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472777A - 负极极片、二次电池及用电设备 - Google Patents

负极极片、二次电池及用电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472777A
CN115472777A CN202211033942.0A CN202211033942A CN115472777A CN 115472777 A CN115472777 A CN 115472777A CN 202211033942 A CN202211033942 A CN 202211033942A CN 115472777 A CN115472777 A CN 11547277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gative electrode
active material
active layer
negative
negative p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03394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居小康
胡梦
张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nwoda Electric Vehicle Batt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nwoda Electric Vehicle Batt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nwoda Electric Vehicle Batt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nwoda Electric Vehicle Batt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033942.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472777A/zh
Publication of CN1154727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72777A/zh
Priority to PCT/CN2023/071003 priority patent/WO2024040858A1/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13Electrodes for 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e.g. for lithium-accumulators;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4/133Electrodes based on carbonaceous material, e.g. graphite-intercalation compounds or CFx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4Accumulators with insertion or intercalation of metals other than lithium, e.g. with magnesium or aluminiu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2004/021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e.g. porosity, surface area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2004/026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polarity
    • H01M2004/027Negative electrod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负极极片、二次电池及用电设备,其负极极片包括负极集流体和设置在负极集流体至少一侧的负极活性层,负极活性层包括第一活性层和第二活性层;第一活性层位于第二活性层和负极集流体之间;第一活性层包括第一负极活性材料,第二活性层包括第二负极活性材料;第一负极活性材料的(002)晶面层间距d1大于第二负极活性材料的(002)晶面层间距d2。本发明通过限定第一负极活性材料的(002)晶面层间距d1大于所述第二负极活性材料的(002)晶面层间距d2,使得其负极极片能够提高二次电池的首圈库伦效率并保持较高的电池容量。

Description

负极极片、二次电池及用电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储能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负极极片、二次电池及用电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在钠离子电池领域,更多的是使用硬碳作为负极活性材料。但是,硬碳电极的首圈库伦效率(ICE)普遍不足,这严重损害了钠离子电池的循环稳定性。为了进一步提升硬碳负极在钠离子电池领域的应用潜力,其首圈的库伦效率必须得到优化。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负极极片,使得钠离子电池具有较高的容量和较高的首圈库伦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第一方面提出一种负极极片,能够有效提高首圈库伦效率和容量。
本发明第二方面还提供一种二次电池。
