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343880A - 一种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343880A CN115343880A CN202210910471.0A CN202210910471A CN115343880A CN 115343880 A CN115343880 A CN 115343880A CN 202210910471 A CN202210910471 A CN 202210910471A CN 115343880 A CN115343880 A CN 11534388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isplay
- polarizing layer
- display area
- layer
- display pane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0000010287 polariz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8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6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8000005538 encapsu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2
- 238000004806 packaging method and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2310 reflectometry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4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8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06010070834 Sensitisation Diseas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313 sensitiza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9000010408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7
- 238000002834 transmitt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0409 thin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796 beau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95 chemical reaction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354 integ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047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707 rearrang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84 smart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28—Polaris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通过在显示模组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设置第一偏光层,使其沿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的投影与非显示区投影交叠;或者在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设置第一偏光层和第二偏光层,且第一偏光层和第二偏光层的投影均与非显示区投影交叠,第一偏光层的偏振方向和第二偏光层的偏振方向的夹角为α,0°≤α<85°,在保证非显示区感光模组光感测试要求的同时,降低非显示区对外界光线的反射率,缩小非显示区与显示区之间的反射率差值,减小非显示区与显示区的视觉差异,可以改善非显示区孔区肉眼可见、一体黑效果差,显示屏整体不够美观以及视觉体验差的问题,有效提高具有较大尺寸非显示区显示模组的显示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显示屏中,由于盲孔区的膜层堆叠和显示区差异较大,盲孔 区和显示区反射率差异较大,导致一体黑效果差,极大的影响了整体的美观, 很难满足高端产品的视觉体验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通过在非显示区设置至少一层偏光 层或者两层偏光层,可以降低外界光线的反射率,改善非显示区孔区肉眼可见、 一体黑效果差,显示屏整体不够美观以及视觉体验差的问题,可以有效提高具 有较大尺寸非显示区显示模组的显示效果。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以及位于显 示面板非出光侧的感光模组,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非显示区,沿显示面板的 厚度方向(如图中Z方向所示),感光模组投影与非显示区投影交叠;显示面板 包括第一偏光层,沿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如图中Z方向所示),第一偏光层投 影与非显示区投影交叠;或者,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偏光层和第二偏光层,第一 偏光层和第二偏光层的投影均与非显示区投影交叠,第一偏光层的偏振方向和 第二偏光层的偏振方向的夹角为α,0°≤α<85°。