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485922A - 一种电化学装置及包含该电化学装置的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化学装置及包含该电化学装置的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485922A
CN115485922A CN202180030500.8A CN202180030500A CN115485922A CN 115485922 A CN115485922 A CN 115485922A CN 202180030500 A CN202180030500 A CN 202180030500A CN 115485922 A CN115485922 A CN 11548592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assembly
tab
electrochemical device
tabs
bent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3050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柳宁
丁宇
刘道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de Amperex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de Amperex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de Amperex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Ningde Amperex Technology Ltd
Publication of CN1154859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8592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02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31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33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the leads or tab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4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4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01M10/0436Small-sized flat cells or batteries for portable equipm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02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or physical structure
    • H01M50/103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or physical structure prismatic or rectangula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16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H01M50/117Inorganic material
    • H01M50/119Met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04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 H01M50/207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33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physical properties of casings or racks, e.g. dimensions
    • H01M50/24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physical properties of casings or racks, e.g. dimensions adapted for protecting batteries from their environment, e.g. from corros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44Secondary casings; Racks; Suspension devices;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ounting metho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40Separators; Membranes; Diaphragms; Spacing elements inside cells
    • H01M50/471Spacing elements inside cells other than separators, membranes or diaphragms;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 H01M50/48Spacing elements inside cells other than separators, membranes or diaphragms;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31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31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38Connection of several leads or tabs of wound or folded electrode stack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43Terminals
    • H01M50/547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osition of the terminals on the cells
