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424385A - 一种基于移动端协同的轨道交通快速进站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移动端协同的轨道交通快速进站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424385A
CN115424385A CN202210747774.5A CN202210747774A CN115424385A CN 115424385 A CN115424385 A CN 115424385A CN 202210747774 A CN202210747774 A CN 202210747774A CN 115424385 A CN115424385 A CN 11542438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passenger
face
mobile terminal
health c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74777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424385B (zh
Inventor
王玉
石先明
杨承东
凌力
习博
李波
熊朝辉
曹进
胡祖翰
陈莉
周杰
李�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Railway Siyuan Survey and Design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Railway Siyuan Survey and Design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Railway Siyuan Survey and Design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Railway Siyuan Survey and Design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747774.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424385B/zh
Publication of CN1154243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243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4243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2438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CTIME OR ATTENDANCE REGISTERS; REGISTERING OR INDICATING THE WORKING OF MACHINES; GENERATING RANDOM NUMBERS; VOTING OR LOTTERY APPARATUS; ARRANG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CHECKING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7C9/00Individual registration on entry or exit
    • G07C9/30Individual registration on entry or exit not involving the use of a pass
    • G07C9/32Individual registration on entry or exit not involving the use of a pass in combination with an identity check
    • G07C9/37Individual registration on entry or exit not involving the use of a pass in combination with an identity check using biometric data, e.g. fingerprints, iris scans or voice recogni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10Services
    • G06Q50/26Government or public services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BTICKET-ISSUING APPARATUS; FARE-REGISTERING APPARATUS; FRANKING APPARATUS
    • G07B15/00Arrangements or apparatus for collecting fares, tolls or entrance fees at one or more control points
