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509279A - 电力设备温湿度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电力设备温湿度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509279A
CN115509279A CN202110690310.0A CN202110690310A CN115509279A CN 115509279 A CN115509279 A CN 115509279A CN 202110690310 A CN202110690310 A CN 202110690310A CN 115509279 A CN115509279 A CN 1155092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parameter
equipment
current
humid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69031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叶春晓
张宁
王军
杨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Electrical Apparatus Research Institute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Electrical Apparatus Research Institute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Electrical Apparatus Research Institute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Electrical Apparatus Research Institute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690310.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509279A/zh
Publication of CN1155092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50927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DSYSTEMS FOR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NON-ELECTRIC VARIABLES
    • G05D27/00Simultaneous control of variable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G05D1/00 - G05D25/00
    • G05D27/02Simultaneous control of variable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G05D1/00 - G05D25/00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electric mean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力设备温湿度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及计算机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获取电力设备的电参量信息;在电参量信息位于预设电参量阈值范围以外时,根据电参量信息生成温控执行设备的运行参数调整量;根据运行参数调整量对温控执行设备的当前运行参数进行修正调节,以控制电力设备的温湿度。根据本申请实施例,能够在电参量发生变化时,提前调节温控执行设备,实现电力设备温湿度的提前调节,避免在温湿度已经发生异常时才进行滞后性的调整,实现预测性控制,保障设备正常运行,提升设备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电力设备温湿度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电力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力设备温湿度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力系统朝着大容量、高电压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在日常生活中,电力系统是否能够正常运行,关系到人民生活的稳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在现有的电力系统中,在电网覆盖范围内分布设置的各种电力设备,承担着输配电的任务,因此需要确保这些电力设备能够安全运行。例如电力设备可以是配电柜或配电系统中的其他设备等。然而,电力设备中通常设置有各种电子元件,例如接线母排和电路元器件等,在电力设备运行时,这些电子元件将会通电运行并产生大量热量,从而使得电力设备的环境温度升高。在电力设备的环境温度过高时,容易导致各种电子元件的寿命老化,使用寿命缩短,还会影响电子元件的正常工作,甚至导致元器件的损毁。因此,需要对电力设备的温湿度进行及时调整。
现有的电力设备温湿度调整方式主要是增加电力设备温湿度控制系统,通过传感器检测电力设备的温湿度,并在温度过高时开启风扇鼓风降温,在温度过低时开启加热器加热升温。然而,上述调整方式是在检测到电力设备的温湿度已经发生异常时才进行控制调节,而控制调节过程具备大延时、大滞后的特点,将温湿度调节至正常范围需要消耗大量时间。在这段时间内,电力设备内的电子元件工作在异常温湿度状态下,同样容易引发电子元件的故障。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力设备温湿度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及计算机存储介质,能够解决现有的电力设备温湿度调整滞后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力设备温湿度控制方法,方法包括:
获取电力设备的电参量信息;
在电参量信息位于预设电参量阈值范围以外时,根据电参量信息生成温控执行设备的运行参数调整量;
根据运行参数调整量对温控执行设备的当前运行参数进行修正调节,以控制电力设备的温湿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参量信息为电流参数,根据电参量信息生成温控执行设备的运行参数调整量,包括:
根据电流参数确定其对应的修正区间;
根据电流参数对应的修正区间和预设修正规则确定修正系数;预设修正规则为修正区间与修正系数的对应关系;
生成温控执行设备的运行参数调整量,运行参数调整量包含修正系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获取电力设备的电参量信息之前,还包括:
