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426905A - 香味吸取器用加热单元以及香味吸取器 - Google Patents

香味吸取器用加热单元以及香味吸取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426905A
CN115426905A CN202080100087.3A CN202080100087A CN115426905A CN 115426905 A CN115426905 A CN 115426905A CN 202080100087 A CN202080100087 A CN 202080100087A CN 115426905 A CN115426905 A CN 11542690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ing
heat insulating
dividing
heating unit
insulating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10008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山田学
井上康信
隅井干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apan Tobacco Inc
Original Assignee
Japan Tobacc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apan Tobacco Inc filed Critical Japan Tobacco Inc
Publication of CN1154269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2690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4TOBACCO; CIGARS; CIGARETT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SMOKERS' REQUISITES
    • A24FSMOKERS' REQUISITES; MATCH BOX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 A24F40/00Electrically operated smoking devices; Component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thereof; Maintenance or testing thereof; Charging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24F40/40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connection of cartridges and battery parts
    • A24F40/46Shape or structure of electric heating means
    • A24F40/465Shape or structure of electric heating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duction heat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24TOBACCO; CIGARS; CIGARETT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SMOKERS' REQUISITES
    • A24FSMOKERS' REQUISITES; MATCH BOX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 A24F40/00Electrically operated smoking devices; Component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thereof; Maintenance or testing thereof; Charging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24F40/40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connection of cartridges and battery par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4TOBACCO; CIGARS; CIGARETT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SMOKERS' REQUISITES
    • A24FSMOKERS' REQUISITES; MATCH BOX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 A24F40/00Electrically operated smoking devices; Component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thereof; Maintenance or testing thereof; Charging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24F40/20Devices using solid inhalable precursors

Abstract

提供对具有可吸烟物质的固态的可吸烟物质加热并使可吸烟物质雾化的香味吸取器用加热单元。香味吸取器用加热单元具有:划分部,其具有开口和包围开口的侧面,并划分出接收可吸烟物质的容纳部;加热部,其对划分部加热;固定部,其将加热部固定于划分部;第一隔热部,其配置于加热部和固定部之间。

Description

香味吸取器用加热单元以及香味吸取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香味吸取器用加热单元以及香味吸取器。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用于不进行材料燃烧而吸取香味等的香味吸取器。香味吸取器具有例如容纳香味发生物品的腔室、和对容纳于腔室的香味发生物品加热的加热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3)。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01-52112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5963375号公报
专利文献3:国际公开第2016/207407号小册子
发明内容
根据第一方式,提供对可吸烟物质加热使可吸烟物质雾化的香味吸取器用加热单元。香味吸取器用加热单元具有:划分部,其具有开口和包围开口的侧面,并划分出接收可吸烟物质的容纳部;加热部,其对划分部加热;固定部,其将加热部固定于划分部;第一隔热部,其配置于加热部和固定部之间。可吸烟物质可以为固态的可吸烟物质。
根据第一方式,加热部通过固定部固定于划分部,因此能够将划分部和加热部实质上一体化。此时,第一隔热部能够减少加热部对固定部的热影响,因此即使在高温加热下固定部可以耐使用。因此,根据第一方式,提供能够高温加热的一体型的香味吸取器用加热单元。这样的一体型的单元对冲击和晃动的稳定性高,也有利于单元本身的量产、和装入单元的香味吸取器的量产。
加热部可以配置于划分部的外侧面(容纳部的相反侧)。加热部例如是电阻加热部,并能够通过热传导对划分部加热。电阻加热部例如具有加热元件,加热元件可以为加热轨(heating track)。加热部可以为薄膜加热器。薄膜加热器例如可以具有将由电绝缘材料构成的层和由加热轨构成的层重叠的结构。另外,例如,加热部可以具有在由2层电绝缘材料构成的层之间配置由加热轨构成的层的结构。电绝缘材料例如可以为聚酰亚胺、PEEK(聚醚醚酮)、特氟龙(注册商标)类氟树脂。另外,加热轨例如可以为不锈钢、或者铜等金属。通过电绝缘材料以及加热轨为这些材料,能够得到制造容易且可靠性高的灵活的加热结构。
