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517431A - 鞋底以及鞋 - Google Patents

鞋底以及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517431A
CN115517431A CN202210708713.8A CN202210708713A CN115517431A CN 115517431 A CN115517431 A CN 115517431A CN 202210708713 A CN202210708713 A CN 202210708713A CN 115517431 A CN115517431 A CN 1155174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shioning material
facing surface
sole
cushioning
ins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70871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岩佐雄大郎
桥场友和
小泽圭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sic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s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sics Corp filed Critical Asic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55174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51743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B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FOOTWEAR; PARTS OF FOOTWEAR
    • A43B13/00Soles; Sole-and-heel integral units
    • A43B13/14Soles; Sole-and-heel integra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ve form
    • A43B13/18Resilient soles
    • A43B13/187Resiliency achieved by the features of the material, e.g. foam, non liquid materia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B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FOOTWEAR; PARTS OF FOOTWEAR
    • A43B13/00Soles; Sole-and-heel integral units
    • A43B13/02Soles; Sole-and-heel integra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A43B13/12Soles with several layers of different materials
    • A43B13/125Soles with several layers of different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midsole or middle layer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B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FOOTWEAR; PARTS OF FOOTWEAR
    • A43B1/00Footwear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A43B1/0009Footwear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made at least partially of alveolar or honeycomb material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B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FOOTWEAR; PARTS OF FOOTWEAR
    • A43B13/00Soles; Sole-and-heel integral units
    • A43B13/14Soles; Sole-and-heel integra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ve form
    • A43B13/18Resilient soles
    • A43B13/181Resiliency achieved by the structure of the sole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B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FOOTWEAR; PARTS OF FOOTWEAR
    • A43B21/00Heels; Top-pieces or top-lifts
    • A43B21/24Heels; Top-pieces or top-lif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ve form
    • A43B21/26Resilient hee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B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FOOTWEAR; PARTS OF FOOTWEAR
    • A43B3/00Footwear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r the use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Footwear And Its Accessory,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在包括缓冲材的鞋底以及包括此鞋底的鞋中,实现穿着感与缓冲性能的兼顾。鞋底包括包含内底的底本体以及缓冲材。缓冲材是在与底本体的厚度方向交叉的方向上与内底邻接地配置。内底具有与缓冲材相向并且相对于所述厚度方向而倾斜的第一相向面,缓冲材包含:缓冲部,具有由通过并行的一对曲面来规定外形的壁所形成的立体形状;以及板状的固定用壁部,具有与第一相向面相向的第二相向面。固定用壁部以所述第二相向面与第一相向面并行的方式相对于所述厚度方向而倾斜。第一相向面与第二相向面经由粘合剂层而粘合,由此,缓冲材相对于内底而固定。

Description

鞋底以及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括用于缓和冲击的缓冲材的鞋底、以及包括所述鞋底的鞋。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用于缓和冲击的各种缓冲材,这些各种缓冲材是根据用途来使用。例如在鞋中,有时出于缓和着地时产生的冲击的目的,而会在鞋底设置缓冲材。作为设在所述鞋底的缓冲材,一般利用树脂制或橡胶制的构件。
近年来,还开发出了一种鞋,其在鞋底设置具有格子结构或网结构的部位,从而不仅在材料上,在结构上也提高了缓冲性能。作为公开了包括设有具有格子结构的部位的鞋底的鞋的文献,例如有美国专利公开公报第2018/0049514号说明书。
另一方面,在日本专利特表2017-527637号公报中记载了:作为使用三维层叠造形法而制造的三维物体,可制造以内部具有空洞的多面体或三重周期极小曲面等几何学面结构为基准来对其赋予厚度的物体,且公开了:通过利用弹性材料来构成所述三维物体,从而能够例如将其适用于鞋底。
