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366661A - 歧管组件及热管理集成模块 - Google Patents

歧管组件及热管理集成模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366661A
CN115366661A CN202210794786.3A CN202210794786A CN115366661A CN 115366661 A CN115366661 A CN 115366661A CN 202210794786 A CN202210794786 A CN 202210794786A CN 115366661 A CN115366661 A CN 1153666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channel
inlet
manifold assembly
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79478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366661B (zh
Inventor
陈一中
王彩霞
陈海肖
古枭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Yinlun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Yinlu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Yinlun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Yinlu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794786.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366661B/zh
Publication of CN1153666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66661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142415 priority patent/WO2024007553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3666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6666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1/00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of propulsion units
    • B60K11/02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of propulsion units with liquid cooling
    • B60K11/04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radiators, radiator shutters, or radiator blin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8/00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8/10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 B60L58/24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batteries
    • B60L58/26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batteries by cool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2240/00Control parameters of input or output; Target parameters
    • B60L2240/40Drive Train control parameters
    • B60L2240/54Drive Train control parameters related to batteries
    • B60L2240/545Temperatu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 Quick-Acting Or Multi-Walled Pipe Joi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歧管组件及热管理集成模块,该歧管组件设有分液通道以及分别连通分液通道的第一回流口和第二回流口,第一回流口用于连通第一液泵,第二回流口用于连通第二液泵,分液通道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分液通道内设有分液隔板,分液隔板沿着预设方向将分液通道的第一端分隔成第一分支通道和第二分支通道,第一回流口直接连通第一分支通道,第二回流口直接连通第二分支通道,第一分支通道通过分液通道的第二端连通第二分支通道。本申请提供的歧管组件及热管理集成模块,解决了液泵进液口处的漩涡导致相邻冷却液回路内的流体发生混合的问题。