加热部可以具有位于开口的相反侧的第一部分、和位于开口侧的第二部分。第二部分的加热器电力密度优选比第一部分的加热器电力密度高,或者第二部分的升温速度优选比第一部分的升温速度高,或者第二部分的加热温度优选在任意的相同时间,比第一部分的加热温度高。第二部分在可吸烟物质定位于划分部内的所期望的位置的状态下,优选在可吸烟物质的长边方向上覆盖与可吸烟物质的1/2以上对应的划分部的外表面。据此,能够抑制能量消耗,且缩短从起动加热部到能够进行第一次抽吸的时间。
加热部对可吸烟物质加热时的温度曲线的最高温度优选从250℃以上且310℃以下、250℃以上且300℃以下、或者250℃以上且290℃以下中选择。在此,加热部的温度是指电阻加热部的温度或感受器的温度等产生用于对可吸烟物质加热的热的位置的温度。通过将加热部对可吸烟物质加热时的温度曲线的最高温度设定为这些任一个的温度范围,能够在不给设备产生损伤的情况下使可吸烟物质迅速升温。
第一隔热部优选与加热部和固定部接触。由此,与第一隔热部不与加热部或者固定部的任一个接触的情况相比,香味吸取器用加热单元能够具有简单且稳定的结构。
加热部具有与划分部的侧面平行的主面,第一隔热部优选沿着加热部的主面延伸配置。由此,第一隔热部能够有效地对加热部隔热。在此,与划分部的侧面平行包括与划分部的侧面实质上平行。另外,第一隔热部优选以覆盖整个加热部的主面的方式配置。
划分部的壁厚优选实质上均匀。由此能够更均匀地对划分部整体加热。由此,划分部的结构被简单化且高精度的制造变得容易。在此的均匀的厚度包括实质上均匀的厚度。划分部的厚度例如为0.04mm以上且1.00mm以下,优选0.04mm以上且0.50mm以下,更优选0.05mm以上且0.10mm以下。
划分部可以具有有底或者无底的筒状部件。另外,划分部可以具有底部。或者,香味吸取器用加热单元可以在划分部的内部或者外部具有与具有插入于划分部的容纳部的可吸烟物质的消耗品(以下简称为消耗品)抵接的抵接部。底部或者抵接部优选以消耗品的端面的至少一部分露出的方式支承消耗品的一部分。划分部的底部或者抵接部可以具有凸部或者槽部。另外,划分部的底部或者抵接部可以具有用于将空气引入划分部内的孔。划分部可以由例如不锈钢等热传导性高的金属、耐热树脂、或者纸等构成。划分部可以为例如有底筒状的容器、或者无底的筒状体,即使为圆筒状也可以为方筒状。
划分部可以包括感受器。在该情况下,加热部包括包围划分部的侧面的筒状的感应线圈,第一隔热部优选具有导磁性以及非导电性(电绝缘性)。在此的“具有非导电性”包括实质上具有非导电性。由此,提供一体化的稳定结构的IH(诱导加热)总成。
划分部的侧面可以包括感受器。由此,与仅划分部的底部包括感受器的情况相比,划分部能够有效地接收来自感应线圈的能量(在感应线圈的周围产生的磁力线)。更具体地,划分部的侧面包括包围容纳部的管状的感受器,可以具有包围容纳部的电路。由此,因为具有环状的电路,所以能够有效地产生涡电流。另外,划分部的侧面由感受器构成,可以具有包围容纳部的电路。在该情况下,因为划分部的侧面本身由感受器构成,所以划分部能够具有简单且廉价的结构。
本说明书中的“感受器”这一用语是指能够将电磁能量变换为热的材料,是指对“可吸烟物质”加热为目的的材料。感受器配置于能够将热传导给“可吸烟物质”的位置。在感受器位于变动电磁场内时,在感受器内诱起的涡电流或在感受器内的磁滞损失为感受器加热的原因。
感受器优选包括从由铝、铁、镍、以及它们的合金(例如,镍铬或不锈钢)构成的群中的至少一种中选择的材料。感受器的形状任意,例如可以为颗粒状、杆状、条带状、管状、或者筒状等。感受器的形状只要为具有环状的电路的管状,就能够有效地产生涡电流。在划分部可以配置多个相同形状的感受器,也可以配置不同形状的感受器。
本说明书中的“具有导磁性”是指相对导磁率比1大,但比1.000001小。作为具有导磁性以及非导电性(电绝缘性)的材料,例如有玻璃、植物、木材、纸、PEEK等树脂等。
划分部的底部优选由具有导磁性以及非导电性(电绝缘性)的材料形成。若划分部的底部具有感受器,可吸烟物质的前端可能局部过度加热。因此,通过划分部的底部由上述材料形成,从而在划分部的底部不产生诱导加热,因此与底部包括感受器的情况相比,能够从侧面均匀地对可吸烟物质加热。
另外,香味吸取器用加热单元优选在划分部和感应线圈之间具有第二隔热部。在该情况下,第二隔热部可以具有导磁性以及非导电性(电绝缘性)。在此的“具有非导电性”包括实质上具有非导电性。由此,提供一体化的稳定结构的IH(诱导加热)总成。另外,至少具有以下中的一个作用效果。通过第二隔热部减少感受器的热向能够构成感应线圈的利兹线的护套传导。因为通过第二隔热部抑制来自感受器的热向感应线圈传导,因此热难以从容纳部向外部移动。从而能够减少由于感受器的热壳体过度加热。另外,因为第二隔热部具有导磁性以及非导电性(电绝缘性),因此在第二隔热部难以引起发热,从而能够通过由感应线圈产生的磁力线使配置于第二隔热部的内侧的感受器有效地发热。
第一隔热部和第二隔热部具有相同的结构。由此,与第一隔热部和第二隔热部具有不同的结构相比,能够使香味吸取器用加热单元简单且廉价。第一隔热部或者第二隔热部的至少一方可以具有位于感应线圈的彼此相邻的线之间的部分。即,第一隔热部可以具有位于感应线圈的彼此相邻的线之间的部分,第二隔热部可以具有位于感应线圈的彼此相邻的线之间的部分。由此,能够固定感应线圈的长轴方向的位置,从而稳定的诱导加热变得可能。第一隔热部以及第二隔热部双方可以具有位于感应线圈的彼此相邻的线之间的部分。由此,能够更加固定感应线圈的长轴方向的位置,从而更稳定的诱导加热变得可能。
第一隔热部和第二隔热部可以构成一体的隔热部。由此,能够使香味吸取器用加热单元的隔热结构更简单。感应线圈嵌入于一体的隔热部,或感应线圈的至少内侧和外侧的两侧局部地由一体的隔热部覆盖。由此,能够牢固地固定感应线圈的位置。第二隔热部可以与划分部和感应线圈双方接触。由此,与第二隔热部不与划分部或者感应线圈的任一个接触的情况相比,香味吸取器用加热单元能够具有更稳定的结构。
第一隔热部或者第二隔热部的至少一方具有:空气、和支承部,所述支承部在将加热部固定于划分部时将加热部和划分部之间维持规定距离或者限制第一隔热部或第二隔热部所含有的空气的移动,且在支承部之间具有空气。即,第一隔热部可以具有所述的支承部、和设置于支承部之间的空气,或第二隔热部可以具有所述支承部、和设置于支承部之间的空气,或第一隔热部以及第二隔热部可以具有所述的支承部、和设置于支承部之间的空气。由此,能够更高效地对从电阻加热部或感受器等产生的用于加热可吸烟物质的热隔热。第一隔热部或者第二隔热部的至少一方的厚度例如能够为0.10mm以上且3.00mm以下,或0.30mm以上且1.50mm以下,或0.50mm以上且1.0mm以下。即,可以使第一隔热部的厚度为0.10mm以上且3.00mm以下,或0.30mm以上且1.50mm以下,或0.50mm以上且1.0mm以下,或可以使第二隔热部的厚度为0.10mm以上且3.00mm以下,或0.30mm以上且1.50mm以下,或0.50mm以上且1.0mm以下,或可以使第一隔热部以及第二隔热部的厚度为0.10mm以上且3.00mm以下,或0.30mm以上且1.50mm以下,或0.50mm以上且1.0mm以下。由此,能够维持所期望的隔热性能,且缩小第一隔热部或者第二隔热部的配置所需要的空间。第一隔热部或者第二隔热部的至少一方的支承部的热传导率优选为0.300W/m/K以下,更优选为0.100W/m/K以下,最优选为0.050W/m/K以下。即,可以说第一隔热部的支承部的热传导率优选为0.300W/m/K以下,更优选为0.100W/m/K以下,最优选为0.050W/m/K以下,或可以说第二隔热部的支承部的热传导率优选为0.300W/m/K以下,更优选为0.100W/m/K以下,最优选为0.050W/m/K以下,或可以说第一隔热部以及第二隔热部的支承部的热传导率优选为0.300W/m/K以下,更优选为0.100W/m/K以下,最优选为0.050W/m/K以下。由此,能够使第一隔热部或者第二隔热部的热传导率下降。
第一隔热部或者第二隔热部的至少一方的热传导率优选为0.050W/m/K以下,更优选为0.026W/m/K以下,最优选为0.013W/m/K以下。即,可以说第一隔热部的热传导率优选为0.050W/m/K以下,更优选为0.026W/m/K以下,最优选为0.013W/m/K以下,或可以说第二隔热部的热传导率优选为0.050W/m/K以下,更优选为0.026W/m/K以下,最优选为0.013W/m/K以下,或可以说第一隔热部以及第二隔热部的热传导率优选为0.050W/m/K以下,更优选为0.026W/m/K以下,最优选为0.013W/m/K以下。由此,能够更高效地对从电阻加热部或感受器等产生的用于加热可吸烟物质的热隔热。需要注意的是,第一隔热部或者第二隔热部的至少一个的热传导率例如可以通过第一隔热部或者第二隔热部的厚度、支承部的热传导率、支承部的形状或者体积、设置于支承部之间的空气的体积等变化。