    • H01M50/55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osition of the terminals on the cells on the same side of the cel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01M10/0525Rocking-chair batteries, i.e. batteries with lithium insertion or intercalation in both electrodes; Lithium-ion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Sealing Battery Cases Or Jackets (AREA)

Abstract

一种电化学装置(10)及包含电化学装置(10)的电子装置,其中,电化学装置(10)通过第一容纳部(301)的设置,为第一极耳(51)的弯折部提供特定的容纳空间,避免了为容纳弯折部而额外增加原本用于容纳电极组件的空间,从而有效节省极耳包装壳(40)的空间,使电化学装置(10)的体积减小,提高电化学装置(10)的能量密度。电子装置也具有良好的能量密度。

Description

一种电化学装置及包含该电化学装置的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化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化学装置及包含该电化学装置的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广泛应用于摄像机、电动工具、电动汽车等产品中,随着市场要求的提升,锂离子电池工作电压的提高显得愈加迫切。
现有的一种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工作电压的方法,是将两个电极组件设置在同一个包装壳中。其中,伸出集流体的金属箔通常需要弯折堆叠后焊接转接片作为电极组件的极耳,将极性引出包装壳。而为了避免较长的极耳占用壳内空间,通常需要弯折极耳,但是由于焊印区域厚度较厚、刚性较大导致焊印区域无法弯折,当电极组件较薄时,从焊印区域之外的部分弯折极耳,弯折段将高出电极组件的表面,若此时将极耳直接引出包装壳,弯折段将占用壳内大量的空间,从而造成锂电池能量密度的降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化学装置及包含该电化学装置的电子装置,以实现其能量密度的提高。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内容中,以锂离子电池作为电化学装置的例子来解释本申请,但是本申请的电化学装置并不仅限于锂离子电池。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化学装置,包括:包装壳、隔板、第一电极组件、第二电极组件、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包装壳包括第一包装体和第二包装体。隔板设置在第一包装体和第二包装体之间,隔板的两个表面分别与第一包装体和第二包装体密封连接,以在隔板的两侧限定出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第一电极组件和第二电极组件对应地设置在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中。第一极耳与第一电极组件连接,第二极耳与第二电极组件连接。沿第一电极组件的厚度方向,第一极耳设置有第一弯折部,第一弯折部的高度大于第一电极组件的厚度。第一弯折部的高度为第一弯折部到第一电极组件朝向第一包装体的一面在第一电极组件厚度方向上的最大距离。隔板设置有向第二包装体方向凸出的第一容纳部,第一弯折部设置于第一容纳部中。
本申请的电化学装置,通过第一容纳部的设置,为第一极耳的弯折部提供特定的容纳空间,避免了为容纳弯折部而额外增加原本用于容纳第一电极组件的空间,从而有效节省包装壳的空间,使电化学装置的体积减小,提高电化学装置的能量密度。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极耳还包括连接第一弯折部的第一段,第一段穿过隔板与第一包装体之间的密封区域而伸出包装壳,以进行第一电极组件和第二电极组件的串联,或作为正/负极端子用以充放电连接。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包装体设置有用于避让第一容纳部的第二凹部,第二凹部与第一容纳部密封连接,第一包装体设置有与第一容纳部相适配的第一凸起,第一段由第一凸起和第一容纳部之间伸出包装壳。如此,隔板能够分别与第一包装体和第二包装体密封连接,以提高电化学装置的封装可靠性。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极耳还包括第二弯折部,第二弯折部连接第一弯折部和第一段,沿第一电极组件的厚度方向,第二弯折部的高度小于第一弯折部的高度,第二弯折部的高度为第一电极组件朝向第一包装体的一面到第二弯折部的最低点之间的距离。通过第二弯折部的设计,电化学装置在封装后,可以使得多个伸出的极耳处于同一平面,能够省去因第一包装体的封印边和第二包装体的封印边形成相适配的凹部或凸起而带来的工序增加,从而在提高电化学装置的能量密度的同时,节省制造成本。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沿第一电极组件的厚度方向,第一容纳部的纵剖面为“U”形,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均设置于第一容纳部中,第一段由隔板的边缘与第一包装体之间伸出包装壳。通过第一容纳部的设置,为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提供了容纳空间,在减小电化学装置的体积以提高其能量密度的同时,能够确保电化学装置的封装可靠性。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极耳的数量和第一容纳部的数量相同,第一极耳与第一容纳部一一对应设置;或,第一极耳的数量大于第一容纳部的数量,至少一个第一容纳部与两个以上的第一极耳对应设置。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极耳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极耳的极性相反,第一容纳部的数量为两个,每一个第一极耳分别与每一个第一容纳部对应设置;或,第一容纳部的数量为一个,两个第一极耳与同一个第一容纳部对应设置。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隔板包括中间层和位于中间层表面上的粘结层,粘结层至少设置在中间层的四周边缘区域,以有效提升电化学装置的封装可靠性。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中间层的材料包括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或碳材料中的至少一种。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金属材料包括Ni、Ti、Ag、Au、Pt、Fe、Co、Cr、W、Mo、Pb、In、Zn、Al、不锈钢及其合金中的至少一种;高分子材料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亚乙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醚醚酮、聚酰亚胺、聚酰胺、聚乙二醇、聚酰胺酰亚胺、聚碳酸酯、环状聚烯烃、聚苯硫醚、聚乙酸乙烯酯、聚四氟乙烯,聚亚甲基萘、聚偏二氟乙烯,聚萘二甲酸亚乙酯、聚碳酸亚丙酯、聚(偏二氟乙烯-六氟丙烯)、聚(偏二氟乙烯-共-三氟氯乙烯)、有机硅、维尼纶、聚丙烯、酸酐改性聚丙烯、聚乙烯、乙烯及其共聚物、聚氯乙烯、聚苯乙烯、聚醚腈、聚氨酯、聚苯醚、聚酯、聚砜、非晶态α-烯烃共聚物及其衍生物中的至少一种;碳材料包括碳毡、碳膜、炭黑、乙炔黑、富勒烯、导电石墨膜或石墨烯膜中的至少一种。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装置,包含本申请第一方面所提供的电化学装置。因此,本申请的电子装置也具有良好的能量密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实施例。