Description

歧管组件及热管理集成模块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汽车热管理集成模块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歧管组件及热管理集成模块。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发展,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的功能越来越多,且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的集成化程度越来越高。因此,用于电动汽车热管理的热管理集成模块应运而生。通过热管理集成模块,大大减少了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所需的管路数量,并减少了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的故障率。
进一步地,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通常含有多个冷却液回路,每个冷却液回路中均至少设有一个液泵。为了提高热管理集成模块的集成度并减小热管理集成模块的体积,通常,相邻液泵的进液口之间距离比较近,并且,分别对应两个不同液泵的两个冷却液回路通常共享一个补液流道。当两个液泵运行时,液泵进液口附近会形成较大的漩涡,并且,漩涡会造成两个冷却液回路内流体的混合,当两个冷却液回路的温差较大时,则会造成其中一个冷却液回路内流体“热量”的损失,以及造成另一个冷却液回路内流体“冷量”的损失。并且,当两个冷却液回路中液泵的功率不同时,漩涡还会造成两个冷却液回路流量的波动。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歧管组件及热管理集成模块,解决液泵进液口处的漩涡导致相邻冷却液回路内的流体发生混合的问题。
本申请提供的歧管组件设有分液通道以及分别连通分液通道的第一回流口和第二回流口,第一回流口用于连通第一液泵,第二回流口用于连通第二液泵,分液通道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分液通道内设有分液隔板,分液隔板沿着预设方向将分液通道的第一端分隔成第一分支通道和第二分支通道,第一回流口直接连通第一分支通道,第二回流口直接连通第二分支通道,第一分支通道通过分液通道的第二端连通第二分支通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歧管组件还设有分别连通分液通道的第一进液口、第二进液口和第三进液口,第一进液口直接连通第一分支通道,第二进液口直接连通第二分支通道,第三进液口直接连通分液通道的第二端,冷却液能够分别从第一进液口、第二进液口或者第三进液口进入分液通道,并冷却液能够通过分液通道分别进入第一回流口和第二回流口。可以理解的是,如此设置,有利于调节分别进入第一回流口和第二回流口的冷却液的流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分液隔板沿着预设方向延伸的长度M和分液通道沿着预设方向的总长度N,满足,0.22≤M/N≤0.65。可以理解的是,如此设置,有利于减少分别从第一进液口、第二进液口和第三进液口回流的冷却液发生混合串热的串热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M/N的值为0.31。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分支通道的内径A和分液通道的第一端的内径B,满足,0.5≤A/B≤0.57。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A/B的值为0.54。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回流口设于第一进液口和第三进液口之间。可以理解的是,如此设置,有利于缩短冷却液从第一进液口、第二进液口和第三进液口进入第一回流口的总时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回流口设于第二进液口和第三进液口之间。可以理解的是,如此设置,有利于缩短冷却液从第一进液口、第二进液口和第三进液口进入第二回流口的总时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分液隔板和歧管组件的内壁一体成型。可以理解的是,如此设置,有利于提高歧管组件的结构强度。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热管理集成模块,该热管理集成模块包括第一液泵、第二液泵、多通阀、冷却器、膨胀水壶以及以上任意一个实施例所述的歧管组件。多通阀设有第一入口和第二入口,第一液泵连通电池流道板,并且电池流道板连通第一入口,以使经过电池流道板的冷却液通过第一入口进入多通阀内。第二液泵连通电驱冷却流道,并且电驱冷却流道连通第二入口,以使经过电驱冷却流道的冷却液通过第二入口进入多通阀内。多通阀还设有第一出口、第二出口和第三出口,第一出口能够通过歧管组件连通第一液泵和第二液泵,第二出口通过低温散热器连通膨胀水壶,且膨胀水壶能够通过歧管组件分别连通第一液泵和第二液泵,第三出口连通冷却器,且冷却器能够通过歧管组件连通第一液泵和第二液泵。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提供的歧管组件及热管理集成模块,由于分液隔板沿着预设方向将分液通道的第一端分隔成第一分支通道和第二分支通道,第一回流口直接连通第一分支通道,第二回流口直接连通第二分支通道,第一分支通道通过分液通道的第二端连通第二分支通道。