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956490U - 致动器、成像模组及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致动器、成像模组及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956490U
CN216956490U CN202220196925.8U CN202220196925U CN216956490U CN 216956490 U CN216956490 U CN 216956490U CN 202220196925 U CN202220196925 U CN 202220196925U CN 216956490 U CN216956490 U CN 2169564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rier
buffer
actuator
wall
accommodating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19692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19692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9564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9564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95649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ens Barre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致动器、成像模组及电子装置。致动器包括座体、外壳、载体、驱动组件及缓冲组件。外壳安装于座体,并与座体形成收容腔。载体收容于收容腔内。驱动组件收容于收容腔内,并用于驱动载体在收容腔内运动。缓冲组件收容于收容腔内,并包括安装件及缓冲件,安装件安装于载体的顶部和/或载体的底部,缓冲件与安装件结合并凸出于安装件。本申请的致动器、成像模组及电子装置,通过设置缓冲组件,且缓冲组件中的缓冲件凸出于安装件,使载体在收容腔内运动到达限位时,可不晚于载体和/或载体内的元件与收容腔的内壁接触,为任一者与收容腔的内壁接触提供缓冲,既能避免异响,又能保护载体和/或载体内的元件,避免任一者破损而产生异物。

Description

致动器、成像模组及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影像技术领域,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致动器、具有该致动器的成像模组及具有该成像模组的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摄像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拍照的要求越来越多,自动对焦功能则是诸如手机、相机等具有拍照功能的电子装置必不可少的基本功能。为了实现自动对焦功能,电子装置中一般会设置致动器,致动器用于驱动镜头沿着光轴运动以完成自动对焦。然而,在致动器驱动镜头运动的过程中,装载镜头的载体容易撞到限位,导致产生异响,甚至会因载体被撞击破损而产生异物,影响自动对焦功能的实现。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致动器、具有该致动器的成像模组及具有该成像模组的电子装置,至少用于解决产生异响或异物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致动器包括座体、外壳、载体、驱动组件及缓冲组件。所述外壳安装于所述座体,并与所述座体形成收容腔。所述载体收容于所述收容腔内。所述驱动组件收容于所述收容腔内,并用于驱动所述载体在所述收容腔内运动。所述缓冲组件收容于所述收容腔内。所述缓冲组件包括安装件及缓冲件,所述安装件安装于所述载体的顶部和/或所述载体的底部,所述缓冲件与所述安装件结合并凸出于所述安装件。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缓冲件能够跟随所述载体在所述收容腔内运动,并与所述收容腔的内壁接触或分离;所述缓冲件能够在与所述收容腔的内壁接触时产生形变。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缓冲件与所述安装件由不同的材料制成。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缓冲件与所述安装件注塑成型为一体的第一结构,所述第一结构与所述载体注塑成型为一体的第二结构。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安装件开设有通孔,所述缓冲件包括第一缓冲部、第二缓冲部、及连接所述第一缓冲部与所述第二缓冲部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穿设于所述通孔,所述第一缓冲部和所述第二缓冲部分别位于所述安装件的相背两侧,所述第一缓冲部的尺寸和所述第二缓冲部的尺寸均大于所述通孔的尺寸。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缓冲部与所述安装件的第一侧间隔。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缓冲部与所述安装件的第二侧间隔。