第一隔热部或者第二隔热部的至少一方的支承部例如可以为纤维、无纺布、编织布、或者多孔性体等。即,第一隔热部的支承部可以为纤维、无纺布、编织布、或者多孔性体等,或第二隔热部的支承部可以为纤维、无纺布、编织布、或者多孔性体等,或第一隔热部以及第二隔热部的支承部可以为纤维、无纺布、编织布、或者多孔性体等。另外,第一隔热部或者第二隔热部的至少一方的支承部能够由可以发挥所期望的隔热性能的任意的材料构成,例如由陶瓷、玻璃、气凝胶、植物、木材、或者纸等构成。即,第一隔热部的支承部可以由陶瓷、玻璃、气凝胶、植物、木材、或者纸等构成,或第二隔热部的支承部可以由陶瓷、玻璃、气凝胶、植物、木材、或者纸等构成,或第一隔热部以及第二隔热部的支承部可以由陶瓷、玻璃、气凝胶、植物、木材、或者纸等构成。第一隔热部或者第二隔热部的至少一方的支承部优选具有柔性。即,可以说第一隔热部的支承部优选具有柔性,或可以说第二隔热部的支承部优选具有柔性,或可以说第一隔热部以及第二隔热部的支承部优选具有柔性。由此,组装第一隔热部或者第二隔热部变得容易,且能够组装于各种形状的划分部。第一隔热部或者第二隔热部的至少一方的支承部可以由能够发挥所期望的隔热性能的任意材料构成,因此可以由例如金属纤维、有机化合物纤维、玻璃纤维等陶瓷纤维、片状玻璃纤维等片状陶瓷纤维、玻璃棉、超级棉(注册商标)、岩棉、或者矿棉等构成。即,第一隔热部的支承部可以由例如金属纤维、有机化合物纤维、玻璃纤维等陶瓷纤维、片状的玻璃纤维等片状陶瓷纤维、玻璃棉、超级棉(注册商标)、岩棉、或者矿棉等构成,或第二隔热部的支承部可以由例如金属纤维、有机化合物纤维、玻璃纤维等陶瓷纤维、片状玻璃纤维等片状陶瓷纤维、玻璃棉、超级棉(注册商标)、岩棉、或者矿棉等构成,或第一隔热部以及第二隔热部的支承部可以由例如玻璃纤维等陶瓷纤维、片状玻璃纤维等片状陶瓷纤维、玻璃棉、超级棉(注册商标)、岩棉、或者矿棉等构成。作为陶瓷纤维的其他例,例如碳纤维、氧化铝纤维、碳化硅纤维等。作为构成金属纤维的纤维的材料的示例,例如有金属、合金、或在塑料等有机化合物树脂上镀有金属或合金的材料、以及非金属芯完全被金属或合金覆盖的材料。作为构成金属或合金的金属的示例,例如铝、不锈钢(stainless steel)、铁等。作为有机化合物纤维的示例,例如使PEEK等高耐热性材料为纤维状而成。需要注意的是,在至少支承部由玻璃纤维等陶瓷纤维构成的情况下,也能够期待具有使来自由于从电阻加热部或感受器等产生的用于对可吸烟物质加热的热而变成高温的区域的辐射传热减少的效果。
第一隔热部或者第二隔热部的至少一方的空气体积比率优选为50%以上,更优选为65%以上,最优选为80%以上。另外优选为95%以下。即,可以说第一隔热部的空气体积比率优选为50%以上,更优选为65%以上,最优选为80%以上,另外优选为95%以下,或可以说第二隔热部的空气体积比率优选为50%以上,更优选为65%以上,最优选为80%以上,另外优选为95%以下,或第一隔热部以及第二隔热部的空气体积比率优选为50%以上,更优选为65%以上,最优选为80%以上,另外优选为95%以下。需要注意的是,“空气体积比率”是指空气的体积相对于支承部以及空气的体积的比率。通过使空气体积比率为这些值的范围,能够维持更高的隔热性能且易于得到隔热部的适当的压缩应力。
第一隔热部或者第二隔热部的至少一方的支承部的压缩应力优选为0.1N/mm2以上且1.0N/mm2以下,更优选为0.1N/mm2以上且0.5N/mm2以下,最优选为0.1N/mm2以上且0.3N/mm2以下。即,可以说第一隔热部的支承部的压缩应力优选为0.1N/mm2以上且1.0N/mm2以下,更优选为0.1N/mm2以上且0.5N/mm2以下,最优选为0.1N/mm2以上且0.3N/mm2以下,或可以说第二隔热部的压缩应力优选为0.1N/mm2以上且1.0N/mm2以下,更优选为0.1N/mm2以上且0.5N/mm2以下,最优选为0.1N/mm2以上且0.3N/mm2以下,或可以说第一隔热部以及第二隔热部的压缩应力优选为0.1N/mm2以上且1.0N/mm2以下,更优选为0.1N/mm2以上且0.5N/mm2以下,最优选为0.1N/mm2以上且0.3N/mm2以下。由此即使在第一隔热部或者第二隔热部通过例如固定部受到压力而固定的状态下,也能够抑制第一隔热部或者第二隔热部的形状的变化,且能够减少基于隔热部所含有的空气的体积变小而产生的隔热机能的下降。另外,能够维持第一隔热部或者第二隔热部的适当的柔性且第一隔热部或者第二隔热部的易于配置性提高。
另外,在第一隔热部或者第二隔热部的至少一方为片的情况下,隔热片的厚度方向的压缩应力优选为0.1N/mm2以上且1.0N/mm2以下,更优选为0.1N/mm2以上且0.5N/mm2以下,最优选为0.1N/mm2以上且0.3N/mm2以下。即,可以说第一隔热部的隔热片的厚度方向的压缩应力优选为0.1N/mm2以上且1.0N/mm2以下,更优选为0.1N/mm2以上且0.5N/mm2以下,最优选为0.1N/mm2以上且0.3N/mm2以下,或可以说第二隔热部的隔热片的厚度方向的压缩应力优选为0.1N/mm2以上且1.0N/mm2以下,更优选为0.1N/mm2以上且0.5N/mm2以下,最优选为0.1N/mm2以上且0.3N/mm2以下,或可以说第一隔热部以及第二隔热部的隔热片的厚度方向的压缩应力优选为0.1N/mm2以上且1.0N/mm2以下,更优选为0.1N/mm2以上且0.5N/mm2以下,最优选为0.1N/mm2以上且0.3N/mm2以下。由此即使在第一隔热部或者第二隔热部通过例如固定部在隔热片的厚度方向上受到压力而固定的状态下,能够抑制第一隔热部或者第二隔热部的形状变化,且能够抑制基于隔热部所含有的空气的体积变小而引起的隔热机能的下降。另外,能够维持第一隔热部或者第二隔热部的适当的柔性且第一隔热部或者第二隔热部的易于配置性提高。
设置于第一隔热部或者第二隔热部的至少一方的支承部之间的空气的密度优选为在第一隔热部或者第二隔热部的厚度方向上均匀。即,可以说设置于第一隔热部的支承部之间的空气的密度优选为在第一隔热部的厚度方向上均匀,或可以说设置于第二隔热部的支承部之间的空气的密度优选为在第二隔热部的厚度方向上均匀,或可以说设置于第一隔热部以及第二隔热部的支承部之间的空气的密度优选为在第一隔热部或者第二隔热部的厚度方向上均匀。由此,第一隔热部或者第二隔热部能够具有更均匀的隔热性能。在此的均匀包括实质上均匀。第一隔热部或者第二隔热部的厚度方向可以称为与划分部的侧面正交的方向,或与划分部的长边方向正交的方向或与可吸烟物质插入划分部的插入方向正交的方向。
设置于第一隔热部或者第二隔热部的至少一方的支承部之间的空气的密度优选在第一隔热部或者第二隔热部的宽度方向上均匀。即,可以说设置于第一隔热部的支承部之间的空气的密度优选在第一隔热部的宽度方向上均匀,或可以说设置于第二隔热部的支承部之间的空气的密度优选在第二隔热部的宽度方向上均匀,或可以说设置于第一隔热部以及第二隔热部的支承部之间的空气的密度优选在第一隔热部或者第二隔热部的宽度方向上均匀。由此,第一隔热部或者第二隔热部能够具有更均匀的隔热性能。在此的均匀包括实质上均匀。第一隔热部或者第二隔热部的宽度方向可以称为与划分部的侧面平行的方向,或也可以称为划分部的长边方向或可吸烟物质插入划分部的插入方向。
固定部可以为将加热部朝向划分部施力的施力部。施力部可以为例如由于热而收缩的环或片、或者由橡胶等构成的弹性环或弹性片。施力部优选构成为可以热收缩。由此,施力部能够更准确地固定于加热部,且能够在将未收缩的状态的固定部配置于规定位置后使固定部收缩来固定加热部,从而组装也容易。施力部优选在覆盖划分部以及加热部的状态下向划分部的周向(也可以称为以划分部的长边方向为轴的周向)的收缩率比向划分部的长边方向(也可以称为可吸烟物质向划分部的插入方向)的收缩率高。施力部还优选仅向划分部的周向热收缩。通过施力部不向划分部的长边方向热收缩,固定部能够固定的划分部的长边方向中的范围不缩小,因此能够更准确地固定加热部。施力部的耐热温度考虑施力部的柔性(耐热温度过高的部件为陶瓷等且从柔性的观点出发可能产生问题)例如可以从150℃以上且300℃以下、150℃以上且270℃以下或者150℃以上且230℃以下中选择。
施力部可以为片部件或绳部件(可卷绕为环状)。施力部例如可以从由聚酯、聚氨酯、尼龙、聚乙烯醇缩甲醛、聚乙烯醇缩丁醛、聚乙稀(PI)、聚丙烯(PP)、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明胶、以及多糖构成的群中选择的至少一个而构成。施力部优选由聚酰亚胺构成。
香味吸取器用加热单元还可以在固定部和感应线圈之间具有电磁屏蔽。电磁屏蔽可以包括例如Ni-Zi类的铁氧体。
感应线圈可以由单一的线构成,但从有效发热的观点出发,可以为螺旋形状的利兹线。利兹线具有由金属构成的芯、和覆盖芯的由电绝缘体构成的护套部。单一的线或者利兹线的芯优选包括从由例如铜、铝、镍、银、金、以及它们的不锈钢等合金构成的群的至少一个选择的材料。利兹线的护套部可以为例如聚酰亚胺或者聚酯。护套部的耐热温度考虑护套的柔性(耐热温度过高的部件为陶瓷等且从柔性的观点出发可能产生问题)可以从例如150℃以上300℃以下、150℃以上270℃以下或者150℃以上且230℃以下中选择。
