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379755A - 屏幕组件穿排线装置及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屏幕组件穿排线装置及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379755A
CN115379755A CN202110551859.1A CN202110551859A CN115379755A CN 115379755 A CN115379755 A CN 115379755A CN 202110551859 A CN202110551859 A CN 202110551859A CN 115379755 A CN115379755 A CN 1153797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at cable
assembly
screen
limiting
arrang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55185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肖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551859.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379755A/zh
Publication of CN1153797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7975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djusting assemblages of electric components
    • H05K13/04Mounting of components, e.g. of leadless compon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 H01R43/26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for engaging or disengaging the two parts of a coupling devi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屏幕组件穿排线装置及其方法。其中,屏幕组件穿排线装置包括屏幕组件拾取机构,用于拾取带有排线的屏幕;理排线机构,用于夹持限位排线;移动机构,驱动屏幕组件拾取机构及理排线机构移动,将被夹持限位的排线穿入中框对应的通孔。本公开通过理排线机构将排线夹持限位,防止屏幕排线的晃动,也限制了排线的弯曲程度,使得在穿排线的过程中,被夹持限位的排线与中框的通孔能够处于相对应的范围内,这样排线穿线的成功率能够大幅提升,穿线更准确,穿线效率也得到提升。

Description

屏幕组件穿排线装置及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屏幕组件穿排线装置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电子设备的功能不断增加,其内部电器件也越来越多。其中,各电器件的电导通更多的采用排线连接。例如,手机的屏幕通过屏幕排线与主板导通。
手机的主板通常安装于中框的背面,在屏幕组装于中框前,需要将屏幕排线穿过中框,然后再将屏幕和中框组装,以便于屏幕排线与中框背面的主板连接。
然而,在较长屏幕排线穿线操作过程中,需要通过人工干预完成,导致效率低,成本高。
发明内容
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公开提供一种屏幕组件穿排线装置及其方法。
根据本公开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屏幕组件穿排线装置,包括:屏幕组件拾取机构,用于拾取带有排线的屏幕;理排线机构,用于夹持限位所述排线;移动机构,驱动所述屏幕组件拾取机构及所述理排线机构移动,将被夹持限位的所述排线穿入中框对应的通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理排线机构包括理线组件,所述理线组件包括:第一限位组件;第一限位驱动件,所述第一限位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限位驱动件的驱动端,所述第一限位驱动件驱动所述第一限位组件张开或闭合;其中,在所述第一限位组件闭合的状态下,所述第一限位组件具有第一缝隙,所述排线被限制在所述第一缝隙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组件包括限位部件,所述限位部件包括第一固定板和第一活动板;所述第一限位驱动件为第一摆转气缸,所述第一摆转气缸包括第一固定杆和第一摆动杆;其中,所述第一固定板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杆末端,所述第一活动板设置于所述第一摆动杆末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理线组件还包括:第一限位块,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杆和所述第一摆动杆之间,当所述第一摆转气缸驱动所述第一限位组件闭合的状态下,所述第一固定杆和/或所述第一摆动杆抵于所述第一限位块,以使所述第一固定板与所述第一活动板之间形成所述第一缝隙。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块可拆卸的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杆或所述第一摆动杆。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理线组件还包括夹爪组件,所述夹爪组件包括:理线夹爪;升降驱动件,所述升降驱动件固定于所述限位部件,所述升降驱动件的驱动端与所述理线夹爪连接,驱动所述理线夹爪升降,以将弯曲的所述排线理顺。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理线组件还包括第一定位块;所述第一定位块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板,且所述第一定位块设置有朝向所述第一活动板的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用于容纳所述排线;或者,所述第一定位块固定于所述第一活动板,且所述第一定位块设置有朝向所述第一固定板的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用于容纳所述排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口的外端口径大于内端口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口包括相对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其中,所述第一侧边和/或所述第二侧边呈外凸的弧形边或倒角边。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理排线机构还包括第二限位组件,位于所述理线组件的上方,所述第二限位组件包括:限位夹爪;第二限位驱动件,所述限位夹爪设置于所述第二限位驱动件的驱动端,所述第二限位驱动件驱动所述限位夹爪张开或闭合;其中,在所述限位夹爪闭合的状态下,所述限位夹爪具有第二缝隙,所述排线的邻近所述屏幕的连接段被限制在所述第二缝隙中,所述排线的远离所述屏幕的自由段被限制在所述第一缝隙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限位驱动件为第二摆转气缸包括第二固定杆和第二摆动杆;所述限位夹爪包括第二固定板和第二活动板,所述第二固定板设置于所述第二固定杆末端,所述第二活动板设置于所述第二摆动杆末端;所述第二限位组件还包括:第二限位块,设置于所述第二固定杆和所述第二摆动杆之间,当所述第二摆转气缸驱动所述限位夹爪闭合的状态下,所述第二固定杆和所述第二摆动杆抵于所述第二限位块,以使所述第二固定板与所述第二活动板之间形成所述第二缝隙。