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缓冲部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缓冲部的尺寸。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致动器还包括位于所述收容腔内的弹片,所述弹片的一端连接所述载体的顶部或底部,另一端连接所述收容腔的内壁,所述弹片用于在所述载体运动的过程中对所述载体提供弹性回复力,所述弹片避让所述缓冲件。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环绕在所述载体的侧部的第一驱动件和安装于所述收容腔的内壁的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与所述第二驱动件共同作用产生驱动力,所述侧部开设有缺口,所述侧部设有缺口处与所述第一驱动件围成收容槽;所述外壳包括顶壁、周壁、以及导引壁,所述顶壁设有通光孔,所述周壁自所述顶壁的周缘延伸并承载于所述座体,所述导引壁自所述通光孔的周缘延伸,并伸入所述收容槽。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载体的顶部和/或所述载体的底部设有凹槽,所述缓冲组件收容在所述凹槽内;所述致动器还包括垫片,所述垫片设于所述载体,并位于所述安装件与所述载体之间,所述垫片包括垫片本体和自所述垫片本体延伸的突出部,所述突出部的顶面与所述安装件的顶面齐平,所述突出部用于承载弹片的一端。
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成像模组包括镜头及上述任意一实施方式的致动器,所述镜头安装于所述载体。
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电子装置包括壳体及上述实施方式的成像模组,所述成像模组与所述壳体结合。
本申请的致动器、成像模组及电子装置,通过在载体的顶部和/或载体的底部设置缓冲组件,且缓冲组件中的缓冲件凸出于安装件,使得驱动组件驱动载体在收容腔内运动到达限位时,可不晚于载体和/或载体内的元件与收容腔的内壁接触,为载体和/或载体内的元件与收容腔的内壁接触提供缓冲,一方面能够避免异响的产生,另一方面能够保护载体和/或载体内的元件,避免载体和/或载体内的元件破损而产生异物,从而保证自动对焦功能的实现。
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致动器的立体组装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致动器的部分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致动器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致动器中的缓冲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致动器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致动器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成像模组的立体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致动器100;
座体10、第一面11、第二面12、透光孔13、凸起14、收容腔101、开口16;
外壳20、顶壁21、周壁22、通光孔210、导引壁23、避让槽25;
载体30、收容空间301、顶部31、底部33、侧部35、缺口350、凹槽310、收容槽320;
驱动组件40、第一驱动件42、第二驱动件44;
缓冲组件50、安装件52、安装本体522、凸块524、通孔526、第一侧521、第二侧523、缓冲件54、第一缓冲部542、第二缓冲部544、连接部546;
弹片60、第一弹片62、第一固定端622、第二固定端624、弹性臂626、第二弹片64、第一安装端642、第二安装端644、连接臂646;
垫片80、垫片本体82、突出部84;
成像模组1000、镜头200、基板300、影像传感器400;
电子装置2000、壳体2001、正面2003、背面2005、显示屏200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自始至终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限制。
请参阅图1至图3,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致动器100。该致动器100包括座体10、外壳20、载体30、驱动组件40及缓冲组件50。外壳20安装于座体10,并与座体10形成收容腔101。载体30收容于收容腔101内。驱动组件40收容于收容腔101内,并用于驱动载体30在收容腔101内运动。缓冲组件50收容于收容腔101内。缓冲组件50包括安装件52及缓冲件54,安装件52安装于载体30的顶部31和/或载体30的底部33,缓冲件54与安装件52结合并凸出于安装件52。
本申请的致动器100,通过在载体30的顶部31和/或载体30的底部33设置缓冲组件50,且缓冲组件50中的缓冲件54凸出于安装件52,使得驱动组件40驱动载体30在收容腔101内运动到达限位时,可不晚于载体30和/或载体30内的元件与收容腔101的内壁接触,为载体30和/或载体30内的元件与收容腔101的内壁接触提供缓冲,一方面能够避免异响的产生,另一方面能够保护载体30和/或载体30内的元件,避免载体30和/或载体30内的元件破损而产生异物,从而保证自动对焦功能的实现。
