800/80Process related aspects concerning the preparation of the cosmetic composition or the storage or application thereof
    • A61K2800/805Corresponding aspect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codes A61K2800/81 - A61K2800/95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30Against vector-borne diseases, e.g. mosquito-borne, fly-borne, tick-borne or waterborne diseases whose impact is exacerbated by climate change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Birds (AREA)
  • Mycolog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Botan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Dermatology (AREA)
  • Cosmetic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植物美白祛斑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其技术方案为植物组合物1~8份,油相15~23份,乳化剂60~70份,助乳化剂10~20份,其中:所述植物组合物主要由甘草提取物、白蔹提取物和盐肤木提取物按质量比30~50:20~40:10~50组成;所述油相选自霍霍巴油、油酸乙酯、十四烷酸异丙酯、蓖麻油中的任意一种,该植物美白祛斑组合物成分种类少,品控简便,实现美白效果的作用靶点不单一,能更全面完善地实现美白祛斑,抗氧化效果较好,且能强化细胞降解黑色素能力,增强皮肤自身祛斑能力,经过试验证明该植物美白祛斑组合物无明显刺激、不会引起人体产生红斑,属于化妆品技术领域。

Description

一种植物美白祛斑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妆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植物美白祛斑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人体的肤色差异主要取决于皮肤基底层中黑色素含量的多少。皮肤表皮层囊括了皮脂膜(第一层屏障)、角质层(第二层屏障)、透明层(第三层屏障)、颗粒层(第四层屏障)、有棘层、基底层(黑色素细胞的第一层屏障)。基底层会产生新细胞,部分细胞逐渐往上推直至形成角质,部分细胞为黑色素生长细胞,其生成的黑色素的多少决定肌肤的颜色。黑色素生成的越多,皮肤就黝黑;反之,则皮肤就越白皙。而黑色素的合成主要依赖于酪氨酸酶活力,酪氨酸酶能够将酪氨酸经过多步骤的催化合成多巴、多巴醌、多巴色素、5,6-二羟基吲哚、吲哚-5,6-醌,进而形成黑色素颗粒。黑色素的生成除遗传因素外,还受外界环境因素和体内代谢紊乱影响,如紫外线、大气污染、体内氧化与抗氧化系统平衡失调、微生态平衡、机体微量元素含量异常等。
当前市场上美白类产品的原料多以化学合成物质为主,其美白机理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抑制黑色素物质合成的关键限速酶酪氨酸酶的表达和酶活力,这是当前美白产品实现效果的主要方式,其中的代表性功效原料为熊果苷和曲酸。熊果苷能够竞争性地抑制酪氨酸酶的结合,减少酪氨酸酶活力,进而减少黑色素合成量;曲酸能够与酪氨酸酶蛋白中心的铜离子螯合,导致酪氨酸酶失活,进而减少黑色素合成,但曲酸使用过程中容易产生炎症反应,导致接触性皮炎等副作用。如专利CN100496451C披露的一种复合美白祛斑修复组合化妆品,含有多种重要的美白祛斑及修复活性成分,能够加大破坏黑色素制造程序的力度、全面抑制黑色素的合成,还能修复损伤的皮肤屏障,然而其含有的曲酸有引发炎症的隐患,还不是理想的美白祛斑产品
第二,阻止黑色素物质从黑色素细胞转移至角质形成细胞中,这类原料的代表为烟酰胺和大豆提取物。
第三,通过加快皮肤细胞的代谢、角质层细胞脱落促使黑色素物质脱落,这类原料主要有水杨酸,亚油酸等。
第四,通过增强皮肤的抗氧化能力消除皮肤的活性氧及自由基,主要物质有维生素C和维生素E及相关衍生物。
与此同时,减少外源性因素如紫外线等的对黑色素形成生理过程产生的负面影响,也可抑制皮肤变黑,加强皮肤美白效果。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单一以化学物质为美白原料的产品局限性越来越明显,已知有功能单一、靶点局限性明显、效果不显著、副作用大等缺点。此外其主要理论着眼于抑制黑色素合成,但现代医学表明,这会导致皮肤色泽偏黑,甚至黑色素聚集成斑,还同时存在皮肤内MDA等成分含量升高、抗氧化能力减弱、皮肤屏障受损等系列问题。该类美白产品对于已经生成的皮肤斑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案,同时不能系统性地解决皮肤屏障修复、抗氧化、皮肤美白、皮肤斑去除等问题。
