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387346B - 一种基坑内壁斜撑下土方的取土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坑内壁斜撑下土方的取土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387346B
CN115387346B CN202211149460.1A CN202211149460A CN115387346B CN 115387346 B CN115387346 B CN 115387346B CN 202211149460 A CN202211149460 A CN 202211149460A CN 115387346 B CN115387346 B CN 11538734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agonal brace
foundation pit
earthwork
target position
longitud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14946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387346A (zh
Inventor
刘贵强
吕成炜
陈翀
陈在道
郑孝露
刘健雄
张亮亮
王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Urban Construction Found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Urban Construction Found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Urban Construction Found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Urban Construction Found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149460.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387346B/zh
Publication of CN1153873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873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3873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8734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17/00Excavations; Bordering of excavations; Making embankments
    • E02D17/02Foundation pi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17/00Excavations; Bordering of excavations; Making embankments
    • E02D17/02Foundation pits
    • E02D17/04Bordering surfacing or stiffening the sides of foundation pi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aleontology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Pit Excavations, Shoring, Fill Or Stabilisation Of Slop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坑内壁斜撑下土方的取土方法,涉及一种施工方法,施工围护桩墙、冠梁和处于基坑底部的支座,在冠梁与支座之间的斜坡土方上均匀布设斜撑本体,此时每个斜撑本体处于初始位置,对每个斜撑本体还设置有背离方向A的目标位置,斜撑本体的顶端通过滑动件A与冠梁滑动连接,而其底端通过滑动件B与支座滑动连接,在方向A上顺序挖掘斜坡土方时,挖掘两个斜撑本体之间的斜坡土方完成时,令处于斜坡土方上的斜撑本体向背离方向A的方向运动至目标位置,漏出其下方的斜坡土方,然后便可进行其下土方的挖掘,挖掘完成时再次移动下一处于斜坡土方上的斜撑本体进行挖掘;本发明能够有效挖掘基坑斜撑下方的土体,提高施工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基坑内壁斜撑下土方的取土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施工工艺,尤其涉及一种基坑施工工艺。
