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419500B - 中冷器结构、发动机以及发动机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中冷器结构、发动机以及发动机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419500B
CN115419500B CN202211152866.5A CN202211152866A CN115419500B CN 115419500 B CN115419500 B CN 115419500B CN 202211152866 A CN202211152866 A CN 202211152866A CN 115419500 B CN115419500 B CN 11541950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gine
air
chamber
communicated
air cha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15286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419500A (zh
Inventor
杨航
徐宁宁
刁旭
宋庆文
吴同
刘泽华
董立冬
王艳龙
闫涛
郝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AW Grou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AW Grou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AW Group Corp filed Critical FAW Group Corp
Priority to CN202211152866.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419500B/zh
Publication of CN1154195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195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4195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1950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29/00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provision for charging or scavenging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2B25/00, F02B27/00 or F02B33/00 - F02B39/00; Details thereof
    • F02B29/04Cooling of air intake supply
    • F02B29/0406Layout of the intake air cooling or coolant circuit
    • F02B29/0412Multiple heat exchangers arranged in parallel or in seri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29/00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provision for charging or scavenging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2B25/00, F02B27/00 or F02B33/00 - F02B39/00; Details thereof
    • F02B29/04Cooling of air intake supply
    • F02B29/0406Layout of the intake air cooling or coolant circuit
    • F02B29/0437Liquid cooled heat exchang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29/00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provision for charging or scavenging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2B25/00, F02B27/00 or F02B33/00 - F02B39/00; Details thereof
    • F02B29/04Cooling of air intake supply
    • F02B29/045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heat exchangers, e.g. pipes, plates, ribs, insulation, materials, or manufacturing and assembly
    • F02B29/0462Liquid cooled heat exchang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29/00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provision for charging or scavenging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2B25/00, F02B27/00 or F02B33/00 - F02B39/00; Details thereof
