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530257B - 一种可自循环的均匀入料多层往复式红外光波茶叶烘干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自循环的均匀入料多层往复式红外光波茶叶烘干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530257B
CN115530257B CN202211228203.7A CN202211228203A CN115530257B CN 115530257 B CN115530257 B CN 115530257B CN 202211228203 A CN202211228203 A CN 202211228203A CN 115530257 B CN115530257 B CN 11553025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a
conveying
feeding
horizontal reciprocating
dr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22820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530257A (zh
Inventor
陈习村
王卫兵
董李
储造华
储江松
王雪萍
王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EXI TONGFA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UEXI TONGFA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EXI TONGFA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YUEXI TONGFA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228203.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530257B/zh
Publication of CN1155302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5302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5302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53025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FCOFFEE; TEA; THEIR SUBSTITUTES; MANUFACTURE, PREPARATION, OR INFUSION THEREOF
    • A23F3/00Tea; Tea substitutes; Preparations thereof
    • A23F3/06Treating tea before extraction; Preparations produced thereb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69/00Auxiliary measures taken, or devices used, in connection with loading or unloading
    • B65G69/04Spreading out the materials conveyed over the whole surface to be loaded; Trimming heaps of loose materi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Drying Of Solid Materials (AREA)
  • Tea And Coffe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自循环的均匀入料多层往复式红外光波茶叶烘干机,包括烘干机主体,烘干机主体的内部设有水平往复茶叶输送装置及红外光波加热管组,烘干机主体设有茶叶入料口及茶叶出料口;还包括上料输送装置、可回料输送装置以及水平往复均匀入料装置。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结构紧凑、功能区设计布置与茶叶烘干工艺匹配,烘干效率高,且具有均匀入料、自动回料、红外光波双重烘干、区域温控和间歇式区间烘干功能,不仅保障了茶叶加工的连续性,提高了茶叶加工效率,而且有效提升了茶叶加工品质,适用大型化、连续化精品茶叶的规模加工生产。

