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468237A - 空调外机及其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空调外机及其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468237A
CN115468237A CN202211160086.5A CN202211160086A CN115468237A CN 115468237 A CN115468237 A CN 115468237A CN 202211160086 A CN202211160086 A CN 202211160086A CN 115468237 A CN115468237 A CN 1154682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heat dissipation
condenser
auxiliary heat
air conditio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16008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潘子豪
林志成
罗润通
罗永前
陈圣文
黄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211160086.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468237A/zh
Publication of CN1154682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6823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6Separate outdoor units, e.g. outdoor unit to be linked to a separate room comprising a compressor and a heat exchanger
    • F24F1/14Heat exchang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eparate outdoor units
    • F24F1/16Arrangement or mounting thereof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5Electronic processing for selecting an operating mod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24F11/74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 F24F11/77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by controlling the speed of ventil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8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 F24F11/83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s to heat-exchangers
    • F24F11/84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s to heat-exchangers using valv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调外机及其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及存储介质,其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其中,空调外机包括传统的冷媒循环回路中的压缩机、冷凝器、节流装置,和增设的旁通管路上的辅助节流装置、辅助散热盘管,所述压缩机通过所述辅助节流装置将压缩后的气态冷媒转换成气液混合态冷媒,气液混合态冷媒经过辅助散热盘管蒸发吸热,进而对冷凝器进行辅助散热,辅助散热盘管再通过回流装置连接到冷媒循环回路中。通过本发明的方案,利用气液混合态冷媒经过辅助散热盘管来蒸发吸热,极大地提高了冷凝器的散热能力,降低空调系统压力,从而提高空调器在较高环境温度下的制冷能力和可靠性,无需增加各种散热元件,避免成本增加以及空调外形尺寸扩大。

Description

空调外机及其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外机及其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空调外机的尺寸大、重量重,不方便运输且占用空间,随着原材料成本和运输成本的攀升,空调外机小型化是发展的新方向。同时,随着全球变暖的气温上升,消费者对空调在较高温环境下制冷需求日益紧迫,使得我们急需提高小型化空调器在较高温环境下的制冷能力以及可靠性。
目前的解决方案通常是在空调外机上增加额外散热风机或者是水源以对室外机的冷凝器进行降温。通过增加散热风机的方式来对冷凝器散热成本高且导致室外机体积大、功耗高。通过水源散热需要额外配置冷凝水的收集储存、引导、分配装置,会增加成本、增大空调器尺寸,而且空调器冷凝水较少,降温效率低,对冷凝器的储存容易造成病菌滋生、空调器漏水等问题。
因此,在外机冷凝器尺寸无法扩展的情况下,较高温环境下空调器的制冷能力以及可靠性受限于外机冷凝器的散热能力。较高的外界环境温度下,外机冷凝器散热能力差,空调系统整机压力偏高,为保证可靠性,空调无法高频运行,从而极大削弱了空调器的制冷能力,严重时空调器将限制升频或者出现降频甚至停机,牺牲了用户使用舒适性,使得消费者在需要更大冷量的时候,空调器无法满足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外机及其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及存储介质,旨在解决现有空调器在高温环境下,外机冷凝器散热能力差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一种空调外机,包括依次连接的压缩机、冷凝器和节流装置,所述节流装置和所述压缩机用于通过与室内机的蒸发器连接形成冷媒循环回路,所述空调外机还包括:辅助节流装置,与所述压缩机连接,所述辅助节流装置用于将所述压缩机的压缩后的气态冷媒转换成气液混合态冷媒;辅助散热盘管,与所述辅助节流装置连接,所述辅助散热盘管用于利用所述气液混合态冷媒进行蒸发吸热以对所述冷凝器进行散热;回流装置,与所述辅助散热盘管和所述冷媒循环回路连接,所述回流装置用于将经蒸发后的所述气液混合态冷媒回流至所述冷媒循环回路中。