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474139A - 显示设备 - Google Patents

显示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474139A
CN115474139A CN202110654878.7A CN202110654878A CN115474139A CN 115474139 A CN115474139 A CN 115474139A CN 202110654878 A CN202110654878 A CN 202110654878A CN 115474139 A CN115474139 A CN 11547413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ving
coil
moving portion
display device
displ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65487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sense Visu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sense Visu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sense Visu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sense Visu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654878.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474139A/zh
Priority to CN202280012960.2A priority patent/CN116848837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078417 priority patent/WO2022193934A1/zh
Publication of CN1154741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74139A/zh
Priority to US18/469,052 priority patent/US20240004228A1/en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9/00Transducers of moving-coil, moving-strip, or moving-wire type
    • H04R9/02Detai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5/00Magnetostrictive transduc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7/00Piezoelectric transducers; Electrostrictive transduc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9/00Transducers of moving-coil, moving-strip, or moving-wire type
    • H04R9/02Details
    • H04R9/04Construction, mounting, or centering of coil
    • H04R9/046Construc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Apparatuses For Generation Of Mechanical Vibration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设备,该显示设备包括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非显示区;磁致伸缩激励器,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相对应的位置;其中,所述磁致伸缩激励器包括伸缩件、第一移动部、第二移动部;静态下,所述第一移动部与所述伸缩件垂直设置;所述第二移动部与所述伸缩件成角度设置。本申请提供的激励器沿线圈轴向的尺寸较小,符合显示设备的扁平化发展趋势。

Description

显示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扬声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设备和激励器。
背景技术