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限位组件还包括第二定位块;所述第二定位块固定于所述第二固定板,且所述第二定位块设置有朝向所述第二活动板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用于容纳所述排线的尾部段;或者,所述第二定位块固定于所述第二活动板,且所述第二定位块设置有朝向所述第二固定板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用于容纳所述排线的尾部段。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开口包括相对的第三侧边和第四侧边,其中,所述第三侧边和/或所述第四侧边呈外凸的弧形边或者倒角边。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屏幕组件穿排线装置还包括: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一升降气缸,与所述移动机构连接,且所述第一升降气缸的驱动端与所述第二限位组件连接,驱动第二所述限位组件升降;第二升降气缸,与所述第一升降气缸的驱动端连接,且所述第二升降气缸的驱动端与所述理线组件连接,驱动所述理排线组件升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屏幕组件拾取机构包括吸取机构,所述吸取机构包括吸板,所述吸板与所述移动机构连接,用于吸取屏幕。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屏幕组件穿排线装置还包括:角度调节机构,所述角度调节机构与所述吸板连接,驱动所述吸板转动,以调整所述吸板的角度与所述中框对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移动机构包括:Y轴移动组件;X轴移动组件,与所述Y轴移动组件连接;升降组件,与X轴移动组件;其中,所述屏幕组件拾取机构和所述理排线机构均与所述升降组件连接;所述Y轴移动组件驱动所述X轴移动组件、所述升降组件、所述屏幕组件拾取机构和所述理排线机构一起沿着Y轴方向移动;所述X轴移动组件驱动所述升降组件、所述屏幕组件拾取机构和所述理排线机构一起沿着与Y轴方向垂直的X轴方向移动;所述升降组件驱动所述屏幕组件拾取机构和所述理排线机构一起升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屏幕组件穿排线装置还包括:承载治具,位于所述屏幕组件拾取机构的下方,用于承载所述中框;所述承载治具包括用于承载所述中框的承载台,所述承载台设置有与所述中框的所述通孔相对应的避让空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避让空间内设置有检测部件,所述检测部件用于检测所述排线是否已穿过所述通孔。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屏幕组件穿排线方法,应用于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屏幕组件穿排线装置,所述方法包括:通过所述屏幕组件拾取机构拾取带有排线的屏幕;通过理排线机构夹持限位所述排线;通过移动机构驱动所述屏幕组件拾取机构及所述理排线机构移动,将被夹持限位的所述排线穿入中框对应的通孔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屏幕组件穿排线装置还包括驱动机构;所述通过理排线机构夹持限位所述排线包括:通过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理排线机构移动至预夹持排线位置;所述理排线机构在所述预夹持排线位置夹持限位所述排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理排线机构包括理线组件和第二限位组件;所述理排线机构在所述预夹持排线位置对所述排线进行限位包括:通过所述第二限位组件对所述排线的邻近所述屏幕的连接段进行限位,通过所述理线组件对所述排线的远离所述屏幕的自由段限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理排线机构还包括夹爪组件;通过所述夹爪组件将所述被夹持限位的所述排线理顺。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理线组件包括夹爪组件和第一限位组件;所述通过移动机构驱动所述屏幕组件拾取机构及所述理排线机构移动,将被夹持限位的所述排线穿入中框对应的通孔中包括:通过所述移动机构驱动所述理排线机构下降,将位于所述夹爪组件下方的所述排线穿入中框对应的通孔中;通过所述夹爪组件和所述第一限位组件解除对所述排线的自由段的限制;通过所述移动机构驱动所述理排线机构继续下降,将位于所述第二限位组件下方的所述排线穿入中框对应的通孔中;通过所述第二限位组件解除对所述排线的连接段的限制;通过所述移动机构继续下降,将所述排线的连接段穿入中框对应的通孔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检测所述排线是否穿入所述中框的通孔中,若检测结果为所述排线穿入所述通孔中,则通过所述理排线机构解除对所述排线的限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通过所述移动机构移动所述屏幕组件拾取机构,将所述屏幕组装于所述中框。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对所述屏幕和所述中框进行对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屏幕组件穿排线装置还包括角度调节机构;所述对所述屏幕和所述中框进行对位包括:通过视觉机构获取所述屏幕的位置和所述中框的位置,基于所述屏幕的位置和所述中框的位置,通过所述角度调节机构调节所述屏幕组件拾取机构的角度,使所述屏幕组件拾取机构拾取的屏幕与所述中框对位。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通过理排线机构将排线夹持限位,防止屏幕排线的晃动,也限制了排线的弯曲程度,使得在穿排线的过程中,被夹持限位的排线与中框的通孔能够处于相对应的范围内(对准的状态),这样排线穿线的成功率能够大幅提升,穿线更准确,穿线效率也得到提升。此外,通过移动机构30、屏幕组件拾取机构10及理排线机构的配合,能够自动的将屏幕排线穿入中框通孔中,无需人工干预,穿线效率大幅提升,降低人工成本。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屏幕组件穿排线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屏幕组件穿排线装置的侧视图。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屏幕组件拾取机构的立体图。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屏幕组件拾取机构的侧视图。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理排线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承载治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屏幕组件穿排线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屏幕组件穿排线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屏幕组件穿排线装置的侧视图。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公开实施例的屏幕组件穿排线装置100,用于对屏幕的排线进行穿线操作,以将屏幕的排线穿入电子设备的中框对应的通孔中。
电子设备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智能手环、智能手表等可穿戴设备。以下说明中,以对智能手机的屏幕排线穿线为例进行说明,但本公开并不限于此,本公开的屏幕组件穿排线装置还可以适用于其他电子设备的组装过程中,需要将屏幕的排线穿过中框对应的通孔。