发明内容
此处,在将缓冲材组装至鞋底的情况下,一般是将缓冲材通过粘合剂而固定至内底。此时,必须将其牢固地固定,以免缓冲材从内底剥落,但根据所述固定结构如何,也有可能无法充分发挥缓冲材所具有的缓冲性能。而且,根据所述固定结构如何,也有可能导致缓冲性能在设有缓冲材的部分与其余的部分之间产生大的差异,从而导致穿着感大幅下降。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包括缓冲材的鞋底中,实现穿着感与缓冲性能的兼顾,并且,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括所述鞋底的鞋。
本发明人想到,在将包含具有由通过并行的一对曲面来规定外形的壁所形成的立体形状的缓冲部的缓冲材组装至鞋底时,为了确保所述缓冲材与内底的粘合面积,在缓冲材中,除了所述缓冲部以外,还设置用于粘合的固定用壁部。但是,即便在未进行任何处置的情况下,所述固定用壁部的刚性也会比周围高,因此有可能导致穿着感下降。
关于此点,本发明人想到,通过对固定用壁部的构成以及结构实施规定的精心设计,能够实现所述问题的解决,从而完成本发明。
基于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鞋底包括:底本体,设有触地面,并且将与所述触地面正交的方向设为厚度方向;以及缓冲材,被组装至所述底本体。所述底本体至少包含内底,所述缓冲材是以在与所述厚度方向交叉的方向上与所述内底排列的方式而配置。所述内底具有第一相向面,所述第一相向面在与所述厚度方向交叉的方向上与所述缓冲材相向,并且相对于所述厚度方向而倾斜,所述缓冲材包含:缓冲部,具有由通过并行的一对曲面来规定外形的壁所形成的立体形状;以及板状的固定用壁部,从所述缓冲部观察时设在所述第一相向面所处的一侧,并且具有与所述第一相向面相向的第二相向面。所述固定用壁部是以所述第二相向面与所述第一相向面并行的方式相对于所述厚度方向而倾斜地设置。基于所述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鞋底中,所述第一相向面与所述第二相向面经由粘合剂层而粘合,由此,所述缓冲材被固定于所述内底。
基于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鞋底包括:底本体,设有触地面,并且将与所述触地面正交的方向设为厚度方向;以及缓冲材,被组装至所述底本体。所述底本体至少包含内底,所述缓冲材是以在与所述厚度方向交叉的方向上与所述内底排列的方式而配置。所述内底具有在与所述厚度方向交叉的方向上与所述缓冲材相向的第一相向面,所述缓冲材包含:缓冲部,具有由通过并行的一对曲面来规定外形的壁所形成的立体形状;以及板状的固定用壁部,从所述缓冲部观察时设在所述第一相向面所处的一侧,并且具有第二相向面,所述第二相向面与所述第一相向面相向,并且与所述第一相向面并行。在所述固定用壁部设有多个贯穿孔,所述多个贯穿孔将所述缓冲材的内部空间且围绕所述缓冲部的空间与所述第二相向面相连。基于所述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鞋底中,所述第一相向面与所述第二相向面经由粘合剂层而粘合,由此,所述缓冲材被固定于所述内底。
基于本发明的鞋包括:基于所述的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的鞋底;以及鞋帮,设在所述鞋底的上方。
本发明的所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方面以及优点当根据与附图关联地理解的跟本发明相关的接下来的详细说明而明确。
附图说明
图1A是遵循实施方式的鞋底所包括的缓冲材的结构的缓冲材的三维结构部的立体图。
图1B是以施瓦茨P结构的单位结构为基准来对其赋予厚度的单位结构体的立体图。
图2A是遵循实施方式的鞋底所包括的缓冲材的结构的缓冲材的三维结构部的正面图。
图2B是遵循实施方式的鞋底所包括的缓冲材的结构的缓冲材的三维结构部的左侧面图。
图2C是遵循实施方式的鞋底所包括的缓冲材的结构的缓冲材的三维结构部的平面图。
图2D是遵循实施方式的鞋底所包括的缓冲材的结构的缓冲材的三维结构部的底面图。
图3A以及图3B是遵循实施方式的鞋底所包括的缓冲材的结构的缓冲材的三维结构部的剖面图。
图4A是比较例1的缓冲材的立体图。
图4B是表示对比较例1的缓冲材的缓冲性能进行模拟的结果的图表。
图5A是结构例1的缓冲材的立体图。
图5B是表示对结构例1的缓冲材的缓冲性能进行模拟的结果的图表。
图6A是结构例2的缓冲材的立体图。
图6B是结构例2的缓冲材的正面图。
图6C是结构例2的缓冲材的左侧面图。
图7A是结构例3的缓冲材的立体图。
图7B是结构例3的缓冲材的正面图。
图7C是结构例3的缓冲材的左侧面图。
图8是实施方式的鞋底以及鞋的立体图。
图9是从外脚侧观察实施方式的鞋底时的侧面图。
图10是从内脚侧观察实施方式的鞋底时的侧面图。
图1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鞋底中的缓冲材的配设位置的示意平面图。
图12是实施方式的鞋底所包括的缓冲材的立体图。
图13是实施方式的鞋底所包括的缓冲材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14A以及图14B是实施方式的鞋底的局部剖面图。
图15A是表示比较例2的鞋底的模拟模型的立体图。
图15B是表示实施例的鞋底的模拟模型的立体图。
图16是表示对比较例2以及实施例的鞋底的缓冲性能进行模拟的结果的图表。
图17是第一变形例的鞋底所包括的缓冲材的立体图。
图18是第二变形例的鞋底所包括的缓冲材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另外,以下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在图中对于相同或共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并不再重复其说明。
<遵循实施方式的鞋底所包括的缓冲材的结构的缓冲材>
图1A是遵循实施方式的鞋底所包括的缓冲材的结构的缓冲材的三维结构部的立体图,图1B是以施瓦茨P结构的单位结构为基准来对其赋予厚度的单位结构体的立体图。图2A至图2D分别是沿着图1A中所示的箭头IIA至箭头IID方向来观察图1A所示的缓冲材的三维结构部的正面图、左侧面图、平面图以及底面图。而且,图3A是沿着图2B所示的IIIA-IIIA线的剖面图,图3B是沿着图2A所示的IIIB-IIIB线的剖面图。首先,在对本实施方式的鞋底以及包括此鞋底的鞋进行说明之前,先参照这些图1A至图3B来说明遵循所述鞋底所包括的缓冲材的结构的缓冲材1。
如图1A至图3B(但图1B除外)所示,缓冲材1具有发挥缓冲功能的部分即缓冲部10。缓冲部10具有由通过并行的一对曲面来规定外形的壁11所形成的立体形状,且具有在内部具有空洞的几何学的壁结构。缓冲部10包含至少一个以上的、具有如图所示的无负载状态下的形状的三维结构部12。
如图1A所示,三维结构部12所占用的单位空间S呈梯形状,所述单位空间S是由位于图中所示的X轴方向上的一组相向面A1、A2、位于图中所示的Y轴方向上的一组相向面B1、B2以及位于图中所示的Z轴方向上的一组相向面C1、C2来规定。另外,缓冲材1的缓冲部10企图通过在这些X轴方向、Y轴方向以及Z轴方向中的尤其是Z轴方向上承受载荷来发挥缓冲功能。
位于X轴方向上的一组相向面A1、A2在俯视时具有相同的大小且相同的形状,其各自为沿Y轴方向延伸的一组边中的其中一个边即上边的长度LT比另一个边即下边的长度LB短的梯形。位于Y轴方向上的一组相向面B1、B2在俯视时具有相同的大小且相同的形状,且均为矩形。位于Z轴方向上的一组相向面C1、C2在俯视时均为矩形,但其中一个面C1的沿Y轴方向延伸的一组边的长度LT比另一个面C2的沿Y轴方向延伸的一组边的长度LB短。
由此,单位空间S包含位于Y轴方向上的一组相向面B1、B2倾斜的梯形状空间。伴随于此,三维结构部12具有这些相向面B1、B2所处的一侧的端部作为倾斜端部。
另外,所述的边的长度LT、长度LB之比并不特别限制于此,但优选满足1.1≦LT/LB≦4.0的条件。
位于三维结构部12的端部的开口部13位于所述的三组相向面中所含的各个面A1、A2、B1、B2、C1、C2。此处,图1A至图3B(但图1B除外)中,对于三维结构部12的分别位于X轴方向、Y轴方向以及Z轴方向的端面标注深色,从而将其与三维结构部12所具有的其他外表面区分开来,以便于理解三维结构部12的形状。
缓冲材1的三维结构部12是使图1B所示的成为基准的缓冲材1'的单位结构体U'发生形状变化而成,在无负载状态下具有如图1A至图3B(但图1B除外)所示的形状。