本发明第三方面还提供一种用电设备。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一种负极极片,所述负极极片包括负极集流体和设置在所述负极集流体至少一侧的负极活性层,所述负极活性层包括第一活性层和第二活性层;所述第一活性层位于第二活性层和负极集流体之间;
所述第一活性层包括第一负极活性材料,所述第二活性层包括第二负极活性材料;
所述第一负极活性材料的(002)晶面层间距d1大于所述第二负极活性材料的(002)晶面层间距d2。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负极极片,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限定第一负极活性材料的(002)晶面层间距d1大于所述第二负极活性材料的(002)晶面层间距d2,使得其负极极片能够提高钠离子电池首圈库伦效率和保持较高的电池容量。这是因为第一活性层的作用是提供更多的储钠能力,提高容量;第二活性层的作用是降低与电解液的副反应,从而提高首圈库伦效率。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负极活性材料的(002)晶面层间距d1和所述第二负极活性材料的(002)晶面层间距d2,满足:d1/d2≤1.2。由此,第一活性层和第二活性层的相容性更好,若层间距相差太大,在充放电过程应力变化的差异很大(层间距会影响钠离子嵌入时的体积膨胀,层间距差异过大,体积膨胀差距就会很大),导致两者之间的相容性变差,第二活性层容易剥落。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负极活性材料的(002)晶面层间距d1满足
Figure BDA0003818495350000021
Figure BDA0003818495350000022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负极活性材料的(002)晶面层间距d1为
Figure BDA0003818495350000023
或在由上述任意两个数值所组成的范围内。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负极活性材料的(002)晶面层间距d2满足
Figure BDA0003818495350000024
Figure BDA0003818495350000025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负极活性材料的(002)晶面层间距d2为
Figure BDA0003818495350000026
或在由上述任意两个数值所组成的范围内。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层间距通过透射电镜来表征。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负极活性材料和所述第二负极活性材料中各自独立地包含杂原子,所述杂原子包括氮、氧、硫或硼中的至少两种。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负极活性材料中的杂原子含量大于所述第二负极活性材料中的杂原子含量。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杂原子的含量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ICP-OES)或者扫描电镜-能谱仪(SEM-EDS)来测试。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负极极片的压实密度为1.1mg/cm3~1.7mg/cm3。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负极极片的压实密度为1.3mg/cm3~1.5mg/cm3。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负极极片的压实密度为1.1mg/cm3、1.3mg/cm3、1.5mg/cm3、1.7mg/cm3或在由上述任意两个数值所组成的范围内。由此,具有较好的首圈库伦效率和动力学性能。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活性层还包括第一导电剂、第一粘结剂和第一分散剂,所述第二活性层还包括第二导电剂、第二粘结剂和第二分散剂。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以第一活性层的总质量计算,所述第一活性层包括如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
Figure BDA0003818495350000027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以第二活性层的总质量计算,所述第二活性层包括如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
Figure BDA0003818495350000028
Figure BDA0003818495350000031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负极活性材料和所述第二负极活性材料均包括硬碳、软碳、中间相碳微球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粘结剂和所述第二粘结剂彼此独立地包括聚偏二氟乙烯、聚乙烯醇、淀粉、羟丙基纤维素、再生纤维素、聚乙烯吡咯烷酮、四氟乙烯、聚乙烯、聚丙烯、乙烯-丙烯-二烯三元共聚物、磺化EPDM、丁苯橡胶和氟橡胶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导电剂和所述第二导电剂独立地选自导电炭黑、乙炔黑、科琴黑、导电石墨、导电碳纤维、碳纳米管、金属粉或碳纤维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分散剂和第二分散剂独立地选自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或羧甲基纤维素锂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负极集流体包括铜箔、铝箔、铜网、铝网、涂覆有导电碳层的铝箔、涂覆有导电碳层的铜箔、涂覆有铝的聚合物薄膜、涂覆有铜的聚合物薄膜、导电的聚合物薄膜或在用于电解质系统时具有腐蚀稳定性的导电薄膜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负极极片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第一负极活性材料、第一导电剂、第一粘结剂和第一分散剂搅拌得到第一活性层;将第二负极活性材料、第二导电剂、第二粘结剂和第二分散剂搅拌得到第二活性层;