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显示装置包括第一方面 提供的显示模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通过在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设置第一偏光 层,使其沿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的投影与非显示区投影交叠;或者在显示面板 的非显示区设置第一偏光层和第二偏光层,且第一偏光层和第二偏光层的投影 均与非显示区投影交叠,第一偏光层的偏振方向和第二偏光层的偏振方向的夹 角为α,0°≤α<85°,在保证非显示区感光模组光感测试要求的同时,降低 非显示区对外界光线的反射率,缩小非显示区与显示区之间的反射率差值,减 小非显示区与显示区的视觉差异,可以非显示区孔区肉眼可见、一体黑效果差, 显示屏整体不够美观以及视觉体验差的问题,有效提高具有较大尺寸非显示区 显示模组的显示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相关技术提供的一种显示模组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沿AA’方向的一种显示面板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模组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模组的表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沿BB’方向的一种显示面板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4中沿BB’方向的一种显示面板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4中沿BB’方向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4中沿BB’方向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4中沿BB’方向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4中沿BB’方向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4中沿BB’方向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4中沿BB’方向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4中沿BB’方向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4中沿BB’方向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图4中沿BB’方向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图4中沿BB’方向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7是图4中沿BB’方向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8是图4中沿BB’方向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9是图4中沿BB’方向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0是图4中沿BB’方向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1是图4中沿BB’方向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2是图15中M区域的部分反射光线的放大示意图;
图2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 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 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 构。
图1是相关技术提供的一种显示模组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沿 AA’方向的一种显示面板的截面结构示意图。结合图1和图2所示,相关技术中 的一种显示模组100包括显示面板11以及位于显示面板11非出光侧的感光模 组12,显示面板11包括液晶显示面板(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显示面 板11包括显示区A1和非显示区A2,显示区A1用于显示画面,非显示区A2 为盲孔区,感光模组12包括多个感光器件122,如摄像头,感光器件122位于 非显示区A2。沿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如图中Z方向所示),显示区A1和非 显示区A2的膜层结构存在差异,显示区A1包括偏振方向正交的第一偏光片 P11和第二偏光片P12,当外界入射的光线S1由显示面板11的玻璃盖板101 进入显示区A1时,偏光片对外部光线S1存在着偏振作用,能选择地让某个方 向振动的光线通过,而不满足偏振方向的光线被部分吸收,从而降低了反射光 线R1的反射率,显示区A1总反射率在0.9%左右(0.3%+0.2%+0.4%);非显示 区A2去除了第一偏光片P11和第二偏光片P12,由于非显示区A2无偏光层, 光线S2的穿透率高达90%以上,导致非显示区A2内的像素驱动区102和空气 界面的反射率R24、摄像头122表面和空气界面的反射率R25均在4%左右,非 显示区A2总反射率在9%左右(0.3%+0.8%+4%+4%),显示区A1和非显示区 A2的反射率差值Δ=(9%-0.9%)较大,当非显示区A2尺寸较大时,存在孔区 肉眼可见,一体黑效果差的问题,极大影响了整体的美观,降低了显示屏的视 觉体验。其中,反射率指的是单个反射界面反射光亮度与入射光总光亮度的百 分比,如图2中,外界光线S1在玻璃盖板101的反射界面,反射光光亮度与入 射光总光亮度的百分比为0.3%;外界光线S2在感光器件122的反射界面,反 射光光亮度与入射光总光亮度的百分比为4%,图中单个反射界面的反射率这里 不再做一一解释。
需要说明的是,图2中显示区A1和非显示区A2位于虚线OO’方向的两侧, 相对显示区A1,非显示区A2缺少的膜层带来的厚度差,可以通过设置平坦化 层、增加现有膜层的厚度或者其他膜层,使得显示面板11的显示区A1和非显 示区A2的膜层厚度相同,本发明实施例对非显示区具体膜层设置不做限制。
