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551457A - 喷雾装置、喷雾方法及美容方法 - Google Patents

喷雾装置、喷雾方法及美容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551457A
CN115551457A CN202180033810.5A CN202180033810A CN115551457A CN 115551457 A CN115551457 A CN 115551457A CN 202180033810 A CN202180033810 A CN 202180033810A CN 115551457 A CN115551457 A CN 1155514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raying
mist
liquid
unit
electr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3381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冈本直树
川副智行
武樋刚
饭野达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seid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iseid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seido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iseido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55514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55145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33/00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 A61H33/06Artificial hot-air or cold-air baths; Steam or gas baths or douches, e.g. sauna or Finnish baths
    • A61H33/12Steam baths for the face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Pain & Pain Management (AREA)
  • Physical Education & Sports Medicine (AREA)
  • Rehabilitation Therap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Electrostatic Spraying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一种喷雾装置,具备:壳体,具有与使用者以导通状态接触的接触部;雾化部,对喷雾用液体进行加热,使所述喷雾用液体汽化,来产生雾;以及带电部,通过使在所述雾化部所产生的所述雾相对于所述接触部产生电位差来使所述雾带电,将在所述带电部带电后的所述雾向所述壳体的外部喷雾。

Description

喷雾装置、喷雾方法及美容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喷雾装置、喷雾方法及美容方法。
背景技术
已知有以下技术:在向皮肤等涂布化妆水等液体的情况下,使用分配器(例如专利文献1)、超声波振子(例如专利文献2)、静电喷雾器(例如专利文献3)等进行喷雾。
例如,在向面部喷雾的情况下,若飞散的流体的液滴径变大,则使用者会对于向面部直接喷雾这一情况感到抵触。另外,若飞散的流体的液滴径变大,则先前应用的粉底可能会脱妆(走样)。因此,在喷雾时,希望喷雾出粒径尽可能细的雾。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03329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4-108367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8-26472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喷雾装置,生成粒径细的雾,并且促进雾向皮肤的附着。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公开的喷雾装置,具备:壳体,具有与使用者以导通状态接触的接触部;雾化部,对喷雾用液体进行加热,使所述喷雾用液体汽化,来产生雾;以及带电部,通过使得在所述雾化部所产生的所述雾相对于所述接触部产生电位差来使所述雾带电,将在所述带电部带电后的所述雾向所述壳体的外部喷雾。
