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435375A - 取暖器 - Google Patents

取暖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435375A
CN115435375A CN202211137959.0A CN202211137959A CN115435375A CN 115435375 A CN115435375 A CN 115435375A CN 202211137959 A CN202211137959 A CN 202211137959A CN 115435375 A CN115435375 A CN 11543537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fan
heat generating
component
installation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13795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毕然
孙光辉
孙昭汉
李童鸽
王日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211137959.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435375A/zh
Publication of CN1154353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3537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DDOMESTIC- OR SPACE-HEATING SYSTEMS, e.g.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ELEMENTS OR COMPONENTS THEREFOR
    • F24D13/00Electric heating syste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DDOMESTIC- OR SPACE-HEATING SYSTEMS, e.g.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ELEMENTS OR COMPONENTS THEREFOR
    • F24D19/00Detail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取暖器,包括:机壳,机壳具有流通风道,机壳上设置有第一风口和第二风口,第一风口和第二风口分别与流通风道连通;发热部件,设置在流通风道内,发热部件位于机壳的底部;风机部件,设置在流通风道内;其中,第一风口位于发热部件的上方,以在风机部件关闭、发热部件开启时,流通风道内的气流从第一风口流出;第二风口位于发热部件的侧方,以在风机部件和发热部件均开启时,流通风道内的气流由第二风口流出。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取暖器的用户体验感较差的问题。

Description

取暖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取暖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取暖器。
背景技术
目前,取暖器种类繁多,操作简单,价格便宜,已成为居家旅行必备电器之一。市面上的取暖器按照取暖方式可主要分为两种:一种为自然对流式取暖器,包括快热炉、踢脚线、油汀、电热膜等,该种取暖器不配置风机,冷空气由机身下部开始加热,热空气由机身上部排出后由于温度差引起密度差的原因向室内上方流动,因此室内温度从上到下逐渐降低;另一种为强制对流式取暖器,典型代表为暖风机,该种取暖器大多配置贯流风机,冷空气被加热元件加热后由出风口定向排出,实现室内的取暖效果。
两种取暖器在用户体验上各有优劣。强制对流式取暖器升温较快,温感明显,但在室内不同高度的温差较大,温度均匀性较差,且噪音较大;自然对流式取暖器的室内温度均匀性较好,无噪音,但升温较慢。
在现有技术中,公开了一种双热源取暖器,该取暖器在壳体内设有两个加热腔,第一加热腔内设有辐射式取暖组件,包括反射板和辐射加热管,第二加热腔内设有暖风组件,包括PTC发热体和风机,该取暖器可为用户提供不同的取暖方式,适用范围较广,但是,辐射式取暖组件寿命较短,有光污染,取暖效果不足,用户体验不佳,且双热源的设计会增加加工难度和材料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取暖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取暖器的用户体验感较差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取暖器,包括:机壳,机壳具有流通风道,机壳上设置有第一风口和第二风口,第一风口和第二风口分别与流通风道连通;发热部件,设置在流通风道内,发热部件位于机壳的底部;风机部件,设置在流通风道内;其中,第一风口位于发热部件的上方,以在风机部件关闭、发热部件开启时,流通风道内的气流从第一风口流出;第二风口位于发热部件的侧方,以在风机部件和发热部件均开启时,流通风道内的气流由第二风口流出。
