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425063A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425063A
CN115425063A CN202211255739.8A CN202211255739A CN115425063A CN 115425063 A CN115425063 A CN 115425063A CN 202211255739 A CN202211255739 A CN 202211255739A CN 115425063 A CN115425063 A CN 11542506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et signal
line
signal line
display panel
su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25573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闪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255739.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425063A/zh
Publication of CN1154250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2506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2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 G09G3/3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 G09G3/3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semiconductive,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 G09G3/3208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semiconductive,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organic, e.g. using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OLED]
    • G09G3/3225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semiconductive,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organic, e.g. using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OLED] using an active matrix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属于显示技术领域,显示面板包括多个子像素,子像素包括电连接的像素电路和发光元件;像素电路至少包括驱动晶体管、第一复位模块和第二复位模块;第一复位模块的第一端与驱动晶体管的栅极连接,第一复位模块的第二端与第一复位信号线连接;第二复位模块的第一端与发光元件连接,第二复位模块的第二端与第二复位信号线连接;同一个子像素对应的第一复位信号线和第二复位信号线异层设置。显示装置包括上述显示面板。本发明可以在不影响像素电路驱动效果和显示品质的前提下,提升产品的显示分辨率。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显示器与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相比,OLED显示器不需要背光源,具有低能耗、生产成本低、自发光、宽视角及响应速度快等优点,其制造成本却低于同等分辨率的液晶显示器。因此,OLED显示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已经成为当今显示器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
在OLED显示器中,OLED等发光器件需要利用像素电路进行驱动,像素电路,像素电路的驱动信号需要由显示面板中的信号走线提供。目前显示屏朝着更轻薄、更高像素密度(Pixels Per Inch,PPI)的趋势发展,高PPI使得显示的图案更加精细。
现有技术中为了实现OLED显示器的高PPI,一般通过提高OLED蒸镀的对位精度来实现,但是随着蒸镀技术的逐渐改善和提高,已无法在不影响像素电路驱动效果的前提下进一步实现产品更高分辨率的需求。
因此,提供一种可以在不影响像素电路驱动效果和显示品质的前提下,提升产品的显示分辨率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显示器无法在不影响像素电路驱动效果和显示品质的前提下,实现产品更高分辨率需求的问题。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多个子像素,子像素包括电连接的像素电路和发光元件;像素电路至少包括驱动晶体管、第一复位模块和第二复位模块;第一复位模块的第一端与驱动晶体管的栅极连接,第一复位模块的第二端与第一复位信号线连接;第二复位模块的第一端与发光元件连接,第二复位模块的第二端与第二复位信号线连接;同一个子像素对应的第一复位信号线和第二复位信号线异层设置。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上述显示面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子像素包括与发光元件电连接的像素电路,像素电路用于驱动发光元件发光,像素电路至少包括驱动晶体管、第一复位模块和第二复位模块,其中第一复位模块用于将第一复位信号线提供的第一复位信号传输至驱动晶体管的栅极,为驱动晶体管的栅极复位,便于驱动晶体管在后续阈值补偿时导通。第二复位模块用于将第二复位信号线提供的第二复位信号传输至发光元件的阳极,使得发光元件的阳极初始化,从而可以改善上一帧数据信号的残留,改善残影现象,提升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本发明设置同一个子像素对应的第一复位信号线和第二复位信号线相互独立以提供不同的复位信号值,可以改善残影问题,提高低灰阶下显示面板的视觉效果,进而有利于保证显示品质。并且本发明还设置同一个子像素对应的第一复位信号线和第二复位信号线异层设置,进而可以在保证同一个子像素对应的第一复位信号线和第二复位信号线具有足够的线宽以减小走线阻抗,提高信号传输性能的同时,还无需考虑第一复位信号线和第二复位信号线之间的间距,由于两者异层设置,因此即使两者有交叠也不会造成信号线之间的短路问题,进而可以使得同一个子像素对应的第一复位信号线和第二复位信号线在其排列方向上尽可能靠近甚至交叠,从而可以保证像素电路的正常驱动效果的同时,还可以尽可能减少一个子像素在第二方向上占据的长度,有利于实现显示面板的高PPI效果。本发明将同一个子像素对应的第一复位信号线和第二复位信号线异层设置,节省了面板的布线空间,减小了单个子像素的尺寸,为提高显示面板中子像素的整体数量提供了更高的可能性,进而可以提升显示面板的PPI的同时,对像素电路的布局、对电信号的传导均无不利影响。
