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421264A - 驱动机构、摄像头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驱动机构、摄像头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421264A
CN115421264A CN202210857548.2A CN202210857548A CN115421264A CN 115421264 A CN115421264 A CN 115421264A CN 202210857548 A CN202210857548 A CN 202210857548A CN 115421264 A CN115421264 A CN 1154212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mping
bearing
groove
seat
suppor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85754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421264B (zh
Inventor
张玉林
马凯
任志伟
王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or De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or De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857548.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421264B/zh
Publication of CN1154212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212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4212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2126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23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permitting adjustment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4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3/00Viewfinders; Focusing aids for cameras; Means for focusing for cameras; Autofocus systems for cameras
    • G03B13/32Means for focusing
    • G03B13/34Power focus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30/00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integrated lens units and imaging un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eing embedded in other devices, e.g. mobile phones or vehicl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Support Of The Bearing (AREA)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驱动机构,包括承载座、支撑座及阻尼胶,承载座用于承载光学元件,承载座的外周面上具有点胶区域;支撑座环绕承载座的外周面设置,支撑座能够驱动承载座沿承载座轴向移动,支撑座与点胶区域相间隔,并形成阻尼间隙;阻尼胶设置于阻尼间隙,并与点胶区域及支撑座相连;其中,支撑座在其自身轴向上避让阻尼间隙,组装驱动机构时可将点胶头沿支撑座的轴向伸入到阻尼间隙中,然后使点胶头排出胶体粘连住支撑座及点胶区域,胶体固化形成阻尼胶,这样,阻尼胶的用量能够根据标准或需要进行实时调整,提升了产品良率,减少产品浪费。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摄像头及电子设备。

Description

驱动机构、摄像头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摄像头领域,尤其涉及驱动机构、摄像头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能够实现拍照摄像功能的摄像头在手机、平板、电视等电子设备上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用户对拍照录像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用户使用手机等可移动电子设备进行拍照的过程中,常常由于走动或不自觉抖动电子设备而导致摄像头出现轻微震动,进而影响电子设备的拍摄效果。当前已有电子设备通过增加阻尼胶或者OIS(Optical Image Stabilizer,光学图像稳定器)来弥补镜头晃动带来的影响,但是OIS结构较为复杂成本也相对比较高,因此常在驱动机构的框状的支撑座与连接镜头的承载座之间的封闭空间内设置阻尼胶,但是部分驱动机构可能由于阻尼胶过多或者过少引起质量不良,造成产品浪费。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驱动机构、摄像头及电子设备,解决了现有驱动机构可能由于阻尼胶过多或者过少引起质量不良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驱动机构,包括承载座、支撑座及阻尼胶,承载座用于承载光学元件,所述承载座的外周面上具有点胶区域;支撑座环绕所述承载座的外周面设置,所述支撑座能够驱动所述承载座沿所述承载座轴向移动,以调节光学元件的焦距,所述支撑座与所述点胶区域相间隔,并形成阻尼间隙,所述支撑座在所述支撑座的轴向上避让所述阻尼间隙,以便于点胶工具的点胶头伸入阻尼间隙中;阻尼胶设置于所述阻尼间隙,并与所述点胶区域及所述支撑座相连。
在组装驱动机构时,可通过点胶工具可先将支撑座及承载座组装完成,由于支撑座在其自身轴向上避让阻尼间隙,可将点胶工具的点胶头沿支撑座的轴向伸入到阻尼间隙中,然后使点胶头排出胶体,该胶体粘连住支撑座及点胶区域,然后通过紫外光从外部穿过支撑座对胶体进行照射,以使得胶体固化形成阻尼胶,当阻尼胶的量偏少时,可通过点胶工具继续向阻尼间隙点胶,再对后点的胶体进行固化,以增大阻尼胶的大小,当阻尼胶的量偏多或形状需要修正时,可通过激光从外部穿过支撑座对阻尼胶进行削减或视角修复。这样,阻尼胶便能够在支撑座与承载座组装完成后再进行设置,简化了生产工序,同时阻尼胶的用量能够根据标准或需要进行实时调整,提升了产品良率,减少产品浪费。