当前中药面膜多以古方开发转化,多数需要十来种药材混合、打粉制备,存在工艺粗糙、使用不便、药材众多、产地众多、品控困难、重现性差、效果不理想等问题。如专利CN1552418A中公开的一种植物素祛斑美白霜,使用了12种中草药,结合胶原蛋白、核苷酸和乳化基质来制备得到;专利CN112587455A提供的一种植物组合物及本草美白祛斑睡眠面膜啫喱,由光果甘草、丹参、丁香、甘草、红景天、黄芩、积雪草、远志、泽泻、人参、白芨、茯苓组成,这些使用中药材为原料制备得到的美白产品,尽管能实现一定的美白效果,但是由于原料种类众多、工艺粗糙、品控困难,也不是理想的美白产品。
为此,借助抗氧化模型、黑色素降解、皮肤屏障修复等多重模型,结合化妆品市场需求,开发出一种成分少、活性物含量高、品控简便、功效靶点清晰的植物组合物,以提供美白祛斑类产品的新解决方案,是具有重要实际意义的发明创造。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抑制黑色素合成、加速黑色素代谢降解等多重功效的植物美白祛斑组合物。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上述植物美白祛斑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是提供上述植物美白祛斑组合物的应用。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第一个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植物美白祛斑组合物,包括如下重量份组分:植物组合物1~8份,油相15~23份,乳化剂60~70份,助乳化剂10~20份,其中:所述植物组合物由甘草提取物、白蔹提取物和盐肤木提取物按质量比30~50:20~40:10~50组成;所述油相为霍霍巴油、油酸乙酯、十四烷酸异丙酯、蓖麻油中的任意一种。
优选的,上述的一种植物美白祛斑组合物,所述油相为霍霍巴油。
优选的,上述的一种植物美白祛斑组合物,所述甘草提取物中总黄酮类的质量分数≥50%;所述白蔹提取物中槲皮素的质量分数≥30%;所述盐肤木提取物中漆黄素的质量分数≥60%。
优选的,上述的一种植物美白祛斑组合物,所述乳化剂为Tween 80、甲基葡糖倍半硬脂酸酯、PEG-20甲基葡糖倍半硬脂酸酯中的任意一种;所述助乳化剂为PEG-400、1,2丙二醇、1,3丙二醇中的任意一种。
优选的,上述的一种植物美白祛斑组合物,所述甘草提取物通过下述步骤制备得到:将甘草根茎切段后粉碎至40-60目粉末,用体积分数70%乙醇萃取3~4次,每次1~1.5h,合并滤液,将滤液减压浓缩至0.2~0.3g/mL,用活化的AB-8树脂上样吸附,用蒸馏水冲洗,再以体积分数10-20%的醇水溶液进行冲洗除杂脱色,收集体积分数50-70%乙醇洗脱液,将洗脱液进行膜过滤,收集分子量在1000Da以下的成分,浓缩,真空干燥成粉。
本发明采用的第二个技术方案如下:
上述的一种植物美白祛斑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操作步骤:称量各植物提取物样品粉末于乳化锅中,加入油相、乳化剂、助乳化剂,以300~400rpm转速在37~40℃,持续搅拌20~25min,待各原料分散完全后用注射器缓慢加入到纯水中,得到植物美白祛斑组合物。
本发明采用的第三个技术方案如下:
上述的一种含植物美白祛斑组合物的美白祛斑产品,所述植物美白祛斑组合物的添加量为0.01-15wt%;所述的美白祛斑产品为水剂喷雾或者精华面膜或者乳液膏霜。
优选的,上述的一种含植物美白祛斑组合物的美白祛斑产品,所述水剂喷雾的各组分重量百分比含量为:丙烯酸(酯)类/C10-30烷醇丙烯酸酯交联聚合物0.01-0.5%,丁二醇0.1-10%,1,3-丙二醇0.1-10%,甘油1-10%,植物美白祛斑组合物0.01-8%,乳化增稠剂0.1-4%,肤感调节剂0.5-15%,碱性中和剂0.01-0.5%,防腐剂0.1-2%,剩余为去离子水。
优选的,上述的一种含植物美白祛斑组合物的美白祛斑产品,所述精华面膜的各组分重量百分比含量为:卡波姆0.02-0.5%,丁二醇0.2-10%,1,3-丙二醇0.2-10%,甘油0.2-10%,植物美白祛斑组合物0.01-3%,碱性中和剂0.01-0.5%,肤感调节剂0.5-15%,防腐剂0.1-2%,剩余为去离子水。
优选的,上述的一种含植物美白祛斑组合物的美白祛斑产品,所述乳液膏霜的各组分重量百分比含量为:卡波姆0.01-0.5%,丁二醇0.1-10%,1,3-丙二醇0.1-10%,甘油1-10%,异壬酸异壬酯0.1-5%,鲸蜡硬脂醇0.1-3%,辛酸/癸酸甘油三酯0.001-5%,乳化增稠剂0.2-6%,植物美白祛斑组合物0.01-15%,肤感调节剂0.01-15%,碱性中和剂0.01-0.4%,防腐剂0.1-2%,剩余为去离子水。
进一步地,上述的一种含植物美白祛斑组合物的美白祛斑产品,所述乳化增稠剂为在体系中起到乳化增稠作用的物质,包括但不仅限于甲基葡糖倍半硬脂酸酯、PEG-20甲基葡糖倍半硬酯酸酯,所述肤感调节剂为调节产品使用时触感的物质,包括但不仅限于水溶性硅弹体、生物多糖胶、蓝丝美肤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技术优点:
第一,本发明提供的植物美白祛斑组合物成分种类少,制备工艺简单,品控简便。
第二,本发明提供的植物美白祛斑组合物实现美白效果的作用靶点不单一,既能够通过抑制抑制酪氨酸酶活力来抑制黑色素合成,又能够通过抑制5,6-醌吲哚与黑色素细胞体内的结构蛋白结合来抑制黑色素的合成,能更全面完善地实现美白祛斑,并且甘草提取物、白蔹提取物和盐肤木提取物活性物成分清晰可控(甘草提取物中总黄酮类成分≥50wt%,白蔹提取物中槲皮素成分≥30wt%,盐肤木提取物中漆黄素成分≥60wt%),再复配含有大量不饱和脂肪酸的霍霍巴油(不饱和脂肪酸≥90wt%),四种组分之间产生协同作用,能强化细胞降解黑色素能力,增强皮肤自身祛斑能力。
