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380859A - 一种使用罗氏沼虾的虾稻共作的生态养殖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使用罗氏沼虾的虾稻共作的生态养殖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380859A
CN115380859A CN202211258836.2A CN202211258836A CN115380859A CN 115380859 A CN115380859 A CN 115380859A CN 202211258836 A CN202211258836 A CN 202211258836A CN 115380859 A CN115380859 A CN 11538085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shrimp
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
rice
fiel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25883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忠生
温秋莹
成太辉
申玉春
钟育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Xiangshirui Aquat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Xiangshirui Aquat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Xiangshirui Aquat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Xiangshirui Aquat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258836.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380859A/zh
Publication of CN1153808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8085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1/00Culture of aquatic animals
    • A01K61/50Culture of aquatic animals of shellfish
    • A01K61/59Culture of aquatic animals of shellfish of crustaceans, e.g. lobsters or shrimp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2/00Cultivation of specific crops or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A01G22/20Cereals
    • A01G22/22Ric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8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 Y02A40/81Aquaculture, e.g. of fish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Marine Sciences & Fisheries (AREA)
  • Zoology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Botany (AREA)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稻谷种植与水产养殖共作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使用罗氏沼虾的虾稻共作的生态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池塘面积以20亩以上为宜,埂顶部宽度50cm,埂高于田面50cm,田面平坦,环沟深度70‑100厘米环沟田面方向坡度不大于45度,进、排水口位于深沟两端;2)插秧前施用发酵有机肥做底肥,生土田面每亩施用禽类粪便发酵有机肥1‑1.5吨。