在第一方面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承载座上设有至少一个点胶结构,所述点胶结构包括开设于所述承载座的外周面上的凹槽及设于所述凹槽的槽底面的凸台,所述凸台与所述凹槽的槽壁面相间隔,此时凸台与凹槽的槽壁之间形成沟槽结构,所述凸台的朝向所述支撑座的台顶面具有所述点胶区域,也就是说,支撑座与台顶面之间形成阻尼间隙,沟槽结构能够容纳从阻尼间隙中溢出的胶体或受到挤压溢出的阻尼胶,防止阻尼胶污染其他部件。
在第一方面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阻尼间隙的厚度小于或等于0.5mm。在该厚度下,阻尼间隙可相当于毛细管,该毛细管适用于毛细现象。胶体在填充至阻尼间隙中时,会在阻尼间隙中扩散,直至扩散至台顶面的边沿,由于胶体的表面张力作用,胶体不会再朝向沟槽结构流动,此时该沟槽结构起到了阻止胶体流动的作用,以使得胶体仅填充于阻尼间隙中,防止胶体污染其他部件。
在第一方面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承载座具有位于所述承载座轴向上的承载端面,所述外周面环绕所述承载端面,所述凹槽贯通至所述承载端面,以增大阻尼间隙朝向安装孔的孔口处的开口。
在第一方面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座环绕形成安装孔,并通过所述安装孔套接于所述承载座,所述安装孔的孔壁面环绕所述外周面,所述安装孔的孔壁面与所述点胶区域之间形成所述阻尼间隙。安装孔用于对承载座进行定位,安装孔的孔壁面能够为阻尼胶提供附着点。
在第一方面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座包括外壳及第一电磁驱动件,所述外壳呈环状,并具有朝向所述承载座开口的安装空间,所述第一电磁驱动件连接于所述外壳,并位于所述安装空间内,第一电磁驱动件与承载座之间可产生磁力作用,第一电磁驱动件可通过对承载座施加磁力来驱动承载座轴向移动;所述外壳与所述第一电磁驱动件共同围设形成所述安装孔,所述第一电磁驱动件与所述点胶区域之间形成所述阻尼间隙,阻尼胶连接第一电磁驱动件及点胶区域;所述外壳具有位于所述支撑座轴向上并靠近所述承载端面的上支撑端面,所述上支撑端面在所述支撑座的轴向上避让所述阻尼间隙,以使得点胶工具的点胶头能够伸入至阻尼间隙中。
在第一方面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座还包括弹性组件,所述弹性组件包括均连接于所述外壳并具有弹性的上簧片及下簧片,所述承载件及所述第一电磁驱动件均位于所述上簧片与所述下簧片之间。
在第一方面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磁驱动件包括至少一个磁性件,所述磁性件与所述台顶面之间形成所述阻尼间隙。上述磁性件可以为磁钢,磁钢能够产生覆盖承载座的磁场,以使得承载座在磁力作用下轴向移动。
在第一方面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承载座包括承载件及连接于所述承载件的第二电磁驱动件,第一电磁驱动件与第二电磁驱动件之间可发生磁力作用,所述第一电磁驱动件与所述第二电磁驱动件配合驱动所述承载座轴向移动,所述承载件具有所述外周面;所述外周面上凸设有抵触块,所述抵触块具有正对所述第一电磁驱动件的抵触面,所述抵触面与所述第一电磁驱动件相间隔,所述抵触面在朝向所述第一电磁驱动件的方向凸出于所述台顶面及所述第二电磁驱动件。在承载座在发生垂直于承载座轴向的震动时,抵触面可先抵触到第一电磁驱动件,避免第二电磁驱动件与第一电磁驱动件的接触,也就避免了驱动线圈压坏磁性件。
在第一方面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抵触面为平面,且平行于所述第一电磁驱动件的朝向所述承载座的侧面,以增大抵触面与第一电磁驱动件之间的接触面积,降低压坏第一电磁驱动件的可能性。
在第一方面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凹槽开设于所述抵触面,以节省承载座轴向空间,减小承载座的轴向长度,所述凸台的凸出高度小于所述凹槽的槽深,以避免凸台压坏第一电磁驱动件。
在第一方面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电磁驱动件包括套接于所述承载件的驱动线圈,所述驱动线圈避让所述凸台并位于所述凸台远离所述承载端面的一侧。驱动线圈可在通电情况下通过电磁感应产生磁场,以与磁性件之间产生磁力作用。
在第一方面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承载件于所述外周面开设有绕所述承载件周向延伸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槽位于所述抵触块的远离所述承载端面的一侧,所述驱动线圈限位于所述限位槽内。该限位槽为驱动线圈提供了安装位,并能够限制驱动线圈从承载件上脱落,同时避免驱动线圈凸出于抵触面。
在第一方面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槽的槽深大于所述驱动线圈的厚度,这样在承载座发生垂直于轴向的震动时,抵触面可抵触于磁性件,避免驱动线圈与磁性件相接触,也避免驱动线圈与安装孔的孔壁面之间发生摩擦。
在第一方面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凹槽的远离所述承载端面的一侧槽壁贯通至所述限位槽,所述凸台与所述限位槽相间隔。以使得凸台与安装于限位槽内的驱动线圈之间形成沟槽结构,该沟槽结构不仅防止阻尼胶从阻尼间隙中流出,而且能够用以容纳由于承载座的震动从阻尼间隙挤出的阻尼胶,避免阻尼胶与驱动线圈粘连。
在第一方面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壳于所述上支撑端面开设有贯通至所述安装空间的避让孔,所述避让孔在所述支撑座的轴向上与所述阻尼间隙相连通。点胶工具的点胶头可从外部沿支撑座轴向穿过避让孔到达阻尼间隙内,以在阻尼间隙内点入胶体。
在第一方面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避让孔与所述安装孔贯通设置。这样,不仅没有增大避让孔的大小,而且避让孔可与承载座及上盖部之间的空隙共同形成点胶通道,该点胶通道用于供点胶头伸入阻尼间隙中。
在第一方面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壳包括均呈环状的基板及盖体,所述盖体与所述基板对接,以便于支撑座的组装,盖体与基板共同围设形成所述安装空间,所述盖体具有所述上支撑端面。所述第一电磁驱动件连接于所述盖体并设于所述安装空间内,安装空间可对第一电磁驱动件进行防护,盖体为第一电磁驱动件提供了安装位。
在第一方面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盖体包括侧盖部及上盖部,所述侧盖部及所述上盖部均为环状,所述侧盖部连接于所述基板,所述上盖部连接于所述侧盖部的内环面,所述上盖部具有所述上支撑端面并围设形成所述安装孔的孔口,所述侧盖部的截面为四方形,并具有四个直角边,第一电磁驱动件设有四个,各所述第一电磁驱动件均包括一磁性件,所述直角边、所述磁性件及所述点胶结构一一对应。这样四个磁性件便共同环绕于承载座周向,以使得承载座周向均匀受力,从而得以稳定轴向移动。四个阻尼胶也共同环绕于承载座周向,以使得承载座在发生震动后其周向均能够得到阻尼胶的缓冲。
在第一方面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盖体能够导磁,所述承载端面开设有贯通至所述外周面的避让槽,所述驱动线圈横跨所述避让槽的朝向所述支撑座的槽口,所述盖体还包括连接于所述上盖部的内环面的延伸部,所述延伸部伸入所述避让槽内,所述避让槽和所述抵触块沿所述承载件的周向间隔设置。磁性件的磁力线在盖体的导磁作用下依次经过侧盖部、上盖部及延伸部,并由延伸部的延伸端绕回磁性件,以形成闭合磁力线。
