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394170B - 电子沙盘构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电子沙盘构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394170B
CN115394170B CN202210908185.0A CN202210908185A CN115394170B CN 115394170 B CN115394170 B CN 115394170B CN 202210908185 A CN202210908185 A CN 202210908185A CN 115394170 B CN115394170 B CN 11539417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rget
building
placement
placing
mod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90818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394170A (zh
Inventor
赵进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Chengshi Wangl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Chengshi Wangl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Chengshi Wangl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Chengshi Wangl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908185.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394170B/zh
Publication of CN1153941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941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3941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9417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BEDUCATIONAL OR DEMONSTRATION APPLIANCES; APPLIANCES FOR TEACHING, OR COMMUNICATING WITH, THE BLIND, DEAF OR MUTE; MODELS; PLANETARIA; GLOBES; MAPS; DIAGRAMS
    • G09B25/00Models for purposes not provided for in G09B23/00, e.g. full-sized devices for demonstration purpos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7/00Three dimensional [3D] modelling, e.g. data description of 3D objects
    • G06T17/20Finite element generation, e.g. wire-frame surface description, tesselation
    • G06T17/205Re-mesh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Educational Technology (AREA)
  • Computer Graph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沙盘构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通过电子设备的编辑界面展示的内容包括基于目标小区的空间属性信息确定的目标三维空间,该方法包括:根据第一楼栋摆放策略,对目标三维空间在水平面的平面轮廓对应的最小外接矩形进行网格划分,确定第一数目个摆放网格并显示;根据第一数目个摆放网格,在目标三维空间在水平面的平面轮廓内,确定与摆放第一对象模型的第一区域不重叠的第二数目个摆放位置并标记;根据第一楼栋摆放策略,在第二数目个摆放位置中的至少部分摆放匹配的第一楼栋模型;在完成第一对象模型、第一楼栋模型的摆放后,完成目标小区电子沙盘的构建。本申请可实现电子沙盘的自动化建模,提高电子沙盘构建效率。

Description

电子沙盘构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沙盘构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各类应用程序不断涌现,通过电子设备进行线上活动成为大多数人的新生活方式。
在线上看房场景中,为了使得用户在了解房源信息的同时对房源所属小区的小区环境进行了解,后台人员会预先建立小区的电子沙盘,使得看房用户通过电子沙盘了解房源所属小区的情况。通常情况下,后台人员在小区规划的初始阶段就开始构建小区电子沙盘。
目前在构建电子沙盘时,通常是工作人员手动操作,此种方式耗时长且人力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沙盘构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在构建电子沙盘时存在的效率低以及人力成本高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沙盘构建方法,通过电子设备的编辑界面展示的内容至少包括基于目标小区的空间属性信息确定的目标三维空间,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第一楼栋摆放策略,对所述目标三维空间对应的目标矩形进行网格划分,确定第一数目个摆放网格并显示,所述目标矩形为所述目标三维空间在水平面的平面轮廓对应的最小外接矩形;
根据所述第一数目个摆放网格,确定第二数目个摆放位置并标记,所述摆放位置位于所述目标三维空间在水平面的平面轮廓内、且与摆放第一对象模型的第一区域互不重叠;
根据所述第一楼栋摆放策略,在所述第二数目个摆放位置中的至少部分摆放位置摆放匹配的第一楼栋模型,以完成所述第一楼栋模型的摆放;
其中,在所述第一区域摆放所述第一对象模型且完成所述第一楼栋模型的摆放之后,完成所述目标小区对应的电子沙盘的构建。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沙盘构建装置,通过电子设备的编辑界面展示的内容至少包括基于目标小区的空间属性信息确定的目标三维空间,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确定显示模块,用于根据第一楼栋摆放策略,对所述目标三维空间对应的目标矩形进行网格划分,确定第一数目个摆放网格并显示,所述目标矩形为所述目标三维空间在水平面的平面轮廓对应的最小外接矩形;
第一确定标记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数目个摆放网格,确定第二数目个摆放位置并标记,所述摆放位置位于所述目标三维空间在水平面的平面轮廓内、且与摆放第一对象模型的第一区域互不重叠;