    • F02B29/04Cooling of air intake supply
    • F02B29/045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heat exchangers, e.g. pipes, plates, ribs, insulation, materials, or manufacturing and assembly
    • F02B29/0475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heat exchangers, e.g. pipes, plates, ribs, insulation, materials, or manufacturing and assembly the intake air cooler being combined with another device, e.g. heater, valve, compressor, filter or EGR cooler, or being assembled on a special engine loc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DCONTROLLING COMBUSTION ENGINES
    • F02D41/00Electrical control of supply of combustible mixture or its constituents
    • F02D41/0002Controlling intake air
    • F02D41/0007Controlling intake air for control of turbo-charged or super-charged engin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DCONTROLLING COMBUSTION ENGINES
    • F02D2200/00Input parameters for engine control
    • F02D2200/02Input parameters for engine control the parameters being related to the engine
    • F02D2200/04Engine intake system parameters
    • F02D2200/0406Intake manifold press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DCONTROLLING COMBUSTION ENGINES
    • F02D2200/00Input parameters for engine control
    • F02D2200/02Input parameters for engine control the parameters being related to the engine
    • F02D2200/04Engine intake system parameters
    • F02D2200/0414Air temperatur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12Improving ICE efficienc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Supercharg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中冷器结构、发动机以及发动机控制方法,中冷器结构包括第一中冷器芯和第二中冷器芯,包括:相互独立的第一气室和第二气室,第一中冷器芯设置在第一气室内,第二中冷器芯设置在第二气室内,第一气室的第一进气口用于与发动机的第一增压器连通,第一气室的第一出气口用于与发动机的第一进气歧管连通,第二气室的第二进气口用于与发动机的第二增压器连通,第二气室的第二出气口用于与发动机的第二进气歧管连通;其中,第一气室和第二气室之间设置有连通管道,连通管道上设置有第一控制阀,以通过第一控制阀调节第一气室和第二气室的进气量。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V形发动机的两侧的缸体燃烧状态不一致的问题。

Description

中冷器结构、发动机以及发动机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中冷器结构、发动机以及发动机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在大排量发动机中,为使结构紧凑,发动机缸体通常采用V型排列方式,这样能够在保证发动机性能的同时,缩小发动机的体积并提高发动机运转的稳定性。由于V型发动机拥有对称的两侧进气管路,两侧进气管路的进气、燃烧状态会有些许差异,这会引起两侧进气管路的进气量的差异,在增压发动机上表现得更加明显,由于两侧增压器能力的差异,中冷器两侧的进气端的压力就会不同,再加上两侧进气管路的进气不同造成的中冷器压降的差异性,导致两侧的发动机的进气歧管在大负荷下的压力明显不一致,这使得发动机在同样的控制参数下难以保证两侧燃烧状态一致,这也直接影响了发动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
