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361105B - 用户设备、基站和无线通信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户设备、基站和无线通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361105B
CN115361105B CN202210849186.2A CN202210849186A CN115361105B CN 115361105 B CN115361105 B CN 115361105B CN 202210849186 A CN202210849186 A CN 202210849186A CN 115361105 B CN115361105 B CN 11536110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fdm symbol
mapped
dmrs
harq
ofd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84918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361105A (zh
Inventor
王立磊
铃木秀俊
高田智史
真木翔太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 of America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 of Americ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 of America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 of America
Priority to CN202210849186.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361105B/zh
Publication of CN1153611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611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3611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6110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04L5/0051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of dedicated pilots, i.e. pilots destined for a single user or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4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allocation of payloa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用户设备、基站和无线通信方法。具体地,公开了一种通信装置,包括:电路,将混合自动重复请求确认HARQ‑ACK比特映射到从第一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开始的一个或多个符号,所述第一OFDM符号与具有解调参考信号DMRS的第二OFDM符号相邻且晚于所述第二OFDM符号;以及发送器,在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中发送所述HARQ‑ACK比特和DMRS。

Description

用户设备、基站和无线通信方法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7年8月10日、申请号为201780093493.X、发明名称为“用户设备、基站和无线通信方法”、申请人为松下电器(美国)知识产权公司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无线通信领域,尤其涉及关于NR(新无线电接入技术)中物理上行链路资源中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映射的用户设备、基站和无线通信方法。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可以是信道状态信息(CSI)、混合自动重复请求确认(HARQ-CK)或秩指示符(RI)。在长期演进(LTE)的上行链路中,可以在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或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中发送(映射)UCI。例如,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LTE中PUSCH中UCI映射的示例性场景。
具体地,在图1中,示出了物理资源块(PRB)10的结构。PRB 10的横轴(T)表示时间(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以及纵轴(F)表示频带(子载波)的宽度。对于PRB 10,横轴被分成14个部分,每个部分在纵轴方向上形成OFDM符号。纵轴分为12个部分,每个部分在横轴方向上形成子载波。PRB 10内的每个小块代表一个资源元素(RE),并且PRB 10的所有12X14个RE形成1毫秒的子帧,该子帧包括沿横轴方向的时隙1和时隙2。
注意,图1所示的PRB 10的结构仅仅是为了便于说明本公开的示例,并且本公开不限于此。或者,在另一个例子中,PRB也可以包括12X7个RE,或者可以根据具体要求具有任何其他合适的结构。
如图1所示,有两列RE用于发送解调参考信号(DMRS)。同一子帧的两个时隙中的每一个时隙中的第四个OFDM符号用于发送DMRS,如用左斜线填充的RE所示。基本上,在LTE中,不同类型的UCI被分配在所分配的PUSCH的边缘。如图1所示,在PRB 10的顶部发送CSI,如用右斜线填充的RE所示。然而,在PRB 10的底部发送HARQ-ACK和RI,如分别用垂直线和水平线填充的RE所示。PRB 10的剩余部分用于发送数据部分,如空白RE所示。
此外,基于优先级,HARQ-ACK是在与映射DMRS的RE相邻的RE上发送的,而RI紧靠HARQ-ACK,并且离DMRS稍远一点。此外,在CSI和RI RE周围,对PUSCH进行速率匹配,但是HARQ-ACK RE被打孔(puncture)。因此,CSI/RI和HARQ-ACK之间的处理是不同的。
在LTE中,因为DMRS模式是固定的,所以UCI的映射是固定的。在NR/5G中,PUSCH中的UCI映射仍在讨论中。
发明内容
一个非限制性和示例性的实施例有助于在NR中映射PUSCH中的UCI,以避免RS冲突并改善信道性能。
在本公开的第一总体方面,提供了一种用户设备,包括:电路,根据一个或多个可用资源元素与参考信号被映射的资源元素在时域、频域和空间域中的一个或多个中的距离,在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的物理资源块(PRB)中,将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映射到所述一个或多个可用资源元素;以及发送单元,将PRB上的PUSCH中的UCI和参考信号发送到基站。
在本公开的第二总体方面,提供了一种基站,包括:接收单元,从用户设备接收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的物理资源块(PRB)上的PUSCH中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和参考信号;以及电路,根据解映射规则将UCI和参考信号从它们在PRB中各自的资源元素解映射,该解映射规则指示UCI在PRB中根据一个或多个可用资源元素与参考信号被映射到的资源元素在时域、频域和空间域中的一个或多个中的距离被映射到所述一个或多个可用资源元素。
在本公开的第三总体方面,提供了一种用户设备的无线通信方法,包括:根据一个或多个可用资源元素与参考信号被映射的资源元素在时域、频域和空间域中的一个或多个中的距离,在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的物理资源块(PRB)中,将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映射到所述一个或多个可用资源元素;以及将PRB上的PUSCH中的UCI和参考信号发送到基站。
在本公开的第四总体方面,提供了一种基站的无线通信方法,包括:从用户设备接收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的物理资源块(PRB)上的PUSCH中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和参考信号;以及根据解映射规则将UCI和参考信号从它们在PRB中各自的资源元素解映射,该解映射规则指示UCI在PRB中根据一个或多个可用资源元素与参考信号被映射到的资源元素在时域、频域和空间域中的一个或多个中的距离被映射到所述一个或多个可用资源元素。
在本公开的第五总体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包括:电路,将混合自动重复请求确认HARQ-ACK比特映射到从第一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开始的一个或多个符号,所述第一OFDM符号与具有解调参考信号DMRS的第二OFDM符号相邻且晚于所述第二OFDM符号;以及发送器,在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中发送所述HARQ-ACK比特和DMRS。
在本公开的第六总体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包括:将混合自动重复请求确认HARQ-ACK比特映射到从第一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开始的一个或多个符号,所述第一OFDM符号与具有解调参考信号DMRS的第二OFDM符号相邻且晚于所述第二OFDM符号,以及在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中发送所述HARQ-ACK比特和DMRS。
在本公开的第七总体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包括:接收器,在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中接收混合自动重复请求确认HARQ-ACK比特和解调参考信号DMRS;电路,提取映射到从第一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开始的一个或多个符号的所述HARQ-ACK比特,所述第一OFDM符号与具有所述DMRS的第二OFDM符号相邻且晚于所述第二OFDM符号。
在本公开的第八总体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包括:在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中接收混合自动重复请求确认HARQ-ACK比特和解调参考信号DMRS;提取映射到从第一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开始的一个或多个符号的所述HARQ-ACK比特,所述第一OFDM符号与具有所述DMRS的第二OFDM符号相邻且晚于所述第二OFDM符号。
在本公开的第九总体方面,提供了一种集成电路,包括:映射电路,控制将混合自动重复请求确认HARQ-ACK比特映射到从第一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开始的一个或多个符号,所述第一OFDM符号与具有解调参考信号DMRS的第二OFDM符号相邻且晚于所述第二OFDM符号;以及发送电路,控制在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中发送所述HARQ-ACK比特和DMRS。
在本公开的第十总体方面,提供了一种集成电路,包括:接收电路,控制在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中接收混合自动重复请求确认HARQ-ACK比特和解调参考信号DMRS;提取电路,控制提取映射到从第一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开始的一个或多个符号的所述HARQ-ACK比特,所述第一OFDM符号与具有所述DMRS的第二OFDM符号相邻且晚于所述第二OFDM符号。
应当注意,一般或特定实施例可以实现为系统、方法、集成电路、计算机程序、存储介质或其任意选择性组合。
从说明书和附图中,所公开的实施例的附加益处和优点将变得显而易见。益处和/或优点可以通过说明书和附图的各种实施例和特征单独获得,为了获得这样的益处和/或优点中的一个或多个,不需要提供全部这些实施例和特征。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从以下描述和所附权利要求中,本公开的前述和其他特征将变得更加明显。应当理解,这些附图仅描绘了根据本公开的几个实施例,因此不应被认为是对其范围的限制,将通过使用附图以额外的特异性和细节来描述本公开,其中: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LTE中PUSCH中的UCI映射的示例性场景;
图2(A)-(B)示意性地示出了NR中DMRS的两种可能配置;
图3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用户设备的一部分的框图;
图4(A)-(C)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在NR中的PUSCH中的UCI映射的一些示例性场景;
图5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在NR中的PUSCH中的UCI映射的示例性场景;
图6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在NR中的PUSCH中的不同类型的UCI的映射的示例性场景;
图7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在NR中的PUSCH中的不同类型的UCI的映射的示例性场景;
图8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在前载(front-loaded)DMRS和附加DMRS的情况下,在NR中的PUSCH中的不同类型的UCI的映射的示例性场景;
图9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在前载DMRS和附加DMRS的情况下,在NR中的PUSCH中的不同类型的UCI的映射的示例性场景;
图10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在前载DMRS和附加DMRS的情况下,在NR中的PUSCH中的不同类型的UCI的映射的示例性场景;
图11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在存在PT-RS的情况下,在NR中的PUSCH中映射UCI的示例性场景;
图12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在存在PT-RS的情况下,在NR中的PUSCH中映射UCI的示例性场景;