下面结合附图对致动器100做进一步地说明:
请参阅图3,座体10包括相背的第一面11及第二面12,座体10开设有贯穿第一面11和第二面12的透光孔13。第一面11还设有环形凸起14,环形凸起14环绕透光孔13设置。座体10的周缘设有环形的开口16,使得第一面11向第二面12的投影位于第二面12所在的范围内。
请结合图1及图2,外壳20安装于座体10并形成收容腔101。具体地,外壳20与开口16配合,配合后的外壳20的外侧面与座体10的外侧面处处齐平,从而使致动器100的外周面无突出的结构,一方面保证外观美观,另一方面,致动器100在安装于其他元件,例如图8所示的电子装置2000内时,不会与电子装置2000内的其他元件干涉。在一个例子中,外壳20可拆卸地安装于座体10,例如外壳20通过磁吸、螺钉锁定等方式安装于座体10,方便外壳20与座体10分离,更换收容在收容腔101内部的其他元件。在另一个例子中,外壳20可固定不可拆地安装于座体10,例如外壳20通过焊接、胶合等方式安装于座体10,由此保证外壳20与座体10之间结合的牢固性,避免在运输或使用过程中,因撞击或震动造成移位,以始终能对收容腔101内的其他元件起到保护作用。
具体地,外壳20可包括顶壁21及周壁22。顶壁21设有通光孔210。周壁22自顶壁21的周缘延伸,在外壳20承载于座体10上时,周壁22伸入开口16,通光孔210与透光孔13对应。在某些实施方式中,通光孔210的中心与透光孔13的中心对准。
载体30安装于座体10并收容在收容腔101内。载体30开设有收容空间301,收容空间301用于安装镜头200(如图7所示),在载体30安装于座体10时,载体30套设环形凸起14,载体30的四周与外壳20的内壁均间隔,以使得载体30能够在收容腔101内运动,收容空间301与通光孔210及透光孔13均对应。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收容空间301的中心、透光孔13的中心、及通光孔210的中心对准。
请继续参阅图1至图3,驱动组件40可包括第一驱动件42和第二驱动件44,第一驱动件42环绕在载体30的侧部35,第二驱动件44安装于收容腔101的内壁,第一驱动件42与第二驱动件44共同作用产生驱动力,驱动力可驱动载体30带动镜头200沿着镜头200的光轴OO1方向移动,以实现自动对焦功能。在一个例子中,第一驱动件42为线圈,第二驱动件44为永磁体。在另一个例子中,第一驱动件42为永磁体,第二驱动件44为线圈。当第一驱动件42为线圈,第二驱动件44为永磁体时,线圈缠绕在载体30的侧部35,永磁体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永磁体可以安装于外壳20的内壁的任意一侧并与线圈对应,多个永磁体还可以安装于外壳20的内壁的角落处并与线圈的角落部分对应。本实施方式中,永磁体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永磁体安装于外壳20的四个内壁的角落处,由于角落自身就具有限位的功能,因此将永磁体安装于角落处,相较于将永磁体安装于其他位置更为方便。
请一并参阅图3及图4,缓冲组件50可包括安装件52及缓冲件54,安装件52包括呈环形结构的安装本体522及自安装本体522朝外突出的凸块524。凸块524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凸块524环绕安装本体522的中心为均匀分布。对应地,缓冲件54的数量也可为多个,多个缓冲件54与多个凸块524一一对应,每个缓冲件54与对应的凸块524结合,如此,缓冲件54也是环绕安装本体522的中心为均匀分布,由此使得缓冲件54在与收容腔101的内壁接触时提供的缓冲力是均匀分布的,缓冲效果更佳。
另外,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缓冲件54的数量也可与第二驱动件44的数量对应,且缓冲件54的设置位置也可与第二驱动件44的设置位置对应。在致动器100中,相较于没有设置第二驱动件44的位置,设置有第二驱动件44的位置的驱动力更大,那么在载体30到达限位时,设置有第二驱动件44的位置与收容腔101的内壁接触力量也会相对较大,因此,致动器100中缓冲件54的数量与第二驱动件44的数量对应,且缓冲件54的设置位置也与第二驱动件44的设置位置对应,能够更有针对性地提供缓冲力,缓冲效果更佳。
请再参阅图1至图3,缓冲件54能够跟随载体30在收容腔101内运动,并与收容腔101的内壁接触或分离;缓冲件54能够在与收容腔101的内壁接触时产生形变。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缓冲件54与安装件52可由不同的材料制成。具体地,缓冲件54可采用能发生形变且能吸收冲击能量的材料制成,如液态硅胶、橡胶、塑胶(如液晶高分子聚合物)、泡棉、迈拉(Mylar)、树脂等。相较于缓冲件54,安装件52可采用强度较大的材料制成,例如金属,包括但不限于铜、铝、铁等,再例如硬质塑料等。
请结合图4,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缓冲件54与安装件52可通过注塑成型(材料不同,可采用双色注塑成型)为一体的第一结构,由此使得缓冲组件50的结构稳定性更高,缓冲件54不容易与安装件52脱离。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一结构与载体30也可通过注塑成型(材料不同,可采用双色注塑成型)为一体的第二结构,由此第一结构能够牢固地安装于载体30,而且由于安装件52可相较于缓冲件54采用强度较大的材料制成,使得安装件52也不容易与载体30脱离,进而使得缓冲件54不容易与载体30脱离,从而保证缓冲件54能够始终提供缓冲力。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缓冲件54也可通过盈配合的安装方式安装于凸块524的通孔526内,第一结构也可以通过胶合、焊接、螺纹连接的方式安装于载体30,在此不作限制。