进一步地,流通风道包括第一流通风道和第二流通风道,第一风口与第一流通风道连通,第二风口与第二流通风道连通;第二流通风道包括风机安装腔和发热通道段,风机部件安装在风机安装腔内,发热部件安装在发热通道段内;其中,风机安装腔与发热通道段可通断地设置;发热通道段与第一流通风道可通断地设置,发热通道段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一流通风道的下方。
进一步地,风机安装腔位于第一流通风道的一侧;和/或,风机安装腔的至少部分位于发热通道段的上表面所在平面的上方。
进一步地,取暖器还包括:第一分隔板,第一分隔板位于第二流通风道的发热通道段和第一流通风道之间;其中,第一分隔板上设置有第一连通孔,以通过第一连通孔连通第一流通风道和发热通道段;或者,第一分隔板可运动地安装在机壳上,以通过调整第一分隔板的位置连通或分隔发热通道段和第一流通风道。
进一步地,机壳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以围成第一流通风道,第一侧板和第三侧板相对设置,第二侧板和第四侧板相对设置,第一侧板位于发热部件远离风机部件的一侧;其中,第一分隔板位于第一侧板的沿第一风口的出风方向的高度的1/3至1/2处。
进一步地,风机安装腔与发热通道段之间具有过渡风道段,过渡风道段的至少部分内壁面为弧形面;和/或第二风口与发热部件相对设置并位于发热部件远离风机部件的一侧,机壳上还设置有第三风口,第三风口位于发热部件的下方;和/或机壳上设置有进风口,进风口设置在风机安装腔上方的壁面上。
进一步地,第三风口包括多个第一分孔,多个第一分孔沿发热部件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和/或进风口为多个,多个进风口沿风机安装腔的周向间隔设置,各个进风口均具有多个第二分孔,多个第二分孔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取暖器包括第二分隔板,第二分隔板位于发热通道段和风机安装腔之间;其中,第二分隔板上设置有第二连通孔,以通过第二连通孔连通发热通道段和风机安装腔;或者,第二分隔板可运动地安装在机壳上,以通过调整第二分隔板的位置,连通或分隔发热通道段和风机安装腔。
进一步地,第一风口所在壁面与水平面之间呈预设夹角设置;和/或,沿第一流通风道内的气体流通方向,风机安装腔的顶部位于第一流通风道的高度的1/2至2/3处;和/或,风机部件的直径大于或等于第一流通风道沿水平方向的宽度。
进一步地,发热部件为铝合金翅片管式发热体;和/或,风机部件为贯流风机,贯流风机的轴线位于发热部件的上表面所在的平面的上方。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发明的取暖器包括机壳、发热部件和风机部件,机壳具有流通风道,机壳上设置有第一风口和第二风口,第一风口和第二风口分别与流通风道连通;发热部件设置在流通风道内,发热部件位于机壳的底部,风机部件设置在流通风道内;其中,第一风口位于发热部件的上方,以在风机部件关闭、发热部件开启时,流通风道内的气流从第一风口流出,以使取暖器具有自然对流模式;第二风口位于发热部件的侧方,以在风机部件和发热部件均开启时,流通风道内的气流由第二风口流出,以使取暖器具有强制对流模式,这样,用户可以根据需求选择不同的取暖方式,从而提升了用户的体验感。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取暖器的实施例的第一个视角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取暖器的实施例的第二个视角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图1的取暖器的剖视图;
图4示出了根据图3的取暖器的第一分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取暖器的风机部件和发热部件均开启时的气流流向示意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取暖器的风机部件关闭、发热部件开启时的气流流向示意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取暖器的实施例的控制流程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机壳;12、第一侧板;13、第二侧板;14、第三侧板;15、第四侧板;100、流通风道;101、第一风口;102、第二风口;20、发热部件;30、风机部件;110、第一流通风道;120、第二流通风道;121、风机安装腔;122、发热通道段;11、第一分隔板;111、第一连通孔;123、过渡风道段;104、第三风口;103、进风口;1041、第一分孔;40、开关组件;50、支撑部件;60、挂设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请参考图1至图6,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取暖器,包括:机壳10,机壳10具有流通风道100,机壳10上设置有第一风口101和第二风口102,第一风口101和第二风口102分别与流通风道100连通;发热部件20,设置在流通风道100内,发热部件20位于机壳10的底部;风机部件30,设置在流通风道100内;其中,第一风口101位于发热部件20的上方,以在风机部件30关闭、发热部件20开启时,流通风道100内的气流从第一风口101流出;第二风口102位于发热部件20的侧方,以在风机部件30和发热部件20均开启时,流通风道100内的气流由第二风口102流出。
