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550483B - 折叠式终端 - Google Patents
折叠式终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550483B CN115550483B CN202210248652.1A CN202210248652A CN115550483B CN 115550483 B CN115550483 B CN 115550483B CN 202210248652 A CN202210248652 A CN 202210248652A CN 115550483 B CN115550483 B CN 115550483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isplay unit
- protective layer
- display
- layer
- suppor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11241 protective lay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24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7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6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7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29920000139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9000005020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9000004642 Polyim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6
- 229920001721 polyimid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2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9000006260 foa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10408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3292 glu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20003229 poly(methyl methacryl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4926 polymethyl methacryl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7790 scra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1889 copper f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336 crac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034 deco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150000004706 metal oxide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3
- -1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820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2790 adhesive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990 capaci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033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3023 plastic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409 thin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026 adhesive bo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802 copp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49 copp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69 metal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44991 metal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678 scratch resista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834 transmitt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06—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 H04M1/0208—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characterized by the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04M1/0214—Foldable telephones, i.e.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H04M1/0216—Foldable in one direction, i.e. using a one degree of freedom hing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 H04M1/0268—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including a flexible display pane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折叠式终端,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可以减薄折叠式终端的厚度。该折叠式终端包括第一机身分部、第二机身分部和连接第一机身分部和第二机身分部的折叠机构;第一机身分部包括后盖和第一中框,第二机身分部包括第二中框;柔性屏包括依次连接设置且一体成型的第一显示子单元、第二显示子单元、第三显示子单元、第三显示单元和第二显示单元;第一显示子单元和后盖分设于第一中框相对的两侧,第二显示子单元与折叠机构相对应,第三单元子单元和第二显示单元分设于第二中框相对的两侧,第三显示单元设置于第二中框的侧壁;保护层包括第一保护层和第二保护层,第一保护层和第二保护层用于对柔性屏进行保护。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折叠式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折叠式终端逐渐成为未来移动电子产品的一个发展趋势。折叠式终端在展开状态下,能够获得较大的显示面积,提升视觉效果。折叠式终端在折叠状态下,能够获得较小的体积,便于用户携带。因此,折叠式终端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用户的青睐。
