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507459A - 空调室外机以及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空调室外机以及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507459A
CN115507459A CN202211222469.0A CN202211222469A CN115507459A CN 115507459 A CN115507459 A CN 115507459A CN 202211222469 A CN202211222469 A CN 202211222469A CN 115507459 A CN115507459 A CN 11550745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ir guide
heat exchanger
outdoor unit
fan impel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22246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韶生
杜泽锋
吴春晖
朱兆福
岳耀标
曹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TCL Intelligent HVAC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TCL Intelligent HVAC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TCL Intelligent HVAC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TCL Intelligent HVAC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222469.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507459A/zh
Publication of CN1155074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50745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6Separate outdoor units, e.g. outdoor unit to be linked to a separate room comprising a compressor and a heat exchanger
    • F24F1/46Component arrangements in separate outdoor units
    • F24F1/48Component arrangements in separate outdoor units characterised by air airflow, e.g. inlet or outlet airflow
    • F24F1/50Component arrangements in separate outdoor units characterised by air airflow, e.g. inlet or outlet airflow with outlet air in upward direc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6Separate outdoor units, e.g. outdoor unit to be linked to a separate room comprising a compressor and a heat exchanger
    • F24F1/40Vibration or noise prevention at outdoor un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外机以及空调器,包括:换热器;风机叶轮,设置于所述换热器上方;导风组件,设置于所述换热器的内侧且位于所述风机叶轮下方,所述导风组件内部中空以形成风道,所述导风组件的外侧面开设有至少一个环状进风口,所述导风组件朝向所述风机叶轮的一面开设有出风口,所述进风口、所述风道以及所述出风口连通。本申请通过将导风组件设置于风机叶轮的下方,并在导风组件上开设环状进风口,从而换热器内侧产生的各个方向的风可以通过环状进风口进入导风组件的风道,从而从出风口吹出以风力可以均匀地作用于风机叶轮上,以使得风机叶轮受力均匀,从而有利于减小风机叶轮产生的拍震声,进而有利于减小空调室外机的运行噪声。

Description

空调室外机以及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空调器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室外机以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为了满足冷量大、占地面积小的使用需求,现有大冷量空调器中的空调室外机多为顶出风结构,换热器高度较高,例如将近1.8m,由于换热器结构限制,换热器内部上下部位风量存在较大差异,上方风速是下方的两倍甚至三倍,由于风速差异,换热器上下部位进风仰角不同,从而风叶在位置不同所受到的作用力大小不同,风叶受力不平衡,运行过程中产生拍震声,导致空调室外机运行噪声大。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空调室外机以及空调器,以解决空调室外机运行噪声大的问题。
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空调室外机,包括:
换热器;
风机叶轮,设置于所述换热器上方;
导风组件,设置于所述换热器的内侧且位于所述风机叶轮下方,所述导风组件内部中空以形成风道,所述导风组件的外侧面开设有至少一个环状进风口,所述导风组件朝向所述风机叶轮的一面开设有出风口,所述进风口、所述风道以及所述出风口连通。
在本申请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环状进风口的进风角度为30°-50°。
在本申请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沿着远离所述风机叶轮的方向,所述风道的横截面逐渐变大。