背景技术
基坑在开挖施工过程中,需要预留斜坡土方,在斜坡土方上施工斜撑后才可进行斜坡土方的挖掘。
然而传统斜坡土方的挖掘方式多为机械加人工形式,即斜撑下方因空间狭小导致挖掘机等设备无法进入,进而挖掘机只能处于斜撑外侧作业,从而使得斜撑下方的土体无法被机械挖掘,只能借助人工挖掘,极大地影响了施工效率。
因此,提供一种能够快速挖掘斜撑下方土体的施工方法是急需解决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基坑内壁斜撑下土方的取土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斜撑下方的土方难以机械挖掘而影响施工效率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基坑内壁斜撑下土方的取土方法,包括步骤1、确定基坑施工范围,并于基坑边缘处施工与基坑边缘平行的围护桩墙,该方法还包括:
步骤2、在基坑顶部外施工与围护桩墙固定连接的冠梁,其中冠梁具体为倒L型结构,冠梁竖向臂中临近基坑一侧的侧壁上固定安装纵向滑板A,所述冠梁横向臂的外端临近所述基坑内侧,冠梁横向臂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横向滑板A,且所述横向滑板A悬设在基坑上方;
步骤3、由基坑中心区域向下挖掘土方直至挖掘至目标深度,令目标深度所在水平面为基坑底部,在基坑底部施工延伸方向与冠梁延伸方向相同的支座;其中,所述支座为L型结构,其竖向臂中临近冠梁的侧壁上固定安装有纵向滑板B,所述支座横向臂的外端临近冠梁,且所述支座横向臂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横向滑板B;
步骤4、开挖支座与冠梁之间的土方至倾斜,且倾斜角度为设计角度,完成时,令支座与冠梁间的土方为斜坡土方,并设定斜坡土方在水平面中于冠梁延伸方向上的挖掘方向为方向A;
步骤5、在斜坡土方上沿方向A均匀布设多个斜撑本体,此时每个斜撑本体所在位置为初始位置,令距离每个斜撑本体设定距离处的位置为该斜撑本体的目标位置,所述目标位置处于对应初始位置背离方向A的一侧,沿方向A对每个斜撑本体进行编号,依次为1号斜撑本体、2号斜撑本体、、、、n号斜撑本体,其中,1号斜撑本体对应目标位置与冠梁在方向A上起始端之间的距离大于挖掘设备的最小挖掘距离,n号斜撑本体对应初始位置与冠梁在方向A上的尾端的间距大于挖掘设备的最小挖掘距离;所述斜撑本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滑动件A,且所述滑动件A的顶部与横向滑板A贴合,所述滑动件A临近纵向滑板A的侧壁与纵向滑板A贴合;所述斜撑本体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滑动件B,且所述滑动件B的底部与横向滑板B贴合,滑动件B临近纵向滑板B的侧壁与纵向滑板B贴合;
步骤6、令设于斜撑本体背离围护桩墙一侧的挖掘设备挖掘冠梁在方向A上的起始端与1号斜撑本体之间的斜坡土方,直至挖掘完成;
步骤7、推动m-1号斜撑本体,令其向对应目标位置运动直至运动到目标位置后停止运动,漏出m-1号斜撑本体初始位置下方的斜坡土方,然后令挖掘设备挖掘此时m-1号斜撑本体与m号斜撑本体之间的斜坡土方,直至挖掘完成,m=2、3、4、、、n-1;
步骤8、推动n号斜撑本体,令其向对应目标位置运动直至运动到目标位置后停止运动,漏出n号斜撑本体初始位置下方的斜坡土方,然后令挖掘设备挖掘此时n号斜撑本体与冠梁在方向A上尾端之间的斜坡土方,直至挖掘完成;
步骤9、斜坡土方挖掘完成。
进一步,步骤5中还包括在每个目标位置背离方向A的一侧布设纵向挡板A和纵向挡板B,所述纵向挡板A和B的在方向A上的厚度相同并处于同一竖直面内,所述纵向挡板A的顶部与所述横向滑板A固定连接,所述纵向挡板A临近纵向滑板A的侧壁与纵向滑板A固定连接,所述纵向挡板B的底部与所述横向滑板B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纵向挡板B临近纵向滑板B的侧壁与纵向滑板B固定连接,且每个斜撑本体运动到目标位置时,对应的滑动件A与纵向挡板A贴合,对应的滑动件B与纵向挡板B贴合。
进一步,步骤5中还包括在横向滑板A和纵向滑板A构成的整体上均匀开设与每个目标位置对应的连接螺纹组A,在横向滑板B和纵向滑板B构成的整体上均匀开设与每个目标位置对应的连接螺纹孔组B;步骤7和8中,每个斜撑本体运动到目标位置后,令其对应的滑动件A与对应目标位置处的连接螺纹孔组A之间、滑动件B与对应目标位置处的连接螺纹孔组B之间均通过多个连接螺栓A连接。
进一步,所述斜撑本体与对应滑动件A和B之间分别通过多个连接螺栓B连接,且步骤9之后还包括基坑施工完成后,拆除每个斜撑本体上的连接螺栓B后拆卸其自身,然后再拆除与之对应的滑动件A和B。