在现有技术中,公开了“一种V型发动机空中冷测试系统”,其实现方案是通过与V型发动机连接的左侧中冷器、右侧中冷器、左侧旁通管路及右侧旁通管路,左侧中冷器进气端和右侧中冷器进气端分别与V型发动机的进气管道连通,左侧中冷器排气端与V型发动机的左进气歧管连通,右侧中冷器排气端与V型发动机的右进气歧管连通,左侧旁通管路与左侧中冷器并联设置,右侧旁通管路与右侧中冷器并联设置。热气经左侧中冷器和右侧中冷器冷却,从左侧中冷器出气端和右侧中冷器出气端输出,分别和左侧旁通管路、右侧旁通管路热气进行混合,再分别进入左进气歧管、右进气歧管,与燃油进行混合燃烧,改善进气歧管温度控制波动影响。但是,该发明只进行了两侧温度平衡,无法控制两侧进气量,因此仍会导致两侧进气量的差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冷器结构、发动机以及发动机控制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V形发动机的两侧的缸体燃烧状态不一致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中冷器结构,包括第一中冷器芯和第二中冷器芯,包括:相互独立的第一气室和第二气室,第一中冷器芯设置在第一气室内,第二中冷器芯设置在第二气室内,第一气室的第一进气口用于与发动机的第一增压器连通,第一气室的第一出气口用于与发动机的第一进气歧管连通,第二气室的第二进气口用于与发动机的第二增压器连通,第二气室的第二出气口用于与发动机的第二进气歧管连通;其中,第一气室和第二气室之间设置有连通管道,连通管道上设置有第一控制阀,以通过第一控制阀调节第一气室和第二气室的进气量。
进一步地,第一气室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进气室和第一排气室,第一进气室与第一进气口连通,第一排气室与第一出气口连通;第二气室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二进气室和第二排气室,第二进气室与第二进气口连通,第二排气室与第二出气口连通;其中,第一排气室和第二排气室之间通过连通管道和第一控制阀连通。
进一步地,第一气室和第二气室沿连通管道的中心线对称设置,第一控制阀设置在连通管道的中间;其中,连通管道的中心线垂直于连通管道的轴线。
进一步地,中冷器结构还包括: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均与第一中冷器芯连通,第一进水口与发动机的水箱的水箱出水口之间通过第一进水管路连通,第一出水口与水箱的水箱进水口连通;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均与第二中冷器芯连通,第二进水口与发动机的水箱的水箱出水口之间通过第二进水管路连通,第二出水口与水箱的水箱进水口连通;其中,第一进水管路和第二进水管路并联设置,水箱和中冷器结构之间具有主进水管路,主进水管路上设置有第二控制阀。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发动机,包括:第一缸体和第二缸体;上述的中冷器结构,第一进气歧管与第一缸体连通,第二进气歧管与第二缸体连通。
进一步地,发动机还包括:多个第一检测部件,多个第一检测部件分别设置在第一进气歧管和第二进气歧管上,以通过第一检测部件检测第一进气歧管和第二进气歧管内的气体压力和温度;第二检测部件,第一缸体和第二缸体中的至少一个缸体内设置有第二检测部件,以通过第二检测部件检测发动机的转速和负荷;汽车控制单元,汽车控制单元与多个第一检测部件、第二检测部件、中冷器结构的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均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气室与第一进气歧管之间的第一连通管路上设置有第一节气门;第二气室与第二进气歧管之间的第二连通管路上设置有第二节气门;其中,汽车控制单元与第一节气门和第二节气门均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发动机控制方法,适用于上述的发动机,发动机控制方法包括:检测发动机的第一进气歧管内的第一压力和第一温度;检测发动机的第二进气歧管内的第二压力和第二温度;计算第一压力和第二压力之间的压力差值的绝对值,计算第一温度和第二温度之间的温度差值的绝对值,根据压力差值和温度差值控制中冷器结构的第一控制阀的开度大小。
进一步地,发动机的控制方法还包括:检测发动机的转速和负荷;根据转速和负荷,控制第一控制阀的开度大小。
进一步地,当转速为高转速和/或负荷为高负荷时,发动机控制方法包括:控制第一控制阀的开度为全开状态,否则,根据压力差值和温度差值控制中冷器结构的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的开度大小。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发明的中冷器结构包括第一中冷器芯、第二中冷器芯、相互独立的第一气室和第二气室,第一中冷器芯设置在第一气室内,第二中冷器芯设置在第二气室内,第一气室的第一进气口用于与发动机的第一增压器连通,第一气室的第一出气口用于与发动机的第一进气歧管连通,第二气室的第二进气口用于与发动机的第二增压器连通,第二气室的第二出气口用于与发动机的第二进气歧管连通;其中,第一气室和第二气室之间设置有连通管道,连通管道上设置有第一控制阀,以通过第一控制阀调节第一气室和第二气室内的气体压力,这样,可以使得第一进气歧管和第二进气歧管的进气量一致,从而使得V形发动机两侧的缸体的燃烧状态一致。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中冷器结构的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中冷器结构的实施例的后视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中冷器结构的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发动机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发动机控制方法的实施例的控制流程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0、第一气室;200、第二气室;110、第一进气口;11、第一增压器;120、第一出气口;21、第一进气歧管;210、第二进气口;12、第二增压器;220、第二出气口;22、第二进气歧管;300、连通管道;301、第一控制阀;101、第一进气室;102、第一排气室;201、第二进气室;202、第二排气室;401、第一进水口;402、第一出水口;30、水箱;31、水泵;310、旁通支路;410、第一进水管路;403、第二进水口;404、第二出水口;420、第二进水管路;400、主进水管路;10、第一缸体;20、第二缸体;40、第一检测部件;50、汽车控制单元;302、第二控制阀;211、第一连通管路;2110、第一节气门;212、第二连通管路;2120、第二节气门。