屏幕发声技术应用在显示设备上,较配置传统扬声器的显示设备而言,具有更好的音质效果。相关技术中,采用屏幕发声技术的显示设备包括显示屏和激励器,通过激励器来带动显示屏振动发声。由于激励器在显示设备厚度方向上的厚度较大,不利于显示设备薄型化发展。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设备,其振动输出方向沿伸缩件的径向,激励器沿线圈径向的尺寸较小,符合显示设备的扁平化发展趋势。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设备,包括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非显示区;磁致伸缩激励器,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相对应的位置;其中,所述磁致伸缩激励器包括伸缩件、第一移动部、第二移动部;静态下,所述第一移动部与所述伸缩件垂直设置,所述第二移动部与所述伸缩件成角度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加强板,所述加强板位于所述显示面板和所述磁致伸缩激励器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围设在所述显示面板的边框,所述边框上设有边框减强部;所述磁致伸缩激励器安放在所述边框上,并与所述边框减强部并排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磁致伸缩激励器还包括:线圈,所述第一移动部位于所述线圈的沿自身轴向的端部,所述第二移动部位于所述线圈的沿自身径向的侧方。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移动部的第一端与所述磁致伸缩激励器的本体固定相连,所述第一移动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移动部相连,所述第一移动部能够以自身的所述第一端为支点相对所述线圈往复翻转,所述伸缩件位于所述第一移动部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移动部第一端与所述伸缩件之间具有沿所述第一移动部延伸方向的第一间距,所述第一移动部第二端与所述伸缩件之间具有沿所述第一移动部延伸方向的第二间距,所述第一间距小于所述第二间距。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移动部的第一端设有第一减强部,所述第一减强部的横截面尺寸小于所述第一移动部的其他位置处的横截面尺寸。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激励器还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线圈的沿自身径向的侧方,所述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移动部相连,所述连接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移动部相连,所述连接部的长度延伸方向与所述线圈的轴向之间具有夹角。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线圈呈筒状,所述伸缩件为圆柱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振动件还包括弯折部,所述弯折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移动部和所述第二移动部相连,所述第一移动部和所述第二移动部可在所述弯折部的弹性力作用下朝向靠近彼此的一侧相对移动。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一种激励器,其包括线圈;伸缩件,伸缩件可发生沿线圈轴向的伸缩变形;第二振动件,第二振动件包括相连接的第一移动部和第二移动部,第一移动部用于与显示设备相连,第一移动部位于线圈的沿自身轴向的端部;第二移动部用于与显示设备相连,且第二移动部位于线圈的沿自身径向的侧方;伸缩件伸缩时,第一移动部可在伸缩件或第二振动件的弹性力作用下相对线圈的端部往复移动,第二移动部可在第一移动部或第二振动件的弹性力作用下往复移动,并带动显示设备振动发声;其中,第二移动部的往复移动方向与线圈的轴向呈夹角设置。
有益效果: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设备,通过采用磁致伸缩激励器,器包括伸缩件、第一移动部、第二移动部;静态下,所述第一移动部与所述伸缩件垂直设置,所述第二移动部与所述伸缩件成角度设置,从而实现了显示设备在厚度方向上薄型化。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本申请一些实施例解决的技术问题、构成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以及由这些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外,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设备和激励器所能解决的其他技术问题、技术方案中包含的其他技术特征以及这些技术特征带来的有益效果,将在具体实施方式中作出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或相关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相关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设备结构图;
图2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屏幕发声的显示设备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屏幕发声的显示设备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设有加强板的显示设备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设置减强部的显示设备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具有多个减强部的显示设备示意图;