因此,第一回流口无法直接连通第二回流口,冷却液无法在第一回流口和第二回流口之间产生漩涡,也即,进入第一回流口的冷却液难以和进入第二回流口的冷却液发生混合。当分别进入第一回流口和第二回流口的冷却液的温差较大时,分别进入第一回流口和第二回流口的冷却液也不会因为发生混合导致进入第一回流口的冷却液产生“热量”损失或者产生“冷量”损失,同样的,分别进入第一回流口和第二回流口的冷却液也不会因为发生混合导致进入第二回流口的冷却液产生“热量”损失或者产生“冷量”损失。并且,当第一液泵的功率和第二液泵的功率不同时,分别进入第一回流口和第二回流口的冷却液也不会因为发生混合导致分别进入第一液泵的流量和第二液泵的流量发生波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传统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传统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一实施例的热管理集成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一实施例的歧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一实施例的歧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一实施例的歧管组件的局部剖视图;
图5为本申请提供的一实施例的热管理集成模块的管路连接图。
附图标记:100、第一液泵;200、第二液泵;300、多通阀;310、第一入口;320、第二入口;330、第一出口;340、第二出口;350、第三出口;400、冷却器;500、膨胀水壶;600、电池流道板;700、电驱冷却流道;800、低温散热器;900、歧管组件;910、分液通道;911、第一端;912、第二端;913、第一分支通道;914、第二分支通道;920、第一回流口;930、第二回流口;940、分液隔板;950、第一进液口;960、第二进液口;970、第三进液口;981、冷却器入口;982、冷却器出口;983、电驱冷却流道入口;984、电驱冷却流道出口;985、电池流道板入口;986、电池流道板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随着技术的发展,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的功能越来越多,且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的集成化程度越来越高。因此,用于电动汽车热管理的热管理集成模块应运而生。通过热管理集成模块,大大减少了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所需的管路数量,并减少了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的故障率。
进一步地,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通常含有多个冷却液回路,每个冷却液回路中均至少设有一个液泵。为了提高热管理集成模块的集成度并减小热管理集成模块的体积,通常,相邻液泵的进液口之间距离比较近,并且,分别对应两个不同液泵的两个冷却液回路通常共享一个补液流道。当两个液泵运行时,液泵进液口附近会形成较大的漩涡,并且,漩涡会造成两个冷却液回路内流体的混合,当两个冷却液回路的温差较大时,则会造成其中一个冷却液回路内流体“热量”的损失,以及造成另一个冷却液回路内流体“冷量”的损失。并且,当两个冷却液回路中液泵的功率不同时,漩涡还会造成两个冷却液回路流量的波动。
请参阅图1-图4,为了解决液泵进液口处的漩涡导致相邻冷却液回路内的流体发生混合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歧管组件900及热管理集成模块,歧管组件900设有分液通道910以及分别连通分液通道910的第一回流口920和第二回流口930,第一回流口920用于连通第一液泵100,第二回流口930用于连通第二液泵200。分液通道910包括第一端911和第二端912,分液通道910内设有分液隔板940,分液隔板940沿着预设方向将分液通道910的第一端911分隔成第一分支通道913和第二分支通道914,第一回流口920直接连通第一分支通道913,第二回流口930直接连通第二分支通道914,第一分支通道913通过分液通道910的第二端912连通第二分支通道914。
需要说明的是,“沿着预设方向”可以是沿着预先设定的直线方向,还可以是沿着预先设定的曲线方向。在本实施例中,预设方向为沿着与分液通道910中心线平行或者相同的方向。
进一步地,需要说明的是,分液通道910的第一端911和第二端912并不局限于分液通道910的两个端部,在本实施例中,分液通道910被分为第一端911和第二端912,并且,第一端911和第二端912共同构成了整个分液通道910,也就是说,分液通道910除了第一端911,剩下的部分都属于第二端912。并且,分液通道910的第一端911和第二端912均没有长度限制,也即,第一端911的第二端912的分界点不一定在分液通道910的中心处,第一端911的第二端912的分界点可能在分液通道910的任意位置。
更进一步地,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回流口920直接连通第一分支通道913”中的直接连通是一个相对概念,相对而言,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分支通道913通过分液通道910的第二端912连通第二分支通道914,因此,第二回流口930是通过第二分支通道914以及分液通道910的第二端912间接连通第一分支通道913的。同样的,“第二回流口930直接连通第二分支通道914”中的直接连通也是一个相对概念,在此不作赘述。