Description

一种可自循环的均匀入料多层往复式红外光波茶叶烘干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茶叶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自循环的均匀入料多层往复式红外光波茶叶烘干机。
背景技术
烘干是茶叶加工工序中十分重要的环节,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成品茶叶的色香味品质。烘干工序通过特定温度的热源、对茶叶进行间歇式干燥处理,使其含水量低于规定数值,且含水量均匀,能够保持茶叶形状、色泽和香味,是形成色、香、味俱全的茶叶的关键工序。烘干工序中,热学因素、干燥时序、物料堆积状态至关重要,其中热源选择和布置不合理、干燥时间和时序不准确,及物料堆积等,均会导致茶叶干燥不均、含水量过高或过低等现象,与此同时,烘干工序又和待加工茶叶的种类和数量密切相关。所以,烘干工序中如何根据不同的茶叶、不同的重量,精确控制烘干工序参数和时间对烘干工序有着非常显著的影响。
目前的茶叶烘干机大多结构较为简单,易于操作使用,但缺点也非常明显,由于上料装置采用粗放式上料和投料,无法达到均匀布料的目的,同时在热源选择和布置上与特定品种及状况的茶叶烘干工艺匹配性较差,且多数烘干工艺参数调整困难或者无法调整,也无法保证茶叶干燥区域和干燥时长的准确性,由此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茶叶烘干加工的质量和稳定性均较差,导致烘干加工后的茶叶品质参差不齐,严重影响茶叶的总体质量和口碑。如何在不影响烘干加工效率和连续性的前提下,设计出合理的结构和布置方案,实现烘干加工过程中的均匀入料布料、烘干工艺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干燥工艺参数可调性和干燥过程的可自循环性,同时又能保证设备的合理紧凑性,是目前茶叶烘干机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弊端提供一种可自循环的均匀入料多层往复式红外光波茶叶烘干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包括方形框架结构的烘干机主体,所述烘干机主体的内部设有沿上下方向层状布置的水平往复茶叶输送装置,每层水平往复茶叶输送装置的正上方均分别设有红外光波加热管组,且每层水平往复茶叶输送装置均与动力传动分配机构相连,所述烘干机主体的顶端设有茶叶入料口,所述烘干机主体的底端设有茶叶出料口;
还包括设置在烘干机主体旁侧的上料输送装置、设置在茶叶出料口下方的可回料输送装置以及设置在茶叶入料口上方的水平往复均匀入料装置,所述的可回料输送装置包括第一输送带、驱动第一输送带转动的第一驱动电机、成品出料口及回料口,所述的回料口位于上料输送装置的落料段上方,上料输送装置的出料段位于水平往复均匀入料装置的动平台上方,水平往复均匀入料装置的动平台出料口位于茶叶入料口上方,茶叶由上料输送装置依次经水平往复均匀入料装置、茶叶入料口、多层水平往复茶叶输送装置、茶叶出料口后落入可回料输送装置的第一输送带,当可回料输送装置的第一驱动电机正转时,第一输送带上的茶叶由成品出料口流出,当可回料输送装置的第一驱动电机反转时,第一输送带上的茶叶由回料口落入上料输送装置的落料段进行循环再次烘干;
所述的水平往复茶叶输送装置共设置五层,上下相邻两层的水平往复茶叶输送装置的高度距离在500~550mm,上下相邻两层水平往复茶叶输送装置沿前后方向错位布置且转向相反;
五层所述的水平往复茶叶输送装置均分别包括金属网带式输送带、与金属网带式输送带相配合的输送带传动链条组件、用于支撑并引导输送带传动链条组件中部悬空链条部分的支撑链条导向板以及围设在金属网带式输送带上表面四周的围板;
所述的上料输送装置包括水平布置的落料段、倾斜布置的提升输送段以及设置在提升输送段末端的出料段;
所述的第一输送带包括水平落料段及倾斜布置的回料输送段,所述的回料口位于回料输送段的端部,所述的成品出料口位于水平落料段的端部,所述回料口的离地高度高于成品出料口的离地高度;
所述的水平往复均匀入料装置包括静平台及动平台,所述的动平台位于静平台的上方且动平台可沿静平台限定的方向做往复水平运动;
所述的静平台包括水平方向设置的固定板以及对称设置在固定板两侧的L型板,所述的固定板通过支架固定在烘干机主体的顶端旁侧,且所述的L型板延伸至茶叶入料口的上方,所述的L型板沿茶叶的传送方向设置,所述L型板的竖直板面上设有沿L型板长度方向设置的导轨,所述L型板的水平板面上设有沿L型板长度方向设置的齿条;
所述的动平台包括第二输送带、固定第二输送带的动平台框架、固定在动平台框架上用以驱动第二输送带转动的第二驱动电机、动平台出料口,还包括固定在动平台框架上用以驱动动平台做水平往复运动的第三驱动电机,所述第三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设有与齿条相配合的齿轮,所述的动平台框架上还设有与导轨相配合的滑块;