进一步,步骤7和8中推动斜撑本体至目标位置具体为:采用两个同步运动的线性驱动结构同步驱动对应滑动件A和B至目标位置。
进一步,所述纵向挡板A背离方向A的侧壁和纵向挡板B背离方向A的侧壁上均固定安装有用于与线性驱动结构连接的连接螺柱组,线性驱动结构的驱动行程不低于两个纵向挡板A之间的距离;步骤7和8中推动斜撑本体至目标位置具体为:令两个同步运动的线性驱动结构分别通过连接螺柱组安装在纵向挡板A和B背离方向A的侧壁上,然后同步驱动对应的滑动件A和B至目标位置。
进一步,步骤1中还包括施工由多个短桩构成的支撑桩墙,步骤3中施工支座时支撑桩墙顶端处于支撑桩墙内,且短桩顶部水平标高不低于纵向滑板B顶部水平标高。
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坑内壁斜撑下土方的取土方法,通过令斜撑本体与冠梁和支座能够相互滑动的设置,在挖掘斜坡土方的过程中,使得斜撑本体能够进行移动,从而可有效漏出其初始位置下方的斜坡土方,从而便于机械挖掘,提高挖掘效率,避免了传统固定斜撑的弊端。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坑内壁斜撑下土方的取土方法中步骤1-4完成时冠梁、斜坡土方、支座等布设关系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中步骤5完成时斜撑本体布示意图,图中斜撑本体处于初始位置,每个斜撑本体左侧设定距离处为目标位置;
图3为实施例中步骤6完成时斜坡土方边界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中步骤7中1号斜撑本体与2号斜撑本体之间斜坡土方完成时斜坡土方边界示意图;
图5为图4中线性驱动结构、冠梁、支座、斜撑本体等连接关系立体图A;
图6为图4中线性驱动结构、冠梁、支座、斜撑本体等连接关系立体图B。
图中:1、围护桩;2、冠梁;3、横向滑板A;4、纵向滑板A;5、支座;6、纵向滑板B;7、横向滑板B;8、斜撑本体;9、滑动件A;10、滑动件B;11、连接螺栓A;12、连接螺栓B;13、纵向挡板A;14、纵向挡板B;15、连接螺纹孔组A;16、连接螺纹孔组B;17、线性驱动结构;18、连接螺柱组;19、短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结合附图1-6,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基坑内壁斜撑下土方的取土方法,该方法的目的在于提高斜撑本体8下方土体的取出效率,避免传统斜撑本体8固定安装时斜撑本体8下方土体需人工挖掘的弊端,从而提高基坑施工效率,具体的,本方法包括:
步骤1、首先根据基坑设计参数,在施工区域确定基坑施工范围,然后在基坑边缘处施工与基坑边缘平行的围护桩墙;其中,围护桩墙在本实施例中具体由多个围护桩1构成,多个围护桩1在基坑所需支护的边缘处沿基坑边缘布设,同一围护桩墙对应的所有围护桩1的轴线处于同一竖直面上,每个围护桩1的底端水平标高均低于基坑底部水平标高;
步骤1完成时,在基坑边缘形成围护桩墙结构,每个围护桩1顶端水平标高大于地表标高,即处于地表上方,然后进行步骤2:
即在基坑外围顶部施工用于连接所有围护桩1顶部的冠梁2,冠梁2的作用一方面用于连接所有围护桩1以增加支护强度,另一方面用于进行力的传递,同时本实施例中还需其便于进行土方的挖掘,因此,本实施例中冠梁2的结构具体为倒L型结构,其中所有围护桩1的顶端均设置在冠梁2的竖向臂内,同时冠梁2横向臂的外端设置在基坑设定范围内上方,即冠梁2的横向臂悬空设于基坑上方,在施工冠梁2时,令冠梁2竖向臂临近基坑一侧的侧壁上固定安装有纵向滑板A4,令冠梁2横向臂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横向滑板A3,即横向滑板A3的底部和纵向滑板A4临近基坑的侧壁均为光滑平面,且二者相互垂直,用于后期设备的滑移,冠梁2施工完成时,进行步骤3;
步骤3、在基坑施工范围内,由其中部区域向下逐渐挖掘,直至挖掘至目标深度,目标深度所在水平面为基坑的底部,也即挖掘至基坑底部,然后在基坑底部施工延伸方向与冠梁2延伸方向相同的支座5;支座5的作用为用于形成力的传递,使基坑外围土体的压力经斜撑本体8传递给支座5,支座5则传递给基坑底部土体;其中,本实施例中支座5的作用还包括用于提供令设备滑移的结构,因此,本实施例中支座5的结构具体为L型结构,其竖向臂中临近冠梁2的侧壁上固定安装有纵向滑板B6,而其横向臂的外端临近冠梁2,且其横向臂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横向滑板B7,横向滑板B7的顶部和纵向滑板B6临近冠梁2的侧壁均为光滑外壁,且二者相互垂直;
步骤3完成时,冠梁2、支座5等布设关系示意图如,1,可进行步骤4,即支座5与冠梁2间土方的挖掘,令支座5与冠梁2间的土方挖掘至倾斜,且倾斜的角度为设计角度,挖掘完成时,支座5与冠梁2间的土方为斜坡土方;