获取电力设备的当前温度参数;
判断当前温度参数是否位于目标温度的状态维持范围;
在当前温度参数不位于目标温度的状态维持范围时,根据当前温度参数和预设控制策略生成温控执行设备的第一调整量;
根据运行参数调整量对温控执行设备的当前运行参数进行修正调节,包括:
根据运行参数调整量获取修正系数;
根据修正系数对第一调整量进行修正计算,生成温控执行设备的第二调整量;
根据第二调整量对温控执行设备的当前运行参数进行修正调节。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当前温度参数和预设控制策略生成温控执行设备的第一调整量,包括:
根据当前温度参数判断当前温度参数是否位于目标温度的误差调整范围;误差调整范围包含状态维持范围;
在当前温度参数位于目标温度的误差调整范围时,根据预设控制策略生成温控执行设备的第一调整量;
在当前温度参数不位于目标温度的误差调整范围时,将第一调整量设置为温控执行设备的运行参数的最大允许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第二调整量对温控执行设备的当前运行参数进行修正调节之前,还包括:
从数据库中获取电力设备的历史电参量信息;
根据历史电参量信息确定历史用电的总时间和历史用电的异常时间;
根据历史用电的总时间和历史用电的异常时间计算得到历史用电异常比例;
根据历史用电异常比例确定对应的影响因子;
根据第二调整量对温控执行设备的当前运行参数进行修正调节,包括:
根据影响因子和第二调整量生成温控执行设备的第三调整量;
根据第三调整量对温控执行设备的当前运行参数进行修正调节。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历史电参量信息确定历史用电的总时间和历史用电的异常时间,包括:
根据历史电参量信息确定历史用电的总时间中每个统计周期的电流参数;
确定电流参数达到异常电流阈值的统计周期;
将电流参数达到异常电流阈值的统计周期之和作为历史用电的异常时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判断当前温度参数是否位于目标温度的状态维持范围之后,还包括:
在当前温度参数位于目标温度的状态维持范围时,关闭温控执行设备。
在一些实施例中,温控执行设备包括加热设备和鼓风设备,根据运行参数调整量对温控执行设备的当前运行参数进行修正调节,以控制电力设备的温湿度,包括:
在电力设备的当前温度参数低于目标温度的状态维持范围时,根据运行参数调整量对加热设备的加热功率进行修正调节,以使加热设备对电力设备进行加热;
或者,在电力设备的当前温度参数高于目标温度的状态维持范围时,根据运行参数调整量对鼓风设备的鼓风功率进行修正调节,以使鼓风设备对电力设备进行鼓风。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力设备温湿度控制装置,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电力设备的电参量信息;
计算模块,用于在电参量信息位于预设电参量阈值范围以外时,根据电参量信息生成运行参数调整量;
控制模块,用于根据运行参数调整量对温控执行设备的当前运行参数进行修正调节,以控制电力设备的温湿度。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计算机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的电力设备温湿度控制方法。
通常,电力设备在电参量发生较大变化后继续运行容易导致温湿度异常,而且,温湿度异常通常发生在电参量不在预设电参量阈值范围之后。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温湿度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在确定电力设备的电参量信息位于预设电参量阈值范围以外时,即可以根据电参量信息提前生成运行参数调整量,以实现对温控执行设备的运行参数进行修正调节,如此实现通过电力设备的电参数提前调节电力设备温湿度。因而,本申请在电参量发生变化时,提前调节温控执行设备,能够实现电力设备温湿度的提前调节,避免在温湿度已经发生异常时才进行滞后性的调整,实现预测性控制,保障设备正常运行,提升设备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力设备温湿度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力设备温湿度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力设备温湿度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又一实施例中步骤S303的细化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再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力设备温湿度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电力设备温湿度控制装置的示意性框图;
图7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电力设备温湿度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电力设备温湿度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例性实施例,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应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意在解释本申请,而不是限定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在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了通过示出本申请的示例来提供对本申请的更好的理解。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现有技术中,电力设备温湿度调整方式主要是增加电力设备温湿度控制系统,通过传感器检测电力设备的温湿度,并在温度过高时开启风扇鼓风降温,在温度过低时开启加热器加热升温。然而,这种解决方案存在两方面的不足之处:一是增加独立的温湿度控制系统导致装置的成本上升,且需要提供额外的安装空间;二是导致电力设备温度上升的众多因素中,母排温升是其中的重要因素,母排温升通常是在母排电流超过标准阈值并持续运行一段时间后,若温湿度控制系统检测到实际温度值过高以后才进行调节,容易导致调节滞后,从而影响到电力设备中各个元器件的使用寿命,甚至导致元器件因温湿度异常而发生损坏。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力设备温湿度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及计算机存储介质。下面首先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电力设备温湿度控制方法进行介绍。
