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426682A - 数据传输方法、主设备、无线网络通信技术芯片 - Google Patents

数据传输方法、主设备、无线网络通信技术芯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426682A
CN115426682A CN202211041364.5A CN202211041364A CN115426682A CN 115426682 A CN115426682 A CN 115426682A CN 202211041364 A CN202211041364 A CN 202211041364A CN 115426682 A CN115426682 A CN 11542668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ata frames
data frame
communication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04136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骁
李兴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Eswin Computing Technology Co Ltd
Guangzhou Quanshengwe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Eswin Computing Technology Co Ltd
Guangzhou Quanshengwe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Eswin Computing Technology Co Ltd, Guangzhou Quanshengwe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Eswin Comput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041364.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426682A/zh
Publication of CN1154266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26682A/zh
Priority to US18/146,959 priority patent/US20230133896A1/en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6Optimizing the usage of the radio link, e.g. header compression, information sizing, discarding information
    • H04W28/065Optimizing the usage of the radio link, e.g. header compression, information sizing, discarding information using assembly or disassembly of packe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10Flow control between communication endpoints
    • H04W28/14Flow control between communication endpoints using intermediate storag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74Buffer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16Central resource management; Negotiation of resources or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e.g. negotiating bandwidth or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04W28/18Negotiat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8Time-out mechanis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87Scheduling and prioritis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96ARQ related signal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主设备、无线网络通信技术芯片,涉及通信技术领域,主要目的在于降低数据传输对无线通信设备的存储空间大小的依赖;主要技术方案包括:将第一数量的数据帧对应的属性信息以及携带第一数量的数量信息,向无线通信设备传输,第一数量不大于第一阈值,第一阈值经无线通信设备和数据接收设备协商而定;将第一数量的数据帧向无线通信设备传输,以供无线通信设备基于属性信息和数量信息携带的第一数量对数据帧进行聚合处理。

Description

数据传输方法、主设备、无线网络通信技术芯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主设备、无线网络通信技术芯片。
背景技术
在无线局域网中,主设备与无线通信设备之间通过总线进行通信。主设备用于产生数据帧,并通过总线将数据帧传输至无线通信设备。Wifi(Wireless Fidelity,无线网络通信技术)芯片工作在无线通信设备,无线通信设备用于提供数据通路,以通过数据通路将主设备提供的数据帧传输至数据接收设备。
为了提高吞吐量,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802.11标准中采用A-MPDU(Aggregation Mac Protocol Data Unit,聚合网络媒介访问控制协议数据单元)传输,即无线通信设备将主设备提供的数据帧封装为MPDU(MAC Protocol Data Unit,网络媒介访问控制协议数据单元),并将多个MPDU聚合为一个A-MPDU之后,才将聚合而得的A-MPDU传输给数据接收设备。
目前,数据帧的聚合数目通常由无线通信设备确定。无线通信设备会在其接收到主设备传输的数据帧的数量达到所确定的聚合数目的情况下,将所接收到的数据帧聚合为一个A-MPDU。无线通信设备确定聚合数目存在如下两点缺陷:一是,无线通信设备的存储空间有限,其所确定的聚合数目依据其存储空间而定。由于数据帧的聚合数目直接关系到吞吐量,因此基于无线通信设备的存储空间而定的聚合数目,严重限制吞吐量。二是,在无线通信设备接收到的数据帧的数量达到聚合数目的情况下,无线通信设备才对数据帧进行聚合,因此无线通信设备中需要大量的存储空间来存储数据帧。通过上述的缺陷可以看出,无线通信设备确定聚合数目的方式,造成数据传输严重依赖无线通信设备的存储空间大小。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出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主设备、无线网络通信技术芯片,以期降低数据传输对无线通信设备的存储空间大小的要求。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主要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该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主设备,该数据传输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第一数量的数据帧对应的属性信息以及携带所述第一数量的数量信息,向所述无线通信设备传输,其中,所述第一数量不大于第一阈值,所述第一阈值经无线通信设备和数据接收设备协商而定;
将所述第一数量的数据帧向所述无线通信设备传输,以供所述无线通信设备基于所述属性信息和所述数量信息携带的第一数量对数据帧进行聚合处理。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在需要进行数据帧传输时,主设备首先将第一数量的数据帧对应的属性信息以及携带第一数量的数量信息,向无线通信设备传输。然后将第一数量的数据帧向无线通信设备传输,以供无线通信设备基于属性信息和数量信息携带的第一数量对数据帧进行聚合处理。可见,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中聚合一个A-MPDU所需的数据帧的第一数量由主设备来决定,且第一数量的设定仅与经无线通信设备和数据接收设备协商而定的第一阈值有关,而与无线通信设备中存储空间的大小无关。另外,在将携带第一数量的数量信息以及所有数据帧对应的属性信息,传输至无线通信设备之后,无线通信设备已经拿到了聚合A-MPDU所需的必要信息,因此主设备在将数量信息以及所有数据帧对应的属性信息传输至无线通信设备之后,紧跟着将第一数量的数据帧传输至无线通信设备,以使无线通信设备基于数量信息和属性信息对数据帧进行聚合处理。可见,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不仅能够基于数据传输需求灵活设定第一数量,且也能够降低数据传输对无线通信设备的存储空间大小的依赖。