在第一方面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避让槽和所述延伸部各设有四个,四个所述避让槽分别正对所述侧盖部的相邻两直角边的相交处。此时延伸部在传导磁力线的基础上,能够避让磁性件和凸台,不仅实现了支撑座对承载座的驱动,还增强了盖体的结构强度,而且使得承载座和支撑座的结构更加紧凑配合。
在第一方面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周面包括四个所述抵触面,各所述抵触面分别平行于一所述直角边,各所述抵触面上均设有一所述点胶结构。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摄像头,包括光学元件及上述各实施例提供的驱动机构,所述承载件开设有承载孔,所述光学元件连接于所述承载孔内。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摄像头。
附图说明
图1为当前驱动机构的局部剖视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驱动机构的立体结构图;
图3为图2中的局部结构图;
图4为图2中的驱动机构的局部剖视图,其中,未设置阻尼胶;
图5为图2中的驱动机构进行点胶时的剖视图;
图6为图2中的承载座的局部结构图;
图7为图2中的支撑座的剖视图;
图8为图2中的支撑座的爆炸图;
图9为图2中的驱动机构的剖视图;
图10为图2中的承载件的立体结构图;
图11为图2中的驱动机构的爆炸图;
图12为图2中的承载座的立体结构图;
图13为图2中的驱动机构在另一视角下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驱动机构;10’、承载座;20’、支撑座;30’、阻尼胶;21’、外壳;211’、基板;212’、盖体;
100、驱动机构;10、承载座;11、承载件;12、第二电磁驱动件;121、磁性件;101、承载孔;1011、外周面;1012、点胶区域;1013、承载端面;1014、底部端面;102、限位槽;103、避让槽;110、点胶结构;1101、凹槽;1102、凸台;11021、台顶面;11022、台侧面;1103、沟槽结构;111、抵触块;1111、抵触面;20、支撑座;2001、间隙对应区域;21、外壳;211、基板;2111、基底部;2112、限位部;212、盖体;2121、侧盖部;2122、上盖部;2123、延伸部;201、安装孔;2011、上支撑端面;2012、下支撑端面;2013、外侧面;202、安装空间;203、避让孔;22、第一电磁驱动件;221、磁性件;23、弹性组件;231、上簧片;232、下簧片;30、阻尼胶;301、阻尼间隙;90、点胶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内”、“外”、“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为了便于清楚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采用了“第一”、“第二”等字样对功能和作用基本相同的相同项或相似项进行区分。例如,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仅仅是为了区分不同的限位部,并不对其先后顺序进行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第一”、“第二”等字样并不对数量和执行次序进行限定,并且“第一”、“第二”等字样也并不限定一定不同。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中被描述为“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他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上通常设有摄像头,该摄像头包括镜头及用于驱动镜头轴向移动以调节焦距的驱动机构100’,请参阅图1,驱动机构100’包括连接于电子设备壳体上的支撑座20’及设于支撑座20’上的承载座10’,镜头安装于承载座10’上,支撑座20’能够驱动承载座10’轴向移动,以使得承载座10’能够带动镜头轴向移动,从而实现镜头的焦距调节。其中,支撑座20’的外壳21’形成有朝向承载座10’开口的安装空间,该安装空间内安装有用于驱动承载件轴向移动的电磁驱动件。用户在使用该电子设备进行拍照的过程中,常常因为走动带来的颠簸或拿持电子设备时的不自觉抖动而导致摄像头出现轻微震动,以致于承载座10’出现晃动或与内部其他零部件发生碰撞的情况,进而影响电子设备的拍摄效果,导致出现图像模糊或画面抖动等问题。为提升防震效果,通常在承载座10’与外壳21’之间设置阻尼胶30’,外壳21’包括基板211’及与基板211’相连的盖体212’,基板211’与盖体212’共同围设形成安装空间。组装时,需要先将承载座10’与基板211’相连,然后在承载座10’与基板211’之间点上形成阻尼胶30’的胶体,由于将盖体212’固定于基板211’上后,胶体将会封装于安装空间内,无法实现固化形成阻尼胶30’,因此需要先对胶体进行固化形成成型的阻尼胶30’后,再将盖体212’固定于基板211’上,以组装形成支撑座20’的外壳21’,但是一旦外壳21’组装完成,便无法再对封装于安装空间内的阻尼胶30’进行调整,阻尼胶30’设置过多或者设置过少,均会导致驱动机构100’质量不良,那么该驱动机构100’便会划分为不合格产品,无法使用,造成产品浪费。
为解决这一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驱动机构100、摄像头及电子设备,其中,电子设备为设有摄像头的电子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摄像头包括镜头及驱动机构100,驱动机构100连接于镜头,并用于调节镜头的焦距。
请参阅图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驱动机构100包括承载座10、支撑座20及阻尼胶30。其中,承载座10用于承载光学元件,该光学元件可以为镜头或镜片。支撑座20用于驱动承载座10轴向移动,以调节光学元件的焦距。
请结合图3,承载座10开设有承载孔101,光学元件设于承载孔101内。承载座10具有外周面1011,外周面1011环绕承载孔101,该外周面1011的中心轴线即为承载座10的中心轴线,外周面1011的中心轴线与承载孔101的中心轴线同向延伸。其中,承载座10的外周面1011上具有点胶区域1012。
请结合图4,支撑座20环绕承载座10的外周面1011设置,支撑座20的中心轴线与承载座10的中心轴线同向延伸。支撑座20能够驱动承载座10沿承载座10轴向移动,其中,支撑座20可通过与承载座10之间的磁力作用驱动承载座10轴向移动,也可通过机械结构或电动结构驱动承载座10轴向移动,此处不做限制。
在驱动机构100出现震动时,承载座10可能会在垂直于承载座10轴向的方向上发生位移,影像拍摄效果。为此,请参阅图4和图5,本驱动机构100的承载座10的外周面1011上设有点胶区域1012,支撑座20与点胶区域1012相间隔,并形成阻尼间隙301,阻尼胶30设置于阻尼间隙301中,并与支撑座20及点胶区域1012相连。阻尼胶30具有弹性,能够吸收承载座10由于震动产生的动能,从而对承载座10的震动进行缓冲,以使得承载座10快速达到平衡状态,减小对拍摄效果的影响,同时阻尼胶30能够通过自身弹性减轻或消除承载座10与其他元件之间的碰撞,降低其他元件由于受到承载座10的磕碰而损坏的可能性。该阻尼胶30可以为胶体材料制成,胶体材料具有粘连性、流动性和粘稠性的特点。该阻尼胶30可通过点胶工具排出的胶体固化而成。需要说明的是,阻尼胶30由于其自身的弹性特质,对承载座10的轴向位移影响较小,但是对于承载座10在垂直于轴向上的震动的缓冲效果明显。