发明效果
能够提供一种喷雾装置,生成粒径细的雾,并且促进雾向皮肤的附着。
附图说明
图1是第1实施方式的喷雾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第1实施方式的喷雾装置的立体图。
图3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喷雾装置的内部构成的图。
图4是第1实施方式的喷雾装置的喷雾部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第1实施方式的喷雾装置的喷雾部的剖视图。
图6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喷雾装置的喷雾部的动作状态的图。
图7是第1实施方式的喷雾装置的功能框图。
图8是对第1实施方式的喷雾装置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的图。
图9是对第1实施方式的喷雾装置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的图。
图10是对第1实施方式的喷雾装置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的图。
图11是第2实施方式的喷雾装置的功能框图。
图12是第1实施方式的喷雾装置的内电极的变形例的立体图。
图13是第1实施方式的喷雾装置的内电极的变形例的立体图。
图14是第1实施方式的喷雾装置的外电极的变形例的立体图。
图15是第1实施方式的喷雾装置的外电极的变形例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进行说明。在下述记载、各附图中,有时对同一或对应的构成部分标注同一或对应的附图标记,省略重复的说明。
《第1实施方式》
<<喷雾装置1>>
第1实施方式的喷雾装置1是将喷雾用液体雾化而喷雾的装置。作为喷雾用液体,例如是水、甘油、甘油水溶液。例如,喷雾用液体是包含甘油的液体。也可以将喷雾用液体的主要成分设为甘油,根据用途改变水配合比例。例如,甘油的比例可以设为使甘油为100%~10%。另外,作为喷雾用液体,例如可以向水或甘油中混合香料、化妆品等。例如,在将甘油作为主成分的情况下,也可以相对于喷雾用液体,香料的比例以几%程度混合。
<喷雾装置1的外观>
图1、图2是第1实施方式的喷雾装置1的立体图。第1实施方式的喷雾装置1具备壳体10和按压按钮50。
此外,各图中,为了方便说明,设定了XYZ正交坐标系。关于相对于附图的纸面垂直的坐标轴,坐标轴的圈中带叉记号表示相对于纸面而言进深侧为正,圈中带实心点记号表示相对于纸面而言跟前侧为正。而且,将垂直于X-Y平面地从+Z方向观察称作主视(正面视)。在本说明书中提到上下左右的情况下,设为主视时的上下左右。不过,关于该上下左右,是为了进行说明而设定的,关于姿势,不限定于在此提到的上下左右。此外,在本公开中,X轴成为壳体10的宽度方向,Y轴成为壳体10的高度方向,Z轴成为壳体10的厚度方向。
[壳体10]
壳体10是划定第1实施方式的喷雾装置1的外形的壳体。壳体10在内部具备用于进行喷雾的后述的喷雾部20等。壳体10例如利用树脂等形成。
壳体10具备第1上壳体11、第2上壳体12和下壳体13。第1上壳体11与第2上壳体12通过将第1上壳体11的-Z侧的端面和第2上壳体12的+Z侧的端面组合而一体化。下壳体13设置于组合后的第1上壳体11和第2上壳体12的下侧。
在壳体10的上侧,设置有用于对在内部产生的雾进行喷雾的喷雾口10a。具体地说,在第1上壳体11和第2上壳体12的+Y侧的端面,设置喷雾口10a。从喷雾口10a,喷雾出在内部生成的雾。另外,在壳体10的下侧,设置用于向壳体10内部导入空气的进气口10b。具体地说,在下壳体13设置进气口10b。
[按压按钮50]
按压按钮50是用于指示喷雾装置1的喷雾动作的开始等的操作按钮。按压按钮50设置于第1上壳体11的+Z侧的侧面的中央部分。
按压按钮50利用导电材料、例如金属形成。按压按钮50电连接于后述的喷雾部20的外电极21。
<喷雾装置1的内部构成>
图3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喷雾装置1的内部构成的图。具体地说,是将壳体10的第1上壳体11从喷雾装置1拆下的状态的图。
喷雾装置1在壳体10的内部具备喷雾部20、控制基板30和送风装置40。对喷雾装置1的壳体10内部的各要素进行说明。
[喷雾部20]
图4是第1实施方式的喷雾装置1的喷雾部20的分解立体图。图5是第1实施方式的喷雾装置1的喷雾部20的剖视图。具体地说,图5是在喷雾部20的中心处以垂直于Z轴的平面剖截得到的剖视图。喷雾部20通过对喷雾用液体进行加热而使其汽化来将其雾化并且产生离子风。喷雾部20具备外电极21、圆筒部22、内电极23、加热部24、底板部25和端子26。对喷雾部20的各要素进行说明。