    • G07B15/02Arrangements or apparatus for collecting fares, tolls or entrance fees at one or more control points taking into account a variable factor such as distance or time, e.g. for passenger transport, parking systems or car rental systems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arketing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conom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inance (AREA)
  • Devices For Checking Fares Or Tickets At Control Points (AREA)
  • Train Traffic Observation, Control, And Securit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移动端协同的轨道交通快速进站系统及方法,属于轨道交通进站检测领域,包括移动端,用于对乘客的人脸信息和健康码信息进行采集;第一通行模块,其用于人脸实名制注册乘客的通行;第二通行模块,其用于非人脸实名制注册乘客的通行;数据处理中心,其将乘客人脸信息、健康码信息和账户信息进行匹配,实现对乘客的健康码和乘票的线上核验。该系统通过移动端对乘客的人脸信息与健康码信息以及账户信息进行收集,使得第一通行模块处仅需要对乘客的行李、体温和是否携带危险品等进行查验,避免了传统安检过程中的健康码和票检核验程序,提高乘客在轨道交通中的进出站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移动端协同的轨道交通快速进站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轨道交通进站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移动端协同的轨道交通快速进站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城市轨道交通是目前大中型城市居民主要的公共出行方式之一。
近年来,随着城市轨道交通收费方式的逐步多样化、便捷化,轨道交通乘车票从最早的实体票、一卡通到手机NFC、手机二维码、刷脸支付等,大大提高了乘客的进站效率,优化了乘客的出行体验。但是现有收费形式仍旧需要乘客与进站闸机等进行交互,实现购票、健康码核验、手机端的扣费响应等,在人流量较大的时间段,现有轨道交通进站效率仍旧较低。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移动端协同的轨道交通快速进站方法,用以解决现有轨道交通进站效率较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移动端协同的轨道交通快速进站方法,其包括:
移动端,所述移动端与乘客绑定,用于采集乘客的人脸信息与健康码信息;
第一通行模块,所述第一通行模块用于人脸实名制注册乘客的通行;
第二通行模块,所述第二通行模块用于非人脸实名制注册乘客的通行;
数据处理中心,所述数据处理中心分别与所述移动端、所述第一通行模块、所述第二通行模块、健康码大数据中心和人脸数据中心通信连接,所述数据处理中心用于接收所述第一通行模块处乘客从所述移动端发送的人脸信息和健康码信息,将乘客的人脸信息与人脸数据中心认证的人脸信息进行比对匹配以核对乘客人脸信息和账户信息,并将乘客的健康码信息与健康码大数据中心的健康码信息进行比对匹配以核对乘客健康码信息,以对乘客的健康码和乘票信息进行线上识别记录。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引导模块,所述引导模块与所述数据处理中心通信连接,所述引导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数据处理中心接收的人脸实名制注册乘客信息,并将人脸实名制注册乘客引导至所述第一通行模块。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出行轨迹生成模块,是出行轨迹生成模块与所述数据处理中心通信连接,所述出行轨迹生成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数据处理中心接收的人脸实名制注册乘客信息,并根据乘客的入站位置信息与出站位置信息计算乘客的乘车轨迹,并通过所述数据处理中心计算得到乘客的乘车费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乘车费用通过乘客在移动端上生成的入站点信息和出站点信息并上传至所述数据处理中心,通过所述数据处理中心计算入站点和出站点的距离得到。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拍摄模块,所述拍摄模块与所述数据处理中心通信连接,所述拍摄模块用于识别乘客的人脸信息,并通过将乘客人脸信息上传至所述数据处理中心,通过与人脸数据中心的人脸信息匹配,以获得乘客入站点信息和出站点信息,并将所述识别模块获取的入站点信息与出站点信息与乘客移动端生成的入站点信息与出站点信息比对。