第三,本发明提供的植物美白祛斑组合物温和且安全,经过鸡胚绒毛尿囊膜试验和人体斑贴试验,结果证明植物美白祛斑组合物无明显刺激、不会引起人体产生红斑。
第四,本发明的植物美白祛斑组合物的具体应用产品,经人体测试表明,针对屏障修复、斑点降解、肤色提亮具有优异的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好地说明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技术效果,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以下所采用的:
霍霍巴油中不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90%。
白蔹提取物从外部供应商处采购,要求白蔹提取物中槲皮素质量分数≥30%。
盐肤木提取物从外部供应商处采购,要求盐肤木提取物中漆黄素质量分数≥60%。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植物美白祛斑组合物,包括甘草提取物1.75g,白蔹提取物1.1g,盐肤木提取物2.15g,霍霍巴油22g,甲基葡糖倍半硬脂酸酯61g,1,3丙二醇12g。
其中,甘草提取物通过下述步骤制备得到:将甘草根茎切段后粉碎至40目粉末,用体积分数70%乙醇萃取3次,每次1h,合并滤液,将滤液减压浓缩至0.2g/mL,用活化的,AB-8树脂上样吸附后再以不同浓度的醇水溶液进行冲洗,收集体积分数60%乙醇洗脱液,将洗脱液进行膜过滤,收集分子量在1000Da以下的成分,浓缩,真空干燥成粉。
该植物美白祛斑组合物通过下述方法步骤制得:按照上述质量数称取各组分,将植物提取物样品粉末置于乳化锅中,加入霍霍巴油、甲基葡糖倍半硬脂酸酯、1,3丙二醇,以300rpm转速在37℃,持续搅拌20min,待各原料分散完全后用注射器缓慢加入到纯水中,得到植物美白祛斑组合物。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植物美白祛斑组合物,包括甘草提取物3g,白蔹提取物4g,盐肤木提取物1g,霍霍巴油22g,PEG-20甲基葡糖倍半硬酯酸酯60g,1,2丙二醇10g。
其中,甘草提取物通过下述步骤制备得到:将甘草根茎切段后粉碎至60目粉末,用体积分数70%乙醇萃取2次,每次1.5h,合并滤液,将滤液减压浓缩至0.2g/mL,用活化的,AB-8树脂上样吸附后再以不同浓度的醇水溶液进行冲洗,收集体积分数60%乙醇洗脱液,将洗脱液进行膜过滤,收集分子量在1000Da以下的成分,浓缩,真空干燥成粉。
该植物美白祛斑组合物通过下述方法步骤制得:按照上述质量数称取各组分,将植物提取物样品粉末置于乳化锅中,加入霍霍巴油、PEG-20甲基葡糖倍半硬酯酸酯、1,2丙二醇,以350rpm转速在38℃,持续搅拌23min,待各原料分散完全后用注射器缓慢加入到纯水中,得到植物美白祛斑组合物。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植物美白祛斑组合物,包括甘草提取物0.5g,白蔹提取物0.2g,盐肤木提取物0.3g,霍霍巴油15g,Tween 80为64g,1,3丙二醇20g。
其中,甘草提取物通过下述步骤制备得到:将甘草根茎切段后粉碎至50目粉末,用体积分数70%乙醇萃取3次,每次1h,合并滤液,将滤液减压浓缩至0.3g/mL,用活化的,AB-8树脂上样吸附后再以不同浓度的醇水溶液进行冲洗,收集体积分数50%乙醇洗脱液,将洗脱液进行膜过滤,收集分子量在1000Da以下的成分,浓缩,真空干燥成粉。
该植物美白祛斑组合物通过下述方法步骤制得:按照上述质量数称取各组分,将植物提取物样品粉末置于乳化锅中,加入霍霍巴油、Tween 80、1,3丙二醇,以400rpm转速在40℃,持续搅拌25min,待各原料分散完全后用注射器缓慢加入到纯水中,得到植物美白祛斑组合物。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植物美白祛斑组合物,包括甘草提取物1.5g,白蔹提取物1g,盐肤木提取物2.5g,霍霍巴油15g,甲基葡糖倍半硬脂酸酯70g,PEG-400为10g。
其中,甘草提取物通过下述步骤制备得到:将甘草根茎切段后粉碎至55目粉末,用体积分数70%乙醇萃取3次,每次1.5h,合并滤液,将滤液减压浓缩至0.3g/mL,用活化的,AB-8树脂上样吸附后再以不同浓度的醇水溶液进行冲洗,收集体积分数60%乙醇洗脱液,将洗脱液进行膜过滤,收集分子量在1000Da以下的成分,浓缩,真空干燥成粉。
该植物美白祛斑组合物通过下述方法步骤制得:按照上述质量数称取各组分,将植物提取物样品粉末置于乳化锅中,加入霍霍巴油、甲基葡糖倍半硬脂酸酯、PEG-400,以380rpm转速在40℃,持续搅拌23min,待各原料分散完全后用注射器缓慢加入到纯水中,得到植物美白祛斑组合物。
实施例5
一种含质量分数为8%的实施例1植物美白祛斑组合物的水剂喷雾,各组分重量百分比含量为:丙烯酸(酯)类/C10-30烷醇丙烯酸酯交联聚合物0.5%,丁二醇0.1%,1,3-丙二醇10%,甘油10%,实施例1植物美白祛斑组合物8%,PEG-20甲基葡糖倍半硬酯酸酯0.1-4%,水溶性硅弹体15%,三乙醇胺0.01%,苯氧乙醇2%,剩余为去离子水。
工艺:乳化锅中加入水,开搅拌形成漩涡后,加入丙烯酸(酯)类/C10-30烷醇丙烯酸酯交联聚合物,均质分散均匀后,加入丁二醇、1,3-丙二醇、甘油及其他需要高温溶解的原料,搅拌加热至85℃,保温15min,待溶解完全,加入PEG-20甲基葡糖倍半硬酯酸酯、实施例1植物美白祛斑组合物,均质乳化后,降温至50℃,加入三乙醇胺、水溶性硅弹体、苯氧乙醇,搅拌15min,混合均匀,即可过滤出料。