第一摆放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楼栋摆放策略,在所述第二数目个摆放位置中的至少部分摆放位置摆放匹配的第一楼栋模型,以完成所述第一楼栋模型的摆放;
其中,在所述第一区域摆放所述第一对象模型且完成所述第一楼栋模型的摆放之后,完成所述目标小区对应的电子沙盘的构建。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电子沙盘构建方法的步骤。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电子沙盘构建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技术方案,在根据第一楼栋摆放策略,对目标三维空间对应的目标矩形进行网格划分确定第一数目个摆放网格并显示之后,基于第一数目个摆放网格,在目标三维空间在水平面的平面轮廓内,确定与用于摆放第一对象模型的第一区域互不重叠的第二数目个摆放位置并标记,根据第一楼栋摆放策略,在第二数目个摆放位置中的至少部分摆放位置摆放匹配的第一楼栋模型,在摆放第一对象模型以及第一楼栋模型之后完成目标小区对应的电子沙盘的构建,可以实现电子沙盘的自动化建模,提高电子沙盘构建效率、节约人力成本,解决大批量小区电子沙盘生成效率低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沙盘构建方法的示意图;
图2表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在目标矩形内进行网格划分的示意图;
图3表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标记筛选出的目标交叉点的示意图;
图4表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摆放楼栋模型的示意图一;
图5表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摆放楼栋模型的示意图二;
图6表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摆放楼栋模型的示意图三;
图7表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沙盘构建装置的示意图;
图8表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应理解,说明书通篇中提到的“一个实施例”或“一实施例”意味着与实施例有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各处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或“在一实施例中”未必一定指相同的实施例。此外,这些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任意适合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
在本申请的各种实施例中,应理解,下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子沙盘构建方法可以应用在电子设备中,电子设备可以包括终端以及服务器。其中,终端可以为本地的设备,例如,手机、笔记本电脑或者平板电脑。当电子沙盘构建方法应用在服务器时,可以为云展示。
在一个可选的实现方式中,云展示是指以云计算为基础的信息展示方式。在云展示的运行模式下,信息处理程序的运行主体和信息画面呈现主体是分离的,电子沙盘构建方法的储存与运行是在云展示服务器上完成的,云展示客户端的作用为数据的接收、发送以及信息画面的呈现,举例而言,云展示客户端可以是靠近用户侧的具有数据传输功能的显示设备,如,移动终端、电视机、计算机、掌上电脑等;但是进行信息数据处理的终端设备为云端的云展示服务器。
在另一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终端可以为本地的设备。终端存储有应用程序并用于呈现应用界面。终端用于通过图形用户界面与用户进行交互,即,常规的通过电子设备下载安装应用程序并运行。终端将图形用户界面提供给用户的方式可以包括多种,例如,可以渲染显示在终端的显示屏上,或者,通过全息投影提供给用户。举例而言,终端可以包括显示屏和处理器,该显示屏用于呈现图形用户界面,该图形用户界面包括应用画面,该处理器用于运行该应用程序、生成图形用户界面以及控制图形用户界面在显示屏上的显示。本申请电子沙盘构建方法中的图形用户界面为电子沙盘编辑界面,用户为构建电子沙盘的后台工作人员。
其中,终端可以包括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手机以及VR(VirtualReality,虚拟现实)设备等。其中,VR设备可以包括计算机、VR头戴设备以及VR控制设备等等,用户可以通过VR头戴设备中展示的虚拟画面,在指定的区域内进行漫游,从而实现用户在虚拟画面中的真实漫游。
本申请提供的电子沙盘构建方法应用于小区初始规划场景,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沙盘构建方法进行介绍。本申请提供的电子沙盘构建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通过电子设备的编辑界面展示的内容至少包括基于目标小区的空间属性信息确定的目标三维空间,其中,目标小区的空间属性信息至少包括目标小区的尺寸信息、形状信息等,编辑界面所展示的目标三维空间,可以理解为基于小区占地轮廓与面积确定的虚拟空间。参见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101、根据第一楼栋摆放策略,对所述目标三维空间对应的目标矩形进行网格划分,确定第一数目个摆放网格并显示,所述目标矩形为所述目标三维空间在水平面的平面轮廓对应的最小外接矩形。
电子设备首先针对目标三维空间,确定目标三维空间在水平面的平面轮廓,这里的水平面为目标三维空间中的水平基准面。在确定目标三维空间在水平面的平面轮廓之后,确定包围目标三维空间在水平面的平面轮廓的外接矩形,这里的外接矩形即为目标三维空间对应的目标矩形,且外接矩形为包围目标三维空间在水平面的平面轮廓的最小外接矩形。
在确定目标三维空间对应的目标矩形的情况下,根据预先设置的第一楼栋摆放策略,对目标矩形进行网格划分,确定第一数目个摆放网格并显示。其中,第一数目个摆放网格的大小相等,针对目标矩形而言,其可以恰好包括第一数目个摆放网格而无其他剩余区域,也可以在包括第一数目个摆放网格的情况下,还包括区别于摆放网格的剩余区域。参见图2所示,为在目标矩形内划分网格的一具体示意,图2中的虚线为网格分割线,图2中示意的是目标矩形在包括第一数目个摆放网格的同时还包括剩余区域的情况。
步骤102、根据所述第一数目个摆放网格,确定第二数目个摆放位置并标记,所述摆放位置位于所述目标三维空间在水平面的平面轮廓内、且与摆放第一对象模型的第一区域互不重叠。
在对目标矩形进行网格划分得到第一数目个摆放网格并在目标三维空间的水平面显示之后,根据第一数目个摆放网格确定第二数目个摆放位置,并对第二数目个摆放位置进行标记。在基于第一数目个摆放网格确定第二数目个摆放位置之前,需要在目标三维空间中确定用于摆放第一对象模型的第一区域,具体为在目标矩形中确定第一区域,在确定第二数目个摆放位置时,需要在目标三维空间在水平面的平面轮廓内确定,且需要将第一区域排除在外。其中,第一对象模型为区别于楼栋模型的、且摆放优先级高于楼栋模型的对象模型。