图7-图10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激励器结构图;
图1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连接部构成三角形斜边时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激励器结构图;
图13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激励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将结合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均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一些实施例中,以液晶显示设备为例,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设备结构图,参考图1,显示设备包括面板1、背光组件2、主板3、电源板4、后壳5和基座6。其中,面板1用于给用户呈现画面;背光组件2位于面板1的下方,通常是一些光学组件,用于供应充足的亮度与分布均匀的光源,使面板1能正常显示影像,背光组件2还包括背板20,主板3和电源板4设置于背板20上,通常在背板20上冲压形成一些凸包结构,主板3和电源板4通过螺钉或者挂钩固定在凸包上;后壳5盖设在面板1上,以隐藏背光组件2、主板3以及电源板4等显示设备的零部件,起到美观的效果;底座6,用于支撑显示设备。
在一些实施例中,图2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屏幕发声的显示设备示意图,参考图2,与图1相比,显示设备增加前罩7和激励器10。其中,前罩7与后壳5一起围设出容纳空间,该容纳空间里面放置面板1、背光组件2、主板3、电源板4。与面板1相对应的位置上,前罩7设置透明区域70,以保证面板1呈现的画面能够透过前罩7正常显示。前罩7还设置有非透明区域71,在非透明区域71上安放有多个激励器10,这样从显示设备的正面是不会看到激励器10。激励器10工作,带动前罩7振动发声。但这种设计形式,会增加显示设备的厚度,不符合薄型化发展趋势。
在一些实施例中,图3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屏幕发声的显示设备示意图,参阅图3,显示设备包括显示面板31、背板32和后板33,后板33包括后板本体和边框,边框朝向显示面板31的一侧凸出后板本体,边框与背板32固定相连;显示面板31、背板32、边框和后板本体中的任一者均可构成第一振动件。其中,根据显示设备30的种类以及组装成型后的空间设置。
其中,显示面板31包括显示区310和BM(Black Matrix)区311,显示区用于显示图像,BM区311围在显示区310外,BM区311用于与背板32固定连接,通常用于走线。其中,激励器10安放在BM区311对应的位置处,可驱动显示面板31振动发声。激励器10可以设置在边框332的沿周向的任意侧边上,激励器10的数量不做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图4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设有加强板的显示设备示意图,参考图4,当激励器10可以与显示面板31间接相连时,显示面板31与激励器10之间可以设有加强板34,加强板34的板面积大于激励器10的端面面积。激励器10通过加强板34与显示面板31连接后,与显示面板31之间的接触面积变大,可以减小显示面板31与激励器10接触位置处的压强,增加显示面板31的强度,避免显示面板31造成挤压损伤,并改变显示面板31的阻尼状态,从而提高显示面板31的可靠性并改善音质。其中加强板34可以为碳纤维板、铝板或蜂窝芯板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图5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设置减强部的显示设备示意图,参考图5,显示设备包括边框332,激励器10设置在边框332上,相应的标记振动区3320。考虑到边框332的沿显示面板31垂向的尺寸较小,边框332不易发生变形,边框332上设有减强部3321,激励器10设置在边框332的靠近减强部3321的位置处;减强部3321沿边框332的长度方向延伸,减强,3321的深度小于或等于边框332的厚度。减强部3321可以为设置在边框332上的凹槽状结构,也可以为连通边框332内外两侧的通孔状结构。这样,边框332的设置减强部3321位置处的强度降低,当激励器10设置在边框332的靠近减强部3321的位置处时,激励器10易于推动边框332变形,以实现振动发声。
在一些实施例中,减强部3321的延伸长度可以根据激励器10以及显示设备进行设置。同时,由于激励器10与减强部3321并列设置,减强部3321的宽度尺寸不宜过大。示例性的,减强部3321的宽度尺寸可以为边框332宽度尺寸的0.1-0.2倍,减强部3321的宽度可以为0.1mm-1mm。