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的电化学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电化学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第一电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区域A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中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的第一极耳与电极组件封装部位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另一种实施例的电化学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电化学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8中区域B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再一种实施例的电化学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中电化学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2中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2中第一极耳与电极组件封装部位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15为图12中区域C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图12中区域D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的隔板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0.电化学装置;21.第一电极组件;22.第二电极组件;30.隔板;31.中间层;32.粘结层;301.第一容纳部;302.第二容纳部;40.包装壳;41.第一包装体;411.第一凸起;412.第一凹部;42.第二包装体;421.第二凸起;422.第二凹部;51.第一极耳;511.第一正极极耳;512.第一负极极耳;513.第一弯折部;514.第一段;515.第二弯折部;52.第二极耳;521.第二正极极耳;522.第二负极极耳;523.第三弯折部;524.第二段;525.第四弯折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参照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进一步详细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技术方案,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中,以锂离子电池作为电化学装置的例子来解释本申请,但是本申请的电化学装置并不仅限于锂离子电池。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如图1至图6所示,本申请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化学装置10,包括包装壳40、隔板30、第一电极组件21、第二电极组件22、第一极耳51和第二极耳52;其中:包装壳40包括第一包装体41和第二包装体42;隔板30设置在第一包装体41和第二包装体42之间,隔板30的两个表面分别与第一包装体41和第二包装体42密封连接,以在隔板30的两侧限定出第一腔体(图中未示出)和第二腔体(图中未示出);第一电极组件21和第二电极组件22对应地设置在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中,即第一电极组件21设置在第一腔体中,第二电极组件22设置在第二腔体中。
第一极耳51与第一电极组件21连接,第二极耳52与第二电极组件22连接,沿第一电极组件21的厚度方向,第一极耳51设置有第一弯折部513,第一弯折部513的高度H2大于第一电极组件21的厚度H1;隔板30上设置有向第二包装体方向凸出的第一容纳部301,第一弯折部513设置于第一容纳部301中。
应当理解的是,如图4所示,第一极耳51形成有多个弯折部,其中,沿第一电极组件21的厚度方向,第一弯折部513在第一电极组件21的主体之上,即第一弯折部513的高度大于第一电极组件21的厚度。第一弯折部513的高度H2为第一电极组件21朝向第一包装体41的一面到第一弯折部513在第一电极组件21厚度方向(图中的竖直方向)上的最大距离,即第一弯折部513的高度H2为第一电极组件21朝向第一包装体41的一面到第一弯折部513的最高点之间的距离,也即如图4所示,沿第一电极组件21的厚度方向,H2为第一弯折部513相对第一电极组件21的下表面的最大距离。
还应当理解的是,第一电极组件21的厚度为第一电极组件21朝向第一包装体41的一面到第一电极组件21朝向隔板30的一面之间的距离,即如图4所示,沿第一电极组件21的厚度方向(图中的竖直方向),H1为第一电极组件21的上表面相对其下表面的距离。
以连接有第一极耳的第一电极组件为例,本申请中,对于厚度的测量方法为:将连接有第一极耳的第一电极组件水平放置在水平工作台上,使第一电极组件的厚度方向作为竖直方向,用测厚仪测试第一电极组件的下表面到上表面之间的距离作为第一电极组件的厚度H1;将第一极耳中的位于第一电极组件主体之上的弯折部作为第一弯折部,测试第一弯折部的最高点到下表面之间的距离作为第一弯折部的高度H2
本申请的电化学装置10中,参见图6,为避免较长的第一极耳51占用壳内空间,第一极耳51在壳体内经过弯折后伸出包装壳,而由于第一电极组件21厚度较小,而导致部分弯折部的高度超出了第一电极组件21的主体,具体地,图6中所示的第一弯折部513的高度H2大于第一电极组件21的厚度H1,若此时采用平整的隔板30进行封装,为容纳第一弯折部513则不得不增加第一腔体的空间,本申请在隔板30上设置有向第二包装体42方向凸出的第一容纳部301,以使第一弯折部513设置于第一容纳部301中,如此,避免了为了容纳第一弯折部513而额外增加原本用于容纳第一电极组件21的第一腔体的空间,从而有效节省包装壳的空间,使电化学装置10的体积减小,提高电化学装置10的能量密度。