具体地,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缓冲件54可包括第一缓冲部542、第二缓冲部544、及连接第一缓冲部542与第二缓冲部544的连接部546。连接部546穿设于通孔526,第一缓冲部542和第二缓冲部544分别位于安装件52的相背两侧,第一缓冲部542的尺寸和第二缓冲部544的尺寸均大于通孔526的尺寸。其中,第一缓冲部542的尺寸大于通孔526的尺寸,使第一缓冲部542能阻止缓冲件54从安装件52的第二侧523脱落。第二缓冲部544的尺寸大于通孔526的尺寸,使第二缓冲部544能阻止缓冲件54从安装件52的第一侧521脱落。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缓冲部542可与安装件52的第一侧521间隔,在第二缓冲部544与收容腔101的内壁接触发生形变时,第一缓冲部542与安装件52的第一侧521之间的间隔能够提供形变空间,从而提高缓冲效果。在又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缓冲部544可与安装件52的第二侧523间隔,在第二缓冲部544与收容腔101的内壁接触发生形变时,第二缓冲部544与安装件52的第二侧523之间的间隔也能够提供形变空间,从而进一步提高缓冲效果。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一缓冲部542的尺寸可大于第二缓冲部544的尺寸,使得第一缓冲部542与载体30的结合面积更大,结合得更佳牢固,更加不容易脱落。
请参阅图3及图4,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缓冲组件50可设置于载体30的顶部31。在一个例子中,载体30的顶部31设有凹槽310,缓冲组件50收容在凹槽310内。当第一结构与载体30通过注塑成型为一体的第二结构,则在注塑成型的过程中,凹槽310可以作为阻溢槽,起到阻止熔融的注塑材料外溢的作用。当第一结构通过胶合、焊接、螺纹连接的方式安装于载体30,则凹槽310起到定位的作用,使得安装更简单。在驱动组件40产生的驱动力驱动载体30带动镜头200沿镜头200的光轴OO1向外壳20的顶部31运动时,设置于载体30的顶部31的缓冲组件50不晚于载体30和/或载体30内的元件与收容腔101的内壁(外壳20的顶部31)接触,为载体30和/或载体30内的元件与收容腔101的内壁接触提供缓冲,一方面能够避免异响的产生,另一方面能够保护载体30和/或载体30内的元件,避免载体30和/或载体30内的元件破损而产生异物,从而保证自动对焦功能的实现。
请结合图5,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缓冲组件50可设置于载体30的底部33。在一个例子中,载体30的底部33可设有凹槽(图未示),缓冲组件50收容在凹槽内。当第一结构与载体30通过注塑成型为一体的第二结构,则在注塑成型的过程中,凹槽可以作为阻溢槽,起到阻止熔融的注塑材料外溢的作用。当第一结构通过胶合、焊接、螺纹连接的方式安装于载体30,则凹槽起到定位的作用,使得安装更简单。在驱动组件40产生的驱动力消失或减小,载体30沿镜头200的光轴OO1回落至座体10时,设置于载体30的底部33的缓冲组件50不晚于载体30和/或载体30内的元件与收容腔101的内壁(座体10的第一面11)接触,为载体30和/或载体30内的元件与收容腔101的内壁接触提供缓冲,一方面能够避免异响的产生,另一方面能够保护载体30和/或载体30内的元件,避免载体30和/或载体30内的元件破损而产生异物,从而保证自动对焦功能的实现。
在又一个实施方式,载体30的顶部31和底部33均设有缓冲组件50。此时,在驱动组件40产生的驱动力驱动载体30带动镜头200沿镜头200的光轴OO1向外壳20的顶部31运动时,设置于载体30的顶部31的缓冲组件50不晚于载体30和/或载体30内的元件与收容腔101的内壁(外壳20的顶部31)接触,为载体30和/或载体30内的元件与收容腔101的内壁接触提供缓冲,一方面能够避免异响的产生,另一方面能够保护载体30和/或载体30内的元件,避免载体30和/或载体30内的元件破损而产生异物,从而保证自动对焦功能的实现。在驱动组件40产生的驱动力消失或减小,载体30沿镜头200的光轴OO1回落至座体10时,设置于载体30的底部33的缓冲组件50不晚于载体30和/或载体30内的元件与收容腔101的内壁(座体10的第一面11)接触,为载体30和/或载体30内的元件与收容腔101的内壁接触提供缓冲,一方面能够避免异响的产生,另一方面能够保护载体30和/或载体30内的元件,避免载体30和/或载体30内的元件破损而产生异物,从而保证自动对焦功能的实现。
请继续参阅图1至图3,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致动器100还可包括位于收容腔101内的弹片60,弹片60的一端连接载体30的顶部31或底部33,另一端连接收容腔101的内壁,弹片60用于在载体30运动的过程中对载体30提供弹性回复力,弹片60避让缓冲件54。