所述的红外光波加热管组通过加热装置支架固定在烘干机主体的内部,每层的红外光波加热管组均分别由六根碳纤维管组成,每根碳纤维管均配有反光罩;
所述的红外光波加热管组布置在相应层金属网带式输送带沿茶叶输送路径的中间及后部位置,所述红外光波加热管组的布置长度为各层输送带输送长度的三分之二;
所述的动力传动分配机构包括第四驱动电机、与第四驱动电机相连的主动链轮、与主动链轮通过第一传动链条相连的从动链轮,还包括五组与从动链轮通过第二传动链条相连的链轮,五组链轮分别与输送带传动链条组件中的主动辊同轴连接以传递动力;
所述的烘干机主体包括支撑骨架及设置在支撑骨架外侧面的挡板,烘干机主体左右侧面的挡板上设有利于观察烘干机主体内部状况的观察窗,所述的观察窗为透明耐高温材质,所述烘干机主体顶部的挡板上设有湿气排出口。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结构紧凑、功能区设计布置与茶叶烘干工艺匹配,烘干效率高,且具有均匀入料、自动回料、红外光波双重烘干、区域温控和间歇式区间烘干功能,不仅保障了茶叶加工的连续性,提高了茶叶加工效率,而且有效提升了茶叶加工品质,适用大型化、连续化精品茶叶的规模加工生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俯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左视图;
图5是本发明烘干机主体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6是本发明烘干机主体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7是本发明烘干机主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一;
图8是本发明烘干机主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二;
图9是本发明烘干机主体的内部侧面示意图;
图10是图9的A部放大图;
图11是本发明水平往复均匀入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水平往复均匀入料装置的工作示意图一;
图13是本发明水平往复均匀入料装置的工作示意图二。
上述附图中的标记为:烘干机主体1、支撑骨架11、挡板12、观察窗13、湿气排出口14、支撑脚轮15、水平往复茶叶输送装置2、金属网带式输送带21、输送带传动链条组件22、支撑链条导向板23、围板24、红外光波加热管组3、加热装置支架31、反光罩32、动力传动分配机构4、第四驱动电机41、主动链轮42、第一传动链条43、从动链轮44、第二传动链条45、链轮46、茶叶入料口5、茶叶出料口6、上料输送装置7、落料段71、提升输送段72、出料段73、可回料输送装置8、第一驱动电机81、成品出料口82、回料口83、水平落料段84、回料输送段85、水平往复均匀入料装置9、固定板91、支架911、L型板92、导轨93、齿条94、第二输送带95、动平台框架96、第二驱动电机961、第三驱动电机962,动平台出料口97,齿轮98、滑块9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4所示的一种可自循环的均匀入料多层往复式红外光波茶叶烘干机,包括方形框架结构的烘干机主体1,烘干机主体1的内部设有沿上下方向层状布置的水平往复茶叶输送装置2,每层水平往复茶叶输送装置2的正上方均分别设有红外光波加热管组3,且每层水平往复茶叶输送装置2均与动力传动分配机构4相连,烘干机主体1的顶端设有茶叶入料口5,烘干机主体1的底端设有茶叶出料口6;
还包括设置在烘干机主体1旁侧的上料输送装置7、设置在茶叶出料口6下方的可回料输送装置8以及设置在茶叶入料口5上方的水平往复均匀入料装置9,可回料输送装置8包括第一输送带、驱动第一输送带转动的第一驱动电机81、成品出料口82及回料口83,回料口83位于上料输送装置7的落料段上方,上料输送装置7的出料段位于水平往复均匀入料装置9的动平台上方,水平往复均匀入料装置9的动平台出料口位于茶叶入料口5上方,茶叶由上料输送装置7依次经水平往复均匀入料装置9、茶叶入料口5、多层水平往复茶叶输送装置2、茶叶出料口6后落入可回料输送装置8的第一输送带,当可回料输送装置8的第一驱动电机81正转时,第一输送带上的茶叶由成品出料口82流出,当可回料输送装置8的第一驱动电机81反转时,第一输送带上的茶叶由回料口83落入上料输送装置7的落料段进行循环再次烘干。
在本实施例中,茶叶入料口5设置在烘干机主体1前端的顶部,茶叶出料口6设置在烘干机主体1后端的底部,上料输送装置7设置在烘干机主体1的左侧,并且与烘干机主体1的前后方向呈30度角放置。