图13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基站的一部分的框图;
图14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当将CP-OFDM波形用于上行链路传输时用户设备的细节的框图;
图15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当将DFT-S-OFDM波形用于上行链路传输时用户设备的细节的框图;
图16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当将CP-OFDM波形用于上行链路传输时用户设备的细节的框图;
图17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当将DFT-S-OFDM波形用于上行链路传输时用户设备的细节的框图;
图18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基站和终端之间的通信流程图的示例;
图19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用户设备的无线通信方法的流程图;以及
图20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基站的无线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参考形成其一部分的附图。在附图中,相似的符号通常标识相似的组件,除非上下文另有说明。容易理解,本公开的各方面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排列、替换、组合和设计,所有这些都是明确预期的,并且构成本公开的一部分。
如上参考图1所述,在LTE中,DMRS模式是固定的。然而,在NR中,基于协议,DMRS模式可以变化。图2示意性地示出了NR中DMRS的两种可能配置。
具体地,图2(A)示出了例如对应于梳状配置的情况的PRB 20A。如图2(A)所示,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被映射到PRB 20A中的前两个符号,即符号0、1,如用交叉线填充的RE所示。DMRS在时域映射到符号2,在频域映射到子载波1、3、5、7、9和11,如用左斜线填充的RE所示。这里,横轴(T)上的符号标号和纵轴(F)上的子载波标号被指示,以便容易地标识RE在PRB中的位置。
相反,图2(B)示出了对应于例如基于长度为2的FD(频域)OCC(正交覆盖码)的配置的情况的PRB 20B。如图2(B)所示,PDCCH被映射到PRB 20B中的前两个符号,即符号0、1,如用交叉线填充的RE所示。DMRS在时域映射到符号2,在频域映射到子载波2和3、6和7、以及10和11,如用左斜线填充的RE所示。
可以看出,由于图2(A)和图2(B)的配置彼此不同,因此它们的DMRS模式彼此不同。因此,在NR中,DMRS模式可能会基于不同配置而变化,这将影响在NR中UCI的映射。注意,为了便于说明,这里忽略了PDCCH和PUSCH之间的差距。
目前在LTE中,上行链路的波形是离散傅立叶变换-扩频-正交频分复用(DFT-S-OFDM),而循环前缀-正交频分复用(CP-OFDM)被用作下行链路的波形。然而,在NR中,上行链路支持这两种波形。除了图2所示的不同配置之外,不同的波形也会影响在NR中UCI的映射。相关技术中DFT-S-OFDM和CP-OFDM的原理是众所周知的,因此在此不再详细说明。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存在额外的DFT操作。
此外,在NR中,采用了相位跟踪参考信号(PT-RS),且PT-RS与LTE相比是一种新的RS。在NR中的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两者都支持PT-RS,且用于补偿公共相位误差(CPE)。基于配置和/或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中某些字段的隐含指示,PT-RS也可能不同。例如,假设UE将发送两层,层1经由天线端口1发送,以及层2经由天线端口2发送。PT-RS仅在层1中的某些RE上发送,而层2中对应于这些RE的RE被隐藏(blank)。此外,在时域(符号级)中连续分配PT-RS,也就是说,在同一子载波上,PT-RS被映射到时域中的一些连续符号。对于NR中对UCI的映射,还应考虑与PT-RS的冲突。
因此,基本问题是如何在NR中针对所有不同的情况(例如,不同的波形、不同的DMRS和/或PT-RS模式等)设计PUSCH中的UCI映射,特别是考虑到RS冲突和更好的信道性能。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提供了如图3所示的用户设备。图3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用户设备300的一部分的框图。如图3所示,UE 300可以包括电路310和发送单元320。电路310用于在用于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的物理资源块(PRB)中,根据一个或多个可用资源元素与参考信号被映射的资源元素在时域、频域和空间域中的一个或多个中的距离,将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映射到一个或多个可用资源元素。发送单元320将PRB上的PUSCH中的UCI和参考信号发送到基站。
具体而言,电路310实现UCI到物理资源(即,用于PUSCH的PRB中的RE)的映射。例如,PRB类似于图1或图2所示的PRB。电路310根据一些RE与用于发送RS(例如,DMRS和/或PT-RS)的RE在时域中的距离、根据这些RE与用于发送RS的RE在频域中的距离、根据这些RE与用于发送RS的RE在空间域中距离、或者根据这些RE与用于发送RS的RE在它们的任意组合中的距离,将UCI映射到这些RE。这里,空间域例如涉及多层传输的情况,这将在下文中通过示例进行详细说明。
在由电路310进行资源映射之后,发送单元320可以将在PRB上的PUSCH中的UCI和RS发送到基站。
通过根据一些RE与RS被映射到的RE在时域、频域和空间域中的一个或多个域中的距离将UCI映射到这些RE,在NR中可以避免RS冲突,并且可以改善系统性能。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电路310还将UCI映射到一个或多个可用资源元素,所述一个或多个可用资源元素与参考信号被映射的资源元素在时域、频域和空间域中的一个或多个中的距离最短。
具体而言,电路310可以将UCI映射到其与用于发送RS(例如,DMRS和/或PT-RS)的RE在时域、频域、空间域或其任意组合中的距离最短的RE。将在下文给出其具体例子。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参考信号包括DMRS,并且由电路310将UCI映射到与DMRS相同的子载波。
为了便于说明,图4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在NR中的PUSCH中的UCI映射的一些示例性场景。作为示例,图4对应于使用CP-OFDM波形并且DMRS模式与图2(A)中所示对于梳状配置的相同的情况。例如,如图4(A)-(C)所示,在PRB 40A/40B/40C中,PDCCH被映射到前两个符号,即符号0、1,如用交叉线填充的RE所示。DMRS在时域映射到符号2,在频域映射到子载波1、3、5、7、9和11,如用左斜线填充的RE所示。
在图4(A)中,UCI被映射到与DMRS相同的子载波,也就是说,UCI被映射到频域中的子载波1、3、5、7、9和11。在时域中,UCI被映射到与DMRS相邻的两个符号,即符号3、4。在这种情况下,UCI映射的RE是其与DMRS映射的RE在时域(符号级)的距离最短的两个RE,如用右斜线填充的RE所示。这里,与DMRS映射的RE的最短距离可以说明为在时域的两个符号内。或者,距离上的粒度可以是例如两个符号。
有利的是,通过由电路310将UCI映射到与DMRS相同的子载波,可以减少延迟,并且可以实现更好的信道性能。
UCI的映射不限于图4(A)所示的方式。如图4(B)所示,以PRB 40B中映射了DMRS的、由时域中的符号2和频域中的子载波11组成的RE为例,UCI被映射到其相邻的两个RE,即由时域中的符号3和频域中的子载波11组成的RE和由时域中的符号3和频域中的子载波10组成的RE,如用右斜线填充的RE所示。在这种情况下,UCI被映射的RE是其与DMRS被映射的RE的距离在时域和频域上都是最短的(在RE级别)的两个RE。这里,与DMRS被映射的RE的最短距离可以说明为在一个RE内,即时域中的一个符号和/或频域中的一个子载波。或者,距离的粒度可以是例如一个RE。
图4(C)进一步示出了映射UCI的另一种方式。如图4(C)所示,还以PRB 40C中映射了DMRS的由时域中的符号2和频域中的子载波11组成的RE为例,UCI被映射到其相邻的两个RE,即由时域中的符号2和频域中的子载波10组成的RE和由时域中的符号3和频域中的子载波10组成的RE,如用右斜线填充的RE所示。在这种情况下,UCI被映射的RE是其与DMRS被映射的RE的距离在时域和频域上都是最短的(在RE级别)的两个RE。这里,与DMRS被映射的RE的最短距离可以说明为在一个RE内,即时域中的一个符号和/或频域中的一个子载波。或者,距离的粒度可以是例如一个RE。
尽管图4(B)和图4(C)都基于UCI与DMRS的RE在RE级别中的的距离将UCI映射到RE,但是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图4(B)首先考虑频域映射,即UCI的两个RE之一与DMRS的RE属于同一子载波,而图4(C)首先考虑时域映射,即UCI的两个RE之一与DMRS的RE属于同一符号。一般来说,首先考虑频域映射可以减少延迟,从而获得更好的信道性能。
注意,图4仅用于说明的目的,并且本公开不限于此。如上所述,UCI的映射可以基于与RS的RE在时域、频域和空间域中的一个或多个域中的距离以任何其他合适的方式进行。此外,注意距离的粒度可以由gNB(基站)通过无线电资源控制(RRC)信令来配置。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电路310对UCI的映射随着参考信号的模式而变化。
图5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在NR中的PUSCH中的UCI映射的示例性场景。图5对应于使用CP-OFDM波形并且DMRS模式与图2(B)中对于长度为2的基于FD OCC的配置所示的相同的情况。例如,如图5所示,在PRB 50中,PDCCH被映射到前两个符号,即符号0、1,如用交叉线填充的RE所示。DMRS在时域映射到符号2,在频域映射到子载波2和3、6和7、以及10和11,如用左斜线填充的RE所示。
当比较图5和图4(A)时,由于DMRS模式从图4(A)改变到图5,UCI的映射应该相应地改变。在时域中,UCI被映射到与DMRS相邻的两个符号,即符号3、4,这与图4(A)中的相同。在这种情况下,与图4(A)类似,UCI被映射的RE是其与DMRS被映射的RE在时域(符号级)的距离最短的两个RE,如用右斜线填充的RE所示。
如上所述,与LTE中不同,RS模式在NR中可以根据不同配置和不同波形而变化。因此,由于UCI的映射随参考信号的模式而变化,所以可以实现更好的信道性能。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UCI包括多种类型的UCI,并且多种类型的UCI分别被分派有优先级,并且分派给一种类型的UCI的优先级越高,则该种类型的UCI被映射的一个或多个可用资源元素与参考信号被映射的资源元素的距离越短。
具体而言,尽管图4和5通过将UCI作为一般信息来讨论UCI的映射,但是在实践中,UCI可以被细分为若干类型。此外,通过对不同类型的UCI进行优先排序,这些不同类型的UCI的映射也可以反映它们的优先级。因此,可以保证不同类型UCI的优先级。
更具体地,为了便于说明,假设多种类型的UCI包括混合自动重复请求-确认(HARQ-ACK)、秩指示符(RI)、波束管理/恢复和信道状态信息(CSI),它们分别按照优先级的降序被分派优先级。也就是说,这些UCI的优先顺序是:HARQ-ACK->RI->波束管理/恢复->CSI。这里,波束管理/恢复是为NR设计的一种新型UCI。CSI与诸如CQI/PMI的CSI有关。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有多种类型的UCI被映射到相同的子载波,并且分派给一种类型的UCI的优先级越高,该类型的UCI被映射的一个或多个可用资源元素与参考信号被映射的资源元素在时域中的距离越短。
图6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在NR中在PUSCH中的不同类型的UCI的映射的示例性场景。图6对应于使用CP-OFDM波形并且DMRS模式与图2(B)中对于长度为2的基于FD OCC的配置所示的相同的情况。例如,如图6所示,在PRB 60中,PDCCH被映射到前两个符号,即符号0、1,如用交叉线填充的RE所示。DMRS在时域映射到符号2,在频域映射到子载波2和3、6和7、以及10和11,如用左斜线填充的RE所示。
类似于图5,所有UCI都被映射到与DMRS相同的子载波,即频域中的子载波2和3、6和7以及10和11。此外,这四种类型的UCI的优先级顺序通过其与DMRS在时域(符号级别)中的距离来反映。具体而言,如图6所示,由于HARQ-ACK具有最高优先级,所以它在时域中被映射到符号3,如用垂直线填充的RE所示。接下来,具有第二高优先级的RI在时域中被映射到符号4,如用水平线填充的RE所示。然后,具有第三高优先级的波束管理/恢复在时域中被映射到符号5,如用点填充的RE所示。最后,具有最低优先级的CSI(例如,CQI/PMI)被映射到符号6,如用右斜线填充的RE所示。从图6可以看出,HARQ-ACK在时域(符号级)最接近DMRS,而CSI在时域(符号级)最远离DMRS。
这里,当把所有这四种类型的UCI作为一个整体时,与DMRS被映射的RE的最短距离可以说明为在时域中的四个符号内。或者,距离的粒度可以是例如四个符号。更具体地说,在这四种类型的UCI中,优先级最高的UCI被映射到与DMRS RE的距离在一个符号内的RE,即在时域(符号级)与DMRS RE的距离最短,以及优先级第二高的UCI被映射到与DMRS RE的距离在两个符号内的RE,即在时域(符号级)与DMRS RE的距离第二短,依此类推。
如上所述,通过将所有UCI映射到与DMRS相同的子载波,即首先考虑频域映射,可以减少延迟。同时,可以保证不同类型UCI的优先级。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分派给一种类型的UCI的优先级越高,该种类型的UCI被映射的一个或多个可用资源元素与参考信号被映射的资源元素在时域和频域中的距离越短。
图7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在NR中在PUSCH中的不同类型的UCI的映射的示例性场景。图7对应于使用CP-OFDM波形并且DMRS模式与图2(A)中对于梳状配置所示的相同的情况。例如,如图7所示,在PRB 70中,PDCCH被映射到前两个符号,即符号0、1,如用交叉线填充的RE所示。DMRS在时域映射到符号2,在频域映射到子载波1、3、5、7、9和11,如用左斜线填充的RE所示。
如上所述,HARQ-ACK的优先级高于RI的优先级。因此,HARQ-ACK在频域被映射到与DMRS相同的子载波,在时域被映射到与DMRS相邻的符号,如用垂直线填充的RE所示。然后,RI在频域中被映射到与DMRS相邻的子载波,以及在时域中被映射到与HARQ-ACK相同的符号,如用水平线填充的RE所示。
当将HARQ-ACK和RI作为一个整体时,图7中的UCI映射方式与图4(B)中的相同,其中,UCI被映射的RE是其与DMRS被映射的RE的距离在时域和频域上(在RE级别)都最短的两个RE。这里,与DMRS被映射的RE的最短距离可以说明为在一个RE内,即时域中的一个符号和/或频域中的一个子载波。或者,距离的粒度可以是例如一个RE。