感应线圈可以卷绕为螺旋(三维螺旋)状或者涡旋(二维的涡旋)状。感应线圈的形状可以为圆柱形(弯曲螺旋状线圈或者涡旋状线圈而成)、或者平面。感应线圈可以与划分部邻接,或可以包围划分部,或向划分部内部突出,通过以包围划分部的方式配置,能够有效地将能量向划分部的发热部分供给。感应线圈可以为一个或多个。作为包围划分部的结构的示例,感应线圈可以以包围划分部的方式构成为螺旋状,或可以以包围划分部的方式使涡旋状的线圈弯曲而构成,或可以具有包围划分部的多个平面线圈,通过以包围划分部的方式构成为螺旋状能够为简单的结构且降低制造成本。
施加于感应线圈的频率可以为约80kHz以上且500kHz以下,优选为约150kHz以上且250kHz以下,更优选为190kHz以上且210kHz以下。或者,施加于感应线圈的频率可以为1MHz以上且30MHz以下,优选为2MHz以上且10MHz以下,更优选为5MHz以上且7MHz以下。这些频率可以考虑感受器的材质或形状等性质来决定。
香味吸取器用加热单元可以配置为在具有最高约0.5特斯拉(T)以上且2.0特斯拉(T)以下的磁通密度的变动电磁场中工作。
固态的可吸烟物质可以由具有通气性的第一卷纸卷绕。在第一卷纸上可以设置具有通气性,且防止可吸烟物质落下的盖。盖可以通过胶贴于第一卷纸,也可以通过摩擦力固定于第一卷纸。盖可以为例如纸过滤器或者醋酸纤维过滤器。消耗品可以具有筒状部件。筒状部件可以为纸管或者中空过滤器。
中空过滤器可以由具有一个或者多个中空通路的填充层、和覆盖填充层的接装纸构成。填充层的纤维的填充密度高,因此在吸取时,空气或气溶胶仅在中空通路流动,在填充层内几乎不流动。中空过滤器可以具有由邻接的过滤器部等构成的烟嘴。
固态的可吸烟物质的长边方向的长度优选为40mm~90mm,更优选为50mm~75mm,最优选为50mm~60mm。固态的可吸烟物质的圆周优选为15mm~25mm,更优选为17mm~24mm,最优选为20mm~23mm。另外,固态的可吸烟物质的长度可以为12mm~22mm,第一卷纸的长度可以为12mm~22mm,中空过滤器部的长度可以为7mm~26mm,过滤器部的长度可以为6mm~20mm。
消耗品所含有的可吸烟物质可以含有被加热到规定温度来产生气溶胶的气溶胶源。气溶胶源的种类为特别限定,能够根据用途选择从各种天然物提取的提取物质以及/或者它们的构成成分。作为气溶胶源,例如有甘油、丙二醇、三乙酸酯、1,3-丁二醇、以及它们的混合物。固态的可吸烟物质中的气溶胶源的含有量(相对于可吸烟物质整体重量的重量%)为特别限定,但从充分产生气溶胶,且利于良好的口感的观点出发,为通常5重量%以上,优选为10重量%以上,另外,为通常50重量%以下,优选为20重量%以下。
作为固态的可吸烟物质,可以使用作为香味源的烟叶、烟叶脉等烟草或者其他公知的植物。另外,烟草等香味源的形状可以为丝状、片状、绳状、粉状、粒状、颗粒状、浆状、或者多孔质状等。消耗品中的烟草等可吸烟物质的含有量的范围,在可吸烟物质的大小为圆周20mm~23mm、长度18mm~22mm的情况下,例如为200mg~400mg,优选为250mg~320mg。包括烟草等作为香味源的可吸烟物质的水分含有量(相对于可吸烟物质整体重量的重量%)例如为8重量%~18重量%,优选为10重量%~16重量%。若为这样的水分含有量,能够抑制污渍的产生,且使制造时的卷绕性良好。作为可吸烟物质的一例使用的烟丝的大小和其调制法未特别制限。例如可以将干燥的烟叶切为宽度0.8mm~1.2mm而使用。另外,也可以使干燥的烟叶为平均粒径20μm~200μm左右而均匀化后片加工,并将其切为宽度0.8mm~1.2mm而使用。另外,也可以在上述片加工后不切而聚集加工作为可吸烟物质使用。另外,可吸烟物质可以为液状,液状可以具有粘度,在该情况下可吸烟物质中气溶胶源可以占有大部分。液状的可吸烟物质中的气溶胶源的含有量(相对于可吸烟物质整体重量的重量%)可以为80重量%以上、90重量%以上、或者95重量%以上。另外,可吸烟物质可以包括一种或者两种以上的香料。该香料的种类未特别限定,从利于良好的口感的观点出发,优选为薄荷。
消耗品还可以具有与卷装筒状部件、中空过滤器部、以及过滤器部的至少一个的第一卷纸不同的第二卷纸。第二卷纸可以卷装第一卷纸的一部分,所述第一卷纸卷装可吸烟物质。消耗品的第一卷纸以及第二卷纸能够由克重为例如20gsm~65gsm的原纸而作成。第一卷纸以及第二卷纸的厚度未特别限定,但从刚性、通气性、以及制纸时的调整容易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为10μm~100μm。
在消耗品第一卷纸以及第二卷纸中,可以包括填料。填料的含有量相对于第一卷纸以及第二卷纸的总重量例如为10重量%~60重量%,优选为15重量%~45重量%。相对于优选的克重的范围(25gsm~45gsm),填料优选为15重量%~45重量%。作为填料,例如可以使用碳酸钙、二氧化钛、高岭土等。包括这样的填料的纸从作为消耗品的卷纸而利用的外观上的观点出发,优选呈现白色类的明亮的颜色,且能够永久地保持白色。通过使其较多地含有这样的填料,例如能够使卷纸的ISO白色度为83%以上。另外,从作为消耗品的卷纸而利用的实用上的观点出发,第一卷纸以及第二卷纸优选具有8N/15mm以上的拉伸强度。该拉伸强度能够通过减少填料的含有量来提高。具体地,能够通过减少填料的含有量使其少于上述示出的各克重的范围中所示的填料的含有量的上限,来提高拉伸强度。
需要注意的是,只要不妨碍在第一方式中第一方式的作用·效果,能够组合或者适用其他方式的特征。
根据第二方式,提供香味吸取器。香味吸取器具有上述的香味吸取器加热用单元、和外隔热部。外隔热部配置于固定部和壳体之间。由此,香味吸取器具有香味吸取器加热用单元的第一隔热部、和外隔热部,因此能够使可吸烟物质的加热效率提高且抑制壳体的温度上升。换言之,在空间相对小且接近加热部的位置通过第一隔热部进行划分部的保温,且在空间相对大且离加热部远的位置通过外隔热部减少壳体外侧表面的过度加热。
香味吸取器优选为移动设备或者手持型设备。另外,外隔热部优选比第一隔热部厚度大。由此,能够提高隔热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在此的厚度是指与划分部的侧面正交的方向上的厚度。外隔热部配置为至少覆盖整个第一隔热部的主面。由此,能够提高隔热效果。
外隔热部可以包括例如对内部空间进行划分的盒。盒可以由例如不锈钢等金属、或者塑料等合成树脂构成。内部空间例如为真空,或填充气凝胶等隔热材料。特别在组合气凝胶隔热材和玻璃纤维等陶瓷纤维等第一隔热部的情况下,第一隔热部能够在到达外隔热部即气凝胶隔热材之前减少来自加热部的辐射热,因此即使为相对于辐射热的隔热性能低的气凝胶隔热材,也能够有助于有效地隔热。在该情况下,第一隔热部的放射率优选为0.7以上,更优选为0.9以上。通过从上述范围选择放射率,透过率下降,因此能够有效地抑制从产生用于加热在香味吸取器内温度最高的可吸烟物质的热的位置的辐射传热。即,通过组合由相对于辐射热隔热性能低的气凝胶隔热材之类的隔热材构成的外隔热部、和放射率优选为0.7以上,更优选为0.9以上的第一隔热部,能够期待相互补充的协同的隔热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在第二方式中只要不妨碍第二方式的作用·效果,能够组合或者适用其他方式的特征。
根据第三方式,提供对可吸烟物质加热使可吸烟物质雾化的香味吸取器。香味吸取器具有:划分部,其具有开口和包围开口的侧面;加热部,其对划分部加热;壳体,其容纳划分部以及加热部;隔热部,其配置于划分部的侧面和壳体之间;外隔热部,其配置于隔热部和壳体之间。可吸烟物质可以为固态的可吸烟物质。由此,香味吸取器具有隔热部和外隔热部,因此能够使可吸烟物质的加热效率提高且抑制壳体的温度上升。换言之,在空间比较小且接近加热部的位置通过隔热部进行划分部的保温,且在空间比较大且离加热部远的位置通过外隔热部减少壳体的外侧表面的过度加热。
在使划分部的外侧面和壳体的内侧面的最短距离为A的情况下,隔热部优选配置于距划分部的外侧面A/5、优选A/10、更优选A/20的范围内。由此,能够有效地进行划分部的保温。
在使划分部的外侧面和壳体的内侧面的最短距离为A的情况下,外隔热部优选配置于离开划分部的外侧面5A/6以上、优选4A/6以上、更优选3A/6以上。由此,能够进一步有效地抑制壳体的外侧表面的过度加热。
需要注意的是,在第三方式中只要不妨碍第三方式的作用·效果,能够组合或者适用其他方式的特征。
根据第四方式,提供对可吸烟物质加热使可吸烟物质雾化的香味吸取器用加热单元。香味吸取器用加热单元具有:划分部,其具有开口和包围开口的侧面,并划分出接收可吸烟物质的容纳部;加热部,其对划分部加热;第二隔热部,其配置于划分部和加热部之间。划分部包括感受器。加热部是包围划分部的侧面的筒状的感应线圈。第二隔热部具有导磁性以及非导电性(电绝缘性)。可吸烟物质可以为固态的可吸烟物质。在此的“具有非导电性”包括实质上具有非导电性。