如图1B所示,成为基准的缓冲材1'的单位结构体U'是以在数学上定义的三重周期极小曲面的一种即施瓦茨P结构的单位结构为基准来对其赋予厚度而成。另外,所谓极小曲面,是定义为在边界具备所给予的闭合曲线的曲面中的面积最小者。
所述单位结构体U'所占用的单位空间S'呈正六面体形状(立方体形状),所述单位空间S'是由位于X轴方向上的一组相向面A1'、A2'、位于Y轴方向上的一组相向面B1'、B2'以及位于Z轴方向上的一组相向面C1'、C2'来规定。这三组相向面中所含的各个面A1'、A2'、B1'、B2'、C1'、C2'均为俯视正方形。
缓冲材1的三维结构部12在无负载状态下的形状是通过下述方式获得的形状,即,在使成为基准的缓冲材1'的正六面体形状的单位空间S'形状变化为如上所述的梯形状的单位空间S的情况下,以追随于此的方式来使单位结构体U'发生形状变化。更详细而言,三维结构部12在无负载状态下的形状是通过下述方式获得的形状,即,在使成为基准的缓冲材1'的正六面体形状的单位空间S'通过使所述三组相向面中的位于Y轴方向上的一组相向面B1、B2中所含的面各自倾斜而形状变化为梯形状空间的情况下,以追随于此的方式来使单位结构体U'发生形状变化。
此处,如上所述,缓冲材1的缓冲部10只要包含至少一个以上的、具有如图所示的无负载状态下的形状的三维结构部12即可。
即,在缓冲部10仅包含一种单位结构体的情况下,只要所述一种单位结构体包含如图所示的三维结构部12即可,此时的三维结构部12的数量既可仅为一个,也可为多个。在三维结构部12的数量为多个的情况下,只要多个三维结构部12沿着所述的X轴方向、Y轴方向以及Z轴方向中的至少一方向反复配置即可。
而且,在缓冲材1包含多种单位结构体的情况下,只要其中的一种单位结构体包含如图所示的三维结构部12即可,此时的三维结构部12的数量既可仅为一个,也可为多个。在三维结构部12的数量为多个的情况下,只要多个三维结构部12沿着所述的X轴方向、Y轴方向以及Z轴方向中的至少一方向将其他种类的单位结构体夹在中间或者不夹着其他种类的单位结构体而反复配置即可。
另外,缓冲材1除了缓冲部10以外,也可进而包含后述的支撑部20(参照图12等)或固定用壁部30(参照图12等)、加强部40、加强部40'、加强部40"(参照图13等)、延伸设置部50(参照图18)等。此时,这些部位与所述的缓冲部10邻接地设置。
缓冲材1的制造方法并不特别限制于此,缓冲材1例如可通过使用三维层叠造形装置的造形来制造。
作为缓冲材1的材质,只要是富有弹性力的材料,则基本上为任何材料皆可,但优选树脂材料或橡胶材料。更具体而言,在将缓冲材1设为树脂制的情况下,例如可采用聚烯烃树脂、乙烯-乙酸乙酯共聚物(Ethylene Vinyl Acetate,EVA)、聚酰胺系热塑性弹性体(热塑性聚酰胺(Thermoplastic Polyamide,TPA)、热塑性聚酰胺弹性体(ThermoplasticPolyamide Elastomer,TPAE))、热塑性聚氨基甲酸酯(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s,TPU)、聚酯系热塑性弹性体(Thermoplastic Polyester Elastomer,TPEE)。另一方面,在将缓冲材1设为橡胶制的情况下,例如可采用丁二烯橡胶。
缓冲材1也可包含聚合物组合物。此时,作为包含在聚合物组合物中的聚合物,例如可列举烯烃系弹性体或烯烃系树脂等烯烃系聚合物。作为烯烃系聚合物,例如可列举聚乙烯(例如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inear Low Density Polyethylene,LLDPE)、高密度聚乙烯(High Density Polyethylene,HDPE)等)、聚丙烯、乙烯-丙烯共聚物、丙烯-1-己烯共聚物、丙烯-4-甲基-1-戊烯共聚物、丙烯-1-丁烯共聚物、乙烯-1-己烯共聚物、乙烯-4-甲基-戊烯共聚物、乙烯-1-丁烯共聚物、1-丁烯-1-己烯共聚物、1-丁烯-4-甲基-戊烯、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乙烯-甲基丙烯酸乙酯共聚物、乙烯-甲基丙烯酸丁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丁酯共聚物、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丙烯-甲基丙烯酸乙酯共聚物、丙烯-甲基丙烯酸丁酯共聚物、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丙烯-丙烯酸丁酯共聚物、乙烯-乙酸乙酯共聚物(EVA)、丙烯-乙酸乙酯共聚物的聚烯烃等。
而且,所述聚合物例如也可为酰胺系弹性体或酰胺系树脂等的酰胺系聚合物。作为酰胺系聚合物,例如可列举聚酰胺6、聚酰胺11、聚酰胺12、聚酰胺66、聚酰胺610等。
而且,所述聚合物例如也可为酯系弹性体或酯系树脂等的酯系聚合物。作为酯系聚合物,例如可列举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等。
而且,所述聚合物例如也可为氨基甲酸酯系弹性体或氨基甲酸酯系树脂等的氨基甲酸酯系聚合物。作为氨基甲酸酯系聚合物,例如可列举聚酯系聚氨基甲酸酯、聚醚系聚氨基甲酸酯等。
而且,所述聚合物例如也可为苯乙烯系弹性体或苯乙烯系树脂等的苯乙烯系聚合物。作为苯乙烯系弹性体,可列举苯乙烯-乙烯-丁烯共聚物(Styrene-Ethylene-Butylene,SEB)、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Styrene-Butadiene-Styrene,SBS)、SBS的氢化物(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共聚物(Styrene-Ethylene-Butylene-Styrene,SEBS))、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共聚物(Styrene-Isoprene-Styrene,SIS)、SIS的氢化物(苯乙烯-乙烯-丙烯-苯乙烯共聚物(Styrene-Ethylene-Propylene-Styrene,SEPS))、苯乙烯-异丁烯-苯乙烯共聚物(Styrene-Isobutylene-Styrene,SIBS)、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丁二烯(Styrene-Butadiene-Styrene-Butadiene,SBSB)、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Styrene-Butadiene-Styrene-Butadiene-Styrene,SBSBS)等。作为苯乙烯系树脂,例如可列举聚苯乙烯、丙烯腈苯乙烯树脂(Acrylonitrile Styrene,A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树脂(Acrylonitrile Butadiene Styrene,ABS)等。
而且,所述聚合物例如也可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的丙烯系聚合物、氨基甲酸酯系丙烯聚合物、聚酯系丙烯聚合物、聚醚系丙烯聚合物、聚碳酸酯系丙烯聚合物、环氧系丙烯聚合物、共轭二烯聚合物系丙烯聚合物及其氢化物、氨基甲酸酯系甲基丙烯聚合物、聚酯系甲基丙烯聚合物、聚醚系甲基丙烯聚合物、聚碳酸酯系甲基丙烯聚合物、环氧系甲基丙烯聚合物、共轭二烯聚合物系甲基丙烯聚合物及其氢化物、聚氯乙烯系树脂、硅酮系弹性体、丁二烯橡胶(Butadiene Rubber,BR)、异戊二烯橡胶(Isoprene Rubber,IR)、氯丁二烯橡胶(Chloroprene Rubber,CR)、天然橡胶(Natural Rubber,NR)、苯乙烯丁二烯橡胶(StyreneButadiene Rubber,SBR)、丁腈橡胶(Nitrile Butadiene Rubber,NBR)、丁基橡胶(ButylRubber,IIR)等。
以上说明的缓冲材1为缓冲性能优异者。以下,关于此点,基于本发明人所进行的第一验证测试的结果来详细说明。
图4A是比较例1的缓冲材的立体图,图4B是表示对所述比较例1的缓冲材的缓冲性能进行模拟的结果的图表。而且,图5A是结构例1的缓冲材的立体图,图5B是表示对所述结构例1的缓冲材的缓冲性能进行模拟的结果的图表。
第一验证测试中,分别具体地设计比较例1以及结构例1的缓冲材的模型,设想沿着规定方向对这些模型施加有外力的情况,关于此时的行为,通过模拟来各别地进行分析。更具体而言,关于这些模型分别获得所谓的载荷-位移曲线。