目前的折叠式终端一般包括内屏和外屏两个屏。然而,由于两个屏分别独立控制,因此,需要两组显示驱动模块等结构驱动两个屏分别进行显示。这样一来,占用整机空间较大,导致整机无法做薄,且设计繁琐,成本较高。此外,由于两个屏分别独立,在两个屏分别进行显示时,可能存在色差的问题,无疑,这将影响用户的视觉体验。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折叠式终端,可以减薄折叠式终端的厚度。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折叠式终端,该折叠式终端包括:结构组件、柔性屏和保护层;结构组件包括第一机身分部、第二机身分部和连接所述第一机身分部和所述第二机身分部的折叠机构;第一机身分部包括后盖和第一中框,第二机身分部包括第二中框;柔性屏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显示单元和第二显示单元;还包括连接第一显示单元和第二显示单元的第三显示单元;第一显示单元包括第一显示子单元、第二显示子单元和第三显示子单元;第一显示子单元、第二显示子单元、第三显示子单元、第三显示单元和第二显示单元依次连续设置且一体成型;第一显示子单元和后盖分设于第一中框相对的两侧,第二显示子单元与折叠机构相对应,第三显示子单元和第二显示单元分设于第二中框相对的两侧,第三显示单元设置于第二中框的侧壁;保护层包括第一保护层和第二保护层,第一保护层和第二保护层用于对柔性屏进行保护。
第一显示子单元、第二显示子单元、第三显示子单元、第三显示单元和第二显示单元依次连续设置且一体成型,这样可以通过一组显示驱动模块和柔性电路板即可完成对柔性屏的驱动,相比于第一显示单元和第二显示单元分别设置显示驱动模块和柔性电路板等结构驱动显示单元进行显示,实现整机的轻薄化;且第一显示单元和第二显示单元的显示效果一致,无色差感,提高用户视觉体验。此外,根据第一显示单元和第二显示单元的位置(第一显示单元为外屏,第二显示单元为内屏;或,第一显示单元为内屏,第二显示单元为外屏)分别设置第一保护层和第二保护层,这样第一保护层和第二保护层可以选取不同的材料,以对不同位置的显示单元针对性的保护。
在一些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折叠式终端还包括支撑层,支撑层用于对柔性屏进行支撑,防止容纳腔体中的一些结构使得柔性屏出现凸起或凹陷的状态,甚至导致柔性屏损坏。
在一些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在上述折叠式终端还包括支撑层的基础上,支撑层包括柔性支撑层;柔性支撑层划分为第一支撑区域、第二支撑区域和第三支撑区域;第一支撑区域、第三支撑区域和第二支撑区域依次连续设置;位于第一支撑区域的支撑层与第一显示单元相对应;位于第二支撑区域的支撑层与第二显示单元相对应;位于第三支撑区域的支撑层与第三显示单元。通过一个支撑层对第一显示单元、第二显示单元和第三显示单元进行支撑,无需为每个显示单元单独设置支撑层,简化工艺步骤。
在一些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在上述支撑层包括柔性支撑层的基础上,支撑层包括支撑板以及位于支撑板和柔性屏之间的基材;支撑板对应折叠机构的位置设置有镂空结构;位于第三支撑区域的支撑板也设置有镂空结构。支撑板对应折叠机构的位置设置的镂空结构可以对折叠时产生的应力进行释放,避免应力集中导致支撑板与上下结构分离等问题。位于第三支撑区域的支撑板中设置的镂空结构可以对支撑板弯折时产生的应力进行释放,避免应力集中导致支撑板与上下结构分离等问题。
在一些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在上述折叠式终端还包括支撑层的基础上,支撑层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支撑层和第二支撑层;第一支撑层与第一显示单元相对应,第二支撑层与第二显示单元相对应;第一支撑层和第二支撑层间隔区域设置有缓冲材料。针对性的对显示单元对应的支撑层进行设置,可以更好的对柔性屏进行支撑。
在一些可能实现的方式中,第一保护层覆盖第一显示单元,第二保护层覆盖第二显示单元和第三显示单元。当折叠式手机朝向第一显示单元的出光方向折叠时,针对性的对显示单元对应的保护层进行设置,可以更好的对柔性屏进行保护。
在一些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在上述第一保护层覆盖第一显示单元,第二保护层覆盖第二显示单元和第三显示单元的基础上,第一保护层的弹性模量小于第二保护层的弹性模量;沿第一方向,第二保护层覆盖第一保护层的第一边缘;其中,第一保护层的第一边缘为第一保护层靠近第二保护层一侧的边缘;第一方向为第一显示单元指向第一保护层的方向。通过弹性模量较大的第二保护层对弹性模量较小的第一保护层的边缘进行保护,防止第一保护层的边缘出现裂纹等问题。且避免由于工艺误差等使得第一保护层和第二保护层之间出现较大的缝隙,影响外观。
在一些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在上述第二保护层覆盖第一保护层的第一边缘的基础上,沿第二方向,第二保护层覆盖第一保护层的第一边缘的部分到第一显示单元的距离逐渐减小;其中,第二方向为第三显示子单元指向第一显示子单元的方向。第二保护层覆盖第一保护层的第一边缘的部分形成一坡度,消除第二保护层覆盖第一保护层的第一边缘的部分与第一显示单元的段差。
在一些可能实现的方式中,第一保护层覆盖第一显示单元和第三显示单元,第二保护层覆盖第二显示单元。当折叠式手机朝背离第一显示单元的出光方向折叠时,针对性的对显示单元对应的保护层进行设置,可以更好的对柔性屏进行保护。
在一些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在上述第一保护层覆盖第一显示单元和第三显示单元,第二保护层覆盖第二显示单元的基础上,第一保护层的弹性模量大于第二保护层的弹性模量;沿第一方向,第一保护层覆盖第二保护层的第一边缘;其中,第二保护层的第一边缘为第二保护层靠近第一保护层一侧的边缘;第一方向为第一显示单元指向第一保护层的方向。通过弹性模量较大的第一保护层对弹性模量较小的第二保护层的边缘进行保护,防止第二保护层的边缘出现裂纹等问题。且避免由于工艺误差等使得第一保护层和第二保护层之间出现较大的缝隙,影响外观。
在一些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在上述第一保护层覆盖第二保护层的第一边缘的基础上,沿第二方向,第一保护层覆盖第二保护层的第一边缘的部分到第二显示单元的距离逐渐减小;其中,第二方向为第三显示子单元指向第一显示子单元的方向。得第一保护层覆盖第二保护层的第一边缘的部分形成一坡度,消除第一保护层覆盖第二保护层的第一边缘的部分与第二显示单元的段差。
在一些可能实现的方式中,还包括装饰罩;保护层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保护层和第二保护层;第一保护层覆盖第一显示单元,第二保护层覆盖第二显示单元;装饰罩的一端搭接在第一保护层靠近第二保护层的一端,装饰罩的另一端搭接在第二保护层靠近第一保护层的一端,且装饰罩覆盖第一保护层和第二保护层的间隔区域。针对性的对显示单元对应的保护层进行设置,可以更好的对柔性屏进行保护。
在一些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在上述折叠式终端包括装饰罩的基础上,装饰罩为透明装饰罩,第一显示单元和第二显示单元用于显示待显示图像,第三显示单元用于显示提示信息或用户界面。当第三显示单元用来显示时,该折叠式手机的外观更加酷炫,满足用户不同的视角需求,提升用户体验。此外,单独设置一透明装饰罩对第三显示单元进行保护,避免对第三显示单元显示内容造成遮挡的同时还具有较大的硬度,以防止较大的冲击力或较多的刮擦,且可以降低成本。
在一些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在上述折叠式终端包括装饰罩的基础上,装饰罩包括金属罩或塑料。此时第三显示单元可以不用于显示。这样可以扩大装饰罩材料的选取范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侧视图;