实施例6
一种含质量分数为3%的实施例1植物美白祛斑组合物的精华面膜,各组分重量百分比含量为:卡波姆0.5%,丁二醇0.2%,1,3-丙二醇10%,甘油10%,实施例1植物美白祛斑组合物3%,三乙醇胺0.01%,生物多糖胶15%,辛酰羟戊酸2%,剩余为去离子水。
工艺:乳化锅中加入水,开搅拌形成漩涡后,加入卡波姆,均质分散均匀后,加入丁二醇、1,3-丙二醇、甘油及其他需要高温溶解的原料,搅拌加热至80℃,保温15min,待溶解完全,降温至50℃,加入三乙醇胺、生物多糖胶、实施例1植物美白祛斑组合物、辛酰羟戊酸,搅拌10min,混合均匀,即可过滤出料。
实施例7
一种含质量分数为15%的实施例1植物美白祛斑组合物的乳液膏霜,各组分重量百分比含量为:卡波姆0.5%,丁二醇0.1%,1,3-丙二醇0.1%,甘油10%,异壬酸异壬酯5%,鲸蜡硬脂醇3%,辛酸/癸酸甘油三酯0.001%,甲基葡糖倍半硬脂酸酯6%,实施例1植物美白祛斑组合物15%,蓝丝美肤剂15%,三乙醇胺0.4%,馨鲜酮0.1%,剩余为去离子水。
工艺:水相锅加入水,开搅拌形成漩涡后,加入卡波姆,搅拌分散均匀后,加入丁二醇、1,3-丙二醇、甘油及其他需要高温溶解的原料,搅拌升温至85℃,保温10min溶解完全。油相锅中加入异壬酸异壬酯,鲸蜡硬脂醇,辛酸/癸酸甘油三酯,甲基葡糖倍半硬脂酸酯,开搅拌,升温到85℃,保温15min溶解完全。乳化锅中依次过滤加入水相料和油相料,开搅拌,抽真空,均质乳化后,降温。降温至45℃,加入三乙醇胺、蓝丝美肤剂、实施例1植物美白祛斑组合物、馨鲜酮,搅拌15min,混合均匀,即可过滤出料。
对比例1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植物美白祛斑组合物,包括白蔹提取物2g,盐肤木提取物3g,霍霍巴油22g,甲基葡糖倍半硬脂酸酯61g,1,3丙二醇12g。
该植物美白祛斑组合物通过下述方法步骤制得:按照上述质量数称取各组分,将植物提取物样品粉末置于乳化锅中,加入霍霍巴油、甲基葡糖倍半硬脂酸酯、1,3丙二醇,以300rpm转速在37℃,持续搅拌20min,待各原料分散完全后用注射器缓慢加入到纯水中,得到植物美白祛斑组合物。
对比例2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植物美白祛斑组合物,包括甘草提取物2.25g,盐肤木提取物2.75g,霍霍巴油22g,甲基葡糖倍半硬脂酸酯61g,1,3丙二醇12g。
甘草提取物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该植物美白祛斑组合物通过下述方法步骤制得:按照上述质量数称取各组分,将植物提取物样品粉末置于乳化锅中,加入霍霍巴油、甲基葡糖倍半硬脂酸酯、1,3丙二醇,以300rpm转速在37℃,持续搅拌20min,待各原料分散完全后用注射器缓慢加入到纯水中,得到植物美白祛斑组合物。
对比例3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植物美白祛斑组合物,包括甘草提取物3.3g,白蔹提取物1.7g,霍霍巴油22g,甲基葡糖倍半硬脂酸酯61g,1,3丙二醇12g。
甘草提取物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该植物美白祛斑组合物通过下述方法步骤制得:按照上述质量数称取各组分,将植物提取物样品粉末置于乳化锅中,加入霍霍巴油、甲基葡糖倍半硬脂酸酯、1,3丙二醇,以300rpm转速在37℃,持续搅拌20min,待各原料分散完全后用注射器缓慢加入到纯水中,得到植物美白祛斑组合物。
对比例4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植物美白祛斑组合物,包括甘草提取物3.5g,白蔹提取物2.2g,盐肤木提取物4.3g,甲基葡糖倍半硬脂酸酯70g,1,3丙二醇20g。
甘草提取物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该植物美白祛斑组合物通过下述方法步骤制得:按照上述质量数称取各组分,将植物提取物样品粉末置于乳化锅中,加入甲基葡糖倍半硬脂酸酯、1,3丙二醇,以300rpm转速在37℃,持续搅拌20min,待各原料分散完全后用注射器缓慢加入到纯水中,得到植物美白祛斑组合物。
对比例5
一种含质量分数为8%的对比例1植物美白祛斑组合物的水剂喷雾,各组分重量百分比含量为:丙烯酸(酯)类/C10-30烷醇丙烯酸酯交联聚合物0.5%,丁二醇0.1%,1,3-丙二醇10%,甘油10%,对比例1植物美白祛斑组合物8%,PEG-20甲基葡糖倍半硬酯酸酯0.1-4%,水溶性硅弹体15%,三乙醇胺0.01%,苯氧乙醇2%,剩余为去离子水。
工艺参考实施例5的工艺。
对比例6
一种含质量分数为8%的对比例2植物美白祛斑组合物的水剂喷雾,各组分重量百分比含量为:丙烯酸(酯)类/C10-30烷醇丙烯酸酯交联聚合物0.5%,丁二醇0.1%,1,3-丙二醇10%,甘油10%,对比例2植物美白祛斑组合物8%,PEG-20甲基葡糖倍半硬酯酸酯0.1-4%,水溶性硅弹体15%,三乙醇胺0.01%,苯氧乙醇2%,剩余为去离子水。
工艺参考实施例5的工艺。
对比例7
一种含质量分数为8%的对比例3植物美白祛斑组合物的水剂喷雾,各组分重量百分比含量为:丙烯酸(酯)类/C10-30烷醇丙烯酸酯交联聚合物0.5%,丁二醇0.1%,1,3-丙二醇10%,甘油10%,对比例3植物美白祛斑组合物8%,PEG-20甲基葡糖倍半硬酯酸酯0.1-4%,水溶性硅弹体15%,三乙醇胺0.01%,苯氧乙醇2%,剩余为去离子水。
工艺参考实施例5的工艺。
对比例8
