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461807A - 控制方法、投影装置及控制程序 - Google Patents

控制方法、投影装置及控制程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461807A
CN115461807A CN202180031643.0A CN202180031643A CN115461807A CN 115461807 A CN115461807 A CN 115461807A CN 202180031643 A CN202180031643 A CN 202180031643A CN 115461807 A CN115461807 A CN 11546180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jection
image
range
unit
projection ran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3164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井上和纪
增田智纪
石塚晶启
石田一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fil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film Corp filed Critical Fujifilm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54618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6180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37/00Panoramic or wide-screen photography; Photographing extended surfaces, e.g. for surveying; Photographing internal surfaces, e.g. of pipe
    • G03B37/04Panoramic or wide-screen photography; Photographing extended surfaces, e.g. for surveying; Photographing internal surfaces, e.g. of pipe with cameras or projectors providing touching or overlapping fields of view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9/00Details of colour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9/12Picture reproducers
    • H04N9/31Projection devices for colour picture display, e.g. using electronic spatial light modulators [ESLM]
    • H04N9/3179Video signal processing therefor
    • H04N9/3188Scale or resolution adjustm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7/00Image analysis
    • G06T7/20Analysis of mo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7/00Image analysis
    • G06T7/97Determining parameters from multiple picture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5/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visual indicators common to cathode-ray tube indicators and other visual indicator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5/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visual indicators common to cathode-ray tube indicators and other visual indicators
    • G09G5/36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visual indicators common to cathode-ray tube indicators and other visual ind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lay of a graphic pattern, e.g. using an all-points-addressable [APA] memor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66Transforming electric information into light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9/00Details of colour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9/12Picture reproducers
    • H04N9/31Projection devices for colour picture display, e.g. using electronic spatial light modulators [ESLM]
    • H04N9/3141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H04N9/3147Multi-projection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9/00Details of colour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9/12Picture reproducers
    • H04N9/31Projection devices for colour picture display, e.g. using electronic spatial light modulators [ESLM]
    • H04N9/3179Video signal processing therefor
    • H04N9/3185Geometric adjustment, e.g. keystone or convergenc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Projectors or projection-type view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14Details
    • G03B21/28Reflectors in projection bea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ometry (AREA)
  • Transforming Electric Information Into Light Information (AREA)
  • Controls And Circuits For Display Device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灵活地控制分割投影的内容图像所给予的印象的控制方法、投影装置及控制程序。投影系统(10)包括第1投影部(1a)、第2投影部(1b)及控制装置(4),进行基于内容图像(50)的投影。控制装置(4)根据输入信息,设定与第1投影部(1a)的第1投影范围(7a)与第2投影部(1b)的第2投影范围(7b)之间的非投影范围(8a)对应的坐标空间。而且,控制装置(4)进行如下控制:根据坐标空间和内容图像(50)生成第1投影图像(51)和第2投影图像(52),使第1投影图像(51)投影到第1投影部(1a),并使第2投影图像(52)投影到第2投影部(1b)。

Description

控制方法、投影装置及控制程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控制方法、投影装置及控制程序。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一种图像投影系统,其构成为如下:为了生成不适感较少的平铺显示用图像,根据投影画面之间的距离,控制投影画面之间的间隙面积,来减小未投影图像的区域。