(外电极21)
外电极21是用于产生离子风的一方的电极。外电极21利用导电部件例如铜、铝等形成。外电极21为圆筒状。外电极21通过电布线而与控制基板30连接。通过从控制基板30供给的电压,在外电极21与内电极23之间产生电位差。例如,在外电极21与内电极23之间产生几千伏特的电位差。在第1实施方式的喷雾装置1中,外电极21被供给负侧的电压。外电极21与按压按钮50电连接。外电极21的内部是供空气和将喷雾用液体雾化得到的雾流通的流路21d。
在外电极21的+Y侧的端部,具有吐出口21p。从吐出口21p,向外电极21的外部放出(喷雾出)空气和将喷雾用液体雾化得到的雾。从吐出口21p放出(喷雾出)的空气和将喷雾用液体雾化得到的雾,从壳体10的喷雾口10a喷雾。
在外电极21的-Y侧的端部,具有螺纹部21a。在螺纹部21a,在外侧的侧面形成有外螺纹。通过螺纹部21a与圆筒部22的形成有内螺纹的螺纹部22a螺合,外电极21与圆筒部22连结。
(圆筒部22)
圆筒部22是用于贮存喷雾用液体并且导入空气的部件。在由圆筒部22和后述的底板部25形成的空间S的内部,贮存喷雾用液体。另外,在圆筒部22的侧面,设置用于从喷雾部20的外部导入空气的多个开口22h。具体地说,在圆筒部22的侧面,设置有8个开口22h。壳体10的内部的空气从开口22h向圆筒部22的内部导入。导入到圆筒部22的内部的空气向外电极21侧导出。
圆筒部22在+Y侧的端部具有螺纹部22a。在螺纹部22a,例如在内表面形成有内螺纹。形成有外螺纹的外电极21的螺纹部21a螺纹附着于螺纹部22a。另外,圆筒部22在-Y侧的端部具有螺纹部22b。在螺纹部22b,例如在内表面形成有内螺纹。形成有外螺纹的底板部25的螺纹部25a螺纹附着于螺纹部22b。
(内电极23)
内电极23是用于产生离子风的另一方的电极。内电极23利用导电部件、例如铜形成。内电极23为圆筒形,+Y侧被斜着截断。内电极23的+Y侧的端部越尖则电场越集中,电场密度越高。并且,若电场密度变高,则电离得以促进,放电量变多。内电极23通过电布线而与控制基板30连接。通过从控制基板30供给的电压,在内电极23与外电极21之间产生电位差。在第1实施方式的喷雾装置1中,内电极23被供给正侧的电压。
内电极23的内部成为供在加热部24雾化而得到的雾流通的流路23d。内电极23在+Y侧的端部具有开口23p。通过加热部24的凸部24a插入到内电极23的-Y侧的端部,内电极23固定于加热部24。
(加热部24)
加热部24通过对贮存于由圆筒部22和底板部25形成的空间S的内部的喷雾用液体进行加热使其汽化来将其雾化。
加热部24在内部具备加热用的盘管加热器24t。此外,在本公开中,盘管加热器24t以交叉的斜线表示。加热部24将贮存于空间S的喷雾用液体从设置于侧面的孔24h向加热部24的内部导入。通过使电流在加热用的盘管加热器24t流动,盘管加热器24t发热。并且,加热部24利用盘管加热器24t的热对导入到内部的喷雾用液体进行加热,从而使其汽化,来产生雾。
加热部24在加热部24的内部,具有供产生的雾通过的流路24d。加热部24在+Y侧的端部具有向+Y方向突出设置的凸部24a。另外,加热部24在-Y侧的端部具有向-Y方向突出设置的凸部24b。流路24d形成为在Y轴方向上贯通加热部24。加热部24在凸部24a的+Y侧的端部具有排出口24p1。从设置于凸部24a的排出口24p1,排出在加热部24产生的雾。另外,加热部24在凸部24b的-Y侧的端部具有吸入口24p2。加热部24的外部的空气从设置于凸部24b的吸入口24p2向流路24d导入。另外,加热部24在凸部24b的+Y侧相邻地具有嵌合部24c。
内电极23的-Y侧的端部向凸部24a插入。嵌合部24c向底板部25的开口25h插入而嵌合。通过嵌合部24c嵌合于开口25h,加热部24固定于底板部25。另外,通过嵌合部24c嵌合于开口25h,防止贮存于空间S的喷雾用液体从底板部25的开口25h泄漏。端子26连接于凸部24b。通过凸部24b连接于端子26,向盘管加热器24t供给电力。
此外,在加热部24中进行加热时,不限于盘管加热器,也可以使用别的手段,例如陶瓷加热器等。
(底板部25)
底板部25是用于保持加热部24并且贮存喷雾用液体的部件。底板部25为盘状的形状。底板部25在底部具有开口25h。加热部24的嵌合部24c向开口25h插入而嵌合。底板部25通过与圆筒部22组合,形成贮存喷雾用液体的空间S。
底板部25在+Y侧具有螺纹部25a。在螺纹部25a,例如在外表面形成有外螺纹。作为内螺纹的圆筒部22的螺纹部22b螺纹附着于螺纹部25a。
此外,在贮存喷雾用液体的空间S,例如也可以将棉、无纺布等填充于空间S。通过填充棉、无纺布等,能够防止液体的泄漏等。
(端子26)
端子26是向加热部24供给电力的端子。端子26连接于加热部24的凸部24b。从端子26向加热部24供给电力。
[控制基板30]
控制基板30是具备用于控制第1实施方式的喷雾装置1的元件的基板。控制基板30例如具备用于控制喷雾装置1整体的控制部、用于向外电极21与内电极23之间施加高电压的升压电路等。