基于上述技术问题,发明人研究发现,通过在非显示区设置一层偏光层或 者两层偏光层,降低外界光线的反射率。基于此,发明人进一步研究出本发明 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具体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以 及位于显示面板非出光侧的感光模组,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非显示区,沿显 示面板的厚度方向(如图中Z方向所示),感光模组投影与非显示区投影交叠; 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偏光层,沿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如图中Z方向所示),第一 偏光层投影与非显示区投影交叠;或者,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偏光层和第二偏光 层,第一偏光层和第二偏光层的投影均与非显示区投影交叠,第一偏光层的偏振方向和第二偏光层的偏振方向的夹角为α,0°≤α<85°。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非显示区设置一层偏光层或者两层偏光层,可 以降低外界光线的反射率,改善非显示区孔区肉眼可见、一体黑效果差,显示 屏整体不够美观以及视觉体验差的问题,可以有效提高车载显示屏的显示效果。
以上是本发明的核心思想,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 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 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 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模组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 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模组的表面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中沿BB’方向的一 种显示面板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4中沿BB’方向的一种显示面板的截 面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4中沿BB’方向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4中沿BB’方向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4中 沿BB’方向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10是图4中沿BB’方向的 另一种显示面板的截面结构示意图。结合图3-图10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 显示模组200包括显示面板21以及位于显示面板21非出光侧的感光模组22, 显示面板21包括显示区和非显示区NA,沿显示面板21的厚度方向(如图中Z 反向所示),感光模组22投影与非显示区NA投影交叠;显示面板21包括第一 偏光层L1,沿显示面板21的厚度方向,第一偏光层L1投影与非显示区NA投影交叠;或者,显示面板21包括第一偏光层L1和第二偏光层L2,第一偏光层 L1和第二偏光层L2的投影均与非显示区NA投影交叠,第一偏光层L1的偏振 方向和第二偏光层L2的偏振方向的夹角为α,0°≤α<85°。
具体的,显示面板21包括液晶显示面板21(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 显示面板21包括显示区AA和非显示区NA,显示区AA用于显示画面,感光 模组22包括多个感光器件221,如摄像头,感光器件221位于非显示区NA。 可以采用预留偏光片或者重新贴附偏光片的方式,在显示面板21的非显示区 NA的膜层中设置第一偏光层L1;或者,设置第一偏光层L1和第二偏光层L2。 外界入射光线S3和S4分别通过透明封装盖板201进入显示面板21的内部时, 第一偏光层L1和第二偏光层L2可以选择地让外界入射的部分光线S4的某个 方向振动的光线通过,从而减小入射光亮,减小反射光出射亮度的作用。
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如图5和图6所示,在显示面板21的非显示区NA 的膜层中设置第一偏光层L1,使其沿图中Z方向的投影与非显示区NA投影交 叠,外界入射的光线S4被第一偏光层L1吸收轴部分吸收,其中,吸收轴是指 在偏光片中在这个轴平行位置的光线都会被吸收掉,从而垂直方向的光线可以 穿过去。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如图7-图10所示,在显示面板21的非显示区 NA的膜层中设置第一偏光层L1和第二偏光层L2,沿图中Z方向,第一偏光 层L1和第二偏光层L2的投影均与非显示区NA投影交叠,外界入射的光线S4 被第一偏光层L1和第二偏光层L2的吸收轴部分吸收;进一步设置第一偏光层 L1的偏振方向和第二偏光层L2的偏振方向的夹角为α,0°≤α<85°,其中, 当夹角α为0°,第一偏光层L1的偏振方向和第二偏光层L2的偏振方向平行, 随着夹角α增大,第一偏光层L1和第二偏光层L2对光线S4的吸收能力增加, 光线S4的透过率减小,通过合理控制夹角α,使得到达感光器件221的光线S4 满足光感测试要求。
可选的,第一偏光层L1和/或第二偏光层L2选用穿透率大于40%的偏光片, 如图5和图6所示,采用第一偏光层L1,非显示区NA的总反射率在5%左右 (0.3%+0.8%+2%+2%);如图7-图10所示,采用第一偏光层L1和第二偏光层 L2,非显示区NA的总反射率在3%左右(0.3%+0.8%+1%+1%)。其中,总反射 率指的是沿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多个反射界面的反射率之和,以图5中非显 示区NA的总反射率为例,外界光线S4在玻璃盖板201的反射界面,反射光光 亮度与入射光总光亮度的百分比R41为0.3%;外界光线S4在第一偏光层L1的反射界面,反射光光亮度与入射光总光亮度的百分比R43为0.8%;外界光线 S4在驱动电路基板202的反射界面,反射光光亮度与入射光总光亮度的百分比 R44为2%;外界光线S4在感光器件221的反射界面,反射光光亮度与入射光 总光亮度的百分比R45为2%,基于此,显示区A1总反射率在0.9%左右 (0.3%+0.2%+0.4%),在后续附图中总反射率和反射率类似,不再重复说明。 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图2中非显示区去除偏光片的结构设计,本发明实施例非显 示区NA中采用第一偏光层L1、或者采用第一偏光层L1和第二偏光层L2,可 以降低显示面板21与空气之间的反射率R44以及空气与感光器件221之间的反 射率R45,缩小非显示区NA与显示区A1之间的反射率差值Δ,可以降低非显 示区NA与显示区A1的视觉差异,提高显示屏一体黑效果、整体美观以及显示 屏的视觉体验;同时,通过合理控制夹角α,使得到达感光器件221感光面的 部分光线S4的透过率满足感光器件221光感测试要求,保证感光模组22的光 感性能要求和显示模组200的正常显示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还包括其他膜层,如驱动电路基 板202、液晶层203等,共同作用实现显示装置的显示功能,这里不做一一展 开描述。
