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429834A - 一种治疗痛风及高尿酸血症的中药复方制剂及其制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治疗痛风及高尿酸血症的中药复方制剂及其制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429834A
CN115429834A CN202210698677.1A CN202210698677A CN115429834A CN 115429834 A CN115429834 A CN 115429834A CN 202210698677 A CN202210698677 A CN 202210698677A CN 115429834 A CN115429834 A CN 1154298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traditional chinese
chinese medicine
medicinal materials
raw medic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69867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方真
赵钟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Fuji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riginal Assigne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Fuji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Fuji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iled Critical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Fuji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iority to CN202210698677.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429834A/zh
Publication of CN1154298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29834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6/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s
    • A61K36/18Magnoliophyta (angiosperms)
    • A61K36/185Magnoliopsida (dicotyledons)
    • A61K36/28Asteraceae or Compositae (Aster or Sunflower family), e.g. chamomile, feverfew, yarrow or echinacea
    • A61K36/282Artemisia, e.g. wormwood or sagebrush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5/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materials or reaction products thereof with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 A61K35/56Materials from animals other than mammals
    • A61K35/57Birds; Materials from birds, e.g. eggs, feathers, egg white, egg yolk or endothelium corneum gigeriae galli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6/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s
    • A61K36/06Fungi, e.g. yeasts
    • A61K36/07Basidiomycota, e.g. Cryptococcus
    • A61K36/076Poria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6/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s
    • A61K36/18Magnoliophyta (angiosperms)
    • A61K36/185Magnoliopsida (dicotyledons)
    • A61K36/36Caryophyllaceae (Pink family), e.g. babysbreath or soapwor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6/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s
    • A61K36/18Magnoliophyta (angiosperms)
    • A61K36/185Magnoliopsida (dicotyledons)
    • A61K36/48Fabaceae or Leguminosae (Pea or Legume family); Caesalpiniaceae; Mimosaceae; Papilionaceae
    • A61K36/484Glycyrrhiza (licoric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6/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s
    • A61K36/18Magnoliophyta (angiosperms)
    • A61K36/185Magnoliopsida (dicotyledons)
    • A61K36/53Lamiaceae or Labiatae (Mint family), e.g. thyme, rosemary or lavender
    • A61K36/532Agastache, e.g. giant hyssop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6/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s