在一些实施例中,由于边框332越靠近减强部3321中部位置处,边框332越容易发生变形。激励器10与减强部3321的中心在沿减强部3321的长度方向上间隔设置,即避免激励器10设置在减强部3321的中心位置处。减强部3321的个数可以为多个,多个减强部3321沿显示面板31的垂向间隔设置,或者沿边框332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图6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具有多个减强部的显示设备示意图,参考图6,减强部3321成对出现,横放和竖放组合,将组合后的减强部安放在边框的四个角上,使得边框332更容易振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激励器10可以为磁致伸缩激励器。图7-图10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激励器结构图。请参阅图7至图10,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磁致伸缩激励器能够利用磁致伸缩效应带动显示面板振动发声。其中,磁致伸缩效应指的是磁致伸缩材料在磁场中磁化后,其会沿磁化方向伸长或缩短。在一些实施例中,磁致伸缩材料可以为镍基合金、铁基合金、铁氧体磁致伸缩材料、压电陶瓷材料等,本实施例不进行限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激励器10包括线圈11、伸缩件13和具有弹性的第二振动件14,激励器10还包括磁性件12,线圈11用于根据控制信号生成交变磁场,伸缩件13可在交变磁场以及磁性件生成的磁场的叠加磁场中发生沿线圈11轴向的伸缩变形。其中,线圈11呈筒状,为减小激励器10的尺寸,磁性件12和伸缩件13可设置在线圈11内,这样,磁性件12和伸缩件13均呈柱状,例如棱柱状或圆柱状。
在一些实施例中,伸缩件13可为圆柱状,且圆柱状伸缩件13的外径可以为3mm-5mm。且为有助于伸缩件13与线圈11之间相对移动,线圈11与伸缩件13之间具有装配间隙。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需要磁性件12和伸缩件13可以分别为多个,并沿线圈11的轴向依次排列,示例性的,其中一个伸缩件13与第二振动件14相抵接。这样,激励器10的沿线圈11轴向的尺寸远大于激励器10的沿线圈11径向的尺寸,线圈11的径向可以认为是激励器10的最小尺寸方向。
在一些实施例中,激励器10还包括壳体19,线圈11容置在壳体19内,以对线圈11、磁性件12和伸缩件13形成防护。壳体19可以为导磁件,其材质可以为铁、钢等。线圈11与外部电源、放大器等部件连接,用于接收控制信号并根据控制信号生成交变磁场。磁性件12可以为永磁铁等,磁性件12生成的磁场可称为静态磁场,伸缩件13的材质可以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铁磁材料、软磁材料、超磁致伸缩材料等。线圈11、磁性件12以及伸缩件13均可以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种类,本实施例不进行限制。
其中,静态磁场用于为伸缩件13提供静态工作点,交变磁场为伸缩件13提供动态工作点,伸缩件13的伸缩系数随着交变磁场、静态磁场的叠加磁场的强度周期性变化而呈现出周期性的伸长或缩短,从而带动第二振动件14往复移动,并通过第二振动件14带动第一振动件振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振动件14包括相连接的第一移动部141和第二移动部142,第一移动部141与本体相连,第一移动部141位于线圈11的沿自身轴向的端部;第二移动部142与本体相连,且第二移动部142位于线圈11的沿自身径向的侧方。其中,第二移动部142与本体上的第一振动件相连。即第一移动部141和第二移动部142相连并成类似L型的弯折结构,且第一移动部141可构成弯折结构的其中一个折边,并设置在线圈11的端部,第二移动部142位于另一折边上,并设置在线圈11的径向的侧方。
在一些实施例中,伸缩件13伸缩时,第一移动部141可在伸缩件13或第二振动件14的弹性力作用下相对线圈11的端部往复移动,第二移动部142可在第一移动部141或第二振动件14的弹性力作用下往复移动,并带动本体振动发声,也就是带动第一振动件振动发声。其中,第二移动部142的往复移动方向与线圈11的轴向呈夹角设置。伸缩件13伸长时,第一移动部141可在伸缩件13的抵顶下朝向远离线圈11的一侧移动;伸缩件13收缩时,第一移动部141可在自身弹性力作用下朝向靠近线圈11的一侧移动,以实现伸缩件13在叠加磁场中伸缩时,第一移动部141可以相对线圈11往复移动。类似的,第二移动部142可在第一移动部141或自身弹性力作用下往复移动,以实现带动第一振动件振动发声。
由于第二移动部142位于线圈11的径向的侧方,第二移动部142的往复移动方向与线圈11的轴向呈夹角设置,也就是第一振动件的往复移动方向与线圈11的轴向呈夹角设置,激励器10的沿第一振动件往复移动方向的尺寸近似为其沿线圈11的径向尺寸,而激励器10的沿线圈11径向的尺寸远小于激励器10的沿线圈11轴向的尺寸,这样,冰箱20以及显示设备30沿第一振动件往复移动方向的尺寸均较小,符合显示设备扁平化的发展趋势。
示例性的,当显示设备为显示设备30,且显示面板31构成第一振动件时,线圈11的轴线与显示面板31呈夹角设置,显示设备30自身的厚度尺寸可以覆盖激励器10沿显示面板31垂向的尺寸,即激励器10不会增加显示设备30的厚度尺寸,符合显示设备30扁平化发展趋势。当显示设备为冰箱20,且第二壳体23构成第一振动件时,线圈11的轴线与第二壳体23呈夹角设置,保温层21自身的厚度尺寸可以覆盖激励器10沿第二壳体23垂向的尺寸,即激励器10可最大限度减少保温层21的厚度尺寸损失,符合冰箱20保温要求。