图1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电力设备温湿度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10,获取电力设备的电参量信息;
S120,在电参量信息位于预设电参量阈值范围以外时,根据电参量信息生成温控执行设备的运行参数调整量;
S130,根据运行参数调整量对温控执行设备的当前运行参数进行修正调节,以控制电力设备的温湿度。
在本实施例中,电力设备温湿度装置可以通过设置在电力设备上的各种传感器检测获取电力设备当前的电参量信息。该传感器可以单独设置在电力设备上,也可以为电力设备上预先设置的电参量检测系统中的传感器。电参量信息可以为电力设备的电流、电压、功率、电能、工作频率以及开关状态中的一个或多个。
在上述S110中,作为一种示例,装置可以每间隔预设的周期获取电力设备的电参量信息。预设的周期可以为用户根据电力设备的运行情况或工作经验进行调整或设置,也可以是固定的时间长度,如1天、1小时、1分钟等。
在上述S120中,在获取到电力设备的电参量信息后,装置可以将该电参量信息与预先设置的电参量阈值范围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确定是否对电力设备的温湿度进行控制。电参量阈值范围为电力设备正常运行时其电参量信息对应的数值区间。在电参量信息的数据大小位于电参量阈值范围以内时,表示电力设备的各个电参量处于正常范围内,电力设备处于正常运行状态,此时装置可以不对电力设备进行温湿度控制。而在电参量信息的数据大小位于电参量阈值范围以外时,则表示此时电力设备内的元器件处于异常工作状态,可能会导致电力设备的温湿度发生异常,需要对电力设备的温湿度进行控制调整。可以理解的是,在装置每次获取电参量信息时,若某一段时期内电参量信息的数据大小始终位于电参量阈值范围以内,则装置在这段时期内可以不启动温控执行设备对电力设备的温湿度进行控制调整,直至检测到电参量信息位于预设电参量阈值范围以外。
在电参量信息的数据大小位于电参量阈值范围以外时,表示此时电力设备的电参量发生异常,若电力设备以此状态继续运行下去,有可能会导致电力设备的温湿度发生异常,例如温度过高、过低等。装置可以根据该超出电参量阈值范围的电参量信息生成对应的温控执行设备的运行参数调整量。例如,在当前的电参量高于预设电参量阈值范围时,表示电力设备运行时元器件将会因电参量超过正常范围而导致发热量较大,例如接线母排等在运行一段时间后将会引起电力设备的温度上升,此时可以根据该电参量信息的大小生成运行参数调整量,以调整温控执行设备的运行参数,以在电力设备的温度还未上升时提前通过运行温控执行设备调整温湿度,避免在电力设备温度已经上升后的滞后调整。
作为一个可选实施例,请参照图2,电力设备的电参量信息可以为电流参数,为了在电力设备的电流参数发生异常时,能够对电力设备的温湿度进行预测性调整,步骤S120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121,根据电流参数确定其对应的修正区间;
S122,根据电流参数对应的修正区间和预设修正规则确定修正系数;预设修正规则为修正区间与修正系数的对应关系;
S123,生成温控执行设备的运行参数调整量,运行参数调整量包含修正系数。
在本实施例中,电力设备可以为电力系统中的各个配电柜,装置所采集的电力设备的电参量信息可以为电流参数,例如配电柜的回路电流。装置在获取到电力设备的电流参数后,可以根据电流参数来确定其对应的修正区间。例如,装置中预先存储有相应的预设修正规则,该预设修正规则可以为修正区间与修正系数的对应关系,不同的修正区间可以对应电流参数的不同区间范围,装置在确定电流参数对应的区间范围内后,即可通过预设修正规则确定该区间范围所对应的修正区间。例如,在电力设备为配电柜时,可以根据配电柜的一次侧断路器额定电流值In划分出多个修正区间:
(1)电流参数I1小于等于In的90%;对应的修正系数为0;
(2)电流参数I1大于In的90%并小于In的120%;对应的修正系数为0.4;
(3)电流参数I1以及大于等于In的120%;对应的修正系数为1。
根据获取到的当前配电柜的实际电流参数I1对应的修正区间后,即可确定当前为控制性设备的修正系数,从而生成温控执行设备的运行参数调整量。例如,在获取到电流参数I1小于等于In*90%时,表示此时不需要对温控执行设备的运行参数调整量进行修正;在获取到电流参数I1大于In的90%并小于In的120%时,表示此时需要对温控执行设备的运行参数调整量进行增大40%的修正;在获取到电流参数I1大于等于In*120%时,对应的修正系数为1,则表示需要对初步得到的运行参数增大100%,以得到修正后的运行参数调整量。根据电流参数所对应的不同修正区间,可以得到不同的修正系数,从而根据电流参数的实际大小对运行参数调整量进行准确修正,提升调整量修正的准确性。
在上述S130中,装置可以通过控制温控执行设备运行实现电力设备的温湿度控制。例如,温控执行设备可以包括加热设备和鼓风设备,在装置检测到电参量信息位于预设电参量阈值范围以外时,根据当前实际的电参量信息可以确定在电力设备继续运行后将会导致其温度上升或温度下降,在确定电力设备继续运行会导致温度上升时,可以生成鼓风设备的运行参数调整量,以使鼓风设备通过鼓风降低电力设备的温度。同样地,在确定电力设备继续运行将会导致温度降低时,可以生成加热设备的运行参数调整量,以使加热设备通过加热提升电力设备的温度。加热设备或鼓风设备可以分别通过对应的继电器进行控制,在获取到运行参数调整量以后,可以通过将加热设备或鼓风设备对应的继电器触点闭合,从而启动加热设备或鼓风设备。
通常,电力设备在电参量发生较大变化后继续运行,容易导致温湿度异常。因此,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力设备温湿度控制方法,通过获取电力设备的电参量信息,并判断其是否位于预设电参量阈值范围以外,可以在电参量信息超出阈值范围以外时,确定电力设备在异常的电参量信息状态下继续运行将会导致电力设备的温湿度发生异常,根据该电参量信息生成温控执行设备的运行参数调整量,以在电力设备的温湿度还未发生异常时实现电力设备温湿度的提前调节控制。在电参量发生变化时,提前调节温控执行设备,能够实现电力设备温湿度的提前调节,避免在温湿度已经发生异常时才进行滞后性的调整,实现预测性控制,保障设备正常运行,提升设备的使用寿命。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为了在不需要开启温控执行设备时能够节约电能,请参照图3,步骤S110可以包括:
S301,获取电力设备的当前温度参数;
S302,判断当前温度参数是否位于目标温度的状态维持范围;
S303,在当前温度参数不位于目标温度的状态维持范围时,根据当前温度参数和预设控制策略生成温控执行设备的第一调整量;
相应地,步骤S130可以包括:
S131,根据运行参数调整量获取修正系数;
S132,根据修正系数对第一调整量进行修正计算,生成温控执行设备的第二调整量;
S133,根据第二调整量对温控执行设备的当前运行参数进行修正调节。
在本实施例的S301中,装置可以在获取电力设备的电参量信息前,先获取电力设备的当前温度参数。
在上述S302中,装置内预先存储有目标温度的状态维持范围,装置可以将当前温度参数与目标温度的状态维持范围进行比较,以根据比较结果来确定对应的执行步骤。