S2、采用双层涂布法在集流体的上下表面涂布,烘干、辊压即得负极极片。
本申请的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一种二次电池,其包括正极极片、电解液、隔膜以及如上述所述的负极极片,所述隔膜介于所述正极极片和所述负极极片之间,所述电解液填充于所述正极极片和所述负极极片之间且浸润所述隔膜。
其中,本申请的二次电池包括本申请第一方面可能实施方式的负极极片,由于本申请第一方面的负极极片具有有效提高钠离子电池容量和首圈库伦效率。因此,本申请提供的二次电池具有较高的电池容量和首圈库伦效率。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正极极片包括正极集流体及形成于所述正极集流体表面上的正极活性物质层,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层包括正极活性物质,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包括钠过渡金属氧化物、聚阴离子型化合物或普鲁士蓝类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钠过渡金属氧化物中,过渡金属可以是Mn、Fe、Ni、Co、Cr、Cu、Ti、Zn、V、Zr及Ce中的至少一种。钠过渡金属氧化物例如为NaxMO2,其中M为Ti、V、Mn、Co、Ni、Fe、Cr及Cu中的一种或几种,0<x≤1。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聚阴离子型化合物可以是具有钠离子、过渡金属离子及四面体型(YO4)n-阴离子单元的一类化合物。过渡金属可以是Mn、Fe、Ni、Co、Cr、Cu、Ti、Zn、V、Zr及Ce中的至少一种;Y可以是P、S及Si中的至少一种;n表示(YO4)n-的价态。
聚阴离子型化合物还可以是具有钠离子、过渡金属离子、四面体型(YO4)n-阴离子单元及卤素阴离子的一类化合物。过渡金属可以是Mn、Fe、Ni、Co、Cr、Cu、Ti、Zn、V、Zr及Ce中的至少一种;Y可以是P、S及Si中的至少一种,n表示(YO4)n-的价态;卤素可以是F、Cl及Br中的至少一种。
聚阴离子型化合物还可以是具有钠离子、四面体型(YO4)n-阴离子单元、多面体单元(ZOy)m+及可选的卤素阴离子的一类化合物。Y可以是P、S及Si中的至少一种,n表示(YO4)n-的价态;Z表示过渡金属,可以是Mn、Fe、Ni、Co、Cr、Cu、Ti、Zn、V、Zr及Ce中的至少一种,m表示(ZOy)m+的价态;卤素可以是F、Cl及Br中的至少一种。
聚阴离子型化合物例如是NaFePO4、Na3V2(PO4)3、NaM’PO4F(M’为V、Fe、Mn及Ni中的一种或几种)及Na3(VOy)2(PO4)2F3-2y(0≤y≤1)中的至少一种。
普鲁士蓝类化合物可以是具有钠离子、过渡金属离子及氰根离子(CN-)的一类化合物。过渡金属可以是Mn、Fe、Ni、Co、Cr、Cu、Ti、Zn、V、Zr及Ce中的至少一种。普鲁士蓝类化合物例如为NaaMebMe’c(CN)6,其中Me及Me’各自独立地为Ni、Cu、Fe、Mn、Co及Zn中的至少一种,0<a≤2,0<b<1,0<c<1。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正极活性物质层还可以包括导电剂,以改善正极的导电性能。本申请对导电剂的种类不做具体限制,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作为示例,导电剂可以为超导碳、乙炔黑、炭黑、科琴黑、碳点、碳纳米管、石墨、石墨烯或碳纳米纤维中的一种或几种。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正极活性物质层还可以包括粘结剂,以将正极活性物质和可选的导电剂牢固地粘结在正极集流体上。本申请对粘结剂的种类不做具体限制,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作为示例,粘结剂可以为聚偏氟乙烯(PVDF)、聚四氟乙烯(PTFE)、聚丙烯酸(PAA)、聚乙烯醇(PVA)、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丁苯橡胶(SBR)、羧甲基纤维素(CMC)、海藻酸钠(SA)、聚甲基丙烯酸(PMA)或羧甲基壳聚糖(CMCS)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正极集流体采用导电碳片、金属箔材、涂炭金属箔材、多孔金属板或复合集流体,其中导电碳片的导电碳材质可以为超导碳、乙炔黑、炭黑、科琴黑、碳点、碳纳米管、石墨、石墨烯或碳纳米纤维中的一种或几种,金属箔材、涂炭金属箔材和多孔金属板的金属材质各自独立地可以选自铜、铝、镍及不锈钢中的至少一种。复合集流体可以为金属箔材与高分子基膜复合形成的复合集流体。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隔膜可以是本领域各种适用于二次电池隔膜的材料,例如,包括但不限于聚乙烯、聚丙烯、聚偏氟乙烯、芳纶、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四氟乙烯、聚丙烯腈、聚酰亚胺,聚酰胺、聚酯和天然纤维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解液包括有机溶剂和电解质钠盐。例如,有机溶剂包括碳酸乙烯酯、碳酸丙烯酯、碳酸二乙酯、碳酸二甲酯、碳酸甲乙酯、碳酸亚丙酯、醋酸甲酯、丙酸乙酯、氟代乙烯碳酸脂、乙醚、二甘醇二甲醚、三乙二醇二甲醚、四乙二醇二甲醚、甲基叔丁基醚中的一种或几种;电解质钠盐包括六氟磷酸钠、双氟磺酰亚胺钠、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钠、三氟甲磺酸钠、四氟硼酸钠、二氟磷酸钠、高氯酸钠、氯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