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通行模块还包括有识别模块,所述移动端基于乘客的人脸信息、健康码信息、账户信息生成通行凭证,所述识别模块用于识别移动端的通行凭证,以用于乘客通过所述第一通行模块。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通行模块包括行李检测组件、测温组件和安检组件,分别用于对乘客的行李、体温和是否携带危险物品进行核验。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通行模块包括健康码核验组件、票检组件、行李检测组件、测温组件和安检组件,分别用于对乘客的健康码、乘票、行李、体温和是否携带危险物品进行核验。
本申请还包括一种基于移动端协同的轨道交通快速进站方法,其通过基于移动端协同的轨道交通快速进站系统实现,包括如下步骤:
S1、获取轨道交通站点的乘客信息并进行分级,其中分级包括将乘客信息分为人脸实名制注册乘客信息与非人脸实名制注册乘客信息;
S2、获取人脸实名制注册乘客信息,对其处理后获得第一引导信息,将乘客引导至人脸实名制乘客通行区域进行入站检测;
获取非人脸实名制注册乘客信息,对其处理后获得第二引导信息,将乘客引导至非人脸实名制注册乘客通行区域进行入站检测;
S3、接收乘客移动端发送的人脸信息与健康码信息,将移动端人脸信息与人脸数据中心的人脸信息匹配,将移动端健康码信息与健康码大数据中心的健康码信息匹配,将乘客人脸信息、健康码信息与账户信息匹配绑定,识别乘客人脸信息、健康码信息与账户信息,并对乘客的健康码与乘票记录进行核验;
S4、对人脸实名制乘客通行区域处乘客的行李、体温和是否携带危险物品进行核验,若乘客行李安全、体温正常且未携带危险品,乘客进入乘车区域;
对非人脸实名制乘客通行区域处乘客的健康码、乘票信息、行李、体温和是否携带危险品进行核验,若乘客健康码为绿码、乘票信息正确、行李安全、体温正常且未携带危险品,乘客进入乘车区域。
上述改进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总体而言,通过本发明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包括:
(1)本发明的基于移动端协同的轨道交通快速进站系统,其在进站前通过移动端采集乘客的人脸信息与健康码信息,并通过数据处理中心接收乘客的人脸信息与健康码信息,并与人脸数据中心的人脸信息和健康码大数据中心的健康码进行比对,以获得乘客的人脸信息、健康码信息和对应的账户信息,通过将三者进行绑定,在乘客进行进站检测时,无需在进站处对乘客的乘票信息和健康码信息进行识别,只需要对乘客的人脸信息、账户信息或健康码信息中的其中一个进行获取就得到了乘客的全部信息,免除了健康码核验和票检程序。
(2)本发明的基于移动端协同的轨道交通快速进站系统,其通过出行轨迹生成模块获取乘客的入站信息与出站信息,进而获取乘客的乘车距离,以得到乘客的乘车费用,并可通过在乘客的账户上进行扣费,免除了传统出站检票程序,提高乘客的进出站效率。
(3)本发明的基于移动端协同的轨道交通快速进站系统,其通过移动端对乘客的人脸信息与健康码信息以及账户信息进行收集,使得第一通行模块处仅需要对乘客的行李、体温和是否携带危险品等进行查验,避免了传统安检过程中的健康码和票检核验程序,提高乘客在轨道交通中的进出站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基于移动端协同的轨道交通快速进站系统的进站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基于移动端协同的轨道交通快速进站方法的步骤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实施例:
请参阅图1、图2,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中的基于移动端协同的轨道交通快速进站系统包括有移动端,该移动端与乘客绑定,用于对乘客的人脸信息和健康码信息进行采集,并将其发送至数据处理中心;第一通行模块,其用于人脸实名制注册乘客的通行;第二通行模块,其用于非人脸实名制注册乘客的通行;数据处理中心,其分别与各模块通信连接,并通过接收移动端发送的人脸信息与健康码信息与人脸数据中心和健康码大数据中心的人脸信息与健康码信息进行比对,以将乘客人脸信息、健康码信息和账户信息进行匹配,实现对乘客的健康码和乘票的线上核验。
上述乘客的乘票信息主要与乘客的账户进行匹配,由于轨道交通乘车时,进站检测仅是一个登记过程,此处乘票信息仅为账户信息在该站点出的进站记录,在乘客进行出站时在通过乘客的乘车轨迹行程进行扣费。具体地,人脸实名制注册乘客为将乘客的人脸信息与自身账户信息进行匹配绑定,在通过移动端将人脸信息上传时,数据处理中心从人脸数据中心获得准确的人脸信息后即获得了乘客的账户信息,也即乘客的乘票信息。
具体地,本申请中的第一通行模块包括行李检测组件、测温组件和安检组件,行李检测组件主要用于对乘客的行李进行检测,测温组件用于对乘客体温进行检测,安检组件主要用于对乘客身上是否携带危险品进行检测。优选地,该行李检测组件与测温组件、安检组件并行设置,在乘客未携带行李或小包行李时,可直接通过测温组件和安检组件进行检测,而无需将行李通过行李检测组件进行检测。该第一通行模块主要用于人脸实名制注册乘客进行通行,由于人脸实名制注册乘客以通过移动端上乘客的人脸信息、健康码信息和账户信息上传至数据处理中心,乘客已经在线上完成了健康码和乘票信息的核验,因此仅需要通过第一通行模块对行李、体温和是否携带危险品进行检测,省略了线下的健康码和票检。
