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404758A - 一种回转力矩主被动复合控制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回转力矩主被动复合控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404758A
CN115404758A CN202210976260.7A CN202210976260A CN115404758A CN 115404758 A CN115404758 A CN 115404758A CN 202210976260 A CN202210976260 A CN 202210976260A CN 115404758 A CN115404758 A CN 11540475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tor
flange
rotating
rotating member
control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97626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春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y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Sheny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y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Sheny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210976260.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404758A/zh
Publication of CN1154047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04758A/zh
Priority to PCT/CN2023/083707 priority patent/WO2024036965A1/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DCONSTRUCTION OF BRIDGES, ELEVATED ROADWAYS OR VIADUCTS; ASSEMBLY OF BRIDGES
    • E01D19/00Structural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bridg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Buildings Adapted To Withstand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AREA)
  • Toy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回转力矩主被动复合控制系统,包括第一转轴、弹性复位件、第一旋转件、第一电机、第二旋转件、传感器以及控制器,第一旋转件通过第一转轴可相对待控对象旋转,第一旋转件在待控对象的作用下会朝向待控对象扭转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以使第一旋转件能够产生抵消待控对象扭转振动的力矩。通过传感器检测待控对象的扭转角度,并将扭转角度发送给控制器,控制器对接收的扭转角度进行处理,并根据处理结果输出相应的控制指令给第一电机,以控制第一电机驱动第二旋转件旋转,以使第二旋转件产生力矩,并通过第一电机将该力矩传递到第一旋转件上,以加速第一旋转件旋转,从而使第一旋转件能够快速产生抵消待控对象扭转振动的力矩。

Description

一种回转力矩主被动复合控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桥梁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回转力矩主被动复合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当列车在桥梁上行驶时,一旦列车遇到桥面轨道不平顺的情况,将导致列车发生振动,振动的列车又会反作用在轨道上,长期如此,将导致轨道发生形变。轨道的形变越大,列车对轨道的振动也会随之越大,从而间接加剧列车对桥梁的振动,严重时将导致桥梁发生坍塌。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桥梁的振动控制通常采用阻尼器等被动控制方式进行控制,但是阻尼器只能输出直线的控制力,相当于阻尼器只能对桥梁产生的水平振动和垂直振动进行控制,无法对桥梁产生的扭转振动进行控制。阻尼器还具有以下缺陷:1、阻尼器的抗拉强度有限,在列车和桥梁发生共振时容易发生断裂。2、阻尼器在控制桥梁振动时,其内部的阻尼液在高频往复作用下容易高温乳化,导致其控制性能不稳定,并且由于调谐质量阻尼器的位移和摆角之间的耦合效应,并不能用于带有旋转特性的振动形式,因此在控制桥梁扭转振动时往往失效。