当然,当显示设备为显示设备30,且边框332构成第一振动件时,第一移动部141和第二移动部142可分别沿边框332的两相邻的侧边设置,这样,线圈11的轴线与显示面板31不垂直设置,即激励器10不会增加显示设备30的厚度尺寸,符合显示设备30扁平化发展趋势。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移动部141可以与本体滑动连接,此时第一移动部141整体可沿线圈11的轴向相对线圈11往复移动。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移动部141的第一端与本体固定相连,第一移动部141的第二端与第二移动部142相连,第一移动部141能够以自身的第一端为支点相对线圈11往复翻转,伸缩件13位于第一移动部141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这样,伸缩件13伸长时,伸缩件13与第一移动部141抵接,第一移动部141以第一端为支点进行翻转,第一移动部141的第二端朝向远离线圈11的一侧移动。当伸缩件13收回时,在自身弹性力作用下,第一移动部141的第二端朝向靠近线圈11的一侧移动,实现了第一移动部141的往复移动。且第一移动部141与本体之间的连接结构较为简单,制作成本较低。
其中,伸缩件13可抵顶在第一移动部141的沿自身长度方向的不同位置处。示例性的,伸缩件13与第一移动部141的中点相抵接。在一些实施例中,伸缩件13还可以设置在第一移动部141的靠近第一端的一侧,请参阅图9和图10,第一移动部141第一端与伸缩件13之间具有沿第一移动部141延伸方向的第一间距L1,第一移动部141第二端与伸缩件13之间具有沿第一移动部141延伸方向的第二间距L2,第一间距L1小于第二间距L2,以有效增加第一移动部141第二端的往复偏移量,并提高第一振动件的振动幅度,第一振动件发出的声音可以具有较大的声压级以及较低的低频频率。示例性的,第二间距L2为第一间距L1的1.5倍,这样,第一间距L1 与第二间距L2之和为第一间距L1的2.5倍,第一移动部141第二端的往复偏移量即近似为伸缩件13位移量的2.5倍。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移动部141的第一端设有第一减强部143,第一减强部143的横截面尺寸小于第一移动部141的其他位置处的横截面尺寸。其中,第一减强部143可以具有不同的结构。示例性的,第一减强部143沿第一移动部141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一减强部143与第一移动部141之间具有台阶面。或者,第一减强部143为第一移动部141上形成的凹槽结构,凹槽结构设置在第一移动部141的朝向线圈11的侧面上或者背离线圈11的侧面上,以便于第一移动部141相对线圈11翻转。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移动部142的往复移动方向越靠近线圈11的径向,激励器10的沿第一振动件往复移动方向的尺寸越接近于激励器10的沿线圈11的径向尺寸,也就是激励器10沿第一振动件往复移动方向的尺寸越小。示例性的,第二移动部142的往复移动方向与线圈11的轴向夹角可以为60°-120°。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移动部142的往复移动方向与线圈11的轴向相互垂直。这样,第一振动件不具有沿线圈11轴向的位移量,激励器10的沿第一振动件往复移动方向的尺寸即为激励器10的沿线圈10径向的尺寸,有效减小了激励器10沿第一振动件往复移动方向的尺寸,符合显示设备扁平化的发展趋势。
在一些实施例中,激励器10还包括连接部147,连接部147位于线圈11的沿自身径向的侧方,连接部147的一端与第一移动部141相连,连接部147的另一端与第二移动部142相连,连接部147的长度延伸方向与线圈11的轴向之间具有夹角。即连接部147构成上述L型结构的一个折边,连接部147的原理第一移动部141的一端与第二移动部142相连。示例性的,连接部147的远离第一移动部141的一端朝向远离线圈11的一侧延伸,此时,第一移动部141和连接部147之间的夹角为钝角。且伸缩件13伸长时,第一移动部141可在伸缩件13的带动下朝向远离线圈11的一侧移动,连接部147可在第一移动部141的带动下朝向靠近线圈11的一侧移动。伸缩件13收缩时,第一移动部141在自身弹性力作用下朝向靠近线圈11的一侧移动,此时,连接部147可在自身弹性力作用下朝向远离线圈11的一侧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部147的一端与第一移动部141相连,连接部147的另一端朝向靠近线圈11的一侧倾斜延伸。此时,为避免第二移动部142与壳体19发生干涉,壳体19的朝向第二移动部142的一侧可以设置避让平面191,即壳体19的朝向第二移动部142一侧的厚度减小,这样,可以减小激励器10的沿线圈11径向的尺寸。同时,为避免第一振动件与第二移动部142发生干涉,第二移动部142上可以设置朝向远离线圈11的一侧凸出的输出件16,输出件16与第一振动件相连,第二移动部142的往复移动方向即为输出件16的往复移动方向。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移动部142与输出件16与输出部可拆卸连接,输出件16上设有与第一振动件贴合的贴合面,以增大输出件16与第一振动件之间的接触面积。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移动部142可沿线圈11的径向设置,连接部147与第二移动部142之间具有减小强度的凹槽状结构。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振动件14还包括弯折部144,弯折部144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移动部141和第二移动部142相连,第一移动部141和第二移动部142可在弯折部144的弹性力作用下朝向靠近彼此的一侧相对移动。其中,当第二振动件14设置有连接部147时,弯折部144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移动部141和连接部147相连。这样,当伸缩件13收缩时,第一移动部141朝向靠近线圈11的一侧移动,第二移动部142可在弯折部144的弹性力作用下恢复初始位置,第二振动件14的结构较为简单。