一种含质量分数为8%的对比例4植物美白祛斑组合物的水剂喷雾,各组分重量百分比含量为:丙烯酸(酯)类/C10-30烷醇丙烯酸酯交联聚合物0.5%,丁二醇0.1%,1,3-丙二醇10%,甘油10%,对比例4植物美白祛斑组合物8%,PEG-20甲基葡糖倍半硬酯酸酯0.1-4%,水溶性硅弹体15%,三乙醇胺0.01%,苯氧乙醇2%,剩余为去离子水。
工艺参考实施例5的工艺。
性能测试
酪氨酸酶活力抑制试验
试验原理及方法简述:黑色素的合成主要受酪氨酸酶的调节,酪氨酸酶是生物体内合成黑色素起始反应的限速酶,这种含铜的金属酶能够催化酪氨酸羟化成多巴,并把多巴氧化成多巴醌,醌在非酶促条件下形成最终的反应产物黑色素。在酪氨酸酶活性抑制实验中,通过影响酪氨酸酶活性来影响酪氨酸羟化为多巴或多巴氧化为多巴醌,从而影响最终黑色素的生成。
样品的酪氨酸酶抑制率结果如表 1 所示:
Figure 337908DEST_PATH_IMAGE001
结果分析:实施例1~4对酪氨酸酶活力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达到89%以上,对比例稍弱,对比例1、对比例2和对比例3分别达到49.10%、35.82%和43.37%,与实施例1差异较大,而对比例4则达到84.27%,与实施例1差异不大,表明组合物中甘草、白蔹和盐肤木是抑制酪氨酸酶活力的主要功效原料,霍霍巴油影响较小,且甘草、白蔹和盐肤木在抑制酶活力上具有一定的协同增效效果。
B16黑色素合成试验
试验原理及方法简述:
黑色素是黑色素细胞内合成的一种高分子生物色素,在黑色素细胞内,酪氨酸经酪氨酸酶催化形成多巴,多巴去氢后形成多巴醌,多巴醌重新排列成5,6-醌吲哚,其发生聚合后与黑色素细胞体内的结构蛋白结合形成黑素蛋白即黑色素。其合成后,从黑色素细胞输送到角朊细胞,并随角朊细胞的成熟而弥散到表皮各层,最后随表皮脱落而消失。B16小鼠皮肤黑色素瘤细胞,其黑色素合成功能与人正常的皮肤黑色素细胞基本一致,故广泛被采用为美白化学物功效测定的受试细胞。测定受试物对黑色素合成抑制作用。
样品的B16黑色素合成抑制率结果如表 2所示:
Figure 229772DEST_PATH_IMAGE002
结果分析:实施例1~4对B16黑色素合成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达到67%以上,对比例稍弱,对比例1、对比例2和对比例3分别达到45.39%、40.29%和47.88%,与实施例1差异较大,而对比例4则达到60.18%,与实施例1差异较小,表明组合物中甘草、白蔹和盐肤木对于抑制多巴醌形成的5,6-醌吲哚与黑色素细胞体内的结构蛋白结合形成黑色素有较好的效果,而霍霍巴油的影响较小,且甘草、白蔹和盐肤木在抑制黑色素合成上具有一定的协同增效效果。
以上两个试验的结果表明,本发明提供的植物美白祛斑组合物既能够通过抑制抑制酪氨酸酶活力来抑制黑色素合成,又能够通过抑制5,6-醌吲哚与黑色素细胞体内的结构蛋白结合来抑制黑色素的合成,说明组合物的作用靶点不是单一的,至少包括两个。
B16黑色素降解实验
试验方法原理及简述:黑色素是指在酚类物质的氧化和聚合过程中产生的一类黑色素和棕色的高分子化合物的统称,属于蛋白质的衍生物。人体皮肤的黑色素主要由黑素细胞产生,通过黑色素小体,经细胞的树突转运至周围表皮和生长期毛基质角质形成细胞。细胞内的一部分黑色素将随表皮角质层细胞的脱落而排出体外,另外一部分黑色素在角质细胞内被细胞的降解途径所降解。细胞的降级途径主要包括溶酶体酶和细胞自噬两个途径。
通过将黑色素瘤细胞和HaCat细胞进行共培养,获得含有黑色素的HaCat细胞,对细胞进行活性物共培养,收集HaCat细胞,用NAOH法裂解,收集培养48h后观察各组细胞黑色素,用酶标仪在405nm下测试黑色素相对含量,设置空白对照组,样品测试组以空白组为基线,分析各样品对HaCaT细胞内黑色素的降解效果,如表3所示。
黑色素相对含量=(测试组)/空白组*100%
Figure 55645DEST_PATH_IMAGE003
结果分析:在针对已经形成的黑色素的降解方面,实施例1-4展现了良好的降解效果,黑色素相对含量整体偏少,对比例1-3效果较差,黑色素相对含量与实施例相比均有一定的升高,表明其无法有效降解黑色素,对比例2和对比例3效果相对于对比例1略有提升,但不明显,对比例4与实施例和对比例1-3差异较大,与空白组差异小,表明了霍霍巴油在组合物中对黑色素的降解具有较大的影响,且对比例4的黑色素相对含量最高,表明三个复配植物组合物更多的倾向于抑制黑色素的合成,而霍霍巴油则能够协同三个植物提取物降解黑色素。
安全性测试
鸡胚绒毛尿囊膜试验
试验方法原理及简述:利用孵化10-14天的受精鸡胚中期绒毛尿囊膜(CAM)的血管结构和人眼结膜血管组成较为相似的特征原理,利用鸡胚测试方法检测样品的眼刺激性。将40 ul受试物直接与鸡胚尿囊膜接触,同时设置阴性对照组(生理盐水)和阳性对照组(0.01mol/L的SDS),通过对比作用30 min前后的图片,观察绒毛尿囊膜血管损伤(如鬼影血管、毛细血管充血或出血)程度,对不同的血管损伤程度进行评分,从而判断受试物的刺激性大小。
血管效应评分标准如表4所示,NC值评价标准如表5所示:
Figure 180289DEST_PATH_IMAGE004
NC值:根据血管损伤程度评分的平均分大小(即NC)值来比较受试物的刺激性大小
Figure 599769DEST_PATH_IMAGE005
实施例测试结果如下表6所示。
Figure 75750DEST_PATH_IMAGE006
根据测试结果显示,实施例1-4样品均显示为无刺激性。
斑贴试验