该使用罗氏沼虾的虾稻共作的生态养殖方法。通过环沟容易使罗氏沼虾聚集捕捞,然后通过田面设置围网使罗氏沼虾不能到距离环沟过远处活动,之后通过垂直环沟方向设置的小水沟,有利于降水时罗氏沼虾快速爬回环沟,并且种植间距有利于虾进出稻谷间,达到便于氏沼虾养殖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使用罗氏沼虾的虾稻共作的生态养殖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稻谷种植与水产养殖共作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使用罗氏沼虾的虾稻共作的生态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应用的类似结构是小龙虾与稻谷的轮作,周围为塘基、里面一圈环沟,进入稻谷种植区域既有内埂将稻谷种植区围起来,小龙虾养殖期间稻田里种植水草而不是种植稻谷,其环沟底部在同一水平。
但小龙虾爬行能力强于罗氏沼虾,其耐低氧能力也强于罗氏沼虾。小龙虾通过笼子捕捞,而罗氏沼虾不进笼子只能通过拉网捕捞,因此降水捕捞时大田面和内埂不利于罗氏沼虾爬回环沟。罗氏沼虾的稻虾共作对稻谷品种选择、种植间距没有标准。稻田养殖罗氏沼虾目前存在产量低-普遍为十几二十斤,虾体附着绿色藻类或者虾体附着微生物呈现黑色(俗称托底)影响上市。产量、品相等问题严重影响养殖户收益,导致稻田养殖推广不开。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使用罗氏沼虾的虾稻共作的生态养殖方法,具备便于氏沼虾养殖等优点,解决了通过降水捕捞时大田面和内埂不利于罗氏沼虾爬回环沟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使用罗氏沼虾的虾稻共作的生态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池塘面积20亩以上,埂顶部宽度50cm,埂高于田面50cm,田面平坦,环沟深度70-100厘米环沟田面方向坡度不大于45度,进、排水口位于深沟两端;
2)插秧前施用发酵有机肥做底肥,生土田面每亩施用禽类粪便发酵有机肥1-1.5吨,耕作层完整田面每亩0.3-0.5吨,施肥后翻田20-30厘米深;
3)稻谷选择:植株高于1米的高杆稻,养殖罗虾规格50克以下时株距行距20-30厘米、50克以上规格株距行距40-50厘米,采用土地育秧,每亩使用谷种1.5-2斤,育至20公分高后插秧,1-2株插一点。当秧苗长至50厘米高时将田面水加深至20-30厘米,有效防鸟捕食罗氏沼虾。田面距离边缘10-15米做50厘米高围网,网孔径不大于5㎜,防止虾走进田中间“安家”导致降水时不能及时爬回沟里;
4)每1.5-3亩环沟水面配置750瓦生态增氧机1台,安装于进水口附近,增氧机出水方向与进水口进水方向一致,投苗初期每天开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每亩环沟水面投喂饲料超过15斤时每天中午12点-15点、22点至早上喂虾保持开机,每亩环沟水面投喂超过25斤仅在投料后停机2小时;
5)进水至田面,经过消毒、解毒后检测水质达标、水温不低于18℃即可放苗,每亩环沟水面投放100-800尾/斤规格虾苗2-3万尾;
6)养殖期间每半个月换水20%,在夜间进行,且换水后用“蛭弧菌”消毒;
进一步,所述环沟包括浅沟、深沟和渐变沟,且环沟的底部设有落差,所述田面的外部设有围网,且环沟紧贴并围绕在所述田面的四周,渐变沟的内部开设有进水口与出水口,所述环沟的内部开设有小水沟。
进一步,所述围网与环沟的间距为七米,所述田面的中间处种植有稻谷植株,且稻谷植株的行距为:当养殖50克以下的虾时,株距行距为30cm,当养殖50克以上的虾时,株距行距为50cm。
进一步,所述环沟上安装有生态增氧机配置,解决了环沟死水养殖、且可更有效调水,所述田面为正方形或长方形,所述田面的外部设有田埂,所述田埂顶部宽度50cm,埂高于田面50cm,所述田面为平坦状,所述环沟靠近田面方向的坡度不大于45度。
进一步,渐变沟的数量为两个,所述进水口与出水口分别位于两个渐变沟的内部。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使用罗氏沼虾的虾稻共作的生态养殖方法,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使用罗氏沼虾的虾稻共作的生态养殖方法,通过环沟底部有落差容易使罗氏沼虾聚集捕捞,然后通过田面设置围网使罗氏沼虾不能到距离环沟过远处活动,之后通过垂直环沟方向设置的小水沟,有利于降水时罗氏沼虾快速爬回环沟,并且种植间距有利于虾进出稻谷间,稻谷植株高度有利于加深田面水位控制腐烂叶片败坏水质、增强通风减少稻谷病害、稻杆粗壮抗倒伏能力强。