此处,如图4A所示,比较例1的缓冲材1X具有在所述无负载状态下的形状是通过下述方式而获得的形状的三维结构部12X,即,使成为基准的所述缓冲材1'的正六面体形状的单位空间S'仅在Z轴方向上延伸,由此来形状变化为长方体形状的单位空间的情况下,以追随于此的方式来使单位结构体U'发生形状变化。另一方面,结构例1的缓冲材1A与所述的缓冲材1同样地,具有在所述无负载状态下的形状是通过下述方式而获得的形状的三维结构部12A,即,在使成为基准的所述的缓冲材1'的正六面体形状的单位空间S'形状变化为梯形状空间的情况下,以追随于此的方式来使单位结构体U'发生形状变化。
更详细而言,比较例1的缓冲材1X是将作为单位结构体的三维结构部12X的X轴方向以及Y轴方向的尺寸分别设为10mm,并且将所述三维结构部12X的Z轴方向的尺寸设为20mm者。另外,三维结构部12X的壁11的厚度设为1.52mm,其材质设想弹性率为7.1MPa的氨基甲酸酯系丙烯聚合物。
另一方面,结构例1的缓冲材1A是将作为单位结构体的三维结构部12A的X轴方向以及Z轴方向的尺寸分别设为10mm以及20mm,将所述三维结构部12A的图1A中所示的长度LT、长度LB分别设为10mm以及20mm者。另外,三维结构部12A的壁11的厚度设为2.32mm,其材质设想弹性率为7.1MPa的氨基甲酸酯系丙烯聚合物。
而且,对比较例1以及结构例1的缓冲材1X、缓冲材1A施加的外力的方向设为垂直方向(即,Z轴方向)与倾斜方向(即,与X轴方向正交且与Y轴方向及Z轴方向这两者交叉的方向)。另外,图4A以及图5A中,例示性地图示了沿着X轴方向分别排列有四个三维结构部12X、12A的状态。
如图4B所示,比较例1的缓冲材1X具有下述性质,即,在沿垂直方向施加有外力的情况以及沿倾斜方向施加有外力的情况这两种情况下,在压缩位移达到某值的时间点,载荷急剧下降。此性质在考虑作为缓冲材的一般用途的情况下未必优选,例如在将所述缓冲材1X适用于鞋底的情况下,穿着感有可能受损。
另一方面,如图5B所示,结构例1的缓冲材1A具有下述性质,即,在沿垂直方向施加有外力的情况以及沿倾斜方向施加有外力的情况这两种情况下,载荷逐渐增加。所述性质在考虑作为缓冲材的一般用途的情况下理想,在从外部施加的载荷增加的过程中,缓冲材将稳定地位移,因此例如若将所述缓冲材1A适用于鞋底,便可制成穿着感格外优异的鞋。
因此,通过采用所述的缓冲材1,可制成能够用于各种用途的缓冲性能优异的缓冲材。另外,在像所述的结构例1的缓冲材1A那样将三维结构部配置成列状的情况下,优选的是,在多个三维结构部的各自中企图发挥缓冲功能的方向(即Z轴方向)是彼此大致平行地配置。
图6A是结构例2的缓冲材的立体图,图6B以及图6C分别是沿着图6A中所示的箭头VIB以及箭头VIC方向来观察图6A所示的缓冲材的正面图以及左侧面图。以下,参照这些图6A至图6C来说明结构例2的缓冲材1B。
如图6A至图6C所示,结构例2的缓冲材1B包含两种三维结构部12A、12B来作为单位结构体。这两种三维结构部12A、12B均与所述的缓冲材1同样,在所述无负载状态下的形状是通过下述方式而获得的形状,即,在使成为基准的所述的缓冲材1'的正六面体形状的单位空间S'形状变化为梯形状空间的情况下,以追随于此的方式来使单位结构体U'发生形状变化,但关于其中的三维结构部12B,其梯形状的形状在Z轴方向上与三维结构部12A的形状发生了反转。另外,三维结构部12A与所述的结构例1的缓冲材1A所包括的三维结构部12A相同。
此处,结构例2的缓冲材1B中,三维结构部12A、三维结构部12B分别沿着X轴方向而排列有四个,由此来形成列,这些排列成两列的三维结构部12A、三维结构部12B在Y轴方向上呈行状配置。另外,在像这样排列的情况下,当沿着X轴方向观察时,缓冲材1B的外形为大致平行四边形(参照图6B)。
像这样构成的缓冲材1B中,也与所述的缓冲材1同样,可制成能够用于各种用途的缓冲性能优异的缓冲材。另外,在像这样将三维结构部配置成矩阵状的情况下,优选的是,多个三维结构部的各自中企图发挥缓冲功能的方向(即Z轴方向)是彼此大致平行地配置。
图7A是结构例3的缓冲材的立体图,图7B以及图7C分别是沿着图7A中所示的箭头VIIB以及箭头VIIC方向来观察图7A所示的缓冲材的正面图以及左侧面图。以下,参照这些图7A至图7C来说明结构例3的缓冲材1C。
如图7A至图7C所示,结构例3的缓冲材1C包含两种三维结构部12A、12M来作为单位结构体。其中的三维结构部12A与所述的缓冲材1同样,在所述无负载状态下的形状是通过下述方式而获得的形状,即,在使成为基准的所述的缓冲材1'的正六面体形状的单位空间S'形状变化为梯形状空间的情况下,以追随于此的方式来使单位结构体U'发生形状变化,剩余的三维结构部12M与所述的缓冲材1不同,在所述无负载状态下的形状是通过下述方式而获得的形状,即,在使成为基准的所述的缓冲材1'的正六面体形状的单位空间S'形状变化为扁平的长方体形状的单位空间的情况下,以追随于此的方式来使单位结构体U'发生形状变化。另外,三维结构部12A与所述的结构例1的缓冲材1A所包括的三维结构部12A相同。
此处,结构例3的缓冲材1C中,三维结构部12A、三维结构部12M分别沿着X轴方向排列有四个,由此来形成列,且在包含三维结构部12A的两个列之间配置包含三维结构部12M的一个列,由此,这些排列成三列的三维结构部12A、三维结构部12M在Y轴方向上呈行状配置。另外,在像这样排列的情况下,当沿着X轴方向观察时,缓冲材1C的外形整体上为大致梯形(参照图7B)。
像这样构成的缓冲材1C中,也与所述的缓冲材1同样,可制成能够用于各种用途的缓冲性能优异的缓冲材。另外,在像这样将三维结构部配置成矩阵状的情况下,优选的是,多个三维结构部的各自中企图发挥缓冲功能的方向(即Z轴方向)是彼此大致平行地配置。
另外,以上例示了下述情况进行了说明,即,三维结构部12、三维结构部12A在无负载状态下的形状是通过下述方式获得的形状,即,在使成为基准的缓冲材1'的正六面体形状的单位空间S'通过使所述三组相向面中的位于Y轴方向上的一组相向面B1、B2中所含的面各自倾斜而形状变化为梯形状空间的情况下,以追随于此的方式来使单位结构体U'发生形状变化,但也可对其进行适当变更。
例如,三维结构部在无负载状态下的形状也可设为通过下述方式获得的形状,即,使成为基准的缓冲材1'的正六面体形状的单位空间S'通过不仅使所述三组相向面中的位于Y轴方向上的一组相向面B1、B2中所含的面,还使位于X轴方向上的一组相向面A1、A2中所含的面各自倾斜而形状变化为梯形状空间的情况下,以追随于此的方式来使单位结构体U'发生形状变化,进而,除此以外,还可设为通过下述方式获得的形状,即,在对于位于Z轴方向上的一组相向面C1、C2,通过使其稍许倾斜或者弯曲而形状变化为大致梯形状空间的情况下,以追随于此的方式来使单位结构体U'发生形状变化。
在设为所述的任一形状的三维结构部的情况下,均与所述的缓冲材1同样,可制成能够用于各种用途的缓冲性能优异的缓冲材。
<实施方式的鞋底以及鞋>
图8是实施方式的鞋底以及鞋的立体图。图9以及图10分别是从外脚侧以及内脚侧观察图8所示的鞋底时的侧面图。而且,图11是表示图8所示的鞋底中的缓冲材的配设位置的示意平面图。首先,参照这些图8至图11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鞋底110以及包括此鞋底的鞋100的概略结构。
如图8所示,鞋100包括鞋底110与鞋帮120。鞋底110是覆盖脚的脚掌的构件,具有大致扁平的形状。鞋帮120具有至少覆盖所插入的脚背侧的部分的整体的形状,位于鞋底110的上方。
鞋帮120具有鞋帮本体121、鞋舌(shoe Tongue)122与鞋带(shoelace)123。其中,鞋舌122以及鞋带123均被固定或安装于鞋帮本体121。
在鞋帮本体121的上部,设有使脚踝的上部与脚背的一部分露出的上侧开口部。另一方面,在鞋帮本体121的下部,作为一例,设有由鞋底110所覆盖的下侧开口部,作为另一例,通过对所述鞋帮本体121的下端进行袋缝等而形成底部。
鞋舌122通过缝制、熔接或者粘合或它们的组合等而固定于鞋帮本体121,以覆盖设在鞋帮本体121的上侧开口部中的、使脚背的一部分露出的部分。作为鞋帮本体121以及鞋舌122,例如使用梭织物或针织物、无纺布、合成皮革、树脂等,在尤其要求透气性或轻量性的鞋中,利用将聚酯线编织而成的双层罗素(Double Russell)经编织物。
鞋带123包含带状构件,插通至设在所述上侧开口部的周缘的多个孔部,所述带状构件用于使设在鞋帮本体121的使脚背的一部分露出的上侧开口部的周缘在足宽方向上彼此拉靠。通过在脚已插入至鞋帮本体121的状态下紧固所述鞋带123,从而能够使鞋帮本体121紧贴脚。
如图8至图11所示,鞋底110具有作为底本体的内底111以及外底112与缓冲材1D1~缓冲材1D3。
内底111具有上表面、下表面以及连接这些上表面及下表面的侧面,构成鞋底110的上部侧的部分。内底111的上表面接合于鞋帮120。