其中,请参阅图4,支撑座20在支撑座20的轴向上避让阻尼间隙301,也就是说,支撑座20在支撑座20的轴向上不遮挡该阻尼间隙301。请结合图5,在设置阻尼胶30时,可通过点胶工具可先将支撑座20及承载座10组装完成,由于支撑座20在其自身轴向上避让阻尼间隙301,可将点胶工具的点胶头90沿支撑座20的轴向伸入到阻尼间隙301中,然后使点胶头90排出胶体,该胶体粘连住支撑座20及点胶区域1012,然后通过紫外光从外部穿过支撑座20对胶体进行照射,以使得胶体固化形成阻尼胶30,当阻尼胶30的量偏少时,可通过点胶工具继续向阻尼间隙301点胶,再对后点的胶体进行固化,以增大阻尼胶30的大小,当阻尼胶30的量偏多或形状需要修正时,可通过激光从外部穿过支撑座20对阻尼胶30进行削减或视角修复。这样,阻尼胶30便能够在支撑座20与承载座10组装完成后再进行设置,简化了生产工序,同时阻尼胶30的用量能够根据标准或需要进行实时调整,提升了产品良率,减少产品浪费。
具体而言,请参阅图3,承载座10还具有承载端面1013及底部端面1014,承载端面1013及底部端面1014分别位于承载座10轴向上的两端,且相背对,承载端面1013及底部端面1014均为环状,且分别环绕承载孔101的两端孔口设置,外周面1011周向环绕承载端面1013及底部端面1014,且与承载端面1013及底部端面1014相接。其中,承载座10的中心轴线可与承载孔101的中心轴线重合,承载端面1013及底部端面1014可均垂直于承载座10的中心轴线。
请参阅图4,支撑座20环绕承载座10形成安装孔201,支撑座20的中心轴线与安装孔201的中心轴线同向延伸。支撑座20通过安装孔201套接于承载座10外,此时承载座10收容于安装孔201内,安装孔201的中心轴线与承载座10的中心轴线同向延伸,即安装孔201的中心轴线与承载座10的中心轴线相平行或相重合。支撑座20具有上支撑端面2011、下支撑端面2012及外侧面2013,上支撑端面2011及下支撑端面2012位于支撑座20轴向上的两端,且相背对,上支撑端面2011及下支撑端面2012均为环状,且分别环绕安装孔201的两孔口设置,外侧面2013周向环绕上支撑端面2011及下支撑端面2012,并与上支撑端面2011与下支撑端面2012相接。上支撑端面2011与承载端面1013内的朝向相同,下支撑端面2012与底部端面1014的朝向相同,支撑座20的外侧面2013与安装孔201的孔壁面相背对。其中,上支撑端面2011在支撑座20的轴向上避让阻尼间隙301。
安装孔201的孔壁面环绕承载座10的外周面1011,且与承载座10的外周面1011仅在设置阻尼胶30的区域相连,其他区域相间隔,以减少对承载座10轴向移动的阻碍作用。其中,安装孔201的孔壁面的与点胶区域1012相对的区域可命名为间隙对应区域2001,该间隙对应区域2001与点胶区域1012之间形成上述阻尼间隙301,阻尼胶30与点胶区域1012及间隙对应区域2001相连,点胶区域1012的大小可与间隙对应区域2001的大小相等。
作为其中一个实施例,请参阅图6,承载座10上设有至少一个点胶结构110,点胶结构110包括开设于外周面1011上的凹槽1101及凸设于凹槽1101的槽底面的凸台1102,凸台1102与凹槽1101的槽壁面相间隔。可以理解的,凹槽1101具有槽底面及环设于槽底面的槽壁面,凹槽1101的槽底面背对承载孔101,凸台1102朝向远离承载孔101的方向凸出,凸台1102具有背对承载孔101的台顶面11021及环设于台顶面11021的台侧面11022,台侧面11022与台顶面11021相接,凸台1102与凹槽1101的槽壁面相间隔,此时台侧面11022与凹槽1101的槽壁面之间具有间隙,台侧面11022、凹槽1101的槽底面及凹槽1101的槽壁面共同形成沟槽结构1103,该沟槽结构1103可全环绕凸台1102,也可半环绕凸台1102。此时,凸台1102的台顶面11021可与凹槽1101的槽底面相平行,以便于加工。其中,凸台1102的台顶面11021具有上述点胶区域1012,也就是说,结合图4,间隙对应区域2001与台顶面11021相对设置,间隙对应区域2001与台顶面11021之间形成阻尼间隙301。需要说明的是,凸台1102的截面可以为方形、圆形或其他任意形状,此处不做限制。
在该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至图6,间隙对应区域2001与点胶区域1012相平行或大致相平行,以使得阻尼间隙301的厚度均匀。上述厚度指的间隙对应区域2001与点胶区域1012之间的距离。此时由于沟槽结构1103的存在,凹槽1101的槽底面到安装孔201的孔壁面之间的距离大于凸台1102的台顶面11021到安装孔201的孔壁面之间的距离,也就是说,支撑座20与承载座10在沟槽结构1103处的间隙的厚度大于阻尼间隙301的厚度。可将阻尼间隙301的厚度设置为小于或等于0.5mm。在该厚度下,阻尼间隙301可相当于毛细管,该毛细管适用于毛细现象。毛细现象属于扩散现象的一种,专指液体会顺着细小的缝隙不断扩散。对于该实施例中的阻尼间隙301,胶体在填充至阻尼间隙301中时,会在阻尼间隙301中扩散,直至扩散至台顶面11021的边沿,由于胶体的表面张力作用,胶体不会再朝向沟槽结构1103流动,此时该沟槽结构1103起到了阻止胶体流动的作用,以使得胶体仅填充于阻尼间隙301中,防止胶体污染其他部件。另外,由于沟槽结构1103的设置,承载座10在震动并挤压阻尼胶30时,沟槽结构1103可用于容纳从阻尼间隙301溢出的阻尼胶30,以实现卸力和阻隔的效果,避免阻尼胶30被挤爆或粘粘到其他元件。
作为其中一个实施例,请参阅图6,凸台1102的截面及凹槽1101的截面均为四方形。其中,凹槽1101的槽壁面可具有相面对的两个纵向槽壁面及相面对的两个横向槽壁面,两个纵向槽壁面及两个横向槽壁面交替首尾相接,该两个纵向槽壁面均沿承载端面1013到底部端面1014的方向延伸,横向槽壁面与两纵向槽壁面均相连。可选的,该两个纵向槽壁面可均平行于承载座10的中心轴线,且均垂直于槽底面,纵向槽壁面与槽底面之间的连接处可倒圆角,以便于加工。横向槽壁面垂直于纵向槽壁面。
示例性的,请参阅图5和图6,凹槽1101贯通至承载端面1013,以减少支撑座20在轴向上对阻尼间隙301的阻挡,同时使得凸台1102更靠近上支撑端面2011,以便于点胶头90快速伸入到阻尼间隙301中。点胶头90一般为漏斗状,因此需要阻尼间隙301靠近上支撑端面2011,这样点胶头90便能够通过凹槽1101在承载端面1013上的槽口伸入至阻尼间隙301中,从而实现阻尼胶30的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凹槽1101贯通至承载端面1013可以指凹槽1101的靠近承载端面1013的横向槽壁面具有开口,凹槽1101通过该开口贯通至承载端面1013,此时开口的位置正对凸台1102,也可为整个靠近承载端面1013的横向槽壁面均被贯通,即不设置靠近承载端面1013的横向槽壁面,此时凸台1102靠近承载端面1013的台侧面11022可与承载端面1013相平齐,以使得阻尼间隙301更加靠近上支撑端面2011。凹槽1101可具有靠近底部端面1014的横向槽壁面,该横向槽壁面位于凸台1102的靠近底部端面1014的一侧,此时凸台1102的槽侧面与凹槽1101的靠近底部端面1014的横向槽壁面相间隔。也可将凹槽1101靠近底部端面1014的横向槽壁面与底部端面1014贯通设置,即凹槽1101不设置该靠近底部端面1014的横向槽壁面,此时凸台1102只需与凹槽1101的两侧纵向槽壁面相间隔即可,可设置于承载端面1013及底部端面1014之间的任意位置,具体可根据对点胶区域1012面积的要求进行设置。