其中,步骤2、3和4也可变更为先进行基坑中部区域土方及支座5设计位置与冠梁2设计位置之间土方的同步挖掘,直至挖掘到目标深度后和设计角度后,再同步施工冠梁2和支座5,此种工序和按照步骤2、3和4分布施工可根据施工需要进行选择,本实施例中以按照步骤2、3和4分步进行;
上述步骤完成时,进行斜撑本体8的布设,在进行斜撑本体8布设前需设定一个斜坡土方的挖掘方向,即斜坡土方在水平方向上(也即在冠梁2延伸方向上)的挖掘方向,令该方向为方向A,结合附图,本实施例中方向A为图1中由左至右;
确定方向A后进行步骤5,即进行斜撑本体8的布设,具体为令多个斜撑本体8均匀的布设在支座5与冠梁2之间,且此时布设完成的斜撑本体8所处的位置为初始位置,因后期需要对斜撑本体8进行移动,因此需对其后期移动位置进行设定,即令距斜撑本体8初始位置设定距离处的位置为该斜撑本体8的目标位置,目标位置处于该斜撑本体8背离方向A的一侧,即后期每个斜撑本体8需从其初始位置沿背离方向A的方向运动至对应的目标位置;
其次,为了便于后期单独移动对应的斜撑本体8,在本实施例中还在方向A上对每个斜撑本体8进行编号,依次为1号斜撑本体、2号斜撑本体、、、n号斜撑本体,同时为了便于挖掘1号斜撑本体与冠梁2在方向A上的起始端之间的土方以及n号斜撑本体与冠梁2在方向A上尾端间的土方,在本实施例中,还令1号斜撑本体对应目标位置与冠梁2在方向A上起始端之间的距离大于挖掘设备的最小挖掘距离并大于设定距离,即便于其后期滑移和初始挖掘,同时令n号斜撑本体与冠梁2在方向A上尾端的间距大于挖掘设备的最小挖掘距离,即为了便于后期该处土方的挖掘;其次,为了便于斜撑本体8的滑行,在本实施例中,令斜撑本体8的顶部与滑动件A9连接,斜撑本体8的底部与滑动件B10连接,同时,滑动件A9的顶部与横向滑板A3贴合,滑动件A9临近纵向滑板A4的侧壁与纵向滑板A4贴合;滑动件B10的底部与横向滑板B7贴合,滑动件B10临近纵向滑板B6的侧壁与纵向滑板B6贴合,即横向滑板A3的底部、横向滑板B7的顶部、滑动件A9的顶部、滑动件B10的底部均为光滑水平面,彼此间相互贴合,从而便于滑行,同样的,纵向滑板A4背离冠梁2的侧壁、滑动件A9临近纵向滑板A4的侧壁、纵向滑板B6临近冠梁2的侧壁、滑动件B10临近纵向滑板B6的侧壁均为竖直光滑面,彼此间相互贴合,从而便于滑行;横向滑板A3和B、纵向滑板A4和B、滑动件A9和B可均由光滑钢板制成,从而便于保持光滑和平整度;斜撑本体8布设完成时其示意图如图2;。
上述布设完成后,进行步骤6:
在方向A上,首先用设于基坑内并布设于斜撑本体8背离围护桩墙一侧的挖掘设备挖掘冠梁2在方向A上的起始端与1号斜撑本体之间的斜坡土方,直至挖掘完成,此时,1号斜撑本体并未产生运动,且其下方仍存留有斜坡土方,斜坡土方一方面对其产支撑作用,另一方面承受着来自基坑外围土体水平方向上的压力,即此时1号斜撑本体并未受到来自基坑外围土体的水平向压力,从而便于其后期移动;此时斜坡土方背离方向A的边界与斜撑本体8等相对位置关系如图3;
步骤6完成时,为了便于挖掘1号斜撑本体下方的斜坡土方,在本实施例中进行步骤7,步骤7具体为:
推动m-1号斜撑本体,令其向对应目标位置运动直至运动到目标位置后停止运动,漏出m-1号斜撑本体初始位置下方的斜坡土方,然后令挖掘设备挖掘此时m-1号斜撑本体与m号斜撑本体之间的斜坡土方,直至挖掘完成,m=2、3、4、、、n-1;
即首先推动1号斜撑本体,令其向沿反方向A的方向向其对应目标位置运动,直至运动到目标位置后停止,此时,可漏出1号斜撑本体初始位置下方的斜坡土方,然后令挖掘设备挖掘此时1号斜撑本体(此时1号斜撑本体处于目标位置)与2号斜撑本体之间的斜坡土方,循环挖掘剩余斜坡土方,直至挖掘完成;
在上述过程中,1号斜撑本体运动至目标位置过程中因其下方不存在斜坡土方了,使其会受到来自基坑外围土体水平方向的压力,但是此时斜坡土方大部分都存在,因此,1号斜撑本体受到的力较小,便于其进行移动,其移动后可将其初始位置时下方的斜坡土方暴露出来,从而便于挖掘,相比于传统固定斜撑本体8的施工方法,可有效的提高斜撑下土方的挖掘效率;完成此步骤时斜坡土方边界参考图4。
重复步骤7,直至挖掘至n-1至n号斜撑本体之间的斜坡土方,在此过程中剩余斜坡土方和已移动到目标位置的斜撑本体8共同承受基坑外围土体压力,从而便于进行目标斜撑本体的移动,然后进行步骤8:
推动n号斜撑本体,令其向对应目标位置运动直至运动到目标位置后停止运动,漏出n号斜撑本体初始位置下方的斜坡土方,然后令挖掘设备挖掘此时n号斜撑本体与冠梁2在方向A上尾端之间的斜坡土方,直至挖掘完成,即斜坡土方挖掘完成。本步骤也即重复步骤7,挖掘剩余的斜坡土方,斜坡土方挖掘完成后,每个斜撑本体8都处于到目标位置,起到支撑作用,因基坑外围土体仅提供水平方向上的力,通过斜撑本体8传递给支座5,并无左右方向上的力,因此,每个斜撑本体8可稳定处于目标位置。
特别的,结合图5和6,为了将斜撑本体8推动到指定位置,避免位置错误,在本实施例中,于步骤5中还包括在每个目标位置背离方向A的一侧布设纵向挡板A13和纵向挡板B14,纵向挡板A13和B的在方向A上的厚度相同并处于同一竖直面内,同时纵向挡板A13的顶部与横向滑板A3固定连接,纵向挡板A13临近纵向滑板A4的侧壁与纵向滑板A4固定连接,纵向挡板B14的底部与横向滑板B7的顶部固定连接,纵向挡板B14临近纵向滑板B6的侧壁与纵向滑板B6固定连接,且每个斜撑本体8运动到目标位置时,对应的滑动件A9与纵向挡板A13贴合,对应的滑动件B10与纵向挡板B14贴合。