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不必特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技术效果。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子像素的像素电路与发光元件的电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同一个子像素对应的第一复位信号线和第二复位信号线的版图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子像素的像素电路与发光元件的另一种电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子像素的部分区域的版图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4中子像素的部分区域的另一种版图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子像素的部分区域的版图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7中子像素的部分区域的另一种版图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8中部分信号线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7中子像素的部分区域的另一种版图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2中部分信号线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7中子像素的部分区域的另一种版图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图14中部分信号线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图7中子像素的部分区域的另一种版图结构示意图;
图17是图16中部分信号线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请结合参考图1-图3,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子像素的像素电路与发光元件的电连接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同一个子像素对应的第一复位信号线和第二复位信号线的版图结构示意图(可以理解的是,为了清楚示意本实施例的结构,图1和图3中进行了透明度填充),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000,包括:多个子像素P,子像素P包括电连接的像素电路10和发光元件20;
像素电路10至少包括驱动晶体管DT、第一复位模块101和第二复位模块102;
第一复位模块101的第一端与驱动晶体管DT的栅极连接,第一复位模块101的第二端与第一复位信号线REF1连接;
第二复位模块102的第一端与发光元件20连接,第二复位模块102的第二端与第二复位信号线REF2连接;
同一个子像素P对应的第一复位信号线REF1和第二复位信号线REF2异层设置。
具体而言,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000可以为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子像素P中包括的发光元件20可以为有机发光二极管,在一些其他可选实施例中,子像素P中包括的发光元件20也可以为微发光二极管(Micro LED)或者次毫米发光二极管(Mini LED),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本实施例的子像素P包括与发光元件20电连接的像素电路10,像素电路10用于驱动发光元件20发光,像素电路10通常包括多个TFT(Thin Film Transistor,薄膜晶体管)和电容组成,分别用于实现像素电路的补偿或数据存储等功能。本实施例中的像素电路10至少包括驱动晶体管DT、第一复位模块101和第二复位模块102,其中第一复位模块101的第一端与驱动晶体管DT的栅极连接,第一复位模块101的第二端与第一复位信号线REF1连接,第一复位模块101用于在第一复位模块101导通时,将第一复位信号线REF1提供的第一复位信号传输至驱动晶体管DT的栅极,为驱动晶体管DT的栅极复位,即第一复位模块101导通时,驱动晶体管DT的栅极电位为第一复位信号线REF1提供的第一复位信号,从而可以使得驱动晶体管DT在其栅极电位的控制下导通,便于驱动晶体管DT在后续阈值补偿时导通。第二复位模块102用于在第二复位模块102导通时,将第二复位信号线REF2提供的第二复位信号传输至发光元件20的阳极,即第二复位模块102导通时,发光元件20的阳极电位为第二复位信号线REF2提供的第二复位信号,使得发光元件20的阳极初始化,从而可以改善上一帧数据信号的残留,改善残影现象,提升显示面板000的显示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复位信号线REF1提供的第一复位信号和第二复位信号线REF2提供的第二复位信号的值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具体实施时,可根据实际需求设置。本实施例以第一复位信号线REF1提供的第一复位信号和第二复位信号线REF2提供的第二复位信号的值不同为例进行示例说明。
可选的,本实施例设置同一个子像素P连接的第一复位信号线REF1提供的第一复位信号的值和第二复位信号线REF2提供的第二复位信号的值不同,即同一个子像素P对应的第一复位信号线REF1和第二复位信号线REF2相互独立,从而使得第一复位模块101和第二复位模块102利用不同的复位信号对驱动晶体管DT的栅极和发光元件20的阳极进行复位,进一步可选的,第一复位信号线REF1提供的第一复位信号的值可以大于第二复位信号线REF2提供的第二复位信号的值,当第一复位信号线REF1提供的第一复位信号为方波信号时,第一复位信号包括低电位和高电位,第一复位信号的低电位大于第二复位信号的电位。由于第一复位信号不能太低,第一复位信号的电位若太低,则像素电路10在数据写入阶段将固定的数据电压信号写入驱动晶体管DT的栅极时,由于第一复位信号将驱动晶体管DT的栅极原本的电位拉的很低,所以很可能会造成对驱动晶体管DT的栅极的充电充不满。而第二复位信号的电位值则希望要更低一点,以便于对发光元件的阳极复位更彻底,避免发生相邻子像素P的发光元件20之间的横向漏电流引起的子像素P偷亮的现象。