内底111优选具有适度的强度且缓冲性也优异,根据所述观点,内底111例如可包含树脂制或橡胶制的构件,尤佳为包含聚烯烃树脂、乙烯-乙酸乙酯共聚物(EVA)、聚酰胺系热塑性弹性体(TPA、TPAE)、热塑性聚氨基甲酸酯(TPU)、聚酯系热塑性弹性体(TPEE)等的发泡材或非发泡材。
外底112具有上表面以及作为触地面112a的下表面,构成鞋底110的下部侧的部分。外底112主要接合于内底111。
外底112优选耐磨损性或抓地性优异,根据所述观点,作为外底112,例如可采用橡胶制。另外,对于外底112的下表面即触地面112a,基于提高抓地性的观点,也可赋予有鞋底花纹(tread pattern)。
缓冲材1D1~缓冲材1D3被配置成,在与包含内底111及外底112的底本体的厚度方向(Z轴方向)交叉的方向上,与内底111排列,更具体而言,被配设在设于内底111的规定位置的切口部。由此,缓冲材1D1~缓冲材1D3在底本体的厚度方向上由内底111与外底112予以包夹。如后所述,缓冲材1D1~缓冲材1D3通过粘合剂接合于内底111以及外底112,其一部分以在鞋底110的周面上露出的方式而设置。
如图9至图11所示,鞋底110在俯视的状态下沿着与穿着者的脚的脚长方向一致的方向即前后方向(图9以及图10的图中为左右方向,图11的图中为上下方向)而划分为前足部R1、中足部R2以及后足部R3,所述前足部R1支撑穿着者的脚的脚趾部以及踩踏部,所述中足部R2支撑穿着者的脚的足弓部,所述后足部R3支撑穿着者的脚的跟部。
此处,在以鞋底110的前方侧末端为基准,将距所述前方侧末端相当于鞋底110的前后方向尺寸的40%尺寸的位置设为第一边界位置,将距所述前方侧末端相当于鞋底110的前后方向尺寸的80%尺寸的位置设为第二边界位置的情况下,前足部R1相当于沿着前后方向而包含在前方侧末端与第一边界位置之间的部分,中足部R2相当于沿着前后方向而包含在第一边界位置与第二边界位置之间的部分,后足部R3相当于沿着前后方向而包含在第二边界位置与鞋底的后方侧末端之间的部分。
而且,如图11所示,鞋底110在俯视的状态下沿着与穿着者的脚的足宽方向一致的方向即左右方向(图中为左右方向)而划分为内脚侧的部分(图中所示的S1侧的部分)与外脚侧的部分(图中所示的S2侧的部分),所述内脚侧的部分为脚中的解剖学正位的正中侧(即接近正中的一侧),所述外脚侧的部分是脚中的解剖学正位的与正中侧为相反侧(即远离正中的一侧)。
如图8至图11所示,内底111以从前足部R1经由中足部R2到达后足部R3的方式而沿着前后方向延伸。外底112包含:以跨及前足部R1与中足部R2的前后方向上的前方侧位置的方式而配置的部分;以及以跨及中足部R2的前后方向上的后方侧位置与后足部R3的方式而配置的部分。
缓冲材1D1是以跨及中足部R2的靠后足部R3的部分与后足部R3的方式,沿着鞋底110的外脚侧的缘部而设置。缓冲材1D2是以跨及中足部R2的靠后足部R3的部分与后足部R3的方式,沿着鞋底110的内脚侧的缘部而设置。缓冲材1D3是以跨及前足部R1的靠中足部R2的部分与中足部R2的靠前足部R1的部分的方式,沿着鞋底110的外脚侧的缘部而设置。
图12是图8所示的鞋底所包括的缓冲材的立体图,图13是图12中所示的区域XIII的放大图。接下来,参照这些图12以及图13来说明缓冲材1D1~缓冲材1D3的详细结构。
如图12以及图13所示,缓冲材1D1~缓冲材1D3均具有遵循所述的缓冲材1的结构,包含缓冲部10。缓冲部10具有由通过并行的一对曲面来规定外形的壁11所形成的立体形状,包含多个作为单位结构体的三维结构部12。
这些多个三维结构部12各自具有通过下述方式而获得的形状,即,在使成为基准的缓冲材1'的正六面体形状的单位空间S'(参照图1A)形状变化为梯形状空间的情况下,以追随于此的方式来使单位结构体U'发生形状变化。另外,在缓冲材1D1~缓冲材1D3的各自中,多个三维结构部12在沿着鞋底110的缘部的方向上排列成一列而设。
此处,多个三维结构部12各自设置成,企图发挥缓冲功能的方向(即Z轴方向)均朝向与外底112的触地面112a正交的方向。通过像这样构成,在着地时从脚掌以及地面对鞋底110赋予的载荷通过包含所述三维结构部12的缓冲部10以大的位移量发生变形而被吸收,从鞋底110对脚掌施加的载荷减少,从而可获得高缓冲性能。
缓冲材1D1~缓冲材1D3除了所述的缓冲部10以外,还分别包含支撑部20与固定用壁部30。支撑部20以及固定用壁部30均构成为板状,且与缓冲部10邻接地和所述缓冲部10一体设置。即,缓冲材1D1~缓冲材1D3包含缓冲部10、支撑部20以及固定用壁部30以连续地连接的方式而形成的单个构件。
支撑部20是以位于缓冲材1D1~缓冲材1D3中的多个三维结构部12各自企图发挥缓冲功能的方向(即Z轴方向)上的方式而设,且包含:上侧支撑部21,从缓冲部10观察为鞋帮120所处的一侧;以及下侧支撑部22,从缓冲部10观察为外底112所处的一侧。由此,缓冲部10被这些上侧支撑部21与下侧支撑部22予以包夹地设置。
在上侧支撑部21设有多个贯穿孔21a。这些多个贯穿孔21a是与多个三维结构部12各自具有的、位于上侧支撑部21侧的端面的开口部13分别对应地连通。另一方面,在下侧支撑部22,也设有多个贯穿孔22a(参照图14A)。这些多个贯穿孔22a是与多个三维结构部12各自具有的、位于下侧支撑部22侧的端面的开口部13分别对应地连通。
固定用壁部30是以位于与缓冲材1D1~缓冲材1D3中的多个三维结构部12各自企图发挥缓冲功能的方向(即Z轴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方式而设,更具体而言,被设在缓冲材1D1~缓冲材1D3中的、在鞋底110的周面上露出的部分以外的部分。由此,缓冲部10的所述周面中的位于内底111侧的端面由所述固定用壁部30予以覆盖。
固定用壁部30具有所述露出表面即第二相向面31。而且,在固定用壁部30设有多个贯穿孔32。这些多个贯穿孔32包含与多个三维结构部12各自具有的、位于固定用壁部30侧的端面的开口部13分别对应地连通的贯穿孔。而且,这些多个贯穿孔32还包含多个不与所述的开口部13对应,而与围绕三维结构部12周围的空间连通的贯穿孔(关于此贯穿孔32将在后文详述)。
设在这些上侧支撑部21、下侧支撑部22以及固定用壁部30的多个贯穿孔21a、22a、32主要是在使用所述的三维层叠造形法来制造缓冲材1D1~缓冲材1D3时,成为用于在所述制造时排出未固化树脂的排出口。即,这些贯穿孔21a、22a、32与缓冲部10的三维结构部12的内部空间以及围绕三维结构部12周围的空间连通,由此,在制造时能够经由这些贯穿孔21a、22a、32来排出未固化树脂,从而以高尺寸精度对所期望的形状的缓冲部10进行造形。
所述的上侧支撑部21以及固定用壁部30均为相对于内底111而固定的部位,所述的下侧支撑部22是相对于外底112而固定的部位。即,如上所述,包含多个三维结构部12的缓冲部10具有几何学的壁结构,因此在将其直接通过粘合而固定至内底111或外底112的情况下,这些多个三维结构部12的变形会受到阻碍,从而无法获得所期望的缓冲性能。
关于此点,通过对缓冲部10一体地设置这些上侧支撑部21、下侧支撑部22以及固定用壁部30,从而既能抑制多个三维结构部12的变形受到阻碍的情况,又能将缓冲材1D1~缓冲材1D3通过粘合而固定至内底111或外底112,从而能够获得所期望的缓冲性能。
图14A以及图14B是图8所示的鞋底的局部剖面图。接下来,参照这些图14A以及图14B来详细说明本实施方式的鞋底110中的缓冲材1D1~缓冲材1D3的组装结构。另外,图14A以及图14B中,代表性地图示了缓冲材1D1的组装结构,但缓冲材1D2、缓冲材1D3的组装结构也同样。
此处,图14A是包含所述的与多个三维结构部12各自具有的、位于固定用壁部30侧的端面的开口部13分别对应地连通的贯穿孔32(图中,特别用符号32(13)表示了此贯穿孔)的部分的鞋底110的剖面图。另一方面,图14B是包含所述的与围绕三维结构部12周围的空间连通的贯穿孔32(图中,单纯地用符号32表示了此贯穿孔)的部分的鞋底110的剖面图。
如图14A以及图14B所示,缓冲材1D1经由粘合剂层113而被固定于内底111以及外底112。具体而言,缓冲材1D1的所述上侧支撑部21经由粘合剂层113而接合于设在内底111的切口部的上部侧的壁面,所述固定用壁部30经由粘合剂层113而接合于设在内底111的切口部的侧部侧的壁面。而且,缓冲材1D1的所述下侧支撑部22经由粘合剂层113而接合于外底112的上表面。
更详细而言,内底111的切口部的上部侧的壁面与上侧支撑部21的上表面均构成为大致平面状,通过粘合剂层113粘合于这些面彼此,从而在此部分,缓冲材1D1与内底111得以固定。而且,如图14A所示,如上所述,在上侧支撑部21设有多个贯穿孔21a,粘合剂层113的一部分进入这些多个贯穿孔21a。由此,通过粘合面积的增大与一种锚固效果,实现此部分的接合强度的增大。