步骤103、根据所述第一楼栋摆放策略,在所述第二数目个摆放位置中的至少部分摆放位置摆放匹配的第一楼栋模型,以完成所述第一楼栋模型的摆放;在所述第一区域摆放所述第一对象模型且完成所述第一楼栋模型的摆放之后,完成所述目标小区对应的电子沙盘的构建。
在确定第二数目个摆放位置之后,基于第一楼栋摆放策略,在第二数目个摆放位置中的至少部分摆放位置,摆放与第一楼栋摆放策略匹配的第一楼栋模型。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楼栋摆放策略可以包括N个第一楼栋模型、楼间距信息、第一楼栋模型的楼栋摆放规则,N为大于或者等于1的正整数,在N的取值为1的情况下,第一楼栋摆放策略对应于一种楼栋模型,在N的取值大于或者等于2的情况下,第一楼栋摆放策略对应于至少两种楼栋模型,且不同种类的楼栋模型对应的楼栋样式、楼栋层数、楼栋尺寸中的至少一项可以相区别。
在第一区域摆放第一对象模型以完成第一对象模型的摆放、在第二数目个摆放位置中的至少部分摆放位置摆放匹配的第一楼栋模型以完成第一楼栋模型的摆放之后,完成针对目标小区对应的电子沙盘的构建。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对象模型的摆放优先级高于楼栋模型,因此需要优先确定第一对象模型对应的第一区域,在进行模型摆放时,可以不做严格的摆放顺序限制。
本申请上述实施过程,在根据第一楼栋摆放策略,对目标三维空间对应的目标矩形进行网格划分确定第一数目个摆放网格并显示之后,基于第一数目个摆放网格,在目标三维空间在水平面的平面轮廓内,确定与用于摆放第一对象模型的第一区域互不重叠的第二数目个摆放位置并标记,根据第一楼栋摆放策略,在第二数目个摆放位置中的至少部分摆放位置摆放匹配的第一楼栋模型,在摆放第一对象模型以及第一楼栋模型之后完成目标小区对应的电子沙盘的构建,可以实现电子沙盘的自动化建模,提高电子沙盘构建效率、节约人力成本,解决大批量小区电子沙盘生成效率低的问题。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在对所述目标矩形进行网格划分之前,或者,在对所述目标矩形进行网格划分之后、确定所述第二数目个摆放位置之前,该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第一对象模型对应的第一摆放规则,在所述目标三维空间的目标区域确定所述第一区域并标记;其中,所述目标区域为所述目标三维空间在水平面对应的区域,且所述目标区域位于所述目标矩形内。
本实施例中,在对目标矩形进行网格划分之前,可以根据第一摆放规则,在目标三维空间的目标区域确定第一区域,或者,在对目标矩形进行网格划分之后、确定第二数目个摆放位置之前,确定第一区域。目标三维空间的目标区域为目标三维空间在水平面所对应的区域,即,目标区域为目标三维空间在水平面的平面轮廓对应的区域,且目标区域位于目标矩形内。在目标区域确定第一区域之后,在目标三维空间进行标记,可以避免出现第一区域被区别于第一对象模型的其他模型占用的情况。
在根据第一对象模型对应的第一摆放规则,在目标区域确定第一区域时,可以基于第一摆放规则确定一个或者多个第一区域。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对象模型至少包括道路模型以及小区设施模型,且第一区域为多个,道路模型对应的第一区域优先于小区设施模型对应的第一区域确定。小区设施模型可以包括花坛/喷泉模型、健身设备模型、娱乐设备模型中的至少一类。
下面以第一对象模型包括道路模型以及喷泉模型为例,对基于第一摆放规则确定多个第一区域的过程进行介绍。第一摆放规则包括与道路模型匹配的第一子规则以及与喷泉模型匹配的第二子规则,如,第一子规则为:道路横向间隔距离为500m,道路纵向间隔距离为200m,根据小区边界生成相应的横纵道路;第二子规则为:在靠近小区中心区域的一个道路交叉点处设置喷泉。由于道路模型对应的第一区域优先于小区设施模型对应的第一区域确定,因此首先基于第一子规则确定道路模型对应的第一区域、然后基于第二子规则确定喷泉模型对应的第一区域。
在基于第一子规则确定道路模型对应的第一区域时,在目标区域内,以目标区域的边界线为起点,以横向间隔距离为500米、纵向间隔距离为200米为原则,确定多个道路模型分别对应的第一区域。需要说明的是,道路模型的种类可以有多个,在确定第一区域时,可以首先选定对应的道路模型种类,不同种类的道路模型对应的样式(形状、尺寸)可以相区别,然后确定第一区域,后续在摆放时,在对应的第一区域摆放匹配的道路模型。在基于第二子规则确定喷泉模型对应的第一区域时,在靠近目标区域的中心区域的一个道路交叉点处确定第一区域,相应地,喷泉模型的种类可以有多个,在确定第一区域时,可以首先选定对应的喷泉模型种类,后续在摆放时,直接在对应的第一区域摆放选定的喷泉模型。
本申请上述实施过程,通过在对目标矩形进行网格划分之前确定第一区域,或者,在对目标矩形进行网格划分之后、确定第二数目个摆放位置之前确定第一区域,并标记确定的第一区域,可以在确定摆放位置时排除第一区域,避免楼栋模型与第一对象模型在同一区域重叠摆放。
下面对摆放第一对象模型的过程进行介绍,在所述第一区域摆放所述第一对象模型时,包括以下方案其中之一:
在确定所述第一区域之后,在所述第一区域摆放所述第一对象模型;
在确定所述第二数目个摆放外位置之后、摆放所述第一楼栋模型之前,在所述第一区域摆放所述第一对象模型;
在摆放所述第一楼栋模型之后或者摆放所述第一楼栋模型的同时,在所述第一区域摆放所述第一对象模型。
在第一区域摆放第一对象模型时,可以在确定第一区域并标记第一区域之后,直接摆放第一对象模型。由于可以在对目标矩形进行网格划分之前确定第一区域,或者,在对目标矩形进行网格划分之后、确定第二数目个摆放位置之前确定第一区域,因此可以在对目标矩形进行网格划分之前在第一区域摆放第一对象模型,也可以在对目标矩形进行网格划分之后、确定第二数目个摆放位置之前,在第一区域摆放第一对象模型。
在第一区域摆放第一对象模型时,还可以是在确定第二数目个摆放位置之后、摆放第一楼栋模型之前,在第一区域摆放第一对象模型,此种情况下,可以实现预先确定第一区域并标记,在摆放第一楼栋模型之前摆放第一对象模型。
在第一区域摆放第一对象模型时,也可以是与第一楼栋模型同时摆放,或者,在第一楼栋模型摆放完成之后、摆放第一对象模型,此时,可以实现预先确定第一区域并标记、通过摆放第一楼栋模型触发第一对象模型的摆放。
本申请上述实施过程,提供了摆放第一对象模型的多个摆放时机,进而可以在构建电子沙盘时,对应于多个构建流程,以便于基于任一构建流程完成电子沙盘的构建。
下面对确定第一数目个摆放网格的过程进行介绍,在根据第一楼栋摆放策略,对所述目标三维空间对应的目标矩形进行网格划分,确定第一数目个摆放网格并显示时,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楼栋摆放策略中的楼间距信息和目标尺寸信息,确定第一网格尺寸,所述目标尺寸信息包括第一目标楼栋模型在所述目标矩形中对应的横向尺寸信息和第二目标楼栋模型在所述目标矩形中对应的纵向尺寸信息,所述第一目标楼栋模型为所述第一楼栋摆放策略对应的N个第一楼栋模型中的横向尺寸最大的楼栋模型,所述第二目标楼栋模型为所述第一楼栋摆放策略对应的N个第一楼栋模型中的纵向尺寸最大的楼栋模型,N为大于或者等于1的整数;
根据所述第一网格尺寸,对所述目标矩形进行网格划分,确定所述第一数目个摆放网格并显示。
在确定第一数目个摆放网格时,可以根据第一楼栋摆放策略中的楼间距信息和目标尺寸信息,确定第一网格尺寸。其中,第一楼栋摆放策略可以对应于一预设的楼间距信息,且对应于N个第一楼栋模型,本实施例中的目标尺寸信息包括N个第一楼栋模型中第一目标楼栋模型在目标矩形中对应的横向尺寸信息和第二目标楼栋模型在目标矩形中对应的纵向尺寸信息,第一目标楼栋模型为N个第一楼栋模型中横向尺寸最大的楼栋模型,第二目标楼栋模型为N个第一楼栋模型中纵向尺寸最大的楼栋模型。即,在确定第一网格尺寸时,首先需要在第一楼栋摆放策略对应的N个第一楼栋模型中进行筛选,筛选出第一目标楼栋模型以及第二目标楼栋模型,然后基于第一目标楼栋模型对应的横向尺寸信息以及第二目标楼栋模型对应的纵向尺寸信息确定目标尺寸信息,基于目标尺寸信息和楼间距信息确定第一网格尺寸。