3、阻尼器在控制桥梁扭转振动时,其直线控制力的特性容易发生混沌现象,在不同的激励频率下具有不同的控制效果,但是在某种激励频率下,调谐阻尼器对于桥梁的振动控制非但没有控制效果,反而会加剧桥梁的振动,从而无法产生预期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回转力矩主被动复合控制系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阻尼器无法有效解决桥梁的扭转振动,导致桥梁的稳定性较差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回转力矩主被动复合控制系统,包括第一转轴、弹性复位件、第一旋转件、第一电机、第二旋转件、传感器以及控制器,所述第一转轴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待控对象上,所述弹性复位件套设在所述第一转轴上,所述第一旋转件设置在所述第一转轴上,所述弹性复位件的一端与所述待控对象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旋转件连接,所述第一电机设置在所述第一旋转件背对所述第一转轴的一侧,所述第二旋转件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机上,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传感器和所述第一电机连接,所述第一旋转件在所述待控对象的作用下朝向所述待控对象扭转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所述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待控对象的扭转角度,并将所述扭转角度发送给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对接收的所述扭转角度进行处理,并根据处理结果输出相应的控制指令给所述第一电机,以控制所述第一电机驱动所述第二旋转件旋转,从而使所述第二旋转件加速所述第一旋转件旋转。
其中,所述第一旋转件包括第一旋转板以及沿所述第一旋转板的边缘朝向所述第一电机径向延伸的环形第一凸缘,所述弹性复位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旋转板连接,所述第一旋转板设置在所述第一转轴上,所述第一电机设置在所述第一旋转板背对所述第一转轴的一侧,所述第二旋转件包括第二旋转板和第二电机,所述第二旋转板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机上,所述第二电机设置在第二旋转板背对所述第一电机的一侧,所述第二电机和所述第一凸缘的内壁传动连接,所述控制器还用于根据所述处理结果控制所述第二电机加速所述第一凸缘旋转,以使所述第一凸缘带动所述第一旋转板旋转。
其中,所述回转力矩主被动复合控制系统还包括传动组件,所述第二电机和所述第一凸缘之间通过所述传动组件传动连接。
其中,所述传动组件包括齿轮,所述第二电机具有第二转轴,所述齿轮套设在所述第二转轴上,所述第一凸缘的内壁上设有一圈轮齿,所述齿轮和所述第一凸缘啮合传动连接。
其中,所述第二电机和所述齿轮的数量均为多个,每个所述第二电机均设置在所述第二旋转板背对所述第一电机的一侧,多个所述齿轮一一对应设置在多个所述第二转轴上。
其中,所述回转力矩主被动复合控制系统还包括基座,所述基座用于安装在所述待控对象内,所述第一转轴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基座上,所述弹性复位件的一端与所述基座连接。
其中,所述基座包括安装座以及设置在所述安装座上的连接臂,所述连接臂远离所述安装座的一端与所述待控对象的内壁连接,所述第一转轴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安装座上,所述弹性复位件的一端与所述安装座连接。
其中,所述安装座包括安装板以及沿所述安装板的边缘朝向所述第一转轴径向延伸的环形第二凸缘,所述第一转轴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安装板上,所述弹性复位件的一端与所述安装板连接,所述连接臂设置在所述第二凸缘的外壁上,所述第一凸缘的外壁可沿所述第二凸缘的内壁旋转。
其中,所述回转力矩主被动复合控制系统还包括滚动体,所述滚动体设置在所述第一凸缘和所述第二凸缘之间,所述第一凸缘的外壁上设有第一滚道,所述第二凸缘的内壁上设有对应所述第一滚道的第二滚道,所述滚动体可在所述第一滚道和所述第二滚道共同形成的空腔内滚动,以使所述第一凸缘的外壁可沿所述第二凸缘的内壁旋转。
