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474415B - 散热器和服务器 - Google Patents

散热器和服务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474415B
CN115474415B CN202211261899.3A CN202211261899A CN115474415B CN 115474415 B CN115474415 B CN 115474415B CN 202211261899 A CN202211261899 A CN 202211261899A CN 115474415 B CN115474415 B CN 11547441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n
assembly
rib assembly
pin rib
heat si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26189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474415A (zh
Inventor
夏爽
李文方
江兴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Inspu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Inspu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Inspu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Inspu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261899.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474415B/zh
Publication of CN1154744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744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4744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7441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70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for server racks or cabinets; for data centers, e.g. 19-inch computer racks
    • H05K7/20718Forced ventilation of a gaseous coolant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3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heat transfer by conduction from the heat generating element to a dissipating bod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Semiconductors Or Solid State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散热器和服务器,其中,散热器,包括:基体;吹风件,吹风件位于基体的一侧;第一针肋组件,第一针肋组件固定设置在基体上;第二针肋组件,第二针肋组件可移动地设置在基体上,吹风件的气流流经第一针肋组件和第二针肋组件,第二针肋组件的移动轨迹线与吹风件的气流流向之间非垂直设置,第二针肋组件被构造为能够在吹风件的气流作用下移动并改变与第一针肋组件之间的排布方式。通过本申请,解决了相关技术中散热器散热效果较差的问题,进而达到了快速有效地散热,满足各种散热需求的效果。

Description

散热器和服务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计算机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散热器和服务器。
背景技术
随着服务器的集约化发展,芯片尺寸呈现减小趋势。芯片尺寸的减小导致芯片单位面积热流密度的增大,出现高温的风险也随之提升。为了尽量避免出现芯片高温引起芯片故障的情况发生,散热器作为芯片散热的主要手段也需要与时俱进。
在风冷服务器中,散热器吸收芯片产生的热量,并通过对流换热将热量传递给空气,所以散热器强化换热的关键在于增强其对流换热效率,通常手段是增大散热器的换热面积。但散热器有限的空间尺寸及对重量的要求,意味着不能无限增加换热面积,因此如何在有限空间内更多提高换热效率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传统的针肋型散热器,在结构形式上较为简单,相邻针肋采用规则的顺排排布设计,散热效果较差。而独特形状的散热器,例如采用错位排列的散热器,相比于传统的散热器换热效率可明显提升,尽管错位排列的叉排针肋散热器可以增大换热强度,但同时也加大了风阻。