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请参考图1至图3,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中冷器结构,包括第一中冷器芯和第二中冷器芯,包括:相互独立的第一气室100和第二气室200,第一中冷器芯设置在第一气室100内,第二中冷器芯设置在第二气室200内,第一气室100的第一进气口110用于与发动机的第一增压器11连通,第一气室100的第一出气口120用于与发动机的第一进气歧管21连通,第二气室200的第二进气口210用于与发动机的第二增压器12连通,第二气室200的第二出气口220用于与发动机的第二进气歧管22连通;其中,第一气室100和第二气室200之间设置有连通管道300,连通管道300上设置有第一控制阀301,以通过第一控制阀301调节第一气室100和第二气室200的进气量。
本发明的中冷器结构包括第一中冷器芯、第二中冷器芯、相互独立的第一气室100和第二气室200,第一中冷器芯设置在第一气室100内,第二中冷器芯设置在第二气室200内,第一气室100的第一进气口110用于与发动机的第一增压器11连通,第一气室100的第一出气口120用于与发动机的第一进气歧管21连通,第二气室200的第二进气口210用于与发动机的第二增压器12连通,第二气室200的第二出气口220用于与发动机的第二进气歧管22连通;其中,第一气室100和第二气室200之间设置有连通管道300,连通管道300上设置有第一控制阀301,以通过第一控制阀301调节第一气室100和第二气室200内的气体压力,这样,可以使得第一进气歧管21和第二进气歧管22的进气量一致,从而使得V形发动机两侧的缸体的燃烧状态一致。
具体地,第一气室100的第一进气口110用于与发动机的第一增压器11连通,第二气室200的第二进气口210用于与发动机的第二增压器12连通,是为了将发动机的增压器的高温高压空气导入中冷器的气室内,高温高压空气通过中冷器芯与冷却液进行换热,冷却后的空气流通至中冷器的排气室中。
具体地,中冷器的作用是降低来自增压器的压气机的压缩空气的温度,提升相同体积下的进气量,减轻发动机爆震倾向;增压器通过气体管路与发动机的空气滤清器,中冷器结构,排气系统连接。增压器的作用是利用高速旋转的叶片给空气做功以提高空气压力和温度,气体导入中冷器进行冷却后进入缸内燃烧,再通过涡轮机排出废气,为压气机提供动力。
具体地,第一气室100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进气室101和第一排气室102,第一进气室101与第一进气口110连通,第一排气室102与第一出气口120连通;第二气室200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二进气室201和第二排气室202,第二进气室201与第二进气口210连通,第二排气室202与第二出气口220连通其中,第一排气室102和第二排气室202之间通过连通管道300和第一控制阀301连通,这样,第一进气歧管21和第二进气歧管22的进气平衡效果更好。
具体地,第一中冷器芯位于第一进气室101和第一排气室102之间的气室段内;第二中冷器芯位于第二进气室201和第二排气室202之间的气室段内。
优选地,第一气室100和第二气室200沿连通管道300的中心线对称设置,第一控制阀301设置在连通管道300的中间,以提高进气平衡效果;其中,连通管道300的中心线垂直于连通管道300的轴线。
具体地,中冷器结构还包括:第一进水口401和第一出水口402,第一进水口401和第一出水口402均与第一中冷器芯连通,第一进水口401与发动机的水箱30的水箱出水口之间通过第一进水管路410连通,第一出水口402与水箱30的水箱进水口连通;第二进水口403和第二出水口404,第二进水口403和第二出水口404均与第二中冷器芯连通,第二进水口403与发动机的水箱30的水箱出水口之间通过第二进水管路420连通,第二出水口404与水箱30的水箱进水口连通;其中,第一进水管路410和第二进水管路420并联设置,水箱30和中冷器结构之间具有主进水管路400,主进水管路400上设置有第二控制阀302,以通过第二控制阀302调节流入中冷器结构内的冷却水的水流量,以控制第一中冷器芯的温度和第二中冷器芯的温度,这样,通过控制第二控制阀302和第一控制阀301,可以使得中冷器结构的两侧的温度和排气量(第一进气歧管的出气量和第二进气歧管的出气量)均一致,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V形发动机的两侧的缸体的燃烧状态不一致的问题。
优选地,第一控制阀301和第二控制阀302均为开度调节阀。
请参考图4,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发动机,包括:第一缸体10和第二缸体20;上述的中冷器结构,第一进气歧管21与第一缸体10连通,第二进气歧管22与第二缸体20连通。
具体地,进气歧管的作用是将节气门后输出的空气导入至发动机的第一缸体的燃烧室和第二缸体的燃烧室参与燃烧。