本申请的第三方面实施例提供一种用电设备,所述用电设备包括上述所述的二次电池。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实施例1的负极极片示意图;
其中,1为第一活性层;2为第二活性层,3为负极集流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本发明所采用的试剂、方法和设备,如无特殊说明,均为本技术领域常规试剂、方法和设备。
实施例和对比例用到的原料如下:
第一负极活性材料A:硬碳(克容量450mAh/g,各杂原子占比N:5%,S:2.5%,P:1%,B:0.5%,总占比9%);d1为
Figure BDA0003818495350000051
第一负极活性材料B:硬碳(克容量400mAh/g,其中各杂原子占比N:2.5%,S:1.5%,P:0.5%,B:0.5%,总占比5%);d1为
Figure BDA0003818495350000052
第一负极活性材料C:硬碳(克容量420mAh/g,其中各杂原子占比N:3.5%,S:2%,P:1%,B:0.5%,总占比7%);d1为
Figure BDA0003818495350000053
第一负极活性材料D:硬碳(克容量500mAh/g,其中各杂原子占比N:6%,S:2.5%,P:1.5%,B:1%,总占比11%);d1为
Figure BDA0003818495350000054
第二负极活性材料A:硬碳(克容量360mAh/g,其中各杂原子占比N:3%,S:1%,P:0.5%,B:0.5%,总占比5%),d2为
Figure BDA0003818495350000055
第二负极活性材料B:硬碳(克容量220mAh/g,其中各杂原子占比N:0.75%,S:0.25%,P:0%,B:0%,总占比1%);d2为
Figure BDA0003818495350000061
第二负极活性材料C:硬碳(克容量350mAh/g,其中各杂原子占比N:3%,S:1%,P:0.5%,B:0%,总占比4.5%);d2为
Figure BDA0003818495350000062
第二负极活性材料D:硬碳(克容量345mAh/g,其中各杂原子占比N:3%,S:1%,P:0%,B:0.5%,总占比4.5%);d2为
Figure BDA0003818495350000063
第二负极活性材料E:硬碳(克容量343mAh/g,其中各杂原子占比N:3%,S:0.5%,P:0.5%,B:0.5%,总占比4.5%);d2为
Figure BDA0003818495350000064
第二负极活性材料F:硬碳(克容量342mAh/g,其中各杂原子占比N:2.5%,S:1%,P:0.5%,B:0.5%,总占比4.5%);d2为
Figure BDA0003818495350000065
实施例1
实施例1提供一种负极极片,图1是实施例1的负极极片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为第一活性层;2为第二活性层,3为负极集流体。其制备方法如下:
S1、将94%的第一负极活性材料A、3%的导电炭黑、1.5%的丁苯橡胶和1.5%的羧甲基纤维素钠,溶剂为去离子水,搅拌得到第一活性层浆料;将94%的第二负极活性材料A、3%的导电炭黑、1.5%的丁苯橡胶和1.5%的羧甲基纤维素钠,溶剂为去离子水,搅拌得到第二活性层浆料;
S2、采用双层涂布法在负极集流体的上下表面涂布,第一活性层和第二活性层面密度相同,均为20mg/cm2,烘干、辊压、分切,即得负极极片,压实密度为1.5g/cm3
实施例2~9
实施例2~9提供一系列负极极片,其制备方法和组分含量与实施例1相同,其区别在于,第一负极活性材料和第二负极活性材料不同,具体见表1。
表1实施例1~9的组分
Figure BDA0003818495350000066
Figure BDA0003818495350000071
实施例10
实施例10提供一种负极极片,其制备方法如下:
S1、将94%的第一负极活性材料B、3%的导电炭黑、1.5%的丁苯橡胶和1.5%的羧甲基纤维素钠,溶剂为去离子水,搅拌得到第一活性层浆料;将94%的第二负极活性材料B、3%的导电炭黑、1.5%的丁苯橡胶和1.5%的羧甲基纤维素钠,溶剂为去离子水,搅拌得到第二活性层浆料;
S2、采用双层涂布法在集流体的上下表面涂布,第一活性层和第二活性层面密度相同,均为20mg/cm2,烘干、辊压、分切,即得负极极片,压实密度为1.0g/cm3
实施例11
实施例11提供一种负极极片,其制备方法如下:
S1、将94%的第一负极活性材料B、3%的导电炭黑、1.5%的丁苯橡胶和1.5%的羧甲基纤维素钠,溶剂为去离子水,搅拌得到第一活性层浆料;将94%的第二负极活性材料B、3%的导电炭黑、1.5%的丁苯橡胶和1.5%的羧甲基纤维素钠,溶剂为去离子水,搅拌得到第二活性层浆料;
S2、采用双层涂布法在集流体的上下表面涂布,第一活性层和第二活性层面密度相同,均为20mg/cm2,烘干、辊压、分切,即得负极极片,压实密度为1.1g/cm3
实施例12
实施例12提供一种负极极片,其制备方法如下:
S1、将94%的第一负极活性材料B、3%的导电炭黑、1.5%的丁苯橡胶和1.5%的羧甲基纤维素钠,溶剂为去离子水,搅拌得到第一活性层浆料;将94%的第二负极活性材料B、3%的导电炭黑、1.5%的丁苯橡胶和1.5%的羧甲基纤维素钠,溶剂为去离子水,搅拌得到第二活性层浆料;
S2、采用双层涂布法在集流体的上下表面涂布,第一活性层和第二活性层面密度相同,均为20mg/cm2,烘干、辊压、分切,即得负极极片,压实密度为1.7g/cm3
实施例13
实施例13提供一种负极极片,其制备方法如下:
S1、将94%的第一负极活性材料B、3%的导电炭黑、1.5%的丁苯橡胶和1.5%的羧甲基纤维素钠,溶剂为去离子水,搅拌得到第一活性层浆料;将94%的第二负极活性材料B、3%的导电炭黑、1.5%的丁苯橡胶和1.5%的羧甲基纤维素钠,溶剂为去离子水,搅拌得到第二活性层浆料;
S2、采用双层涂布法在集流体的上下表面涂布,第一活性层和第二活性层面密度相同,均为20mg/cm2,烘干、辊压、分切,即得负极极片,压实密度为1.9g/cm3
实施例14
实施例14提供一种负极极片,其制备方法如下:
S1、将99.85%的第一负极活性材料A、0.05%的导电炭黑、0.05%的丁苯橡胶和0.05%的羧甲基纤维素钠,溶剂为去离子水,搅拌得到第一活性层浆料;将65%的第二负极活性材料A、15%的导电炭黑、15%的丁苯橡胶和5%的羧甲基纤维素钠,溶剂为去离子水,搅拌得到第二活性层浆料;
S2、采用双层涂布法在负极集流体的上下表面涂布,第一活性层和第二活性层面密度相同,均为20mg/cm2,烘干、辊压、分切,即得负极极片,压实密度为1.5g/cm3
实施例15
实施例15提供一种负极极片,其制备方法如下:
S1、将65%的第一负极活性材料A、15%的导电炭黑、15%的丁苯橡胶和5%的羧甲基纤维素钠,溶剂为去离子水,搅拌得到第一活性层浆料;将99.85%的第二负极活性材料A、0.05%的导电炭黑、0.05%的丁苯橡胶和0.05%的羧甲基纤维素钠,溶剂为去离子水,搅拌得到第二活性层浆料;
S2、采用双层涂布法在负极集流体的上下表面涂布,第一活性层和第二活性层面密度相同,均为20mg/cm2,烘干、辊压、分切,即得负极极片,压实密度为1.5g/cm3
对比例1
对比例1提供一种负极极片,其制备方法如下:
S1、将94%的第一负极活性材料A、3%的导电炭黑、1.5%的丁苯橡胶和1.5%的羧甲基纤维素钠,溶剂为去离子水,搅拌得到活性层浆料;
S2、采用双层涂布法在集流体的上下表面涂布,面密度均为20mg/cm2,上下模头均采用第一活性层浆料,烘干、辊压、分切,即得负极极片,压实密度为1.5g/cm3
对比例2
对比例2提供一种负极极片,其制备方法如下:
S1、将94%第二负极活性材料A、3%的导电炭黑、1.5%的丁苯橡胶和1.5%的羧甲基纤维素钠,溶剂为去离子水,搅拌得到第二活性层浆料;
S2、采用双层涂布法在集流体的上下表面涂布,面密度均为20mg/cm2,上下模头均采用活性层浆料,烘干、辊压、分切,即得负极极片,压实密度为1.5g/cm3
对比例3
对比例3提供一种负极极片,其制备方法如下:
S1、将94%的第二负极活性材料B、3%的导电炭黑、1.5%的丁苯橡胶和1.5%的羧甲基纤维素钠,溶剂为去离子水,搅拌得到第一活性层浆料;将94%的第一负极活性材料B、3%的导电炭黑、1.5%的丁苯橡胶和1.5%的羧甲基纤维素钠,溶剂为去离子水,搅拌得到第二活性层浆料;
S2、采用双层涂布法在集流体的上下表面涂布,第一活性层和第二活性层面密度相同,均为20mg/cm2,烘干、辊压、分切,即得负极极片,压实密度为1.5g/cm3
性能测试
钠离子电池的制备:
(1)电解液:1M NaPF6溶解在碳酸乙烯酯(EC):碳酸二乙酯(DEC)=3:7
(2)隔膜:PP膜;
(3)正极极片的组分:正极材料(Na3V2(PO4)2F3,占比96%),导电剂(SP,占比3%),粘结剂(PVDF,占比1%)均匀混合于N-甲基吡咯烷酮中,得到正极极片浆料。将正极极片浆料涂敷于正极集流体,经烘干、辊压、分切得到正极极片。
(4)钠离子电池的组装
将实施例1~15和对比例1~3制备的负极极片、正极极片、隔膜和结构件等组装起来,卷绕相同层数后,经注液、化成、老化、密封等工序后得到钠离子电池。
采用新威动力电池测试系统对所得钠离子电池进行0.5A电流充放电测试,得电池容量,记录数据于表2。
首圈库伦效率:首圈库伦效率=首次充电容量/首次放电容量*100%;记录数据于表2。
80%容量保持率:以0.5C电流充放电,记录室温下,循环至80%容量保持率(80%SOH)时的循环圈数。
表2实施例和对比例的数据
Figure BDA0003818495350000091
Figure BDA0003818495350000101
从表1的测试结果可知,对比例1的容量最高,但是其库伦效率与循环寿命均不达标。可见,单一使用元素掺杂量较多的硬碳,并不能得到理想的性能。对比例2,其杂元素掺杂量虽然较少,循环性能和首效均较高,但是其容量并不合格。
如实施例1~6,保持第一活性层不变,通过调节第二活性层的杂原子含量来调节(002)晶面的宽度。在第二活性层的极限范围内
Figure BDA0003818495350000102
电池容量,首效均能达标。此外,如实施例1,3~6进一步对比各杂元素的作用。实施例3~6分别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各降低0.5%的硼、磷、硫、氮掺杂量,从而判断各元素对电池性能的影响。因为实施例3~6各组容量差异基本不大(<0.05),但显然,氮、硫元素的降低更有助于提高首效以及循环稳定性。
实施例2,7~9保持第二活性层不变,改变了第一活性层。其中2,7,8三个实施例的设计参数均在权利要求书保护的规格范围内,其性能均较为优异。但是实施例9的第一活性层采用更高(002)晶面宽度的硬碳。其已经达到硬碳材料的极限,故其层状结构容易坍塌,循环加速衰减。
压实密度(压密)对电池性能的影响对比见实施例7,10~13。在合理的压实密度下,电池性能较好。但是,压实密度太低,孔隙较大,副反应较多,不利于库伦效率。因此,实施例10的首效偏低。而压密太高,材料被破坏的风险就越大。当达到1.9的压实密度,电池性能下降。
实施例14与实施例1相比,增加了第一活性层内活性物质占比,容量得到一定的提升,且库伦效率与循环稳定性无明显差异。可见,降低非活性物质占比是一种可行的思路。实施例15与实施例1相比,降低了第一活性层内活性物质占比,容量降低明显。从提高容量角度看,降低活性物质占比没有明显优势。
对比例3与实施例7互换了活性材料的位置,导致对比例3的其d1/d2<1。很显然,对比例3的容量、循环稳定性以及首效均不理想。
上面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Claims (10)