由上述可知,现有技术中的散热器结构单一,存在散热效果较差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散热器和服务器,以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散热器散热效果较差的问题。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散热器,包括:基体;吹风件,吹风件位于基体的一侧;第一针肋组件,第一针肋组件固定设置在基体上;第二针肋组件,第二针肋组件可移动地设置在基体上,吹风件的气流流经第一针肋组件和第二针肋组件,第二针肋组件的移动轨迹线与吹风件的气流流向之间非垂直设置,第二针肋组件被构造为能够在吹风件的气流作用下移动并改变与第一针肋组件之间的排布方式。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二针肋组件的移动轨迹线与吹风件的气流流向之间平行设置。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针肋组件和第二针肋组件为多个,各第一针肋组件和各第二针肋组件沿垂直于第二针肋组件的移动轨迹线的方向排列,并且相邻两个第一针肋组件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针肋组件。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针肋组件和第二针肋组件沿垂直于第二针肋组件的移动轨迹线的方向依次交替设置。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二针肋组件具有初始位置和工作位置,第二针肋组件位于初始位置时,第二针肋组件与第一针肋组件对齐排布,第二针肋组件位于工作位置时,第二针肋组件与第一针肋组件错位排布。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二针肋组件的移动距离与吹风件的转速呈正相关。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吹风件的转速高于最大转速的70%时,吹风件产生的气流驱动第二针肋组件移动;吹风件的转速低于最大转速的50%时,吹风件产生的气流不驱动第二针肋组件。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散热器还包括复位件,复位件与第二针肋组件连接,并带动第二针肋组件向与吹风件的气流流向相反的方向运动。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散热器还包括限位结构,限位结构位于基体和第二针肋组件之间,并控制第二针肋组件相对于基体的移动范围。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针肋组件和第二针肋组件均包括:座体,座体与基体连接;多个针肋,针肋与座体连接,并且沿吹风件的气流流向排布设置。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基体具有导轨,导轨沿平行于吹风件的气流流向的方向设置,座体可移动地设置在导轨处。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针肋呈圆柱型结构。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针肋垂直于座体的安装表面。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针肋沿吹风件的气流流向呈直线型排布。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针肋沿吹风件的气流流向呈倾斜型或弯曲型排布。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针肋组件的针肋和第二针肋组件的针肋之间一一对应设置。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针肋组件和第二针肋组件位于基体的同一侧。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针肋组件和第二针肋组件为多个,基体相对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一针肋组件和第二针肋组件,且位于同一侧的第一针肋组件和第二针肋组件之间相互配合。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吹风件为多个,各吹风件沿吹风件的气流流向的方向排列和/或各吹风件沿垂直于吹风件的气流流向的方向排列。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服务器,包括上述的散热器。
本申请通过将第二针肋组件采用可移动的设置方式,从而使得第二针肋组件与第一针肋组件的排布方式可以根据散热情况进行相应调整。并且第二针肋组件的移动并非是依靠额外的驱动机构,而是依靠吹风件的风力实现,当散热器所在的部件发热较小时,吹风件的风力也较小,此时,吹风件作用在第二针肋组件上的力也较小,从而使得第二针肋组件不移动或者移动较小,而当散热器所在的部件发热较大时,吹风件会加大吹风力度,此时,加大的风力会使得第二针肋组件的移动距离增大。这样,可移动的第二针肋组件配合吹风件即可使得第二针肋组件的位置跟随吹风件的吹风情况,也就是发热元件的发热情况进行灵活自动调整,既不必额外设置驱动机构,又能够保证散热效果。本实施例的散热器结构灵活,在工作过程中能够根据温度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自动调整,从而方便、快捷地满足散热部件的散热需求,针对低功耗低发热的部件、高功耗高发热的部件均能够实现快速有效地散热,满足各种散热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一的散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一的散热器在第二针肋组件位于初始位置时的俯视图;