进一步地,第二通行模块包括健康码核验组件、票检组件、行李检测组件、测温组件和安检组件。健康码核验组件主要用于对乘客的健康码进行核验,票检组件主要用于对乘客的乘车票进行核验,行李检测组件、测温组件和安检组件功能与上述第一通行模块处组件结构功能相同,在此不再赘述。该第二通行模块主要用于非人脸实名制注册乘客进行通行,由于乘客未进行人脸实名制注册,数据处理中心无法通过移动端获取乘客的人脸信息和健康码信息等,因此需要在第二通行模块处额外设置健康码核验组件和票检组件,以此对乘客的健康码信息和票检信息进行核验登记。优选地,上述票检组件可识别临时乘车票、轨道交通卡、乘车二维码等。
进一步地,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本申请中的基于移动端协同的轨道交通快速进站系统,其还包括有引导模块,引导模块与数据处理中心通信连接,其可以通过数据处理中心接收到的人脸实名制注册乘客信息,通过引导模块显示人脸实名制注册乘客的人脸信息或姓名等,引导其前往第一通行模块处进行通行检测。具体地,该引导模块包括有显示屏,显示屏设置在轨道交通站点的进站口处,在乘客通过移动端将人脸信息和健康码信息上传至数据处理中心后,若乘客人脸信息匹配、健康码匹配且为绿码,数据中心可将乘客的人脸信息或名字等信息显示在该显示屏处,以将人脸实名制注册乘客引导至第一通行模块区域通行。
可选地,该引导模块也可以是简单的显示屏结构,该显示屏上分别公示有第一通行模块和第二通行模块的通行位置和方向指引箭头,乘客可根据自身是否为人脸实名制注册乘客自行前往第一通行模块或第二通行模块处进行入站检测。
进一步地,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本申请中的基于移动端协同的轨道交通快速进站系统,其还包括有出行轨迹生成模块,该出行轨迹生成模块与数据处理中心通信连接,主要用于接收移动端传输的人脸实名制注册乘客信息,并以此获得乘客的入站信息和出站信息,以此获得乘客的乘车轨迹,并通过数据处理中心计算得到乘客的乘车费用,最后到乘客的账户中进行对应乘车费用的划扣。
具体地,该出行轨迹生成模块包括定位服务器,该定位服务器可通过wifi或者蓝牙对乘客的收集进行定位并实时获取乘客的位置信息。更为具体地,手机内的定位系统与该定位服务器采用LTE微蜂窝三角定位技术,通过网络层收集乘客手机的上行信号强度,上报至平台层,通过三角定位算法计算得到乘客的用户位置坐标;或由平台层将乘客坐标作为输入上报至融合定位系统,经算法处理后输出得到最终的乘客位置坐标。该轨迹分析服务器通过乘客定位服务器获取乘客的进站位置坐标和出站位置坐标,以此获得乘客的乘车轨迹。
进一步地,作为本发明其中一种可选实施例,乘客的乘车费用通过乘客在移动端上生成的入站点信息和出站点信息并上传至数据处理中心,数据处理中心再根据入站点和出站点位置信息计算乘车费用,并在乘客账户进行对应划扣。在利用移动端上传乘客的人脸信息和健康码信息时,乘客可通过移动端手动确认入站点,此时数据处理中心同步接收到乘客的入站点位置信息,在乘客进行出站时,再通过在移动端确认出站信息,数据处理中心获得乘客的入站信息与出站信息后,可对应计算乘客的乘车费用,并在乘客账户上进行对应扣费。
进一步地,上述乘客的乘车费用均通过移动端手动确认,其需要依靠乘客本身的诚信行为来实现。为了避免乘客瞒报行程或缺报行程导致误扣费或无法扣费的问题。在该系统中增设拍摄模块,拍摄模块为识别相机,其可对乘客的人脸信息进行识别,该拍摄模块在轨道交通的出站点与入站点均有设置。位于入站点的识别相机在识别到乘客的人脸后对应上传至数据处理中心,以此将乘客进入该站点的信息传输至数据处理中心,并以此标记为乘客的入站点;乘客出站时,识别相机采用同样方式将乘客的出站点信息上传至数据处理中心,以此获得乘客的乘车轨迹,并对应计算乘客的乘车费用,随后在乘客的账户中进行扣费。
进一步地,作为本发明的可选实施例,本申请中的第一通行模块处设置有识别模块,同时移动端可基于乘客的人脸信息、健康码信息和账户信息生成通行凭证,该识别模块主要用于对通行凭证进行识别,同时识别模块的一次核验完成对乘客的人脸信息、健康码信息和乘车票的检验,以此大大降低乘客的入站检测时间。
进一步地,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本申请还包括一种基于移动端协同的轨道交通快速进站方法,其通过该基于移动端协同的轨道交通快速进站系统来实现,其包括如下步骤:
S1、获取轨道交通站点的乘客信息并进行分级,其中分级包括将乘客信息分为人脸实名制注册乘客信息与非人脸实名制注册乘客信息;
S2、获取人脸实名制注册乘客信息,对其处理后获得第一引导信息,将乘客引导至人脸实名制乘客通行区域进行入站检测;
获取非人脸实名制注册乘客信息,对其处理后获得第二引导信息,将乘客引导至非人脸实名制注册乘客通行区域进行入站检测;
S3、接收乘客移动端发送的人脸信息与健康码信息,将移动端人脸信息与人脸数据中心的人脸信息匹配,将移动端健康码信息与健康码大数据中心的健康码信息匹配,将乘客人脸信息、健康码信息与账户信息匹配绑定,识别乘客人脸信息、健康码信息与账户信息,并对乘客的健康码与乘票记录进行核验;
S4、对人脸实名制乘客通行区域处乘客的行李、体温和是否携带危险物品进行核验,若乘客行李安全、体温正常且未携带危险品,乘客进入乘车区域;
对非人脸实名制乘客通行区域处乘客的健康码、乘票信息、行李、体温和是否携带危险品进行核验,若乘客健康码为绿码、乘票信息正确、行李安全、体温正常且未携带危险品,乘客进入乘车区域。