综上,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通过在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设置第 一偏光层,使其沿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的投影与非显示区投影交叠;或者在显 示面板的非显示区设置第一偏光层和第二偏光层,且第一偏光层和第二偏光层 的投影均与非显示区投影交叠,第一偏光层的偏振方向和第二偏光层的偏振方 向的夹角为α,0°≤α<85°,在保证非显示区感光模组光感测试要求的同时, 降低非显示区对外界光线的反射率,缩小非显示区与显示区之间的反射率差值, 减小非显示区与显示区的视觉差异,可以改善非显示区孔区肉眼可见、一体黑 效果差,显示屏整体不够美观以及视觉体验差的问题,有效提高具有较大尺寸 非显示区显示模组的显示效果。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结合图5-图10所示,显示面板21还包括彩膜基 板204和封装盖板201,沿所述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彩膜基板204和封装盖 板01投影覆盖非显示区NA投影;第一偏光层L1位于彩膜基板204和封装盖 板201之间。
具体的,显示面板21还包括彩膜基板204和封装盖板201,非显示区NA 与显示区AA内的彩膜基板204的结构不同,位于显示区AA内的彩膜基板204 包括多个色阻41以及位于相邻色阻之间的遮光结构42,遮光结构42包括黑矩 阵(Black Matrix,BM),用于遮挡相邻两个色阻41之间的光线,防止光线串 扰。由于光经过色阻41和遮光结构42透过率下降,可以降低显示区AA内外 界光线S3的反射率;而非显示区NA的彩膜基板204去除了色阻41和遮光结 构42,外界光线S4在非显示区NA内的透过率较大。通过在非显示区NA内的 彩膜基板204和封装盖板201之间的任一膜层之间设置第一偏光层L1,如图5 和图6所示,可以有效减小外界光线S4在非显示区NA内彩膜基板204的透射, 从而降低非显示区NA内液晶层203、驱动电路基板202、感光器件221等对光 线的反射,起到缩小非显示区与显示区之间的反射率差值Δ,减小非显示区与显 示区的视觉差异的作用。
图11是图4中沿BB’方向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12是 图4中沿BB’方向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截面结构示意图。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 结合图11和图12所示,显示面板21还包括第一降反膜R1,第一降反膜R1位 于第一偏光层L1靠近感光模组22的一侧。
具体的,在第一偏光层L1靠近感光模组22的一侧设置第一降反膜R1,第 一降反膜R1可以吸收可见光波段的光线或者某一特定波长光线,具有降低反射 光线的作用。通过增加第一降反膜R1,既可以吸收穿过第一偏光层L1的部分 光线S4,还可以吸收由非显示区NA内液晶层203、驱动电路基板202、感光 器件221等反射的光线,将非显示区NA的总反射率可以降到1.9%左右,进一 步缩小了非显示区NA和显示区AA的总反射率差值(Δ=1%),从而减小非显 示区与显示区的视觉差异。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继续结合图6-图10所示,显示面板21还包括位 于第一偏光层L1靠近感光模组22一侧的第二偏光层L2;沿显示面板的厚度方 向(图中Z方向所示),显示面板21还包括驱动电路基板202和液晶层203; 驱动电路基板202和液晶层203投影覆盖非显示区NA投影;第二偏光层L2位 于驱动电路基板202和液晶层203之间,如图8和图10所示;或者,第二偏光 层L2位于驱动电路基板202靠近感光模组22的一侧,如图7和图9所示。
具体的,显示面板21包括驱动电路基板202和液晶层203,驱动电路基板 202包括像素驱动电路(图中未示出),像素驱动电路用于驱动液晶层203,其 中,像素驱动电路内包括多个周期性排布的薄膜晶体管(Thin Film Transistor, TFT)以及电源电压金属走线等。沿图中Z方向,由于非显示区NA内驱动电路 基板202薄膜晶体管的源电极、漏电极以及驱动液晶层203的像素驱动电极等 金属电极对外界光线S4具有较高的反射作用,导致非显示区NA内的驱动电路 基板202和感光器件221的反射率较大。在彩膜基板204和封装盖板201之间 设置第一偏光层L1的基础上,再在驱动电路基板202和液晶层203之间设置第 二偏光层L2,如图8和图10所示;或者,在驱动电路基板202靠近感光模组 22的一侧设置第二偏光层L2,如图7和图9所示,通过调整第一偏光层L1的 偏振方向和第二偏光层L2的偏振方向的夹角α,可以使非显示区NA的总反射 率降到3%左右,也可以起到缩小非显示区NA和显示区AA的总反射率差值Δ, 减小非显示区与显示区的视觉差异的作用。
