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479292A - 取暖设备 - Google Patents

取暖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479292A
CN115479292A CN202110666285.2A CN202110666285A CN115479292A CN 115479292 A CN115479292 A CN 115479292A CN 202110666285 A CN202110666285 A CN 202110666285A CN 115479292 A CN115479292 A CN 11547929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vity
cover
hole
handpiece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66628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邱水兵
康瑞祥
罗伟锦
傅程
魏来
曾庆河
潘文康
叶似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D Midea Environment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D Midea Environment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D Midea Environment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GD Midea Environment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666285.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479292A/zh
Publication of CN1154792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7929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DDOMESTIC- OR SPACE-HEATING SYSTEMS, e.g.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ELEMENTS OR COMPONENTS THEREFOR
    • F24D13/00Electric heating syste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DDOMESTIC- OR SPACE-HEATING SYSTEMS, e.g.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ELEMENTS OR COMPONENTS THEREFOR
    • F24D19/00Detai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DDOMESTIC- OR SPACE-HEATING SYSTEMS, e.g.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ELEMENTS OR COMPONENTS THEREFOR
    • F24D19/00Details
    • F24D19/1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4D19/1096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 heating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rmotherapy And Cooling Therapy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取暖设备,所述取暖设备包括:机头组件,所述机头组件包括:机头壳体,所述机头壳体具有中空腔和环绕所述中空腔的安装腔;反射罩,所述反射罩设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反射罩具有罩腔;发热管,所述发热管设于所述罩腔内;机身组件,所述机头组件可转动地设于所述机身组件。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取暖设备具有中空、超薄设计,外形时尚美观等优点。

Description

取暖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取暖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取暖设备。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的取暖设备,例如小太阳取暖器,一般机头组件的轴向较厚,导致整机的外观较笨重、不好看,且取暖设备在长时间工作后机头组件的温度过高,影响取暖设备的辐射升温效果,影响取暖设备的使用寿命和工作可靠性,影响用户的使用便捷性和舒适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取暖设备,该取暖设备具有中空、超薄设计,外形时尚美观等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出一种取暖设备,所述取暖设备包括:机头组件,所述机头组件包括:机头壳体,所述机头壳体具有中空腔和环绕所述中空腔的安装腔;反射罩,所述反射罩设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反射罩具有罩腔;发热装置,所述发热装置设于所述罩腔内;机身组件,所述机头组件可转动地设于所述机身组件。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取暖设备,具有中空、超薄设计,外形时尚美观等优点。