图2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终端的侧视图;
图3为图1沿WW’方向的一种截面图;
图4为图1沿WW’方向的又一种截面图;
图5为图1沿WW’方向的一种柔性屏的截面图;
图6为图1沿WW’方向的又一种柔性屏的截面图;
图7为图1沿WW’方向的一种柔性屏和支撑层的截面图;
图8为图1沿WW’方向的一种支撑层的截面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1沿WW’方向的又一种柔性屏和支撑层的截面图;
图11为图1沿WW’方向的一种柔性屏、支撑层和保护层的截面图;
图12为图1沿WW’方向的又一种柔性屏、支撑层和保护层的截面图;
图13为图1沿WW’方向的又一种柔性屏、支撑层和保护层的截面图;
图14为图1沿WW’方向的又一种柔性屏、支撑层和保护层的截面图;
图15为图1沿WW’方向的又一种柔性屏、支撑层和保护层的截面图;
图16为图1沿WW’方向的又一种柔性屏、支撑层和保护层的截面图;
图17为图1沿WW’方向的又一种柔性屏、支撑层和保护层的截面图;
图18为图1沿WW’方向的又一种柔性屏、支撑层和保护层的截面图;
图19为图1沿WW’方向的又一种柔性屏、支撑层和保护层的截面图。
附图标记:
10-第一显示单元;11-第一显示子单元;12-第二显示子单元;13-第三单元子单元;
20-第一机身分部;21-后盖;22-第一中框;221-第一外观件;222-第一支撑件;
30-第二机身分部;31-第二显示单元;32-第二中框;321-第二外观件;322-第二支撑件;
40-折叠机构;50-显示驱动模块;60-柔性电路板;61-元件;70-第三显示单元;
80-支撑层;81-支撑板;82-基材;83-第一支撑层;84-第二支撑层;85-缓冲材料;
90-保护层;91-第一保护分部;92-第二保护分部;93-第三保护分部;94-第一保护层;941-第一保护层的第一边缘;942-第一保护层的第二边缘;95-第二保护层;951-第二保护层的第一边缘;952-第二保护层的第二边缘;96-装饰罩;
100-柔性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
本申请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和“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的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对象的特定顺序。例如,第一目标对象和第二目标对象等是用于区别不同的目标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目标对象的特定顺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例如,多个处理单元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处理单元;多个系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系统。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折叠式终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折叠式终端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简称PDA)、车载电脑、电视、智能穿戴式设备、智能家居设备等,本申请实施例对上述折叠式终端的具体形式不作特殊限定。以下为了方便说明,以折叠式终端是折叠式手机为例进行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清楚描述后续各结构特征及结构特征的位置关系,以X轴方向、Y轴方向及Z轴方向来规定折叠式手机内各结构的位置关系。其中,X轴方向为折叠式手机展开后的宽度方向,Y轴方向为折叠式手机展开后的长度方向,Z轴方向(也称为第一方向)为折叠式手机展开后的厚度方向。
参见图1,折叠式手机包括第一显示单元10。
第一显示单元10例如为具有柔性的显示屏。第一显示单元10例如包括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OLED)显示屏。OLED显示屏无需背光模组,且OLED显示屏中的衬底基板例如可以采用柔性树脂材料,例如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使得OLED显示屏具有可弯折的特性。当然,第一显示单元10的类型包括但是不限于OLED显示屏,只要可以实现弯折的显示屏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继续参见图1,折叠式手机还包括结构组件。沿X轴方向,结构组件包括第一机身分部20、第二机身分部30以及位于第一机身分部20和第二机身分部30之间的折叠机构40,该折叠机构40例如可以包括转轴。转轴分别与第一机身分部20和第二机身分部30相连接。第一机身分部20、转轴、第二机身分部30可以用于承载第一显示单元10。第一机身分部20、第二机身分部30可以分别绕转轴进行旋转,实现第一显示单元10的折叠或展开等状态,进而实现折叠式手机的折叠或展开等状态。
图1示出的是折叠式手机展开后的示意图。图2a和2b示出的是折叠式手机折叠时的示意图。图2a中,当折叠式手机折叠时,其可以朝向第一显示单元10的出光方向(图2a中箭头所指)折叠,即第一机身分部20、第二机身分部30绕转轴进行旋转的方向与柔性屏10的出光方向相同。图2b中,当折叠式手机折叠时,其可以朝背离第一显示单元10的出光方向(图2b中箭头所指)折叠,即第一机身分部20、第二机身分部30绕转轴进行旋转的方向与柔性屏10的出光方向相反。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折叠机构40的相关附图为简化的结构示意图,该折叠机构40不限于图中的结构,还可以包括其他的结构,在此不再赘述。
还需要说明的是,该折叠式手机可以在多个位置处发生折叠,相应的,结构组件可以包括多个折叠机构40和多个机身分部。例如可以包括两个折叠机构40和三个机身分部,相邻的两个机身分部之间通过一个折叠机构40相连,这样一来,该折叠式手机具有两个折叠位置。可见,结构组件包括至少一个折叠机构40和至少两个机身分部,相邻两个机身分部通过一个折叠机构40相连。为了方便说明,本申请实施例均以结构组件包括一个折叠机构40和两个机身分部(即第一机身分部20和第二机身分部30)为例进行说明。
继续参见图1,第一机身分部20包括后盖21和第一中框22。第二机身分部30包括第二显示单元31和第二中框32。
后盖21可以为折叠式手机的外壳;也可以为用于显示的显示屏,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本申请实施例均以后盖21为折叠式手机的外壳为例进行说明。
第二显示单元31例如包括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OLED)显示屏等类型的显示屏。
第一中框22包括第一外观件221和位于第一显示单元10和后盖21之间的第一支撑件(图1中未示出)。第一外观件221沿Z轴方向延伸,第一支撑件沿X轴方向延伸。
第二中框32包括第二外观件321和位于第一显示单元10和第二显示单元31之间的第二支撑件(图1中未示出)。第二外观件321沿Z轴方向延伸,第二支撑件沿X轴方向延伸。
沿X轴方向,第一显示单元10包括连续的第一显示子单元11、第二显示子单元12和第三显示子单元13。
沿Z轴方向,第一显示子单元11和后盖21分设于第一支撑件相对的两侧。沿Z轴方向,第二显示子单元12与折叠机构40相对应。沿Z轴方向,第三显示子单元13和第二显示单元31分设于第二支撑件相对的两侧。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显示子单元12与折叠机构40相对应可以为:第二显示子单元12在XY面的正投影与折叠机构40在XY面的正投影交叠。