由于分液隔板940沿着预设方向将分液通道910的第一端911分隔成第一分支通道913和第二分支通道914,第一回流口920直接连通第一分支通道913,第二回流口930直接连通第二分支通道914,第一分支通道913通过分液通道910的第二端912连通第二分支通道914。因此,第一回流口920无法直接连通第二回流口930,冷却液无法在第一回流口920和第二回流口930之间产生漩涡,也即,进入第一回流口920的冷却液难以和进入第二回流口930的冷却液发生混合。当分别进入第一回流口920和第二回流口930的冷却液的温差较大时,分别进入第一回流口920和第二回流口930的冷却液也不会因为发生混合导致进入第一回流口920的冷却液产生“热量”损失或者产生“冷量”损失,同样的,分别进入第一回流口920和第二回流口930的冷却液也不会因为发生混合导致进入第二回流口930的冷却液产生“热量”损失或者产生“冷量”损失。并且,当第一液泵100的功率和第二液泵200的功率不同时,分别进入第一回流口920和第二回流口930的冷却液也不会因为发生混合导致分别进入第一液泵100的流量和第二液泵200的流量发生波动。
为了便于调节分别进入第一回流口920和第二回流口930的冷却液的流量,在一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歧管组件900还设有分别连通分液通道910的第一进液口950、第二进液口960和第三进液口970,第一进液口950直接连通第一分支通道913,第二进液口960直接连通第二分支通道914,第三进液口970直接连通分液通道910的第二端912。冷却液能够分别从第一进液口950、第二进液口960或者第三进液口970进入分液通道910,并冷却液能够通过分液通道910分别进入第一回流口920和第二回流口930。
进一步地,为了减少分别从第一进液口950、第二进液口960和第三进液口970回流的冷却液发生混合串热的串热量,在一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分液隔板940沿着预设方向延伸的长度M和分液通道910沿着预设方向的总长度N,满足,0.22≤M/N≤0.65。如此,M/N≤0.65,有利于第一分支通道913通过分液通道910的第二端912连通第二分支通道914,进而有利于歧管组件900调节分别进入第一回流口920和第二回流口930的冷却液的回流量。M/N≥0.22,能够有效避免分别进入第一回流口920和第二回流口930的冷却液发生混合串热。优选地,M/N的值为0.31。
通常,歧管组件900内的串热模式包括以下三种模式:温度不同的冷却液分别从第一进液口950和第二进液口960进入分液通道910,或者,温度不同的冷却液分别从第一进液口950和第三进液口970进入分液通道910,或者,温度不同的冷却液分别从第二进液口960和第二进液口960进入分液通道910。具体如下:
Figure BDA0003735251770000091
需要说明的是,串热模式为“三+二”代表,第三进液口970和第二进液口960进液,串热模式为“二+一”代表,第二进液口960和第一进液口950进液,串热模式为“三+一”代表,第三进液口970和第一进液口950进液。
进一步地,需要说明的是,定义串热量小于或等于3000W满足要求。
下面通过测试实验得出以下数据表格。
序号 串热模式 M/N(%) 串热量Q(W) 是否满足要求
1 三+二 0 14727
2 三+二 21 4004
3 三+二 22 3000
4 三+二 31 2800
5 三+二 65 346
6 三+二 66 304
7 三+二 80 2
8 二+一 0 15736
9 二+一 21 5126
10 二+一 22 2886
11 二+一 31 2653
12 二+一 65 436
13 二+一 66 311
14 二+一 80 0
15 二+一 0 16766
16 二+一 21 4321
17 二+一 22 2967
18 二+一 31 2764
19 二+一 65 532
20 二+一 66 321
21 三+一 80 4
由以上表格分析可知,当M/N的值小于0.22时,三种串热模式下的串热量均大于3000W,当M/N的值大于或者等于0.22时,三种串热模式下的串热量均小于3000W。并且,为了便于第一分支通道913通过分液通道910的第二端912连通第二分支通道914,进而有利于歧管组件900调节分别进入第一回流口920和第二回流口930的冷却液的回流量,设置M/N的值小于0.65。
进一步地,定义从第一回流口920中心点朝向分液隔板940靠近第三进液口970一侧端点延伸的射线为射线x,定义从第一回流口920中心点朝向分液隔板940远离第三进液口970一侧端点延伸的射线为射线y。在本实施例中,当M/N的值等于0.22时,射线x和射线y的夹角R为32°,当M/N的值等于0.65时,射线x和射线y的夹角R为103°,也就是说,当0.22≤M/N≤0.65时,射线x和射线y的夹角R在32°到103°之间。
通常,进入第一液泵100的冷却液的平均径流量P和进入第二液泵200的冷却液的平均径流量Q的比值需要满足在P/Q为3/4,也即,进入第一液泵100的冷却液的平均径流量P和进入第一液泵100以及第二液泵200的冷却液的总径流量(P+Q)的比值需要满足,P/(P+Q)为3/7(约为42.86%)。通常,P/(P+Q)的比值难以做到非常精确,因此,当进入第一液泵100的冷却液的平均径流量P和进入第一液泵100以及第二液泵200的冷却液的总径流量(P+Q)的比值在为40%到45%之间的范围内,便可视为满足要求。