试验方法原理及简述:参照《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国家标准GB17149.1-1997《化妆品皮肤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国家标准GB17149.2-1997《化妆品接触性皮炎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进行人体斑贴试验。本次试验招募志愿者24名,志愿者签署知情同意书。以最佳实施例实施例1进行本次试验,先将所有斑试器背面做样品序号标记并加入等量待测样品,将处理好的斑试器贴敷于受试者的前臂曲侧,设置三组平行和一个对照组,对照组为不加任何物质的空白组,分别持续24h、48h后观察皮肤状态。皮肤斑贴后反应程度分级如表 7所示。
Figure 631496DEST_PATH_IMAGE007
实施例样品测试结果如下表8所示:
Figure 918252DEST_PATH_IMAGE008
结果表明,实施例1不会引起人体红斑反应。
人体测试
评估样品使用前后的屏障修护、美白祛斑功效。招募80名具有肤色暗黄、皮肤有少量斑点的志愿者人群,随机分成8组,每组10人,进行样品测试。所用样品分别为实施例5~7和对比例5~8及一空白基质样品,每组各仅使用其中一种样品且不与其他组相同。该空白基质样品为用纯水替换实施例5中植物美白祛斑组合物的水剂喷雾,其他组分与实施例5相同,制备方法参考实施例5。志愿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在测试产品使用前后检测志愿者的经皮失水值(TWEL)、皮肤亮度(L值)及斑点面积改良指数(mMASI),记录数据求各组平均值,结果如表9所示。
Figure 825028DEST_PATH_IMAGE009
结果分析:使用前对各组志愿者的皮肤基础数据测试结果显示,TWEL均值大于18,志愿者群体均存在一定的皮肤屏障受损问题,皮肤亮度L值达到61.25,mMASI为0.875,表明志愿者肤色较暗,且均具有一定的褐色斑点。在连续试用样品4周后,使用空白基质的组各数据基本没有变化,数据间无明显差异;使用实施例5的组TWEL值降低至12.54,屏障修复效果明显,L值明显提高,表明肤色变亮,mMASI明显提升,表明斑点面积和个数整体下降明显;使用实施例6、实施例7和实施例8的组美白祛斑效果与使用实施例5的组效果接近;对比例5~8除所含植物美白祛斑组合物相比实施例5各缺少一种组分外,其他成分及工艺与实施例5相同,但是由表中数据可知,使用对比例5~8的组在屏障修复、肤色提亮、斑点降解方面都不及实施例5。说明本发明提供的植物美白祛斑组合物应用的美白祛斑产品具有显著的皮肤屏障修复、肤色提亮和斑点降解效果。
相比于实施例5,对比例5缺少甘草提取物,对比例6缺少白蔹提取物,对比例7缺少盐肤木提取物,对比例8缺少霍霍巴油。由表9可知,对比例5在皮肤屏障修复方面由较突出的效果,但在肤色提亮和斑点降解方面没有明显效果;对比例6在皮肤屏障修复和斑点降解有较突出效果,在肤色提亮方面没有明显效果;对比例7在斑点降解方面效果更突出,在皮肤屏障修复方面较弱,在肤色提亮方面没有明显效果;对比例8在斑点降解方面有一定的效果,在另外两方面效果几乎没有。表明甘草提取物、白蔹提取物、盐肤木提取物和霍霍巴油之间存在协同增效作用,而不是各组分自身效果的简单叠加。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发明创造并不限于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所公开的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构思加以等同的变形或者替换,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植物美白祛斑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重量份组分:植物组合物1~8份,油相15~23份,乳化剂60~70份,助乳化剂10~20份,其中:
所述植物组合物由甘草提取物、白蔹提取物和盐肤木提取物按质量比30~50:20~40:10~50组成;
所述油相为霍霍巴油、油酸乙酯、十四烷酸异丙酯、蓖麻油中的任意一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植物美白祛斑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相为霍霍巴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植物美白祛斑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甘草提取物中总黄酮类的质量分数≥50%;所述白蔹提取物中槲皮素的质量分数≥30%;所述盐肤木提取物中漆黄素的质量分数≥6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植物美白祛斑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乳化剂为Tween80、甲基葡糖倍半硬脂酸酯、PEG-20甲基葡糖倍半硬脂酸酯中的任意一种;所述助乳化剂为PEG-400、1,2丙二醇、1,3丙二醇中的任意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植物美白祛斑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甘草提取物通过下述步骤制备得到:将甘草根茎切段后粉碎至40-60目粉末,用体积分数70%乙醇萃取3~4次,每次1~1.5h,合并滤液,将滤液减压浓缩至0.2~0.3g/mL,用活化的AB-8树脂上样吸附,用蒸馏水冲洗,再以体积分数10-20%的醇水溶液进行冲洗除杂脱色,收集体积分数50-70%乙醇洗脱液,将洗脱液进行膜过滤,收集分子量在1000Da以下的成分,浓缩,真空干燥成粉。