本发明的取暖器包括机壳10、发热部件20和风机部件30,机壳10具有流通风道100,机壳10上设置有第一风口101和第二风口102,第一风口101和第二风口102分别与流通风道100连通;发热部件20设置在流通风道100内,发热部件20位于机壳10的底部,风机部件30设置在流通风道100内;其中,第一风口101位于发热部件20的上方,以在风机部件30关闭、发热部件20开启时,流通风道100内的气流从第一风口101流出,以使取暖器具有自然对流模式;第二风口102位于发热部件20的侧方,以在风机部件30和发热部件均开启时,流通风道100内的气流由第二风口102流出,以使取暖器具有强制对流模式,这样,用户可以根据需求选择不同的取暖方式,从而提升了用户的体验感。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一风口101的气体流通方向垂直于第二风口102的气体流通方向。
具体地,流通风道100包括第一流通风道110和第二流通风道120,第一风口101与第一流通风道110连通,第二风口102与第二流通风道120连通;第二流通风道120包括风机安装腔121和发热通道段122,风机部件30安装在风机安装腔121内,发热部件20安装在发热通道段122内;其中,风机安装腔121与发热通道段122可通断地设置,其中,在风机部件30启动时,风机安装腔121和发热通道段122连通,以使风机部件30驱动气流流向发热部件20,在风机部件30关闭时,风机安装腔121和发热通道段122之间不连通,以隔绝部分发热部件20的热量;发热通道段122与第一流通风道110可通断地设置;其中,发热通道段122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一流通风道110的下方。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风机安装腔121位于第一流通风道110的一侧;和/或,风机安装腔121的至少部分位于发热通道段122的上表面所在平面的上方,以防止风机部件30正对发热部件20,以使风机部件30隔绝部分热量,从而防止风机部件30的风叶受热变形造成损坏,可防止发热部件20在正常工作时产生高温造成风机部件的叶片的变形,并且,风机部件30的至少部分位于发热部件20的上方,使得风机部件30与发热部件20分层放置,这样放置可减小取暖器的机身的占用空间。
如图3和图4所示,取暖器还包括:第一分隔板11,第一分隔板11位于第二流通风道120的发热通道段122和第一流通风道110之间;其中,第一分隔板11上设置有第一连通孔111,以通过第一连通孔111连通第一流通风道110和发热通道段122;或者,第一分隔板11可运动地安装在机壳10上,以通过调整第一分隔板11的位置连通或分隔发热通道段122和第一流通风道110。
可选地,第一分隔板11为弯曲结构的板或其他形状的板状结构。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一连通孔111包括多个第三分孔,多个第三分孔具有多组,多组第三分孔沿第一预设方向间隔分布,各组的多个第三分孔沿第二预设方向间隔分布,这样,通过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三分孔可以在取暖器处于强制对流模式时(发热部件20和风机部件30均启动),第一分隔板11可以隔绝大部分气流,少部分气流由第一连通孔111的第三分孔流向第一流通风道110后,由第一风口101流出;其中,第一预设方向垂直于第二预设方向。
可选地,第三分孔为长条状的孔;或者,第三分孔为由依次连通的多个孔段形成的孔,多个孔段中的相邻两个孔段呈预设夹角;或者,第三分孔为圆形孔;或者第三分孔为多边形孔。
可选地,多组第三分孔形成矩形的第三连通孔区域;或者,多组第三分孔形成圆形的第三连通孔区域;或者,多组第三分孔形成多边形的第三连通孔区域。
如图1和图2所示,机壳1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侧板12、第二侧板13、第三侧板14和第四侧板15,以围成第一流通风道110,第一侧板12和第三侧板14相对设置,第二侧板13和第四侧板15相对设置,第一侧板12位于发热部件20远离风机部件30的一侧;其中,第一分隔板11位于第一侧板12的沿第一风口101的出风方向的高度的1/3至1/2处。
具体地,发热部件20安装在发热通道段122的底壁上,优选地,第一分隔板11与发热通道段122的底壁平行设置,以确保取暖器处于强制对流模式(发热部件20和风机部件30均开启)时,第二流通风道内的空气流通顺畅,不产生漩涡。
具体地,第一侧板12和第三侧板14的分布方向垂直于第二侧板13和第四侧板15的分布方向。