而且,外底112的上表面与下侧支撑部22的下表面均构成为大致平面状,通过粘合剂层113粘合于这些面彼此,从而在此部分,缓冲材1D1与外底112得以固定。而且,如图14A所示,如上所述,在下侧支撑部22设有多个贯穿孔22a,粘合剂层113的一部分进入这些多个贯穿孔22a。由此,通过粘合面积的增大与一种锚固效果,实现此部分的接合强度的增大。
进而,内底111的切口部的侧部侧的壁面即第一相向面111a与固定用壁部30的外表面即第二相向面31均构成为大致平面状,通过粘合剂层113粘合于这些面彼此,从而在此部分,缓冲材1D1与内底111得以固定。而且,如图14A所示,如上所述,在固定用壁部30设有多个贯穿孔32(13),粘合剂层113的一部分进入多个贯穿孔32(13)。除此以外,如图14B所示,如上所述,在固定用壁部30还设有多个贯穿孔32,粘合剂层113的一部分也进入这些多个贯穿孔32(13)。由此,通过粘合面积的增大与一种锚固效果,实现此部分的接合强度的增大。
根据以上所述,上侧支撑部21、下侧支撑部22以及固定用壁部30将被牢固地固定于内底111以及外底112,从而能够有效地抑制缓冲材1D1~缓冲材1D3从内底111或外底112剥落的情况。进而,通过在上侧支撑部21、下侧支撑部22以及固定用壁部30设置多个贯穿孔21a、22a、32,从而实现此部分的接合强度的增大,能够制成耐久性更为优异的鞋底110以及包括此鞋底的鞋100。
此处,如图14A以及图14B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鞋底110中,内底111的切口部的侧部侧的壁面即第一相向面111a是以相对于与触地面112a正交的方向(即,包含内底111及外底112的底本体的厚度方向(Z轴方向))而倾斜的方式设置,更详细而言,以其下端位于底本体的内侧,并且其上端位于底本体的外侧的方式而倾斜地设置。另一方面,缓冲材1D1的固定用壁部30是以所述第二相向面31与第一相向面111a并行的方式,相对于底本体的厚度方向而倾斜地设置。
相对于所述底本体的厚度方向而倾斜的固定用壁部30可通过下述方式来实现其形成,即,缓冲部10中所含的多个三维结构部12各自包含如上所述的将梯形状空间设为单位空间S的单位结构体,并且以这些多个三维结构部12的所述的倾斜端部分别连接于固定用壁部30的方式,将多个三维结构部12沿着所述固定用壁部30而排列配置成列状。
这样,内底111与缓冲材1D1的边界部相对于底本体的厚度方向而倾斜,由此,跟以与底本体的厚度方向平行的方式来设置缓冲材1D1的固定用壁部30的情况相比,能够显著降低此部分的底本体的厚度方向上的刚性。
因此,通过像这样构成,从而能够有效地抑制在内底111与缓冲材1D1的边界部刚性变得比周围高的情况,能够制成优异的穿着感的鞋底110以及包括此鞋底的鞋100。
此处,如图12至图14B(尤其是图13与图14A及图14B)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鞋底110中,缓冲材1D1~缓冲材1D3除了所述的缓冲部10、上侧支撑部21、下侧支撑部22以及固定用壁部30以外,还包含加强部40、加强部40'、加强部40"。
更详细而言,在鞋底110中,当沿着与触地面112a正交的方向即底本体的厚度方向(即,图中所示的Z方向)观察时,下侧支撑部22具有比三维结构部12的所述下侧支撑部22侧的端部更靠外侧突出的突出区域。所述突出区域成为在即便不进行任何处置的情况下,刚性也比周围极端小的部分,会因被施加外力而容易变形,作为结果,也有可能因反复使用等导致此部分相对提前发生破损。
关于此点,本实施方式的鞋底110中,如图13以及图14A所示,为了抑制突出区域中的下侧支撑部22的变形,以连结三维结构部12的下侧支撑部22侧的靠端部的部分与相当于所述突出区域的部分的下侧支撑部22的方式而设有加强部40。所述加强部40是通过嵌入围绕三维结构部12周围的空间的一部分而形成,通过形成所述加强部40,此部分的刚性提高,能够抑制相当于突出区域的部分的下侧支撑部22过度变形。
因此,通过采用所述结构,能够制成耐久性优异的鞋底110以及包括此鞋底的鞋100。另外,所述加强部40还附属地具有抑制缓冲部10过度压缩变形的功能,因此,在采用所述结构的情况下,能够制成在此点上耐久性也优异的鞋底110以及包括此鞋底的鞋100。
另一方面,如图13以及图14A所示,加强部40'是以连结三维结构部12的上侧支撑部21侧的靠端部的部分与上侧支撑部21的方式而设。所述加强部40'也与所述的加强部40同样,是通过嵌入围绕三维结构部12周围的空间的一部分而形成。在像这样构成的情况下,能够抑制缓冲部10过度压缩变形,从而能够制成耐久性优异的鞋底110以及包括此鞋底的鞋100。
进而,如图13以及图14B所示,加强部40"是以将相邻的三维结构部12彼此连结的方式,通过嵌入围绕三维结构部12周围的空间的一部分而形成。在像这样构成的情况下,尤其在沿着与触地面112a平行的方向而对缓冲材1D1施加有外力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缓冲材1D1过度压缩变形,从而能够制成耐久性优异的鞋底110以及包括此鞋底的鞋100。
图15A以及图15B分别是表示比较例2以及实施例的鞋底的模拟模型的立体图,图16是表示对这些比较例2以及实施例的鞋底的缓冲性能进行模拟的结果的图表。接下来,参照这些图15A至图16来详细说明第二验证测试,所述第二验证测试是本发明人为了确认通过使所述的固定用壁部30相对于底本体的厚度方向来倾斜所获得的效果而进行。
第二验证测试中,分别具体地制作比较例2以及实施例的鞋底的模拟模型,设想沿着规定方向对这些模拟模型施加有外力的情况,关于此时的行为,通过模拟来各别地进行分析。更具体而言,关于这些模拟模型,分别获得内底与缓冲材的边界部的所谓载荷-位移曲线。
此处,如图15A所示,在比较例2的鞋底的模拟模型110Y中,使用具有在无负载状态下的形状是通过下述方式而获得的形状的三维结构部12Y的缓冲材1Y,即,使成为基准的所述的缓冲材1'的正六面体形状的单位空间S'在Y轴方向上延伸,进而在Z轴方向上稍许延伸,由此来形状变化为长方体形状的单位空间的情况下,以追随于此的方式来使单位结构体U'发生形状变化。
所述缓冲材1Y包含上侧支撑部21与固定用壁部30,固定用壁部30包含与底本体的厚度方向平行的垂直的壁。由此,设在固定用壁部30的第二相向面31(参照图14A以及图14B)包含与底本体的厚度方向平行的面,伴随于此,内底111的切口部的侧部侧的壁面即第一相向面111a(参照图14A以及图14B)也包含与底本体的厚度方向平行的面。
另一方面,如图15B所示,在实施例的鞋底的模拟模型110A中,与所述的缓冲材1同样,使用具有在无负载状态下的形状是通过下述方式而获得的形状的三维结构部12E,即,在使成为基准的所述的缓冲材1'的正六面体形状的单位空间S'形状变化为梯形状空间的情况下,以追随于此的方式来使单位结构体U'发生形状变化。
所述缓冲材1E包含上侧支撑部21与固定用壁部30,固定用壁部30包含相对于底本体的厚度方向而倾斜的壁。由此,设在固定用壁部30的第二相向面31(参照图14A以及图14B)包含相对于底本体的厚度方向而倾斜的面,伴随于此,内底111的切口部的侧部侧的壁面即第一相向面111a(参照图14A以及图14B)也包含相对于底本体的厚度方向而倾斜的面。
此处,比较例2的鞋底的模拟模型110Y与实施例的模拟模型110A除了所述的点以外,将所有的条件设定为相同。另外,对比较例2以及实施例的鞋底的模拟模型110Y、模拟模型110A施加的外力的方向设为垂直方向(即,Z轴方向)。
如图16所示,若对比较例2的鞋底的模拟模型110Y与实施例的鞋底的模拟模型110A进行比较,则可知的是,在实施例的鞋底的模拟模型110A中,内底111与缓冲材1Y、缓冲材1E的边界部的刚性低于比较例2的鞋底的模拟模型110Y。
因此,若基于第二验证测试的结果,则可以说,在实验上也确认了:通过设为本实施方式的鞋底110以及包括此鞋底的鞋100,可实现穿着感与缓冲性能的兼顾。
<第一变形例>
图17是第一变形例的鞋底所包括的缓冲材的立体图。以下,参照所述图17来说明基于所述的本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的鞋底所包括的缓冲材1D1'。另外,所述缓冲材1D1'取代所述的本实施方式的鞋底110所包括的缓冲材1D1而配设在所述鞋底110中。
如图17所示,本变形例的鞋底所包括的缓冲材1D1'若与所述的本实施方式的鞋底110所包括的缓冲材1D1相比较,则不同之处仅在于未设有加强部40、加强部40'、加强部40"。即,缓冲材1D1'中,仅具有包含多个三维结构部12的缓冲部10、作为支撑部20的上侧支撑部21及下侧支撑部22、以及固定用壁部30。
在像这样构成的情况下,也能获得遵循在设为所述的本实施方式的鞋底110以及包括此鞋底的鞋100时所获得的效果的效果,能够有效地抑制在内底111与缓冲材1D1'的边界部刚性比周围高的情况,由此,能够制成穿着感优异的鞋底以及包括此鞋底的鞋。