在图7中,两种类型的UCI的优先级顺序通过其与DMRS在时域和频域(在RE级别)中的距离来反映,这不同于图6此外,首先考虑频域映射,也就是说,具有更高优先级的HARQ-ACK被映射到与DMRS相同的子载波,因此可以减少延迟,同时保证不同UCI的优先级。也就是说,在这两种类型的UCI中,优先级更高的UCI被映射到其距离在频域中的0个子载波且时域中的1个符号内的RE,即在频域和时域中(在RE级别)与DMRS RE的距离最短,而优先级更低的UCI被映射到其距离在频域中的1个子载波且时域中的1个符号内的RE,即在频域和时域中(在RE级别)与DMRS RE的距离第二短。
注意,尽管图7中仅示出了两种类型的UCI,但是本公开不限于此。并且,当有更多类型的UCI时,它们的优先级顺序也可以通过其与DMRS在时域和频域(RE级别)的距离来反映。
尽管上面描述的情况涉及在PRB中仅映射前载DMRS的情况,但是本公开也可以应用于存在前载DMRS和附加DMRS的情况。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参考信号包括前载解调参考信号(DMRS)和附加DMRS,并且前载DMRS周围的UCI映射与附加DMRS周围的UCI映射相同或不同。
图8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在前载DMRS和附加DMRS的情况下,在NR中在PUSCH中的不同类型的UCI的映射的示例性场景。在图8中,假设PRB 80中的前三个符号用于控制区域,如用交叉线填充的RE所示。前载DMRS在时域映射到符号3、4,以及在频域映射到子载波5、11,并且附加DMRS在时域映射到符号9、10,以及在频域映射到子载波5、11,如用左斜线填充的RE所示。
以前载DMRS(例如,由符号4和子载波11组成的RE)为例,围绕它的不同类型的UCI的映射基于与它在频域(子载波级别)中的距离。具体而言,如上所述,这些UCI的优先顺序是:HARQ-ACK->RI->波束管理/恢复->CSI。因此,具有最高优先级的HARQ-ACK在频域被映射到与前载DMRS相同的子载波,在时域被映射到与前载DMRS相邻的符号,如用垂直线填充的RE所示。接下来,具有第二高优先级的RI在时域中被映射到与HARQ-ACK相同的符号,并且在频域中被映射到与HARQ-ACK相邻的子载波,如用水平线填充的RE所示。然后,具有第三高优先级的波束管理/恢复在时域中被映射到与HARQ-ACK相同的符号,并且在频域中被映射到与RI相邻的子载波,如用点填充的RE所示。最后,具有最低优先级的CSI在时域中被映射到与HARQ-ACK相同的符号,并且在频域中被映射到与波束管理/恢复相邻的子载波,如用右斜线填充的RE所示。
因此,这四种类型的UCI的优先级顺序通过其与前载DMRS在时域(子载波级别)中的距离来反映。更具体地说,一种类型的UCI的优先级越高,该类型的UCI与前载DMRS在频域(子载波级别)上的距离就越短。如上所述,为了减少延迟,首先考虑频域映射。
如图8所示,在附加DMRS周围,UCI的映射在附加DMRS本身的周围是对称的。但是,UCI在附加DMRS周围的映射不同于在前载DMRS周围的映射。具体地,对于映射到由时域中的符号9和频域中的子载波11组成的RE的附加DMRS,四种类型的UCI映射到时域中的符号8,而对于映射到由时域中的符号10和频域中的子载波11组成的RE的附加DMRS,四种类型的UCI映射到时域中的符号11。
图9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在前载DMRS和附加DMRS的情况下,在NR中在PUSCH中的不同类型的UCI的映射的示例性场景。与图8类似,假设PRB 90中的前三个符号用于控制区域,如用交叉线填充的RE所示。前载DMRS在时域映射到符号3、4,以及在频域映射到子载波5、11,并且附加DMRS在时域映射到符号9、10,以及在频域映射到子载波5、11,如用左斜线填充的RE所示。
以前载DMRS(例如,由符号4和子载波11组成的RE)为例,围绕它的不同类型的UCI的映射基于与它在频域和时域两者(RE级别)中的距离。具体而言,如上所述,这些UCI的优先顺序是:HARQ-ACK->RI->波束管理/恢复->CSI。因此,具有最高优先级的HARQ-ACK在频域被映射到与前载DMRS相同的子载波,在时域被映射到与前载DMRS相邻的符号,如用垂直线填充的RE所示。接下来,具有第二高优先级的RI在时域中被映射到与HARQ-ACK相同的符号,并且在频域中被映射到与HARQ-ACK相邻的子载波,如用水平线填充的RE所示。然后,具有第三高优先级的波束管理/恢复在频域中被映射到与HARQ-ACK相同的子载波,并且在频域中被映射到与HARQ-ACK相邻的子载波,如用点填充的RE所示。最后,具有最低优先级的CSI在时域中被映射到与波束管理/恢复相同的符号,并且在频域中被映射到与波束管理/恢复相邻的子载波,如用右斜线填充的RE所示。
图9中映射UCI的原理与图7中的原理相同。也就是说,这四种类型的UCI的优先顺序通过它们与前载DMRS在频域和时域(RE级别)中的距离反映。如上所述,为了减少延迟,首先考虑频域映射。
类似于图8,在图9中,围绕附加DMRS,UCI的映射围绕附加DMRS本身是对称的。但是,UCI在附加DMRS周围的映射不同于在前载DMRS周围的映射。
图10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在前载DMRS和附加DMRS的情况下,在NR中在PUSCH中的不同类型的UCI的映射的示例性场景。图10对应于使用CP-OFDM波形并且前载DMRS模式与图2(B)中对于长度为2的基于FD OCC的配置所示的相同的情况。例如,如图10所示,在PRB 100中,PDCCH被映射到前两个符号,即符号0、1,如用交叉线填充的RE所示。前载DMRS在时域映射到符号2,在频域映射到子载波2和3、6和7、以及10和11,如用左斜线填充的RE所示。
在前载DMRS周围,由于不同类型UCI的映射与图6中的相同,因此不再给出其细节以避免冗余。与图8和图9不同,在图10中,附加DMRS周围的UCI映射与前载DMRS周围的UCI映射相同。
尽管上述示例仅将DMRS显示为RS,但是本公开不限于此。一般来说,DMRS和PT-RS都存在于NR中。注意,可以在基站处配置存在哪些类型的RS。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参考信号包括解调参考信号(DMRS)和相位跟踪参考信号(PT-RS),并且在多层传输的情况下,UCI仅在发送PT-RS的层中由电路310映射。
图11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在存在PT-RS的情况下,在NR中在PUSCH中映射UCI的示例性场景。图11对应于多层传输。如上所述,在多层传输中,PT-RS将不会在所有层中发送。这里,假设用户设备300总共发送两层,如图11所示对于每一层,PDCCH和DMRS的配置与图2(A)中的那些相同,因此为了避免冗余,这里不讨论其细节。
还假设只有层1发送PT-RS,如图11中用点填充的RE所示。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获得更好的相位误差补偿,UCI只在层1中映射。这里,多层代表空间域。这个例子表明,UCI的映射也是基于与PT-RS在空间域(层级)中的距离。
注意,尽管如图11中的层1所示,UCI被映射到在时域和/或频域中与被映射了PT-RS的RE相比更接近于被映射了DMRS的RE的RE,但是本公开不限于此。UCI也可以被映射到在时域和/或频域中与被映射了DMRS的RE相比更接近于被映射了PT-RS的RE的RE。UCI映射应该考虑延迟和相位误差补偿来决定。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电路310仅在具有PT-RS的PRB中映射UCI。
图12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在存在PT-RS的情况下,在NR中在PUSCH中映射UCI的示例性场景。在图12中,PDCCH和DMRS的配置与图2(A)中的那些相同,因此为了避免冗余,这里不讨论其细节。
众所周知,可能不会在所有PRB中发送PT-RS。这里,如图12所示,假设UE 300在PRB1中而不在PRB 2中发送PT-RS。因此,为了获得更好的相位误差补偿,仅在PRB 1被映射UCI,而不在PRB 2中映射UCI。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在图11和12的情况下,在PUSCH中采用循环前缀-正交频分复用(CP-OFDM)或其中PT-RS被预DFT(pre-DFT)的离散傅立叶变换-扩展-正交频分复用(DFT-S-OFDM)。
具体而言,众所周知,当在PUSCH中采用其中PT-RS被后DFT(post-DFT)的DFT-S-OFDM时,在DFT处理之后插入DMRS和PT-RS,因此图11和12的操作不适用。相比之下,当在PUSCH中采用其中PT-RS被预DFT的DFT-S-OFDM时,在DFT处理之前插入PT-RS,因此图11和12的操作是可适用的。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在频域中,UCI跨PUSCH的PRB均匀地分布,或者集中在PUSCH的PRB的顶部和底部。
具体而言,图4-12示出了UCI在频域中跨PRB均匀分布的情况;然而,本公开不限于此。在NR中,UCI也可以集中在PUSCH的PRB的顶部和底部,就像图1针对LTE所示的UCI映射。
注意,电路310中采用的映射UCI的规则可以预先固定,或者可以由基站半静态或动态地配置。
此外,尽管上述附图在PRB中包括PDCCH或控制区域,但是本公开不限于此,并且PDCCH或控制区域是否存在将不会影响本公开。
在上面,参考图3-12详细描述了UE 300。利用UE 300,通过根据一些RE与RS被映射到的RE在时域、频域和空间域中的一个或多个域中的距离将UCI映射到这些RE,在NR中可以避免RS冲突,并且可以改善系统性能。
在本公开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如图13所示的基站。图13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基站1300的一部分的框图。如图13所示,基站1300包括接收单元1310和电路1320。接收单元1310用于从用户设备接收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的物理资源块(PRB)上的PUSCH中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和参考信号。电路1320用于根据解映射规则将UCI和参考信号从它们各自在PRB中的资源元素解映射,该解映射规则指示UCI在PRB中根据一个或多个可用资源元素与参考信号被映射到的资源元素在时域、频域和空间域中的一个或多个中的距离被映射到所述一个或多个可用资源元素。例如,用户设备可以是如图3所示的UE300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解映射规则还指示UCI被映射到一个或多个可用资源元素,所述一个或多个可用资源元素与参考信号被映射的资源元素的距离在时域、频域和空间域中的一个或多个中最短。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参考信号包括解调参考信号(DMRS)和相位跟踪参考信号(PT-RS),并且解映射规则还指示在多层传输的情况下,UCI仅在发送PT-RS的层中映射。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解映射规则还指示UCI仅在具有PT-RS的PRB中映射。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在PUSCH中采用循环前缀-正交频分复用(CP-OFDM)或其中PT-RS被预DFT的离散傅立叶变换-扩展-正交频分复用(DFT-S-OFDM)。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参考信号包括解调参考信号(DMRS),并且解映射规则还指示UCI与DMRS被映射到相同的子载波。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UCI的映射随着参考信号的模式而变化。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UCI包括多种类型的UCI,并且多种类型的UCI分别被分派有优先级,并且分派给一种类型的UCI的优先级越高,则该种类型的UCI被映射的一个或多个可用资源元素与参考信号被映射的资源元素的距离越短。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解映射规则还指示所有多种类型的UCI被映射到相同的子载波,并且分派给一种类型的UCI的优先级越高,该类型的UCI被映射的一个或多个可用资源元素与参考信号被映射的资源元素在时域中的距离越短。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解映射规则还指示分派给一种类型的UCI的优先级越高,该种类型的UCI被映射的一个或多个可用资源元素与参考信号被映射的资源元素在时域和频域中的距离越短。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多种类型的UCI包括混合自动重复请求-确认(HARQ-ACK)、秩指示符(RI)、波束管理/恢复和信道状态信息(CSI),它们分别按照优先级的降序被分派优先级。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参考信号包括前载解调参考信号(DMRS)和附加DMRS,并且前载DMRS周围的UCI映射与附加DMRS周围的UCI映射相同或不同。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在频域中,UCI跨PUSCH的PRB均匀地分布,或者集中在PUSCH的PRB的顶部和底部。
利用BS 1300,通过根据一些RE与RS被映射到的RE在时域、频域和空间域中的一个或多个域中的距离将UCI映射到这些RE,在NR中可以避免RS冲突,并且可以改善系统性能。
图14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当将CP-OFDM波形用于上行链路传输时用户设备1400的细节的框图。如图14所示,用户设备1400可以包括电路310、发送单元320、天线1405和接收单元1406。UE 1400的电路310可以包括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编码单元1401、调制单元1402、资源映射单元1403和IFFT(快速傅立叶逆变换)单元1404。此外,用户设备1400的电路310还可以包括用于下行链路接收的快速傅立叶变换单元1407、资源解映射单元1408、解调单元1409和解码单元1410。
在这些组成元件中,电路310主要用作图3所示的电路310,并且发送单元320主要用作图3所示的发送单元320。因此,具有与图3中相似功能的元件被相同地标记,并且为了简洁和清楚起见,在此不再重复描述。
编码单元1401对发送数据进行编码,并将编码的数据输出到调制单元1402。调制单元1402调制编码的数据,并将调制的数据输出到资源映射单元1403。
资源映射单元1403将调制的数据映射到PUSCH的PRB中用于数据传输的RE,并将RS(例如,DMRS和/或PT-RS)映射到PRB中用于RS的RE。此外,资源映射单元1403根据一个或多个可用RE与RS被映射的RE在时域、频域和空间域中的一个或多个中的距离,在PUSCH的PRB中将UCI映射到一个或多个可用RE。已经参考图4-12详细描述了UCI映射的详细操作,因此,为了清楚和简洁起见,省略了其细节。
IFFT单元1404对数据、RS和UCI被映射到的PRB中的多个子载波执行IFFT处理,并将IFFT处理后的信号输出到发送单元320。发送单元320经由天线1405向基站输出信号。