在采用基于移动端协同的地铁快速进站系统实现乘客的快速进站时,首先根据乘客是否有进行人脸实名制注册将乘客划分为人脸实名制注册乘客和非人脸实名制注册乘客,然后将人脸实名制注册乘客引导至第一通行模块处进行进站检测,将非人脸实名制注册乘客引导至第二通行模块处进行进站检测。同时第一通行模块处的乘客通过移动端完成了健康码和乘票信息登记,其不需要再进行健康码和乘票核验工作,仅需对行李、体温和是否携带危险品等进行检测即可完成进站检测,其通过将健康码核验和乘票核验搬迁到移动端进行核验,避免了乘客全部集中到进站检票口进行健康码和乘车票核验的问题,大大提高了乘客的进站检测效率。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基于移动端协同的轨道交通快速进站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移动端,所述移动端与乘客绑定,用于采集乘客的人脸信息与健康码信息;
第一通行模块,所述第一通行模块用于人脸实名制注册乘客的通行;
第二通行模块,所述第二通行模块用于非人脸实名制注册乘客的通行;
数据处理中心,所述数据处理中心分别与所述移动端、所述第一通行模块、所述第二通行模块、健康码大数据中心和人脸数据中心通信连接,所述数据处理中心用于接收所述第一通行模块处乘客从所述移动端发送的人脸信息和健康码信息,将乘客的人脸信息与人脸数据中心认证的人脸信息进行比对匹配以核对乘客人脸信息和账户信息,并将乘客的健康码信息与健康码大数据中心的健康码信息进行比对匹配以核对乘客健康码信息,以对乘客的健康码和乘票信息进行线上识别记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移动端协同的轨道交通快速进站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引导模块,所述引导模块与所述数据处理中心通信连接,所述引导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数据处理中心接收的人脸实名制注册乘客信息,并将人脸实名制注册乘客引导至所述第一通行模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移动端协同的轨道交通快速进站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出行轨迹生成模块,是出行轨迹生成模块与所述数据处理中心通信连接,所述出行轨迹生成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数据处理中心接收的人脸实名制注册乘客信息,并根据乘客的入站位置信息与出站位置信息计算乘客的乘车轨迹,并通过所述数据处理中心计算得到乘客的乘车费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移动端协同的轨道交通快速进站系统,其特征在于,乘车费用通过乘客在移动端上生成的入站点信息和出站点信息并上传至所述数据处理中心,通过所述数据处理中心计算入站点和出站点的距离得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移动端协同的轨道交通快速进站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拍摄模块,所述拍摄模块与所述数据处理中心通信连接,所述拍摄模块用于识别乘客的人脸信息,并通过将乘客人脸信息上传至所述数据处理中心,通过与人脸数据中心的人脸信息匹配,以获得乘客入站点信息和出站点信息,并将所述识别模块获取的入站点信息与出站点信息与乘客移动端生成的入站点信息与出站点信息比对。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移动端协同的轨道交通快速进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行模块还包括有识别模块,所述移动端基于乘客的人脸信息、健康码信息、账户信息生成通行凭证,所述识别模块用于识别移动端的通行凭证,以用于乘客通过所述第一通行模块。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移动端协同的轨道交通快速进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行模块包括行李检测组件、测温组件和安检组件,分别用于对乘客的行李、体温和是否携带危险物品进行核验。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移动端协同的轨道交通快速进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行模块包括健康码核验组件、票检组件、行李检测组件、测温组件和安检组件,分别用于对乘客的健康码、乘票、行李、体温和是否携带危险物品进行核验。
9.一种基于移动端协同的轨道交通快速进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获取轨道交通站点的乘客信息并进行分级,其中分级包括将乘客信息分为人脸实名制注册乘客信息与非人脸实名制注册乘客信息;
S2、获取人脸实名制注册乘客信息,对其处理后获得第一引导信息,将乘客引导至人脸实名制乘客通行区域进行入站检测;
获取非人脸实名制注册乘客信息,对其处理后获得第二引导信息,将乘客引导至非人脸实名制注册乘客通行区域进行入站检测;