具体地,风机安装腔121与发热通道段122之间具有过渡风道段123,过渡风道段123的至少部分内壁面为弧形面,以在风机部件30驱动气流流动时,通过过渡风道段123适应气流的流向;和/或第二风口102与发热部件20相对设置并位于发热部件20远离风机部件30的一侧,机壳10上还设置有第三风口104,第三风口104位于发热部件20的下方,以在取暖器处于自然对流模式(发热部件20开启,风机部件30关闭)时,从第二风口102和第三风口104处进风,从第一风口101出风;和/或机壳10上设置有进风口103,进风口103设置在风机安装腔121上方的壁面上,以在取暖器处于强制对流模式(发热部件20和风机部件30均开启)时,保证进风量。
具体地,第二风口102位于第一侧板12上,取暖器还包括挂设部件60,挂设部件60安装在第一侧板12上,挂设部件60位于第二风口102的上方,挂设部件60用于挂设湿衣服,以通过第一侧板12的余热烘干衣物,以提升用户的体验。
具体地,挂设部件60为U形结构的挂设杆。
具体地,第二风口102位于第一风口101的下方,以在处于强制对流模式时,气流从位于下方的第二风口102吹出,热空气从室内的底部开始积累,有助于降低室内不同高度的空气温差,提高了室内温度的均匀性,进而提升了用户体验。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三风口104包括多个第一分孔1041,多个第一分孔1041沿发热部件20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以在自然对流模式下(风机不工作,发热体工作时),通过第二风口102和第三风口104进风;和/或进风口103为多个,多个进风口103沿风机安装腔121的周向间隔设置,各个进风口103均具有多个第二分孔,多个第二分孔间隔设置,以通过多组第二分孔保证进风量。
具体地,第三风口104和第一风口101的设置可确保在取暖器突然断电,风机部件30停止转动时,发热部件20的余热通过第一风口101排出,防止气流流向风机部件30,造成叶片受热变形。
可选地,取暖器包括第二分隔板,第二分隔板位于发热通道段122和风机安装腔121之间;其中,第二分隔板上设置有第二连通孔,以通过第二连通孔连通发热通道段122和风机安装腔121;或者,第二分隔板可运动地安装在机壳10上,以通过调整第二分隔板的位置,连通或分隔发热通道段122和风机安装腔121,这样,在强制对流模式时,可以通过打开第二分隔板连通发热通道段122和风机安装腔121,在自然对流模式时,关闭第二分隔板使得发热通道段122和风机安装腔121之间分隔开来,以防止热量流向风机部件30对风叶造成损坏。
具体地,第一分隔板11和第二分隔板均由金属材料制成。
具体地,机壳10由金属材料制成;优选地,机壳10由钢制成,钢的耐温性较好,在高温环境下不易发生变形。
具体地,第一风口101所在壁面与水平面之间呈预设夹角设置;和/或,沿第一流通风道110内的气体流通方向,风机安装腔121的顶部位于第一流通风道110的高度的1/2至2/3处;和/或,风机部件30的直径大于或等于第一流通风道110沿水平方向的宽度,保证第一流通风道100的进风量。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发热部件20为铝合金翅片管式发热体,以提供较大散热面积,使空气可以与发热部件20充分换热;和/或,风机部件30为贯流风机,以提供较大风量,贯流风机的轴线位于发热部件20的上表面所在的平面的上方。
具体地,取暖器还包括支撑部件50,支撑部件50安装在机壳10的底部,支撑部件50包括多个支撑脚,多个支撑脚绕机壳10的底壁的周向间隔设置。
优选地,支撑部件50包括滑轮部件,以通过滑动部件方便取暖器的移动;优选地,滑轮部件为万向轮。
优选地,滑轮部件为多个,多个滑轮部件绕机壳10的底壁的周向间隔设置。
具体地,取暖器还包括:开关组件40,开关组件40与风机部件30和发热部件20均连接,以通过开关组件40控制风机部件30和发热部件20的开闭。
具体地,开关组件40包括总开关和风机开关,总开关可以打开或切断取暖器的总电源,风机开关用于控制风机部件的启动和关闭。
如图7所示,在本申请的取暖器的使用过程中,用户启动总开关,加热元件(发热部件20)启动,在用户将风机开关调节至启动位置,风机部件启动,触发地暖模式(强制对流模式),此时暖风由位于下方的第二风口102出风;用户将风机开关调节至关闭位置,风机部件关闭,触发静音模式(自然对流模式),暖风由位于上方的第一风口101排出,实现室内自然对流式安静制热;用户关闭总开关,发热部件关闭,取暖器停止工作。
优选地,开关组件40还包括功率调节旋钮,以通过调节功率调节旋钮调节取暖器的加热功率。
综上,本申请的取暖器可以只设置一个发热部件20,无需额外的发热部件20就可以实现自然对流模式和强制对流模式两种取暖方式,用户体验佳,本申请的取暖器的风道结构简单,发热部件20与风机部件30的排布紧凑,机身占用空间较小,生产方便。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发明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本发明的取暖器包括机壳10、发热部件20和风机部件30,机壳10具有流通风道100,机壳10上设置有第一风口101和第二风口102,第一风口101和第二风口102分别与流通风道100连通;发热部件20设置在流通风道100内,发热部件20位于机壳10的底部,风机部件30设置在流通风道100内;其中,第一风口101位于发热部件20的上方,以在风机部件30关闭、发热部件20开启时,流通风道100内的气流从第一风口101流出,以使取暖器具有自然对流模式;第二风口102位于发热部件20的侧方,以在风机部件30和发热部件20均开启时,流通风道100内的气流由第二风口102流出,以使取暖器具有强制对流模式,这样,用户可以根据需求选择不同的取暖方式,从而提升了用户的体验感。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取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壳(10),所述机壳(10)具有流通风道(100),所述机壳(10)上设置有第一风口(101)和第二风口(102),所述第一风口(101)和所述第二风口(102)分别与所述流通风道(100)连通;