具体地,发动机还包括:多个第一检测部件40,多个第一检测部件40分别设置在第一进气歧管21和第二进气歧管22上,以通过第一检测部件40检测第一进气歧管21和第二进气歧管22内的气体压力和温度;第二检测部件,第一缸体10和第二缸体20中的至少一个缸体内设置有第二检测部件,以通过第二检测部件检测发动机的转速和负荷;汽车控制单元50,汽车控制单元50与多个第一检测部件40、第二检测部件、中冷器结构的第一控制阀301和第二控制阀302均连接。这样,汽车控制单元50可以根据第一检测部件40检测的温度值和压力值,控制中冷器结构的第一控制阀301和第二控制阀302的开度,以根据发动机的实际运行状况控制中冷器结构的两侧(第一出气口120和第二出气口220)的温度和排气量,以使得发动机在运行过程中,两侧的第一缸体和第二缸体的燃烧状态一致,从而提高发动机的经济性和动力性。
具体地,汽车控制单元50的作用是接收来自发动机内的各个传感器的测量信号,并经软件数据计算输出控制信号到执行器,以保证发动机的稳定运转。
具体地,第一检测部件40为压力温度传感器,压力温度传感器的作用是采集各个进气歧管内气体的压力及温度,反馈给汽车控制单元50,以计算实际进气量。
具体地,第一气室100与第一进气歧管21之间的第一连通管路211上设置有第一节气门2110;第二气室200与第二进气歧管22之间的第二连通管路212上设置有第二节气门2120;其中,汽车控制单元50与第一节气门2110和第二节气门2120均连接。这样,在调节了第一控制阀301的开度之后,再调节第一节气门2110和第二节气门2120的阀门开度,以调节第一进气歧管和第二进气歧管的进气量,从而调节发动机的负荷。
具体地,汽车控制单元50通过控制信号线束与第二控制阀302、第一控制阀301,第一节气门2110、第二节气门2120、多个第一检测部件40,以及发动机的其他传感器和执行器连接。
具体地,第二控制阀302的作用是调节通往第一进水管路410及第二进水管路420的水流量,进而控制两侧的第一中冷器芯和第二中冷器芯的冷却能力,即出口温度,同时第二控制阀302的开度是由中冷器的目标出口温度与实际出口温度的差值决定的。
具体地,发动机还包括水箱30和水泵31,水泵31设置在主进水管路400上,水泵31位于第二控制阀302的上游,以通过水泵31为冷却液提供动力来源。
具体地,发动机还包括旁通支路310,旁通支路310与主进水管路400并联设置,第二控制阀302设置在旁通支路310与主进水管路400的连接处。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水泵31将水箱30内的水(冷却液)由主进水管路400驱动至第二控制阀302,水经过分流后,一部分流入第一进水管路410,一部分进入第二进水管路420,另一部分则通过旁通支路310回到水箱中。
请参考图5,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发动机控制方法,适用于上述的发动机,发动机控制方法包括:检测发动机的第一进气歧管21内的第一压力和第一温度;检测发动机的第二进气歧管22内的第二压力和第二温度;计算第一压力和第二压力之间的压力差值的绝对值,计算第一温度和第二温度之间的温度差值的绝对值,根据压力差值和温度差值控制中冷器结构的第一控制阀301的开度大小,这样,可以使得第一进气歧管和第二进气歧管的进气量一致,从而使得发动机的第一缸体和第二缸体的燃烧状态一致。其中,具体地,压力的单位为kpa,温度的单位为摄氏度。
如图5所示,发动机运转过程中,通过汽车控制单元50(ECU)实时采集发动机两侧进气歧管内进气信息,包括气体压力P_IM1及P_IM2(kPa),气体温度T_IM1及T_IM2(℃)。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发动机的控制方法还包括:检测发动机的转速和负荷;根据转速和负荷,控制第一控制阀301的开度大小。
进一步地,当转速为高转速和/或负荷为高负荷时,发动机控制方法包括:控制第一控制阀301的开度为全开状态,否则,根据压力差值和温度差值控制中冷器结构的第一控制阀301和第二控制阀302的开度大小。
具体地,第一控制阀301的开度可由数字0~100来表示,其中,从0到100,第一控制阀301的开度逐渐增大,“0”代表第一控制阀全闭,100代表第一控制阀全开。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如下表1所示,转速n为x(rpm),负荷r1(%)为y做MAP图,当转速为高转速和/或负荷为高负荷时,输出值为0,此时第一控制阀301处于全开状态(即开度为100),否则,输出值为1。
y\x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3000 3500 4000 5000 6000
15 1 1 1 1 1 1 1 1 1 1
30 1 1 1 1 1 1 0 0 0 0
40 1 1 1 1 0 0 0 0 0 0
50 1 1 1 0 0 0 0 0 0 0
60 1 1 0 0 0 0 0 0 0 0
70 1 0 0 0 0 0 0 0 0 0
80 1 0 0 0 0 0 0 0 0 0
90 0 0 0 0 0 0 0 0 0 0
100 0 0 0 0 0 0 0 0 0 0
120 0 0 0 0 0 0 0 0 0 0
140 0 0 0 0 0 0 0 0 0 0
160 0 0 0 0 0 0 0 0 0 0
180 0 0 0 0 0 0 0 0 0 0
200 0 0 0 0 0 0 0 0 0 0
220 0 0 0 0 0 0 0 0 0 0
240 0 0 0 0 0 0 0 0 0 0
表1
具体地,转速低于2500rpm时,为低转速;转速高于2500rpm时,为高转速。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如下表2所示,压力差值为x,温度差值为y做MAP图,压力差值越大,第一控制阀301的开度越大;或者温度差值越大,第一控制阀301的开度越大;或者,压力差值和温度差值均逐渐变大,则第一控制阀301的开度逐渐变大。
y\x 0 10 15 20 25 30 35 40 50 60
0 0 5 10 15 20 30 50 80 100 100
0.5 5 10 15 20 25 40 80 100 100 100
1 10 15 20 25 30 50 100 100 100 100