本实施例设置同一个子像素P对应的第一复位信号线REF1和第二复位信号线REF2相互独立,第一复位信号的值与第二复位信号的值不同,当需要拉低第二复位信号,以改善发光元件20偷亮问题时,第一复位信号的低电位无需再随着第二复位信号的拉低而拉低,从而可以使得第一复位信号的低电位高于被拉低后的第二复位信号的电位,在对驱动晶体管DT的栅极进行复位后,将数据电压信号写入驱动晶体管DT的栅极时,就可以在一个稍高的低电位的基础上写入数据电压信号,有利于降低驱动晶体管DT的栅极的初始电位与需要写入的数据电压信号之间的电压差,从而使得数据电压信号在像素电路10的数据写入阶段能够写入的更充分。因此本实施例设置同一个子像素P中像素电路10的第一复位模块101和第二复位模块102的复位信号相互独立由不同的复位信号线提供,可以改善残影问题,提高低灰阶下显示面板000的视觉效果,进而有利于保证显示品质。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对于同一个子像素P连接的第一复位信号线REF1提供的第一复位信号和第二复位信号线REF2提供的第二复位信号的类型不作具体限定,第一复位信号和第二复位信号可以均为直流信号,或者第一复位信号可以为方波交流信号,第二复位信号可以为直流信号,或者第一复位信号和第二复位信号还可以是其他类型的信号,仅需满足第一复位信号的值大于第二复位信号的值即可,本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由于在显示面板中,各个子像素的发光元件的发光需要利用像素电路进行驱动,像素电路的驱动信号需要由显示面板中的多条信号线(如本实施例中示意的复位信号线,图中未示意的扫描线、数据线、电源信号线等)提供。显示面板的分辨率越高,子像素的数量越多,面板中信号线的总数量也越多。因此改善子像素的阵列布局、缩小每个子像素在整个显示面板的布局空间,已成为提高显示面板分辨率的重要手段。
现有技术中的同一个子像素中像素电路的第一复位模块和第二复位模块的复位信号虽然相互独立,但是一般均由同膜层的不同的复位信号线提供,当第一复位信号线和第二复位信号线同层时,需要保证两条信号线均具有足够的线宽以减小走线阻抗,还要保证两条同层设置的复位信号线之间具有足够的间距以避免信号干扰和短路,因此当显示面板中同一个子像素中像素电路的第一复位模块和第二复位模块的复位信号相互独立由同膜层但不同的复位信号线提供时,往往会使得子像素在面板上占据的空间较大,如两条独立的复位信号线均沿横方向延伸,对于同一个子像素而言,在纵方向上同层的两条独立的复位信号线占据的空间即较大,则该子像素在纵方向上占据的空间也较大,同尺寸的显示面板的PPI则会明显降低。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施例中同一个子像素P对应的第一复位信号线REF1和第二复位信号线REF2异层设置,即同一个子像素P中像素电路10的第一复位模块101和第二复位模块102的复位信号不仅相互独立,且为同一个子像素P提供第一复位信号的第一复位信号线REF1和提供第二复位信号的第二复位信号线REF2由不同膜层制作,进而在设置显示面板000的PPI时,可以在保证同一个子像素P对应的第一复位信号线REF1和第二复位信号线REF2具有足够的线宽以减小走线阻抗,提高信号传输性能的同时,还无需考虑第一复位信号线REF1和第二复位信号线REF2之间的间距,由于两者异层设置,因此即使两者有交叠也不会造成信号线之间的短路问题,还可以设置同一个子像素P对应的第一复位信号线REF1和第二复位信号线REF2在其排列方向上尽可能靠近,如图3所示,同一个子像素P对应的第一复位信号线REF1和第二复位信号线REF2沿第一方向X延伸设置,则同一个子像素P对应的第一复位信号线REF1和第二复位信号线REF2在第二方向Y(第二方向Y和第一方向X可以理解为在平行于显示面板000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相互垂直或者相交)上可以尽可能靠近甚至交叠,从而可以保证像素电路10的正常驱动效果的同时,还可以尽可能减少一个子像素P在第二方向Y上占据的长度,有利于实现显示面板000的高PPI效果。本实施例将同一个子像素P对应的第一复位信号线REF1和第二复位信号线REF2异层设置,节省了面板的布线空间,减小了单个子像素P的尺寸,为提高显示面板000中子像素P的整体数量提供了更高的可能性,进而可以提升显示面板000的PPI的同时,对像素电路10的布局、对电信号的传导均无不利影响。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复位信号线REF1和第二复位信号线REF2沿第一方向X延伸设置,可以理解为第一复位信号线REF1和第二复位信号线REF2的整体延伸方向基本相同均沿同一个方向如图示意的第一方向X延伸。本实施例的图2中仅是以框图示意第一复位模块101和第二复位模块102的结构,具体实施时,第一复位模块101和第二复位模块102的可分别包括薄膜晶体管以在像素电路10的复位阶段实现其自身的复位效果,本实施例在此对于第一复位模块101和第二复位模块102的具体电路连接结构不作限定,具体可参考相关技术中复位模块的电路结构进行理解。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000可以为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本实施例的图中仅是示例性画出显示面板的结构,具体实施时,显示面板000的结构包括但不局限于此,还可以包括其他能够实现显示功能的结构,具体可参考相关技术中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的结构进行理解,本实施例在此不作赘述。本实施例的图中仅是示例性画出像素电路10包括的结构,具体实施时,像素电路10的结构包括但不仅限于此,还可以包括如数据写入模块、发光控制模块等其他功能模块,具体可参考相关技术中像素电路的结构进行理解,本实施例在此不作赘述。
可选的,如图1、图4和图5所示,图4是图1中子像素的像素电路与发光元件的另一种电连接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中子像素的部分区域的版图结构示意图(可以理解的是,为了清楚示意本实施例的结构,图5中进行了透明度填充),本实施例以子像素P的像素电路10为7T1C(7个薄膜晶体管和1个电容)的结构为例解释说明第一复位模块101连接的第一复位信号线REF1和第二复位模块102连接的第二复位信号线REF2的版图结构。像素电路10的第一复位模块101可以包括第一晶体管T1,第一晶体管T1的栅极连接第一扫描信号线Scan1,第一晶体管T1的源极连接第一复位信号线REF1,第一晶体管T1的漏极连接驱动晶体管DT的栅极。
第二复位模块102可以包括第二晶体管T2,第二晶体管T2的栅极连接第二扫描信号线Scan2,第二晶体管T2的源极连接第二复位信号线REF2,第二晶体管T2的漏极连接发光元件20的阳极。
像素电路10还可以包括发光控制模块的第三晶体管T3和第四晶体管T4,第三晶体管T3的栅极和第四晶体管T4的栅极共同连接发光控制信号线EM,第三晶体管T3的源极连接第一电源信号线PVDD,第三晶体管T3的漏极连接驱动晶体管DT的第一极;第四晶体管T4的源极连接驱动晶体管DT的第二极,第四晶体管T4的漏极连接发光元件20的阳极。
像素电路10还可以包括数据写入模块的第五晶体管T5,第五晶体管T5的栅极连接第二扫描信号线Scan2,第五晶体管T5的源极连接显示面板000中的数据线S,第五晶体管T5的漏极连接驱动晶体管DT的第一极。