[送风装置40]
送风装置40是用于从外部向喷雾装置1的壳体10的内部导入空气的装置。送风装置40例如具备风扇。利用通过送风装置40导入的空气,能够对控制基板30进行冷却。另外,通过送风装置40导入的空气从圆筒部22的开口22h向圆筒部22的内部导入。然后,导入的空气最终与雾化得到的雾一起,从喷雾口10a向壳体10的外部排出。
<喷雾部20的雾化动作>
图6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喷雾装置1的喷雾部20的动作状态的图。在图6中,使用了在喷雾部20的中心处以垂直于Z轴的平面剖截得到的剖视图。
在由喷雾部20的圆筒部22和底板部25形成的空间S,贮存喷雾用液体LQ。喷雾用液体LQ从加热部24的孔24h向加热部24的内部导入。导入到加热部24的内部的喷雾用液体LQ在加热部24的内部被加热而雾化。雾化得到的雾向流路24d放出。
由于第1实施方式的喷雾装置1具备送风装置40,所以壳体10的内部利用通过送风装置40送风来的空气而压力变高。另一方面,由于喷雾部20连着吐出口21p,所以喷雾部20的内部成为了与大气压大致相等的压力。因此,空气流入喷雾部20的内部,并从吐出口21p流出。具体地说,喷雾部20大体来说有二个空气的路径。一个路径是空气从加热部24的吸入口24p2流入的路径。另一个路径是空气从圆筒部22的开口22h流入的路径。
对空气从加热部24的吸入口24p2流入的路径进行说明。空气AF1从加热部24的吸入口24p2流入。从加热部24的吸入口24p2流入的AF1在流路24d中向+Y方向流通。从加热部24的吸入口24p2流入的空气AF1在流路24d的中途与在加热部24产生的雾混合。然后,空气AF1与雾混合得到的雾SMg从排出口24p1向内电极23的流路23d导入。导入到内电极23的流路23d的雾SMg从开口23p向外电极21的流路21d导入。
接着,对空气从圆筒部22的开口22h流入的路径进行说明。空气AF2从圆筒部22的开口22h流入。从圆筒部22的开口22h流入的空气AF2在圆筒部22与内电极23之间的空间中向+Y方向流通。然后,流过圆筒部22与内电极23之间的空间的空气AF2向外电极21的流路21d流入。
流入到流路21d的雾SMg与空气AF2在外电极21的流路21d中混合。另外,在外电极21的流路21d中,通过在内电极23与外电极21之间产生电位差来产生离子风。尤其是,在内电极23的顶端部分附近的区域IF,空气被电离而使得雾SMg带电。
带电的雾SMg与空气AF2混合而作为带电雾SM流过流路21d,从吐出口21p喷雾。
<喷雾装置1的动作>
对第1实施方式的喷雾装置1的动作进行说明。图7是第1实施方式的喷雾装置1的功能框图。
喷雾装置1具备离子风产生部100、雾化部200、辅助送风部300、电压产生部400、控制部500和接触部600。
离子风产生部100产生离子风。离子风产生部100例如由外电极21和内电极23构成。雾化部200将喷雾用液体雾化。雾化部200例如由加热部24构成。辅助送风部300从壳体10的外部导入空气。辅助送风部300例如由送风装置40构成。电压产生部400向离子风产生部100供给电压。控制部500控制雾化部200、辅助送风部300和电压产生部400。控制部500与离子风产生部100、雾化部200、辅助送风部300和电压产生部400通过布线等而连接。接触部600通过与使用者接触而将使用者与离子风产生部100之间电连接。即,接触部600与使用者以导通状态接触。接触部600例如由按压按钮50构成。
对第1实施方式的喷雾装置1整体的动作(喷雾方法)进行说明。通过辅助送风部300,壳体10的外部的外部空气A1从进气口10b向壳体10内部导入。例如,在第1实施方式的喷雾装置1中,通过送风装置40,壳体10的外部的外部空气A1经由进气口10b向壳体10内导入。并且,从辅助送风部300排出的内部空气A2向雾化部200导入。例如,在第1实施方式的喷雾装置1中,从送风装置40排出的内部空气A2从加热部24的吸入口24p2向加热部24的流路24d导入。
在雾化部200中,产生将喷雾用液体雾化得到的雾,该雾与被导入的内部空气A2混合得到的雾A3被排出。例如,在第1实施方式的喷雾装置1中,通过利用加热部24对喷雾用液体进行加热而使其汽化来将其雾化。即,在加热部24中,进行下述步骤:对喷雾用液体进行加热,使喷雾用液体汽化,来产生雾。然后,在加热部24产生的雾向加热部24的流路24d排出,在流路24d中与内部空气A2混合。然后,混合得到的雾A3向离子风产生部100流入。离子风产生部100使用在电压产生部400产生的电压,产生离子风。在离子风产生部100中,在产生离子风时,相对于与接触部600同电位的外电极21,使内电极23产生电位差。然后,离子风产生部100产生离子风。通过产生离子风,雾A3带电,作为带电雾A4,从壳体10的喷雾口10a喷雾。如上述那样,在离子风产生部100中,进行下述步骤:通过相对于接触部600产生电位差来使雾A3带电并且对带电雾A4进行喷雾。此外,也可以从辅助送风部300向离子风产生部100导入作为内部空气A2的一部分的内部空气A2b。通过向离子风产生部100导入内部空气A2b,能够增加包含带电雾A4的从喷雾口10a喷出的气体的量。