为了满足上述比值,在一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二分支通道914的内径A和分液通道910的第一端911的内径B,满足,0.5≤A/B≤0.57。优选地,A/B的值为0.54。
需要说明的是,分液通道910的第一端911的内径B包括第二分支通道914的内径、第一分支通道913的内径以及分液隔板940的厚度。
下面通过测试实验得出以下数据表格。
Figure BDA0003735251770000121
由以上表格分析可知,当A/B的比值不满足0.5≤A/B≤0.57时,分别从第一进液口950、第二进液口960和第三进液口970进入的冷却液,最终分配至第一回流口920的评价径流量P与进入第一液泵100以及第二液泵200的冷却液的总径流量(P+Q)的比值均不在40%到45%之间的范围内,也即,当A/B的比值不满足0.5≤A/B≤0.57时,P/(P+Q)不满足要求。而当A/B的比值满足0.5≤A/B≤0.57时,分别从第一进液口950、第二进液口960和第三进液口970进入的冷却液,最终分配至第一回流口920的评价径流量P与进入第一液泵100以及第二液泵200的冷却液的总径流量(P+Q)的比值均在40%到45%之间的范围内,也即,当A/B的比值满足0.5≤A/B≤0.57时,P/(P+Q)满足要求。
为了缩短冷却液从第一进液口950、第二进液口960和第三进液口970进入第一回流口920的总时间,在一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一回流口920设于第一进液口950和第三进液口970之间。同样的,为了缩短冷却液从第一进液口950、第二进液口960和第三进液口970进入第二回流口930的总时间,在一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二回流口930设于第二进液口960和第三进液口970之间。
为了提高歧管组件900的结构强度,在一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分液隔板940和歧管组件900的内壁一体成型。但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分液隔板940还可以焊接于歧管组件900的内壁。
请参阅图1-图5,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热管理集成模块,具体地,热管理集成模块包括第一液泵100、第二液泵200、多通阀300、冷却器400、膨胀水壶500以及以上任意一个实施例所述的歧管组件900。多通阀300设有第一入口310和第二入口320,第一液泵100连通电池流道板600,以使第一液泵100内的冷却液对电池流道板600进行降温,并且电池流道板600连通第一入口310,以使经过电池流道板600的冷却液通过第一入口310进入多通阀300内。第二液泵200连通电驱冷却流道700,以使第二液泵200内的冷却液对电驱冷却流道700进行降温,并且电驱冷却流道700连通第二入口320,以使经过电驱冷却流道700的冷却液通过第二入口320进入多通阀300内。多通阀300还设有第一出口330、第二出口340和第三出口350,第一出口330能够通过歧管组件900连通第一液泵100和第二液泵200,第二出口340通过低温散热器800连通膨胀水壶500,且膨胀水壶500能够通过歧管组件900分别连通第一液泵100和第二液泵200,第三出口350连通冷却器400,且冷却器400能够通过歧管组件900连通第一液泵100和第二液泵200。
需要说明的是,冷却器400的功耗最大,并且,经过冷却器400的冷却液能够获得最低的温度。低温散热器800的功耗小于冷却器400的功耗,低温散热器800通常为风扇,经过低温散热器800的冷却液能够获得较低的温度。当冷却液离开多通阀300直接通过歧管组件900进入第一液泵100或者第二液泵200时,整个热管理集成模块开启自循环模式,此时,热管理集成模块的整体功耗最低。
进一步地,如图2-图4所示,歧管组件900设有连通冷却器400的冷却器入口981和冷却器出口982,冷却液从冷却器入口981离开歧管组件900进入冷却器400并从冷却器出口982离开冷却器400重新进入歧管组件900。歧管组件900还设有连通电驱冷却流道700的电驱冷却流道入口983和电驱冷却流道出口984,冷却液从电驱冷却流道入口983离开歧管组件900进入电驱冷却流道700并从电驱冷却流道出口984离开电驱冷却流道700重新进入歧管组件900。歧管组件900还设有连通电池流道板600的电池流道板入口985和电池流道板出口986,冷却液从电池流道板入口985离开歧管组件900进入电池流道板600并从电池流道板出口986离开电池流道板600重新进入歧管组件900。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歧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歧管组件(900)设有分液通道(910)以及分别连通所述分液通道(910)的第一回流口(920)和第二回流口(930),所述第一回流口(920)用于连通第一液泵(100),所述第二回流口(930)用于连通第二液泵(200),所述分液通道(910)包括第一端(911)和第二端(912),所述分液通道(910)内设有分液隔板(940),所述分液隔板(940)沿着预设方向将所述分液通道(910)的第一端(911)分隔成第一分支通道(913)和第二分支通道(914),所述第一回流口(920)直接连通所述第一分支通道(913),所述第二回流口(930)直接连通所述第二分支通道(914),所述第一分支通道(913)能够通过所述分液通道(910)的第二端(912)连通所述第二分支通道(9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