以往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113244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技术所涉及的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灵活地控制分割投影的内容图像所给予的印象的控制方法、投影装置及控制程序。
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技术所涉及的一实施方式的控制方法是包括第1投影部、第2投影部及处理器,且进行基于内容图像的投影的投影系统的控制方法,其中,上述处理器还进行如下控制:根据输入信息,设定与上述第1投影部的第1投影范围与上述第2投影部的第2投影范围之间的非投影范围对应的坐标空间,根据所设定的上述坐标空间及上述内容图像,生成第1投影图像和第2投影图像,使上述第1投影图像投影到上述第1投影部,并使上述第2投影图像投影到上述第2投影部。
本发明的技术所涉及的一实施方式的投影装置是包括第1投影部、第2投影部及处理器,且进行基于内容图像的投影的投影装置,其中,上述处理器还进行如下控制:根据输入信息,设定与上述第1投影部的第1投影范围与上述第2投影部的第2投影范围之间的非投影范围对应的坐标空间,根据所设定的上述坐标空间及上述内容图像,生成第1投影图像和第2投影图像,使上述第1投影图像投影到上述第1投影部,并使上述第2投影图像投影到上述第2投影部。
本发明的技术所涉及的一实施方式的控制程序是包括第1投影部、第2投影部及处理器,且进行基于内容图像的投影的投影装置的控制程序,其中,所述控制程序用于执行使上述处理器进行如下控制的处理:根据输入信息,设定与上述第1投影部的第1投影范围与上述第2投影部的第2投影范围之间的非投影范围对应的坐标空间,根据所设定的上述坐标空间及上述内容图像,生成第1投影图像和第2投影图像,使上述第1投影图像投影到上述第1投影部,并使上述第2投影图像投影到上述第2投影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灵活地控制分割投影的内容图像所给予的印象的控制方法、投影装置及控制程序。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投影系统的一实施方式的投影系统10的概略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第1投影部1a及第2投影部1b的内部结构的一例的示意图。
图3是表示投影部1的外观结构的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的投影部1的光学单元106的剖面示意图。
图5是表示基于投影系统10的内容图像的分割投影的一例的图(其1)。
图6是表示基于投影系统10的内容图像的分割投影的一例的图(其2)。
图7是表示基于投影系统10的内容图像的分割投影的一例的图(其3)。
图8是表示基于投影系统10的内容图像的分割投影的一例的图(其4)。
图9是用于说明基于投影系统10的坐标空间的设定的具体例1的图。
图10是用于说明基于投影系统10的坐标空间的设定的具体例2的图(其1)。
图11是用于说明基于投影系统10的坐标空间的设定的具体例2的图(其2)。
图12是用于说明基于投影系统10的坐标空间的设定的具体例2的图(其3)。
图13是用于说明基于投影系统10的坐标空间的设定的具体例3的图(其1)。
图14是用于说明基于投影系统10的坐标空间的设定的具体例3的图(其2)。
图15是表示基于投影系统10的坐标空间的校正的一例的图(其1)。
图16是表示基于投影系统10的坐标空间的校正的一例的图(其2)。
图17是表示基于投影系统10的确认用图像的投影的一例的图(其1)。
图18是表示基于投影系统10的确认用图像的投影的一例的图(其2)。
图19是表示基于投影系统10的确认用图像的投影的一例的图(其3)。
图20是表示基于控制装置4的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21是表示投影系统10的另一例的图。
图22是表示图21所示的投影系统10中的非投影范围8a的具体例的图(其1)。
图23是表示图21所示的投影系统10中的非投影范围8a的具体例的图(其2)。
图24是表示图21所示的投影系统10中的非投影范围8a的具体例的图(其3)。
图25是用于说明基于投影系统10的坐标空间的设定的具体例的图(其1)。
图26是用于说明基于投影系统10的坐标空间的设定的具体例的图(其2)。
图27是用于说明基于投影系统10的坐标空间的设定的具体例的图(其3)。
具体实施方式
<作为本发明的投影系统的一实施方式的投影系统10的概略结构>
图1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投影系统的一实施方式的投影系统10的概略结构的示意图。
投影系统10具备第1投影部1a和第2投影部1b、控制装置4及操作接收部2。并且,投影系统10是投影装置的一例。第1投影部1a及第2投影部1b各自例如由液晶投影仪或使用了LCOS(Liquid Crystal On Silicon:硅基液晶)的投影仪等构成。
在以下中,第1投影部1a及第2投影部1b各自作为液晶投影仪进行说明。
控制装置4为包括如下的装置,即控制部,由各种处理器构成;通信接口(省略图示),用于与各部进行通信;及硬盘、SSD(Solid State Drive:固态硬盘)或ROM(Read OnlyMemory:只读存储器)等存储介质4a,该装置集中控制第1投影部1a、第2投影部1b及操作接收部2。
作为控制装置4的控制部的各种处理器,包括执行程序来进行各种处理的通用的处理器即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Array:现场可编程阵列)等在制造后能够变更电路结构的处理器即可编程逻辑器件(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PLD)、或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Circuit:专用集成电路)等具有为了执行特定的处理而专门设计的电路结构的处理器即专用电路等。
更具体而言,这些各种处理器的结构为将半导体元件等电路元件组合而成的电路。控制装置4的控制部可以由各种处理器中的一个构成,也可以由相同种类或不同种类的两个以上的处理器的组合(例如,多个FPGA的组合或CPU与FPGA的组合)构成。
操作接收部2通过接收来自用户的各种操作,检测来自用户的指示(用户指示)。操作接收部2可以是设置在控制装置4上的按钮、按键、操纵杆等,也可以是接收来自进行控制装置4的远程操作的远程控制器的信号的接收部等。操作接收部2是能够接收来自用户的输入的输入部的一例。
另外,第1投影部1a、第2投影部1b、控制装置4、及操作接收部2例如通过1个装置实现。或者,第1投影部1a、第2投影部1b、控制装置4、及操作接收部2可以通过进行相互通信协作的多个装置实现。
被投影物6是具有通过第1投影部1a及第2投影部1b显示投影图像的投影面的被投影物。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被投影物6的投影面为矩形。图1中的被投影物6的上下左右是实际的被投影物6的上下左右。
由单点划线图示的第1投影范围7a是通过第1投影部1a照射投影光的区域。由双点划线图示的第2投影范围7b是通过第2投影部1b照射投影光的区域。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第1投影范围7a及第2投影范围7b各自为矩形。
投影系统10例如将内容图像分割为2个分割图像,使分割图像从第1投影部1a投影到第1投影范围7a,且使分割图像从第2投影部1b投影到第2投影范围7b,并通过该2个分割图像的拼接,在被投影物6显示横长的图像。
并且,投影系统10设置成第1投影范围7a与第2投影范围7b彼此具有间隔。即,在第1投影范围7a与第2投影范围7b之间存在不进行投影的非投影范围8a(图1的斜线部)。
因此,若仅将分割图像分别投影到第1投影范围7a及第2投影范围7b,则各分割图像以非投影范围8a的宽度分开显示,因而作为内容图像的整体感受损,会给观看图像者带来不适感。与此相对,投影系统10通过考虑非投影范围8a生成投影到第1投影范围7a及第2投影范围7b的各图像,从而能够降低上述的不适感。
具体而言,投影系统10根据输入信息设定与非投影范围8a对应的坐标空间,且根据所设定的坐标空间和内容图像,生成投影到第1投影范围7a及第2投影范围7b的各图像。
坐标空间例如是表示内容图像中投影到第1投影范围7a的第1投影图像部分与投影到第1投影范围7a的第1投影图像部分之间的部分即不进行投影的非投影部分的信息。
例如,投影系统10进行如下控制:根据内容图像50中夹着非投影范围8a的各部分(第1投影范围7a及第2投影范围7b)生成第1投影图像51和第2投影图像52。具体而言,投影系统10通过将内容图像分成投影到第1投影范围7a的第1投影图像51、投影到第2投影范围7b的第2投影图像52、及第1投影图像51与第2投影图像52之间的非投影部分50a生成为1投影图像及第2投影图像。即,投影系统10通过将内容图像分割成根据坐标空间的非投影部分及夹着非投影部分的各部分,将夹着非投影部分的各部分生成为第1投影图像及第2投影图像(例如参考图6、图7)。而且,投影系统10使生成的第1投影图像投影到第1投影部1a,且使生成的第2投影图像投影到第2投影部1b。