通过上述设置,可有效的借助纵向挡板A13和B阻止对应滑动件A9和B,从而起到对斜撑本体8限位的作用,同时可有效保障斜撑本体8能够运动至目标位置;其中,纵向挡板A13和B的安装可在施工冠梁2和支座5时同步进行,从而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
特别的,因前述步骤中滑动件A9和B仅依靠纵向挡板A13和B来阻止其一个方向上的滑动,因滑动件A9和B与对应横向滑板A等还是活动连接,因此,仍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为了克服该缺陷,在本实施例中,令步骤5中还包括在横向滑板A3和纵向滑板A4构成的整体上开设与每个目标位置对应的连接螺纹组A,在横向滑板B7和纵向滑板B6构成的整体上开设与每个目标位置对应的连接螺纹孔组B16;步骤7和8中,每个斜撑本体8运动到目标位置后,令其对应的滑动件A9与对应目标位置处的连接螺纹孔组A15之间、滑动件B10与对应目标位置处的连接螺纹孔组B16之间均通过连接螺栓A11连接。
即令滑动件A9与横向滑板A3和纵向滑板A4构成的整体形成连接,也即在横向滑板A3和纵向滑板A4上分别均匀开设连接螺纹孔A,二者同一区域内的所有连接螺纹孔A构成对应的连接螺纹孔组A15,连接螺纹孔组A15的分布位置为对应的目标位置处,而连接螺纹孔组B16的设置等同于连接螺纹孔组A15,即斜撑本体8运动到目标位置时,对应的滑动件A9和对应的连接螺纹孔组A15可通过多个连接螺栓A11连接,滑动件B10则与目标位置处的连接螺纹孔组B16也通过多个连接螺栓A11连接,从而使得斜撑本体8借助连接螺纹孔组A15和B与支座5、冠梁2实现固定连接,避免了前述缺陷,其中,连接螺纹孔组A15和B可在对应的纵向滑板A4和B及横向滑板A3和B上预制完成,从而便于提高后期设备的安装和制造效率。
特别的,因横向滑板A3和纵向滑板A4之间、横向滑板B7和纵向滑板B6之间的垂直关系,导致后期基坑施工完成需要拆卸斜撑本体8时存在拆除困难,因此,为了能够有效回收斜撑本体8,同时为了提高设备利用率,在本实施例中,斜撑本体8与对应滑动件A9和B分别通过连接螺栓B12连接,且步骤9之后还包括基坑施工完成后,拆除每个斜撑本体8上的连接螺栓后拆卸其自身,然后再拆除与之对应的滑动件A9和B。
也即令斜撑本体8与滑动件A9与B通过连接螺栓B12进行连接,活动连接的方式使得基坑施工完成时,首先拆卸连接螺栓B12,使得斜撑本体8可脱离与滑动件A9和B的连接,便可先单独拆卸斜撑本体8,然后再拆卸滑动件A9和B,从而一方面便于提高斜撑本体8的拆卸效率,另一方面,滑动件A9和B可用于其它长度的斜撑本体8的安装,从而提高了设备的利用效率,降低了施工成本。
特别的,为了便于同步推动滑动件A9和B以使得对应斜撑本体8能够运动到目标位置,在本实施例中,步骤7和8中推动斜撑本体8至目标位置具体为:采用两个同步运动的线性驱动结构17同步驱动对应滑动件A9和B至目标位置。
即借助两个同步运动的线性驱动结构17同步驱动对应滑动件A9和B,使得斜撑本体8能够在保持竖直的状态下向目标位置运动,从而便于维持设备的稳定。
本实施例中两个线性驱动结构17可为由同一控制器控制的液压千斤顶设备,从而便于同步驱动对应装置。
特别的,为了便于两个线性驱动结构17的同步运动,在本实施例中,纵向挡板A13背离方向A的侧壁和纵向挡板B14背离方向A的侧壁上均固定安装有用于与线性驱动结构17连接的连接螺柱组18,线性驱动结构17的驱动行程不低于两个纵向挡板A13之间的距离,以便于能够有效完成驱动任务;步骤7和8中推动斜撑本体8至目标位置具体为:令两个同步运动的线性驱动结构17分别通过连接螺柱组18安装在纵向挡板A13和B背离方向A的侧壁上,然后同步驱动对应的滑动件A9和B至目标位置。
即借助在纵向挡板A13背离对应斜撑本体8的侧壁上安装的连接螺柱组18与对应线性驱动结构17连接,从而当需要驱动一个斜撑本体8时,先沿方向A在离该斜撑本体8最近的一个纵向挡板A13上安装处于上方的线性驱动结构17,然后在该纵向挡板A13对应的纵向挡板B14上安装另一个线性驱动结构17,两个线性驱动结构17临近斜撑本体8的端部均为动作端并紧顶对应滑动件A9和B,之后同步驱动二者便可;例如图1中左二的斜撑本体8向左侧目标位置运动时,将两个线性驱动结构17安装在左三对应的纵向挡板A13和B上,从而便于驱动斜撑本体8运动。
特别的,为了提高支座5的强度即其支撑能力,在本实施例中,在施工支座5前,还包括施工由多个短桩19构成的支撑桩墙,施工支座5时令支撑桩墙的顶端设置在支座5内,同时支撑桩墙的底端处于基坑底部下方,从而便于提高支护能力,且为了便于力的传递,在本实施例中,短桩19顶部水平标高大于纵向挡板B14的顶部水平标高,且短桩19的顶部处于纵向挡板B14背离冠梁2的一侧,从而便于提高支座5的支护能力;其中短桩19的施工可与围护桩1同步施工,从而便于提高施工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基坑内壁斜撑下土方的取土方法,包括步骤1、确定基坑施工范围,并于基坑边缘处施工与基坑边缘平行的围护桩墙,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