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外机的控制方法,所述空调外机包括依次连接的压缩机、冷凝器和节流装置,所述空调外机还包括辅助节流装置、辅助散热盘管、气液分离器和阀门装置,所述压缩机通过所述辅助节流装置、所述辅助散热盘管与所述气液分离器连接,所述气液分离器与所述节流装置连接,所述气液分离器还通过所述阀门装置与所述压缩机连接,所述控制方法包括:根据目标辅助散热模式控制所述辅助节流装置的开度打开至与所述目标辅助散热模式对应第一开度值,并控制所述阀门装置的开度打开至与所述目标辅助散热模式对应第二开度值;周期性获取冷凝器感温包温度和排气温度;根据所述冷凝器感温包温度和所述排气温度对所述第一开度值和/或所述第二开度值进行调节。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外机的控制装置,包括:打开单元,用于根据目标辅助散热模式控制辅助节流装置的开度打开至第一开度值,并控制阀门装置的开度打开至第二开度值;获取单元,用于周期性获取冷凝器感温包温度和排气温度;调节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冷凝器感温包温度和所述排气温度对所述第一开度值和/或所述第二开度值进行调节。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空调内机和空调外机,所述空调外机包括存储器及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所述的方法。
第五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当被处理器执行时可实现上述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外机,包括传统的冷媒循环回路中的压缩机、冷凝器、节流装置,和增设的旁通管路上的辅助节流装置、辅助散热盘管,所述压缩机通过所述辅助节流装置将压缩后的气态冷媒转换成气液混合态冷媒,气液混合态冷媒经过辅助散热盘管蒸发吸热,进而对冷凝器进行辅助散热,辅助散热盘管再通过回流装置连接到冷媒循环回路中。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利用气液混合态冷媒经过辅助散热盘管来蒸发吸热,极大地提高了冷凝器的散热能力,降低空调系统压力,从而提高空调器在较高环境温度下的制冷能力和可靠性,无需增加各种散热元件,避免成本增加以及空调外形尺寸扩大。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外机的控制方法,所述控制方法包括:根据目标辅助散热模式控制所述辅助节流装置的开度打开至与所述目标辅助散热模式对应第一开度值,并控制所述阀门装置的开度打开至与所述目标辅助散热模式对应第二开度值;周期性获取冷凝器感温包温度和排气温度;根据所述冷凝器感温包温度和所述排气温度对所述第一开度值和/或所述第二开度值进行调节。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针对不同的冷凝器感温包温度和排气温度来调节辅助节流装置和阀门装置的开度,可以在保证散热能力的同时节省能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外机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外机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外机的控制方法的子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外机的控制方法的子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外机的控制方法的子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外机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外机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外机的控制装置的示意性框图;以及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器的示意性框图;
附图标记:
1、压缩机;2、冷凝器;3、节流装置;4、蒸发器;5、辅助节流装置;6、辅助散热盘管;7、气液分离器;8、阀门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当理解,当在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和“包含”指示所描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其集合的存在或添加。
还应当理解,在此本发明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仅仅是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意在限制本发明。如在本发明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除非上下文清楚地指明其它情况,否则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及“该”意在包括复数形式。
还应当进一步理解,在本发明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如在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术语“如果”可以依据上下文被解释为“当...时”或“一旦”或“响应于确定”或“响应于检测到”。类似地,短语“如果确定”或“如果检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可以依据上下文被解释为意指“一旦确定”或“响应于确定”或“一旦检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或“响应于检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