作为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7,支撑座20包括外壳21、第一电磁驱动件22及弹性组件23。
其中,外壳21呈环状,并具有朝向承载座10开口的安装空间202,外壳21的内环面即为安装空间202的朝向承载座10的内壁面。外壳21形成有支撑座20的上支撑端面2011、下支撑端面2012及外侧面2013,第一电磁驱动件22及弹性组件23均位于安装空间202内,且均与外壳21相连。
外壳21包括基板211及盖体212,基板211及盖板均为环状,基板211可与盖体212对接,并共同围设形成安装空间202。其中,基板211形成支撑座20的下支撑端面2012,盖体212形成支撑座20的上支撑端面2011及外侧面2013。
具体地,请参阅图7和图8,基板211包括基底部2111及凸设于基底部2111的限位部2112,基底部2111为环状,基底部2111围设形成安装孔201的其中一孔口,基底部2111的远离限位部2112的一侧形成下支撑端面2012。盖体212包括侧盖部2121及连接于侧盖部2121的上盖部2122,侧盖部2121与上盖部2122均为环状,上盖部2122连接于侧盖部2121的内环面,并位于侧盖部2121轴向上的一端,上盖部2122围设形成安装孔201的其中另一孔口,上盖部2122与侧盖部2121相垂直,上盖部2122与侧盖部2121的剖面呈L形。侧盖部2121能够与限位部2112相对接,以实现盖体212与基板211的连接,例如,上盖部2122可抵接于限位部2112的远离安装孔201的一侧,限位部2112对侧盖部2121起到了限位作用。侧盖部2121的外环面形成支撑座20的外侧面2013,上盖部2122的远离基板211的一侧形成上支撑端面2011,上盖部2122在支撑座20的轴向上避让阻尼间隙301。其中,侧盖部2121的截面为四方框状,并具有四个直角边。
示例性的,请结合图4,外壳21于上支撑端面2011开设有贯通至安装空间202的避让孔203,避让孔203在安装孔201的轴向上与阻尼间隙301相连通。也就是说,避让孔203开设于上盖部2122,外壳21通过避让孔203在支撑座20轴向上避让阻尼间隙301。点胶工具的点胶头90可从外部沿支撑座20轴向穿过避让孔203到达阻尼间隙301内,以在阻尼间隙301内点入胶体。该避让孔203的大小可设置为刚好供点胶头90伸入到阻尼间隙301,以保证外壳21的结构强度。
请参阅图7,弹性组件23连接承载座10,以为承载座10提供弹性复位力,弹性组件23在支撑座20轴向上避让阻尼间隙301(结合图4)。其中,弹性组件23包括上簧片231及下簧片232,上簧片231及下簧片232均具有弹性,在该实施例中,上簧片231与下簧片232均为金属弹片。请结合图9,上簧片231与下簧片232均位于安装空间202内,并均连接于外壳21,上簧片231连接于承载座10的靠近承载端面1013的部分,下簧片232连接于承载座10的靠近底部端面1014的部分,以提高承载座10与支撑座20连接的稳定性。
可选的,请参阅图9,上簧片231连接于上盖部2122,下簧片232连接于基底部2111,承载座10位于上簧片231与下簧片232之间,上簧片231连接于承载座10的承载端面1013上,下簧片232连接于承载座10的底部端面1014上,这样,不仅便于承载座10与上簧片231及下簧片232对位连接,而且上簧片231与下簧片232能够对承载座10起到定位作用,减小安装误差。当承载座10轴向移动时,上簧片231与下簧片232均能够对承载座10提供弹性复位力,以实现承载座10的自动快速复位。
请参阅图7和图9,第一电磁驱动件22连接于外壳21的内环面,即侧盖部2121的内环面上。第一电磁驱动件22及外壳21共同围设形成安装孔201,第一电磁驱动件22的朝向承载座10的侧面形成安装孔201的孔壁面的一部分。其中,阻尼胶30可连接于外壳21,也可连接于第一电磁驱动件22上。第一电磁驱动件22与承载座10之间可产生磁力作用,第一电磁驱动件22可通过对承载座10施加磁力来驱动承载座10轴向移动。
作为其中一个实施例,请参阅图8和图9,该第一电磁驱动件22包括至少一个磁性件221,该磁性件221可以为磁钢,该磁钢为长条状。该磁性件221具有上述间隙对应区域2001,也就是说,阻尼胶30连接于凸台1102的台顶面11021及该磁性件221。磁性件221相较于侧盖部2121更靠近承载座10,因此可将凸台1102的凸出高度设置的更小,这样阻尼间隙301便可更靠近安装孔201的孔口,以便于点胶工具的点胶头90利用上盖部2122与承载座10之间的空隙伸入阻尼间隙301进行点胶。同时,可根据阻尼间隙301的要求和承载座10的大小选择合适厚度的磁性件221与外壳21连接,还可根据凸台1102的位置调整磁性件221的位置,减小了外壳21及凸台1102的加工公差对设置阻尼胶30的影响,提高了阻尼间隙301设置的灵活性。
当阻尼间隙301靠近安装孔201的孔口时,避让孔203也可靠近承载座10设置。可选的,请参阅图9,避让孔203可与安装孔201贯通设置,即避让孔203的孔壁贯通至上盖部2122的内环面,这样,不仅没有增大避让孔203的大小,而且避让孔203可与承载座10及上盖部2122之间的空隙共同形成点胶通道,该点胶通道用于供点胶头90伸入阻尼间隙301中。
示例性的,请参阅图7和图9,磁性件221可设于侧盖部2121的直角边上,并位于上簧片231与下簧片232之间。该磁性件221呈条状,朝向与该直角边相邻的两直角边延伸,以增大间隙对应区域2001的面积,同时增大磁性件221的磁力线对承载座10的覆盖面积。磁性件221安装于侧盖部2121的直角边相较于安装于侧盖部2121的顶角位置,不仅便于安装,而且可以更靠近承载座10,以增大磁性件221对承载座10的磁性力。
具体地,请参阅图8,第一电磁驱动件22及点胶结构110均设有四个,各第一电磁驱动件22均包括一磁性件221,直角边、磁性件221及点胶结构110一一对应,也就是说,四个磁性件221分别安装于侧盖部2121的四个直角边上,各磁性件221与对于点胶结构110之间形成阻尼间隙301,各阻尼间隙301中均设有阻尼胶30,这样四个磁性件221便共同环绕于承载座10周向,以使得承载座10周向均匀受力,从而得以稳定轴向移动。四个阻尼胶30也共同环绕于承载座10周向,以使得承载座10在发生震动后其周向均能够得到阻尼胶30的缓冲。
在其他实施例中,该第一电磁驱动件22也可以为电磁铁或电磁线圈,此时第一电磁驱动件22通过通电产生磁场。
作为其中一个实施例,请参阅图3,承载座10包括承载件11及连接于承载件11的第二电磁驱动件12。
其中,请参考图10,承载件11开设有承载孔101,并形成筒状结构。承载件11具有承载座10的外周面1011,点胶结构110设于承载件11上。
第一电磁驱动件22可与第二电磁驱动件12配合驱动承载座10轴向移动。其中,第一电磁驱动件22与第二电磁驱动件12之间可发生磁力作用。具体地,第二电磁驱动件12包括驱动线圈121,驱动线圈121套接于承载件11上,即驱动线圈121环绕于承载件11的外周面1011,驱动线圈121对应的中心轴线与承载件11的中心轴线相平行或相重合。驱动线圈121可在通电情况下通过电磁感应产生磁场,以与磁性件221之间产生磁力作用,驱动线圈121可通过改变电流的大小及方向来改变磁性件221对驱动线圈121的磁力大小及方向,从而使得驱动线圈121带动承载件11轴向移动,以实现光学元件焦距的调整。
在其他实施例中,当第一电磁驱动件22为电磁铁或电磁线圈时,第二电磁驱动件12也可为永磁铁或电磁铁。
可选的,驱动线圈121在垂直于承载座10的轴向的方向上与磁性件221相错位,以避免承载座10发生垂直于轴向的震动时电磁线圈压坏磁性件221。但是,这种设置会增大承载座10轴向上的长度,不利于实现驱动机构100的轻薄化。