在确定第一网格尺寸之后,可以基于第一网格尺寸,对目标矩形进行网格划分,确定第一数目个摆放网格,并对确定的摆放网格进行显示。其中,第一数目个摆放网格对应的网格尺寸均相等,且目标矩形可以恰好包括第一数目个摆放网格,也可以在包括第一数目个摆放网格的基础上包括剩余区域。
其中,在根据所述第一楼栋摆放策略中的楼间距信息和目标尺寸信息,确定第一网格尺寸时,包括:基于所述第一目标楼栋模型对应的横向尺寸信息与横向楼间距,确定第一参数;基于所述第二目标楼栋模型对应的纵向尺寸信息与纵向楼间距,确定第二参数;根据所述第一参数和所述第二参数,确定所述第一网格尺寸;所述楼间距信息包括所述横向楼间距以及所述纵向楼间距。
在基于第一目标楼栋模型对应的横向尺寸信息以及第二目标楼栋模型对应的纵向尺寸信息确定目标尺寸信息之后,根据第一目标楼栋模型对应的横向尺寸信息与横向楼间距之和,确定第一参数,根据第二目标楼栋模型对应的纵向尺寸信息与纵向楼间距之和,确定第二参数,然后以第一参数作为横向尺寸、第二参数作为纵向尺寸,确定第一网格尺寸。
上述实施过程,通过以第一目标楼栋模型的横向尺寸信息和横向楼间距确定第一参数、以第二目标楼栋模型的纵向尺寸信息和纵向楼间距确定第二参数,基于第一参数和第二参数,确定第一网格尺寸,可以基于选定的楼栋模型的尺寸信息以及楼间距信息,确定网格尺寸信息。
下面对确定第二数目个摆放位置的过程进行介绍,在根据所述第一数目个摆放网格,确定第二数目个摆放位置并标记时,包括:根据所述第一数目个摆放网格,确定多个目标交叉点,所述目标交叉点为基于所述第一数目个摆放网格对应的分割线确定的交叉点;在所述多个目标交叉点中筛选出位于所述目标三维空间在水平面的平面轮廓内且位于所述第一区域之外的目标交叉点;根据筛选出的目标交叉点确定所述第二数目个摆放位置并标记。
在确定第一数目个摆放网格之后,基于第一数目个摆放网格确定第二数目个摆放位置时,可以基于第一数目个摆放网格对应的分割线,确定多个目标交叉点,这里的目标交叉点可以包括网格交叉点以及网格边界点,其中网格交叉点可以为至少两个摆放网格的交叉点,网格边界点可以为横向和纵向分割线的相交点、但不属于相邻摆放网格的交叉点。如,参见图2所示,图2中横向分割线和纵向分割线的交叉点均为目标交叉点。
在确定出多个目标交叉点之后,将位于目标三维空间在水平面的平面轮廓之外的目标交叉点过滤、将位于第一区域内的目标交叉点过滤,在多个目标交叉点中筛选出位于平面轮廓内、第一区域之外的目标交叉点,基于筛选出的目标交叉点,确定第二数目个摆放位置并对确定的第二数目个摆放位置进行标记。其中,目标三维空间在水平面的平面轮廓即为目标三维空间在水平面对应的目标区域。参见图3所示,为在多个目标交叉点中筛选出位于目标三维空间在水平面的平面轮廓内、第一区域之外的目标交叉点、并对筛选出的目标交叉点进行标记的具体示意,图3中采用的标记方式为在筛选出的目标交叉点处标记圆圈,当然还可以采用其他标记形式。
上述实施过程,通过基于第一数目个摆放网格确定多个目标交叉点,将多个目标交叉点中位于目标三维空间在水平面的平面轮廓之外、位于第一区域内的目标交叉点过滤,可以避免基于目标区域之外的目标交叉点、第一区域内的目标交叉点摆放楼栋模型。
在本申请一可选实施例中,在确定第二数目个摆放位置之后,在根据所述第一楼栋摆放策略,在所述第二数目个摆放位置中的至少部分摆放位置摆放匹配的第一楼栋模型时,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楼栋摆放策略中的N个第一楼栋模型和所述N个第一楼栋模型对应的楼栋摆放规则,以所述第一楼栋模型的目标中心点与摆放位置重合、所述第一楼栋模型与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目标三维空间在水平面对应的平面轮廓线不相交为原则,在所述第二数目个摆放位置中的至少部分摆放位置摆放匹配的第一楼栋模型,N为大于或者等于1的整数;其中,所述第一楼栋模型的目标中心点为所述第一楼栋模型在所述目标矩形上对应的中心点。
第一楼栋摆放策略包括N个第一楼栋模型和N个第一楼栋模型对应的楼栋摆放规则,在确定第二数目个摆放位置之后,可以根据第一楼栋摆放策略中的N个第一楼栋模型和N个第一楼栋模型对应的楼栋摆放规则,基于第二数目个摆放位置,在至少部分摆放位置摆放匹配的第一楼栋模型,在摆放第一楼栋模型时,需要使得第一楼栋模型的目标中心点与摆放位置重合、且需要保证第一楼栋模型与第一区域和目标三维空间对应的平面轮廓线不相交。
本实施例中第一楼栋模型的目标中心点为第一楼栋模型在目标矩形内对应的中心点,即可以理解为第一楼栋模型在目标矩形内对应的楼栋轮廓的中心点,由于摆放位置为目标交叉点,即,第一楼栋模型的目标中心点可以与筛选出的目标交叉点重合、且需要满足第一楼栋模型与第一区域和目标三维空间对应的平面轮廓线不相交的限制条件。参见图4所示,为未筛选目标交叉点、在确定的多个目标交叉点处摆放第一楼栋模型的具体示意,此时,存在与第一区域重叠的第一楼栋模型,且存在位于目标区域之外的第一楼栋模型。参见图5所示,为针对筛选出的与第一区域不重叠的目标交叉点、以目标交叉点为摆放中心按照楼栋摆放规则摆放匹配的第一楼栋模型的具体示意,此时,部分第一楼栋模型对应的摆放中心位于目标区域之外、部分第一楼栋模型的摆放中心位于目标区域之内但是第一楼栋模型与目标三维空间在水平面对应的平面轮廓线相交,这部分第一楼栋模型不满足限制条件,需要将其删除。参见图6所示,为以筛选出的目标交叉点为摆放中心、按照楼栋摆放规则摆放满足限制条件的匹配的第一楼栋模型的具体示意,此时第一楼栋模型与第一区域和目标三维空间对应的平面轮廓线不相交。
需要说明的是,在以第一楼栋模型的目标中心点与摆放位置重合、第一楼栋模型与第一区域和目标三维空间对应的平面轮廓线不相交为原则,摆放匹配的第一楼栋模型时,可以首先针对筛选出的目标交叉点,基于楼栋摆放规则摆放第一楼栋模型,然后将不满足限制条件的第一楼栋模型删除,也可以直接基于楼栋摆放规则在合适的目标交叉点摆放匹配的第一楼栋模型。
针对楼栋摆放规则而言,为预先设定的规则,如可以是前矮后高,中间宽楼,两侧各一排窄楼;可以是后部一排和两侧一排为高楼,中部全部为矮楼,两侧一排为窄楼;也可以是全为矮楼,中间宽楼,两侧各一排窄楼;还可以是全为高楼,中间宽楼,两侧各一排窄楼。当然楼栋摆放规则还可以是其他情况,并不局限于上述所列举的几种,且上述所涉及的宽窄高矮是基于楼栋对应的高度、横纵尺寸确定的,如9层以上的楼栋属于高楼、横向距离大于30米的楼栋属于宽楼。
上述实施过程,通过以第一楼栋模型的目标中心点与摆放位置重合、第一楼栋模型与第一区域和目标三维空间在水平面对应的平面轮廓线不相交为原则,在第二数目个摆放位置中的至少部分摆放位置摆放第一楼栋模型,可以在目标区域内摆放与第一对象模型错开的第一楼栋模型,保证模型摆放的合理性。
在本申请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接收到更新楼栋模型的更新指令的情况下,响应于所述更新指令,在所述目标三维空间中,隐藏所述第一数目个摆放网格以及所述第一楼栋模型;
根据第二楼栋摆放策略,对所述目标矩形进行网格划分,确定第三数目个摆放网格并显示;
根据所述第三数目个摆放网格,确定第四数目个摆放位置并标记,所述摆放位置位于所述目标三维空间在水平面的平面轮廓内、与所述第一区域互不重叠;
根据所述第二楼栋摆放策略,在所述第四数目个摆放位置中的至少部分摆放位置摆放匹配的第二楼栋模型,以完成所述第二楼栋模型的摆放。