1.5 15 20 25 30 40 80 100 100 100 100
2 20 25 30 40 50 100 100 100 l00 100
2.5 25 30 40 50 80 100 100 100 100 100
3 30 40 50 8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4 40 50 8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5 50 8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6 8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表2
具体地,在控制第一控制阀301的开度大小之后,发动机控制方法还包括:继续检测发动机的转速和负荷。
具体地,在根据压力差值和温度差值得到目标开度值之后,返回继续检测压力值和温度值,此时,根据获取到的转速和负荷,来判断第一控制阀是否根据目标开度值调整开度。
综上,本发明的中冷器结构、发动机以及发动机的控制方法,能够根据不同工况切换两侧中冷器结构的第一排气室和第二排气室之间的通断状态以及排气量,从而实现在不改变发动机本身结构的基础上,两侧的第一进气歧管21和第二进气歧管22的压力和进气量趋于一致的目的。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发明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本发明的中冷器结构包括第一中冷器芯、第二中冷器芯、相互独立的第一气室100和第二气室200,第一中冷器芯设置在第一气室100内,第二中冷器芯设置在第二气室200内,第一气室100的第一进气口110用于与发动机的第一增压器11连通,第一气室100的第一出气口120用于与发动机的第一进气歧管21连通,第二气室200的第二进气口210用于与发动机的第二增压器12连通,第二气室200的第二出气口220用于与发动机的第二进气歧管22连通;其中,第一气室100和第二气室200之间设置有连通管道300,连通管道300上设置有第一控制阀301,以通过第一控制阀301调节第一气室100和第二气室200内的气体压力,这样,可以使得第一进气歧管21和第二进气歧管22的进气量一致,从而使得V形发动机两侧的缸体的燃烧状态一致。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中冷器结构,包括第一中冷器芯和第二中冷器芯,其特征在于,包括:
相互独立的第一气室(100)和第二气室(200),所述第一中冷器芯设置在所述第一气室(100)内,所述第二中冷器芯设置在所述第二气室(200)内,所述第一气室(100)的第一进气口(110)用于与发动机的第一增压器(11)连通,所述第一气室(100)的第一出气口(120)用于与所述发动机的第一进气歧管(21)连通,所述第二气室(200)的第二进气口(210)用于与发动机的第二增压器(12)连通,所述第二气室(200)的第二出气口(220)用于与所述发动机的第二进气歧管(22)连通;
其中,所述第一气室(100)和所述第二气室(200)之间设置有连通管道(300),所述连通管道(300)上设置有第一控制阀(301),以通过所述第一控制阀(301)调节所述第一气室(100)和所述第二气室(200)的进气量;
所述第一气室(100)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进气室(101)和第一排气室(102),所述第一进气室(101)与所述第一进气口(110)连通,所述第一排气室(102)与所述第一出气口(120)连通;
所述第二气室(200)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二进气室(201)和第二排气室(202),所述第二进气室(201)与所述第二进气口(210)连通,所述第二排气室(202)与所述第二出气口(220)连通;
其中,所述第一排气室(102)和所述第二排气室(202)之间通过所述连通管道(300)和所述第一控制阀(301)连通;
所述中冷器结构还包括:
第一进水口(401)和第一出水口(402),所述第一进水口(401)和所述第一出水口(402)均与所述第一中冷器芯连通,所述第一进水口(401)与所述发动机的水箱(30)的水箱出水口之间通过第一进水管路(410)连通,所述第一出水口(402)与所述水箱(30)的水箱进水口连通;
第二进水口(403)和第二出水口(404),所述第二进水口(403)和所述第二出水口(404)均与所述第二中冷器芯连通,所述第二进水口(403)与所述发动机的水箱(30)的水箱出水口之间通过第二进水管路(420)连通,所述第二出水口(404)与所述水箱(30)的水箱进水口连通;
其中,所述第一进水管路(410)和所述第二进水管路(420)并联设置,所述水箱(30)和所述中冷器结构之间具有主进水管路(400),所述主进水管路(400)上设置有第二控制阀(3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冷器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气室(100)和所述第二气室(200)沿所述连通管道(300)的中心线对称设置,所述第一控制阀(301)设置在所述连通管道(300)的中间;
其中,所述连通管道(300)的中心线垂直于所述连通管道(300)的轴线。
3.一种发动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缸体(10)和第二缸体(20);
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中冷器结构,所述第一进气歧管(21)与所述第一缸体(10)连通,所述第二进气歧管(22)与所述第二缸体(20)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还包括:
多个第一检测部件(40),多个所述第一检测部件(40)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进气歧管(21)和所述第二进气歧管(22)上,以通过所述第一检测部件(40)检测所述第一进气歧管(21)和所述第二进气歧管(22)内的气体压力和温度;
第二检测部件,所述第一缸体(10)和所述第二缸体(20)中的至少一个缸体内设置有第二检测部件,以通过所述第二检测部件检测所述发动机的转速和负荷;
汽车控制单元(50),所述汽车控制单元(50)与所述多个第一检测部件(40)、所述第二检测部件、所述中冷器结构的第一控制阀(301)和第二控制阀(302)均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气室(100)与所述第一进气歧管(21)之间的第一连通管路(211)上设置有第一节气门(2110);所述第二气室(200)与所述第二进气歧管(22)之间的第二连通管路(212)上设置有第二节气门(2120);
其中,所述汽车控制单元(50)与所述第一节气门(2110)和所述第二节气门(2120)均连接。
6.一种发动机控制方法,适用于权利要求3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控制方法包括:
检测所述发动机的第一进气歧管(21)内的第一压力和第一温度;
检测所述发动机的第二进气歧管(22)内的第二压力和第二温度;
计算所述第一压力和所述第二压力之间的压力差值的绝对值,计算所述第一温度和所述第二温度之间的温度差值的绝对值,根据所述压力差值和所述温度差值控制所述中冷器结构的第一控制阀(301)的开度大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动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的控制方法还包括:
检测所述发动机的转速和负荷;
根据所述转速和所述负荷,控制所述第一控制阀(301)的开度大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动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转速为高转速和/或所述负荷为高负荷时,所述发动机控制方法包括:
控制所述第一控制阀(301)的开度为全开状态,否则,根据所述压力差值和所述温度差值控制所述中冷器结构的第一控制阀(301)和第二控制阀(302)的开度大小。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动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控制所述第一控制阀(301)的开度大小之后,所述发动机控制方法还包括:继续检测所述发动机的转速和负荷。
CN202211152866.5A 2022-09-21 2022-09-21 中冷器结构、发动机以及发动机控制方法 Active CN11541950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52866.5A CN115419500B (zh) 2022-09-21 2022-09-21 中冷器结构、发动机以及发动机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52866.5A CN115419500B (zh) 2022-09-21 2022-09-21 中冷器结构、发动机以及发动机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19500A CN115419500A (zh) 2022-12-02
CN115419500B true CN115419500B (zh) 2023-09-22

Family

ID=842051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152866.5A Active CN115419500B (zh) 2022-09-21 2022-09-21 中冷器结构、发动机以及发动机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41950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418932B (zh) * 2023-12-18 2024-03-19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中冷器、抑制v型机喘振的方法、设备以及汽车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547994A1 (de) * 1995-12-21 1997-06-26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g Brennkraftmaschine mit zwei parallel wirkenden Abgas-Turboladern
DE102005043736A1 (de) * 2005-09-14 2007-03-22 Audi Ag Verbrennungskraftmaschine mit einem mechanischen Lader und einem zur Ladedruckregelung dienenden verstellbaren Bypassventil sowie Verfahren zum Betrieb derselben
JP2008223740A (ja) * 2007-03-15 2008-09-25 Toyota Industries Corp 内燃機関
CN202266327U (zh) * 2011-09-27 2012-06-06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v型增压汽油机用中冷器总成