如图1、图2和图4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极耳51还包括连接第一弯折部513的第一段514,第一段514延伸出包装壳40,以用于第一电极组件21和第二电极组件22的串联,或作为正/负极端子用以充放电连接。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2所示,在第二包装体42的封印边上形成用于避让第一容纳部301的第二凹部422,第二凹部422的凹部壁与第一容纳部301密封连接,在第一包装体41的封印边上形成与第一容纳部301相适配的第一凸起411,第一凸起411与第一容纳部301密封连接,第一极耳51的第一段514由第一凸起411和第一容纳部301之间伸出包装壳40。这样,隔板30能够分别与第一包装体41和第二包装体42密封连接,以提高电化学装置10的封装可靠性。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至图10所示,沿第二电极组件22的厚度方向,第二极耳52设置有第三弯折部523,第三弯折部523的高度H4大于第二电极组件的厚度H3,第三弯折部523的高度为第二电极组件22朝向第二包装体42的一面到第三弯折部523的最高点之间的距离H4(应当理解的是,在高度测试时,第二电极组件22的摆放方向和图10所示方向相反,第三弯折部523在第二电极组件22的主体之上,因此第三弯折部523具有最高点),第二电极组件22的厚度为第二电极组件22朝向第二包装体42的一面到第二电极组件22朝向隔板30的另一面之间的距离H3。隔板30上形成有向第一包装体41凸出的第二容纳部302,第二极耳52的第三弯折部523设置于第二容纳部302中。由此,有效节省第二极耳52在包装壳40内部所占用的空间提高电化学装置10的能量密度。
进一步地,如图10所示,第二极耳52还包括连接第三弯折部523的第二段524,第二段524延伸出包装壳40,以用于第一电极组件21和第二电极组件22的串联,或作为正/负极端子用以充放电连接。
进一步地,如图8至图9所示,在第一包装体41的封印边上形成用于避让第二容纳部302的第一凹部412,第一凹部412的凹部壁与第二容纳部302密封连接,在第二包装体42的封印边上形成有与第二容纳部302相适配的第二凸起421,第二凸起412与第二容纳部302密封连接,第二极耳52的第二段524由第二凸起421和第二容纳部302之间伸出包装壳40。这样,隔板30能够分别与第一包装体41和第二包装体42密封连接,以提高电化学装置10的封装可靠性。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4至图15所示,第一极耳51还包括第二弯折部515,第二弯折部515连接第一弯折部513和第一段514,沿第一电极组件21的厚度方向,第二弯折部515的高度小于第一弯折部513的高度,第二弯折部515的高度为第一电极组件21朝向第一包装体41的一面到第二弯折部515的最低点之间的距离H5。这样,第一极耳51高出第一电极组件21的部分,也可以回折到与第一电极组件21相邻的隔板30的一侧,并与隔板30的该侧平齐后贴合于隔板30延伸出包装壳40,从而将第一弯折部513与第二弯折部515设置于第一容纳部301中,第一段514从隔板30与第二包装体的封印边伸出包装壳。如此,第一容纳部301的设置,避免了为容纳第一弯折部513和第二弯折部515而额外增加原本用于容纳第一电极组件21的第一腔体的空间,这样,能够更充分地利用包装壳内部的空间,增加了电化学装置的能量密度。另外,第二弯折部515的设计可以使得同一电极组件中的多个伸出的极耳处于同一平面,能够省去因第一包装体41的封印边和第二包装体42的封印边形成相适配的凹部或凸起而带来的工序增加,从而在提高电化学装置10的能量密度的同时,节省制造成本。
进一步地,第二电极组件22上连接的第二极耳52的高度小于或等于第二电极组件22的厚度时,第二极耳52无需形成第一弯折部513和/或第二弯折部515,便能够平行且贴合于隔板30直接延伸出包装壳40。相应地,将第二极耳52从隔板30的边缘与第二包装体42的封印边之间伸出包装壳40时,在隔板30、第一包装体41的封印边和第二包装体42的封印边上均无需形成凹部或凸起,电化学装置10封装时隔板30与包装壳40之间平整密封。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2和图16所示,第二极耳52包括第四弯折部525,第四弯折部525连接第三弯折部523和第二段524,沿第二电极组件22的厚度方向,第四弯折部525的高度小于第三弯折部523的高度,第四弯折部525的高度为第二电极组件22朝向第二包装体42的一面到第四弯折部525的最低点之间的距离H6(应当理解的是,在高度测试时,第二电极组件22的摆放方向和图16所示方向相反,第三弯折部523在第二电极组件22的主体之上,因此第三弯折部523具有最高点,第四弯折部525有最高点)。这样,第二极耳52高出第二电极组件22的部分,也可以回折到与第二电极组件22相邻的隔板30的一侧,并与隔板30的该侧平齐后平行且贴合于隔板30延伸出包装壳40。第三弯折部523与第四弯折部525设置于第一容纳部301中,能够有效节省第二极耳52在包装壳40内部所占用的空间,能够更加充分地利用包装壳40内部的空间,一方面能够得到厚度较小的薄型电化学装置10、使电化学装置10的体积减小,另一方面,能够避免因第二极耳52延伸出包装壳40的长度较长而造成能量密度的损失,从而能够有效提升电化学装置10的能量密度。
需要说明,本申请中第一弯折部513、第二弯折部515、第三弯折部523和第四弯折部525的弯折角度没有特别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优选地,上述弯折角度大约为90°时,能够更利于设置在第一容纳部301和/或第二容纳部302中,也更利于电化学装置10的体积的减小,进而更加有效地提升其能量密度。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沿第一电极组件21的厚度方向,第一容纳部301的纵剖面为“U”形,第一极耳51的第一弯折部513和第二弯折部515均设置于第一容纳部301中,第一极耳51的第一段514由隔板30的边缘与第一包装体41的封印边之间伸出包装壳40。由此,在减小电化学装置10的体积以提高其能量密度的同时,能够确保电化学装置10的封装可靠性。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极耳51的数量和第一容纳部301的数量相同,第一极耳51与第一容纳部301一一对应设置,即一个第一极耳51有一个相对应的第一容纳部301,从而保证第一极耳51之间不互相影响,提高电化学装置10的安全性。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极耳51的数量大于第一容纳部301的数量,至少一个第一容纳部301与两个以上的第一极耳301对应设置,即至少存在一个第一容纳部301要对应设置两个以上的第一极耳301,从而减少第一容纳部301的数量,减少为设置第一容纳部301而带来的生产成本。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7和图11所示,第一极耳5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极耳51的极性相反,例如第一正极极耳511和第一负极极耳512,第一容纳部301的数量为两个,每一个第一极耳51分别与每一个第一容纳部301对应设置;或,优选地,第一容纳部301的数量为一个,两个第一极耳51与同一个第一容纳部301对应设置。
进一步地,如图1、图7和图11所示,第二极耳5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二极耳52的极性相反,例如,第二正极极耳521和第二负极极耳522,第二容纳部302的数量为两个,每一个第二极耳52分别与每个第二容纳部302对应设置;或,优选地,第二容纳部302的数量为一个,两个第二极耳52与同一个第二容纳部302对应设置。