为解决这一问题,请参阅图10和图11,承载件11于外周面1011凸设有抵触块111,抵触块111具有朝向安装孔201的孔壁面的抵触面1111,该抵触面1111可与第一电磁驱动件22相正对,即抵触面1111正对磁性件221的朝向承载座10的侧面。该抵触面1111与第一电磁驱动件22相间隔,以避免第一电磁驱动件22影响承载件11轴向移动。抵触面1111在朝向第一电磁驱动件22的方向凸出于第二电磁驱动件12,以使得承载座10在发生垂直于承载座10轴向的震动时,抵触面1111先抵触到第一电磁驱动件22,避免第二电磁驱动件12与第一电磁驱动件22的接触,也就避免了驱动线圈121压坏磁性件221。此时驱动线圈121避让抵触块111及凸台1102即可,可不对电磁线圈的位置进行限制。
可选的,该抵触面1111为平面,且与磁性件221的朝向承载座10的侧面相平行。这样,当承载座10发生垂直于轴向的震动时,该抵触面1111可全部或部分抵触于磁性件221的朝向承载座10的侧面,以减小承载座10对磁性件221的压强,进而避免压坏磁性件221。当磁性件221的朝向承载座10的侧面平行于其连接的侧盖部2121的直角边时,抵触面1111也平行于侧盖部2121的该直角边。
在该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0和图11,抵触面1111在朝向磁性件221的方向上凸出于凸台1102的台顶面11021,阻尼胶30凸出于抵触面1111,在承载座10在受到垂直于轴向的震动时,阻尼胶30能够首先对震动进行缓冲,以减小承载座10的振幅,同时,阻尼胶30在受到一定的挤压后抵触面1111可抵触于磁性件221,这样抵触面1111便能够分担承载座10的部分压力,避免磁性件221由于仅局部受到阻尼胶30的挤压而断裂。另外,阻尼胶30在抵触面1111抵触于磁性件221之前对承载座10的缓冲也能够减小抵触面1111在抵触于磁性件221时的压力,进一步降低承载座10震动对磁性件221造成损坏的可能性。
其中,凸台1102的台顶面11021可与抵触面1111相平行,这样台顶面11021便于磁性件221的朝向承载座10的侧面相平行,以使得阻尼间隙301的厚度均匀。
示例性的,请参阅图10和图11,凹槽1101开设于抵触面1111,凸台1102的凸出高度小于凹槽1101的槽深,以使得抵触面1111在朝向磁性件221的方向上凸出于凸台1102的台顶面11021。凹槽1101开设于抵触面1111可减小抵触面1111与磁性件221相抵触的面积,进一步减小抵触面1111对磁性件221的磕碰。同时避免凸台1102占用抵触块111以外的空间,以减小承载座10的轴向长度,使得驱动机构100更加轻薄。
示例性的,请参阅图10和图11,驱动线圈121位于凸台1102远离承载端面1013的一侧,以使得凸台1102可靠近承载端面1013设置。其中,驱动线圈121至少朝向磁性件221凸出于凹槽1101的槽底面,可选的,驱动线圈121可朝向磁性件221凸出于凸台1102的台顶面11021。由于阻尼间隙301位于驱动线圈121的靠近承载端面1013的一侧,在点胶头90向阻尼间隙301中点入胶体时,驱动线圈121能够用于阻挡从阻尼间隙301漏出的胶体意外朝向底部端面1014的流动,从而避免其他元件的污染。
示例性的,请参阅图10和图11,承载件11的外周面1011开设有绕承载件11周向延伸的限位槽102,限位槽102位于抵触块111的远离承载端面1013的一侧,驱动线圈121限位于限位槽102内。该限位槽102为驱动线圈121提供了安装位,并能够限制驱动线圈121从承载件11上脱落,同时避免驱动线圈121凸出于抵触面1111。
其中,限位槽102的槽深大于驱动线圈121的厚度,以使得抵触面1111在朝向磁性件221的方向上凸出于驱动线圈121,这样在承载座10发生垂直于轴向的震动时,抵触面1111可抵触于磁性件221,避免驱动线圈121与磁性件221相接触,也避免驱动线圈121与安装孔201的孔壁面之间发生摩擦。
可选的,凹槽1101可贯通至限位槽102,凸台1102与限位槽102相间隔,以使得凸台1102与安装于限位槽102内的驱动线圈121之间形成沟槽结构1103,该沟槽结构1103不仅防止阻尼胶30从阻尼间隙301中流出,而且能够用以容纳由于承载座10的震动从阻尼间隙301挤出的阻尼胶30,避免阻尼胶30与驱动线圈121粘连。
作为其中一个实施例,请参阅图10和图11,点胶结构110及抵触块111均设有四个,各抵触块111分别对应一所述侧盖部2121的直角边,各抵触块111的抵触面1111与其对应的直角边相平行,四个点胶结构110分别对应一磁性件221,各凸台1102分别与其对应的磁性件221之间形成一阻尼间隙301,各阻尼间隙301中均设有阻尼胶30,这样,四个阻尼胶30便周向环绕于承载座10,四个阻尼胶30便能够在四个方向对承载座10的震动进行缓冲,同时使得承载座10受到的缓冲均匀,有利于承载座10快速复位。
其中,四个抵触块111依次首尾相连形成框状结构,该框状结构与侧盖部2121的四个直角边相对应,相邻两抵触块111的抵触面1111相垂直。
为增强磁性件221与驱动线圈121之间的磁力作用,请参阅图12和图13,盖体212能够进行导磁,也就是说,盖体212为磁轭。盖体212还包括连接于上盖部2122的内环面的延伸部2123,延伸部2123沿支撑座20的轴向延伸。承载件11于承载端面1013开设有避让槽103,避让槽103贯通至承载件11的外周面1011,驱动线圈121环绕承载件11并横跨所述避让槽103的朝向承载件11的外周面1011的槽口,以形成避让槽103的部分槽壁,延伸部2123从避让槽103的在承载端面1013上的槽口延伸至避让槽103内。此时避让槽103和抵触块111沿承载件11的周向间隔设置,可选的,两抵触块111之间的空隙形成上述避让槽103。磁性件221的磁力线在盖体212的导磁作用下依次经过侧盖部2121、上盖部2122及延伸部2123,并由延伸部2123的延伸端绕回磁性件221,以形成闭合磁力线。
可选的,请参阅图13,延伸部2123及避让槽103均正对侧盖部2121的相邻两直角边的相交处,此时延伸部2123在传导磁力线的基础上,能够避让磁性件221和凸台1102,不仅实现了支撑座20对承载座10的驱动,还增强了盖体212的结构强度,而且使得承载座10和支撑座20的结构更加紧凑配合。另外,由于抵触块111的设置,承载座10在相邻两抵触块111的连接处的厚度最大,此处开设避让槽103相较于在其他位置更能保证承载座10的结构强度。其中,上述厚度为承载座10外周面1011到承载孔101的孔壁面之间的距离。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摄像头,包括上述各实施例中所提供的驱动机构100,该驱动机构100与上述各实施例中的驱动机构100结构相同,所起作用也相同,此处不赘述。
该摄像头还包括光学元件,该光学元件可以为镜片或镜头,光学元件连接于承载座10开设的承载孔101内。摄像头能够通过驱动机构100实现光学元件的调焦,同时在受到震动时,能够通过阻尼胶30快速恢复至平衡状态,缓解了震动对拍摄效果的影响。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上述各实施例中所提供内的摄像头,该摄像头与上述各实施例中的摄像头结构相同,所起作用也相同,此处不赘述。该电子设备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或微型拍摄装置等。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4)

1.一种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承载座,用于承载光学元件,所述承载座的外周面上具有点胶区域;