步骤2、在基坑顶部外施工与围护桩墙固定连接的冠梁,其中冠梁具体为倒L型结构,冠梁竖向臂中临近基坑一侧的侧壁上固定安装纵向滑板A,所述冠梁横向臂的外端临近所述基坑内侧,冠梁横向臂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横向滑板A,且所述横向滑板A悬设在基坑上方;
步骤3、由基坑中心区域向下挖掘土方直至挖掘至目标深度,令目标深度所在水平面为基坑底部,在基坑底部施工延伸方向与冠梁延伸方向相同的支座;其中,所述支座为L型结构,其竖向臂中临近冠梁的侧壁上固定安装有纵向滑板B,所述支座横向臂的外端临近冠梁,且所述支座横向臂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横向滑板B;
步骤4、开挖支座与冠梁之间的土方至倾斜,且倾斜角度为设计角度,完成时,令支座与冠梁间的土方为斜坡土方,并设定斜坡土方在水平面中于冠梁延伸方向上的挖掘方向为方向A;
步骤5、在斜坡土方上沿方向A均匀布设多个斜撑本体,此时每个斜撑本体所在位置为初始位置,令距离每个斜撑本体设定距离处的位置为该斜撑本体的目标位置,所述目标位置处于对应初始位置背离方向A的一侧,沿方向A对每个斜撑本体进行编号,依次为1号斜撑本体、2号斜撑本体、、、、n号斜撑本体,其中,1号斜撑本体对应目标位置与冠梁在方向A上起始端之间的距离大于挖掘设备的最小挖掘距离,n号斜撑本体对应初始位置与冠梁在方向A上的尾端的间距大于挖掘设备的最小挖掘距离;所述斜撑本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滑动件A,且所述滑动件A的顶部与横向滑板A贴合,所述滑动件A临近纵向滑板A的侧壁与纵向滑板A贴合;所述斜撑本体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滑动件B,且所述滑动件B的底部与横向滑板B贴合,滑动件B临近纵向滑板B的侧壁与纵向滑板B贴合;
步骤6、令设于斜撑本体背离围护桩墙一侧的挖掘设备挖掘冠梁在方向A上的起始端与1号斜撑本体之间的斜坡土方,直至挖掘完成;
步骤7、推动m-1号斜撑本体,令其向对应目标位置运动直至运动到目标位置后停止运动,漏出m-1号斜撑本体初始位置下方的斜坡土方,然后令挖掘设备挖掘此时m-1号斜撑本体与m号斜撑本体之间的斜坡土方,直至挖掘完成,m=2、3、4、、、n-1;
步骤8、推动n号斜撑本体,令其向对应目标位置运动直至运动到目标位置后停止运动,漏出n号斜撑本体初始位置下方的斜坡土方,然后令挖掘设备挖掘此时n号斜撑本体与冠梁在方向A上尾端之间的斜坡土方,直至挖掘完成;
步骤9、斜坡土方挖掘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坑内壁斜撑下土方的取土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还包括在每个目标位置背离方向A的一侧布设纵向挡板A和纵向挡板B,所述纵向挡板A和B的在方向A上的厚度相同并处于同一竖直面内,所述纵向挡板A的顶部与所述横向滑板A固定连接,所述纵向挡板A临近纵向滑板A的侧壁与纵向滑板A固定连接,所述纵向挡板B的底部与所述横向滑板B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纵向挡板B临近纵向滑板B的侧壁与纵向滑板B固定连接,且每个斜撑本体运动到目标位置时,对应的滑动件A与纵向挡板A贴合,对应的滑动件B与纵向挡板B贴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坑内壁斜撑下土方的取土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还包括在横向滑板A和纵向滑板A构成的整体上均匀开设与每个目标位置对应的连接螺纹组A,在横向滑板B和纵向滑板B构成的整体上均匀开设与每个目标位置对应的连接螺纹孔组B;步骤7和8中,每个斜撑本体运动到目标位置后,令其对应的滑动件A与对应目标位置处的连接螺纹孔组A之间、滑动件B与对应目标位置处的连接螺纹孔组B之间均通过多个连接螺栓A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坑内壁斜撑下土方的取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撑本体与对应滑动件A和B之间分别通过多个连接螺栓B连接,且步骤9之后还包括基坑施工完成后,拆除每个斜撑本体上的连接螺栓B后拆卸其自身,然后再拆除与之对应的滑动件A和B。