在一些实施例中,弯折部144上设有第二减强部145,第二减强部145的横截面尺寸小于弯折部144的其他位置处的横截面尺寸。第二减强部145的结构可与第一减强部143的结构相同,示例性的第一减强部143和第二减强部145均为凹槽结构,以使第一移动部141和第二移动部142之间易于发生相对翻转。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移动部141的个数为两个,并分别设置在线圈11的沿自身轴向的两端,第二移动部142的两侧分别与两个第一移动部141相连。此时,连接部147的个数也为两个,并分别与两个第一移动部141相连,第二移动部142的两侧分别与两个连接部147相连。此时,两个第一移动部141、第二移动部142以及两个连接部147相连可以构成近似“凸”型框架结构或者近似K型框架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振动件14为金属件,强度较高,弹性较好。示例性的,第二振动件14的材质可以为钢、铁等导磁材质,也可以为铝等非导磁材质。
在一些实施例中,磁性件12和伸缩件13沿线圈11的轴向排列后挤压在两个第一移动部141之间。为避免排列后的磁性件12和伸缩件13相互分离或者与第一移动部141相分离,本实施例中的其中一个第一移动部141上设有抵压螺栓17,通过调节抵压螺栓17与该第一移动部141之间的相对位置,可以将磁性件12和伸缩件13抵压在另一个第一移动部141上,磁性件12、伸缩件13、抵压螺栓17之间的挤压力可以为3MPa-6MPa。
在一些实施例中,另一个第一移动部141上可以设置限位孔1411,激励器10还包括限位件18,磁性件12和伸缩件13沿线圈11的轴线排列后挤压在抵压螺栓17和限位件18之间,部分限位件18伸入限位孔1411中。在一些实施例中,限位件18可以为锥形杆,这样,限位件18与第一移动部141抵压过程中,限位孔1411可以沿锥形杆的外壁面相对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避免磁性件12与伸缩件13、伸缩件13与抵压螺栓17。伸缩件13与限位件18之间相互分离,磁性件12、伸缩件13、抵压螺栓17、限位件18中任意相邻的两者之间均可以通过粘接件粘接固定。
以两个第一移动部141、第二移动部142以及两个连接部147相连构成近似K型框架结构为例。当伸缩件13伸长时,可以通过限位件18以及抵压螺栓17分别抵顶两个第一移动部141,两个第一移动部141的第二端朝向远离彼此的一侧相互远离,并拉伸两个连接部147,此时第二移动部142以及输出件16沿线圈11的径向带动第一振动件朝向远离线圈11的一侧移动,直至两个连接部147近似位于同一直线上。伸缩件13收回时,两个第一移动部141的第二端朝向靠近彼此的一侧翻转,在第二振动件14的弹性力作用下,第二移动部142以及输出件16带动第一振动件沿线圈11的径向朝向靠近线圈11的一侧移动,即实现了第二移动部142以及输出件16沿线圈11的径向往复移动并带动第一振动件振动发声。
图1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连接部构成三角形斜边时的示意图。请参阅图11,对于直角三角形,两个直角边的长度之和大于斜边的长度,即b+c>a,也就是a-b<c。其中,对于第二振动件14,其在带动第一振动件过程中,自身不会发生伸缩变形,也就是说连接部147的长度不会发生变化。那么,当两个第一移动部141、第二移动部142以及两个连接部147相连构成近似K型框架结构时,连接部147可以认为是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当两个连接部147被两个第一移动部141拉伸且位于同一直线上时,连接部147近似处于与原直角边b平行的状态。此时,第一移动部141的第二端沿线圈轴向的移动距离近似为a-b,而第二移动部142移动距离近似为c,也就是输出件16的移动距离近似为c。由上述可知a-b<c,也就是第一移动部141的第二端沿线圈轴向的移动距离小于输出件16的移动距离,即通过第一移动部141第二端的较小移动距离,使得输出件16具有较大的振动幅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使伸缩件13设置在第一移动部141的靠近第一端的一侧,同时使连接部147倾斜设置,可以使伸缩件13的伸缩量得到两次放大,输出件16具有较大的振动幅度,可以推动第一振动件发出更大声压级的声音。当第一振动件的厚度较大或者重量较大时,图12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激励器结构图,请参阅图12,在一些实施例中,激励器10包括多个第二振动件14,多个第二振动件14并列设置,且多个第二振动件14的多个第二移动部142固定相连。这样,可以通过多个第二振动件14同时带动第一振动件振动发声,提高了激励器10的推动力,输出件16的振动幅度较大,使第一振动件发出的声音的声压级较大。其中,第二振动件14的个数可以为两个或更多。