在第一区域摆放第一对象模型、在第二数目个摆放位置中的至少部分摆放位置摆放匹配的第一楼栋模型,完成目标小区对应的电子沙盘的构建之后,在接收到更新楼栋模型的更新指令的情况下,响应于接收到的更新指令,在目标三维空间中,隐藏确定的第一数目个摆放网格以及摆放的第一楼栋模型。并根据第二楼栋摆放策略,对目标矩形进行网格划分,以确定第三数目个摆放网格并显示,此时确定的摆放网格的尺寸与基于第一楼栋摆放策略确定的摆放网格的尺寸可以相同或者相区别,第三数目与第一数目可以相同或者相区别。其中,第二楼栋摆放策略可以为更新指令中携带的策略,也可以为与第一楼栋摆放策略依次排列的策略,此种情况下,可以是第一楼栋摆放策略的优先级高于第二楼栋摆放策略。
在确定第三数目个摆放网格之后,基于第三数目个摆放网格,在目标三维空间在水平面的平面轮廓内确定与第一区域互不重叠的第四数目个摆放位置并标记,相应的,这里的第四数目与第二数目可以相同或者相区别,且确定第四数目个摆放位置的方式与确定第二数目个摆放位置的方式相同。在确定第四数目个摆放位置之后,根据第二楼栋摆放策略,在第四数目个摆放位置中的至少部分摆放位置摆放匹配的第二楼栋模型,第二楼栋模型为第二楼栋摆放策略对应的楼栋模型,且在摆放第二楼栋模型时,同样需要遵循第二楼栋模型的目标中心点与摆放位置重合、第二楼栋模型与第一区域和目标三维空间在水平面对应的平面轮廓线不相交的原则。
通常情况下,不同的楼栋摆放策略对应的楼栋模型至少部分相区别,且摆放规则以及楼间距信息相区别,通过基于更新指令,更新楼栋模型,可以实现电子沙盘的更新。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基于电子沙盘更新指令更新第一区域,通过更新楼栋模型或者更新楼栋模型以及第一区域,可以在小区规划场景中不断更新小区布局。
上述实施过程,通过响应于更新指令更新目标小区对应的电子沙盘,可以在小区规划阶段不断更新小区布局,便于工作人员筛选合适的小区布局。
以上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沙盘构建方法的整体实施流程,在根据第一楼栋摆放策略,对目标三维空间对应的目标矩形进行网格划分确定第一数目个摆放网格并显示之后,基于第一数目个摆放网格,在目标三维空间在水平面的平面轮廓内,确定与用于摆放第一对象模型的第一区域互不重叠的第二数目个摆放位置并标记,根据第一楼栋摆放策略,在第二数目个摆放位置中的至少部分摆放位置摆放匹配的第一楼栋模型,在摆放第一对象模型以及第一楼栋模型之后完成目标小区对应的电子沙盘的构建,可以实现电子沙盘的自动化建模,提高电子沙盘构建效率、节约人力成本,解决大批量小区电子沙盘生成效率低的问题。
进一步地,通过在对目标矩形进行网格划分之前确定第一区域,或者,在对目标矩形进行网格划分之后、确定第二数目个摆放位置之前确定第一区域,并标记确定的第一区域,可以在确定摆放位置时排除第一区域,避免楼栋模型与第一对象模型在同一区域重叠摆放的情况。
通过提供摆放第一对象模型的多个摆放时机,可以在构建电子沙盘时,对应于多个构建流程,以便于基于任一构建流程完成电子沙盘的构建;通过基于第一数目个摆放网格确定多个目标交叉点,将多个目标交叉点中位于目标三维空间在水平面的平面轮廓之外、位于第一区域内的目标交叉点过滤,可以避免基于目标区域之外的目标交叉点、第一区域内的目标交叉点摆放楼栋模型。
通过基于特定原则在第二数目个摆放位置中的至少部分摆放位置摆放第一楼栋模型,可以在目标区域内摆放与第一对象模型错开的第一楼栋模型,保证模型摆放的合理性;通过响应于更新指令更新目标小区对应的电子沙盘,可以在小区规划阶段不断更新小区布局,便于工作人员筛选合适的小区布局。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沙盘构建装置,通过电子设备的编辑界面展示的内容至少包括基于目标小区的空间属性信息确定的目标三维空间,参见图7所示,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确定显示模块701,用于根据第一楼栋摆放策略,对所述目标三维空间对应的目标矩形进行网格划分,确定第一数目个摆放网格并显示,所述目标矩形为所述目标三维空间在水平面的平面轮廓对应的最小外接矩形;
第一确定标记模块702,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数目个摆放网格,确定第二数目个摆放位置并标记,所述摆放位置位于所述目标三维空间在水平面的平面轮廓内、且与摆放第一对象模型的第一区域互不重叠;
第一摆放模块703,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楼栋摆放策略,在所述第二数目个摆放位置中的至少部分摆放位置摆放匹配的第一楼栋模型,以完成所述第一楼栋模型的摆放;
其中,在所述第一区域摆放所述第一对象模型且完成所述第一楼栋模型的摆放之后,完成所述目标小区对应的电子沙盘的构建。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确定标记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确定显示模块对所述目标矩形进行网格划分之前,或者,所述第一确定显示模块对所述目标矩形进行网格划分之后、所述第一确定标记模块确定所述第二数目个摆放位置之前,根据所述第一对象模型对应的第一摆放规则,在所述目标三维空间的目标区域确定所述第一区域并标记;
其中,所述目标区域为所述目标三维空间在水平面对应的区域,且所述目标区域位于所述目标矩形内。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以下模块其中之一:
第二摆放模块,用于在确定所述第一区域之后,在所述第一区域摆放所述第一对象模型;
第三摆放模块,用于在确定所述第二数目个摆放外位置之后、摆放所述第一楼栋模型之前,在所述第一区域摆放所述第一对象模型;
第四摆放模块,用于在摆放所述第一楼栋模型之后或者摆放所述第一楼栋模型的同时,在所述第一区域摆放所述第一对象模型。
可选地,所述第一对象模型至少包括道路模型以及小区设施模型,所述第一区域为多个;
所述道路模型对应的第一区域优先于所述小区设施模型对应的第一区域确定。
可选地,所述第一确定显示模块包括:
第一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楼栋摆放策略中的楼间距信息和目标尺寸信息,确定第一网格尺寸,所述目标尺寸信息包括第一目标楼栋模型在所述目标矩形中对应的横向尺寸信息和第二目标楼栋模型在所述目标矩形中对应的纵向尺寸信息,所述第一目标楼栋模型为所述第一楼栋摆放策略对应的N个第一楼栋模型中的横向尺寸最大的楼栋模型,所述第二目标楼栋模型为所述第一楼栋摆放策略对应的N个第一楼栋模型中的纵向尺寸最大的楼栋模型,N为大于或者等于1的整数;
确定显示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网格尺寸,对所述目标矩形进行网格划分,确定所述第一数目个摆放网格并显示。
可选地,所述第一确定子模块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一目标楼栋模型对应的横向尺寸信息与横向楼间距,确定第一参数;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二目标楼栋模型对应的纵向尺寸信息与纵向楼间距,确定第二参数;
第三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参数和所述第二参数,确定所述第一网格尺寸;
其中,所述楼间距信息包括所述横向楼间距以及所述纵向楼间距。
可选地,所述第一确定标记模块包括:
第二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数目个摆放网格,确定多个目标交叉点,所述目标交叉点为基于所述第一数目个摆放网格对应的分割线确定的交叉点;