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坑内壁斜撑下土方的取土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7和8中推动斜撑本体至目标位置具体为:采用两个同步运动的线性驱动结构同步驱动对应滑动件A和B至目标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坑内壁斜撑下土方的取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挡板A背离方向A的侧壁和纵向挡板B背离方向A的侧壁上均固定安装有用于与线性驱动结构连接的连接螺柱组,线性驱动结构的驱动行程不低于两个纵向挡板A之间的距离;步骤7和8中推动斜撑本体至目标位置具体为:令两个同步运动的线性驱动结构分别通过连接螺柱组安装在纵向挡板A和B背离方向A的侧壁上,然后同步驱动对应的滑动件A和B至目标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坑内壁斜撑下土方的取土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还包括施工由多个短桩构成的支撑桩墙,步骤3中施工支座时支撑桩墙顶端处于支撑桩墙内,且短桩顶部水平标高不低于纵向滑板B顶部水平标高。
CN202211149460.1A 2022-09-21 2022-09-21 一种基坑内壁斜撑下土方的取土方法 Active CN11538734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49460.1A CN115387346B (zh) 2022-09-21 2022-09-21 一种基坑内壁斜撑下土方的取土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49460.1A CN115387346B (zh) 2022-09-21 2022-09-21 一种基坑内壁斜撑下土方的取土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87346A CN115387346A (zh) 2022-11-25
CN115387346B true CN115387346B (zh) 2023-06-09

Family

ID=841267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149460.1A Active CN115387346B (zh) 2022-09-21 2022-09-21 一种基坑内壁斜撑下土方的取土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387346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98625A (en) * 1988-10-21 1991-03-12 The Read Corporation Riprap separ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DE19601423A1 (de) * 1996-01-17 1997-09-18 Alp Westf Berg & Tunneltechnik Verfahren und Einrichtung zum Bodenaustausch bei Gleisanlagen
JP2012112121A (ja) * 2010-11-22 2012-06-14 Takenaka Komuten Co Ltd 直接基礎下地盤の掘削方法及び既設建物の免震化方法
CN110130358A (zh) * 2019-04-25 2019-08-16 王琪 一种基坑支护的斜桩撑结构与施工方法
CN210737559U (zh) * 2019-09-10 2020-06-12 北京岩土工程勘察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坑的支护结构
CN111472362A (zh) * 2020-05-23 2020-07-31 江苏地基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斜支撑基坑支护体系和施工方法
CN114941333A (zh) * 2022-07-07 2022-08-26 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邻近地铁深基坑的二次换撑施工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NL1015924C2 (nl) * 2000-08-11 2002-02-12 Excalibur Engineering B V Vaartuig voorzien van een inrichting voor het verwijderen resp. plaatsen van een onderstructuur van een boor- of productieplatform.