进一步的,如图5、图6所示,烘干机主体1通过四个移动式支撑脚轮15置于地面。烘干机主体1包括支撑骨架11及设置在支撑骨架11外侧面的挡板12,支撑骨架11由纵横交错的钢结构件焊接而成,烘干机主体1左右侧面的挡板12上设有利于观察烘干机主体1内部状况的观察窗13,观察窗13为透明耐高温材质,烘干机主体1顶部的挡板上设有湿气排出口14。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如图7、图8所示,水平往复茶叶输送装置2共设置五层,沿烘干机主体1的前后方向设置,上下相邻两层的水平往复茶叶输送装置2的高度距离在500~550mm,上下相邻两层水平往复茶叶输送装置2沿前后方向错位布置且转向相反。
五层水平往复茶叶输送装置2均分别包括金属网带式输送带21、与金属网带式输送带21相配合的输送带传动链条组件22、用于支撑并引导输送带传动链条组件22中部悬空链条部分的支撑链条导向板23以及围设在金属网带式输送带21上表面四周的围板24。输送带传动链条组件22位于金属网带式输送带21的左右两侧,由其支撑杆件支撑固定金属网带式输送带21完成周期输送动作,围板24可以防止茶叶进入链条组件和落入前后两段的缝隙。
具体的,茶叶从茶叶入料口5落入第一层金属网带式输送带21上,随着第一层金属网带式输送带21向烘干机主体1的后方移动,在第一层金属网带式输送带21的末端通过重力落入第二层金属网带式输送带21上,再随着第二层金属网带式输送带21向前方移动,在第二层金属网带式输送带21的末端通过重力落入第三层金属网带式输送带21上,依此类推,最后从第五层金属网带式输送带21的末端经重力作用从茶叶出料口6流出。
进一步的,如图9、图10所示,红外光波加热管组3通过加热装置支架31固定在烘干机主体1的内部,本实施例中,每层的红外光波加热管组3均分别由六根碳纤维管组成,每根碳纤维管均配有反光罩32。
优选的,红外光波加热管组3布置在相应层金属网带式输送带21沿茶叶输送路径的中间及后部位置,红外光波加热管组3的布置长度为各层输送带输送长度的三分之二。如:第一层金属网带式输送带21的输送方向是由烘干机主体1的前方向后方移动,那么红外光波加热管组3就沿这个方向设置在茶叶输送路径的中部及后部,各层之间的红外光波加热管组3形成交错布置的结构。
进一步的,如图5、图6所示,动力传动分配机构4包括第四驱动电机41、与第四驱动电机41相连的主动链轮42、与主动链轮42通过第一传动链条43相连的从动链轮44,还包括五组与从动链轮44通过第二传动链条45相连的链轮46,五组链轮46分别与输送带传动链条组件22中的主动辊同轴连接以传递动力。
具体的,第四驱动电机41带动主动链轮42转动,主动链轮42通过第一传动链条43带动从动链轮44转动,从动链轮44通过第二传动链条45将动力同时传递给五组链轮46,即将动力同时分配给五层输送带传动链条组件22中的主动辊,输送带传动链条组件22中的主动辊再带动从动辊动作,实现金属网带式输送带21的转动。
进一步的,上料输送装置7包括水平布置的落料段71、倾斜布置的提升输送段72以及设置在提升输送段72末端的出料段73。
进一步的,第一输送带包括水平落料段84及倾斜布置的回料输送段85,回料口83位于回料输送段85的端部且位于出料段73的正上方,成品出料口82位于水平落料段84的端部,回料口83的离地高度高于成品出料口82的离地高度。
进一步的,如图11、图12、图13所示,水平往复均匀入料装置9包括静平台及动平台,动平台位于静平台的上方且动平台可沿静平台限定的方向做往复水平运动。
具体的,静平台包括水平方向设置的固定板91以及对称设置在固定板91两侧的L型板92,固定板91通过支架911固定在烘干机主体1的顶端旁侧,且L型板92延伸至茶叶入料口5的上方,L型板92沿茶叶的传送方向设置,L型板92的竖直板面上设有沿L型板长度方向设置的导轨93,L型板92的水平板面上设有沿L型板长度方向设置的齿条94。动平台包括第二输送带95、固定第二输送带95的动平台框架96、固定在动平台框架96上用以驱动第二输送带95转动的第二驱动电机961、动平台出料口97,还包括固定在动平台框架96上用以驱动动平台做水平往复运动的第三驱动电机962,第三驱动电机962的输出轴上设有与齿条94相配合的齿轮98,动平台框架96上还设有与导轨93相配合的滑块99。
动平台与固定在其上的第二输送带95按照规定速度同时作往复周期运动,两者相互协同工作,在往复直线运动与带传动周期运动的复合运动驱动下,实现了茶叶在入料平面上的均匀入料和布料,为后续茶叶烘干的均匀性、稳定性和可靠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本发明的工作过程及工作原理如下:
在本茶叶烘干机运行前,设置整机控制单元相关参数,并进行系统初始化,这里包括各类输送、提升和水平运送平台驱动电机转速、热源加热温度、加热功率及运行时间等参数的设定;开启红外光波加热管组,并监控温度指标,当各层指定区域温度指标达到规定参数后,自动启动各装置。