具体地,弹片60的数量可为两个,例如第一弹片62和第二弹片64,第一弹片62安装于座体10与载体30之间,第一弹片62包括第一固定端622、第二固定端624及连接第一固定端622与第二固定端624的弹性臂626,第一固定端622与座体10的第一面11固定连接,第二固定端624与载体30的底部33固定连接,弹性臂626用于产生弹性力,弹性力使载体30能够平稳地回落至座体10或平稳地向顶壁21移动。在一个例子中,第一弹片62的数量为一个,并呈完整不间断的环形结构,弹性臂626上设有穿孔,在载体30的底部33设有缓冲组件50时,缓冲件54可穿设于穿孔,以实现第一弹片62对缓冲件54的避让。在另一个例子中,第一弹片62的数量也可为两个,两个第一弹片62之间间隔,在载体30的底部33设有缓冲组件50时,缓冲件54可穿设于间隔,以实现第一弹片62对缓冲件54的避让。
第二弹片64安装于外壳20的顶壁21与载体30之间,第二弹片64包括第一安装端642、第二安装端644及连接第一安装端642与第二安装端644的弹性的连接臂646,第一安装端642与外壳20的顶壁21固定连接,第二固定端624与载体30的顶部31固定连接,连接臂646用于产生弹性力,弹性力使载体30能够平稳地向顶壁21移动或平稳地回落至座体10。在一个例子中,第二弹片64的数量为一个,并呈完整不间断的环形结构,连接臂646上设有穿孔,在载体30的顶部31设有缓冲组件50时,缓冲件54可穿设于穿孔,以实现第二弹片64对缓冲件54的避让。在另一个例子中,第二弹片64的数量也可为两个,两个第二弹片64之间间隔,在载体30的顶部31设有缓冲组件50时,缓冲件54可穿设于间隔,以实现第二弹片64对缓冲件54的避让。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在某些实施方式中,侧部35可开设有缺口350,侧部35设有缺口350处与第一驱动件42围成收容槽320。外壳20包括还可包括导引壁23,导引壁23自通光孔210的周缘延伸,并伸入收容槽320。由此,在驱动组件40驱动载体30在收容腔101内运动时,导引壁23能够起到导引作用及限定载体30翻转的作用,确保载体30的运动方向是沿着镜头200的光轴OO1,不发生翻转,从而保证对焦精确。
请参阅图3及图6,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致动器100还可包括垫片80,垫片80设于载体30,并位于安装件52与载体30之间,垫片80包括垫片本体82和自垫片本体82延伸的突出部84,突出部84的顶面与安装件52的顶面齐平,突出部84用于承载弹片60(64)的一端,由此使得弹片60能够更好地固定于载体30,防止被过度拉扯而断裂。
请参阅图2及图8,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外壳20的顶壁21的外部可设有避让槽25,当致动器100组装至电子装置2000中时,避让槽25能够避让电子装置2000中的其他元件。
请参阅图7,本申请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成像模组1000。该成像模组1000包括镜头200及上述任意一实施方式的致动器100,镜头200安装于载体30。
请结合图3,更具体地,成像模组1000还可包括基板300及影像传感器400。基板300与座体10结合,并位于第二面12所在的一侧。基板300可以包括相连的硬质电路板及柔性电路板。硬质电路板上可布置影像传感器400,影像传感器400可采集进入镜头200的光线,并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柔性电路板远离硬质电路板的一端可布置连接器,成像模组1000通过该连接器连接至电子装置2000的主板,进而与主板上的图像处理器连接,由此图像处理器可处理该电信号以获取图像。
请再结合图1,本申请的成像模组1000的致动器100中,通过在载体30的顶部31和/或载体30的底部33设置缓冲组件50,且缓冲组件50中的缓冲件54凸出于安装件52,使得驱动组件40驱动载体30在收容腔101内运动到达限位时,可不晚于载体30和/或载体30内的元件与收容腔101的内壁接触,为载体30和/或载体30内的元件与收容腔101的内壁接触提供缓冲,一方面能够避免异响的产生,另一方面能够保护载体30和/或载体30内的元件,避免载体30和/或载体30内的元件破损而产生异物,从而保证自动对焦功能的实现。
请参阅图8及图9,本申请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电子装置2000,该电子装置2000包括壳体2001及上述实施方式的成像模组1000,成像模组1000与壳体2001结合。壳体2001包括正面2003和背面2005。在电子装置2000只有一个显示屏2007的情况下,正面2003为显示屏2007所在的一面,背面2005为背离显示屏2007的一面。当然,在电子装置2000有多个显示屏,且其中两个显示屏分别位于壳体2001相背两侧的情况下,两个显示屏中的一个(下称主屏)为大多数用户在较多场景使用,另一个(下称副屏)为大多数用户在较少场景使用,则正面2003为主屏所在的一面,背面2005为副屏所在的一面。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成像模组1000朝向正面2003设置,以使成像模组1000能够获取壳体2001的正面2003的图像。其中,成像模组1000为屏下成像模组1000(用户在外部观察不到成像模组1000),也可以是屏幕开设有通槽以露出成像模组1000(用户在外部可观察到成像模组1000),还可以为弹出式成像模组1000(不使用时隐藏在壳体2001内部,使用时弹出至壳体2001的外部)。