图3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一的散热器在第二针肋组件位于工作位置时的俯视图;
图4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一的散热器的第一针肋组件或第二针肋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的实施例。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为了解决相关技术中散热器散热效果较差的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散热器和服务器。其中,服务器具有下述的散热器。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4所示的一种散热器,包括基体10、吹风件、第一针肋组件20和第二针肋组件30。其中,吹风件位于基体10的一侧;第一针肋组件20固定设置在基体10上;第二针肋组件30可移动地设置在基体10上,吹风件的气流流经第一针肋组件20和第二针肋组件30,第二针肋组件30的移动轨迹线与吹风件的气流流向之间非垂直设置,第二针肋组件30被构造为能够在吹风件的气流作用下移动并改变与第一针肋组件20之间的排布方式。
本实施例通过将第二针肋组件30采用可移动的设置方式,从而使得第二针肋组件30与第一针肋组件20的排布方式可以根据散热情况进行相应调整。并且第二针肋组件30的移动并非是依靠额外的驱动机构,而是依靠吹风件的风力实现,当散热器所在的部件发热较小时,吹风件的风力也较小,此时,吹风件作用在第二针肋组件30上的力也较小,从而使得第二针肋组件30不移动或者移动较小,而当散热器所在的部件发热较大时,吹风件会加大吹风力度,此时,加大的风力会使得第二针肋组件30的移动距离增大。这样,可移动的第二针肋组件30配合吹风件即可使得第二针肋组件30的位置跟随吹风件的吹风情况,也就是发热元件的发热情况进行灵活自动调整,既不必额外设置驱动机构,又能够保证散热效果。本实施例的散热器结构灵活,在工作过程中能够根据温度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自动调整,从而方便、快捷地满足散热部件的散热需求,针对低功耗低发热的部件、高功耗高发热的部件均能够实现快速有效地散热,满足各种散热需求。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所说的吹风件的气流流向是指吹风件在理想状态下的气流流向,也就是吹风件吹风正对的方向,不考虑气流向四周扩散等情况,结合图1至3即为从左向右的方向。本实施例的吹风件以风扇为例进行说明,此时,风扇的气流流向也就是风扇的轴向。当然,吹风件也可以采用其他部件,例如鼓风机等。
本实施例优选风扇为轴流风扇,其对第一针肋组件20和第二针肋组件30的风力更加均匀稳定。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类型的风扇。
之所以将第二针肋组件30的移动轨迹线与吹风件的气流流向之间非垂直设置,是为了保证吹风件的风力能够带动第二针肋组件30移动,若垂直设置,则吹风件的风力无法带动第二针肋组件30移动,也就无法改变第二针肋组件30与第一针肋组件20之间的排布方式。
优选地,第二针肋组件30的移动轨迹线与吹风件的气流流向之间平行设置。这样,吹风件的风力能够尽可能地作用在第二针肋组件30上,使得第二针肋组件30的移动距离与吹风件的风力相关,而吹风件的风力又与发热元件的发热量相关,从而更好地实现第二针肋组件30与第一针肋组件20之间的排布方式与发热元件的发热量相适配的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针肋组件20和第二针肋组件30为多个,各第一针肋组件20和各第二针肋组件30沿垂直于第二针肋组件30的移动轨迹线的方向,也就是图2和图3中的上下方向排列。并且相邻两个第一针肋组件20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针肋组件30,这样,能够在第二针肋组件30移动时能够尽可能地改变第二针肋组件30与第一针肋组件20之间的排布方式,进而较大地改变散热器的散热路径,进一步保证散热效果。
考虑到模块化设置,可以将至少一个第一针肋组件20和至少一个第二针肋组件30划分为一组,形成一个散热单元,换而言之,每个散热单元均包括至少一个第一针肋组件20和至少一个第二针肋组件30,在加工、使用时可以以散热单元作为一个模块整体进行加工和使用。
由于散热器的大小一般较散热单元更大,因而每个散热器内一般设置有多个散热单元,各散热单元之间可以彼此独立设置,也可以相关联设置,共同保证散热器的散热效果。
优选地,本实施例的第一针肋组件20和第二针肋组件30沿垂直于第二针肋组件30的移动轨迹线的方向依次交替设置。具体而言,本实施例设置有八个第一针肋组件20和七个第二针肋组件30,沿图2和3中的上下方向,第一针肋组件20和第二针肋组件30依次上下交替。这样,当吹风件的风力驱动第二针肋组件30移动时,第二针肋组件30和与相邻两个第一针肋组件20的排布方式均改变,从而使得散热器的散热效果更好。
当然,第一针肋组件20和第二针肋组件30的具体设置数量不局限于本实施例上述的内容,其可以根据需要相应增减调整。第一针肋组件20和第二针肋组件30二者沿垂直于第二针肋组件30的移动轨迹线的具体排布方式也不局限于本实施例上述的内容,也可以采用其他排布方式,例如,相邻两个第一针肋组件20之间设置有两个第二针肋组件30,等等。