像素电路10还可以包括阈值补偿模块的第六晶体管T6,第六晶体管T6的栅极连接第二扫描信号线Scan2,第六晶体管T6的源极连接驱动晶体管DT的栅极,第六晶体管T6的漏极连接驱动晶体管DT的第二极。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对于像素电路10为7T1C结构时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不作赘述,具体可参考相关技术中7T1C结构的像素电路的工作原理进行理解。
本实施例中的同一个子像素P对应的第一复位信号线REF1和第二复位信号线REF2异层设置(图中采用不同填充图案填充),则同一个子像素P对应的第一复位信号线REF1和第二复位信号线REF2在第二方向Y上可以尽可能靠近甚至交叠,从而可以保证像素电路10的正常驱动效果的同时,还可以尽可能减少一个子像素P在第二方向Y上占据的长度(如图5示意的一个子像素P在第二方向上占据的长度L),有利于实现显示面板000的高PPI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图5仅是以像素电路10中的各个晶体管为P型低温多晶硅薄膜晶体管为例进行示例说明,具体实施时,像素电路10的结构包括但不仅限于此,像素电路10还可以为其他数量的晶体管和电容构成的电连接结构,或者像素电路10还可以为其他类型(如N型金属氧化物晶体管)的晶体管构成的电连接结构,本实施例仅是以7T1C的像素电路结构为例对同一个子像素P对应的两条复位信号线异层设置的结构进行示例说明,并不表示本实施例的显示面板000中像素电路10的结构局限于此。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请结合参考图1、图4和图6,图6是图4中子像素的部分区域的另一种版图结构示意图(可以理解的是,图6中的像素电路以7T1C的电连接结构为例进行示例性说明,以清楚示意第一复位信号线与第二复位信号线的交叠关系,具体实施时,并不表示显示面板000中像素电路10的结构局限于此,为了清楚示意本实施例的结构,图6中进行了透明度填充),本实施例中,第一复位信号线REF1的延伸方向与第二复位信号线REF2的延伸方向相同;
沿垂直于显示面板000所在平面的方向,同一个子像素P对应的第一复位信号线REF1和第二复位信号线REF2至少部分交叠。
本实施例解释说明了由于第一复位信号线REF1和第二复位信号线REF2异层设置,因此可以设置第一复位信号线REF1的延伸方向与第二复位信号线REF2的延伸方向相同,如图4所示的第一复位信号线REF1的延伸方向与第二复位信号线REF2的延伸方向均为第一方向Y,且在垂直于显示面板000所在平面的方向上,同一个子像素P对应的第一复位信号线REF1和第二复位信号线REF2至少部分交叠,可选的,同一个子像素P对应的第一复位信号线REF1和第二复位信号线REF2可以完全交叠或者完全重合,进而可以进一步减少第一复位信号线REF1和第二复位信号线REF在第二方向Y上占据的宽度空间,有利于进一步减少一个子像素P在第二方向Y上占据的长度,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显示面板000的PPI。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请结合参考图7和图8,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平面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7中子像素的部分区域的版图结构示意图(可以理解的是,图8中的像素电路以7T1C的电连接结构为例进行示例性说明,具体实施时,并不表示显示面板000中像素电路10的结构局限于此,为了清楚示意本实施例的结构,图7和图8中进行了透明度填充),本实施例中,显示面板000包括显示区AA和非显示区NA;
非显示区NA包括绑定区BA,绑定区BA位于显示区AA的一侧,可选的,如图7所示,在第二方向Y上绑定区BA位于显示区AA的一侧;
绑定区BA包括多个导电焊盘30,导电焊盘30与扇出走线40电连接,扇出走线40位于非显示区NA;
显示区AA包括多条第一数据线S1,第一数据线S1通过至少一条第一连接线50与扇出走线40电连接,第一连接线50位于显示区AA。
本实施例解释说明了显示面板000中的部分数据线S可以通过位于显示区AA内的连接线与非显示区NA内的扇出走线连接,具体为显示面板000包括显示区AA和非显示区NA,可选的,非显示区NA可部分围绕显示区AA设置,非显示区NA包括绑定区BA,在第二方向Y上绑定区BA位于显示区AA的一侧,绑定区BA包括多个导电焊盘30,导电焊盘30用于后续与驱动芯片或者柔性电路板绑定,将驱动芯片或者柔性电路板提供的驱动信号传输至显示面板000内的各种信号线,以实现面板的显示驱动功能。导电焊盘30与扇出走线40电连接,扇出走线40位于非显示区NA,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对于非显示区NA内的扇出走线40的膜层不作具体限定,仅需满足扇出走线40可以实现显示区AA内的数据线S与绑定区BA内的导电焊盘30之间的电信号传输即可。本实施例的显示区AA包括多条第一数据线S1,可选的,第一数据线S1可以理解为第二方向X上靠近显示面板000边缘两侧的部分显示区内的数据线S。第一数据线S1通过至少一条第一连接线50与扇出走线40电连接,第一连接线50位于显示区AA,实现第一数据线S1和导电焊盘30之间的信号传输。
本实施例设置将导电焊盘30与第一数据线S1电连接的第一连接线50位于显示区AA,扇出走线40位于非显示区NA,即本实施例中第一方向X上位于显示面板000靠近两侧边缘的第一数据线S1与绑定区BA的导电焊盘30电连接时,可以避免第一连接线50占用非显示区NA的空间,如图7所示,第一连接线50可以在显示区AA范围内逐渐朝靠近显示区AA中心位置的方向延伸,进而连接至非显示区NA的扇出走线40上后,可以使得与该第一连接线50对应连接的扇出走线40在第一方向X上尽可能远离显示面板000的边缘,有利于缩小绑定区BA即非显示区NA在第一方向X上的宽度,进而可以进一步缩小显示面板000的下边框。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连接线50与第一数据线S1异层设置时,可以通过过孔实现两者的电连接效果,同一条第一连接线50可以同层设置,或者同一条第一连接线50可以异层设置且相互电连接,本实施例在此不作赘述。