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取暖设备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机头壳体包括:后壳,所述后壳的中部具有第一过孔;前壳,所述前壳的外边缘与所述后壳相连,所述前壳的中部具有与所述第一过孔对应的第二过孔;中环筒,所述中环筒分别与所述后壳和所述前壳相连,所述中环筒限定出所述中空腔,所述中空腔分别与所述第一过孔和所述第二过孔连通,所述中环筒、所述前壳和所述后壳限定出所述安装腔。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中环筒的侧壁具有第一通风孔,所述第一通风孔用于连通所述中空腔和所述罩腔。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中空腔的上侧壁面设有隔热筋。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隔热筋沿所述中环筒的轴向延伸。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前壳包括:外壳盖,所述外壳盖与所述后壳相连,所述外壳盖具有第一避让孔;中环盖,所述中环盖与所述中环筒相连,所述中环盖限定出所述第二过孔;防护网,所述防护网的外边缘夹持在所述反射罩与所述外壳盖之间,所述防护网的内边缘夹持在所述中环盖与所述中环筒之间,所述防护网的中部伸出所述第一避让孔。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反射罩的前端具有与所述罩腔连通的导风口,在所述外壳盖的径向上,所述第一避让孔位于所述导风口的外侧。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反射罩包括:罩本体,所述罩本体限定出所述罩腔和与所述罩腔连通的第二避让孔;安装环座,所述安装环座设于所述罩腔内,所述发热装置套设于所述安装环座的外侧,所述安装环座的侧壁具有第二通风孔。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机头组件还包括限温器,所述限温器的至少一部分设于所述罩腔内且位于所述发热装置的上方。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反射罩具有安装孔,所述限温器的一部分设在所述安装腔内且另一部分通过所述安装孔伸入到所述罩腔内。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机身组件包括:底座;第一立柱,所述第一立柱与所述底座可拆卸地相连;第二立柱,所述第二立柱与所述第一立柱可拆卸地相连,所述机头组件可转动地设于所述第二立柱,所述第一立柱与所述第二立柱之间限定出过线通道。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机身组件还包括定位板,所述定位板可拆卸地设于所述第二立柱,所述定位板设有用于对所述机头组件的安装进行定位和导向的导向结构。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定位板设有卡扣结构,所述卡扣结构适于与所述第二立柱卡接配合。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定位板设有用于对所述机头组件的转动位置进行定位的限位结构和定位槽,所述限位结构和所述定位槽分别适于与所述第二立柱相配合。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取暖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剖视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机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机头组件的爆炸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些实施例的机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B处的剖视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反射罩和发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些实施例的反射罩和发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些实施例的反射罩和发热装置的剖视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些实施例的反射罩和发热装置的爆炸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的剖视图。
图1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的爆炸图。
图1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定位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定位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定位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定位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取暖设备1、机头组件10、发热装置100、反射罩200、罩腔201、导风口202、安装孔203、罩本体210、第二避让孔211、安装环座220、第二通风孔221、支架222、挡板230、机头壳体300、中空腔301、安装腔302、前壳310、第二过孔311、外壳盖312、第一避让孔3121、中环盖313、防护网314、后壳320、第一过孔321、中环筒330、第一通风孔331、隔热筋332、限温器400、机身组件20、底座21、第一立柱22、第二立柱23、定位顶杆231、弹簧232、定位板24、导向结构241、限位结构242、定位槽243、卡扣结构24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取暖设备1。