在一些实施例中,将所述第一数量的数据帧向所述无线通信设备传输,包括:基于所述第一数量的数据帧对应的传输顺序,向所述主设备的数据传输模块依次传输所述数据帧,其中,所述数据传输模块中包括有多个用于缓存数据帧的第一缓存空间;对于每一个传输至所述数据传输模块的数据帧:为所述数据帧分配对应的第一缓存空间,并将所述数据帧存储至为其分配的第一缓存空间;其中,为所述数据帧分配的第一缓存空间为空闲的第一缓存空间,且与其相邻的上一个第一缓存空间当前被占用,与其相连的下一个第一缓存空间当前空闲;当满足传输条件时,将所述第一缓存空间中存储的数据帧传输至所述无线通信设备。
在一些实施例中,将所述第一缓存空间中缓存的数据帧传输至所述无线通信设备,包括:检测各目标数据帧被分配的第一缓存空间是否为连续存在的第一缓存空间,其中,所述目标数据帧是在满足传输条件之前传输至所述数据传输模块的数据帧,且所述目标数据帧为所述第一数量的数据帧中的数据帧;若否,调整各所述目标数据帧被分配的第一缓存空间,以使各所述目标数据帧存储在连续存在的第一缓存空间;按照各所述目标数据帧对应的第一缓存空间的传输顺序,将目标数据帧传输至所述无线通信设备。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基于所述第一数量的数据帧对应的传输顺序,向所述主设备的数据传输模块依次传输所述数据帧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将所述第一数量的数据帧缓存至所述主设备中的第二缓存空间,其中,所述第二缓存空间用于缓存数据帧;基于所述第一数量的数据帧对应的传输顺序,向所述主设备的数据传输模块依次传输所述数据帧,包括:基于所述第一数量的数据帧对应的传输顺序,依次从各数据帧对应的第二缓存空间读取数据帧,并传输至所述数据传输模块。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将所述第一数量的数据帧向所述无线通信设备传输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每传输一个数据帧至所述无线通信设备之后均执行:统计已传输至所述无线通信设备的数据帧的总量;在所述总量达到第二阈值时,释放所述数据帧对应的第二缓存空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将所述第一数量的数据帧向所述无线通信设备传输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每传输一个数据帧至所述无线通信设备之后均执行:在所述数据帧传输至所述无线通信设备的时长达到目标时长时,释放所述数据帧对应的第二缓存空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将第一数量的数据帧对应的属性信息以及携带所述第一数量的数量信息,向所述无线通信设备传输,包括:基于所述第一数量的数据帧对应的优先级,向所述无线通信设备传输所述属性信息和所述数量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将所述第一数量的数据帧向所述无线通信设备传输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无线通信设备反馈针对第一数据帧的重传通知的情况下,需要在所述第一数量的数据帧均传输至所述无线通信设备之后,对所述第一数据帧进行重传处理,其中,所述第一数据帧为所述第一数量的数据帧中需要重新传输至所述无线通信设备的数据帧。
在一些实施例中,对所述第一数据帧进行重传处理,包括:将所有第一数据帧的属性信息以及携带所述第一数据帧的总量的总量信息,传输至所述无线通信设备;将所述第一数据帧传输至所述无线通信设备,以供所述无线通信设备基于所述第一数量和所述总量信息对所述第一数据帧进行聚合处理。
在一些实施例中,对所述第一数据帧进行重传处理,包括:当还存在与所述第一数据帧同优先级的待传输数据帧时,将与所述第一数据帧同优先级的待传输数据帧和所述第一数据帧均作为待选取数据帧;从所述待选取数据帧中确定第一数量的数据帧。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将第一数量的数据帧对应的属性信息以及携带所述第一数量的数量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确定具有同一优先级的待传输数据帧的总量;基于所述总量和所述第一阈值,设定所述第一数量。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该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无线通信设备的无线网络通信技术芯片,该数据传输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基于第一数量的数据帧对应的属性信息以及携带所述第一数量的数量信息,对主设备传输的数据帧进行聚合处理,并将聚合处理后的数据帧存储至先进先出缓存区;其中,所述属性信息和所述数量信息由所述主设备提供,且所述第一数量不大于第一阈值,所述第一阈值经所述无线通信设备和数据接收设备协商而定;将所述先进先出缓存区的数据帧向所述数据接收设备传输。
本申请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在需要进行数据帧传输时,首先无线接收主设备传输的携带第一数量的数量信息以及第一数量的数据帧对应的属性信息。然后基于第一数量和属性信息,对主设备传输的数据帧进行聚合处理,并将聚合处理后的数据帧存储至先进先出缓存区。最后将先进先出缓存区的数据帧向数据接收设备传输。可见,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中聚合一个A-MPDU所需的数据帧的第一数量由主设备来决定,无线通信设备中的无线网络通信技术芯片依据主设备确定的第一数量进行聚合处理即可。另外,由于无线通信设备是以一定传输速率向数据接收设备传输聚合后的数据帧的,因此聚合处理后的数据帧可能不能及时传输出去,因此在得到聚合处理后的数据帧之后,将聚合处理后的数据帧存储至先进先出缓存区。先进先出缓存区的存在使得无线通信设备中的无线网络通信技术芯片无需等待第一数量的数据帧均存储在其存储空间内,才进行聚合处理,而是随着数据帧的传入,根据主设备发送的第一数量和属性信息,对所接收到的数据帧进行聚合处理,并能够将聚合处理后的数据帧存储至先进先出缓存区,及时从先进先出缓存区获取数据输出至数据接收设备。因此先进先出缓存区的设置能够减少无线通信设备中存储空间的大小,从而能够降低无线通信设备的成本,提高无线通信设备的市场竞争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于第一数量的数据帧对应的属性信息以及携带所述第一数量的数量信息,对主设备传输的数据帧进行聚合处理,包括:每接收到一个所述数据帧:基于对应的属性信息中的数据长度检测所述数据帧是否接收完成;若完成,为所述数据帧添加物理层报文头,得到聚合处理后的数据帧,其中,所述物理层报文头用于聚合所述第一数量的数据帧。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为所述数据帧添加物理层报文头,得到聚合处理后的数据帧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判断当前已接收到的数据帧的总量是否达到所述第一数量;若达到,确定针对所述第一数量的数据帧的聚合处理结束。
在一些实施例中,将聚合处理后的数据帧存储至先进先出缓存区,包括:在所述先进先出缓存区中为所述聚合处理后的数据帧分配对应的缓存空间,并将所述聚合处理后的数据帧缓存至为其分配的缓存空间;其中,为所述数据帧分配的缓存空间为空闲的缓存空间,且与其相邻的上一个缓存空间当前被占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先进先出缓存区中为所述聚合处理后的数据帧分配对应的缓存空间,包括:选取先进先出缓存区,其中,所选取的先进先出缓存区的优先级与所述属性信息携带的优先级相同;在所选取的先进先出缓存区中,为所述聚合处理后的数据帧分配对应的缓存空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将所述先进先出缓存区的数据帧向所述数据接收设备传输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接收到所述数据接收设备反馈的针对第一数据帧的重传通知的情况下,将所述重传通知传输至所述主设备,其中,所述第一数据帧为所述第一数量的数据帧中需要重新传输至所述无线通信设备的数据帧。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将所述先进先出缓存区的数据帧向所述数据接收设备传输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接收到所述数据接收设备反馈的传输完成通知时,向所述主设备传输所述第一数量的数据帧均成功传输至所述数据接收设备的通知。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主设备,主设备包括:
第一传输单元,用于将第一数量的数据帧对应的属性信息以及携带所述第一数量的数量信息,向所述无线通信设备传输,其中,所述第一数量不大于第一阈值,所述第一阈值经无线通信设备和数据接收设备协商而定;
第二传输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数量的数据帧向所述无线通信设备传输,以供所述无线通信设备基于所述属性信息和所述数量信息携带的第一数量对数据帧进行聚合处理。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无线网络通信技术芯片,无线网络通信技术芯片包括:
聚合单元,用于基于第一数量的数据帧对应的属性信息以及携带所述第一数量的数量信息,对主设备传输的数据帧进行聚合处理,并将聚合处理后的数据帧存储至先进先出缓存区;其中,所述属性信息和所述数量信息由所述主设备提供,且所述第一数量不大于第一阈值,所述第一阈值经所述无线通信设备和数据接收设备协商而定;