在上述S303中,装置可以根据当前温度参数是否位于目标温度的状态维持范围来确定是否运行温控执行设备以调整温湿度。装置获取到电力设备的当前温度参数位于目标温度的状态维持范围以内时,表示此时电力设备的温度为正常运行的温度范围内,不需要通过运行温控执行设备调整电力设备的温湿度。可以理解的是,装置在每间隔一定的周期获取电力设备的当前温度参数时,如果连续多个周期中当前温度参数始终保持在目标温度的状态维持范围以内,则该多个周期内,装置可以不需要控制温控执行设备运行,从而节约温控执行设备运行时所需的电能。直到装置在该多个周期后的下一个周期中获取到电力设备的当前温度参数位于目标温度的状态维持范围以外时,再根据电力设备的电参量信息生成温控执行设备的运行参数调整量以控制电力设备的温湿度。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为了实现温湿度调整的稳定性和快速性,请参照图4,步骤S303可以包括:
S3031,根据当前温度参数判断当前温度参数是否位于目标温度的误差调整范围;误差调整范围包含状态维持范围;
S3032,在当前温度参数位于目标温度的误差调整范围时,根据预设控制策略生成温控执行设备的第一调整量;
S3033,在当前温度参数不位于目标温度的误差调整范围时,将第一调整量设置为温控执行设备的运行参数的最大允许值。
在本实施例中,装置中还可以预先存储目标温度的误差调整范围,该误差调整范围大于状态维持范围。例如,在目标温度为40°时,目标温度的状态维持范围可以为39.5°~40.5°,目标温度的误差调整范围则可以为39°~41°。其中,状态维持范围或者误差调整范围的上限值或下限值均可以单独进行调整。
在上述S3031中,装置可以将当前温度参数与预先设置的目标温度的误差调整范围进行比较,以判断当前温度参数是处于目标温度的误差调整范围之内还是处于目标温度的误差调整范围之外。
装置可以根据检测到的当前温度参数将控制区段分为PID控制区和直接置位控制区,对于不同的控制区,装置可以采用不同的策略生成相应的调整量。
在上述S3032中,装置检测到当前温度参数为目标温度的状态维持范围以外,并位于目标温度的误差调整范围以内时,表示此时电力设备的当前温度与目标温度的温差较小,装置可以确定控制区段为PID控制区,根据预先设置的PID控制策略生成相应的第一调整量,并利用该第一调整量进行修正后得到第二调整量以控制温控执行设备。在电力设备的实际当前温度与目标温度的温差较小时,能够通过PID控制策略实现温湿度的灵活调整,以使使得电力设备的实际温度稳定在目标温度附近;。
在上述S3032中,装置检测到电力设备的当前温度参数位于目标温度的误差调整范围以外时,则表示此时电力设备的当前温度与目标温度的偏离较大,装置可以确定控制区段为直接置位控制区,将第一调整量设置为温控执行设备的运行参数的最大允许值。例如,温控执行设备可以为加热设备或鼓风设备,加热设备的运行参数的最大允许值即为最大加热功率或最大加热档位等,鼓风设备的运行参数的最大允许值即为最大鼓风功率或最大鼓风功率等。在电力设备的当前温度与目标温度的温差较大时,可以直接设置温控执行设备以全功率运行,使得电力设备的温湿度能够快速接近目标温度。既保证了系统的稳定性,又提高了系统的快速性。
可以理解的是,在装置确定当前温度参数不位于目标温度的状态维持范围以内时,表示此时电力设备的温度在预先设置的不需要控制温控执行设备运行的范围以外,需要通过温控执行设备进行温湿度调整。此时装置还可以在第一调整量的基础上根据修正系数进行修正计算得到第二调整量,并通过第二调整量来对温控执行设备进行控制调整。
在上述S131中,装置可以从运行参数调整量中确定对应的修正系数。
在上述S132中,装置可以根据当前温度参数和预设的控制策略生成温控执行设备的第一调整量,并通过修正系数与第一调整量进行修正计算,以得出修正后的第二调整量。预设的控制策略可以为装置中预先存储的模糊PID控制策略。装置在初步得到第一调整量后,可以根据该修正系数对第一调整量进行修正计算,以得出修正后的第二调整量。
在上述S133中,装置根据第二调整量,即可对温控执行设备的当前运行参数进行修正调节,以在电力设备的温度参数和电流参数超出对应的预设范围时,通过控制温控执行设备的运行实现电力设备的温湿度控制。
装置可以根据以下修正公式计算得到第二调整量:
y2(t)=(1+α)×y1(t);
其中,y1(t)为装置根据当前温度参数和预设的控制策略生成温控执行设备的第一调整量,a为装置通过电流参数对应得到的修正系数,y2(t)为修正后的第二调整量。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为了根据电力设备历史用电信息的周期性和规律性做出预测性调整,请参照图5,步骤S133之前,还可以包括:
S501,从数据库中获取电力设备的历史电参量信息;
S502,根据历史电参量信息确定历史用电的总时间和历史用电的异常时间;
S503,根据历史用电的总时间和历史用电的异常时间计算得到历史用电异常比例;
S504,根据历史用电异常比例确定对应的影响因子;
相应地,步骤S133可以包括:
S1331,根据影响因子和第二调整量生成温控执行设备的第三调整量;
S1332,根据第三调整量对温控执行设备的当前运行参数进行修正调节。
在本实施例中,装置可以从数据库中获取电力设备的历史电参量信息,并计算得到该电力设备的历史用电的总时间和历史用电的异常时间。
电力设备的历史电参量信息可以为电力设备过去历史中不同时间节点的电参量信息。例如,电参量信息可以为电流参数,则历史电参量信息即为电力设备过去的电流参数。
历史用电的总时间为装置从数据库中获取的历史电参量信息中对应的电力设备的运行总时间。历史用电的异常时间则为电力设备运行时电参量信息达到异常值的运行时间之和。例如可以是电力设备电流参数异常的运行时间之和。可以理解的是,装置可以获取统计数据追溯到前1年以内的历史电参量信息,并按照“小时”为最小单位,以“天”为统计计数周期,统计历史电参量信息对应的一段时时间周期内,历史用电的总时间和历史用电的异常时间。
在S503中,装置可以根据历史用电的总时间和历史用电的异常时间计算得出历史用电的异常比例,该异常比例即为异常时间与总时间之比。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为了准确计算得到电力设备的历史用电信息中异常时间所占比例,步骤S503可以包括:
根据历史电参量信息确定历史用电的总时间中每个统计周期的电流参数;
确定电流参数达到异常电流阈值的统计周期;
将电流参数达到异常电流阈值的统计周期之和作为历史用电的异常时间。
在本实施例中,装置可以根据历史电参量信息确定对应的总时长中每个统计周期的电流参数,该总时长即为历史用电的总时间。装置可以判断每个统计周期内电流参数是否达到异常电流,并将电流参数达到异常电流的统计周期作为历史用电的异常时间。在装置确定所有达到异常电流的统计周期后,计算所有达到异常电流的统计周期之和即可得到历史用电的异常时间,从而根据计算得到的历史用电中的异常情况对当前的温湿度进行预测性调整。
在S504中,装置中还预先存储有历史用电异常比例与影响因子的对应关系,根据统计周期内历史用电的异常比例可以从对应关系中确定该异常比例所对应的影响因子。例如,在历史用电的异常比例分别为0~30%、30%~60%以及60%~90%时,对应的影响因子可以分别为φ=1、φ=1.2以及φ=1.5。
在S1331中,在确定影响因子后,装置可以根据该影响因子和第二调整量进行计算以生成第三调整量。例如,第三调整量的计算公式可以为一下公式:
Figure BDA0003125932380000141
其中y2(t)为第二调整量,
Figure BDA0003125932380000142
为影响因子,y(t)为第三调整量。即,在历史用电中确定电流参数发生异常的时间占比较高时,电力设备当前的温湿度可能会因电流参数的异常而迅速升温,通过设置影响因子对第二调整量进行增益调整,能够再次增大温控执行设备的温湿度调整效率,避免电力设备的温湿度发生异常。
在S1332中,装置可以采用第三调整量对温控执行设备的当前运行参数进行修正调节。