在一些实施例中,激励器10的个数为多个,多个激励器10间隔设置在本体上。这样,多个激励器10可以构成立体声系统,优化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激励器10还包括配重件15,配重件15用于与本体固定相连,且第一移动部141和线圈11均与配重件15相连;其中,配重件15的最小尺寸方向与本体的厚度方向平行设置。其中,显示设备为显示设备30时,本体的厚度方向即为显示面板31的垂向,根据激励器10的固定位置,配重件15可与背板32或后板33相连。显示设备为冰箱20时,配重件15与保温层21固定相连,本体的厚度方向指的是激励器10所在位置处的保温层21的厚度方向,这样,可以通过本体自身的厚度覆盖配重件15,避免因配重件15增加本体的厚度尺寸。
在一些实施例中,配重件15的重量较大,第二振动件14以及线圈11均通过配重件15与本体固定相连。这样,第二振动件14带动第一振动件时,可以避免因激励器10自身重量较小,导致激励器10在输出端16带动显示设备第一振动件振动发声的力量不足。
在一些实施例中,配重件15的材质可以为不锈钢等金属件,配重件15的重量可根据激励器10的推力等参数进行选择。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个第一移动部141的第一端可直接与配重件15固定相连。当然,第一振动件14还可以包括固定部146,固定部146用于与配重件15相连,且固定部146的两端用于与两个第一移动部141相连,以易于第一移动部141以自身第一端为支点进行翻转。
在一些实施例中,配重件15的形状尺寸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请参阅图4和图7,当显示面板31构成第一振动件时,线圈11的轴线与显示面板31平行设置,配重件15的最小尺寸方向与显示面板31垂直设置。
图13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激励器结构图,当位于天侧的边框332构成第一振动件时,线圈11的轴线与显示面板31平行设置,配重件15的最大尺寸方向沿竖直方向设置,配重件的最小尺寸方向沿显示面板31的垂向设置,激励器10设置在背板32和后板33之间,其未增加显示设备30的厚度。当位于左侧或右侧的边框332构成第一振动件时,线圈11的轴线与显示面板31平行设置,配重件15的最大尺寸方向沿水平方向设置,配重件的最小尺寸方向沿显示面板31的垂向设置,激励器10设置在背板32和后板33之间,其未增加显示设备30的厚度。这样,显示设备的厚度尺寸,即显示设备30的厚度以及保温层21的厚度,不会因为增设配重件15而显著变大,符合显示设备扁平化的发展趋势。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一些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激励器10,其括线圈11;伸缩件13,伸缩件13可发生沿线圈11轴向的伸缩变形;第二振动件14,第二振动件14包括相连接的第一移动部141和第二移动部142,第一移动部141用于与显示设备相连,第一移动部141位于线圈11的沿自身轴向的端部;第二移动部142用于与显示设备相连,且第二移动部142位于线圈11的沿自身径向的侧方;伸缩件13伸缩时,第一移动部141可在伸缩件13或第二振动件14的弹性力作用下相对线圈11的端部往复移动,第二移动部142可在第一移动部141或第二振动件14的弹性力作用下往复移动,并带动显示设备振动发声;其中,第二移动部142的往复移动方向与线圈11的轴向呈夹角设置。其中,激励器10的结构、功能以及有益效果均已在上述实施例中进行说明,本实施例不再赘述。
本说明书中各实施例或实施方式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相互参见即可。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方式”、“一些实施方式”、“示意性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 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 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非显示区;
磁致伸缩激励器,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相对应的位置;
其中,所述磁致伸缩激励器包括伸缩件、第一移动部、第二移动部;静态下,所述第一移动部与所述伸缩件垂直设置,所述第二移动部与所述伸缩件成角度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加强板,所述加强板位于所述显示面板和所述磁致伸缩激励器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围设在所述显示面板的边框,所述边框上设有边框减强部;
所述磁致伸缩激励器安放在所述边框上,并与所述边框减强部并排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致伸缩激励器还包括:
线圈,所述第一移动部位于所述线圈的沿自身轴向的端部,所述第二移动部位于所述线圈的沿自身径向的侧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移动部的第一端与所述磁致伸缩激励器的本体固定相连,所述第一移动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移动部相连,所述第一移动部能够以自身的所述第一端为支点相对所述线圈往复翻转,所述伸缩件位于所述第一移动部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移动部第一端与所述伸缩件之间具有沿所述第一移动部延伸方向的第一间距,所述第一移动部第二端与所述伸缩件之间具有沿所述第一移动部延伸方向的第二间距,所述第一间距小于所述第二间距。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移动部的第一端设有第一减强部,所述第一减强部的横截面尺寸小于所述第一移动部的其他位置处的横截面尺寸。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致伸缩激励器还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线圈的沿自身径向的侧方,所述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移动部相连,所述连接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移动部相连,所述连接部的长度延伸方向与所述线圈的轴向之间具有夹角。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呈筒状,所述伸缩件为圆柱状。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振动件还包括弯折部,所述弯折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移动部和所述第二移动部相连,所述第一移动部和所述第二移动部可在所述弯折部的弹性力作用下朝向靠近彼此的一侧相对移动。
CN202110654878.7A 2021-03-18 2021-06-11 显示设备 Pending CN11547413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54878.7A CN115474139A (zh) 2021-06-11 2021-06-11 显示设备
CN202280012960.2A CN116848837A (zh) 2021-03-18 2022-02-28 一种显示装置、激励器及音频信号播放方法
PCT/CN2022/078417 WO2022193934A1 (zh) 2021-03-18 2022-02-28 一种显示装置、激励器及音频信号播放方法
US18/469,052 US20240004228A1 (en) 2021-03-18 2023-09-18 Display device, exciter, and audio signal playback method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54878.7A CN115474139A (zh) 2021-06-11 2021-06-11 显示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74139A true CN115474139A (zh) 2022-12-13

Family

ID=843635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654878.7A Pending CN115474139A (zh) 2021-03-18 2021-06-11 显示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474139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4756907U (zh) 发声设备和激励器
US7110561B2 (en) Transparent panel-form loudspeaker
JP7568768B2 (ja) 音響装置
TW201945918A (zh) 用於平坦面板致動之多重共振耦合系統
KR20130087563A (ko) 음향 및 햅틱 표면을 갖는 전자 장치
JP7049990B2 (ja) 音再生ディスプレイ
CN217543610U (zh) 显示设备
CN101888582A (zh) 扬声器装置
JPWO2014050983A1 (ja) 音響発生器、音響発生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CN101310561B (zh) 用于压电扬声器的不对称动作系统和不对称扬声器
JP2023109705A (ja) 多機能発音デバイス
US6888946B2 (en) High frequency loudspeaker
CN115474139A (zh) 显示设备
JP2002250970A (ja) 画像表示装置
US10993032B2 (en) Bending actuators and panel audio loudspeakers including the same
KR20150089475A (ko) 휴대 단말용 진동 발생 장치
CN216873392U (zh) 显示设备
JP2005175553A (ja) 平面型音響装置およびそれを搭載した複合情報表示機器
CN213586248U (zh) 一种激励器及电子设备
JP2022071360A (ja) 音響装置
KR100435850B1 (ko) 평판 스피커
WO2023179080A1 (zh) 显示设备
CN114627752B (zh) 显示面板及其显示装置
CN220455597U (zh) 一种性能稳定性高的光纤扫描器
CN217508975U (zh) 扬声组件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