在使用第1实施方式的喷雾装置1时,使用者以与接触部600接触着的状态使用。例如,一边利用拇指按压(接触)作为喷雾装置1的接触部600的按压按钮50一边使用。然后,对想要应用雾的皮肤,朝向喷雾口10a进行喷雾。从喷雾装置1喷雾的带电雾A4带电。另外,由于使用着喷雾装置1的使用者与喷雾装置1的接触部600接触着,所以与喷雾装置1成为了通电状态。因此,当朝向使用者的皮肤喷雾时,带电的雾被吸引到皮肤。即,在第1实施方式的喷雾装置1中,能够促进喷雾出的雾向皮肤附着。另外,通过使用第1实施方式的喷雾装置1对使用者的皮肤进行喷雾,能够使喷雾用液体附着于皮肤。通过使用包含甘油的液体作为喷雾用液体,例如能够带来保湿效果等美容效果。即,能够将本实施方式的喷雾装置1用于对使用者的皮肤进行喷雾的美容方法。
另外,第1实施方式的喷雾装置1也可以考虑对人体的影响、安全性,为了针对高电压的保护而追加具备电路、控制。例如,也可以监视向正电极流动的电流,利用控制部500进行控制以免超过设定上限。另外,也可以在电压产生部400的正侧的输出与离子风产生部100的正侧电极之间设置电流限制电路。另外,也可以监视电压产生部400的正侧的输出的状态,利用控制部500进行高电压的电流限制及输出限制。
此外,离子风产生部100为带电部的一例。另外,外电极21为第1电极的一例,内电极23为第2电极的一例。
<作用、效果>
第1实施方式的喷雾装置1能够进行粒径细的雾的喷雾。图8是对第1实施方式的喷雾装置1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的图。图8是对各种方式下喷雾了的情况进行评价得到的结果。在图8的评价中,通过使喷雾出的雾附着于玻璃板,进行喷雾出的雾的粒径的测定。图8的a是与第1实施方式的喷雾装置1同样地,对加热而雾化了的雾进行喷雾的结果。图8的b-1是通过喷雾器(分配器)进行喷雾的结果。图8的b-2是通过超声波振子进行喷雾的结果。图8的b-3是通过静电喷雾器进行喷雾的结果。
如图8的a,在如第1实施方式的喷雾装置1那样加热而雾化得到的雾的情况下,雾的粒径细(2~3μm程度),基本均匀。另一方面,在图8的b-1的基于喷雾器(分配器)的喷雾、b-2的基于超声波的喷雾中,粒径大(150~200μm程度)。另外,在图8的b-3的基于静电喷雾器的喷雾中,粒径大的(150~200μm程度)多,另外,粒径不均变大。如图8的结果所示,第1实施方式的喷雾装置1能够进行粒径更细的雾的喷雾。
另外,关于对涂布了粉底的皮肤之上进行喷雾的结果,进行表示。图9是对第1实施方式的喷雾装置的评价结果进行说明的图。图9是对各种方式下喷雾的情况进行评价得到的结果。在图9的评价中,通过观察对涂了粉底的皮肤进行喷雾前后的状况来进行评价。图9的上段是喷雾前的皮肤的照片。图9的下段是喷雾后的皮肤的照片。图9的a是与第1实施方式的喷雾装置1同样地,将加热而雾化得到的雾喷雾的结果。图9的b-1是通过喷雾器(分配器)进行喷雾的结果。图9的b-2是通过超声波振子进行喷雾的结果。
如图9的a,在如第1实施方式的喷雾装置1那样加热而雾化得到的雾的情况下,在喷雾前后,皮肤的粉底的状态几乎看不出变化。即,粉底的状态得以维持。另一方面,在图9的b-1的基于喷雾器(分配器)的喷雾、b-2的基于超声波的喷雾中,在喷雾前后,皮肤的粉底的状态发生了变化。即,粉底的一部分弄湿而脱落。如图9的结果所示,在第1实施方式的喷雾装置1中,通过进行粒径细的喷雾,能够一边防止粉底的脱妆,一边应用雾。
而且,第1实施方式的喷雾装置1能够促进雾向皮肤的附着。图10是对第1实施方式的喷雾装置1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的图。图10是对由雾有无带电产生的影响进行评价得到的结果。在图8的评价中,通过将喷雾出的雾喷雾到金属板,进行喷雾出的雾的附着状态的评价。图10的上段示出了喷雾前的金属板的状态。图10的下段示出了使雾带电的情况下(“有带电”)和不使雾带电的情况下(“无带电”)的喷雾后的金属板的状态。此外,金属板接地,模拟了在使用者与第1实施方式的喷雾装置1的接触部600接触着的状态下朝向皮肤进行喷雾的状态。
如图10的“有带电”,通过使喷雾出的雾带电,能够使得同样地附着。另一方面,如图10的“无带电”,在没有带电的情况下,例如因空气的流动等的影响,附着的雾的量变少。如图10的结果所示,在第1实施方式的喷雾装置1中,通过喷雾出带电的雾,能够促进雾向皮肤的附着。
第1实施方式的喷雾装置1,由于加热而雾化,所以能够将高浓度的甘油雾化而喷雾。因此,能够使高浓度的甘油附着于喷雾对象(例如皮肤等)。另一方面,在喷雾器(分配器)、超声波振子、静电喷雾器中,需要降低液体的粘度,所以无法喷雾出高浓度的甘油。
<变形例>
第1实施方式的喷雾装置1使用按压按钮50作为接触部600,但接触部600不限于按压按钮50。例如,也可以在壳体10的表面设置接触用的电极。另外,也可以利用金属那样的导电体形成壳体10,将壳体10设为接触部。