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至10所示,第一正极极耳511和第一负极极耳512均设置于第一容纳部301中,第一段514由隔板30的边缘和第一包装体41的封印边之间伸出包装壳40;第二正极极耳521和第二负极极耳522均设置于第二容纳部302中,其第二段524由隔板30的边缘和第二包装体42的封印边之间伸出包装壳40。其中,第一正极极耳511的第一段514可以与第二负极极耳522的第二段524连接,以使第一电极组件21和第二电极组件22实现串联,而且,第一负极极耳512的第一段514和第二正极极耳521的第二段524可以作为正负极端子,用以充放电时进行连接。第一极耳51和第二极耳52全部延伸出包装壳40进行焊接时,也能够随时监测第一极耳51和第二极耳52的焊接效果,以降低第一极耳51和第二极耳52的断裂风险,避免出现因第一极耳51和/或第二极耳52焊接效果不佳而导致电化学装置10内阻增大的问题。第一电极组件21和第二电极组件22之间串联连接,能够有效提升电化学装置10的输出电压。
进一步地,第一极耳51、第二极耳52的数量各为一个,或者第一极耳51、第二极耳52的数量各为两个以上,只要满足电化学装置10包含至少两个极性相反的极耳即可。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7所示,隔板30包括中间层31和位于中间层31表面上的粘结层32,粘结层32至少设置在中间层31的四周边缘区域。需要说明,这里的“表面”可以是中间层31的全部区域,也可以是中间层31的部分区域,即在隔板30的厚度方向上,粘结层32的投影面积不大于中间层31的面积。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粘结层32仅设置在中间层31的表面的四周边缘区域,因此,隔板30能够与第一包装体41的封印边和第二包装体42的封印边实现密封连接,以使电化学装置10整体密封性更好,从而进一步提高电化学装置10的封装可靠性。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中间层31的材料包括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或碳材料中的至少一种。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中间层31的材料包括金属材料,金属材料的物理隔绝可靠性强,且韧性及致密性好,加工厚度可以做到更薄,能够提高电化学装置10的能量密度。例如,金属材料可以包括Ni、Ti、Ag、Au、Pt、Fe、Co、Cr、W、Mo、Pb、In、Zn、Al、不锈钢及其合金中的至少一种。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中间层31的材料包括碳材料,碳材料的安全性能优良、导热性能好且高温可靠性极优。例如,碳材料可以包括碳毡、碳膜、炭黑、乙炔黑、富勒烯、导电石墨膜或石墨烯膜中的至少一种。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中间层31的材料包括高分子材料,高分子材料的密度小,可以降低隔板30的重量,从而提高电化学装置10的能量密度,并且,在机械滥用情况(例如,穿钉、撞击、挤压等)下,高分子材料产生碎屑的概率更小,且对机械破损表面包裹效果更好,可以改善上述机械滥用情况下的安全性能,从而使安全测试通过率得以提高,进一步提高电化学装置10的安全性能。例如,高分子材料可以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亚乙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醚醚酮、聚酰亚胺、聚酰胺、聚乙二醇、聚酰胺酰亚胺、聚碳酸酯、环状聚烯烃、聚苯硫醚、聚乙酸乙烯酯、聚四氟乙烯,聚亚甲基萘、聚偏二氟乙烯,聚萘二甲酸亚乙酯、聚碳酸亚丙酯、聚(偏二氟乙烯-六氟丙烯)、聚(偏二氟乙烯-共-三氟氯乙烯)、有机硅、维尼纶、聚丙烯(PP)、酸酐改性聚丙烯、聚乙烯、乙烯及其共聚物、聚氯乙烯、聚苯乙烯、聚醚腈、聚氨酯、聚苯醚、聚酯、聚砜、非晶态α-烯烃共聚物及其衍生物中的至少一种。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粘结层32的材料包括聚丙烯、酸酐改性聚丙烯、聚乙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共聚物、乙烯-乙烯醇共聚物、聚氯乙烯、聚苯乙烯、聚醚腈、聚氨酯、环氧树脂、聚酰胺、聚酯、非晶态α-烯烃共聚物及其衍生物等中的至少一种。上述材料容易与包装壳40如铝塑膜的内表面热封而粘结在一起从而有效地提高隔板30与包装壳40的密封性,从而提高电化学装置10的封装可靠性。需要说明,本申请对粘结层32与包装壳40之间的封装温度、封装时间和封装压力没有特别限制,只要能够实现本申请目的即可。例如,粘结层32的材料为聚丙烯,封装温度为180℃至195℃,封装时间为2s至4s,封装压力为0.2MPa至0.5MPa。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隔板30的厚度为30μm至100μm,优选为50μm至80μm。例如,隔板30的厚度的下限值可以包括以下数值中:30μm、40μm、50μm或60μm;隔板30的厚度的上限值可以包括以下数值中:65μm、75μm、80μm、85μm、90μm或100μm。当隔板30的厚度太薄(例如小于30μm)时,会影响隔板30对电解液的阻隔性,隔板30两侧密封腔体中的电解液容易渗透隔板30的中间层31,从而影响电化学装置10的电化学性能;当隔板30的厚度太厚(例如大于100μm)时,使得电化学装置10体积增大,从而降低电化学装置10的能量密度。
其中,本申请对中间层31和粘结层32各自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制,只要能够实现本申请目的即可。例如,中间层31的厚度可以为20μm至70μm,优选为40μm至50μm。粘结层32的厚度可以为10μm至30μm,优选为20μm至25μm。
本申请对极耳的材料没有特别限制,只要能够实现本申请的目的即可。例如,正极极耳材料包括铝(Al)或铝合金中的至少一种,负极极耳材料包括镍(Ni)、铜(Cu)或铜镀镍(Ni-Cu)中的至少一种。
本申请对极耳的连接方式没有特别限制,只要能够实现本申请的目的即可。例如,激光焊焊接、超声焊焊接、电阻焊焊接或导电胶粘结等中的至少一种。本申请对不同极耳引出的方向没有特别限制,只要能够实现本申请的目的即可。例如,极耳引出的方向可以为同向或异向。
在本申请中,对电极组件的结构没有特别限制,只要能够实现本申请目的即可。例如,电极组件的结构可以包括卷绕结构或叠片结构中的至少一种。
在本申请中,电极组件可以包含隔膜、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隔膜用以分隔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以防止电化学装置内部短路,其允许电解质离子自由通过,完成电化学充放电过程的作用。本申请对隔膜、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的数量没有特别限制,只要能够实现本申请目的即可。