因此,通过根据非投影范围8a设定坐标空间,内容图像中设定为坐标空间的部分(非投影部分)未投影,内容图像中夹着坐标空间的各部分分别成为投影到第1投影范围7a及第2投影范围7b的第1投影图像及第2投影图像。由此,抑制作为内容图像的整体感受损,并能够降低上述不适感。
而且,通过根据输入信息设定该坐标空间,并且能够按照通过第1投影部1a及第2投影部1b的配置等变化的非投影范围8a灵活地控制分割投影的内容图像所给予的印象。
<图1所示的第1投影部1a及第2投影部1b的内部结构>
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第1投影部1a及第2投影部1b的内部结构的一例的示意图。
图1所示的第1投影部1a及第2投影部1b各自例如能够通过图2所示的投影部1实现。投影部1具备光源21、光调制部22、投影光学系统23及控制电路24。
光源21包括激光器或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等发光元件,例如射出白色光。
光调制部22由3个液晶面板构成,所述液晶面板根据图像信息,对从光源21射出并通过省略图示的色分离机构分离成红色、蓝色、绿色这3个颜色的各色光进行调制来射出各颜色图像。可以在该3个液晶面板上分别搭载红色、蓝色、绿色的滤光片,并用各液晶面板调制从光源21射出的白色光以射出各颜色图像。
投影光学系统23用于入射来自光源21及光调制部22的光,由包括至少一个透镜的例如继电器光学系统构成。通过投影光学系统23的光投影到被投影物6。
控制电路24根据从控制装置4输入的显示用数据,控制光源21、光调制部22及投影光学系统23,由此使基于该显示用数据的图像投影到被投影物6。输入到控制电路24的显示用数据由红色显示用数据、蓝色显示用数据及绿色緑显示用数据这3个构成。
并且,控制电路24根据从控制装置4输入的命令改变投影光学系统23,由此进行投影部1的投影范围的扩散或缩小。并且,控制装置4可以根据通过操作接收部2接收的来自用户的操作改变投影光学系统23,由此进行投影部1的投影范围的移动。
并且,投影系统10具备维持投影光学系统23的像圈的同时机械地或光学地移动投影范围的位移机构。投影光学系统23的像圈是入射至投影光学系统23的投影光从光量降低、色分离、周边弯曲等点适当地通过投影光学系统23的区域。
位移机构通过进行光学系统位移的光学系统位移机构、及进行电子位移的电子位移机构中的至少任一个来实现。
光学系统位移机构例如是使投影光学系统23在与光轴垂直的方向上移动的机构(例如,参考图3、图4)、或者使移动光调制部22在与光轴垂直的方向上移动来代替投影光学系统23的移动的机构。并且,光学系统位移机构可以组合进行投影光学系统23的移动与光调制部22的移动。
电子位移机构是通过改变在光调制部22中光透射范围,来进行模拟的投影范围的位移的机构。
<投影部1的机械结构>
图3是表示投影部1的外观结构的示意图。图4是图3所示的投影部1的光学单元106的剖面示意图。图4表示从图3所示的主体部101射出的光沿着光路的面上的剖面。
如图3所示,投影部1具备主体部101、及从主体部101突出设置的光学单元106。在图3所示的结构中,图2所示的投影部1中的光源21、光调制部22及控制电路24设置于主体部101。投影部1中的投影光学系统23设置于光学单元106。
第1投影部1a及第2投影部1b各自通过投影部1实现的情况下,操作接收部2及控制装置4可以构成为构成第1投影部1a及第2投影部1b的2个投影部1中的任一部分,也可以设为与构成第1投影部1a及第2投影部1b的2个投影部1不同的结构。
光学单元106具备:第1部件102,由主体部101支承;及第2部件103,由第1部件102支承。
另外,第1部件102与第2部件103可以是一体化的部件。光学单元106可以构成为(换言之,构成为能够交换)在主体部101上装卸自如。
主体部101具有在与光学单元106连接的部分形成有用于通过光的开口15a(参考图4)的框体15(参考图4)。
如图3所示,在主体部101的框体15的内部设置有光源21及光调制单元12,该光调制单元12包括根据输入图像数据空间调制从光源21射出的光以生成图像的光调制部22(参考图2)。
从光源21射出的光入射至光调制单元12的光调制部22,并通过光调制部22进行空间调制而射出。
如图4所示,由通过光调制单元12空间调制的光形成的图像通过框体15的开口15a入射至光学单元106,并投影到作为投影对象物的被投影物6,使得观察者视觉辨认出图像G1。
如图4所示,光学单元106具备:具有与主体部101的内部相连的中空部2A的第1部件102;具有与中空部2A相连的中空部3A的第2部件103;配置于中空部2A的第1光学系统121及反射部件122;配置于中空部3A的第2光学系统31、反射部件32、第3光学系统33及透镜34;位移机构105;及投影方向变更机构104。
第1部件102为剖面外形的一例且为矩形的部件,开口2a与开口2b形成在相互垂直的面上。第1部件102以在主体部101的与开口15a对置的位置配置开口2a的状态由主体部101支承。从主体部101的光调制单元12的光调制部22射出的光通过开口15a及开口2a入射至第1部件102的中空部2A。
将从主体部101入射至中空部2A的光的入射方向记载为方向X1,将方向X1的相反的方向记载为方向X2,将方向X1与方向X2总称记载为方向X。并且,在图4中,将从纸张正前方朝向内侧的方向和其相反的方向记载为方向Z。方向Z中,将从纸张正前方朝向内侧的方向记载为方向Z1,将从纸张内侧朝向正前方的方向记载为方向Z2。
并且,将与方向X及方向Z垂直的方向记载为方向Y,方向Y中,将在图4中朝向上方的方向记载为方向Y1,将在图4中朝向下方的方向记载为方向Y2。在图4的例子中,以方向Y2成为铅垂方向的方式配置投影系统10。
图2所示的投影光学系统23由第1光学系统121、反射部件122、第2光学系统31、反射部件32、第3光学系统33及透镜34构成。图4中示出该投影光学系统23的光轴K。第1光学系统121、反射部件122、第2光学系统31、反射部件32、第3光学系统33及透镜34从光调制部22侧依次沿着光轴K配置。
第1光学系统121包括至少一个透镜,将从主体部101入射至第1部件102并朝方向X1行进的光引导至反射部件122。
反射部件122使从第1光学系统121入射的光朝方向Y1反射。反射部件122例如由反射镜等构成。在第1部件102,在由反射部件122反射的光的光路上形成有开口2b,该反射的光通过开口2b朝第2部件103的中空部3A行进。
第2部件103为剖面外形为大致T字型的部件,在第1部件102的与开口2b对置的位置形成有开口3a。来自通过第1部件102的开口2b的主体部101的光通过该开口3a入射至第2部件103的中空部3A。另外,第1部件102或第2部件103的剖面外形是任意的,并不限定于上述。
第2光学系统31包括至少一个透镜,将从第1部件102入射的光引导至反射部件32。
反射部件32使从第2光学系统31入射的光朝方向X2反射而引导至第3光学系统33。反射部件32例如由反射镜等构成。
第3光学系统33包括至少一个透镜,将由反射部件32反射的光引导至透镜34。
透镜34以封闭形成在第2部件103的方向X2侧端部的开口3c的方式配置于该端部。透镜34将从第3光学系统33入射的光投影到被投影物6。
投影方向变更机构104是相对于第1部件102旋转自如地连接第2部件103的旋转机构。通过该投影方向变更机构104,第2部件103构成为围绕沿方向Y延伸的旋转轴(具体而言,为光轴K)旋转自如。另外,投影方向变更机构104只要能够使光学系统旋转,并不限定于图4所示的配置位置。并且,旋转机构的数量并不限定于1个,可以设置多个。
位移机构105是用于将投影光学系统的光轴K(换言之,光学单元106)沿着与其光轴K垂直的方向(图4的方向Y)移动的机构。具体而言,位移机构105构成为能够变更第1部件102相对于主体部101的方向Y的位置。位移机构105除了以手动移动第1部件102以外,还可以电动移动第1部件102。
图4表示第1部件102通过位移机构105朝方向Y1侧最大限地移动的状态。从该图4所示的状态,第1部件102通过位移机构105朝方向Y2移动,由此通过光调制部22形成的图像的中心(换言之,显示面的中心)与光轴K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能够使投影到被投影物6的图像G1朝方向Y2位移(平行移动)。
另外,位移机构105可以是朝方向Y移动光调制部22,来代替朝方向Y移动光学单元106的机构。此时也能够使投影到被投影物6的图像G1朝方向Y2移动。
<基于投影系统10的内容图像的分割投影>
图5~图8是表示基于投影系统10的内容图像的分割投影的一例的图。例如,投影系统10将图5所示的内容图像50分割为2个并从第1投影部1a及第2投影部1b投影。在图5所示的例中,内容图像50为示出底边垂直的等腰三角形的静止图像。但是,内容图像50并不限定于此,可以为通过基于摄像装置的拍摄获得的照片图像或动态图像等。
如图6所示,控制装置4根据输入信息设定与图1所示的非投影范围8a对应的坐标空间,根据所设定的坐标空间,将内容图像50通过纵向的2根直线分割为第1投影图像51、第2投影图像52及非投影部分50a。
例如,第1投影图像51是从内容图像50的左侧根据第1投影范围7a的纵横比提取的图像。非投影部分50a是与第1投影图像51的右侧相邻,且具有基于与非投影范围8a对应的坐标空间的宽度b的图像。第2投影图像52是从内容图像50去除第1投影图像51及非投影部分50a的图像。
接着,如图7所示,控制装置4获取第1投影图像51作为投影到第1投影范围7a的图像,且获取第2投影图像52作为投影到第2投影范围7b的图像。并且,如图7所示的例子,控制装置4可以通过在第2投影图像52的右侧追加互补图像52a,进行使第2投影图像52的纵横比与第2投影范围7b的纵横比匹配的处理。互补图像52a是与内容图像50中等腰三角形以外的区域相同颜色(例如白色)的均匀的图像。