歧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歧管组件(900)还设有分别连通所述分液通道(910)的第一进液口(950)、第二进液口(960)和第三进液口(970),所述第一进液口(950)直接连通所述第一分支通道(913),所述第二进液口(960)直接连通所述第二分支通道(914),所述第三进液口(970)直接连通所述分液通道(910)的第二端(912),冷却液能够分别从所述第一进液口(950)、所述第二进液口(960)或者所述第三进液口(970)进入所述分液通道(910),并冷却液能够通过所述分液通道(910)分别进入所述第一回流口(920)和所述第二回流口(93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歧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液隔板(940)沿着预设方向延伸的长度M和所述分液通道(910)沿着预设方向的总长度N,满足,0.22≤M/N≤0.65。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歧管组件,其特征在于,M/N的值为0.31。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歧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分支通道(914)的内径A和所述分液通道(910)的第一端(911)的内径B,满足,0.5≤A/B≤0.57。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歧管组件,其特征在于,A/B的值为0.54。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歧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回流口(920)设于所述第一进液口(950)和所述第三进液口(970)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歧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回流口(930)设于所述第二进液口(960)和所述第三进液口(970)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歧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液隔板(940)和所述歧管组件(900)的内壁一体成型。
10.一种热管理集成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液泵(100)、第二液泵(200)、多通阀(300)、冷却器(400)、膨胀水壶(500)以及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歧管组件(900),所述多通阀(300)设有第一入口(310)和第二入口(320),所述第一液泵(100)连通电池流道板(600),并且电池流道板(600)连通所述第一入口(310),以使经过电池流道板(600)的冷却液能够通过所述第一入口(310)进入所述多通阀(300)内,所述第二液泵(200)连通电驱冷却流道(700),并且电驱冷却流道(700)连通所述第二入口(320),以使经过电驱冷却流道(700)的冷却液能够通过所述第二入口(320)进入所述多通阀(300)内,所述多通阀(300)还设有第一出口(330)、第二出口(340)和第三出口(350),所述第一出口(330)能够通过所述歧管组件(900)连通所述第一液泵(100)和所述第二液泵(200),所述第二出口(340)通过低温散热器(800)连通所述膨胀水壶(500),且所述膨胀水壶(500)能够通过所述歧管组件(900)分别连通所述第一液泵(100)和所述第二液泵(200),所述第三出口(350)连通所述冷却器(400),且所述冷却器(400)能够通过所述歧管组件(900)连通所述第一液泵(100)和所述第二液泵(200)。
CN202210794786.3A 2022-07-07 2022-07-07 歧管组件及热管理集成模块 Active CN11536666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94786.3A CN115366661B (zh) 2022-07-07 2022-07-07 歧管组件及热管理集成模块
PCT/CN2022/142415 WO2024007553A1 (zh) 2022-07-07 2022-12-27 歧管组件及热管理集成模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94786.3A CN115366661B (zh) 2022-07-07 2022-07-07 歧管组件及热管理集成模块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66661A true CN115366661A (zh) 2022-11-22
CN115366661B CN115366661B (zh) 2024-04-02

Family

ID=840611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794786.3A Active CN115366661B (zh) 2022-07-07 2022-07-07 歧管组件及热管理集成模块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5366661B (zh)