考虑到对齐排布的排布方式风阻小但散热效果差,而错位排布的排布方式散热效果好但风阻大的情况,本实施例将第二针肋组件30设置有初始位置和工作位置。
具体而言,当吹风件不吹风或者风力较小时,第二针肋组件30不动,其位于初始位置,此时,第二针肋组件30与第一针肋组件20对齐排布,也就是图2中的第二针肋组件30和第一针肋组件20二者上下对齐,这样,吹风件本身风力较小甚至无风力,说明发热元件的发热量较小,不需要很高的散热量,因而此时采用第二针肋组件30和第一针肋组件20对齐排布的方式,既能够保证需要的散热量,又能够降低风阻。
而当吹风件的风力较大时,第二针肋组件30移动距离较大,其位于工作位置,此时,第二针肋组件30与第一针肋组件20错位排布,也就是图2中的第二针肋组件30和第一针肋组件20二者上下错开,这样,吹风件本身风力较大,说明发热元件的发热量较大,需要较高的散热量,因而此时采用第二针肋组件30与第一针肋组件20错位排布的方式,从而加大空气扰动,使得散热器的散热量显著提升,适应高散热的环境需求。当发热元件由于散热量升高使得温度降低时,吹风件风力会减小,从而第二针肋组件30的移动距离减小,甚至会恢复到初始位置,第二针肋组件30与第一针肋组件20错开程度减小,甚至重新对齐排布。
上述设置方式使得第二针肋组件30和第一针肋组件20之间的排布方式能够更好地与实际散热需求相适配,既能够保证满足特定环境下所需要的散热需求,又能够兼顾风阻等情况,一举多得。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二针肋组件30的初始位置是一个固定的位置,也就是第二针肋组件30不移动情况下的位置,而工作位置并非是一个固定的位置,而是泛指第二针肋组件30移动时的位置,随着吹风件风力的增大,第二针肋组件30的移动距离在不断改变,其工作位置也在不断改变,但均是在工作位置。
考虑到吹风件各处的风力可能不完全相同,因而各第二针肋组件30的移动情况也可能不尽相同,也就是说,部分位置的第二针肋组件30受到的风力较大,可能发生移动,而另一部分位置的第二针肋组件30受到的风力不足以驱动其运动,则该部分第二针肋组件30依旧保持不动。同理,部分位置的第二针肋组件30的移动距离较大,另一部分第二针肋组件30的移动距离可能较小。
但是无论各第二针肋组件30的移动情况怎样,第二针肋组件30的移动距离总是与吹风件的转速呈正相关,也就是说,吹风组件的转速越高,气流流速越快,风力越大,对第二针肋组件30的力越大,第二针肋组件30的移动距离也就越大,第二针肋组件30与第一针肋组件20之间排布方式的改变幅度也就越大,散热效果也就越好。
优选地,吹风件的转速高于最大转速的70%时,吹风件产生的气流驱动第二针肋组件30移动,随着吹风件的转速不断上升,第二针肋22组的移动距离也越来越大。吹风件的转速低于最大转速的50%时,吹风件产生的气流不驱动第二针肋组件30,第二针肋组件30的位置不发生改变,保持在与第一针肋组件20对齐排布的初始位置。吹风件的转速在最大转速的50%至70%之间时,第二针肋组件30的位置不在初始位置,其位于工作位置,但位置基本保持不变。这样,使得第二针肋组件30与第一针肋组件20的排布方式更加适配吹风件的转速和风力,保证散热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散热器还包括复位件,复位件与第二针肋组件30连接,并带动第二针肋组件30向与吹风件的气流流向相反的方向运动。本实施例的复位件采用弹簧,弹簧的一端与基体10连接,另一端与第二针肋组件30连接,通过弹簧的弹力使得第二针肋组件30在不受到风力的作用下能够自动返回至初始位置,从而实现自动复位。由于设置有弹簧,因而吹风件的风力在驱动第二针肋组件30移动时也需要克服弹簧的弹力,通过调整弹簧的弹力即可改变风力对第二针肋组件30移动距离的影响,进而使得第二针肋组件30的移动与吹风件的风力相适配,也就与发热元件的发热量相适配。
本实施例的复位件设置在第二针肋组件30靠近吹风件的一端,也就是图2中的左端,复位件采用拉力弹簧,其具有长度缩短的拉力,从而使得第二针肋组件30在弹簧的拉力作用下自动复位至初始位置。
除了上述方式外,弹簧也可以采用推力弹簧,其具有长度伸长的推力,并且位于第二针肋组件30远离吹风件的一端,此时,弹簧给第二针肋组件30一个推力,使得第二针肋组件30在推力作用下复位至初始位置。
当然,复位件除了采用弹簧外,也可以采用其他具有弹性的部件,例如橡胶圈等,或者其他能够实现第二针肋组件30自动复位的结构。
为了避免第二针肋组件30脱出基体10的情况,本实施例的散热器还包括限位结构,限位结构位于基体10和第二针肋组件30之间,并控制第二针肋组件30相对于基体10的移动范围。本实施例的限位结构采用限位槽和限位柱的结构形式,具体而言,在第二针肋组件30上开设有具有一定长度的限位槽,并且限位槽的长度方向与第二针肋组件30的移动方向相同,相应地,基体10上设置有限位柱,并且限位柱伸入至限位槽内,并且随着第二针肋组件30的移动,限位柱在限位槽内运动,当第二针肋组件30运动至预定的极限位置时,限位柱也位于限位槽的端部,并与限位槽的端部抵接,从而通过限位柱和限位槽的止挡实现阻碍第二针肋组件30继续运动的效果,进而实现第二针肋组件30的运动限位,保证结构的稳定性,避免脱出等情况的发生。
当然,限位结构的具体结构不局限于本实施例上述的方式,也可以采用其他结构形式,例如在基体10上设置凸起,凸起位于第二针肋组件30的运动路径上,当第二针肋组件30运动至极限位置时,凸起与第二针肋组件30止挡抵接,从而阻碍第二针肋组件30继续运动等。