6.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植物美白祛斑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操作步骤:称量各植物提取物样品粉末于乳化锅中,加入油相、乳化剂、助乳化剂,以300~400rpm转速在37~40℃,持续搅拌20~25min,待各原料分散完全后用注射器缓慢加入到纯水中,得到植物美白祛斑组合物。
7.一种含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植物美白祛斑组合物的美白祛斑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植物美白祛斑组合物的添加量为0.01-15wt%;
所述的美白祛斑产品为水剂喷雾或者精华面膜或者乳液膏霜。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含植物美白祛斑组合物的美白祛斑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剂喷雾的各组分重量百分比含量为:丙烯酸(酯)类/C10-30烷醇丙烯酸酯交联聚合物0.01-0.5%,丁二醇0.1-10%,1,3-丙二醇0.1-10%,甘油1-10%,植物美白祛斑组合物0.01-8%,乳化增稠剂0.1-4%,肤感调节剂0.5-15%,碱性中和剂0.01-0.5%,防腐剂0.1-2%,剩余为去离子水。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含植物美白祛斑组合物的美白祛斑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精华面膜的各组分重量百分比含量为:卡波姆0.02-0.5%,丁二醇0.2-10%,1,3-丙二醇0.2-10%,甘油0.2-10%,植物美白祛斑组合物0.01-3%,碱性中和剂0.01-0.5%,肤感调节剂0.5-15%,防腐剂0.1-2%,剩余为去离子水。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含植物美白祛斑组合物的美白祛斑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乳液膏霜的各组分重量百分比含量为:卡波姆0.01-0.5%,丁二醇0.1-10%,1,3-丙二醇0.1-10%,甘油1-10%,异壬酸异壬酯0.1-5%,鲸蜡硬脂醇0.1-3%,辛酸/癸酸甘油三酯0.001-5%,乳化增稠剂0.2-6%,植物美白祛斑组合物0.01-15%,肤感调节剂0.01-15%,碱性中和剂0.01-0.4%,防腐剂0.1-2%,剩余为去离子水。
CN202211483168.3A 2022-11-24 2022-11-24 一种植物美白祛斑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Active CN11556910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483168.3A CN115569103B (zh) 2022-11-24 2022-11-24 一种植物美白祛斑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483168.3A CN115569103B (zh) 2022-11-24 2022-11-24 一种植物美白祛斑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569103A true CN115569103A (zh) 2023-01-06
CN115569103B CN115569103B (zh) 2023-02-03

Family

ID=845907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483168.3A Active CN115569103B (zh) 2022-11-24 2022-11-24 一种植物美白祛斑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569103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65730A (zh) * 2013-11-13 2014-02-12 郑州市嘉蓓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花茶美白润肤霜及其制造方法
CN104013554A (zh) * 2014-06-22 2014-09-03 天津美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W/o/w体系的中药美白祛斑乳液面膜及其制备方法
KR101617152B1 (ko) * 2014-12-02 2016-05-03 한불화장품주식회사 붉나무 미숙과 추출물을 유효성분으로 포함하는 화장료 조성물
CN107362084A (zh) * 2017-07-28 2017-11-21 张家界久瑞健康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盐肤木叶提取物的面膜及其制备方法
KR20180106155A (ko) * 2017-03-17 2018-10-01 (주)월드코스텍 천연 혼합물의 발효물질을 포함하는 미백 및 보습기능성 조성물