根据第四方式,提供一体化的稳定结构的IH(诱导加热)总成。另外,通过第二隔热部减少感受器的热向能够构成感应线圈的利兹线的护套传导。另外,通过第二隔热部抑制来自感受器的热向感应线圈传导,因此减少感受器的热被感应线圈吸收,其结果,能够使热难以从容纳部向外部移动。同样,能够减少由于感受器的热而使壳体被过度加热。因为第二隔热部具有导磁性以及非导电性(电绝缘性),因此在第二隔热部发热难以引起,从而能够通过由感应线圈产生的磁力线有效地使配置于第二隔热部的内侧的感受器发热。
需要注意的是,在第四方式中只要不妨碍第四方式的作用·效果,也能够组合或者适用其他方式的特征。
根据第五方式,提供对可吸烟物质加热使可吸烟物质雾化的香味吸取器用加热单元。香味吸取器用加热单元具有:划分部,其具有开口和包围开口的侧面,并划分出接收可吸烟物质的容纳部;加热部,其对划分部加热;第二隔热部,其配置于划分部和加热部之间。第二隔热部具有导磁性以及非导电性(电绝缘性)。划分部包括感受器。加热部是包围划分部的侧面的筒状的感应线圈。第二隔热部具有导磁性以及非导电性(电绝缘性)。在此的“具有非导电性”是指包括实质上具有非导电性。可吸烟物质可以为固态的可吸烟物质。
根据第五方式,划分部通过度加热部被诱导加热,并可以通过第二隔热部减少来自划分部的热向加热部传导。另外,在第五方式中,香味吸取器用加热单元可以根据需要具有外隔热部。由此,能够减少壳体的温度上升。另外,在第五方式中,香味吸取器用加热单元可以根据需要具有电磁屏蔽。
需要注意的是,在第五方式中只用不妨碍第五方式的作用·效果,也能够组合或者适用其他方式的特征。
根据第六方式,提供对可吸烟物质加热使可吸烟物质雾化的香味吸取器用加热单元。香味吸取器用加热单元具有:划分部,其具有开口和包围开口的侧面,并划分出接收可吸烟物质的容纳部;加热部,其对配置于容纳部内的感受器加热;固定部,其将加热部固定于划分部。划分部具有导磁性以及非导电性(电绝缘性)。加热部是包围划分部的侧面的筒状的感应线圈。可吸烟物质可以为固态的可吸烟物质。划分部可以为PEEK等树脂材料。
根据第六方式,提供一体化的稳定结构的IH(诱导加热)总成。另外,加热部构成为对配置于容纳部内的感受器加热,因此从感受器的热从容纳部放出可以被减少。
需要注意的是,在第六方式中只要不妨碍第六方式的作用·效果,也能够组合或者适用其他方式的特征。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香味吸取器的概略剖视图。
图2是第一隔热部的概略剖视图。
图3是外隔热部的概略剖视图。
图4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香味吸取器用加热单元的另一实施例的概略剖视图。
图5是第二实施方式的香味吸取器的概略剖视图。
图6是第一隔热部以及第二隔热部的放大部分剖视图。
图7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香味吸取器用加热单元的另一实施例的概略剖视图。
图8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香味吸取器的另一实施例的图。
图9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香味吸取器的再另一实施例的图。
图10是第三实施方式的香味吸取器的概略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说明。在以下说明的附图中,对相同或者相当的结构元件,标以相同的标记省略重复说明。图1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香味吸取器100的概略剖视图。香味吸取器100优选为移动设备或者手持型设备。如图1所示,香味吸取器100具有电池10、PCB(Printed Circuit Board:印刷电路板)20、香味吸取器用加热单元40、和壳体102。
香味吸取器用加热单元40构成为对固态的可吸烟物质30加热使可吸烟物质雾化。可吸烟物质30构成例如沿着长边方向延伸的柱状形状的消耗品31的一部分。在消耗品31中,例如可吸烟物质可以为包括烟草的烟草杆。电池10蓄积在香味吸取器100使用的电力。例如,电池10为锂离子电池。电池10能够通过外部电源充电。
PCB20由CPU以及存储器等构成,并控制香味吸取器100的动作。例如,PCB20根据使用员对未图示的按钮或滑动式开关等输入装置的操作开始可吸烟物质30的加热,经过一定时间后结束可吸烟物质30的加热。在基于使用员的抽吸动作的次数超过一定值的情况下,即使从可吸烟物质30的加热开始经过一定时间之前,PCB20也可以结束可吸烟物质30的加热。例如,抽吸动作通过未图示的传感器检测。
或者,PCB20可以根据抽吸动作的开始来开始可吸烟物质的加热,并根据抽吸动作的结束来结束可吸烟物质30的加热。在从抽吸动作的开始经过一定时间的情况下,即使在抽吸动作结束前,PCB20也可以结束可吸烟物质30的加热。在本实施方式中,PCB20配置于电池10和香味吸取器用加热单元40之间。
在图示的示例中,香味吸取器100构成为接收杆状的可吸烟物质30。另外,如图所示,电池10、PCB20、以及香味吸取器用加热单元40可以在横方向,即相对于将可吸烟物质30插入香味吸取器100的方向正交的方向排列。壳体102是容纳电池10、PCB20、香味吸取器用加热单元40的框体。
香味吸取器用加热单元40具有划分部50、加热部60、第一隔热部70、和固定部80。如图所示,加热部60配置于划分部50的外侧面上,第一隔热部70配置于加热部60和固定部80之间。在组装香味吸取器用加热单元40时,首先,在划分部50的外侧面上卷装加热部60的状态下将第一隔热部70卷装于加热部60的外侧。接着,在加热部60的外侧面卷装固定部80。
划分部50具有开口51、和包围开口51的侧面52,并划分出接收可吸烟物质30的容纳部53。在图示的示例中,划分部50是具有底部55的筒状部件。底部55优选以可吸烟物质30的端面的至少一部分露出的方式支承可吸烟物质30。在图示的示例中,在底部55设置用于将空气引入容纳部53的孔54,且可吸烟物质30的端面的一部分露出。孔54与形成于壳体102的空气流路102a连通,且空气流路102a与壳体102的外部连通。第一实施方式的划分部50可以由不锈钢等热传导性高的金属构成。
加热部60构成为对划分部50加热。加热部60例如为电阻加热部,并能够通过热传导对划分部50加热。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加热部60是薄膜加热器。具体地,加热部60可以具有重叠由电绝缘材料构成的绝缘层61、和由加热轨构成的加热层62的结构。加热部60可以经由加热轨构成。绝缘层61配置为覆盖加热部60的至少一面,优选覆盖加热部60的两面。
第一隔热部70配置为接触加热部60和固定部80双方。图2是第一隔热部70的概略剖视图。如图2所示,第一隔热部70能够具有在加热部60固定于划分部50时将加热部60和划分部50之间维持规定距离的支承部71、和设置于支承部71之间的空气72。即,第一隔热部70可以具有在内部具有空气层的支承部71。另外,第一隔热部70的支承部71优选具有柔性。具体地,例如,第一隔热部70的支承部71可以由玻璃纤维构成,另外可以为片状玻璃纤维。
设置于第一隔热部70的支承部71之间的空气72的密度优选在第一隔热部70的厚度方向上均匀。另外,设置于第一隔热部70的支承部71之间的空气72的密度优选在第一隔热部70的宽度方向上均匀。
如图1所示,加热部60优选具有与划分部50的侧面52平行的主面,第一隔热部70优选沿着加热部60的主面延伸配置。更优选地,第一隔热部70在划分部50的长边方向(可吸烟物质30的插入方向)上覆盖加热部60整体。另外,第一隔热部70优选在与划分部50的侧面52正交的方向上以在划分部50的长边方向上覆盖整个加热部60的主面的方式配置。另外,第一隔热部70优选在划分部50的整个周向上覆盖加热部60的主面的方式配置。因此,第一隔热部70最优选以覆盖整个加热部60的主面的方式配置。
固定部80构成为将加热部60固定于划分部50。由此,能够使加热部60几乎密接于划分部50的外面而固定,因此加热效率进一步提高,且腔室50周边的结构稳定。固定部80可以为将加热部60朝向划分部50施力的施力部80。施力部80可以为例如由热而收缩的环或者片、或者由橡胶等构成的弹性环或者弹性片。施力部80优选构成为可以热收缩。施力部80优选在覆盖划分部50以及加热部60的状态下在周向的收缩率比在划分部50的长边方向上的收缩率高。施力部80更优选仅在划分部50的周向上可以热收缩。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施力部80可以为片部件。施力部80优选由聚酰亚胺构成。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在固定部80和加热部60之间设置第一隔热部70,因此能够抑制从加热部60的热向固定部80传导。由此,能够相比现有技术提高加热部60的温度,将可吸烟物质30加热至更高温,因此能够有利于气溶胶的生成量增加和香味的提高。