2、通过采用上述步骤养殖的罗虾,能够有效提高罗氏沼虾整体的再生能力,能够有效提高罗氏沼虾整体的爬行能力,能够有效避免罗氏沼虾出现爬行能力差、低氧以及不利于捕捞等现象,达到了便于氏沼虾养殖的优点,解决了通过降水捕捞时大田面和内埂不利于罗氏沼虾爬回环沟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使用罗氏沼虾的虾稻共作的生态养殖方法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使用罗氏沼虾的虾稻共作的生态养殖方法的结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一种使用罗氏沼虾的虾稻共作的生态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池塘面积20亩以上,埂顶部宽度50cm,埂高于田面50cm,田面平坦,环沟深度70-100厘米环沟田面方向坡度不大于45度,进、排水口位于深沟两端;
2)插秧前施用发酵有机肥做底肥,生土田面每亩施用禽类粪便发酵有机肥1-1.5吨,耕作层完整田面每亩0.3-0.5吨,施肥后翻田20-30厘米深;
3)稻谷选择:植株高于1米的高杆稻,养殖罗虾规格50克以下时株距行距20-30厘米、50克以上规格株距行距40-50厘米,采用土地育秧,每亩使用谷种1.5-2斤,育至20公分高后插秧,1-2株插一点。当秧苗长至50厘米高时将田面水加深至20-30厘米,有效防鸟捕食罗氏沼虾。田面距离边缘10-15米做50厘米高围网,网孔径不大于5㎜,防止虾走进田中间“安家”导致降水时不能及时爬回沟里;
4)每1.5-3亩配置750瓦生态增氧机1台,安装于进水口附近,增氧机出水方向与进水口进水方向一致,投苗初期每天开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每亩环沟水面投喂饲料超过15斤时每天中午12点-15点、22点至早上喂虾保持开机,每亩环沟水面投喂超过25斤仅在投料后停机2小时;
5)进水至田面,经过消毒、解毒后检测水质达标、水温不低于18℃即可放苗,每亩环沟水面投放100-800尾/斤规格虾苗2-3万尾;
6)养殖期间每半个月换水20%,在夜间进行,且换水后用“蛭弧菌”消毒;
本实施例中2),环沟包括环浅沟、深沟和渐变沟,且环沟的底部设有落差,田面的外部设有围网,且环沟紧贴并围绕在田面的四周,渐变沟的内部开设有进水口与出水口,环沟的内部开设有小水沟。
其中,环沟的底部设有落差通过设有多个平台组成落差,通过环沟底部有落差容易使罗氏沼虾聚集捕捞,通过田面设置围网使罗氏沼虾不能到距离环沟过远处活动。通过环沟方向设置的小水沟,有利于降水时罗氏沼虾快速爬回环沟,能够提高罗氏沼虾的养殖效果,提高罗氏沼虾的养殖效率,从而提高罗氏沼虾的捕捉效果。
此外,种植间距有利于虾进出稻谷间,稻谷植株高度有利于加深田面水位控制腐烂叶片败坏水质、增强通风减少稻谷病害、稻杆粗壮抗倒伏能力强。生态增氧机配置解决了环沟死水养殖、且可更有效调水。并且环沟底部有落差容易集污、清污及干塘捕捞,从而提高提高稻田养殖罗氏沼虾的产量,提高罗氏沼虾的上市效果,提高罗氏沼虾的品相,以及增加养殖户的收益,此设计完全符合了罗氏沼虾生活习性使生长速度和回捕率得到极大提高。
需要说明的是,首先将水进水至田面,首先经过消毒、解毒后检测水质达标,然后水温高于20℃即可放苗,能够提高罗虾的存活效率,并且每亩环沟水面投放100-800尾/斤规格虾苗2-3万尾,能够提高罗虾的存活质量,待水温20-25℃以总投苗总重量1%、1%、1.5%分早中晚投喂,水温25℃以上后,以总投苗总量2%、2%、3%分早中晚投喂,下一周投喂量=(初期投苗总重+上一周累计投喂量/1.5)乘以投喂百分比,并且沿环沟均匀抛洒,能够提高罗虾的喂养效果,能够使罗虾均匀成长,提高罗氏沼虾的品相,并且养殖期间每半个月换水20%,能够提高田面水的质量,提高罗虾的养殖效果,而换水在夜间进行,能够便于对罗虾养殖,在换水后用“蛭弧菌”消毒,从而对新水的质量进行杀菌,以此来提高罗氏沼虾的品相。
本实施例中3),围网与环沟的间距为10-15米,田面的中间处种植有稻谷植株,且稻谷植株的间距为:当养殖50克以下的虾时,株距行距为30cm,当养殖50克以上的虾时,株距行距为50cm。
需要说明的是,需要搭建冬棚时塘基需要比水面高1m,如果不搭建冬棚,塘基比水面高0.5m即可。
本实施例中4),环沟上安装有生态增氧机配置,解决了环沟死水养殖、且可更有效调水,田面为正方形或长方形,田面的外部设有田埂,埂顶部宽度50cm,埂高于田面50cm,田面为平坦状,环沟靠近田面方向的坡度不大于45度。
其中,通过正方形或长方形的田面,从而便于对稻谷植株进行种植,便于对罗虾进行养殖,从而提高养殖效果,通过稻谷植株的种植有效防鸟捕食罗氏沼虾,能够提高罗虾的养殖质量。
另外,通过生态增氧机配置,能够增加水中的氧气含量以确保水中的虾类不会缺氧,同时也能抑制水中厌氧菌的生长,防止池水变质威胁虾类生存环境,且增氧机一般是靠其自带的空气泵将空气打入水中,以此来实现增加水中氧气含量的目的。