第一显示单元10、后盖21、第一外观件221、第二显示单元31和第二外观件321围城容纳空间。容纳腔体内设置有印刷电路板、柔性电路板、功能器件和电池等结构(图1未示出)。其中,功能器件例如包括显示驱动模块、摄像头等。通过第一中框22的第一支撑件和第二中框32的第二支撑件对容纳腔体内的结构进行支撑。
参见图3,第一显示单元10的部分区域绑定有驱动第一显示单元10进行显示的显示驱动模块50。第一显示单元10绑定显示驱动模块50的区域需要弯折至背离第一显示单元10出光面的一侧,然后通过一柔性电路板60连接至印刷电路板(图中未示出),以使显示驱动模块50根据印刷电路板上的处理器发送的信号驱动第一显示单元10进行显示。其中,柔性电路板60上设置有一些元件61,该元件例如包括电容、电阻等。
同样,第二显示单元31的部分区域绑定有驱动第二显示单元31进行显示的另一显示驱动模块50。第二显示单元31绑定显示驱动模块50的区域需要弯折至背离第二显示单元31出光面的一侧,通过另一柔性电路板60连接至印刷电路板,以使该显示驱动模块50根据印刷电路板上的处理器发送的信号驱动第二显示单元31进行显示。其中,该柔性电路板60上也设置有一些元件61,该元件61例如包括电容、电阻等。
由于第一显示单元10和第二显示单元31分别独立,均需要独立的显示驱动模块和柔性电路板等结构驱动显示单元进行显示。这样一来,占用整机空间较大,导致整机无法做薄,且设计繁琐,成本较高。此外,由于第一显示单元10和第二显示单元31分别独立,可能存在色差的问题,影响用户视觉体验。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均以显示驱动模块绑定在显示单元上为例进行的说明,但不够成对本申请的限定。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显示驱动模块还可以设置柔性电路板或者印刷电路板上,显示单元通过柔性电路板与印刷电路板电连接,以使显示驱动模块驱动显示单元进行显示。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中框22和第二中框32的相关附图为简化的结构示意图,该第一中框22和第二中框32不限于图中的结构,还可以包括其他的结构,在此不再赘述。且第一支撑件222和第二支撑件322并不限于图中所示的结构,第一支撑件222和第二支撑件322可以根据容纳腔体中设置的结构的位置进行适应性调整。
为了实现整机的轻薄化,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柔性屏,该柔性屏包括不仅包括上述第一显示单元和第二显示单元,还包括连接第一显示单元和第二显示单元的第三显示单元,且第一显示单元、第三显示单元和第二显示单元一体成型。也就是说,将第一显示单元延伸至第二显示单元的位置,或者,第二显示单元延伸至第一显示单元的位置。这样,可以通过一组显示驱动模块和柔性电路板等结构即可驱动第一显示单元和第二显示单元进行显示,无需为每个显示单元均设置一组显示驱动模块和柔性电路板等结构,实现整机的轻薄化。
下面对柔性屏以及柔性屏设置于折叠式手机中时的折叠式手机的结构进行介绍。
参见图4,折叠式手机包括柔性屏100。柔性屏100包括阵列排布的多个子像素。沿X轴方向,柔性屏100划分为第一显示区AA1、第二显示区AA2和第三显示区AA3。第三显示区AA3位于第一显示区AA1和第二显示区AA2之间。位于第一显示区AA1的子像素即为第一显示单元10,位于第二显示区AA2的子像素即为第二显示单元31,位于第三显示区AA3的子像素即为第三显示单元70。沿Z轴方向,第一显示单元10和第二显示单元31相对设置。第三显示单元70连接第一显示单元10和第二显示单元31。第三显示单元70设置于第二外观件322上。
例如可以在第一显示子单元11的部分区域绑定显示驱动模块50。且将绑定有显示驱动模块50的第一显示子单元11的部分区域弯折至背离第一显示单元10出光面的一侧。然后通过柔性电路板60连接至印刷电路板,以使显示驱动模块50根据印刷电路板上的处理器发送的信号驱动整个柔性屏100进行显示。即,可以通过一组显示驱动模块50和柔性电路板60完成对柔性屏100的驱动,以使柔性屏100进行显示。
为了实现第一显示单元10、第二显示单元31的单独显示,例如可以通过屏幕分区控制进行实现。例如,当需要第一显示单元10进行显示时,则显示驱动模块50驱动位于第一显示区AA1内的子像素进行显示即可。当需要第二显示单元10进行显示时,则显示驱动模块50驱动位于第二显示区AA2内的子像素进行显示即可。当需要第一显示单元10和第二显示单元31进行显示时,则显示驱动模块50驱动位于第一显示区AA1内的子像素和第二显示区AA2内的子像素进行显示即可。由于第一显示单元10和第二显示单元31为一体结构,因此,不仅可以通过一组显示驱动模块50和柔性电路板60完成对柔性屏100的驱动,实现整机的轻薄化,且第一显示单元10和第二显示单元31的显示效果一致,无色差感,提高用户体验。
对于第三显示单元70显示情况,第三显示单元70可以不用来显示,也可以进行显示。当第三显示单元70不显示时,则显示驱动模块50不驱动位于第三显示区AA3内的子像素进行显示。当第三显示单元70需要显示时,则显示驱动模块50驱动位于第三显示区AA3内的子像素进行显示。
当第三显示单元70可以进行显示时,第三显示单元70可以用来进行日期、天气等显示,也可以显示一些消息提醒,还可以显示一些(User Interface,UI)界面。该UI界面例如可以包括滚动条或音量标识等界面。用户通过触摸第三显示单元70实现相应的UI功能。示例性的,第三显示单元70显示音量标识界面,该音量标识界面例如为“+”和“-”。当用户触摸“+”,则手机的音量增加,当用户触摸“-”时,则手机的音量降低。当第三显示单元70用来显示时,该折叠式手机的外观更加酷炫,满足用户不同的视角需求,提升用户体验。
需要说明的是,图4以将绑定有显示驱动模块50的第一显示子单元11的部分区域弯折至背离第一显示单元10出光面的一侧为例进行的说明。当然,绑定有显示驱动模块50的第一显示子单元11的部分区域也可以不弯折,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当将绑定有显示驱动模块50的第一显示子单元11的部分区域弯折至背离第一显示单元10出光面的一侧,即第一显示单元10没有下边框,增大第一显示单元10的显示区,提高第一显示单元10的显示效果。
此外,为了进一步提高驱动能力,且降低功耗,可选的,还可以在第二显示单元103的边缘再设置一显示驱动模块50。通过两个显示驱动模块50对柔性屏100进行驱动。
参见图5,上述柔性屏100可以包括偏光片101、柔性的显示屏102和支撑背膜103。参见图6,上述柔性屏100也可以包括显示屏102和支撑背膜103。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当将绑定有显示驱动模块50的第一显示子单元11的部分区域弯折至背离第一显示单元10出光面的一侧时,可以将位于该弯折区的偏光片101和支撑背膜103去除,以方便弯折。
支撑背膜103用于对柔性的显示屏102进行支撑,防止柔性的显示屏102在转移和运输过程中破损。支撑背膜103的材料例如包括聚酰亚胺(Polyimide,PI)、PET等。
由前述内容可知,柔性屏100例如可以为OLED显示屏。当柔性屏100为OLED显示屏时,柔性屏100中的每个子像素均包括像素驱动电路和有机发光单元。像素驱动电路包括至少一个薄膜晶体管。薄膜晶体管包括源极、漏极和栅极等。有机发光单元可以包括阳极、有机发光层和阴极。源极、漏极、栅极、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等结构一般为金属材料或金属氧化物材料。当柔性屏100弯折时,外界环境光有可能入射至柔性屏100中的金属或金属氧化物结构(例如阴极)后反射出,影响显示。因此,通过在显示屏102的上方设置偏光片101,使得人眼无法看到金属或金属氧化物结构所产生的反射光,提高柔性屏100的对比度。当然,柔性屏100并不限于OLED显示屏,还可以包括其他类型的显示屏。
考虑到,柔性屏100较柔软,易变形。而容纳腔体中的一些结构可能会使得柔性屏100出现凸起或凹陷的状态,甚至导致柔性屏100损坏。为了防止容纳腔体中的结构影响柔性屏100,参见图7,在柔性屏100背离出光面的一侧设置有支撑层80。支撑层80用于对柔性屏100进行支撑。
支撑层80的设置方式有多种,下面以两种可行的方式进行说明。