茶叶烘干机运行时,向上料输送装置7的落料段71放入待烘干的茶叶原材料,待烘干茶叶经由提升输送段72传送,在出料段73呈一定的水平角度落入水平往复均匀入料装置9上的第二输送带95上表面,第二输送带95自转的同时也在第三驱动电机962的驱动下沿静平台的导轨限定方向水平移动,将待烘干茶叶沿烘干机主体1内部的金属网带式输送带21的宽度方向落入第一层金属网带式输送带21一端的上表面,随着第一层输送带传动链条组件22的带动,茶叶在第一层金属网带式输送带21的表面从一端移动到另外一端,在此运动过程中,茶叶在经过第一层金属网带式输送带21输送长度前部约三分之一范围内无干燥处理,进入金属网带式输送带21后部约三分之二长度区间时,经过红外光波加热管组正下方,在红外和光波复合作用下进行特定温度下的干燥处理,这一过程对应于传统天然干燥工艺的间歇干燥工艺,茶叶在第一层金属网带式输送带21的末端在重力作用下由第一层端部落入第二层的一端,然后依次经过第三层、第四层,最后落入第五层,茶叶在第五层的后端由茶叶出料口6落入可回料输送装置8的水平落料段84,根据预先设定的程序和工艺加工要求,一种方式为可回料输送装置8的第一驱动电机81正转,茶叶从成品出料口82以烘干后的成品输送到下一个工序,烘干加工完毕;另一种方式为可回料输送装置8的第一驱动电机81反转,茶叶进入回料输送段85,通过回料口83落入上料输送装置7的落料段71,进行新一轮的可循环加工,直至烘干加工完毕。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在茶叶的入料过程中,创新性的采用了动平台与第二输送带这一水平带传动的组合结构,实现了茶叶烘干机的均匀入料,为后续茶叶烘干的均匀性、稳定性和可靠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动平台与固定在其上的第二输送带按照规定速度同时作往复周期运动,两者相互协同工作,在往复直线运动与带传动周期运动的复合运动驱动下,实现了烘干机茶叶在入料平面上的均匀入料和布料,有效解决了茶叶均匀高效投送的难题,极大提升了茶叶入料的质量,为茶叶烘干加工品质的提升提供了有力保障。
2、本发明提供了大型化多层直线往复式茶叶烘干的输送解决方案。本发明沿高度方向均匀布置五层水平的直线往复金属网带式输送带作为茶叶烘干输送带,相邻的金属网带式输送带之间两端有一定距离错位,五层金属网带式输送带整体呈之字形布置,茶叶在五层金属网带式输送带上的运动方式为:茶叶入料口→第一层(由前向后运动)→末端翻转落料→第二层(由后向前运动)→末端翻转落料→第三层(由前向后运动)→末端翻转落料→第四层(由后向前运动)→末端翻转落料→第五层(由前向后运动)→末端翻转落料→茶叶出料口。从上可以看出,本发明充分利用有效烘干空间,往复式直线传输,结构紧凑合理,通过茶叶本身的重力作用,在端部进行落料,同时实现物料的翻转,使得烘干的均匀性、稳定性进一步得到了保障,整体在连续性、高效率方面尤为突出,为茶叶的规模化烘干加工提供了积极有效的解决方案。
3、本发明采用碳钎维管作为热源进行静态的烘干加工,这是一种红外与光波组合的烘干方式,不仅可以有效对茶叶进行表层的干燥,又可以实现茶叶内部深层水分的干燥,有效保证了茶叶烘干后各部位含水率的一致性,为茶叶的质量、品质的提升提供保障。
4、本发明在设计中,充分考虑茶叶自然烘干工艺的顺序和时间,在结构设计上做到最大化的与烘干工艺匹配,力图达到最好的烘干效果。发明结构中,每层的烘干热源均匀布置在金属网带式输送带三分之二长度正上方的一定高度处,其余部分不布置热源,这种结构带来的烘干过程与茶叶自然烘干工艺的加热→间歇→加热→间歇…,完美匹配,同时在加热区域布置区域温控系统,这种区域温控下的间歇式烘干过程更加完善的匹配了自然烘干分工艺过程,为高品质的茶叶烘干提供了优良的结构方案。
5、本发明采用可回料输送装置,如果烘干机的一次烘干过程可以满足某种茶叶的烘干要求,可回料输送装置可以作为成品出料机使用,如果对于某种茶叶,根据品质、本身特性或者特定烘干加工的要求,需要烘干机的多次烘干,此时,可回料输送装置可以将未完成烘干加工的茶叶重新输送至上料输送装置,形成多次的烘干过程。可回料输送装置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是本发明烘干自循环加工功能的关键设备,实现了多品种、不同特性茶叶的多样化烘干需求,为有效解决茶叶柔性烘干提供一种思路。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

1.一种可自循环的均匀入料多层往复式红外光波茶叶烘干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方形框架结构的烘干机主体(1),所述烘干机主体(1)的内部设有沿上下方向层状布置的水平往复茶叶输送装置(2),每层水平往复茶叶输送装置(2)的正上方均分别设有红外光波加热管组(3),且每层水平往复茶叶输送装置(2)均与动力传动分配机构(4)相连,所述烘干机主体(1)的顶端设有茶叶入料口(5),所述烘干机主体(1)的底端设有茶叶出料口(6);