其中,所述回转力矩主被动复合控制系统还包括保持架,所述滚动体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滚动体间隔设置在所述保持架上且可沿保持架转动,所述第一凸缘带动所述滚动体旋转,以使所述滚动体带动所述保持架旋转。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的第一旋转件通过第一转轴可相对待控对象旋转,第一旋转件在待控对象的作用下会朝向待控对象扭转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以使第一旋转件能够产生抵消待控对象扭转振动的力矩,并通过弹性复位件将该力矩传递到待控对象上,以抵消待控对象产生的扭转振动,从而提高待控对象的平稳性,如此设置,能够使回转力矩主被动复合控制系统达到节能的效果。本申请通过传感器检测待控对象的扭转角度,并将扭转角度发送给控制器,控制器对接收的扭转角度进行处理,并根据处理结果输出相应的控制指令给第一电机,以控制第一电机驱动第二旋转件旋转,以使第二旋转件产生力矩,并通过第一电机将该力矩传递到第一旋转件上,以加速第一旋转件旋转,从而使第一旋转件能够快速产生抵消待控对象扭转振动的力矩。第一旋转件产生的力矩又通过弹性复位件传递到待控对象上,以快速抵消待控对象产生的扭转振动,从而提高回转力矩主被动复合控制系统产生力矩的精度和实时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回转力矩主被动复合控制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回转力矩主被动复合控制系统的剖视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回转力矩主被动复合控制系统的局部示意图。
100、回转力矩主被动复合控制系统;1、弹性复位件;2、第一旋转件;21、第一旋转板;22、第一凸缘;3、第一电机;4、第二旋转件;41、第二旋转板;42、第二电机;421、第二转轴;5、传感器;6、控制器;7、待控对象;8、传动组件;81、齿轮;9、基座;91、安装座;911、安装板;912、第二凸缘;92、连接臂;10、滚动体;11、保持架;12、第一固定件;13、第二固定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发明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的“和/或”包括三个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技术方案、B技术方案,以及A和B同时满足的技术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回转力矩主被动复合控制系统100,该回转力矩主被动复合控制系统100包括第一转轴、弹性复位件1、第一旋转件2、第一电机3、第二旋转件4、传感器5以及控制器6,第一转轴可转动地设置在待控对象7上,弹性复位件1套设在第一转轴上,第一旋转件2设置在第一转轴上,弹性复位件1的一端与待控对象7连接,另一端与第一旋转件2连接,第一电机3设置在第一旋转件2背对第一转轴的一侧,第二旋转件4设置在第一电机3上,控制器6分别与传感器5和第一电机3连接,第一旋转件2在待控对象7的作用下朝向待控对象7扭转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传感器5用于检测待控对象7的扭转角度,并将扭转角度发送给控制器6,控制器6用于对接收的扭转角度进行处理,并根据处理结果输出相应的控制指令给第一电机3,以控制第一电机3驱动第二旋转件4旋转,从而使第二旋转件4加速第一旋转件2旋转。
本申请的第一旋转件2通过第一转轴可相对待控对象7旋转,第一旋转件2在待控对象7的作用下会朝向待控对象7扭转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以使第一旋转件2能够产生抵消待控对象7扭转振动的力矩,并通过弹性复位件1将该力矩传递到待控对象7上,以抵消待控对象7产生的扭转振动,从而提高待控对象7的平稳性,如此设置,能够使回转力矩主被动复合控制系统100达到节能的效果。本申请通过传感器5检测待控对象7的扭转角度,并将扭转角度发送给控制器6,控制器6对接收的扭转角度进行处理,并根据处理结果输出相应的控制指令给第一电机3,以控制第一电机3驱动第二旋转件4旋转,以使第二旋转件4产生力矩,并通过第一电机3将该力矩传递到第一旋转件2上,以加速第一旋转件2旋转,从而使第一旋转件2能够快速产生抵消待控对象7扭转振动的力矩。第一旋转件2产生的力矩又通过弹性复位件1传递到待控对象7上,以快速抵消待控对象7产生的扭转振动,从而提高回转力矩主被动复合控制系统100产生力矩的精度和实时性。
在本实施例中,弹性复位件1为扭转弹簧。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机3为力矩电机,力矩电机能够产生较大的扭矩。
在本实施例中,传感器5设置在待控对象7上,控制器6设置在第一电机3上。
在本实施例中,待控对象7为桥梁。
回转力矩主被动复合控制系统100还包括轴承,轴承设置在待控对象7上,第一转轴和轴承连接,以使第一转轴可转动地设置在待控对象7上。
第一旋转件2包括第一旋转板21以及沿第一旋转板21的边缘朝向第一电机3径向延伸的环形第一凸缘22,弹性复位件1的另一端与第一旋转板21连接,第一旋转板21设置在第一转轴上,第一电机3设置在第一旋转板21背对第一转轴的一侧,第二旋转件4包括第二旋转板41和第二电机42,第二旋转板41设置在第一电机3上,第二电机42设置在第二旋转板41背对第一电机3的一侧,第二电机42和第一凸缘22的内壁传动连接,控制器6还用于根据处理结果控制第二电机42加速第一凸缘22旋转,以使第一凸缘22带动第一旋转板21旋转。通过控制器6控制第二电机42的转速,可加速第一凸缘22旋转,以使第一凸缘22带动第一旋转板21快速旋转,使得第一旋转件2能够快速产生抵消待控对象7扭转振动的力矩,从而提高回转力矩主被动复合控制系统100产生力矩的实时性。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电机42为高速电机,高速电机具有较快的转速。可以了解,高速电机是指转速超过10000r/min的电机。