WO (1) WO2024007553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07553A1 (zh) * 2022-07-07 2024-01-11 浙江银轮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歧管组件及热管理集成模块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30663A1 (ko) * 2020-08-05 2022-02-10 현대위아 주식회사 통합 열관리용 리저버 탱크 및 이를 포함한 통합 열관리 모듈
CN114321437A (zh) * 2021-12-29 2022-04-12 博耐尔汽车电气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五通阀体组件
CN216467248U (zh) * 2021-11-25 2022-05-10 成都万友滤机有限公司 一种集成化热管理模块
CN114658887A (zh) * 2020-12-23 2022-06-24 浙江三花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流体管理装置及热管理系统
CN114670602A (zh) * 2022-04-25 2022-06-28 苏州市振业实业有限公司 汽车热管理系统装置及电动汽车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66661B (zh) * 2022-07-07 2024-04-02 浙江银轮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歧管组件及热管理集成模块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30663A1 (ko) * 2020-08-05 2022-02-10 현대위아 주식회사 통합 열관리용 리저버 탱크 및 이를 포함한 통합 열관리 모듈
CN114658887A (zh) * 2020-12-23 2022-06-24 浙江三花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流体管理装置及热管理系统
CN216467248U (zh) * 2021-11-25 2022-05-10 成都万友滤机有限公司 一种集成化热管理模块
CN114321437A (zh) * 2021-12-29 2022-04-12 博耐尔汽车电气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五通阀体组件
CN114670602A (zh) * 2022-04-25 2022-06-28 苏州市振业实业有限公司 汽车热管理系统装置及电动汽车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07553A1 (zh) * 2022-07-07 2024-01-11 浙江银轮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歧管组件及热管理集成模块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4007553A1 (zh) 2024-01-11
CN115366661B (zh) 2024-04-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ZA200502985B (en) Keel cooler with fluid flow diverter.
CN115366661A (zh) 歧管组件及热管理集成模块
CN111490311B (zh) 一种集成式换热板及车用电池热管理系统
US6397938B1 (en) Heat exchanger
CN115692936A (zh) 电池换热集成结构
CN115692935A (zh) 电池换热集成结构及热管理系统
CN111785884A (zh) 一种壳体及电池包
CN214470255U (zh) 微通道换热器
US20230366340A1 (en) Water supply module integrated with reservoir tank
CN115528352A (zh) 液冷换热装置
CN116937020A (zh) 电池热管理系统及具有其的电池包和车辆
CN114585870A (zh) 热交换器和包括多个热交换器的热交换器装置
CN220764144U (zh) 膨胀水壶及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
CN217994055U (zh) 流道集成组件和具有其的车辆
CN114041035A (zh) Ccf加热器芯组件
CN217979245U (zh) 换热装置、空调变频器及电子设备
CN219062516U (zh) 流量分配阀块及冷却循环系统
CN218996843U (zh) 电芯冷却装置及电池系统
CN220474667U (zh) 一种分体式布置的燃料电池冷却系统
CN219832776U (zh) 冷却板组件、电池包和车辆
CN219534643U (zh) 动力电池温控板及车辆
CN216969330U (zh) 一种热管理系统及车辆
CN114393969A (zh) 一种热交换设备及机动车空调系统
CN218805207U (zh) 热管理集成模块、热管理系统和车辆
CN219577641U (zh) 液冷换热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