第三传输单元,用于将所述先进先出缓存区的数据帧向所述数据接收设备传输。
第五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系统,数据传输系统包括:第三方面的主设备和应用第四方面的无线网络通信技术芯片的无线通信设备。
第六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其中,在程序运行时控制存储介质所在设备执行第一方面的数据传输方法,和/或,执行第二方面的数据传输方法。
上述说明仅是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申请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申请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之一;
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将第一数量的数据帧传输至无线通信设备的具体过程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之二;
图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主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主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6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无线网络通信技术芯片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7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无线网络通信技术芯片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8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加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在无线局域网中,主设备与无线通信设备之间通过总线进行通信。主设备用于产生数据帧,并通过总线将数据帧传输至无线通信设备。wifi芯片工作在无线通信设备,无线通信设备用于提供数据通路,以通过数据通路将主设备提供的数据帧传输至数据接收设备。
上述的主设备、无线通信设备和数据接收设备的具体类型本申请实施例不做限定,其与具体应用场景有关。示例性,在物联网摄像头场景下,主设备为摄像头、无线通信设备为无线网卡、数据接收设备为路由器。另外,主设备、无线通信设备和数据接收设备的具体配置本申请实施例也不做具体限定,可基于业务需求选定。主设备为设置有嵌入式芯片或cpu的设备,其中,cpu可以为运行linux的arm,嵌入式芯片为risc-v嵌入式芯片。主设备运行wpa/cfg80211。无线通信设备中设置有80211mac。主设备和无线通信设备之间的总线可以选用如下中的任意一种:sdio总线、usb总线、spi总线。
为了提高吞吐量,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802.11标准中采用A-MPDU传输,即无线通信设备将主设备提供的数据帧封装为MPDU,并将多个MPDU聚合为一个A-MPDU之后,才将聚合而得的A-MPDU传输给数据接收设备。
目前,数据帧的聚合数目通常由无线通信设备确定。无线通信设备会在其接收到主设备传输的数据帧的数量达到所确定的聚合数目的情况下,将所接收到的数据帧聚合为一个A-MPDU。无线通信设备确定聚合数目的方式存在如下两点缺陷:一是,无线通信设备的存储空间有限,其所确定的聚合数目依据其存储空间而定。由于数据帧的聚合数目直接关系到吞吐量,因此基于无线通信设备的存储空间而定的聚合数目,严重限制吞吐量。二是,在无线通信设备接收到的数据帧的数量达到聚合数目的情况下,无线通信设备才对数据帧进行聚合,因此无线通信设备中需要大量的存储空间来存储数据帧。通过上述的缺陷可以看出,无线通信设备确定聚合数目的方式,造成数据传输严重依赖无线通信设备的存储空间大小。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主设备、无线网络通信技术芯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主设备、无线网络通信技术芯片中,聚合数目不再由无线通信设备而定,而是由主设备来决定。且无线通信设备无需等待聚合数目的数据帧均存储在其存储空间内,才进行聚合处理,而是随着数据帧的传入,根据主设备所确定的聚合数目和待传输的数据帧的属性信息,对所接收到的数据帧进行聚合处理,并能够将聚合处理后的数据帧存储至先进先出缓存区,及时从先进先出缓存区获取数据帧并输出至数据接收设备。
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主设备、无线网络通信技术芯片进行具体说明。
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该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主设备,该数据传输方法主要包括如下步骤101至102:
101、将第一数量的数据帧对应的属性信息以及携带第一数量的数量信息,向无线通信设备传输,其中,第一数量不大于第一阈值,第一阈值经无线通信设备和数据接收设备协商而定。
第一数量为数据帧的聚合数目,其限定聚合一个A-MPDU所需的数据帧的总数量。第一数量由主设备确定,因此在步骤101之前,主设备需要确定第一数量。第一数量的大小决定吞吐量,为了获取较大的吞吐量,第一数量可以设置的较大,但是第一数量不能大于第一阈值。第一阈值经无线通信设备和数据接收设备协商而定。
确定第一数量的具体过程为:确定具有同一优先级的待传输数据帧的总量;基于总量和第一阈值,设定第一数量。
通过第一数量的具体过程可知,第一数量的确定与如下两个因素有关:
因素一,第一阈值。第一阈值是经无线通信设备和数据接收设备协商而定的数值,其是设定第一数量的上限值。无线通信设备和数据接收设备之间每次通信的数据帧的数量是有限定的,多于这个数量无线通信设备和数据接收设备之间的通信可能会出现异常,因此无线通信设备和数据接收设备之间需要协商出一个最大的数量,该协商出的数值,即可作为第一阈值。
无线通信设备和数据接收设备协商第一阈值的过程可以为:无线通信设备作为聚合请求方,数据接收设备作为聚合响应方。聚合请求方先发送聚合请求即“addba req”来请求建立聚合通路,请求中携带聚合数目。聚合响应方回复聚合响应“addba response”,聚合响应中明确聚合数目是否协商成功。若聚合响应中明确聚合数目协商成功,则此时聚合通路就建立完毕,第一阈值为协商成功的聚合数目,后续的数据帧都可以依据第一阈值进行传递。若聚合响应中明确聚合数目协商未成功,则聚合请求方修改聚合数目,并重新发送聚合请求建立聚合通路,该请求中携带有新的聚合数目。根据聚合响应方回复的聚合响应进行相应处理。重新上述过程,直至第一阈值协商成功。
因素二,具有同一优先级的待传输数据帧的总量。不同优先级的数据帧,不能聚合为一个A-MPDU进行传输。一个A-MPDU所涉及的数据帧均应为同一优先级,因此需要统计同一优先级的待传输数据帧的总量,以根据总量和第一阈值确定出满足该优先级的第一数量,以在第一数量下以最合适的吞吐量传输该优先级的数据帧。
这里的优先级对应于数据帧的数据类型。示例性,同一优先级的待传输数据帧均为对应的类型为视频“即VIDEO”的数据帧。
可见,第一数量的确定仅与“具有同一优先级的待传输数据帧的总量”和“第一阈值”有关,而与无线通信设备中的存储空间的大小无关。在确定出上述两个因素“具有同一优先级的待传输数据帧的总量”和“第一阈值”之后,便可基于总量和第一阈值设定第一数量。基于总量和第一阈值设定第一数量的原则是:在第一数量下以最合适的吞吐量传输数据帧。
基于总量和第一阈值设定第一数量的具体方法包括:在总量不大于第一阈值时,将总量设置为第一数量。在总量大于第一阈值时,将同一优先级的待传输数据帧拆分为至少两份,每份待传输数据帧的数量不大于第一阈值,将当前需要传输的一份中数据帧的数量确定为第一数量。
在设定第一数量之后,需要确定第一数量的数据帧。在确定第一数量的数据帧之后,需要将第一数量的数据帧缓存至主设备中的第二缓存空间中,以便于管理第一数量的数据帧。第二缓存空间为用于缓存数据帧的空间。
为了能够让无线通信设备知晓聚合一个A-MPDU所需的数据帧的数量,以及聚合A-MPDU需要哪些数据帧,因此需要将第一数量的数据帧对应的属性信息以及携带第一数量的数量信息传输至无线通信设备。属性信息中包括有每一个所确定的数据帧的名称、数据长度、所属优先级即ac信息。数量信息中携带第一数量,以告知无线通信设备聚合一个A-MPDU所需的数据帧的数量。
将第一数量的数据帧对应的属性信息以及携带第一数量的数量信息,向无线通信设备传输的具体过程包括:基于第一数量的数据帧对应的优先级,向无线通信设备传输属性信息和数量信息。
主设备在同一时间内可能存在多个优先级的数据帧需要传输至无线通信设备,而不同优先级的数据帧其传输顺序是不同的,因此需要基于数据帧对应的优先级,确定数据帧对应的传输顺序,依据所确定的传输顺序将将数量信息以及所有数据帧的属性信息,传输至无线通信设备。
102、将第一数量的数据帧向无线通信设备传输,以供无线通信设备基于属性信息和数量信息携带的第一数量对数据帧进行聚合处理。
在将数量信息以及所有数据帧对应的属性信息,传输至无线通信设备之后,说明无线通信设备已经拿到了聚合A-MPDU所需的必要信息,因此主设备在将数量信息以及所有数据帧对应的属性信息,传输至无线通信设备之后,紧跟着将第一数量的数据帧传输至无线通信设备。
将第一数量的数据帧向无线通信设备传输的具体过程包括如下步骤102A至102C:
102A、基于第一数量的数据帧对应的传输顺序,向主设备的数据传输模块依次传输数据帧,其中,数据传输模块中包括有多个用于缓存数据帧的第一缓存空间。
主设备通过数据传输模块与无线通信设备相连,数据帧通过数据传输模块传输至无线通信设备。数据传输模块的具体类型本实施例不做限定。示例性的,数据传输模块为USB模块。
在确定第一数量的数据帧之后,可能所确定的数据帧并不能及时传输至数据传输模块,因为为了便于对所确定的数据帧进行管理,则在确定第一数量的数据帧之后,在基于第一数量的数据帧对应的传输顺序,向主设备的数据传输模块依次传输数据帧之前,还需要将第一数量的数据帧缓存至主设备中的第二缓存空间,其中,第二缓存空间用于缓存数据帧。在使用第二缓存空间缓存数据帧的前提下,因此,基于第一数量的数据帧对应的传输顺序,向主设备的数据传输模块依次传输数据帧的具体过程为:基于第一数量的数据帧对应的传输顺序,依次从各数据帧对应的第二缓存空间读取数据帧,并传输至数据传输模块。
102B、对于每一个传输至数据传输模块的数据帧:为数据帧分配对应的第一缓存空间,并将数据帧存储至为其分配的第一缓存空间;其中,为数据帧分配的第一缓存空间为空闲的第一缓存空间,且与其相邻的上一个第一缓存空间当前被占用,与其相连的下一个第一缓存空间当前空闲。
为了减小数据传输模块中第一缓存空间的个数,数据传输模块可维护一个发包表。发包表用于记录数据传输模块中的各第一缓存空间当前是处于空闲状态还是占用状态。当基于发包表确定有空闲的第一缓存空间时,才会向数据传输模块传输数据帧。数据传输模块在接收到数据帧时,为数据帧分配对应的第一缓存空间,并将数据帧存储至为其分配的第一缓存空间。通过维护发包表的方式,不仅能够减少第一缓存空间的个数,而且也能够避免在空闲第一缓存空间不足而导致的丢数据帧的情况发生。
为了减少数据传输频率,数据传输模块仅有在满足传输条件时,才向无线通信设备传输其存储的数据帧,因此数据帧传输至数据传输模块之后,并没有立即传输至无线通信设备,因此需要为每一个传输至数据传输模块的数据帧分配对应的第一缓存空间,并将数据帧存储至为其分配的第一缓存空间。为了避免出现数据帧丢失的情况发生,则仅有在数据传输模块有空闲时,才向数据传输模块传输数据帧,且为数据帧分配的第一缓存空间为空闲状态,且与其相邻的上一个第一缓存空间当前被占用,与其相连的下一个第一缓存空间当前空闲。
102C、当满足传输条件时,将第一缓存空间中存储的数据帧传输至无线通信设备。
为了减少数据传输频率,数据传输模块仅有在满足传输条件时,才向无线通信设备传输其存储的数据帧。满足传输条件的判定方法包括如下两个:一是,当数据传输模块中所有第一缓存空间均被占用时,说明满足传输条件。二是,当数据传输模块中连续存在的第二数量的第一缓存空间均被占用时,说明满足传输条件。
在确定满足传输条件时,将第一缓存空间中存储的数据帧传输至无线通信设备。将第一缓存空间中存储的数据帧传输至无线通信设备的具体过程包括如下步骤102C1至102C3:
102C1、检测各目标数据帧被分配的第一缓存空间是否为连续存在的第一缓存空间;若否,执行步骤102C2;若是,执行步骤102C3。
目标数据帧是在满足传输条件之前传输至数据传输模块的数据帧,且目标数据帧为第一数量的数据帧中的数据帧。在将第一数量的数据帧中的数据帧传输至数据传输模块时,可能会存在其他数据帧的干扰,因此为了避免将产生干扰的数据帧同第一数量的数据帧中的数据帧一同传输至无线通信设备,则需要检测各目标数据帧被分配的第一缓存空间是否为连续存在的第一缓存空间。
在检测出各目标数据帧被分配的第一缓存空间不是连续存在的第一缓存空间,则说明在各目标数据帧的传输过程中,存在其他的数据帧的干扰,因此执行步骤102C2。
在检测出各目标数据帧被分配的第一缓存空间为连续存在的第一缓存空间,则说明在各目标数据帧的传输过程中,不存在其他的数据帧的干扰,因此执行步骤102C3。
102C2、调整各目标数据帧被分配的第一缓存空间,以使各目标数据帧存储在连续存在的第一缓存空间。
在检测出各目标数据帧被分配的第一缓存空间不是连续存在的第一缓存空间,则说明在各目标数据帧的传输过程中,存在其他的数据帧的干扰。为了排除干扰数据帧,则调整各目标数据帧被分配的第一缓存空间,以使各目标数据帧存储在连续存在的第一缓存空间。
102C3、按照各目标数据帧对应的第一缓存空间的传输顺序,将目标数据帧传输至无线通信设备。
将目标数据帧传输至无线通信设备,需要将目标数据帧添加相同的报文头。报文头基于主设备和无线通信设备之间的具体传输协议而定,本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为目标数据帧中添加相同报文头,并按照各目标数据帧对应的第一缓存空间的传输顺序,将添加了相同报文头的目标数据帧传输至无线通信设备。
下面以图2为例来说明上述将第一数量的数据帧传输至无线通信设备的具体过程:
图2中示出了第一数量的数据帧中已传输至数据传输模块中的四个数据帧T0,这个四个数据帧T0即为目标数据帧。每一个数据帧T0均被存储在对应的第一缓存空间中,图2中数据帧T0对应的格子即表示对应的第一缓存空间。图2中线段a表示检测四个数据帧T0被分配的第一缓存空间是否为连续存在的第一缓存空间的过程。经检测由于其他数据帧T1的存在,导致四个数据帧T0被分配的第一缓存空间不是连续存在的第一缓存空间。因此进入到线段b对应的流程“调整各目标数据帧被分配的第一缓存空间”,经过调整,四个数据帧T0存储在连续存在的第一缓存空间。进入到线段c对应的流程,“按照四个数据帧T0对应的第一缓存空间的传输顺序,将添加了相同报文头的四个数据帧T0传输至无线通信设备”。
图2中的A为数据传输模块维护的发包表。当四个数据帧T0传输至无线通信设备时,这四个数据帧T0对应的第一缓存空间即被释放。当基于发包表中记录有空闲的第一缓存空间时,才会向数据传输模块传输数据帧,在为数据帧分配对应的第一缓存空间,并将数据帧存储至为其分配的第一缓存空间。图2中的线段d即为向释放出的第一缓存空间存储新传输的数据帧的过程。进一步的,在上述步骤102将所述第一数量的数据帧向所述无线通信设备传输之后,该应用于主设备的数据传输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在无线通信设备反馈针对第一数据帧的重传通知的情况下,需要在第一数量的数据帧均传输至无线通信设备之后,对第一数据帧进行重传处理,其中,第一数据帧为第一数量的数据帧中需要重新传输至无线通信设备的数据帧。
无线通信设备向数据接收设备发送数据帧之后,若数据接收设备成功接收到数据帧之后,其会向无线通信设备反馈成功接收的回应。无线通信设备未受到成功接收回应的数据帧,即为未成功传输至数据接收设备的数据帧,这种数据帧定义为第一数据帧。由于无线通信设备是通过先进先出缓存区向数据接收设备传输数据帧,因此在数据帧传输至数据接收设备之后其在先进先出缓存区中不存在,因此需要无线通信设备向主设备反馈针对第一数据帧的重传通知,以使主设备根据重传将第一数据帧重新传输至无线通信设备,以供无线通信设备将第一数据帧重新传输至数据接收设备。
对第一数据帧进行重传处理的方法包括如下两种:
第一种,将所有第一数据帧的属性信息以及携带第一数据帧的总量的总量信息,传输至无线通信设备;将第一数据帧传输至无线通信设备,以供无线通信设备基于第一数量和总量信息对第一数据帧进行聚合处理。
由于第一数据帧是第一数量的数据帧中需要重新传输的数据帧,其第一数量帧的数量必然不会多于第一数量,因此将携带第一数据帧的总量的总量信息以及所有第一数据帧的属性信息,传输至无线通信设备。并在传输总量信息和第一数据帧的属性信息之后,紧跟着将第一数据帧传输至无线通信设备,以供无线通信设备基于总量信息和属性信息对第一数据帧进行聚合处理,并在聚合处理后传输至数据接收设备。
第二种,当还存在与第一数据帧同优先级的待传输数据帧时,将与第一数据帧同优先级的待传输数据帧和第一数据帧均作为待选取数据帧;从待选取数据帧中确定第一数量的数据帧。
为了能够充分利用无线通信数据与数据接收设备之间的通道,则当还存在与第一数据帧同优先级的待传输数据帧时,将与第一数据帧同优先级的待传输数据帧和第一数据帧均作为待选取数据帧,并从待选取数据帧中确定第一数量的数据帧。将携带第一数量的数量信息以及所确定的第一数量的数据帧对应的属性信息,传输至无线通信设备,以供无线通信设备基于数量信息和属性信息对数据帧进行聚合处理。
进一步的,由于主设备中用于存储数据帧的第二缓存空间数量有限,因此需要及时释放第二缓存空间,以存储新的待传输至无线通信设备的数据帧。因此在上述步骤102将第一数量的数据帧向无线通信设备传输之后,该应用于主设备的数据传输方法还包括释放第二缓存空间的方案。该释放第二缓存空间的方案包括如下两种:
第一种,每传输一个数据帧至无线通信设备之后均执行:统计已传输至无线通信设备的数据帧的总量;在总量达到第二阈值时,释放数据帧对应的第二缓存空间。
每传输一个数据帧至无线通信设备之后,统计已传输至无线通信设备的数据帧的总量。在总量达到第二阈值时,说明该数据帧已经大概率成功传输至数据接收设备,因此释放数据帧对应的第二缓存空间。在总量未达到第二阈值时,说明该数据帧还可能未成功传输至数据接收设备,为了能够在数据帧发生重传时,能够调取该数据帧,则不释放数据帧对应的第二缓存空间,以使该数据帧继续存储在其对应的第二缓存空间内。
第二阈值的大小可以基于业务需求确定,本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示例性的,第二阈值为64。
第二种,每传输一个数据帧至无线通信设备之后均执行:在数据帧传输至无线通信设备的时长达到目标时长时,释放数据帧对应的第二缓存空间。
每传输一个数据帧至无线通信设备之后,统计数据帧传输至无线通信设备的时长。在统计的时长达到目标时长时,说明该数据帧已经大概率成功传输至数据接收设备,因此释放数据帧对应的第二缓存空间。在统计的时长未达到目标时长时,说明该数据帧还可能未成功传输至数据接收设备,因此为了能够在数据帧发生重传时,能够调取该数据帧,则不释放数据帧对应的第二缓存空间,以使该数据帧继续存储在其对应的第二缓存空间内。
