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384257A - 前后式隧道监测机器人悬挂底盘、机器人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前后式隧道监测机器人悬挂底盘、机器人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384257A
CN115384257A CN202210998645.3A CN202210998645A CN115384257A CN 115384257 A CN115384257 A CN 115384257A CN 202210998645 A CN202210998645 A CN 202210998645A CN 115384257 A CN115384257 A CN 1153842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ssis
suspension
section
obstacle
robo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99864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成帅
张晨曦
刘冠男
张峰领
赵慧超
靳昊
贾超
陈彦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210998645.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384257A/zh
Publication of CN1153842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8425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17/00Resilient suspensions having means for adjusting the spring or vibration-damper characteristics, for regulating the distance between a supporting surface and a sprung part of vehicle or for locking suspension during use to meet varying vehicular or surface conditions, e.g. due to speed or load
    • B60G17/02Spring characteristics, e.g. mechanical springs and mechanical adjusting means
    • B60G17/021Spring characteristics, e.g. mechanical springs and mechanical adjusting means the mechanical spring being a coil spr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15/00Resilient suspension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 location or type of combined spring and vibration damper, e.g. telescopic type
    • B60G15/02Resilient suspension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 location or type of combined spring and vibration damper, e.g. telescopic type having mechanical spr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0/0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 B60L50/5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using propulsion power supplied by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 B60L50/6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using propulsion power supplied by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using power supplied by batter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63/00Motor vehicles or trailer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63/02Motor veh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63/00Motor vehicles or trailer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63/02Motor vehicles
    • B62D63/04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ntrol Of Position, Course, Altitude, Or Attitude Of Moving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前后式隧道监测机器人悬挂底盘、机器人及方法,涉及隧道监测技术领域,包括转动连接的前段底盘和后段底盘,前段底盘和后段底盘之间连接至少两个悬挂系统,且悬挂系统倾斜设定角度;所述前段底盘安装视觉系统和导航系统,前段底盘和后段底盘分别安装行进车轮。本发明能够根据地形改变自身姿态,以更加贴合路况的模式进行越障,在通过障碍后,可以自动复位,实现了平稳行进,为监测过程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Description