回转力矩主被动复合控制系统100还包括传动组件8,第二电机42和第一凸缘22之间通过传动组件8传动连接。当传动组件8发生损坏时,只需更换损坏的传动组件8即可,无需更换第二电机42,从而降低回转力矩主被动复合控制系统100的更换成本。
传动组件8包括齿轮81,第二电机42具有第二转轴421,齿轮81套设在第二转轴421上,第一凸缘22的内壁上设有一圈轮齿,齿轮81和第一凸缘22啮合传动连接。
第二电机42和齿轮81的数量均为多个,每个第二电机42均设置在第二旋转板41背对第一电机3的一侧,多个齿轮81一一对应设置在多个第二转轴421上。通过多个第二电机42和多个齿轮81的配合,能够加速第一旋转件2旋转,使得第一旋转件2能够快速产生抵消待控对象7扭转振动的力矩,从而进一步提高回转力矩主被动复合控制系统100产生力矩的实时性。
多个第二电机42均匀设置在第二旋转板41背对第一电机3的一侧。
第二电机42和齿轮81的数量均为四个。
回转力矩主被动复合控制系统100还包括基座9,基座9用于安装在待控对象7内,第一转轴可转动地设置在基座9上,弹性复位件1的一端与基座9连接。将基座9安装在待控对象7内,以使第一旋转件2产生的力矩能够依次通过弹性复位件1、基座9传递到待控对象7内,使得第一旋转件2产生的力矩能够更好地抵消待控对象7产生的扭转振动,从而提高待控对象7的平稳性。
基座9包括安装座91以及设置在安装座91上的连接臂92,连接臂92远离安装座91的一端与待控对象7的内壁连接,第一转轴可转动地设置在安装座91上,弹性复位件1的一端与安装座91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臂92呈扁平条形结构,相对于面积较大的板状连接臂92,如此设置,不仅能够降低成本,而且能够降低回转力矩主被动复合控制系统100的重量,从而降低回转力矩主被动复合控制系统100对待控对象7的负荷,进而提高待控对象7的安全性。
连接臂9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连接臂92间隔设置在安装座91上,每个连接臂92远离安装座91的一端均与待控对象7的内壁连接。通过多个连接臂92不仅能够提高安装座91和待控对象7的连接可靠性,而且能够将第一旋转件2产生的力矩分别传递到待控对象7的不同部位上,使得第一旋转件2产生的力矩能够更好地抵消待控对象7产生的扭转振动,从而提高待控对象7的平稳性。
连接臂92的数量为四个。
安装座91包括安装板911以及沿安装板911的边缘朝向第一转轴径向延伸的环形第二凸缘912,第一转轴可转动地设置在安装板911上,弹性复位件1的一端与安装板911连接,连接臂92设置在第二凸缘912的外壁上,第一凸缘22的外壁可沿第二凸缘912的内壁旋转。通过第一电机3驱动第一旋转板21旋转,以使第一旋转板21带动第一凸缘22沿第二凸缘912的内壁旋转,从而使第一凸缘22产生的力矩依次通过第二凸缘912、安装座91以及连接臂92传递到待控对象7上,使得第一旋转件2产生的力矩能够快速抵消待控对象7的扭转振动,从而进一步提高回转力矩主被动复合控制系统100产生力矩的实时性。
回转力矩主被动复合控制系统100还包括滚动体10,滚动体10设置在第一凸缘22和第二凸缘912之间,第一凸缘22的外壁上设有第一滚道,第二凸缘912的内壁上设有对应第一滚道的第二滚道,滚动体10可在第一滚道和第二滚道共同形成的空腔内滚动,以使第一凸缘22的外壁可沿第二凸缘912的内壁旋转。通过设置第一滚道和第二滚道,以防止滚动体10在滚动的过程中从第一凸缘22和第二凸缘912之间脱出,使得滚动体10能够可靠地在第一滚道和第二滚道共同形成的空腔内滚动,从而提高滚动体10滚动的可靠性。
在本实施例中,滚动体10为钢球,钢球具有硬度高、磨损率低、不易变形以及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回转力矩主被动复合控制系统100还包括保持架11,滚动体10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滚动体10间隔设置在保持架11上且可沿保持架11转动,第一凸缘22带动滚动体10,以使滚动体10带动保持架11旋转。通过保持架11能够将多个滚动体10均匀地相互隔开,使得每个滚动体10在第一凸缘22和第二凸缘912之间能够正常地滚动。
在本实施例中,保持架11由酚醛胶布管制成,采用酚醛胶布管制成的保持架11具有较高的耐磨损性能和自润滑性能,有一定的弹性、塑性、硬度、冲击韧性、疲劳强度以及断裂韧性等优点。
回转力矩主被动复合控制系统100还包括第一固定件12,第一固定件12可拆卸地设置在基座9上,第一电机3设置在第一固定件12背对基座9的一侧。
回转力矩主被动复合控制系统100还包括第二固定件13,第二固定件13设置在第一固定件12背离基座9的一侧,第一电机3设置在第二固定件13背对第一固定件12的一侧。
轴承设置在安装板911上,第一转轴和轴承连接,以使第一转轴可旋转地设置在安装板911上。
工作原理:
当待控对象7发生扭转振动时,第一旋转件2先在待控对象7的作用下朝向待控对象7扭转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以使第一旋转件2能够产生抵消待控对象7扭转振动的力矩,并通过弹性复位件1将该力矩传递到待控对象7上,从而抵消待控对象7产生的扭转振动。具体地,在第一旋转件2旋转的过程中,弹性复位件1和第一旋转件2连接的一端会产生与待控对象7扭转方向相同的恢复力矩,由于弹性复位件1两端的作用力是相反的,因此弹性复位件1和待控对象7连接的一端会产生与待控对象7扭转方向相反的力矩(也就是,弹性复位件1和待控对象7连接的一端会产生与弹性复位件1和第一旋转件2连接的一端相反的力矩),从而抵消待控对象7产生的扭转振动。再通过传感器5检测待控对象7的扭转角度,并将扭转角度发送给控制器6,控制器6对接收的扭转角度进行处理,并根据处理结果输出相应的控制指令给第一电机3,以控制第一电机3驱动第二旋转件4旋转,以使第二旋转件4产生力矩,第二旋转件4产生的力矩通过第一电机3传递到第一旋转件2上,以加速第一旋转件2旋转,从而使第一旋转件2能够快速产生抵消待控对象7扭转振动的力矩,从而提高了回转力矩主被动复合控制系统100的控制效率和控制精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回转力矩主被动复合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转轴、弹性复位件、第一旋转件、第一电机、第二旋转件、传感器以及控制器,所述第一转轴可转动地设置在待控对象上,所述弹性复位件套设在所述第一转轴上,所述第一旋转件设置在所述第一转轴上,所述弹性复位件的一端与所述待控对象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旋转件连接,所述第一电机设置在所述第一旋转件背对所述第一转轴的一侧,所述第二旋转件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机上,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传感器和所述第一电机连接,所述第一旋转件在所述待控对象的作用下朝向所述待控对象扭转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所述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待控对象的扭转角度,并将所述扭转角度发送给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对接收的所述扭转角度进行处理,并根据处理结果输出相应的控制指令给所述第一电机,以控制所述第一电机驱动所述第二旋转件旋转,从而使所述第二旋转件加速所述第一旋转件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转力矩主被动复合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旋转件包括第一旋转板以及沿所述第一旋转板的边缘朝向所述第一电机径向延伸的环形第一凸缘,所述弹性复位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旋转板连接,所述第一旋转板设置在所述第一转轴上,所述第一电机设置在所述第一旋转板背对所述第一转轴的一侧,所述第二旋转件包括第二旋转板和第二电机,所述第二旋转板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机上,所述第二电机设置在第二旋转板背对所述第一电机的一侧,所述第二电机和所述第一凸缘的内壁传动连接,所述控制器还用于根据所述处理结果控制所述第二电机加速所述第一凸缘旋转,以使所述第一凸缘带动所述第一旋转板旋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回转力矩主被动复合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转力矩主被动复合控制系统还包括传动组件,所述第二电机和所述第一凸缘之间通过所述传动组件传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回转力矩主被动复合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包括齿轮,所述第二电机具有第二转轴,所述齿轮套设在所述第二转轴上,所述第一凸缘的内壁上设有一圈轮齿,所述齿轮和所述第一凸缘啮合传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回转力矩主被动复合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机和所述齿轮的数量均为多个,每个所述第二电机均设置在所述第二旋转板背对所述第一电机的一侧,多个所述齿轮一一对应设置在多个所述第二转轴上。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回转力矩主被动复合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转力矩主被动复合控制系统还包括基座,所述基座用于安装在所述待控对象内,所述第一转轴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基座上,所述弹性复位件的一端与所述基座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回转力矩主被动复合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包括安装座以及设置在所述安装座上的连接臂,所述连接臂远离所述安装座的一端与所述待控对象的内壁连接,所述第一转轴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安装座上,所述弹性复位件的一端与所述安装座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回转力矩主被动复合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包括安装板以及沿所述安装板的边缘朝向所述第一转轴径向延伸的环形第二凸缘,所述第一转轴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安装板上,所述弹性复位件的一端与所述安装板连接,所述连接臂设置在所述第二凸缘的外壁上,所述第一凸缘的外壁可沿所述第二凸缘的内壁旋转。