在本申请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风道为圆形风道,所述风道的横截面的直径为R,其中,
Figure BDA0003878693350000021
所述风机叶轮的直径为R0,F0为所述换热器朝向所述风机叶轮的一面的风速值,Fn为所述换热器与所述风道对应的高度处的风速值。
在本申请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导风组件包括多个导风板,所述导风板为闭环导风板,沿着远离所述风机叶轮的方向,相邻的所述闭环导风板间隔设置以形成所述环状进风口。
在本申请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沿着远离所述风机叶轮的方向,每个所述导风板的平均周长依次增大。
在本申请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相邻所述导风板的间距L1=H/12,所述导风板的宽度W=L1·cos45°,其中,H为所述换热器的高度。
在本申请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导风组件包括一个导风板,所述导风板为螺旋导风板,沿着远离所述风机叶轮的方向,所述螺旋导风板的螺旋直径逐渐增大。
在本申请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导风组件还包括至少一连接部,一端与至少一个所述导风板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风机叶轮连接。
在本申请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出风口的口径小于或等于所述风机叶轮的旋转直径,所述风机叶轮的中心线与所述导风组件的中心线重合。
在本申请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导风组件还包括:
至少一连接筋,设置于所述导风板上,所述连接筋的一端与所述风机叶轮连接。
在本申请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换热器底部与所述导风组件的底部之间形成有避位空间,所述导风组件的高度为L0,则:
Figure BDA0003878693350000022
其中,L为所述换热器的高度,L2为避位空间的高度,H0为高度修正系数。
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所述的空调室外机。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空调室外机以及空调器,通过将空调室外机的风机叶轮设置于换热器上方,并在换热器的内侧设置导风组件以及将导风组件设置于风机叶轮下方,导风组件的外侧面开设有至少一个环状进风口,导风组件朝向风机叶轮的一面开设有出风口,导风组件内部中空以形成风道,进风口、风道以及出风口连通,从而换热器内侧产生的各个方向的风可以通过环状进风口进入风道,从而从出风口吹出以风力可以均匀地作用于风机叶轮上,以使得风机叶轮受力均匀,从而有利于减小风机叶轮产生的拍震声,进而有利于减小空调室外机产生的运行噪声。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显而易见。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外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导风原理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导风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导风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导风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导风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申请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申请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申请。此外,本申请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申请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请参考图1-图6,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室外机,包括换热器10,风机叶轮20以及导风组件30。
其中,风机叶轮20设置于换热器10上方,导风组件30设置于换热器10的内侧且位于风机叶轮20下方,具体地,导风组件30可以位于风机叶轮20的正下方。
导风组件30内部中空以形成风道301,导风组件30的外侧面开设有至少一个环状进风口302,导风组件30朝向风机叶轮20的一面开设有出风口303,其中,进风口302、风道301以及出风口303连通。如图2所示,换热器10内侧产生的各个方向的风可以通过环状进风口302进入风道301,相比于改善前的风流(如虚线所示),设置导风组件30后形成的改善后的风流(如实线所示)可以通过环状进风口302进入风道301,从而从出风口303处形成的风力可以均匀地作用于风机叶轮20上,以使得风机叶轮20受力均匀,从而有利于减小风机叶轮20产生的拍震声,进而有利于减小空调室外机产生的运行噪声。
具体地,如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30可以由一个或多个导风板31构成,该导风板31为环状结构,从而可以形成进风口302、风道301以及出风口303。