前后式隧道监测机器人悬挂底盘、机器人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隧道监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前后式隧道监测机器人悬挂底盘、机器人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隧道智能化监测计算器人是以各类行进式底盘为载具,携带监测设备进入特定工程现场执行相应任务的新型监测装备。该种监测装备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人工操作,提高了监测效率。但由于隧道内部环境复杂多样,尤其隧道爆破后的复杂路况将影响监测机器人的正常行进,因此造成监测数据不精准。
CN214648643U公开了一种减震悬挂、防脱带的履带式机器人底盘,包括底盘壳体、履带、轮轴系统和悬挂系统,悬挂系统包括悬挂架、减震器若干、悬臂若干,履带设置于底盘壳体两侧;当遇到颠簸路段时,支重轮向上抬起并且带动悬臂,悬臂沿着与悬挂架的铰接点转动,带动减震器,此时减震器起到了减震的作用。该方案虽然能实现在遇到颠簸路段减震,但是不适用于复杂路段,采用履带式行进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机器人的前进速度,在复杂路段转向时,机器人的转向精度及效率也会受到影响。另外该方案所设计的机器人底盘整体性较强,多数结构通过行进履带相互链接,底盘的可活动性相对受限,降低了机器人的越障能力。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前后式隧道监测机器人悬挂底盘、机器人及方法,能够根据地形改变自身姿态,以更加贴合路况的模式进行越障,在通过障碍后,可以自动复位,实现了平稳行进,为监测过程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第一方面,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前后式隧道监测机器人悬挂底盘,包括转动连接的前段底盘和后段底盘,前段底盘和后段底盘之间连接至少两个悬挂系统,且悬挂系统倾斜设定角度;所述前段底盘安装视觉系统和导航系统,前段底盘和后段底盘分别安装行进车轮。
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悬挂系统分别通过连接构件与后段底盘顶部、前段底盘底部连接。
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悬挂系统的倾斜角度在30°~60°之间。
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悬挂系统在前段底盘和后段底盘中的长度相等。
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悬挂系统包括连接杆件,连接杆件两端分别安装避震器,连接杆件外侧套有弹簧。
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后段底盘安装驱动系统,驱动系统包括驱动电机和蓄电池,通过蓄电池为驱动电机供能以实现行进车轮转动。
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前段底盘还安装照明系统。
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导航系统设于视觉系统下侧,且导航系统通过无线方式接收信号。
第二方面,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前后式隧道监测机器人,包括所述的悬挂底盘。
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悬挂底盘分为前后两段,增强了机器人的灵活性,可以适应更多地形。
第三方面,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前后式隧道监测机器人的越障方法,包括:
当所述底盘行进至凸起型障碍时:
前段底盘首先驶上障碍,前段底盘翘起,悬挂系统的弹簧被压缩;
当后段底盘驶上障碍时,弹簧复位,在弹性势能作用下,前后段底盘恢复至初始状态;
当该底盘前段越过障碍顶端时,前段底盘下沉,弹簧被拉伸;
当后段底盘越过障碍顶端时,弹簧被收缩,前后段底盘恢复至初始状态。
当所述底盘行进至凹陷型障碍时:
前段底盘首先接触障碍底端,前段底盘翘起,悬挂系统的弹簧被压缩;
当前段底盘驶过障碍底端时,弹簧继续压缩,前后两段底盘形成更大角度;
当后段底盘接触障碍底端时,弹簧被拉伸,前后两段底盘形成的角度减小。
当后段底盘越过障碍底端时,弹簧复位,前后段底盘恢复至初始状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的底盘采用前、后两段拼接式模式,可以提供更多的行进姿态,使机器人能够按照相关地形调整前后段底盘的俯仰角,以此更加平稳得越障;增强了机器人的灵活性,可以适应更多地形。
(2)本发明的底盘通过悬挂系统前后连接,使悬挂系统不仅可以用来避震,还可以作为底盘的复位装置,充分利用了越障时积攒的弹性势能来提供更加平稳的行驶模式。
附图说明
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
图1是本发明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悬挂系统安装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悬挂系统倾斜角度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悬挂系统结构示意图。
其中,1.前段底盘,2.后段底盘,3.悬挂系统,4.视觉系统,5.照明系统,6.导航系统,7.行进车轮,8.连接构件,9.避震器,10.连接杆件,11.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前后式隧道监测机器人悬挂底盘,如图1所示,包括前段底盘1、后段底盘2、悬挂系统3、视觉系统4、照明系统5、导航系统6;本实施例按照机器人的行驶方向定义前、后。
前段底盘1和后段底盘2分别安装两个行进车轮7,其中,后段底盘2安装驱动系统,驱动系统的主体为电机和蓄电池,蓄电池为电机供能,通过驱动系统控制行进车轮7行走。
在本实施例中,行进车轮7为高摩擦系数的橡胶车轮,以提供更强的抓地力,提高机器人的爬坡能力;行进车轮7的内轮毂为高强度钢毂,保证机器人行驶的稳定性。
如图1和图2所示,前段底盘1和后段底盘2转动连接,其中,前段底盘1高度略大于后段底盘2高度,使后段底盘2一端嵌入前段底盘1内;前段底盘1和后段底盘2之间连接至少两个悬挂系统3。