支撑座,环绕所述承载座的外周面设置,所述支撑座能够驱动所述承载座沿所述承载座轴向移动,所述支撑座与所述点胶区域相间隔,并形成阻尼间隙,所述支撑座在所述支撑座的轴向上避让所述阻尼间隙;
阻尼胶,设置于所述阻尼间隙,并与所述点胶区域及所述支撑座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座上设有至少一个点胶结构,所述点胶结构包括开设于所述承载座的外周面上的凹槽及设于所述凹槽的槽底面的凸台,所述凸台与所述凹槽的槽壁面相间隔,所述凸台的朝向所述支撑座的台顶面具有所述点胶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间隙的厚度小于或等于0.5m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座具有位于所述承载座轴向上的承载端面,所述外周面环绕所述承载端面,所述凹槽贯通至所述承载端面。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任一项所述的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环绕形成安装孔,并通过所述安装孔套接于所述承载座,所述安装孔的孔壁面环绕所述外周面,所述安装孔的孔壁面与所述点胶区域之间形成所述阻尼间隙。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包括外壳及第一电磁驱动件,所述外壳呈环状,并具有朝向所述承载座开口的安装空间,所述第一电磁驱动件连接于所述外壳,并位于所述安装空间内;
所述外壳与所述第一电磁驱动件共同围设形成所述安装孔,所述第一电磁驱动件与所述点胶区域之间形成所述阻尼间隙;
所述外壳具有位于所述支撑座轴向上并靠近所述承载端面的上支撑端面,所述上支撑端面在所述支撑座的轴向上避让所述阻尼间隙。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还包括弹性组件,所述弹性组件包括均连接于所述外壳并具有弹性的上簧片及下簧片,所述承载件及所述第一电磁驱动件均位于所述上簧片与所述下簧片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6任一项所述的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磁驱动件包括至少一个磁性件,所述磁性件与所述台顶面之间形成所述阻尼间隙。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座包括承载件及连接于所述承载件的第二电磁驱动件,所述第一电磁驱动件与所述第二电磁驱动件配合驱动所述承载座轴向移动,所述承载件具有所述外周面;
所述外周面上凸设有抵触块,所述抵触块具有正对所述第一电磁驱动件的抵触面,所述抵触面与所述第一电磁驱动件相间隔,所述抵触面在朝向所述第一电磁驱动件的方向凸出于所述台顶面及所述第二电磁驱动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抵触面为平面,且平行于所述第一电磁驱动件的朝向所述承载座的侧面。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开设于所述抵触面,所述凸台的凸出高度小于所述凹槽的槽深。
12.根据权利要求9至11任一项所述的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磁驱动件包括套接于所述承载件的驱动线圈,所述驱动线圈避让所述凸台并位于所述凸台远离所述承载端面的一侧。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件于所述外周面开设有绕所述承载件周向延伸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槽位于所述抵触块的远离所述承载端面的一侧,所述驱动线圈限位于所述限位槽内。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槽的槽深大于所述驱动线圈的厚度。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远离所述承载端面的一侧槽壁贯通至所述限位槽,所述凸台与所述限位槽相间隔。
16.根据权利要求6至15任一项所述的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于所述上支撑端面开设有贯通至所述安装空间的避让孔,所述避让孔在所述支撑座的轴向上与所述阻尼间隙相连通。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避让孔与所述安装孔贯通设置。
18.根据权利要求12至15任一项所述的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均呈环状的基板及盖体,所述盖体与所述基板对接,并共同围设形成所述安装空间,所述第一电磁驱动件连接于所述盖体并设于所述安装空间内,所述盖体具有所述上支撑端面。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包括侧盖部及上盖部,所述侧盖部及所述上盖部均为环状,所述侧盖部连接于所述基板,所述上盖部连接于所述侧盖部的内环面,所述上盖部具有所述上支撑端面并围设形成所述安装孔的孔口,所述侧盖部的截面为四方形,并具有四个直角边,第一电磁驱动件设有四个,各所述第一电磁驱动件均包括一磁性件,所述直角边、所述磁性件及所述点胶结构一一对应。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能够导磁,所述承载端面开设有贯通至所述外周面的避让槽,所述驱动线圈横跨所述避让槽的朝向所述支撑座的槽口,所述盖体还包括连接于所述上盖部的内环面的延伸部,所述延伸部伸入所述避让槽内,所述避让槽和所述抵触块沿所述承载件的周向间隔设置。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避让槽和所述延伸部各设有四个,四个所述避让槽分别正对所述侧盖部的相邻两直角边的相交处。
22.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周面包括四个所述抵触面,各所述抵触面分别平行于一所述直角边,各所述抵触面上均设有一所述点胶结构。
23.一种摄像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光学元件及如权利要求1至22任一项所述的驱动机构,所述光学元件连接于所述承载件。
24.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摄像头。
CN202210857548.2A 2022-07-20 2022-07-20 驱动机构、摄像头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1542126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57548.2A CN115421264B (zh) 2022-07-20 2022-07-20 驱动机构、摄像头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57548.2A CN115421264B (zh) 2022-07-20 2022-07-20 驱动机构、摄像头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21264A true CN115421264A (zh) 2022-12-02