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成像模组1000朝向背面2005设置,以使成像模组1000能够获取壳体2001的背面2005的图像。其中,成像模组1000为屏下成像模组1000(用户在外部观察不到成像模组1000),也可以是屏幕开设有通槽以露出成像模组1000(用户在外部可观察到成像模组1000),还可以为弹出式成像模组1000(不使用时隐藏在壳体2001内部,使用时弹出至壳体2001的外部)。
在又一个实施方式中,成像模组1000的数量可为多个,此时,成像模组1000可均朝向正面2003设置,也可均朝背面2005设置,还可以是一部分成像模组1000均朝向正面2003设置,另一部分均朝背面2005设置。
请结合图1及图3,本申请的电子装置2000的致动器100中,通过在载体30的顶部31和/或载体30的底部33设置缓冲组件50,且缓冲组件50中的缓冲件54凸出于安装件52,使得驱动组件40驱动载体30在收容腔101内运动到达限位时,可不晚于载体30和/或载体30内的元件与收容腔101的内壁接触,为载体30和/或载体30内的元件与收容腔101的内壁接触提供缓冲,一方面能够避免异响的产生,另一方面能够保护载体30和/或载体30内的元件,避免载体30和/或载体30内的元件破损而产生异物,从而保证自动对焦功能的实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某些实施方式”、“一个例子中”、“示例地”等的描述意指结合所述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流程图中或在此以其他方式描述的任何过程或方法描述可以被理解为,表示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用于实现特定逻辑功能或过程的步骤的可执行指令的代码的模块、片段或部分,并且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范围包括另外的实现,其中可以不按所示出或讨论的顺序,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这应被本申请的实施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2)

1.一种致动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座体;
外壳,安装于所述座体,并与所述座体形成收容腔;
载体,收容于所述收容腔内;
驱动组件,收容于所述收容腔内,并用于驱动所述载体在所述收容腔内运动;及
缓冲组件,收容于所述收容腔内,所述缓冲组件包括安装件及缓冲件,所述安装件安装于所述载体的顶部和/或所述载体的底部,所述缓冲件与所述安装件结合并凸出于所述安装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致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件能够跟随所述载体在所述收容腔内运动,并与所述收容腔的内壁接触或分离;所述缓冲件能够在与所述收容腔的内壁接触时产生形变。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致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件与所述安装件由不同的材料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致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件与所述安装件注塑成型为一体的第一结构,所述第一结构与所述载体注塑成型为一体的第二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致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件开设有通孔,所述缓冲件包括:
第一缓冲部;
第二缓冲部;及
连接所述第一缓冲部与所述第二缓冲部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穿设于所述通孔,所述第一缓冲部和所述第二缓冲部分别位于所述安装件的相背两侧,所述第一缓冲部的尺寸和所述第二缓冲部的尺寸均大于所述通孔的尺寸。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致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部与所述安装件的第一侧间隔;和/或所述第二缓冲部与所述安装件的第二侧间隔。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致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部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缓冲部的尺寸。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致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器还包括位于所述收容腔内的弹片,所述弹片的一端连接所述载体的顶部或底部,另一端连接所述收容腔的内壁,所述弹片用于在所述载体运动的过程中对所述载体提供弹性回复力,所述弹片避让所述缓冲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致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环绕在所述载体的侧部的第一驱动件和安装于所述收容腔的内壁的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与所述第二驱动件共同作用产生驱动力,所述侧部开设有缺口,所述侧部设有缺口处与所述第一驱动件围成收容槽;所述外壳包括顶壁、周壁、以及导引壁,所述顶壁设有通光孔,所述周壁自所述顶壁的周缘延伸并承载于所述座体,所述导引壁自所述通光孔的周缘延伸,并伸入所述收容槽。