在本申请实施中,空调室外机具有两两相互垂直的长度方向X、宽度方向Y以及高度方向Z,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导风组件30沿着高度方向Z延伸,即风道301沿着高度方向Z延伸。其中,环状进风口302的直径与长度方向X或宽度方向Y平行。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将空调室外机的风机叶轮20设置于换热器10上方,并在换热器10的内侧设置导风组件30以及将导风组件30设置于风机叶轮20下方,导风组件30的外侧面开设有至少一个环状进风口302,导风组件30朝向风机叶轮20的一面开设有出风口303,导风组件30内部中空以形成风道301,进风口302、风道301以及出风口303连通,从而换热器10内侧产生的各个方向的风可以通过环状进风口302进入风道301,从而从出风口303吹出以风力可以均匀地作用于风机叶轮20上,以使得风机叶轮20受力均匀,从而有利于减小风机叶轮20产生的拍震声,进而有利于减小空调室外机产生的运行噪声。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环状进风口302的进风角度θ为30°-50°。示例性地,环状进风口302的进风角度可以是30°、45°或者50°。具体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环状进风口302的进风角度θ指风流相对于水平面的角度,该水平面为长度方向X和宽度方向Y形成的面,因此,环状进风口302的进风角度θ是风流相对于长度方向X或宽度方向Y形成的角度。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导风组件20的进风角度θ=45°·t,其中,Δt为角度修正系数,示例性地,本申请实施例的角度修正系数Δt的范围可以是0.66-1.12。
由于换热器10底部与导风组件30的底部之间形成有避位空间101,该避位空间101放置有安装压缩机、油分、汽分、电器盒等元器件,从而会影响换热器10底部的空间风场分布,因此可以根据实际元器件位置确定修正系数,从而修正风栅角度。因此设置角度修正系数有利于改善导风组件30进风角度,从而有利于提高导风组件30的导风效果。
由于换热器10的高度限制,沿着换热器10的高度方向Z,换热器10内部的上下部位风速具有非均匀性,具体而言,下方风速小,上方大,即远离风机叶轮20的位置处的风速比靠近风机叶轮20的位置处的风速小,从而会导致不同位置的风吹向风机叶轮20的初始角度不同,最终作用在风机叶轮20上的风力也不同,进而容易导致风机叶轮20受力不均,此外,当环状进风口302的进风角度θ太大时,则风流可能被挡在导风组件20外,从而无法进入风道301,当环状进风口302的进风角度θ太小时,则导风组件20无法起到导向作用,从而风流无法吹向风机叶轮20,因此,通过将环状进风口302的进风角度θ设置在合理的范围内,从而有利于确保换热器10吹出的风可以通过导风组件30进入到风道301中,并且对应于不同高度的风流可以保持相同的进风角度,从而有利于进一步确保风机叶轮20受力均匀。
需要说明是,当导风组件30具有多个环状进风口302时,每个环状进风口302的进风角度相同。
此外,如图3所示,对应于导风组件30的进风角度θ,本申请实施例的导风板31具有倾斜角度,其倾斜角度与进风角度相同,即导风板的倾斜角度范围为30°-50°,通过将导风板31设置为倾斜导风板,从而可以确保环状进风口302可以形成进风角度θ,从而起到风流的导向作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沿着远离风机叶轮20的方向,风道301的横截面逐渐变大。由于换热器10的高度限制,沿着换热器10的高度方向Z,换热器10内部的上下部位风速具有非均匀性,具体而言,下方风速小,上方大,即远离风机叶轮20的位置处的风速比靠近风机叶轮20的位置处的风速小,因此,沿着远离风机叶轮20的方向上设置风道301的横截面逐渐变大,从而可以确保导风组件30下方与换热器10的距离更小,从而可以确保换热器10吹出的风可以通过导风组件30进入到风道301中,从而有利于进一步确保风机叶轮20受力均匀。
在一些实施例中,风道301为圆形风道301,风道301的横截面的直径为R,其中,
Figure BDA0003878693350000061
R0为风机叶轮20的直径,F0为换热器10朝向风机叶轮20的一面的风速值,即F0为换热器10的顶面的风速值,Fn为换热器10与风道301对应的高度处的风速值,即Fn为换热器10特定高度处的风速值。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风机叶轮20的直径R0具体指风机叶轮20的旋转直径。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同一时刻,换热器10特定高度处的风速值Fn与换热器10的顶面的风速值F0之间差值越大,则该特定高度处对应的风道301的直径R需要越大,从而有利于更好地改善风速非均匀性。具体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沿着远离风机叶轮20的方向,风道301的横截面逐渐变大。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风组件30包括多个闭环导风板311,闭环导风板311为环状结构,沿着远离风机叶轮20的方向,相邻的闭环导风板311间隔设置以形成环状进风口302。其中,由于在换热器10的高度上的各个位置均有风流,因此,沿着远离风机叶轮20的方向,相邻的闭环导风板311间隔设置以形成环状进风口302,由于闭环导风板311的数量为多个,因此环状进风口302的数量也为多个,对应于换热器10的不同高度均设置有对应的环状进风口302,从而可以使得在换热器10的高度上的各个位置形成的风均能通过环状进风口302进入风道301,从而有利于提高换热效率。
具体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每个闭环导风板311都是首尾相接的封闭环状结构,如图4和图5所示,其中,闭环导风板311的形状可以是圆环状,也可以是方环状,当然,闭环导风板311的形状还可以是椭圆环状或者三角环状等其他多边形环状结构,在此不对闭环导风板311的具体形状作出限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沿着远离风机叶轮20的方向,每个闭环导风板311的平均周长依次增大。具体地,多个闭环导风板311沿着高度方向Z依次间隔排列,对应地,相邻的闭环导风板311之间形成的环状进风口302沿着高度方向Z依次间隔排列。由于换热器10的高度限制,换热器10内部的上下部位风速具有非均匀性,具体而言,下方风速小,上方大,即远离风机叶轮20的位置处的风速比靠近风机叶轮20的位置处的风速小,因此,沿着远离风机叶轮20的方向上设置导风板31的平均周长依次增大,从而可以确保导风组件30下方与换热器10的距离更小,从而可以确保换热器10吹出的风可以通过导风组件30进入到风道301中,从而有利于进一步确保风机叶轮20受力均匀。