悬挂系统3一端通过连接构件8与后段底盘2顶部相连,另一端通过连接构件8与前段底盘1底部相连,使悬挂系统3倾斜安装于前段底盘1和后段底盘2之间,初始状态下,悬挂系统3在前段底盘1、后段底盘2中的长度相等;通过悬挂系统3便于在越障时起到避震作用,适用于不同的障碍场景。
如图3所示,悬挂系统3的初始倾斜角(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30度,最大倾斜角为60度,在运行过程中,通过悬挂系统3倾斜角度的变化,实现减震作用。
视觉系统4、导航系统6和照明系统5均安装于前段底盘1,其中,照明系统5安装于前段底盘1前端,导航系统6固定于前段底盘1顶面靠近前端位置,视觉系统4安装于导航系统6上侧。
在本实施例中,视觉系统4的主体为高清摄像头,通过实时拍摄画面为机器人的行进提供相关视野;导航系统6可以为机器人进行惯性导航,以规划机器人的行驶路线,实现机器人的行进以及相关的路线规划,并能够通过无线接收相关遥控指令以调整机器人的行进方向及姿态。
照明系统5采用高强度LED灯,为机器人在黑暗环境下的行进提供光线照明。
如图4所示,悬挂系统3包括连接杆件10、弹簧11、避震器9,弹簧11套设于连接杆件10外侧,且弹簧11两端通过连接杆件10端部限位。连接杆件10两端分别连接避震器9。
一方面,弹簧11用于缓冲震动,利用弹簧11的变形来吸收震动能量,另一方面,当机器人越过障碍行驶至平地时,弹簧11通过提供弹性势能拉动或者推动两段底盘复位,即保持原来的相对位置,为机器人的行进提供更高的稳定性。
避震器9采用内部液体产生压力来推动阀体,以吸收弹簧11以及车体震动产生的能量,以此减少底盘的震动,提供更加平稳的行驶环境。
本实施例通过设置前段底盘1、后段底盘2形成拼接式结构,且二者之间通过悬挂系统3连接,使机器人能够按照相关地形调整前后段底盘的俯仰角,以此更加平稳得越障;悬挂系统3不仅可以用来避震,还可以作为底盘的复位装置,充分利用了越障时积攒的弹性势能来提供更加平稳的行驶模式。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前后式隧道监测机器人,包括实施例一所述的悬挂底盘,还包前、后两个分段式底盘,通过悬挂系统3连接,增加了底盘的越障平稳性。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前后式隧道监测机器人的越障方法,包括:
当所述底盘行进至凸起型障碍时:
前段底盘首先驶上障碍,前段底盘翘起,悬挂系统的弹簧被压缩;
当后段底盘驶上障碍时,弹簧复位,在弹性势能作用下,前后段底盘恢复至初始状态;
当该底盘前段越过障碍顶端时,前段底盘下沉,弹簧被拉伸;
当后段底盘越过障碍顶端时,弹簧被收缩,前后段底盘恢复至初始状态。
当所述底盘行进至凹陷型障碍时:
前段底盘首先接触障碍底端,前段底盘翘起,悬挂系统的弹簧被压缩;
当前段底盘驶过障碍底端时,弹簧继续压缩,前后两段底盘形成更大角度;
当后段底盘接触障碍底端时,弹簧被拉伸,前后两段底盘形成的角度减小。
当后段底盘越过障碍底端时,弹簧复位,前后段底盘恢复至初始状态。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前后式隧道监测机器人悬挂底盘,其特征在于,包括转动连接的前段底盘和后段底盘,前段底盘和后段底盘之间连接至少两个悬挂系统,且悬挂系统倾斜设定角度;所述前段底盘安装视觉系统和导航系统,前段底盘和后段底盘分别安装行进车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后式隧道监测机器人悬挂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挂系统分别通过连接构件与后段底盘顶部、前段底盘底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前后式隧道监测机器人悬挂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挂系统的倾斜角度在30°~60°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前后式隧道监测机器人悬挂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挂系统在前段底盘和后段底盘中的长度相等。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前后式隧道监测机器人悬挂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挂系统包括连接杆件,连接杆件两端分别安装避震器,连接杆件外侧套有弹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后式隧道监测机器人悬挂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段底盘安装驱动系统,驱动系统包括驱动电机和蓄电池,通过蓄电池为驱动电机供能以实现行进车轮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后式隧道监测机器人悬挂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段底盘还安装照明系统。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后式隧道监测机器人悬挂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航系统设于视觉系统下侧,且导航系统通过无线方式接收信号。
9.前后式隧道监测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悬挂底盘。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前后式隧道监测机器人的越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当所述机器人行进至凸起型障碍时:
前段底盘首先驶上障碍,前段底盘翘起,悬挂系统的弹簧被压缩;
当后段底盘驶上障碍时,弹簧复位,在弹性势能作用下,前后段底盘恢复至初始状态;
当该底盘前段越过障碍顶端时,前段底盘下沉,弹簧被拉伸;
当后段底盘越过障碍顶端时,弹簧被收缩,前后段底盘恢复至初始状态。
当所述机器人行进至凹陷型障碍时:
前段底盘首先接触障碍底端,前段底盘翘起,悬挂系统的弹簧被压缩;
当前段底盘驶过障碍底端时,弹簧继续压缩,前后两段底盘形成更大角度;
当后段底盘接触障碍底端时,弹簧被拉伸,前后两段底盘形成的角度减小。
当后段底盘越过障碍底端时,弹簧复位,前后段底盘恢复至初始状态。