如此,控制装置4可以分别根据第1投影范围7a及第2投影范围7b的各纵横比分别生成从第1投影部1a及第2投影部1b投影的第1投影图像51和第2投影图像52。由此,即使进行考虑了非投影范围8a的图像处理,也能够进行没有不适感的投影。
接着,如图8所示,控制装置4使所获取的第1投影图像51从第1投影部1a投影到第1投影范围7a,且使所获取的第2投影图像52从第2投影部1b投影到第2投影范围7b。由此,不投影与非投影范围8a对应的非投影部分50a,而能够投影第1投影图像51及第2投影图像52。
由此,例如与仅将对内容图像50分割为2个的各图像分别投影到第1投影图像51及第2投影图像52的情况(未图示)相比,能够降低因存在非投影范围8a而对内容图像50的显示的不适感。
另外,将内容图像50分割为第1投影图像51、第2投影图像52及非投影部分50a的方法并不限定于图5~图8所示的例子,能够根据第1投影范围7a及第2投影范围7b的大小、形状、配置等进行分割。例如,第1投影范围7a与第2投影范围7b沿纵向排列配置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横向的2根直线分割内容图像50。
并且,对从内容图像50的左侧根据第1投影范围7a的纵横比提取第1投影图像51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控制装置4也可以从内容图像50的右侧根据第2投影范围7b的纵横比提取第2投影图像52。该情况下,控制装置4将内容图像50中与第2投影图像52的左侧相邻的宽度b的部分设为非投影部分50a,将内容图像50中除了第2投影图像52及非投影部分50a以外的部分设为第1投影图像51。
接着,对基于输入信息的坐标空间的设定的具体例进行说明。
<基于投影系统10的坐标空间的设定的具体例1>
图9是用于说明基于投影系统10的坐标空间的设定的具体例1的图。在图9中,x1是在第1投影范围7a与第2投影范围7b的排列方向(在该例子中为横向)上的第1投影范围的长度(被投影物6上的实际的长度)。x2是第1投影范围7a与第2投影范围7b之间的距离(被投影物6上的实际的距离)。例如通过对操作接收部2的操作(作为一例为数字键等的操作)由用户输入x1、x2。
a是在第1投影范围7a与第2投影范围7b的排列方向(该例子中为横向)上的第1投影图像51的像素数。例如,控制装置4根据内容图像50的纵向的像素数及第1投影图像51的纵横比计算a。
b是表示内容图像50中的非投影部分50a的坐标空间。在该例子中,坐标空间通过非投影部分50a的横向的像素数表示。例如,控制装置4通过下述(1)式计算b,并将所计算的b设定为坐标空间。林外,b为像素数,因此b的计算结果四舍五入为整数。
b=a×(x2/x1)…(1)
另外,关于通过对操作接收部2的操作由用户输入x1、x2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这种结构。例如,设为通过对操作接收部2的操作由用户输入第1投影范围7a的左下点p1、第1投影范围7a的右下点p2(非投影范围8a的左下点)及非投影范围8a的右下点p3的各坐标(与被投影物6上的实际位置建立对应关联的坐标)的结构。
对此时的操作接收部2的操作是例如输入坐标的数值等的操作。或者,对此时的操作接收部2的操作可以为能够使用加速度传感器等指定被投影物6上的坐标的指示器的操作等。该情况下,操作接收部2是能够指示非投影范围8a的指示体的一例。控制装置4根据输入的点p1~p3的各坐标计算x1、x2,根据所计算的x1、x2如上设定坐标空间。
或者,虽然省略图示,但是可以在投影系统10设置拍摄被投影物6的摄像装置,根据基于摄像装置的拍摄获得的摄像图像的图像分析获取点p1~p3的各坐标。在该情况下也同样地,控制装置4根据获取的点p1~p3的各坐标计算x1、x2,且根据所计算的x1、x2设定坐标空间。
另外,x1、x2等被投影物6上的实际的距离与a、b等内容图像50的像素数的关系根据第1投影部1a及第2投影部1b与被投影物6之间的距离等发生变化,但是在该方法中,使用x1、x2之比(x2/x1),因此与上述关系无关,能够根据非投影范围8a设定坐标空间。
作为基于其他投影系统10的坐标空间的设定的具体例,虽省略图示,但是可以由第1投影部1a与第2投影部1b之间的通信或位置传感器检测投影系统10中的第1投影部1a及第2投影部1b各自的位置关系或与被投影物6的距离,并根据由此获得的位置信息获取点p1~p3的各坐标。在该情况下也同样地,控制装置4可以根据获取的点p1~p3的各坐标计算x1、x2,且根据所计算的x1、x2设定坐标空间。
作为基于另一其他投影系统10的坐标空间的设定的具体例,虽省略图示,但是可以使用投影系统10中预设的b的信息,而不使用由用户操作输入的信息。预设的b能够通过用户的操作或基于投影系统的自动判定来选择。通过投影系统10自动判定b后,通过用户使用图表来确认工作结果。b的预设能够通过下载持有多个信息。
如此,控制装置4根据包括能够导出横向上的第1投影范围7a的长度(x1)及第1投影范围7a与第2投影范围7b之间的距离(x2)的信息的输入信息设定坐标空间。由此,能够设定与非投影范围8a匹配的坐标空间。
在图9的例子中,对根据横向上的第1投影范围7a的长度(x1)和第1投影范围7a与第2投影范围7b之间的距离(x2)设定坐标空间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是通过同样的处理,也可以设为根据横向上的第2投影范围7b的长度和第1投影范围7a与第2投影范围7b之间的距离(x2)设定坐标空间的结构。或者,可以设为根据横向上的第1投影范围7a的长度(x1)、横向上的第2投影范围7b的长度及第1投影范围7a与第2投影范围7b之间的距离(x2)设定坐标空间的结构。
对作为用于设定坐标空间的输入信息使用与距离相关的信息(例如x1、x2)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输入信息并不限定于与距离相关的信息,可以为与速度或时间相关的信息。对此,使用下述图10~图14进行说明。
<基于投影系统10的坐标空间的设定的具体例2>
图10~图12是用于说明基于投影系统10的坐标空间的设定的具体例2的图。在图10~图12所示的例子中,第1投影范围7a及第2投影范围7b纵向排列配置。该情况下,例如如图10所示,内容图像50是纵长的图像。
在此,如图11所示,假设移动体m1通过下落从第1投影范围7a的规定位置通过非投影范围8a达到第2投影范围7b。移动体m1在该例子中为球体。
g是内容图像50中的移动体m1的恒定加速度(例如像素/秒2)。在该例子中,移动体m1随着重力下落,因此g是换算成内容图像50中的加速度的重力加速度。该情况下,g预先存储于控制装置4的存储器。
在图12中,V1是移动体m1达到第1投影范围7a内的第2投影范围7b侧的端部时的内容图像50中的速度(例如像素/秒),且为第1速度的一例。V2是移动体m1达到第2投影范围7b内的第1投影范围7a侧的端部时的内容图像50中的速度(例如像素/秒),且为第2速度的一例。例如通过对操作接收部2的操作(作为一例为数字键等的操作)由用户分别输入V1、V2。
b(图10)是表示内容图像50中的非投影部分50a的坐标空间。在该例子中,坐标空间由非投影部分50a的纵向的像素数表示。例如,控制装置4通过下述(2)式计算b,并将所计算的b设定为坐标空间。林外,b为像素数,因此b的计算结果四舍五入为整数。
b=(V22-V12)/(2×g)…(2)
如此,控制装置4可以根据输入信息设定坐标空间,该输入信包括以所设定的加速度(g)从第1投影范围7a向第2投影范围7b移动的移动体m1达到第1投影范围7a内的第2投影范围7b侧的端部时的第1速度(V1的)信息及移动体m1达到第2投影范围7b内的第1投影范围7a侧的端部时的第2速度(V2)的信息。
另外,在图10~图12的例子中,虽然假设了作为球体的移动体m1下落的情况,但移动体m1的移动并不限定于下落,能够设为规定加速度的任意移动。该情况下,上述g成为其移动的规定加速度。并且,例如第1投影范围7a及第2投影范围7b横向排列配置的情况下,移动体m1的移动方向可以为横向。
<基于投影系统10的坐标空间的设定的具体例3>
图13及图14是用于说明基于投影系统10的坐标空间的设定的具体例3的图。在图13、图14所示的例子中,与图9所示的例子同样地,第1投影范围7a及第2投影范围7b横向排列配置。
在此,如图13所示,假设移动体m1通过恒定的速度从第1投影范围7a的规定位置通过非投影范围8a达到第2投影范围7b。移动体m1在该例子中为球体。
在图14中,V是移动体m1的内容图像50中的速度(例如像素/秒),且为第3速度的一例。V预先存储于控制装置4的存储器。或者,V可以通过操作接收部2能够由用户来设定。
t是移动体m1达到第1投影范围7a内的第2投影范围7b侧的端部起直到移动体m1达到第2投影范围7b内的第1投影范围7a侧的端部为止的时间(例如秒)。
例如,控制装置4通过下述(3)式计算b,并将所计算的b设定为坐标空间。林外,b为像素数,因此b的计算结果四舍五入为整数。
b=t×V…(3)
如此,控制装置4可以根据输入信息设定坐标空间,该输入信息包括以第3速度(V)从第1投影范围7a向第2投影范围7b移动的移动体m1达到第1投影范围7a内的第2投影范围7b侧的端部起直到移动体m1达到第2投影范围7b内的第1投影范围7a侧的端部为止的时间(t)信息。
<基于投影系统10的坐标空间的校正>