一个示例中,继续参见图7,支撑层80包括柔性支撑层,柔性支撑层划分为第一支撑区域BB1、第二支撑区域BB2和第三支撑区域BB3。第一支撑区域BB1、第三支撑区域BB3和第二支撑区域BB2依次连续设置。位于第一支撑区域BB1的支撑层80与第一显示单元10相对应,用于对第一显示单元10进行支撑。位于第二支撑区域BB2的支撑层80与第二显示单元31相对应,用于对第二显示单元31进行支撑。位于第三支撑区域BB3的支撑层80与第三显示单元70相对应,用于对第三显示单元70进行支撑。
需要说明的是,位于第一支撑区域BB1的支撑层80与第一显示单元10相对应为:第一显示单元10在XY面的正投影位于第一支撑区域BB1的支撑层80在XY面的正投影内。位于第二支撑区域BB2的支撑层80与第二显示单元31相对应为:第二显示单元31在XY面的正投影位于第二支撑区域BB2的支撑层80在XY面的正投影内。位于第三支撑区域BB3的支撑层80与第三显示单元70相对应为:第三显示单元70在YZ面的正投影位于位于第三支撑区域BB3的支撑层80在YZ面的正投影内。
位于第一支撑区域BB1的支撑层80例如通过背胶或点胶固定在第一支撑件222和第二支撑件322上。位于第二支撑区域BB2的支撑层80例如通过背胶或点胶固定在第二支撑件322上。第二外观件321的形状例如可以为弧形。位于第三支撑区域BB3的支撑层80例如通过背胶等方式固定在第二外观件321对应的弧形上。
该示例中,通过一个支撑层80对第一显示单元10、第二显示单元31和第三显示单元70进行支撑,无需为每个显示单元单独设置支撑层,简化工艺步骤。
在此情况下,参见图8,支撑层80包括支撑板81以及位于支撑板81和柔性屏100之间的基材82。其中,支撑板81例如包括金属板。基材82的材料例如可以包括PET、PI、泡棉等。支撑板81例如通过第一胶层(光学胶或亚敏胶等)与基材82固定在一起。基材82例如通过第二胶层(光学胶或亚敏胶等)与柔性屏100固定在一起。此外,结合图9,位于第一支撑区域BB1的支撑板81对应折叠机构40的位置设置有镂空结构800。位于第三支撑区域BB3的支撑板81也设置有镂空结构800。这是因为,折叠机构40对应的支撑板81需要来回折叠和展开。设置的镂空结构800可以对折叠时产生的应力进行释放,避免应力集中导致支撑板81与上下结构分离等问题。位于第三支撑区域BB3的支撑板81需要弯折,支撑板81中设置的镂空结构800可以对支撑板81弯折时产生的应力进行释放,避免应力集中导致支撑板81与上下结构分离等问题。
又一个示例中,参见图10,支撑层80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支撑层83和第二支撑层84;第一支撑层83与第一显示单元10相对应,第二支撑层84与第二显示单元31相对应;第一支撑层83和第二支撑层84间隔区域设置有缓冲材料85。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支撑层83与第一显示单元10相对应为:第一显示单元10在XY面的正投影位于第一支撑层83在XY面的正投影内。第二支撑层84与第二显示单元31相对应为:第二显示单元31在XY面的正投影位于第二支撑层84在XY面的正投影内。
第一支撑层83例如通过背胶或点胶固定在第一支撑件222和第二支撑件322上。第二支撑层84例如通过背胶或点胶固定在第二支撑件322上。第二外观件321的形状例如可以为弧形。缓冲材料85例如通过背胶等方式固定在第二外观件321对应的弧形上。
当折叠式手机朝向第一显示单元10的出光方向折叠时,则第一显示单元10为内屏,第二显示单元31为外屏。折叠式手机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外屏可能会遭受较大冲击力,为了防止第二显示单元31发生变形,第二显示单元31对应的第二支撑层84可以选择较难变形的支撑层。第二支撑层84例如可以包括两层金属层以及位于两层金属层之间的柔性材料,其中,相邻两层通过胶层(压敏胶等)贴合在一起。示例性的,第二支撑层84为一层铜片、一层泡棉和一层铜箔形成的堆叠结构。第一显示单元10位于内部,第一显示单元10一般不会受到较大的冲击力。因此,第一显示单元10对应的第一支撑层83例如可以包括支撑板以及位于支撑板和柔性屏之间的基材。其中,支撑板例如包括金属板。基材的材料例如可以包括PET、PI、泡棉等。
当折叠式手机朝背离第一显示单元10的出光方向折叠时,则第一显示单元10为外屏,第二显示单元31为内屏。折叠式手机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外屏可能会遭受较大冲击力,为了防止第一显示单元10发生变形,第一显示单元10对应的第一支撑层83可以选择较难变形的支撑层。第一支撑层83例如可以包括两层金属层以及位于两层金属层之间的柔性材料,其中,相邻两层通过胶层(压敏胶等)贴合在一起。两层金属层对应折叠机构40的区域例如可以设置有镂空结构,通过镂空结构释放第一支撑层83在折叠和展开时产生的应力。示例性的,第一支撑层83为一层铜片、一层泡棉和一层铜箔形成的堆叠结构。第二显示单元31位于内部,第二显示单元31一般不会受到较大的冲击力。因此,第二显示单元31对应的第二支撑层84例如可以包括支撑板以及位于支撑板和第二显示单元31之间的基材。其中,支撑板例如包括金属板。基材的材料例如可以包括PET、PI、泡棉等。
此外,第一支撑层83和第二支撑层84间隔区域设置有缓冲材料85。这是因为:考虑到,第三显示单元70一直处于弯折状态,且位于侧面,一直暴露在外面,易受到冲击力等。在第三显示单元70的下方设置缓冲材料85,该缓冲材料85既可以对第三显示单元70进行支撑,防止较大的冲击力使得第三显示单元70发生变形,还可以释放第三显示单元70由于弯折产生的应力。其中,缓冲材料85例如包括PET、PI、泡棉等。
也就是说,该示例中,针对性的对显示单元对应的支撑层进行设置,可以更好的对柔性屏100进行支撑。
需要说明的是,下述内容中均以支撑层80包括柔性支撑层,通过一支撑层对柔性屏100进行支撑为例进行的说明。
为了对柔性屏100进行保护,防止柔性屏100受到冲击力、刮擦等时出现损坏。参见图11,柔性屏100背离支撑层60的一侧设置有保护层90。保护层90例如可以通过第三胶层贴合在柔性屏100。第三胶层例如为光学透明胶(optically clear adhesive,OCA)。保护层90既可以对柔性屏100进行保护,防止柔性屏100受到冲击力、刮擦等时出现损坏,且该保护层90还具有较高的光线透过率。
保护层90的设置方式有多种,下面以三种可行的方式进行说明。
一个示例中,继续参见图11,保护层90包括柔性保护层,柔性保护层包括第一保护分部91、第二保护分部92和第三保护分部93;第一保护分部91、第三保护分部93和第二保护分部92依次连续设置;第一保护分部91覆盖第一显示单元10,用于对第一显示单元10进行保护。第二保护分部92覆盖第二显示单元31,用于对第二显示单元31进行保护。第三保护分部93覆盖第三显示单元70,用于对第三显示单元70进行保护。该示例中,通过一保护层90对第一显示单元10、第二显示单元31和第三显示单元70进行保护,无需为每个显示单元单独设置保护层,简化工艺步骤。
对于柔性保护层的材料,本申请实施例不对柔性保护层的材料进行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取。例如,柔性保护层的材料例如包括PI、PET、超薄玻璃(Ultra-Thin Glass,UTG)、PI和PET组合或者PET和UTG的组合。
又一个示例中,参见图12,保护层90包括第一保护层94和第二保护层95;第一保护层94覆盖第一显示单元10,用于对第一显示单元10进行保护。第二保护层95覆盖第二显示单元31和第三显示单元70,用于对第二显示单元31和第三显示单元70进行保护。
这个因为,当折叠式手机朝向第一显示单元10的出光方向折叠时,则第一显示单元10为内屏,第二显示单元31为外屏,且第三显示单元70也裸露在外侧。折叠式手机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外屏可能会遭受较大冲击力或较多的刮擦,因此,第二保护层95例如可以选取硬度较大的材料,以对经常裸露在外面的第二显示单元31和第三显示单元70进行保护。示例性的,第二保护层95例如包括玻璃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第一显示单元10位于内部,第一显示单元10一般不会受到较大的冲击力和较多的刮擦。因此,第一保护层94例如可以选取硬度较软的材料,方便折叠。示例性的,第一保护层94的材料例如包括PI、PET、UTG、PI和PET组合或者PET和UTG的组合。即针对性的对显示单元对应的保护层进行设置,可以更好的对柔性屏100进行保护。