CN202210998645.3A 2022-08-19 2022-08-19 前后式隧道监测机器人悬挂底盘、机器人及方法 Pending CN11538425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98645.3A CN115384257A (zh) 2022-08-19 2022-08-19 前后式隧道监测机器人悬挂底盘、机器人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98645.3A CN115384257A (zh) 2022-08-19 2022-08-19 前后式隧道监测机器人悬挂底盘、机器人及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84257A true CN115384257A (zh) 2022-11-25

Family

ID=841209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998645.3A Pending CN115384257A (zh) 2022-08-19 2022-08-19 前后式隧道监测机器人悬挂底盘、机器人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384257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62454A (zh) * 2011-07-08 2013-01-09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用于机动车辆的具有横向力补偿的车轮悬架
CN203651383U (zh) * 2013-12-21 2014-06-18 河南鸿马实业有限公司 电动消防巡逻车减震装置
CN106741258A (zh) * 2016-11-21 2017-05-31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减震底盘及带有减震底盘的变电站轮履式越障机器人
WO2018042131A1 (fr) * 2016-08-31 2018-03-08 Université Pierre et Marie Curie Véhicule autonome compliant et procédé de commande associé
CN111993382A (zh) * 2020-09-04 2020-11-27 广东鲲鹏智能机器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室外自主移动机器人用底盘系统
CN212860995U (zh) * 2020-07-28 2021-04-02 江苏众星摩托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车纵向减震悬挂机构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62454A (zh) * 2011-07-08 2013-01-09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用于机动车辆的具有横向力补偿的车轮悬架
CN203651383U (zh) * 2013-12-21 2014-06-18 河南鸿马实业有限公司 电动消防巡逻车减震装置
WO2018042131A1 (fr) * 2016-08-31 2018-03-08 Université Pierre et Marie Curie Véhicule autonome compliant et procédé de commande associé
CN106741258A (zh) * 2016-11-21 2017-05-31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减震底盘及带有减震底盘的变电站轮履式越障机器人
CN212860995U (zh) * 2020-07-28 2021-04-02 江苏众星摩托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车纵向减震悬挂机构
CN111993382A (zh) * 2020-09-04 2020-11-27 广东鲲鹏智能机器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室外自主移动机器人用底盘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454718B (zh) 一种履带式被动自适应机器人
CN110481657B (zh) 一种具备复杂地形自适应功能的特种机器人及其运动作业方法
US20060254832A1 (en) Suspension system for a track chassis
CN106476550A (zh) 一种轮式机器人底盘
CN103419851B (zh) 六杆自适应履带机器人
CN109501880A (zh) 独轮双足行走机器人
CN104354777A (zh) 一种用于履带式车辆的摇臂式四连杆悬架系统
CN206870775U (zh) 移动平台
CN214875226U (zh) 机器人的移动装置及机器人
CN105216899A (zh) 越障机器人
CN204172982U (zh) 牵引车独立悬挂式转向系统
US20170291652A1 (en) Track system for attachment to a vehicle
JPH09501630A (ja) 関節付腕に取り付けられる牽引手段を備えた万能地上車に適用されるべきシステム
CN113173216A (zh) 机器人的移动装置及机器人
CN206155604U (zh) 一种非对称上导轮自张紧式履带行走机构
CN111619296A (zh) 一种轮系运动装置用悬挂系统、汽车
KR20220102645A (ko) 서스펜션 장치, 서스펜션 댐핑 장치 및 6륜 바이오닉 섀시
CN108163094B (zh) 一种山地越野机器人车底盘
CN112208660A (zh) 一种用于山地作业的轮履组合式底盘
CN111717315A (zh) 一种三角轮系爬楼车
CN216185444U (zh) 一种四驱四转的机器人轮系结构
CN210011809U (zh) 一种适用多地形军用机器人
CN203410530U (zh) 六杆自适应履带机器人
CN111572656B (zh) 一种具备阻尼缓冲特性的悬挂系统及履带式移动平台
CN107244358B (zh) 一种履带行走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