图15及图16是表示基于投影系统10的坐标空间的校正的一例的图。例如,在图6所示的例子中,控制装置4将b设定为坐标空间后,例如通过下述(4)式计算校正了b的B。
B=α×b…(4)
α例如是预定的系数,是大于0的数值。α例如存储于控制装置4的存储器。或者,α可以按照内容图像50的内容预定。或者,α可以通过操作接收部2能够由用户来设定。
控制装置4将校正b而获得的B设定为坐标空间,生成第1投影图像51及第2投影图像52。由此,能够使分割投影的内容图像50所给予的印象根据α改变。
例如,图15是将α设为大于1的值的例子,该情况下,B变得大于b。因此,内容图像50中包含在非投影部分50a的部分变宽。其结果,第1投影图像51及第2投影图像52的投影结果如图16,能够进行对第1投影图像51及第2投影图像52的观察者给予特殊印象的演示。
如此,控制装置4可以根据所设定的坐标空间(b)、校正坐标空间的校正系数(α)及内容图像50生成第1投影图像51和第2投影图像52。具体而言,控制装置4可以通过内容图像50中夹着通过校正系数(α)校正的坐标空间(B)的非投影部分50a的各部分生成第1投影图像51和第2投影图像52。
<基于投影系统10的确认用图像的投影>
图17~图19是表示基于投影系统10的确认用图像的投影的一例的图。
控制装置4例如能够投影与内容图像50不同的图17所示的确认用图像170。确认用图像170是在第1投影图像51和第2投影图像52的排列方向(在该例子中为横向)上移动的移动体m2的动态图像。在图17所示的例子中,确认用图像170是表示作为球体的移动体m2向斜上方投影,并随着重力移动以绘制放射线的方式的动态图像。
控制装置4根据所校正的坐标空间(B)对确认用图像170进行如下处理,来生成确认用第1图像171和确认用第2图像172,该处理与基于由校正系数(α)校正的坐标空间(B)对内容图像50进行的处理相同。
而且,如图18、图19所示,控制装置4使第1图像171投影到第1投影部1a,且使第2图像172投影到第2投影部1b。由此,进行投影系统10的设定的用户通过观察从第1投影范围7a向第2投影范围7b移动的移动体m2,能够判断在非投影范围8a附近由图像所给的印象是否符合用户的意图。
而且,在非投影范围8a附近由图像所给的印象并不符合用户的意图的情况下,用户使用操作接收部2变更校正系数(α)。变更校正系数(α)时,控制装置4由所变更的校正系数(α)重新校正坐标空间(B),并使基于重新校正的坐标空间(B)的确认用第1图像171及确认用第2图像172从第1投影部1a及第2投影部1b投影。
图18表示将α设定为1的情况下投影的第1图像171及第2图像172的一例。图19表示将α设定为1.5的情况下投影的第1图像171及第2图像172的一例。
引导信息173包含在投影到第2投影范围7b的第2图像172中,是表示当前的α值的信息。另外,引导信息173可以包含在投影到第1投影范围7a的第1图像171中,也可以包含在第1图像171及第2图像172两者中。如此,通过将用于用户设定校正系数(α)的引导信息173包含在第1图像171及第2图像172中的至少任一个中,用户一边观察移动体m2一边调整校正系数(α)变得容易。
用户在非投影范围8a附近由图像所给的印象符合用户意图为止变更校正系数(α)时,对操作接收部2进行指示校正系数(α)的确定的确定操作。控制装置4接收确定操作时,根据此时的坐标空间(B)由内容图像50生成第1投影图像51及第2投影图像52,并使生成的第1投影图像51及第2投影图像52分别从第1投影部1a及第2投影部1b投影。
如此,控制装置4进行如下控制:根据通过上述校正系数(α)校正的坐标空间(B)及确认用图像170分别生成确认用第1图像171和确认用第2图像172,并使生成的确认用第1图像171投影到第1投影部1a,且使生成的确认用第2图像172投影到第2投影部1b。
而且,控制装置4进行如下控制:根据分别从第1投影部1a及第2投影部1b投影第1投影图像51及第2投影图像52之后的用户操作(例如确定操作),并根据通过所设定的校正系数(α)校正的坐标空间(B)及内容图像50生成第1投影图像51和第2投影图像52,使第1投影图像51投影到第1投影部1a,且使第2投影图像52投影到第2投影部1b。
由此,能够根据用户的意图灵活地控制分割投影的内容图像50所给予的印象。
并且,控制装置4进行如下控制:用户通过操作接收部2变更校正系数(α)时,根据变更后的校正系数(α)使确认用第1图像171及确认用第2图像172分别投影到第1投影部1a及第2投影部1b。
如此,通过使用交互的确认用第1图像171及确认用第2图像172,用户能够一边观察投影到第1投影部1a及第2投影部1b的确认用第1图像171及确认用第2图像172,一边变更校正系数(α)。因此,能够根据用户的意图进一步灵活地控制分割投影的内容图像50所给予的印象。
对确认用图像170是以一边受重力的影响一边绘制放射线的方式移动的移动体m1的动态图像的结构进行说明,但并不限定于这种结构。例如,第1投影范围7a及第2投影范围7b纵向配置的情况下,确认用图像170可以是表示图11所示的移动体m1下落的方式的动态图像。并且,移动体并不限定于球体,只要是,以恒定加速度(也包括0)移动的汽车或飞机等,用户能够预测一定程度的动作即可。
并且,确认用图像170可以是包含跨越第1投影范围7a及第2投影范围7b的静止图像的图像。作为一例,确认用图像170如内容图像50,可以是包含跨越第1投影范围7a及第2投影范围7b的等腰三角形的图像的图像。
<基于控制装置4的处理>
图20是表示基于控制装置4的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在此,对如图9的例子,作为用于设定坐标空间(b)的输入信息使用与距离相关的信息(x1、x2),另外如图15~图19所示,使用校正系数(α)校正坐标空间(b)的情况下的控制装置4的处理进行说明。
首先,控制装置4接收由用户通过操作接收部2输入的x1、x2(步骤S201)。接着,控制装置4根据通过步骤S201输入的x1、x2计算b作为坐标空间(步骤S202)。
接着,控制装置4将作为校正系数的α设定为1来作为初始值(步骤S203)。接着,控制装置4通过利用步骤S202计算的b乘以当前的α,来计算B作为校正后的坐标空间(步骤S204)。
接着,控制装置4使基于确认用图像170及通过步骤S204计算的B的确认用第1图像171及确认用第2图像172分别投影到第1投影部1a及第2投影部1b(步骤S205)。
接着,控制装置4判定是否通过操作接收部2接收了由用户指示α的变更的变更操作(步骤S206)。接收变更操作的情况(步骤S206:是)下,控制装置4根据所接收的变更操作变更α(步骤S207)并返回步骤S204。由此,投影反映了变更后的α的确认用第1图像171及确认用第2图像172。
在步骤S206中,未接收变更操作的情况下(步骤S206:否),控制装置4判定是否通过操作接收部2接收了由用户指示α的确定的确定操作(步骤S208)。不接收确定操作的情况(步骤S208:否)下,控制装置4返回步骤S206。
在步骤S208中,接收确定操作的情况(步骤S208:是)下,控制装置4结束确认用第1图像171及确认用第2图像172的投影(步骤S209)。接着,控制装置4判断是否接收了指示内容图像50的投影的内容投影操作(步骤S210),并等到接收内容投影操作为止(步骤S210:否的循环)。
在步骤S210中,接收内容投影操作时(步骤S210:时),控制装置4将基于内容图像50和当前的B的第1投影图像51及第2投影图像52分别从第1投影部1a及第2投影部1b投影(步骤S211),结束一系列的处理。
<非投影范围8a的其他例>
对投影系统10具有第1投影部1a及第2投影部1b,且在沿纵向及横向排列配置的第1投影范围7a与第2投影范围7b之间存在非投影范围8a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这种结构。第1投影范围7a与第2投影范围7b可以相互倾斜地排列配置。作为一例,可以在第1投影范围7a的右上配置第2投影范围7b。该情况下,在第1投影范围7a与第2投影范围7b之间例如存在沿倾斜方向呈延伸形状的非投影范围。
并且,投影系统10可以具有3个以上的投影部,且3个以上的投影部的各投影范围相互分离。该情况下,在3个以上的投影范围之间存在非投影范围。作为一例,使用图21~图27,对投影系统10具有3个投影部的结构进行说明。
<投影系统10的其他例>
图21是表示投影系统10的另一例的图。在图21所示的例子中,投影系统10作为投影部除了具有第1投影部1a及第2投影部1b,还具有第3投影部1c。第3投影范围7c是第3投影部1c的投影范围。
在图21所示的例子中,第1投影范围7a与第2投影范围7b相互横向排列配置。第3投影范围7c在第1投影范围7a及第2投影范围7b上侧与第1投影范围7a及第2投影范围7b分离地配置。
<图21所示的投影系统10中的非投影范围8a的具体例>
图22~图24是表示图21所示的投影系统10中的非投影范围8a的具体例的图。
在图21的例子中,非投影范围8a例如如图22所示,能够设为包围第1投影范围7a、第2投影范围7b及第3投影范围7c的最小矩形中,去除第1投影范围7a、第2投影范围7b及第3投影范围7c的范围。
其中,非投影范围8a并不限定于图22所示的例子,例如可以为图23或图24所示的范围等。并且,非投影范围8a的形状可以通过操作接收部2能够由用户从这些多个形状中选择。
<基于投影系统10的坐标空间的设定的具体例>
图25~图27是用于说明基于投影系统10的坐标空间的设定的具体例的图。在该例子中,内容图像50是表示如图25所示的三角形的静止图像。并且,在该例子中,假设图23所示的非投影范围8a。