在上述实施例中,根据过去一段统计周期内的历史电参量信息,可以确定该段时间内的电流参数的异常时间所占比例,在异常时间占比较大时,可以根据对应的影响因子对第二调整量进行增益调节。即,对用电历史数据进行数理统计得到其周期性、规律性,从而在电力设备的电流参数可能将要增加时做出预测性趋势判断,以抑制未来可能的温度变化趋势。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为了在确定不需要控制温控执行设备运行时节省电能,步骤S302之后,还可以包括:
在当前温度参数位于目标温度的状态维持范围时,关闭温控执行设备。
在本实施例中,装置在确定当前温度参数位于目标温度的状态维持范围,且温控执行设备处于运行状态时,表示在上一次获取电力设备的温度参数时,其温度参数不位于目标温度的状态维持范围内,并且控制温控执行设备运行以调整电力设备的温湿度。而本次电力设备的当前温度参数位于目标温度的状态维持范围,不需要温控执行设备继续运行,可以控制温控执行设备关闭,以节省电能。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为了实现电力设备温湿度的灵活控制,温控执行设备可以包括加热设备和鼓风设备,步骤S130可以包括:
在电力设备的当前温度参数低于目标温度的状态维持范围时,根据运行参数调整量对加热设备的加热功率进行修正调节,以使加热设备对电力设备进行加热;
或者,在电力设备的当前温度参数高于目标温度的状态维持范围时,根据运行参数调整量对鼓风设备的鼓风功率进行修正调节,以使鼓风设备对电力设备进行鼓风。
在本实施例中,温控执行设备可以包括加热设备和鼓风设备,在装置确定电力设备的当前温度参数低于目标温度的状态维持范围时,可以根据运行参数调整量对加热设备的加热功率进行修正调节,以使加热设备对电力设备进行加热,提升电力设备的温度。
在装置确定电力设备的当前温度参数高于目标温度的状态维持范围时,可以根据运行参数调整量对鼓风设备的鼓风功率进行修正调节,以使鼓风设备对电力设备进行鼓风,降低电力设备的温度。通过电力设备的实际温度控制不同的温控执行设备运行,可以实现电力设备温湿度的灵活调整。
上文中结合图1至图5,详细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力设备温湿度控制方法,下面将结合图6和图7,详细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装置。
基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电力设备温湿度控制方法,相应地,本申请还提供了电力设备温湿度控制装置的具体实现方式。请参见以下实施例。
首先参见图6,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力设备温湿度控制装置600包括以下单元:
获取模块601,用于获取电力设备的电参量信息;
计算模块602,用于在电参量信息位于预设电参量阈值范围以外时,根据电参量信息生成运行参数调整量;
控制模块603,用于根据运行参数调整量对温控执行设备的当前运行参数进行修正调节,以控制电力设备的温湿度。
通过获取电力设备的电参量信息,并判断其是否位于预设电参量阈值范围以外,可以在电参量信息超出阈值范围以外时确定电力设备在异常的电参量信息状态下继续运行将会导致电力设备的温湿度发生异常,并根据该电参量信息生成温控执行设备的运行参数调整量,以在电力设备的温湿度还未发生异常时提前进行温湿度的调节控制。通常,电力设备在电参量发生较大变化后继续运行,容易导致温湿度异常。在电参量发生变化时,提前调节温控执行设备,能够实现电力设备温湿度的提前调节,避免在温湿度已经发生异常时才进行滞后性的调整,实现预测性控制,保障设备正常运行,提升设备的使用寿命。
作为本申请的一种实现方式,为了在电力设备的电流参数异常时能够调整其温湿度,上述计算模块602可以具体包括:
区间计算单元,用于根据电流参数确定其对应的修正区间;
系数计算单元,用于根据电流参数对应的修正区间和预设修正规则确定修正系数;预设修正规则为修正区间与修正系数的对应关系;
生成单元,用于生成温控执行设备的运行参数调整量,运行参数调整量包含修正系数。
作为本申请的一种实现方式,为了节省电能,避免温控执行设备长时间运行,上述装置还可以包括:
温度单元,用于获取电力设备的当前温度参数;
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判断当前温度参数是否位于目标温度的状态维持范围;
第一调整单元,用于在当前温度参数不位于目标温度的状态维持范围时,根据当前温度参数和预设控制策略生成温控执行设备的第一调整量;
上述控制模块603可以具体包括:
修正获取单元,用于根据运行参数调整量获取修正系数;
第二调整单元,用于根据修正系数对第一调整量进行修正计算,生成温控执行设备的第二调整量;
第一控制单元,用于根据第二调整量对温控执行设备的当前运行参数进行修正调节。
作为本申请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为了实现温湿度调整的稳定性和快速性,上述第一调整单元可以具体包括:
第二判断单元,用于根据当前温度参数判断当前温度参数是否位于目标温度的误差调整范围;误差调整范围包含状态维持范围;
第一调整子单元,用于在当前温度参数位于目标温度的误差调整范围时,根据预设控制策略生成温控执行设备的第一调整量;
第一调整子单元,还用于在当前温度参数不位于目标温度的误差调整范围时,将第一调整量设置为温控执行设备的运行参数的最大允许值。
作为本申请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为了根据过去用电信息的周期性和规律性做出预测性调整,上述装置还可以包括:
历史单元,用于从数据库中获取电力设备的历史电参量信息;
统计单元,用于根据历史电参量信息确定历史用电的总时间和历史用电的异常时间;
比例单元,用于根据历史用电的总时间和历史用电的异常时间计算得到历史用电异常比例;
影响因子单元,用于根据历史用电异常比例确定对应的影响因子;
上述第一控制单元可以具体包括:
第一控制子单元,用于根据影响因子和第二调整量生成温控执行设备的第三调整量;
第二控制子单元,用于根据第三调整量对温控执行设备的当前运行参数进行修正调节。
作为本申请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为了准确计算得到历史用电中异常时间所占比例,上述统计单元可以具体包括:
第一统计子单元,用于根据历史电参量信息确定历史用电的总时间中每个统计周期的电流参数;
第二统计子单元,用于确定电流参数达到异常电流阈值的统计周期;
第三统计子单元,用于将电流参数达到异常电流阈值的统计周期之和作为历史用电的异常时间。
作为本申请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为了节省能源,避免温控执行设备长时间运行,上述装置还包括:
关闭单元,用于在当前温度参数位于目标温度的状态维持范围时,关闭温控执行设备。
作为本申请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为了实现电力设备温湿度的灵活控制,温控执行设备包括加热设备和鼓风设备,上述控制模块603可以具体包括:
第三控制子单元,用于在电力设备的当前温度参数低于目标温度的状态维持范围时,根据运行参数调整量对加热设备的加热功率进行修正调节,以使加热设备对电力设备进行加热;