请参阅图1,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外机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空调器包括空调内机和空调外机,空调内机包括蒸发器4,空调外机包括依次连接的压缩机1、冷凝器2和节流装置3,其中,压缩机1、冷凝器2和节流装置3以及蒸发器4形成冷媒循环回路。该冷媒循环回路为传统的冷媒循环回路。本实施例为了解决在高温环境下,外机冷凝器2散热能力差的问题,在空调外机中增设了旁通管路,旁通管路包括辅助节流装置5、辅助散热盘管6和回流装置,辅助节流装置5,与所述压缩机1连接,所述辅助节流装置5用于将所述压缩机1的压缩后的气态冷媒转换成气液混合态冷媒;辅助散热盘管6,与所述辅助节流装置5连接,所述辅助散热盘管6用于利用所述气液混合态冷媒进行蒸发吸热以对所述冷凝器2进行散热;回流装置,与所述辅助散热盘管6和所述冷媒循环回路连接,所述回流装置用于将经蒸发后的所述气液混合态冷媒回流至所述冷媒循环回路中。
通过实施本实施例,利用辅助节流装置5将压缩机1压缩后的气态冷媒进行节流,得到低温低压的气液混合态冷媒,气液混合态冷媒进入到辅助散热盘管6进行蒸发吸热,通过蒸发吸热对冷凝器2进行强力散热,极大地降低了冷凝器2的温度,提高冷凝器2的散热能力,提高可靠性,避免空调器出现限制升频或者出现降频甚至停机的情形,提高空调器在较高环境温度下的制冷能力和可靠性。
需要说明的是,回流装置将气液混合态冷媒回流到冷媒循环回路中的方式有多种,在此不作限定。本实施例将提出一种优选的回流方式。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回流装置包括气液分离器7和阀门装置8,所述气液分离器7包括输入端和第一输出端以及第二输出端,所述输入端与所述辅助散热盘管6连接,所述第一输出端与所述节流装置连接,所述第二输出端通过所述阀门装置8与所述压缩机1连接,所述气液分离器7用于将所述气液混合态冷媒进行气液分离得到气态冷媒和液态冷媒,并通过所述第一输出端输出所述液态冷媒,所述第二输出端输出所述气态冷媒。
具体地,气液分离器7的作用是将气态和液态混合在一起的气液混合态冷媒进行分离,分别分离成气态的冷媒和液态的冷媒。气态的冷媒则通过气液分离器7的第一输出端回流到冷媒循环回路中的节流装置补充冷媒,液态的冷媒则回流到压缩机1中补充冷媒。阀门装置8用于控制气态的冷媒的回流量。阀门装置8可以采用为膨胀阀或压力阀,又或者是其他能够起到相同功能的元件。空调器制冷高压侧增加压力传感器,通过判定系统压力值变化,控制各阀门开度调整和节流程度调整。节流装置可以为毛细管、节流短管,又或者是其他能实现相同功能元件。
以下将结合图1对本实施例的冷媒循环进行详细说明:
首先,以压缩机1作为冷媒循环的起点,压缩机1排气有2个去向,其一流向冷凝器2,进入到传统的冷媒循环回路中,参与常规的制冷循环。常规的制冷循环是压缩机1将气体压缩得到高压气体,高压气体经过冷凝器2液化得到高压液体,高压液体在经过节流装置雾化得到低压湿蒸汽,低压湿蒸汽再经过蒸发器4蒸发气化为低压气体,低压气体再次回到压缩机1中进行压缩得到高压气体,从而完成出传统的制冷循环。其二流向到旁通管路中,用于辅助散热。压缩机1排出的部分高压气体,由旁通管路流经节流装置,通过节流后,形成低温低压的干湿混合态冷媒,进入辅助散热盘管6。通过室外风机增大对流,提高空气流动的速度,辅助散热盘管6中的液态冷媒蒸发吸热,室外风机吹出的气流经过辅助散热盘管6降温后得到冷风,利用冷风吹向冷凝器2,实现冷凝器2更大程度的降温。气液混合态冷媒从辅助散热盘管6流出后,进入气液分流器,其中气态冷媒流向压缩机1低压腔,经过压缩机1压缩后重新参与循环,这部分补充的气体可以降低高温环境下压缩机1的排气温度,减轻系统里,提高可靠性;从气液分流器出来的液态冷媒,与冷凝器2流出的冷媒汇合,经过节流装置后,流向蒸发器4,参与换热,此部分冷媒同样增加了蒸发器4的冷媒流量,可提高空调器制冷能力。
总而言之,本实施例是在传统空调器系统基础上,压缩机1设置旁通管路,此部分冷媒通过辅助节流装置5后,进入辅助散热盘管6,对冷凝器2进行辅助散热,并通过室外风机增大对流。通过管路设计,增加旁通管路对冷凝器2进行辅助散热,利用节流装置调节辅助散热量,强化散热同时节省能耗。辅助散热盘管6中的冷媒参与换热后,经过气液分离器7,液态冷媒汇合到冷凝器2过冷后流路,参与蒸发器4换热;利用气液分离器7,将旁通散热管产生的液态冷媒与冷凝器2过冷后的冷媒汇合,经过节流后进入蒸发器4,实现制冷。补充的冷媒可增加系统流量,提高制冷能力。气态冷媒则回流至压缩机1低压腔,降低排气温度。利用气液分离器7,将旁通散热管产生的气态冷媒引至压缩机1的低压腔。补充的冷媒可增加系统流量,降低排气温度,提高制冷能力,实现补气增焓。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外机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的空调外机包括依次连接的压缩机1、冷凝器2和节流装置3,所述空调外机还包括辅助节流装置5、辅助散热盘管6、气液分离器7和阀门装置8,所述压缩机1通过所述辅助节流装置5、所述辅助散热盘管6与所述气液分离器7连接,所述气液分离器7与所述节流装置连接,所述气液分离器7还通过所述阀门装置8与所述压缩机1连接。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10-S130。
S110、根据目标辅助散热模式控制所述辅助节流装置的开度打开至与所述目标辅助散热模式对应第一开度值,并控制所述阀门装置的开度打开至与所述目标辅助散热模式对应第二开度值。
在本实施例中,目标辅助散热模式指的是空调器选中要执行的辅助散热模式。目标辅助散热模式可以通过遥控器选中执行,也可以是通过参数对比,如满足相关条件后执行,在此不做限定。辅助散热模式设有多种,包括一级辅助散热模式、二级辅助散热模式和三级辅助散热模式,当然可以理解的是,还可以设置更多的等级。随着辅助散热模式的等级的增加,其散热能力也增加,也即一级辅助散热模式的散热强度最低、二级辅助散热模式的散热强度中等,三级辅助散热模式最高。不同的辅助散热模式下,辅助节流装置的第一开度值和阀门装置的第二开度值均不相同。譬如,一级辅助散热模式下,辅助节流装置的第一开度值为m,阀门装置的第二开度值为n;二级辅助散热模式下,辅助节流装置的第一开度值为d,阀门装置的第二开度值为k;三级辅助散热模式下,辅助节流装置的第一开度值为Amin,阀门装置的第二开度值为max。其中,第一开度值:m>d>Amin;第二开度值:n<k<Bmax。辅助节流装置在初始状态下为较大的开度值,随着辅助换热程度需求的提升,节流程度也需加大,阀门开度相应减小。因此,第一开度值m>d>Amin。为了降低压缩功耗,提高整体能效,同时避免吸气带液,热力膨胀阀B在初始状态下为较小的开度值,随着辅助换热程度需求的提升,补气量需求也增加,阀门开度相应开大。因此,第二开度值n<k<Bmax。A=Amin、B=Bmax时,空调器辅助散热程度最高。由此,通过目标辅助散热模式来选择合适的开度值来打开辅助节流装置和阀门装置,可以保证散热能力的前提下,节省能耗。
S120、周期性获取冷凝器感温包温度和排气温度。
在本实施例中,冷凝器感温包温度指的是冷凝器感温包的温度,排气温度指的是压缩机排气的温度,两者可以通过温度传感器获取。预先设定一个周期,例如为1min,或者是3min,以该设定的周期,每隔一个周期,获取一次冷凝器感温包温度和排气温度。例如,
Figure BDA0003859388020000071
指冷凝器感温包温度在某时间区间内的平均值,当周期设定为3min,空调器每3min判断该3min周期的