当然,需要说明的是,如图3所示,每个闭环导风板311的平均周长也可以相同,本申请实施例并不以此为限。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导风组件30包括一个导风板31,该导风板31为螺旋导风板312,沿着远离风机叶轮20的方向,螺旋导风板312的螺旋直径逐渐增大。通过将导风板31设置为螺旋导风板312,从而导风板31可以采用一体成型设置,从而有利于节约导风组件30的材料,也有利于提到导风组件30的结构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风组件30还包括至少一连接筋33,连接筋33设置于导风板上。具体地连接筋3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连接筋33相对设置,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连接筋33可以设置于导风板31的内表面,也可也设置于导风板31的内表面,结合图4和图6所示,连接筋33可以连接多个闭环导风板311,也可以连接于螺旋导风板312形成的螺旋体上。连接筋33可以是一体成型结构,通过焊接、粘接等方式与导风板连接,或者,连接筋33和导风板31之间也可以通过注塑等方式一体成型。该连接筋33可以用于起到导风板31的加强作用,从而有利于提高导风组件30的结构强度。
其中,连接筋33的一端与风机叶轮20连接。具体地,连接筋33靠近导风板20的一端突出于导风板31朝向风机叶轮20的表面,从而连接筋33可以与风机叶轮20连接,从而有利于提高导风组件30和风机叶轮20之间的连接强度,有利于保证导风组件30和风机叶轮20之间的连接稳固性,而且无需额外设置连接部,有利于节省材料。
具体地,空调室外机还包括支架50。其中,风机叶轮20与连接筋33分别与支架50连接。风机叶轮20以及导风组件30分别位于支架50相对的两侧。风机叶轮20与导风组件30之间的可以采用可拆卸连接或者固定连接,例如采用卡接、螺纹连接或者焊接等方式实现连接,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出风口303的口径R1小于或等于风机叶轮20的旋转直径R0,风机叶轮20的中心线O1与导风组件30的中心线O2重合。由于风机叶轮20的中心线O1与导风组件30的中心线O2重合,即确保出风口303设置于风机叶轮20的正下方,不会出现偏移,从而可以确保导风组件30的吹出的风力作用在风机叶轮20上的对称性,因此通过设置出风口303的口径小于或等于风机的旋转直径,从而可以使得从出风口303吹出的风可以全部吹向风机叶轮20,不会出现漏风的现象,从而可以使得风机叶轮20的各个位置均受力均匀,有利于进一步降低风机叶轮20的运行噪音。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1和图4所示,换热器10底部与导风组件30的底部之间形成有避位空间101,导风组件30的高度为L0,则:
Figure BDA0003878693350000081
其中,L为换热器10的高度,L2为避位空间101的高度,H0为高度修正系数。
具体地,修正系数H0是与换热器10中相邻翅片的片距相关的修正系数,其中,H0的数值范围为0.5-1.5,示例性地,当换热器10的相邻的翅片之间的片距为1.4mm时,H0=1;当换热器10相邻的翅片之间的片距为1.6mm时,H0=0.85,当换热器10的相邻的翅片之间的片距为1.8mm时,H0=1,H0=0.75。其中,由于导风组件30的高度与换热器10的高度强相关,换热器10的高度和翅片的片距决定了换热器10内部的上下部位风速非均匀性,因此设置高度修正系数有利于改善导风组件30高度参数,从而有利于提高导风组件30的出风效果。
此外,考虑到换热器10内的底部有压缩机、管路等部件,因此,导风组件30底部与换热器10底部间隔设置以形成避位空间101,从而可以起到对压缩机、管路等部件的避位作用,因此导风组件30的最大的高度相关系数为换热器10的高度与避位空间101的高度之差与换热器10高度之间的比值。示例性地,(L-L2)/L=3/4,则导风组件30的高度为L0=3/4·L·H0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1和图4所示,相邻导风板31的间距L1=H/12,导风板31的宽度W=L1·cos45°,其中,H为换热器10的高度。具体地,本申请实施例中,换热器10的高度H位于1200mm-1500㎜之间,对应地,相邻导风板31的间距L1的范围位于100mm-125㎜之间,导风板31的宽度W的范围位于52.53mm-65.57mm。为示例性地,换热器10的高度H=1200mm,则相邻导风板31的间距L1=100mm,导风板31的宽度W=52.53mm。
为了更好地实施本申请的空调室外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空调室外机。在本申请实施例的空调器中,通过将空调室外机的风机叶轮20设置于换热器10上方,并在换热器10的内侧设置导风组件30以及将导风组件30设置于风机叶轮20下方,导风组件30的外侧面开设有至少一个环状进风口302,导风组件30朝向风机叶轮20的一面开设有出风口303,导风组件30内部中空以形成风道301,进风口302、风道301以及出风口303连通,从而换热器10内侧产生的各个方向的风可以通过环状进风口302进入风道301,从而从出风口303吹出以风力可以均匀地作用于风机叶轮20上,以使得风机叶轮20受力均匀,从而有利于减小风机叶轮20产生的拍震声,进而有利于减小空调室外机产生的运行噪声。
由于该空调器具有上述空调室外机,因此具有全部相同的有益效果,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具体实施时,以上各个单元或结构可以作为独立的实体来实现,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作为同一或若干个实体来实现,以上各个单元或结构的具体实施可参见前面的方法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空调室外机以及空调器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及其核心思想;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2)

1.一种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换热器;
风机叶轮,设置于所述换热器上方;