本实施例的限位结构除了上述的限位柱和限位槽外,还可以设置挡边,挡边设置在基体10靠近吹风件的边缘处,也就是位于吹风件和第二针肋组件30之间,并且挡边的长度方向与第二针肋组件30的移动轨迹线之间垂直设置,当第二针肋组件30在复位件的作用下复位至初始位置时,第二针肋组件30靠近吹风件的一端止挡抵顶在挡边上,从而对第二针肋组件30的初始位置进行限定。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第一针肋组件20和第二针肋组件30二者的结构基本是相同的,其均包括座体21和针肋22,其中,座体21与基体10连接,根据种类不同,座体21可以与基体10固定连接,也可以可移动连接。针肋22为多个,本实施例的针肋22采用呈圆柱型结构的针状,座体21的安装表面上开设有安装孔,针肋22安装在安装孔处,并且针肋22垂直于座体21的安装表面,从而使得针肋22的轴线与基体10的表面垂直设置,针肋22与座体21连接,并且沿吹风件的气流流向,也就是第二针肋组件30的移动轨迹线依次间隔排布设置,这样,当第二针肋组件30移动时,第一针肋组件20的各针肋22和第二针肋组件30的各针肋22之间的排布方式即可跟随改变,针肋22之间形成的散热路径也就随之改变。
当然,针肋22除了采用上述的圆柱型结构外,针肋22也可以采用其他结构形式,例如,设置成长度较小的肋片结构等。
为了保证吹风件的气流能够稳定地经过针肋22之间的空隙,本实施例的针肋22沿吹风件的气流流向呈直线型排布,也就是说同一个针肋组件中的各针肋22形成一字型排列,并且延伸方向与吹风件轴线平行,从而既能够保证针肋22的散热效果,又方便进行移动,保证移动的可靠性。当然,针肋22的排布方式也不局限于本实施例上的上述方式,也可以将针肋22沿吹风件的气流流向呈倾斜型或弯曲型排布,例如将针肋22依旧按照一字型排列,但是其延伸方向横向倾斜一定角度,或者将针肋22采用S型排布等。
优选地,基于稳定可靠的散热效果,本实施例优先将第一针肋组件20的针肋22和第二针肋组件30的针肋22之间一一对应设置,这样,当第二针肋组件30位于初始位置时,第二针肋组件30的各针肋22与第一针肋组件20的各针肋22之间依次对齐,从而尽可能地减小风阻,而当第二针肋组件30位于工作位置时,第二针肋组件30的各针肋22与第一针肋组件20的各针肋22之间依次错开,从而保证较高的散热效果,实现高效散热。当然,也可以根据需要将部分针肋22之间不一一对应,而是采用多一对应或者部分空缺没有配合对象等设置方式。
第一针肋组件20和第二针肋组件30之间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座体21的结构,第一针肋组件20的座体21即为普通的座体,不需要设置额外结构,只需要设置安装孔等结构通过螺栓安装固定在基体10上即可。而第二针肋组件30的座体21由于需要与基体10之间可移动配合,因而,本实施例在座体21和基体10之间设置有导轨结构。具体而言,基体10上开设有凹槽,凹槽的内侧壁具有突出或者凹陷的导轨,并且导轨沿平行于吹风件的气流流向的方向设置,也就是平行于第二针肋组件30的移动轨迹线,相应地,座体21上设置有与导轨相适配的凹陷或凸起,从而使得座体21能够可移动地设置在导轨处,并且沿导轨的长度方向运动,实现第二针肋组件30整体的移动。
当然,第二针肋组件30的座体21与基体10之间的可移动配合方式不局限于本实施例上述的方式,座体21上也可以不设置与导轨相适配的凹陷或凸起,而是搭接在导轨上,或者设置有两条平行的导轨对座体21的上下位置进行限位,使得座体21只能够沿导轨的长度方向运动。再或者也可以将第二针肋组件30的座体21与基体10之间二者通过其他方式,例如,链条、齿轮等机械结构实现可移动配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所说的第一针肋组件20固定设置在基体10上,并非是指将二者焊接、铆接完全固定在一起,而是指散热器在正常使用时第一针肋组件20相对于基体10是固定不动的,进行加工、组装或检修时二者可以拆卸分离。当然,第一针肋组件20与基体10之间也可以是一体成型的一个整体,或者直接焊接、铆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等。
本实施例的第一针肋组件20和第二针肋组件30虽然设置有多个,但是其均位于基体10的同一侧。具体而言,本实施例的基体10采用板状件,基体10的一侧设置有导轨和安装结构等用于与第一针肋组件20和第二针肋组件30进行配合,实现第一针肋组件20和第二针肋组件30的安装和移动,而另一侧由于未设置有第一针肋组件20和第二针肋组件30,因而该侧不需要与第一针肋组件20和第二针肋组件30配合,也就未设置有导轨和安装结构,这样,形成仅在基体10的一侧设置第一针肋组件20和第二针肋组件30的结构形式,相应地,吹风件也位于基体10的该侧,从而与该侧的第一针肋组件20和第二针肋组件30进行配合,实现吹风散热。
当然,基体10除了采用本实施例的板状件外,也可以采用其他结构形式,例如框架结构、开设有通风孔的箱体结构等。
可选地,吹风件的具体数量可以根据散热器的大小、散热需求等相应设置。由于本实施例的散热器应用在服务器上,因而本实施例的吹风件仅设置有一个。当然,也可以将吹风件设置为多个,各吹风件的排列方式也可以根据需要进一步设置,例如,为了增大吹风力度,将各吹风件沿吹风件的气流流向的方向,即沿轴向排列,从而实现风力的叠加;或者为了增大吹风面积,将各吹风件沿垂直于吹风件的气流流向的方向排列,从而实现吹风面积的增加;再或者同时设置上述两种排布方式,也可以采用其他排布方式等。
优选地,本实施例的散热器除吹风件外的部件采用铝件,铝件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够实现快速散热。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类型的部件。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服务器,包括上述的散热器,散热器可以应用在服务器中需要散热的部件中,例如处理器、内存条等。以散热器应用在处理器上为例,前述的发热元件即为处理器,利用处理器的温度与风扇转速的对应关系,当处理器接近或超过其正常工作范围的上限,风扇转速升高,第二针肋组件30因风扇转速升高进行移动以使多个针肋22形成错列的叉排排布状态,提高散热效率;当处理器的温度降低或满足其正常工作范围时,风扇转速降低,第二针肋22组移动至初始位置以使多个针肋22恢复为顺排排布状态。