如图1-图18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取暖设备1可以包括机头组件10和机身组件20。
举例而言,取暖设备1为辐射式小暖阳,取暖设备1包括机头组件10和机身组件20,机身组件20适于支撑在地面上,机头组件10设置在机身组件20的上端且可相对机身组件20进行转动(上下方向如图1所示)。机头组件10可以包括机头壳体300、反射罩200和发热装置100,机头壳体300与机身组件20相连,反射罩200设置在机头壳体300内,反射罩200具有罩腔201,发热装置100设置在罩腔201内。发热装置100可以为发光发热体,例如,发热装置100可以为发热管。发热装置100工作中的辐射热量经过罩腔201壁面反射后可以均匀地照射到待加热的区域。
在一些实施例中,机头组件10可以包括机头壳体300、反射罩200和发热装置100,机头壳体300具有中空腔301和环绕中空腔301的安装腔302,中空腔301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开口,例如中空腔301为圆柱形腔,中空腔301轴向上的两端开口。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取暖设备1的时尚感,提高用户的感观体验,而且气流可以通过中空腔301穿过机头组件10,便于对机头组件10进行散热,避免机头组件10温度过高而发生危险。
反射罩200设于安装腔302内,反射罩200的形状与安装腔302的形状相适配。例如,安装腔302为环绕中空腔301的环形腔,则反射罩200的中部具有避让中空腔301的避让开口。反射罩200具有罩腔201,发热装置100设于罩腔201内。机头组件10可转动地设于机身组件20。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取暖设备1,通过设置中空腔301且中空腔301的两端敞开形成开口,不仅可以提高取暖设备1的时尚感,提高用户的感观体验,而且气流可以通过中空腔301穿过机头组件10,便于对机头组件10进行散热,避免机头组件10温度过高而发生危险,还可以减小机头壳体300前侧防护网314与发热装置100之间的距离,从而减小防护网314的凸出程度,从而可以减小防护网314的厚度,使机头组件10的厚度变薄。
同时,用户可以将中空腔301作为提手使用,方便用户移动和携带取暖设备1。
并且,通过将发热装置100设置在罩腔201内,这样可以减小反射罩200的厚度,以便于将反射罩200做得很薄,进一步可以使机头组件10的厚度变薄。
因此,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取暖设备1具有中空、超薄设计,外形时尚美观等优点。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取暖设备1。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图18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取暖设备1可以包括机头组件10和机身组件20。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机头壳体300可以包括后壳320、前壳310和中环筒330(前后方向如图2所示),后壳320具有第一过孔321,第一过孔321形成在后壳320的中部。前壳310具有第二过孔311,第二过孔311与第一过孔321前后对应,第二过孔311形成在前壳310的中部,前壳310的外边缘与后壳320相连。中环筒330分别与后壳320和前壳310相连且设置在后壳320和前壳310之间,中环筒330限定出中空腔301,中空腔301分别与第一过孔321和第二过孔311连通,中环筒330、前壳310和后壳320限定出安装腔302。这样便于中空腔301和安装腔302的形成,便于机头壳体300的加工设置,便于对机头组件10进行装配成型。
举例而言,后壳320具有圆形的第一过孔321,第一过孔321形成在后壳320的中部。前壳310具有圆形的第二过孔311,第二过孔311与第一过孔321前后对应,第二过孔311形成在前壳310的中部。前壳310的外边缘与后壳320的外边缘可拆卸地卡接相连。中环筒330设置在机头壳体300的中部且设置在后壳320和前壳310之间,中环筒330的后端与后壳320相连,中环筒330的前端与前壳310相连,中环筒330形成为圆筒形结构,中环筒330的中部限定出中空腔301,中空腔301的后端与第一过孔321连通,中空腔301的前端与第二过孔311连通,以实现与外界环境连通的过流通路。中环筒330的外侧壁、前壳310的后侧壁和后壳320的前侧壁共同限定出安装腔302。这样便于中空腔301和安装腔302的形成,便于机头壳体300的加工设置,便于对机头组件10进行装配成型。
具体地,如图6所示,中环筒330的侧壁具有沿厚度方向贯通的第一通风孔331,第一通风孔331用于连通中空腔301和罩腔201。这样中空腔301中的空气可以通过第一通风孔331流入罩腔201内,以对罩腔201内的结构进行散热,降低罩腔201内的问题,避免罩腔201内温度过高而影响机头组件10的使用寿命,还可以避免用户误触机头组件10而发生烫伤危险。也就是说,第一通风孔331能引入外界新的冷空气,降低整机温度。
具体而言,中环筒330的上侧壁形成有沿厚度方向贯通的第一通风孔331,第一通风孔331可以为圆孔,第一通风孔331形成为多个,多个第一通风孔331形成沿中环筒330的轴向排布的多个孔列,多个孔列沿中环筒330的周向间隔设置。
可选地,如图6所示,中空腔301的上侧壁面设有朝向中空腔301中部凸起的隔热筋332。这样在用户将中空腔301作为提手时,可以利用隔热筋332阻隔用户的手掌和中空腔301的壁面,使手掌与中空腔301的壁面间隔开一定的距离而不会直接接触,避免手掌直接接触温度过高的中空腔301壁面而发生烫伤。
进一步地,隔热筋332沿中环筒330的轴向延伸。这样便于隔热筋332的加工设置,便于用户的手掌顺畅地伸入到中空腔301内与隔热筋332进行配合,进一步便于对用户进行保护,防止用户将中空腔301作为提手时发生烫伤。