第1实施方式的喷雾装置1具备辅助送风部300,但在离子风产生部100中能够获得足够的离子风的流量的情况下,也可以没有辅助送风部300。
在第1实施方式的喷雾装置1中,向外电极21施加负侧的电压、向内电极23施加正侧的电压,但也可以向外电极21施加正侧的电压、向内电极23施加负侧的电压。
《第2实施方式》
<<喷雾装置1A>>
第2实施方式的喷雾装置1A代替离子风产生部100、送风部350、控制部550而分别具备电压施加部150、送风部350、控制部550。
对第2实施方式的喷雾装置1A的动作进行说明。图11是第2实施方式的喷雾装置1A的功能框图。
喷雾装置1A具备电压施加部150、雾化部200、送风部350、电压产生部400、控制部550和接触部600。
电压施加部150使在雾化部200产生的雾带电。电压施加部150例如由被供给了正的电压的针状的电极构成。此外,负的电压向接触部600供给。雾化部200将喷雾用液体雾化。送风部350从壳体10的外部导入空气。电压产生部400向电压施加部150供给电压。控制部550控制雾化部200、送风部350和电压产生部400。控制部550与电压施加部150、雾化部200、送风部350通过布线等而连接。接触部600通过与使用者接触而将使用者与电压施加部150之间电连接。具体地说,向接触部600,供给被供给到电压施加部150的负的电压。
对第2实施方式的喷雾装置1A整体的动作进行说明。通过送风部350,壳体10的外部的外部空气A1从进气口10b向壳体10内部导入。并且,从送风部350排出的内部空气A2向雾化部200导入。在雾化部200中,产生将喷雾用液体雾化得到的雾,该雾与被导入的内部空气A2混合得到的雾A3被排出。然后,混合得到的雾A3在电压施加部150中,雾的一部分带电。然后,带电的带电雾A4从壳体10的喷雾口10a被喷雾。如上述那样,在电压施加部150中,进行下述步骤:通过相对于接触部600产生电位差来使雾A3带电,并且对带电雾A4进行喷雾。
此外,电压施加部150为带电部的一例。
《变形例》
<内电极23的变形例>
对第1实施方式的喷雾装置1的内电极23的变形例进行说明。图12是作为第1实施方式的喷雾装置1的内电极23的第1变形例的内电极23A的立体图。
内电极23A具备圆筒部23Aa和在圆筒部23Aa的+Y侧端面延伸出的多个导电性纤维23Ab。通过内电极23A具备多个导电性纤维23Ab,在各个导电性纤维23Ab的端部,电场集中。因此,通过内电极23A具备多个导电性纤维23Ab,能够增加电场集中的场所,增加电场密度变高的场所。并且,当电场密度变高的场所变多时,电离被促进,放电量变多的场所也变多。由此,能够促进离子风的产生。
另外,图13是作为第1实施方式的喷雾装置1的内电极23的第2变形例的内电极23B的立体图。
内电极23B具备圆筒部23Ba和在圆筒部23Ba的+Y侧端面延伸出的多个突起23Bb。突起23Bb通过从圆筒形状将一部分加工成锐利的形状而形成。通过内电极23B具备多个突起23Bb,在各个突起23Bb的端部,电场集中。因此,通过内电极23B具备多个突起23Bb,能够增加电场集中的场所,增加电场密度变高的场所。并且,当电场密度变高的场所变多时,电离被促进,放电量变多的场所也变多。由此,能够促进离子风的产生。
<外电极21的变形例>
对第1实施方式的喷雾装置1的外电极21的变形例进行说明。图14是作为第1实施方式的喷雾装置1的外电极21的第1变形例的外电极21A的立体图。此外,在图14中,示出了喷雾部20A整体。
外电极21A具备圆筒状的圆筒部21Aa,该圆筒部21Aa利用绝缘部件例如聚四氟乙烯(PTFE(Polytetrafluoroethylene))、氟化乙烯丙烯共聚物(FEP(Fluorinated ethylenepropylene copolymer))、全氟烷氧基烷烃(PFA(Perfluoroalkoxy alkane))、聚偏二氟乙烯(PVDF(PolyVinylidene Di Fluoride))等绝缘树脂等形成。圆筒部21Aa的内部是供空气和将喷雾用液体雾化得到的雾流通的流路21Ad。另外,圆筒部21Aa在+Y侧端部具有吐出口21Ap。
另外,外电极21A具备设置于圆筒部21Aa的外侧侧面的端子部21At、呈环状设置于圆筒部21Aa的内侧侧面的电极部21Ae、以及将端子部21At与电极部21Ae连接的连接部21Aw。端子部21At、电极部21Ae以及连接部21Aw利用导电部件例如铜等形成。端子部21At通过电布线而与控制基板30连接。
外电极21A通过具备利用绝缘部件形成的圆筒部21Aa,能够更加轻量化。另外,能够防止外电极21A与其他部件接触而漏电。
图15是作为第1实施方式的喷雾装置1的外电极21的第2变形例的外电极21B的立体图。此外,在图15中,示出了喷雾部20B整体。
外电极21B具备圆筒状的圆筒部21Ba,该圆筒部21Ba利用例如聚四氟乙烯(PTFE)、氟化乙烯丙烯共聚物(FEP)、全氟烷氧基烷烃(PFA)、聚偏二氟乙烯(PVDF)等绝缘树脂等形成。圆筒部21Ba的内部是供空气和将喷雾用液体雾化得到的雾流通的流路21Bd。另外,圆筒部21Ba在+Y侧端部具有吐出口21Bp。