在此情况下,第一保护层94的弹性模量小于第二保护层95的弹性模量。参见图13,沿Z轴方向上,第二保护层95覆盖第一保护层94的第一边缘941,其中,第一保护层94的第一边缘941为第一保护层94靠近第二保护层95一侧的边缘。
示例性的,第一保护层94为PI,第二保护层95为玻璃。第一保护层94的弹性模量为4×109Mpa。第二保护层95的弹性模量为55×109Mpa。
通过弹性模量较大的第二保护层95对弹性模量较小的第一保护层94的边缘进行保护,防止第一保护层94的边缘出现裂纹等问题。且避免由于工艺误差等使得第一保护层94和第二保护层95之间出现较大的缝隙,影响外观。
考虑到,当第二保护层95覆盖第一保护层94的第一边缘941时,第二保护层95覆盖第一保护层94第一边缘的部分与第一显示单元10存在段差,影响外观。因此,参见图14,第一保护层94包括相对的第一边缘941和第二边缘942。第一边缘941为第一保护层94靠近第二保护层95一侧的边缘。第二边缘942为第一保护层94远离第二保护层95一侧的边缘。当第二保护层95覆盖第一保护层94的第一边缘941时,沿X轴方向,由第一边缘941指向第二边缘942的方向(也称第二方向),第二保护层95覆盖第一保护层94的第一边缘的部分到第一显示单元10的距离逐渐减小。这样,第二保护层95覆盖第一保护层94的第一边缘的部分形成一坡度,消除第二保护层95覆盖第一保护层94的第一边缘的部分与第一显示单元10的段差。
又一个示例中,参见图15,保护层90包括第一保护层94和第二保护层95;第一保护层94覆盖第一显示单元10和第三显示单元70,用于对第一显示单元10和第三显示单元70进行保护。第二保护层95覆盖第二显示单元31,用于对第二显示单元31进行保护。
这个因为,当折叠式手机朝背离第一显示单元10的出光方向折叠时,第一显示单元10为外屏,第二显示单元31为内屏,且第三显示单元70也裸露在外侧。折叠式手机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外屏可能会遭受较大冲击力或较多的刮擦,且第一显示单元10对应折叠机构40的位置需要折叠和展开,第三显示单元70需要弯折,因此,第一保护层94例如可以选取即可弯折和折叠,同时还耐刮擦的材料,以对第一显示单元10和第三显示单元70进行保护。示例性的,第一保护层94例如包括UTG等。第二显示单元31位于内部,第二显示单元31一般不会受到较大的冲击力和较多的刮擦。因此,第二保护层95的材料例如可以包括PI、PET、PI和PET的组合。即针对性的对显示单元对应的保护层进行设置,可以更好的对柔性屏100进行保护。
在此情况下,第一保护层94的弹性模量大于第二保护层95的弹性模量。参见图16,沿Z轴方向上,第一保护层94覆盖第二保护层95的第一边缘951,其中,第二保护层95的第一边缘951为第二保护层95靠近第一保护层94一侧的边缘。
示例性的,第一保护层94为玻璃,第二保护层95为PI。第一保护层94的弹性模量为55×109Mpa。第二保护层95的弹性模量为4×109Mpa。
通过弹性模量较大的第一保护层94对弹性模量较小的第二保护层95的边缘进行保护,防止第二保护层95的边缘出现裂纹等问题。且避免由于工艺误差等使得第一保护层94和第二保护层95之间出现较大的缝隙,影响外观。
考虑到,当第一保护层94覆盖第二保护层95的第一边缘951时,第一保护层94覆盖第二保护层95第一边缘的部分与第二显示单元31存在段差,影响外观。因此,参见图17,沿X轴方向,第二保护层95包括相对的第一边缘951和第二边缘952。第一边缘951为第二保护层95靠近第一保护层94一侧的边缘。第二边缘952为第二保护层95远离第一保护层94一侧的边缘。当第一保护层94覆盖第二保护层95的第一边缘951时,由第一边缘951指向第二边缘952的方向(也称第二方向),第一保护层94覆盖第二保护层95的第一边缘951的部分到第二显示单元31的距离逐渐减小。这样,使得第一保护层94覆盖第二保护层95的第一边缘951的部分形成一坡度,消除第一保护层94覆盖第二保护层95的第一边缘951的部分与第二显示单元31的段差。
再一个示例中,参见图18,折叠式手机还包括装饰罩96;保护层90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保护层94和第二保护层95;第一保护层94覆盖第一显示单元10,用于对第一显示单元10进行保护。第二保护层95覆盖第二显示单元31,用于对第二显示单元31进行保护。装饰罩96的一端搭接在第一保护层94靠近第二保护层95的一端,装饰罩96的另一端搭接在第二保护层95靠近第一保护层94的一端,且装饰罩96覆盖第一保护层94和第二保护层95的间隔区域。通过装饰罩96对第三显示单元70进行保护。
当折叠式手机朝向第一显示单元10的出光方向折叠时,则第一显示单元10为内屏,第二显示单元31为外屏。折叠式手机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外屏可能会遭受较大冲击力或较多的刮擦,因此,第二保护层95例如可以选取硬度较大的材料。示例性的,第二保护层95例如包括玻璃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第一显示单元10位于内部,第一显示单元10一般不会受到较大的冲击力和较多的刮擦。因此,第一保护层94例如可以选取硬度较软的材料,方便折叠。示例性的,第一保护层94的材料例如包括PI、PET、PI和PET组合等。即针对性的对显示单元对应的保护层进行设置,可以更好的对柔性屏100进行保护。
当然,折叠式手机还可以朝背离第一显示单元10的出光方向折叠,则第一保护层94和第二保护层95的材料可以适应性调整,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在此情况下,装饰罩96为透明装饰罩。由前述内容可知,第三显示单元70可以进行显示。例如可以用来进行日期、天气等显示,也可以显示一些UI界面。此时,通过设置装饰罩96为透明装饰罩,防止装饰罩96对第三显示单元70显示内容的遮挡。此外,考虑到如果将第二保护层95延伸至第三显示单元70对应的位置时,由于第二保护层95一般为玻璃,不易弯折,如果弯折至第三显示单元70,则需第二保护层95做特殊处理或者选取其他材料,这样会增加成本。且如果将第一保护层94延伸至第三显示单元70对应的位置时,由于第一保护层94一般为柔性材料,易弯折,如果弯折至第三显示单元70,也需对第一保护层94做特殊处理或者选取其他材料,以保护第三显示单元70受到较多的刮擦等,这样也会增加成本。因此,可以单独设置一透明装饰罩对第三显示单元70进行保护,避免对第三显示单元70显示内容造成遮挡的同时还具有较大的硬度,以防止较大的冲击力或较多的刮擦。这样一来,可以降低成本。
当然,装饰罩并不限于透明装饰罩,还可以包括金属罩或塑料。此时第三显示单元70可以不用于显示。这样可以扩大装饰罩材料的选取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通过装饰罩96对第三显示单元70进行保护时,第一保护层94可以仅覆盖第一显示单元10,也可以延伸至第三显示单元70的区域,对第三显示单元70进行部分覆盖。第二保护层95可以仅覆盖第二显示单元31,也可以延伸至第三显示单元70的区域,对第三显示单元70进行部分覆盖,例如参见图19,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折叠式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结构组件、柔性屏和保护层;
所述结构组件包括第一机身分部、第二机身分部和连接所述第一机身分部和所述第二机身分部的折叠机构;
所述第一机身分部包括后盖和第一中框,所述第二机身分部包括第二中框;所述柔性屏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显示单元和第二显示单元;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显示单元和所述第二显示单元的第三显示单元;所述第一显示单元包括第一显示子单元、第二显示子单元和第三显示子单元;所述第一显示子单元、所述第二显示子单元、所述第三显示子单元、所述第三显示单元和所述第二显示单元依次连续设置且一体成型;