如图1所示,第一实施方式的香味吸取器100还可以具有外隔热部85。外隔热部85配置于固定部80和壳体102之间。因此,香味吸取器100具有香味吸取器用加热单元40的第一隔热部70、和外隔热部85。由此,能够提高可吸烟物质30的加热效率且抑制壳体102的温度上升。换言之,在空间比较小且接近加热部60的位置通过第一隔热部70进行划分部50的保温,且在空间比较大且离加热部60远的位置通过外隔热部85抑制壳体102的外侧表面、PCB20和电池10的过度加热。
外隔热部85优选比第一隔热部70厚度大。另外,外隔热部85优选在与划分部50的侧面52正交的方向上以在整个划分部50的长边方向上覆盖与第一隔热部70的划分部50的侧面52平行的主面的方式配置。另外,外隔热部85优选在划分部50的整个周向上以覆盖第一隔热部70的方式配置。
图3是外隔热部85的概略剖视图。如图3所示,外隔热部85可以包括划分出内部空间87的盒86。盒86可以由例如不锈钢等金属、或者塑料等合成树脂构成。内部空间87例如为真空,或可以填充气凝胶等隔热材料。
在图1中,在使划分部50的外侧面和壳体102的内侧面的最短距离为A的情况下,第一隔热部70优选配置于距离划分部50的外侧面A/5、优选A/10、更优选A/20的范围内。换言之,在使划分部50的外侧面和第一隔热部70的外侧面之间的距离为L1时,L1为A/5以下、优选为A/10以下、更优选为A/20以下。由此,能够有效地进行划分部50的保温。
另外,外隔热部85优选配置为离开划分部50的外侧面5A/6以上、优选4A/6以上、更优选3A/6以上。换言之,在使划分部50的外侧面和外隔热部85的内侧面之间的距离为L2时,L2为5A/6以上、优选为4A/6以上、更优选为3A/6以上。由此,能够更有效地抑制壳体102的外侧表面的过度加热。
图4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香味吸取器用加热单元40的另一实施例的概略剖视图。在图1所示的香味吸取器用加热单元40中,第一隔热部70以及固定部80仅配置于与加热部60的主面对应的位置。与此相对地,在图4所示的示例中,第一隔热部70还覆盖加热部60的端面。即,在划分部50的长边方向上,第一隔热部70比加热部60长,从而也覆盖加热部60的两端部。由此,能够更有效地对从加热部60的热隔热。另外,如图4所示,固定部80也覆盖第一隔热部70以及加热部60的端面。即,在划分部50的长边方向上,固定部80比第一隔热部70以及加热部60长,从而也覆盖第一隔热部70以及加热部60的两端部。由此,固定部80能够更准确地将加热部60固定于划分部50。
<第二实施方式>
接着,对第二实施方式的香味吸取器100说明。图5是第二实施方式的香味吸取器100的概略剖视图。第二实施方式的香味吸取器100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香味吸取器100相比香味吸取器用加热单元40的结构不同。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香味吸取器用加热单元40具有划分部50、第二隔热部73、加热部60、第一隔热部70、电磁屏蔽88、和固定部80。
第二实施方式的加热部60具有包围划分部50的侧面52的大致筒状的感应线圈。另外,划分部50可以包括感受器。感受器可以配置于划分部50的外面或者内面,也可以包含于构成划分部50的侧面52,但在图示的示例中,划分部50的侧面52可以以由加热部60诱导加热的方式由不锈钢等金属构成。由此,与仅划分部50的底部55包括感受器的情况相比,划分部50能够有效地引入从加热部60的能量(在感应线圈的周围产生的磁力线)。更具体地,划分部50的侧面52包括包围容纳部53的管状的感受器,并具有包围容纳部53的电路。由此,因为具有环状的电路,因为能够有效地产生涡电流。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划分部50的底部55可以由具有导磁性以及非导电性(电绝缘性)的PEEK等合成树脂形成。若划分部50的底部55具有感受器,则可吸烟物质30的前端可以局部过度加热。因此,通过划分部50的底部55由具有导磁性以及非导电性的材料形成,在划分部50的底部55不产生诱导加热,因此与底部55包括感受器的情况相比,能够从侧面均匀地对可吸烟物质30加热。
第一隔热部70优选具有导磁性以及非导电性(电绝缘性)。通过第一隔热部70,电磁屏蔽88以及固定部80可以免受来自划分部50的热影响。另外,第二隔热部73可以具有导磁性以及非导电性(电绝缘性)。由此,提供将需要加热的部件一体化的IH(诱导加热)总成,所述IH(诱导加热)具有以划分部为轴在周围将需要加热的部件依次层状配置且稳定的结构。这样的结构对于IH总成本身的量产,和装入IH总成的香味吸取器的量产都有利。另外,至少具有以下中的一个作用效果。能够构成加热部60的感应线圈的利兹线的护套可以通过第二隔热部73免受来自感受器(划分部50的侧面52)的热影响。因为通过第二隔热部73抑制来自感受器(划分部50的侧面52)的热向加热部60的感应线圈传导,因此热难以从容纳部53向外部移动。从而能够防止由于感受器(划分部50的侧面52)的热而使壳体102过度加热。
第一隔热部70和第二隔热部73具有相同的结构。由此,与第一隔热部70和第二隔热部73具有不同的结构的情况相比,能够使香味吸取器用加热单元40简单且廉价。图6是第一隔热部70以及第二隔热部73的放大部分剖视图。如图6所示,第一隔热部70或者第二隔热部73的至少一方可以具有位于加热部60的感应线圈的彼此相邻的线之间的部分70a、73a。由此,能够固定感应线圈的长轴方向的位置,且稳定的诱导加热变得可能。第一隔热部70以及第二隔热部73的双方可以具有位于感应线圈的彼此相邻的线之间的部分70a、73a。由此,能够更加固定感应线圈的长轴方向的位置,且更稳定的诱导加热变得可能。
图7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香味吸取器用加热单元40的另一实施例的概略剖视图。如图7所示,第一隔热部70和第二隔热部73可以构成一体的隔热部75。由此,能够使香味吸取器用加热单元40的隔热结构更简单。在该情况下,加热部60的感应线圈嵌入于一体的隔热部75,或也可以感应线圈的至少内侧和外侧的两侧局部地由一体的隔热部75覆盖。由此,能够牢固地固定感应线圈的位置。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第二隔热部73可以与划分部50和加热部60的感应线圈双方接触。由此,与第二隔热部73不与划分部50或者感应线圈的任一个接触的情况相比,香味吸取器用加热单元40能够具有稳定的结构。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第二隔热部73与第一隔热部70相同可以具有支承部和设置于支承部之间的空气。由此,能够更有效地对来自感受器(划分部50的侧面52)的热隔热。另外,第二隔热部73的支承部优选具有柔性。由此,第二隔热部73的组装变得容易,且能够装于各种形状的划分部50。具体地,例如第二隔热部73的支承部可以由玻璃纤维构成。
设置于第二隔热部73的支承部之间的空气的密度优选在第二隔热部73的厚度方向上均匀。另外,设置于第二隔热部73的支承部之间的空气的密度优选在第二隔热部73的宽度方向上均匀。
如图5所示,加热部60的感应线圈可以以包围划分部50的方式配置。加热部60的感应线圈可以由单一的线构成,但从有效的发热的观点出发可以为螺旋形状的利兹线。
加热部60的感应线圈可以卷绕为螺旋(三维螺旋)状或者涡旋(二维涡旋)状。感应线圈的形状可以为圆柱形(弯曲螺旋状线圈或者涡旋状线圈而成)、或者平面。感应线圈可以与划分部50邻接,或可以包围划分部50,或可以向划分部50的内部突出,但通过以包围划分部50的方式配置,能够有效地将能量向划分部50的发热部分供给。感应线圈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作为包围划分部50的结构的示例,感应线圈可以以包围划分部50的方式构成为螺旋状,或可以以包围划分部50的方式使螺旋状的线圈弯曲而构成,或可以具有包围划分部50的多个平面线圈,通过以包围划分部50的方式构成为螺旋状,能够为简单的结构且降低制造成本。
配置于固定部80和加热部60的感应线圈之间的电磁屏蔽88可以包括例如Ni-Zi类的铁氧体。
根据以上说明的如图5或者图7所示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香味吸取器100,包括感应线圈的加热部60能够通过电磁诱导对划分部50的侧面52加热。此时,能够通过第一隔热部70以及第二隔热部73抑制来自划分部50的侧面52的热向固定部80或者电磁屏蔽88传导。由此,能够相比现有技术提高划分部50的温度,且能够将可吸烟物质30加热至更高温,因此能够有利于气溶胶的生成量增加和香味的提高。