筛选子模块,用于在所述多个目标交叉点中筛选出位于所述目标三维空间在水平面的平面轮廓内且位于所述第一区域之外的目标交叉点;
确定标记子模块,用于根据筛选出的目标交叉点确定所述第二数目个摆放位置并标记。
可选地,所述第一摆放模块进一步用于:
根据所述第一楼栋摆放策略中的N个第一楼栋模型和所述N个第一楼栋模型对应的楼栋摆放规则,以所述第一楼栋模型的目标中心点与摆放位置重合、所述第一楼栋模型与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目标三维空间在水平面对应的平面轮廓线不相交为原则,在所述第二数目个摆放位置中的至少部分摆放位置摆放匹配的第一楼栋模型,N为大于或者等于1的整数;
其中,所述第一楼栋模型的目标中心点为所述第一楼栋模型在所述目标矩形上对应的中心点。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隐藏模块,用于在接收到更新楼栋模型的更新指令的情况下,响应于所述更新指令,在所述目标三维空间中,隐藏所述第一数目个摆放网格以及所述第一楼栋模型;
第二确定显示模块,用于根据第二楼栋摆放策略,对所述目标矩形进行网格划分,确定第三数目个摆放网格并显示;
第二确定标记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三数目个摆放网格,确定第四数目个摆放位置并标记,所述摆放位置位于所述目标三维空间在水平面的平面轮廓内、与所述第一区域互不重叠;
第五摆放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楼栋摆放策略,在所述第四数目个摆放位置中的至少部分摆放位置摆放匹配的第二楼栋模型,以完成所述第二楼栋模型的摆放。
对于装置实施例而言,由于其与方法实施例基本相似,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电子沙盘构建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举例如下,图8示出了一种电子设备的实体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该电子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processor)810、通信接口(Communications Interface)820、存储器(memory)830和通信总线840,其中,处理器810,通信接口820,存储器830通过通信总线840完成相互间的通信。通过电子设备的编辑界面展示的内容至少包括基于目标小区的空间属性信息确定的目标三维空间,处理器810可以调用存储器830中的逻辑指令,处理器810用于执行以下步骤:根据第一楼栋摆放策略,对所述目标三维空间对应的目标矩形进行网格划分,确定第一数目个摆放网格并显示,所述目标矩形为所述目标三维空间在水平面的平面轮廓对应的最小外接矩形;根据所述第一数目个摆放网格,确定第二数目个摆放位置并标记,所述摆放位置位于所述目标三维空间在水平面的平面轮廓内、且与摆放第一对象模型的第一区域互不重叠;根据所述第一楼栋摆放策略,在所述第二数目个摆放位置中的至少部分摆放位置摆放匹配的第一楼栋模型,以完成所述第一楼栋模型的摆放;其中,在所述第一区域摆放所述第一对象模型且完成所述第一楼栋模型的摆放之后,完成所述目标小区对应的电子沙盘的构建。处理器810还可以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其他方案,这里不再进一步阐述。
此外,上述的存储器830中的逻辑指令可以通过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电子沙盘构建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其中,所述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如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简称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磁碟或者光盘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空调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之内。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1)

1.一种电子沙盘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电子设备的编辑界面展示的内容至少包括基于目标小区的空间属性信息确定的目标三维空间,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第一楼栋摆放策略,对所述目标三维空间对应的目标矩形进行网格划分,确定第一数目个摆放网格并显示,所述目标矩形为所述目标三维空间在水平面的平面轮廓对应的最小外接矩形;所述第一楼栋摆放策略包括N个第一楼栋模型、楼间距信息、第一楼栋模型的楼栋摆放规则,N为大于或者等于1的正整数;
根据所述第一数目个摆放网格,确定多个目标交叉点,所述目标交叉点为基于所述第一数目个摆放网格对应的分割线确定的交叉点;在所述多个目标交叉点中筛选出位于所述目标三维空间在水平面的平面轮廓内且位于第一区域之外的目标交叉点;根据筛选出的目标交叉点确定第二数目个摆放位置并标记;所述摆放位置位于所述目标三维空间在水平面的平面轮廓内、且与摆放第一对象模型的第一区域互不重叠;所述第一对象模型为区别于楼栋模型的、且摆放优先级高于楼栋模型的对象模型;
根据所述第一楼栋摆放策略,在所述第二数目个摆放位置中的至少部分摆放位置摆放匹配的第一楼栋模型,以完成所述第一楼栋模型的摆放;
其中,在所述第一区域摆放所述第一对象模型且完成所述第一楼栋模型的摆放之后,完成所述目标小区对应的电子沙盘的构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对所述目标矩形进行网格划分之前,或者,在对所述目标矩形进行网格划分之后、确定所述第二数目个摆放位置之前,还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对象模型对应的第一摆放规则,在所述目标三维空间的目标区域确定所述第一区域并标记;
其中,所述目标区域为所述目标三维空间在水平面对应的区域,且所述目标区域位于所述目标矩形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区域摆放所述第一对象模型时,包括以下方案其中之一:
在确定所述第一区域之后,在所述第一区域摆放所述第一对象模型;
在确定所述第二数目个摆放外位置之后、摆放所述第一楼栋模型之前,在所述第一区域摆放所述第一对象模型;
在摆放所述第一楼栋模型之后或者摆放所述第一楼栋模型的同时,在所述第一区域摆放所述第一对象模型。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象模型至少包括道路模型以及小区设施模型,所述第一区域为多个;
所述道路模型对应的第一区域优先于所述小区设施模型对应的第一区域确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第一楼栋摆放策略,对所述目标三维空间对应的目标矩形进行网格划分,确定第一数目个摆放网格并显示,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楼栋摆放策略中的楼间距信息和目标尺寸信息,确定第一网格尺寸,所述目标尺寸信息包括第一目标楼栋模型在所述目标矩形中对应的横向尺寸信息和第二目标楼栋模型在所述目标矩形中对应的纵向尺寸信息,所述第一目标楼栋模型为所述第一楼栋摆放策略对应的N个第一楼栋模型中的横向尺寸最大的楼栋模型,所述第二目标楼栋模型为所述第一楼栋摆放策略对应的N个第一楼栋模型中的纵向尺寸最大的楼栋模型,N为大于或者等于1的整数;