智能手机可以包括作为内支撑的中框、安装于中框前面的屏幕以及安装于中框背面的主板。在将屏幕组装于中框前,需要先将屏幕排线穿过中框的通孔,以便于屏幕与中框背面的主板电连接,然后再将屏幕安装于中框。
本公开实施例的屏幕组件穿排线装置100可以包括屏幕组件拾取机构10、理排线机构20及移动机构30。
屏幕组件拾取机构10用于拾取带有排线的屏幕,以便于在输送屏幕的过程中,将带有排线的屏幕保持在屏幕组件拾取机构10中。其中,排线从屏幕的一侧伸出,例如,屏幕可以大致呈矩形状,排线可以从矩形状屏幕的长边(侧边)伸出。但并不限于此,屏幕的排线还可以从屏幕的短边(顶边)伸出。
理排线机构20用于夹持限位屏幕的排线,将排线限制在理排线机构20中,防止排线晃动,并可以减小排线的弯曲程度,使排线大致呈直线型。夹持限位可以理解为,理排线机构20将排线限制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如用于容纳排线的缝隙,排线在该限位空间内依靠自身的重力呈下垂状态,并可以自由的上下移动,即排线处于非夹紧状态。
移动机构30驱动屏幕组件拾取机构10和理排线机构20移动,将被夹持限位的排线穿过中框对应的通孔。移动机构30可以为多轴移动机构,以驱动屏幕组件拾取机构10和理排线机构20沿着不同的方向移动。例如移动机构30可以为三轴移动机构,驱动屏幕组件拾取机构10和理排线机构20分别沿着X轴方向、Y轴方向及Z轴方向移动。
以往技术中,对于较长的屏幕排线进行穿线操作时,较长的排线会产生晃动,并且晃动的幅度较大,排线非常不稳定,这样,排线与中框的通孔不能始终保持对准的状态,导致穿线成功率较低。另外,较长的排线会产生弯曲,排线上的各段位置相对于中框的通孔位置偏离较大,不能保持对准,导致穿线困难。
本公开实施例的屏幕组件穿排线装置100,通过理排线机构20将排线夹持限位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防止屏幕排线的晃动,此外,也限制了排线的弯曲程度,使得在穿排线的过程中,被夹持限位的排线与中框的通孔能够处于相对应的范围内(对准的状态),这样排线穿线的成功率能够大幅提升,穿线更准确,穿线效率也得到提升。
另外,通过移动机构30、屏幕组件拾取机构10及理排线机构的配合,能够自动的将屏幕排线穿入中框通孔中,无需人工干预,穿线效率大幅提升,降低人工成本。
此外,通过理排线机构20夹持限位屏幕排线,可以防止排线由于晃动过大导致排线连接端从屏幕上撕裂,提高排线连接的可靠性。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理排线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5所示,理排线机构20包括理线组件21,理线组件21包括第一限位组件212及第一限位驱动件211。
第一限位组件212设置于第一限位驱动件211的驱动端,第一限位驱动件211驱动第一限位组件212张开或闭合。其中,在第一限位组件212闭合的状态下,第一限位组件212具有第一缝隙,屏幕的排线200被限制在第一缝隙当中。第一缝隙可以是上下相通缝隙,用于容纳排线,将排线限制在第一缝隙当中。第一缝隙的尺寸可以略大于屏幕的排线200的尺寸,排线200容纳在第一缝隙中时,可以在第一缝隙中自由的上下移动,即排线200在第一缝隙当中为非夹紧状态。
当移动机构30驱动屏幕组件拾取机构10将拾取的屏幕移动到穿排线位置时,例如,中框的上方,第一限位驱动件211驱动第一限位组件212闭合,将排线夹持限位在第一缝隙当中,防止排线200前后左右晃动,也可以将弯曲的排线理顺,使排线大致呈直线型。
本公开实施例,通过第一限位组件212将排线200限制在第一缝隙当中,防止排线200前后左右晃动,也将将排线从弯曲状变为直线状,这样在穿排线的过程中,被夹持限位的排线能够处于与中框的通孔相对应的范围内(对准的状态),这样穿线的成功率能够大幅提升,穿线更准确,穿线效率也得到提升。
作为一个示例,在第一限位驱动件211驱动第一限位组件212闭合的状态下,第一限位组件212可以限制排线200的自由端部,使排线200的自由端部位于第一缝隙中。由于排线200越靠近自由端晃动的角度越大,自身应力导致的弯曲程度也越大,通过第一限位组件212限制排线200的自由端部,可以有效的减少排线200的晃动幅度,也最大限度的防止了排线200的弯曲。这样,在将排线200穿入中框对应的通孔时,被夹持限位的排线的自由端始终能够处于与中框的通孔相对应的范围内(对准的状态),这样穿线的成功率能够大幅提升,穿线更准确,穿线效率也得到提升。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第一限位组件212包括限位部件,限位部件包括第一固定板213和第一活动板214。第一限位驱动件211为第一摆转气缸,第一摆转气缸包括第一固定杆215和第一摆动杆216,其中,第一固定板213设置于第一固定杆215末端,第一活动板214设置于第一摆动杆216末端。
第一摆转气缸的第一摆动杆216靠近第一固定杆215移动,带动第一活动板214靠近第一固定板213移动至闭合状态时,第一固定板213和第一活动板214之间形成第一缝隙,将排线200夹持限位在该第一缝隙当中,对排线200进行限位。当第一摆转气缸的第一摆动杆216远离第一固定杆215移动,带动第一活动板214远离第一固定板213移动至张开状态时,第一固定板213和第一活动板214解除对排线200的夹持限位。
上述第一固定板213和第一活动板214的驱动方式并不限于第一摆转气缸气动的方式,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固定板213和第一活动板214还可以通过磁驱动,以使第一固定板213和第一活动板214张开或闭合。例如,第一限位驱动件211可以包括设置于第一固定板213的第一电磁铁和设置于第一活动板214的第二电磁铁,其中,第二电磁铁与第一电磁铁相对应。通过对第一电磁铁和第二电磁铁通电改变磁极,以使第一固定板213和第一活动板214彼此靠近或远离,以对排线夹持限位或者接触夹持限位。
在一些实施例中,理线组件21还包括第一限位块217。第一限位块217设置于第一固定杆215和第一摆动杆216之间,当第一摆转气缸驱动第一限位组件212闭合的状态下,第一固定杆215和第一摆动杆216抵于第一限位块217,以使第一固定板213与第一活动板214之间形成第一缝隙,以使排线不被夹紧。
通过第一限位块217设置在第一固定杆215和第一摆动杆216之间,可以确保在第一固定板213和第一活动板214闭合时,形成第一缝隙,无需改变限位部的结构,安装方便。
示例的,第一限位块217可拆卸的固定于第一固定杆215或第一摆动杆216。限位块217可以包括安装部以及自安装部向下凸出的限位部。可以通过螺栓、卡扣等方式将安装部的固定到第一固定杆215或第一摆动杆216的上部,使突出的限位部位于第一固定杆215和第一摆动杆216之间。
在对短排线进行穿线时,将第一限位块217拆卸下来,即可使第一限位组件212在闭合状态下夹紧短排线,使短排线在穿线过程中更稳定准确,从而适用于将短排线穿入中框对应的通孔中。因此,本公开实施例的屏幕组件穿排线装置100,第一限位块217可拆卸的固定于第一固定杆215或第一摆动杆216,对长、短排线均可适用,适应性好。
上述实施例在第一固定板213和第一活动板214闭合时形成的第一缝隙,并不限于第一限位块217实现,在对于长排线的穿线场景中,可以不需要第一限位块217,例如,在第一固定板213和第一活动板214相对的表面均开设有相对应的凹槽,在第一摆转气缸驱动第一固定板213和第一活动板214闭合时,通过设置于第一固定板213和第一活动板214相对的表面的凹槽形成第一缝隙,以将排线限制在凹槽形成第一缝隙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理线组件21还包括夹爪组件218,夹爪组件218包括理线夹爪2181及升降驱动件2182。升降驱动件2182固定于限位部件,升降驱动件2182的驱动端与理线夹爪2181连接,驱动理线夹爪2181升降,以将被夹持限位的排线理顺。
排线200自由端需要与中框对应的通孔对准,由于长排线200自由端易弯曲,通过升降驱动件2182通气后,驱动理线夹爪2181将排线200自由端捋顺,使排线200自由端朝向中框的通孔,以便于排线200穿入通孔。
在一些实施例中,理线组件21还包括第一定位块219。第一定位块219固定于第一固定板213,且第一定位块219设置有朝向第一活动板214的第一开口,第一开口用于容纳排线200。或者,第一定位块219固定于第一活动板214,且第一定位块219设置有朝向第一固定板213的第一开口,第一开口用于容纳排线200。其中,第一开口对应于第一缝隙。
第一定位块219的第一开口便于对排线进行定位,以限制排线200前后方向的位移,第一固定板213和第一活动板214限制排线200左右方向的位移,这样排线200被前后左右均被限制在第一缝隙当中,排线200更稳定的保持与中框通孔相对应,穿线更准确,提高穿线成功率。