实施例二
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第二针肋组件30的移动轨迹线与吹风件的气流流向之间倾斜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并没有将第二针肋组件30的移动轨迹线与吹风件的气流流向之间平行设置,而是将二者之间倾斜设置,形成有非90度的夹角,这样吹风件的风力有两个方向的分量,分别为垂直于第二针肋组件30的移动轨迹线和平行于第二针肋组件30的移动轨迹线。对于垂直第二针肋组件30的移动轨迹线的分量而言,该分量无法驱动第二针肋组件30移动,而对于平行第二针肋组件30的移动轨迹线的分量而言,该分量能够驱动第二针肋组件30移动。
由于本实施例仅是吹风件风力的一个分量能够驱动第二针肋组件30移动,因而相比于实施例一中的吹风件几乎所有风力都能够驱动第二针肋组件30移动的方式,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的两种方式中,吹风件的风力与第二针肋组件30之间关联的具体参数不同,也就是,实施例一中吹风件一个特定的风力能够驱动第二针肋组件30移动一段距离,而实施例二中吹风件相同的风力不能够驱动第二针肋组件30移动相同的距离。考虑到吹风件的风力与第二针肋组件30之间关联的具体形式与很多因素相关,例如与第二针肋组件30的移动轨迹线和吹风件的气流流向之间倾斜的角度、弹簧的弹力等有关,因此,具体设计时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和具体设置方式相应调整,其关联形式并不唯一。
实施例三
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第一针肋组件20和第二针肋组件30与基体10配合的结构形式不同。
与实施例一相同,本实施例的第一针肋组件20和第二针肋组件30依旧为多个,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的基体10相对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一针肋组件20和第二针肋组件30,也就是说,基体10相对的两侧均设置有导轨和安装结构,从而使得基体10的两个侧面上均能够安装配合第一针肋组件20和第二针肋组件30,这样,一个基体10能够安装的针肋22数量大幅度提高,从而提高散热器整体的散热效果,减少散热器的设置数量,有利于小型化。
在这种情况下,吹风件的大小可以根据需要增大,使其能够与基体10两侧的第二针肋组件30配合,也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多个吹风件,分别与基体10两侧的第二针肋组件30配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虽然在基体10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一针肋组件20和第二针肋组件30,但是在针肋22之间的位置配合时,仅位于同一侧的第一针肋组件20和第二针肋组件30之间相互配合实现针肋22之间对齐和错开,两侧的针肋组件之间没有配合关系,也不会相互影响。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中的多个指的是至少两个。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9)

1.一种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体(10);
吹风件,所述吹风件位于所述基体(10)的一侧;
第一针肋组件(20),所述第一针肋组件(20)固定设置在所述基体(10)上;
第二针肋组件(30),所述第二针肋组件(30)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基体(10)上,所述吹风件的气流流经所述第一针肋组件(20)和所述第二针肋组件(30),所述第二针肋组件(30)的移动轨迹线与所述吹风件的气流流向之间非垂直设置,所述第二针肋组件(30)被构造为能够在所述吹风件的气流作用下移动并改变与所述第一针肋组件(20)之间的排布方式;
所述第二针肋组件(30)具有初始位置和工作位置,所述第二针肋组件(30)位于所述初始位置时,所述第二针肋组件(30)与所述第一针肋组件(20)对齐排布,所述第二针肋组件(30)位于所述工作位置时,所述第二针肋组件(30)与所述第一针肋组件(20)错位排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针肋组件(30)的移动轨迹线与所述吹风件的气流流向之间平行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针肋组件(20)和所述第二针肋组件(30)为多个,各所述第一针肋组件(20)和各所述第二针肋组件(30)沿垂直于所述第二针肋组件(30)的移动轨迹线的方向排列,并且相邻两个所述第一针肋组件(20)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第二针肋组件(3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针肋组件(20)和所述第二针肋组件(30)沿垂直于所述第二针肋组件(30)的移动轨迹线的方向依次交替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针肋组件(30)的移动距离与所述吹风件的转速呈正相关。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吹风件的转速高于最大转速的70%时,所述吹风件产生的气流驱动所述第二针肋组件(30)移动;