CN110393693A (zh) * 2019-08-27 2019-11-01 万红军 一种植物提取物提取的祛斑净肤美白养颜面膜及制备方法
CN112315843A (zh) * 2020-12-03 2021-02-05 广东嘉丹婷日用品有限公司 一种美白祛斑精华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13975210A (zh) * 2020-07-26 2022-01-28 广州元美盛化妆品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褪黑美白功效的纯天然护肤组合及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65730A (zh) * 2013-11-13 2014-02-12 郑州市嘉蓓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花茶美白润肤霜及其制造方法
CN104013554A (zh) * 2014-06-22 2014-09-03 天津美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W/o/w体系的中药美白祛斑乳液面膜及其制备方法
KR101617152B1 (ko) * 2014-12-02 2016-05-03 한불화장품주식회사 붉나무 미숙과 추출물을 유효성분으로 포함하는 화장료 조성물
KR20180106155A (ko) * 2017-03-17 2018-10-01 (주)월드코스텍 천연 혼합물의 발효물질을 포함하는 미백 및 보습기능성 조성물
CN107362084A (zh) * 2017-07-28 2017-11-21 张家界久瑞健康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盐肤木叶提取物的面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0393693A (zh) * 2019-08-27 2019-11-01 万红军 一种植物提取物提取的祛斑净肤美白养颜面膜及制备方法
CN113975210A (zh) * 2020-07-26 2022-01-28 广州元美盛化妆品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褪黑美白功效的纯天然护肤组合及制备方法
CN112315843A (zh) * 2020-12-03 2021-02-05 广东嘉丹婷日用品有限公司 一种美白祛斑精华液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569103B (zh) 2023-02-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709511B2 (en) External preparation composition for skin comprising ginseng flower or ginseng seed extracts
KR101438367B1 (ko) 인삼 열매 추출물을 함유하는 피부 외용제 조성물
KR101550917B1 (ko) 인삼씨 추출물을 함유하는 피부 외용제 조성물
CN111202695A (zh) 一种天然可食用的具有保健功能的组合物及其应用、彩妆化妆品及其制备方法
CN109528603A (zh) 美白组合物、包含美白组合物的美白亮肤霜及其制备方法
CN103025307B (zh) 菊苣酸及衍生物用于调节皮肤色素沉着的用途
CN109453087B (zh) 美白透肌水及其制备方法和美白化妆品添加剂
CN110433122A (zh) 一种组合物及其在制备淡斑美白的护肤品中的应用
CN111956557A (zh) 具有美白淡斑功效的组合物、化妆品及其制备方法
CN115887518A (zh) 青蒿提取物的抗糖化应用
CN105596273B (zh) 一种舒润澈白乳液及其制备方法
TW201210605A (en) Carbonylation inhibitor
CN109833276B (zh) 一种美白面膜及其制备方法
JP2010150207A (ja) 保湿剤、抗老化剤、抗酸化剤、中性脂肪蓄積抑制剤、美白剤、抗炎症剤、免疫賦活剤、皮膚外用剤、経口用剤
CN115569103B (zh) 一种植物美白祛斑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KR101427573B1 (ko) 인삼 열매 추출물을 유효성분으로 함유하는 여드름 피부 개선용 화장료 조성물
CN110801411A (zh) 一种保湿补水美白乳液及其制备方法
JP5312733B2 (ja) 保湿剤、細胞賦活剤、抗酸化剤、プロテアーゼ活性促進剤、抗老化剤、美白剤、抗炎症剤、中性脂肪蓄積抑制剤
CN111773151B (zh) 一种美白祛斑抗氧化乳液及其制备方法
JP2005008548A (ja) 皮膚外用剤
CN110960478A (zh) 一种含脐带提取物的祛斑霜及其制备方法
JP5247548B2 (ja) 保湿剤、抗老化剤、中性脂肪蓄積抑制剤、美白剤、抗炎症剤、皮膚外用剤、経口用剤
KR101415997B1 (ko) 인삼 열매 추출물을 유효성분으로 함유하는 피부 미백용 화장료 조성물
KR101427574B1 (ko) 인삼 열매 추출물을 유효성분으로 함유하는 항염증용 화장료 조성물
CN113197811B (zh) 一种具有美白祛斑功效的化妆品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