目标时长的大小可以基于业务需求确定,本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示例性的,目标时长为1秒。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在需要进行数据帧传输时,主设备首先将第一数量的数据帧对应的属性信息以及携带第一数量的数量信息,向无线通信设备传输。然后将第一数量的数据帧向无线通信设备传输,以供无线通信设备基于属性信息和数量信息携带的第一数量对数据帧进行聚合处理。可见,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中聚合一个A-MPDU所需的数据帧的第一数量由主设备来决定,且第一数量的设定仅与经无线通信设备和数据接收设备协商而定的第一阈值有关,而与无线通信设备中存储空间的大小无关。另外,在将携带第一数量的数量信息以及所有数据帧对应的属性信息,传输至无线通信设备之后,无线通信设备已经拿到了聚合A-MPDU所需的必要信息,因此主设备在将数量信息以及所有数据帧对应的属性信息传输至无线通信设备之后,紧跟着将第一数量的数据帧传输至无线通信设备,以使无线通信设备基于数量信息和属性信息对数据帧进行聚合处理。可见,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不仅能够基于数据传输需求灵活设定第一数量,且也能够降低数据传输对无线通信设备的存储空间大小的依赖。
如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该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无线通信设备的无线网络通信技术芯片,该数据传输方法主要包括如下步骤:
201、基于第一数量的数据帧对应的属性信息以及携带第一数量的数量信息,对主设备传输的数据帧进行聚合处理,并将聚合处理后的数据帧存储至先进先出缓存区;其中,属性信息和数量信息由主设备提供,且第一数量不大于第一阈值,第一阈值经无线通信设备和数据接收设备协商而定。
为了能够让无线网络通信技术芯片知晓聚合一个A-MPDU所需的数据帧的数量,以及聚合A-MPDU需要哪些数据帧,因此无线通信设备接收主设备传输的携带第一数量的数量信息以及第一数量的数据帧对应的属性信息。
第一数量为数据帧的聚合数目,其限定聚合一个A-MPDU所需的数据帧的总数量。第一数量可由主设备根据自身的数据传输需求灵活确定,其仅受限于第一阈值,而与无线通信设备中的存储空间的大小无关。第一数量不大于第一阈值,第一阈值是经无线通信设备和数据接收设备协商而定的数值,其是设定第一数量的上限值。无线通信设备和数据接收设备协商第一阈值的过程请详见上述步骤101中的具体详解。
属性信息用于告知无线网络通信技术芯片聚合一个A-MPDU需要哪些数据帧。属性信息包括有第一数量的数据帧中的每一个数据帧的名称、数据长度、所属优先级即ac信息。
无线通信设备在获取到数量信息以及第一数量的数据帧对应的属性信息之后,说明无线网络通信技术芯片已经拿到了聚合A-MPDU所需的必要信息,因此在主设备传输数据帧传输至无线通信设备时,无线网络通信技术芯片基于属性信息和数量信息携带的第一数量对主设备传输的数据帧进行聚合处理。
基于第一数量的数据帧对应的属性信息以及携带第一数量的数量信息,对主设备传输的数据帧进行聚合处理的具体过程包括:每接收到一个数据帧:基于对应的属性信息中的数据长度检测数据帧是否接收完成;若完成,为数据帧添加物理层报文头,得到聚合处理后的数据帧,其中,物理层报文头用于聚合第一数量的数据帧。
每接收到一个数据帧时,根据所接收的属性信息中的数据帧名称判断其是否为第一数量的数据帧中的数据帧。若判断出是,则说明需要对该数据帧进行聚合处理。继续基于对应的属性信息携带的数据长度检测该数据帧是否接收完成。在基于对应的属性信息携带的数据长度确定数据帧接收完成时,为数据帧添加物理层报文头,得到聚合处理后的数据帧。物理层报文头用于聚合第一数量的数据帧,其能够标识数据帧聚合在哪个A-MPDU中。
第一数量限定聚合一个A-MPDU所需的数据帧的总数量,为了保证A-MPDU中的数量为第一数量,则在为数据帧添加物理层报文头,得到聚合处理后的数据帧之后,判断当前已接收到的数据帧的总量是否达到第一数量;若达到,确定针对第一数量的数据帧的聚合处理结束。若未达到,说明针对第一数量的数据帧的聚合处理还未结束,还有数据帧未聚合,因此继续接收主设备传输的数据帧。
由于无线通信设备是以一定传输速率向数据接收设备传输聚合后的数据帧的,聚合处理后的数据帧可能不能及时传输出去,因此在得到聚合处理后的数据帧之后,需要将聚合处理后的数据帧存储至先进先出缓存区。
先进先出缓存区设置的目的是为了在能够存储未及时传输至数据接收设备的数据帧的同时,尽可能的减少无线通信设备中存储数据帧所需的缓存空间。先进先出缓存区的存储空间的大小,仅满足能够存储未及时发送至数据接收设备的数据帧即可。
将聚合处理后的数据帧存储至先进先出缓存区的具体过程包括:在先进先出缓存区中为聚合处理后的数据帧分配对应的缓存空间,并将聚合处理后的数据帧缓存至为其分配的缓存空间;其中,为数据帧分配的缓存空间为空闲的缓存空间,且与其相邻的上一个缓存空间当前被占用。
将聚合处理后的数据帧存储至先进先出缓存区时,首先在先进先出缓存区中为聚合处理后的数据帧分配对应的缓存空间。在先进先出缓存区中为聚合处理后的数据帧分配对应的缓存空间的具体过程为:选取先进先出缓存区,其中,所选取的先进先出缓存区的优先级与属性信息携带的优先级相同。在所选取的先进先出缓存区中为聚合处理后的数据帧分配对应的缓存空间。不同优先级对应的先进先出缓存区不同,因此需要选取优先级与属性信息携带的优先级相同的先进先出缓存区。
为了保证先进先出缓存区内的数据帧能够先进先出,因此为聚合处理后的数据帧所分配的缓存空间为数据帧分配的缓存空间为空闲的缓存空间,且与其相邻的上一个缓存空间当前被占用。
202、将先进先出缓存区的数据帧向数据接收设备传输。
将先进先出缓存区的数据帧向数据接收设备传输的具体过程为:依据数据帧的接收顺序,从先进先出缓存区获取数据输出至数据接收设备。
无线通信设备在对第一数量的数据帧进行时,无线网络通信技术芯片无需等待第一数量的数据帧均存储在其存储空间内,才进行聚合处理,而是随着数据帧的传入,根据主设备发送的数量信息携带的第一数量和属性信息,对所接收到的数据帧进行聚合处理,并能够将聚合处理后的数据帧存储至先进先出缓存区,及时从先进先出缓存区获取数据输出至数据接收设备。
进一步的,在上述步骤202将先进先出缓存区的数据帧向数据接收设备传输之后,该应用于无线通信设备的无线网络通信技术芯片的数据传输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在接收到数据接收设备反馈的针对第一数据帧的重传通知的情况下,将重传通知传输至主设备,其中,第一数据帧为第一数量的数据帧中需要重新传输至无线通信设备的数据帧。
无线通信设备向数据接收设备发送数据帧之后,若数据接收设备成功接收到数据帧之后,其会向无线通信设备反馈成功接收的回应。无线通信设备未收到成功接收回应的数据帧,即为未成功传输至数据接收设备的数据帧,这种数据帧定义为第一数据帧。由于无线通信设备是通过先进先出缓存区向数据接收设备传输数据帧,因此在数据帧传输至数据接收设备之后其在先进先出缓存区中不存在,因此需要无线通信设备向主设备反馈针对第一数据帧的重传通知,以使主设备根据重传将第一数据帧重新传输至无线通信设备,以供无线通信设备将第一数据帧重新传输至数据接收设备。
重传通知中携带有第一数据帧的名称,以供主设备确定出需要重传的第一数据帧。
进一步的,在上述步骤202将先进先出缓存区的数据帧向数据接收设备传输之后,该应用于无线通信设备的无线网络通信技术芯片的数据传输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在接收到数据接收设备反馈的传输完成通知时,向主设备传输第一数量的数据帧均成功传输至数据接收设备的通知。
在接收到数据接收设备反馈的传输完成通知时,说明向主设备传输第一数量的数据帧均成功传输至数据接收设备,为了使得主设备了解这一情况,因此向主设备传输第一数量的数据帧均成功传输至数据接收设备的通知。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在需要进行数据帧传输时,首先无线接收主设备传输的携带第一数量的数量信息以及第一数量的数据帧对应的属性信息。然后基于第一数量和属性信息,对主设备传输的数据帧进行聚合处理,并将聚合处理后的数据帧存储至先进先出缓存区。最后将先进先出缓存区的数据帧向数据接收设备传输。可见,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中聚合一个A-MPDU所需的数据帧的第一数量由主设备来决定,无线通信设备中的无线网络通信技术芯片依据主设备确定的第一数量进行聚合处理即可。另外,由于无线通信设备是以一定传输速率向数据接收设备传输聚合后的数据帧的,因此聚合处理后的数据帧可能不能及时传输出去,因此在得到聚合处理后的数据帧之后,将聚合处理后的数据帧存储至先进先出缓存区。先进先出缓存区的存在使得无线通信设备中的无线网络通信技术芯片无需等待第一数量的数据帧均存储在其存储空间内,才进行聚合处理,而是随着数据帧的传入,根据主设备发送的第一数量和属性信息,对所接收到的数据帧进行聚合处理,并能够将聚合处理后的数据帧存储至先进先出缓存区,及时从先进先出缓存区获取数据输出至数据接收设备。因此先进先出缓存区的设置能够减少无线通信设备中存储空间的大小,从而能够降低无线通信设备的成本,提高无线通信设备的市场竞争力。
进一步的,依据上述应用于主设备的数据传输方法实施例,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主设备,如图4所示,主设备包括:
第一传输单元31,用于将第一数量的数据帧对应的属性信息以及携带所述第一数量的数量信息,向所述无线通信设备传输,其中,所述第一数量不大于第一阈值,所述第一阈值经无线通信设备和数据接收设备协商而定;