本申请对包装壳没有特别限制,只要能够实现本申请目的即可。例如,包装壳可以包含内层和外层,内层与隔板密封连接,因此内层的材料可以包括高分子材料,从而实现良好的密封效果;同时内层和外层的结合能够有效得保护电化学装置的内部结构。具体地,内层的材料包括聚丙烯、聚酯、对羟基苯甲醛、聚酰胺、聚苯醚、聚氨酯等中的至少一种。在本申请中,对外层的材料没有特别限制,只要能实现本申请的目的即可。例如,外层的材料可以包括铝箔、氧化铝层、氮化硅层等中的至少一种。此外,包装壳也可以为铝塑膜,铝塑膜包含尼龙层、铝箔层和PP层。
在本申请中,对包装壳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制,只要能实现本申请的目的即可。例如,包装壳的厚度可以为50μm至500μm,优选为50μm至300μm,更优选为50μm至200μm。在上述厚度范围内的包装壳可以有效保护电化学装置的内部结构。
在本申请中,对封印边的尺寸没有特别限制,只要能够实现本申请的目的即可。例如,封印边的厚度T(单位:mm)与宽度W(单位:mm)满足0.01≤T/W≤0.05。T/W的比值在上述范围内,可以保证电池的密封良好,提高电池的使用寿命。在本申请中,封印厚度和封印宽度没有特别限定,只要能够实现本申请目的即可,例如封印边的宽度W优选为1mm至7mm。需要说明的是,在封装过程中,包装壳中的高分子材料与封装材料经过热压封印在一起。因此,封印厚度包括封装材料与包装壳内层高分子材料融合之后的厚度。封印宽度是指热压封印后封装材料与包装壳内层高分子材料结合在一起形成的密封区域的宽度。
本申请的电化学装置还可以包括发生电化学反应的其他装置,例如锂金属二次电池、锂聚合物二次电池或锂离子聚合物二次电池等。
本申请对电化学装置的制备过程没有特别限制,只要能够实现本申请目的即可。例如,电化学装置可以通过以下过程制备:将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经由隔膜重叠,并根据需要将其卷绕或折叠等操作后放入壳体内,将电解液注入壳体并封口。此外,也可以根据需要将防过电流元件、导板等置于壳体中,从而防止电化学装置内部的压力上升、过充放电。
示例性地,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10,电化学装置10由第一电极组件21和第二电极组件22上下堆叠构成,各电极组件均由多层正极极片、隔膜和负极极片按序叠片而成,且上下电极组件通过隔板30分隔开,经注液、化成、封装等工序制成。第一电极组件21的两个电极通过对应的第一正极极耳511和第一负极极耳512引出,第一正极极耳511和第一负极极耳512上相应的位置设有极耳胶。第二电极组件22的两个电极通过对应的第二正极极耳521和第二负极极耳522引出,第二正极极耳521和第二负极极耳522上相应的位置设有极耳胶。第一包装体41和隔板30构成第一电极组件21、第一正极极耳511、第一负极极耳512及电解液的第一腔体。第二包装体42和隔板30构成第二电极组件22、第二正极极耳521、第二负极极耳522及电解液的第二腔体。其中,第一包装体41和第二包装体42均为铝塑膜,隔板30为三层结构的复合材料,其中间层31为厚度40μm的不锈钢、粘结层32为厚度20μm的改性PP。其中,从第一电极组件21的集流体伸出的金属箔进行弯折、堆叠后焊接转接片作为第一电极组件21的第一极耳51,将第一极耳51沿焊印的外侧呈90°弯折后直接引出,从而在第一极耳51上形成了第一弯折部513和第一段514,第一段514延伸出包装壳,同时,第二极耳52也做类似设计,其具体过程不再重复陈述。其中,因为第一电极组件21和第二电极组件22的厚度较薄,导致在电极组件的厚度方向上,第一弯折部513超出第一电极组件21的距离h1=0.8mm,第三弯折部523超出第二电极组件22的距离h2=0.8mm。因此,如果使用平整的隔板,隔板与电极组件之间会存在高度空间,从而导致能量密度的降低。为此,本申请的隔板30上对应于第一极耳51和第二极耳52的第一弯折部和引出处分别设置了外侧敞口的第一容纳部301和第二容纳部302,相应地,第一包装体41的封印边和第二包装体42的封印边对应第一容纳部301和第二容纳部302之处,也设置了相适配的凹部/凸起,以包裹隔板30、第一极耳51和第二极耳52,进而实现电化学装置10的密封效果。封装后的第一电极组件21和第二电极组件22通过第一正极极耳511和第二负极极耳522在外部电路连接实现串联,另一对极性相反的第二正极极耳521和第一负极极耳512作为正负极输出端子,输出高电压。本实施例中,电化学装置10的总厚度仅4.5mm,具有明显的厚度优势。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1至图16,电化学装置10由第一电极组件21和第二电极组件22上下堆叠构成,各电极组件均由多层正极极片、隔膜和负极极片按序堆叠而成,且上下电极组件通过隔板30分隔开,经注液、化成、封装等工序制成。第一电极组件21的两个电极通过对应的第一正极极耳511和第一负极极耳512引出,第一正极极耳511和第一负极极耳512上相应的位置设有极耳胶。第二电极组件22的两个电极通过对应的第二正极极耳521和第二负极极耳522引出,第二正极极耳521和第二负极极耳522上相应的位置设有极耳胶。第一包装体41和隔板30构成第一电极组件21、第一正极极耳511、第一负极极耳512及电解液的第一腔体。第二包装体42和隔板30构成第二电极组件22、第二正极极耳521、第二负极极耳522及电解液的第二腔体。其中,第一包装体41和第二包装体42均为铝塑膜,隔板30为三层结构的复合材料,其中间层31为厚度40μm的铝合金、粘结层32为厚度20μm的改性PP。为了使隔板的边缘可以平整地与包装壳封装,从而实现降低封装难度,且整体封装后,各个极耳能够处于同一平面,对极耳进行了多次弯折,如图15所示,第一极耳51形成了第一弯折部513、第二弯折部515和第一段514,第一段514与隔板30平齐并平行于隔板30引出,即超出电极组件的极耳部位呈U型回折结构。其中,因为第一电极组件21和第二电极组件22的厚度较薄,导致在电极组件的厚度方向上,第一弯折部513超出第一电极组件21的距离h1=0.7mm,第三弯折部523超出第二电极组件22的距离h2=0.7mm。相应的,隔板30对应于U型极耳回折部位(第二弯折部515/第四弯折部525),设置了未延伸至其边缘的第一容纳部301和第二容纳部302进行容置。如图13和图14所示,隔板30对应于第二极耳52设置了开口向上的第二容纳部302、对应于第一极耳51设置了开口向下的第一容纳部301。如此,隔板30的边缘仍能够保持平整,并且各凹部均被封装在包装壳40内部,平整的边缘将极大地降低了隔板30与包装壳40的封装难度,并且在包装壳40的外侧,各极耳基本上处于同一平面。封装后的第一电极组件21和第二电极组件22通过第一正极极耳511和第二负极极耳522在外部电路连接实现串联,另一对极性相反的第二正极极耳521和第一负极极耳512作为正负极输出端子,输出高电压。本实施例中,电化学装置10总厚度为2.0mm,较薄的厚度为电化学装置10的适应性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装置,包含本申请第一方面所提供的电化学装置。该电子装置具有良好的能量密度。
本申请的电子装置没有特别限制,其可以包括不限于:笔记本电脑、笔输入型计算机、移动电脑、电子书播放器、便携式电话、便携式传真机、便携式复印机、便携式打印机、头戴式立体声耳机、录像机、液晶电视、手提式清洁器、便携CD机、迷你光盘、收发机、电子记事本、计算器、存储卡、便携式录音机、收音机、备用电源、电机、汽车、摩托车、助力自行车、自行车、照明器具、玩具、游戏机、钟表、电动工具、闪光灯、照相机、家庭用大型蓄电池和锂离子电容器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与另一个实体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它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它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相关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它实施例的不同之处。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化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包装壳,所述包装壳包括第一包装体和第二包装体;