另外,外电极21B具备设置于圆筒部21Ba的外侧侧面的端子部21Bt、设置于圆筒部21Ba的内侧侧面的电极部21Be、以及将端子部21Bt与电极部21Be连接的连接部21Bw及布线部21Bc。端子部21Bt、电极部21Be、连接部21Bw以及布线部21Bc利用导电部件、例如铜等形成。端子部21Bt通过电布线而与控制基板30连接。
外电极21B通过具备利用绝缘部件形成的圆筒部21Ba,能够更加轻量化。另外,能够防止外电极21B与其他部件接触而漏电。而且,通过具备布线部21Bc,能够调整电极部21Be与内电极23的距离。通过调整电极部21Be与内电极23的距离,能够调整电场强度。此外,在调整电场强度时,也可以使内电极23B的位置在Y轴方向上移动。
为了构成离子风产生部,也可以适当变更外电极与内电极的组合。例如,既可以将外电极21A与内电极23A或内电极23B组合,也可以将外电极21B与内电极23A或内电极23B组合。另外,既可以将外电极21与内电极23A或内电极23B组合,也可以将外电极21A或外电极21B与内电极23组合。
<喷雾用液体的例>
作为喷雾用液体,只要是液态即可,也可以是混合物。例如,是在温度250℃时汽化、在常温(温度25℃)时为液体状态的液态物质即可。例如,也可以添加在化妆品中使用的液态油、液态有机硅、液态保湿剂。作为保湿剂,也可以包含在温度25℃环境下为10000mPa·s以下且在温度25℃下为液态并在温度300℃以下汽化的组合物。作为保湿剂,也可以包含例如二丙二醇、1,3丁二醇、甘油、二甘油、聚甘油、聚乙二醇、聚氧乙烯·聚氧丙烯二甲醚(POE/POP二甲醚,例如PEG/PPG-14/7二甲醚、PEG/PPG-36/41二甲醚、PEG/PPG-17/4二甲醚、PEG/PPG-9/2二甲醚等。此外,PEG表示聚乙二醇,PPG表示聚丙二醇。)等。另外,作为喷雾用液体,也可以包含离子交换水、乙醇。而且,作为喷雾用液体,也可以包含作为油的、聚二甲基硅氧烷、环聚二甲基硅氧烷、二苯基甲硅烷氧基苯基聚三甲基硅氧烷、甘油三(乙基己酸)酯、角鲨烷、硬脂酸、矿物油、鲸蜡醇乙基己酸酯、异十二烷。
此外,液态判断例如也可以基于日本与危险物的限制相关的法规第六十九条之二来确定。具体地说,向内径30mm、高度120mm的平底圆筒型的玻璃制试管装入物品直到距试管底的高度成为55mm。然后,可以在使该试管为水平的情况下,在该物品的移动面的前端通过距试管底的距离为85mm的部分为止的时间为90秒以内时判断为液态。
此外,应该认为本次公开的实施方式在所有方面都是例示性而非限制性的。上述的实施方式也可以不脱离权利要求书及其主旨地以各种形态省略、置换、变更。
本申请主张于2020年6月8日向日本特许厅申请的基础专利申请2020-099657号的优先权,通过参照将其全部内容援引于此。
附图标记说明
1 喷雾装置
1A 喷雾装置
10 壳体
10a 喷雾口
10b 进气口
20 喷雾部
21 外电极
22 圆筒部
23 内电极
24 加热部
25 底板部
30 控制基板
40 送风装置
50 按压按钮
100 离子风产生部
150 电压施加部
200 雾化部
300 辅助送风部
350 送风部
400 电压产生部
500 控制部
550 控制部
600 接触部

Claims (8)

1.一种喷雾装置,具备:
壳体,具有与使用者以导通状态接触的接触部;
雾化部,对喷雾用液体进行加热,使所述喷雾用液体汽化,来产生雾;以及
带电部,通过使得在所述雾化部所产生的所述雾相对于所述接触部产生电位差来使所述雾带电,
将在所述带电部带电后的所述雾向所述壳体的外部喷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雾装置,
所述喷雾用液体包含甘油、二丙二醇、1,3丁二醇、二甘油、聚甘油、聚乙二醇中的至少任一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喷雾装置,
所述带电部具备离子风产生部,该离子风产生部通过使得在电连接于所述接触部的第1电极与第2电极之间产生所述电位差来产生离子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喷雾装置,
具备辅助送风部,该辅助送风部经由所述雾化部向所述离子风产生部吹送空气。
5.一种喷雾方法,包括:
对喷雾用液体进行加热,使所述喷雾用液体汽化,来产生雾的步骤;和
通过使得相对于使用者产生电位差来使所述雾带电并进行喷雾的步骤。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喷雾方法,
所述喷雾用液体包含甘油、二丙二醇、1,3丁二醇、二甘油、聚甘油、聚乙二醇中的至少任一个。
7.一种美容方法,包括:
对喷雾用液体进行加热,使所述喷雾用液体汽化,来产生雾的步骤;和
通过使得相对于使用者产生电位差来使所述雾带电并朝向所述使用者的皮肤进行喷雾的步骤。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美容方法,
所述喷雾用液体包含甘油。