示例的,第一开口的外端口径大于内端口径。第一活动板214靠近第一固定板213移动过程中,排线200从第一开口的外端进入内端,第一开口的外端口径越大,排线200越能够顺利进入第一开口中;内端口径小能够更好的对排线进行限位。
另一示例,第一开口包括相对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其中,第一侧边和/或所述第二侧边呈外凸的弧形边或倒角边。弧形边或者倒角边能够减少与排线200的干涉,使排线200顺利地经过弧形边或倒角边过度到第一开口中,也避免了刺破划伤排线的风险,更好的保护排线。
在一些实施例中,理排线机构20还包括第二限位组件22,位于理线组件21的上方,第二限位组件22包括限位夹爪及第二限位驱动件221。限位夹爪设置于第二限位驱动件221的驱动端,第二限位驱动件221驱动限位夹爪张开或闭合;其中,在限位夹爪闭合的状态下,限位夹爪具有第二缝隙,排线200的邻近屏幕的连接段被限制在第二缝隙中,排线的远离屏幕的自由段被限制在第一缝隙中。
第二限位组件22可以邻近屏幕组件拾取机构10,用于限制排线的邻近屏幕的连接段。可以先通过第二限位组件22的限位夹爪将邻近屏幕的连接段限位在第二缝隙当中,以稳定排线。由于排线越邻近屏幕的位置摆动(晃动)的幅度越小,这样夹持限位越容易,提高对排线夹持限位的可靠性。然后,再通过第一限位组件212将远离屏幕的自由段限位在第一缝隙当中,这样,排线的上下两段均得到限位,排线更稳定,将排线穿入中框通孔也更准确,提高穿线的成功率。
作为一个示例,第二限位驱动件221为第二摆转气缸包括第二固定杆222和第二摆动杆223。限位夹爪包括第二固定板224和第二活动板225,第二固定板224设置于第二固定杆222末端,第二活动板225设置于第二摆动杆223末端。
第二摆转气缸的第二摆动杆223靠近第二固定杆222移动,带动第二活动板225靠近第二固定板224移动至闭合状态时,第二固定板224和第二活动板225之间形成第二缝隙,将排线200夹持限位在该第二缝隙当中,对排线200的连接段进行限位。当第二摆转气缸的第二摆动杆223远离第二固定杆222移动,带动第二活动板225远离第二固定板224移动至张开状态时,第二固定板224和第二活动板225解除对排线200的夹持限位。
上述第二固定板224和第二活动板225的驱动方式并不限于第二摆转气缸气动的方式,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固定板224和第二活动板225还可以通过磁驱动,以使第二固定板224和第二活动板225张开或闭合。例如,第二限位驱动件221可以包括设置于第二固定板224的第三电磁铁和设置于第二活动板225的第四电磁铁,其中,第三电磁铁与第四电磁铁相对应。通过对第三电磁铁和第四电磁铁通电改变磁极,以使第二固定板224和第二活动板225彼此靠近或远离,以对排线夹持限位或者接触夹持限位。
第二限位组件还包括第二限位块226。第二限位块226设置于第二固定杆222和第二摆动杆223之间,当第二摆转气缸驱动限位夹爪闭合的状态下,第二固定杆222和第二摆动杆223抵于第二限位块226,以使第二固定板224与第二活动板225之间形成第二缝隙,以使排线的连接段不被夹紧。
通过第二限位块226设置在第二固定杆222和第二摆动杆223之间,可以确保在第二固定板224和第二活动板225闭合时,形成第一缝隙,无需改变限位部的结构,安装方便。
示例的,第二限位块226可拆卸的固定于第二固定杆222或第二摆动杆223。第二限位块226可以与上述第一限位块217的结构相同,可以包括安装部以及自安装部向下凸出的限位部。可以通过螺栓、卡扣等方式将安装部的固定到第二固定杆222或第二摆动杆223的上部,使突出的限位部位于第二固定杆222和第二摆动杆223之间。
在对短排线进行穿线时,将第二限位块226拆卸下来,即可使第一限位组件212在闭合状态下夹紧短排线,使短排线在穿线过程中更稳定准确,从而适用于将短排线穿入中框对应的通孔中。因此,本公开实施例的屏幕组件穿排线装置100,第二限位块226可拆卸的固定于第二固定杆222或第二摆动杆223,对长、短排线均可适用,适应性好。
上述实施例在第二固定板224和第二活动板225闭合时形成的第一缝隙,并不限于第二限位块226实现,在对于长排线的穿线场景中,可以不需要第二限位块226,例如,在第二固定板224和第二活动板225相对的表面均开设有相对应的凹槽,在第一摆转气缸驱动第二固定板224和第二活动板225闭合时,通过设置于第二固定板224和第二活动板225相对的表面的凹槽形成第一缝隙,以将排线限制在凹槽形成第一缝隙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限位组件22还包括第二定位块227。第二定位块227固定于第二固定板224,且第二定位块227设置有朝向第二活动板225的第二开口,第二开口用于容纳排线的尾部段;或者,第二定位块227固定于第二活动板225,且第二定位块227设置有朝向第二固定板224的第二开口,第二开口用于容纳排线的尾部段。
第二定位块227的结构可以与第一定位块219的结构相同。第二定位块227的第二开口便于对排线进行定位,以限制排线200前后方向的位移,第二固定板224和第二活动板225限制排线200左右方向的位移,这样排线200被前后左右均被限制在第一缝隙当中,排线200更稳定的保持与中框通孔相对应,穿线更准确,提高穿线成功率。
示例的,第二开口的外端口径大于内端口径。第二活动板225靠近第二固定板224移动过程中,排线200从第二开口的外端进入内端,第二开口的外端口径越大,排线200越能够顺利进入第一开口中;内端口径小能够更好的对排线进行限位。
另一示例,第二开口包括相对的第三侧边和第四侧边,其中,第三侧边和/或第四侧边呈外凸的弧形边或倒角边。弧形边或者倒角边能够减少与排线200的干涉,使排线200顺利地经过弧形边或倒角边过度到第二开口中,也避免了刺破划伤排线的风险,更好的保护排线。
在一些实施例中,屏幕组件穿排线装置100还包括驱动机构23,用于驱动理线组件21和第二限位组件22升降。驱动机构包括第一升降气缸231和第二升降气缸232。其中,第一升降气缸231与移动机构30连接,且第一升降气缸231的驱动端与第二限位组件22连接,驱动第二限位组件22升降。第二升降气缸232与第一升降气缸231的驱动端连接,且第二升降气缸232的驱动端与理线组件21连接,驱动理排线组件21升降。
示例的,第一升降气缸231可以通过第一连接板234与移动机构30连接,第二升降气缸232固定在第一升降气缸231的伸缩杆上,同时,第二限位组件22的第二摆转气缸通过第二连接板233固定到第一升降气缸231的伸缩杆上。理线组件21的第一摆转气缸固定到第二升降气缸232的伸缩杆上。
驱动机构23的第一升降气缸231升降带动第二升降气缸232和第二限位组件22一起升降,显然,理线组件21也跟随第二升降气缸232一起升降。第二升降气缸232升降带动理线组件21升降,以将理线夹爪和限位夹爪移动至预夹持排线位置,对排线进行夹持限位。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屏幕组件拾取机构的立体图。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屏幕组件拾取机构的侧视图。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上述实施例中的屏幕组件拾取机构10可以包括吸取机构,吸取机构可以包括吸板11,用于吸取带有排线的屏幕。吸板11与移动机构30连接,通过移动机构30将吸取的屏幕输送至中框的上方。吸板11的形状与屏幕的形状相匹配,其上设置有多个吸孔,通过吸孔通气产生的负压吸取屏幕。通过吸板11吸取的方式,易于拾取和释放屏幕,也方便控制,由于屏幕较为脆弱,通过吸取的方式,无需硬接触,放置屏幕刮伤,能够对屏幕起到有效的保护。
本公开实施例的屏幕组件拾取机构10并不限于吸板11吸取屏幕,在一示例中,屏幕组件拾取机构10可以是夹持组件,夹持组件例如可以包括两个夹板,通过两个夹板与摆转气缸连接,驱动两个夹板相对靠近或远离,以夹持或释放屏幕。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屏幕组件穿排线装置100还包括角度调节机构12,角度调节机构12与吸板11连接,驱动吸板11转动,以调整吸板11的角度。当屏幕组件拾取机构10移动至中框上方时,需要与中框对位,例如通过视觉相机获取屏幕的位置和中框的位置,基于屏幕的位置和中框的位置,通过角度调节机构12调整吸板11的角度,以使吸板11吸取的带有排线的屏幕于中框对准。通过角度调节机构12能够更准备的将屏幕于中框对准,使屏幕排线穿入中框的通孔时更顺利,便于精准穿线。