具体而言,隔热筋332可以为多个,多个隔热筋332沿中空腔301的周向间隔设置,且隔热筋332设置成与第一通风孔331错开设置,以便于对第一通风孔331进行避让,避免遮挡第一通风孔331。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4所示,前壳310可以包括外壳盖312、中环盖313和防护网314,外壳盖312形成为圆环形卡接件,外壳盖312与后壳320相连,外壳盖312具有第一避让孔3121。中环盖313与中环筒330相连,中环盖313限定出第二过孔311。防护网314的外边缘夹持在反射罩200与外壳盖312之间,防护网314的内边缘夹持在中环盖313与中环筒330之间,防护网314的中部伸出第一避让孔3121,即防护网314从第一避让孔3121与第二过孔311之间的区域露出。这样不仅便于前壳310的加工制造,而且进一步便于对机头组件10进行装配成型。
举例而言,外壳盖312形成为圆环形卡接件,外壳盖312的外边缘与后壳320的外边缘卡接相连,外壳盖312的中部具有大直径的第一避让孔3121。中环盖313行车为圆环卡接件,中环盖313与中环筒330的前端卡接相连,中环盖313的中部限定出第二过孔311。防护网314形成为环形的网状结构,防护网314的外边缘夹持在反射罩200与外壳盖312之间,防护网314的内边缘夹持在中环盖313与中环筒330之间,防护网314的中部朝向前方凸出,且从第一避让孔3121与第二过孔311之间的区域露出。这样不仅便于前壳310的加工制造,而且进一步便于对机头组件10进行装配成型。
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反射罩200的前端可以具有与罩腔201连通的导风口202,在外壳盖312的径向上,第一避让孔3121位于导风口202的外侧。这样第一避让孔3121可以对导风口202进行避让,便于辐射热和热风可以从导风口202顺畅地输出。如果第一避让孔3121位于导风口202的内侧,则外壳盖312的内边缘与反射罩200之间会出现不便于气流流动的区域,此处温度会急剧升高,甚至造成外壳盖312等结构的损坏。
举例而言,反射罩200形成为由后至前横截面积逐渐增大的扩口形罩体,反射罩200的前端敞开形成为圆形的导风口202,第一避让孔3121可以与导风口202同心设置,第一避让孔3121的孔径大于导风口202的孔径。优先地,在外壳盖312的径向上,第一避让孔3121与导风口202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7毫米。这样第一避让孔3121可以对导风口202进行避让,便于辐射热和热风可以从导风口202顺畅地输出。如果第一避让孔3121位于导风口202的内侧,则外壳盖312的内边缘与反射罩200之间会出现不便于气流流动的区域,此处温度会急剧升高,甚至造成外壳盖312等结构的损坏。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和图10所示,反射罩200可以包括罩本体210和安装环座220,罩本体210限定出罩腔201和第二避让孔211,第二避让孔211与罩腔201连通。安装环座220设于罩腔201内且与罩本体210相连,发热装置100形成为环形管,发热装置100适合套设于安装环座220的外侧。这样便于反射罩200对发热装置100的辐射热进行反射,使热量可以均匀地对待加热区域进行加热。安装环座220的侧壁可以具有第二通风孔221。这样便于冷空气流经第一通风孔331和第二通风孔221而从中空腔301进入到罩腔201内。
可选地,第二通风孔221为圆孔,第二通风孔221为多个,多个第二通风孔221形成为沿安装环座220的周向延伸的孔组。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9所示,安装环座220的前端设有环形的挡板230,挡板230设在发热装置100的前方以对发热装置100进行遮挡。
举例而言,罩本体210限定出罩腔201,罩本体210的后端中部具有第二避让孔211,安装环座220设于罩腔201内且与在第二避让孔211处与罩本体210相连。安装环座220的外侧安装有支架222,发热装置100形成为环形管,发热装置100适合套设于安装环座220的外侧且固定在支架222上,支架222为多个且沿安装环座220的周向间隔设置。这样便于反射罩200对发热装置100的辐射热进行反射,使热量可以均匀地对待加热区域进行加热。
可选地,如图9所示,机头组件10还可以包括限温器400,限温器400的至少一部分设于罩腔201内且位于发热装置100的上方。这里需要理解的是,限温器400是一种温度敏感控制器,它在正常工作条件下使温度低于或高于某一特定值。例如,限温器400在正常工作条件下检测反射罩200内空气的温度,使反射罩200内的工作温度低于第一预设温度值,在反射罩200内的温度出现异常升高情况时可以及时控制取暖设备1停止工作。
由于,罩腔201内区域正常工作时温度较高,且在受到棉布覆盖时温度变化较大,限温器400能够准确有效地检测反射罩200内的空气温度,并在反射罩200内温度过高时及时控制取暖设备1停止工作。由此,可以有效解决取暖设备1的反射罩200被覆盖时出现的温升问题,避免反射罩200内温度过高而造成取暖设备1零部件的损坏,防止火灾的发生。
举例而言,反射罩200可以具有反射部,反射部由特定的抛物线段绕一定的中心轴线回转而成,且将发热装置100设置在邻近抛物线焦点的区域内。限温器400设置成位于发热装置100的上方区域内。由于热空气密度较小而上浮,导致反射罩200内的发热装置100上方的区域空气温度较高,且若受到棉布覆盖时该区域的温度变化也较大。
进一步地,如图10所示,反射罩200可以具有安装孔203,安装孔203的形状与限位器相适配,限温器400的一部分可以设在安装腔302内且另一部分可以通过安装孔203伸入到罩腔201内。这样便于限温器400的安装设置,便于限温器400的连接,而且便于限温器400可以准确地检测罩腔201内的温度,保证限温器400的检测效果。