Figure BDA0003859388020000072
Figure BDA0003859388020000073
又例如,当周期设定为1min,空调器每1min判断该1min周期的
Figure BDA0003859388020000074
Figure BDA0003859388020000075
以及
Figure BDA0003859388020000076
Figure BDA0003859388020000077
S130、根据所述冷凝器感温包温度和所述排气温度对所述第一开度值和/或所述第二开度值进行调节。
在本实施例中,不同的冷凝器感温包温度和排气温度,表示空调外机的散热需求程度不同。因此,可以根据不同的冷凝器感温包温度和排气温度来调节不同的第一开度值和第二开度值,可以进一步地提高空调能效。具体地,可以单独调节第一开度值,也可以单独调节第二开度值,还可以同时联动调节第一开度值和第二开度值。通过本实施例,上述的管路设计、阀门设计以及控制逻辑,同时针对不同的使用环境,根据系统参数变化制定针对性的系统联动策略,进一步实现在提高空调能力和可靠性的同时,提高空调能效。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冷凝器辅助换热的方式,目的为了降低系统压力。而系统高压侧压力、排气温度、冷凝器感温包温度等均为线性强相关。因此,本发明除了采用“冷凝器感温包温度--排气温度”建立模型,并相应地以热力膨胀阀作为例子讲解。同样的,可以系统高压侧压力作为分析参数并建立模型,相应地选用压力阀替换文中的热力膨胀阀。简单的模式例如可以是根据压力值来确定不同的压力等级,根据不同的压力等级来调整第一开度值和第二开度值的大小。当然可以理解的是,还可以是其他的模型策略,在此不做限定。
通过本发明实施例,实现了高温制冷的空调管路设计以及控制逻辑,通过强化空调外机的散热能力、降低排气温度以及控制冷媒流量,降低空调系统压力,从而提高空调器在较高环境温度下的制冷能力和可靠性,同时避免成本增加以及空调外形尺寸扩大,提高用户体验。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所述空调外机的控制方法还包括步骤:S101-S103。
S101、判断所述压缩机的运行频率是否达到预设频率阈值。
S102、若压缩机的运行频率达到预设频率阈值,获取室外环境温度并判断室外环境温度是否达到预设温度预警阈值。
S103、若室外环境温度是否达到预设温度预警阈值,控制所述空调外机进入辅助散热模式。
在本实施例中,现有空调器,在外界环境温度较高时,室外机(冷凝器)散热能力不足,系统压力过高,为保证空调器运行可靠性,空调器将限制升频或者出现降频甚至停机,牺牲了用户使用舒适性。因此,本实施例在空调器开启制冷运行后检测压缩机的频率,当压缩机的频率达到当前最大运行频率时,说明压缩机可能存在限制升频或者出现降频的风险,会影响制冷能力,无法满足用户的制冷需求。接着继续判断室外环境温度,如果室外环境温度也达到了预设温度预警阈值,则说明空调器即将限制升频或者出现降频甚至停机,此时需要进入辅助散热模式,开启辅助散热,对冷凝器进行降温散热。预设温度预警阈值为43℃,当室外环境温度达到此温度则认为空调器参与高温工况,需要进行辅助散热,进而执行后续判定。特别地,本发明中此数值由参考试验测试和国家标准设定,可进行调整。由此,通过本实施例,在空调器达到当前最大运行频率后,利用室外环境温度通过参数对比,如满足相关条件,则进入辅助散热模式,使得系统温度、压力降低,空调器允许继续升频或高频运行,保证用户使用舒适性。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所述空调外机的控制方法还包括步骤:S104。
S104、控制所述室外风机的转速提升至最高转速。
在本实施例中,空调器在已运行至当前最高频率的情况下,通过检测室外环境温度判断是否满足开启辅助散热模式的前期条件。如满足,室外风机开启至最高档位,通过提高转速来加大空气流动的速率,加快冷凝器降温的速度,提高降温效率。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所述步骤S103还包括步骤:S1031-S1032。
S1031、获取冷凝器感温包温度并根据所述冷凝器感温包温度的确定其所处的温度区间。
S1032、根据所述温度区间确定目标辅助散热模式,其中,所述目标辅助散热模式包括所述一级辅助散热模式、所述二级辅助散热模式和所述三级辅助散热模式。
在本实施例中,温度区间指的是根据不同的温度点确定的温度范围,例如,通过两个温度点来划分三个区间,两个温度点分别为53℃和60℃,其中,小于53℃为第一区间,53℃-60℃之间为第二区间,大于60℃为第三区间。当冷凝器感温包温度的温度值位于哪个区间内,则确定冷凝器感温包温度处在哪一个区间。例如,冷凝器感温包温度为50℃,说明处在第一区间;又例如,冷凝器感温包温度为55℃,说明处在第二区间;再例如,冷凝器感温包温度为65℃,说明处在第三区间。温度区间越高,说明散热需求程度则越高,则需要执行更高等级的辅助散热模式。上述实施例中已详细描述了辅助散热模式等级的划分,分别为一级辅助散热模式、二级辅助散热模式和三级辅助散热模式。其中,一级辅助散热模式称之为L辅助散热模式,L即low缩写,辅助散热程度最低;二级辅助散热模式称之为M辅助散热模式,M即medium缩写,辅助散热程度中等;三级辅助散热模式称之为H辅助散热模式,H即high缩写,辅助散热程度最高。具体地,温度区间为第一区间则对应L辅助散热模式;温度区间为第二区间则对应M辅助散热模式;温度区间为第三区间则对应H辅助散热模式。示例性地,对T外管进行持续3min采样,如
Figure BDA0003859388020000101
则执行L辅助散热模式;如
Figure BDA0003859388020000102
则执行M辅助散热模式;如
Figure BDA0003859388020000103
则执行H辅助散热模式。由此,根据不同冷凝器感温包温度,通过参数对比,如满足相关条件,则执行对应的辅助散热模式,使得系统温度、压力降低,空调器可以继续升频或高频运行,保证用户使用舒适性。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步骤S130还包括:S131-S133。
S131、判断当前周期的所述冷凝器感温包温度是否大于上一周期的所述冷凝器感温包温度。
S132、若当前周期的所述冷凝器感温包温度大于上一周期的所述冷凝器感温包温度,则调小所述第一开度值。
S133、若当前周期的所述冷凝器感温包温度不大于上一周期的所述冷凝器感温包温度,则调大所述第一开度值。
在本实施例中,目标辅助散热模式为一级辅助散热模式,即L辅助散热模式,其对应的第一开度值为m,第二开度值为n。在执行L辅助散热模式时,辅助节流装置的开度打开至m,阀门装置的开度打开至n,辅助散热的程度较低。周期性地获取冷凝器感温包温度。假设,当前周期的冷凝器感温包温度为
Figure BDA0003859388020000104
上一周期的冷凝器感温包温度为
Figure BDA0003859388020000105
当前周期的第一开度值为A(t+3),上一周期的第一开度值为A(t)。其中,A表示第一开度值,t为周期。将