图13是图4中沿BB’方向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14是 图4中沿BB’方向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15是图4中沿BB’ 方向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16是图4中沿BB’方向的另一种 显示面板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17是图4中沿BB’方向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截 面结构示意图;图18是图4中沿BB’方向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9是图4中沿BB’方向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20是图4 中沿BB’方向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21是图4中沿BB’方向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截面结构示意图。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结合图13-图21 所示,显示面板21还包括第一降反膜R1和/或第二降反膜R2,第一降反膜R1 位于第一偏光层L1靠近感光模组22的一侧;第二降反膜R2位于第二偏光层 L2靠近感光模组22的一侧。
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结合图13所示,显示面板21还包括位于第一偏光 层L1靠近感光模组22一侧的第二偏光层L2,第一降反膜R1位于第一偏光层 L1靠近感光模组22的一侧。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结合图14、图16、图18、 图20所示,显示面板21还包括位于第一偏光层L1靠近感光模组22一侧的第 二偏光层L2,第二降反膜R2位于第二偏光层L2靠近感光模组22的一侧。通 过调整第一偏光层L1的偏振方向和第二偏光层L2的偏振方向的夹角α,可以 使非显示区NA的总反射率降到1.5%左右,也可以起到缩小非显示区NA和显 示区AA的总反射率差值Δ,减小非显示区与显示区的视觉差异的作用。
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结合图15、图17、图18、图21所示,显示面板21 还包括位于第一偏光层L1靠近感光模组22一侧的第二偏光层L2,第一降反膜 R1位于第一偏光层L1靠近感光模组22的一侧;第二降反膜R2位于第二偏光 层L2靠近感光模组22的一侧。通过调整第一偏光层L1的偏振方向和第二偏 光层L2的偏振方向的夹角α,可以使非显示区NA的总反射率降到1.18%左右, 有效降低了非显示区NA的反射率,使得非显示区NA和显示区AA的总反射 率差值Δ=0.28%,有效减小非显示区与显示区的视觉差异,可以改善非显示区 孔区肉眼可见、一体黑效果差,显示屏整体不够美观以及视觉体验差的问题。
图22是图15中M区域的部分反射光线的放大示意图。在上述实施例的基 础上,结合图13-图22所示,第一降反膜R1的折射率大于第一偏光层L1的折 射率;和/或,第二降反膜R2的折射率大于第二偏光层L2的折射率。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还可以通过控制第一降反膜R1的折射率大于第一 偏光层L1的折射率以及第二降反膜R2的折射率大于第二偏光层L2的折射率, 利用反射光线在不同折射率介质的接触面发生折射、反射和全反射作用,减小 非显示区NA反射光的出射。具体的,结合图13所示,设置第一降反膜R1的 折射率大于第一偏光层L1的折射率;结合图14、图16、图18、图20所示, 设置第二降反膜R2的折射率大于第二偏光层L2的折射率;结合图15、图17、 图18、图21所示,设置第一降反膜R1的折射率大于第一偏光层L1的折射率, 且第二降反膜R2的折射率大于第二偏光层L2的折射率。以图15中的M区域 内第二降反膜R2的折射率n2大于第二偏光层L2的折射率n1为例,经感光器 件221反射的光线在第二降反膜R2和第二偏光层L2的接触面发生反射和折射, 当感光器件221反射的光线的入射角β,满足时,存在部分反射光 线发生全反射,难以从显示面板21的出光侧出射,以到达降低非显示区NA的 反射率的目的。相似的,设置第一降反膜R1的折射率大于第一偏光层L1的折 射率,也会存在部分光线在非显示区NA内部发生全反射。通过在非显示区NA 内反射膜和偏光层的折射率差异设置,可以进一步降低非显示区的反射率,以 使非显示区和显示区的显示效果一致,改善非显示区孔区肉眼可见、一体黑效 果差的问题,综合提升显示屏的视觉体验。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继续参照图5-图21所示,显示面板21包括第一 显示偏光层P21和第二显示偏光层P22,沿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如图中Z方 向所示),第一显示偏光层P21和第二显示偏光层P22的投影与显示区AA投影 交叠,第一显示偏光层P21的偏振方向和第二显示偏光层P22的偏振方向正交; 第一偏光层L1的偏振方向与第一显示偏光层P21的偏振方向平行;或者,第二 偏光层L2的偏振方向与第二显示偏光层P22的偏振方向平行。
具体的,显示面板21为液晶显示面板,显示区AA包括位于液晶层203两 侧且偏振方向正交的第一显示偏光层P21和第二显示偏光层P22,一种可行的 实施方式,结合图5-图21所示,第一偏光层L1的偏振方向与第一显示偏光层 P21的偏振方向平行;或者,结合图7-图9,图13-图21所示,设置第二偏光 层L2的偏振方向与第二显示偏光层P22的偏振方向平行,且第二偏光层L2的 偏振方向和第一偏光层L1的偏振方向的夹角为α,0°≤α<85°,第一偏光层 L1和第一显示偏光层P21可以采用同一偏光层贴附,或者第二偏光层L2与第 二显示偏光层P22可以采用同一偏光层贴附,从而降低了第一偏光层L1和第二 偏光层L2的分开贴附工艺难度;在降低非显示区NA反射率的同时,有利于显 示区AA和非显示区NA的反射光线方向一致,提升显示屏的显示效果和视觉 体验。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继续参照图5-图21所示,第一偏光层L1与第一 显示偏光层P21同层;和/或第二偏光层L2与第二显示偏光层P22同层。
具体的,结合图5、图7、图8、图11、图13-图17所示,设置第一偏光层 L1与第一显示偏光层P21同层;或者,结合图7、图9,图13-图15、图18-图 19所示,设置第二偏光层L2与第二显示偏光层P22同层;或者,结合图7、图 13-图15所示,设置第一偏光层L1与第一显示偏光层P21同层和设置第二偏光 层L2与第二显示偏光层P22同层。通过如上结构设计,可以改善非显示区孔区 肉眼可见、一体黑效果差的问题,还可以减小显示模组的厚度,简化工艺难度, 降低显示面板的生产成本。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结合图4所示,显示区AA包括靠近非显示区NA 一侧的显示边界N0,第一显示偏光层P21包括第一偏光边界N1,第一偏光层 屏L1包括第二偏光边界N2;第二显示偏光层P22包括第三偏光边界N3,第二 偏光层L2包括第四偏光边界N4;沿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如图Z方向所示), 第一偏光边界N1投影和第二偏光边界N2投影均与显示边界N0投影交叠;和 或,第三偏光边界N3投影和第四偏光边界N4投影均与显示边界N0投影交叠。