根据所述第一网格尺寸,对所述目标矩形进行网格划分,确定所述第一数目个摆放网格并显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楼栋摆放策略中的楼间距信息和目标尺寸信息,确定第一网格尺寸,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目标楼栋模型对应的横向尺寸信息与横向楼间距,确定第一参数;
基于所述第二目标楼栋模型对应的纵向尺寸信息与纵向楼间距,确定第二参数;
根据所述第一参数和所述第二参数,确定所述第一网格尺寸;
其中,所述楼间距信息包括所述横向楼间距以及所述纵向楼间距。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楼栋摆放策略,在所述第二数目个摆放位置中的至少部分摆放位置摆放匹配的第一楼栋模型,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楼栋摆放策略中的N个第一楼栋模型和所述N个第一楼栋模型对应的楼栋摆放规则,以所述第一楼栋模型的目标中心点与摆放位置重合、所述第一楼栋模型与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目标三维空间在水平面对应的平面轮廓线不相交为原则,在所述第二数目个摆放位置中的至少部分摆放位置摆放匹配的第一楼栋模型,N为大于或者等于1的整数;
其中,所述第一楼栋模型的目标中心点为所述第一楼栋模型在所述目标矩形上对应的中心点。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接收到更新楼栋模型的更新指令的情况下,响应于所述更新指令,在所述目标三维空间中,隐藏所述第一数目个摆放网格以及所述第一楼栋模型;
根据第二楼栋摆放策略,对所述目标矩形进行网格划分,确定第三数目个摆放网格并显示;
根据所述第三数目个摆放网格,确定第四数目个摆放位置并标记,所述摆放位置位于所述目标三维空间在水平面的平面轮廓内、与所述第一区域互不重叠;
根据所述第二楼栋摆放策略,在所述第四数目个摆放位置中的至少部分摆放位置摆放匹配的第二楼栋模型,以完成所述第二楼栋模型的摆放。
9.一种电子沙盘构建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电子设备的编辑界面展示的内容至少包括基于目标小区的空间属性信息确定的目标三维空间,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确定显示模块,用于根据第一楼栋摆放策略,对所述目标三维空间对应的目标矩形进行网格划分,确定第一数目个摆放网格并显示,所述目标矩形为所述目标三维空间在水平面的平面轮廓对应的最小外接矩形;所述第一楼栋摆放策略包括N个第一楼栋模型、楼间距信息、第一楼栋模型的楼栋摆放规则,N为大于或者等于1的正整数;
第一确定标记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数目个摆放网格,确定多个目标交叉点,所述目标交叉点为基于所述第一数目个摆放网格对应的分割线确定的交叉点;在所述多个目标交叉点中筛选出位于所述目标三维空间在水平面的平面轮廓内且位于第一区域之外的目标交叉点;根据筛选出的目标交叉点确定第二数目个摆放位置并标记;所述摆放位置位于所述目标三维空间在水平面的平面轮廓内、且与摆放第一对象模型的第一区域互不重叠;所述第一对象模型为区别于楼栋模型的、且摆放优先级高于楼栋模型的对象模型;
第一摆放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楼栋摆放策略,在所述第二数目个摆放位置中的至少部分摆放位置摆放匹配的第一楼栋模型,以完成所述第一楼栋模型的摆放;
其中,在所述第一区域摆放所述第一对象模型且完成所述第一楼栋模型的摆放之后,完成所述目标小区对应的电子沙盘的构建。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沙盘构建方法的步骤。
11.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电子沙盘构建方法的步骤。
CN202210908185.0A 2022-07-29 2022-07-29 电子沙盘构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539417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08185.0A CN115394170B (zh) 2022-07-29 2022-07-29 电子沙盘构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08185.0A CN115394170B (zh) 2022-07-29 2022-07-29 电子沙盘构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94170A CN115394170A (zh) 2022-11-25
CN115394170B true CN115394170B (zh) 2024-05-03

Family

ID=841179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908185.0A Active CN115394170B (zh) 2022-07-29 2022-07-29 电子沙盘构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394170B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70089501A (ko) * 2006-02-28 2007-08-31 (주)엔브이엘소프트 3차원 영상 제작을 위한 그리드 설정 방법
CN110874496A (zh) * 2020-01-20 2020-03-10 广东博智林机器人有限公司 基于强化学习的楼栋摆放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计算机设备
CN111589155A (zh) * 2020-06-09 2020-08-28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物构件编辑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CN111966925A (zh) * 2020-06-30 2020-11-20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楼栋兴趣点判重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685822A (zh) * 2021-01-04 2021-04-20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电子计算技术研究所 基于web实时造型的铁路BIM系统的电子沙盘演示方法及装置
CN113706715A (zh) * 2021-09-22 2021-11-26 中北大学 一种随机可控城市生成方法