<第二变形例>
图18是第二变形例的鞋底所包括的缓冲材的立体图。以下,参照所述图18来说明基于所述的本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的鞋底所包括的缓冲材1D1"。另外,所述缓冲材1D1"取代所述的本实施方式的鞋底110所包括的缓冲材1D1而配设在所述鞋底110中。
如图18所示,本变形例的鞋底所包括的缓冲材1D1"若与所述的第一变形例的鞋底所包括的缓冲材1D1'相比较,则不同之处仅在于设有延伸设置部50。具体而言,延伸设置部50具有板状的形状,是从下侧支撑部22与固定用壁部30的连接部,沿着下侧支撑部22的延伸方向以超过固定用壁部30的方式而延伸设置。
延伸设置部50是用于增大缓冲材1D1"相对于内底111及外底112的接合面积的部位,通过设置所述延伸设置部50,缓冲材1D1"相对于内底111以及外底112而牢固地接合。
因此,在像这样构成的情况下,能获得遵循在设为所述的本实施方式的鞋底110以及包括此鞋底的鞋100时所获得的效果的效果,能够有效地抑制在内底111与缓冲材1D1"的边界部刚性比周围高的情况,由此,不仅能够制成穿着感优异的鞋底以及包括此鞋底的鞋,进而能够制成耐久性优异的鞋底以及包括此鞋底的鞋。
<实施方式等中的公开内容的概括>
将所述的实施方式以及实施例及它们的变形例中公开的特征结构概括如下。
依据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的鞋底包括:底本体,设有触地面,并且将与所述触地面正交的方向设为厚度方向;以及缓冲材,被组装至所述底本体。所述底本体至少包含内底,所述缓冲材是以在与所述厚度方向交叉的方向上与所述内底排列的方式而配置。所述内底具有第一相向面,所述第一相向面在与所述厚度方向交叉的方向上与所述缓冲材相向,并且相对于所述厚度方向而倾斜,所述缓冲材包含:缓冲部,具有由通过并行的一对曲面来规定外形的壁所形成的立体形状;以及板状的固定用壁部,从所述缓冲部观察时设在所述第一相向面所处的一侧,并且具有与所述第一相向面相向的第二相向面。所述固定用壁部是以所述第二相向面与所述第一相向面并行的方式相对于所述厚度方向而倾斜地设置。基于所述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的鞋底中,所述第一相向面与所述第二相向面经由粘合剂层而粘合,由此,所述缓冲材被固定于所述内底。
依据所述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的鞋底中,也可为,所述缓冲部包含多个三维结构部,所述三维结构部是通过使以三重周期极小曲面的单位结构为基准而对其赋予厚度的单位结构体发生形状变化而获得,此时也可为,所述三维结构部各自在无负载状态下的形状是通过下述方式获得的形状,即,在使所述单位结构体所占用的正六面体形状的空间即单位空间形状变化为梯形状空间的情况下,以追随于此的方式使所述单位结构体发生形状变化。而且,此时也可为,所述多个三维结构部是以所述多个三维结构部各自具有的倾斜端部连接于所述固定用壁部的方式,沿着所述固定用壁部而排列配置成列状。
依据所述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的鞋底中,也可为,所述三重周期极小曲面为施瓦茨P。
依据所述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的鞋底中,也可为,在所述固定用壁部,设有多个贯穿孔,所述多个贯穿孔将所述缓冲材的内部空间且围绕所述缓冲部的空间与所述第二相向面相连。
依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方式的鞋底包括:底本体,设有触地面,并且将与所述触地面正交的方向设为厚度方向;以及缓冲材,被组装至所述底本体。所述底本体至少包含内底,所述缓冲材是以在与所述厚度方向交叉的方向上与所述内底排列的方式而配置。所述内底具有在与所述厚度方向交叉的方向上与所述缓冲材相向的第一相向面,所述缓冲材包含:缓冲部,具有由通过并行的一对曲面来规定外形的壁所形成的立体形状;以及板状的固定用壁部,从所述缓冲部观察时设在所述第一相向面所处的一侧,并且具有第二相向面,所述第二相向面与所述第一相向面相向,并且与所述第一相向面并行。在所述固定用壁部设有多个贯穿孔,所述多个贯穿孔将所述缓冲材的内部空间且围绕所述缓冲部的空间与所述第二相向面相连。依据所述本公开的另一实施方式的鞋底中,所述第一相向面与所述第二相向面经由粘合剂层而粘合,由此,所述缓冲材被固定于所述内底。
依据所述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的鞋底或依据所述本公开的另一实施方式的鞋底中,也可为,所述缓冲材是沿着所述底本体的周缘而设置。
依据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的鞋包括:依据所述的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的鞋底或依据所述的本公开的另一实施方式的鞋底;以及鞋帮,设在所述鞋底的上方。
<其他实施方式等>
所述的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等中,例示了沿着鞋底的周缘的一部分配设有缓冲材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设置缓冲材的位置并不限定于此,而可适当变更。例如也可沿着鞋底的周缘的整体来配设缓冲材,还可在比鞋底的周缘为内侧的位置配设缓冲材。进而,也可遍及鞋底的整个区域来配设缓冲材。而且,也可根据使用所述鞋的竞技的种类或用途,仅在鞋底的内脚侧的部分以及外脚侧的部分中的任一部分配设缓冲材。进而,缓冲材也可设在内底与鞋帮之间,还可构成为,缓冲材自身兼作外底。此处,在鞋底的整个面设置缓冲材的情况下,也可取代内底而将其整体替换为缓冲材。
而且,所述的实施方式以及所述变形例等中,例示了下述情况进行了说明,即,构成缓冲部的三维结构部是使以施瓦茨P结构的单位结构为基准来对其赋予厚度的单位结构体发生形状变化者,但构成缓冲部的三维结构部除此以外,也可为以施瓦茨P结构的单位结构为基准来对其赋予厚度的单位结构体其自身,还可为以螺旋二十四面体(gyroid)结构或施瓦茨D结构等其他的三重周期极小曲面的单位结构为基准来对其赋予厚度的单位结构体其自身、或者使所述单位结构体发生形状变化者等。
而且,所述的实施方式以及所述变形例等中,例示了将本发明适用于包括鞋舌及鞋带的鞋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也可将本发明适用于不包括它们的鞋(例如包括袜(sock)状鞋帮的鞋等)以及配设在此鞋中的鞋底。
而且,所述的实施方式以及所述变形例等中公开的特征结构可在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相互组合。
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应认为,此次公开的实施方式在所有方面为例示而非限制者。本发明的范围是由权利要求所示,且意图包含与权利要求均等的含义及范围内的所有变更。

Claims (7)

1.一种鞋底,包括:
底本体,设有触地面,并且将与所述触地面正交的方向设为厚度方向;以及
缓冲材,被组装至所述底本体,
所述底本体至少包含内底,
所述缓冲材是以在与所述厚度方向交叉的方向上与所述内底排列的方式而配置,
所述内底具有第一相向面,所述第一相向面在与所述厚度方向交叉的方向上与所述缓冲材相向,并且相对于所述厚度方向而倾斜,
所述缓冲材包含:缓冲部,具有由通过并行的一对曲面来规定外形的壁所形成的立体形状;以及板状的固定用壁部,从所述缓冲部观察时设在所述第一相向面所处的一侧,并且具有与所述第一相向面相向的第二相向面,
所述固定用壁部是以所述第二相向面与所述第一相向面并行的方式相对于所述厚度方向而倾斜地设置,
所述第一相向面与所述第二相向面经由粘合剂层而粘合,由此,所述缓冲材被固定于所述内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底,其中
所述缓冲部包含多个三维结构部,所述三维结构部是通过使以三重周期极小曲面的单位结构为基准而对其赋予厚度的单位结构体发生形状变化而获得,
所述三维结构部各自在无负载状态下的形状是通过下述方式获得的形状,即,在使所述单位结构体所占用的正六面体形状的空间即单位空间形状变化为梯形状空间的情况下,以追随于此的方式使所述单位结构体发生形状变化,