S3、接收乘客移动端发送的人脸信息与健康码信息,将移动端人脸信息与人脸数据中心的人脸信息匹配,将移动端健康码信息与健康码大数据中心的健康码信息匹配,将乘客人脸信息、健康码信息与账户信息匹配绑定,识别乘客人脸信息、健康码信息与账户信息,并对乘客的健康码与乘票记录进行核验;
S4、对人脸实名制乘客通行区域处乘客的行李、体温和是否携带危险物品进行核验,若乘客行李安全、体温正常且未携带危险品,乘客进入乘车区域;
对非人脸实名制乘客通行区域处乘客的健康码、乘票信息、行李、体温和是否携带危险品进行核验,若乘客健康码为绿码、乘票信息正确、行李安全、体温正常且未携带危险品,乘客进入乘车区域。
CN202210747774.5A 2022-06-29 2022-06-29 一种基于移动端协同的轨道交通快速进站系统及方法 Active CN11542438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47774.5A CN115424385B (zh) 2022-06-29 2022-06-29 一种基于移动端协同的轨道交通快速进站系统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47774.5A CN115424385B (zh) 2022-06-29 2022-06-29 一种基于移动端协同的轨道交通快速进站系统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24385A true CN115424385A (zh) 2022-12-02
CN115424385B CN115424385B (zh) 2024-03-19

Family

ID=841971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747774.5A Active CN115424385B (zh) 2022-06-29 2022-06-29 一种基于移动端协同的轨道交通快速进站系统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424385B (zh)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079157A (ja) * 2010-10-04 2012-04-19 Toshiba Corp 駅務システム
CN105513187A (zh) * 2015-12-12 2016-04-20 沈一钫 地铁站开放型信息发布系统
CN108197616A (zh) * 2018-03-09 2018-06-22 广州佳都数据服务有限公司 通过可实名注册完成地铁分类安检的方法及系统
CN110443603A (zh) * 2019-07-26 2019-11-12 南京熊猫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轨道交通行业的乘车码进出闸实时匹配并结算的方法及系统
CN111260798A (zh) * 2020-01-09 2020-06-09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电子计算技术研究所 基于人脸识别的闸机及其控制方法、闸机核验系统
CN111539368A (zh) * 2020-04-30 2020-08-14 中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防疫检测信息一体化识别方法及装置
CN112767585A (zh) * 2020-12-31 2021-05-07 深圳市商汤科技有限公司 通行检测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311493A (zh) * 2021-05-27 2021-08-27 广州广电运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人员分级智能安检系统、安检方法和存储介质
US20220020229A1 (en) * 2020-07-14 2022-01-20 Transurban Mobile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mobile toll calculation and payment
CN114445067A (zh) * 2021-12-17 2022-05-06 广州新科佳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二维码的人脸识别的进出闸支付方法及系统
CN114613052A (zh) * 2022-02-23 2022-06-10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地铁乘客出行管理方法、系统、装置及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079157A (ja) * 2010-10-04 2012-04-19 Toshiba Corp 駅務システム
CN105513187A (zh) * 2015-12-12 2016-04-20 沈一钫 地铁站开放型信息发布系统
CN108197616A (zh) * 2018-03-09 2018-06-22 广州佳都数据服务有限公司 通过可实名注册完成地铁分类安检的方法及系统