还包括设置在烘干机主体(1)旁侧的上料输送装置(7)、设置在茶叶出料口(6)下方的可回料输送装置(8)以及设置在茶叶入料口(5)上方的水平往复均匀入料装置(9),所述的可回料输送装置(8)包括第一输送带、驱动第一输送带转动的第一驱动电机(81)、成品出料口(82)及回料口(83),所述的回料口(83)位于上料输送装置(7)的落料段上方,上料输送装置(7)的出料段位于水平往复均匀入料装置(9)的动平台上方,水平往复均匀入料装置(9)的动平台出料口位于茶叶入料口(5)上方,茶叶由上料输送装置(7)依次经水平往复均匀入料装置(9)、茶叶入料口(5)、多层水平往复茶叶输送装置(2)、茶叶出料口(6)后落入可回料输送装置(8)的第一输送带,当可回料输送装置(8)的第一驱动电机(81)正转时,第一输送带上的茶叶由成品出料口(82)流出,当可回料输送装置(8)的第一驱动电机(81)反转时,第一输送带上的茶叶由回料口(83)落入上料输送装置(7)的落料段进行循环再次烘干;
所述的水平往复茶叶输送装置(2)共设置五层,上下相邻两层的水平往复茶叶输送装置(2)的高度距离在500~550mm,上下相邻两层水平往复茶叶输送装置(2)沿前后方向错位布置且转向相反;
五层所述的水平往复茶叶输送装置(2)均分别包括金属网带式输送带(21)、与金属网带式输送带(21)相配合的输送带传动链条组件(22)、用于支撑并引导输送带传动链条组件(22)中部悬空链条部分的支撑链条导向板(23)以及围设在金属网带式输送带(21)上表面四周的围板(24);
所述的上料输送装置(7)包括水平布置的落料段(71)、倾斜布置的提升输送段(72)以及设置在提升输送段(72)末端的出料段(73);
所述的第一输送带包括水平落料段(84)及倾斜布置的回料输送段(85),所述的回料口(83)位于回料输送段(85)的端部,所述的成品出料口(82)位于水平落料段(84)的端部,所述回料口(83)的离地高度高于成品出料口(82)的离地高度;
所述的水平往复均匀入料装置(9)包括静平台及动平台,所述的动平台位于静平台的上方且动平台可沿静平台限定的方向做往复水平运动;
所述的静平台包括水平方向设置的固定板(91)以及对称设置在固定板(91)两侧的L型板(92),所述的固定板(91)通过支架(911)固定在烘干机主体(1)的顶端旁侧,且所述的L型板(92)延伸至茶叶入料口(5)的上方,所述的L型板(92)沿茶叶的传送方向设置,所述L型板(92)的竖直板面上设有沿L型板长度方向设置的导轨(93),所述L型板(92)的水平板面上设有沿L型板长度方向设置的齿条(94);
所述的动平台包括第二输送带(95)、固定第二输送带(95)的动平台框架(96)、固定在动平台框架(96)上用以驱动第二输送带(95)转动的第二驱动电机(961)、动平台出料口(97),还包括固定在动平台框架(96)上用以驱动动平台做水平往复运动的第三驱动电机(962),所述第三驱动电机(962)的输出轴上设有与齿条(94)相配合的齿轮(98),所述的动平台框架(96)上还设有与导轨(93)相配合的滑块(99);
所述的红外光波加热管组(3)通过加热装置支架(31)固定在烘干机主体(1)的内部,每层的红外光波加热管组(3)均分别由六根碳纤维管组成,每根碳纤维管均配有反光罩(32);
所述的红外光波加热管组(3)布置在相应层金属网带式输送带(21)沿茶叶输送路径的中间及后部位置,所述红外光波加热管组(3)的布置长度为各层输送带输送长度的三分之二;
所述的动力传动分配机构(4)包括第四驱动电机(41)、与第四驱动电机(41)相连的主动链轮(42)、与主动链轮(42)通过第一传动链条(43)相连的从动链轮(44),还包括五组与从动链轮(44)通过第二传动链条(45)相连的链轮(46),五组链轮(46)分别与输送带传动链条组件(22)中的主动辊同轴连接以传递动力;
所述的烘干机主体(1)包括支撑骨架(11)及设置在支撑骨架(11)外侧面的挡板(12),烘干机主体(1)左右侧面的挡板(12)上设有利于观察烘干机主体(1)内部状况的观察窗(13),所述的观察窗(13)为透明耐高温材质,所述烘干机主体(1)顶部的挡板上设有湿气排出口(14)。
CN202211228203.7A 2022-10-09 2022-10-09 一种可自循环的均匀入料多层往复式红外光波茶叶烘干机 Active CN11553025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28203.7A CN115530257B (zh) 2022-10-09 2022-10-09 一种可自循环的均匀入料多层往复式红外光波茶叶烘干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28203.7A CN115530257B (zh) 2022-10-09 2022-10-09 一种可自循环的均匀入料多层往复式红外光波茶叶烘干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530257A CN115530257A (zh) 2022-12-30