另外,通过环沟靠近田面方向的坡度不大于45度,便于罗虾爬回环沟,从而便于集中捕捞,提高稻田养殖罗氏沼虾的产量,提高罗氏沼虾的上市效果,提高罗氏沼虾的品相,以及增加养殖户的收益,使稻田养殖推广更广。
本实施例中5),渐变沟的数量为两个,进水口与出水口分别位于两个渐变沟的内部。
其中,进水口处安装有滤网,能够对田面以外水的杂质进行过滤,从而提高环沟内部水的质量,通过进水口与出水口,便于能够对环沟内部的水进行补充和排放,从而提高对罗虾的养殖。
此外,通过采用上述步骤养殖的罗虾,能够有效提高罗氏沼虾整体的再生能力,能够有效提高罗氏沼虾整体的爬行能力,能够有效避免罗氏沼虾出现爬行能力差、低氧以及不利于捕捞等现象,达到了便于氏沼虾养殖的优点,解决了通过降水捕捞时大田面和内埂不利于罗氏沼虾爬回环沟的问题。
采用上述步骤养殖的罗虾在养殖性、捕捞能力和成活率,都比目前的罗虾在养殖性、捕捞能力和成活率等方面要更好。
需要说明的是,本设计改进的系统养殖罗氏沼虾亩环沟水面产400-800斤,其生长速度高于池塘养殖,稻田养殖2个月等同于池塘养殖3个月规格,且稻谷干谷亩产800斤以上,而农户每批亩田净利润达到3000元以上。稻谷仅仅偶尔受稻飞虱侵害可用阿维菌素、伊维菌素或者福戈喷洒,这种养殖方式完全符合罗氏沼虾生活习性,生长速度快、饵料系数低、自残率下降导致回捕率高,回捕率可达80%。山区撂荒地多为小面积无法机械化作业田,农民单纯种植稻谷没有积极性,稻虾共作中稻谷与虾属于共生关系,有虾作为经济动力很好的促进了撂荒地复耕,同时增加农民收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环沟底部有落差容易使罗氏沼虾聚集捕捞,然后通过田面设置围网使罗氏沼虾不能到距离环沟过远处活动,之后通过垂直环沟方向设置的小水沟,有利于降水时罗氏沼虾快速爬回环沟,并且种植间距有利于虾进出稻谷间,稻谷植株高度有利于加深田面水位控制腐烂叶片败坏水质、增强通风减少稻谷病害、稻杆粗壮抗倒伏能力强。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5)

1.一种使用罗氏沼虾的虾稻共作的生态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池塘面积20亩以上,埂顶部宽度50cm,埂高于田面50cm,田面平坦,环沟深度70-100厘米环沟田面方向坡度不大于45度,进、排水口位于深沟两端;
2)插秧前施用发酵有机肥做底肥,生土田面每亩施用禽类粪便发酵有机肥1-1.5吨,耕作层完整田面每亩0.3-0.5吨,施肥后翻田20-30厘米深;
3)稻谷选择:植株高于1米的高杆稻,养殖罗虾规格50克以下时株距行距20-30厘米、50克以上规格株距行距40-50厘米,采用土地育秧,每亩使用谷种1.5-2斤,育至20公分高后插秧,1-2株插一点,当秧苗长至50厘米高时将田面水加深至20-30厘米,有效防鸟捕食罗氏沼虾,田面距离边缘10-15米做50厘米高围网,网孔径不大于5㎜,防止虾走进田中间“安家”导致降水时不能及时爬回沟里;
4)每1.5-3亩环沟水面配置750瓦生态增氧机1台,安装于进水口附近,增氧机出水方向与进水口进水方向一致,投苗初期每天开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每亩环沟水面投喂饲料超过15斤时每天中午12点-15点、22点至早上喂虾保持开机,每亩环沟水面投喂超过25斤仅在投料后停机2小时;
5)进水至田面,经过消毒、解毒后检测水质达标、水温不低于18℃即可放苗,每亩环沟水面投放100-800尾/斤规格虾苗2-3万尾;
6)养殖期间每半个月换水20%,在夜间进行,且换水后用“蛭弧菌”消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使用罗氏沼虾的虾稻共作的生态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环沟包括浅沟、深沟和渐变沟,且环沟的底部设有落差,所述田面的外部设有围网,且环沟紧贴并围绕在所述田面的四周,渐变沟的内部开设有进水口与出水口,所述环沟的内部开设有小水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使用罗氏沼虾的虾稻共作的生态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围网与环沟的间距为七米,所述田面的中间处种植有稻谷植株,且稻谷植株的行距为:当养殖50克以下的虾时,株距行距为30cm,当养殖50克以上的虾时,株距行距为50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使用罗氏沼虾的虾稻共作的生态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环沟上安装有生态增氧机配置,解决了环沟死水养殖、且可更有效调水,所述田面为正方形或长方形,所述田面的外部设有田埂,所述田埂顶部宽度50cm,埂高于田面50cm,所述田面为平坦状,所述环沟靠近田面方向的坡度不大于45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使用罗氏沼虾的虾稻共作的生态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渐变沟的数量为两个,所述进水口与出水口分别位于两个渐变沟的内部。