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致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的顶部和/或所述载体的底部设有凹槽,所述缓冲组件收容在所述凹槽内;所述致动器还包括垫片,所述垫片设于所述载体,并位于所述安装件与所述载体之间,所述垫片包括垫片本体和自所述垫片本体延伸的突出部,所述突出部的顶面与所述安装件的顶面齐平,所述突出部用于承载弹片的一端。
11.一种成像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镜头;及
权利要求1-10任意一项所述的致动器,所述镜头安装于所述载体。
12.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及
权利要求11所述的成像模组,所述成像模组与所述壳体结合。
CN202220196925.8U 2022-01-24 2022-01-24 致动器、成像模组及电子装置 Active CN2169564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196925.8U CN216956490U (zh) 2022-01-24 2022-01-24 致动器、成像模组及电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196925.8U CN216956490U (zh) 2022-01-24 2022-01-24 致动器、成像模组及电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956490U true CN216956490U (zh) 2022-07-12

Family

ID=823190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196925.8U Active CN216956490U (zh) 2022-01-24 2022-01-24 致动器、成像模组及电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95649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857901A (zh) * 2024-01-11 2024-04-09 苏州昀冢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驱动构件、马达、摄像头模组以及驱动构件制造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857901A (zh) * 2024-01-11 2024-04-09 苏州昀冢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驱动构件、马达、摄像头模组以及驱动构件制造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803439U (zh) 驱动机构
EP2136549B1 (en) Camera module
CN108663767B (zh) 光学机构及其镜头模块
US8995068B2 (en) Image photographing device
US7609465B2 (en) EMI-proof miniature lens focusing mechanism
CN111212199A (zh) 驱动机构、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JP2007155801A (ja)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CN211206922U (zh) 光学组件驱动机构
CN216956490U (zh) 致动器、成像模组及电子装置
CN218099743U (zh) 驱动机构
CN114460709A (zh) 用于摄像模组的驱动装置和摄像模组
CN215340493U (zh) 光学元件驱动机构
JP2019091017A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カメラ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CN107526232B (zh) 镜头驱动装置
CN215867304U (zh) 镜头模组及终端
CN112782827A (zh) 透镜驱动装置、照相装置、电子产品
CN112731616A (zh) 镜头驱动机构及其载体及制造方法
CN113194244A (zh) 光学元件驱动机构的上盖
CN213957723U (zh) 镜头驱动机构
CN214375500U (zh) 镜头驱动机构及其载体
CN214122546U (zh) 镜头驱动机构
CN214368725U (zh) 镜头驱动机构的底座
CN221926775U (zh) 驱动机构
CN214122545U (zh) 镜头驱动机构的外壳
CN217721306U (zh) 音圈马达及摄像头模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