或者,第三控制子单元,用于在电力设备的当前温度参数高于目标温度的状态维持范围时,根据运行参数调整量对鼓风设备的鼓风功率进行修正调节,以使鼓风设备对电力设备进行鼓风。
如图7所示,在电力设备温湿度控制装置中,可以包括温控执行设备702、传感器703以及控制器701,控制器701可以包括信息获取与处理模块、推理机构、专家数据库以及控制规则库。控制器701还可以与电力设备中的电参量检测系统的主控电路或逻辑电路等基本电路合并,利用电力设备中已有的电参量检测系统获取电参量信息,从而能够节省电路器件,降低设备的安装空间。传感器703可以检测电力设备的温湿度,推理机构可以根据预先设置的模糊PID控制策略生成第一调整量,电参量检测系统可以向控制器701中的信息获取与处理模块发送电参量信息,控制规则库根据该电参量信息可以对第一调整量进行修正以得到第二调整量。专家数据库中还存储有历史电参量信息,控制规则库根据历史电参量信息还可以确定对应的影响因子,并根据影响因子对第二调整量进行处理以得到第三调整量。控制规则库在得到最终的调整量以后可以发送至温控执行设备702,以调整被控对象,即电力设备的温湿度。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力设备温湿度控制装置能够实现图1至图5的方法实施例中电力设备温湿度控制装置实现的各个过程,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图8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力设备温湿度控制系统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电力设备温湿度控制系统可以包括处理器801以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存储器802。
具体地,上述处理器801可以包括中央处理器(CPU),或者特定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者可以被配置成实施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
存储器802可以包括用于数据或指令的大容量存储器。举例来说而非限制,存储器802可包括硬盘驱动器(Hard Disk Drive,HDD)、软盘驱动器、闪存、光盘、磁光盘、磁带或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驱动器或者两个或更多个以上这些的组合。在合适的情况下,存储器802可包括可移除或不可移除(或固定)的介质。在合适的情况下,存储器802可在综合网关容灾设备的内部或外部。在特定实施例中,存储器802是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
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磁盘存储介质设备,光存储介质设备,闪存设备,电气、光学或其他物理/有形的存储器存储设备。因此,通常,存储器包括一个或多个编码有包括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软件的有形(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存储器设备),并且当该软件被执行(例如,由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时,其可操作来执行参考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的方法所描述的操作。
处理器801通过读取并执行存储器802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指令,以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任意一种电力设备温湿度控制方法。
在一个示例中,电力设备温湿度控制系统还可包括通信接口803和总线810。其中,如图8所示,处理器801、存储器802、通信接口803通过总线810连接并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通信接口803,主要用于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各模块、装置、单元和/或设备之间的通信。
总线810包括硬件、软件或两者,将电力设备温湿度控制系统的部件彼此耦接在一起。举例来说而非限制,总线可包括加速图形端口(AGP)或其他图形总线、增强工业标准架构(EISA)总线、前端总线(FSB)、超传输(HT)互连、工业标准架构(ISA)总线、无限带宽互连、低引脚数(LPC)总线、存储器总线、微信道架构(MCA)总线、外围组件互连(PCI)总线、PCI-Express(PCI-X)总线、串行高级技术附件(SATA)总线、视频电子标准协会局部(VLB)总线或其他合适的总线或者两个或更多个以上这些的组合。在合适的情况下,总线81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总线。尽管本申请实施例描述和示出了特定的总线,但本申请考虑任何合适的总线或互连。
该电力设备温湿度控制系统可以基于电力设备温湿度控制方法,从而实现结合图1至图6描述的电力设备温湿度控制方法和装置。
另外,结合上述实施例中的电力设备温湿度控制方法,本申请实施例可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来实现。该计算机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该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任意一种电力设备温湿度控制方法。
需要明确的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文所描述并在图中示出的特定配置和处理。为了简明起见,这里省略了对已知方法的详细描述。在上述实施例中,描述和示出了若干具体的步骤作为示例。但是,本申请的方法过程并不限于所描述和示出的具体步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在领会本申请的精神后,作出各种改变、修改和添加,或者改变步骤之间的顺序。
以上的结构框图中所示的功能块可以实现为硬件、软件、固件或者它们的组合。当以硬件方式实现时,其可以例如是电子电路、专用集成电路(ASIC)、适当的固件、插件、功能卡等等。当以软件方式实现时,本申请的元素是被用于执行所需任务的程序或者代码段。程序或者代码段可以存储在机器可读介质中,或者通过载波中携带的数据信号在传输介质或者通信链路上传送。“机器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能够存储或传输信息的任何介质。机器可读介质的例子包括电子电路、半导体存储器设备、ROM、闪存、可擦除ROM(EROM)、软盘、CD-ROM、光盘、硬盘、光纤介质、射频(RF)链路,等等。代码段可以经由诸如因特网、内联网等的计算机网络被下载。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提及的示例性实施例,基于一系列的步骤或者装置描述一些方法或系统。但是,本申请不局限于上述步骤的顺序,也就是说,可以按照实施例中提及的顺序执行步骤,也可以不同于实施例中的顺序,或者若干步骤同时执行。