所述吹风件的转速低于最大转速的50%时,所述吹风件产生的气流不驱动所述第二针肋组件(30)。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还包括复位件,所述复位件与所述第二针肋组件(30)连接,并带动所述第二针肋组件(30)向与所述吹风件的气流流向相反的方向运动。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还包括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位于所述基体(10)和所述第二针肋组件(30)之间,并控制所述第二针肋组件(30)相对于所述基体(10)的移动范围。
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针肋组件(20)和所述第二针肋组件(30)均包括:
座体(21),所述座体(21)与所述基体(10)连接;
多个针肋(22),所述针肋(22)与所述座体(21)连接,并且沿所述吹风件的气流流向排布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10)具有导轨,所述导轨沿平行于所述吹风件的气流流向的方向设置,所述座体(21)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导轨处。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针肋(22)呈圆柱型结构。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针肋(22)垂直于所述座体(21)的安装表面。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针肋(22)沿所述吹风件的气流流向呈直线型排布。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针肋(22)沿所述吹风件的气流流向呈倾斜型或弯曲型排布。
1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针肋组件(20)的所述针肋(22)和所述第二针肋组件(30)的所述针肋(22)之间一一对应设置。
16.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针肋组件(20)和所述第二针肋组件(30)位于所述基体(10)的同一侧。
1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针肋组件(20)和所述第二针肋组件(30)为多个,所述基体(10)相对的两侧均设置有所述第一针肋组件(20)和所述第二针肋组件(30),且位于同一侧的所述第一针肋组件(20)和所述第二针肋组件(30)之间相互配合。
1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吹风件为多个,各所述吹风件沿所述吹风件的气流流向的方向排列和/或各所述吹风件沿垂直于所述吹风件的气流流向的方向排列。
19.一种服务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散热器。
CN202211261899.3A 2022-10-14 2022-10-14 散热器和服务器 Active CN11547441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61899.3A CN115474415B (zh) 2022-10-14 2022-10-14 散热器和服务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61899.3A CN115474415B (zh) 2022-10-14 2022-10-14 散热器和服务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74415A CN115474415A (zh) 2022-12-13
CN115474415B true CN115474415B (zh) 2024-01-19

Family

ID=843361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261899.3A Active CN115474415B (zh) 2022-10-14 2022-10-14 散热器和服务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474415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65089A (zh) * 2016-04-19 2016-08-17 华北电力大学 一种针肋壁面微通道换热器
JP2016219560A (ja) * 2015-05-19 2016-12-22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回路基板の放熱構造
CN108966583A (zh) * 2017-05-17 2018-12-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散热器以及通信设备