第二实施方式的香味吸取器100的划分部50可以在容纳部53内具有感受器。图8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香味吸取器100的另一实施例的图。在图示的示例中,在划分部50的容纳部53内配置针、刀片、或者板状的感受器90。感受器90以在划分部50的长边方向上延伸的方式配置。若可吸烟物质30插入容纳部53内的所期望的位置而配置时,感受器90插入并位于可吸烟物质30的内部。在该状态下,通过由加热部60对感受器90诱导加热,能够对可吸烟物质30加热。
在图8所示的示例中,划分部50可以由具有导磁性以及非导电性(电绝缘性)的PEEK等合成树脂形成。由此,来自加热部60的能量(在感应线圈的周围产生的磁力线)不被划分部50吸收,从而有效地向感受器90传导。
另外,在图8所示的示例中,香味吸取器用加热单元40可以不必具备第二隔热部73。因为在可吸烟物质30的加热时,在感受器90和加热部60之间存在可吸烟物质30,因此可以减少从感受器90的热向加热部60传导。
图9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香味吸取器100的再另一实施例的图。在图9所示的示例中,香味吸取器用加热单元40不具有感受器,但取而代之地在可吸烟物质30的内部设置感受器92。感受器92的形状任意,例如颗粒状、棒状、条带状、管状、或者筒状等的感受器92可以配置于可吸烟物质30的内部。在图9所示的示例中,与图8的示例相同,划分部50可以由具有导磁性以及非导电性(电绝缘性)的PEEK等合成树脂形成。
在可吸烟物质30配置于容纳部53内的所期望的位置时,感受器92位于加热部60的感应线圈的内部。在该状态下,通过由加热部60对感受器92诱导加热,能够对可吸烟物质30加热。
另外,在图9所示的示例中,与图8所示的示例相同,香味吸取器用加热单元40可以不必具备第二隔热部73。因为在可吸烟物质30的加热时,在感受器92和加热部60之间存在可吸烟物质30,因此可以减少来自感受器92的热向加热部60传导。
<第三实施方式>
接着,对第三实施方式的香味吸取器100说明。图10是第三实施方式的香味吸取器100的概略剖视图。第三实施方式的香味吸取器100与图5所示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香味吸取器100相比香味吸取器用加热单元40的结构不同。具体地,在第三实施方式中,香味吸取器用加热单元40不具有第一隔热部70和固定部80。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划分部50的侧面52通过度加热部60被诱导加热,但可以通过第二隔热部73抑制来自划分部50的热向加热部60传导。另外,在第三实施方式中,香味吸取器用加热单元40可以根据需要具有外隔热部85。由此,能够减少壳体102的温度上升。另外,在第三实施方式中,香味吸取器用加热单元40可以根据需要具有电磁屏蔽88。
需要注意的是,在第三实施方式中,第二隔热部73由加热部60的感应线圈向划分部50施力,被固定。因此,即使香味吸取器用加热单元40不具备固定部80,也能够将第二隔热部73固定于划分部50的外侧面。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专利权利要求、以及说明书和附图中所记载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可以有各种变形。需要注意的是即使为未直接记载于说明书以及附图的任何形状或材质,只要取得本申请发明的作用·效果,都为本申请发明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另外,在形状或程度等中,在说明书中表示为至少“实质上”的形状或程度等不仅限于“严格地为其形状或程度等”,还包括“至少取得预期的作用的范围的形状或程度等”。
附图标记说明
30:可吸烟物质;
40:香味吸取器用加热单元;
50:划分部;
51:开口;
52:侧面;
53:容纳部;
60:加热部;
70:第一隔热部;
71:支承部;
72:空气;
73:第二隔热部;
75:隔热部;
80:固定部、施力部;
85:外隔热部;
88:电磁屏蔽;
90:感受器;
92:感受器;
100:香味吸取器;
102:壳体。

Claims (15)

1.一种香味吸取器用加热单元,其对可吸烟物质加热而使所述可吸烟物质雾化,具有:
划分部,其具有开口和包围所述开口的侧面,并划分出接收所述可吸烟物质的容纳部;
加热部,其对所述划分部加热;
固定部,其将所述加热部固定于所述划分部;
第一隔热部,其配置于所述加热部和所述固定部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香味吸取器用加热单元,其中,
所述加热部配置于划分部的外侧面。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香味吸取器用加热单元,其中,
所述加热部具有与所述划分部的所述侧面平行的主面,
所述第一隔热部以在与所述划分部的所述侧面正交的方向上覆盖整个所述加热部的主面的方式配置。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香味吸取器用加热单元,其中,
所述加热部是薄膜加热器。
5.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香味吸取器用加热单元,其中,
所述划分部包括感受器,
所述加热部包括包围所述划分部的所述侧面的筒状的感应线圈,
所述第一隔热部具有导磁性以及非导电性。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香味吸取器用加热单元,其中,
所述划分部的所述侧面由所述感受器构成,并具有包围所述容纳部的电路。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香味吸取器用加热单元,其中,
在所述划分部和所述感应线圈之间具有第二隔热部,
所述第二隔热部具有导磁性以及非导电性。
8.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香味吸取器用加热单元,其中,
所述第一隔热部具有位于所述感应线圈的彼此相邻的线之间的部分。
9.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香味吸取器用加热单元,其中,
所述第一隔热部具有空气、和在所述加热部固定于所述划分部时将所述加热部和所述划分部之间维持为规定距离的支承部,且在所述支承部之间具有所述空气。
10.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香味吸取器用加热单元,其中,
所述第一隔热部的所述支承部是玻璃纤维。
11.如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香味吸取器用加热单元,其中,
所述第一隔热部的厚度为0.10mm以上且3.00mm以下。
12.如权利要求5~11中任一项所述的香味吸取器用加热单元,其中,
在所述固定部和所述感应线圈之间具有电磁屏蔽。
13.如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香味吸取器用加热单元,其中,
所述固定部是将所述加热部朝向所述划分部施力的施力部。
14.一种香味吸取器用加热单元,其对可吸烟物质加热并使可吸烟物质雾化,其具有:
划分部,其具有开口和包围所述开口的侧面,并划分出接收所述可吸烟物质的容纳部;
加热部,其对所述划分部加热;
第二隔热部,其配置于所述划分部和所述加热部之间;
所述第二隔热部具有导磁性以及非导电性,
所述划分部包括感受器,
所述加热部是包围所述划分部的侧面的筒状的感应线圈,
所述第二隔热部具有导磁性以及非导电性。
15.一种香味吸取器,其具有权利要求1至14任一项所述的香味吸取器用加热单元、和配置于所述固定部和壳体之间的外隔热部。
CN202080100087.3A 2020-04-23 2020-04-23 香味吸取器用加热单元以及香味吸取器 Pending CN11542690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20/017425 WO2021214924A1 (ja) 2020-04-23 2020-04-23 香味吸引器用加熱ユニット及び香味吸引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26905A true CN115426905A (zh) 2022-12-02

Family