1.一种负极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极片包括负极集流体和设置在所述负极集流体至少一侧的负极活性层,所述负极活性层包括第一活性层和第二活性层;所述第一活性层位于第二活性层和负极集流体之间;
所述第一活性层包括第一负极活性材料,所述第二活性层包括第二负极活性材料;
所述第一负极活性材料的(002)晶面层间距d1大于所述第二负极活性材料的(002)晶面层间距d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极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负极活性材料的(002)晶面层间距d1和所述第二负极活性材料的(002)晶面层间距d2满足如下条件中至少一者:
(i)d1/d2≤1.2;
(ii)
Figure FDA0003818495340000011
(iii)
Figure FDA0003818495340000012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负极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负极活性材料和所述第二负极活性材料中各自独立地包含杂原子,所述杂原子包括氮、氧、硫或硼中的至少两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负极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负极活性材料中的杂原子含量大于所述第一负极活性材料中的杂原子含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极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极片的压实密度为1.1mg/cm3~1.7mg/cm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极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性层还包括第一导电剂、第一粘结剂和第一分散剂,所述第二活性层还包括第二导电剂、第二粘结剂和第二分散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负极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剂和所述第二导电剂各自独立地包括导电炭黑、乙炔黑、科琴黑、导电石墨、导电碳纤维、碳纳米管、金属粉或碳纤维中的至少一种;
和/或,所述第一粘结剂和所述第二粘结剂各自独立地包括聚偏二氟乙烯、聚乙烯醇、淀粉、羟丙基纤维素、再生纤维素、聚乙烯吡咯烷酮、四氟乙烯、聚乙烯、聚丙烯、乙烯-丙烯-二烯三元共聚物、磺化EPDM、丁苯橡胶和氟橡胶中的至少一种;
和/或,所述第一分散剂和所述第二分散剂各自独立地包括羧甲基纤维素钠、羧甲基纤维素锂中的至少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极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负极活性材料和所述第二负极活性材料均包括硬碳、软碳、中间相碳微球中的至少一种。
9.一种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正极极片、电解液、隔膜以及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负极极片。
10.一种用电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9所述的二次电池。
CN202211033942.0A 2022-08-26 2022-08-26 负极极片、二次电池及用电设备 Pending CN11547277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33942.0A CN115472777A (zh) 2022-08-26 2022-08-26 负极极片、二次电池及用电设备
PCT/CN2023/071003 WO2024040858A1 (zh) 2022-08-26 2023-01-06 负极极片、二次电池及用电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33942.0A CN115472777A (zh) 2022-08-26 2022-08-26 负极极片、二次电池及用电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72777A true CN115472777A (zh) 2022-12-13

Family

ID=843693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033942.0A Pending CN115472777A (zh) 2022-08-26 2022-08-26 负极极片、二次电池及用电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5472777A (zh)
WO (1) WO2024040858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40858A1 (zh) * 2022-08-26 2024-02-29 欣旺达动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负极极片、二次电池及用电设备
WO2024192726A1 (zh) * 2023-03-22 2024-09-26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单体、电池和用电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580979C (zh) * 2007-09-17 2010-01-13 东莞新能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二次锂离子电池及其负极极片的制备方法