隔板,所述隔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包装体和所述第二包装体之间,所述隔板的两个表面分别与所述第一包装体和所述第二包装体密封连接,以在所述隔板的两侧限定出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
第一电极组件和第二电极组件,所述第一电极组件和所述第二电极组件对应地设置在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中;
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所述第一极耳与所述第一电极组件连接,所述第二极耳与所述第二电极组件连接;沿所述第一电极组件的厚度方向,所述第一极耳设置有第一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一电极组件的厚度,所述第一弯折部的高度为所述第一弯折部到所述第一电极组件朝向所述第一包装体的一面在所述第一电极组件厚度方向上的最大距离;
其中,所述隔板设置有向所述第二包装体方向凸出的第一容纳部,所述第一弯折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纳部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化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耳包括连接所述第一弯折部的第一段,所述第一段穿过所述隔板与所述第一包装体之间的密封区域而伸出所述包装壳。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化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包装体设置有用于避让所述第一容纳部的第二凹部,所述第二凹部与所述第一容纳部密封连接;所述第一包装体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容纳部相适配的第一凸起,所述第一段由所述第一凸起和所述第一容纳部之间伸出所述包装壳。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化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耳还包括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二弯折部连接所述第一弯折部和所述第一段,沿所述第一电极组件的厚度方向,所述第二弯折部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一弯折部的高度,所述第二弯折部的高度为所述第一电极组件朝向所述第一包装体的一面到所述第二弯折部的最低点之间的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化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电极组件的厚度方向,所述第一容纳部的纵剖面为“U”形,所述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均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纳部中,所述第一段由所述隔板的边缘与所述第一包装体之间伸出所述包装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化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耳的数量和所述第一容纳部的数量相同,所述第一极耳与所述第一容纳部一一对应设置;或,所述第一极耳的数量大于所述第一容纳部的数量,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容纳部与两个以上的所述第一极耳对应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化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耳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极耳的极性相反,所述第一容纳部的数量为两个,每一个所述第一极耳分别与每一个所述第一容纳部对应设置;或,所述第一容纳部的数量为一个,两个所述第一极耳与同一个所述第一容纳部对应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化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包括中间层和位于所述中间层表面上的粘结层,所述粘结层至少设置在所述中间层的四周边缘区域。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化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层的材料包括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或碳材料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金属材料包括Ni、Ti、Ag、Au、Pt、Fe、Co、Cr、W、Mo、Pb、In、Zn、Al、不锈钢及其合金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高分子材料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亚乙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醚醚酮、聚酰亚胺、聚酰胺、聚乙二醇、聚酰胺酰亚胺、聚碳酸酯、环状聚烯烃、聚苯硫醚、聚乙酸乙烯酯、聚四氟乙烯,聚亚甲基萘、聚偏二氟乙烯,聚萘二甲酸亚乙酯、聚碳酸亚丙酯、聚(偏二氟乙烯-六氟丙烯)、聚(偏二氟乙烯-共-三氟氯乙烯)、有机硅、维尼纶、聚丙烯、酸酐改性聚丙烯、聚乙烯、乙烯及其共聚物、聚氯乙烯、聚苯乙烯、聚醚腈、聚氨酯、聚苯醚、聚酯、聚砜、非晶态α-烯烃共聚物及其衍生物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碳材料包括碳毡、碳膜、炭黑、乙炔黑、富勒烯、导电石墨膜或石墨烯膜中的至少一种。
10.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化学装置。