    • A61K36/18Magnoliophyta (angiosperms)
    • A61K36/185Magnoliopsida (dicotyledons)
    • A61K36/53Lamiaceae or Labiatae (Mint family), e.g. thyme, rosemary or lavender
    • A61K36/537Salvia (sag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6/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s
    • A61K36/18Magnoliophyta (angiosperms)
    • A61K36/185Magnoliopsida (dicotyledons)
    • A61K36/68Plantaginaceae (Plantain Famil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6/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s
    • A61K36/18Magnoliophyta (angiosperms)
    • A61K36/185Magnoliopsida (dicotyledons)
    • A61K36/75Rutaceae (Rue family)
    • A61K36/752Citrus, e.g. lime, orange or lem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19/00Drugs for skeletal disorders
    • A61P19/06Antigout agents, e.g. antihyperuricemic or uricosuric agent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Natural Medicines & Medicinal Plant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Myc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lternative & Traditional Medicine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Botan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Pain & Pain Management (AREA)
  • Physical Education & Sports Medicin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Rheumatolog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痛风及高尿酸血症的中药复方制剂及其制法,具体提供了一种中药组合物,含有原料药材或所述原料药材的提取物,其中所述原料药材包括:茵陈、车前子、茯苓、陈皮、太子参、丹参和炙甘草,并且,所述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如下:茵陈3‑20份;车前子9‑30份;茯苓6‑20份;陈皮6‑20份;太子参9‑50份;丹参3‑20份,炙甘草3‑6份,本发明的组合物可有效治疗痛风及高尿酸血症。

Description

一种治疗痛风及高尿酸血症的中药复方制剂及其制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治疗痛风及高尿酸血症的中药复方制剂及其制法。
背景技术
痛风是一种和单钠尿酸盐(monosodium urate,MSU)沉积有关的疾病,若沉积在关节及关节周围组织可引起晶体性关节炎,急性期关节肿痛、活动受限,病久不愈可伴痛风石、关节破坏等;痛风的早期阶段常是高尿酸血症,该危险因素同时也是冠心病、高血压病、糖尿病、肥胖、慢性肾脏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痛风患者的特点是,依从性不高,常自行停药,病情反复。
痛风常用的现代医学口服方案包括:①降尿酸治疗:是基础治疗,抑制尿酸合成的药(别嘌呤醇、非布索坦等)、增加尿酸排泄的药(苯溴马隆等),服药方便、疗效机制明确,有一定的不良反应,部分人群受限;②抗炎止痛治疗:如秋水仙碱、双氯芬酸钠、依托考昔、激素等,预防/治疗痛风急性发作,起效迅速,但可能伴肝肾损害、胃肠不适、心血管风险等,部分人群受限,不宜长期使用。该方案的现状是:降尿酸治疗时,可能出现急性痛风发作,停降尿酸治疗后,疾病易复发;部分患者自行停降尿酸药、长期依赖抗炎止痛药,这部分患者病情未控制、并可伴见药物不良反应。归纳起来:痛风现代医学治疗,优势是“服药方便、起效快、疗效机制明确”,劣势是“适用人群及疗程部分受限、降阶梯治疗存在困难”。
目前许多中药服用欠方便、口感欠佳、疗效机制不明确,推广应用受限。并且目前市面上的痛风中医药制剂每次服用的药丸数量均较多,痛风患者的服用依从性不如西药。因此,目前的痛风中医药复方制剂有服药欠方便、口感欠佳、使用疗程受限的缺点。
并且痛风现代医学治疗,存在的问题是:适用人群及使用疗程部分受限、降阶梯治疗存在困难。现有的痛风中医药复方制剂,亟待解决的问题是:能研制出“标本兼顾、促进机体向愈、帮助降阶梯治疗、疗效明确、适用人群较广、服用方便、口感较佳”的痛风中药制剂,目前市面上的痛风中药制剂,能同时解决上述问题的,还处于稀缺期。
因此,本领域迫切需要开发一种开发效果好,不良反应小的治疗痛风及高尿酸血症的中药复方制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效果好,不良反应小的治疗痛风及高尿酸血症的中药复方制剂。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了治疗痛风及高尿酸血症的中药复方制剂方案,该方案有望促进机体恢复自身降尿酸的功能。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中药组合物,所述的组合物含有原料药材或所述原料药材的提取物,其中所述原料药材包括:茵陈、车前子、茯苓、陈皮、太子参、丹参和炙甘草,并且,所述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如下:
茵陈3-20份,较佳地,3-15份,更佳地,3-9份;
车前子9-30份,较佳地,9-20份,更佳地,9-15份;
茯苓6-20份,较佳地,6-15份,更佳地,6-9份;
陈皮6-20份,较佳地,6-15份,更佳地,6-9份;
太子参9-50份,较佳地,9-20份,更佳地,9-15份;
丹参3-20份,较佳地,3-15份,更佳地,3-9份;