所述多个三维结构部是以所述多个三维结构部各自具有的倾斜端部连接于所述固定用壁部的方式,沿着所述固定用壁部而排列配置成列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鞋底,其中
所述三重周期极小曲面为施瓦茨P。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鞋底,其中
在所述固定用壁部,设有多个贯穿孔,所述多个贯穿孔将所述缓冲材的内部空间且围绕所述缓冲部的空间与所述第二相向面相连。
5.一种鞋底,包括:
底本体,设有触地面,并且将与所述触地面正交的方向设为厚度方向;以及
缓冲材,被组装至所述底本体,
所述底本体至少包含内底,
所述缓冲材是以在与所述厚度方向交叉的方向上与所述内底排列的方式而配置,
所述内底具有在与所述厚度方向交叉的方向上与所述缓冲材相向的第一相向面,
所述缓冲材包含:缓冲部,具有由通过并行的一对曲面来规定外形的壁所形成的立体形状;以及板状的固定用壁部,从所述缓冲部观察时设在所述第一相向面所处的一侧,并且具有第二相向面,所述第二相向面与所述第一相向面相向,并且与所述第一相向面并行,
在所述固定用壁部设有多个贯穿孔,所述多个贯穿孔将所述缓冲材的内部空间且围绕所述缓冲部的空间与所述第二相向面相连,
所述第一相向面与所述第二相向面经由粘合剂层而粘合,由此,所述缓冲材被固定于所述内底。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鞋底,其中
所述缓冲材是沿着所述底本体的周缘而设置。
7.一种鞋,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鞋底;以及
鞋帮,设在所述鞋底的上方。
CN202210708713.8A 2021-06-24 2022-06-22 鞋底以及鞋 Pending CN11551743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105024A JP2023003758A (ja) 2021-06-24 2021-06-24 靴底および靴
JP2021-105024 2021-06-24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517431A true CN115517431A (zh) 2022-12-27

Family

ID=821177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708713.8A Pending CN115517431A (zh) 2021-06-24 2022-06-22 鞋底以及鞋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408878A1 (zh)
EP (1) EP4108116B1 (zh)
JP (1) JP2023003758A (zh)
CN (1) CN115517431A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526892A3 (en) * 1991-08-07 1993-07-21 Reebok International Ltd. Midsole stabilizer
US7399517B2 (en) * 2005-04-19 2008-07-15 I Shing Trade Co., Ltd. Cushion pad for shoes
DE202005017043U1 (de) * 2005-11-02 2007-03-15 Puma Aktiengesellschaft Rudolf Dassler Sport Schuh, insbesondere Sportschuh
US9320316B2 (en) 2013-03-14 2016-04-26 Under Armour, Inc. 3D zonal compression shoe
BR112016029755A2 (pt) 2014-06-23 2017-08-22 Carbon Inc métodos de produção de objetos tridimensionais a partir de materiais tendo múltiplos mecanismos de endurecimento
IL295474A (en) 2015-09-02 2022-10-01 Eloxx Pharmaceuticals Ltd Aminoglycosides for the treatment of genetic diseases
WO2017083697A1 (en) * 2015-11-13 2017-05-18 Nike Innovate C.V. Footwear sole structure
WO2017112653A1 (en) * 2015-12-22 2017-06-29 Carbon, Inc. Dual precursor resin systems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with dual cure resins
WO2017208979A1 (ja) * 2016-06-03 2017-12-07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三次元構造物
CA3040596A1 (en) * 2016-10-17 2018-04-26 9376-4058 Quebec Inc. Helmet, process for designing and manufacturing a helmet and helmet manufactured therefrom
US20180299066A1 (en) * 2017-04-17 2018-10-18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Apparatus for isotropic shell structure unit cells for structural lightweighting
US11071348B2 (en) * 2018-09-20 2021-07-27 Nike, Inc. Footwear sole structure
TWI703939B (zh) * 2019-02-22 2020-09-11 鄭正元 鞋用中底結構及其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20408878A1 (en) 2022-12-29
EP4108116B1 (en) 2024-01-31
EP4108116A1 (en) 2022-12-28
JP2023003758A (ja) 2023-01-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040462B (zh) 鞋底以及鞋
CN107319683B (zh) 具有并入板和室的鞋底结构的鞋类物品
EP1753314B1 (en) Article of footwear incorporating a sole structure with compressible inserts
EP2946681B1 (en) Article of footwear having a sole structure with an articulated midsole and outsole
WO2013074562A2 (en) Footwear having corresponding outsole and midsole shapes
CN116919062A (zh) 鞋及其制造方法
JP2022128504A (ja) 緩衝材、靴底および靴
CN116439468A (zh) 鞋底及鞋子
CN115517431A (zh) 鞋底以及鞋
CN115517429A (zh) 缓冲材、鞋底以及鞋
CN114746668A (zh) 缓冲材、缓冲结构体、鞋底以及鞋
JP2021104278A (ja) 緩衝材、靴底および靴
US20240122296A1 (en) Footwear
JP7470841B1 (ja) ソール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靴
JP2021104277A (ja) 緩衝材、靴底および靴
JP2023152534A (ja) 靴底および靴
CN110678095B (zh) 具有设置用于形成拉胀结构的孔的鞋底结构
CN114947285A (zh)
JP2022101228A (ja) 靴底および靴
CN117338092A (zh) 鞋垫及其制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