ID=782704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100087.3A Pending CN115426905A (zh) 2020-04-23 2020-04-23 香味吸取器用加热单元以及香味吸取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EP (2) EP4248772A3 (zh)
JP (3) JP7350996B2 (zh)
CN (1) CN115426905A (zh)
TW (2) TWI805945B (zh)
WO (1) WO202121492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750894A (zh) * 2021-09-17 2024-03-22 日本烟草产业株式会社 气溶胶生成系统以及气溶胶生成系统的制造方法
WO2023213940A1 (en) * 2022-05-04 2023-11-09 Philip Morris Products S.A. Heater assembly with external microporous insulation
WO2024009358A1 (ja) * 2022-07-04 2024-01-11 日本たばこ産業株式会社 エアロゾル生成装置、及びエアロゾル生成システム
WO2024076095A1 (en) * 2022-10-05 2024-04-11 Kt&G Corporation Aerosol generating device and aerosol generating system
WO2024075272A1 (ja) * 2022-10-07 2024-04-11 日本たばこ産業株式会社 加熱シート、加熱アセンブリおよび香味吸引器
CN115555177A (zh) * 2022-10-12 2023-01-03 深圳达钿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磁加热雾化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54979A (en) 1997-10-16 1999-09-21 Philip Morris Incorporated Heater fixture of an electrical smoking system
KR101679489B1 (ko) 2012-01-03 2016-11-24 필립모리스 프로덕츠 에스.에이. 개선된 공기류를 가진 에어로졸 발생 장치 및 시스템
US10039321B2 (en) * 2013-11-12 2018-08-07 Vmr Products Llc Vaporizer
MY186146A (en) * 2015-06-26 2021-06-27 British American Tobacco Investments Ltd Apparatus for heating smokable material
US20170055583A1 (en) * 2015-08-31 2017-03-02 British American Tobacco (Investments) Limited Apparatus for heating smokable material
AU2017320216A1 (en) * 2016-08-31 2018-12-06 Philip Morris Products S.A. Aerosol generating device with inductor
CN206137197U (zh) * 2016-09-26 2017-05-03 深圳市合元科技有限公司 烟雾吸取装置和烟支
EP4201239A1 (en) * 2017-09-15 2023-06-28 Nicoventures Trading Limited Apparatus for heating smokable material
KR102057216B1 (ko) * 2017-10-30 2019-12-18 주식회사 케이티앤지 에어로졸 생성 장치 및 에어로졸 생성 장치용 히터 조립체
CN110558614A (zh) * 2018-06-06 2019-12-13 上海新型烟草制品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气雾发生装置、烟弹及电子烟
JP6768772B2 (ja) * 2018-01-02 2020-10-14 シャンハイ ニュー タバコ プロダクト リサーチ インスティテュート カンパニー,リミティド エアロゾル発生装置、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タバコ
KR102532401B1 (ko) * 2018-04-26 2023-05-15 니뽄 다바코 산교 가부시키가이샤 히터 어셈블리 및 용기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21214924A1 (zh) 2021-10-28
TW202139865A (zh) 2021-11-01
EP4248772A3 (en) 2024-01-17
EP4140331A4 (en) 2024-01-31
JP2023166551A (ja) 2023-11-21
EP4248772A2 (en) 2023-09-27
JP2023085539A (ja) 2023-06-20
WO2021214924A1 (ja) 2021-10-28
JP7350996B2 (ja) 2023-09-26
JP7300075B2 (ja) 2023-06-28
TWI805945B (zh) 2023-06-21
EP4140331A1 (en) 2023-03-01
TW202335594A (zh) 2023-09-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805945B (zh) 香味吸嚐器用加熱單元及香味吸嚐器
KR20200078410A (ko) 유도가열히터를 갖는 미세입자발생장치
JP7406491B2 (ja) 蒸気発生デバイスのための誘導加熱組立体
JP7358397B2 (ja) エアロゾル生成物品、エアロゾル生成物品の製造方法、及びエアロゾル生成システム
CA3120915A1 (en) An aerosol generating article and a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n aerosol generating article
KR20220103770A (ko) 디바이스
EA031915B1 (ru) Электрон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курения и его компоненты
KR102593494B1 (ko) 에어로졸 제공 디바이스
KR20220119523A (ko) 에어로졸 제공 디바이스
CN111512698B (zh) 用于蒸气产生装置的感应加热组件
JP2022515243A (ja) 誘導加熱ヒータを有する微細粒子発生装置
KR20210124437A (ko) 에어로졸 제공 디바이스
US20230090811A1 (en) Induction-heating-type article and device for generating aerosol
KR20230051272A (ko) 에어로졸 제공 디바이스
RU2796487C1 (ru) Нагревательный блок для ароматического ингалятора и ароматический ингалятор
JP7417006B1 (ja) 加熱デバイスおよび加熱システム
RU2806236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предоставления аэрозоля и система, содержащая так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варианты)
KR102666896B1 (ko) 에어로졸 제공 디바이스
KR20230141811A (ko) 에어로졸 발생 장치 및 에어로졸 발생 시스템
BR112020002149B1 (pt) Dispositivo gerador de aerossol, sistema gerador de aerossol e elemento susceptor elástico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