CN110443603A (zh) * 2019-07-26 2019-11-12 南京熊猫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轨道交通行业的乘车码进出闸实时匹配并结算的方法及系统
CN111260798A (zh) * 2020-01-09 2020-06-09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电子计算技术研究所 基于人脸识别的闸机及其控制方法、闸机核验系统
CN111539368A (zh) * 2020-04-30 2020-08-14 中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防疫检测信息一体化识别方法及装置
US20220020229A1 (en) * 2020-07-14 2022-01-20 Transurban Mobile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mobile toll calculation and payment
CN112767585A (zh) * 2020-12-31 2021-05-07 深圳市商汤科技有限公司 通行检测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311493A (zh) * 2021-05-27 2021-08-27 广州广电运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人员分级智能安检系统、安检方法和存储介质
CN114445067A (zh) * 2021-12-17 2022-05-06 广州新科佳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二维码的人脸识别的进出闸支付方法及系统
CN114613052A (zh) * 2022-02-23 2022-06-10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地铁乘客出行管理方法、系统、装置及存储介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王智强;: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城市轨道交通客运服务", 通讯世界, no. 08, 25 April 2017 (2017-04-25)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24385B (zh) 2024-03-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1159865A1 (zh) 一种基于数据校准的公交路线预测方法及系统
CN107767669B (zh) 基于WiFi和蓝牙识别的公交线路客流OD估计方法
JP5517393B2 (ja) 移動体課金システム、移動体課金システムによる移動体課金方法
TWI706350B (zh) 無線支付方法與裝置及交通工具乘坐費檢驗方法與系統
CN108230465A (zh) 基于移动终端的闸机快速通行控制方法
CN109271810A (zh)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考试信息记录系统及考试信息记录方法
CN103177477B (zh) 乘车分段收费的方法
CN104899947A (zh) 公交客流统计方法
CN111027929B (zh) 地铁票务清分方法及装置
CN114613052A (zh) 一种地铁乘客出行管理方法、系统、装置及存储介质
Jeng et al. Tracking heavy vehicles based on weigh-in-motion and inductive loop signature technologies
CN110334858A (zh) 一种公交车剩余座位智能预测方法与装置
CN111653016B (zh) 区域联控刷脸登记排查管理系统
CN110222637B (zh) 一种基于3d图像人头识别的客流统计方法及其系统
CN111028403A (zh) 一种轨道交通的自动检票系统与方法
CN115424385A (zh) 一种基于移动端协同的轨道交通快速进站系统及方法
CN115116174A (zh) 一种基于用户授权信息自动获取通行健康码的系统及方法
US20210358297A1 (en) Violator identification device, violator identification system, violator identification method, and program
CN109086849A (zh) 一种基于电子票务的乘车信息监控系统
CN114973472A (zh) 一种基于票检、安检和防疫一体化设备的通行检测方法
CN114821874A (zh) 一种健康码、测温、票检和安检功能闸机
CN115393994B (zh) 一种轨道交通非付费区换乘快速安检通行系统
CN114821873A (zh) 一种站厅层分级通行方法及系统
CN114809079A (zh) 具有防疫、安检、票检合一的中部快速进站通道的车站
CN113393080A (zh) 公共交通客运机构乘客信息管理系统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