具体的,由于显示区AA和非显示区域NA存在显示边界N0,当第一偏光 层L1与第一显示偏光层P21不同层,和/或第二偏光层L2与第二显示偏光层 P22不同层设置时,可以利用显示边界N0对第一偏光层屏L1的第二偏光边界 N2和第二偏光层L2的第四偏光边界N4进行遮挡。结合图4、图6、图9、图 10、图12、图18-图21所示,将第一偏光层L1设置在靠近彩膜基板204的一 侧,沿图中Z方向,设置第一偏光边界N1投影和第二偏光边界N2投影均与显示边界N0投影交叠;或者,结合图8、图10、图16、图17、图20-图21所示, 将第二偏光层L2设置在驱动电路基板202靠近液晶层203的一侧,沿图中Z 方向,设置第三偏光边界N3投影和第四偏光边界N4投影均与显示边界N0投 影交叠;或者,结合图4、图10、图20、图21所示,同时将第一偏光层L1设 置在靠近彩膜基板204的一侧,和将第二偏光层L2设置在驱动电路基板202 靠近液晶层203的一侧,沿图中Z方向,设置第一偏光边界N1投影、第二偏 光边界N2投影、第三偏光边界N3投影和第四偏光边界N4均与显示边界N0 投影交叠。显示边界用于设置显示模组金属走线,不用于显示,可选地,显示 边界具有遮光层(图中未示出),通过将偏光层的边界投影与显示边界投影交叠 设置,可以避免非显示区和显示区的偏光片之间由于存在间隙导致显示区AA 漏光,影响显示效果,进一步提高显示面板的整体视觉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图5-图21中显示区AA和非显示区NA位于虚线PP’方向 的两侧,相对显示区AA,非显示区NA缺少的膜层带来的厚度差,可以通过设 置平坦化层、增加现有膜层的厚度、或者其他膜层等,使得显示面板21的显示 区AA和非显示区NA的膜层厚度相同,本发明实施例对非显示区具体膜层设 置不做限制。
基于同样的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图23为本发 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3所示,该显示装置包括上 述实施方式提供的任一种显示模组。示例性的,如图23所示,该显示装置300 包括显示模组200。因此,该显示装置也具有上述实施方式中的显示模组所具 有的有益效果,相同之处可参照上文对显示模组的解释说明进行理解,下文不 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300可以为图23所示的车载显示屏,也可以 为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电子产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类别:手机、电视机、笔 记本电脑、桌上型显示器、平板电脑、数码相机、智能手环、智能眼镜、工控 设备、医用显示屏、触摸交互终端等,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特殊限定。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 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 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 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 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 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0)
1.一种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面板以及位于所述显示面板非出光侧的感光模组,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非显示区,沿所述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所述感光模组投影与所述非显示区投影交叠;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偏光层,沿所述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所述第一偏光层投影与所述非显示区投影交叠;或者,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偏光层和第二偏光层,所述第一偏光层和所述第二偏光层的投影均与所述非显示区投影交叠,所述第一偏光层的偏振方向和所述第二偏光层的偏振方向的夹角为α,0°≤α<8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彩膜基板和封装盖板,
沿所述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所述彩膜基板和所述封装盖板投影覆盖所述非显示区投影;所述第一偏光层位于所述彩膜基板和所述封装盖板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一降反膜,
所述第一降反膜位于所述第一偏光层靠近所述感光模组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偏光层靠近所述感光模组一侧的第二偏光层;
沿所述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驱动电路基板和液晶层;所述驱动电路基板和所述液晶层投影覆盖所述非显示区投影;
所述第二偏光层位于所述驱动电路基板和所述液晶层之间;或者,所述第二偏光层位于所述驱动电路基板靠近所述感光模组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一降反膜和/或第二降反膜,
所述第一降反膜位于所述第一偏光层靠近所述感光模组的一侧;