CN205225437U (zh) * 2015-12-08 2016-05-11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 用于内燃机的两级相继增压系统以及内燃机
CN106321227A (zh) * 2016-11-08 2017-01-11 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V型柴油机左右中冷器
CN112268706A (zh) * 2020-10-21 2021-01-26 重庆康明斯发动机有限公司 一种v型发动机空空中冷测试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222614B2 (en) * 1996-07-17 2007-05-29 Bryant Clyde C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and working cycle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547994A1 (de) * 1995-12-21 1997-06-26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g Brennkraftmaschine mit zwei parallel wirkenden Abgas-Turboladern
DE102005043736A1 (de) * 2005-09-14 2007-03-22 Audi Ag Verbrennungskraftmaschine mit einem mechanischen Lader und einem zur Ladedruckregelung dienenden verstellbaren Bypassventil sowie Verfahren zum Betrieb derselben
JP2008223740A (ja) * 2007-03-15 2008-09-25 Toyota Industries Corp 内燃機関
CN202266327U (zh) * 2011-09-27 2012-06-06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v型增压汽油机用中冷器总成
CN205225437U (zh) * 2015-12-08 2016-05-11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 用于内燃机的两级相继增压系统以及内燃机
CN106321227A (zh) * 2016-11-08 2017-01-11 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V型柴油机左右中冷器
CN112268706A (zh) * 2020-10-21 2021-01-26 重庆康明斯发动机有限公司 一种v型发动机空空中冷测试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19500A (zh) 2022-1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815590B1 (ko) 터보 과급(過給)되는 내연기관
Eriksson et al. Modeling of a turbocharged SI engine
US6973787B2 (en) Motor brake device for a turbocharge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US7311090B2 (en) Engine exhaust gas passage flow orifice and method
US7080635B2 (en) Intake and exhaust device for multi-cylinder engine
CN201916051U (zh) 一种内燃发动机
CN115419500B (zh) 中冷器结构、发动机以及发动机控制方法
US6381960B1 (en) Turbocharger housing with exhaust gas recycling
CN105508088A (zh) 点燃式的增压发动机用废气再循环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JPS6326266B2 (zh)
US6675782B1 (en) International combustion engine with exhaust recirculation
US5012771A (en) Intake system for multi-cylinder engine
JPH11350993A (ja) 内燃機関の過給方法
US10570822B2 (en) Exhaust manifold system for turbocharger device with plural volute members
CN104533599A (zh) 内燃机的两级可调增压系统
CN105508035A (zh) 增压柴油机多模式切换增压结构及增压方法
CN215633312U (zh) 一种多缸发动机的排气增压系统及多缸发动机
CN211975233U (zh) V型发动机的进气系统
JPH0213132B2 (zh)
WO2008139302A1 (en) Turbocharge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with 'v' arrangement of the cylinders
CN111336044A (zh) V型发动机的进气系统
CN112268706A (zh) 一种v型发动机空空中冷测试系统
CN113833586B (zh) 废气再循环系统及其方法、汽车
CN217270534U (zh) 发动机
JP7020380B2 (ja) 過給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