炙甘草3-6份,较佳地,3-6份,更佳地,3-5份。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中药组合物还包括选自下组的一种或多种原料药材:藿香、茯神、鸡内金。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原料药材的重量份如下:
藿香3-9份,较佳地3-6份,更佳地,3-5;和/或
茯神6-20份,较佳地,6-15份,更佳地,6-9份;和/或
鸡内金3-6份,较佳地,3-6份,更佳地,3-5份。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原料药材由茵陈、车前子、茯苓、陈皮、太子参、丹参和炙甘草构成。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中药组合物用于治疗痛风及高尿酸血症。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中药组合物用于(i)降低降尿酸西药的使用总量和频次,和/或(ii)促进机体恢复降尿酸的能力。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降尿酸西药选自下组:非布司他、苯溴马隆。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中药组合物还包括其他辅助原料药材。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提取物包括:水提取物、乙醇提取物、或水性溶剂提取物。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水性溶剂指由水和与水相容的溶剂(如醇)所构成的混合溶剂,其中水含量为10-99.5wt%,较佳地为50-90wt%。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醇为C1-C4烷基醇,较佳地为乙醇、丙醇。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中药组合物还包含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的含量为5-99wt%,较佳地10-90wt%,按所述中药组合物的总重量计。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包括:水、填料、矫味剂、甜味剂、甘油、其他合适的添加剂、或其组合。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中药组合物为口服制剂。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中药组合物的剂型包括:口服液、片剂、胶囊剂、颗粒剂、汤剂。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组合物为所述原料药材的煎液。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组合物为水煎剂。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煎液包括浓度未调整(或未改变)的煎液、经浓缩的煎液、经稀释的煎液。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药盒,包括:
(a1)第一容器,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容器中的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中药组合物或含有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中药组合物的药物;和
(b)任选的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第一容器的药物是含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中药组合物的单方制剂。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药物的剂型选自下组:口服液、片剂、胶囊剂、颗粒剂、汤剂。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药物的剂型为口服剂型。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试剂盒还含有说明书。
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如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组合物或含所述组合物的制剂或本发明第二方面所述的药盒的用途,用于制备一药物或制剂,所述药物或制剂用于(i)治疗痛风及高尿酸血症;和/或(ii)降低降尿酸西药的使用总量和频次,和/或(iii)促进机体恢复降尿酸的能力。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药物或制剂还用于选自下组的一种或多种用途:
(iv)降低血尿酸,促进血尿酸达标;
(v)保护肾功能,改善肾小球滤过率;
(vi)减少痛风复发次数;
(vii)对肝功能无影响。
本发明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制备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中药组合物方法,包括步骤:
(a)提供原料药材,所述原料药材包括:茵陈、车前子、茯苓、陈皮、太子参、丹参、炙甘草,并且,所述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如下:
茵陈3-20份,较佳地,3-15份,更佳地,3-9份;
车前子9-30份,较佳地,9-20份,更佳地,9-15份;
茯苓6-20份,较佳地,6-15份,更佳地,6-9份;
陈皮6-20份,较佳地,6-15份,更佳地,6-9份;
太子参9-50份,较佳地,9-20份,更佳地,9-15份;
丹参3-20份,较佳地,3-15份,更佳地,3-9份;
炙甘草3-6份,较佳地,3-6份,更佳地,3-5份。
(b)对所述原料药材进行提取,从而获得所述原料药材的提取物,所述提取物即为所述的中药组合物。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原料药材还包括:藿香、茯神、鸡内金。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原料药材的重量份如下:
藿香3-9份,较佳地3-6份,更佳地,3-5;和/或
茯神6-20份,较佳地,6-15份,更佳地,6-9份;和/或
鸡内金3-6份,较佳地,3-6份,更佳地,3-5份。
在另一优选例中,在步骤(b)中,用水煎煮所述原料药材,从而获得所述原料药材的提取物。
在另一优选例中,在步骤(b)中,提供所述原料药材,加入800-1300份水,煎煮2次,合并滤液,从而获得所述原料药材的提取物。