CN115530257B true CN115530257B (zh) 2024-04-02

Family

ID=847342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228203.7A Active CN115530257B (zh) 2022-10-09 2022-10-09 一种可自循环的均匀入料多层往复式红外光波茶叶烘干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530257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78308A (zh) * 2013-09-10 2014-01-01 浙江珠峰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红外线辐射静态烘干机
CN106993671A (zh) * 2017-05-15 2017-08-01 张财生 链板循环式茶叶萎凋烘干机的传动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CN206739827U (zh) * 2017-03-28 2017-12-12 英德市尚品德茗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茶叶烘干机
CN114271348A (zh) * 2022-01-11 2022-04-05 安徽宣城华阳茶叶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茶叶循环烘干提香机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78308A (zh) * 2013-09-10 2014-01-01 浙江珠峰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红外线辐射静态烘干机
CN206739827U (zh) * 2017-03-28 2017-12-12 英德市尚品德茗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茶叶烘干机
CN106993671A (zh) * 2017-05-15 2017-08-01 张财生 链板循环式茶叶萎凋烘干机的传动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CN114271348A (zh) * 2022-01-11 2022-04-05 安徽宣城华阳茶叶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茶叶循环烘干提香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530257A (zh) 2022-12-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136238B (zh) 一种青砖茶大型生产线及生产方法
CN111336796B (zh) 一种自动铺平的中药烘干设备
CN108576091A (zh) 一种复合式制饼生产线
CN115530257B (zh) 一种可自循环的均匀入料多层往复式红外光波茶叶烘干机
CN210374486U (zh) 分级烘干装置
CN202536014U (zh) 一种毛峰茶烘制机
CN208807455U (zh) 一种复合式制饼生产线
CN208908975U (zh) 一种自动挂面机
CN113091444A (zh) 一种双螺旋烘干设备及烘干方法
CN108030020A (zh) 一种微菜烫青装置
CN207125254U (zh) 一种青砖茶大型生产线
CN108438784A (zh) 节能高效全自动表面处理升降生产线
CN214509231U (zh) 一种多排变蛋机设备
CN211322928U (zh) 一种夹心紫菜生产装置
CN210374485U (zh) 晾干烘干一体化装置
CN212014356U (zh) 一种夹心紫菜生产装置
CN112021525A (zh) 一种多排变蛋机设备
CN106610199A (zh) 多层回流式烘干装置及物料喷砂水洗烘干加工线及其工艺
CN105961472A (zh) 一种面团轧制成型装置
CN219531423U (zh) 一种油茶生产用的高效烘干装置
CN220235832U (zh) 一种网带油炸机
CN110332774A (zh) 一种坚果蜂窝干燥自动生产线
CN210382559U (zh) 一种用于茶叶与蔬菜的烘干装置
CN217058172U (zh) 一种速冻食品生产的沥水装置
CN213427869U (zh) 一种输送带式养殖槽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