第二传输单元32,用于将所述第一数量的数据帧向所述无线通信设备传输,以供所述无线通信设备基于所述属性信息和所述数量信息携带的第一数量对数据帧进行聚合处理。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主设备,在需要进行数据帧传输时,主设备首先将第一数量的数据帧对应的属性信息以及携带第一数量的数量信息,向无线通信设备传输。然后将第一数量的数据帧向无线通信设备传输,以供无线通信设备基于属性信息和数量信息携带的第一数量对数据帧进行聚合处理。可见,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中聚合一个A-MPDU所需的数据帧的第一数量由主设备来决定,且第一数量的设定仅与经无线通信设备和数据接收设备协商而定的第一阈值有关,而与无线通信设备中存储空间的大小无关。另外,在将携带第一数量的数量信息以及所有数据帧对应的属性信息,传输至无线通信设备之后,无线通信设备已经拿到了聚合A-MPDU所需的必要信息,因此主设备在将数量信息以及所有数据帧对应的属性信息传输至无线通信设备之后,紧跟着将第一数量的数据帧传输至无线通信设备,以使无线通信设备基于数量信息和属性信息对数据帧进行聚合处理。可见,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不仅能够基于数据传输需求灵活设定第一数量,且也能够降低数据传输对无线通信设备的存储空间大小的依赖。
可选的,如图5所示,第二传输单元32包括:
第一传输模块321,用于基于第一数量的数据帧对应的传输顺序,向主设备的数据传输模块依次传输数据帧,其中,数据传输模块中包括有多个用于缓存数据帧的第一缓存空间;
第一存储模块322,用于对于每一个传输至数据传输模块的数据帧:为数据帧分配对应的第一缓存空间,并将数据帧存储至为其分配的第一缓存空间;其中,为数据帧分配的第一缓存空间为空闲的第一缓存空间,且与其相邻的上一个第一缓存空间当前被占用,与其相连的下一个第一缓存空间当前空闲;
第二传输模块323,用于当满足传输条件时,将第一缓存空间中存储的数据帧传输至无线通信设备。
可选的,如图5所示,第二传输模块323,具体用于检测各目标数据帧被分配的第一缓存空间是否为连续存在的第一缓存空间,其中,目标数据帧是在满足传输条件之前传输至数据传输模块的数据帧,且目标数据帧为第一数量的数据帧中的数据帧;若否,调整各目标数据帧被分配的第一缓存空间,以使各目标数据帧存储在连续存在的第一缓存空间;按照各目标数据帧对应的第一缓存空间的传输顺序,将添加了相同报文头的目标数据帧传输至无线通信设备。
可选的,如图5所示,第二传输单元32包括:
第二存储模块324,用于在基于所述第一数量的数据帧对应的传输顺序,向所述主设备的数据传输模块依次传输所述数据帧之前,将第一数量的数据帧缓存至主设备中的第二缓存空间,其中,第二缓存空间用于缓存数据帧;基于第一数量的数据帧对应的传输顺序,依次从各数据帧对应的第二缓存空间读取数据帧,并传输至数据传输模块。
可选的,如图5所示,主设备还包括:
第一释放单元33,用于在第二传输单元33每传输一个数据帧至无线通信设备之后均执行:统计已传输至所述无线通信设备的数据帧的总量;在总量达到第二阈值时,释放数据帧对应的第二缓存空间。
可选的,如图5所示,主设备还包括:
第二释放单元34,用于在第二传输单元33每传输一个数据帧至无线通信设备之后均执行:在数据帧传输至无线通信设备的时长达到目标时长时,释放数据帧对应的第二缓存空间。
可选的,如图5所示,第二传输单元32,具体用于基于第一数量的数据帧对应的优先级,向无线通信设备传输属性信息和数量信息。
可选的,如图5所示,主设备还包括:
重传单元35,用于在无线通信设备反馈针对第一数据帧的重传通知的情况下,需要在第一数量的数据帧均传输至无线通信设备之后,对第一数据帧进行重传处理,其中,第一数据帧为第一数量的数据帧中需要重新传输至无线通信设备的数据帧。
可选的,如图5所示,重传单元35,具体用于将所有第一数据帧的属性信息以及携带第一数据帧的总量的总量信息,传输至无线通信设备;将第一数据帧传输至无线通信设备,以供无线通信设备基于第一数量和总量信息对第一数据帧进行聚合处理。
可选的,如图5所示,重传单元35,具体用于当还存在与第一数据帧同优先级的待传输数据帧时,将与第一数据帧同优先级的待传输数据帧和第一数据帧均作为待选取数据帧;从待选取数据帧中选取第一数量的数据帧。
可选的,如图5所示,主设备还包括:
确定单元36,用于在选取单元31选取第一数量的数据帧之前,确定具有同一优先级的待传输数据帧的总量;基于总量和第一阈值,设定第一数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主设备中,各个功能模块运行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详解可以参见上述应用于主设备的数据传输方法实施例的对应方法详解,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的,依据上述应用于无线通信设备的数据传输方法实施例,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无线网络通信技术芯片,如图6所示,无线网络通信技术芯片包括:
聚合单元41,用于基于第一数量的数据帧对应的属性信息以及携带所述第一数量的数量信息,对主设备传输的数据帧进行聚合处理,并将聚合处理后的数据帧存储至先进先出缓存区;其中,所述属性信息和所述数量信息由所述主设备提供,且所述第一数量不大于第一阈值,所述第一阈值经所述无线通信设备和数据接收设备协商而定;
第三传输单元42,用于将所述先进先出缓存区的数据帧向所述数据接收设备传输。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无线网络通信技术芯片,在需要进行数据帧传输时,首先无线接收主设备传输的携带第一数量的数量信息以及第一数量的数据帧对应的属性信息。然后基于第一数量和属性信息,对主设备传输的数据帧进行聚合处理,并将聚合处理后的数据帧存储至先进先出缓存区。最后将先进先出缓存区的数据帧向数据接收设备传输。可见,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中聚合一个A-MPDU所需的数据帧的第一数量由主设备来决定,无线通信设备中的无线网络通信技术芯片依据主设备确定的第一数量进行聚合处理即可。另外,由于无线通信设备是以一定传输速率向数据接收设备传输聚合后的数据帧的,因此聚合处理后的数据帧可能不能及时传输出去,因此在得到聚合处理后的数据帧之后,将聚合处理后的数据帧存储至先进先出缓存区。先进先出缓存区的存在使得无线通信设备中的无线网络通信技术芯片无需等待第一数量的数据帧均存储在其存储空间内,才进行聚合处理,而是随着数据帧的传入,根据主设备发送的第一数量和属性信息,对所接收到的数据帧进行聚合处理,并能够将聚合处理后的数据帧存储至先进先出缓存区,及时从先进先出缓存区获取数据输出至数据接收设备。因此先进先出缓存区的设置能够减少无线通信设备中存储空间的大小,从而能够降低无线通信设备的成本,提高无线通信设备的市场竞争力。
可选的,如图7所示,聚合单元41包括:
聚合模块411,用于每接收到一个所述数据帧:基于对应的属性信息中的数据长度检测所述数据帧是否接收完成;若完成,为所述数据帧添加物理层报文头,得到聚合处理后的数据帧,其中,所述物理层报文头用于聚合所述第一数量的数据帧。
可选的,如图7所示,聚合模块411,还用于判断当前已接收到的数据帧的总量是否达到所述第一数量;若达到,确定针对所述第一数量的数据帧的聚合处理结束。
可选的,如图7所示,聚合单元41包括:
第三存储模块412,用于在先进先出缓存区中为聚合处理后的数据帧分配对应的缓存空间,并将聚合处理后的数据帧缓存至为其分配的缓存空间;其中,为数据帧分配的缓存空间为空闲的缓存空间,且与其相邻的上一个缓存空间当前被占用。
可选的,如图7所示,第三存储模块412,具体用于选取先进先出缓存区,其中,所选取的先进先出缓存区的优先级与属性信息携带的优先级相同;在所选取的先进先出缓存区中,为聚合处理后的数据帧分配对应的缓存空间。
可选的,如图7所示,无线网络通信技术芯片还包括:
第四传输单元43,用于在接收到数据接收设备反馈的针对第一数据帧的重传通知的情况下,将重传通知传输至主设备,其中,第一数据帧为第一数量的数据帧中需要重新传输至无线通信设备的数据帧。
可选的,如图7所示,无线通信设备还包括:
第五传输单元44,用于在接收到数据接收设备反馈的传输完成通知时,向主设备传输第一数量的数据帧均成功传输至数据接收设备的通知。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无线网络通信技术芯片中,各个功能模块运行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详解可以参见上述应用于无线通信设备的数据传输方法实施例的对应方法详解,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的,依据上述实施例,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系统,如图8所示,该数据传输系统包括:上述的主设备51和应用上述的无线网络通信技术芯片521的无线通信设备52。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系统的有益效果请详见上述主设备和无线通信设备实施例对应的有益效果。
进一步的,依据上述实施例,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其中,在程序运行时控制存储介质所在设备执行上述应用于主设备的数据传输方法,和/或,执行上述应用于无线网络通信技术芯片的数据传输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有益效果请详见应用于主设备的数据传输方法,和/或,执行上述应用于无线通信设备的数据传输方法实施例对应的有益效果。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方法及装置中的相关特征可以相互参考。另外,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分各实施例,而并不代表各实施例的优劣。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此提供的算法和显示不与任何特定计算机、虚拟系统或者其它设备固有相关。各种通用系统也可以与基于在此的示教一起使用。根据上面的描述,构造这类系统所要求的结构是显而易见的。此外,本申请也不针对任何特定编程语言。应当明白,可以利用各种编程语言实现在此描述的本申请的内容,并且上面对特定语言所做的描述是为了披露本申请的最佳实施方式。