在图26中,x1是在第1投影范围7a与第2投影范围7b的排列方向(在该例子中为横向)上的第1投影范围的长度(被投影物6上的实际的长度)。x2是第1投影范围7a与第2投影范围7b之间的距离(被投影物6上的实际的距离)。y1是在第1投影范围7a及第2投影范围7b与第3投影范围7c的排列方向(在该例子中为纵向)上的第1投影范围7a的长度(被投影物6上的实际的距离长度)。y2是第1投影范围7a及第2投影范围7b与第3投影范围7c之间的距离(被投影物6上的实际的距离)。例如通过对操作接收部2的操作(作为一例为数字键等的操作)由用户输入x1、x2、y1、y2。
第1投影图像51、第2投影图像52及第3投影图像53是由内容图像50生成,且分别通过第1投影部1a、第2投影部1b、及第3投影部1c投影的图像。即,第1投影图像51、第2投影图像52及第3投影图像53分别投影到第1投影范围7a、第2投影范围7b及第3投影范围7c。
ax是在第1投影范围7a与第2投影范围7b的排列方向(该例子中为横向)上的第1投影图像51的像素数。ay是在第1投影范围7a及第2投影范围7b与第3投影范围7c的排列方向(在该例子中为纵向)上的第1投影图像51的像素数。
ax、ay例如通过在相对于包围第1投影范围7a、第2投影范围7b及第3投影范围7c的最小矩形匹配内容图像50的情况下,导出内容图像50中与第1投影范围7a对应的部分来计算。
bx是非投影部分50a中的第1投影图像51与第2投影图像52之间的像素数。by是非投影部分50a中的第1投影图像51及第2投影图像52与第3投影图像53之间的像素数。
在该例子中,表示非投影部分50a的坐标空间由bx、by表示。例如,控制装置4通过下述(5)式计算bx、by,并将所计算的bx、by设定为坐标空间。另外,bx、by为像素数,因此bx、by的计算结果四舍五入为整数。
bx=ax×(X2/X1)
by=ay×(Y2/Y1)…(5)
控制装置4根据所设定的坐标空间(bx、by)及图25所示的内容图像50生成第1投影图像51、第2投影图像52及第3投影图像53。而且,如图27所示,控制装置4使生成的第1投影图像51从第1投影部1a投影到第1投影范围7a,使生成的第2投影图像52从第2投影部1b投影到第2投影范围7b,且使生成的第3投影图像53从第3投影部1c投影到第3投影范围7c。
另外,关于通过对操作接收部2的操作由用户输入x1、x2、y1、y2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这种结构。例如,设为通过对操作接收部2的操作由用户输入第1投影范围7a的左下点p1、第1投影范围7a的右下点p2、第2投影范围7b的左下点p3、第1投影范围7a的右上点p4及第3投影范围7c的左下点p5的各坐标(与被投影物6上的实际位置建立对应关联的坐标)的结构。
对此时的操作接收部2的操作例如能够设为输入坐标的数值等的操作、或使用加速度传感器等能够指定被投影物6上的坐标的指示器的操作等各种操作。控制装置4根据输入的点p1~p5的各坐标计算x1、x2、y1、y2,根据所计算的x1、x2、y1、y2如上设定坐标空间。
或者,虽然省略图示,但是可以在投影系统10设置拍摄被投影物6的摄像装置,根据基于摄像装置的拍摄获得的摄像图像的图像解析获取点p1~p5的各坐标。在该情况下也同样地,控制装置4根据获取的点p1~p5的各坐标计算x1、x2、y1、y2,且根据所计算的x1、x2、y1、y2设定坐标空间。
对作为用于设定坐标空间的输入信息使用与距离相关的信息(例如x1、x2、y1、y2)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输入信息并不限定于与距离相关的信息,可以为与速度或时间相关的信息。
在图21~图27中,对在第1投影范围7a及第2投影范围7b的上侧配置第3投影范围7c的结构进行说明了说明,但是例如也可以设为第1投影范围7a、第2投影范围7b、及第3投影范围7c横向配置成一列的结构。
例如,在图1所示的例中,可以在第2投影范围7b的右侧配置第3投影范围7c。该情况下,存在第1投影范围7a与第2投影范围7b之间的非投影范围8a及第2投影范围7b与第3投影范围7c之间的非投影范围。控制装置4对第2投影范围7b与第3投影范围7c之间的非投影范围,也进行与和第1投影范围7a与第2投影范围7b之间的非投影范围8a相关的处理相同的处理。
本说明书中至少记载有以下事项。
(1)
一种控制方法,其为包括第1投影部、第2投影部及处理器,且进行基于内容图像的投影的投影系统的控制方法,其中,
上述处理器进行如下控制:
根据输入信息,设定与上述第1投影部的第1投影范围与上述第2投影部的第2投影范围之间的非投影范围对应的坐标空间,
根据所设定的上述坐标空间及上述内容图像,生成第1投影图像和第2投影图像,使上述第1投影图像投影到上述第1投影部,并使上述第2投影图像投影到上述第2投影部。
(2)
根据(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
上述处理器进行如下控制:根据上述内容图像中夹着上述非投影范围的各部分生成上述第1投影图像和上述第2投影图像。
(3)
根据(1)或(2)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
上述输入信息包括能够导出上述第1投影范围与上述第2投影范围之间的距离的信息。
(4)
根据(3)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
上述输入信息包括能够导出在上述第1投影范围与上述第2投影范围的排列方向上的上述第1投影范围及上述第2投影范围的至少任一长度和上述距离的信息。
(5)
根据(4)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
将上述排列方向上的上述第1投影范围的长度设为x1,
将上述距离设为x2,
将上述第1投影图像的上述排列方向上的像素数设为a,
将上述坐标空间设为b时,
上述处理器执行如下控制:
通过b=a×(x2/x1)设定上述坐标空间。
(6)
根据(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
上述输入信息包括:当以所设定的加速度从上述第1投影范围向上述第2投影范围移动的移动体达到上述第1投影范围内的上述第2投影范围侧的端部时的第1速度的信息;及当上述移动体达到上述第2投影范围内的上述第1投影范围侧的端部时的第2速度的信息。
(7)
根据(6)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
将上述加速度设为g,
将上述第1速度设为V1,
将上述第2速度设为V2,
将上述坐标空间设为b时,
上述处理器执行如下控制:
通过b=(V22-V12)/(2×g)设定上述坐标空间。
(8)
根据(7)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
上述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
(9)
根据(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
上述输入信息包括:当从上述第1投影范围向上述第2投影范围以第3速度移动的移动体达到上述第1投影范围内的上述第2投影范围侧的端部起直到上述移动体达到上述第2投影范围内的上述第1投影范围侧的端部为止的时间的信息。
(10)
根据(9)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
将上述第3速度设为V,
将上述时间设为t,
将上述坐标空间设为b时,
上述处理器执行如下控制:
通过b=t×V设定上述坐标空间。
(11)
根据(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
上述投影系统包括能够接收来自用户的输入的输入部,
上述输入信息为通过上述输入部输入的信息。
(12)
根据(1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
上述输入部包括能够指示上述非投影范围的指示体。
(13)
根据(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
上述处理器进行如下控制:根据所设定的上述坐标空间、校正上述坐标空间的校正系数及上述内容图像生成上述第1投影图像和上述第2投影图像。
(14)
根据(13)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
上述处理器进行如下控制:根据上述内容图像中夹着通过上述校正系数校正的上述坐标空间的上述非投影范围的各部分生成上述第1投影图像和上述第2投影图像。
(15)
根据(13)或(14)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
上述校正系数为能够通过用户操作设定的系数。
(16)
根据(15)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
上述处理器进行如下控制:根据通过所设定的上述校正系数校正的上述坐标空间及与上述内容图像不同的确认用图像分别生成确认用第1图像和确认用第2图像,使上述确认用第1图像投影到上述第1投影部,并使上述确认用第2图像投影到上述第2投影部。
(17)
根据(16)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
根据分别从上述第1投影部及上述第2投影部投影上述确认用第1图像及上述确认用第2图像投影之后的用户操作,根据通过所设定的上述校正系数校正的上述坐标空间和上述内容图像生成上述第1投影图像和上述第2投影图像,使上述第1投影图像投影到上述第1投影部,并使上述第2投影图像投影到上述第2投影部。