举例而言,在一些示例中,单个限温器400可以设置在反射罩200的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对称线上,且限温器400在罩腔201内邻近反射罩200的上边沿设置。这样可以提高限温器400对罩腔201内高温空气的检测敏感性,提高限温器400的检测准确性和可靠性。在另一些示例中,限温器400可以为多个,多个限温器400可以在反射罩200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对称线的两侧对称设置,且多个限温器400在罩腔201内邻近反射罩200的上边沿设置。例如,在垂直于反射罩200的轴线的平面内,每个限温器400的中心点与反射罩200的中心点的连线可以与反射罩200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对称线之间的夹角为10-30度,具体可以为20度。这样便于对反射罩200的罩腔201内对称线两侧的区域分别进行检测,以便于分别对两侧的区域进行准确可靠地测温和控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机身组件20可以包括底座21、第一立柱22和第二立柱23,第一立柱22与底座21可拆卸地相连。第二立柱23与第一立柱22可拆卸地相连,机头组件10可转动地设于第二立柱23,第一立柱22与第二立柱23之间限定出过线通道。这样不仅便于对机身组件20进行拆装装配,便于取暖设备1进行运输携带,而且电源线等线束可以通过过线通道走线,装配时无需穿线,不仅便于装配操作,而且便于简化机身组件20的结构。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机身组件20还包括定位板24,定位板24可拆卸地设于第二立柱23,定位板24设有用于对机头组件10的安装进行定位和导向的导向结构241。这样可以利用导向结构241对机头组件10的安装进行定位和导向,特别是对机头组件10的后壳320的安装进行定位和导向,便于后壳320的顺畅安装。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定位板24设有卡扣结构244,卡扣结构244适于与第二立柱23卡接配合。这样便于定位板24的装配成型,无需螺钉等紧固结构件即可实现对定位板24的安装和固定,便于提高取暖设备1的装配效率。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定位板24设有用于对机头组件10的转动位置进行定位的限位结构242和定位槽243,限位结构242和定位槽243分别适于与第二立柱23相配合。这里需要理解的是,限位结构242与定位槽243分别是独立的两个定位结构,这两个定位结构均可以用于限制后壳320的转动角度。这样可以形成双层的定位保障,在其中一个定位结构失效时另一个定位结构仍然可以对机头组件10进行有效定位,便于提高机头组件10转动定位的可靠性,提高取暖设备1的工作稳定性。
在一些具体示例中,如图14所示,第二立柱23包括立柱本体、定位顶杆231和弹簧232,机身组件20还包括定位板24,定位板24可拆卸地设于立柱本体,定位顶杆231、弹簧232和定位板24相配合可以实现机头组件10在不同位置的定位。进一步地,定位板24包括用于对机头组件10的安装进行定位和导向的导向结构241,便于后壳320的安装。定位板24包括用于对机头组件10的转动位置进行定位的限位结构242和定位槽243,限位结构242可以与立柱本体配合,定位顶杆231可以与定位槽243配合,限位结构242与定位槽243分别与对应的配合结构组成独立的两个定位结构。两个定位结构均可以用于限制后壳320的转动角度。定位板24还设有卡扣结构244,卡扣结构244可以与第二立柱23卡接配合。
具体地,第一立柱22上有旋钮结构和底座固定孔,方便安装拆卸底座21。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发热装置100为发热管,发热管100可以包括发热部,发热部在工作时能够辐射热量,发热部适于沿圆弧段延伸。例如,发热部可以延伸为大于半圆的优弧段,也可以延伸为小于半圆的劣弧段。这里需要理解的是,发热部是发热管100的一部分结构,在描述时将发热部视为忽略半径的平面线段结构。反射罩200能够罩设于发热管100,以对发热管100发出的辐射热量进行反射,从而可以均匀地照射到待加热的区域。反射罩200可以设有反射部,反射部为反射罩200的一部分结构,反射部能够反射发热管100发出的辐射热量,将辐射热量照射到带加热区域。反射部的横截面可以为抛物线段,抛物线的焦点的连线适于沿发热部的延伸方向延伸且邻近发热部设置。换言之,反射部的横截面内的抛物线的焦点可以连接为假想连线,加热管设置在该假想连线附近。这里需要理解的是,在描述时将反射部的横截面形状视为忽略厚度的平面线段结构。
发热部形成为圆管,该圆管沿圆形的优弧段延伸,在反射部的垂直于其长度方向的横截面内,发热部的中心点与抛物线的焦点之间的距离可以小于或者等于10毫米。这样可以对发热部与反射部之间的位置关系进行准确限定,使发热部可以设置在反射部的抛物线焦点附近,以便于反射罩200可以对发热部发出的辐射能力进行有效反射,发出大体平行且均匀的能力,提高取暖舒适性。
抛物线段可以包括位于抛物线顶点一侧的第一线段和位于抛物线顶点另一侧的第二线段,这样反射部可以在发热部的两侧对发热部发出的辐射能量进行反射,提高反射部的反射效率。这里可以理解的是,抛物线的顶点与抛物线的焦点的连线即为抛物线的对称轴,第一线段和第二线段的至少一部分关于对称轴对称设置。
反射罩200可以为封闭的环形罩,抛物线段可以包括位于抛物线的顶点外侧的第一线段和位于抛物线的顶点内侧的第二线段,第一线段的长度可以大于第二线段的长度,发热部设置在抛物线的焦点处,第二线段的外边沿限定出反射罩200中部的安装通孔。这样不仅便于发热管100的安装设置,使取暖设备1的外观时尚,而且可以尽量增大反射罩200的反射面积。
抛物线的焦点可以位于反射部的内侧。这样反射罩200可以做得很薄,使整机厚度变薄。反射罩200的轴向尺寸可以为40-60毫米,例如反射罩200的轴向尺寸可以为50毫米。抛物线的曲线方程可以为y=0.00694444444x2。这样可以对反射部的形状进行准确限定,不仅便于保证反射部的反射效果,而且可以使抛物线的焦点设在反射罩200内部的合适位置。
反射罩200的材质可以为铝材。这样不仅可以保证反射罩200的反射效果和工作稳定性,而且便于反射罩200的加工制造。反射罩200由铝材一体加工成型。反射部由特定的抛物线段绕一定的中心轴线回转一周而成,因而反射部的内表面可以形成为光滑的曲面,在反射罩200加工成型后,再对反射部的内表面进行阳极氧化处理。发热部可以形成为下侧开口的环形管,发热部的开口处可以设有与发热部相连的引线端。这样发热管100可以通过引线端与外部电源设备相连,以便于对发热部提供电能,使其能够正常工作。发热部可以为碳纤维发热体。这样发热部的外表面温度可以更高,辐射效果更佳。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取暖设备1可以包括机头组件10和机身组件20。取暖设备1为辐射式小暖阳,取暖设备1包括机头组件10和机身组件20,机身组件20适于支撑在地面上,机头组件10设置在机身组件20的上端且可相对机身组件20进行转动。机头组件10可以包括机头壳体300、反射罩200和发热装置100,发热装置100为发热管100,机头壳体300与机身组件20相连,反射罩200设置在机头壳体300内,反射罩200具有罩腔201,发热管100设置在罩腔201内。发热管100可以为发光发热体。发热管100工作中的辐射热量经过罩腔201壁面反射后可以均匀地照射到待加热的区域。