在此处所提供的说明书中,说明了大量具体细节。然而,能够理解,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在一些实例中,并未详细示出公知的方法、结构和技术,以便不模糊对本说明书的理解。
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尽管在此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其它实施例中所包括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其它特征,但是不同实施例的特征的组合意味着处于本申请的范围之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实施例。例如,在下面的权利要求书中,所要求保护的实施例的任意之一都可以以任意的组合方式来使用。
本申请的各个部件实施例可以以硬件实现,或者以在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上运行的软件模块实现,或者以它们的组合实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实践中使用微处理器或者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来实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深度神经网络模型的运行方法、装置及框架中的一些或者全部部件的一些或者全部功能。本申请还可以实现为用于执行这里所描述的方法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的设备或者装置程序(例如,计算机程序和计算机程序产品)。这样的实现本申请的程序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或者可以具有一个或者多个信号的形式。这样的信号可以从因特网网站上下载得到,或者在载体信号上提供,或者以任何其他形式提供。
应该注意的是上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说明而不是对本申请进行限制,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的情况下可设计出替换实施例。在权利要求中,不应将位于括号之间的任何参考符号构造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单词“包含”不排除存在未列在权利要求中的元件或步骤。位于元件之前的单词“一”或“一个”不排除存在多个这样的元件。本申请可以借助于包括有若干不同元件的硬件以及借助于适当编程的计算机来实现。在列举了若干装置的单元权利要求中,这些装置中的若干个可以是通过同一个硬件项来具体体现。单词第一、第二、以及第三等的使用不表示任何顺序。可将这些单词解释为名称。

Claims (22)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主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将第一数量的数据帧对应的属性信息以及携带所述第一数量的数量信息,向所述无线通信设备传输,其中,所述第一数量不大于第一阈值,所述第一阈值经无线通信设备和数据接收设备协商而定;
将所述第一数量的数据帧向所述无线通信设备传输,以供所述无线通信设备基于所述属性信息和所述数量信息携带的第一数量对数据帧进行聚合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第一数量的数据帧向所述无线通信设备传输,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数量的数据帧对应的传输顺序,向所述主设备的数据传输模块依次传输所述数据帧,其中,所述数据传输模块中包括有多个用于缓存数据帧的第一缓存空间;
对于每一个传输至所述数据传输模块的数据帧:为所述数据帧分配对应的第一缓存空间,并将所述数据帧存储至为其分配的第一缓存空间;其中,为所述数据帧分配的第一缓存空间为空闲的第一缓存空间,且与其相邻的上一个第一缓存空间当前被占用,与其相连的下一个第一缓存空间当前空闲;
当满足传输条件时,将所述第一缓存空间中存储的数据帧传输至所述无线通信设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第一缓存空间中缓存的数据帧传输至所述无线通信设备,包括:
检测各目标数据帧被分配的第一缓存空间是否为连续存在的第一缓存空间,其中,所述目标数据帧是在满足传输条件之前传输至所述数据传输模块的数据帧,且所述目标数据帧为所述第一数量的数据帧中的数据帧;
若否,调整各所述目标数据帧被分配的第一缓存空间,以使各所述目标数据帧存储在连续存在的第一缓存空间;
按照各所述目标数据帧对应的第一缓存空间的传输顺序,将目标数据帧传输至所述无线通信设备。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基于所述第一数量的数据帧对应的传输顺序,向所述主设备的数据传输模块依次传输所述数据帧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第一数量的数据帧缓存至所述主设备中的第二缓存空间,其中,所述第二缓存空间用于缓存数据帧;
基于所述第一数量的数据帧对应的传输顺序,向所述主设备的数据传输模块依次传输所述数据帧,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数量的数据帧对应的传输顺序,依次从各数据帧对应的第二缓存空间读取数据帧,并传输至所述数据传输模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第一数量的数据帧向所述无线通信设备传输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每传输一个数据帧至所述无线通信设备之后均执行:统计已传输至所述无线通信设备的数据帧的总量;在所述总量达到第二阈值时,释放所述数据帧对应的第二缓存空间。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第一数量的数据帧向所述无线通信设备传输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每传输一个数据帧至所述无线通信设备之后均执行:在所述数据帧传输至所述无线通信设备的时长达到目标时长时,释放所述数据帧对应的第二缓存空间。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第一数量的数据帧对应的属性信息以及携带所述第一数量的数量信息,向所述无线通信设备传输,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数量的数据帧对应的优先级,向所述无线通信设备传输所述属性信息和所述数量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第一数量的数据帧向所述无线通信设备传输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无线通信设备反馈针对第一数据帧的重传通知的情况下,需要在所述第一数量的数据帧均传输至所述无线通信设备之后,对所述第一数据帧进行重传处理,其中,所述第一数据帧为所述第一数量的数据帧中需要重新传输至所述无线通信设备的数据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第一数据帧进行重传处理,包括:
将所有第一数据帧的属性信息以及携带所述第一数据帧的总量的总量信息,传输至所述无线通信设备;
将所述第一数据帧传输至所述无线通信设备,以供所述无线通信设备基于所述第一数量和所述总量信息对所述第一数据帧进行聚合处理。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第一数据帧进行重传处理,包括:
当还存在与所述第一数据帧同优先级的待传输数据帧时,将与所述第一数据帧同优先级的待传输数据帧和所述第一数据帧均作为待选取数据帧;
从所述待选取数据帧中确定第一数量的数据帧。
11.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第一数量的数据帧对应的属性信息以及携带所述第一数量的数量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具有同一优先级的待传输数据帧的总量;
基于所述总量和所述第一阈值,设定所述第一数量。
12.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无线通信设备的无线网络通信技术芯片,所述方法包括:
基于第一数量的数据帧对应的属性信息以及携带所述第一数量的数量信息,对主设备传输的数据帧进行聚合处理,并将聚合处理后的数据帧存储至先进先出缓存区;其中,所述属性信息和所述数量信息由所述主设备提供,且所述第一数量不大于第一阈值,所述第一阈值经所述无线通信设备和数据接收设备协商而定;
将所述先进先出缓存区的数据帧向所述数据接收设备传输。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第一数量的数据帧对应的属性信息以及携带所述第一数量的数量信息,对主设备传输的数据帧进行聚合处理,包括:
每接收到一个所述数据帧:基于对应的属性信息中的数据长度检测所述数据帧是否接收完成;若完成,为所述数据帧添加物理层报文头,得到聚合处理后的数据帧,其中,所述物理层报文头用于聚合所述第一数量的数据帧。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为所述数据帧添加物理层报文头,得到聚合处理后的数据帧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当前已接收到的数据帧的总量是否达到所述第一数量;