CN115421264B CN115421264B (zh) 2023-10-20

Family

ID=841961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857548.2A Active CN115421264B (zh) 2022-07-20 2022-07-20 驱动机构、摄像头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421264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286563A (ja) * 2009-06-09 2010-12-24 Tamron Co Ltd レンズ装置、撮像装置およびレンズ装置の組立方法
CN211454076U (zh) * 2020-02-20 2020-09-08 新思考电机有限公司 一种透镜驱动装置、相机模组与电子设备
CN112731730A (zh) * 2021-04-02 2021-04-30 新思考电机有限公司 阻尼胶安装结构、透镜驱动装置、照相装置、电子产品
CN112987226A (zh) * 2021-03-04 2021-06-18 新思考电机有限公司 驱动装置、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WO2021195870A1 (zh) * 2020-03-30 2021-10-07 南昌欧菲精密光学制品有限公司 镜筒、镜头、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US20220206248A1 (en) * 2020-12-29 2022-06-30 New Shicoh Motor Co., Ltd Lens Driving Device, Camera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930989B2 (ja) * 2006-11-30 2012-05-16 日立マクセル株式会社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撮像装置
CN102445738A (zh) * 2010-10-08 2012-05-09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镜头模组
CN108254849B (zh) * 2016-12-29 2020-10-27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光学镜片组
CN110275263B (zh) * 2018-03-16 2024-04-26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其组装方法
CN111522113A (zh) * 2019-02-03 2020-08-11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其组装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286563A (ja) * 2009-06-09 2010-12-24 Tamron Co Ltd レンズ装置、撮像装置およびレンズ装置の組立方法
CN211454076U (zh) * 2020-02-20 2020-09-08 新思考电机有限公司 一种透镜驱动装置、相机模组与电子设备
WO2021195870A1 (zh) * 2020-03-30 2021-10-07 南昌欧菲精密光学制品有限公司 镜筒、镜头、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US20220206248A1 (en) * 2020-12-29 2022-06-30 New Shicoh Motor Co., Ltd Lens Driving Device, Camera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12987226A (zh) * 2021-03-04 2021-06-18 新思考电机有限公司 驱动装置、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2731730A (zh) * 2021-04-02 2021-04-30 新思考电机有限公司 阻尼胶安装结构、透镜驱动装置、照相装置、电子产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21264B (zh) 2023-10-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428950B2 (en) Lens moving apparatus
CN209803439U (zh) 驱动机构
US8265479B2 (en) Camera module
CN114690363B (zh) 透镜驱动马达、摄像头模块和移动电话
US8233083B2 (en) Camera module
US7978969B2 (en) Camera module
KR20150044360A (ko) 카메라 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휴대용 전자 기기
US9964775B2 (en) Lens moving apparatus
KR20190001299A (ko) 카메라 모듈
WO2010055718A1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及びこのレンズ駆動装置を搭載した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CN112492135B (zh) 相机模块
KR102152863B1 (ko) 카메라 모듈
KR20170082275A (ko) 렌즈 어셈블리, 카메라 모듈 및 광학기기
KR20160069714A (ko) 카메라 모듈
KR20170129532A (ko) 카메라 모듈
CN114460709A (zh) 用于摄像模组的驱动装置和摄像模组
US20210018818A1 (en) Camera module and optical device comprising same
CN115421264A (zh) 驱动机构、摄像头及电子设备
US20230393450A1 (en) Voice coil motor, camera,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10763735B2 (en) Voice coil motor and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the same
CN107526232B (zh) 镜头驱动装置
JP2007310276A (ja) レンズユニッ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KR20210117489A (ko) 카메라 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광학 기기
KR102193773B1 (ko) 보이스 코일 모터
CN216956490U (zh) 致动器、成像模组及电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