导风组件,设置于所述换热器的内侧且位于所述风机叶轮下方,所述导风组件内部中空以形成风道,所述导风组件的外侧面开设有至少一个环状进风口,所述导风组件朝向所述风机叶轮的一面开设有出风口,所述进风口、所述风道以及所述出风口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进风口的进风角度为30°-5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沿着远离所述风机叶轮的方向,所述风道的横截面逐渐变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组件包括多个导风板,所述导风板为闭环导风板,沿着远离所述风机叶轮的方向,相邻的所述闭环导风板间隔设置以形成所述环状进风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沿着远离所述风机叶轮的方向,每个所述导风板的平均周长依次增大。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组件包括一个导风板,所述导风板为螺旋导风板,沿着远离所述风机叶轮的方向,所述螺旋导风板的螺旋直径逐渐增大。
7.根据权利要求3或6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组件还包括:
至少一连接筋,设置于所述导风板上,所述连接筋的一端与所述风机叶轮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3或6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导风板的间距L1=H/12,所述导风板的宽度W=L1·cos45°,其中,H为所述换热器的高度。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为圆形风道,所述风道的横截面的直径为R,则:
Figure FDA0003878693340000021
其中,R0为所述风机叶轮的直径,F0为所述换热器朝向所述风机叶轮的一面的风速值,Fn为所述换热器与所述风道对应的高度处的风速值。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底部与所述导风组件的底部之间形成有避位空间,所述导风组件的高度为L0,则:
Figure FDA0003878693340000022
其中,L为所述换热器的高度,L2为避位空间的高度,H0为高度修正系数。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的口径小于或等于所述风机叶轮的旋转直径,所述风机叶轮的中心线与所述导风组件的中心线重合。
12.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外机。
CN202211222469.0A 2022-10-08 2022-10-08 空调室外机以及空调器 Pending CN11550745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22469.0A CN115507459A (zh) 2022-10-08 2022-10-08 空调室外机以及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22469.0A CN115507459A (zh) 2022-10-08 2022-10-08 空调室外机以及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507459A true CN115507459A (zh) 2022-12-23

Family

ID=845090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222469.0A Pending CN115507459A (zh) 2022-10-08 2022-10-08 空调室外机以及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507459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582026B1 (ko) 송풍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공기조화기의 실외기
US9759441B2 (en)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JP4973249B2 (ja) 多翼ファン
EP2980414B1 (en) Turbofan and air conditioner
JP4794317B2 (ja) タービンのエーロフォイル
JP4678327B2 (ja) 空気調和機
US9382913B2 (en) Fan, molding die, and fluid feeder
CN105546780B (zh) 空气整流装置及空调器
US20120328420A1 (en) Turbofan and indoor unit of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US9874227B2 (en) Air blower and outdoor unit
US9771806B2 (en) Turbine blade
JP5837235B2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ユニット
KR20150136935A (ko) 원심팬
EP3726061B1 (en) Air duct assembly for axial fan
WO2019159668A1 (ja) ファンユニット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外機
CN115507459A (zh) 空调室外机以及空调器
WO2019037526A1 (zh) 导风结构及风扇
WO2019196959A1 (zh) 风机及屋顶机
CN208382343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JP5230814B2 (ja) 送風機及びその送風機を備えた空気調和機
WO2023103121A1 (zh) 蜗壳结构、风道组件以及空调器
CN207262677U (zh) 挡风板和空调室内机
CN113624042A (zh) 相变式冷却换热器
WO2019127855A1 (zh) 换热组件和换热设备
CN214198885U (zh) 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