CN202180030500.8A 2021-07-15 2021-07-15 一种电化学装置及包含该电化学装置的电子装置 Pending CN11548592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1/106542 WO2023283887A1 (zh) 2021-07-15 2021-07-15 一种电化学装置及包含该电化学装置的电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85922A true CN115485922A (zh) 2022-12-16

Family

ID=844206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30500.8A Pending CN115485922A (zh) 2021-07-15 2021-07-15 一种电化学装置及包含该电化学装置的电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154261A1 (zh)
CN (1) CN115485922A (zh)
WO (1) WO2023283887A1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00040171A (ko) * 1998-12-17 2000-07-05 김순택 리튬 이차 전지 및 그 제조방법
KR200289707Y1 (ko) * 2002-06-12 2002-09-19 주식회사 코캄엔지니어링 리튬 2차 전지용 크루드 셀 및 이에 따른 리튬 2차 전지
US20120121965A1 (en) * 2010-11-17 2012-05-17 Sony Corporation Secondary battery, battery unit, and battery module
JP2012124039A (ja) * 2010-12-09 2012-06-28 Hitachi Vehicle Energy Ltd 二次電池
CN109119667A (zh) * 2017-06-26 2019-01-01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方形二次电池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30119700A (ko) * 2012-04-24 2013-11-01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전극 탭과 전극 리드의 결합 방법과 이를 이용한 파우치형 이차전지
JP6520097B2 (ja) * 2014-12-11 2019-05-29 株式会社Gsユアサ 蓄電素子
CN208111590U (zh) * 2018-04-19 2018-11-16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二次电池
CN109659481B (zh) * 2018-12-24 2022-04-12 湖北亿纬动力有限公司 一种电芯连接片、电池及组装方法
CN112467261B (zh) * 2020-11-24 2023-03-28 东莞新能德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和使用电池的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00040171A (ko) * 1998-12-17 2000-07-05 김순택 리튬 이차 전지 및 그 제조방법
KR200289707Y1 (ko) * 2002-06-12 2002-09-19 주식회사 코캄엔지니어링 리튬 2차 전지용 크루드 셀 및 이에 따른 리튬 2차 전지
US20120121965A1 (en) * 2010-11-17 2012-05-17 Sony Corporation Secondary battery, battery unit, and battery module
JP2012124039A (ja) * 2010-12-09 2012-06-28 Hitachi Vehicle Energy Ltd 二次電池
CN109119667A (zh) * 2017-06-26 2019-01-01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方形二次电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40154261A1 (en) 2024-05-09
WO2023283887A1 (zh) 2023-01-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10351463A1 (en) Pouch Type Case And Battery Pack Including The Same
CN113921993A (zh) 一种电化学装置及包含该电化学装置的电子装置
KR100496305B1 (ko) 파우치형 리튬 이차 전지와 이의 제조 방법
KR101596269B1 (ko) 안전성이 향상된 신규한 구조의 전지셀
EP3486967B1 (en) Battery cell comprising electrode lead facing outer surface of electrode assembly
KR101586201B1 (ko) 엇갈린 배열 구조의 전극조립체를 포함하는 전지셀
JP5451315B2 (ja) 組電池
KR101590259B1 (ko) 전극 조립체,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지 및 디바이스
KR20120039469A (ko) 실링부의 절연성이 향상된 이차전지
KR20160077871A (ko) 에너지가 증대된 파우치형 이차전지
KR20070025722A (ko) 파우치형 이차전지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12768783A (zh) 电池组件及其制备方法、电子设备
KR20120063236A (ko) 차등적 실링 폭을 갖는 이차 전지
WO2015002094A1 (ja) 電池セル
KR20120136718A (ko) 신규한 구조의 전지셀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지팩
CN115485922A (zh) 一种电化学装置及包含该电化学装置的电子装置
KR20150072236A (ko) 테라스 실링부를 포함하는 파우치의 패키징 구조 및 그 방법
CN113948711A (zh) 电化学装置、电池组和电子装置
JP7224770B2 (ja) 蓄電素子
JP2001297737A (ja) 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
JP4784067B2 (ja) 蓄電モジュール
KR20210107416A (ko) 퇴화방지구조를 갖는 배터리 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배터리 팩
KR20080022914A (ko) 두께평탄부재가 구비된 전극조립체 및 이를 이용한 이차전지
KR101746628B1 (ko) 전극의 노출이 억제된 전지셀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KR20190112582A (ko) 균일 면압 전지셀 카트리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