接收单元1406经由天线1405接收从基站发送的下行链路信号。由于在NR中只有CP-OFDM波形用于下行链路传输,所以FFT单元1407、资源解映射单元1408、解调单元1409和解码单元1410用于对接收单元1406接收的下行链路信号执行一系列信号处理,并最终获得所接收的数据。注意,由于FFT单元1407、资源解映射单元1408、解调单元1409和解码单元1410的操作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因此为了避免混淆本公开的发明点,这里将不讨论其细节。
注意,尽管图14示出了所述部件(即编码单元1401、调制单元1402、资源映射单元1403、IFFT单元1404、FFT单元1407、资源解映射单元1408、解调单元1409和解码单元1410)在电路310内,但这仅仅是示例,而不是限制。事实上,例如,根据具体要求,一个或多个集成部件可以与电路310分离。
图15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当将DFT-S-OFDM波形用于上行链路传输时用户设备1500的细节的框图。如图15所示,用户设备1500可以包括电路310、发送单元320、天线1405和接收单元1406。UE 1500的电路310可以还包括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编码单元1401、调制单元1402、资源映射单元1503、DFT单元1550和IFFT单元1404。此外,UE 1500的电路310还可以包括用于下行链路接收的FFT单元1407、资源解映射单元1408、解调单元1409和解码单元1410。
在这些组成元件中,电路310主要用作图3所示的电路310,发送单元320主要用作图3所示的发送单元320。因此,具有与图3中相似功能的元件被相同地标记,并且为了简洁和清楚起见,在此不再重复描述。类似地,因为编码单元1401、调制单元1402、IFFT单元1404、FFT单元1407、资源解映射单元1408、解调单元1409和解码单元1410的操作与图14中所示的相同,所以具有与图14中的那些相似功能的元件被相同地标记,并且为了简洁和清楚起见,这里不再重复描述。图15与图14的区别在于资源映射单元1503和新添加的DFT单元1550,并且这两个单元将在下面描述。
当在PUSCH中采用其中PT-RS被预DFT的DFT-S-OFDM时,资源映射单元1503将来自调制单元1402的调制的数据映射到PUSCH的PRB中用于数据传输的RE,并且将PT-RS映射到PRB中用于PT-RS的RE。此外,资源映射单元1503根据一个或多个可用RE与RS被映射的RE在时域、频域和空间域中的一个或多个中的距离,在PUSCH的PRB中将UCI映射到一个或多个可用RE。已经参考图4-12详细描述了UCI映射的详细操作,因此,为了清楚和简洁起见,省略了其细节。
DFT单元1550对数据、PT-RS和UCI被映射到的PRB中的多个子载波执行DFT处理,并将DFT处理后的信号输出到IFFT单元1404。在由DFT单元1550进行DFT处理之后,在DFT处理之后,DMRS被插入(映射)到PRB中用于DMRS的RE中。然后,IFFT单元1404对数据、RS(包括DMRS和PT-RS)和UCI被映射到的PRB中的多个子载波执行IFFT处理,并将IFFT处理后的信号输出到发送单元320。发送单元320经由天线1405向基站输出信号。
当在PUSCH中采用其中PT-RS被后DFT的DFT-S-OFDM时,资源映射单元1503将来自调制单元1402的调制的数据映射到PUSCH的PRB中用于数据传输的RE。此外,资源映射单元1503根据一个或多个可用RE与RS(例如DMRS和/或PT-RS)被映射的RE在时域、频域和空间域中的一个或多个中的距离,在PUSCH的PRB中将UCI映射到一个或多个可用RE。
DFT单元1550对数据和UCI被映射到的PRB中的多个子载波执行DFT处理,并将DFT处理后的信号输出到IFFT单元1404。在由DFT单元1550进行DFT处理之后,在DFT处理之后,DMRS和PT-RS都被插入(映射)到PRB中用于它们的RE中。然后,IFFT单元1404对数据、RS(包括DMRS和PT-RS)和UCI被映射到的PRB中的多个子载波执行IFFT处理,并将IFFT处理后的信号输出到发送单元320。发送单元320经由天线1405向基站输出信号。
注意,如前所述,由于当在PUSCH中采用其中PT-RS被后DFT的DFT-S-OFDM时,在DFT处理之后插入PT-RS,所以图11和12所示的UCI映射的操作在这种情况下不适用。图4-10中示出的UCI映射的操作仍然适用于这种情况,并且由于已经在上面详细描述了它们,为了清楚和简洁起见,省略了其细节。
注意,尽管图15示出了所述部件(即编码单元1401、调制单元1402、资源映射单元1503、DFT单元1550、IFFT单元1404、FFT单元1407、资源解映射单元1408、解调单元1409和解码单元1410)在电路310内,但这仅仅是示例,而不是限制。事实上,例如,根据具体要求,一个或多个集成部件可以与电路310分离。
图16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当将CP-OFDM波形用于上行链路传输时用户设备的细节的框图。如图16所示,基站1600可以包括接收单元1310、电路1320、发送单元1605和天线1606。BS 1600的电路1320还可以包括用于上行链路接收的FFT(快速傅立叶变换)单元1607、资源解映射单元1608、解调单元1609和解码单元1610。此外,BS 1600的电路1320还可以包括用于下行链路传输的编码单元1601、调制单元1602、资源映射单元1603和IFFT单元1604。
在这些组成元件中,接收单元1310主要用作图13所示的接收单元1310,并且电路1320主要用作图13所示的电路1320。因此,具有与图13中相似功能的元件被相同地标记,并且为了简洁和清楚起见,在此不再重复描述。
接收单元1310从天线1606接收来自用户设备(例如,如图14所示的UE 1400)的PUSCH的PRB上的PUSCH中的UCI和RS(例如,DMRS和/或PT-RS)。由于接收单元1310接收的信号是从UE发送的FFT处理后的信号,所以FFT单元1607对接收的信号执行FFT处理,并将FFT处理后的信号输出到资源解映射单元1608。
资源解映射单元1608根据解映射规则将UCI和RS从它们在PRB中各自的RE中解映射,该解映射规则指示UCI在PRB中根据一个或多个可用RE与RS被映射的RE在时域、频域和空间域中的一个或多个中的距离被映射到所述一个或多个可用RE。显然,资源解映射单元1608还从PRB中用于数据传输的RE解映射数据。
解调单元1609从资源解映射单元1608接收解映射的数据,解调解映射的数据,并将解调的数据输出到解码单元1610。解码单元1610解码来自解调单元1609的解调的数据,并获得所接收的数据。
由于在NR中只有CP-OFDM波形被用于下行链路传输,因此编码单元1601、调制单元1602、资源映射单元1603和IFFT单元1604被用于生成要由发送单元1605发送的下行链路信号。然后,发送单元1605经由天线1606向用户设备(例如,UE 300、UE 1400)发送下行链路信号。注意,由于编码单元1601、调制单元1602、资源映射单元1603和IFFT单元1604的操作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因此为了避免混淆本公开的发明点,这里将不讨论其细节。
已经参考图4-12详细描述了UCI映射的详细操作,因此,为了清楚和简洁起见,省略了其细节。注意,尽管图16示出了所述部件(即编码单元1601、调制单元1602、资源映射单元1603、IFFT单元1604、FFT单元1607、资源解映射单元1608、解调单元1609和解码单元1610)在电路1320内,但这仅仅是示例,而不是限制。事实上,例如,根据具体要求,一个或多个集成部件可以与电路1320分离。
图17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当将DFT-S-OFDM波形用于上行链路传输时用户设备的细节的框图。如图17所示,基站1700可以包括接收单元1310、电路1320、发送单元1605和天线1606。BS 1700的电路1320还可以包括用于上行链路接收的FFT单元1607、IDFT(离散傅立叶逆变换)单元1760、资源解映射单元1608、解调单元1609和解码单元1610。此外,BS 1700的电路1320还可以包括用于下行链路传输的编码单元1601、调制单元1602、资源映射单元1603和IFFT单元1604。
在这些组成元件中,接收单元1310主要用作图13所示的接收单元1310,并且电路1320主要用作图13所示的电路1320。因此,具有与图13中相似功能的元件被相同地标记,并且为了简洁和清楚起见,在此不再重复描述。类似地,因为编码单元1601、调制单元1602、资源映射单元1603、IFFT单元1604、FFT单元1607、资源解映射单元1608、解调单元1609和解码单元1610的操作与图16中所示的相同,所以具有与图16中的那些相似功能的元件被相同地标记,并且为了简洁和清楚起见,这里不再重复描述。图17与图16的区别在于新添加的IDFT单元1760,这是因为从用户设备(例如,如图5所示的UE 1500)接收的信号已经在UE侧经历了DFT处理。
具体地,在FFT单元1607对从UE接收的信号执行FFT处理之后,IDFT单元1760进一步对FFT处理之后的信号执行IDFT处理,并将IDFT处理之后的信号输出到资源解映射单元1608。
然后,资源解映射单元1608根据解映射规则将UCI和RS从它们在PRB中各自的RE中解映射,该解映射规则指示UCI在PRB中根据一个或多个可用RE与RS被映射的RE在时域、频域和空间域中的一个或多个中的距离被映射到所述一个或多个可用RE。显然,资源解映射单元1608还从PRB中用于数据传输的RE解映射数据。解调单元1609从资源解映射单元1608接收解映射的数据,解调解映射的数据,并将解调的数据输出到解码单元1610。解码单元1610解码来自解调单元1609的解调的数据,并获得所接收的数据。
已经参考图4-12详细描述了UCI映射的详细操作,因此,为了清楚和简洁起见,省略了其细节。如上所述,图11和12中所示的UCI映射的操作不适用于在PUSCH中采用其中PT-RS被后DFT的DFT-S-OFDM的情况。
注意,尽管图17示出了所述部件(即编码单元1601、调制单元1602、资源映射单元1603、IFFT单元1604、FFT单元1607、IDFT单元1760、资源解映射单元1608、解调单元1609和解码单元1610)在电路1320内,但这仅仅是示例,而不是限制。事实上,例如,根据具体要求,一个或多个集成部件可以与电路1320分离。
图18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BS 1810和UE 1820之间的通信流程图的示例。例如,BS 1810可以是如图13所示的BS 1300,而UE 1820可以是如图3所示的UE 300。更具体地说,当在NR中将CP-OFDM波形用于上行链路时,BS 1810可以是如图16所示的BS1600,并且UE 1820可以是如图14所示的UE 1400。否则,当在NR中将DFT-S-OFDM波形用于上行链路时,BS 1810可以是如图17所示的BS 1700,并且UE 1820可以是如图15所示的UE1500。
在步骤ST101,UE 1820在连接过程中与BS 1810连接。该连接可以通过实现已知或未来开发的方法来建立,其细节在此省略。
在步骤ST102,UE 1820根据一个或多个可用RE与RS被映射的RE在时域、频域和空间域中的一个或多个中的距离,在PUSCH的PRB中将UCI映射到一个或多个可用RE。如上所述,UE 1820可以包括如图3所示的UE300的电路310,并且步骤ST102可以由电路310执行。
在步骤ST103,UE 1820在PRB上向BS 1810发送PUSCH中的UCI和RS。如上所述,UE1820还可以包括如图3所示的UE 300的发送单元320,并且步骤ST103可以由发送单元310执行。同时,尽管在图18中未示出,但是BS 1810在PRB上从UE 1820接收PUSCH中的UCI和RS。
在步骤ST 104,BS 1810根据解映射规则将UCI和RS从它们各自在PRB中的资源中解映射。解映射规则指示根据一个或多个可用RE与RS被映射的RE在时域、频域和空间域中的一个或多个中的距离,在PUSCH的PRB中将UCI映射到所述一个或多个可用RE。也就是说,解映射规则告诉BS 1810UCI和RS如何被映射到UE侧的上行链路物理资源。如上所述,BS1810可以包括如图13所示的BS 1300的电路1320,并且步骤ST104可以由电路1320执行。
注意,尽管图18中未示出,但是PUSCH数据的映射和解映射显然分别在UE 1820和BS 1820处实现。由于PUSCH数据的映射和解映射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众所周知的,因此为了避免混淆本公开的发明点,这里不讨论其细节。
此外,如上所述,在UE 1820中采用的映射UCI的规则可以预先固定,即BS 1810和UE 1820都预先知道。或者,UE 1820中采用的映射UCI的规则可以半静态地配置,或者可以由基站半静态或动态地配置。在这种情况下,尽管在图18中未示出,但是BS 1810可以通过显式或隐式信令向UE 1820通知映射UCI的规则。
在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用于如图19所示的用户设备的无线通信方法图19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用户设备的无线通信方法1900的流程图。例如,无线通信方法1900可以应用于如图3、14、15所示的用户设备300/1400/1500。
如图19所示,电无线通信方法1900开始于步骤S1901,其中在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的物理资源块(PRB)中,根据一个或多个可用资源元素与参考信号被映射的资源元素在时域、频域和空间域中的一个或多个中的距离,将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映射到所述一个或多个可用资源元素。然后,在步骤S1902,UCI和参考信号在PRB上的PUSCH中被发送到基站。在步骤S1902之后,无线通信方法1900结束。
利用无线通信方法1900,通过根据一些RE与RS被映射到的RE在时域、频域和空间域中的一个或多个域中的距离将UCI映射到这些RE,在NR中可以避免RS冲突,并且可以改善系统性能。
注意,如上所述的用户设备300中的其他技术特征也可以结合到无线通信方法1900中,并且为了避免冗余,这里不再描述。
在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用于如图20所示的基站的无线通信方法。图20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基站的无线通信方法2000的流程图。例如,无线通信方法2000可以应用于如图13、16、17所示的基站1300/1600/1700。
如图20所示,无线通信方法2000开始于步骤S2001,在该步骤中,在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的物理资源块(PRB)上,在PUSCH中从用户设备接收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和参考信号。然后,在步骤S2002,根据解映射规则,将UCI和参考信号从它们在PRB中各自的资源元素解映射,该解映射规则指示UCI在PRB中根据一个或多个可用资源元素与参考信号被映射到的资源元素在时域、频域和空间域中的一个或多个中的距离被映射到所述一个或多个可用资源元素。在步骤S2002之后,无线通信方法2000结束。
利用无线通信方法2000,通过根据一些RE与RS被映射到的RE在时域、频域和空间域中的一个或多个域中的距离将UCI映射到这些RE,在NR中可以避免RS冲突,并且可以改善系统性能。
注意,如上所述的基站1300中的其他技术特征也可以结合到无线通信方法2000中,并且为了避免冗余,这里不再描述。