Figure BDA0003859388020000106
Figure BDA0003859388020000107
进行对比判断;如果温度不变,则开度也不变,如果
Figure BDA0003859388020000108
的温度更大些,则说明当前周期的温度升高了,散热的需求程度也随之升高了,需要更强地散热能力,因此对于的控制策略是调小节流装置的第一开度值,具体地可以是A(t+3)=A(t)-30B,在调节完后继续获取冷凝器感温包温度接着进入下一个判断周期;如果
Figure BDA0003859388020000109
的温度更小些,则说明当前周期的温度降低了,散热的需求程度也不需要那么高了,无需高强度的散热能力,因此对于的控制策略是调大节流装置的第一开度值,具体地可以是A(t+3)=A(t)+10B,在调节完后继续获取冷凝器感温包温度接着进入下一个判断周期,如此循环判断,实现动态地调节,极大地节省能耗。需要说明的,第一开度值调节的计算公式还可以其他的算术公式,在此不作限定。L模式辅助散热时,阀门装置的开度设定为较小的定值,是因为此时排气温度相对较低,为了降低压缩功耗,提高整体能效,阀门装置维持较小的固定开度值,主要通过辅助节流装置的动作进行辅助换热。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步骤S130还包括:S134-S137。
S134、判断当前周期的所述冷凝器感温包温度是否大于上一周期的所述冷凝器感温包温度。
S135、若当前周期的所述冷凝器感温包温度大于上一周期的所述冷凝器感温包温度,则调小所述第一开度值。
S136、判断当前周期的所述排气温度与上一周期的所述排气温度的温度差是否大于预设温度差阈值。
S137、若当前周期的所述排气温度与上一周期的所述排气温度的温度差大于预设温度差阈值,则调大所述第二开度值。
在本实施例中,目标辅助散热模式为二级辅助散热模式,即M辅助散热模式,其对应的第一开度值为d,第二开度值为k。在执行L辅助散热模式时,辅助节流装置的开度打开至d,阀门装置的开度打开至k,辅助散热的程度中等。周期性地获取冷凝器感温包温度。假设,当前周期的冷凝器感温包温度为
Figure BDA0003859388020000111
Figure BDA0003859388020000112
当前周期的第一开度值为A(t+1),上一周期的第一开度值为A(t),当前周期的排气温度为
Figure BDA0003859388020000113
上一周期的排气温度为
Figure BDA0003859388020000114
Figure BDA0003859388020000115
当前周期的第二开度值为B(t+1),上一周期的第二开度值为B(t)。其中,B表示第二开度值,t为周期。将
Figure BDA0003859388020000116
Figure BDA0003859388020000117
进行对比判断;如果温度不变,则开度也不变;如果
Figure BDA0003859388020000118
的温度更大些,则说明当前周期的温度升高了,散热的需求程度也随之升高了,需要更强地散热能力,因此对于的控制策略是调小节流装置的第一开度值,具体地可以是
Figure BDA0003859388020000119
在调节完后继续获取冷凝器感温包温度接着进入下一个判断周期。将
Figure BDA00038593880200001110
Figure BDA00038593880200001111
进行差值判断,当两者的差值大于2℃(还可以是其他的数值),即
Figure BDA00038593880200001112
说明当前周期的排气温度过高了,散热的需求程度提高,需要更强地散热能力,因此对于的控制策略是调大阀门装置的第二开度值,具体地可以是B(t+1)=B(t)+(A(t+1)/A(t))*B(t)。而如果两者的差值小于2℃,
Figure BDA00038593880200001113
则说明排气温度不高,散热的需求程度不变,无需对第二开度值调整,即B(t+1)=B(t)。在调节完后继续获取冷凝器感温包温度和排气温度接着进入下一个判断周期,如此循环判断,实现动态地调节,极大地节省能耗。需要说明的,第一开度值和第二开度值的调节的计算公式还可以其他的算术公式,在此不作限定。M模式辅助散热时,通过两个阀门(辅助节流装置和阀门装置)的联动机理和计算公式,实现联动的闭环调节,得到最优的控制策略。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所述步骤S130还包括:S138-S139。
S138、判断所述排气温度是否小于九十度,且所述当前周期的所述冷凝器感温包温度与上一周期的所述冷凝器感温包温度的温度差是否小于零。
S139、若所述排气温度小于九十度且所述当前周期的所述冷凝器感温包温度与上一周期的所述冷凝器感温包温度的温度差小于零,调小所述第二开度值。
在本实施例中,目标辅助散热模式为三级辅助散热模式,即H辅助散热模式,其对应的第一开度值为Amin,第二开度值为Bmax。在执行H辅助散热模式时,辅助节流装置的开度打开至Amin,阀门装置的开度打开至Bmax,辅助散热的程度最高。周期性地获取冷凝器感温包温度和获取当前的排气温度。假设,当前周期的冷凝器感温包温度为
Figure BDA0003859388020000121
Figure BDA0003859388020000122
排气温度为
Figure BDA0003859388020000123
将排气温度与90℃进行对比,如果排气温度大于90℃,而且当前周期的冷凝器感温包温度与上一周期的所冷凝器感温包温度的温度差是大于等于零,即
Figure BDA0003859388020000124
即温度差为正值,说明此时温度依然非常高,散热的需求程度也最高,需要最强地散热能力,此时第一开度值和第二开度值都保持不变,保证强大的散热能力。如果排气温度小于90℃,而且当前周期的冷凝器感温包温度与上一周期的所冷凝器感温包温度的温度差是小于零,即
Figure BDA0003859388020000125
Figure BDA0003859388020000126
即温度差为负值,说明此时温度稍稍降低了,可以不需要保持最强的散热强度,可以稍稍调节一下第二开度值,调小第二开度值,第二开度值以3B/S速度减小,直至T排气≥90℃时,维持开度不变。当然可以理解的是,还可以是其他的减小速度。H模式辅助散热时,由于散热的需求强度是最高的,主要通过控制阀门装置的第二开度值来进行调节,辅助节流装置的第一开度值保持不变,从而节省能耗。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外机的控制装置200的示意性框图。如图8所示,对应于以上空调外机的控制方法,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空调外机的控制装置200。该空调外机的控制装置200包括用于执行上述空调外机的控制方法的单元,该装置可以被配置于空调器中。具体地,请参阅图8,该空调外机的控制装置200包括打开单元201获取单元202以及调节单元203。