在一些实施例中,角度调节机构12可以包括旋转电机121、减速器122及转动板123。其中,旋转电机121可以与移动机构30连接。减速器122的输入端与旋转电机121的转动轴连接,减速器122的输出端与转动板123连接,吸板11与转动板123连接。当吸板11吸取屏幕时,或者使吸取的屏幕与中框对位时,如需调整角度吸板11的角度,通过旋转电机121转动带动减速器122使转动板123和屏幕转动以使吸板11与屏幕对准,或者使吸取的屏幕与中框对准。减速器122可以为谐波减速器,能够更提高吸板11的转动精度,使中框与屏幕对位更精准。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屏幕组件穿排线装置100还包括缓冲组件,设置于吸板11与转动板123之间。当屏幕排线穿过中框的通孔后,需要将屏幕组装于中框,可以通过移动机构30下压屏幕组件拾取机构10,使吸板11相对于转动板123上下移动,缓冲组件被压缩,对屏幕压合到中框时起到缓冲的。通过在吸板11和转动板123之间设置缓冲组件,对屏幕下压至中框时起到缓冲的作用,防止屏幕过度压合而导致破碎,提高屏幕组装于中框的可靠性。缓冲组件可以是弹簧或者弹性橡胶垫。同样的,在吸板11吸取屏幕时,也起到缓冲的作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屏幕组件穿排线装置100还包括导向组件,吸板11通过导向组件与转动板123连接。导向组件对吸板11相对于转动板123上下移动时,也即,屏幕压合到中框的缓冲过程中起到导向的作用,使得缓冲过程更稳定,确保屏幕压合中框精度。
一示例中,导向组件可以包括导轨124及滑块125,导轨124设置于转动板123上,例如转动板123呈倒L型,包括水平连接部和竖直连接部,导轨124竖直设置于竖直连接部。在吸板11的上设置有固定板129,固定板129可以呈倒T字型,包括水平固定部和竖直固定部,水平固定部固定在吸板11的上表面,竖直固定部固定在滑块125上。在竖直连接部朝向滑块还设置有限位块,防止滑块脱离导轨124。
缓冲组件可以包括缓冲弹簧126、压板127及滑杆128,滑杆128的一端竖直固定在固定板上,在转动板123上设置有与滑杆对应的通孔,用于供滑杆128的另一端通过,压板127滑动套设于滑杆128,弹簧126套设于滑杆128,且位于压板127于转动板123之间。初始状态下,弹簧处于自然状态,移动机构30向下移动带动吸板11上的屏幕与中框接触,移动机构30继续向下移动,此时,弹簧被压缩,对移动机构30下压吸板11起到缓冲,继续向下移动,使屏幕压合于中框。
上述导向组件并不限于滑块、滑轨,在另一示例中,导向组件还可以是导向杆和滑块组件,通过导向杆与滑块配合对屏幕压合于中框过程中起到平稳导向的作用。在又一示例中,导向组件还可以是导向槽和导向块(导向杆)组件,通过导向槽和导向块配合,对屏幕压合于中框过程中起到平稳导向的作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移动机构30可以为三轴移动机构,例如,包括Y轴移动组件31、X轴移动组件32及升降组件33。X轴移动组件32与Y轴移动组件31连接;升降组件33与X轴移动组件32;其中,屏幕组件拾取机构10和理排线机构20均与升降组件33连接。Y轴移动组件31驱动X轴移动组件32、升降组件33、屏幕组件拾取机构10和理排线机构20一起沿着Y轴方向移动;X轴移动组件32驱动升降组件33、屏幕组件拾取机构10和理排线机构20一起沿着与Y轴方向垂直的X轴方向移动;升降组件33屏幕组件拾取机构10和理排线机构20一起移动。
通过移动机构30在三个轴线上移动屏幕组件拾取机构10和理排线机构20,自动完成屏幕的输送,屏幕排线穿线和屏幕压合操作,灵活性大幅提升,整个穿线及压合操作无需人工参与,提高效率的同时,也节约了人工成本。
Y轴移动组件31可以包括移动板311、Y轴驱动电机(图未示)及沿Y轴方向布置的Y轴丝杠(图未示),Y轴丝杠上螺纹连接有螺母,移动板311通过螺母与Y轴丝杠连接,Y轴驱动电机转动带动Y轴丝杠转动,带动移动板311沿着Y轴方向移动,以带动整个屏幕组件穿排线装置100沿着Y轴方向移动。本公开Y轴移动组件31并不限于电机丝杆螺母组件驱动移动板311沿Y轴方向移动,在另一示例中,可以通过气缸驱动移动板311沿着Y轴方向移动。
X轴移动组件32可以包括X轴驱动电机321、第一转接板322及移动块323。X轴驱动电机321通过固定座固定在移动板311上,其输出端通过减速器安装有移动块323,移动块323与设置在固定座上的沿X轴方向延伸的滑轨滑动连接,第一转接板322固定在移动块323上。X轴驱动电机321转动带动移动块323在滑轨上沿着X轴滑动,带动第一转接板322沿着X轴方向移动。本公开X轴移动组件32并不限于电机丝杆螺母组件驱动第一转接板322沿X轴方向移动,在另一示例中,可以通过气缸驱动第一转接板322沿着Y轴方向移动。
升降组件33可以包括升降气缸331及固定于升降气缸331的驱动端的第二转接板332,升降气缸331固定于第一转接板322上,上述屏幕组件拾取机构10和理排线机构20均固定在第二转接板332上。升降气缸331的驱动端带动第二转接板332上下升降,屏幕组件拾取机构10和理排线机构20跟随第二转接板332上下升降。本公开升降组件33不限于升降气缸331驱动,还可以通过电机配合螺杆螺母组件带动第二转接板322升降。
上述移动机构30并不限于上述结构,在其他实施例中,移动机构30可以是机械手,也不限于三轴移动,机械手可以是多轴移动,例如三轴、四轴机械手。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承载治具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和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公开的屏幕组件穿排线装置100在上述实施例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还可以包括承载治具40,位于屏幕组件拾取机构10的下方,用于承载中框。承载治具40可以包括基座41设置于基座41上的承载台42,承载台42的形状大小可以与中框相适配,用于放置中框。通过承载治具40承载中框对中框进行限位,可以防止穿排线和压合屏幕过程中中框移位,影响穿线和组装。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公开的屏幕组件穿排线装置100还包括挡块44,挡块44固定设置于承载台42,屏幕的排线撞击挡块44后弯折,弯折后的排线穿过中框的通孔。
可以通过移动机构30驱动拾取有屏幕的屏幕组件拾取机构10移动至承载治具40上方,使屏幕的排线撞击挡块44,使排线向下弯折,之后,通过理排线机构20拆除第一限位块217和第二限位块226后,夹取弯折后的排线,接着,通过移动机构30驱动理排线机构20向下移动将理排线机构20夹取的弯折后的排线穿入中框的通孔中。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不需要理排线机构20夹取弯折后的排线,直接通过屏幕组件拾取机构10向下移动,将弯折后的排线穿入中框的通孔中。
屏幕的排线较短时,排线与屏幕呈大致平行状态,排线自重及排线长度无法使其自然弯折,这样难以通过自动将屏幕排线穿过位于屏幕下方的中框,需要将排线预弯折,本公开通过挡块44的设置,使屏幕排线先撞击弯折后再夹取穿线,或者直接将弯折后的排线进行穿线,弯折后的排线便于夹取,也便于穿入中框的通孔中,对于较短的屏幕排线也能实现自动穿线,穿线效率和精准度都大幅提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承载台42设置有与中框的通孔相对应的避让空间43,避让空间用于容置避让穿过中框的屏幕排线,以便于顺利穿过中框,避免排线与承载台42发生干涉影响排线的穿过。
但并不限于此,承载台42也可以不设置避让空间43,在将中框放置于承载台42上时,可以使中框的通孔伸出于承载台42外,使中框带有通孔的部分悬空,方便屏幕排线穿过通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承载台42避让空间内设置有检测部件,检测部件用于检测排线是否已穿过通孔。检测部件可以是光电传感器。若检测部件检测结果为排线穿入通孔中,则使夹取机构的夹爪张开以脱离排线,然后进行压屏操作。若检测结果为排线未穿入通孔中,则可以再次对屏幕和中框进行对位,再次对位后,重新通过移动机构30驱动理排线机构20向下移动进行穿线操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挡块44包括水平挡杆441和连接杆442。连接杆442的一端连接承载台42,另一端向上方延伸连接于水平挡杆441。水平挡杆441用于在屏幕排线撞击时,对排线弯折。水平挡杆441通过连接杆442连接,使水平挡杆441高于承载台42,且与承载台42之间形成缺口,缺口可以便于理排线机构20的夹爪通过,便于夹取弯折后的排线。通过调整水平挡杆441的尺寸可以调整屏幕排线撞击时的接触面积,对排线可起到保护的作用,防止划伤刺破排线,还能够使排线弯折更容易。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杆442固定于承载台42的邻近避让空间43的侧边。例如,连接杆442可以位于承载台42的长边或者短边,以便于与屏幕的排线位置相对应,确保排线撞击水平挡杆441弯折后位于预夹排线位置,在该预夹位置处,确保理排线机构20完成夹取排线,这样能够更准确高效的夹取排线,提高穿排线精度。