机头组件10可以包括机头壳体300、反射罩200和发热管100,机头壳体300具有中空腔301和环绕中空腔301的安装腔302,中空腔301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开口,例如中空腔301为圆柱形腔,中空腔301轴向上的两端开口。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取暖设备1的时尚感,提高用户的感观体验,而且气流可以通过中空腔301穿过机头组件10,便于对机头组件10进行散热,避免机头组件10温度过高而发生危险。
反射罩200设于安装腔302内,反射罩200的形状与安装腔302的形状相适配。例如,安装腔302为环绕中空腔301的环形腔,则反射罩200的中部具有避让中空腔301的避让开口。反射罩200具有罩腔201,发热管100设于罩腔201内。机头组件10可转动地设于机身组件20。
机头壳体300可以包括后壳320、前壳310和中环筒330,后壳320具有圆形的第一过孔321,第一过孔321形成在后壳320的中部。前壳310具有圆形的第二过孔311,第二过孔311与第一过孔321前后对应,第二过孔311形成在前壳310的中部。前壳310的外边缘与后壳320的外边缘可拆卸地卡接相连。中环筒330设置在机头壳体300的中部且设置在后壳320和前壳310之间,中环筒330的后端与后壳320相连,中环筒330的前端与前壳310相连,中环筒330形成为圆筒形结构,中环筒330的中部限定出中空腔301,中空腔301的后端与第一过孔321连通,中空腔301的前端与第二过孔311连通,以实现与外界环境连通的过流通路。中环筒330的外侧壁、前壳310的后侧壁和后壳320的前侧壁共同限定出安装腔302。这样便于中空腔301和安装腔302的形成,便于机头壳体300的加工设置,便于对机头组件10进行装配成型。
中环筒330的上侧壁具有沿厚度方向贯通的第一通风孔331,第一通风孔331用于连通中空腔301和罩腔201。这样中空腔301中的空气可以通过第一通风孔331流入罩腔201内,以对罩腔201内的结构进行散热,降低罩腔201内的问题,避免罩腔201内温度过高而影响机头组件10的使用寿命,还可以避免用户误触机头组件10而发生烫伤危险。也就是说,第一通风孔331能引入新的冷空气,降低整机温度。中空腔301的上侧壁面设有朝向中空腔301中部凸起的隔热筋332,隔热筋332沿中环筒330的轴向延伸。这样可以避免此处温度过高,用户将中空腔301作为提手时也不会烫伤。
前壳310可以包括外壳盖312、中环盖313和防护网314,外壳盖312形成为圆环形卡接件,外壳盖312的外边缘与后壳320的外边缘卡接相连,外壳盖312的中部具有大直径的第一避让孔3121。中环盖313行车为圆环卡接件,中环盖313与中环筒330的前端卡接相连,中环盖313的中部限定出第二过孔311。防护网314形成为环形的网状结构,防护网314的外边缘夹持在反射罩200与外壳盖312之间,防护网314的内边缘夹持在中环盖313与中环筒330之间,防护网314的中部朝向前方凸出,且从第一避让孔3121与第二过孔311之间的区域露出。这样不仅便于前壳310的加工制造,而且进一步便于对机头组件10进行装配成型。
反射罩200形成为由后至前横截面积逐渐增大的扩口形罩体,反射罩200的前端敞开形成为圆形的导风口202,第一避让孔3121可以与导风口202同心设置,第一避让孔3121的孔径大于导风口202的孔径。优先地,在外壳盖312的径向上,第一避让孔3121与导风口202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7毫米。这样第一避让孔3121可以对导风口202进行避让,便于辐射热和热风可以从导风口202顺畅地输出。如果第一避让孔3121位于导风口202的内侧,则外壳盖312的内边缘与反射罩200之间会出现不便于气流流动的区域,此处温度会急剧升高,甚至造成外壳盖312等结构的损坏。
反射罩200可以包括罩本体210和安装环座220,罩本体210限定出罩腔201,罩本体210的后端中部具有第二避让孔211,安装环座220设于罩腔201内且与在第二避让孔211处与罩本体210相连。安装环座220的外侧安装有支架222,发热管100形成为环形管,发热管100适合套设于安装环座220的外侧且固定在支架222上,支架222为多个且沿安装环座220的周向间隔设置。这样便于反射罩200对发热管100的辐射热进行反射,使热量可以均匀地对待加热区域进行加热。
机头组件10还可以包括限温器400,限温器400的至少一部分设于罩腔201内且位于发热管100的上方。这里需要理解的是,限温器400是一种温度敏感控制器,它在正常工作条件下使温度低于或高于某一特定值。例如,限温器400在正常工作条件下检测反射罩200内空气的温度,使反射罩200内的工作温度低于第一预设温度值,在反射罩200内的温度出现异常升高情况时可以及时控制取暖设备1停止工作。
反射罩200可以具有安装孔203,安装孔203的形状与限位器相适配,限温器400的一部分可以设在安装腔302内且另一部分可以通过安装孔203伸入到罩腔201内。这样便于限温器400的安装设置,便于限温器400的连接,而且便于限温器400可以准确地检测罩腔201内的温度,保证限温器400的检测效果。
机身组件20可以包括底座21、第一立柱22和第二立柱23,第一立柱22与底座21可拆卸地相连。第二立柱23与第一立柱22可拆卸地相连,机头组件10可转动地设于第二立柱23,第一立柱22与第二立柱23之间限定出过线通道。这样不仅便于对机身组件20进行拆装装配,便于取暖设备1进行运输携带,而且电源线等线束可以通过过线通道走线,装配时无需穿线,不仅便于装配操作,而且便于简化机身组件20的结构。