JP2013137907A (ja) * 2011-12-28 2013-07-11 Toyota Motor Corp ナトリウムイオン電池用負極活物質およびナトリウムイオン電池
CN103633293B (zh) * 2013-11-08 2017-02-15 鲍添增 以硬碳软碳为活性材料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极片及锂离子电池
CN114735672B (zh) * 2022-04-24 2023-08-25 深圳市科信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硼氮共掺杂硬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5472777A (zh) * 2022-08-26 2022-12-13 欣旺达电动汽车电池有限公司 负极极片、二次电池及用电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40858A1 (zh) * 2022-08-26 2024-02-29 欣旺达动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负极极片、二次电池及用电设备
WO2024192726A1 (zh) * 2023-03-22 2024-09-26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单体、电池和用电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4040858A1 (zh) 2024-02-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4220755A1 (en) Negative electrode plate for sodium-ion battery, electrochemical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1640940A (zh) 负极片及二次电池
US20150000118A1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graphene-incorporated rechargeable li-ion battery
CN111435740A (zh) 正极活性材料、正极片及钠离子电池
EP3916848B1 (en) Secondary battery, battery module having same, battery pack, and device
CN114665065B (zh) 一种正极极片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5472777A (zh) 负极极片、二次电池及用电设备
CN111799470B (zh) 正极极片及钠离子电池
CN111384374B (zh) 负极活性材料、负极极片及电池
CN103229338A (zh) 用于锂离子二次电池的负极活性物质
JP6542755B2 (ja)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用黒鉛系活物質材料、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用負極及び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
CN115440930A (zh) 负极极片、二次电池及用电设备
KR102599884B1 (ko) 이차 전지 및 이차 전지를 포함하는 장치
CN114464774B (zh) 一种负极极片及其应用
CN113555541A (zh) 一种高能量密度的锂离子电池
CN115621412A (zh) 锂离子电池正极片、制备方法及锂离子电池
CN116470005B (zh) 正极片、锂离子电池和储能设备
KR20120096898A (ko) 고밀도 음극 활물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리튬 이차전지용 음극
CN109817467B (zh) 一种复合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以及一种化学电源及其制备方法
CN115249793A (zh) 负极极片、二次电池和用电设备
CN115498139A (zh) 负极极片、二次电池和用电设备
JP2024528099A (ja) リチウム二次電池
CN116062797A (zh) 一种正极材料及包含该正极材料的电池
CN115513457A (zh) 正极补锂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和正极片、二次电池
CN115663114A (zh) 一种负极片、该负极片的制备方法及电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518000 1-2 Floor, Building A, Xinwangda Industrial Park, No. 18 Tangjianan Road, Gongming Street, Guangming New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Xinwangda Power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Xinwangda Industrial Park, No.18, Tangjia south, Gongming street, Guangming New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SUNWODA ELECTRIC VEHICLE BATTER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