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回转力矩主被动复合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转力矩主被动复合控制系统还包括滚动体,所述滚动体设置在所述第一凸缘和所述第二凸缘之间,所述第一凸缘的外壁上设有第一滚道,所述第二凸缘的内壁上设有对应所述第一滚道的第二滚道,所述滚动体可在所述第一滚道和所述第二滚道共同形成的空腔内滚动,以使所述第一凸缘的外壁可沿所述第二凸缘的内壁旋转。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回转力矩主被动复合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转力矩主被动复合控制系统还包括保持架,所述滚动体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滚动体间隔设置在所述保持架上且可沿保持架转动,所述第一凸缘带动所述滚动体旋转,以使所述滚动体带动所述保持架旋转。
CN202210976260.7A 2022-08-15 2022-08-15 一种回转力矩主被动复合控制系统 Pending CN11540475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76260.7A CN115404758A (zh) 2022-08-15 2022-08-15 一种回转力矩主被动复合控制系统
PCT/CN2023/083707 WO2024036965A1 (zh) 2022-08-15 2023-03-24 一种回转力矩主被动复合控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76260.7A CN115404758A (zh) 2022-08-15 2022-08-15 一种回转力矩主被动复合控制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04758A true CN115404758A (zh) 2022-11-29

Family

ID=841587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976260.7A Pending CN115404758A (zh) 2022-08-15 2022-08-15 一种回转力矩主被动复合控制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5404758A (zh)
WO (1) WO2024036965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36964A1 (zh) * 2022-08-15 2024-02-22 沈阳工业大学 高空吊物不利摆动行为的控制系统
WO2024036965A1 (zh) * 2022-08-15 2024-02-22 沈阳工业大学 一种回转力矩主被动复合控制系统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443142U (zh) * 2009-05-05 2010-04-28 大连理工大学 螺旋桨式形状记忆合金抗扭转耗能器
CN108729571A (zh) * 2018-08-01 2018-11-02 山东大学 一种半主动磁流变压电馈能式阻尼器
CN109610302A (zh) * 2019-02-01 2019-04-12 青岛理工大学 复合式桥梁扭转振动控制系统
CN109630612A (zh) * 2019-02-01 2019-04-16 青岛理工大学 自供能式主被动复合转动惯量驱动控制系统
CN109654162A (zh) * 2019-02-01 2019-04-19 青岛理工大学 主动复合变阻尼转动控制装置
CN209509217U (zh) * 2019-02-01 2019-10-18 青岛理工大学 平转复合式建筑振动控制系统
CN110761432A (zh) * 2019-10-31 2020-02-07 青岛理工大学 转动惯量产生力矩控制方法
US20200362933A1 (en) * 2018-10-18 2020-11-19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Multi-dimensional eddy current tuned mass damper
CN114775405A (zh) * 2022-04-11 2022-07-22 同济大学 一种主梁转角控制型桥梁阻尼减振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213751B1 (ko) * 2012-09-07 2012-12-18 (주)대우건설 비틀림 방향 제진을 위한 amd 시스템