在另一优选例中,煎煮时间为20-30分钟,较佳地,20-25分钟。
本发明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制备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中药组合物方法,包括步骤:
(a)提供第一原料药材,所述第一原料药材为太子参,并且,所述的太子参的重量份如下:
太子参9-50份,较佳地,9-30份,更佳地,9-20份;
(b)对所述第一原料药材进行研磨成粉末,从而制得粉末状的混合物;
(c)提供第二原料药材,所述第二原料药材包括:茵陈、车前子、茯苓、陈皮、丹参、炙甘草,并且,所述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如下:
茵陈3-20份,较佳地,3-15份,更佳地,3-9份;
车前子9-30份,较佳地,9-20份,更佳地,9-15份;
茯苓6-20份,较佳地,6-15份,更佳地,6-9份;
陈皮6-20份,较佳地,6-15份,更佳地,6-9份;
丹参3-20份,较佳地,3-15份,更佳地,3-9份;
炙甘草3-6份,较佳地,3-6份,更佳地,3-5份;
(d)对所述第二原料药材进行提取,从而获得所述第二原料药材的提取物;和
(e)将所述粉末状的混合物和所述第二原料药材的提取物与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进行混合,从而制成所述的中药组合物。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第二原料药材还包括:茯神、藿香、鸡内金。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原料药材的重量份如下:
藿香3-9份,较佳地3-6份,更佳地,3-5;和/或
茯神6-20份,较佳地,6-15份,更佳地,6-9份;和/或
鸡内金3-6份,较佳地,3-6份,更佳地,3-5份。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步骤(b)还包括灭菌、干燥的步骤。
在另一优选例中,在步骤(d)中,用6-10(较佳地,7-9)倍量的水,煎煮所述第二原料药材,从而获得所述第二原料药材的提取物。
在另一优选例中,在步骤(d)中,提供所述第二原料药材,加8倍量水,煎煮2-4次,合并滤液,过滤并浓缩,从而获得所述第二原料药材的提取物。
在另一优选例中,煎煮时间为3-4h。
在另一优选例中,在蒸汽压力<0.09Mpa、真空度>0.06Mpa条件下减压浓缩。
在另一优选例中,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8g~1.22的清膏。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包括糊精、甜味剂和矫味剂。
在另一优选例中,在步骤(e)中,包括步骤:
(c1)将所述粉末状的混合物和所述第二原料药材的提取物与适量的糊精混匀,加60%乙醇,从而得到一软材,制粒,真空干燥,从而制得所述的中药组合物。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制粒为12-16目筛制粒,较佳地,12-15目筛制粒。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真空干燥的条件为:55℃±5℃干燥,3-6h,较佳地,4-6h。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分装的步骤。
本发明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预防和/或治疗痛风及高尿酸血症的方法,给有需要的患者施用医学有效量的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中药组合物或本发明第二方面所述的药盒。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患者为痛风及高尿酸血症患者。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方法还可用于降低降尿酸西药的使用总量和频次,和/或促进机体恢复降尿酸的能力。
应理解,在本发明范围内中,本发明的上述各技术特征和在下文(如实施例)中具体描述的各技术特征之间都可以互相组合,从而构成新的或优选的技术方案。限于篇幅,在此不再一一累述。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人经过广泛而深入地研究,首次意外地发现一种治疗痛风及高尿酸血症的中药组合物,所述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茵陈3-20份;车前子9-30份;茯苓6-20份;陈皮6-20份;太子参9-50份;丹参3-20份,炙甘草3-6份,并且本发明的组合物还可包含藿香、茯神、鸡内金。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具有能有效治疗痛风及高尿酸血症,还可有效降低降尿酸西药的使用总量和频次,促进机体恢复降尿酸的能力。在此基础上,本发明人完成了本发明。
术语
为了可以更容易地理解本公开,首先定义某些术语。如本申请中所使用的,除非本文另有明确规定,否则以下术语中的每一个应具有下面给出的含义。在整个申请中阐述了其它定义。
茵陈
祛湿清热,有抗炎作用。
车前子
车前子通过调节各种生物过程、细胞成分和分子功能在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疾病中发挥作用,该药所富含的马林胶乙酸酐,可促进尿酸分泌,降低肌酐水平,清除活性氧,改善肾功能。
茯苓
茯苓提取物具有抗炎作用,调节嘌呤代谢,减少尿酸生成。
陈皮
理气祛湿作用,有学者对抗痛风中药统计后发现,有关于茯苓、陈皮、茵陈配伍治痛风的临床报告。
丹参
丹参的槲皮素、木犀草素、山奈酚等成分是作用于痛风治疗关键靶点的主要药效成分,槲皮素可通过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和促进尿酸排泄,降低血尿酸浓度,同时能抑制炎症因子的产生和表达,木犀草素和山奈酚也具有良好的抗炎活性,减轻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炎症反应、改善肾脏代谢。
太子参
太子参可调节免疫,促进尿酸盐结晶被吞噬,其降尿酸机制和该药对肠道菌群调控而影响肠道中的尿酸转运蛋白可能相关。
炙甘草
甘草中的甘草查尔酮A成分可通过干预炎症信号通路直接或间接调控炎症反应,缓解痛风炎症。
本发明首次创新性的将茵陈和太子参作为君药,车前子、茯苓作为臣药,陈皮和丹参作为佐药,炙甘草作为使药,这几味药通过一定重量份的配比就可获得治疗痛风及高尿酸血症的效果,并且在上述几味药的基础上可适当增加藿香(佐药)、茯神(佐药)、鸡内金(佐药),依然具有治疗痛风及高尿酸血症的效果。