CN112466825A (zh) * 2020-11-06 2021-03-09 上海大郡动力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功率半导体模块冷却板的散热结构
CN112797827A (zh) * 2020-12-28 2021-05-14 广东省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一种相变换热器
US11421945B1 (en) * 2020-06-25 2022-08-23 Softronics, Ltd. Heat dissipation system with cross-connected heatsink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334405B1 (ko) * 2020-07-01 2021-12-06 부산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방열 성능이 향상된 복합 핀휜 히트싱크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6219560A (ja) * 2015-05-19 2016-12-22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回路基板の放熱構造
CN105865089A (zh) * 2016-04-19 2016-08-17 华北电力大学 一种针肋壁面微通道换热器
CN108966583A (zh) * 2017-05-17 2018-12-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散热器以及通信设备
US11421945B1 (en) * 2020-06-25 2022-08-23 Softronics, Ltd. Heat dissipation system with cross-connected heatsink
CN112466825A (zh) * 2020-11-06 2021-03-09 上海大郡动力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功率半导体模块冷却板的散热结构
CN112797827A (zh) * 2020-12-28 2021-05-14 广东省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一种相变换热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74415A (zh) 2022-12-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695161B2 (en) Heat dissipation device for light emitting diode module
US7198094B2 (en) Finned device for removing heat from an electronic component
US6711016B2 (en) Side exhaust heat dissipation module
US6446708B1 (en) Heat dissipating device
US11985797B2 (en) Cooling device for dissipating heat from an object
US6755242B2 (en) Active heat sink structure with directed air flow
EP3156875A1 (en) Heat dissipation module, display card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20140116659A1 (en) Heat dissipation device and heat dissipation fins thereof
CN1435075A (zh) 散热器
CN115474415B (zh) 散热器和服务器
US7733653B1 (en) Heat radiating member mounting structure
KR101992524B1 (ko) 전자 어셈블리에 걸친 공기 흐름을 재지향시키기 위한 시스템 및 방법
CN213692028U (zh) 一种风冷型模块用高效散热器模块
KR101482102B1 (ko) 공기조화장치의 제어장치의 방열 구조
US20090314476A1 (en) Heat radiating component
US20100282443A1 (en) Heat dissipation device
US20220243991A1 (en) Wind-guiding type heat dissipation module
CN106034394A (zh) 散热器与散热装置
JPH0412559A (ja) 電子装置の冷却構造
CN110708932A (zh) 散热器和具有其的pcb散热组件、服务器
CN220342682U (zh) 一种电源模块的散热结构及电源模块
JP7501785B2 (ja) エレベータの制御盤
CN111594462B (zh) 散热器和具有其的中央处理器
CN216310718U (zh) Cpu水冷散热器的辅助散热装置
CN219642166U (zh) 服务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