第二立柱23包括立柱本体、定位顶杆231和弹簧232,机身组件20还包括定位板24,定位板24可拆卸地设于立柱本体,定位顶杆231、弹簧232和定位板24相配合可以实现机头组件10在不同位置的定位。进一步地,定位板24包括用于对机头组件10的安装进行定位和导向的导向结构241,便于后壳320的安装。定位板24包括用于对机头组件10的转动位置进行定位的限位结构242和定位槽243,定位顶杆231可以与定位槽243配合,限位结构242与定位槽243和定位顶杆231组成的定位结构可以是独立的两个定位结构。两个定位结构均可以用于限制后壳320的转动角度。定位板24还设有卡扣结构244,卡扣结构244可以与第二立柱23卡接配合。第一立柱22上有旋钮结构和底座固定孔,方便安装拆卸底座21。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取暖设备1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发明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4)

1.一种取暖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头组件,所述机头组件包括:
机头壳体,所述机头壳体具有中空腔和环绕所述中空腔的安装腔;
反射罩,所述反射罩设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反射罩具有罩腔;
发热装置,所述发热装置设于所述罩腔内;
机身组件,所述机头组件可转动地设于所述机身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头壳体包括:
后壳,所述后壳的中部具有第一过孔;
前壳,所述前壳的外边缘与所述后壳相连,所述前壳的中部具有与所述第一过孔对应的第二过孔;
中环筒,所述中环筒分别与所述后壳和所述前壳相连,所述中环筒限定出所述中空腔,所述中空腔分别与所述第一过孔和所述第二过孔连通,所述中环筒、所述前壳和所述后壳限定出所述安装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取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环筒的侧壁具有第一通风孔,所述第一通风孔用于连通所述中空腔和所述罩腔。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取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腔的上侧壁面设有隔热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取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筋沿所述中环筒的轴向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取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壳包括:
外壳盖,所述外壳盖与所述后壳相连,所述外壳盖具有第一避让孔;
中环盖,所述中环盖与所述中环筒相连,所述中环盖限定出所述第二过孔;
防护网,所述防护网的外边缘夹持在所述反射罩与所述外壳盖之间,所述防护网的内边缘夹持在所述中环盖与所述中环筒之间,所述防护网的中部伸出所述第一避让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取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罩的前端具有与所述罩腔连通的导风口,在所述外壳盖的径向上,所述第一避让孔位于所述导风口的外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罩包括:
罩本体,所述罩本体限定出所述罩腔和与所述罩腔连通的第二避让孔;
安装环座,所述安装环座设于所述罩腔内,所述发热装置套设于所述安装环座的外侧,所述安装环座的侧壁具有第二通风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头组件还包括限温器,所述限温器的至少一部分设于所述罩腔内且位于所述发热装置的上方。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取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罩具有安装孔,所述限温器的一部分设在所述安装腔内且另一部分通过所述安装孔伸入到所述罩腔内。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组件包括:
底座;
第一立柱,所述第一立柱与所述底座可拆卸地相连;
第二立柱,所述第二立柱与所述第一立柱可拆卸地相连,所述机头组件可转动地设于所述第二立柱,所述第一立柱与所述第二立柱之间限定出过线通道。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取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组件还包括定位板,所述定位板可拆卸地设于所述第二立柱,所述定位板设有用于对所述机头组件的安装进行定位和导向的导向结构。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取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板设有卡扣结构,所述卡扣结构适于与所述第二立柱卡接配合。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取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板设有用于对所述机头组件的转动位置进行定位的限位结构和定位槽,所述限位结构和所述定位槽分别适于与所述第二立柱相配合。
CN202110666285.2A 2021-06-16 2021-06-16 取暖设备 Pending CN11547929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66285.2A CN115479292A (zh) 2021-06-16 2021-06-16 取暖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66285.2A CN115479292A (zh) 2021-06-16 2021-06-16 取暖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79292A true CN115479292A (zh) 2022-12-16