CN209508798U (zh) * 2019-02-01 2019-10-18 青岛理工大学 复合式桥梁扭转振动控制系统
DE102019121205A1 (de) * 2019-02-27 2020-08-27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Torsionsschwingungsdämpfer mit einer Rotationsachse für einen Antriebsstrang
CN110758436B (zh) * 2019-10-31 2020-08-04 青岛理工大学 高速列车侧滚动态行为主动控制系统
CN110983960B (zh) * 2019-11-26 2021-06-22 重庆工商职业学院 轨道桥梁用支撑支座
CN115404758A (zh) * 2022-08-15 2022-11-29 沈阳工业大学 一种回转力矩主被动复合控制系统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443142U (zh) * 2009-05-05 2010-04-28 大连理工大学 螺旋桨式形状记忆合金抗扭转耗能器
CN108729571A (zh) * 2018-08-01 2018-11-02 山东大学 一种半主动磁流变压电馈能式阻尼器
US20200362933A1 (en) * 2018-10-18 2020-11-19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Multi-dimensional eddy current tuned mass damper
CN109610302A (zh) * 2019-02-01 2019-04-12 青岛理工大学 复合式桥梁扭转振动控制系统
CN109630612A (zh) * 2019-02-01 2019-04-16 青岛理工大学 自供能式主被动复合转动惯量驱动控制系统
CN109654162A (zh) * 2019-02-01 2019-04-19 青岛理工大学 主动复合变阻尼转动控制装置
CN209509217U (zh) * 2019-02-01 2019-10-18 青岛理工大学 平转复合式建筑振动控制系统
CN110761432A (zh) * 2019-10-31 2020-02-07 青岛理工大学 转动惯量产生力矩控制方法
CN114775405A (zh) * 2022-04-11 2022-07-22 同济大学 一种主梁转角控制型桥梁阻尼减振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36964A1 (zh) * 2022-08-15 2024-02-22 沈阳工业大学 高空吊物不利摆动行为的控制系统
WO2024036965A1 (zh) * 2022-08-15 2024-02-22 沈阳工业大学 一种回转力矩主被动复合控制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4036965A1 (zh) 2024-02-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5404758A (zh) 一种回转力矩主被动复合控制系统
WO2024036971A1 (zh) 一种基于回转原理的主动力矩驱动控制系统
WO2024036967A1 (zh) 一种工程结构或机械系统减摇止摆的主动控制系统
CN115233540A (zh) 抑制桥梁多模态耦合振动的主被动混合控制系统
US8380351B2 (en) Manipulator, manipulator collision detecting method and manipulator control method
KR101721520B1 (ko) 헬리콥터 회전기
CN101903133A (zh) 手持式工具机的摆动驱动装置
CN101652563B (zh) 扭转阻尼装置的使用以及包括扭转阻尼装置的风轮机
CN105034018B (zh) 一种用于工业机器人精密装配的柔性单元及柔性手腕
EP2901041A1 (en) Gear mechanism, speed reducer, and robot arm
CN104973242B (zh) 旋翼控制装置及旋翼飞行器
CN112854512A (zh) 一种转动型阻尼器
CN115387593A (zh) 悬吊物体摇摆止振的主被动复合控制系统
CN211592899U (zh) 一种船舶推力轴承降噪处理装置及船舶
CN210859597U (zh) 弹性联轴器及具有其的发电机
US3425239A (en) Shaft damper
CN111406018B (zh) 可变旋转式摆动型质量块振动抑制系统
CN114603594B (zh) 一种耦合的三自由度腱驱动机器人关节
EP3279491A1 (en) Ball-type cross groove joint
CN114370481B (zh) 一种减速装置
US4957013A (en) Spindle drive for a coordinate measuring machine
CN108895123B (zh) 一种万向主从摆动式齿轮传动机构及其同步摆动方法
CN219750126U (zh) 一种单发无人倾转旋翼机机翼内传动结构
CN108817419A (zh) 一种大型汽轮发电机转子卧车机床弹性轴驱动工艺方法
CN219865969U (zh) 一种防断裂万向节叉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