本公开可以通过软件、硬件或软件与硬件协作来实现。在上述每个实施例的描述中使用的每个功能块可以由作为集成电路的LSI实现,并且每个实施例中描述的每个过程可以由LSI控制。它们可以单独形成为芯片,或者可以形成一个芯片以包括部分或全部功能块。它们可以包括耦合到其上的数据输入和输出。根据集成度的不同,这里的LSI可以称为IC、系统LSI、超级LSI或超LSI。然而,实现集成电路的技术不限于LSI,并且可以通过使用专用电路或通用处理器来实现。此外,可以使用可在制造LSI之后编程的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可重新配置布置在LSI内部的电路单元的连接和设置的可重配置处理器。
注意,本公开旨在由本领域技术人员基于说明书中呈现的描述和已知技术进行各种改变或修改,而不脱离本公开的内容和范围,并且这种改变和应用落入要求保护的范围内。此外,在不脱离本公开内容的范围内,上述实施例的组成元素可以任意组合。
本公开的实施例可以至少提供以下主题。
(1).一种用户设备,包括:
电路,在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的物理资源块(PRB)中,根据一个或多个可用资源元素与参考信号被映射的资源元素在时域、频域和空间域中的一个或多个中的距离,将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映射到所述一个或多个可用资源元素;以及
发送单元,将PRB上的PUSCH中的UCI和参考信号发送到基站。
(2).根据(1)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电路还将UCI映射到一个或多个可用资源元素,所述一个或多个可用资源元素与参考信号被映射的资源元素在时域、频域和空间域中的一个或多个中的距离最短。
(3).根据(1)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参考信号包括解调参考信号(DMRS)和相位跟踪-参考信号(PT-RS),并且在多层传输的情况下,UCI仅在发送PT-RS的层中映射。
(4).根据(3)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UCI仅在具有PT-RS的PRB中映射。
(5).根据(3)或(4)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在PUSCH中采用循环前缀-正交频分复用(CP-OFDM)或其中PT-RS被预DFT的离散傅立叶变换-扩展-正交频分复用(DFT-S-OFDM)。
(6).根据(1)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所述参考信号包括解调参考信号,并且UCI被映射到与DMRS相同的子载波。
(7).根据(1)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UCI的映射随着参考信号的模式而变化。
(8).根据(1)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UCI包括多种类型的UCI,并且所述多种类型的UCI分别被分派有优先级,以及
其中,分派给一种类型的UCI的优先级越高,该种类型的UCI被映射的一个或多个可用资源元素与参考信号被映射的资源元素的距离越短。
(9).根据(8)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所述多种类型的UCI全部被映射到相同的子载波,以及
其中,分派给一种类型的UCI的优先级越高,该种类型的UCI被映射的一个或多个可用资源元素与参考信号被映射的资源元素在时域中的距离越短。
(10).根据(8)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分派给一种类型的UCI的优先级越高,该种类型的UCI被映射的一个或多个可用资源元素与参考信号被映射的资源元素在时域和频域中的距离越短。
(11).根据(8)-(10)中任一项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所述多种类型的UCI包括混合自动重复请求-确认(HARQ-ACK)、秩指示符(RI)、波束管理/恢复和信道状态信息(CSI),它们分别按照优先级的降序被分派优先级。
(12).根据(1)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所述参考信号包括前载解调参考信号(DMRS)和附加DMRS,并且前载DMRS周围的UCI映射与附加DMRS周围的UCI映射相同或不同。
(13).根据(1)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在频域中,UCI跨PUSCH的PRB均匀地分布,或者集中在PUSCH的PRB的顶部和底部。
(14).一种基站,包括:
接收单元,从用户设备接收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的物理资源块(PRB)上的PUSCH中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和参考信号;以及
电路,根据解映射规则将UCI和参考信号从它们各自在PRB中的资源元素解映射,所述解映射规则指示UCI在PRB中根据一个或多个可用资源元素与参考信号被映射的资源元素在时域、频域和空间域中的一个或多个中的距离被映射到所述一个或多个可用资源元素。
(15).根据(14)所述的基站,其中所述解映射规则还指示UCI被映射到与参考信号被映射的资源元素的距离在时域、频域和空间域中的一个或多个中最短的一个或多个可用资源元素。
(16).根据(14)所述的基站,其中,所述参考信号包括解调参考信号(DMRS)和相位跟踪-参考信号(PT-RS),并且解映射规则还指示在多层传输的情况下,UCI仅在发送PT-RS的层中映射。
(17).根据(16)所述的基站,其中所述解映射规则还指示UCI仅在具有PT-RS的PRB中映射。
(18).根据(16)或(17)所述的基站,其中在PUSCH中采用循环前缀-正交频分复用(CP-OFDM)或其中PT-RS被预DFT的离散傅立叶变换-扩展-正交频分复用(DFT-S-OFDM)。
(19).根据(14)所述的基站,其中所述参考信号包括解调参考信号(DMRS),并且解映射规则还指示UCI与DMRS被映射到相同的子载波。
(20).根据(14)所述的基站,其中,UCI的映射随着参考信号的模式而变化。
(21).根据(14)所述的基站,其中,UCI包括多种类型的UCI,并且所述多种类型的UCI分别被分派有优先级,以及
其中,分派给一种类型的UCI的优先级越高,该种类型的UCI被映射的一个或多个可用资源元素与参考信号被映射的资源元素在时域和频域中的距离越短。
(22).根据(21)所述的基站,其中所述解映射规则还指示所述多种类型的UCI全部被映射到相同的子载波,并且分派给一种类型的UCI的优先级越高,该类型的UCI被映射的一个或多个可用资源元素与参考信号被映射的资源元素在时域中的距离越短。
(23).根据(21)所述的基站,其中所述解映射规则还指示分派给一种类型的UCI的优先级越高,该种类型的UCI被映射的一个或多个可用资源元素与参考信号被映射的资源元素在时域和频域中的距离越短。
(24).根据(21)-(23)中任一项所述的基站,其中,所述多种类型的UCI包括混合自动重复请求-确认(HARQ-ACK)、秩指示符(RI)、波束管理/恢复和信道状态信息(CSI),它们分别按照优先级的降序被分派优先级。
(25).根据(14)所述的基站,其中,所述参考信号包括前载解调参考信号(DMRS)和附加DMRS,并且前载DMRS周围的UCI映射与附加DMRS周围的UCI映射相同或不同。
(26).根据(14)所述的基站,其中,在频域中,UCI跨PUSCH的PRB均匀地分布,或者集中在PUSCH的PRB的顶部和底部。
(27).一种用于用户设备的无线通信方法,包括:
在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的物理资源块(PRB)中,根据一个或多个可用资源元素与参考信号被映射的资源元素在时域、频域和空间域中的一个或多个中的距离,将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映射到所述一个或多个可用资源元素;以及
将PRB上的PUSCH中的UCI和参考信号发送到基站。
(28).根据(27)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所述在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的物理资源块(PRB)中,根据一个或多个可用资源元素与参考信号被映射的资源元素在时域、频域和空间域中的一个或多个中的距离,将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映射到所述一个或多个可用资源元素包括:
将UCI映射到与参考信号被映射的资源元素在时域、频域和空间域中的一个或多个中的距离最短的一个或多个可用资源元素。
(29).根据(27)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中,参考信号包括解调参考信号(DMRS)和相位跟踪-参考信号(PT-RS),并且在多层传输的情况下,UCI仅在发送PT-RS的层中映射。
(30).根据(29)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中,UCI仅在具有PT-RS的PRB中映射。
(31).根据(29)或(30)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中在PUSCH中采用循环前缀-正交频分复用(CP-OFDM)或其中PT-RS被预DFT的离散傅立叶变换-扩展-正交频分复用(DFT-S-OFDM)。
(32).根据(27)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中,所述参考信号包括解调参考信号,并且UCI被映射到与DMRS相同的子载波。
(33).根据(27)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中,UCI的映射随着参考信号的模式而变化。
(34).根据(27)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中,UCI包括多种类型的UCI,并且所述多种类型的UCI分别被分派有优先级,以及
其中,分派给一种类型的UCI的优先级越高,该种类型的UCI被映射的一个或多个可用资源元素与参考信号被映射的资源元素在时域和频域中的距离越短。
(35).根据(34)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中,所述多种类型的UCI全部被映射到相同的子载波,以及
其中,分派给一种类型的UCI的优先级越高,该种类型的UCI被映射的一个或多个可用资源元素与参考信号被映射的资源元素在时域中的距离越短。
(36).根据(34)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中分派给一种类型的UCI的优先级越高,该种类型的UCI被映射的一个或多个可用资源元素与参考信号被映射的资源元素在时域和频域中的距离越短。
(37).根据(34)-(36)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中,所述多种类型的UCI包括混合自动重复请求-确认(HARQ-ACK)、秩指示符(RI)、波束管理/恢复和信道状态信息(CSI),它们分别按照优先级的降序被分派优先级。
(38).根据(27)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中,所述参考信号包括前载解调参考信号(DMRS)和附加DMRS,并且前载DMRS周围的UCI映射与附加DMRS周围的UCI映射相同或不同。
(39).根据(27)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中,在频域中,UCI跨PUSCH的PRB均匀地分布,或者集中在PUSCH的PRB的顶部和底部。
(40).一种用于基站的无线通信方法,包括:
从用户设备接收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的物理资源块(PRB)上的PUSCH中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和参考信号;以及
根据解映射规则将UCI和参考信号从它们各自在PRB中的资源元素解映射,所述解映射规则指示UCI在PRB中根据一个或多个可用资源元素与参考信号被映射的资源元素在时域、频域和空间域中的一个或多个中的距离被映射到所述一个或多个可用资源元素。
(41).根据(40)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中所述解映射规则还指示UCI被映射到与参考信号被映射的资源元素的距离在时域、频域和空间域中的一个或多个中最短的一个或多个可用资源元素。
(42).根据(40)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中,所述参考信号包括解调参考信号(DMRS)和相位跟踪-参考信号(PT-RS),并且解映射规则还指示在多层传输的情况下,UCI仅在发送PT-RS的层中映射。
(43).根据(42)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中所述解映射规则还指示UCI仅在具有PT-RS的PRB中映射。
(44).根据(42)或(43)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中在PUSCH中采用循环前缀-正交频分复用(CP-OFDM)或其中PT-RS被预DFT的离散傅立叶变换-扩展-正交频分复用(DFT-S-OFDM)。
(45).根据(40)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中所述参考信号包括解调参考信号(DMRS),并且解映射规则还指示UCI与DMRS被映射到相同的子载波。
(46).根据(40)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中,UCI的映射随着参考信号的模式而变化。
(47).根据(40)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中,UCI包括多种类型的UCI,并且所述多种类型的UCI分别被分派有优先级,以及
其中,分派给一种类型的UCI的优先级越高,该种类型的UCI被映射的一个或多个可用资源元素与参考信号被映射的资源元素的距离越短。
(48).根据(47)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中所述解映射规则还指示所述多种类型的UCI全部被映射到相同的子载波,并且分派给一种类型的UCI的优先级越高,该类型的UCI被映射的一个或多个可用资源元素与参考信号被映射的资源元素在时域中的距离越短。
(49).根据(47)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中所述解映射规则还指示分派给一种类型的UCI的优先级越高,该种类型的UCI被映射的一个或多个可用资源元素与参考信号被映射的资源元素在时域和频域中的距离越短。
(50).根据(47)-(49)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中,所述多种类型的UCI包括混合自动重复请求-确认(HARQ-ACK)、秩指示符(RI)、波束管理/恢复和信道状态信息(CSI),它们分别按照优先级的降序被分派优先级。
(51).根据(40)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中,所述参考信号包括前载解调参考信号(DMRS)和附加DMRS,并且前载DMRS周围的UCI映射与附加DMRS周围的UCI映射相同或不同。