Family

ID=844189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666285.2A Pending CN115479292A (zh) 2021-06-16 2021-06-16 取暖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479292A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356360A (ja) * 1999-06-11 2000-12-26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電気カーペット
CN101625138A (zh) * 2008-07-11 2010-01-13 冯锦钊 一种盘式电热取暖器
CN201926010U (zh) * 2011-01-30 2011-08-10 周朝墒 一种反射式电取暖器
CN201954649U (zh) * 2011-01-30 2011-08-31 周朝墒 一种新型反射式电取暖器
CN204629665U (zh) * 2015-02-04 2015-09-09 深圳市普道电器有限公司 电暖器
KR20160009712A (ko) * 2014-06-18 2016-01-27 성두현 면형 발열체 및 이를 이용한 난방기기
CN105627411A (zh) * 2016-03-31 2016-06-01 广东美的环境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电暖器
CN205560937U (zh) * 2015-12-31 2016-09-07 广东美的环境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发热体引线内置的取暖器
CN111623405A (zh) * 2019-02-28 2020-09-04 广东美的环境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电暖器
CN112344417A (zh) * 2019-08-06 2021-02-09 深圳市联创电器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辐射吹风取暖器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356360A (ja) * 1999-06-11 2000-12-26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電気カーペット
CN101625138A (zh) * 2008-07-11 2010-01-13 冯锦钊 一种盘式电热取暖器
CN201926010U (zh) * 2011-01-30 2011-08-10 周朝墒 一种反射式电取暖器
CN201954649U (zh) * 2011-01-30 2011-08-31 周朝墒 一种新型反射式电取暖器
KR20160009712A (ko) * 2014-06-18 2016-01-27 성두현 면형 발열체 및 이를 이용한 난방기기
CN204629665U (zh) * 2015-02-04 2015-09-09 深圳市普道电器有限公司 电暖器
CN205560937U (zh) * 2015-12-31 2016-09-07 广东美的环境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发热体引线内置的取暖器
CN105627411A (zh) * 2016-03-31 2016-06-01 广东美的环境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电暖器
CN111623405A (zh) * 2019-02-28 2020-09-04 广东美的环境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电暖器
CN112344417A (zh) * 2019-08-06 2021-02-09 深圳市联创电器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辐射吹风取暖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899070U (zh) 干燥设备
US4323761A (en) Radiant heat hair dryer
CN113573608B (zh) 干燥设备
US7003217B2 (en) Infrared heating system for patio umbrella
CN111093421B (zh) 吹风机
CN115479292A (zh) 取暖设备
CN113573609B (zh) 干燥设备
US20220096673A1 (en) Towel disinfecting and drying machine
CN216953201U (zh) 取暖设备
CN115120020A (zh) 干燥设备
KR20180097167A (ko) 사우나용 일체형 적외선 램프유닛
CN215675408U (zh) 取暖设备
CN220931222U (zh) 取暖器
CN216932208U (zh) 干燥设备
CN216875357U (zh) 干燥设备
CN216244534U (zh) 取暖器
JPH05168517A (ja) 遠赤外線ヘアードライヤー
CN215383379U (zh) 一种热利用率高的空气炸锅
CN216244536U (zh) 反射罩组件和取暖设备
JPH07139744A (ja) 電気こたつの発熱装置
CN219014388U (zh) 集成灶
CN212438219U (zh) 一种炒菜机
CN216875358U (zh) 干燥设备
JP2851833B2 (ja) 赤外線治療装置
CN212089285U (zh) 一种烤串机的加热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