其中,打开单元201,用于根据目标辅助散热模式控制所述辅助节流装置的开度打开至与所述目标辅助散热模式对应第一开度值,并控制所述阀门装置的开度打开至与所述目标辅助散热模式对应第二开度值;获取单元202,用于周期性获取冷凝器感温包温度和排气温度;调节单元203,用于根据所述冷凝器感温包温度和所述排气温度对所述第一开度值和/或所述第二开度值进行调节。
在某些实施例,例如本实施例中,所述调节单元203包括第一判断单元、第一调节单元和第二调节单元。
其中,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判断当前周期的所述冷凝器感温包温度是否大于上一周期的所述冷凝器感温包温度;第一调节单元,用于若当前周期的所述冷凝器感温包温度大于上一周期的所述冷凝器感温包温度,则调小所述第一开度值;第二调节单元,用于若当前周期的所述冷凝器感温包温度不大于上一周期的所述冷凝器感温包温度,则调大所述第一开度值。
在某些实施例,例如本实施例中,所述调节单元203包括第二判断单元、第三调节单元单元、第三判断单元和第四调节单元。
其中,第二判断单元,用于判断当前周期的所述冷凝器感温包温度是否大于上一周期的所述冷凝器感温包温度;第三调节单元单元,用于若当前周期的所述冷凝器感温包温度大于上一周期的所述冷凝器感温包温度,则调小所述第一开度值;第三判断单元,用于判断当前周期的所述排气温度与上一周期的所述排气温度的温度差是否大于预设温度差阈值;第四调节单元,用于若当前周期的所述排气温度与上一周期的所述排气温度的温度差大于预设温度差阈值,则调大所述第二开度值。
在某些实施例,例如本实施例中,所述调节单元203包括第四判断单元和第五调节单元。
其中,第四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排气温度是否小于九十度,且所述当前周期的所述冷凝器感温包温度与上一周期的所述冷凝器感温包温度的温度差是否小于零;第五调节单元,用于若所述排气温度小于九十度且所述当前周期的所述冷凝器感温包温度与上一周期的所述冷凝器感温包温度的温度差小于零,调小所述第二开度值。
在某些实施例,例如本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外机的控制装置200还包括第五判断单元、预警单元和辅助散热单元。
其中,第五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压缩机的运行频率是否达到预设频率阈值;预警单元,用于若压缩机的运行频率达到预设频率阈值,获取室外环境温度并判断室外环境温度是否达到预设温度预警阈值;辅助散热单元,用于若室外环境温度是否达到预设温度预警阈值,控制所述空调外机进入辅助散热模式。
在某些实施例,例如本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外机的控制装置200还包括温度区间单元和模式确定单元。
其中,温度区间单元,用于获取冷凝器感温包温度并根据所述冷凝器感温包温度的确定其所处的温度区间;模式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温度区间确定目标辅助散热模式,其中,所述目标辅助散热模式包括所述一级辅助散热模式、所述二级辅助散热模式和所述三级辅助散热模式。
在某些实施例,例如本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外机的控制装置200还包括风冷单元。
其中,风冷单元,用于控制所述室外风机的转速提升至最高
上述空调外机的控制装置可以实现为一种计算机程序的形式,该计算机程序可以在如图9所示的空调器上运行。
请参阅图9,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器的示意性框图。该空调器300包括空调内机和空调外机。
参阅图9,该空调器300包括通过系统总线301连接的处理器302、存储器和网络接口305,其中,存储器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303和内存储器304。
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303可存储操作系统3031和计算机程序3032。该计算机程序3032被执行时,可使得处理器302执行一种空调外机的控制方法。
该处理器302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以支撑整个空调器300的运行。
该内存储器304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303中的计算机程序3032的运行提供环境,该计算机程序3032被处理器302执行时,可使得处理器302执行一种空调外机的控制方法。
该网络接口305用于与其它设备进行网络通信。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9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发明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发明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空调器300的限定,具体的空调器300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其中,所述处理器302用于运行存储在存储器中的计算机程序3032,以实现上述空调外机的控制方法的任意实施例。
应当理解,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处理器302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该处理器302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其中,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实现上述实施例的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为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程序被该计算机系统中的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上述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步骤。
因此,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可以为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处理器执行上述空调外机的控制方法的任意实施例。