(52).根据(40)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中,在频域中,UCI跨PUSCH的PRB均匀地分布,或者集中在PUSCH的PRB的顶部和底部。

Claims (42)

1.一种通信装置,包括:
电路,将混合自动重复请求确认HARQ-ACK比特映射到从第一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开始的一个或多个符号,所述第一OFDM符号与具有解调参考信号DMRS的第二OFDM符号相邻且晚于所述第二OFDM符号,其中所述DMRS被映射到分配的资源块内的频域的不连续的分布式资源元素,并且所述HARQ-ACK比特被映射到所述分配的资源块内的频域的不连续的分布式资源元素;以及
发送器,在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中发送所述HARQ-ACK比特和DMRS。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当所述DMRS被映射到所述第二OFDM符号和与所述第二OFDM符号不连续的第四OFDM符号时,所述HARQ比特至少被映射到所述第一OFDM符号和第三OFDM符号,所述第三OFDM符号与所述第四OFDM符号相邻且晚于所述第四OFDM符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除所述HARQ比特以外的一个或多个信号被映射到第五OFDM符号和第六OFDM符号,所述第五OFDM符号和所述第六OFDM符号分别与所述第二OFDM符号和所述第四OFDM符号相邻且分别在所述第二OFDM符号和所述第四OFDM符号之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当所述DMRS被映射到所述第二OFDM符号和与所述第二OFDM符号不连续的第四OFDM符号时,所述HARQ-ACK比特在所述第二OFDM符号周围的映射与所述第四OFDM符号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所述HARQ-ACK比特的映射位置根据所述DMRS的映射模式而不同。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当所述DMRS被映射到第二OFDM符号和与所述第二OFDM符号连续的第七OFDM符号时,所述HARQ-ACK比特不被映射到与所述第七OFDM符号相邻的符号。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所述HARQ-ACK比特不被映射到相位跟踪参考信号PT-RS的资源元素。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即使在循环前缀-正交频分复用CP-OFDM中,所述HARQ-ACK比特和所述DMRS也不在频域中复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所述HARQ-ACK被映射到分配的一个或多个资源块内的分布式资源元素。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所述OFDM符号是离散傅里叶变换扩展OFDMDFT-S-OFDM符号或循环前缀OFDM CP-OFDM符号。
11.一种通信方法,包括:
将混合自动重复请求确认HARQ-ACK比特映射到从第一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开始的一个或多个符号,所述第一OFDM符号与具有解调参考信号DMRS的第二OFDM符号相邻且晚于所述第二OFDM符号,其中所述DMRS被映射到分配的资源块内的频域的不连续的分布式资源元素,并且所述HARQ-ACK比特被映射到所述分配的资源块内的频域的不连续的分布式资源元素,以及
在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中发送所述HARQ-ACK比特和DMRS。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通信方法,其中,当所述DMRS被映射到所述第二OFDM符号和与所述第二OFDM符号不连续的第四OFDM符号时,所述HARQ比特至少被映射到所述第一OFDM符号和第三OFDM符号,所述第三OFDM符号与所述第四OFDM符号相邻且晚于所述第四OFDM符号。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通信方法,除所述HARQ比特以外的一个或多个信号被映射到第五OFDM符号和第六OFDM符号,所述第五OFDM符号和所述第六OFDM符号分别与所述第二OFDM符号和所述第四OFDM符号相邻且分别在所述第二OFDM符号和所述第四OFDM符号之前。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通信方法,其中,当所述DMRS被映射到所述第二OFDM符号和与所述第二OFDM符号不连续的第四OFDM符号时,所述HARQ-ACK比特在所述第二OFDM符号周围的映射与所述第四OFDM符号相同。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通信方法,其中,所述HARQ-ACK比特的映射位置根据所述DMRS的映射模式而不同。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通信方法,其中,当所述DMRS被映射到第二OFDM符号和与所述第二OFDM符号连续的第七OFDM符号时,所述HARQ-ACK比特不被映射到与所述第七OFDM符号相邻的符号。
17.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通信方法,其中,所述HARQ-ACK比特不被映射到相位跟踪参考信号PT-RS的资源元素。
18.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通信方法,即使在循环前缀-正交频分复用CP-OFDM中,所述HARQ-ACK比特和所述DMRS也不在频域中复用。
19.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通信方法,其中,所述HARQ-ACK被映射到分配的一个或多个资源块内的分布式资源元素。
20.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通信方法,其中,所述OFDM符号是离散傅里叶变换扩展OFDMDFT-S-OFDM符号或循环前缀OFDM CP-OFDM符号。
21.一种通信装置,包括:
接收器,在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中接收混合自动重复请求确认HARQ-ACK比特和解调参考信号DMRS;
电路,提取映射到从第一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开始的一个或多个符号的所述HARQ-ACK比特,所述第一OFDM符号与具有所述DMRS的第二OFDM符号相邻且晚于所述第二OFDM符号,其中所述DMRS被映射到分配的资源块内的频域的不连续的分布式资源元素,并且所述HARQ-ACK比特被映射到所述分配的资源块内的频域的不连续的分布式资源元素。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当所述DMRS被映射到所述第二OFDM符号和与所述第二OFDM符号不连续的第四OFDM符号时,所述HARQ比特至少被映射到所述第一OFDM符号和第三OFDM符号,所述第三OFDM符号与所述第四OFDM符号相邻且晚于所述第四OFDM符号。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除所述HARQ比特以外的一个或多个信号被映射到第五OFDM符号和第六OFDM符号,所述第五OFDM符号和所述第六OFDM符号分别与所述第二OFDM符号和所述第四OFDM符号相邻且分别在所述第二OFDM符号和所述第四OFDM符号之前。
24.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当所述DMRS被映射到所述第二OFDM符号和与所述第二OFDM符号不连续的第四OFDM符号时,所述HARQ-ACK比特在所述第二OFDM符号周围的映射与所述第四OFDM符号相同。
25.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所述HARQ-ACK比特的映射位置根据所述DMRS的映射模式而不同。
26.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当所述DMRS被映射到第二OFDM符号和与所述第二OFDM符号连续的第七OFDM符号时,所述HARQ-ACK比特不被映射到与所述第七OFDM符号相邻的符号。
27.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所述HARQ-ACK比特不被映射到相位跟踪参考信号PT-RS的资源元素。
28.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即使在循环前缀-正交频分复用CP-OFDM中,所述HARQ-ACK比特和所述DMRS也不在频域中复用。
29.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所述HARQ-ACK被映射到分配的一个或多个资源块内的分布式资源元素。
30.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所述OFDM符号是离散傅里叶变换扩展OFDMDFT-S-OFDM符号或循环前缀OFDM CP-OFDM符号。
31.一种通信方法,包括:
在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中接收混合自动重复请求确认HARQ-ACK比特和解调参考信号DMRS;
提取映射到从第一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开始的一个或多个符号的所述HARQ-ACK比特,所述第一OFDM符号与具有所述DMRS的第二OFDM符号相邻且晚于所述第二OFDM符号,其中所述DMRS被映射到分配的资源块内的频域的不连续的分布式资源元素,并且所述HARQ-ACK比特被映射到所述分配的资源块内的频域的不连续的分布式资源元素。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通信方法,其中,当所述DMRS被映射到所述第二OFDM符号和与所述第二OFDM符号不连续的第四OFDM符号时,所述HARQ比特至少被映射到所述第一OFDM符号和第三OFDM符号,所述第三OFDM符号与所述第四OFDM符号相邻且晚于所述第四OFDM符号。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通信方法,其中,除所述HARQ比特以外的一个或多个信号被映射到第五OFDM符号和第六OFDM符号,所述第五OFDM符号和所述第六OFDM符号分别与所述第二OFDM符号和所述第四OFDM符号相邻且分别在所述第二OFDM符号和所述第四OFDM符号之前。
34.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通信方法,其中,当所述DMRS被映射到所述第二OFDM符号和与所述第二OFDM符号不连续的第四OFDM符号时,所述HARQ-ACK比特在所述第二OFDM符号周围的映射与所述第四OFDM符号相同。
35.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通信方法,其中,所述HARQ-ACK比特的映射位置根据所述DMRS的映射模式而不同。
36.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通信方法,其中,当所述DMRS被映射到第二OFDM符号和与所述第二OFDM符号连续的第七OFDM符号时,所述HARQ-ACK比特不被映射到与所述第七OFDM符号相邻的符号。
37.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通信方法,其中,所述HARQ-ACK比特不被映射到相位跟踪参考信号PT-RS的资源元素。
38.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通信方法,其中,即使在循环前缀-正交频分复用CP-OFDM中,所述HARQ-ACK比特和所述DMRS也不在频域中复用。
39.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通信方法,其中,所述HARQ-ACK被映射到分配的一个或多个资源块内的分布式资源元素。
40.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通信方法,其中,所述OFDM符号是离散傅里叶变换扩展OFDMDFT-S-OFDM符号或循环前缀OFDM CP-OFDM符号。
41.一种集成电路,包括:
映射电路,控制将混合自动重复请求确认HARQ-ACK比特映射到从第一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开始的一个或多个符号,所述第一OFDM符号与具有解调参考信号DMRS的第二OFDM符号相邻且晚于所述第二OFDM符号,其中所述DMRS被映射到分配的资源块内的频域的不连续的分布式资源元素,并且所述HARQ-ACK比特被映射到所述分配的资源块内的频域的不连续的分布式资源元素;以及
发送电路,控制在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中发送所述HARQ-ACK比特和DMRS。
42.一种集成电路,包括:
接收电路,控制在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中接收混合自动重复请求确认HARQ-ACK比特和解调参考信号DMRS;
提取电路,控制提取映射到从第一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开始的一个或多个符号的所述HARQ-ACK比特,所述第一OFDM符号与具有所述DMRS的第二OFDM符号相邻且晚于所述第二OFDM符号,其中所述DMRS被映射到分配的资源块内的频域的不连续的分布式资源元素,并且所述HARQ-ACK比特被映射到所述分配的资源块内的频域的不连续的分布式资源元素。
CN202210849186.2A 2017-08-10 2017-08-10 用户设备、基站和无线通信方法 Active CN11536110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49186.2A CN115361105B (zh) 2017-08-10 2017-08-10 用户设备、基站和无线通信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49186.2A CN115361105B (zh) 2017-08-10 2017-08-10 用户设备、基站和无线通信方法
CN201780093493.XA CN110999165B (zh) 2017-08-10 2017-08-10 用户设备、基站和无线通信方法
PCT/CN2017/096724 WO2019028717A1 (en) 2017-08-10 2017-08-10 USER EQUIPMENT, BASE STATION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93493.XA Division CN110999165B (zh) 2017-08-10 2017-08-10 用户设备、基站和无线通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61105A CN115361105A (zh) 2022-11-18