CN202180033810.5A 2020-06-08 2021-05-28 喷雾装置、喷雾方法及美容方法 Pending CN11555145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099657 2020-06-08
JP2020-099657 2020-06-08
PCT/JP2021/020374 WO2021251178A1 (ja) 2020-06-08 2021-05-28 噴霧装置、噴霧方法及び美容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551457A true CN115551457A (zh) 2022-12-30

Family

ID=788456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33810.5A Pending CN115551457A (zh) 2020-06-08 2021-05-28 喷雾装置、喷雾方法及美容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WO2021251178A1 (zh)
CN (1) CN115551457A (zh)
WO (1) WO2021251178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U2003215393A1 (en) * 2002-02-25 2003-09-09 The Procter And Gamble Company Electrostatic spray device
JP2010046417A (ja) * 2008-08-25 2010-03-04 Panasonic Electric Works Co Ltd ミスト発生装置
JP6243169B2 (ja) * 2013-09-09 2017-12-06 サンスター株式会社 噴霧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21251178A1 (zh) 2021-12-16
WO2021251178A1 (ja) 2021-12-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343876B (zh) 用于生成液体气溶胶的系统
US7131599B2 (en) Atomizing device
CA1051286A (en) Electrostatic spray nozzle system
KR100809568B1 (ko) 정전 무화기를 구비한 가열 송풍 장치
US20100139652A1 (en) Dispensing Device and Method
US20220273031A1 (en) An aerosol-generating device and a method of generating a mixed aerosol
EP2800634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livering sprayed particles by electrospraying
CN101444771B (zh) 静电雾化装置以及吹风机
US20100001105A1 (en) Humidification system
JP2010172875A (ja) ミスト発生装置
JP2007075243A (ja) 美容機器
WO2010087486A1 (ja) ミスト発生装置
WO2010137503A1 (ja) ミスト発生装置
CN115551457A (zh) 喷雾装置、喷雾方法及美容方法
US10815046B2 (en) Size-selective aerosol nozzle device
JP2022011312A (ja) 微小液滴形成装置および分析装置
JP4518115B2 (ja) ヘヤードライヤー
JP2007190086A (ja) 送風装置
US20050212879A1 (en) Replaceable electrostatically sprayable material reservoir for use with a electrostatic spraying device
CN114845579A (zh) 会聚式气溶胶生成器
RU2809783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генерирующее аэрозоль, и способ генерирования смешанного аэрозоля
WO2022168491A1 (ja) 美容機器
CN220967828U (zh) 静电雾化装置
WO2010087487A1 (ja) ミスト発生装置
EP3036044B1 (en) Electrostatic spray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