(18)
根据(16)或(17)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
上述确认用图像包括从上述第1投影范围向上述第2投影范围移动的移动体的动态图像。
(19)
根据(16)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
上述确认用图像包括跨越上述第1投影范围及上述第2投影范围的图像。
(20)
根据(16)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
上述处理器进行如下控制:将用于用户设定上述校正系数的引导信息包括在上述确认用第1图像及上述确认用第2图像中的至少一个中。
(21)
根据(16)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
上述处理器进行如下控制:用户变更上述校正系数时,根据变更后的上述校正系数,使上述确认用第1图像及上述确认用第2图像分别投影到上述第1投影部及上述第2投影部。
(22)
根据(1)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
上述处理器进行如下控制:分别根据上述第1投影范围及上述第2投影范围的各纵横比生成从上述第1投影部及上述第2投影部投影的上述第1投影图像和上述第2投影图像。
(23)
一种投影装置,其包括第1投影部、第2投影部及处理器,且进行基于内容图像的投影,
上述处理器进行如下控制:
根据输入信息,设定与上述第1投影部的第1投影范围与上述第2投影部的第2投影范围之间的非投影范围对应的坐标空间,
根据所设定的上述坐标空间及上述内容图像,生成第1投影图像和第2投影图像,使上述第1投影图像投影到上述第1投影部,并使上述第2投影图像投影到上述第2投影部。
(24)
一种投影装置的控制程序,所述投影装置包括第1投影部、第2投影部及处理器,且进行基于内容图像的投影,所述控制程序用于执行使所述处理器进行如下控制的处理:
根据输入信息,设定与上述第1投影部的第1投影范围与上述第2投影部的第2投影范围之间的非投影范围对应的坐标空间,
根据所设定的上述坐标空间及上述内容图像,生成第1投影图像和第2投影图像,使上述第1投影图像投影到上述第1投影部,并使上述第2投影图像投影到上述第2投影部。
以上,参考附图对各种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当然并不限定于该例子。显然,若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则能够在技术方案中所记载的范围内想到各种变更例或修正例,应理解这些变更例或修正例理所当然也属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任意地组合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各构成要件。
另外,本申请基于2020年4月30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日本特愿2020-080732),其内容作为参考援用于本申请中。
符号说明
1-投影部,1a-第1投影部,1b-第2投影部,1c-第3投影部,2-操作接收部,2A、3A-中空部,2a、2b、3a、3c、15a-开口,4-控制装置,4a-存储介质,6-被投影物,7a-第1投影范围,7b-第2投影范围,7c-第3投影范围,8a-非投影范围,10-投影系统,12-光调制单元,15-框体,21-光源,22-光调制部,23-投影光学系统,24-控制电路,31-第2光学系统,32、122-反射部件,33-第3光学系统,34-透镜,50-内容图像,50a-非投影部分,51-第1投影图像,52-第2投影图像,52a-互补图像,53-第3投影图像,101-主体部,102-第1部件,103-第2部件,104-投影方向变更机构,105-位移机构,106-光学单元,121-第1光学系统,170-确认用图像,171-确认用第1图像,172-确认用第2图像,173-引导信息,G1-图像,p1~p5-点,m1、m2-移动体。

Claims (24)

1.一种控制方法,其为包括第1投影部、第2投影部及处理器,且进行基于内容图像的投影的投影系统的控制方法,其中,
所述处理器进行如下控制:
根据输入信息,设定与所述第1投影部的第1投影范围与所述第2投影部的第2投影范围之间的非投影范围对应的坐标空间,
根据所设定的所述坐标空间及所述内容图像,生成第1投影图像和第2投影图像,使所述第1投影图像投影到所述第1投影部,并使所述第2投影图像投影到所述第2投影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
所述处理器进行如下控制:根据所述内容图像中夹着所述非投影范围的各部分生成所述第1投影图像和所述第2投影图像。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
所述输入信息包括能够导出所述第1投影范围与所述第2投影范围之间的距离的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
所述输入信息包括能够导出在所述第1投影范围与所述第2投影范围的排列方向上的所述第1投影范围及所述第2投影范围的至少任一方的长度和所述距离的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
将所述排列方向上的所述第1投影范围的长度设为x1,
将所述距离设为x2,
将所述第1投影图像的所述排列方向上的像素数设为a,
将所述坐标空间设为b时,
所述处理器进行如下控制:
通过b=a×(x2/x1)设定所述坐标空间。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
所述输入信息包括:当以所设定的加速度从所述第1投影范围向所述第2投影范围移动的移动体达到所述第1投影范围内的所述第2投影范围侧的端部时的第1速度的信息;及当所述移动体达到所述第2投影范围内的所述第1投影范围侧的端部时的第2速度的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
将所述加速度设为g,
将所述第1速度设为V1,
将所述第2速度设为V2,
将所述坐标空间设为b时,
所述处理器进行如下控制:
通过b=(V22-V12)/(2×g)设定所述坐标空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
所述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
所述输入信息包括:当从所述第1投影范围向所述第2投影范围以第3速度移动的移动体达到所述第1投影范围内的所述第2投影范围侧的端部起直到所述移动体达到所述第2投影范围内的所述第1投影范围侧的端部为止的时间的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
将所述第3速度设为V,
将所述时间设为t,
将所述坐标空间设为b时,
所述处理器进行如下控制:
通过b=t×V设定所述坐标空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
所述投影系统包括能够接收来自用户的输入的输入部,
所述输入信息为通过所述输入部输入的信息。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
所述输入部包括能够指示所述非投影范围的指示体。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
所述处理器进行如下控制:根据所设定的所述坐标空间、校正所述坐标空间的校正系数及所述内容图像生成所述第1投影图像和所述第2投影图像。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
所述处理器进行如下控制:根据所述内容图像中夹着通过所述校正系数校正的所述坐标空间的所述非投影范围的各部分生成所述第1投影图像和所述第2投影图像。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
所述校正系数为能够通过用户操作设定的系数。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
所述处理器进行如下控制:根据通过所设定的所述校正系数校正的所述坐标空间及与所述内容图像不同的确认用图像分别生成确认用第1图像和确认用第2图像,使所述确认用第1图像投影到所述第1投影部,并使所述确认用第2图像投影到所述第2投影部。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
进行如下控制:根据分别从所述第1投影部及所述第2投影部投影所述确认用第1图像及所述确认用第2图像之后的用户操作,并根据通过所设定的所述校正系数校正的所述坐标空间和所述内容图像生成所述第1投影图像和所述第2投影图像,使所述第1投影图像投影到所述第1投影部,并使所述第2投影图像投影到所述第2投影部。
18.根据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
所述确认用图像包括从所述第1投影范围向所述第2投影范围移动的移动体的动态图像。
19.根据权利要求16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