发热部件(20),设置在所述流通风道(100)内,所述发热部件(20)位于所述机壳(10)的底部;
风机部件(30),设置在所述流通风道(100)内;
其中,所述第一风口(101)位于所述发热部件(20)的上方,以在所述风机部件(30)关闭、所述发热部件(20)开启时,所述流通风道(100)内的气流从所述第一风口(101)流出;所述第二风口(102)位于所述发热部件(20)的侧方,以在所述风机部件(30)和所述发热部件(20)均开启时,所述流通风道(100)内的气流由所述第二风口(102)流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暖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流通风道(100)包括第一流通风道(110)和第二流通风道(120),所述第一风口(101)与所述第一流通风道(110)连通,所述第二风口(102)与所述第二流通风道(120)连通;所述第二流通风道(120)包括风机安装腔(121)和发热通道段(122),所述风机部件(30)安装在所述风机安装腔(121)内,所述发热部件(20)安装在所述发热通道段(122)内;
其中,所述风机安装腔(121)与所述发热通道段(122)可通断地设置;所述发热通道段(122)与所述第一流通风道(110)可通断地设置,所述发热通道段(122)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流通风道(110)的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取暖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机安装腔(121)位于所述第一流通风道(110)的一侧;和/或,
所述风机安装腔(121)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发热通道段(122)的上表面所在平面的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暖器还包括:
第一分隔板(11),所述第一分隔板(11)位于所述第二流通风道(120)的发热通道段(122)和所述第一流通风道(110)之间;
其中,所述第一分隔板(11)上设置有第一连通孔(111),以通过所述第一连通孔(111)连通所述第一流通风道(110)和所述发热通道段(122);或者,所述第一分隔板(11)可运动地安装在所述机壳(10)上,以通过调整所述第一分隔板(11)的位置连通或分隔所述发热通道段(122)和所述第一流通风道(11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取暖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机壳(1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侧板(12)、第二侧板(13)、第三侧板(14)和第四侧板(15),以围成所述第一流通风道(110),所述第一侧板(12)和所述第三侧板(14)相对设置,所述第二侧板(13)和所述第四侧板(15)相对设置,所述第一侧板(12)位于所述发热部件(20)远离所述风机部件(30)的一侧;
其中,所述第一分隔板(11)位于所述第一侧板(12)的沿所述第一风口(101)的出风方向的高度的1/3至1/2处。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取暖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机安装腔(121)与所述发热通道段(122)之间具有过渡风道段(123),所述过渡风道段(123)的至少部分内壁面为弧形面;和/或
所述第二风口(102)与所述发热部件(20)相对设置并位于所述发热部件(20)远离所述风机部件(30)的一侧,所述机壳(10)上还设置有第三风口(104),所述第三风口(104)位于所述发热部件(20)的下方;和/或
所述机壳(10)上设置有进风口(103),所述进风口(103)设置在所述风机安装腔(121)上方的壁面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风口(104)包括多个第一分孔(1041),多个所述第一分孔(1041)沿所述发热部件(20)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和/或