CN202211258836.2A 2022-10-14 2022-10-14 一种使用罗氏沼虾的虾稻共作的生态养殖方法 Pending CN11538085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58836.2A CN115380859A (zh) 2022-10-14 2022-10-14 一种使用罗氏沼虾的虾稻共作的生态养殖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58836.2A CN115380859A (zh) 2022-10-14 2022-10-14 一种使用罗氏沼虾的虾稻共作的生态养殖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80859A true CN115380859A (zh) 2022-11-25

Family

ID=841288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258836.2A Pending CN115380859A (zh) 2022-10-14 2022-10-14 一种使用罗氏沼虾的虾稻共作的生态养殖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380859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530450A (zh) * 2023-06-16 2023-08-04 江苏中水东泽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稻虾混合养殖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530450A (zh) * 2023-06-16 2023-08-04 江苏中水东泽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稻虾混合养殖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376503A (zh) 一种小龙虾的有机生态养殖方法
CN108401953A (zh) 一种稻虾共作、连作养殖方法
CN107494088B (zh) 池塘工业化养殖系统生态净化区稻虾综合种养方法
CN112970541B (zh) 一种稻田虾鳖鱼鸭的综合生态种植养殖方法
CN111480604A (zh) 一种绿色高效稻田共作轮养虾蟹的方法
CN113647349B (zh) 一种基于无沟化稻田改造的稻虾综合种养方法
CN106613595B (zh) 工厂化“稻-畜-菜”周年循环机械化生产方法
CN111758628A (zh) 平板式稻田小龙虾不挖沟不投饵养殖及清除杂草稻的方法
CN105918200B (zh) 一种蟹稻共生种养池及其综合调温方法
CN108739565A (zh) 一种稻虾结合的龙虾养殖方法
CN112690184B (zh) 一种稻花鱼生态养殖方法及稻花鱼生态养殖稻田
CN111789005A (zh) 一种稻稻虾综合种养方法
CN113016527A (zh) 一种生态梯田及稻渔共作方法
CN111919687A (zh) 一种稻稻蟹综合种养方法
CN113455432A (zh) 一种河蟹小龙虾同池养殖的方法
CN115380859A (zh) 一种使用罗氏沼虾的虾稻共作的生态养殖方法
CN107466622A (zh) 一种莲田养鱼的养殖方法
CN107242065B (zh) 一种水稻和水蛭生态种养方法
CN113854211B (zh) 一种基于莲虾蜂鱼综合种养模式的水田育虾的方法
CN112715438B (zh) 一种基于双季稻的稻虾轮作方法
CN112703983B (zh) 一种基于一季中稻的稻虾轮作方法
CN112715440A (zh) 一种稻田内小龙虾育养分区养殖系统及方法
CN112154949A (zh) 一种高效稻田养虾生态循环养殖方法
CN111699935A (zh) 一种全生态水稻种养系统和方法
CN110870445A (zh) 一季稻多批幼虾两季成虾的混合养殖新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