可选的,如图9所示,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平面结构示意图(可以理解的是,为了清楚示意本实施例的结构,图9中进行了透明度填充),本实施例的显示面板000还可以包括功能器件区QA,功能器件区QA可以用于后续在该范围内设置摄像头等感光元件,至少部分显示区AA围绕功能器件区QA设置;在显示区AA与绑定区BA的排列方向(即图中的第二方向Y)上,显示区AA包括位于功能器件区QA相对两侧的第一显示区AA1和第二显示区AA2,第一显示区AA1位于第二显示区AA2远离绑定区BA的一侧;显示区AA包括多条第二数据线S2,一条第二数据线S2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部S21和第二部S22,第一部S21位于第一显示区AA1,第二部S22位于第二显示区AA2;同一条第二数据线S2的第一部S21和第二部S22通过第二连接线60连接,第二连接线60围绕功能器件区QA设置,即被功能器件区QA断开的同一条第二数据线S2的第一部S21和第二部S22可以通过第二连接线60连接在一起,第二连接线60位于显示区AA范围内且与第二数据线S2异层设置,第二连接线60与第一连接线50可以同层设置,从而可以利用第一连接线50所在的膜层制作第二连接线60,无需另设第二连接线60的膜层,可以减小面板厚度,并且设置第二连接线60位于显示区AA范围内,可以避免第二连接线60在功能器件区QA周围绕线时占用功能器件区QA的边框空间,有利于减小功能器件区QA的边框。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请结合参考图7、图8和图10,图10是图7中子像素的部分区域的另一种版图结构示意图(可以理解的是,为了清楚示意本实施例的结构,图10中进行了透明度填充),本实施例中,第一复位信号线REF1与至少部分第一连接线50同层设置(如图10所示);或者,第二复位信号线REF2与至少部分第一连接线50同层设置(如图8所示)。
本实施例解释说明了为了保证显示品质的同时提高显示面板的PPI,设置同一个子像素P对应的第一复位信号线REF1和第二复位信号线REF2异层设置,使得同一个子像素P对应的第一复位信号线REF1和第二复位信号线REF2在第二方向Y上可以尽可能靠近甚至交叠,从而尽可能减少一个子像素P在第二方向Y上占据的长度,实现显示面板000的高PPI效果时,可以将利用部分第一连接线50所在的膜层制作第一复位信号线REF1和第二复位信号线REF2与中的一者,如第一复位信号线REF1与至少部分第一连接线50同层设置(如图10所示),则此时第二复位信号线REF2可以设置于原本其所在的膜层;或者,第二复位信号线REF2与至少部分第一连接线50同层设置(如图8所示),则此时第一复位信号线REF1可以设置于原本其所在的膜层,从而可以利用显示面板000中原本存在的第一连接线50所在的膜层使得同一个子像素P对应的第一复位信号线REF1和第二复位信号线REF2异层设置,无需另设膜层用于制作异层的复位信号线,进而可以减小面板厚度,实现面板的薄型化设计。
可选的,同一条第一连接线50可以异层设置,即同一条第一连接线50可以包括部分段在同一膜层,而其余部分段在另一膜层的结构,即同一条第一连接线50采用两个膜层制作(图8和图10中以不同填充图案区分示意)。由于当第一连接线50沿第二方向Y延伸至非显示区NA与扇出走线40连接时,需要避开与其同层的第二复位信号线REF2和第一复位信号线REF1中的一者,如图8所示,第二复位信号线REF2与至少部分第一连接线50同层设置,则当第一连接线50沿第二方向Y延伸至第二复位信号线REF2位置处时,需要将第一连接线50换层设置,避开与其同层的第二复位信号线REF2,并且在离开第二复位信号线REF2的位置后,还可以再换回第一连接线50原本所在的膜层,以保证第一连接线50和第二复位信号线REF2的正常信号传输的效果。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请继续结合参考图7和图8,本实施例中,显示面板000包括多条第一电源信号线PVDD,第一电源信号线PVDD与驱动晶体管DT的第一极电连接;
显示面板000包括衬底00(图中未填充)和位于衬底00一侧的第一金属层M1、电容金属层Mc、第二金属层M2、第三金属层M3、第四金属层M4;可选的,衬底00上还可以包括有源层,当像素电路10中的晶体管为低温多晶硅薄膜晶体管时,有源层可以为多晶硅半导体层(图8和图10中以POLY标记)
驱动晶体管DT的栅极位于第一金属层M1,可选的,像素电路10中的其他晶体管的栅极也可以设置与第一金属层M1;
第一复位信号线REF1位于电容金属层Mc;
驱动晶体管DT的源极(第一极)和漏极(第二极)位于第二金属层M2,同一条第一电源信号线PVDD位于第二金属层M2,可选的,像素电路10中的其他晶体管的源极和漏极也可以设置与第一金属层M1;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汇总以第一电源信号线PVDD位于同一饿第二金属层M2为例进行示例说明,具体实施时,同一条第一电源信号线PVDD的膜层设置结构包括但不局限于此,第一电源信号线PVDD也可以双膜层设置,本实施例在此不作赘述;
第一连接线5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导线501和第二导线502,第一导线501位于第三金属层M3;第二导线502位于第四金属层M4;
第二复位信号线REF2位于第四金属层M4。
本实施例解释说明了同一条第一连接线50可以异层设置,具体为同一条第一连接线50可以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导线501和第二导线502,第一导线501位于第三金属层M3;第二导线502位于第四金属层M4,由于当第一连接线50沿第二方向Y延伸至非显示区NA与扇出走线40连接时,需要避开位于第四金属层M4的第二复位信号线REF2,如图8所示,第二复位信号线REF2与至少部分段的第一连接线50(第二导线502)同层设置,均位于第四金属层M4,则当第一连接线50的位于第四金属层M4的第二导线502沿第二方向Y延伸至位于第四金属层M4的第二复位信号线REF2位置处时,需要将第一连接线50换层设置,即第一连接线50的第一导线501换层至第三金属层M3,避开位于第四金属层M4的第二复位信号线REF2,而在离开第四金属层M4的第二复位信号线REF2的位置后,还可以再换回第四金属层M4的第二导线502,以保证第一连接线50和第二复位信号线REF2的正常信号传输的效果,避免第一连接线50与第二复位信号线REF2在相交位置的短路问题,有利于保证显示面板000的显示品质。
可选的,如图7、图8和图11所示,图11是图8中部分信号线的拆分结构示意图(可以理解的是,为了清楚示意本实施例的结构,图11中进行了透明度填充),本实施例中,第一复位信号线REF1和第二复位信号线REF2沿第一方向X延伸;
第一导线501沿第二方向Y延伸,其中,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相交;可选的,本实施例的图中以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在平行于显示面板000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相互垂直为例进行示例说明;
沿垂直于显示面板000所在平面的方向,第一导线501与第二复位信号线REF2至少部分交叠。
本实施例解释说明了第二复位信号线REF2与第一连接线50的第二导线502同层设置,均位于第四金属层M4时,则当位于第四金属层M4的第二导线502沿第二方向Y延伸至位于第四金属层M4的第二复位信号线REF2位置处时,需要将第一连接线50换层设置,即第一连接线50的第一导线501换层至第三金属层M3,使得沿垂直于显示面板000所在平面的方向,第一导线501与第二复位信号线REF2至少部分交叠,在第一导线501离开第四金属层M4的第二复位信号线REF2的位置后,继续以位于第四金属层M4的第二导线502走线,以避免第一连接线50与第二复位信号线REF2在相交位置的短路问题,有利于保证显示面板000的显示品质。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请结合参考图7、图12和图13,图12是图7中子像素的部分区域的另一种版图结构示意图,图13是图12中部分信号线的拆分结构示意图(可以理解的是,为了清楚示意本实施例的结构,图12和图13中进行了透明度填充),本实施例中,同一条第一电源信号线PVDD沿第二方向Y延伸,第一电源信号线PVDD位于第二金属层M2;