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屏幕组件穿排线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7所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屏幕组件穿排线方法300,应用于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屏幕组件穿排线装置100,屏幕组件穿排线方法300包括:步骤S11、步骤S12和步骤S13。
在步骤S11中,通过屏幕组件拾取机构10拾取带有排线的屏幕。
屏幕组件拾取机构10可以是吸取机构或者夹持机构,通过吸取的方式吸取带有排线的屏幕,或者通过夹持的方式夹取带有排线的屏幕。
在步骤S12中,通过理排线机构20夹持限位排线。
在步骤S13中,通过移动机构30驱动屏幕组件拾取机构10和理排线机构20移动,将被夹持限位的排线穿入中框的通孔中。
移动机构30驱动拾取屏幕的屏幕组件拾取机构10移动至中框的上方,使屏幕的排线与中框的通孔相对应,然后,理排线机构20对排线进行夹持限位,通过移动机构30驱动理排线机构20向下移动,将夹持限位的排线穿入通孔中。
也可以在屏幕组件拾取机构10拾取带有排线的屏幕后,通过理排线机构20夹持限位屏幕的排线,然后通过移动机构30带动屏幕组件拾取机构10和理排线机构20一起移动至中框的上方,使屏幕排线与中框的通孔相对应,之后,通过移动机构30驱动夹取排线的理排线机构20向下移动,将排线穿入通孔中屏幕在移动过程中。
以往技术中,对于较长的屏幕排线进行穿线操作时,较长的排线会产生晃动,并且晃动的幅度较大,排线非常不稳定,这样,排线与中框的通孔不能始终保持对准的状态,导致穿线成功率较低。另外,较长的排线会产生弯曲,排线上的各段位置相对于中框的通孔位置偏离较大,不能保持对准,导致穿线困难。
本公开实施例的屏幕组件穿排线方法300,通过理排线机构20将排线夹持限位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防止屏幕排线的晃动,此外,也限制了排线的弯曲程度,使得在穿排线的过程中,被夹持限位的排线与中框的通孔能够处于相对应的范围内(对准的状态),这样排线穿线的成功率能够大幅提升,穿线更准确,穿线效率也得到提升。
在一实施例中,屏幕组件穿排线装置100还包括驱动机构;
步骤S12包括:通过驱动机构23驱动理排线机构20移动至预夹持排线位置,理排线机构20在预夹持排线位置夹取排线。
在屏幕组件拾取机构10拾取带有排线的屏幕的过程中,为避免理排线机构20与屏幕组件拾取机构10发生干涉,理排线机构20需避让屏幕组件拾取机构10。在屏幕组件拾取机构10拾取屏幕后,通过驱动机构23驱动理排线机构20移动至预设的夹取排线位置,该预设的夹取排线位置与屏幕排线的位置相对应,以便于理排线机构20在预夹持排线位置能够准确的对排线进行夹持限位。
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通过视觉机构获取排线的位置,基于获取到的排线的位置,通过理排线机构20夹持限位排线。
在一实施例中,理排线机构20包括理线组件21和第二限位组件22。理排线机构20在预夹持排线位置对排线进行限位包括:通过理线组件21对排线的邻近屏幕的连接段进行限位,通过第二限位组件22对排线的远离屏幕的自由段限位。
由于排线越邻近屏幕的位置摆动(晃动)的幅度越小,这样夹持限位越容易,因此,可以先通过第二限位组件22的限位夹爪将邻近屏幕的连接段限位在第二缝隙当中,以稳定排线,提高对排线夹持限位的可靠性。然后,再通过第一限位组件21将远离屏幕的自由段限位在第一缝隙当中,这样,排线的上下两段均得到限位,排线更稳定,将排线穿入中框通孔也更准确,提高穿线的成功率。
在一实施例中,理排线机构20还包括夹爪组件218。通过夹爪组件218将被夹持限位的排线理顺。
排线200自由端需要与中框对应的通孔对准,以便排线顺利的穿过中框对应的通孔,由于较长的排线200自由端易弯曲,通过夹爪组件218的理线夹爪2181将排线200自由端向下捋顺,使排线200自由端朝向中框的通孔,以便于更准确的将排线200穿入通孔。
在一实施例中,步骤S13包括:通过移动机构30驱动理排线机构20下降,将位于夹爪组件218下方的排线穿入中框对应的通孔中。接着,通过夹爪组件218和第一限位组件212解除对排线200自由段的限制;接着,通过移动机构30驱动理排线机构20继续下降,将位于第二限位组件22下方的排线穿入中框对应的通孔中。再接着,通过第二限位组件22解除对排线的200连接段的限制;通过移动机构30继续下降,将排线200的连接段穿入中框对应的通孔中。
将较长排线200进行两段限位,并且分三段依次穿入中框对应的通孔中,这样减少了长排线200的晃动,提高穿排线的准确性,提高穿线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屏幕组件穿排线方法300还包括:通过移动机构30移动屏幕组件拾取机构10,将屏幕组装于中框。
可以在检测排线已经穿入中框的通孔中之后,通过移动机构30下压屏幕组件拾取机构10将屏幕压合于中框。
在一实施例中,屏幕组件穿排线方法300还包括:检测排线是否穿入中框的通孔中,若检测结果为排线穿入通孔中,则通过理排线机构20解除对排线的限制。
可以通过光电传感器检测排线是否穿入中框。若光电传感器检测结果为排线穿入通孔中,则使夹取机构脱离排线,回到初始位置,之后可以进行压屏操作。若检测结果为排线未穿入通孔中,则可以再次对屏幕和中框进行对位,再次对位后,重新通过移动机构30驱动理排线机构20向下移动进行穿线操作。
通过检测排线是否穿入中框通孔中,可以确保每个屏幕排线均穿入通孔后,再压合屏幕,防止排线未穿入通孔中,压合屏幕于中框导致排线被弯折断裂的可能,提高穿排线的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屏幕组件穿排线方法300还包括:对屏幕和中框进行对位。
一示例中,屏幕组件穿排线装置100还包括角度调节机构;对屏幕和中框进行对位包括:通过视觉机构获取屏幕的位置和中框的位置,基于屏幕的位置和中框的位置,通过角度调节机构调节吸取机构的角度,使屏幕与中框对位。
通过角度调节机构调节屏幕组件拾取机构的角度,从而使屏幕与中框对位,能够使对位更精准,提高穿排线精度和屏幕压合精度。
在一实施例中,在步骤S12之前,屏幕组件穿排线方法300还包括:通过移动机构30移动屏幕组件拾取机构,使屏幕组件拾取机构拾取的屏幕的排线撞击挡块,以弯折排线。屏幕的排线较短时,排线与屏幕呈大致平行状态,这样难以通过自动将屏幕排线穿过位于屏幕下方的中框,本公开通过移动机构30移动屏幕组件拾取机构,使屏幕排线先撞击挡块弯折后再夹取排线,将弯折后的排线进行穿线,弯折后的排线便于夹取,也便于穿入中框的通孔中,对于较短的屏幕排线也能实现自动穿线,穿线效率和精准度都大幅提升。
可以理解的是,本公开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其它量词与之类似。“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进一步可以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用于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并不表示特定的顺序或者重要程度。实际上,“第一”、“第二”等表述完全可以互换使用。例如,在不脱离本公开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
进一步可以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上”、“下”、“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