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即祛湿降浊饮(茵陈、茯苓、车前子、陈皮、太子参、丹参、炙甘草等)中,车前子入膀胱与肝”,可导湿热从小便而出,车前子与本方中的茵陈、茯苓相伍,取茵陈五苓散利湿清热降浊之意;“湿易阻遏气机",可见瘀象,丹参,破结除症,消痈散肿,丹参与陈皮相伍,理气化瘀、消肿止痛;太子参、茯苓、甘草,取四君子汤之健脾和胃祛湿之意,意在调治脾胃虚弱之根本,恢复气血生化之源,而助湿浊得祛;甘草和中为使。全方标本兼顾,共奏健脾祛湿,和胃降浊,理气化瘀之功。当脾胃气血生化之源得固,则正气得复,浊则自降;脾气健运,则内湿自祛,外湿不侵,病则自愈,故本方命名为“祛湿降浊饮”。
痛风及高尿酸血症
痛风是一种和单钠尿酸盐(monosodium urate,MSU)沉积有关的疾病,若沉积在关节及关节周围组织可引起晶体性关节炎,急性期关节肿痛、活动受限,病久不愈可伴痛风石、关节破坏等;痛风的早期阶段常是高尿酸血症,该危险因素同时也是冠心病、高血压病、糖尿病、肥胖、慢性肾脏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痛风患者的特点是,依从性不高,常自行停药,病情反复。
本发明的组合物
如本文所用,“中药组合物”、“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是指将一定比例的茵陈、车前子、茯苓、陈皮、太子参和丹参、炙甘草依照一定制备方法得到的能够有效预防和/或治疗痛风及高尿酸血症的中药组合物。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含有原料药材或所述原料药材的提取物,其中所述原料药材包括:茵陈、车前子、茯苓、陈皮、太子参和丹参、炙甘草。
在有一些实施方式中,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还包括选自下组的一种或多种原料药材:茯神、藿香、鸡内金。
在有一些实施方式中,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还包含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或赋形剂。这类载体包括(但并不限于):盐水、缓冲液、葡萄糖、水、甘油、乙醇、及其组合。药物制剂应与给药方式相匹配。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可以被制成针剂形式,例如用生理盐水或含有葡萄糖和其他辅剂的水溶液通过常规方法进行制备。诸如片剂和胶囊之类的药物组合物,可通过常规方法进行制备。药物组合物如针剂、溶液宜在无菌条件下制造。活性成分的给药量是治疗有效量,例如每天约1微克/千克体重-约5毫克/千克体重。此外,本发明还可与其他治疗剂一起使用。
使用中药组合物时,是将安全有效量的本发明的组合物施用于哺乳动物,其中所述的本发明活性成分的给药剂量通常为0.001mg/kg~1000000mg/kg体重。
当然,具体剂量还应考虑给药途径、病人健康状况等因素,这些都是熟练医师技能范围之内的。
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制备方法,包括:
(a)提供原料药材,所述原料药材包括:茵陈、车前子、茯苓、陈皮、太子参和丹参、炙甘草,并且,所述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如下:
茵陈3-20份,较佳地,3-15份,更佳地,3-9份;
车前子9-30份,较佳地,9-20份,更佳地,9-15份;
茯苓6-20份,较佳地,6-15份,更佳地,6-9份;
陈皮6-20份,较佳地,6-15份,更佳地,6-9份;
太子参9-50份,较佳地,9-30份,更佳地,9-20份;
丹参3-20份,较佳地,3-15份,更佳地,3-9份;
炙甘草3-6份,较佳地,3-6份,更佳地,3-5份;
(b)对所述原料药材进行提取,从而获得所述原料药材的提取物,所述提取物即为所述的中药组合物。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制备方法,包括:
(a)提供第一原料药材,所述第一原料药材为太子参,并且,所述的太子参的重量份如下:
太子参9-50份,较佳地,9-30份,更佳地,9-20份;
(b)对所述第一原料药材进行研磨成粉末,从而制得粉末状的混合物;
(c)提供第二原料药材,所述第二原料药材包括:茵陈、车前子、茯苓、陈皮、丹参、炙甘草,并且,所述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如下:
茵陈3-20份,较佳地,3-15份,更佳地,3-9份;
车前子9-30份,较佳地,9-20份,更佳地,9-15份;
茯苓6-20份,较佳地,6-15份,更佳地,6-9份;
陈皮6-20份,较佳地,6-15份,更佳地,6-9份;
丹参3-20份,较佳地,3-15份,更佳地,3-9份;
炙甘草3-6份,较佳地,3-6份,更佳地,3-5份;
(d)对所述第二原料药材进行提取,从而获得所述第二原料药材的提取物;和
(e)将所述粉末状的混合物和所述第二原料药材的提取物与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进行混合,从而制成所述的中药组合物。
在一优选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提供了治疗痛风及高尿酸血症的中药制剂(汤剂)的制法:
按照重量份数由以下原料制成:茵陈3份、车前子15份、茯苓6份、陈皮6份、太子参9份、丹参3份、炙甘草3份,药物均符合2020版药典要求,汤剂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按照所述各原料的重量份数,取茵陈、车前子、茯苓、陈皮、太子参、丹参、炙甘草放入蒸煮容器中,加入1200-1300份水,常压煮沸20-25min,之后,经过滤处理,得到滤液a和滤渣a,备用;
步骤二、向步骤一所得的滤渣a中加入800-900份水,常压煮沸20-25min,之后,经
过滤处理,得到滤液b和滤渣b,备用;
步骤三、将步骤一制得的滤液a和步骤二制得的滤液b进行均匀混合,即得中药汤剂。放置在保温容器,分15-20次温服。
若不用上述步骤,可直接将上述七味药,放置在保温容器,用100°水浸泡30min,代茶饮,重复冲泡,每日2L,分15-20次温服。
在一优选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痛风及高尿酸血症的中药制剂(颗粒剂)的制法:
按照重量份数由以下原料制成:茵陈9份、车前子15份、茯苓9份、陈皮9份、太子参15份、丹参6份、炙甘草5份,药物均符合2020版药典要求,颗粒剂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以上七味,取太子参于灭菌柜115℃湿热灭菌30min,热风循环烘箱80度干燥约4小时,控制水分不超过8.0%,用粉碎机粉碎成细粉,备用。
步骤二、其余中药加入多功能提取罐内,分别加8倍量水煎煮三次。第一次1.5小时,第二次、第三次每次1小时,煎液滤过,滤液合并,在蒸汽压力<0.09Mpa、真空度>0.06Mpa条件下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8~1.22(50℃~55℃)的清膏备用。