所述第二降反膜位于所述第二偏光层靠近所述感光模组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降反膜的折射率大于所述第一偏光层的折射率;和/或,所述第二降反膜的折射率大于所述第二偏光层的折射率。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第一显示偏光层和第二显示偏光层,沿所述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所述第一显示偏光层和所述第二显示偏光层的投影与所述显示区投影交叠,所述第一显示偏光层的偏振方向和所述第二显示偏光层的偏振方向正交;
所述第一偏光层的偏振方向与所述第一显示偏光层的偏振方向平行;或者,所述第二偏光层的偏振方向与所述第二显示偏光层的偏振方向平行。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偏光层与所述第一显示偏光层同层;和/或所述第二偏光层与所述第二显示偏光层同层。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区包括靠近所述非显示区一侧的显示边界,所述第一显示偏光层包括第一偏光边界,所述第一偏光层包括第二偏光边界;所述第二显示偏光层包括第三偏光边界,所述第二偏光层包括第四偏光边界;
沿所述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所述第一偏光边界投影和所述第二偏光边界投影均与所述显示边界投影交叠;和/或,所述第三偏光边界投影和所述第四偏光边界投影均与所述显示边界投影交叠。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显示模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910471.0A CN115343880B (zh) | 2022-07-29 | 2022-07-29 | 一种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910471.0A CN115343880B (zh) | 2022-07-29 | 2022-07-29 | 一种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343880A true CN115343880A (zh) | 2022-11-15 |
CN115343880B CN115343880B (zh) | 2024-04-12 |
Family
ID=839506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910471.0A Active CN115343880B (zh) | 2022-07-29 | 2022-07-29 | 一种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5343880B (zh) |
Citation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80094547A1 (en) * | 2006-10-20 | 2008-04-24 | Tatsuya Sugita | Wire grid polarized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
JP2010014842A (ja) * | 2008-07-02 | 2010-01-21 | Sony Corp | 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CN204679980U (zh) * | 2015-03-20 | 2015-09-30 | 南昌欧菲光学技术有限公司 | 显示屏及终端 |
CN206178294U (zh) * | 2016-11-29 | 2017-05-17 | 信利半导体有限公司 | 一种lcd盒及液晶显示模组 |
CN107219685A (zh) * | 2017-07-28 | 2017-09-29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装置及显示装置的显示方法 |
CN107346042A (zh) * | 2016-05-06 | 2017-11-14 | 深超光电(深圳)有限公司 | 偏光片及应用其的液晶显示面板与液晶显示器 |
CN110727142A (zh) * | 2019-10-29 | 2020-01-24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偏光片、显示屏以及电子设备 |
CN113053980A (zh) * | 2021-03-15 | 2021-06-29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
US20210233977A1 (en) * | 2019-08-23 | 2021-07-29 |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 Display device |
CN113594217A (zh) * | 2021-07-29 | 2021-11-02 |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和显示装置 |
CN114035322A (zh) * | 2021-10-21 | 2022-02-11 | 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抬头显示玻璃及其抬头显示系统 |
CN114047649A (zh) * | 2021-11-15 | 2022-02-15 |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液晶显示面板和车载液晶显示装置 |
TWM625156U (zh) * | 2021-11-18 | 2022-04-01 | 誠美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顯示模組 |
-
2022
- 2022-07-29 CN CN202210910471.0A patent/CN115343880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80094547A1 (en) * | 2006-10-20 | 2008-04-24 | Tatsuya Sugita | Wire grid polarized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
JP2010014842A (ja) * | 2008-07-02 | 2010-01-21 | Sony Corp | 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CN204679980U (zh) * | 2015-03-20 | 2015-09-30 | 南昌欧菲光学技术有限公司 | 显示屏及终端 |