第一导线501和第二导线502均沿第二方向Y延伸;
沿垂直于显示面板000所在平面的方向,第一连接线50与第一电源信号线PVDD至少部分交叠。
本实施例解释说明了同一条第一电源信号线PVDD沿第二方向Y延伸,第一电源信号线PVDD位于同一个第二金属层M2,即第一电源信号线PVDD可以采用同一个导电膜层制作,第一连接线50的第一导线501和第二导线502可以设置为沿同一个第二方向Y延伸,由于第一连接线50所在膜层与第一电源信号线PVDD的膜层异层,因此第一连接线50的第一导线501和第二导线502无需避开第一电源信号线PVDD的位置。采用显示区AA的第一连接线50将显示区AA的第一数据线S1与绑定区BA的导电焊盘30电连接时,可以设置沿垂直于显示面板000所在平面的方向,第一连接线50与第一电源信号线PVDD至少部分交叠,由于第一电源信号线PVDD上一般接入固定电位的高电位信号,因此将位于显示区AA的第一连接线50设置与第一电源信号线PVDD至少部分交叠,可以使得第一连接线50在显示区AA内避开数据线S(或者第一数据线S1)所在的位置,在不同帧数据线S上一般接入的数据电压信号的极性一般会互换,因此设置第一连接线50在显示区AA内避开数据线S所在位置,可以避免第一连接线50与数据线S交叠进而影响数据线S的数据电压信号的传输性能。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请结合参考图7、图14和图15,图14是图7中子像素的部分区域的另一种版图结构示意图,图15是图14中部分信号线的拆分结构示意图(可以理解的是,为了清楚示意本实施例的结构,图14和图15中进行了透明度填充),本实施例中,同一条第一电源信号线PVDD沿第二方向Y延伸,同一条第一电源信号线PVDD包括第一子线PVDD1和第二子线PVDD2,第一子线PVDD1位于第二金属层M2,第二子线PVDD2位于第三金属层M3;第一子线PVDD1和第二子线PVDD2通过过孔K1连接;
沿垂直于显示面板000所在平面的方向,第二子线PVDD2与第一导线501不交叠。
本实施例解释说明了同一条第一电源信号线PVDD沿第二方向Y延伸,一个子像素P对应的同一条第一电源信号线PVDD可以包括位于不同膜层的第一子线PVDD1和第二子线PVDD2,第一子线PVDD1位于第二金属层M2,即第一电源信号线PVDD的第一子线PVDD1与数据线S同层设置,第二子线PVDD2位于第三金属层M3,即第一电源信号线PVDD的第二子线PVDD2与第一连接线50的第一导线501同层设置。本实施例设置不同膜层的第一子线PVDD1和第二子线PVDD2通过过孔K1连接,可以使得同一条第一电源信号线PVDD的不同膜层的第一子线PVDD1和第二子线PVDD2构成并联结构,以降低第一电源信号线PVDD的走线阻抗,有利于提高显示面板000的显示均一性。本实施例采用显示区AA的第一连接线50将显示区AA的第一数据线S1与绑定区BA的导电焊盘30电连接时,第一连接线50与第一电源信号线PVDD至少部分交叠,由于第一电源信号线PVDD上一般接入固定电位的高电位信号,可以避免第一连接线50与数据线S交叠进而影响数据线S的数据电压信号的传输性能,此时需要设置沿垂直于显示面板000所在平面的方向,位于第三金属层M3第二子线PVDD2与位于第三金属层M3的第一导线501不交叠,即位于第三金属层M3的第一导线501可以通过绕线结构的设计避开位于第三金属层M3的第一电源信号线PVDD的第二子线PVDD2,以避免第一连接线50与第一电源信号线PVDD在相交位置的短路问题,有利于保证显示面板000的显示品质。
可选的,如图7、图14和图1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一个子像素P对应的同一条第一电源信号线PVDD可以包括位于不同膜层的第一子线PVDD1和第二子线PVDD2,可以设置在垂直于显示面板000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第一子线PVDD1和第二子线PVDD2至少部分交叠,可以避免不同膜层的第一电源信号线PVDD占用过多的面板空间,并且由于两者位于不同膜层,即使相互交叠也不会影响面板中信号的传输性能。
可选的,如图7、图14和图15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导线501沿第二方向Y延伸,第二导线502包括沿第二方向Y延伸的第一子部502A和两个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第二子部502B;其中,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相交;一条第一导线501、一条第二子部502B、一条第一子部502A、另一条第二子部502B、另一条第一导线501依次连接。
本实施例解释说明了设置沿垂直于显示面板000所在平面的方向,位于第三金属层M3第二子线PVDD2与位于第三金属层M3的第一导线501不交叠,位于第三金属层M3的第一导线501可以通过U型的绕线结构的设计避开位于第三金属层M3的第一电源信号线PVDD的第二子线PVDD2,具体为第一连接线50的位于第三金属层M3的第一导线501沿第二方向Y延伸,第一连接线50的位于第四金属层M4的第二导线502包括沿第二方向Y延伸的第一子部502A和两个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第二子部502B;其中,一条位于第三金属层M3的第一导线501、一条位于第四金属层M4的第二子部502B、一条位于第四金属层M4的第一子部502A、另一条位于第四金属层M4的第二子部502B、另一条位于第三金属层M3第一导线501依次连接,通过将一个子像素P中位于第四金属层M4的第二导线502设计为U型结构,可以避免第一连接线50与第一电源信号线PVDD在相交位置的短路问题,还可以使得位于第四金属层M4的部分第二导线502与位于第三金属层M3的第一电源信号线PVDD的第二子线PVDD2交叠,避免第二导线502设置于数据线S位置时影响对传输数据电压信号的干扰。并且本实施例通过位于第三金属层M3的第一导线501可以避开第四金属层M4的第二复位信号线REF2与第一连接线50在交叠位置处的短路问题,进而有利于进一步保证显示面板000的显示品质。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请结合参考图7、图16和图17,图16是图7中子像素的部分区域的另一种版图结构示意图,图17是图16中部分信号线的拆分结构示意图(可以理解的是,为了清楚示意本实施例的结构,图16和图17中进行了透明度填充),本实施例中,显示面板000还包括多条扫描线G(如像素电路10中与第一复位模块101连接的第一扫描信号线Scan1、与第二复位模块102连接的第二扫描信号线Scan2),至少一条扫描线G与第二复位信号线REF2异层设置。