进一步可以理解的是,除非有特殊说明,“连接”包括两者之间不存在其他构件的直接连接,也包括两者之间存在其他元件的间接连接。
进一步可以理解的是,本公开实施例中尽管在附图中以特定的顺序描述操作,但是不应将其理解为要求按照所示的特定顺序或是串行顺序来执行这些操作,或是要求执行全部所示的操作以得到期望的结果。在特定环境中,多任务和并行处理可能是有利的。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25)

1.一种屏幕组件穿排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屏幕组件拾取机构,用于拾取带有排线的屏幕;
理排线机构,用于夹持限位所述排线;
移动机构,驱动所述屏幕组件拾取机构及所述理排线机构移动,将被夹持限位的所述排线穿入中框对应的通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幕组件穿排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理排线机构包括理线组件,所述理线组件包括:
第一限位组件;
第一限位驱动件,所述第一限位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限位驱动件的驱动端,所述第一限位驱动件驱动所述第一限位组件张开或闭合;
其中,在所述第一限位组件闭合的状态下,所述第一限位组件具有第一缝隙,所述排线被限制在所述第一缝隙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屏幕组件穿排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限位组件包括限位部件,所述限位部件包括第一固定板和第一活动板;
所述第一限位驱动件为第一摆转气缸,所述第一摆转气缸包括第一固定杆和第一摆动杆;
其中,所述第一固定板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杆末端,所述第一活动板设置于所述第一摆动杆末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屏幕组件穿排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理线组件还包括:
第一限位块,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杆和所述第一摆动杆之间,当所述第一摆转气缸驱动所述第一限位组件闭合的状态下,所述第一固定杆和/或所述第一摆动杆抵于所述第一限位块,以使所述第一固定板与所述第一活动板之间形成所述第一缝隙。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屏幕组件穿排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限位块可拆卸的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杆或所述第一摆动杆。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屏幕组件穿排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理线组件还包括夹爪组件,所述夹爪组件包括:
理线夹爪;
升降驱动件,所述升降驱动件固定于所述限位部件,所述升降驱动件的驱动端与所述理线夹爪连接,驱动所述理线夹爪升降,以将弯曲的所述排线理顺。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屏幕组件穿排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理线组件还包括第一定位块;
所述第一定位块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板,且所述第一定位块设置有朝向所述第一活动板的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用于容纳所述排线;或者,
所述第一定位块固定于所述第一活动板,且所述第一定位块设置有朝向所述第一固定板的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用于容纳所述排线。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屏幕组件穿排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理排线机构还包括第二限位组件,位于所述理线组件的上方,所述第二限位组件包括:
限位夹爪;
第二限位驱动件,所述限位夹爪设置于所述第二限位驱动件的驱动端,所述第二限位驱动件驱动所述限位夹爪张开或闭合;
其中,在所述限位夹爪闭合的状态下,所述限位夹爪具有第二缝隙,所述排线的邻近所述屏幕的连接段被限制在所述第二缝隙中,所述排线的远离所述屏幕的自由段被限制在所述第一缝隙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屏幕组件穿排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限位驱动件为第二摆转气缸,包括第二固定杆和第二摆动杆;
所述限位夹爪包括第二固定板和第二活动板,所述第二固定板设置于所述第二固定杆末端,所述第二活动板设置于所述第二摆动杆末端;
所述第二限位组件还包括:
第二限位块,设置于所述第二固定杆和所述第二摆动杆之间,当所述第二摆转气缸驱动所述限位夹爪闭合的状态下,所述第二固定杆和所述第二摆动杆抵于所述第二限位块,以使所述第二固定板与所述第二活动板之间形成所述第二缝隙。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屏幕组件穿排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限位组件还包括第二定位块;
所述第二定位块固定于所述第二固定板,且所述第二定位块设置有朝向所述第二活动板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用于容纳所述排线的尾部段;或者,
所述第二定位块固定于所述第二活动板,且所述第二定位块设置有朝向所述第二固定板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用于容纳所述排线的尾部段。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屏幕组件穿排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屏幕组件穿排线装置还包括:
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
第一升降气缸,与所述移动机构连接,且所述第一升降气缸的驱动端与所述第二限位组件连接,驱动第二所述限位组件升降;
第二升降气缸,与所述第一升降气缸的驱动端连接,且所述第二升降气缸的驱动端与所述理线组件连接,驱动所述理排线组件升降。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幕组件穿排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屏幕组件拾取机构包括吸取机构,所述吸取机构包括吸板,所述吸板与所述移动机构连接,用于吸取屏幕。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屏幕组件穿排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屏幕组件穿排线装置还包括:
角度调节机构,所述角度调节机构与所述吸板连接,驱动所述吸板转动,以调整所述吸板的角度与所述中框对位。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幕组件穿排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机构包括:
Y轴移动组件;
X轴移动组件,与所述Y轴移动组件连接;
升降组件,与X轴移动组件;
其中,所述屏幕组件拾取机构和所述理排线机构均与所述升降组件连接;
所述Y轴移动组件驱动所述X轴移动组件、所述升降组件、所述屏幕组件拾取机构和所述理排线机构一起沿着Y轴方向移动;
所述X轴移动组件驱动所述升降组件、所述屏幕组件拾取机构和所述理排线机构一起沿着与Y轴方向垂直的X轴方向移动;