步骤三、取清膏加入太子参细粉和适量糊精于槽型混合机中混合10min,用60%乙醇调整成软材。用摇摆颗粒机制成颗粒,于真空干燥箱中55℃±5℃干燥约5小时,控制水分不得过7.0%。经12目整粒机整粒后,用三维运动混合机混合15min。
步骤四、再用颗粒包装机分装至铝箔袋中,控制热封温度150℃±5℃,规格10g/袋,即得。
本发明的主要优点包括:
(1)本发明首次发现,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具有能有效治疗痛风及高尿酸血症,还可有效降低降尿酸西药的使用总量和频次,促进机体恢复降尿酸的能力。
(2)本发明首次发现,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可降低血尿酸,促进尿酸持续达标,改善肾小球滤过率,减少痛风复发及痛风药使用量,促进痛风缓解甚至治愈。且该方的口感佳,可代茶饮,服用方便,适用人群较广,患者使用较长时间多次监测肝肾功未发现异常,重视“脾胃”,标本兼顾,促进机体向愈,帮助降阶梯治疗。
(3)本发明首次发现,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可降低血尿酸,保护肾功能,改善肾小球滤过率,减少痛风复发次数,促进血尿酸达标,服药期间对肝功能无影响。
(4)本发明首次发现,本发明注重调理“脾胃”之本,“标本兼顾”治痛风,不仅可降尿酸,还有助治愈痛风,逐步减少痛风药,帮助降阶梯治疗,并且本发明的药物组成口感佳,不用添加调味剂,不同年龄的患者接受度均较高,并且本发明的使用方法灵活,可煎汤服用,可直接代茶饮,亦可做成颗粒剂冲服,满足患者的不同服用需求并且本发明的药物成本低,简便效廉,较其他复方制剂便宜,有推广价值,并且本发明的毒副作用小,较长时间使用,无肝肾功能异常。
(5)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即祛湿降浊饮,能为痛风提供一种“疗效明确、毒副作用小、简便效廉”的中医药复方制剂。
(6)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即祛湿降浊饮,和现代医学方案比,不仅有降尿酸“治标”作用,更重要的是,能标本兼顾,在健运脾胃“治本”的同时,促进疾病向愈,帮助降阶梯治疗。
(7)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即祛湿降浊饮,和其他痛风中医药制剂比,强调健运“脾胃”应贯穿于痛风全病程治疗中,故可作为痛风全病程治疗的基本方案。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下列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的实验方法,通常按照常规条件,例如Sambrook等人,分子克隆:实验室手册(New York:Cold Spring HarborLaboratory Press,1989)中所述的条件,或按照制造厂商所建议的条件。除非另外说明,否则百分比和份数按重量计算。
如无特殊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和试剂均为市售产品。
实施例1
中药组合物的制备
按照以下步骤,制备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
1.1治疗痛风及高尿酸血症的中药制剂(汤剂)的制法:
按照重量份数由以下原料制成:茵陈3份、车前子15份、茯苓6份、陈皮6份、太子参9份、丹参3份、炙甘草3份,药物均符合2020版药典要求,汤剂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按照所述各原料的重量份数,取茵陈、车前子、茯苓、陈皮、太子参、丹参、炙甘草放入蒸煮容器中,加入1200-1300份水,常压煮沸20-25min,之后,经过滤处理,得到滤液a和滤渣a,备用;
步骤二、向步骤一所得的滤渣a中加入800-900份水,常压煮沸20-25min,之后,经过滤处理,得到滤液b和滤渣b,备用;
步骤三、将步骤一制得的滤液a和步骤二制得的滤液b进行均匀混合,即得中药汤剂,即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放置在保温容器,分15-20次温服。
若不用上述步骤,可直接将上述七味药,放置在保温容器,用100°水浸泡30min,代茶饮,重复冲泡,每日2L,分15-20次温服。
1.2一种治疗痛风及高尿酸血症的中药制剂(颗粒剂)的制法:
按照重量份数由以下原料制成:茵陈9份、车前子15份、茯苓9份、陈皮9份、太子参15份、丹参6份、炙甘草5份,药物均符合2020版药典要求,颗粒剂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以上七味,取太子参于灭菌柜115℃湿热灭菌30min,热风循环烘箱80度干燥约4小时,控制水分不超过8.0%,用粉碎机粉碎成细粉,备用。
步骤二、其余中药加入多功能提取罐内,分别加8倍量水煎煮三次。第一次1.5小时,第二次、第三次每次1小时,煎液滤过,滤液合并,在蒸汽压力<0.09Mpa、真空度>0.06Mpa条件下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8~1.22(50℃~55℃)的清膏。
步骤三、取清膏加入太子参细粉和适量糊精于槽型混合机中混合10min,用60%乙醇调整成软材。用摇摆颗粒机制成颗粒,于真空干燥箱中55℃±5℃干燥约5小时,控制水分不得过7.0%。经12目整粒机整粒后,用三维运动混合机混合15min。
步骤四、再用颗粒包装机分装至铝箔袋中,控制热封温度150℃±5℃,规格10g/袋,即得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
实施例2
中药组合物的应用
对2020年12月-2021年6月发明人所在单位的湿热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92例)开展祛湿降浊饮临床观察,观察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提示:该方可降低血尿酸,保护肾功能,改善肾小球滤过率,减少痛风复发次数,促进血尿酸达标,服药期间对肝功能无影响,具体如下:
2.1分组:临床观察分2组
(1)治疗组:祛湿降浊饮(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中药组合物)+非布司他。祛湿降浊饮所有药物由中药房提供,煎汤代茶饮,2L/日,分次少量频服;非布司他(用法同对照组);
(2)对照组:非布司他(规格40mg/片,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10727JA),起始剂量为20mg/d,4周后血尿酸水平仍未达标,可增加20mg/d,最大剂量为80mg/d。用药选择及药量依据《中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诊疗指南(2019)》