CN113888709A (zh) * 2021-09-30 2022-01-04 北京城市网邻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电子沙盘生成方法及装置、非瞬时性存储介质
CN114036611A (zh) * 2021-11-05 2022-02-11 武汉博雅宏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混凝土布料机及其混凝土浇筑路径规划方法
WO2022063276A1 (zh) * 2020-09-25 2022-03-31 瑞庭网络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房源的展示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和机器可读介质
CN114529664A (zh) * 2020-11-20 2022-05-24 深圳思为科技有限公司 三维场景模型构建方法、装置、设备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832093B1 (en) * 2018-08-09 2020-11-10 Zoox, Inc. Tuning simulated data for optimized neural network activation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70089501A (ko) * 2006-02-28 2007-08-31 (주)엔브이엘소프트 3차원 영상 제작을 위한 그리드 설정 방법
CN110874496A (zh) * 2020-01-20 2020-03-10 广东博智林机器人有限公司 基于强化学习的楼栋摆放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计算机设备
CN111589155A (zh) * 2020-06-09 2020-08-28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物构件编辑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CN111966925A (zh) * 2020-06-30 2020-11-20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楼栋兴趣点判重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WO2022063276A1 (zh) * 2020-09-25 2022-03-31 瑞庭网络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房源的展示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和机器可读介质
CN114529664A (zh) * 2020-11-20 2022-05-24 深圳思为科技有限公司 三维场景模型构建方法、装置、设备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2685822A (zh) * 2021-01-04 2021-04-20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电子计算技术研究所 基于web实时造型的铁路BIM系统的电子沙盘演示方法及装置
CN113706715A (zh) * 2021-09-22 2021-11-26 中北大学 一种随机可控城市生成方法
CN113888709A (zh) * 2021-09-30 2022-01-04 北京城市网邻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电子沙盘生成方法及装置、非瞬时性存储介质
CN114036611A (zh) * 2021-11-05 2022-02-11 武汉博雅宏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混凝土布料机及其混凝土浇筑路径规划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94170A (zh) 2022-11-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241580B (zh) 一种地块设计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US5727138A (en) Method of and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three-dimensional model
CN106296815A (zh) 一种交互式三维数字城市的构建和显示方法
CN109377546A (zh) 虚拟现实模型渲染方法及装置
CN110197534B (zh) 虚拟建筑附件模型的挂接方法、装置、处理器及终端
CN111135574B (zh) 游戏场景生成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04903935B (zh) 立体视觉地图显示系统
CN103893970B (zh) 响应于检测到对应的令牌来管理任务、环境和/或主题的系统
CN111737800A (zh) 图元选择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8837510A (zh) 信息的展示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CN110059209A (zh) 房源信息显示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8255932B (zh) 基于三维数字化平台的数字化工厂的漫游浏览方法及系统
CN109985386B (zh) 一种生成地图的方法和装置
CN116228960A (zh) 虚拟博物馆展示系统的构建方法、构建系统和展示系统
CN108022283A (zh) 雨水模拟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5394170B (zh) 电子沙盘构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160239996A1 (en) 3d map display system
CN111753347B (zh) 基于Revit图元的构件筛选方法、Revit平台及存储介质
CN116521027B (zh) 基于多分辨率多态势的兵棋推演方法、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JP2017000575A (ja) 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CN104636188B (zh) 一种仿真方法及系统
CN112274932B (zh) 游戏资源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计算机设备
TW201537144A (zh) 圖像顯示系統
CN209149720U (zh) 数字沙盘
CN113888709A (zh) 电子沙盘生成方法及装置、非瞬时性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