若达到,确定针对所述第一数量的数据帧的聚合处理结束。
15.根据权利要求12-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聚合处理后的数据帧存储至先进先出缓存区,包括:
在所述先进先出缓存区中为所述聚合处理后的数据帧分配对应的缓存空间,并将所述聚合处理后的数据帧缓存至为其分配的缓存空间;其中,为所述数据帧分配的缓存空间为空闲的缓存空间,且与其相邻的上一个缓存空间当前被占用。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先进先出缓存区中为所述聚合处理后的数据帧分配对应的缓存空间,包括:
选取先进先出缓存区,其中,所选取的先进先出缓存区的优先级与所述属性信息携带的优先级相同;
在所选取的先进先出缓存区中,为所述聚合处理后的数据帧分配对应的缓存空间。
17.根据权利要求12-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先进先出缓存区的数据帧向所述数据接收设备传输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接收到所述数据接收设备反馈的针对第一数据帧的重传通知的情况下,将所述重传通知传输至所述主设备,其中,所述第一数据帧为所述第一数量的数据帧中需要重新传输至所述无线通信设备的数据帧。
18.根据权利要求12-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先进先出缓存区的数据帧向所述数据接收设备传输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接收到所述数据接收设备反馈的传输完成通知时,向所述主设备传输所述第一数量的数据帧均成功传输至所述数据接收设备的通知。
19.一种主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设备包括:
第一传输单元,用于将第一数量的数据帧对应的属性信息以及携带所述第一数量的数量信息,向所述无线通信设备传输,其中,所述第一数量不大于第一阈值,所述第一阈值经无线通信设备和数据接收设备协商而定;
第二传输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数量的数据帧向所述无线通信设备传输,以供所述无线通信设备基于所述属性信息和所述数量信息携带的第一数量对数据帧进行聚合处理。
20.一种无线网络通信技术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网络通信技术芯片包括:
聚合单元,用于基于第一数量的数据帧对应的属性信息以及携带所述第一数量的数量信息,对主设备传输的数据帧进行聚合处理,并将聚合处理后的数据帧存储至先进先出缓存区;其中,所述属性信息和所述数量信息由所述主设备提供,且所述第一数量不大于第一阈值,所述第一阈值经所述无线通信设备和数据接收设备协商而定;
第三传输单元,用于将所述先进先出缓存区的数据帧向所述数据接收设备传输。
21.一种数据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传输系统包括:权利要求19所述的主设备和应用权利要求20所述的无线网络通信技术芯片的无线通信设备。
2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其中,在所述程序运行时控制所述存储介质所在设备执行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和/或,执行权利要求12至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
CN202211041364.5A 2022-08-29 2022-08-29 数据传输方法、主设备、无线网络通信技术芯片 Pending CN11542668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41364.5A CN115426682A (zh) 2022-08-29 2022-08-29 数据传输方法、主设备、无线网络通信技术芯片
US18/146,959 US20230133896A1 (en) 2022-08-29 2022-12-27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Primary Apparatus, Wireless Network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hip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41364.5A CN115426682A (zh) 2022-08-29 2022-08-29 数据传输方法、主设备、无线网络通信技术芯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26682A true CN115426682A (zh) 2022-12-02

Family

ID=842005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041364.5A Pending CN115426682A (zh) 2022-08-29 2022-08-29 数据传输方法、主设备、无线网络通信技术芯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133896A1 (zh)
CN (1) CN115426682A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30133896A1 (en) 2023-05-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986653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sending and receiving data
JP6396302B2 (ja) 時分割多重アクセス・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デバイス登録およびサウンディング
US10313083B2 (en) Method for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process, network device and terminal device
US7197313B1 (en) Method for allocating wireless resourc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06106634A1 (ja) 無線lanシステム、その基地局および端末局
US20210144589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eht multi-band a-msdu operation
CN107959555B (zh) 一种基于lwaap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JP6765446B2 (ja) サービスデータ伝送方法、端末およびネットワーク側機器
KR20130094681A (ko) 하이-스루풋 무선 시스템들에서의 동적 버퍼 관리
JP4163698B2 (ja) 無線通信装置、帯域割当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20220150951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N111669835A (zh) 通信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JP3770399B2 (ja) 通信管理方法、通信管理プログラム、通信管理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通信システム、通信装置、および中央管理装置
CN110958086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介质
CN115426682A (zh) 数据传输方法、主设备、无线网络通信技术芯片
CN110858794A (zh) 多频段传输方法及装置
WO2020250778A1 (ja) 通信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CN107612871B (zh) 一种数据传输处理方法、用户终端、网络设备和系统
CN110730141B (zh) 一种聚合调度方法、发送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4422981B (zh) 反馈侧行链路传输情况的方法和装置
CN112242877A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WO2019015049A1 (zh) 无线传感网络的异常处理方法及设备
CN117749331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JP2003188888A (ja) 通信システム、送信装置および方法、受信装置および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WO2021056287A1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