所述存储介质可以是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在本发明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各个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
本发明实施例方法中的步骤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顺序调整、合并和删减。本发明实施例装置中的单元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并、划分和删减。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该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空调器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细描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尚且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3)

1.一种空调外机,包括依次连接的压缩机、冷凝器和节流装置,所述节流装置和所述压缩机用于通过与室内机的蒸发器连接形成冷媒循环回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外机还包括:
辅助节流装置,与所述压缩机连接,所述辅助节流装置用于将所述压缩机的压缩后的气态冷媒转换成气液混合态冷媒;
辅助散热盘管,与所述辅助节流装置连接,所述辅助散热盘管用于利用所述气液混合态冷媒进行蒸发吸热以对所述冷凝器进行散热;
回流装置,与所述辅助散热盘管和所述冷媒循环回路连接,所述回流装置用于将经蒸发后的所述气液混合态冷媒回流至所述冷媒循环回路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流装置包括气液分离器和阀门装置,所述气液分离器包括输入端和第一输出端以及第二输出端,所述输入端与所述辅助散热盘管连接,所述第一输出端与所述节流装置连接,所述第二输出端通过所述阀门装置与所述压缩机连接,所述气液分离器用于将所述气液混合态冷媒进行气液分离得到气态冷媒和液态冷媒,并通过所述第一输出端输出所述液态冷媒,所述第二输出端输出所述气态冷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门装置为膨胀阀或压力阀。
4.一种空调外机的控制方法,所述空调外机包括依次连接的压缩机、冷凝器和节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外机还包括辅助节流装置、辅助散热盘管、气液分离器和阀门装置,所述压缩机通过所述辅助节流装置、所述辅助散热盘管与所述气液分离器连接,所述气液分离器与所述节流装置连接,所述气液分离器还通过所述阀门装置与所述压缩机连接,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根据目标辅助散热模式控制所述辅助节流装置的开度打开至与所述目标辅助散热模式对应第一开度值,并控制所述阀门装置的开度打开至与所述目标辅助散热模式对应第二开度值;
周期性获取冷凝器感温包温度和排气温度;
根据所述冷凝器感温包温度和所述排气温度对所述第一开度值和/或所述第二开度值进行调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辅助散热模式为一级辅助散热模式,所述根据所述冷凝器感温包温度和所述排气温度对所述第一开度值和/或所述第二开度值进行调节,包括:
判断当前周期的所述冷凝器感温包温度是否大于上一周期的所述冷凝器感温包温度;
若当前周期的所述冷凝器感温包温度大于上一周期的所述冷凝器感温包温度,则调小所述第一开度值;
若当前周期的所述冷凝器感温包温度不大于上一周期的所述冷凝器感温包温度,则调大所述第一开度值。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辅助散热模式为二级辅助散热模式,所述根据所述冷凝器感温包温度和所述排气温度对所述第一开度值和/或所述第二开度值进行调节,包括:
判断当前周期的所述冷凝器感温包温度是否大于上一周期的所述冷凝器感温包温度;
若当前周期的所述冷凝器感温包温度大于上一周期的所述冷凝器感温包温度,则调小所述第一开度值;
判断当前周期的所述排气温度与上一周期的所述排气温度的温度差是否大于预设温度差阈值;
若当前周期的所述排气温度与上一周期的所述排气温度的温度差大于预设温度差阈值,则调大所述第二开度值。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辅助散热模式为三级辅助散热模式,所述根据所述冷凝器感温包温度和所述排气温度对所述第一开度值和/或所述第二开度值进行调节,包括:
判断所述排气温度是否小于九十度,且所述当前周期的所述冷凝器感温包温度与上一周期的所述冷凝器感温包温度的温度差是否小于零;
若所述排气温度小于九十度且所述当前周期的所述冷凝器感温包温度与上一周期的所述冷凝器感温包温度的温度差小于零,调小所述第二开度值。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目标辅助散热模式控制所述辅助节流装置的开度打开至与所述目标辅助散热模式对应第一开度值,并控制所述阀门装置的开度打开至与所述目标辅助散热模式对应第二开度值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判断所述压缩机的运行频率是否达到预设频率阈值;
若压缩机的运行频率达到预设频率阈值,获取室外环境温度并判断室外环境温度是否达到预设温度预警阈值;
若室外环境温度是否达到预设温度预警阈值,控制所述空调外机进入辅助散热模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所述空调外机进入辅助散热模式的步骤,还包括:
获取冷凝器感温包温度并根据所述冷凝器感温包温度的确定其所处的温度区间;
根据所述温度区间确定目标辅助散热模式,其中,所述目标辅助散热模式包括所述一级辅助散热模式、所述二级辅助散热模式和所述三级辅助散热模式。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外机还包括室外风机,所述获取室外环境温度并判断室外环境温度是否达到预设温度预警阈值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控制所述室外风机的转速提升至最高转速。
11.一种空调外机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打开单元,用于根据目标辅助散热模式控制辅助节流装置的开度打开至第一开度值,并控制阀门装置的开度打开至第二开度值;
获取单元,用于周期性获取冷凝器感温包温度和排气温度;
调节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冷凝器感温包温度和所述排气温度对所述第一开度值和/或所述第二开度值进行调节。