所述确认用图像包括跨越所述第1投影范围及所述第2投影范围的图像。
20.根据权利要求16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
所述处理器进行如下控制:将用于用户设定所述校正系数的引导信息包括在所述确认用第1图像及所述确认用第2图像中的至少一个中。
21.根据权利要求16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
所述处理器进行如下控制:用户变更所述校正系数时,根据变更后的所述校正系数,使所述确认用第1图像及所述确认用第2图像分别投影到所述第1投影部及所述第2投影部。
22.根据权利要求1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
所述处理器进行如下控制:分别根据所述第1投影范围及所述第2投影范围的各纵横比生成从所述第1投影部及所述第2投影部投影的所述第1投影图像和所述第2投影图像。
23.一种投影装置,其包括第1投影部、第2投影部及处理器,且进行基于内容图像的投影,
所述处理器进行如下控制:
根据输入信息,设定与所述第1投影部的第1投影范围与所述第2投影部的第2投影范围之间的非投影范围对应的坐标空间,
根据所设定的所述坐标空间及所述内容图像,生成第1投影图像和第2投影图像,使所述第1投影图像投影到所述第1投影部,并使所述第2投影图像投影到所述第2投影部。
24.一种投影装置的控制程序,所述投影装置包括第1投影部、第2投影部及处理器,且进行基于内容图像的投影,所述控制程序用于执行使所述处理器进行如下控制的处理:
根据输入信息,设定与所述第1投影部的第1投影范围与所述第2投影部的第2投影范围之间的非投影范围对应的坐标空间,
根据所设定的所述坐标空间及所述内容图像,生成第1投影图像和第2投影图像,使所述第1投影图像投影到所述第1投影部,并使所述第2投影图像投影到所述第2投影部。
CN202180031643.0A 2020-04-30 2021-03-03 控制方法、投影装置及控制程序 Pending CN11546180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080732 2020-04-30
JP2020080732 2020-04-30
PCT/JP2021/008304 WO2021220608A1 (ja) 2020-04-30 2021-03-03 制御方法、投影装置、及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61807A true CN115461807A (zh) 2022-12-09

Family

ID=783736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31643.0A Pending CN115461807A (zh) 2020-04-30 2021-03-03 控制方法、投影装置及控制程序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127139A1 (zh)
JP (1) JP7379676B2 (zh)
CN (1) CN115461807A (zh)
WO (1) WO202122060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195220A1 (ja) * 2019-03-27 2020-10-01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投影システム、画像処理方法、及び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
JPWO2021171907A1 (zh) * 2020-02-26 2021-09-02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982682B1 (en) * 2002-07-29 2006-01-03 Silicon Graphic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graphics applications
US9261723B1 (en) * 2008-02-01 2016-02-16 Prysm, Inc. Reducing visibility of inter-screen gap in tiled display systems
JP2012113244A (ja) 2010-11-26 2012-06-14 Canon Inc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KR101598055B1 (ko) 2013-11-20 2016-02-26 씨제이씨지브이 주식회사 다면 상영관의 컨텐츠 사이즈 노멀라이징 방법, 장치 및 컴퓨터로 판독 가능한 기록 매체
JP2018097080A (ja) 2016-12-09 2018-06-21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投影システム、情報処理装置、画像投影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379676B2 (ja) 2023-11-14
WO2021220608A1 (ja) 2021-11-04
US20230127139A1 (en) 2023-04-27
JPWO2021220608A1 (zh) 2021-1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322862B2 (en) Projector,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and trapezoidal distortion correcting method
US20230127139A1 (en) Control method, projection apparatus, and control program
EP3762761B1 (en) Display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displaying using controllable scanning mirror
US9723281B2 (en) Projection apparatus for increasing pixel usage of an adjusted projection area, and projection method and program medium for the same
WO2015141745A1 (ja) 車両用表示装置
US20210289182A1 (en) Method of controlling projector and projector
JPWO2018056194A1 (ja) 投射システム
CN109644248B (zh) 投射型影像显示装置和投射影像的调整方法
JP6449120B2 (ja) 空間像表示装置及び空間像表示方法
JP6935713B2 (ja) 位置検出装置、位置検出システム及び位置検出装置の制御方法
JP2016161882A (ja) 光投影装置
KR101550606B1 (ko) 차량용 곡면 디스플레이 장치
JP5550111B2 (ja) 撮像装置、撮像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16724271A (zh) 设置辅助装置、设置辅助方法及设置辅助程序
JP6238059B2 (ja) 投影装置及び投影方法
US11930306B2 (en) Projection apparatus, projection method, and control program
CN115136071B (zh) 投影装置、投影方法及存储介质
JP5630799B2 (ja) 投影装置、投影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WO2022044386A1 (ja) 制御装置、制御方法、制御プログラム、及び投影システム
JP2020086205A (ja) ヘッドアップ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JP7314425B2 (ja) 制御装置、制御方法、制御プログラム、及び投影システム
US11908354B2 (en) Control device, projection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and control program
JP7281606B2 (ja) 調整支援装置、調整支援方法、調整支援プログラム、及び投影システム
WO2022070462A1 (ja) 制御装置、制御方法、制御プログラム、及び投影システム
US20230196606A1 (en) Instruction position detection device, instruction position detection method, instruction position detection program, and projection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