US20160362863A1 (en) * 2015-06-12 2016-12-15 Oliver Technologies, Inc. Stabilizer Anchor Assembly For Manufactured Buildings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98625A (en) * 1988-10-21 1991-03-12 The Read Corporation Riprap separ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DE19601423A1 (de) * 1996-01-17 1997-09-18 Alp Westf Berg & Tunneltechnik Verfahren und Einrichtung zum Bodenaustausch bei Gleisanlagen
JP2012112121A (ja) * 2010-11-22 2012-06-14 Takenaka Komuten Co Ltd 直接基礎下地盤の掘削方法及び既設建物の免震化方法
CN110130358A (zh) * 2019-04-25 2019-08-16 王琪 一种基坑支护的斜桩撑结构与施工方法
CN210737559U (zh) * 2019-09-10 2020-06-12 北京岩土工程勘察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坑的支护结构
CN111472362A (zh) * 2020-05-23 2020-07-31 江苏地基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斜支撑基坑支护体系和施工方法
CN114941333A (zh) * 2022-07-07 2022-08-26 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邻近地铁深基坑的二次换撑施工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87346A (zh) 2022-11-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772657B2 (ja) スライド式山留め支保工システム
CN210194636U (zh) 用于水利综合闸口基坑支护结构
CN104032744A (zh) 群坑工程中的换撑施工方法
CN210117730U (zh) 一种用于地下室的下沉施工装置
CN111945671B (zh) 一种渠道坡脚混凝土齿墙施工方法
CN115387346B (zh) 一种基坑内壁斜撑下土方的取土方法
KR100902083B1 (ko) 벽체 구조물의 성형 및 지반 인입 시스템과, 그리고 벽체 구조물의 단계적인 지반 인입을 위한 추진 장치
CN114045840B (zh) 软土深基坑组合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
JP3735522B2 (ja) スライド式切梁支保工のコーナー火打ち切梁架設装置
CN111549793A (zh) 一种基坑侧壁有隧道的基坑支护结构
CN113356228B (zh) 一种基坑支护结构模拟的混合试验装置
CN213625647U (zh) 一种建筑基坑挡水结构
JP3797858B2 (ja) スライド式山留め支保工システムの上下スライド装置およびジャッキ装置
CN105421453A (zh) 一种桩顶可移动式平台钢管桩施工方法
CN114135326A (zh) 箱涵顶进的施工方法和施工装置
JP7225356B2 (ja) オープンシールド工法用プレスバーおよびストラット
CN110735430A (zh) 一种基坑无支撑预制支护桩单排施工方法及中置式斜桩压桩机
JP7005713B1 (ja) オープンシールド工法用ストラット
CN108612129B (zh) 基于可周转钢平台的逆作法施工方法
CN114809074B (zh) 现浇底板卧式预制装配式箱型通道施工方法
CN218952285U (zh) 一种地下连续墙导墙槽挖掘装置
CN216950416U (zh) 箱涵顶进的施工装置
JP3780833B2 (ja) 地下躯体の構築工法
CN117626994A (zh) 便于取土的基坑内壁支护方法
CN114737576B (zh) 一种沟槽临时支护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