所述进风口(103)为多个,多个所述进风口(103)沿所述风机安装腔(121)的周向间隔设置,各个所述进风口(103)均具有多个第二分孔,多个所述第二分孔间隔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取暖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取暖器包括第二分隔板,所述第二分隔板位于所述发热通道段(122)和所述风机安装腔(121)之间;
其中,所述第二分隔板上设置有第二连通孔,以通过所述第二连通孔连通所述发热通道段(122)和所述风机安装腔(121);或者,所述第二分隔板可运动地安装在所述机壳(10)上,以通过调整所述第二分隔板的位置,连通或分隔所述发热通道段(122)和所述风机安装腔(121)。
9.根据权利要求2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取暖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风口(101)所在壁面与水平面之间呈预设夹角设置;和/或,
沿所述第一流通风道(110)内的气体流通方向,所述风机安装腔(121)的顶部位于所述第一流通风道(110)的高度的1/2至2/3处;和/或,
所述风机部件(30)的直径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流通风道(110)沿水平方向的宽度。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取暖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热部件(20)为铝合金翅片管式发热体;和/或,
所述风机部件(30)为贯流风机,所述贯流风机的轴线位于所述发热部件(20)的上表面所在的平面的上方。
CN202211137959.0A 2022-09-19 2022-09-19 取暖器 Pending CN11543537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37959.0A CN115435375A (zh) 2022-09-19 2022-09-19 取暖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37959.0A CN115435375A (zh) 2022-09-19 2022-09-19 取暖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35375A true CN115435375A (zh) 2022-12-06

Family

ID=842488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137959.0A Pending CN115435375A (zh) 2022-09-19 2022-09-19 取暖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435375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477321B2 (en) Ceiling fan room conditioner with ceiling fan and heater
AU708079B2 (en) Dual fan room heater
US6438322B1 (en) Ceiling fan with attached heater and secondary fan
CN107157421B (zh) 加热器、热风装置和洗碗机
JP5538622B2 (ja) 浴室乾燥機
EP1946010A1 (en) Ventilation device combinable to a natural convection radiator in a heating and/or cooling system
CN106900099B (zh) 烹饪装置
CN106152465B (zh) 一种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US3985295A (en) Heat collector and diffuser
JPWO2012127662A1 (ja) 浴室乾燥機
CN115435375A (zh) 取暖器
CN210179899U (zh) 一种对流式ptc暖气机
JP3751157B2 (ja) 浴室換気乾燥機
CN220103242U (zh) 具有分层风道的环形出风取暖器
KR200147440Y1 (ko) 컨벡션 오븐렌지
KR200226559Y1 (ko) 벽걸이형 전기히터
CN212204788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20303765U (zh) 取暖器
CN214581297U (zh) 散热机构及烹饪电器
JP2916115B2 (ja) 暖房換気構造
JP4816132B2 (ja) 空調装置
KR101133606B1 (ko) 공기조화기
JP4712242B2 (ja) 浴室乾燥機
JP2003302049A (ja) 加熱調理器
CN113757811A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