12.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包括空调内机和空调外机,所述空调外机包括存储器及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4-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3.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当被处理器执行时可实现如权利要求4-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211160086.5A 2022-09-22 2022-09-22 空调外机及其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546823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60086.5A CN115468237A (zh) 2022-09-22 2022-09-22 空调外机及其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60086.5A CN115468237A (zh) 2022-09-22 2022-09-22 空调外机及其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68237A true CN115468237A (zh) 2022-12-13

Family

ID=843343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160086.5A Pending CN115468237A (zh) 2022-09-22 2022-09-22 空调外机及其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468237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148592A (zh) * 2023-10-30 2023-12-01 玩出梦想(上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头戴式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148592A (zh) * 2023-10-30 2023-12-01 玩出梦想(上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头戴式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17148592B (zh) * 2023-10-30 2024-01-30 玩出梦想(上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头戴式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29873B (zh) 双级压缩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US8353173B2 (en) Refrigerating cycle apparatus and operation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US10941964B2 (en) Method for operating a vapour compression system with a receiver
CN109373497B (zh) 温度调节设备的冷媒量调节方法、装置、系统和空调
US20130098072A1 (en) Air conditioner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CN108413586B (zh) 多联机的降噪控制方法及多联机
JP2014149110A (ja) 熱源システム及び冷却水供給装置の制御装置並びに制御方法
US8336324B2 (en) Turbo chiller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WO2015032244A1 (zh) 多联机空调的控制方法及多联机空调的控制系统
CN106595004B (zh) 一种空调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
US9851134B2 (en)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CN111006353A (zh) 一种定频空调的回油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定频空调
CN115468237A (zh) 空调外机及其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及存储介质
CN113551398A (zh) 一种多联机系统的控制方法、多联机系统和存储介质
EP4067778A1 (en) Heat recovery air conditioner hot water system and refrigerant flow control method thereof
KR20020075074A (ko) 인버터 에어컨의 절전냉방 운전방법
US20130125573A1 (en) Heat source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CN112815512A (zh) 多联空调内机降噪方法、装置及多联空调系统
CN106871343A (zh) 一种空调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
CN111486613B (zh)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
CN113883765B (zh) 回油控制方法、装置、设备、空调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2682923B (zh) 下降排气温度和防液击的联合控制方法、控制器及空调器
CN109595841A (zh)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9682137B (zh) 冷水机组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WO2018141150A1 (zh) 一种空调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