CN107346042A (zh) * | 2016-05-06 | 2017-11-14 | 深超光电(深圳)有限公司 | 偏光片及应用其的液晶显示面板与液晶显示器 |
CN206178294U (zh) * | 2016-11-29 | 2017-05-17 | 信利半导体有限公司 | 一种lcd盒及液晶显示模组 |
CN107219685A (zh) * | 2017-07-28 | 2017-09-29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装置及显示装置的显示方法 |
US20210233977A1 (en) * | 2019-08-23 | 2021-07-29 |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 Display device |
CN110727142A (zh) * | 2019-10-29 | 2020-01-24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偏光片、显示屏以及电子设备 |
CN113053980A (zh) * | 2021-03-15 | 2021-06-29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
CN113594217A (zh) * | 2021-07-29 | 2021-11-02 |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和显示装置 |
CN114035322A (zh) * | 2021-10-21 | 2022-02-11 | 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抬头显示玻璃及其抬头显示系统 |
CN114047649A (zh) * | 2021-11-15 | 2022-02-15 |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液晶显示面板和车载液晶显示装置 |
TWM625156U (zh) * | 2021-11-18 | 2022-04-01 | 誠美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顯示模組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343880B (zh) | 2024-04-1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3324119B2 (ja) | 液晶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 |
KR100511036B1 (ko) | 복수의 반사면을 갖는 반투과 반사판 및 이를 이용한 액정표시 장치 | |
JP4756178B2 (ja) | 表示装置 | |
CN109068044A (zh) | 光学组件以及显示装置 | |
JP3812444B2 (ja) | カラーフィルタ基板の製造方法および液晶表示パネルの製造方法 | |
JP2003029295A (ja) | 液晶表示装置 | |
TW200415405A (en) | Optical collective substrate and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and their manufacturing methods | |
CN110865741B (zh) | 一种触控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 |
JPH103078A (ja) | 反射型液晶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 |
US7245338B2 (en)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 |
JP2000066199A (ja) | 液晶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 |
JP3552564B2 (ja) | 液晶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 |
JP2001083494A (ja) | 半透過反射型の液晶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 |
JP2008129031A (ja) | 電気光学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 |
CN115343880B (zh) | 一种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 |
CN114721196B (zh) | 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 |
JP3726569B2 (ja) | 半透過反射型及び反射型液晶装置並びにこれら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 |
WO2009113206A1 (ja) | 液晶表示装置 | |
JP2002055333A (ja) | 液晶装置用基板、その製造方法、液晶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 |
CN115079463A (zh) |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液晶显示装置和制作方法 | |
JP3557933B2 (ja) | 液晶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 |
JP5175122B2 (ja) | 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 |
CN218825057U (zh) | 液晶显示模组、液晶显示装置及车载显示系统 | |
CN114047650B (zh)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CN113126351B (zh) | 一种显示模组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