本实施例解释说明了当显示面板000中的扫描线G的延伸方向与复位信号线的延伸方向相同时,如第一复位信号线REF1和第二复位信号线REF2均沿第一方向X延伸设置,显示面板000包括的多条扫描线G也沿第一方向X延伸设置,可以设置至少一条扫描线G与第二复位信号线REF2异层设置,如图16示意的若扫描线G一般设置于第一金属层M1,第二复位信号线REF2设置于第四金属层M4,设置至少一条扫描线G与第二复位信号线REF2位于不同膜层,可以设置同一个子像素P对应的至少一条扫描线G与第二复位信号线REF2在其排列方向(如图示意的第一方向X)上尽可能靠近,甚至还可以设置同一个子像素P对应的至少一条扫描线G与第二复位信号线REF2至少部分交叠,从而可以保证像素电路10的正常驱动效果的同时,还可以进一步减少一个子像素P在第二方向Y上占据的长度,以进一步提升显示面板000的PPI,保证显示品质。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8,图1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111,包括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000。图18实施例仅以手机为例,对显示装置111进行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111,可以是电脑、电视、车载显示装置等其他具有显示功能的显示装置111,本发明对此不作具体限制。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111,具有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000的有益效果,具体可以参考上述各实施例对于显示面板000的具体说明,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通过上述实施例可知,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子像素包括与发光元件电连接的像素电路,像素电路用于驱动发光元件发光,像素电路至少包括驱动晶体管、第一复位模块和第二复位模块,其中第一复位模块用于将第一复位信号线提供的第一复位信号传输至驱动晶体管的栅极,为驱动晶体管的栅极复位,便于驱动晶体管在后续阈值补偿时导通。第二复位模块用于将第二复位信号线提供的第二复位信号传输至发光元件的阳极,使得发光元件的阳极初始化,从而可以改善上一帧数据信号的残留,改善残影现象,提升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本发明设置同一个子像素对应的第一复位信号线和第二复位信号线相互独立以提供不同的复位信号值,可以改善残影问题,提高低灰阶下显示面板的视觉效果,进而有利于保证显示品质。并且本发明还设置同一个子像素对应的第一复位信号线和第二复位信号线异层设置,进而可以在保证同一个子像素对应的第一复位信号线和第二复位信号线具有足够的线宽以减小走线阻抗,提高信号传输性能的同时,还无需考虑第一复位信号线和第二复位信号线之间的间距,由于两者异层设置,因此即使两者有交叠也不会造成信号线之间的短路问题,进而可以使得同一个子像素对应的第一复位信号线和第二复位信号线在其排列方向上尽可能靠近甚至交叠,从而可以保证像素电路的正常驱动效果的同时,还可以尽可能减少一个子像素在第二方向上占据的长度,有利于实现显示面板的高PPI效果。本发明将同一个子像素对应的第一复位信号线和第二复位信号线异层设置,节省了面板的布线空间,减小了单个子像素的尺寸,为提高显示面板中子像素的整体数量提供了更高的可能性,进而可以提升显示面板的PPI的同时,对像素电路的布局、对电信号的传导均无不利影响。
虽然已经通过例子对本发明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例子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12)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子像素,所述子像素包括电连接的像素电路和发光元件;
所述像素电路至少包括驱动晶体管、第一复位模块和第二复位模块;
所述第一复位模块的第一端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一复位模块的第二端与第一复位信号线连接;
所述第二复位模块的第一端与所述发光元件连接,所述第二复位模块的第二端与第二复位信号线连接;
同一个所述子像素对应的所述第一复位信号线和所述第二复位信号线异层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复位信号线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复位信号线的延伸方向相同;
沿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同一个所述子像素对应的所述第一复位信号线和所述第二复位信号线至少部分交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非显示区;
所述非显示区包括绑定区,所述绑定区位于所述显示区的一侧;
所述绑定区包括多个导电焊盘,所述导电焊盘与扇出走线电连接,所述扇出走线位于所述非显示区;
所述显示区包括多条第一数据线,所述第一数据线通过至少一条第一连接线与所述扇出走线电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线位于所述显示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复位信号线与至少部分所述第一连接线同层设置;或者,所述第二复位信号线与至少部分所述第一连接线同层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多条第一电源信号线,所述第一电源信号线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电连接;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和位于所述衬底一侧的第一金属层、电容金属层、第二金属层、第三金属层、第四金属层;
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位于所述第一金属层;
所述第一复位信号线位于所述电容金属层;
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源极和漏极位于第二金属层,同一条所述第一电源信号线位于所述第二金属层;
所述第一连接线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所述第一导线位于所述第三金属层;所述第二导线位于所述第四金属层;
所述第二复位信号线位于所述第四金属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复位信号线和所述第二复位信号线沿第一方向延伸;
所述第一导线沿第二方向延伸,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交;
沿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所述第一导线与所述第二复位信号线至少部分交叠。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同一条所述第一电源信号线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一电源信号线位于所述第二金属层;