CN115361105B true CN115361105B (zh) 2024-02-06

Family

ID=65273047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93493.XA Active CN110999165B (zh) 2017-08-10 2017-08-10 用户设备、基站和无线通信方法
CN202210849186.2A Active CN115361105B (zh) 2017-08-10 2017-08-10 用户设备、基站和无线通信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93493.XA Active CN110999165B (zh) 2017-08-10 2017-08-10 用户设备、基站和无线通信方法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Link
US (4) US11026222B2 (zh)
EP (1) EP3665820A4 (zh)
JP (1) JP7114640B2 (zh)
KR (1) KR102405391B1 (zh)
CN (2) CN110999165B (zh)
AU (1) AU2017426866B2 (zh)
BR (1) BR112020001065A2 (zh)
RU (1) RU2736626C1 (zh)
WO (1) WO2019028717A1 (zh)
ZA (1) ZA20200072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74402B (zh) * 2017-09-08 2021-02-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发送、接收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方法及设备
EP3691388B1 (en) * 2017-09-29 2023-09-13 NTT DoCoMo, Inc. User terminal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US11121825B2 (en) * 2017-11-26 2021-09-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Mapping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to uplink data channe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11394517B2 (en) * 2018-01-12 2022-07-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ntrolling multiplexing of a reference signal on an uplink shared channel
US11683203B2 (en) * 2018-05-04 2023-06-20 Marvell Asia Pte, Lt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a demapping system with phase compensation to demap uplink transmissions
US20210337548A1 (en) * 2018-08-03 2021-10-28 Nec Corporation Multi-trp communication
US11212155B2 (en) * 2019-06-19 2021-12-28 Altiostar Network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enhancing recep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WO2021075523A1 (ja) * 2019-10-18 2021-04-22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US11784865B2 (en) * 2020-04-28 2023-10-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User equipment initiated data aided phase tracking reference signals on multiple layers of a communication link
CN112350815B (zh) * 2020-10-29 2023-02-24 上海擎昆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及装置
WO2022216623A1 (en) * 2021-04-05 2022-10-13 Intel Corporation Phase tracking reference signal (pt-rs) pattern determination
WO2023211192A1 (ko) * 2022-04-27 2023-11-0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신호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U2001264077A1 (en) * 2000-06-13 2002-03-14 Tularik Limited Serine protease inhibitors
WO2011132942A2 (ko) * 2010-04-20 2011-10-2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참조 신호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CN102648592A (zh) * 2009-10-21 2012-08-22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包括中继站的无线通信系统中传输参考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CN103314544A (zh) * 2011-01-10 2013-09-18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接收下行链路参考信号的方法和设备
KR20140126230A (ko) * 2013-04-22 2014-10-30 주식회사 케이티 상향링크에서 컨트롤 정보를 송수신하는 방법 및 그 장치
CN105308886A (zh) * 2013-03-13 2016-02-03 Lg电子株式会社 发送控制信息的方法及其设备
WO2016056805A1 (ko) * 2014-10-09 2016-04-1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매시브 mimo를 지원하는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참조 신호의 생성 방법
WO2016163855A1 (en) * 2015-04-09 2016-10-1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for multiplexing uplink information
WO2017019132A1 (en) * 2015-07-30 2017-02-02 Intel IP Corporation Ofdma-based multiplexing of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4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60124397T2 (de) * 2000-06-13 2007-10-11 Tularik Ltd. Inhibitoren von serinproteasen
CN101272175B (zh) * 2007-03-21 2013-02-13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时分双工ofdma系统上行控制信令传输方法与装置
HUE050957T2 (hu) * 2010-01-18 2021-01-28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Rádiós bázisállomás, felhasználói berendezés és abban lévõ eljárások
US10135595B2 (en) 2010-06-21 2018-11-20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UCI) mapping indicator for long term evolution (LTE) carrier aggregation
CA2817003C (en) * 2010-11-03 2018-09-1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ding of harq-ack transmission in tdd systems with downlink carrier aggregation
JP5980789B2 (ja) * 2010-11-03 2016-08-31 サムスン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カンパニー リミテッド 時分割二重化システムにおける受信確認情報生成及び電力制御のための方法及び装置
KR101867311B1 (ko) * 2010-12-21 2018-07-19 주식회사 골드피크이노베이션즈 Ack/nack 자원 할당 방법 및 장치와 이를 이용한 ack/nack 신호 전송 방법
ES2802001T3 (es) * 2011-04-19 2021-01-1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arato y procedimiento para transmitir información de reconocimiento en un sistema de comunicación TDD
US9001756B2 (en) * 2011-04-27 2015-04-07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and physical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indicator channel enhancements
US9198181B2 (en) * 2012-03-19 2015-11-24 Blackberry Limited Enhanced common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s
US9369998B2 (en) * 2012-04-15 2016-06-14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determining uplink resource,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control signal using same, and apparatus therefor
EP2858265B1 (en) * 2012-06-05 2020-08-19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eiving control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140286255A1 (en) * 2013-03-25 2014-09-2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Uplink 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s in advanc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09905225B (zh) * 2013-04-01 2021-07-20 松下电器(美国)知识产权公司 终端、通信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EP2996274A4 (en) * 2013-05-09 2016-12-28 Fujitsu Lt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USER DEVICE AND BASE STATION
US20170041921A1 (en) * 2014-01-15 2017-02-09 Nec Corporatio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wireless terminal, and base station
US9635621B2 (en) * 2014-01-17 2017-04-2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daptations of dual connectivity operation to UE capability
CN104811264B (zh) * 2014-01-28 2019-09-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系统信息的传输方法、基站、终端和系统
WO2015163645A1 (ko) * 2014-04-20 2015-10-2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사운딩 참조 신호 전송 방법 및 단말
WO2016013744A1 (en) * 2014-07-24 2016-01-28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data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6537995B (zh) * 2014-08-06 2019-12-10 Lg电子株式会社 发送上行链路信号的方法和用户设备、以及接收上行链路信号的方法和基站
WO2016130072A1 (en) * 2015-02-09 2016-08-18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Harq on pusch for multiple carriers
US9888465B2 (en) * 2015-04-06 2018-02-0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Codeword determination for acknowledgement information
US11388704B2 (en) * 2015-05-15 2022-07-12 Sharp Kabushiki Kaisha Terminal device, base station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US10097336B2 (en) 2015-11-30 2018-10-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Uplink (UL) frequency-division duplex (FDD) subframe