上面参考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方法、装置(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框图描述了本公开的各方面。应当理解,流程图和/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框图中各方框的组合可以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可被提供给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的处理器,以产生一种机器,使得经由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的处理器执行的这些指令使能对流程图和/或框图的一个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动作的实现。这种处理器可以是但不限于是通用处理器、专用处理器、特殊应用处理器或者现场可编程逻辑电路。还可理解,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也可以由执行指定的功能或动作的专用硬件来实现,或可由专用硬件和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模块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应理解,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电力设备温湿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电力设备的电参量信息;
在所述电参量信息位于预设电参量阈值范围以外时,根据所述电参量信息生成温控执行设备的运行参数调整量;
根据所述运行参数调整量对所述温控执行设备的当前运行参数进行修正调节,以控制所述电力设备的温湿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设备温湿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参量信息为电流参数,所述根据所述电参量信息生成温控执行设备的运行参数调整量,包括:
根据所述电流参数确定其对应的修正区间;
根据所述电流参数对应的修正区间和预设修正规则确定修正系数;所述预设修正规则为修正区间与修正系数的对应关系;
生成所述温控执行设备的运行参数调整量,所述运行参数调整量包含所述修正系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力设备温湿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电力设备的电参量信息之前,还包括:
获取电力设备的当前温度参数;
判断所述当前温度参数是否位于目标温度的状态维持范围;
在所述当前温度参数不位于所述目标温度的状态维持范围时,根据所述当前温度参数和预设控制策略生成所述温控执行设备的第一调整量;
所述根据所述运行参数调整量对所述温控执行设备的当前运行参数进行修正调节,包括:
根据所述运行参数调整量获取所述修正系数;
根据所述修正系数对所述第一调整量进行修正计算,生成所述温控执行设备的第二调整量;
根据所述第二调整量对所述温控执行设备的当前运行参数进行修正调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力设备温湿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当前温度参数和预设控制策略生成所述温控执行设备的第一调整量,包括:
根据所述当前温度参数判断当前温度参数是否位于目标温度的误差调整范围;所述误差调整范围包含所述状态维持范围;
在当前温度参数位于目标温度的误差调整范围时,根据所述预设控制策略生成所述温控执行设备的第一调整量;
在当前温度参数不位于目标温度的误差调整范围时,将所述第一调整量设置为所述温控执行设备的运行参数的最大允许值。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力设备温湿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二调整量对所述温控执行设备的当前运行参数进行修正调节之前,还包括:
从数据库中获取所述电力设备的历史电参量信息;
根据所述历史电参量信息确定历史用电的总时间和历史用电的异常时间;
根据所述历史用电的总时间和所述历史用电的异常时间计算得到历史用电异常比例;
根据所述历史用电异常比例确定对应的影响因子;
所述根据所述第二调整量对所述温控执行设备的当前运行参数进行修正调节,包括:
根据所述影响因子和所述第二调整量生成所述温控执行设备的第三调整量;
根据所述第三调整量对所述温控执行设备的当前运行参数进行修正调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力设备温湿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历史电参量信息确定历史用电的总时间和历史用电的异常时间,包括:
根据所述历史电参量信息确定历史用电的总时间中每个统计周期的电流参数;
确定电流参数达到异常电流阈值的统计周期;
将电流参数达到异常电流阈值的统计周期之和作为历史用电的异常时间。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力设备温湿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所述当前温度参数是否位于目标温度的状态维持范围之后,还包括:
在所述当前温度参数位于所述目标温度的状态维持范围时,关闭所述温控执行设备。
8.根据权利要求3~7任一项所述的电力设备温湿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执行设备包括加热设备和鼓风设备,所述根据所述运行参数调整量对所述温控执行设备的当前运行参数进行修正调节,以控制所述电力设备的温湿度,包括:
在电力设备的当前温度参数低于目标温度的状态维持范围时,根据所述运行参数调整量对所述加热设备的加热功率进行修正调节,以使所述加热设备对所述电力设备进行加热;
或者,在电力设备的当前温度参数高于目标温度的状态维持范围时,根据所述运行参数调整量对所述鼓风设备的鼓风功率进行修正调节,以使所述鼓风设备对所述电力设备进行鼓风。
9.一种电力设备温湿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力设备温湿度控制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电力设备的电参量信息;
计算模块,用于在所述电参量信息位于预设电参量阈值范围以外时,根据所述电参量信息生成运行参数调整量;
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运行参数调整量对所述温控执行设备的当前运行参数进行修正调节,以控制所述电力设备的温湿度。
10.一种电力设备温湿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力设备温湿度控制系统包括:处理器以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存储器;