所述升降组件驱动所述屏幕组件拾取机构和所述理排线机构一起升降。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幕组件穿排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屏幕组件穿排线装置还包括:
承载治具,位于所述屏幕组件拾取机构的下方,用于承载所述中框;
所述承载治具包括用于承载所述中框的承载台,所述承载台设置有与所述中框的所述通孔相对应的避让空间。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屏幕组件穿排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避让空间内设置有检测部件,所述检测部件用于检测所述排线是否已穿过所述通孔。
17.一种屏幕组件穿排线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权利要求1-16中任一项所述的屏幕组件穿排线装置,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所述屏幕组件拾取机构拾取带有排线的屏幕;
通过理排线机构夹持限位所述排线;
通过移动机构驱动所述屏幕组件拾取机构及所述理排线机构移动,将被夹持限位的所述排线穿入中框对应的通孔中。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屏幕组件穿排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屏幕组件穿排线装置还包括驱动机构;
所述通过理排线机构夹持限位所述排线包括:
通过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理排线机构移动至预夹持排线位置;
所述理排线机构在所述预夹持排线位置夹持限位所述排线。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屏幕组件穿排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理排线机构包括理线组件和第二限位组件;
所述理排线机构在所述预夹持排线位置对所述排线进行限位包括:
通过所述第二限位组件对所述排线的邻近所述屏幕的连接段进行限位,
通过所述理线组件对所述排线的远离所述屏幕的自由段限位。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屏幕组件穿排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理排线机构还包括夹爪组件;
通过所述夹爪组件将所述被夹持限位的所述排线理顺。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屏幕组件穿排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理线组件包括夹爪组件和第一限位组件;
所述通过移动机构驱动所述屏幕组件拾取机构及所述理排线机构移动,将被夹持限位的所述排线穿入中框对应的通孔中包括:
通过所述移动机构驱动所述理排线机构下降,将位于所述夹爪组件下方的所述排线穿入中框对应的通孔中;
通过所述夹爪组件和所述第一限位组件解除对所述排线的自由段的限制;
通过所述移动机构驱动所述理排线机构继续下降,将位于所述第二限位组件下方的所述排线穿入中框对应的通孔中;
通过所述第二限位组件解除对所述排线的连接段的限制;
通过所述移动机构继续下降,将所述排线的连接段穿入中框对应的通孔中。
22.根据权利要求17-21中任一项所述的屏幕组件穿排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检测所述排线是否穿入所述中框的通孔中,若检测结果为所述排线穿入所述通孔中,则通过所述理排线机构解除对所述排线的限制。
23.根据权利要求17-21中任一项所述的屏幕组件穿排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所述移动机构移动所述屏幕组件拾取机构,将所述屏幕组装于所述中框。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屏幕组件穿排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对所述屏幕和所述中框进行对位。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屏幕组件穿排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屏幕组件穿排线装置还包括角度调节机构;
所述对所述屏幕和所述中框进行对位包括:
通过视觉机构获取所述屏幕的位置和所述中框的位置,基于所述屏幕的位置和所述中框的位置,通过所述角度调节机构调节所述屏幕组件拾取机构的角度,使所述屏幕组件拾取机构拾取的屏幕与所述中框对位。
CN202110551859.1A 2021-05-20 2021-05-20 屏幕组件穿排线装置及其方法 Pending CN11537975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51859.1A CN115379755A (zh) 2021-05-20 2021-05-20 屏幕组件穿排线装置及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51859.1A CN115379755A (zh) 2021-05-20 2021-05-20 屏幕组件穿排线装置及其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79755A true CN115379755A (zh) 2022-11-22

Family

ID=840588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551859.1A Pending CN115379755A (zh) 2021-05-20 2021-05-20 屏幕组件穿排线装置及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379755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127585B (zh) 定位装置
KR100811781B1 (ko) 렌즈센터링장치, 이를 구비한 렌즈조립장치 및렌즈조립방법
US20180255670A1 (en) Component mounting device and method of mounting component
CN107322264B (zh) 一种自动供料组装设备及其方法
CN209853285U (zh) 铝模板搬运机器人
US20180255671A1 (en) Component mounting device and method of mounting component
CN109132533B (zh) 螺丝夹紧机构及螺丝输送装置
CN115194429B (zh) 承载治具、屏幕自动穿排线装置及其方法
CN115379755A (zh) 屏幕组件穿排线装置及其方法
CN212647120U (zh) 一种透镜的耦合夹具
JPH0656248A (ja) 部材の移載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CN210589325U (zh) 一种冷挤压定制花键传动杆自动夹持装置
CN112045418A (zh) 一种组装装置
CN217413049U (zh) 一种脚轮装配机
CN115208969A (zh) 屏幕组件穿排线装置及其方法
CN113077737B (zh) 压接测试装置
CN212402486U (zh) 一种搬运装置与设备
US20240002147A1 (en) Robot and article dimension obtainment method
CN214933875U (zh) 抓取装置及转运系统
CN213916933U (zh) 一种上料装置
CN210209272U (zh) 一种螺丝自动锁付机构
JPS61183013A (ja) 物品の移送装置
CN215616334U (zh) 安装设备
CN214217419U (zh) 一种用于空气质量传感器中电路板组装的抓手、装置
CN219688600U (zh) 移载机构及检测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