US10638519B2 (en) * 2016-01-27 2020-04-28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receiving downlink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supporting unlicensed band, and device for supporting same
WO2017171307A1 (ko) * 2016-03-31 2017-10-0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비주기적 채널 상태 정보-참조 신호를 이용한 채널 상태 보고를 위한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KR102410282B1 (ko) * 2016-04-05 2022-06-17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확장 상향링크 서브프레임을 이용한 상향링크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WO2017196612A1 (en) * 2016-05-11 2017-11-16 Idac Holding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beamformed uplink transmission
WO2017218794A1 (en) * 2016-06-15 2017-12-21 Convida Wireless, Llc Upload control signaling for new radio
EP3484064B1 (en) * 2016-07-05 2023-08-16 Sharp Kabushiki Kaisha Base station device, terminal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KR20180049781A (ko) 2016-11-03 2018-05-1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빔포밍 시스템에서 단말의 송신 전력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CA3044647A1 (en) * 2016-11-25 2018-05-31 Ntt Docomo, Inc. User terminal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WO2018117207A1 (ja) * 2016-12-21 2018-06-28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ユーザ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WO2018128296A1 (ko) * 2017-01-03 2018-07-1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상향링크 제어 채널 및 사운딩 참조 심볼의 전송 및 수신 방법과 이를 위한 장치
CN113472500B (zh) * 2017-01-09 2022-11-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信令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
US20180227035A1 (en) * 2017-02-09 2018-08-09 Yu-Hsin Chen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obust beam acquisition
US10856174B2 (en) * 2017-03-16 2020-12-01 Ofinno, Llc Buffer status report control
EP3605978A4 (en) * 2017-03-23 2020-11-18 NTT DoCoMo, Inc. USER TERMINAL DEVICE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ROCEDURE
CN115118408A (zh) * 2017-03-24 2022-09-27 苹果公司 新无线电(nr)短持续时间和长持续时间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设计
KR102112010B1 (ko) * 2017-05-03 2020-05-1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참조 신호를 수신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JP2020523909A (ja) 2017-06-14 2020-08-06 アイディーエーシー ホールディング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アップリンク共有データチャネルを介したアップリンク制御情報(uci)送信のための方法、装置、システム、アーキテクチャ、およびインタフェース
JP7269172B2 (ja) 2017-06-15 2023-05-08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端末、無線通信方法、基地局及びシステム
CN115664617A (zh) * 2017-06-26 2023-01-31 苹果公司 参考信号的冲突处理
AU2017424879C1 (en) 2017-07-28 2023-02-09 Ntt Docomo, Inc. Transmitting apparatus, receiving apparatus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US20200220755A1 (en) * 2017-08-10 2020-07-09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Transmitter, receiver, transmission method, recep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WO2019039860A1 (ko) * 2017-08-22 2019-02-2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무선 신호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MX2020002578A (es) * 2017-09-11 2020-07-20 Ntt Docomo Inc Terminal de usuario y metodo de radio comunicacion.
EP3692675B1 (en) * 2017-10-02 2022-07-20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Ordering of csi in uci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U2001264077A1 (en) * 2000-06-13 2002-03-14 Tularik Limited Serine protease inhibitors
CN102648592A (zh) * 2009-10-21 2012-08-22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包括中继站的无线通信系统中传输参考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WO2011132942A2 (ko) * 2010-04-20 2011-10-2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참조 신호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CN103314544A (zh) * 2011-01-10 2013-09-18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接收下行链路参考信号的方法和设备
CN105308886A (zh) * 2013-03-13 2016-02-03 Lg电子株式会社 发送控制信息的方法及其设备
KR20140126230A (ko) * 2013-04-22 2014-10-30 주식회사 케이티 상향링크에서 컨트롤 정보를 송수신하는 방법 및 그 장치
WO2016056805A1 (ko) * 2014-10-09 2016-04-1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매시브 mimo를 지원하는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참조 신호의 생성 방법
WO2016163855A1 (en) * 2015-04-09 2016-10-1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for multiplexing uplink information
WO2017019132A1 (en) * 2015-07-30 2017-02-02 Intel IP Corporation Ofdma-based multiplexing of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Licensed-Assisted Access LTE: coexistence with IEEE 802.11 and the evolution toward 5G;A. Mukherjee et al.;《IEEE Communications Magazine》;全文 *
NTT DOCOMO, INC..RP-170376 "Status Report of Study on New Radio Access Technology".3GPP tsg_ran\TSG_RAN.2017,(TSGR_75),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BR112020001065A2 (pt) 2020-07-14
US11792823B2 (en) 2023-10-17
US20210266883A1 (en) 2021-08-26
CN110999165A (zh) 2020-04-10
KR102405391B1 (ko) 2022-06-03
US11570768B2 (en) 2023-01-31
AU2017426866B2 (en) 2023-05-11
AU2017426866A1 (en) 2020-02-06
WO2019028717A8 (en) 2019-03-07
RU2736626C1 (ru) 2020-11-19
US20200178222A1 (en) 2020-06-04
ZA202000724B (en) 2021-08-25
KR20200037242A (ko) 2020-04-08
JP7114640B2 (ja) 2022-08-08
EP3665820A4 (en) 2020-07-22
US11026222B2 (en) 2021-06-01
JP2020529755A (ja) 2020-10-08
US20230422267A1 (en) 2023-12-28
CN115361105A (zh) 2022-11-18
WO2019028717A1 (en) 2019-02-14
EP3665820A1 (en) 2020-06-17
CN110999165B (zh) 2022-06-28
US20230146761A1 (en) 2023-05-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5361105B (zh) 用户设备、基站和无线通信方法
US11096160B2 (en) Multiplexing large payloads of control information from user equipments
US11844077B2 (en) Slot structure of long 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 (PUCCH) design for 5th generation (5G) new radio (NR)
US10841904B2 (en) Short 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 (PUCCH) design for 5th generation (5G) new radio (NR)
EP2374317B1 (en) Uplink control signalling in a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US10609689B2 (en) Long 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 (PUCCH) design for 5th generation (5G) new radio (NR)
US20180192416A1 (en) SHORT 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 (PUCCH) DESIGN FOR 5th GENERATION (5G) NEW RADIO (NR)
EP3681224A1 (en) Terminal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US20140269519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control channe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P2639994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control channe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20090099500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KR20100004845A (ko) 파일롯 서브캐리어 할당을 사용하는 복수개의 송신 안테나를 갖는 무선 통신 시스템
CN109952727B (zh) 一种被用于动态调度的用户设备、基站中的方法和装置
JP7312896B2 (ja) 通信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RU2763029C1 (ru) Абонентск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базовая станция и способ беспроводной связи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