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力设备温湿度控制方法。
11.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力设备温湿度控制方法。
CN202110690310.0A 2021-06-22 2021-06-22 电力设备温湿度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550927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90310.0A CN115509279A (zh) 2021-06-22 2021-06-22 电力设备温湿度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90310.0A CN115509279A (zh) 2021-06-22 2021-06-22 电力设备温湿度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509279A true CN115509279A (zh) 2022-12-23

Family

ID=845001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690310.0A Pending CN115509279A (zh) 2021-06-22 2021-06-22 电力设备温湿度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509279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257028A (zh) * 2023-05-16 2023-06-13 深圳市卓皓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防护用品生产设备的智能过压调节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17685246A (zh) * 2024-01-22 2024-03-12 犇流泵业科技(嘉兴)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高温磁力鼓风机的温度调节方法及系统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257028A (zh) * 2023-05-16 2023-06-13 深圳市卓皓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防护用品生产设备的智能过压调节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16257028B (zh) * 2023-05-16 2023-08-11 深圳市卓皓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防护用品生产设备的智能过压调节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17685246A (zh) * 2024-01-22 2024-03-12 犇流泵业科技(嘉兴)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高温磁力鼓风机的温度调节方法及系统
CN117685246B (zh) * 2024-01-22 2024-04-30 犇流泵业科技(嘉兴)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高温磁力鼓风机的温度调节方法及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5509279A (zh) 电力设备温湿度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US20160291605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ntrolling the output of the air volume and memory medium
CN111060828B (zh) 一种电池状态监控方法和装置
JP5452764B2 (ja) 電圧制御装置
CN106679076B (zh) 变频器功率模块温度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
US10615602B2 (en) Power control system and method, and control device
CN111156748A (zh) 一种变频空调限制功率控制方法、存储介质及空调
US9439323B2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emperature of electronic device
US10437273B2 (en) Device operation setting apparatus and device operation setting value determination program
CN110007612B (zh) 一种家用电器功率调节方法及家用电器
US20150372510A1 (en) Control apparatus, method, and program, and natural energy generation apparatus provided with control apparatus, method, and program
JP6553933B2 (ja) 電力制御方法、電力制御装置、および電力制御システム
JP6292358B1 (ja) 水量制御システム及び水量制御方法
CN110682821B (zh) 一种解决因充电桩功率降低导致车端停充的方法
JP2001273008A (ja) 熱電併給プラントの最適運転制御システム
CN116191572A (zh) 一种光伏逆变器的智能控制方法及系统
JP2006278711A (ja) 太陽電池用制御装置
CN113375302A (zh) 空调电压波动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和储存介质
CN112781082A (zh) 炉面温度传感器检测方法及装置
JP6177489B1 (ja) 集中電圧制御装置および集中電圧制御システム
CN113410816A (zh) 电流过载保护装置及其方法
CN115799126A (zh) 光刻胶固化工艺过程中的uv灯冷却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13727577B (zh) 一种服务器的温度控制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EP3942176B1 (en) Method for determining performance parameters in real time
CN116418053A (zh) 风电场内无功功率的调节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