第一显示子单元和所述后盖分设于所述第一中框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二显示子单元与所述折叠机构相对应,所述第三显示子单元和所述第二显示单元分设于所述第二中框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三显示单元设置于所述第二中框的侧壁;
所述保护层包括第一保护层和第二保护层,所述第一保护层和所述第二保护层用于对所述柔性屏进行保护;
所述第一保护层覆盖所述第一显示单元,所述第二保护层覆盖所述第二显示单元和所述第三显示单元;沿第一方向,所述第二保护层覆盖所述第一保护层的第一边缘;其中,所述第一保护层的第一边缘为所述第一保护层靠近所述第二保护层一侧的边缘;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第一显示单元指向所述第一保护层的方向;或者,
所述第一保护层覆盖所述第一显示单元和所述第三显示单元,所述第二保护层覆盖所述第二显示单元;沿第一方向,所述第一保护层覆盖所述第二保护层的第一边缘;其中,所述第二保护层的第一边缘为所述第二保护层靠近所述第一保护层一侧的边缘;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第一显示单元指向所述第一保护层的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终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层,用于对所述柔性屏进行支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式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层包括柔性支撑层;
所述柔性支撑层划分为第一支撑区域、第二支撑区域和第三支撑区域;所述第一支撑区域、所述第三支撑区域和所述第二支撑区域依次连续设置;
位于所述第一支撑区域的支撑层与所述第一显示单元相对应;位于所述第二支撑区域的支撑层与所述第二显示单元相对应;位于所述第三支撑区域的支撑层与所述第三显示单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折叠式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层包括支撑板以及位于所述支撑板和所述柔性屏之间的基材;
所述支撑板对应所述折叠机构的位置设置有镂空结构;
位于所述第三支撑区域的所述支撑板也设置有镂空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式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层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支撑层和第二支撑层;
所述第一支撑层与所述第一显示单元相对应,所述第二支撑层与所述第二显示单元相对应;
所述第一支撑层和所述第二支撑层间隔区域设置有缓冲材料。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终端,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二保护层覆盖所述第一保护层的第一边缘时,所述第一保护层的弹性模量小于所述第二保护层的弹性模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折叠式终端,其特征在于,沿第二方向,所述第二保护层覆盖所述第一保护层的第一边缘的部分到所述第一显示单元的距离逐渐减小;
其中,所述第二方向为所述第三显示子单元指向所述第一显示子单元的方向。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终端,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保护层覆盖所述第二保护层的第一边缘时,所述第一保护层的弹性模量大于所述第二保护层的弹性模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折叠式终端,其特征在于,沿第二方向,所述第一保护层覆盖所述第二保护层的第一边缘的部分到所述第二显示单元的距离逐渐减小;
其中,所述第二方向为所述第三显示子单元指向所述第一显示子单元的方向。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248652.1A CN115550483B (zh) | 2022-03-14 | 2022-03-14 | 折叠式终端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248652.1A CN115550483B (zh) | 2022-03-14 | 2022-03-14 | 折叠式终端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550483A CN115550483A (zh) | 2022-12-30 |
CN115550483B true CN115550483B (zh) | 2023-10-10 |
Family
ID=847244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248652.1A Active CN115550483B (zh) | 2022-03-14 | 2022-03-14 | 折叠式终端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5550483B (zh) |
Citation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784567A (zh) * | 2019-10-22 | 2020-02-1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折叠组件、折叠显示终端 |
CN210123987U (zh) * | 2019-10-10 | 2020-03-03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 |
CN111327733A (zh) * | 2019-12-31 | 2020-06-23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电子设备 |
CN111756889A (zh) * | 2019-03-29 | 2020-10-0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盖板及移动终端 |
KR20210047753A (ko) * | 2019-10-22 | 2021-04-30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디스플레이 보호 구조를 포함하는 폴더블 전자 장치 |
CN112786651A (zh) * | 2019-11-05 | 2021-05-11 |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 覆盖窗、制造覆盖窗的方法及包括覆盖窗的显示装置 |
WO2021143325A1 (zh) * | 2020-01-13 | 2021-07-2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显示屏总成及终端 |
CN113242337A (zh) * | 2021-06-08 | 2021-08-10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移动终端 |
CN113393774A (zh) * | 2021-07-27 | 2021-09-14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柔性盖板及柔性显示装置 |
WO2021190098A1 (zh) * | 2020-03-24 | 2021-09-30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