2.2疗程及随访时间:以上三组均随诊3个月,每个月为1疗程,疗程中间无间隔,共3个疗程。
2.3统计结果:
表1两组患者基线水平对比
Figure BDA0003703691760000141
以上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非参数秩和检验结果显示全部指标在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2痛风复发次数及尿酸达标月数对比
Figure BDA0003703691760000142
以上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结果显示复发次数和尿酸达标月数在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治疗前后尿酸(BUA)的变化
Figure BDA0003703691760000143
注:标有相同字母表示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标不相同字母表示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4治疗前后肾功能(Scr为主)的变化
Figure BDA0003703691760000144
注:标有相同字母表示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标不相同字母表示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5治疗前后肝功(AST为主)的变化
Figure BDA0003703691760000151
注:标有相同字母表示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标不相同字母表示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6治疗前后肾小球滤过率(eGFR)的变化
Figure BDA0003703691760000152
注:标有相同字母表示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标不相同字母表示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的结果表明,两组患者基线一致,有可比性。
表2的结果表明,祛湿降浊饮治疗组,可减少痛风复发次数,增加尿酸达标月数。
表3的结果表明,祛湿降浊饮治疗组,降低血尿酸较非布司他对照组更优。
表4的结果表明,祛湿降浊饮治疗组,改善肾功能较非布司他对照组更优。
表5的结果表明,两组对肝功能无明显影响。
表6的结果表明,祛湿降浊饮治疗组,改善肾小球滤过率较非布司他对照组更优。
讨论
“祛湿降浊饮”组方注重“脾胃湿热”致病理念,有助于痛风患者调治脾胃之本,帮助痛风药降阶梯治疗,促进疾病逐步缓解、甚至治愈。临床观察提示,该方可降低血尿酸,促进尿酸持续达标,抗炎止痛,减少痛风复发,改善肾小球滤过率;我们同步发现,湿热型痛风患者“舌苔黄腻”等脾胃湿热征象,在服用该方后可改善,尿酸也同步得到改善,考虑和该方调理“脾胃湿热”之功有关。
目前国内治疗痛风的中医药复方制剂以祛湿清热为主,重视调理脾胃湿热的较缺乏,“祛湿降浊饮”,有助于痛风患者调治脾胃之本,在2021年6月-12月后续随访观察中,我们发现该方可帮助痛风患者降阶梯治疗,减少痛风药的使用,促进疾病逐步缓解、甚至治愈。我科效验方“祛湿降浊饮”,应用于痛风患者,临床观察有效,前期研究提示,该方可降低血尿酸,促进尿酸持续达标,抗炎止痛,减少痛风复发;我们同步发现,湿热型痛风患者“舌苔黄腻”等脾胃湿热征象,在服用该方后可改善,尿酸也同步得到改善,考虑和该方调理“脾胃湿热”之功有关,且该方口感较佳,受患者好评,有较大的临床需求量。
在本发明提及的所有文献都在本申请中引用作为参考,就如同每一篇文献被单独引用作为参考那样。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的上述讲授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组合物含有原料药材或所述原料药材的提取物,其中所述原料药材包括:茵陈、车前子、茯苓、陈皮、太子参、丹参和炙甘草,并且,所述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如下:
茵陈3-20份,较佳地,3-15份,更佳地,3-9份;
车前子9-30份,较佳地,9-20份,更佳地,9-15份;
茯苓6-20份,较佳地,6-15份,更佳地,6-9份;
陈皮6-20份,较佳地,6-15份,更佳地,6-9份;
太子参9-50份,较佳地,9-20份,更佳地,9-15份;
丹参3-20份,较佳地,3-15份,更佳地,3-9份;
炙甘草3-6份,较佳地,3-6份,更佳地,3-5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还包括选自下组的一种或多种原料药材:藿香、茯神、鸡内金。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药材的重量份如下:
藿香3-9份,较佳地3-6份,更佳地,3-5;和/或
茯神6-20份,较佳地,6-15份,更佳地,6-9份;和/或
鸡内金3-6份,较佳地,3-6份,更佳地,3-5份。
4.一种药盒,其特征在于,包括:
(a1)第一容器,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容器中的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组合物或含有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组合物的药物;和
(b)任选的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
5.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或含所述组合物的制剂或权利要求4所述的药盒的用途,其特征在于,用于制备一药物或制剂,所述药物或制剂用于(i)治疗痛风及高尿酸血症;和/或(ii)降低降尿酸西药的使用总量和频次,和/或(iii)促进机体恢复降尿酸的能力。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或制剂还用于选自下组的一种或多种用途:
(iv)降低血尿酸,促进血尿酸达标;
(v)保护肾功能,改善肾小球滤过率;
(vi)减少痛风复发次数;
(vii)对肝功能无影响。
7.一种制备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组合物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a)提供原料药材,所述原料药材包括:茵陈、车前子、茯苓、陈皮、太子参、丹参、炙甘草,并且,所述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如下:
茵陈3-20份,较佳地,3-15份,更佳地,3-9份;
车前子9-30份,较佳地,9-20份,更佳地,9-15份;
茯苓6-20份,较佳地,6-15份,更佳地,6-9份;
陈皮6-20份,较佳地,6-15份,更佳地,6-9份;
太子参9-50份,较佳地,9-20份,更佳地,9-15份;
丹参3-20份,较佳地,3-15份,更佳地,3-9份;
炙甘草3-6份,较佳地,3-6份,更佳地,3-5份。
(b)对所述原料药材进行提取,从而获得所述原料药材的提取物,所述提取物即为所述的中药组合物。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药材还包括:藿香、茯神、鸡内金。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药材的重量份如下:
藿香3-9份,较佳地3-6份,更佳地,3-5;和/或
茯神6-20份,较佳地,6-15份,更佳地,6-9份;和/或
鸡内金3-6份,较佳地,3-6份,更佳地,3-5份。
10.一种制备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组合物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a)提供第一原料药材,所述第一原料药材为太子参,并且,所述的太子参的重量份如下:
太子参9-50份,较佳地,9-30份,更佳地,9-20份;
(b)对所述第一原料药材进行研磨成粉末,从而制得粉末状的混合物;
(c)提供第二原料药材,所述第二原料药材包括:茵陈、车前子、茯苓、陈皮、丹参、炙甘草,并且,所述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如下:
茵陈3-20份,较佳地,3-15份,更佳地,3-9份;
车前子9-30份,较佳地,9-20份,更佳地,9-15份;
茯苓6-20份,较佳地,6-15份,更佳地,6-9份;
陈皮6-20份,较佳地,6-15份,更佳地,6-9份;
丹参3-20份,较佳地,3-15份,更佳地,3-9份;
炙甘草3-6份,较佳地,3-6份,更佳地,3-5份;
(d)对所述第二原料药材进行提取,从而获得所述第二原料药材的提取物;和
(e)将所述粉末状的混合物和所述第二原料药材的提取物与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进行混合,从而制成所述的中药组合物。
CN202210698677.1A 2022-06-20 2022-06-20 一种治疗痛风及高尿酸血症的中药复方制剂及其制法 Withdrawn CN11542983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98677.1A CN115429834A (zh) 2022-06-20 2022-06-20 一种治疗痛风及高尿酸血症的中药复方制剂及其制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98677.1A CN115429834A (zh) 2022-06-20 2022-06-20 一种治疗痛风及高尿酸血症的中药复方制剂及其制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29834A true CN115429834A (zh) 2022-12-06

Family

ID=842415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698677.1A Withdrawn CN115429834A (zh) 2022-06-20 2022-06-20 一种治疗痛风及高尿酸血症的中药复方制剂及其制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429834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674958B (zh) 一种具有降尿酸功效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2210844A (zh) 一种治疗慢性肝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989970B (zh) 一种治疗高血压的中药组合物
CN111686185A (zh) 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181380A (zh) 一种用于风湿病止痛和治疗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5554345B (zh) 一种治疗痛风及高尿酸血症的中药复方制剂及其制法
CN104800690B (zh) 一种降尿酸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15429834A (zh) 一种治疗痛风及高尿酸血症的中药复方制剂及其制法
CN100528186C (zh) 一种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中药复方注射剂的制备工艺以及应用
CN1233364C (zh) 一种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中药及其制法
CN101829188B (zh) 一种治疗泌尿系感染和结石病的药物
CN102940677B (zh) 治疗糖尿病足的药物组合物
CN101884760B (zh) 一种治疗糖尿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526384B (zh) 一种用于治疗风湿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632783B (zh) 一种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肺原性心脏病药物中的应用
CN108743676B (zh) 白芍在制备治疗高血压药物中的应用方法
CN103768290A (zh) 一种治疗滑膜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5089676B (zh) 一种含青叶胆的中药复方组合物在制备治疗冠心病二级预防药物中的应用
CN102430040A (zh) 一种治疗糖尿病的药物
CN102940743A (zh) 治疗糖尿病足的药物组合物
CN102940671B (zh) 治疗糖尿病足的药物组合物
CN103181945A (zh) 丝瓜子的新用途
CN101810782B (zh) 一种治疗糖尿病的药物
CN106581468A (zh) 一种能够治疗胃溃疡的中药制备方法
CN104940554A (zh) 一种治疗心脏病的中药组合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