所述第一导线和所述第二导线均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
沿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所述第一连接线与所述第一电源信号线至少部分交叠。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同一条所述第一电源信号线沿第二方向延伸,同一条所述第一电源信号线包括第一子线和第二子线,所述第一子线位于所述第二金属层,所述第二子线位于所述第三金属层;所述第一子线和所述第二子线通过过孔连接;
沿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所述第二子线与所述第一导线不交叠。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导线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导线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一子部和两个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二子部;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交;一条所述第一导线、一条所述第二子部、一条所述第一子部、另一条所述第二子部、另一条所述第一导线依次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沿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所述第一子线和所述第二子线至少部分交叠。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多条扫描线,至少一条所述扫描线与所述第二复位信号线异层设置。
12.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2211255739.8A 2022-10-13 2022-10-13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542506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55739.8A CN115425063A (zh) 2022-10-13 2022-10-13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55739.8A CN115425063A (zh) 2022-10-13 2022-10-13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25063A true CN115425063A (zh) 2022-12-02

Family

ID=842056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255739.8A Pending CN115425063A (zh) 2022-10-13 2022-10-13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425063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559603B2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thereof
CN113078174B (zh)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JP2024056691A (ja) アレイ基板、表示パネル、スプライシング表示パネル、及び表示駆動方法
CN114023801A (zh) 一种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US20220376003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CN113013218A (zh)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4784077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1387310B2 (en) Array substrate with connection portion connecting power bus and power line and display panel
US20230189596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WO2023124158A1 (zh)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4937420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5132811A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2864199B (zh) 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5425063A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KR20220082123A (ko) 표시 장치
CN115132763B (zh) Tft基板、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5249717B (zh) Tft基板、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US11910678B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US11876100B2 (en) Array substrat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pixel driving method, and display panel
US20230137784A1 (en) Display device
CN113241365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20220328725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display device
US20240144883A1 (en) Display device
US20230033341A1 (en) Display device
US20240120346A1 (en) Display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