CN114078385A (zh) * | 2021-11-05 | 2022-02-22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折叠显示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8896202B2 (en) * | 2012-02-28 | 2014-11-25 | Lg Electronics Inc. | Display device |
KR20140046839A (ko) * | 2012-10-11 | 2014-04-21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플렉서블 표시 장치 |
KR102434866B1 (ko) * | 2016-01-07 | 2022-08-22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이동 단말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
KR102451750B1 (ko) * | 2018-03-26 | 2022-10-06 |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 플렉서블 디스플레이를 형성하는 방법 및 전자장치 |
KR20210071177A (ko) * | 2019-12-05 | 2021-06-16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폴더블 전자 장치 및 그것의 동작 방법 |
CN111627337B (zh) * | 2020-06-28 | 2021-12-03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折叠显示面板 |
-
2022
- 2022-03-14 CN CN202210248652.1A patent/CN115550483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756889A (zh) * | 2019-03-29 | 2020-10-0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盖板及移动终端 |
CN210123987U (zh) * | 2019-10-10 | 2020-03-03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 |
CN110784567A (zh) * | 2019-10-22 | 2020-02-1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折叠组件、折叠显示终端 |
KR20210047753A (ko) * | 2019-10-22 | 2021-04-30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디스플레이 보호 구조를 포함하는 폴더블 전자 장치 |
CN112786651A (zh) * | 2019-11-05 | 2021-05-11 |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 覆盖窗、制造覆盖窗的方法及包括覆盖窗的显示装置 |
CN111327733A (zh) * | 2019-12-31 | 2020-06-23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电子设备 |
WO2021143325A1 (zh) * | 2020-01-13 | 2021-07-2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显示屏总成及终端 |
WO2021190098A1 (zh) * | 2020-03-24 | 2021-09-30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
CN113242337A (zh) * | 2021-06-08 | 2021-08-10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移动终端 |
CN113393774A (zh) * | 2021-07-27 | 2021-09-14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柔性盖板及柔性显示装置 |
CN114078385A (zh) * | 2021-11-05 | 2022-02-22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折叠显示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550483A (zh) | 2022-12-3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147170B2 (en) | Display panels and display devices | |
US11114632B2 (en) | Display panels and methods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
EP3786695B1 (en) | Flexible display device | |
US9465458B1 (en) | Surface display assemblies | |
JP2024001183A (ja) | 可撓性表示パネルを備える表示装置 | |
US10775849B2 (en) | Flexible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 |
US7079119B2 (en) | Cover for electronic device | |
CN202929522U (zh) | 信息处理设备 | |
EP3671703B1 (en) | Foldable cover plate, foldable display module, and foldable terminal device | |
US20120081874A1 (en) | Curved display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 |
CN111508351A (zh) | 显示堆叠、计算装置和用于生成可折叠显示器的方法 | |
JP2008090053A (ja) | 表示装置および携帯機器 | |
KR20180001670A (ko) | 윈도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 |
CN110225159A (zh) | 显示装置、电子设备及显示装置制备方法 | |
CN111064829B (zh) | 一种显示装置及终端设备 | |
CN111405089B (zh) | 显示模组及其制造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 |
CN115883702B (zh) | 柔性显示模块及包括该柔性显示模块的电子装置 | |
US11240921B2 (en) |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 |
EP4191365A1 (en) | Foldable electronic device | |
US20230071578A1 (en) | Display device | |
CN113936554A (zh) | 显示装置 | |
CN115775495A (zh) | 显示装置 | |
CN115550483B (zh) | 折叠式终端 | |
EP4283436A1 (en) | Electronic apparatus comprising flexible display | |
JP2004198472A (ja) | 表示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情報機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